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耕机传动开题报告
棚室电动旋耕机自动控制系统设计的开题报告
![棚室电动旋耕机自动控制系统设计的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24d1e76b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1f.png)
棚室电动旋耕机自动控制系统设计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现代农业高效、节能、环保的需求越来越高,农业机械自动化已成为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方向。
电动旋耕机是一种集土地整治、耕作、压实于一体的高效农机具。
然而,传统的电动旋耕机普遍存在管理不方便、效率低下等问题。
因此,设计一种棚室电动旋耕机自动控制系统,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对电动旋耕机进行遥控、智能化管理,提高其利用效率和管理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本次设计的主要目的是针对当前电动旋耕机管理存在的问题,设计一种基于先进信息技术的棚室电动旋耕机自动控制系统,实现对电动旋耕机的远程监控和智能化管理。
通过本系统的使用,可以实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目标:(1)提高电动旋耕机的工作效率,减少人工干预。
(2)节省耕作成本,控制用电量。
(3)提高旋耕机的安全性能,延长使用寿命。
三、实验方案1.总体设计思路(1)网络通信模块:利用无线传输技术对电动旋耕机进行远程遥控和监控,实现用户对系统的监测和控制。
(2)控制模块:对电动旋耕机进行智能控制和管理,通过人机交互系统实现对电动旋耕机的自动化控制。
(3)传感器模块:通过安装不同的传感器来测量并采集电动旋耕机的各项工作参数,实时反馈到控制模块,完成对场地、地形、作业状态等的动态监测。
(4)数据处理模块:对传感器模块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实现对旋耕机作业效率的优化控制。
2.具体实现方案(1)网络通信模块:采用WIFI/3G通信技术,用户可以通过手机APP或Web端对电动旋耕机进行远程监控和控制。
(2)控制模块:采用单片机控制,完成对电动旋耕机的自动化控制和监测。
(3)传感器模块:通过安装GPS位置传感器、距离传感器、土壤湿度传感器、作业深度传感器等多种传感器来测量并采集电动旋耕机的各项工作参数,实时反馈到控制模块,完成对场地、地形、作业状态等的动态监测。
(4)数据处理模块:通过搭配云平台,并采用云计算技术,可以实现对传感器模块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实现对旋耕机作业效率的优化控制。
电动旋耕机设计-开题报告
![电动旋耕机设计-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cf211ec1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0c.png)
我国目前的驱动型耕作机械产品有旋耕机及复式作业机、驱动式圆盘犁、耕耙犁、水田驱动耙、
立式转齿耙等,但产量比较大的主要为旋耕机。目前,批量生产和推广使用的 2.2-74.6kw 手扶拖拉机 和乘坐式拖拉机配套旋耕机三大系列 145 种产品,系 80 年代末的更新换代产品。90 年代以来,国内 又研制了一批旋耕复式作业机具新产品,逐步投放市场。目前,国内大中拖配套旋耕机保有量约 15
微型旋耕机。又由于石化能源有限为不可再生资源而电能有水力发电风力发电为可再生能源,而且石
油燃烧产生大量 CO2 等温室气体加剧全球温室效应。电动机噪声小工作平稳优化了工作环境相比之
下也减小了对其它部件的损耗;电动机无排放,少污染契合当前形势有利于环境的保护。并且内燃机
燃烧的是柴油或汽油,排放的有毒气体如 CO SO2 对人体和植物均有害,大棚内通风状况不良污染持
构正在发生变化,迫切需要从技术上、经济上合理配备适应水旱田作业的拖拉机及配套农机具。 农
业产业化、集约化、规模经营需要大型高效旋耕机械。随着我国农业产业化和适度规模经营的发展,
对大中型农业机械的市场需求也日渐增大。不仅是农垦系统国营农场,而且乡村农机服务站以及个体
的农机专业户,也需要更新和添置大中型农业机械。对黑龙江垦区的调查表明,近年大量购置的水田
耕整地机械已由中小功率拖拉机旋耕机组变化为铁牛 654 和 LF-904WD 等大中功率轮式拖拉机及配 套旋耕机。农机专业户使用这些大中型机械从事机耕服务,一般 1-2 年可回收本金,有诱人的经济效 益。
总之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需求的不断提升,中国旋耕机市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总量快速扩 张到结构明显升级,逐步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多样化、多层次的消费市场。旋耕机市场发展令世人瞩 目
1G-160型旋耕灭茬机总体及侧边传动装置开题报告
![1G-160型旋耕灭茬机总体及侧边传动装置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026209e1fab069dc50220122.png)
二、本课题拟解决的问题
通过改进设计,增加刀辊轴的转速和转向。在工作时,通过适当的拆卸和改装,就可实现不同功能的作业,以达到一机多能的目的。当需要旋耕时,采用200r/min左右的正旋作业;当需要破垡和水田耕整时,采用500r/min左右的正旋作业;当需要埋青和灭茬时,采用200r/min左右的反旋作业;本课题的实现解决了现有旋耕机只能旋耕不能灭茬而灭茬机又只能灭茬不能旋耕的问题。
(3) 为提高灭茬效果,增加翻土覆盖性能,要求最大设计耕深大于普通旋耕机耕深;
(4)本课题要求旋耕灭茬机幅宽160cm,偏置,与四轮拖拉机三点悬挂。主要配套动力为江苏50型四轮拖拉机。
(5)本子课题的主要任务是:参与总体方案设计、绘制灭茬状态工作总图,设计侧边或中间齿轮传动装置及刀辊轴。
3.目前,我国与大中型拖拉机配套的旋耕机保有量约15万台,与手扶拖拉机和小四轮拖拉机配套的旋耕机约200万台。旋耕机在南方水稻生产机械化应用中已占80%的比例,北方的水稻生产、蔬菜种植和旱地灭茬整地也广泛采用了旋耕机械。近年来,我国北方进行种植业结构调整,大力推行旱改水,水稻种植面积迅速增加,扩大了对旋耕机械的市场需求。我国现有旋耕机产品在品种和结构上多数已经落后老化,面临着更新换代的要求。现代新型旋耕机的研发注重于参数的优化和结构功能的多变化。中小型拖拉机特别是手扶拖拉机已经向灭茬、旋耕、旋耙和深施化肥的复式作业方向发展。 在国外,在欧洲旋耕机的应用已有150多年的历史,日本自上世纪初沿用旋耕机后发展迅速,尤其在节能型弯刀方面的研究领先于世界。由于国外大功率的拖拉机广泛使用,旋耕机已发展到采用宽度伸缩或折叠式结构,耕深有达1米以上的旋耕机。
6月6日~6月8日.毕业设计(论文)预答辩
