中外建筑史读书笔记
《中外建筑史》课程笔记
《中外建筑史》课程笔记第一章:中国建筑史——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1.1 建筑的多样性与主流中国古代建筑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由于地域辽阔、民族众多、文化交融,形成了丰富多样的建筑风格。
从北方的雄伟宫殿到南方的精巧园林,从西北的土楼窑洞到西南的吊脚楼,每一种建筑都反映了当地的自然条件、文化传统和审美观念。
然而,在这多样的风格中,木构架建筑因其普遍性和适应性,成为了中国古代建筑的主流形式。
1.2 木构架的特色木构架建筑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一大特色。
它以木材为主要建筑材料,通过榫卯结构将柱、梁、枋等构件连接起来,形成稳定的框架结构。
这种结构方式使得建筑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能够在地震中有效地吸收和分散能量,减少损害。
同时,木构架建筑施工速度快,便于维修和扩建,也易于搬迁和重组。
1.3 单体建筑的构成单体建筑是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单位,其构成包括屋顶、墙体、柱子、地面和门窗等部分。
屋顶是中国古代建筑最具特色的元素之一,其形式多样,如悬山、硬山、庑殿、歇山等,不同的屋顶形式反映了不同的社会等级和建筑功能。
墙体主要起围护和分隔空间的作用,柱子则是支撑屋顶和梁架的主要构件,而地面和门窗则分别起到承载和通风采光的作用。
1.4 建筑群的组合中国古代建筑往往以建筑群的形式出现,如宫殿、寺庙、府邸等。
建筑群的组合具有一定的规律和模式,如中轴线布局、对称式布局等。
中轴线布局是中国古代建筑群最常见的布局方式,它以一条中轴线为基准,将主要建筑和次要建筑依次排列在轴线两侧,形成严谨的空间序列。
这种布局方式体现了中国古代社会的等级制度和秩序观念。
1.5 建筑类型中国古代建筑类型丰富多样,每种建筑类型都有其独特的功能和形式。
宫殿主要用于皇帝居住和处理政务,其规模宏大、装饰华丽,体现了皇权的至高无上。
寺庙用于供奉神佛和举行宗教活动,其建筑形式庄重而神秘,给人以崇敬之感。
府邸则是官员和贵族的住宅,其布局严谨、装饰精美,展现了主人的身份和地位。
此外,还有园林、陵墓、桥梁等建筑类型,每种类型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要求。
中外城市建设史 文艺复兴时代的西欧 笔记心得
中外城市建设史文艺复兴时代的西欧
笔记心得
西欧具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从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兴盛,到文艺复兴时期科学、文学、艺术的繁荣,对西欧各国的建筑乃至城市的建设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至今西欧各国仍保存着大量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古建筑,这些古建筑是西欧各国历史的缩影和文化的精华。
建筑风格是15〜19 世纪先后产生、时而并行地流行于欧洲各国的艺术风格。
其中文艺复兴与巴洛克建筑风格源于意大利,古典主义建筑风格源于法国。
也有人广义地把这三者统称为文艺复兴建筑。
14 世纪意大利开始了资本主义因素的萌芽,15世纪以后遍及西欧大部分地区。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的中世纪以来的市民阶层同封建制度在宗教、政治、思想文化等各个领域斗争。
这个时期里,生产技术和自然科学的重大进步,以意大利为中心的思想文化领域里的人文主义运动,因为它以复兴古典文化为重要方式,被称为“文艺复兴”运动。
我深刻的觉得中外建筑史是门非常有意义的课,经过阅读了解了这本书后,分别初步的了解到中国建筑史的原始社会、夏、商、周、秦、汉建筑,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建筑,宋、辽、金、西夏建筑,元、明、清建筑,近、现代建筑。
还有外国建筑史的古代建筑,中世纪至18世纪建筑,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建筑
和近现代建筑。
外国建筑史笔记[完整版]
外国建筑史笔记[完整版]c芬兰1、阿尔瓦·阿尔托(1)建筑观:①地方化和人情化②人性、自然和自由造型③在人道主义和威武主义之间(为人创造最舒适的环境;创造中的自然主义表现)(2)作品:①白色时期(1924-1944)——现代主义时期外形简洁,功能合理,白色基调,偶然有大胆色彩利用帕米欧肺病疗养院(充分利用地形环境和气候条件)维堡图书馆(光、声的室内设计,处处为使用者考虑)玛丽亚别墅(与芬兰地方相结合的转型时期的代表作;白色基础上加直条木材饰面、空间更加灵活;用地面色彩、材质来进行内部空间的限定、平面限定;金属材料通过藤蔓植物进行柔化以适应人的心理)②红色时期(塞尚)自然材料与人工材料对比,空间复杂,地形利用,自由变化的造型,红砖砌筑MIT(麻省理工)贝克大楼(争取好的朝向;红砖砌筑)珊娜特塞罗镇中心赫尔辛基爱乐音乐厅③第二白色时期空间变化非常多,流动感,波形面卡雷住宅沃克塞涅斯卡教堂德国沃尔夫斯堡文化中心(3)评价:多才多艺,有民族气节的建筑师、规划师,温和的修正了20年代正统现代主义的创作思路,民族化、人情化大师2、小沙里宁:(主张个性与象征)耶鲁大学冰球馆华盛顿杜勒斯国际机场候机楼通用汽车技术中心圣路易斯的杰弗逊公园的国土扩展纪念碑纽约肯尼迪机场环球航空公司候机楼纽约林肯文化中心实验剧院美国驻伦敦大使馆3、老沙里宁:赫尔辛基火车站《城市:其生长、衰败与未来》德国1、贝伦斯:德国通用电气公司透平机车间2、格罗皮乌斯:包豪斯校舍法古斯工厂格罗皮乌斯自宅德意志制造联盟克隆展览会办公楼哈佛大学研究生中心1957年汉莎区国际住宅展览会高层公寓楼何塞·昆西社区学校3、李伯斯金:柏林犹太人博物馆英国帝国战争博物馆4、门德尔松:爱因斯坦天文台5、梅耶:耶那市立剧场(与格罗皮乌斯合作)法古斯工厂(与格罗皮乌斯合作)6、密斯·范·德·罗:巴塞罗纳博览会德国馆克朗楼(伊利诺工学院)范斯沃斯住宅芝加哥湖滨公寓李伯克内西和卢森堡纪念碑柏林国家美术馆新官西格拉姆大厦图根德哈特住宅7、夏隆:(表现主义倾向,德国有机建筑,讲求功能、技术、经济、形式自由)柏林爱乐音乐厅罗米欧与朱丽叶公寓8、辛克尔:柏林老博物馆柏林宫廷剧院柏林百货商店9、费尔德:德国魏玛艺术学校10、奥托:(钢结构或悬索式蓬蔽结构,网索结构,张力结构)蒙特利尔博览会德国馆慕尼黑奥林匹克体育馆11、贝尔拉格:阿姆斯特丹证券交易所12、 R. 