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城市道路系统布置的基本要求
城市道路系统的等级划分及基本要求

• 道路系统完整(各级道路级配合理),交通均衡分布(减少多余 的出行距离及不必要的往返运输和迂回运辅,减少跨越分区或 组团的远距离交通)。
• 适当的路网密度和道路面积宰(8%-15%、20%—30%)。一般 城市中心区的道路网密度较大,边缘区较小;商业区的道路网 密度较大,工业区较小。
• 要有利于交通分流(形成快速与常规、交通性与生活性、机动 与非机动、车与人等不同系统)。
城市道路中设有中央分隔带,具有四条以上机 动车道,全部或部分采用立体交叉与控制出入, 供汽车以较高速度行驶的道路。又称汽车专用道。 快速路的设计行车速度为60-80km/h。
快 路
速
←
南宁市的 快速路
南宁快速路 →
设计图
主
干
道
连接城市各分区 的干路,以交通 功能为主。主干 路的设计行车速 度为40-60km/h 。
• 为交通组织和管理创造条件(不越级衔接,尽量正交;交叉口 道路不超过5条,交叉角不小于60~)。
• 与对外交通衔接得当(内外道路有别,不能混淆而产生冲突; 城市道路与铁路场站、港区码头和机场之间要联系方便)。
满足环境和管线布置的要求
• 道路最好能避免正东西方向;应有利于夏 季通风、冬季抗御寒风。
嘿嘿嘿嘿嘿~~~
城市道路系统规划的基本要求
满足组织城市用地布局的“骨架”要求:
• 各级道路成为划分城市各分区、组团、各 类用地的分界线。
• 是联系城市各分区、组团、各类用地的通 道。
• 组织城市景观(交通功能道路宜直,生活性 道路宜自然)。
城市的道路“骨架”
满足交通运输的要求
• 道路功能同毗邻用地性质相协调(要注意避免在交通性道路两 侧安排可能产生或吸引大量人流的生活性设施与用地,在生活 性道路两侧同样避免布局会产生或吸引大量车流、货流的交通 性用地)。
城市道路规范要求及实施细则

城市道路规范要求及实施细则城市道路作为城市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障交通安全、畅通有序的同时,也直接关系到城市居民的出行体验和城市形象的展示。
因此,制定和实施严格的城市道路规范要求及实施细则势在必行。
本文将从道路规划、道路标识、交通信号灯和交通管理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深入了解城市道路规范要求及实施细则。
一、道路规划要求1. 道路宽度标准城市道路的宽度应根据道路等级进行规划,在主干道和次干道中,根据车辆流量、通行需求和行车安全等因素确定道路宽度,一般应满足两个方向行车道、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的需求。
同时,考虑到紧急情况下的救援通行需要,还应设置应急车道。
2. 道路绿化和景观要求城市道路规划应充分考虑绿化和景观设计因素,以提升城市形象和居民的美好感受。
合理规划道路两侧的绿化带,选择适宜的绿植种类,定期维护和管理,确保绿化带的美观整洁。
二、道路标识要求1. 路口标识在城市道路建设中,路口标识的设置尤为重要。
合理、明确的路口标识可以帮助驾驶员准确判断道路行驶方向,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道路交叉口处应设置明显的路名牌,指示行进方向的箭头标识和交通信号灯等,确保驾驶员能够清晰地了解自己的行进方向。
2. 行车标线城市道路上的行车标线是交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的行车标线设置可以引导车辆有序通行,避免事故的发生。
车道之间的分隔线、转弯专用道的标线等都应根据道路宽度、车辆流量等因素进行合理设置,并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标线的清晰度和可见性。
三、交通信号灯要求1. 信号灯的布局及灯色要求城市道路的交通信号灯布局应科学合理,确保通行方向的可见性和交通流畅。
不同行进方向的信号灯应明确显示,并采用标准的红黄绿灯色,以避免驾驶员因灯色的混淆而引发交通事故。
2. 信号灯的定时控制交通信号灯应按照交通流量和车辆通行需求进行定时控制。
在高峰时段,信号灯的定时设置应适当延长,以确保交通流畅。
在夜间或低峰时段,信号灯的定时设置可以适当缩短,减少交通拥堵。
城市道路规范要求及交通设施设计原则

