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建筑文化
中国古代历史文化建筑
中国古代历史文化建筑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国家,几千年来积淀了丰富的历史文化。
在古代,建筑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着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从古代城墙到宫殿、寺庙和园林,中国的古代历史文化建筑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精湛的工艺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探讨中国古代历史文化建筑的特点和代表作。
一、古代城墙城墙是中国古代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城市防御的设施,也是展示城市繁荣和文化的象征。
中国古代城墙多以砖石和土坯建造,既雄伟壮观又稳固耐用。
其中,中国古代城墙的代表作之一是北京的故宫城墙。
故宫城墙高大厚实,由砖石垒砌而成,上面饰以琉璃瓦和雕花石雕,展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宏伟气势。
二、宫殿建筑中国古代宫殿建筑是中国建筑艺术的杰出代表,展示了中国皇帝权力和地位的象征。
中国古代宫殿建筑注重规模宏大、布局严谨、雕饰精美。
在北京的故宫,我们可以欣赏到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精华。
故宫由一系列建筑群组成,包括午门、太和殿和乾清宫等等。
这些宫殿建筑融合了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以黄色为主调,展现了皇家权力的高贵和庄严。
三、寺庙建筑寺庙建筑在中国古代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既是宗教信仰的场所,也是文化交流和艺术创作的中心。
中国古代寺庙建筑通常采用木结构,注重平衡与和谐。
以少林寺为例,它是中国佛教禅宗的发源地,也是中国古代寺庙建筑的一颗明珠。
少林寺建筑群分布有序,建筑风格独特,结构精巧,木质结构的殿堂和塔楼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典范。
四、园林建筑中国古代园林建筑以其独特的设计和精巧的布局而闻名于世。
园林建筑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代表了中国古代人民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苏州的留园和北京的颐和园是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杰作。
留园以其精巧的园林布局和独特的建筑风格而闻名,颐和园则以其壮丽的景色和精美的建筑而成为世界文化遗产。
五、结语中国古代历史文化建筑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瑰宝,以其丰富的历史内涵和精湛的建筑工艺而在世界范围内获得了广泛的赞誉。
从古代城墙到宫殿、寺庙和园林,这些建筑作品展示了中国人民丰富的智慧和卓越的技艺。
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精品)
仿 秦 宫 殿
仿秦城门
汉代是中国古代建筑的第一个高峰。此时高台建筑减少,多屋楼阁大量增加,庭院式的布 局已基本定型,并和当时的政治、经济、宗法、礼制等制度密切结合,足以满足社会多方面 的需要——中国建筑体系已大致形成。 建筑已具有庑殿、歇山、悬山和攒尖4种屋顶形式。庑殿正脊短,屋面、屋脊和檐口平直, 屋顶正脊中央常饰有凤凰。便形成了汉代建筑古朴简洁,但又不乏朝气的形象。中国古代 木构架建筑中常用的抬梁、穿斗、井干3种基本构架形式此时已经成型。
自然环境对中国古建筑的影响
黄河中游一带:森林茂密,木材逐渐成为中
国建筑自古以来所采用的主要材料, 陕西半坡遗址所在地区,黄土丰厚,土质均 匀,壁立不倒,便于挖作洞穴。 杆阑式遗址位于温暖多雨地区,上层做居住 用,下层用柱子架空,以防止潮湿。 干热地区建筑多厚墙小窗,保持室内阴凉。 湿热地区通透为主,风来形成凉爽的环境。
影视城中的仿唐大殿
宋画: 《滕王 阁图》
五代、两宋都市建筑兴盛,商业繁荣,豪华的酒楼、商店各有飞阁栏槛。宋代建筑没有 了唐代建筑雄浑的气势,是柔和化的唐代建筑,体制较小,绚烂而富于变化,趋于秀丽俊 挺,柔美典雅,出现了各种复杂形式的殿、台、楼、阁。影响了元、明、清的发展,具 有承前启后的地位。
北京故宫图片
中国各少数民族的建筑也各具异采,大大丰富了中国建筑 体系的整体风貌,其中尤以藏族、雏吾尔族、傣族和侗族 建筑更富特色。
殷商遗址
殷墟复原图
位于河南安阳小屯村一带的殷墟是商朝后期的都城 遗址。它占地面积约24平方公里,东西六公里,南 北四公里。大致分为宫殿区、王陵区、一般墓葬区、 手工业作坊区、平民居住区和奴隶居住区,城市布 局严谨合理。宫室高大,建在厚厚的夯土台阶上的, 由夯土墙、木质梁柱、门户廊檐,草秸屋顶等部分 构成。
了解中国历史文化中国的古代建筑
了解中国历史文化中国的古代建筑中国历史文化悠久而丰富多样,其中古代建筑作为文化遗产的一部分,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意义和独特的艺术价值。
本文将带你了解中国古代建筑,从始于遗址到寺庙、宫殿、园林等不同建筑形式,揭示其卓越之处。
一、遗址的历史记忆中国古代建筑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最早的遗址见证了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
例如,被誉为“中华第一城”的河姆渡遗址,展现了村落的初步形态和社会组织的萌芽。
二、寺庙的宗教崇拜寺庙是中国古代建筑的重要类型之一,它们承载着对神佛崇敬的信仰。
悬空寺、少林寺等著名寺庙以其壮丽的建筑风格和独特的地理位置而闻名于世。
这些寺庙不仅体现了古代建筑工艺的精湛,也代表了古人对宗教的虔诚。
三、宫殿的权力象征宫殿是古代中国皇帝和贵族居住、处理政务事务的场所。
紫禁城是中国宫殿建筑的典范,集合了古代中国建筑的精华。
它的严谨布局和富丽堂皇的外观,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建筑技艺的高度。
四、园林的自然美学古代中国园林以其精巧的设计、浓厚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美学风格而闻名于世。
例如,苏州园林被誉为“东方水墨画”,以水与石、花与木的精妙融合创造出雅致的景观。
园林既是人们追求心灵寄托和自然美的场所,也是古代建筑艺术的杰作。
五、古建筑的传统工艺中国古代建筑注重材料的选择和施工工艺的精细,形成了独特的工匠精神和传统工艺。
例如,中国传统建筑常使用木结构和檩条,采用斗拱、榫卯等独特的工法,使建筑具备坚固、耐久的特性。
瓦当、彩绘、雕刻等装饰手法也展示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精髓。
六、古代建筑的文化象征中国古代建筑不仅是实用的居住和工作场所,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象征和意义。