库哈斯:达尔哈瓦住宅CCTV大楼海牙国力舞剧院13、范·艾克:埃姆斯特丹儿童之家日本1、丹下健三:(用新材料、新结构和新功能创造出新语汇)广岛和平中心东京都新厅舍山梨文化会馆东京代代木国力室内综合竞技场香川县厅舍仓敷市厅舍神奈川户冢高尔夫会所九州宫崎高尔夫俱乐部2、安藤忠雄:(纯粹性、复杂的象征性、普遍性和永恒性)住吉的长屋光之教堂水之教堂3、矶崎新:(早期:雕塑感外形,简明构成,粗犷的混凝土表面,夸张的构架表现日本传统结构的风貌)日本筑波中心广场空间城市方案筑波城市政中心大厦4、前川国男:(粗野主义)晴海公寓京都文化会馆东京文化纪念会馆5、桢文彦:(新陈代谢派,从城市设计角度对待建筑创作,重视城市空间,提出了“建造形”和“场的形成”理论)东京螺旋体大厦京都国立近代美术馆东京体育馆6、黑川纪章:(新陈代谢派,舱体建筑,共生理论,灰空间,灰文化)东京中银仓体大楼中日青年友好交流中心瑞士1、博塔:(新理性主义,用符号较多,不考虑与周围环境协调)戈塔尔多银行圣·维塔莱河旁的住宅2、赫尔佐格和德·梅隆:多米那斯酿酒厂慕尼黑、戈兹美术馆鲁丁住宅沃尔夫信号楼伦敦塔特现代美术馆3、祖母托:布列根兹美术馆瓦尔斯镇的温泉浴场意大利1、伦佐·皮亚诺:国立蓬皮杜艺术文化中心(&罗杰斯)芝柏文化中心马洛卡岛工业园新技术中心日本关西国际航空港候机楼2、理查德·罗杰斯:[英国籍意大利裔](高技派)英国4频道电视台总部欧洲人权法庭国立蓬皮杜艺术文化中心伦敦劳埃德大厦3、A·罗西:(主张新古典主义及类型学、城市形态学,属于新理性主义者)博尼芳丹博物馆威尼斯世界剧场格拉拉公寓圣·卡塔多公墓水上剧场《城市建筑》4、内尔维:(建筑形式与结构完美结合,没有虚假装饰,用结构作为装饰的表现,钢筋混凝土技术纯熟)罗马小体育宫米兰皮瑞利大厦(&旁蒂)旧金山的圣玛丽主教堂联合国教科文总部的会议厅5、布鲁诺·塞维:《建筑空间论》《走向有机建筑》法国1、部雷:大都市博物馆方案牛顿纪念碑方案2、拉布鲁斯特:巴黎国立图书馆圣日内维夫图书馆3、勒·柯布西耶:马赛公寓巴西教育卫生部大楼(&尼迈耶)朗香教堂巴黎瑞士学生宿舍萨伏伊别墅300万人的现代城市规划方案巴黎市中心区改建规划巴西利亚新城规划《走向新建筑》《新精神》4、列杜:巴黎勒·桑戴关卡巴黎维莱特关卡农村公安队宿舍5、让·努维尔:巴黎阿拉伯世界研究中心巴黎无止境大厦方案6、贝瑞:富兰克林路25号公寓庞泰路车库埃斯德尔服装厂7、屈米:(解构主义)拉维莱特公园西班牙1、卡拉特拉瓦:埃拉米诺大桥萨特拉斯车站2、高迪:米拉公寓圣家族大教堂3、塞尔特:加泰罗尼亚的当代艺术研究中心皮博迪公寓哈佛大学本科生科学中心丹麦伍重:(象征主义+乡土风格)悉尼歌剧院比利时霍尔塔:布鲁塞尔都灵路12号住宅印度柯里亚:(将艺术性和人性融入到建筑中,体现了当地历史文脉和文化环境,大尺度几何形体+地方材料)甘地纪念馆斋普尔市博物馆干城章嘉公寓低收入家庭试点住宅国家工艺美术馆奥地利1、霍莱因:奥地利维也纳旅行社2、路斯:斯坦纳住宅3、奥别列去:路德维希展览馆分离派展览馆1、瓦格纳:维也纳的邮政储蓄银行维也纳的地下铁道车站2、蓝天设计组:屋顶加建汉堡天际线大楼美国1、艾森曼:(运用“解构关系”“符号集”进行形式表达,运用建筑的三度空间,运用线、面、体的几何学操作产生形体,被看作为晚期现代建筑(高技派)与结构主义代表人物)辛辛那提大学设计、建筑、艺术与规划学院大楼哥伦布会议中心福斯特住宅住宅I,II,VII2、盖里:西班牙毕尔巴鄂古根汉姆博物馆维特拉家具设计博物馆布拉格尼德兰大厦巴黎美国中心航空宇宙博物馆在圣·莫尼卡的自宅东京的鱼餐馆维斯曼艺术博物馆3、格雷夫斯:(后现代主义,“纽约五人组”成员之一:彼得·艾森曼,约翰·海杜克,理查德·迈耶,查尔斯·格瓦斯梅)海豚旅馆与天鹅旅馆波特兰市市政厅休曼那大厦4、哈里森:纽约联合国秘书处大厦匹兹堡美国钢铁公司大厦纽约林肯文化中心大都会歌剧院5、詹尼:第一莱特尔大厦芝加哥家庭保险公司大楼6、菲利浦·约翰逊:(古典主义)美国电话电报公司总部大楼匹兹堡的PPG平板玻璃公司总部大厦共和银行中心大厦谢尔顿艺术纪念馆休斯敦的特兰斯科塔楼纽约林肯文化中心舞蹈与轻歌剧剧院7、路易斯·康:(主张感知建筑精神,作品中常有明显轴线,但其技术手段和材料都很新颖,注重光线、阴影和结构的表达力等)理查德医学研究楼索尔克生物研究所8、理查德·迈耶:(白色派,雅典的建筑风格)盖蒂中心亚特兰大的海伊艺术博物馆法兰克福艺术博物馆史密斯住宅9、查尔斯·莫尔:美国新奥尔良意大利喷泉广场10、贝聿铭:(通过运用抽象几何形体及混凝土、钢、玻璃等基本材料的娴熟技巧,形成简明建筑风格,强调雕塑感)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香山饭店巴黎卢浮宫扩建香港中国银行11、西萨·佩里:吉隆坡的双塔大厦米格林·贝特勒大厦12、鲁道夫:雅加达的达摩拉办公楼耶鲁大学艺术与建筑学楼13、斯通:(雅典主义)布鲁塞尔世界博览会美国馆美国驻新德里大使馆14、沙里文:芝加哥C.P.S百货公司大厦布法罗信托银行大厦15、文丘里:(后现代主义)宾州栗子山文丘里母亲住宅普林斯顿大学胡应湘堂老年公寓《向拉斯维加斯学习》《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16、赖特:古根海姆美术馆东京帝国饭店罗伯茨住宅约翰逊公司总部流水别墅拉金公司大楼罗比住宅西塔里埃森威利茨住宅《不可救药的城市》17、雅马萨奇:(山崎石,新古典主义)麦格拉格纪念会议中心西北国家人寿保险公司大楼圣路易斯航空站候机楼纽约世界贸易中心西雅图世界博览会的科学馆1、福斯特:(高技派)德国法兰克福商业银行香港汇丰银行大楼雷诺公司产品配送中心柏林国会大厦改建信托控股公司赛恩斯伯里视觉艺术中心巴塞罗那通讯塔伦敦斯坦斯梯德机场2、哈迪德:东京札幌餐厅维特拉消防站香港山顶俱乐部设计方案3、帕克斯顿:“水晶宫”展览馆4、史密斯夫妇:亨斯特顿学校谢菲尔德大学设计方案3、斯特林:(重视应用遗产,右后现代主义手法,古典传统)兰根姆住宅(&戈文)康奈尔大学艺术中心莱斯特大学工程管(&戈文)斯图加特州美术馆扩建工程剑桥大学历史系图书馆4、魏布:红屋尼迈耶:巴西教育卫生部大楼巴西利亚的三权广场与总统府另外,SOM建筑事务所:(注意表现和坚持从使用、环境和文脉出发,强调专业与其他专业协调)布鲁塞尔的兰伯特银行大楼科罗拉多空军士官学院的教堂芝加哥汉考克大厦利华大厦——第一座全玻璃外墙建筑西尔斯大厦上海金茂大厦高层建筑的发展1、高层建筑发展的原因:①城市人口高度集中,用地紧张,地价昂贵,不得不向高度发展②战地面积小而建筑面积多,有利绿化③城市用地紧凑,道路、管网集中,省投资④垂直交通比水平交通方便,建筑内便于联系,群体布置高低相间,丰富城市面貌⑤广告效果,垄断资本家竞建高楼,显示实力⑥社会生产力和先进科技提供条件2、高层建筑的发展1)19c20s——20c20s①“芝加哥学派”30~50层,钢结构、办公楼、复古外形(模仿哥特教堂的设计手)②1913年,沃尔沃斯大厦(纽约)——C·吉尔勃特(哥特复兴)2)20c30s——40s①美国高层建筑发展的第一个黄金时期钢框架结构,办公楼;钢结构技术、施工、管理水平有很大提高,外形为简化哥特式②帝国大厦(纽约)1931年,102层,380M,S.L.H事务所③克莱斯勒大厦④洛克菲勒中心 1930~1939年,R.胡德等3)20c50s~70s 第二个黄金时期高度增加,结构方式多样,现代主义外形,空间开始走向丰富①联合国总部秘书处大厦哈里森钢结构,板式②纽约世界贸易中心 1973年,110层,435M;雅马萨奇;外柱承重,核心为电梯位置,哥特式尖券语汇,雅典主义③西尔斯大厦110层,443M;SOM;束筒结构,建筑整体外形逐渐上收,既在造型上有变化,又有利于减小风力影响④利华大厦世界上第一个全玻璃幕墙高层;SOM⑤芝加哥汉考克大厦架结构,SOM⑥西格拉姆大厦密斯⑦ Boston汉考克大厦贝聿铭⑧加拿大多伦多市政厅 V.勒维尔&J.帕尔金⑨芝加哥水塔广场大厦 1926年,目前世界最高的钢筋混凝土高楼4)20c80s——90s 建筑形式多元化,综合体建筑,内部装饰华丽①AT&T大楼 1983年 P.约翰逊②休斯顿共和银行5)20c90s~①智能化具有自觉的调节型和适应性②生态化第一座生态化建筑,法兰克福银行,福斯特IBM办公楼杨经文(马来)梅纳拉商厦杨经文③形式多样化i.新折衷主义:对历史题材借鉴上不是模仿,探索现代材料与传统之间的融合费城自由塔,特莱斯克大厦ii.新现代主义:具有现代感的国际主义纽约花旗银行,香港中国银行iii.新地方主义东京都新厅舍丹下健三西方哥特式+日本江户式上海金茂大厦 SOM+上海设计院“密檐塔”④高技术香港汇丰银行劳埃德大厦罗杰斯SONY大厦(日本)黑川纪章⑤高度增加吉隆坡双塔 452M 西萨·佩里上海金茂大厦 420M西方当代建筑趋势当代西方建筑呈现出分裂状态的多元化趋势,他们之间没有一个共性的基础,他们观点可能相近,也可能相背。