6月9日~6月14日.毕业设计(论文)定稿阶段。
轴管传动式双轴旋耕机的设计与分析
![轴管传动式双轴旋耕机的设计与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66a673f5901020207409cc3.png)
中图 分 类 号 : ¥ 2 2 2 . 3
文献 标 志 码 : A
文章 编 号 : 】 6 7 2 — 3 8 7 2 ( 2 0 I 7 ) 2 1 l - 1 ) { ) 3 i 卜0 4
到两根 旋耕 刀轴 , 传动 箱 尺寸庞 大 、 结 构较 为笨 重 、 左 右 两侧重量不平衡 , 整个传动 系统 的噪音和 冲击也较 大。本 文设计 的轴管传 动式 双轴旋耕 机 。采用轴 管传动代 替现 有的不等 速十字 万向节和侧边 齿轮箱进行 远距离 动力传 递, 并 采用弧形锥齿 轮代替直 齿圆柱齿 轮 , 增强 了动力传
递 的精 准 可 靠 性 , 降 低 了传 递 的 噪 音 和 冲 击 , 优 化 了 传 动 系统的结构和尺寸 , 也 使 整 个 机 具 更 符 合 人 机 工 程 学 。整 个机具结构如 图 1 所示 。
方 的第二旋耕 刀轴将会在 第一旋耕 刀轴 耕作后 的土壤 里
再 入 土旋 耕 1 0 e a 以上 . r 这 样 上 下 两 旋 耕 刀 轴 的耕 深 达 到 2 0 e m 以上 , 如 图 3所 示 。通 过 上 下 刀轴 的 双 层 旋 耕 , 达 到 了大 耕 深 的 目的 。 满 足 秸 秆 全 量 还 田 的要 求 。
表 l 机 具 的 结 构 参 数
2 主 要 传 动 部 件 的 设 计
本 饥具 对 双 轴 旋 耕 l 的 主 嵫 传 动 部 件 进 行 了 优 化 没
汁. 采片 J 弧形锥齿轮 , f i r 轴 僻 代 斡 r传 统 的
3 0
2 0 1 7 年1 1 月上
1G-280型传动旋耕机设计
![1G-280型传动旋耕机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c87c93fb90d6c85ec3ac6a0.png)
1 前言四年,在人的一生中不算长,但大学的四年我想对每个人都是难以忘怀,至关重要的。
本次的毕业设计也是对自己这四年的一次综合考察,作为一名学机械的本科生来说,设计一项关于机械方面的东西,也许是最适合的“考卷”。
随着国力的发展,人民的各方面的生活都有了质的飞跃、民以食为天,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人口的增长,使得对粮食的需求急剧增加,以往的耕作以难以满足,大型的,机械化的随之而来,取代以往的犁,小型旋耕机,等耕作方式。
近年来,盐城拖拉机制造有限公司发展迅猛,年产3万台系列轮式拖拉机和8万台手扶拖拉机,销往国内30个省、市和国外60个多国家和地区。
经调查,配套农机具跟不上主机迅速发展的要求。
其中包括15马力的手拖仍配置12马力的旋耕机。
对于轮式系列拖拉机,特别是100马力以上的大型轮式拖拉机,目前相合适的配套农具更少。
因此,研制配套旋耕机与拖拉机同步销售,会使拖拉机、旋耕机两旺.本次毕业设计就以此为突破口,设计一台旋耕机,与黄海金马1250拖拉机相匹配,用于农田旋耕作业,在此设计的过程中参考了很多老师编写的资料,以及多位老师的指导,在此感谢,由于本人能力有限,在设计的过程中难免存在不足之处,望各位老师给予指证。
2总体设计2.1设计课题旋耕机是一种由动力驱动的土壤耕作机具,其耕作能力强,一次作业能达到犁耙几次的效果,耕后地表平整,疏密均匀,能满足各种情况耕作的需求。
而在农忙的时候更是能节省时间,提高效率,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旋耕机按普通的分类方式大致可以分为卧式和立式,由于卧式的使用比较普遍,所以本次课题的旋耕机选择卧式。
2.2技术要求与125马力黄海金马牌四轮拖拉机相匹配,三点悬挂浮动连接,中间传动。
要求设计悬挂连接机构、传动机构和工作部件等。
各项性能指标对照国家标准优于目前同类产品。
主要零件应进行强度计算,以保证使用可靠性,并要求结构、工艺性好,具有可生产性。
2.3设计步骤内容及方法本次毕业设计的步骤按照毕业设计进度执行3月10日~3月22日.毕业实习阶段。
立式螺旋开沟机的设计研究的开题报告
![立式螺旋开沟机的设计研究的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fa50b425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2d43c59.png)
立式螺旋开沟机的设计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现代化农业生产离不开各种机械化设备的应用,其中,农机化作业的关键之一是开沟作业。
开沟机在农业生产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的主要作用是为作物提供排水、增渗、改良土质、提高作物产量等,是高效农业生产所必需的农机之一。
由于传统的开沟机存在重量大、体积大、操作繁琐、成本高等问题,因此研究和设计一种更加轻便、高效的开沟机十分必要。
二、研究意义1、提高作物生产效率现代化的立式螺旋开沟机具有操作方便、作业高效、成本低等明显优点,可以更好地满足农业生产高效、快捷、省工省时的要求,进一步提高作物生产效率。
2、推动机械化作业水平的提高立式螺旋开沟机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操作简洁等特点,可以帮助推动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的持续提高,裁减农作物生产成本,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3、促进科技创新近年来,随着科技水平的逐渐提高,各类新型机械设备不断涌现,本研究可以为农业机械设备创新提供重要的参考意义,促进农业生产科技创新和发展。
三、研究目标本研究旨在:1、研究立式螺旋开沟机的原理、结构及操作方法;2、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等技术手段,进行立式螺旋开沟机的优化设计;3、进行仿真模拟实验,验证立式螺旋开沟机的性能及工作效率;4、跟踪优化立式螺旋开沟机的实际使用效果。
四、研究内容本研究将围绕立式螺旋开沟机进行如下内容的设计和研究:1、立式螺旋开沟机的原理研究;2、立式螺旋开沟机的结构设计和优化;3、立式螺旋开沟机的工作效率模拟研究;4、立式螺旋开沟机的实际使用效果跟踪分析。
五、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材料力学分析、数字化仿真实验等多种方法进行设计,同时,对研究结果进行实际验证和检验。
六、研究预期成果本次研究的预期成果为:1、完成立式螺旋开沟机的设计和制造,并进行理论分析和实测验证;2、编制立式螺旋开沟机的使用说明书和维修手册;3、形成立式螺旋开沟机的相关知识产权,具有一定的商业潜力。
七、研究进度时间表本研究计划用时1年,主要进度安排如下:第1-2个月:对立式螺旋开沟机进行相关文献调研,初步确定设计方案;第3-5个月:开展立式螺旋开沟机的结构设计工作,并完成计算机辅助设计和数字化仿真设计等;第6-8个月:进行立式螺旋开沟机重要零部件的材质选择、力学分析及性能试验等;第9-10个月:制造和测试立式螺旋开沟机,并完成其详细说明书和用户手册;第11-12个月:总结分析研究成果,撰写论文并进行本研究成果的推广。