例如,四合院代表了中国传统家族道德和人伦关系的理念;宫殿建筑象征着皇权力量和社会等级制度;园林则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这些象征性的文化内涵使得古代建筑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古代建筑作为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了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千年沉淀。
通过了解中国古代建筑,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和智慧。
中国古代建筑的文化特征
中国古代建筑的文化特征
中国古代建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文化特征。
下面将从建筑风格、材料选择和建筑意义等方面介绍中国古代建筑的文化特征。
首先,中国古代建筑的风格多样,但又富有统一性。
古代中国建筑注重整体布局和精细设计,强调天人合一的思想。
建筑物常常按照方位布局,讲究“天人合一”的理念,体现了中国古代人对宇宙与人的和谐关系的追求。
这种风格不仅在宫殿、庙宇等宏伟建筑中体现,也可以在民居建筑中看到。
其次,古代中国建筑在材料选择上独具特色。
中国古代建筑普遍采用天然材料,如木材、石头、砖瓦等。
木结构建筑是中国建筑史上的重要特征,它采用榫卯和榫卯结合的方式,使建筑更加稳定。
另外,中国古代建筑也注重材料的纹理、颜色搭配,追求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
最后,中国古代建筑不仅仅是为了居住而存在,更承载着丰富的文化意义。
从殿宇的建造到庭院的布局,中国古代建筑都有其独特的象征意义。
例如,皇家宫殿中常见的“九龙壁”象征着权威和尊贵,而庭院中的池塘和假山则代表着自然山水的美好。
古代建筑还常常与宗教信仰、哲学思想和文化传统相结合,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念。
总的来说,中国古代建筑具有丰富的文化特征。
其独特的风格、特殊的材料选择以及深厚的文化意义,都为中国古代建筑增添了
独特的魅力。
这些古代建筑不仅仅是物质的存在,更是中国传统
文化的生动体现,引领着人们走进中国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之中。
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内涵
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内涵
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内涵是指中国古代传统建筑所蕴含的思想、文化和艺术。
它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特点,反映出中国文化的独特性和卓越性。
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内涵有以下几个方面:
1. 阴阳五行思想:中国传统建筑文化认为,建筑应当符合天地人的三才之道,即阴阳五行的相互关系。
建筑物的朝向、布局、材料、颜色、装饰等方面都要符合阴阳五行的要求。
2. 尊重自然: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主张尊重自然,追求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建筑物的设计必须充分考虑自然因素,如风水、地理环境、气候等。
同时,建筑物的造型和布局也应该与自然环境相适应,形成一种有机的统一。
3. 贴近人性: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注重与人性的贴近,尊重人的情感、需求和感受。
建筑物的设计应该考虑人性因素,如舒适性、便利性、美观性等。
此外,建筑物的布局和功能也应该符合人们的生活习惯和文化传统。
4. 艺术表现: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精华,其建筑风格、构造技术、装饰艺术等方面都具有独特的艺术表现。
建筑物的风格和装饰必须符合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标准,体现出中国传统建筑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
总之,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内涵是建筑艺术、文化和哲学的有机统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对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内涵的理解和传承,能够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和价值观念,为人们提供重要的文化滋养和精神指导。
中国古代建筑的文化内涵
中国古代建筑的文化内涵中国古代建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丰富多彩,包含了中国古代的哲学、宗教、艺术、社会制度等诸多方面的内容。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探讨中国古代建筑的文化内涵:建筑技艺的智慧、宗教信仰与建筑的关系、传统社会制度与建筑的关系。
一、建筑技艺的智慧中国古代建筑是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的杰出代表,是中国古代工艺技术的集大成者。
在建筑设计、建筑材料、建筑构造、工艺等方面,中国古代建筑具有独特的智慧。
1. 建筑材料的智慧中国古代建筑从原材料的选择、加工到施工过程中都蕴含了智慧和技艺。
如运用石材、青砖、青石、木材、泥土等材料,经过薪火烧制、磨制、雕刻、拼接等工序,终成绝妙的建筑。
中国古代建筑在建筑构造方面,通过木构建筑、石构建筑、砖木混合、砖瓦木结构等多种技术手段,推陈出新,不断突破传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建筑体系。
中国古代建筑在建筑装饰方面,注重艺术表现,塑造了许多精美绝伦的建筑装饰艺术品。
如石刻、木雕、铜铁铸造、彩绘、壁画等,都是表现了古代建筑艺术的高超技艺和智慧。
二、宗教信仰与建筑的关系中国古代宗教文化的发展历程与建筑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从古代的崇拜自然、祖先、神灵,到儒教、道教、佛教的兴起,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中国古代建筑的设计与建造。
1. 崇拜自然、祖先、神灵的建筑中国古代人民崇拜自然、祖先、神灵的信仰影响了古代建筑的设计与建造。
如汉代的陵墓、唐代的佛塔、民间的祠堂等,都体现了对祖先、神灵信仰的表达,建筑形式与宗教思想紧密结合。
2. 儒教、道教建筑儒教、道教在古代社会的地位和影响力十分重要,也对建筑的设计与建造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如孔庙、城隍庙、道观等建筑,都是在儒教、道教思想的指导下兴建的。
3. 佛教建筑佛教是中国古代最具影响力的宗教之一,其建筑风格和特点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
如佛塔、佛寺、石窟等建筑,建筑形式与佛教信仰密切相关,从而形成了独特的建筑文化。
