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通信课设讲解

合集下载

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课程

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课程

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课程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等专业中重要的必修课程之一。

这门课程主要讲解计算机网络的原理、分类、运作机制、协议以及安全等方面的知识。

下面将详细介绍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内容和必要性,以及如何学好这门课程。

一,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内容1.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程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程是计算机网络课程中的基础部分,主要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与演变,使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的演化有一个清晰的理解。

2. 数据通信技术数据通信技术是计算机网络课程中的核心内容,主要介绍数据传输的原理、调制解调、信道编码、错误控制等技术,学生通过数据通信技术的学习,可以深入了解数据传输的原理与技术,并了解现代调制解调技术和信道编码技术。

3.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是计算机网络课程中的关键内容,主要介绍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层次结构、协议栈等基础知识,学生可以通过学习这门课程,了解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和结构,进而深入了解各类协议和各层次的功能。

4. 网络互联技术网络互联技术是计算机网络课程中的高级内容,主要介绍网络互联技术的原理、路由协议、网络地址转换技术等知识,学生可以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深入了解网络互连技术的原理和实现方法,进而深入了解现代网络的构建。

5. 网络安全技术网络安全技术是计算机网络课程中的重点内容,主要介绍网络攻击与防御、网络安全设备、加密与解密技术等方面的知识,学生可以通过学习这门课程了解网络安全的重要性和现代网络中常见的安全攻击方式,进而了解网络安全的可行解决方案。

二,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必要性1. 全面了解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的演化历程和组成成分非常复杂,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课程可以帮助学生全面了解计算机网络的结构和功能,进而对计算机网络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2. 解决卡顿和延时的问题现代人类生活中对于网速的要求日益提高,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课程可以让学生了解网络传输的原理和优化方案,进而解决卡顿和延时的问题,提高网络传输效率。

计算机通信与网络课程设计(组建某单位自动化办公局域网)

计算机通信与网络课程设计(组建某单位自动化办公局域网)

计算机通信与网络课程设计组建某单位自动化办公局域网姓名:班级:指导老师:时间:2010年9月6日地点:目录一、课程设计目的及要求 (3)二、分析和设计 (4)三、绘制拓扑结构图 (5)四、拓扑编址方案 (7)五、ACL访问控制列表的设置 (8)六、实验结果 (11)七、实验总结 (13)一、课程设计目的及要求1。

实验目的:学会使用路由器,交换机,PC机之间的配置应用,熟练掌握一些简单的的网络应用连接,熟练掌握路由器和交换机的基本配置;掌握DHCP、ACL、VLAN、和NET协议和相应的技术;提高对实际网络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

此单位分为三层设计模型即:接入层、分布层、核心层,各个层都有其不同的原理.本单位全部采用一种网络产品cisco,可以更好的实现各种不同网络设备互相配合与联系。

2。

实验要求:组建XX单位自动化办公局域网,设计一个拓扑结构为树形的网络,pc通过交换机连接起来,网络之间通过路由器或交换机连接起来,配置路由,但是出于不同职能部门的管理、安全和整体网络的稳定,需要对各个进行即独立又统一的管理,要求进行子网划分,部门中又有下属多个二级单位,现要求通过路由器连接,实现不同的局域网之间能够互相通信,在同一个局域网中需实现打印共享。

能根据实际问题绘制拓扑结构图,拓扑结构图可以是树形、星形、网状形、环状形及混合形结构的之一,清晰的描述接口,进行路由器或交换机的代码配置实现,并且每个方案的需有以下几部分的内容:需求特点描述;设计原则;解决方案设计,包含:(1)设备选型(2)综合布线设计(3)拓扑图;(4)IP地址规划;(5)子网划分;(6)路由协议的选择;(7) 路由器配置3.附加要求:(1)单臂路由(2)nat转换(3)acl访问控制列表(4)虚拟局域网二、分析和设计接入层负责连接终端设备(如PC、打印机等),以提供对网络其它部分的访问,接入层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将设备连接到网络并控制允许网络上哪些设备可以通信的方法;分布层先汇聚接入层交换机的发送的数据流,在将其传输到核心层,最后发送到目的地,分布层使用策略控制网络的通信流;核心层是网际网络的高速主干,核心层汇聚所有分布层的设备发送的流量,因此必须能够快速转发大量的数据.为了提高交换网络的冗余性、可扩展性、易管理性及易维护性等,企业的内部局域网的部署是采用分层设计的。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教学大纲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教学大纲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教学大纲
一、课程概述
本课程主要介绍计算机网络和通信的基本概念、原理以及常用技术。

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将能够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史、体系结构和网络协议以及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常用技术,培养学生的网络和通信相关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

二、教学目标
1. 了解计算机网络和通信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
2. 理解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协议和网络安全;
3. 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常见应用和最新发展趋势;
4. 培养学生进行网络和通信相关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大纲
1. 计算机网络基础
(1) 计算机网络概述
(2) 网络协议与体系结构
(3) 局域网和广域网
(4) 无线网络和移动网络2. 网络通信基础
(1) 通信原理和信道传输
(2) 传输介质和传输方式
(3) 数据的编码和调制
(4) 随机访问和多路复用3. 网络协议与安全
(1) TCP/IP协议族
(2) IP地址和子网划分
(3) 路由和交换技术
(4) 网络安全和防护4. 网络应用与服务
(1) 网络应用概述。