城市道路规范要求及交通设施设计原则城市道路是城市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方便交通流动和保障行人和车辆的安全,城市道路规划和交通设施设计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和规范要求。
本文将从城市道路规范要求和交通设施设计原则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城市道路规范要求1. 路网密度和布局合理在城市道路规划中,要考虑到道路的密度和布局是否合理。
合理的路网密度可以提供充足的交通通道,减缓交通拥堵。
同时,路网布局要合理分布各类道路,包括高速公路、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和支路,以满足不同交通需求并提高通行效率。
2. 道路建设与环境协调城市道路建设必须与环境协调,尽量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在建设过程中,要合理安排道路和绿地的比例,增加绿化覆盖率,提供舒适的行车和行人环境。
此外,还应注意减少噪音和污染物排放,保护环境生态平衡。
3. 车行道宽度和车道划分车行道宽度和车道的划分是城市道路规划中的重要内容。
根据道路类型和交通流量,确定合适的车道数量和车道宽度,以确保交通安全和流畅。
同时,根据道路使用需求,划分不同的车道,如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和公交专用道,以提高道路利用率和交通效率。
4. 交通信号灯设置交通信号灯的设置是城市道路规划的重点之一。
根据交通流量和交叉口情况,合理设置交通信号灯,确保交通有序、安全。
信号灯的位置、颜色和时间设置都需要符合交通规范,并与周边道路的情况进行配合,提高交通信号的可见性和可懂性。
二、交通设施设计原则1. 行人设施和安全保障在城市道路交通设施设计中,要充分考虑行人的需求和安全。
为行人设置合适的人行道和人行过街设施,如人行横道、人行天桥和人行地下通道,并确保其安全、通畅。
同时,也要设置合理的行人引导标志和标线,提醒行人关注交通安全。
2. 非机动车交通设施设置对于非机动车交通,应适当设置专用通道和停车设施,以提高非机动车的通行效率和停放便利。
比如划定自行车道、设置非机动车停车场等,为骑行者和步行者提供便利的交通环境。
城市道路设计要求规范

城市道路设计要求规范城市道路是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关系到居民的出行便利,还对城市的经济发展和形象塑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城市道路的设计必须遵循一系列严格的要求和规范,以确保其安全性、功能性和可持续性。
一、道路分类与分级城市道路通常根据其在城市交通中的地位、功能和交通流量等因素进行分类和分级。
常见的分类包括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
快速路主要为城市长距离快速交通服务,设计车速较高,通常设有中央分隔带,进出口采用全控制或部分控制。
主干路是连接城市各主要分区的交通干道,承担着较大的交通流量,一般为双向四车道或更多。
次干路起到集散交通的作用,与主干路结合组成城市干道网。
支路则主要服务于局部地区,解决居民出行和短距离交通。
不同等级的道路在设计上有着不同的要求,如车道宽度、道路红线宽度、设计车速等。
二、设计车速设计车速是城市道路设计的重要参数之一,它直接影响到道路的线性、横断面布置和交通安全。
设计车速应根据道路的等级、功能、交通流量以及沿线地形、地物等条件综合确定。
快速路的设计车速一般在 60 100 公里/小时;主干路为 40 60 公里/小时;次干路为 30 50 公里/小时;支路为 20 40 公里/小时。
在实际设计中,要充分考虑道路的服务对象和交通需求,避免车速过高或过低,以保证交通的流畅和安全。
三、道路横断面设计道路横断面是指垂直于道路中心线的剖面,它由车行道、人行道、绿化带、分隔带等组成。
车行道宽度应根据设计车型、交通流量和设计车速等因素确定。
一般来说,小型汽车专用道宽度为 35 米,大型车或混合车道宽度为 375 米。
人行道的宽度要满足行人通行的需求,一般不少于 15 米,在商业繁华地区或人流量大的区域应适当加宽。
绿化带不仅能够美化环境,还能起到分隔交通、降噪防尘的作用。
分隔带可以分为中央分隔带和侧分带,其宽度应根据道路等级和实际需要合理设置。
此外,横断面的布置还要考虑道路的排水要求,设置合适的坡度和排水设施。
《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规划》习题-练习选