三、传统社会制度与建筑的关系中国古代传统社会制度的演变与建筑也有着重要联系。
中华建筑的文化历程
中华建筑的文化历程
中华建筑的文化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建筑文化,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和演变。
以下是一些主要的阶段和特点:
1. 先秦时期(约公元前221年):先秦时期的建筑主要以宫殿、墓葬、祭祀场所等为主。
这一时期的建筑注重宏伟、庄重和尊贵的气势。
2. 隋唐时期(公元581年-公元907年):隋唐时期是中华建
筑历史上的鼎盛时期,建筑技术得到了明显的提升。
寺庙、宫殿、园林等建筑风格都有了很大的发展。
3. 宋元明清时期(公元960年-1912年):在这一时期,中国
建筑风格逐渐趋于稳定。
宋代注重建筑的工艺技术和细节设计,元代追求宏伟而雄伟的建筑风格,明代重视建筑规划和规范,清代以宏大壮丽的宫殿和庙宇建筑为主。
4. 近代以及现代时期:随着西方文化的影响,中国建筑开始接受西方建筑思想和技术。
近代以及现代时期的建筑追求功能性、实用性和创新性,同时也融入了传统的设计元素,形成了独特的中国现代建筑风格。
总体而言,中华建筑的文化历程展示了古老而丰富的建筑传统,强调和谐、均衡和尊重自然的设计理念,注重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创新。
中华建筑历史的瑰宝和经典作品也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对美好生活和宇宙和谐的追求。
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特征
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特征
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集大成,其独特的特征深受国内外建筑界的赞赏和推崇。
下面将介绍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几个重要特征。
1. 古老而持久的历史: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的先秦时期。
自古以来,中国人民就注重以建筑传承文化,因此取材、施工技术和建筑形式得到了长期的积累和发展,形成独特的风格。
2. 呼应自然与宇宙:中国传统建筑常常以自然景观和宇宙观念为设计灵感。
在四合院和园林设计中,建筑物与周围环境相互融合,追求自然景观的优美和宇宙的和谐。
3. 对称和比例的追求:中国传统建筑非常注重对称和比例的原则。
从分布于中轴线两侧的重要建筑元素到整个建筑群的布局,都追求和谐对称,以达到美学上的平衡和稳定。
4. 木结构和斗拱的应用:中国传统建筑经常采用木结构,使建筑更加灵活和坚固。
斗拱是中国传统建筑特有的结构形式,通过斗拱的应用,建筑物得以实现大跨度的建造,充分展示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工艺水平。
5. 艺术细节和雕刻: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注重细节和雕刻的艺术。
建筑元素、柱廊、壁画以及门窗等部分,常常细致精美地雕刻着各种传统的图案和故事,体现着中国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内涵。
总之,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珍贵遗产,其独特的特征体现了中国人民对于自然和宇宙的追求,以及对和谐、对称、比例和细节的重视。
这些特征让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成为世界建筑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后世的建筑师和艺术家们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启发。
中国古代建筑文化遗产
中国古代建筑文化遗产中国古代建筑文化遗产独具魅力,代表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这些建筑不仅仅是建筑物,更是历史的见证和文化的载体。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索中国古代建筑文化遗产的丰富多样性以及其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一、宫殿建筑中国古代宫殿建筑以其庄严肃穆的气势和精细细腻的装饰而著名。
作为帝王居住和处理政务的地方,宫殿建筑代表了中国古代皇权的象征。
例如,紫禁城是中国现存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宫殿建筑群,其规模和建筑风格令人叹为观止。
宫殿建筑中常常运用红色和金色的装饰元素,象征着权力和吉祥。
二、寺庙建筑寺庙是中国古代建筑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寺庙建筑通常由殿堂、塔楼和庙宇组成,是佛教和道教信仰的场所。
寺庙建筑注重与自然环境的融合,追求平衡和谐。
例如,峨眉山乐山大佛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佛像,不仅具有宏伟的规模,还与周围山水景观相得益彰。
三、园林建筑园林建筑是中国古代建筑文化遗产中的瑰宝,被誉为“绿色艺术”。
中国古代园林以其精美的设计和精湛的园艺技术而闻名于世。
苏州园林是中国园林艺术的代表之一,其独特的布局和精致的景致吸引了无数游客。
园林建筑还注重营造空间感和氛围,常常运用水池、假山和廊亭等元素来营造和谐的景观。
四、民居建筑古代中国的民居建筑呈现出丰富多样的风格和特点。
北方地区的传统民居多以四合院为主,布局紧凑且注重家庭关系的融合。
南方地区的传统民居则注重与自然环境的融合,常常有花园和小桥流水。
中国古代民居建筑还注重风水和宗教信仰,常常有龙和凤的装饰,以及门神和门祀等。
五、城墙和古建筑群城墙和古建筑群是中国古代建筑文化遗产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城墙是保护城市安全的重要防御工事,而古建筑群则是城市历史文化的缩影。
例如,西安的明城墙是中国现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墙之一,保留了明代建筑的特色。
同时,西安还拥有著名的兵马俑,是世界上最大的古代军事博物馆之一。
中国古代建筑文化遗产丰富多样,代表了中国悠久的历史和文化。
这些建筑物不仅仅是石头、木材和砖块的堆砌,更是中国人民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
中国古代建筑的文化意义
中国古代建筑的文化意义中国古代建筑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了丰富的文化意义。
其建筑风格、工艺技术、布局规划以及文化象征等方面,都展现了中国独特的文化特色和价值观。
本文将从建筑的风格特征、与自然的关系、社会文化表达以及精神世界的体现等几个方面探讨中国古代建筑的文化意义。
一、建筑风格特征中国古代建筑风格形成于不同朝代和地区,每个朝代都有其独特的特点。
其中,古代皇家建筑以宫殿和陵墓最为著名。
典型代表如北京故宫、西安秦始皇陵等,体现了中华文明对富丽堂皇和权力象征的追求。
而仿古园林、庙宇、寺庙等则展示了中国传统建筑的雅致和庄重,如苏州园林、岳阳楼等。
