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公开课PPT
最新文言文翻译公开课PPT课件
![最新文言文翻译公开课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c2d981ca1c7aa00b42acb23.png)
玄宗2用、别的帝事以由召他见事崔隐召甫隐,对甫他,说:指“曰就请:你“宽免就这请个人丏吧。” 崔此隐甫人回。答:”“(陛下看轻)臣对子而曰重:视一“个陛乐工下,轻请辞臣官而。”
重乐工,请辞官。旁 落,朝润请帝躬览万机。 实词替换
当时皇帝登基一年多,不曾亲自处理政务,国家大权多 落在别人手里,周朝瑞请求皇帝亲自处理政务
随时保持一种良好的学习状 态。不要过分轻松,那样会放纵 自己不学习,最后无所事事、百 无聊赖、空虚寂寞;也不要过分 紧张,负担过重的鸟是飞不高的。
有叛逆的想法和行动 是正常的,但请在叛逆的 时候,想想毕业后的自己。
别为了省事不学数理化, 别因为理科不行才选择读文 科。别以为文科很好学也好 考,那是一个谎言。
别以为父母等告诫你是“读书 为自己啊”,你就可以轻松自如。 既然你花着父母的钱,享受着父母 给予的生命,那你也得为他们活。 这,就是责任!
目标和动机很重要。要有明 确的长远目标,要有切实可行的 行动计划。带着心怡的大学梦进 入重点中学,只是你迈向成功的 第一步。
“考进了重点中学就万事 大吉!”这是我至今听到的最后 悔的鬼话。正式录取进来的同学, 不一定上得了二本;择校来读的 同学,人家分数已经早在二本分 数以上了。
曹彦约回到长沙,不久,又出来督战,残 余的盗贼都被平定。
(1)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 疏远 亲信 (2)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所以 不一定
换
1、用双音节词换单音,2、用本字词义换通 假字, 3、用普通话词语换 文言词语 3、词类活用的词语。
永州之野产异蛇,( )黑质而白章, ( )触草木,( )尽死;( )以 啮人,( )无御之者。
4、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 酋面责之,庶或万一可济。 调整语序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专题 公开课课件(经典、值得收藏)ppt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专题 公开课课件(经典、值得收藏)ppt](https://img.taocdn.com/s3/m/9519a5a1910ef12d2af9e7fe.png)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而曜好臧否人物,曜每言论,弘微常以它 语乱之。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言翻译的方法:
留 删 换
调
字
补
字字落实留删换
贯
文从字顺调补贯
(一)留: ①朝代、国号、年号、帝号、官
名、地名、人名、书名、器物名等专有名词; ②古今通用词语。
帝号、年号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人名
例: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 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
地名
官名
与现代汉 语义同
译: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作为赵国的将领征 讨齐国,大败齐军,夺取了阳晋,被封为上卿, 他以勇气在诸侯各国闻名。
想说爱你是件不容易的事---文言文
高考要求:能力层级 B
• 浅显的文言文,一般学生均能读懂。 • 分值上: 19分; • 题型上:选择题三题,考查文言实词,断句,古
代文化常识,筛选信息的能力,理解归纳、概括 评价能力。 翻译两题,包括词义的多样性 活用 古今异义通假字 特殊句式等。 • 选材十分稳定,均为《二十四史》中的人物传记 作品。
• (2)帝以芝清忠履正,素无居宅,使 军兵为作屋五十间。
• 1、采分点:“以”“文武”“先驱”的 翻译。
• 答案:诸葛诞凭借寿春反叛,魏帝出征, 鲁芝率领荆州文武官兵作为先锋。
• 2、采分点:“以”“素”“屋五十间” 是定语后置,五十间屋。
• 答案:皇上因为鲁芝清廉忠诚行为端正, 向来不置办私宅,派士兵为他建造了五 十间房屋。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实词推断省公开课金奖全国赛课一等奖微课获奖PPT课件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实词推断省公开课金奖全国赛课一等奖微课获奖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d20ff5b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a6.png)
同义复词是同义复用。
13/24
小试牛刀
• 1.方其破荆州,下江陵
破—下,攻下