道路与交通系统规划试题选一、填空题1、城市交通系统是由城市运输系统、城市道路系统和城市交通管理系统组成。
2、一条自行车道的通行能力为500-1000 辆/小时,宽度为1 _。
3、《周礼》中把城市道路网分为经涂、纬涂、环涂和野涂四个部分。
4、城市道路衔接的原则是:低速让高速、次要让主要、生活性让交通性和适当分离。
5、平面环形交叉口的通行能力较低,一般不适用于快速路和主干路的交叉口。
当进入交叉口的混行交通量超过2700 辆当量小汽车/小时或环形交叉口任何一个交织路段通过的交通量超过1400 辆当量小汽车/小时时,不宜采用平面环形交叉。
6、平面弯道设计时在限界内必须清除高于1.2 米的障碍物,包括灌木和乔木。
7、各类机动车分到行驶时,小客车每条车到宽度3.5 米;其他车型当设计车速小于40km/h时每条车到宽度3.5 米,当设计车速大于40km/h时每条车道宽度3.75 米。
8、机动车道的车道条数常采用偶数,路段上机动车道的车道数不宜过多,单向车道一般不超过 4 条。
9、一般城市公共交通线网类型有:棋盘型、中心放射型、环线型、混合型和主辅线型五种。
10、从地域关系上,城市综合交通可分为:城市对外交通和城市交通两大部分。
11、城市交通的四个基本因素:用地、人、车和路。
其中,城市用地是产生交通、吸引交通的“源”和“泽”。
12、道路红线内的用地包括车行道、步行道、绿化带和_ 分隔带_ 四部分。
13、临近建筑交通组织和规划的主要任务是把建筑内部的交通流线与外部城市道路的交通流线合理地组织成为有机整体。
14、横断面设计就是根据城市规划确定的道路性质、功能要求和规划交通量,合理确定道路各组成部分的相互位置、宽度和高差。
15、按修筑路面的材料,路面可分为:水泥混凝土路面、沥青路面和砂石路面。
16、《马丘比丘宪章》强调公共交通是城市发展和城市增长的基本要素。
17、城市道路景观要素可分为主景要素和配景要素两类。
二、单项选择题18、在以放射式道路交通为主的城市中心外围建环行道路在于( A D )A缓解过境交通对市中心的压力B扩大市中心的交通容量C缩短对角交通的直线距离D方便各个方向之间的横向联系19、改善城市交通拥挤状况的办法是( D )A城市工业尽量减少“三废“的排放量B广种花草树木,绿化美化交通道路C就近布局工业区和生活区,减轻道路负担D建造高架道路,立交桥和地铁20、城市交通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A )A交通线路拥堵B交通工具发展滞后C交通设施比较陈旧D城市交通空间不够21、解决城市交通线路拥堵的根本措施是( A )A合理规划城市道路 B 限制人行道发展C建设高架道路D让主干道通过市区22、城市道路网的布局原则有(BD )A增加市中心区的路网密度B满足人们出行的需要C各种交通运输方式一应俱全D节约用地,保护环境23、从( D )上,将城市综合交通分为地上交通、地下交通、路面交通、轨道交通、水上交通。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题按章含答案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题按章含答案第2(二)章: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和发展1.1933年国际现代建筑协会制定《雅典宪章》的主要思想是什么?答:(1)城市活动可分为居住、工作、游憩、交通四大活动。
(2)在思想上已经有所认识,在城市建设中要考虑广大人民的利益,要改善居住区的环境,是城市规划的思想基础。
(3)“功能”分区的理论,即让四个主要功能(即居住、工作、游憩、交通)按各自功能要求找到合适的位置。
2.1939年佩里提出的“邻里单位”由六个原则组成,即:(1)规模;(2)边界;(3)开放空间;(4)机构用地;(5)地方商业;(6)内部通路系统3.“小区规划”的理论的主要思想是什么?答:主要思想是把小区作为居住区构成的细胞,不限于以一个小学的规模来控制。
也不仅由一般的城市道路来控制,而趋向于由交通干道、或其它天然干道、或人工的界线(如铁路、河流等)为界。
在这个范围内,把居住建筑、把公共建筑、绿地综合解决,使小区内部道路与四周的城市干道有明显的区别,公共建筑项目及规模也可以扩大,不仅是日常必需品的供应,而且一般的生活服务都可以在小区内解决。
4.城市景象包括的五个要素有:路径、边缘、地区、节点、地标。
第10(三)章城市规划的内容和编制程序1、城市规划的根本社会作用是什么?答:城市规划的根本社会作用是作为建设城市和管理城市的根本依据,是保证城市合理地进行建设和城市土地合理开发利用及正常经营活动的前提和基础,是实现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的综合性手段。
2.我国现阶段城市规划的具体任务是什么?答:(1)确定发展目标。
一般根据国家经济发展目标来确定城市发展目标。
(2)合理利用土地。
确定城市各项用地的种类、使用性质、功能分区、开发强度以达到合理利用土地和节约城市用地。
(3)组合空间布局。
确定城市各项建设的空间构成和组合。
(4)安排建设部署。
要制定中、长期发行咱目标,近期建设目标相和当前建设项目的安排。
通过统一规划、分期实施,使近、远期目标相结合。
城市规划简答题及答案