《农业机械化与自动化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农业机械化与自动化毕业设计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aee928bc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1d.png)
《农业机械化与自动化毕业设计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农业机械化与自动化技术在农业生产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传统的人工劳动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农业生产的需求,因此农业机械化与自动化成为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手段。
本课题旨在探讨农业机械化与自动化技术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以及如何进一步提升其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二、研究内容农业机械化技术的发展历程:回顾农业机械化技术的发展历程,总结其在不同阶段的特点和成就,为当前研究提供历史参考。
农业自动化技术的现状分析:分析当前农业自动化技术的应用现状,包括智能种植、智能灌溉、智能施肥等方面的最新进展。
农业机械化与自动化技术在粮食生产中的应用:探讨农业机械化与自动化技术在粮食生产中的具体应用案例,分析其效果和优势。
农业机械化与自动化技术在农产品加工中的应用:研究农业机械化与自动化技术在农产品加工环节中的应用情况,探讨其对提高加工效率和产品质量的影响。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文献综述法和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查阅大量相关文献资料,了解国内外农业机械化与自动化技术的最新发展动态;同时结合实地调研,深入了解我国农业生产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后续研究提供实践基础。
四、预期成果通过对农业机械化与自动化技术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进行深入研究,预计可以得出以下几点成果:对当前农业机械化与自动化技术发展现状进行全面分析,总结其优势和不足之处;提出进一步推进农业机械化与自动化发展的建议和措施;为我国农业生产提供更多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促进我国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提升。
五、研究进度安排第一阶段(2022年3月-2022年5月):开展文献综述,深入了解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第二阶段(2022年6月-2022年8月):开展实地调研,收集相关数据和信息;第三阶段(2022年9月-2022年11月):撰写毕业设计论文,并进行初步成果总结;第四阶段(2022年12月):完成毕业设计论文并准备答辩。
设施大棚深松旋耕机设计开题报告
![设施大棚深松旋耕机设计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8e0b3fe15727a5e9846a6120.png)
设施大棚深松旋耕机设计开题报告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题目: 学院:专业班级:学生姓名:指导教师:理工类设施大棚深松旋耕机设计机械工程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DZ机械学号:淮海工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1.课题研究的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 1.1旋耕起垄机在农业生产中的意义:近些年来,由于国家对农业生产越来越重视,粮食生产产量从而得到稳步提高。
农业机械技术要应适应我的农业与国民经济的发展需要,积极创新。
应用保护性的耕作机械化技术,采用多功能,深松旋耕机,对保护大棚土壤和生态环境,提高水资源和营养的利用率,实施可持续战略,推动绿色植物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并将产生十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2国内外的研究现状:上个世纪末期,农业机械化已经基本取代人力的耕作方式,种植规模也像集中化发展,种植作物的种类也趋于多样化,因此对农业机械化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全球都在关注农业机械的发展,提高农业的机械化程度是实现农作物高产,高收的必要手段。
国外的工业基础在同时期远高于国内水平,在农业机械水平上也领先于中国。
上个世纪发达国家已经实现了土地的集中管理,使农村从单一的生产模式向多元化发展。
1.3旋耕起垄机未来的发展趋势:(1)向一机多用型发展(2)向低耗能,高效率方向发展(3)向智能化发展(4)向多品种化发展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2.课题的基本内容,可能遇到的困难,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 2.1基本内容:结合旋耕机和起垄机的特点,研制出一种能够一次性碎土,翻土,开沟,起垄的等多道工序,使表面达到农艺的种植要求。
具体内容如下:(1)旋耕起垄机的整体机构设计(2)主要工作部件的结构设计(如刀片,旋耕轴等)(3)对零部件进行详细设计 2.2可能遇到的困难(1)旋耕起垄机碎土不均匀,开沟较浅(2)破坏植物的根(3)拖拉机动力输出轴容易损坏(4)缺少与大功率拖拉机配套的旋耕机 3.课题拟采用的研究手段(途径)和可行性分析根据土壤的性质,以及刀与轴的受力分析后建立模型,最后确定各个技术参数,对整个机器在田间实验,对其结果进行分析和改进。
果园旋耕机开题报告
![果园旋耕机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0a218138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2b.png)
果园旋耕机开题报告果园旋耕机开题报告一、引言近年来,随着农业机械化的推进,果园管理也逐渐倚重于机械化作业。
果园旋耕机作为一种重要的农业机械装备,能够有效提高果园的土壤质量,促进果树生长,提高果实产量和品质。