中外建筑史 笔记
村庄是聚落的一种形态。
村的形成和发展,有两大因素至为关键,一是()二是()。
前者决定()和环境,后者关系村之()及子孙后代的发展,即古人追求人和自然关系的和谐及社会环境的本身和谐。
【10】土墙常见的有土墙,土坯墙等。
()是我国墙壁最古老的形式之一,在若干原始社会的城址,河南(),()早周建筑,周代及秦汉的万里长城和唐长安()等遗址中都可看到。
【10】装修可分为外檐装修和内檐装修。
前者在室外,如走廊的(),檐下的()和对外的门窗等。
后者装在室内,如各种()、罩、天花、()等。
【10】券拱技术史罗马技术最大的特色,最大的成就,是它对()最大的贡献,影响之大,无与伦比。
罗马建筑典型的()、空间组合、()和风格以及某些建筑的功能和规模等等都同()有血肉的联系。
【10】伯鲁乃列斯基设计的佛罗伦萨的()也是15世纪前半叶早期文艺复兴很有()的建筑物。
无论()、()、外部体形和风格,都是大幅度的创新之作。
【10】浪漫主义【10】勒柯比西埃【10】折中主义【10】台基【10】嵩岳寺塔【10】布达拉宫【10】十三陵长陵平面图【10】丁村三号院平面图【10】麦松府邸平面图【10】奥林比克剧场平面【10】古罗马建筑繁荣的原因【10】建筑制度近代文化的历史作用是什么【10】试论现代建筑的成因与利弊(论述)【10】空斗墙是砖砌成(),中空或填以(),多半不承重,()及祠庙建筑中常见使用。
砌法有()、盒盒斗、()等多种。
【09】中国古代建筑以()见长。
供电、坛庙、衙署、邸宅、寺庙等都是众多()组合起来的建筑群。
其中特别擅长运用()的组合手法来达到()不同使用要求和精神目标。
人们对所在建筑群的伸过体验和艺术感受也只有进入到各个院落才能真正得到。
庭院是中国古代建筑群体布局的()、【09】拜占庭建筑继承了()和()的遗产,又吸取了阿尔美尼亚、()、叙利亚、巴基斯坦、()等国家的经验,在短时间内,创造了卓越的()。
【09】古希腊时期发展的两种柱式,一种是流行于()里的爱奥尼式,一种是流行于()一带的多立克式。
《外国建筑史》读书笔记与心得体会七
《外国建筑史》读书笔记与心得体会七七、玛雅文明建筑:文明与野蛮俱在玛雅文明隶属于印第安文明,时间分布在16世纪初西班牙人大规模入毁灭坏印第安文明之前,《外国建筑史》读书笔记与心得体会七。
玛雅文明建筑也是一个个金字塔,这些金字塔都是一级级台阶砌成的。
早期建筑没有台基,后来才渐渐习惯用石块砌一个台阶,可以防虫蛇,也利于通风排水。
常见到的是三四幢房子为一组组成场院,每幢房子都是一个核心家庭组成的,一个场院可以容纳一个家族三代人,场院中央有一个公共建筑,或是宗祠或是坟墓。
这种聚居的方式不但可以增进家人的感情,还可以在外来者入侵之时一致对外。
一个建筑元素在被运用之后常常会发展得越来越夸张、越来越奢华。
就像巴洛克在西班牙形成了超级巴洛克,洛可可风格在德国越来越不节制,玛雅建筑的台阶也越来越高,这种建筑群里的公共性和崇祀性建筑的台阶终于发展成了多层的金字塔。
金字塔的材料是石材外涂灰泥,上色,里面是乱石和杂土,台阶陡峭艰险,是为了让人们战战兢兢、毕恭毕敬的踏上台阶进入庙宇。
这种建筑都是用作宗教祭祀之用,台基越高就离神明越近,可以达到与神明交流的目的。
它的野蛮之处就是玛雅人在祭祀太阳神、月亮神之类的神明时,要在石阶顶上的庙宇门前献祭活人,石阶的功能除了方便攀爬之外还有一点就是在把活人砍头剖胸取心后可以很顺手地就把尸体滚下台阶,这种做法现在看来是如此的愚昧无知、血腥暴力,完全是原始社会的状态,可是当时的人们就信这些,认为这么做能达到他们的心愿,让他们的心灵达到平衡,心得体会《《外国建筑史》读书笔记与心得体会七》。
建筑学读书笔记(5篇)
建筑学读书笔记(5篇)第一篇:建筑学读书笔记城市建筑学读书笔记罗西简介及主要作品罗西简介:阿尔多·罗西(Aldo Rossi,1931-1997)是当代建筑界的一位国际知名的建筑师。
他出生于意大利米兰,大学毕业后曾从事设计工作,做过建筑杂志社的编辑,当过教授。
罗西1966年出版著作《城市建筑》,将建筑与城市紧紧联系起来,提出城市是众多有意义的和被认同的事物(urban facts)的聚集体,它与不同时代不同地点的特定生活相关联。
罗西将类型学方法用于建筑学,认为古往今来,建筑中也划分为种种具有典型性质的类型,它们各自有各自的特征。
罗西还提倡相似性的原则,由此扩大到城市范围,就出现了所谓“相似性城市”的主张。
罗西将城市比作一个剧场,他非常重视城市中的场所、纪念物和建筑的类型。
罗西在60年代将现象学的原理和方法用于建筑与城市,在建筑设计中倡导类型学,要求建筑师在设计中回到建筑的原形去。
它的理论和运动被称为“新理性主义”。
阿尔多·罗西(Aldo Rossi)主要作品:阿尔多•罗西(Aldo Rossi)主要建筑作品:卡洛.菲利斯剧院博戈里科市政厅卡洛•卡塔尼奥大学林奈机场维尔巴尼亚研究中心、住宅综合楼佩鲁贾社区中心多里购物中心加拉拉特西公寓维亚尔巴住宅巴西集合住宅现代艺术中心拉维莱特公寓博尼苏丹博物馆迪斯尼办公建筑群弗雷德里希大街公寓、广场饭店、购物中心等。
著作论述:罗西是意大利理性主义建筑运动的领头人,也是当今最有影响的一位理论家。
本书是他有关建筑和城市理论的一部重要著作,是最受建筑师和设计师欢迎的一部理论论著。
罗西在本书中对现代建筑运动进行了重新评价,同时也分析了城市建设的规则和形式。
罗西并不着重于评论乏味的建筑形式,或是摒弃现代建筑中的标准形象,而是如其书名那样,突出讨论了作为“人们集合记忆”宝库的城市所遭受的忽视和破坏。
他一方面抨击了功能主义和现代建筑运动,另一方面力图恢复建筑工艺自身的地位,并使其成为建筑研究的惟一正确的研究对象。
《中 国建筑史》读书笔记
《中国建筑史》读书笔记建筑,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载体,承载着历史、文化、技术与艺术的多重价值。
《中国建筑史》这本书犹如一部宏大的画卷,缓缓展开了中国建筑发展的漫长历程,让我得以领略其中的璀璨与辉煌。
在书中,我深刻感受到中国古代建筑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内涵。
从宫殿建筑的庄重威严,到园林建筑的婉约灵动,每一种建筑类型都反映了特定时期的社会文化和审美观念。
例如,故宫作为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其布局严谨、规模宏大,彰显了皇家的威严和至高无上的权力。
而苏州园林则以其精巧的布局、曲折的回廊和巧妙的借景,展现了文人雅士对自然与生活的热爱,追求的是一种“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意境。
中国古代建筑在技术方面也有着令人惊叹的成就。
斗拱,这一独特的结构构件,不仅具有支撑和承重的作用,还展现了高超的工艺美学。
它的巧妙设计使得建筑物能够承受巨大的重量,同时又赋予了建筑外观独特的韵律和节奏。
此外,榫卯结构的应用更是体现了古人的智慧,不依赖钉子和胶水,仅通过木材之间的榫头和榫眼的巧妙结合,就能建造出坚固耐用的房屋。
书中还详细介绍了中国不同地域的建筑特色。
北方的四合院,以其规整的布局和封闭的院落,适应了北方寒冷干燥的气候;南方的吊脚楼,则凭借独特的架空结构,有效地应对了南方潮湿多雨的环境。
这种因地域差异而产生的建筑多样性,充分体现了中国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