这些建筑风格特征通过其美学形式和空间组织方式,传达出中国古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天人合一的认知。
二、与自然的关系中国古代建筑以与自然融合为设计理念,注重与环境的和谐。
传统建筑通常以四合院为基本形式,四周围合而成,中央为庭院,通过庭院的景观布置和空间布局,将自然美与建筑美相结合。
同时,古代建筑中的庭园也借助山水融入建筑,形成了独特的山水庭院,如拙政园、颐和园等。
通过将自然元素融入建筑中,中国古代建筑传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体现了中国人民对自然的崇尚和敬畏之情。
三、社会文化表达中国古代建筑在形式和布局上也寓意了丰富的社会文化。
例如,古代中国尊崇中国传统建筑中的“左右对称”和“坚持中轴线”的设计原则,这体现了中国古代社会的等级观念和权力结构。
建筑中的“飞檐翘角”、“斗拱”等装饰元素,则展现了中国古代人民对艺术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
建筑中的雕刻、彩绘等工艺表达了对文化传统和历史故事的传承与尊重。
这些表达方式使得古代建筑不仅是一种实用的空间工具,更是一种文化符号,代表着中国古代社会的精神追求和文化传承。
四、精神世界的体现中国古代建筑的精神世界也通过建筑表达出来。
例如,中国古代建筑中的“天人合一”理念体现了中国人民对宇宙间万物的认知和对人类与自然、人与神灵的关系的探索。
中国古代建筑文化
中国古代建筑文化中国古代建筑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代中国建筑具有独特的特点和丰富的内涵,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和人文的理解和追求。
以下是对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详细讨论和扩展。
首先,中国古代建筑注重与自然的融合。
古代中国人崇尚自然,认为人与自然应和谐共生。
因此,古代建筑常常以自然为依据,尊重自然的地形和环境。
比如,在山区,中国人通常选择利用山势建造建筑,以适应地形的起伏变化。
此外,中国人善于利用自然材料,如木材、石材和土坯来建造房屋,使建筑与自然环境更加协调。
其次,中国古代建筑强调功能和实用性。
古代中国人注重功能和实用性,建筑常常被用于满足人们的日常需求。
例如,在居住建筑方面,古代中国人注重室内空间的合理布局和功能区分。
古代宫殿也被设计成能满足官员居住和政务办公的需要。
此外,中国古代建筑也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利用。
通过合理的设计和布局,建筑可以对自然环境起到一定的保护和改善作用。
第三,中国古代建筑注重艺术性和审美价值。
古代中国建筑注重建筑美学的追求,强调建筑的整体和谐、比例和对称。
中国人倡导简约而不失豪华,注重细节的处理和装饰的精致。
通过使用雕刻、瓷砖和彩绘等工艺,古代建筑物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例如,中国古代园林中的建筑常常以山水、花草为背景,注重建筑与自然的协调,形成了独特的山水园林风格。
第四,中国古代建筑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
古代中国建筑不仅是人类活动的场所,也是文化的载体。
古代的宫殿、庙宇、园林等建筑常常具有独特的宗教、哲学和政治意义。
例如,北京的故宫是中国古代皇宫建筑的代表之一,体现了中国古代帝王的权威和尊严。
同时,中国的古代建筑也展示了不同历史时期的建筑风格和技术,是研究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的重要证据之一。
最后,中国古代建筑文化对世界建筑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中国古代建筑在结构、材料和设计等方面具有独特的特点,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注意。
例如,中国的木构建筑技术在东亚地区广泛传播,并影响了日本、朝鲜和越南等国家的建筑风格。
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特色
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特色1.基于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中国古代建筑文化深受儒家、道家、佛教等哲学思想的影响。
儒家思想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因此古代中国建筑注重营造与自然环境的融合。
道家思想重视灵性和自然力量,反映在建筑中即表现为独特的设计,以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目的。
佛教思想也对古代中国建筑起到了重要的影响,它注重灯光效果,通过光的折射和投射,创造安静、神秘的氛围。
2.传统建筑材料的使用中国古代建筑材料主要有木材、砖瓦、石料等。
木结构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特色,因为中国地震频发,木结构的柔韧性能更好地承受地震的影响。
古代中国木结构建筑也注重材料的处理,追求简洁、纯正的形式。
砖瓦和石料则多用于建筑的墙体和护城墙的建造。
砖瓦制作技艺独特,经过复杂的烧制工艺,具有很高的耐久性和装饰性。
3.神圣性和尊严性的表现中国古代建筑大多数建在山水之间,追求与自然融合并尊重自然。
在建筑设计中,追求严谨、庄重、尊贵的氛围,以体现神圣性和尊严性。
封建社会中,宫殿建筑、庙宇建筑等更加追求庄重、严肃的氛围,可以体现皇权的威严和神的威力。
4.建筑的匠人精神和纪律中国古代建筑鼓励匠人精神,追求工匠的一切“匠心独运”。
在古代中国,建筑是一个极具纪律性的领域,建造时鼓励身心参与,注重灵敏度、高效性和纪律性。
建筑匠人需要通过长期的学习和实践,掌握工艺技能,才能成为合格的匠人。
5.建筑的装饰和雕塑总体来说,中国古代建筑文化以其独特的哲学思想、建筑材料、神圣性表现、匠人精神和装饰雕塑等方面,展现了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和丰富多样的艺术表现力。
通过对古代建筑文化的理解和传承,可以更好地认识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精神。
中国古代建筑文化
中国古代建筑文化中国古代建筑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它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之一,还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代建筑既是人们居住的场所,也是艺术的表达方式,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一、建筑布局与风水中国古代建筑注重布局和风水的理念。
古人将建筑物置于大自然之中,以取其山水之灵气,与自然相融合。
例如,古代宫殿常常建在山丘之巅,以迎接天地之间的灵气。
布局方面,古人注重宫殿和家居的分区,以不同功能进行划分,使得生活区域和工作区域能够合理分离,保证生活的便利性和舒适性。
二、古代建筑材料与工艺古代中国建筑的材料多样,但最主要的是木材和砖石。
由于气候和环境的影响,木材成为主要的建筑材料。