数据通信的课程设计

数据通信的课程设计

数据通信的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包括数据通信的基本组成、传输介质、传输技术、网络结构、协议和应用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1.描述数据通信的基本组成和原理。

2.识别和解释不同的传输介质和传输技术。

3.理解网络结构和协议的基本概念。

4.分析数据通信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在技能目标方面,学生应能:1.运用基本概念和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2.理解和编写简单的数据通信程序。

3.进行简单的网络设计和优化。

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方面,学生应能:1.认识数据通信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

2.培养对数据通信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

3.理解数据通信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数据通信的定义、组成、分类和性能指标。

2.传输介质和传输技术:有线传输、无线传输、光传输等。

3.网络结构:网络拓扑、网络协议、网络分层模型等。

4.数据通信协议:TCP/IP、OSI、MAC、物理层协议等。

5.数据通信应用:互联网、局域网、广域网、移动通信等。

教学大纲将根据以上内容进行详细安排和进度规划,确保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1.讲授法:讲解基本概念、原理和关键技术。

2.讨论法:学生讨论数据通信的实际案例和问题。

3.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的数据通信应用案例,如互联网、移动通信等。

4.实验法:进行数据通信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和理解相关技术。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方面都得到提升。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数据通信教材作为主教材。

2.参考书:提供一批数据通信领域的经典参考书,供学生拓展阅读。

3.多媒体资料:制作和收集与课程相关的视频、动画、图片等多媒体资料,以便于讲解和演示。

通信工程专业本科课程设置

通信工程专业本科课程设置

通信工程专业本科课程设置一、课程简介通信工程是一门涉及电子技术、计算机网络和通信原理等多学科的综合性专业。

本科课程设置旨在培养学生的通信技术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使其具备从事通信工程设计、研究和管理的能力。

二、核心课程1.电子电路基础:介绍电子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分析方法,培养学生的电路设计和分析能力。

2.数字信号处理:深入研究数字信号的特性和处理方法,包括滤波、频谱分析和信号重构等内容。

3.通信原理:探究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和调制解调技术,通过实验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4.通信网络原理:介绍通信网络的结构、协议和性能分析方法,培养学生的网络设计和管理能力。

5.无线通信原理:研究无线通信系统中的调制解调技术、传输和接收机制,以及信道编解码算法。

6.通信系统设计:由学生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通信系统的设计,包括系统方案设计和性能评估。

7.信道编码与解码技术:学习各种信道编码和纠错码的原理和应用,提高通信系统的可靠性。

三、选修课程1.移动通信技术:了解移动通信的基本原理和发展趋势,研究无线信道的分析和优化方法。

2.光纤通信技术:介绍光纤通信的基本构成和传输原理,培养学生的光通信系统设计能力。

3.通信协议与网络安全:研究通信协议的原理和应用,以及网络安全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应对策略。

4.物联网技术:探讨物联网的基本概念和体系结构,研究物联网中的通信技术和应用。

5.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介绍电磁场的基本理论和微波技术的应用,培养学生的电磁场建模和分析能力。

6.高频电路设计:学习高频电路的设计原理和方法,研究射频信号的传输和放大技术。

四、实践环节1.通信工程实验:进行电子电路实验、通信系统实验和无线通信实验等,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2.通信工程设计:由学生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通信系统的设计和实施,包括系统方案设计和性能评估。

3.实习和毕业设计:安排学生到通信工程相关企业或科研机构进行实习和毕业设计,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技术》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技术》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技术》课程思政教学案例一、课程背景与目标《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技术》是电气类专业的重要课程,以五层协议的原理参考模型为基础,TCP/IP协议族中的IP和TCP为核心内容。

本课程的目标是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及通信领域的基本技术,并了解最新的网络技术成果。

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课程还致力于培养学生的思政素养,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

二、思政教学案例设计1. 案例名称:网络技术的社会责任与道德伦理2. 案例内容:网络技术发展与社会责任:通过讲解网络技术的发展历程,引导学生思考科技进步对社会的影响。

例如,特斯拉与爱迪生的电流之争,不仅推动了电气技术的发展,还体现了科学家对技术进步的追求和对社会的责任感。

网络道德与行为规范:结合网络环境中的实际问题,如网络欺凌、隐私泄露等,引导学生讨论网络道德的重要性。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认识到在网络空间中应遵守的道德规范和法律法规。

团队合作与沟通协作:在介绍IP层概述时,强调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通过分组讨论和协作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协调能力。

3. 思政元素融入点:社会责任感:通过案例学习,使学生意识到作为未来的工程师或技术人员,应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推动科技的正面发展。

道德伦理意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念,遵守网络行为规范,维护网络空间的健康与安全。

团队协作精神:通过团队合作与沟通协作的训练,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协作精神。

三、案例实施与评价1. 实施步骤:教师准备相关案例资料,设计讨论问题和任务。

学生分组进行案例学习和讨论,形成初步观点。

课堂汇报与辩论,各组展示自己的观点和解决方案。

教师点评与总结,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2. 评价方式:小组讨论表现: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度和贡献。