中国建筑的发展并非是孤立的,它与中国的历史变迁息息相关。
在封建社会,建筑的形制和规模往往受到严格的等级制度限制。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变革,建筑的功能和形式也逐渐发生了变化。
例如,近现代以来,西方建筑理念的传入,使得中国建筑在保留传统特色的基础上,融合了新的元素和技术。
阅读这本书,让我对中国建筑的保护和传承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许多古老的建筑面临着岁月的侵蚀、城市化进程的冲击以及保护意识不足等问题。
我们应当加强对古建筑的保护力度,通过科学的修复和维护手段,让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得以延续。
《外国建筑史》读书笔记与心得体会四
[《外国建筑史》读书笔记与心得体会四]四、欧洲资本主义萌芽时期:文艺复兴建筑能走多远?早在14世纪,意大利就已经开始了资本主义萌芽,加上科学技术发展、人文主义思想的传播及中世纪晚期市民文化的发展,意大利这个不怎么受到宗教控制的国家率先开始了文艺复兴运动,这个运动也带来了建筑方面对的巨大变革,其中就属意大利的文艺复兴建筑成就最高,其他国家的建筑师都纷纷来到意大利观摩学习,《外国建筑史》读书笔记与心得体会四。
文艺复兴的产生源于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也产生了一些新的思想,对个人的发展也更为重视,但当时还是处在教会控制的中世纪,资本主义作为一支新生力量要相同老牌的宗教力量对垒必须要找一个很强大的靠山、很权威的武器,这就是古希腊与古罗马的思想文化,要复兴的就是这些古典的理论。
文艺复兴建筑分为早期及盛期。
早期的文艺复兴的建筑不仅仅忠实地复兴了古典建筑,还引进了拜占庭建筑的技术和样式,这两种建筑样式的结合影响了整个欧洲。
著名的建筑大师伯鲁乃列斯基(fillipo brunelleschi)完成的佛罗伦萨大教堂的穹顶是文艺复兴建筑史开始的标志。
为了设计穹顶他在罗马潜心学习古代的建筑技术。
时隔20年之后才接受了这个当时人都觉得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为了减轻穹顶的侧推力,伯鲁乃列斯基把穹顶做成矢形,大概是双圆心的,还采用了骨架劵,穹顶分里外两层,中间是空的可供行人通过。
不过这个穹顶借助古罗马元素较少,更多接住了哥特建筑甚至是阿拉伯建筑的经验。
我们也可以看到文艺复兴之后,哥特建筑被大多数人嫌弃并弃之不用,但它并不是完全地华而不实、无可借鉴,毕竟这是市民们自己建起来体现自己智慧的结晶,还是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不能因为它出生在中世纪而把它同整个时代一起丢弃了。
伯鲁乃列斯基参与设计(但是临时换人了)的育婴院是公共建筑,当时城市发展,对人也更加重视,所以公共建筑也大量发展起来。
育婴院也是典型的文艺复兴建筑,是一间四合院,只有两层。
中外建筑史读书笔记
中外建筑史读书笔记【篇一:中外建筑史学习心得】中外建筑史学习心得建筑是人类生活的舞台、主要的物质环境。
人塑造了建筑,建筑反过来也塑造了人。
建筑上凝固着人的生活,他们的需要、感情、审美和追求。
建筑把这些传达给一代又一代的人。
渗透到他们的性格和理想中去。
建筑成了人们历史的见证,文化的标志,心灵的寄托。
我本身对中外建筑史比较感兴趣,所以本学期专业选修课选修了中外建筑史,特别的想去了解中国的建筑史和外国的建筑史。
比起景观建筑,如果再给我一次重选的机会,我还仍是会选择中外建筑史。
选修了这门课,老师的课件丰富多彩,视频也很多样化,对我的教学非常的有帮助。
老师精心的备课使我的收获非常之大。
虽然有时候上课的态度不是很端正,玩手机睡觉都有,但是也不是因为上课枯燥导致,而是自身的原因。
我深刻的觉得中外建筑史是门非常有意义的课,对我学房地产的甚至整个学建筑有关专业的都很是有必要去学习这门课,读建筑有关的专业连建筑史都不了解岂不是让人笑话,还有这门课对我们以后学习或者工作都是很有帮助的。
所以课后特意的认真地去看了中外建筑史这本书,分别初步的了解了中国建筑史的原始社会、夏、商、周、秦、汉建筑,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建筑,宋、辽、金、西夏建筑,元、明、清建筑,近、现代建筑。
还有外国建筑史的古代建筑,中世纪至18世纪建筑,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建筑和近、现代建筑。
其中老师在上课的时候对古代建筑和中世纪至18世纪建筑进行了深层次的讲解,以便我阅读时更深的理解。
早在奴隶制时代,人类的建筑活动已经有了大规模的发展,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埃及、西亚、波斯、希腊和罗马的建筑成就比较高,建筑风格千姿百态,对后世的影响比较大。
其中埃及、西亚和波斯得建筑传统流传甚少,唯独希腊、罗马的建筑在欧洲一直流传,得以发展,并统称希腊、罗马的文化为古典文化,把它们的建筑统称为古典建筑。
古代建筑又分为了古埃及建筑,两河流域和波斯建筑,古希腊建筑,古罗马建筑和古美洲建筑。
中外建筑史读后感1000
中外建筑史读后感1000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我读了《中外建筑史》,感觉受益匪浅。
建筑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它不仅仅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居住、工作和生活需要,更代表着一个时代的文化底蕴和审美观念。
中外建筑史读书笔记
中外建筑史读书笔记第一节概说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古代中国建筑与古代埃及建筑、古代西亚建筑、古代印度建筑、古代爱琴海建筑、古代美洲建筑共为世界六支原生的古老建筑体系。
与其它古代文明相比,东方的古代中国地理位置独特,这里或为大洋所隔;或漫长的陆地、沙漠、高山所阻。
这种特殊地理位置加上众多的人口,使中国古代文明一直没有遭受到外族人毁灭性的入侵。
虽然也有改朝换代,但异己卡被驱逐;或被同化,以到于像佛教这种外来的世界性宗教也被加进了许多本地域、本民族的色彩,而趋向本土化。
外来影响和冲击的减弱,必然带来内部发展的迟缓和衰落,甚至固步自封,所有这一切是导致中国古代建筑一脉相承、延续而缓慢发展的外因。
中国古老建筑的主体——木构架建筑体系,在汉代已经基本形成,到了唐代已经达到成熟阶段,在世界建筑史上是一支历史悠久、体系独特、分布地域广阔、遗产十分丰富、延绵不断,一直持续发展完整演变,并经历了古代全过程的重要建筑体系。
中国木构架建筑也是中国古而灿烂的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其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自身鲜明的形式特征,在世界建筑体系中别具一格,它不仅迥异于世界上任何一个建筑体系,也曾对整个人类社会产生深远影响。
第二节中国古代木构架的优势与缺陷一、中国古代木构架的优势1、材料广泛2、木构架的抗震性能优异,适应性强3、高度定型化、便于施工4、便于加工和运输5、利于迁移和维修二、中国古代木构架的缺陷1、大型材料逐渐减少2、容易遭受自然和人为的侵袭3、受材料和结构所限难以建造大型建筑4、建筑的维护成本较高5、大量木材的使用对环境带来很多影响第三节中国古代木构架的结构特点中国古代木构架的结构体系到东汉时期已明确形成抬梁式和穿斗式两种基本形式。