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技术非常先进,能够通过巧妙的榫卯结构将整个建筑牢牢地连接在一起。
这种结构的独特之处在于没有用一颗钉子或一根钢筋,却能够支持起巨大的建筑物。
砖石建筑主要用于城墙和重要的宫殿建筑,如北京的紫禁城。
古代中国的砖石建筑因其精湛的工艺和华丽的装饰而闻名。
瓦片、琉璃以及木雕、石雕等各种艺术品在建筑的装饰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三、古代建筑的审美与意义中国古代建筑的审美理念强调自然、和谐和朴实。
建筑的布局要符合天人合一的理念,追求无拘无束的自然之美。
同时,古代建筑也强调建筑的功能性,注重人的需要和舒适。
彩画和装饰物的运用使得古代建筑更加美观而富有艺术感。
古代建筑除了作为人们生活的场所,还承载了丰富的文化意义。
例如,宫殿和庙宇代表了国家和民族的权威,为国家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同时,它们也是文化的存储库和传承者,保存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记忆,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
四、现代中国建筑的传承与创新尽管古代建筑文化已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但现代中国建筑在传承古代建筑的基础上,也进行了一系列的创新。
现代建筑与古代建筑一样,注重室内外环境的结合,追求和谐与舒适。
与此同时,现代建筑也更加注重功能和实用性,充分发挥科技和材料的优势,运用先进的设计和工程技术,不断提升建筑的质量和表现力。
古代文化:中国古代建筑艺术
古代文化:中国古代建筑艺术一、介绍中国古代建筑艺术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历史和独特的特点。
它不仅是一种实用的工程技术,还融合了哲学、艺术和审美观念。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中国古代建筑艺术进行详细介绍。
二、发展历程1. 原始建筑在原始社会,人们居住在自然界中,采用自然材料如土、木等搭建简单的房屋和祭坛。
2. 象征性建筑随着社会的发展,出现了更大型的象征性建筑,如城墙、城池和宫殿等。
这些建筑不仅满足生活需求,还具有政治和社会意义。
3. 宫殿和园林进入封建时期,宫殿成为权力象征。
以追求奢华而闻名的紫禁城为例,展示了明清时期宫廷建筑艺术的高度发展。
同时,在这一时期,园林艺术也达到了巅峰,以苏州园林为代表。
4. 寺庙和道观宗教对中国古代建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寺庙和道观是人们净化心灵、祈祷和修行的场所,其建筑体现了宗教信仰和哲学思想。
5. 民居民居是中国古代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同地区、不同历史时期的民居样式各有特点,如四合院、土楼等。
三、建筑风格与技术特点1. 木构建筑中国古代建筑以木结构为主,采用卯榫结构和斗拱技法,使得建筑能够抵御地震和水灾等自然灾害。
2. 石构建筑石构建筑在中国古代亦有出色表现,如长城和山西木塔等。
石制材料能够提供更大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3. 屋顶形式中国古代屋顶形式多样,有悬山顶、歇山顶、抬梁顶等不同类型。
这些屋顶形式展示了中国人对天地和宇宙的理解。
4. 美学追求从布局到细节装饰,中国古代建筑注重对称与谐美。
同时运用颜色、雕刻等艺术手法,使建筑更加精致华丽。
四、代表性建筑作品1. 故宫(紫禁城)位于北京市中心,是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
故宫庞大的规模和精美的工艺令人震撼。
2. 泰山作为五岳之首,泰山是古代皇帝祭天活动的重要场所,其金字塔式的山势以及刻有数千个石刻的奇观令人叹为观止。
3. 张家界木塔位于湖南省张家界市,在世界三大名塔之列。
木塔造型优美,完全依靠结构和斗拱技法立起,在建筑历史上堪称杰作。
中国古代建筑的特色与文化意义
中国古代建筑的特色与文化意义中国古代建筑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厚的文化意义而闻名于世。
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代建筑不仅是人们居住的场所,更是一种艺术形式和文化象征。
本文将以什么是中国古代建筑、其特色及其文化意义为主题展开讨论。
一、中国古代建筑的特色中国古代建筑具有独特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高度尊崇自然中国古代建筑尊重自然,并致力于将建筑与自然环境相融合。
这种尊崇自然的观念可以从古代建筑的布局、材料选择以及建筑形式中窥见一斑。
例如,中国传统建筑常常以湖泊、山峦作为背景,建筑物的形状和风格与周围自然环境相协调。
2. 注重空间布局与结构平衡中国古代建筑注重空间布局和结构平衡,强调整体和谐。
建筑内外空间的布局经过精心设计,使得建筑物内部功能井然有序,同时也体现了古代中国人的生活哲学和传统文化价值观。
3. 丰富的彩绘和装饰古代中国建筑的彩绘和装饰技术独具匠心,表现了中华文化的繁荣和绚丽。
通过绘制壁画或雕刻花纹,建筑师为建筑物增添了艺术气息和视觉效果。
这些装饰不仅是对细节的注重,也反映了古代中国人民对美的追求和审美观念。
4. 具有宗教和精神意义中国古代建筑常常与宗教信仰和精神世界紧密相关。
例如,古代寺庙、道观和皇宫等建筑,展示了中国人民对神灵、宇宙和人的关系的理解。
它们不仅是信仰场所,也是人们寻求心灵安宁和智慧的场所。
二、中国古代建筑的文化意义中国古代建筑不仅仅是一种物质的存在,它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意义,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重要价值。
1. 传承中华文明古代建筑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信仰和价值观。
通过保留和传承古代建筑,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认识中国的历史文化,以及古代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2. 体现社会等级和秩序中国古代建筑反映了社会等级和秩序的观念。
例如,皇宫、寺庙等建筑常常具有宏伟壮丽的规模和独特的结构,体现了社会阶层和权力的差异。
这种社会等级观念通过建筑的形式和布局得以体现,深刻地影响着古代中国社会的秩序和组织结构。
中国古代建筑文化
中国古代建筑文化中国古代建筑文化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中国古代建筑具有独特的设计理念和工艺技术,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下面将从建筑风格、建筑结构和建筑材料三个方面来介绍中国古代建筑文化。
首先是建筑风格。
中国古代建筑风格多种多样,但总体上可以分为宫殿式风格、庙宇式风格和园林式风格三大类。
宫殿式风格主要体现在皇宫和贵族宅第上,如北京故宫、端门和承德避暑山庄都属于宫殿式风格。
庙宇式风格则以庙宇和佛塔为代表,例如陕西的兵马俑、浙江的灵隐寺和山西的龙门石窟等。
园林式风格则以私家园林为主,如苏州的拙政园、杭州的西湖和扬州的个园等。
其次是建筑结构。
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结构有台基、门楼、柱廊、檐口、飞檐、螺旋亭、楼轩等。