课堂汇报质量:评价学生汇报内容的深度、逻辑性和创新性。

思政素养表现:评估学生在案例学习中体现出的社会责任感、道德伦理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四、结语通过《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技术》课程的思政教学案例设计,我们旨在将专业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道德伦理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的高素质人才。

linux通信课程设计

linux通信课程设计

linux通信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Linux操作系统的基本通信功能,包括命令行操作、文件传输、远程登录等。

知识目标要求学生了解Linux操作系统的基本结构,掌握常用的命令及其用法,理解网络通信的基本原理。

技能目标要求学生能够熟练地在Linux环境下进行命令行操作,配置网络通信参数,使用SSH进行远程登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于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科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三个部分:Linux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Linux命令行的使用,以及网络通信的配置和应用。

首先,介绍Linux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包括Linux的历史、特点和应用领域。

其次,讲解Linux命令行的使用,包括基本的命令行操作、文件管理和文本处理命令。

最后,介绍网络通信的配置和应用,包括文件传输、远程登录和网络诊断。

三、教学方法为了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演示法、实验法和讨论法。

首先,通过讲授法向学生介绍Linux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命令行的使用。

其次,通过演示法展示网络通信的配置和应用,使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

然后,通过实验法让学生亲手操作Linux命令行,巩固所学知识。

最后,通过讨论法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将准备多种教学资源。

教材方面,选择《Linux操作系统原理与应用》作为主教材,辅助以《Linux命令行与Shell脚本编程》等参考书。

多媒体资料方面,准备Linux操作系统的介绍视频、命令行操作的演示视频和网络通信配置的案例分析。

实验设备方面,准备装有Linux操作系统的计算机和网络设备,以便学生进行实验操作。

通过这些教学资源的准备,希望能够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五、教学评估本节课的教学评估将采用多元化方式,以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C1 CRC12计算机网络课设

C1 CRC12计算机网络课设

计算机通信网络课程设计C1 CRC-12 校验通信软件设计所在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专业班级:通信工程学生姓名:学生学号:指导教师:时间: 2015年9月20引言:循环冗余码 CRC 检验技术广泛应用于测控及通信领域,CRC 计算可以靠专用的硬件来实现,但是对于低成本的微控制器系统,在没有硬件支持下实现CRC 检验,关键的问题就是如何通过软件来完成CRC 计算,也就是CRC 算法的问题。

CRC 码是数据通信领域中最常用的一种差错检验码,其特征是信息字段和校验字段的长度可以任意选定。

实验设计要求:C1.CRC-12 校验通信软件设计环境要求:Windows/XP/7;C ;信息交换内容为键盘输入的字符串;通信传输通过共享文件实现编码要求:用模2 除法计算CRC 码,生成多项式为CRC-12功能要求:能在两台计算机机上运行程序,一台产生CRC 码,另一台校验。

课程设计目标:用C 语言设计课程程序,完成用模2出发计算CRC 码的CRC 校验软件设计,1.掌握CRC 码的计算方法;2.掌握用C 语言计算CRC 码的算法;3.熟练并掌握C 语言在通信网络中的编程实现方式及功能。

CRC 简介CRC 校验的基本思想是利用线性编码理论,在发送端根据要传送的 k 位二进制码序 列,以一定的规则产生一个校验用的监督码(既 CRC 码)r 位,并附在信息后边,构成 一个新的二进制码序列数共(k+r)位,最后发送出去。

在接收端,则根据信息码和 CRC 码之间所遵循的规则进行检验,以确定传送中是否出错。

12位的 CRC 码产生的规则是先将要发送的二进制序列数左移 12 位(既乘以122 )后,再除以一个多项式,最后所得到的余数既是 CRC 码,如式(2-1)式所示,其中 B(X)表示 n 位的二进制序列数,G(X)为多项式,Q(X)为整数,R(X)是余数(既 CRC 码)。

)()()()(2)(12x G x R x Q x G x B +=⋅ (2-1) 求CRC 码所采用模 2 加减运算法则,既是不带进位和借位的按位加减,这种加减运算实际上就是逻辑上的异或运算,加法和减法等价,乘法和除法运算与普通代数式的乘除法运算是一样,符合同样的规律。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掌握网络体系结构、网络协议、网络设备等基础知识;2. 学会使用网络通信协议分析工具,了解不同协议的工作原理和应用场景;3. 掌握网络编程的基本方法,能够利用Socket编程实现简单的网络通信程序;4. 了解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掌握防范网络攻击和病毒的基本技能。

技能目标:1. 能够独立搭建简单的局域网,并进行基本的网络配置;2. 能够运用所学的网络知识解决实际网络故障;3. 通过编程实践,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4. 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网络安全意识,能够识别并防范常见的网络威胁。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计算机网络学科,激发学生对网络技术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2.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培养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合作精神;3. 提高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念,遵守网络法律法规;4. 引导学生认识到计算机网络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为国家网络事业发展贡献力量的责任感。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建立扎实的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提高实际操作技能,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网络素养和道德观念。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发展需求,为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计算机网络基本概念:网络体系结构、网络协议、网络设备等;教材章节:第一章 计算机网络概述2. 网络通信协议分析:TCP/IP协议、UDP协议、HTTP协议等;教材章节:第二章 网络协议及其应用3. 网络编程:Socket编程、多线程编程、网络应用开发等;教材章节:第三章 网络编程技术4. 局域网搭建与配置:网络规划、设备选型、网络配置等;教材章节:第四章 局域网技术5. 网络安全:网络攻击与防范、病毒防护、加密技术等;教材章节:第五章 网络安全技术6. 实践环节:网络设备操作、网络故障排查、编程实践等。