南方许多地区经常采用抬梁式与穿斗式相结合形式,底层人员活动多,需要较大的空间,所以使用抬梁式的结构形式,上面阁楼空间用于住人和储物,则可以使用穿斗式的结构形式。
以屋架层、铺作层、柱网层的组合为特征的结构复杂的殿堂型构架在唐代非常盛行。
《中 国建筑史》读书笔记
《中国建筑史》读书笔记《<中国建筑史>读书笔记》读了《中国建筑史》这本书,我仿佛推开了一扇通往古代建筑世界的大门,那些精巧的设计、独特的工艺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让我深深地陶醉其中。
书中提到的中国古代建筑的种类繁多,从宫殿到庙宇,从园林到民居,每一种都有着独特的魅力。
就拿故宫来说吧,那朱红色的城墙,金黄色的琉璃瓦,还有那精美的雕刻和宏伟的布局,无不展现出皇家的威严和尊贵。
想象一下,当年的工匠们是如何一砖一瓦地搭建起这样一座庞大的宫殿建筑群的?他们没有现代化的工具和技术,全凭一双双巧手和智慧,将无数的细节做到极致。
我还记得书中描写的苏州园林,那可真是别有一番韵味。
园林里的假山,看似随意堆砌,实则精心布局。
每一块石头的形状、大小和摆放的位置都经过了深思熟虑。
有的像狮子,有的像猴子,活灵活现。
还有那曲折的回廊,走在其中,一步一景,仿佛置身于一幅优美的画卷之中。
池塘里的荷花盛开的时候,微风拂过,荷叶轻轻摇曳,荷花散发着阵阵清香。
池中的鱼儿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偶尔跃出水面,溅起一片水花。
说起民居,福建的土楼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圆圆的土楼就像一个大家庭,大家生活在一起,相互照顾,相互帮助。
土楼的墙壁厚实,能够抵御外敌的入侵。
走进土楼,中间是一个大大的庭院,人们在这里晾晒衣物、聊天玩耍。
房间沿着墙壁依次排列,虽然不大,但却十分温馨。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还注意到中国古代建筑对于木材的运用简直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
那些复杂的榫卯结构,不用一颗钉子,就能将木材牢固地连接在一起,而且还能承受巨大的重量。
这让我不禁想起小时候在农村看到的老房子,虽然没有那些宏伟建筑的精美,但也有着简单而实用的木质结构。
房梁上的雕花虽然不算精致,但也能看出工匠的用心。
书中还提到了中国建筑的色彩搭配。
红色、黄色、绿色等鲜艳的颜色被巧妙地运用在建筑中,不仅增添了美观,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比如红色代表着吉祥和繁荣,黄色象征着皇权和尊贵。
这些色彩的运用,让中国古代建筑在阳光下显得格外耀眼。
《中 国建筑史》读书笔记
《中国建筑史》读书笔记建筑,是凝固的艺术,是历史的见证。
当我们翻开《中国建筑史》这本书,仿佛开启了一场穿越时空的旅行,领略着中国古代建筑的独特魅力与深厚底蕴。
中国建筑的发展源远流长,从原始社会的简陋巢穴到明清时期的宏伟宫殿,每一个时期都有着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技术特点。
在原始社会,人们为了遮风避雨,建造了简单的地穴和半地穴式房屋。
随着时间的推移,建筑技术不断进步,到了奴隶社会,出现了规模宏大的宫殿建筑,如商朝的殷墟宫殿。
封建社会时期,中国建筑达到了一个高峰。
秦汉时期,秦始皇陵、阿房宫等建筑展现了当时强大的国力和高超的建筑技艺。
尤其是秦始皇陵,那巨大的规模和复杂的结构,令人叹为观止。
汉代的长安城,规划严谨,布局合理,体现了当时城市规划的先进理念。
隋唐时期,是中国建筑发展的鼎盛时期。
长安城的规划更加完善,大明宫的宏伟壮丽更是彰显了皇家的威严。
这一时期的建筑风格大气磅礴,结构精巧。
比如,佛光寺大殿,它是现存唐代木构建筑的杰出代表,其斗拱雄大,出檐深远,展现了唐代建筑的雄浑气势。
宋元时期,建筑风格逐渐趋于细腻和柔美。
宋代的《营造法式》是我国古代最完整的建筑技术书籍,对建筑的设计、施工、用料等方面都做了详细的规定。
这一时期的建筑注重装饰和细节,如汴梁城的建筑,在繁华中透着精致。
元代的永乐宫,壁画精美,建筑结构独特,是元代建筑的瑰宝。
明清时期,建筑风格更加注重装饰和工艺的精湛。
北京的故宫是明清宫殿建筑的典范,其布局严谨,建筑华丽,红墙黄瓦,金碧辉煌。
故宫中的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等建筑,气势恢宏,充分体现了皇权的至高无上。
此外,明清时期的园林建筑也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如苏州的拙政园、留园等,以其巧妙的布局、精美的景观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中国古典园林的代表。
中国古代建筑在结构上有着独特的特点。
木构架结构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结构形式,它由梁、柱、枋、檩等构件组成,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
斗拱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特有的构件,它不仅起到了支撑和装饰的作用,还反映了建筑的等级和地位。
《外国建筑史》读书笔记与心得体会三
《外国建筑史》读书笔记与心得体会三三、古典建筑的传承与发展:欧洲中世纪教堂建筑中世纪对于很多人来说是个黑暗的时代,就会立刻想到宗教裁判所,想到对异端的迫害的同时也戕害着科学的发展,世俗的王权分崩离析,无法形成统一的力量去针对神权,而教会确实空前的强大,《外国建筑史》读书笔记与心得体会三。
人们不知自己属于哪个国家,但很清楚自己是信仰什么宗教的,宗教建筑对后世作出了的巨大贡献。
395年罗马帝国分裂成东西两部,东罗马帝国信仰东正教,后世称为拜占庭帝国,它的建筑就是拜占庭建筑,影响了东欧一带;与之对应的信仰基督教的西罗马帝国影响了西欧一带,虽然都是宗教性的建筑但是不同的信仰对建筑的要求也是不同的。
拜占庭建筑的代表就是一系列的东正教教堂,它的特色就在于穹顶和集中式形制,它把穹顶支承在4个或者更多的独立支柱上,看到那种四四方方,有无数个穹顶挤在一堆的差不多就是拜占庭建筑了。
拜占庭建筑的特色之一就是它的外形结构。
它的集中形制的决定性结构因素就是穹顶。
拜占庭的穹顶技术借鉴了波斯和西亚的经验。
在方形平面的墙体上盖穹顶,要解决两种几何形状之间的承接过渡问题,拜占庭建筑把穹顶的重量完全地由4个券下面的柱墩承担,这样就可以摆脱古罗马时代的承重墙。
信仰东正教的拜占庭建筑的结构都是希腊十字,也就是中央穹顶和它四面的筒形拱成等臂的十字,一般都有五个穹顶,当中一个和四面各一个,其中中央的穹顶是中心。
中外建筑史笔记精华