本文将介绍果园旋耕机的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并对后续的研究方向进行探讨。
二、研究背景果园是农业生产中重要的一部分,对于保障人民的口粮安全和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传统的果园管理方式存在一些问题,如土壤质量下降、果树生长不良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果园管理逐渐向机械化方向发展,果园旋耕机应运而生。
三、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设计和开发一种高效、节能的果园旋耕机,以提高果园的土壤质量和果树的生长状况。
通过对果园旋耕机的研究和改进,实现果树的集约化种植和高产高效的果园管理。
四、研究意义果园旋耕机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经济效益。
首先,通过优化果园土壤结构,能够提高土壤肥力和保水能力,有利于果树的生长和发育。
其次,果园旋耕机的使用能够减少人工劳动力的投入,提高劳动效率,降低果园管理成本。
此外,果园旋耕机的推广应用还能够促进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
五、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实验研究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首先,通过对不同类型果园的土壤样本进行采集和分析,了解果园土壤的性质和特点。
然后,设计和制造果园旋耕机样机,进行实地试验,测试其对果园土壤的改良效果和对果树生长的影响。
最后,根据实验结果,对果园旋耕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进行优化和改进。
六、预期结果通过本研究,预计能够开发出一种高效、节能的果园旋耕机,能够有效改善果园土壤质量,促进果树生长,提高果实产量和品质。
同时,预计该果园旋耕机的推广应用能够为果农提供更好的果园管理工具,提高果农的经济效益和生活质量。
七、研究展望本研究仅是对果园旋耕机的初步研究,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和解决。
未来的研究方向包括但不限于:改进果园旋耕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提高其性能和效率;研究果园土壤的养分需求和土壤改良技术,为果园旋耕机的应用提供更科学的依据;探索果园旋耕机与其他农业机械设备的配套使用,实现果园管理的全面机械化。
2024机械开题报告范文
![2024机械开题报告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e7c43918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a0.png)
2024机械开题报告范文2024机械开题报告范文1(约5705字)一、课题依据及意义带式输送机是连续运行的运输设备,在冶金、采矿、动力、建材等重工业部门及交通运输部门中主要用来运送大量散状货物,如矿石、煤、砂等粉、块状物和包装好的成件物品。
由于带式输送机有长距离、运量大、连续运输等特点,其已经成为煤矿最理想的高效连续输送设备。
带式输送机运行可靠,易于实现自动化、集中化控制,特别是对高产高效矿井。
由于带式输送机是一种摩擦驱动以连续方式运输物料的机械。
应用它,可以将物料在一定的输送线上,从最初的供料点到最终的卸料点间形成一种物料的输送流程。
所以选择带式输送机这种通用机械的设计作为毕业设计的选题,由此能培养我们独立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由于现在对货物石灰比较常用,所以上行式石灰带式输送机的设计还是很有必要的。
二、国内外研究概况及发展趋势(含文献综述)1、国外对带式输送机的发展研究国外对带式输送机得研究包括多方面,比如输送机起动的优化理论,输送带横向振动理论的发展,橡胶损耗装置的研究,橡胶损耗装置的研究,卸料轨迹与料流状态研究等等。
具体研究发展情况几天如下:最佳理论S—曲线起动此研究1981年开始于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优化输送带的起动,使瞬时应力最小化。
在启动时,S曲线在输送带上产生一个可预测的动态应力。
输送带振动理论的发展对正交各向异性薄板理论的研究,对运动的输送带出现振动和弯曲现象有了第一次数学解释,提供了一种准确的方法预测带式输送机的回程段振动的能量。
得出了4阶偏微分方程的解,并被应用于具体的称为薄板的弹性边界。
得出了一种方法,对钢丝绳芯输送带和织物带,预测运输段和回程段带的振动形式需应用不同的特殊边界条件。
滚动损耗的研究上世纪末,进行了预测长距离和转弯输送机摩擦力的新研究。
纽卡斯尔大学研究了物料和输送带弯曲的影响,并且发表了许多研究成果。
其他人也相继发表了自己的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对弯曲和有关滚动压陷损耗的橡胶特点影响的理解以及压陷损耗有关的复杂情况。
链传动装置设计开题报告
![链传动装置设计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6211f259581b6bd97e19ea4e.png)
链传动装置设计开题报告篇一:旋耕机传动开题报告耕耘装置传功系统设计1、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及国内外研究概况1.1课题的背景及意义土壤耕作是种植业生产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对于农作物增产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土壤耕作机械的发展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
由于土壤耕作是一项能耗很大的作业,传统的土壤耕作机械,如犁,耙等都需要多次书耕作会对土壤造成破坏,不利于水土保持,消耗较大。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在探讨新的工作制度,松土和局部松土,不耕和少耕。
在这种形势下,驱动型耕作机械诞生了。
这种机械之所以引人注目,一是强化土壤耕作过程,可以满足不同条件下的不同土壤类型;二是一次耕作可以联合作业;三是有动力驱动,质量好;四是作业时几乎不需要牵引功率,减少了功率的消耗。
驱动型机具有多种,如耕耘机,振动土壤耕作机械等[1]。
目前广泛使用的,应用前景最好的就是耕耘机。
耕机切土、碎土能力强,一次旋耕能够达到一般犁耙作业几次的碎土效果,耕后地表平整、松软,能满足精耕细作要求,且缩短工序间隔,有利于抢农时抗旱保墒,减少拖拉机进地次数,减轻对土壤压实,减少能源消耗,降低作业成本,减少机具投资,提高机具利用率[2]。
加之近年来国内还田技术和免耕少耕技术的推广应用,耕耘机得到了迅猛发展,已成为拖拉机的主要配套机具之一,研发耕耘机意义重大,市场前景很大[3]。