• 2.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反义对文,“终日”意为“整天”—“须臾” 意为“片刻
”
• 3.忠无须用兮,贤无须以
用—以,被任用
• 4.带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 腰里佩着
4/24
一.字 形
1.丰则贵籴,歉则贱粜
“籴”、“粜”大家比较陌生。可依据 字形,推断为会意字,跟“粮食”相关,意 思是买进粮食、卖出粮食。
2.冀得一归觐
“觐”虽比较眼生,但它是形声字,从 形旁“见”上,猜出与“见”相关,能够解 释为“拜见”。
5/24
【字形分析法】
汉字中形声字占80%,形声字形旁有 表意功效。会意字则本身就表意。
• 5.今主上幼冲,贼臣虎据,雄才奋用之秋也
同义复用。“冲”即“幼”,“年幼”
14/24
四.成份
1.据殽函之固,拥雍州之地
“据”与“拥”相对,“固”与“地”相对, “地”是地方之意,名词,那么“固”也是名词, 据此推断“固”为险固地方之意。
2.将军身披坚执锐
从句子成份看,“坚”“锐”分别充当“披”和 “执”宾语,动宾怎样搭配? “坚” 解“坚硬盔 甲,“锐” 解“锐利兵器”才能搭配。
﹙购:悬赏征求,重金收买﹚
⑵用“糸”作偏旁字与“丝织品、绳索”相关。
例:①一曲红绡不知数 ﹙绡:丝织品﹚
②自缢于庭树
﹙缢:上吊,吊死﹚
③夜缒而出,见秦伯(缒:用绳子栓住往下放 )
7/24
小试牛刀
• 1.宰臣上炙而发绕之。 • 2.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 • 3.抚军亦厚赉成名。 • 4.富翁某,商贾多贷其赀。 • 5.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伶官传序》 • 6.践华为城,因河为池《过秦论》
高考语文备考,文言文翻译公开课(共30张ppt)
![高考语文备考,文言文翻译公开课(共30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411f830149649b6649d7476e.png)
之
②今以钟磬置水中。 省略介词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于
③沛公谓张良曰:“度我至军中,公省乃略入主。语”
你
④輮以为轮。 之之
省略宾语
省略介词的宾语
补 ⑤一鼓作“ 主气语补”、,即谓再补语鼓而出、衰文宾,中语三省、鼓而略介了词竭的、。内介容词省,的略如宾省语谓略等语的。
总结方法
阅读句子,解释划线词语的意思。
①项伯以身翼蔽沛公。 ②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 ③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 ④主人下马客在船。 ⑤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2)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 可稍削之。
贾谊多次(给皇帝)上奏章,说诸侯封地有的连接多个 郡县,这不合古代的规制,可以逐渐削弱他们的封地。
总结高考翻译题的命题规律
评分标准往往体现在句子的几个关键得分点,
一般选择含有关键词语、特殊句式的句子。
多义实词、常见虚词、 词类活用、通假字、 古今异义、偏义复词等
感知把握高考翻译题的评分标准
……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 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 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 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 文帝复封淮南厉王子四人皆为列侯。贾生 谏,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贾生数上疏, 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 文帝不听。
高考文言文翻译的
三大标准
信达 雅
总结方法
阅读句子,注意划线词语的意思。
①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 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
②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
留
1、人名、地名、官名、年号、年次、王公、 帝号、国名、书名等专有名词。
2、度量衡单位、数量词、器物名称。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高频实词讲解 课件(共23张PPT).ppt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高频实词讲解 课件(共23张PPT).ppt](https://img.taocdn.com/s3/m/b3d3cae8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a5.png)