中外建筑史复习资料一 .名词及条目①,L 中国木构架体系形成于汉代,成熟于唐代,宋代在成熟化的基础上精致化,明清则达到高度成熟阶段.②,J 副阶:宋称,殿阁等个体建筑周围环绕的廊子(形成重檐屋顶),称为副阶.③,L 间:四柱之间的空间或两榀梁架之间的空间(一般指第二种), 若两排柱子很近则其中间部分称之为出廊(周围廊,前后廊,前出廊,不出廊四种).④,J 卷杀:对木构件曲线轮廓的一种加工方法.⑤,L 在官式建筑的构筑形制上,区分为大木大式建筑和大木小式建筑.大式建筑主要用于坛庙,宫殿,苑囿,陵墓,城楼,府第,衙署和官修寺庙等组群的主要,次要殿屋,属于高等级建筑.小式建筑主要用于民宅,店肆等民间建筑和重要组群中的辅助用房,属于低等次建筑.其区别为:①间架,大式建筑开间可到九间,特例用到11间,通进深可到11架,特例到13架.小式建筑开间只能做到三五间,通进深不多于7架,一般以3,4,5架居多.②出廊,大式建筑可用各种出廊方式,而小式建筑只能用到前后廊,不许做周围廊.③屋顶,大式建筑可以用各种屋顶形式和琉璃瓦件.小式建筑只能用硬山,悬山及其卷棚做法-,不许用庑殿,歇山,不许做重檐,不许用筒瓦和琉璃瓦件.④大木构件,大式建筑可以用斗拱,也可以不用.小式建筑不许用斗拱.在梁架构件中,大式建筑增添了飞椽,随梁枋,角脊,伏脊木等构件.6,J伏脊木;被脊固定于脊桁上,截面为六角形,在伏脊木两侧朝下的斜面上开椽窝以插脑椽. 伏脊木仅在明清才出现的(唐宋时期没有),且仅用于大式建筑中.7,L合角吻:重檐建筑的下檐槫(音团tuan)脊或屋顶转角处的装饰兽.8 ,J螭首:①传说中的怪兽,用于建筑屋顶的装饰,是套兽采用的主要形式.:②古代彝器,碑额,庭柱,殿阶上及印章上的螭龙头像.9 ,L<<考工记>>(战国):”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一般解释为:都城九里见方,每边辟三门,纵横各九条道路,南北道路宽九条车轨,东面为祖庙,西面为社稷坛,前面是朝廷宫室,后面是市场和居民区.朝廷宫室市场占地一百亩.(涂,道路.一夫,一百亩)(注意,这是<<考工记>>中记载的都城制度,左祖右社,人面朝南时,左东右西.)10,J经幢:①刻有佛的名字或经咒的石柱子,柱身多为六角形或圆形.(现代汉语词典)②在八角形的石柱上刻经文(陀罗尼经),用以宣扬佛法的纪念性建筑物.始见于唐,到宋辽时颇有发展,以后又少见.一般由基座,幢身,幢顶三部分组成.(中建史)11,L覆盆:柱础的露明部分加工成外凸的束线线脚,如盆覆盖.12,J垂带踏跺:高等级建筑的台阶做法,其正面轴线上称正阶踏跺,两旁称垂手踏跺,侧面称抄手踏跺.13,L角柱石:立在台基角部,其间砌陡板石与角柱齐平,上盖阶条石,下部为土衬石.14,J柱顶石:下衬磉墩,上附柱础,长为两倍的柱径,厚为柱径.15,L垂带石:在垂带踏跺两旁,其中线与明间檐柱中线重合,尺寸同阶条石,清代不砌象眼.16,J象眼石:清代用三角石砌成的垂带石侧面.17,L砚窝石:埋在台阶底下,用以抵抗台阶推力.18,J须弥座:高级建筑的台基.源于佛座,由多层砖石构件叠埋而成,一般多用于宫殿,庙宇等重要建筑物上.19,L抱鼓石:用于石栏结束处,阻住栏杆不使它掉下来.另为优美形象,作为栏杆尽端处理.20,J步架:檩与檩之间的距离称为步架,一般情况下一步架为22斗口.21,L檐不过步:指从挑檐檩到檐端的距离小于一步架(22斗口).22,J举折法:宋代建筑屋顶构架的做法,求得的屋面由若干折线构成.23,L举架法:清代大屋顶的构架做法,其举高通过步架求得.殿.有单檐,重檐两种,单檐又称五脊殿.25,L歇山:中国古代建筑中等级仅次于庑殿的屋顶样式,形式上看是两坡顶加周围廊的结果.宋称九脊殿,有单檐,重檐,卷棚等形式.26,J如意踏步:是不用垂带石,只用踏跺的做法,形式比较自由.27,L叉柱造:将上层檐柱底部十字开口,插在平座柱上的斗拱内,而平座柱又插在下檐柱斗拱上,但向内退半柱径.28,J缠柱造:它是在下层柱端增加一根斜梁,将上层柱立于此梁上.在结构上和外观上都比较妥善.但需增加梁,角部每面还要增加一组斗拱――附斛(音胡hu).29,L圭角:清式须弥座的最下层部分,整个高度分51份,圭角高度为10份.30,J墀(音池chi)头:山墙的侧面(即建筑的正立面方向)在连檐与拔檐砖之间嵌放一块雕刻花纹或人物的戗脊砖.称为墀头.31,L霸王拳:额枋在角柱处出头的一种艺术处理式样.清代老角梁头也作成霸王拳式样.32,J雀台:飞檐椽头钉连檐及瓦口,钉时连檐需距椽头半斗口,称为雀台.33,L槅扇:用以隔断,带槅扇门的可做建筑的外门,槅扇由边梃和抹头组成,大致划分为花心(槅心)和裙版两部.花心是透光通气的部分,用细木棂子,裙版雕刻图案文字等.大多用于宫殿,庙宇,高级住宅.34,J借景:借――充分利用周围环境中有利的条件,如"因高筑山,就低造水","俗则屏之,嘉则收之"都是借的体现,属于私家园林的设计手法中扩大空间的手法中"不尽尽之"的一种手法.(外景被看到,借鉴到园中)35,L平身科:柱与柱之间的斗拱,清代称平身科,既为宋代的补间铺作.没有梁架在其上,没有受力.36,J角科:角柱上的斗拱,清代称角科,宋代称转角铺作.37,L柱头科:一般柱子上的斗拱,清称柱头科.宋称柱头铺作.承托梁,受力斗拱.38,J间的名称:建筑中因位置不同而异,正中的一间称明间(宋称当心间),其左右称次间,再外的称梢间,最外的称尽间,九间以上的建筑则增加次间数.39,L四椽栿:相当于明清的五架梁,承传五个檩的力,长(四步架)四架椽.40,J明栿:平闇(音暗an)(室内吊顶或天花板的一种)以下,或砌上明造,即设有吊顶的室内中,露明可见的栿(梁).其做工精致细腻,力求美观.41,L草栿:在平闇,平棊(音其qi)上看不见的栿,由于看不见,所以制造粗略,未经任何艺术加工,制作潦草,故称之为草栿.42,J平闇:为了不露出建筑梁架,常在梁下用天花枋组成木框,框内放置密且小的方格。
外国建筑史读后感
外国建筑史读后感读外国建筑史就像是一场跨越时空的奇妙旅行,那些风格各异的建筑就像不同性格的人,每一个都有自己独特的故事。
一翻开书,古埃及建筑就像一位古老而神秘的长者出现在眼前。
金字塔那巨大的体量,简直是对人类智慧和劳动力的极致挑战。
当时的人们没有现代的机械,却能把那么多巨大的石块垒成这样精确的几何形状,真的是难以想象。
我感觉每一块石头都在诉说着法老的威严和古埃及人对永生的渴望。
那些神庙也是,柱子上的雕刻精美得让人咋舌,感觉他们不是在建造建筑,而是在创造一个神居住的地方,每一个细节都充满了宗教的神圣感。
接着来到古希腊,这里的建筑就像优雅的绅士。
帕特农神庙那完美的比例,多立克柱式、爱奥尼柱式,就像不同风格的礼服,把建筑装点得高贵又典雅。
站在想象中的帕特农神庙前,我仿佛能看到古希腊人在里面举行各种仪式,讨论哲学,那种民主自由的氛围好像都融入到建筑的一砖一瓦里了。
而且古希腊建筑的那种和谐之美,让我觉得建筑就应该是这个世界的艺术品,与周围的环境、天空、大地都相得益彰。
古罗马建筑呢,就像是个霸气的征服者。
它继承了古希腊的优雅,又增加了自己的雄浑。
罗马万神殿那巨大的穹顶,在当时肯定是震撼世界的存在。
走进万神殿,就像走进了宇宙的怀抱,穹顶的那个圆洞透进来的光线,仿佛是神的旨意降临。
罗马斗兽场也是,那么大的规模,既能容纳那么多人观看残酷的角斗,又有着精妙的建筑结构,它就像一个巨大的舞台,上演着古罗马的悲欢离合。
中世纪的哥特式建筑就像是一群虔诚的信徒,把自己的灵魂都献给了上帝。
那些高耸入云的尖塔,仿佛要冲破天际,直达天堂。
彩色的玻璃花窗在阳光的照耀下,在教堂内部投射出五彩斑斓的光影,就像天堂的光辉洒落在人间。
走在哥特式教堂里,感觉自己都变得渺小而谦卑,周围的一切都在提醒着人们上帝的伟大和人类的渺小。
到了文艺复兴时期,建筑又像是一位从古老时光中苏醒的智者,重新发现了古希腊和古罗马的美,并把它们融入到新的建筑中。
这时候的建筑既有古典的韵味,又有新时代的创新。
外国建筑史笔记完整版