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1. 计算机网络基本概念(2课时)2. 网络通信协议分析(4课时)3. 网络编程(6课时)4. 局域网搭建与配置(4课时)5. 网络安全(4课时)6. 实践环节(8课时)三、教学方法针对本课程的内容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 讲授法:在讲解计算机网络基本概念、网络协议、网络安全等理论性较强的内容时,采用讲授法进行教学。

通信原理教学大纲

通信原理教学大纲

通信原理教学大纲一、引言通信原理是计算机通信领域中的重要课程之一,它以传递信息为核心,旨在培养学生在通信系统设计与实现方面的能力。

本教学大纲旨在明确通信原理课程的教学目标、内容体系、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指导。

二、教学目标通过通信原理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具备以下能力:1. 理解通信原理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2. 掌握典型通信系统的基本结构;3. 理解通信原理与实际应用之间的关系;4. 具备设计简单通信系统的能力;5. 培养团队合作、沟通与创新思维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1. 通信系统基本概念- 信号与噪声- 信道与编解码- 模拟与数字通信2. 传输介质与信道特性- 传输介质的分类与特点- 信道传输特性的度量与分析3. 基带传输与数字调制- 码元与波形传输- 基带信号的传输与接收- 脉冲调制与解调技术4. 模拟调制与解调- 调制与复用技术- 频移键控与相干解调- 调制解调器的实现与性能分析5. 数字调制与解调- 常见数字调制技术- 正交调频与正交振幅调制- 调制解调器的性能分析与优化6. 多路复用与多址技术- 分时复用和频分复用- 输错编码与差错判决- 多址接入技术与协议7. 信道编码与纠错- 奇偶校验与海明码- 奇偶校验与循环冗余校验- BSC和AWGN信道中的纠错编码8. 无线通信与信道传输- 无线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 信道传输与性能分析- 天线与传输功率控制四、教学方法1. 理论课讲授:通过讲解通信原理的基本概念、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提供学生必要的理论基础。

2. 实验教学:设计通信原理相关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与实践,巩固所学知识。

3. 课堂讨论:通过小组讨论或案例分析,激发学生思考和提出问题,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创新思维能力。

4. 常规作业与课后习题:布置作业和习题,让学生巩固知识,培养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考核方式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实验报告和作业完成情况等。

2. 期中考试:对学生在通信原理课程中的理论掌握情况进行考核。

ict课程设计

ict课程设计

ict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信息通信技术(ICT)的基本概念,了解其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应用。

2. 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掌握网络通信的基本原理。

3. 帮助学生了解常用软件的类型和功能,学会正确使用软件进行信息处理。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ICT工具进行信息检索、处理、传播的能力。

2. 提高学生在网络环境下的沟通协作能力,学会运用在线学习资源进行自主学习。

3. 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ICT的兴趣和热情,激发学生主动探索新技术、新应用的精神。

2. 增强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教育学生遵守网络道德规范,树立正确的网络价值观。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沟通能力,使学生能够尊重和理解他人。

本课程针对学生年级特点,结合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旨在提高学生在信息时代的竞争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ICT基本知识,具备实际操作能力,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为实现课程目标,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 信息通信技术(ICT)基本概念- 介绍ICT的定义、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

- 分析ICT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重要性。

2.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 讲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如TCP/IP协议、网络拓扑结构等。

- 介绍网络通信设备的功能和作用,如路由器、交换机等。

3. 常用软件及其应用- 分类介绍常用软件,如办公软件、图像处理软件、音视频处理软件等。

- 讲解软件的基本操作和使用技巧,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

教学大纲安排如下:第一周:信息通信技术(ICT)基本概念第二周: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第三周:常用软件及其应用教学内容与教材关联性紧密,按照课程目标制定的教学大纲,确保了内容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通信原理》教学大纲

《通信原理》教学大纲

《数字通信》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目标本课程的课程目标为:1.掌握伪随机序列中m序列和Gold序列的基本概念、性质、产生方法及计算机编程;了解扩频调制技术,掌握两种普遍使用的扩频调制方法:直接序列扩频和跳频扩频;2.掌握无线信道的衰落特性、针对卫星通信系统的无线链路分析,和无线通信信道。

了解针对无线通信系统中的衰落现象,改善系统性能的分集技术、MIMO技术、OFDM技术以及多址技术。

3.理解不确定性、信息、互信息、熵和相对熵等基本概念,掌握无失真数据压缩时的信源编码定理和数据压缩算法、信道编码定理、信息容量定理和有失真数据压缩时的信源编码定理--率失真定理;4.了解码距与纠检错位数的关系;掌握线性分组码的原理、生成矩阵与校验矩阵的分析计算,重点是循环码的原理与编码解码方法;掌握卷积码的原理、图形描述(树状图、网格图、状态图)与解析描述(生成矩阵、监督矩阵)以及最大似然译码(主要为维特比译码算法);了解卷积码的网格编码调制的思想、Turbo码和低密度奇偶校验码等近年来新兴的编码研究热点。