简答题部分1、建筑平面群体组合的基本形式及其特点(用图示)(图示见规划原理书P388)。
行列布置:优:绝大多数居室朝向良好,结构施工简单缺:处理不好会产生单调、呆板改进: a、山墙错落b、单元错开梯搂 c 、成组改革影响周边布置:优:①能形成封闭小空间,便于组织绿化、休憩地②对于寒冰地区可阻挡风沙③节约用地,提高密度缺:①部分居室朝向差,炎热地区西晒②结构施工较为复杂,不利于抗震,造价会增加③地形起伏较大的地区会造成较大的土方工程单周边双周边自由周边混合布置:为以上两种形式的结合形式,最常见的往往是以行列式为主,以少数住宅式公建沿道路式院落周边布置,以形成半开敞式院落。
自由式布置:建筑结合地形,在照顾日照、通风等要求的前提下,成组自由灵活地布置。
2、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按三级方式布置的内容是什么?(原理书P413)第一级(居住级)主要包括一些专业性的商业服务设施和影剧院、俱乐部、图书馆、医院、街道办事处、派出所、房管所、邮电、银行等为全区居民服务的机构。
第二级(居住小区级)主要包括菜站、综合商店、小吃店、物业管理、会所、幼托、中小学等。
第三级(居住组团级)主要包括居委会、青少年活动室、老年活动室、服务站、小商店等。
3、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地块划分的原则是什么?(控制性详细规划P34)1.严格根据总体规划和其他专业规划、根据用地部门、单位划分地块2.以单一性质规划地块,即一般一个地块只有一种使用性质3.建议有一边与城市道路相邻4.结合自然边界、行政界线划分地块5.考虑低价的区位级差6.地块大小应和土地开发的规模相协调,以利于统一开发7.对于文物古迹风貌保护建筑及现状质量较好、规划给予保留的地段,可单独划块,不再给定指标8.规划地块划分必须满足“专业规划线”的要求,专业规划线用于城市基础设施的控制要求,主要有道路红线、河湖水面蓝线、城市绿化绿线、高压走廊黑线、文物古迹保护紫线、微波通道橙线等9.应尊重地块现有的土地使用权和产权边界4、城市公共区中心的空间组织原则(轴线法则、立体空间建筑室内室外)(城市规划原理P504)1.运用轴线法则。
城市道路系统规划

城市道路系统规划城市道路系统规划城市各组成部分是通过城市道路构成一个相互协调、有机联系的整体,道路交通必须满足方便、安全、快速和环境景观的要求,要道路功能清楚、系统分明,组成一个合理的交通运输网。
1.城市道路系统布置的基本要求(1)在合理的城市用地功能布局基础上,组织完善的道路系统;(2)按交通性质区分不同功能的道路;(3)充分利用地形、减少工程量;(4)要考虑城市环境和城市面貌的要求;(5)要满足敷设各种管线及与人防工程相结合的要求。
2.城市道路交通系统规划(1)城市道路总体布局,交通应在全市范围中均衡分布,道路系统中,干道间距一般为700~1100m,干道网密度为2.8~1.8km/ha,小城市干道间距为500m左右;(2)道路性质按不同功能分为三级:主干道为客货运输路线,一般红线宽为40m左右(北京为60m以上);次干道也是区干道,是联系主干道之间的辅助交通路线,红线宽为30m左右(北京为40~55m);城市支路是联系次干道的道路,红线宽为15m左右(北京为25~35m)。
为明确道路性质,可依其功能分为交通性和生活性两大类道路;(3)城市道路系统规划要结合地形,减少工程量,满足各种管网敷设和人防工程要求,防止噪音干扰;(4)城市道路系统形式,可归纳为方格棋盘式、环形放射式和自由式等几种,应根据社会、自然、现状条件等具体情况,按道路系统的基本要求进行合理布局;(5)城市道路系统由主要道路和辅助道路两类系统组成。
主要道路是交通性的道路,是解决城市各部分之间和与对外交通枢纽之间的联系;辅助道路是生活性道路,是解决城市各分区的生产和生活组织;(6)为完善交通系统,采用快、慢分流,客货分流,过境与市内分流,自行车道,快速公交专用道等措施;(7)确定道路红线宽度应根据城市性质、规模和道路系统规划的要求,考虑交通量(机动车、非机动车、人行交通)、日照通风,管线敷设及建筑布置等因素。
道路红线宽度是道路、市政横断面中各种用地宽度的总和。
城乡规划原理习题及参考答案

《城乡规划原理》复习题一、选择题1、对确定城市发展性质最具硬性的依据是()。
A. 国家的方针、政策及国家经济发展计划对该城市建设的要求B. 该城市所在区域对城市的影响C. 该城市自身所具备的有利条件D. 对该城市具有影响力的大型企业2、城市用地的自然条件评价可以不包括()。
A. 地理位置条件B. 地形条件C. 工程地质条件D. 水文地质条件3、城市人口的劳动人口按工作性质和服务对象,可分为()。
A.基本人口和非基本人口B.基本人口和固定人口C.基本人口和服务人口D.基本人口和被抚养人口4、下列关于仓库的具体布置中,说法错误的是()。
A. 储备仓库应布置在市区和生活区内部便于居民利用B. 收购仓库应设在货源来向的郊区入城干道口或水运必经的入口处C. 冷藏库多设于郊区或郊区河流沿岸D. 煤炭仓库多设于郊区城市盛行风向的下风向的独立地段5、城市对外交通主要包括()。
A. 地铁、轻轨、道路和码头B. 公交、车站、货场和机场C. 铁路、公路、水运和航运D. 汽车、火车、轮船和飞机6、为了进行城市用地的建设条件评价,必须对城市建设的现状条件进行调查研究,调查的重点通常不包括()。
A.城市人口密度B.旧城房屋建筑质量C.污水处理厂的规模和位置D.活动断层的分布7、机场用地应当平坦,并有一定排水坡度,但一般机场跑道的最大纵坡也不要大于( )A.5‰B.10‰C.15‰D.20‰8、.城市化水平是衡量城市化发展程度的数量指标,一般用( ) 来表示。
A.城市人口与乡村人口的比例B.一定地域内的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C.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的转化程度D.产业结构中,二、三产业的比重9、不同类型、不同性质和不同用途的仓库宜布置在不同的地段,石油、煤炭、木柴及其它易燃物品仓库要布置在( )A.城市郊区、远郊、水陆交通方便的地方,宜有专门独立地段B.接近供应地区,具备方便的市内交通条件C.城市边缘的独立特殊专门地段上D.郊区独立地段,应满足防火要求10、根据( )的指标可确定城市用地规模。
城市规划与管理选择题