外国建筑史第一章古代埃及建筑1、古埃及建筑史的四个时期:①古王国时期(公元前3000年)——统一的奴隶制国家—金子塔②中王国时期(公元前21C~18C)——手工业与商业发展,皇帝的纪念物从借助自然景观以外部表现力为主的陵墓想在内部举行神秘的宗教仪式为主的庙宇转化—石窟墓③新王国时期(公元前16C~11C)——埃及最强大的时期,皇帝崇拜和太阳神崇拜相结合—太阳神庙④后期、希腊化时期和罗马时期——建筑有了许多希腊、罗马因素出现新的类型、形制和样式2、金字塔(古埃及法老的陵墓)的演化:台形……台阶形……方锥形玛斯塔巴……昭塞尔金子塔……吉萨金字塔群3、玛斯塔巴(Mastaba)陵墓的地上部分,用砖或石块砌成的长方形台状祭祀厅堂。
4、第一座石头的金子塔——萨卡拉的第三王朝的建基皇帝昭塞尔(Zoser)金子塔形制:基底东西长126m,南北长106m,高约60m,是阶台形的,分为6层,把墓室放在地下27m深处特点:①墓室仍然是留在地下,把祭祀厅堂从高台基上移至塔前,而多层的台基向上耸起,成为陵墓外观形象的主体,发展为形体单纯的纪念碑;②塔身排除了仿木构的痕迹,在形式和风格上简练稳定,符合纪念性建筑物艺术要求,也更适合石材的特性和加工条件。
5、吉萨金字塔群——古埃及金字塔最成熟的代表特点:①精确的正方锥体,形式及其单纯组成部分:i.胡夫(Khutu)金字塔——现存最大的金字塔:高146.6m,底边长230.35mii.哈弗拉(Khafra)金字塔:高143.5m,底边长215.25miii.大斯芬克斯(Sphinx):高20m,长46miv.门卡乌拉(Menkaura)金字塔:高66.4m,底边长108.04m②它们脚下的祭祀厅堂和其他附属建筑物相对很小,使塔的形体不受障碍的充分表现出来③所有厅堂和围墙等附属建筑物不再模仿木柱和芦苇的建筑形象,采用完全适合石材特点的简洁的几何形,方正平直,交接简洁,同金字塔本身风格完全统一。
中外建筑简史读后感
中外建筑简史读后感中外建筑简史简介:中外建筑简史第一篇:中国古代建筑史概论:一,中国古代建筑的自然环境条件:地形:西北高,东南低。
气候:热带,亚热带,温带,亚温带。
东南多雨,故建筑朝向为南偏东。
(东南风为主导风向)西北方,建筑朝南北向为主。
文化背景:黄河流域文化→窑洞↗浅穴居↗窝棚↗聚 ...中外建筑简史第一篇:中国古代建筑史概论:一,中国古代建筑的自然环境条件:地形:西北高,东南低。
气候:热带,亚热带,温带,亚温带。
东南多雨,故建筑朝向为南偏东。
(东南风为主导风向)西北方,建筑朝南北向为主。
文化背景:黄河流域文化→窑洞↗浅穴居↗窝棚↗聚落筑抹落呈现砖劵,砖石,石劵结构木结构作为一个完好的体系完成两晋,南北朝:佛教在中国鼎力推广,建筑物主要为寺,庙,塔,石窟装饰手腕要求开端增加,雕塑,壁画开端大量的呈现隋朝,唐朝:木构建筑步入成熟期城市建筑:唐朝的长安城南北大运河宋朝:建筑体型较隋唐为小,装饰手腕较为华美,精巧。
“里坊制”的取消。
装修,彩画,家俱基本定型,室内布置开端受到重视。
《营造法式》古代最完好的建筑技术书完成。
元,明,清朝:元朝使各个民族文化融合。
“减柱法”,“偷心造”。
明清封建制度愈加严密,严格,制砖业有普遍的民展。
官式建筑定型。
皇家,私家园林民展,是封建社会建筑的最后高潮。
三,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一)结构上的特点:木结构形式1,结构的方式:〈1〉抬梁式:梁瓜柱〈2〉穿斗式:较小的柱和穿〈3〉井干式:木制四周墙体2,木结构的优点:〈1〉围护与承重结构截然分开,使建筑形式愈加自由。
〈2〉适应不同的气候环境,应用墙体厚度,窗大小位置的变化来适应。
〈3〉有减少地震的危害性,榫卯镶接方式,柔性衔接。
〈4〉资料造取便当,易于加工运输,预制建筑。
3,木结构外的其他建筑资料:瓦,空心砖,陶质砖,琉璃砖,琉璃瓦。
(二)组群规划:应用“间”为单位形成建筑单体,若干单体围合面或庭院而庭院的组合进而面或为组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外建筑史读书笔记【篇一:中外建筑史学习心得】中外建筑史学习心得建筑是人类生活的舞台、主要的物质环境。
人塑造了建筑,建筑反过来也塑造了人。
建筑上凝固着人的生活,他们的需要、感情、审美和追求。
建筑把这些传达给一代又一代的人。
渗透到他们的性格和理想中去。
建筑成了人们历史的见证,文化的标志,心灵的寄托。
我本身对中外建筑史比较感兴趣,所以本学期专业选修课选修了中外建筑史,特别的想去了解中国的建筑史和外国的建筑史。
比起景观建筑,如果再给我一次重选的机会,我还仍是会选择中外建筑史。
选修了这门课,老师的课件丰富多彩,视频也很多样化,对我的教学非常的有帮助。
老师精心的备课使我的收获非常之大。
虽然有时候上课的态度不是很端正,玩手机睡觉都有,但是也不是因为上课枯燥导致,而是自身的原因。
我深刻的觉得中外建筑史是门非常有意义的课,对我学房地产的甚至整个学建筑有关专业的都很是有必要去学习这门课,读建筑有关的专业连建筑史都不了解岂不是让人笑话,还有这门课对我们以后学习或者工作都是很有帮助的。
所以课后特意的认真地去看了中外建筑史这本书,分别初步的了解了中国建筑史的原始社会、夏、商、周、秦、汉建筑,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建筑,宋、辽、金、西夏建筑,元、明、清建筑,近、现代建筑。
还有外国建筑史的古代建筑,中世纪至18世纪建筑,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建筑和近、现代建筑。
其中老师在上课的时候对古代建筑和中世纪至18世纪建筑进行了深层次的讲解,以便我阅读时更深的理解。
早在奴隶制时代,人类的建筑活动已经有了大规模的发展,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埃及、西亚、波斯、希腊和罗马的建筑成就比较高,建筑风格千姿百态,对后世的影响比较大。
其中埃及、西亚和波斯得建筑传统流传甚少,唯独希腊、罗马的建筑在欧洲一直流传,得以发展,并统称希腊、罗马的文化为古典文化,把它们的建筑统称为古典建筑。
古代建筑又分为了古埃及建筑,两河流域和波斯建筑,古希腊建筑,古罗马建筑和古美洲建筑。
尼罗河流域的埃及文明,是古代西亚文明的两大核心之一,也是人类最古老的文明之一。
埃及土地肥沃,农耕发达,自然条件温和。
埃及人拥有相对安定的今世生活,也积极乐观的期待来世。
因此,投射到建筑上,就表现为埃及人用石材建筑起庞大的陵墓和神殿。
埃及建筑没有受到外来的影响,相对稳定,其象征性独树一帜。
从艺术传播和文化史的角度来看,希腊时期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时期。
公元前11~前8世纪是希腊神庙建筑的起始阶段。
公元前7~前6世纪,希腊石造神庙开始形成,到公元前5世纪中叶进入了成熟阶段。
这一过程也是多立克柱式和爱奥尼柱式从诞生到成熟的过程。
多立克柱式是仿男体的,又被称为男性柱,爱奥尼柱式是仿女体的。
著名的雅典卫城的帕提农神庙也采用的是多立克柱式。
古希腊的柱式,不仅仅是一种建筑部件的形式,更准确的说,它是一种建筑规范的风格,这种规范和风格的特点是,追求建筑的檐部及柱子的严格和谐的比例和以人为尺度的造型格式。
古罗马建筑擅长用券拱技术。
摆脱承重墙,扩大内部空间是当时罗马人在建筑结构上的重要课题之一。
而摆脱承重墙与扩大内部空间是采用十字拱。
十字拱只需要四角的支柱来传递荷载,废弃了承重墙,而且十字拱便于开侧高窗,有利于大型建筑物的内部空间采光的要求。
十字拱的实现也需要一个完整的结构受力体系的配合。
中世纪至18世纪建筑最主要的是拜占庭建筑。
拜占庭时期最重要的是宗教建筑,一般采用穹顶和集中式形制。
拜占庭的建筑是沿方形平面的四边发券,在四个券之间砌筑以对角线为直径的穹顶,这个穹顶仿佛一个完整的穹顶在四边被发券切割而成。
它的重量完全由四个券承担。
拜占庭穹顶结构体系完整也集中了统一的空间,是因为巧妙的运用了两端的半圆穹顶,以及两侧的通廊,这样便大大地扩大了空间,形成了一个十字形的平面。