34.弘图耻之,不与共坐,七疏乞休。帝怒,遂削籍归,家
居十年不起
耻:以……为耻;乞休、乞老、告老、乞骸骨、致 仕、求老:辞官回家;籍:登记,户口(户籍、官 籍、兵籍等);不起:不被任用
35.劝奏帝赦天下,尽与蠲除
蠲除:免除赋税
36.将士卒二万七千八百余人,多赍(ji)金币
37.帝大喜,赉(lai)诸将士有差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高 频实词讲解
1.寻坐与杨玄感有旧 2.亮亲加棺敛,瘗(yi)之路侧 3.薛举僭(jian)号陇西,以亮为黄门侍郎,委之机务 4.宵衣旰食 5.邑灾,不待报,遽出仓粟七千石贷民
1.寻坐与杨玄感有旧
寻:不久;坐:因……而获罪;旧: 和……有交情
2.亮亲加棺敛,瘗(yi)之路侧
22.然后申之以弦歌,广之以读书
然后:这样以后;申:说 明、解释;广:传播
23.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智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
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
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也:表停顿;贼:伤害
自己;绞:性子急
24.方庆常就坚质问,坚必能征旧说,训释详明
就:接近、靠近、向; 旧说:前人的观点
私下里,悄悄地;讽:劝说
市:买、卖;檄:命令、声讨
16.有诣徽者,出则过秀 17.曹爽乃辟之为掾 18.所以出身仕者 19.文帝之讨张彪也,文帝不豫,入侍医药 20.耕者众则籴(di)贱 21.故弱者见辱,强者见笑
16.有诣徽者,出则过秀
造、诣、过、候、存、顾:拜 访;过:指责、责备
17.曹爽乃辟之为掾 辟:征召,掾:属官,下属
寤:发觉、发现
29.文不肯就船车,荷担徒行
就:接近、靠近、乘坐 荷:挑着、担着
高考文言文语法讲解高级教案省公开课一等奖全国示范课微课金奖PPT课件
![高考文言文语法讲解高级教案省公开课一等奖全国示范课微课金奖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96f5506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f2.png)
【宾语前置】
辨析以下各句是否为宾语前置句。
1、彼不我恩也。(《童区寄传》( 是 )
2、孔子云:“何陋之有?”( 是
)
3、唯余马首是瞻。(《冯婉贞》)( 是 )
4、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否 ) 判断以下句子是否为定语后置句。
1、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 是 )
2、于是集谢庄少年之精技者。( 是 )
如:“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荀子《劝学》)
两个“于蓝”在翻译时,都要放在动词前做状语。
高考文言文语法讲解(教案) 3/54
【状语后置】
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即介宾短语,文言文中常见 是用“以”、“于”组成介宾短语,作状语后置有 以下几个情况:
第二、介词“以”组成介宾短语,在今译时,普通都作 状语。
高考文言文语法讲解(教案) 16/54
【介词宾语前置】
介词结构宾语通常是在介词后面,但在古代汉语中,也可 放在介词之前 〈2〉普通句式中介词宾语前置。
为了强调介词宾语,虽无形式标志,但也能够将宾语提到 介词之前。 比如: ① 楚国方城以为城, 汉水以 为池。 ② 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 ③ 沛公 北向坐,张良西向待。 在当代汉语中,还有“ 夜以继日”这类成语是古汉语遗留。
◎表示必定判断,兼加强语气 乃诚 即 则 本素 亦
◎用“非”表示否定判断 非
⑤臣本布衣。 ⑥且相如素贱人。 ⑦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⑧予本非文人画士。
【尤其提醒】
判断句中谓语前出现“是”普 通都不是判断词,而是指示代词,作判 断句主语,而有些判断句中“是”也并 非都不表示判断,“是”在先秦古汉语 中少作判断词,在汉以后作判断词则多 起来。
(《战国策·荆何刺秦王》)
(2)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廉颇蔺相如列传》)
高考文言文古今异义讲义公开课获奖课件
![高考文言文古今异义讲义公开课获奖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39fb147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22.png)
表达为正义牺牲人 ③(廉颇)宣言曰:“我见相如,
必辱之。”
第18页
6、感情色彩变化 有些词语在应用过程中,感情
色彩逐渐发生了变化,要么由“褒” 变“贬”,要么由“中性词”变为 “褒义词” 或“贬义词”。
爪牙:古代表达得力帮手,褒义词,目前表达坏人 帮凶,贬义词。