5.掌握通信系统的同步技术,主要包括载波同步、码元同步、帧同步以及扩频同步的基本概念和实现方法。

三、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指标点本课程支撑信息工程专业毕业要求中的如下指标点:●指标点1.4:掌握信息工程专业知识,并能够综合应用相关知识解决信息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指标点2.4:能够应用信息工程专业知识,并通过文献研究,深入分析信息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获得有效结论;●指标点3.1:掌握电子电路基础知识,能够设计/开发通信、电路、信号处理、微波器件或信息安全系统解决方案。

四、课程目标与课程支撑的指标点的对应关系五、课程目标与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的对应关系六、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如下:1.扩频调制:(6学时)伪随机序列的基本概念,包括m序列和Gold序列的性质、产生方法和计算机编程;扩频调制技术,两种普遍使用的扩频调制方法:直接序列扩频和跳频扩频。

数据与计算机通信第十版课程设计

数据与计算机通信第十版课程设计

数据与计算机通信第十版课程设计一、设计目的本课程设计旨在通过对数据与计算机通信第十版相关知识的深入学习和实践,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网络及通信能力,培养学生的系统分析能力和创新意识,为其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

二、设计内容1.选题本次课程设计选题为“基于WebSocket的实时在线聊天室”。

2.设计目标本次课程设计旨在完成以下目标:1.掌握WebSocket协议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机制。

2.掌握WebSocket的应用场景和实现方式。

3.了解并掌握Node.js的相关知识及技术。

4.构建一个基于WebSocket的实时在线聊天室。

3.设计内容本次课程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WebSocket协议的原理及应用场景介绍。

2.Node.js及相关技术的学习和实践。

3.基于Node.js和WebSocket实现一个实时在线聊天室。

4.聊天室的功能设计和实现。

5.代码测试、运行和优化。

4.步骤本次课程设计的主要步骤如下:1.实现基于WebSocket的服务器端和客户端。

2.完成基本聊天室的功能实现,包括登录、注册、私聊、群聊等。

3.完善聊天室系统功能,如消息通知、表情发送、聊天记录保存等。

4.进行代码测试、运行和优化,确保聊天室的正确性和稳定性。

三、评分标准1.功能完整性(40分):包括登录、注册、私聊、群聊、消息通知、表情发送、聊天记录保存等。

2.代码实现(30分):代码规范、注释、逻辑结构合理。

3.交互界面(10分):聊天室界面友好、美观,符合人机交互原理。

4.报告和文档(10分):设计思路、基本原理、技术难点、实现过程、技术总结、参考资料等。

5.演示和答辩(10分):能够熟练运行聊天室程序并展示其基本功能,对设计细节和技术难点进行解答。

四、参考资料1.《数据与计算机通信第十版》2.《Node.js实战》3.《WebSocket权威指南》4.维基百科:WebSocket5.MDN Web Docs:WebSocket API五、总结本次课程设计旨在通过对WebSocket协议的学习和实践,帮助学生深入了解计算机网络及通信相关知识,并提升其系统分析和创新能力。

《计算机网络》教案

《计算机网络》教案

《计算机网络》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发展历程和基本组成。

2、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和协议。

3、帮助学生理解数据通信的基本原理和技术。

4、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计算机网络相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包括 OSI 参考模型和 TCP/IP 模型。

(2)网络协议的概念和常见协议,如 TCP、IP 等。

(3)数据通信中的信道复用技术和差错控制方法。

2、难点(1)对网络体系结构中各层功能和协议的理解。

(2)复杂网络拓扑结构的分析和理解。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

2、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加深学生对网络应用和问题的理解。

3、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四、教学过程1、课程导入(1)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计算机网络应用,如上网、在线游戏、视频通话等。

(2)展示一些计算机网络的图片和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知识讲解(1)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发展历程定义:计算机网络是将地理位置不同的具有独立功能的多台计算机及其外部设备,通过通信线路连接起来,在网络操作系统,网络管理软件及网络通信协议的管理和协调下,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计算机系统。

发展历程:从早期的单机系统到简单的局域网,再到如今的互联网,讲解各个阶段的特点和标志性技术。

(2)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组成硬件:包括计算机、通信设备(如路由器、交换机)、传输介质(如双绞线、光纤)等。

软件:网络操作系统、网络协议、应用软件等。

(3)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介绍 OSI 参考模型的七层结构,分别讲解每一层的功能和作用。

重点讲解 TCP/IP 模型的四层结构,以及与 OSI 模型的对应关系。

(4)网络协议协议的概念:网络协议是为计算机网络中进行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

常见的网络协议:如 TCP(传输控制协议)、IP(网际协议)、HTTP(超文本传输协议)等,讲解它们的工作原理和应用场景。

通信工程本科课程

通信工程本科课程

通信工程本科课程一、引言通信工程是指利用电子技术和通信网络技术,实现人与人、人与物之间信息的传输和交换的一门学科。

通信工程本科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电子技术基础和通信网络知识,能够从事通信系统的设计、建设、运维与优化工作。

本文将从课程设置、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实践训练等方面,介绍通信工程本科课程的内容和特点。

二、课程设置1.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通信工程本科课程的核心是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包括电路分析、电磁场与电磁波、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等。

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电子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技能,为后续通信工程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 通信原理和通信系统课程通信原理和通信系统课程是通信工程本科课程的重点。