农用耕耘机外形见图1.1。
图1.1 耕耘机外形图1.2国内外耕耘机的发(本文来自:小草范文网:链传动装置设计开题报告)展回顾及现状耕耘机的发展至今已有150多年的历史,起始于英、美,由3~4kw内燃机驱动,主要用于庭院耕作,直至IJ型旋耕刀研制成功后,耕耘机才进人大田作业川。
上世纪初,日本从欧洲引进旱田耕耘机后,经过大量的试验研究,研制出适用于水田耕作要求的弯刀,解决了刀齿和刀轴缠草问题,使耕耘机在日本得到了迅速发展。
当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在研究和应用旋耕技术川。
诸如美国、法国、日本、澳大利亚、瑞士、芬兰、南斯拉夫、匈牙利等国家,在果树和蔬菜地上已经十分广泛地使用各种小型耕耘机械进行耕作;德国已将旋耕播种技术作为主要少耕方法普遍地用于大面积谷物生产;美国有人主张采用旋耕和松土联合耕作以替代有桦犁耕翻[4]。
农业机器开题报告范文
![农业机器开题报告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38566394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2a.png)
农业机器开题报告范文农业机器开题报告:本报告旨在探讨农业机器的发展与应用,以期进一步提升农业生产效率,满足不断增长的粮食需求,并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
1. 背景介绍农业机器的发展源远流长,早在古代,人们就开始使用简单的农具辅助农业生产。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工业化的推动,农业机器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技术和行业,并在现代农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 目标与意义本研究旨在进一步推动农业机器的发展与创新,提升农业生产效益,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实现农业现代化目标。
通过引进先进的农业机器设备,提高种植、养殖和收割等农业生产环节的效率,减轻农民的劳动强度,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
3. 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实证研究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收集农业机器设备的相关资料和数据,进行问题分析、实验验证,并结合农民的实际需求和反馈意见,提出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案。
4. 计划与预期成果本研究计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进行:(1)收集农业机器的相关资料和数据,了解农业机器的发展状况及应用情况。
(2)通过实验室实验和田间试验,评估不同农业机器设备的效率、可靠性和经济性。
(3)根据实地调查和农民的反馈意见,改进和优化现有的农业机器设备,提出创新解决方案。
(4)总结研究结果并撰写报告,提出进一步研究和发展农业机器的建议和展望。
预期成果包括:(1)明确农业机器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
(2)优化农业机器设备的设计和性能,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3)为农业机器的广泛应用提供参考和指导。
(4)为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农业现代化提供支持和保障。
5. 风险与挑战研究中可能面临以下风险与挑战:(1)技术创新的难度和复杂性;(2)农民对新技术和新设备的接受度和适应能力;(3)资金和资源的限制。
为了应对这些风险与挑战,我们将加强与相关机构和部门的合作,整合和优化资源,提供专业的指导和支持,并制定合理的财务和人力规划,确保研究项目的顺利进行。
6. 结论通过本次研究,我们期望能够推动农业机器的发展与创新,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实现农业现代化目标。
果园旋耕机总体设计开题报告
![果园旋耕机总体设计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6c9ef806856a561253d36fad.png)
果园旋耕机总体设计开题报告一、本课题来源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1、课题背景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努力,中国机械工业已经逐步发展成为具有一定综合实力的制造业,初步确立了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地位。
在新的世纪里,科学技术必将以更快的速度发展,更快更紧密得融合到各个领域中,而这一切都将大大拓宽机械制造业的发展方向。
它的发展趋势可以归结为四个化:柔性化、灵捷化、智能化、信息化,即使工艺装备与工艺路线能适用于生产各种产品的需要,能适用于迅速更换工艺、更换产品的需要,使其与环境协调的柔性,使生产推向市场的时间最短且使得企业生产制造灵活多变的灵捷化,还有使制造过程物耗,人耗大大降低,高自动化生产,追求人的智能于机器只能高度结合的智能化以及主要使信息借助于物质和能量的力量生产出价值的信息化。
当然机械制造业的四个发展趋势不是单独的,它们是有机的结合在一起的,是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
同时由于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也将会使它出现新的发展方向。
前面我们看到的是机械制造行业其自身线上的发展。
然而,作为社会发展的一个部分,它也将和其它的行业更广泛的结合。
21世纪机械制造业的重要性表现在它的全球化、网络化、虚拟化、智能化以及环保协调的绿色制造等。
它将使人类不仅要摆脱繁重的体力劳动,而且要从繁琐的计算、分析等脑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以便有更多的精力从事高层次的创造性劳动,智能化促进柔性化,它使生产系统具有更完善的判断与适应能力。
近年来,盐城拖拉机制造有限公司发展迅猛,年产3万台系列轮式拖拉机和8万台手扶拖拉机,销往国内30个省、市和国外60个多国家和地区。
经调查,配套农机具跟不上主机迅速发展的要求。
其中包括15马力的手拖仍配置12马力的旋耕机,轮式250、700型拖拉机是新产品,也没有合适农具。
因此,研制配套旋耕机与拖拉机同步销售,会使拖拉机、旋耕机两旺。
我设计的是一台果园旋耕机,与黄海-12(15)马力手扶拖拉机相匹配,主要用于果园耕整,现有的果园旋耕机是耕幅为0.6米的老式机型,而本课题设计的果园旋耕机耕幅为1米。
毕业设计侧边传动式旋耕机的设计