[今义]泛指一切美好性质,对人、事、物都可以修饰 限制。
第4页
池: 古义:护城河(践华为城,因河为
池) 今义:池塘
妇人: 古义:天子之妃曰后,诸侯曰夫人,
大夫曰孺人,士曰妇人,庶曰妻 今义:已婚妇女
第5页
–①先生坐 –②坐盗 –③停车坐爱枫林晚 –[古义] ①坐下②犯…… 坐 罪③由于 –[今义]坐下
第45页
词语
古义
今义
例句
哪怕;怕什 不值得做,
何苦 么;怎怕。 犯不着。 何苦而不平
长者 有德行人 年长人
以公子为长者
婚姻 姻亲
因结婚而产生夫妻 胜所以自附为婚
关系
姻
往往 到处 经常
旦日,卒中往往 语
第46页
力孤C危智谋,力量/理解事物能力
第29页
2、如下加线词语与现代汉语使用 措施最靠近是( )
A.今齐地方千里
B.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C.若舍郑认为东道主
D.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D 东道主,古:东方道路上主人;今:指请 客主人,也指会议、比赛等活动组织者、主 持者。
第30页
3、如下加线词语与现代汉语使用措 施相似一项是( )
• [古义]思想意识活动 (中性词) • [今义]读书用功或对事肯动脑筋 (褒义词)
第21页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专题市公开课一等奖省赛课获奖PPT课件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专题市公开课一等奖省赛课获奖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2cc0c4b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1a6c969.png)
例: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第)一(次)击鼓,(士兵们)鼓足了勇气, (第)二(次)击鼓,(士兵们勇气)就衰减了, (等到)(第)三(次)击鼓,(士兵们勇气) 就竭尽了。
第13页
5、调 调整语序。文言文中一些特殊句式:如宾
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主谓倒装等。要按照 当代汉语语法规范调整语序,使译文准确畅达。
第26页
链接高考
今有些人日攘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 之道也。”①曰:“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明年, 然后已。”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明年?② (《孟子滕文公下》) 答案:①这不是有道德人行为。
②假如知道这么做不合乎道义,那么就[应该]快速 停顿,为何还要等到明年?
第27页
1、注意词古今意义
第3页
考点解析:
命题人常选择那些带有主要语法现象文言 语句来让考生翻译,同时也将其列为高考阅 卷采分点。
语法现象: 实词:主要实词、通假字、偏义复词
1.积累性
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 虚词:主要虚词、固定结构
2.规律性: 词类活用、各类句式
第4页
“信”“达”“雅
信:忠实于原文内容和每个句子含义,用当代汉语字 字落实、句句落实直译出来。不可随意地增减内 容。准确 例: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第1页
把下面句子翻译成当代汉语。 (安徽)①出知西安之咸宁,誓于神,不以一钱自污。 (关键词:“誓”立誓,“以”,因为) 译文: (梁熙)出任西安府咸宁知县,向神灵立誓,不会 因一文钱而玷污了自己。 (山东)是则可矣。即使,君子独不欲富与贵乎?(3分 ) 句中,“是”,这么;“虽”,即使;“然”,这么; “独”,莫非。 这么做是能够。即使这么,莫非您就不想要富有和尊贵 吗?
高考文言文翻译(公开课)PPT课件
![高考文言文翻译(公开课)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ddeb846ff00bed5b9f31d64.png)
练一练
• 人有见宋王者,赐车十乘。(3分)
•
❖译:有个拜见宋王的人,宋王赐
给他十辆马车。
❖
❖
22
六、 翻译的具体方法----贯
适用范围
示例
古文中使用借代、借
(1)谈笑间,樯橹灰飞 烟灭——(借代)曹操水
喻、用典、互文等修 军
辞手法以及委婉的说
(2)枝枝相覆盖,叶叶 相交通。——互文
法等,翻译时要根据 (3)乃使蒙恬北筑长城
而守藩篱——(借喻)边
上下文灵活、贯通地 疆
译出。(意译)
(3)权起更衣——(委 婉)上厕所
23
课堂小结
字字落实要对应 忠于原文留删换 文从句顺调补贯
24
牛刀小试
把下面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董叔将娶于范氏,叔向曰:“范氏富,盍已 乎?”曰:“欲为系援①焉。”他日,董祁② 诉于范献子曰:“不吾敬也。”献子执而纺③ 于庭之槐。叔向过之,曰:“子盍为我请乎?” 叔向曰:“求系,既系矣;求援,既援矣。欲 而得之,又何请焉?”
