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立平和他的肠道微生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赵立平:我和我的肠道菌群
1987 年,赵立平跟刘英结婚。
两年不到,他们有了一个女儿,赵立平还完成了他的博士学位。
新的压力加上美食——藉刘英做得一手好菜——我们的微生物学家长胖了。
到 1990 年,体重从60 公斤增至 80 公斤。
后来,在美国康乃尔大学读博士后期间,他又长胖了 10 公斤。
1995 年腰围量110 厘米,整个人的健康状况也极为糟糕。
赵立平认为,调节肠道菌群是他减肥成功的关键。
进入平台期的科研
转机2004 年,他读到一篇论文。
论文的主要作者戈登,是美国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的微生物学家。
用实验表明,肥胖症和小鼠肠道中的菌群存有关联。
2006 年,他开始了一种饮食疗法,食谱中包括山药和苦瓜,同时对自己的体重以及肠道中的菌群进行监测。
山药和苦瓜里面含有益生元,可以被肠道细菌发酵利用,据说有调节人体肠道菌群生长的功效。
再加上以粗粮为主的饮食,在两年内减掉了 20 公斤。
他的血压、心率和胆固醇水平也都降了下来。
抗炎细菌Faecalibacterium prausnitzii的数量大幅增加,从最开始根本检测不到,到后来增加为他肠道细菌总量的 14.5%。
这些变化使赵立平决定,集中研究微生物在他身体状况转变中所发挥的影响。
从小鼠身上做起的实验,赵立平把它扩展到了人的身上。
寻找新的启发
有一天,一位兽医学的同事问他要一些芽孢杆菌的菌株,说是这种细菌能缓解猪和鸡的腹泻。
赵立平意识到,自己研究的菌株里面,很可能就有能抗植物感染,甚至抗人类感染功效的。
20 世纪 90 年代,赵立平涉足猪的微生物研究,试图探究用菌株来控制猪身上的感染这一设想,但无法获得资金。
在此期间,他家人的健康状况每况愈下。
本来就偏胖的父亲胆固醇水平激增,还得遭遇了两次中风。
赵立平的两个弟弟也都成了大胖子。
几年后,赵立平看到了戈登的论文,对他来说,这是“肠道菌群可以调节宿主的基因的首个证据”。
于是,赵立平拿自己当小白鼠,试图找出体重增加可能跟哪些微生物有关。
要从生活在人体肠道内上百种不同的微生物中,找出让体重增加的那一种,确实是个棘手的大难。
低热量饮食结合剧烈运动的减肥方法,在他看来完全说不通。
“从营养上讲,你的身体是在压力状态下的,”赵立平说,“然后你再加上生理上的压力。
也许这样你是能减肥,但同时也减掉了你的健康。
”
腰围变小之后,他开始在动物身上进行实验,试图筛选出与肥胖有关的细菌。
今年 4 月,赵立平《国际微生物生态学会会刊》上发表了一项研究,他们将小鼠从正常饮食转换到高脂肪饮食,然后再换回到正常饮食上来,期间每两周监测一
次小鼠肠道中菌群的变化。
观测发现,大约有 80 种细菌与饮食的转变存在关联。
更为可喜的是,由高脂肪饮食所引发的菌群改变,是完全可逆的。
但小鼠的微生物研究有其局限性。
要在微生物和肥胖症之间确立起联系,就必须在人身上做实验:
在人身上的测试
2009 年,赵立平回到太原,开始进行他的第一项临床试验。
那时候,可供他选择的测试对象比比皆是。
当时的中国糖尿病发病率、肥胖率激增。
走访了当地几家医院以后,赵立平有了 123 名临床上肥胖的志愿者,平均身体质量指数(BMI)不少于 30。
他给这些志愿者每人制定了一套 9 周长的减肥饮食计划,其中包括含有益生元的食品,让他们定期回来复查,以监测肠道菌群和代谢参数的变化。
在完成 9 周饮食治疗之后,对90 名患者做了14 周的跟踪调查。
在研究中的 3 个阶段点,志愿者还提供了粪便样本,供赵立平评估肠道菌群情况。
共有 93 名志愿者坚持完成了试验,体重呈中等水平下降,减轻了大约 7 公斤;同时,肠道中产生毒素的细菌减少,有益细菌数量增加。
赵立平又在另外 3 个中国城市共超过 1000 名患者身上进行了试验。
赵立平希望通过这项研究确立起一条基础代谢转移的分子途径。
比利时鲁汶天主教大学的帕特里斯·卡尼(Patrice D. Cani)等人的研究已经表明,摄入高脂肪饮食后,动物肠道环境发生的一系列明显变化。
有害细菌数量增加,肠黏膜屏障功能下降、渗透性增加,血液中的毒素水平增加,进而引发炎症,促使人体的新陈代谢率下降。
现在,赵立平希望在健康饮食之后,他能在志愿者身上观察到这种变化的反向过程。
中国科学院北京微生物研究所的朱宝利,向来对中医药不甚感冒(他认为中药“就是些草”),他一贯公开批评夸大宣传中医药疗效的做法。
但是,朱宝利认为,赵立平的研究令人鼓舞。
他列举了赵立平及同事在北京开展的一项研究,这项研究侧重于对糖尿病病人的肠道菌种进行观测,以找出标志性菌种,好将人的糖尿病跟细菌联系起来。
“他[指赵立平]在朝着正确的方向努力,”朱宝利说。
科罗拉多大学的微生物学家罗布·奈特(Rob Knight)表示,他非常期待看到赵立平临床研究发表出的结果。
“其他样本数量更少的饮食及微生物研究已经取得了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宝贵结果,”奈特说。
像赵立平这样大规模的益生菌临床试验,在中国开展起来可能容易得多。
一天晚上,在上海闹市区一家熙熙攘攘的素食餐厅里,‘哦,这都是吃的嘛,没问题。
’”而在欧洲和北美,许多这些物质还没有作为食品或药品被当地人接受,他补充说,
不过,赵立平的目光已经投向亚洲以外的市场,他相信这份工作将比从基因组研究中研发减肥药物更富有成效。
温斯托克也表示,赵立平研究的最终目标是找到
有效成分,而不是证明“只有什么虫粪里长出的真菌才能拿来治人”。
在赵立平的实验室里,温斯托克说,“这是西方还原论科学与传统中医的结合。
”
目前,赵立平正在研究是黄连素,用于中药的药材黄连的主要成分。
给老鼠高脂肪饮食的同时喂养小檗碱,老鼠便不会发展为肥胖,其肠道中的已知病原体种群数量下降,有益菌数量也出现上升。
“我们需要做很多工作来了解黄连素是如何影响营养和新陈代谢的。
”
如果有一天赵立平证明了肠道菌群和健康之间存在联系,那对他来说将是苦乐参半。
他的父亲现正躺在病床上,经受着炎症和中风后遗症的折磨,老人剩下的时日已经不多。
在过去的几个月中,赵立平大半时间都守在父亲的病榻旁边。
“我真希望自己 10 年前就开始这个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