![毕业设计侧边传动式旋耕机的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0f892c3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0feac79.png)
毕业设计侧边传动式旋耕机的设计一、引言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速,旋耕机在农业生产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然而,传统的旋耕机设计存在一些问题,如传动系统复杂、功率消耗大等,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业生产效率。
因此,本文旨在设计一种新型的侧边传动式旋耕机,旨在解决传统旋耕机存在的问题,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二、设计理念侧边传动式旋耕机的设计理念是利用侧边传动的结构,将动力传递到旋耕刀组,实现耕作。
这种设计的主要优点是结构简单、传动效率高、功率消耗小等。
通过优化设计,可以实现高效、稳定、耐用的旋耕作业。
三、结构设计1、传动系统设计侧边传动式旋耕机的传动系统主要包括发动机、变速器、传动轴和旋耕刀组。
发动机输出动力,通过变速器将动力传递到传动轴,再由传动轴将动力传递到旋耕刀组。
这种设计结构简单,传动效率高,能够实现高效、稳定的旋耕作业。
2、旋耕刀组设计旋耕刀组是旋耕机的主要工作部件,其设计质量直接影响旋耕效果。
本文设计的旋耕刀组采用新型材料和加工工艺,确保其强度和耐用性。
同时,采用可调节的旋耕刀角度设计,可以根据不同的耕作需求进行调整,实现更好的耕作效果。
3、机身结构设计机身是旋耕机的主要支撑结构,需要考虑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等因素。
本文设计的机身采用优化的框架结构,能够实现高强度、高刚度和高稳定性。
同时,采用轻量化材料,减少机身重量,方便操作和运输。
四、性能测试与评估为验证侧边传动式旋耕机的性能,我们进行了一系列实验。
实验结果表明,该旋耕机具有较高的传动效率、稳定性和耐用性。
与传统的旋耕机相比,该旋耕机能够显著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五、结论本文设计的侧边传动式旋耕机具有结构简单、传动效率高、功率消耗小等优点。
通过优化设计,实现了高效、稳定、耐用的旋耕作业。
实验结果表明,该旋耕机在性能上优于传统旋耕机,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甲方(出租方):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方(承租方):_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甲乙双方本着平等、自愿、公平的原则,就以下事项达成如下旋耕机租赁合同:1甲方将其所拥有的型号为_________,数量为_________台的旋耕机租赁给乙方使用。
张兴凯开题报告 2(1)
![张兴凯开题报告 2(1)](https://img.taocdn.com/s3/m/3f34911ea216147917112813.png)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理工类)设计题目深松旋耕宽苗带免耕播种机条带旋耕防堵部分设计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学生姓名王骞学号1011034024 专业动化一、课题的目的意义:针对中国华北一年两熟区小麦免耕播种时秸秆覆盖量大的特点,结合主动式开沟防堵装置防堵能力强及被动式开沟防堵装置土壤扰动量和功率消耗小的优点,设计了伸缩拨杆式开沟防堵单元体,并将其安装在小麦免耕播种机机架上与带状旋耕式小麦免耕播种机的防堵3、本课题的要求该生的重点是对秸秆粉碎还田及传动装置进行设计,通过调研、论证和开题,严格按照要求提出设计方案,并进行图纸设计,设计出该部分的主要装配图和零部件结构图,同时进行相应的设计计算,设计出符合我国国情的先进机具。
二、资料调研分析1.国外现状国外玉米收获机的研究与生产技术已经成熟,目前美国、德国、乌克兰、俄罗斯等西方国家,玉米的收获(包括籽粒和秸秆青贮)已基本实现了全部机械化作业。
近年来, 随着光电技术、空间技术等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 经济发达国家玉米收获机械正在向智能化、专业化、大型化方向发展。
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向大型化、大功率、大割幅、大喂入量方向发展2.向专业玉米收获机方向发展3.向通用性和高适应性方向发展4.向智能化方向发展5.向舒适性、使用安全性、操作方便性方向发展2.国内现状进入目前,我国玉米收获机的发展到了第 3 个阶段,由原来的引进、使用、仿制和改进样机到现在自行设计开发。
总体而言,技术有所突破,产品质量进一步提高,市场需求不断增加。
由于国家对农民购买农业机械实行补贴政策,调动了农民对玉米收获机的需求,企业也加大了对玉米收获机的研发投入,玉米收获机技术逐渐成熟和完善,玉米收获机市场需求由试验示范阶段进入推广应用阶段。
根据农业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统计,2005 年全国玉米收获机拥有量为9 000 台,玉米机械化收获水平只有3.12%,远低于小麦机收水平和水稻机收水平。
目前,我国玉米收获机主要集中在山东省、河北省、北京市、黑龙江省和河南省等省市,特别是山东省取得较大发展。
开题汇报 200字.doc
![开题汇报 200字.doc](https://img.taocdn.com/s3/m/5452798df111f18582d05aa0.png)
开题报告200字中的选题是关键,选题即选择适当的题目,提出做什么。
开题报告范文篇一:一、选题依据(包括选择课题的背景、选题研究的理论及实践意义)早在十九世纪中末叶,世界上就出现了旋耕机,1910年左右才达到实用水平,1922年首先在澳洲和英国推广实用,以后扩展到以欧洲为主的许多国家。
1930年以后,日本又将欧洲旱地使用的旋耕机成功地运用到水田。
所以旋耕机在近几十年内有了较大的发展。
目前,从国外的旋耕机使用情况来看,多数安有安全离合器,有两种以上刀滚转速,三四种刀型,配有铁轮或者胶轮限深装置。
我国旋耕机的发展,是先有与手扶拖拉机配套的旋耕机。
轮式拖拉机的配套旋耕机是从1959年开始研制的,到1963年已有十几种不同型号的旋耕机用于生产。
近些年来,由于国家对农业生产越来越重视,粮食生产产量从而得到稳步提升。
但是在很多地方,人们仍习惯采用传统的耕作方式进行农业生产,造成春冬季节地表的长期裸露,这样就会导致我国许多地区耕地的土壤表层有机物质和水分的严重流失,从而加剧土壤贫瘠化和生态环境恶化。
同时,由于长期对土地营养物质的大肆吸收,导致农田土壤肥力日趋下降,土地得不到很好的休养生息,进而导致农业生态系统逐渐恶化,严重制约我国粮食产量的进一步提高。