学生将学习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信号传输、调制解调、信道编码、多路复用等内容,了解不同类型通信系统(如有线通信系统和无线通信系统)的特点和技术要求。

同时,还将学习通信系统的设计与优化方法,培养解决实际通信问题的能力。

3. 通信网络与协议课程通信网络与协议课程是通信工程本科课程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将学习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网络拓扑结构、网络协议和网络安全等内容。

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各种通信网络的工作原理和应用场景,掌握网络设计与管理的基本方法。

4. 无线通信与移动通信课程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无线通信与移动通信课程成为通信工程本科课程的热点。

学生将学习无线通信的基本原理、无线信道特性、无线传输技术和移动通信系统的架构与协议等内容。

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了解无线通信技术的最新进展和应用,为未来从事无线通信领域的工作打下基础。

三、教学目标通信工程本科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具备以下能力的学生:1. 掌握电子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技能,能够进行电路设计与分析。

2. 熟悉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关键技术,能够进行通信系统的设计、建设与优化。

3. 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工作原理和网络协议,能够进行网络设计与管理。

2024版ICT全部课程

2024版ICT全部课程

01ICT概述与基础知识ChapterICT定义及发展历程ICT(信息、通信和技术)的定义涵盖信息技术、通信技术和相关技术的广泛领域。

发展历程从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各自发展到两者的融合,形成今天的ICT领域。

计算机硬件与软件01数据处理与信息管理02网络安全与隐私保护03通信原理与系统介绍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组成部分,包括信号传输、调制与解调、信道编码等。

有线通信与无线通信探讨有线通信(如电话线、光纤)和无线通信(如移动通信、卫星通信)的原理和应用。

通信网络与协议涉及计算机网络的组成、结构和协议,包括局域网、广域网和互联网等。

互联网与物联网技术互联网基础与应用物联网概念与技术互联网与物联网的融合02计算机硬件与软件技术Chapter计算机的基本组成计算机的硬件结构计算机的存储系统030201计算机组成原理及硬件结构01020304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内存管理进程管理文件系统操作系统原理及应用办公软件操作技巧Word文档处理01Excel电子表格处理02PowerPoint演示文稿制作03编程语言与算法基础编程语言概述数据结构与算法基础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算法分析与设计策略03网络通信与互联网应用技术Chapter局域网组建与维护技术局域网基本概念及拓扑结构局域网传输介质与设备局域网组建实践广域网接入与配置方法广域网基本概念及技术广域网接入方式及设备广域网优化与故障排除网络安全策略及防护措施网络安全基本概念及威胁网络安全策略制定与实施实施安全策略。

网络安全防护技术云计算与大数据技术应用云计算基本概念及技术介绍云计算的定义、特点、分类以及常见技术,如虚拟化技术、分布式计算技术等。

大数据基本概念及处理流程详细讲解大数据的定义、特点以及处理流程,包括数据采集、清洗、存储、分析和可视化等方面。

云计算与大数据技术应用实践通过案例分析,指导学生掌握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实践,如智能推荐系统、数据挖掘与分析等,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完整word版)通信工程专业课程简介

(完整word版)通信工程专业课程简介

通信工程专业课程简介专业核心课程:信息论与编码原理、通信原理、电视原理、电磁场与电磁波、天线与电波传播广播电视发送方向:数字电视技术、广播电视发送技术、数字广播技术移动通信方向:移动通信、现代交换技术、移动电视技术信息论与编码原理:本课程着重介绍信源的类型与特性、信源熵、信道容量、信息率失真函数等信息论的基本理论,以及信源编码和信道编码的基本概念和主要方法。

这些信息论与编码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不仅适用于通常意义的通信领域,如数字视音频处理和多媒体通信等,也适用于信息安全等计算机信息处理和管理等专门领域的需要.通信原理:本课程以当前广泛应用的通信系统和代表发展趋势的通信技术为背景,系统介绍数字通信基本原理,为学生今后从事相关工作提供理论基础和实际知识。

课程第1-3章介绍通信基础知识,其中包括其它章节所需的随机信号与噪声分析的数学知识,第4-5章论述模拟信号数字化和数字基带传输系统基本原理,第6-7章阐述数字调制系统和最佳接收原理。

电视原理:“电视原理”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原理与应用结合较紧密的课程,是从事广播电视、现代多媒体通信等领域专业技术人才必须具备的专业知识,是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重要的学科基础课程.“电视原理”课程内容包括了传统的黑白电视、彩色电视传像和显示的基本原理.教学内容体现了传统技术与现代技术的结合、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的结合,能及时反映电视技术最新的科技成果。

电磁场与电磁波: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为分析矢量场时必须掌握的基本数学内容;第二部分为静态场的学习,包括静电场、恒定电场以及恒定磁场,要求掌握它们的基本方程、基本定理以及公式,能够分析静电场的基本问题以及简单的工程应用;第三部分为时变电磁场以及电磁波的学习,要求掌握麦克斯韦方程组、波动方程,以及在无界、半无界和导波装置中电磁波的分析方法,侧重点在第三部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在掌握一些必要的数学知识基础上,掌握电磁场的基本方程、基本定理和公式,加深对电磁场基本概念的理解,提高分析和解决电磁场问题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差错控制在数据通信过程中能发现或纠正差错,把差错限制在尽可能小的允许范围内的技术和方法,当信号在物理信道中传输时,线路本身电气特性造成的随机噪声、信号幅度的衰减、频率和相位的畸变、电气信号在线路上产生反射造成的回音效应、相邻线路间的干扰以及各种外界因素都会造成信号的失真,由此,在数据通信中,将会使接收端收到的二进制数位和发送端实际发送的二进制位不一致,从而造成由“ 0”变成“ 1”或由“ 1”变成“0”的差错。