第六章城市总体规划一、名词解释1、总体规划:是指城市人民政府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当地的自然环境、资源条件、历史情况、现状特点,统筹兼顾、综合部署,为确定城市的规模和发展方向,实现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布局等所作的一定期限内的综合部署和具体安排。
2、城市性质:是指一个城市在全国或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它代表了城市的个性、特点和发展方向,是城市建设的总纲。
3、城市职能:是城市在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所担负的任务和作用。
4、城市发展战略:是指城市发展中有重大意义的、全局性的谋划。
5、城市规模:衡量城市大小的数量概念,包括城市人口规模与城市地域规模两种指标,通常人口规模是衡量城市规模的决定性指标。
6、职业构成:在一定年龄(比如15岁)以上的人口中按个人在业状况划分的各个部分的人数或所占的比重。
二、简答题1、简述城市总体规划的主要任务。
答:城市总体规划的主要任务是:综合研究和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空间发展状态,统筹安排城市各项建设用地,合理配置城市各项基础设施,处理好远期发展与近期建设的关系,指导城市合理发展。
2、简述主导产业的选择依据原则。
答:(1)适宜性原则;(2)收入弹性原则;(3)生产率上升率原则;(4)市场分布原则。
3、确定城市性质的依据有哪些?答:(A)国家的方针、政策及国家经济发展计划对该城市建设的要求。
(B)该城市在所处区域的地位与所担负的任务。
即城市的宏观综合影响范围。
城市的宏观影响范围往往是一个相对稳定的、综合的区域,是城市的区域功能作用的一种标志。
(C)该城市自身所具备的条件,包括资源条件、自然地理条件、建设条件和历史及现状基础条件。
4、简述城市总体布局的基本原则。
答:1、城乡结合、统筹安排;2、功能协调、结构清晰;3、依托旧区、紧凑发展;4、分期建设、留有余地。
5、简述城市总体布局的基本内容。
答:1、按组群方式布置工业企业,形成城市工业区;2、按居住区、居住小区等组成梯级布置,形成城市生活居住区;3、配合城市各功能要素,组织城市绿化系统,建立各级休憩与游乐场所;4、按居民工作、居住、游憩等活动的特点,组织公共建筑群,形成城市的公共活动中心体系;5、按交通性质和交通速度、划分城市道路类别,形成城市道路交通体系。
城市道路交通设计规范要求

城市道路交通设计规范要求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和人口的增长,道路交通系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为了确保人们的出行安全和便利性,城市道路交通设计规范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城市道路交通设计规范要求,以确保现代城市道路的安全、高效和可持续发展。
1. 道路设计及布局要求道路设计及布局是保证交通流畅的关键。
城市道路交通设计规范要求确定道路的宽度、曲线半径和通行能力等方面的参数。
首先,道路的宽度要根据车辆流量和速度来确定,以确保车辆在道路上有足够的操纵空间。
其次,曲线半径的要求将影响车辆的转弯半径和速度限制。
最后,通行能力要求确保道路上的车辆在不引发拥堵的情况下运行。
这些设计规范要求旨在提供安全、高效的道路供车辆行驶。
2. 交通信号系统要求交通信号系统是管理车辆流量、避免交叉冲突的重要手段之一。
城市道路交通设计规范对交通信号系统提出了一系列要求。
首先,交通信号的布设应合理,以确保来往车辆能够清晰地看到并及时反应。
其次,信号的定时设定要根据车流量和道路交叉口的性质来确定。
再次,交通信号的配时要合理,以确保车辆和行人的安全通行。
这些规范要求有助于提高交通信号系统的效能和安全性。
3. 人行道及非机动车道要求城市道路交通设计规范要求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的合理设置和规划。
人行道应具备足够的宽度,以供行人正常行走和交叉。
非机动车道则需要根据车辆类型和流量来确定宽度和设置。
这些规范要求是为了保护行人和非机动车辆的安全,并促进步行和骑行的便利性。
4. 路灯和交通设施要求城市道路交通设计规范对路灯和交通设施提出了一系列要求,以确保夜间行车的安全。
路灯要求提供足够的照明,以确保驾驶员能够清晰地看到道路和周围环境。
交通设施如交通标志、路标等也要根据规范要求进行设置,以促进交通秩序和安全。
5. 绿化和环保要求城市道路交通设计规范还对绿化和环保提出了一系列要求。
道路旁的绿化带可以提供防尘、降噪和美观的效果。
同时,城市道路交通设计规范要求采用环保材料和技术,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并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2城市道路系统规划