然而内部装饰的艺术同样具有拜占庭建筑的最高成就。
它借助于建筑的色彩语言,进一步地构造艺术氛围。
而西欧中世纪的哥特式建筑1减轻了拱顶的重量及侧推力,把十字拱做成框架式的,其框架部分为骨架券。
2哥特式建筑使用独立的飞券作为传递屋顶侧推力结构构件使得中厅利用侧高窗的自然采光变得很容易。
3将圆券十字拱等全部改用二圆心的尖券和尖拱,减轻了侧推力,增加了逻辑性很强的结构线条。
4哥特式建筑内部处理的最重要的一个重点是玻璃窗。
玻璃窗的面积大,又是极易出装饰效果的地方。
总而言之,哥特式建筑的总体风格特点是空灵、纤瘦、高耸、尖峭。
这些都是我在中外建筑史这本书里自己读到的能理解的东西,建筑伴随着人类度过了漫长的岁月,由于各国的物产、气候、地理、交通等各种因素的不同,每个地方的建筑都有自己的特点。
我期望老师能与我们多分享一些中外建筑史,也期望老师能带领我们去看看中国的古老建筑。
以后在生活中我自己也会多关注一些各国建筑发展的历史和特点,特别要对我们中国的木构造建筑和清式建筑进行全面的了解。
总而言之,我爱中外建筑史,我要了解中外建筑史。
【篇二:中外建筑史笔记上】第一章中国古代建筑史第一节概说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古代中国建筑与古代埃及建筑、古代西亚建筑、古代印度建筑、古代爱琴海建筑、古代美洲建筑共为世界六支原生的古老建筑体系。
与其它古代文明相比,东方的古代中国地理位置独特,这里或为大洋所隔;或漫长的陆地、沙漠、高山所阻。
这种特殊地理位置加上众多的人口,使中国古代文明一直没有遭受到外族人毁灭性的入侵。
虽然也有改朝换代,但异己卡被驱逐;或被同化,以到于像佛教这种外来的世界性宗教也被加进了许多本地域、本民族的色彩,而趋向本土化。
外来影响和冲击的减弱,必然带来内部发展的迟缓和衰落,甚至固步自封,所有这一切是导致中国古代建筑一脉相承、延续而缓慢发展的外因。
中国古老建筑的主体——木构架建筑体系,在汉代已经基本形成,到了唐代已经达到成熟阶段,在世界建筑史上是一支历史悠久、体系独特、分布地域广阔、遗产十分丰富、延绵不断,一直持续发展完整演变,并经历了古代全过程的重要建筑体系。
中国木构架建筑也是中国古而灿烂的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其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自身鲜明的形式特征,在世界建筑体系中别具一格,它不仅迥异于世界上任何一个建筑体系,也曾对整个人类社会产生深远影响。
第二节中国古代木构架的优势与缺陷一、中国古代木构架的优势1、材料来源广泛2、木构架的抗震性能优异,适应性强3、高度定型化、便于施工4、便于加工和运输5、利于迁移和维修二、中国古代木构架的缺陷1、大型材料逐渐减少2、容易遭受自然和人为的侵袭3、受材料和结构所限难以建造大型建筑4、建筑的维护成本较高5、大量木材的使用对环境带来很多影响第三节中国古代木构架的结构特点中国古代木构架的结构体系到东汉时期已明确形成抬梁式和穿斗式两种基本形式。
南方许多地区经常采用抬梁式与穿斗式相结合形式,底层人员活动多,需要较大的空间,所以使用抬梁式的结构形式,上面阁楼空间用于住人和储物,则可以使用穿斗式的结构形式。
以屋架层、铺作层、柱网层的组合为特征的结构复杂的殿堂型构架在唐代非常盛行。
与殿堂型构架平行发展的还有厅堂型构架。
这种厅堂型在唐宋时期,等级上低于殿堂型,而整体构架的有机性、简洁性都优于殿堂型,因而成为当时先进的构架形式。
第四节中国古代要构架建筑的组成一、台基作为中国古代建筑立面构成的三人组成部分之一,台基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在一些重要的殿堂中,台基所起的造型作用十分显著,宽大的台基增强了建筑造型的稳定感。
台基最早是为了防水、防潮而起到抬高地面的作用,后来,台基逐渐演变成外观尺度和体现建筑等级制度的需要。
二、屋身三、屋顶中国古代建筑的屋顶形式是非常丰富的,也是最能体现中国古代建筑形式特征的重要元素。
中国古代建筑屋顶的独特做法和形象被誉为“盖世无比的奇异现象,”官式建筑的屋顶高度程式化,而且等级森严,园林建筑和民居建筑相对灵活一些。
第九章外来因素对中国近代建筑的影响第一节概说中国近代建筑史的时间断代是从19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开始。
鸦片战争爆发后中国逐渐开始从封建社会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转化。
与英、美、法等“早发内生型现代化”相比,中国是属于“后发外生型现代化”。
因此,当中国建筑处于近代发展时期时,西方建筑已经进入到近代后期和现代化前期。
特别是1911年清王朝覆灭后,官方系统的建筑活动全面终止,千百年积淀起来的一脉相承的建筑传统遭到毁灭性的打击而突然中断,由此带来的混乱是可想而知的。
从1840年到1949年,中国近代建筑在一百余年的时间里,其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一、初始期(1840~1900)这一时期是中国近代建筑活动的早期阶段,新建筑无论在类型上、数量上、规模上都十分有限,但它标志着中国建筑开始突破封闭状态,迈开现代转型的初始步伐,通过西方近代建筑的被动输入和主动引进,酝酿着近代中国新建筑体系的形成。
二、繁荣期(1900~1937)1900年八国联军发动的侵华战争迫使清王朝彻底屈服,1901年清政府宣布变法,实行新政。
至此,全面向西方学习成为中国社会的一种潮流和时尚,1901年至1911年间清政府的官方建筑全盘西化。
新的政变革带动了新式建筑的需要,政府机构、学堂等官办建筑应运而生,引进西方建筑成为中国工商企业、宪政变革和城市生活的普遍需求。
这样,中国已从早期对西方建筑的被动输入过渡到这时的主动吸纳。
这种全社会深层次的转变极大地推动了上海、广州、武汉、北京、南京、天津等近代主流城市的迅速发展。
20世纪20年代初期,我国赴欧美和日本留学的第一代建筑师相继回国。
苏州工业专门学校在1923年设立建筑科,迈出了中国人创办建筑教育的第一步。
三、停滞期1937年,日本挑起全面侵华战争,抗日战争爆发。
北平、天津、上海、南京、广州、武汉等重要城市相继沦陷,当时上海五千多家工厂就有两千多家工厂被炸毁。
从1937年到1949年,中国陷入了持续12年之久的战争状态,城市和建筑的发展趋于停滞。
第五节日本建筑师在东北的建筑活动1644年清军入关以后,清政府为保护所谓“龙兴之地”,便着手修筑东北的柳条边墙。
柳条边依其建造年代又有“老边”和“新边”之分。
顺治年间修筑的“老边”,北起辽宁威远堡边门,“一条向东南随山而行,修筑到鸭绿江边,另一条往西直向山海关。
”今天残存于长春一带的柳条边,其修筑年代则是在康熙年间,又名“吉林新边”。
按当年清政府的划分,“新边”以西为游牧地,东面就是满洲八旗的渔猎区。
1681年“新边”竣工以后,清政府严格规定:“在禁地内捕蛤蜊、抓水濑、采蜂蜜、挖人参,为首者枷两月,鞭一百。
”正是清初的封禁政策,使关外的东北保持了原始的自然环境,这里树木繁茂,水草丰美,土地肥沃,当时民间就曾流传这样一句顺口溜来形容这里的自然风貌:“棒打獐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
”1895年《马关条约》将辽东半岛割让给日本,由此引起列强之间的矛盾,俄、德、法三国干涉还辽,日本在索取了重金赔偿之后,被迫退还辽东半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