本设计研究了CRC循环冗余校验码的原理,以及利用MATLAB寸CRC-16码进行了编程和编译仿真,实现了CRC循环冗余校验码的编码及校验,在接收端收到通过校验的本课程设计主要研究线性分组码CR(循环冗余校验码)的编译码的设计和仿真,在实际的通信系统中,由于信道传输特性不理想以及加性噪声的影响,传输的信息中不可避免地会发生错误,影响通信系统的传输可靠性。

随着数字通信码,从而确定传输过程是否出错,得到的结论和理论上是一致的。

关键词:CRC编码、译码第1章前言循环冗余校验码CRC(Cyclical Redundancy Checking)是目前通信系统中最常用的一种差错控制编码。

循环冗余校验码是一种高效率且可靠的方法,由线性分组码分支而来的,是一种通过多项式除法检测错误的很不寻常而又巧妙的方法,一方面它有很强的检测能力,二是它的编码器电路及错误检测器电路都很容易实现,它的优点使它在通信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利用CRC进行检错的过程可简单描述为:在发送端根据要传送的二进制码序列,以一定的规则产生一个校验用的监督码(CRC码),附在原始信息后边,构成一个新的二进制码序列数,然后发送出去。

在接收端根据信息码和CRC码之间所遵循的规则进行检验,一旦传输过程中发生差错,则信息码元与监督码元之间的关系遭到破坏,从而可以发现错误,乃至纠正错误。

CRC校验采用多项式编码方法,被处理的数据块表示为一个二进制多项式。

本次课设使用的是MATLA语言软件进行设计与仿真。

MATLA语言是一种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

主要适用于矩阵运算及控制和信息处理领域的分析设计。

它使用方便、输入简捷、运算高效、内容丰富,并且很容易由用户自行扩展,因此,它的应用范围广泛,是当前已成为教学和科研中最常用而必不可少的工具。

第2章循环冗余校验码CRC的基本原理2.1循环冗余校验码CRC的介绍在计算机通信中用得最广泛的检错码是一种漏检率低得多也便于实现的循环冗余校验码CRC(Cyclical RedundancyChecking)乂沐茅项弍碍.这是医为‘ 任何一个由二进制串组成的代码,都可以唯一的与一个只含有0和1两个系数的多项式建立一一对应的关系。

一个k位帧可以看成是从X k J到X0的k次多项式的系数序列,这个多项式的阶数为k-1,高位(最左边)是X kJ项的系数,下一位是X k,的系数,以此类推。

例如,代码1010111对应的多项式为X6 X4 X2 X 1,同样,多项式X5 X3 X2 X 1对应的代码为101111。

CRC校验的基本思想是利用线性编码理论,在发送端根据要传送一个n比特的帧或者报文,发送器生成一个r比特的序列,称为帧检验序列(FCS。

这样所形成的帧将由(n r)比特组成。

这个帧刚好能被某个预先确定的数整除。

接收器用相同的数去除外来的帧,如果无余数,则认为无差错。

循环冗余校验码与奇偶校验码不同,后者是字符校验一次,而前者是字符串校验一次。

在同步串行通信中,几乎都是用这种校验方法。

一个n位的循环码是由k位信息位加上r位校验位组成的,其中r=n-k。

如图1 所示。

图1 n位循环码通常把这样的新组成的二进制位序列叫做循环冗余码(CRC。

表征CRC码的多项式叫生成多项式。

K位二进制数加上r位CRC码后,即信息位要向左移(n-r)位,这相当于B(X)乘以X A rB(X)被生成多项式除,得整数多项式加上余数多项式。

由以上分析可知,CRC校验的关键是如何求出余数,此余数即为校验码(CRC 校验码)。

以前通常用数字电路来实现,而现在用计算机来完成。

2.2 循环冗余校验码(CRC原理循环冗余校验码(CRC的基本原理是:在K位信息码后再拼接R位的校验码,整个编码长度为N位,因此,这种编码又叫(N, K)码。

对于一个给定的(N, K)码,可以证明存在一个最高次幕为N-K=R的多项式G(x)。

根据G(x)可以生成K位信息的校验码,而G(x)叫做这个CRC码的生成多项式。

校验码的具体生成过程为:假设发送信息用信息多项式f(X)表示,将f(x)左移R位(则可表示成f(x)*X R,这样f(x)的右边就会空出R位,这就是校验码的位置。

通过f(x)* X R除以生成多项式G(x)得到的余数就是校验码。

下面介绍几个基本概念1、多项式与二进制数码多项式和二进制数有直接对应关系:x的最高幕次对应二进制数的最高位,以下各位对应多项式的各幕次,有此幕次项对应1,无此幕次项对应0。