其中,台基是中国古代建筑的基础,用于支撑建筑物。
门楼是建筑物的门户,多以华丽的门额和独特的牌匾装饰。
柱廊则是建筑物的主要承重结构之一,常用于支撑平檐和屋顶。
檐口和飞檐则是中国古代建筑的独特之处,用于增加建筑物的美观性和气势。
螺旋亭和楼轩则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特色构件,用于装饰建筑物和提供遮蔽和通风。
最后是建筑材料。
中国古代建筑采用了丰富多样的材料,包括木材、石材、砖瓦和陶瓷等。
木材是中国古代建筑中最常用的材料之一,用于搭建建筑的框架和支撑结构。
石材则用于建筑物的基座、墙壁和柱子等,常见的有花岗岩、大理石和青石等。
砖瓦则用于建筑物的墙壁和屋顶,常用的有黄泥砖和灰瓦等。
陶瓷则用于建筑物的装饰,如瓷瓦和瓷板等。
这些材料不仅在建筑结构上起到了重要作用,而且还在建筑装饰上发挥出了独特的艺术效果。
总结起来,中国古代建筑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历史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通过风格的多样性、结构的独特性和材料的丰富性,中国古代建筑文化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人民对美的追求和对建筑艺术的独到见解。
同时,中国古代建筑文化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瑰宝,为后代留下了宝贵的艺术遗产和文化宝藏。
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特色
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特色1.高度重视天人合一的理念:中国古代建筑文化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追求天人合一的理念。
这体现在建筑的规划与设计上,建筑物的布局往往参考自然风水,尊重地形地势,以达到绿水青山为背景,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景象。
2.强调整体的均衡和谐:中国古代建筑文化注重整体的均衡和谐,追求建筑物的比例、结构和布局的完美统一、建筑物内外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相互衔接、相互依赖,形成整体的和谐美感。
3.讲究精细、精巧的工艺:中国古代建筑以精巧的工艺而闻名。
工匠们注重细节的处理,凭借精湛的技巧,创造了许多美轮美奂的建筑作品。
例如,古代建筑中的雕刻、彩绘、砖雕等艺术手法多种多样,精细繁复的装饰使建筑物更加华丽壮观。
4.建筑材料的讲究:中国古代建筑注重选择适合的建筑材料。
例如,使用木材的建筑物常见于北方,因为木材有较好的保温性能,而砖石结构的建筑物常见于南方,因为砖石结构可以有效抵御湿气和自然灾害。
5.注重建筑与自然环境相融合:中国古代建筑强调与自然环境的相互融合。
例如,众多建筑都采用了庭院式布局,使得建筑与园林互相交融。
同时,在建筑周围种植树木,布置花草,以形成山水意境和自然气息。
6.岩石为建筑的重要元素:中国古代建筑文化中,岩石被广泛用于建筑中,不仅作为建筑材料,而且作为景观元素,形成独特的建筑风格。
岩石可以作为建筑的墙体,亦可作为庭院的装饰,使建筑显得更加庄重与自然。
7.礼仪与宗教意义的体现:中国古代建筑也是社会礼仪和宗教仪式的场所。
宫殿、庙宇、寺庙等建筑常常与皇帝、官员、僧侣的权力、地位和精神信仰紧密相关。
建筑的规划、布局和装饰等方面都体现了社会礼仪和宗教信仰的要求。
8.文化传统的延续:中国古代建筑文化承载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传统,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筑中常常绘制有历史故事、神话传说等图案和雕刻,通过建筑传承和弘扬历史文化。
总之,中国古代建筑文化以天人合一为核心理念,注重和谐、精细和均衡。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古代建筑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古代建筑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遗产,其中古代建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代建筑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精湛的工艺吸引了世界的目光。
本文将介绍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古代建筑,包括其历史背景、建筑风格以及文化意义。
一、历史背景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古代文明时期。
自中国最早的王朝夏朝建立以来,各个朝代的统治者都注重建筑的规划与设计。
由于中国地域广阔,不同地区的建筑风格形成了独特的地方特色。
古代建筑的兴盛和发展与中国古代文明的繁荣息息相关。
古代中国人视建筑为一种表达文化和艺术价值的手段,建筑不仅是实用的居住场所,更是展示国家统治者的威严和地位的象征。
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严谨的建筑技术使中国古代建筑成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建筑形式。
二、建筑风格中国古代建筑的风格多样,不同朝代和地区都有其独特的建筑特点。
其中,古代建筑主要可以分为宫殿建筑、寺庙建筑和园林建筑三个主要类别。
宫殿建筑是古代中国统治者居住和进行政务活动的场所,代表了中国古代皇帝的权力和地位。
典型的宫殿建筑包括紫禁城、颐和园等,其特点是庄严肃穆、气势恢宏。
寺庙建筑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主要用于宗教信仰和修身养性。
中国的佛教、道教和儒教都在寺庙中寻求灵性寄托。
古代寺庙的建筑风格注重和谐和平衡,以及与自然环境的融合,如少林寺、峨眉山寺等。
园林建筑以其独特的设计和精心安排的景观而闻名,代表了中国人对自然景观的创造和欣赏。
园林建筑注重营造一种优美和谐的环境,具备独特的空间布局和精美的景观元素,如苏州园林、圆明园等。
三、文化意义古代建筑承载了丰富的文化意义,不仅是人们居住的场所,更是国家文化和艺术的象征。
首先,古代建筑见证了中国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承。
作为中国古代文明的产物,古代建筑代表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是祖先智慧和劳动的结晶。
其次,古代建筑反映了中国人的价值观和审美追求。
中国古代建筑注重和谐、平衡与尊重自然,通过形式和结构的精巧设计,体现了中国人对于生活方式的理解和追求。
中华传统文化建筑介绍
中华传统文化建筑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历史的结晶,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展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能。
以下是一些主要的中华传统文化建筑的介绍:
1. 宫殿建筑:宫殿建筑是中国古代皇家权力的象征,如北京的故宫、西安的大雁塔等。
这些建筑规模宏大,布局严谨,装饰华丽,体现了中国古代的建筑艺术和皇家礼仪。
2. 庙宇建筑:庙宇建筑是中国古代宗教文化的重要载体,如北京的天坛、南京的夫子庙等。
这些建筑通常采用对称布局,主体建筑高大庄重,装饰精美,体现了中国古代的宗教信仰和审美观念。
3. 民居建筑:民居建筑是中国古代普通百姓生活的重要场所,如江南的水乡古镇、山西的平遥古城等。
这些建筑布局灵活,形式多样,装饰朴素,体现了中国古代的生活方式和地域文化。
4. 园林建筑:园林建筑是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追求的理想生活环境,如苏州的拙政园、杭州的西湖等。
这些建筑以自然景观为主,布局自由,装饰雅致,体现了中国古代的园林艺术和人文精神。
5. 陵墓建筑:陵墓建筑是中国古代皇帝和贵族死后的安息之所,如陕西的秦始皇陵、河北的清东陵等。
这些建筑规模宏大,布局严谨,装饰华丽,体现了中国古代的丧葬制度和皇权思想。
6. 桥梁建筑:桥梁建筑是中国古代工程技术的重要成就,如福建的洛阳桥、广东的潮州广济桥等。
这些建筑结构巧妙,造型美观,装饰独特,体现了中国古代的科技水平和艺术创新。
历史文化: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及代表作
历史文化: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及代表作一、简介中国古代建筑是中华民族在漫长历史进程中创造的伟大艺术之一。
其独特风格和卓越技艺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
本文将介绍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及几个代表性的作品。
二、建筑风格与特点中国古代建筑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1.木结构:古代中国建筑以木为主要材料,采用榫卯结构和斗拱技术,形成了独特的框架结构体系。
这种传统技术不仅使得建筑坚固耐久,还能很好地适应地震等自然灾害。
2.园林式布局:中国古代建筑注重与自然环境的融合,常采用园林式布局,以营造和谐、平衡的空间氛围。
同时,通过精心设计的庭院和花园,增添了人们居住环境的美感。
3.艺术装饰:在中国古代建筑中常常使用雕刻、彩绘和瓷砖等艺术装饰手法,以展现建筑的美感和文化内涵。
这些装饰常常与诗词、书画等艺术形式结合,凸显了中国文化的独特特色。
三、代表作品1. 故宫(北京)故宫是中国古代建筑的典范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木质结构建筑群之一。
它作为明清两代的皇宫,展示了中国古代建筑的高度精湛工艺和豪华气派。
故宫内部宏伟壮观,布局严谨有序,具有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
2. 颐和园(北京)颐和园被誉为中国古代皇家园林之冠,以其精致而秀美的景观设计而闻名于世。
这座拥有千年历史的皇家园林集中体现了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精髓。
融合山水、建筑、雕塑等多种元素,颐和园被赞誉为“万园之园”。
3. 法门寺(陕西咸阳)位于陕西咸阳的法门寺是中国古代建筑中最早、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佛教寺庙之一。
其建筑风格体现了中国古代僧侣建筑的特点,包括斗拱、挂瓦和彩绘等元素。
法门寺不仅作为宗教场所,更是历史文化与艺术的交汇之地。
结论中国古代建筑以其独特风格和精湛工艺赢得了世界的赞誉。
无论在木结构、园林式布局还是艺术装饰上,中国古代建筑都展示了卓越的技术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这些代表作品如故宫、颐和园和法门寺都成为了我们了解中国历史和文化的窗口,也是中华民族自豪感和传统价值观的象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建筑文化从陕西半坡遗址发掘的方形或圆形浅穴式房屋发展到现在,已有六、七千年的历史。
修建在崇山峻岭之上、蜿蜒万里的长城,北京天坛是人类建筑史上的奇迹;河北赵县安济桥建于隋代的河北赵县的安济桥,在科学技术同艺术的完美结合上,早已走在世界桥梁科学的前列;现存的高达67.1米的山西应县佛宫寺木塔,是世界现存最高的木结构建筑;北京明、清两代的故宫,则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建筑精美、保存完整的大规模建筑群。
至于我国的古典园林,它的独特的艺术风格,使它成为中国文化遗产中的一颗明珠。
这一系列现存的技术高超、艺术精湛、风格独特的建筑,在世界建筑史上自成系统,独树一帜,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们象一部部石刻的史书,让我们重温着祖国的历史文化,激发起我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信心,同时它也是一种可供人观赏的艺术,给人以美的享受。
一、巧妙而科学的框架式结构这是中国古代建筑在建筑结构上最重要的一个特征。
因为中国古代建筑主要是木构架结构,即采用木柱、木梁构成房屋的框架,屋顶与房檐的重量通过梁架传递到立柱上,墙壁只起隔断的作用,而不是承担房屋重量的结构部分。
“墙倒屋不塌”这句古老的谚语,概括地指出了中国建筑这种框架结构最重要的特点。
这种结构,可以使房屋在不同气候条件下,满足生活和生产所提出的千变万化的功能要求。
同时,由于房屋的墙壁不负荷重量,门窗设置有极大的灵活性。
此外,由这种框架式木结构形成了过去宫殿、寺庙及其它高级建筑才有的一种独特构件,即屋檐下的一束束的“斗拱”。
它是由斗形木块和弓形的横木组成,纵横交错,逐层向外挑出,形成上大下小的托座。
这种构件既有支承荷载梁架的作用,又有装饰作用。
只是到了明清以后,由于结构简化,将梁直接放在柱上,致使斗拱的结构作用几乎完全消失,变成了几乎是纯粹的装饰品。
二、庭院式的组群布局从古代文献记载,绘画中的古建筑形象一直到现存的古建筑来看,中国古代建筑在平面布局方面有一种简明的组织规律,这就是每一处住宅、宫殿、官衙、寺庙等建筑,都是由若干单座建筑和一些围廊、围墙之类环绕成一个个庭院而组成的。
一般地说,多数庭院都是前后串连起来,通过前院到达后院,这是中国封建社会“长幼有序,内外有别”的思想意识的产物。
家中主要人物,或者应和外界隔绝的人物(如贵族家庭的少女),就往往生活在离外门很远的庭院里,这就形成一院又一院层层深入的空间组织。
宋朝欧阳修《蝶恋花》词中有“庭院深深深几许?”的字句,古人曾以“侯门深似海”形容大官僚的居处,就都形象地说明了中国建筑在布局上的重要特征。
同时,这种庭院式的组群与布局,一般都是采用均衡对称的方式,沿着纵轴线(也称前后轴线)与横轴线进行设计。
比较重要的建筑都安置在纵轴线上,次要房屋安置在它左右两侧的横轴线上,北京故宫的组群布局和北方的四合院是最能体现这一组群布局原则的典型实例。
这种布局是和中国封建社会的宗法和礼教制度密切相关的。
它最便于根据封建的宗法和等级观念,使尊卑、长幼、男女、主仆之间在住房上也体现出明显的差别。
中国的这种庭院式的组群布局所造成的艺术效果,与欧洲建筑相比,有它独特的艺术魅力。
一般地说,一座欧洲建筑,是比较一目了然的。
而中国的古建筑,却象一幅中国画长卷,必须一段段地逐渐展看,不可能同时全部看到。
走进一所中国古建筑也只能从一个庭院走进另一个庭院,必须全部走完才能看完。
北京的故宫就是最杰出的一个范例,人们从天安门进去,每通过一道门,进入另一庭院;由庭院的这一头走到那一头,一院院、一步步景色都在变换,给人以深切的感受。