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
直译 项王、项伯面向东坐着;亚父面向南坐着,—— 亚父是范增;沛公面向北坐着;张良面向西侍坐。
意译 项王、项伯坐在西面;亚父坐在北面,——亚父 就是范增;沛公坐在南面;张良陪同坐在东面。
从高考的特点与考查所要达到的目的出发,
文言文的翻译应当采用以直译为主的方式 ,意
B范献子把董叔绑了挂在庭院中的槐树上
C范献子把董叔抓起来并把他绑在庭院中
的槐树上 欲而得之,又何请焉? A想要的都得到了,为什么还要请求呢?
B想要的都得到了,又何必请求呢?
C你想要的都得到了,还要请求什么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文言文公开课PPT篇一:荆轲刺秦王公开课优秀教案荆轲刺秦王(公开课优秀教案)课型:讲读课教学目标:1、过程与方法:了解课文背景,借助工具书,对照注释,初读课文;分角色朗读,体会人物性格2、知识与能力:整体感知课文,掌握文言文中重要的字、词、句解释从人物的对话、动作、神态描写,分析主要人物3、情感与态度:如何看待荆轲刺秦王这一事件重点难点:1、重点:分析人物形象,从对话、动作、神态的角度入手2、难点:如何看待荆轲刺秦王这一事件教学方法:朗读法、提问法、讨论法课时安排:三课时第3课时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1.多种方式诵读课文2.鉴赏评价荆轲这一人物形象,体会人物身上的精神品质3.辨证看待荆轲这一形象教学重点:分析人物形象教学难点:辨证看待荆轲这一形象教学方法:朗读法、提问法、讨论法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同学们,我们一般在学习文言文按照哪几步进行?【板书】朗读读准点读读懂(圈点重要词语,解决掉)美读读出个性析读读出深度(品味鉴赏)(1)朗读淬(cuì)忤(wǔ)徵(zhǐ)陛(bì)卒(cù)提(dǐ)创(chuāng)揕(zhèn)拊(fǔ)髓(suǐ)樊於(wū)期箕踞(jījù)亢(kàng)夏无且(jū)(2)点读①秦王必说见臣:说,同“悦”。
说见:高兴地接见②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穷:走投无路,犹如“追穷寇”之“穷”。
古代缺少衣物钱财一般叫贫,不得志、无出路叫穷。
困,困窘。
樊将军“父母宗族,皆为戮没”,“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可见“穷困”。
私:自己的(事情)。
意:情意。
全句意为。
樊将军因为走投无路来投奔我,我不忍心因为自己的事情而伤害了长者的心意③乃今得闻教:乃,语气副词,表转折。
教:指教。
全句意为:而今才听到(您的)指教。
④函封之:函,盒子。
这里名词作状语,表示“用盒子封”。
全句意为,用盒子把它(樊於期,之首)封起来。
⑤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现在(是)拿着一把匕首进入凶险难测的强暴的秦国,我之所以停留,是因为等待我的外地客人和(他)一同去。
⑥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愿意全国上下做秦国的臣民,(燕王)排在诸侯的行列,供应、贡献、赋税和郡县一样,只要能奉守祖先的宗庙。
给(jǐ),供应,供给。
职:贡赋,赋税。
⑦北之人:北方边远地区的少数民族人。
蛮夷:古代泛指少数民族。
鄙:边疆,边远的地区。
(3)美读2、前面我们已经进行了三步,首先我们找同学翻译几个句子,看同学们掌握的如何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可以解燕国之患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重点讲解古今异义的词在翻译时的重要性3、很好,这节课我们来进行文言文学习的第四步【析读】今天我们的探讨的话题是《荆轲,他是一位英雄吗?》我们或许会说这不是很简单的问题吗?