可以看出:x的最高幕次为R,转换成对应的二进制数有R+1位。

多项式包括生成多项式G(x)和信息多项式f(x)。

如生成多项式为G(x)=X4+乂+X+1,可转换为二进制数码11011。

而发送信息位1111,可转换为数据多项式为f(x)=X 3+X?+X+1O2、生成多项式是接受方和发送方的一个约定,也就是一个二进制数,在整个传输过程中,这个数始终保持不变。

在发送方,利用生成多项式对信息多项式做模2除生成校验码。

在接受方利用生成多项式对收到的编码多项式做模2除检测和确定错误位置。

应满足以下条件:a、生成多项式的最高位和最低位必须为1Ob、当被传送信息(CRC码)任何一位发生错误时,被生成多项式做模2除后应该使余数不为0Oc、不同位发生错误时,应该使余数不同。

d、对余数继续做模2除,应使余数循环。

将这些要求反映为数学关系是比较复杂的。

但可以从有关资料查到常用的对应于不同码制的生成多项式如图2所示:N K 码距d G(x)多项式G(x)7 4 3x 3+x+1 10117 4 33 2.1101x +x +17 3 44 3 2 .x +x +x +1 111017 3 44 2x +x +x+1 1011115 11 3x 4+X+1 1001115 7 5x +x +x +x +1 11101000131 26 35 2.x +x +1 10010131 21 5 10x + 9 8 6 5 3 ^x +x +x +x +x +11110110100163 57 3 x 6+X+1 100001163 51 512 10x +x +5 4 2 .x +x +x +1 10100001101011041 1024 16 15 2Ax +x +x +1 11000000000000101图2常用的生成多项式3、模2除(按位除)模2除做法与算术除法类似,但每一位除(减)的结果不影响其它位,即不向上一位借位。

所以实际上就是异或。

然后再移位做下一位的模2减。

步骤如下:a、用除数对被除数最高几位做模2减,没有借位。

b、除数右移一位,若余数最高位为1,商为1,并对余数做模2减。

若余数最高位为0,商为0,除数继续右移一位。

c、一直做到余数的位数小于除数时,该余数就是最终余数。

4、CR(码的生成步骤(1)将x的最高幕次为R的生成多项式G(x)转换成对应的R+1位二进制数。

(2)将信息码左移R位得到多项式f(x)*X R。

(3)用生成多项式(二进制数)对f(x)*X R做模2除,得到余数(即校验码)。

(4)将余数多项式加到f(x)*X R中,得到完整的CRC码。

【例】假设使用的生成多项式是G(X)=X3+X+1。

4位的原始报文为1010,求编码后的报文。

解:(1)将生成多项式G(X)=X3+X+1转换成对应的二进制除数1011。

(2)此题生成多项式有4位(R+1),要把原始报文F(x)左移3 (R)位变成1010000(3)用生成多项式对应的二进制数对左移4位后的原始报文进行模2除:1001 ----------- 商10100001011 --------除数1000101111-——-- 余数(校验位)(4)编码后的报文(CRC码):1010000+111010011CR(码为1010011 (和纠错)。

在接收端收到了CRC码后用生成多项式为G(X)去做模2除,若得到余数为0, 则码字无误。

若得到余数不为0,则接收的数据有错。

5、通信与网络中常用的CRC在数据通信与网络中,通常k相当大,由一千甚至数千数据位构成一帧,而后米用CRC码产生r位的校验位。

它只能检测出错误,而不能纠正错误。

一般取r=16,标准的16 位生成多项式有CRC-14 X16+X15+X2+1和CRC-CCITF X +X +X+1。

CRC码在发送端编码和接收端校验时,都可以利用事先约定的生成多项式G(X)来得到。

k位要发送的信息位可对应于一个(k-1)次多项式K(X),r位冗余位则对应于一个(r -1)次多项式R(X),由k位信息位后面加上r位冗余位组成的n =k - r 位码字则对应于一个(n-1)次多项式T(X) =X r・K(X) R(X)由信息位产生冗余位的编码过程,就是已知K(X)求R(X)的过程。

在CRC码中可以通过找到一个特定的r次多项式G(X)(其最高项X r的系数恒为1),然后用X r・K(X)去除以G(X),得到的余式就是R(X)。

特别要强调的是,这些多项式中的“ +”都是模2加(也即异或运算),此外,这里的除法用的也是模 2 除法,即除法过程中用到的减法是模2减法,它和模2加法的运算规则一样,都是异或运算,这是一种不考虑加法进位和减法借位的运算,即10011011 1111000011001010 -1010011001010001 01010110在进行基于模2运算的多项式除法时,只要部分余数首位为1,便可上商1, 否则上商0。

然后按模2减法求得余数,该余数不计最高位。

当被除数逐位除完时,最后得到比除数少一位的余数。

此余数即为冗余位,将其添加在信息位后便构成CRC码字。

若传输过程无错,则接收方收到的码字也对应于此多项式,也即接收到的码字多项式能被G(X)整除。

因而接收端的校验过程就是将接收到的码字多项式除以G(X)的过程。

若余式为零则认为传输无差错,若余式不为零则传输有差错第3章循环冗余校验码CRC的系统分析3.1循环冗余校验码CRC算法设定循环冗余校验码CRC是线性分组码的一种,具有严密的代数学理论。

循环码除了具有线性分组码的封闭性,即两个循环码组的模二加仍是一个循环码组外,还具有循环性,即一个循环码组循环移位后,将最右端的码组移至左端,仍是一个循环码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