第二节城市道路系统规划一、城市道路系统规划的基本要求(一)满足组织城市各部分用地布局的“骨架”要求1、城市各级道路应成为划分城市各分区、组团、各类城市用地的分界线。
比如城市支路和次干路可能成为划分小街坊或小区的分界线;城市次干路和主干路可能成为划分大街坊或居住区分界线;城市交通性主干道和快速路及两旁绿带可能成为划分城市分区或组团的分界线。
2、城市各级道路应成为联系城市各分区、组团、各类城市用地的通道。
比如城市支路可能成为联系小街坊或小区之间的通道;城市次干路可能成为联系各分区、组团内各大街坊或居住区的通道;城市主干路可能成为联系城市各分区、组团的通道;公路或快速路又可把郊区城镇与中心城区联系起来。
3、城市道路的选线应有利于组织城市的景观,并与城市绿地系统和主体建筑相配合形成城市的“景观骨架”。
从交通通畅和施工的观点,道路宜直宜平,有时甚至有意识地把自然弯曲的道路裁弯取直。
结果往往使景观单调、呆板,即使有好的景点或建筑作为对景,也是角度不变、形体由远及近逐渐放大的“死对景”。
规划中对于交通功能要求较高的道路,可以尽可能选线直捷、两旁布置较为开敞的绿地,体现其交通性,但也可以适当弯曲变化,活跃气氛,减少驾驶人员的视觉疲劳。
对于生活性的道路,则应该充分结合地形,与城市绿地、水面、城市主体建筑、城市的特征景点组成一个整体,使道路的选线随地形自然起伏,选择适当的变化的角度,以高峰、宝塔、主体建筑、古树名木、城市雕塑等为对景而弯曲变化,创造生动、活泼、自然、协调、多变的城市面貌,给人以强烈的生活气息和美的享受,使道路从平面图上的布局功能的“骨架”成为城市居民心目中的“骨架”。
(二)满足城市交通运输的要求1、道路的功能必须同毗邻道路的用地(道路两旁及两端的用地)的性质相协调道路两旁的土地使用决定了联系这些用地的道路上将会有什么类型、性质和数量的交通,决定了道路的功能;反之,一旦确定了道路的性质和功能,也就决定了道路两旁的土地应该如何使用。
城市道路规范要求详解

城市道路规范要求详解城市道路是城市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障城市交通有序、畅通,确保行车安全、减少交通事故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各地制定了一系列城市道路规范要求,以规范道路设计、建设、管理和使用。
本文将对城市道路规范要求进行详解,希望能够对读者有所启发和帮助。
一、道路设计要求1. 道路几何设计道路几何设计是指确定道路纵断面、横断面、平面布置和交叉口布置等的设计过程。
在道路几何设计中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 道路纵断面:根据车流量及交通需求合理设置车道数量和车道宽度,考虑到行车安全和交通效率。
- 道路横断面:在不同功能区域内设置合理的路缘石、人行道、路灯、排水设施等,保障行人和车辆安全、便利通行。
- 平面布置:合理安排交通流向,减少交通冲突,确保道路交叉口安全畅通。
- 交叉口布置:采用合适的交叉口类型,设置标志、标线、信号灯等交通设施,提高交叉口通行能力和交通安全性。
2. 道路交通设施道路交通设施包括标志、标线、信号灯等,用于指示道路使用者应遵守的规则和提供交通信息,保障交通有序进行。
在道路设计中,需要满足以下要求:- 标志:根据不同道路类型和功能,设置正确、规范的交通标志,指示行车方向、限速要求、禁止行驶等。
- 标线:合理设置车道标线、路缘线、停车线等,确保车辆行驶有序,减少交通事故。
- 信号灯:根据交叉口交通流量和道路类型,科学设置红绿灯,控制车辆通行,提高交通效率和安全性。
二、道路建设要求1. 施工管理城市道路建设需要严格按照相关施工标准和规范进行,对施工现场进行科学管理,保障施工质量和安全。
以下是一些施工管理方面的要求:- 施工组织:合理安排施工作业顺序,协调各个作业部门,减少施工对交通的影响。
- 施工安全:保证施工现场安全,设置警示标志、临时交通指示标志,引导行人和车辆绕行,避免发生交通事故。
- 施工质量: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确保道路平整、排水畅通、交通设施完好。
建筑方案设计道路布置规范