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生产发展的基本方向。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不断改革深入,小型农机现在已经无法满足农业生产的要求,合理有效地组装各种功能的工作部件和装置形成的多功能旋耕机越来越成为研究方向,这样,结构紧凑,功能齐全,机动性、操作性好,能提高经济效益。
旋耕机是拖拉机的主要配套农机具之一,对土壤进行旋耕作业,将犁和耙二道工序合为一体,适合水田和早地耕作,尤其适合北方旱地作业,主要用以完成耕整碎土作业;专门设计的灭茬机主要用以打碎浅土里的留茬根部;专门设计的秸杆还田机主要是对留在地里的秸杆(例如麦杆、棉花杆、玉米杆等)进行粉碎后还田。
上述三种作业机具,工作原理相同,结构也相差不大,不同的是旋耕刀具工作转向与前进的驱动轮同向,灭茬机及秸杆还田机的刀具工作转向与驱动轮前进相反,且这三种作业机要求的刀具转速相差较大。
机械毕业设计(论文)旋耕机传动系统设计(全套图纸)
![机械毕业设计(论文)旋耕机传动系统设计(全套图纸)](https://img.taocdn.com/s3/m/a3049d5ffd0a79563d1e72ae.png)
旋耕机传动系统设计指导老师:摘要本文在分析小型步旋耕机的结构组成和工作原理的前提下,介绍说明了小型步旋旋耕机的设计远着和设计步骤。
并根据设计原则的要求,首先选择了小型步旋耕机的类型,确定小型步旋耕机的耕幅、传动形式、刀轴转速,离合器工作的选择等内容。
然后具体设计了小型步旋耕机的传动装置,包括齿轮箱的结构设计、关键零件的强度校核、耕深调节装置和工作部件总成的设计。
齿轮箱的设计是本次设计的主要内容,这包括了大量的工作:资料的整理,参数的设定,相关计算,绘图等。
关键词:旋耕机;变速箱;离合器全套图纸,加174320523 各专业都有De sign of ele ctire ic ro totil lerStudent:xia mingpuTutor:yao mingyin(jiang 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Ab strac t:Rototiller is a kind of farming m achinery which is particularly suited to the hills,mountainous areas,sm all plot of land,big altitude difference,no-tractor road,orchard,tea house,vegetable plots, greenhouse canopy,hill slopes and small p ieces(water,dry farmland).In order to adapt to the development of large-scale vegetables canopy,I conduct this design according to the demand of agricultural work environment and the present economic herit age requirements of technical conditions micro electric rototiller desig n. This rototiller is designedby making power generator based on motor.The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 f rototiller is conducted by analyzing overa ll scheme, working principle, the option of spin and plow knife transmis sion system and control syste m for a design,and the key components are calculated respectively.This rototiller has simple structure,light wei ght and zero emissions of wast e gas,and is used universally in rellis shallow intertillage of great pavilion.Ke y wor ds:rototiller;knife;farming too l;reducer.1前言旋耕机是一种由动力驱动旋耕刀衮完成耕、耙作业的耕耘机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耕耘装置传功系统设计
1、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及国内外研究概况
1.1课题的背景及意义
土壤耕作是种植业生产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对于农作物增产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土壤耕作机械的发展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
由于土壤耕作是一项能耗很大的作业,传统的土壤耕作机械,如犁,耙等都需要多次书耕作会对土壤造成破坏,不利于水土保持,消耗较大。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在探讨新的工作制度,松土和局部松土,不耕和少耕。
在这种形势下,驱动型耕作机械诞生了。
这种机械之所以引人注目,一是强化土壤耕作过程,可以满足不同条件下的不同土壤类型;二是一次耕作可以联合作业;三是有动力驱动,质量好;四是作业时几乎不需要牵引功率,减少了功率的消耗。
驱动型机具有多种,如耕耘机,振动土壤耕作机械等[1]。
目前广泛使用的,应用前景最好的就是耕耘机。
耕机切土、碎土能力强,一次旋耕能够达到一般犁耙作业几次的碎土效果,耕后地表平整、松软,能满足精耕细作要求,且缩短工序间隔,有利于抢农时抗旱保墒,减少拖拉机进地次数,减轻对土壤压实,减少能源消耗,降低作业成本,减少机具投资,提高机具利用率[2]。
加之近年来国内还田技术和免耕少耕技术的推广应用,耕耘机得到了迅猛发展,已成为拖拉机的主要配套机具之一,研发耕耘机意义重大,市场前景很大[3]。
农用耕耘机外形见图1.1。
图1.1耕耘机外形图
1.2国内外耕耘机的发展回顾及现状
耕耘机的发展至今已有150多年的历史,起始于英、美,由3~4kw内燃机驱动,主要用于庭院耕作,直至IJ型旋耕刀研制成功后,耕耘机才进人大田作业川。
上世纪初,日本从欧洲引进旱田耕耘机后,经过大量的试验研究,研制出适用于水田耕作要求的
弯刀,解决了刀齿和刀轴缠草问题,使耕耘机在日本得到了迅速发展。
当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在研究和应用旋耕技术川。
诸如美国、法国、日本、澳大利亚、瑞士、芬兰、南斯拉夫、匈牙利等国家,在果树和蔬菜地上已经十分广泛地使用各种小型耕耘机械进行耕作;德国已将旋耕播种技术作为主要少耕方法普遍地用于大面积谷物生产;美国有人主张采用旋耕和松土联合耕作以替代有桦犁耕翻[4]。