可是还真的有人有不同的观点好,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还得一步一步的来二、分析荆轲的形象和描写手法问:首先,我们还得回到课文,从课文中看荆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找出典型的有表现力的句子1、引导学生说,再归纳,如“荆丹会谈”一节:荆轲具有超人的胆识和气魄,城府深“荆轲叱丹”一节:荆轲刚烈荆轲贿赂蒙嘉,得见秦王,深思熟虑,计划周密咸阳宫中,“秦武阳色变振恐”,更加衬出“荆轲顾笑武阳”的从容镇定,机智灵活,随机应变“图穷而匕首见”以后,极力铺写秦王的如:“秦王惊,自引而起,袖绝”,“时惶急,剑坚,故不可立拔”,“秦王环柱而走”,“秦王目眩良久”而主动出击的荆轲,却是把袖持刃,逐赶秦王左股被斩断,“乃引其匕首以提秦王”重创之后,“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最后壮烈牺牲,无比英勇还有与太子丹的比较,与秦武阳的比较还有献图时表现出来的机智荆轲的性格,是在情节发展的矛盾和冲突中逐渐展现出来的取樊于期头,触动樊的怨愤,可见荆轲的“深沉”;易水告别,送行者的高歌,可见荆轲的“激昂慷慨”;咸阳宫中,秦王的惶恐狼狈,更衬出荆轲的“英勇壮烈”再如重点段落品读:樊荆会面: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荆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樊呢?(参考:荆轲:讲究策略、推心置腹、以诚感人,深谋远虑,善于辞令樊於期:不失为一个英雄,深明大义,义勇刚烈)在这个画面中,主要是通过什么方法来刻画人物形象的?对话请同学们说说看,荆轲是如何劝说樊,让他慷慨献身?(参考:三个问句,层层深入,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荆轲三问樊於期,首先从秦王的刻毒残忍说起,动之以情,进行初步试探;进而从解患报仇方面晓之以义,引而不发,进一步观察反映;在樊於期急于知晓的情况下,他才和盘托出行刺打算,征询意愿)易水诀别:看出荆轲是什么样的形象?(荆轲:为国为民从容赴死、视死如归、大义凛然)读本段“易水送别”从哪些方面突出荆轲的形象的?(参考:用音乐和景物描写以及进行渲染悲凉的气氛,从而表现人物的)秦廷行刺:看出了荆轲什么样的形象?(参考:荆轲:有勇有谋,临危不乱,从容不迫,遮掩搪塞,机智过人秦王:极尽丑态,外强中干,窘迫惶恐,狼狈不堪)在这个画面中,通过什么来塑造人物形象?(主要是一系列动作的描写)荆轲“取—奉—发—把—持—揕—逐—提”,主动进攻未遂仍进行最后一次努力;秦王“惊—引—起—拔—走—击”,由惊慌失措转为有效反击,动作描写层次分明2、总结荆轲的形象:有智有勇有义三、如何看待荆轲这一形象?(荆轲是英雄吗?)专诸刺吴王,身死而功成,荆轲刺秦王,身死而事败然而我们久已忘掉了专诸,而在赞美着荆轲“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易水悲歌歇,秦庭侠骨香”这些无不让千载之下的我们为之动容,可是千年之下,也有一些不和谐的声音,西汉汉赋四大家的扬雄,《资治通鉴》的司马光,宋代理学家朱熹,他们认为荆轲乃匹夫之勇,或愚蠢之人,你们是如何看待的呢?荆轲是英雄吗?(一)让学生各抒己见(二)其实我们判定荆轲是不是英雄可以这样进行:1、他爱国吗?这是首先判定的标准结果不知道,到死都是个谜,所以不是爱国英雄那么能不能是其他英雄呢?2、有一部电影或许倒能给我们一点启示张艺谋的《英雄》他告诉我们,英雄可以不止一个3、他的行为符合当时的社会潮流吗?符合,六国皆欲杀秦那么这样,智勇义结合的荆轲我们称呼他什么?侠义英雄(秦王:时势英雄)附板书:荆轲?英雄?描写手法智谋、深沉语言描写动作描写悲壮神态描写环境描写有勇有谋对比衬托侠义英雄:智、勇、义四、总结:上面我们了解了荆轲这个鲜明的形象,那么这个鲜明的形象是如何产生的呢,这得益于高超的写作手法,这些描写在我们写人记事类文章中经常要用,希望同学们注意学习这些描写手法,我们也将在后面的学习中单独训练五、作业:写一段文字,鉴赏易水诀别或秦廷行刺画面300字左右篇二:《马说》省优质课配套课件马说韩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朗读课文,掌握文中的一些重点词语的含义,积累一些文言知识。
(2)了解及文体特征。
(3)理解本文所阐明的深刻道理,充分领悟的情怀,认识这种情怀产生的社会背景。
(4)背诵并默写这篇文章。