建筑方案设计道路布置规范一、前言道路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承载了人们出行的需求,也关乎城市的整体形象和环境质量。
因此,在建筑方案设计中,道路布置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本文将详细讨论建筑方案设计中道路布置的规范和要求,以期为设计师提供参考和指导。
二、道路规划原则1. 便捷通畅:道路布置应尽量保证便捷通畅,方便居民和车辆的出行。
主干道应宽阔畅通,次干道则可适当放宽或缩窄。
2. 安全稳定:道路布置需要考虑行人和车辆的安全,尤其是在交通繁忙或复杂的地段,需要设置交通设施和标志,确保交通秩序的稳定。
3. 美观环保:道路的布置应与周边建筑环境相协调,保持一致的风貌。
同时,应注重绿化和环保,尽量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4. 合理规划:道路布置需要与周边地块的规划相协调,保证整体规划的合理性和完整性。
三、道路布置要求1. 主干道布置主干道是城市的动脉,承担着大流量车辆的运输任务。
在建筑方案设计中,主干道的布置是至关重要的。
一般情况下,主干道应宽敞畅通,车道宽度不少于3.5米,同时需要设置人行道和绿化带。
主干道两侧的建筑应保持一定的高度和体量,以确保城市的封闭感和完整感。
2. 次干道布置次干道是连接各个地块的重要通道,承担着城市内部交通的基本需求。
在建筑方案设计中,次干道的布置需要根据周边地块的规划和功能来确定。
一般情况下,次干道宽度不小于2.5米,可以根据需要适当增加宽度。
同时,次干道两侧需要设置适当的绿化带和人行道,确保行人和车辆的安全。
3. 弄堂布置弄堂是城市中的小径或小巷,一般连接居民区和商业区。
在建筑方案设计中,弄堂的布置需要根据周边地块的规划和功能来确定。
弄堂的宽度一般不小于2米,可以根据需要适当增加宽度。
同时,弄堂的绿化和景观设计也需要得到重视,为居民提供舒适的居住环境。
四、道路布置细节1. 道路标线和交通设施在道路布置中,需要设置清晰的标线和交通设施,包括车道标线、停车线、行人过街线等,以指导车辆和行人的通行。
布置城市道路系统的基本要求

布置城市道路系统的基本要求1.在城市用地组织的基础上,有一个完整的道路系统城市各组成部分是通过城市道路构成一个相互协调、有机联系的整体,道路交通必须满足方便、安全、快速和环境美观的要求,做到道路功能清楚、系统分明,组成一个合理的交通运输网,主要解决城市内部的客流、货运的流通。
一般干道间距为6mm—10mm,道路网密度为2—3km/km2。
2.区分不同功能的道路性质按客货流不同、交通工具不同、交通速度差异,将道路区分不同功能为各国所采用。
我国城市道路都按三级划分:(1)主干道(全面性)是城市主要客货运输路线,红线宽为30~45m;(2)次干道(区干道)为联系主要道路之间的辅助交通路线,红线宽为25~40m;(3)支路(街坊路)是各街坊之间的联系道路,红线宽为12-15m左右。
为明确道路性质,可依其功能分为交通性和生活性两大类道路。
3.充分利用地形、减少工程量在确定道路走向和宽度时,注意节约用地,利用地形尽量减少土方工程量;道路选线要绕过地质和水文地质不良地段,路面与地下水保持一定距离,以免冻胀后引起路面开裂。
4.要考虑城市环境和城市面貌要求道路走向应有利于城市通风,防噪声干扰。
可结合道路功能,将城市自然景色、历史文物、现代建筑贯通起来,使城市面貌更加丰富多彩。
5.要满足敷设各种管线及人防工程要求在确定道路纵断面和路面标高时,要考虑排水管的纵坡度;道路规划以利战备、防灾疏散。
(二)城市道路系统及道路宽度的确定1.城市道路的形式与功能城市道路系统一般归纳为方格棋盘式、环形放射式和自由式几种。
这是根据当地的社会、自然和现状条件所确定,按道路系统的基本要求进行合理布局。
按道路的功能特点和两旁的建筑分布来组成不同的城市道路系统。
如桂林是风景城市,城市道路按它的服务功能分为生活性道路、交通性道路、游览性道路三类。
2.完善道路系统的措施通常采用快、慢车分流,客、货分流,过境与市内交通分流,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分流;开辟步行区、自行车道、快速公共交通专用道等措施。
联大系统河南城建学院交通规划所有答案