我国对耕耘机的研制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初期主要研制与手扶拖拉机配套的旋耕机,后来研制出与中型轮式拖拉机配套的耕耘机;70年代初完成了与当时国产的各类拖拉机配套的系列耕耘机的设计,并使之得到了推广应用;到80年代,与手扶拖拉机配套的耕耘机由专用型发展到兼用型,由于手扶拖拉机配套发展到与轮式及履带式拖拉机配套。
旋耕机在我国的发展经历了单机研制、发展系列产品、新产品开发和换代3个阶段,随着新的种植、耕作农艺的发展和推广,在耕耘机基础上还研制出了多种用途的联合复式作业机[5]。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为适应市场需要,有些企业试图开发大型耕耘机,但因水平有限,仅采用原有产品外延放大和堆砌材料的方法,没有着重结构的改进和参数的优化,目前能与200马力以上拖拉机配套的农机具在我国还完全依赖进口[6]。
另外我国旋耕机械生产企业规模都比较小,装备差、制造工艺水平低,有些产品出厂质量粗放,可靠性不高,企业低价竞争导致投入创新的部分过少,不利于行业的发展。
因而走了弯路。
因此,现有耕耘机产品在品种上尚有大型和深耕型的空缺。
速度,从现有的2~5km/h 提高到4~8km/h。
为满足以上要求,需要改进耕耘机及工作部件的结构和参数,研制宽幅高速耕耘机及灭茬、旋耕、旋耙和深施化肥的复式作业机械。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不少农机学者在耕耘机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7]。
故选择耕耘装置具有特别的意义。
2、本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主要内容及研究方法
2.1理论依据
通过对目前农业上使用的耕耘机研究发现,是通过拖拉机输出动力,通过变速器和执行部件刀轴的连接进行动力输出,以及与限位机构配合从而符合耕机不同工作的速度和耕作深度,已满足耕地需求[8]。
2.2主要内容
(1)设计出耕耘传动路线和传动方式
(2)变速系统中齿轮传动比的配比
(3)传动部件齿轮及轴的结构设计
(4)靶刀的运动分析和参数计算
(5)整体零件布局
2.3主要参数
(1)耙深为18cm
(2)调节范围为L=3~25cm
(3)耙刀回转速度为n2=290r/min
(4)作业速度为Vm=2~10km/h
(5)动力输入转速为n0=540r/min
2.4研究方法
(1)对现有文献分析,查阅现有国内外有关耕耘机的文献资料,深刻理解现有耕耘机的传动原理以及实现方式,设计过程中充分借鉴现有的优良结构,在此基础上进行设计。
(2)重视理论分析,认真学习与齿轮传动相关的理论,对基本的齿轮传动(定轴传动和旋转轴传动)有十分的了解,熟悉各种轮系的传动特点。
掌握基本的机械设计理论和机械设计以及机械制造。
(3)在前期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对其进行详细设计,主要对该机构中的创新点及相关附件进行设计,充分利用现有成形的机构,不做无用功。
(4)设计时充分使用指导教师以及身边其他技术人员的人力资源,不盲目设计。
(5)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力求设计满足经济行和工艺性要求,使设计真正满足工程化的要求。
3、总体方案论证和关键问题
3.1耕耘机的组成
耕耘机主要由机架、悬挂架、传动部分、旋耕刀轴、刀片、罩壳等部分组成, 如图 3.1所示。
其中刀片和刀轴是耕耘机的主要工作部件, 刀片焊在刀轴的刀座上且螺旋排列[9]。
图3.1卧式耕耘机结构
1.主梁
2.悬挂架
3.齿轮箱
4.侧边传动箱
5.平土拖板
6.挡土罩
7.支撑杆
8.刀轴
9.旋耕刀
3.2耕耘机的传动
传动部分由万向传动轴、中间齿轮减速箱、侧边传动箱组成, 动力由拖拉机动力输出轴经万向传动轴传给中间齿轮箱或经侧边传动箱传给刀轴,从而进行工作[10]。
3.3方案初步设想和确定
第一种方案:采用卧式耕机中间传动,如图3.31。
中间齿轮箱内有一对圆柱齿轮及一对圆锥齿轮,该对圆柱齿轮可以变换安装或根据需要另换一对圆柱齿轮以改变转速, 刚性较好,受力均匀,传动平稳。
第二种方案:采用卧式耕机侧链边传动,如图3.32,侧传动用于侧配置耕耘机,动力由一侧传入动力输出轴,且侧边链传动零件少。
但耕幅过大刚性较差,传动过程中不平稳。
综上比较,选择第一种方案。
图3.31中间传动图3.32 侧边传动
3.4课题的关键问题及解决思路
(1)刀辊直径,通常刀辊直径对切土功率的影响很大。
因此应选合适的刀辊。
解决办法就是在刀辊半径与耕深接近时,功率消耗最小。
(2)耕耘刀在刀轴上的排列对耕机作业影响挺大,为使耕作时不漏耕和赌塞,应使左右弯刀交错入土。
(3)耕机过程过土壤可能会进入沟渠,土地不平整,影响农民耕作,因此应该加一个挡土板,使土壤平整,便于人们耕种。
4、预期的成果
(1)开题报告一份,字数不少于3000字。
(2)外文专业资料复印件及中文译文打印件各一份,字数3000汉字以上,并有明确的文献出处。
(3)设计说明书一份,字数不少于15000字。
(4)符合质量要求的设计图纸一套(当量图纸:2.5A0)。
(5)所有设计资料电子版(光盘)一份。
5、毕业设计时间安排
(1)开题答辩阶段:第1周收集并整理设计所需的相关资料,撰写开题报告;
(2)方案设计阶段:第2周进行系统方案设计,第3周进行方案论证;
(3)初步设计阶段:第4周进行数据计算,第5周绘制简要图纸;
(4)详细设计阶段:第6周进行强度计算,第7周进行重要零件强度校核,第8周绘制零件图,第9周绘制装配图;
(5)最终设计阶段:第10周交给导师审核,第11周按照导师指导改进设计,打印图纸,刻录光盘,准备答辩;
(6)最后答辩阶段:第12周进行毕业答辩。
参考文献
[1] 夏俊芳,许绮川,周勇.旋耕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J].中华农业大学学报,
2005,10:83-85
[2] 耿亚飞,刘保军,魏新春.旋耕机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J].农业机械学报,2002,
9:28-29
[3] 蔡晓明,陈豫.农机市场新亮点[J].农机市场,2005,1:28
[4] 周建来.国外旋耕机现状[J].农机化研究,2000,1:62-64
[5] 周建来,李源知,焦巧凤.国内外旋耕机的状况[J].农机化研究2000,5:49-51
[6] 葛宜元.旋耕机类型及研究方向探讨[J]. 农机使用与维修,2013,1:34-35
[7] 朱留宪,杨玲,杨明金,李云伍,杨屹力.我国微型耕耘机的技术现状及发展[J].
农机化研究,2011,7:236-239
[8] 李滨,崔东.小型农用旋耕机的设计[J]. 林业机械与木工设备,2006,3:30-32
[9] 赵亚祥,田耕.旋耕机的结构特点对其作业性能的影响分析[J].农业与技术,2013,
12:39
[10] Gopal U,Shinde,Shyam R,Kajale.Computer aided engineering analysis and design
optimization of tary tillage tool components[J]. Int J Agric &BiEng,September,2011,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