2、过程和方法目标:(1)加强朗读训练,训练学生的文言语感,督促学生疏通词句,翻译课文,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体会本文托物寓意的写法,理解的思想情感。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认识封建社会不识人才、埋没人才的昏庸愚妄,引导学生认识当今时代的优越条件,努力学习,使自己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
【教学重点】: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体会本文托物寓意的写法,理解伯乐和千里马的寓意以及二者的关系。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文章表达的情感。
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中国跨栏飞人刘翔已经成为全世界家喻户晓的人物了,可是有哪位同学知道在他成为一名跨栏选手之前竟然是一个什么项目的运动员呢?(跳高运动员)那么,又是谁,发现了他的跨栏天赋并培养了他呢?这个人就是刘翔的恩师孙海平教练。
可以说,如果没有孙教练这个伯乐,就不会有刘翔这匹千里马,也许他还在跳高领域默默无闻,可见,伯乐对于千里马有何等重要得作用啊。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入唐代散文家韩愈的《马说》,看看他是如何谈论二者的关系的。
二、走近,了解文体1、走近韩愈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人,唐代著名文学家,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祖籍河北昌黎,故世称韩昌黎,其作品都收集在《昌黎先生集》。
《马说》写于韩愈初登仕途,很不得志,他曾三次上书宰相请求被提拔重用,均未被采纳,故郁郁不得志,再加上当时奸臣当道,政治黑暗,众多的有才之士得不到重用,所以借千里马遭遇发“伯乐不常有”之感叹。
2、了解文体“说”,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议论,也可以记叙事物,但都是用来阐述对当时社会上某些问题的看法和主张,写法十分灵活。
我们曾学过类似的文章《爱莲说》。
三、朗读课文,正音释词,疏通文意。
1、正音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祗(zhǐ)辱于奴隶人之手食(shí)不饱..B骈(pián)死于槽枥(cáolì)之间食(sì)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sì)也.C一食(shí)或尽粟(sù)一石(shí) 才美不外见(jiàn)....D其真无马邪(xié)食(sì)之不能尽其材..A项zhǐ改zhī C项shí改dànjiàn改xiànD项xié改yé2、一字多义食一食或尽粟一石(吃)食之不能尽其材(通“饲”,喂养)..能虽有千里之能(能力)安求其能千里也(能够)..策策之不以其道(鞭打)执策而临之(鞭子)..以不以千里称也(用)策之不以其道(按照)..其安求其能千里也(代千里马)其真无马邪(表推测、反问..语气)其真不知马也(表推测语气).之马之千里者(定语后置的标志)虽有千里之能(的)..执策而临之(代千里马)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音节助词,无..义)3、归纳通假字A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通“饲”喂养)..B食之不能尽其材(通“才”,才能).C才美不外见(通“现”,显现).D其真无马邪(通“耶”,相当于“吗”).4、翻译句子(个别学生提出有疑难的句子,其他学生和老师帮着解疑)四、理解课文内容1、读了全文,你认为伯乐和千里马是什么关系?2、千里马为什么不能日行千里?3、哪些句子反映了“食马者不知马”?4、那本文中的“千里马”、“食马者”、“伯乐”各指什么样的人?5、本文的写作意图是什么?抒发了什么样的思想情感?6、本文的写作特点是什么?答案:1、世有伯乐,然后又千里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