故宫的艺术形象也就深深地留在人们的脑海中了。
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简述如前所述,建筑不仅仅是技术科学,而且是一种艺术。
中国古代建筑经过长时期的努力,同时吸收了中国其他传统艺术,特别是绘画、雕刻、工艺美术等造型艺术的特点,创造了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并在这方面形成了不少特点。
其中比较突出的,有以下三个方面。
1、富有装饰性的屋顶中国古代的匠师很早就发现了利用屋顶以取得艺术效果的可能性。
《诗经》里就有“作庙翼翼”之句,说明三千年前的诗人就已经在诗中歌颂祖庙舒展如翼的屋顶。
到了汉朝,后世的五种基本屋顶式样——四面坡的“庑殿顶”,四面、六面、八面坡或圆形的“攒尖顶”,两面坡但两山墙与屋面齐的“硬山顶”,两面坡而屋面挑出到山墙之外的“悬山顶”,以及上半是悬山而下半是四面坡的“歇山顶”就已经具备了。
我国古代匠师充分运用木结构的特点,创造了屋顶举折和屋面起翘、出翘,形成如鸟翼伸展的檐角和屋顶各部分柔和优美的曲线。
同时,屋脊的脊端都加上适当的雕饰,檐口的瓦也加以装饰性的处理。
宋代以后,又大量采用琉璃瓦,为屋顶加上颜色和光泽,再加上后来又陆续出现其它许多屋顶式样,以及由这些屋顶组合而成的各种具有艺术效果的复杂形体,使中国古代建筑在运用屋顶形式创造建筑的艺术形象方面取得了丰富的经验,成为中国古代建筑重要的特征之一。
2、衬托性建筑的应用衬托性建筑的应用,是中国古代宫殿、寺庙等高级建筑常用的艺术处理手法。
它的作用是衬托主体建筑。
最早应用的并且很有艺术特色的衬托性建筑便是从春秋时代就已开始的建于宫殿正门前的“阙”。
到了汉代,除宫殿与陵墓外,祠庙和大中型坟墓也都使用。
现存的四川雅安高颐墓阙,形制和雕刻十分精美,是汉代墓阙的典型作品。
汉代以后的雕刻、壁画中常可以看到各种形式的阙,到了明清两代,阙就演变成现在故宫的午门。
其它常见的富有艺术性的衬托性建筑还有宫殿正门前的华表、牌坊、照壁、石狮等。
3、色彩的运用中国古代的匠师在建筑装饰中最敢于使用色彩也最善于使用色彩。
这个特点是和中国建筑的木结构体系分不开的。
因为木料不能经久,所以,中国建筑很早就采用在木材上涂漆和桐油的办法,以保护木质和加固木构件用榫卯结合的关接,同时增加美观,达到实用、坚固与美观相结合。
以后又用丹红装饰柱子、梁架或在斗拱梁、枋等处绘制彩画。
经过长期的实践,中国建筑在运用色彩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例如在北方的宫殿、官衙建筑中,很善于运用鲜明色彩的对比与调和。
房屋的主体部分、也即经常可以照到阳光的部分,一般用暖色,特别是用朱红色;房檐下的阴影部分,则用蓝绿相配的冷色。
这样就更强调了阳光的温暖和阴影的阴凉,形成一种悦目的对比。
朱红色门窗部分和蓝、绿色的檐下部分往往还加上金线和金点,蓝、绿之间也间以少数红点,使得建筑上的彩画图案显得更加活泼,增强了装饰效果。
一些重要的纪念性建筑,如北京的故宫、天坛等再加上黄色、绿色或蓝色的琉璃瓦,下面并衬以一层乃至好几层雪白的汉白玉台基和栏杆,在华北平原秋高气爽、万里无云的蔚蓝天空下,它的色彩效果是无比动人的。
当然这种色彩风格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与北方的自然环境有关。
因为在平坦广阔的华北平原地区,冬季景色的色彩是很单调严酷的。
在那样的自然环境中,这种鲜明的色彩就为建筑物带来活泼和生趣。
基于相同原因,在山明水秀、四季常青的南方,建筑的色彩一方面为封建社会的建筑等级制度所局限,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南方终年青绿、四季花开,为了使建筑的色彩与南方的自然环境相调和,它使用的色彩就比较淡雅,多用白墙、灰瓦和栗、黑、墨绿等色的梁柱,形成秀丽淡雅的格调。
这种色调在比较炎热的南方的夏天里使人产生一种清凉感,不像强烈的颜色容易令人烦躁。
从这里也可知道,我国古建筑的色彩的运用,除了上面提到的两种主要格调外,随着民族和地区的不同,也有一些差别。
自然条件与中国古代建筑地理位置中国位于亚洲东部,滨临太平洋。
疆域南起曾母暗沙,北至漠河的黑龙江上,西始帕米尔,东到黑龙江与乌苏里江汇流处。
全国面积960万平方公里,地势西高东低。
西部山地由西向东分为三个台阶:西南部为青藏高原,海拔4000公尺以上,是第一阶梯;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以东,海拔1000~2000公尺的高原与盆地,是第二阶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云贵高原以东,为海拔1000公尺以下的丘陵地与海拔200公尺以下的平原,是第三阶梯。
中国大部份地区位于北温带和亚热带,属东亚季风区。
东南沿海年降水达1500公厘以上,而内陆的西北部地区,只在50公厘以下。
湿度随地势升高而明显降低。
因依自然条件的产物生活在这些不同自然条件下的古代人们,因地制宜,因材致用,运用不同材料,不同做法,创造出不同结构方式和不同艺术风格的古代建筑。
黄河中游为黄土地带,土层厚,土质松,雨量比现在多,气候温暖而湿润,曾遍布森林。
这就使古代人得以定居下来,用简陋的工具从事农耕,用木材和黄土架构房屋来抵御寒冷与风雨。
这些房屋大多以木材为构架,以黄土为墙壁,屋顶敷以草泥或茅草。
房屋朝向南方,是为了采光和冬季避风、取暖。
在中国的南方,房屋多为南向或东南向,是为了接纳从东南方吹来的海风。
有的地方为了空气流通与减少潮湿,房屋下部采用杆栏式构造。
建筑材料除土木以外,南方多采用竹子与芦苇。
山区则广泛运用石材,以条石筑壁,片石敷顶,达到了就地取材之能事。
森林地区则常使用井干式建筑。
总之,中国古代建筑是古代人们因依自然条件的产物。
中国古代建筑发展的几个历史阶段(1) 原始住居与建筑雏形的形成早在五十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中国原始人就已经知道利1用天然的洞穴作为栖身之所,北京、辽宁、贵州、广东、湖北、浙江等地均发现有原始人居住过的崖洞。
到了新石器时代,黄河中游的氏族部落,利用黄土层为墙壁,用木构架、草泥建造半穴居住所,进而发展为地面上的建筑,并形成聚落。
长江流域,因潮湿多雨,常有水患兽害,因而发展为杆栏式建筑。
对此,古代文献中也多有「构木为巢,以避群害」、「上者为巢,下者营窟」的记载。
据考古发掘,约在距今六、七千年前,中国古代人已知使用榫卯构筑木架房屋(如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黄河流域也发现有不少原始聚落(如西安半坡遗址、临潼姜寨遗址)。
这些聚落,居住区、墓葬区、制陶场,分区明确,布局有致。
木构架的形制已经出现,房屋平面形式也因造做与功用不同而有圆形、方形、吕字形等。
这是中国古建筑的草创阶段。
西元前二十一世纪夏朝建立,标志着原始社会结束,经过夏、商、周三代,而春秋、战国,在中国的大地上先后营建了许多都邑,夯土技术已广泛使用于筑墙造台。
如河南偃师二里头早商都城遗址,有长、宽均为百米的夯土台,台上建有八开间的殿堂,周围以廊。
此时木构技术较之原始社会已有很大提高,已有斧、刀、锯、凿、钻、铲等加工木构件的专用工具。
木构架和夯土技术均已经形成,并取得了一定的进步。
西周兴建了丰京、镐京和洛阳的王城、成周;春秋、战国的各诸侯国均各自营造了以宫室为中心的都城。
这些都城均为夯土版筑,墙外周以城濠,辟有高大的城门。
宫殿布置在城内,建在夯土台之上,木构架已成为主要的结构方式,屋顶已开始使用陶瓦,而且木构架上饰用彩绘。
这标志着中国古代建筑已经具备了雏形,不论夯土技术、木构技术还是建筑的立面造型、平面布局,以及建筑材料的制造与运用,色彩、装饰的使用,都达到了雏形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