联大系统河南城建学院交通规划所有答案试述城市干道网基本类型中的方格路网、优缺点及使用该路网时注意的事项。
答案是:参考答案:棋盘式|地形平坦|同相平行|异向垂直|识别方向|组织简单论述道路平面设计的原则。
答案是:参考答案:总体规划|地形、地质、水文条件|缓和曲线|行车视距|道路类别|分期实施|使用要求|远期发展简述平面环形交叉口的优缺点和适用性、不适用性答案是:参考答案:连续不停驶|避免冲突点|交通组织方便|美化环境|占地面积大|畸形交叉|行人较多|桥梁引道道路设计年限是指道路的正常年限,包括两层含义,试简要分析答案是:参考答案:道路交通量设计年限|道路路面结构设计年限平面线形设计时,哪些路段可以采用直线?答案是:参考答案:平坦地区|开阔谷地|直线条为主|长大桥梁|隧道|超车的路段论述城市客运交通枢纽站前广场规划设计时需要考虑哪几方面的问题。
答案是:参考答案:交通空间|城市干路|靠右行|合理安排|用地布局|候车空间城市道路横断面的断面形式包括哪些?他们的特点如何?试述如何选用各种断面形式答案是:参考答案:单幅路|占地少|双幅路|机动车较多|三幅路|占地较多|四幅路|机动车辆车速较高|不对称路幅|因地制宜简述城市道路横断面的拓宽与调整答案是:参考答案:一边拓宽|改建较大|两边拓宽|投资较小|取消分隔带|改双向为单向|限制某些车辆|加大路缘石半径论述城市道路系统规划的基本原则?答案是:参考答案:网络整体系统|交通集散能力|空间拓展|减少灾害|节约用地|环境质量城市道路具有哪些功能?答案是:参考答案:交通运输|地下工程|城市骨架|城市风貌|历史文化|精神文明|防灾避难|空气流通|城市通风|日照公交优先的确切含义。
答案是:参考答案:优先发展|规划建设|优先安排|资金投入|优先的倾斜|优先的权利试述人行横道的设置应考虑哪几个方面的要求。
答案是:参考答案:流向一致|交通安全|距离短|靠近交叉口|行人过街|通行时间|标线应醒目论述城市道路网结构形式有哪些,简要分析它们的优缺点以及适用范围。
如何做建筑方案设计道路布置规范

建筑方案设计道路布置规范一、概述道路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布置规划直接关系到城市的交通效率、景观美观等方面。
因此,在建筑方案设计中,道路的布置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本文将从道路的安全性、美观性、通行效率等方面来探讨建筑方案设计中道路布置的规范问题。
二、道路布置的原则1. 安全性原则道路的安全性是设计中的首要考虑因素。
在道路的布置中,必须要考虑到行人、车辆的安全,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
因此,道路应尽量避免出现急转弯、交错路口等危险因素,同时要有足够的疏散空间和紧急停车带。
2. 美观性原则道路的美观性直接关系到城市的整体形象。
在建筑方案设计中,道路的布置应该考虑到景观绿化、路灯安装等因素,使道路既能够满足交通需求,又能够美化城市环境。
3. 通行效率原则道路的布置必须要考虑到通行效率,避免交通拥堵的发生。
因此,在设计中要考虑到车辆的通行速度、道路的宽度等因素,以确保交通畅通。
三、道路布置规范1. 道路宽度在建筑方案设计中,道路的宽度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
一般来说,城市主干道应该保持一定的宽度,以确保车辆的正常通行。
而次干道和支路则可以适当缩窄,但最小宽度也不能低于规定标准。
2. 路口设置在道路的布置中,路口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路口的设置要考虑到车辆和行人的安全,因此在建筑方案设计中要规范路口的宽度、标线标识等设施,以确保车辆的顺利通过。
3. 交通信号灯在建筑方案设计中,交通信号灯的设置也是必不可少的。
交通信号灯可以有效地引导车辆的行驶,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
因此,在道路布置中一定要考虑到交通信号灯的位置、数量等因素。
4. 绿化景观在道路的布置中,绿化景观也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
绿化景观可以美化城市环境,提升市民的生活质量。
因此,在建筑方案设计中要合理设置绿化带、种植花草树木等设施,以增加道路的美观性。
5. 路灯设置在道路的布置中,路灯的设置也是重要的环节。
路灯可以提供夜间的照明,使夜间行驶更加安全。
因此,在建筑方案设计中要考虑到路灯的位置、高度等因素,以确保道路的安全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道路系统布置的基本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连通性:城市道路系统应确保各个区域之间的良好连通性,便于交通流动和居民出行。
道路的设计应满足交通需求,包括车辆、行人和自行车的通行。
安全性:道路系统应注重交通安全,包括合理设置交通信号、交通标志和道路标线,以引导和警示交通参与者。
应考虑行人过街设施、减速带、交通隔离设施等措施,提高道路安全性。
容量和流畅性:道路系统应能够满足城市交通流量的需求,保证道路容量和通行效率。
合理规划道路宽度、车道数量、转弯半径等要素,避免交通拥堵和瓶颈。
可持续性:在道路系统布置中应考虑环境保护和可持续性发展。
可以包括设置绿化带、减少车辆尾气排放、鼓励公共交通和非机动交通等措施,促进城市的可持续交通发展。
基础设施配套:道路系统布置应与城市其他基础设施相配套,如公交站点、停车设施、人行道、自行车道、排水系统等。
这些设施的合理布置可以提高道路系统的便利性和效益。
规划和综合考虑:道路系统布置应与城市规划相一致,并综合考虑城市的整体交通需求、土地利用、人口分布、商业区域等因素。
合理的道路规划可以提高城市的交通效率和居民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