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摆动腿技术对提高短跑成绩的作用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年度湖南省基础教育学校体育科研论文评审活动

参评论文申请书

报送论文名称:浅谈摆动腿技术对提高短跑成绩的作用

所有作者姓名:曾晓峰

第一作者单位:岩汪湖中学

所属市州:常德市汉寿县

(注:“第一作者单位”请填写单位全称。)

浅谈摆动腿技术对提高短跑成绩的作用

摘要:后蹬不再是决定短跑成绩的主要推动力,摆力才是提高跑速的关键,以髋为轴的摆腿技术是短跑技术的重点,正确的摆腿动作,可形成良好的着地支撑技术,对提高短跑成绩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短跑;摆动腿;支撑摆动技术

Abstract: The latter pedal is no longer the important to gain your dash result. The key of enhancing running speed it the propelling force and suspending power. The swinging leg technology which is taken as the axis is the gravity center of dash-run technology, the correct pendulum leg movement may form a good.

Keywords: dash swing leg strut suing technology.

前言

目前,我国100米跑的成绩比较落后,竞技水平与世界一流短跑运动员有着相当的有效期距。就与同处亚洲的日本相比也有所不如,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很多:例如人种、遗传、训练等各方面。其中,对短跑技术科学研究的落后,是主要的原因之一,在本文中,对摆动腿技术作了一些探讨,也在训练中作了一些尝试。

近年来,广大学者和教练认为:后蹬跑不再是决定短跑成绩的主要推动力,摆动力才是提高跑速的关键,以髋为轴的摆腿技术是短跑技术的重点。

1.对摆动腿支撑摆动技术的分析

1.1支撑摆动技术的传统观点

传统力学观点认为,①“后蹬是人体前进的主要源,后蹬力量越大,产生的加速度越大,速度越大,跑时要加大蹬地力量。”②后蹬是前进的主要动力,蹬地动作由伸展髋、膝、踝三个环节组成,蹬地动作包括蹬伸速度,蹬伸程度,蹬伸方向。③这种分析说明后蹬在短跑中的重要性,但根据科学家最新研究报告指出,人体在跑的同期性运动中的能耗,“支撑的能耗只有20%,移动(摆腿)占80%。”④在另一个最新的研究中指出:“优秀运动员一侧腿的支撑时间仅占一个复步时间的22.1%,而摆动时间却占77.9%,两者相比为1:3.5。”⑤由此,这种后蹬是短跑前进的主要动力分析,忽略了关髋,摆动等技术动作的整体配合,过于处面的强调了后蹬,而忽略了摆动。⑥由于塑胶跑道的使用,在提高了运动员的成绩外,也使传统的以后蹬为主的短跑技术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因此,塑胶跑道的弹性,大大增加了运动员后蹬的力量。如果过分的强调后蹬为主的短跑技术,就会运动员腾空时间过长,造成蹬跑跳跃跑的情况了。

传统的理论对短跑的摆腿技术,摆腿时要求大腿高抬,小腿自然折叠,对摆腿的力量和速度、方向没有作进一步要求,特别摆腿时应以髋为轴没有提及。这种过于片面的短跑技术,势必破坏跑的周期性和连贯性。应该进一步分析、探索,以适应当今以摆腿为主的技术发展趋势。

1.2摆动技术的力学认识

短跑项目是速度性运动,是比速度而不是比力量,力量只是影响运动成绩的间接相关因素,过分或是片面地强调后蹲力量,那就变成跳跃性项目了。以髋为轴的摆动才是才是提高速度的直接因素,以髋为轴的高速摆动平动运动时短跑技术的本质特征。后蹬动作应视为髋为轴的摆动运动的继续,后蹬不存在着地过程中的第二次发力,如果不这样,势必破坏跑的周期性和连贯性,损坏其跑进的整体效果。“现代短跑着地时间共80毫秒左右,后蹬时间不到40毫秒,后蹬的发力应是着地力的延续,后蹬的效果实际上

取决于以髋为轴大腿摆的功率(N=EV)即大退后摆的力(F)和后蹬的速度(V)”。

传统缓冲后蹬短跑理论,强调蹬的动作,破坏了用力的团结性,易使身体重心在垂直方向的波动加大,降低了人体运动效果,影响水平运动的发挥。短跑的动作是在高速运动状态下完成的,由于优秀运动员普遍采用膝关节角155度左右的最佳发力角的屈蹬技术,缩短了大腿的摆动半径,减小了摆动腿与支撑腿之间的夹角以及摆动腿与小腿之间的夹角。而外国运动员就是重视了摆动腿,增大了步长,我国运动员则在步长与世界优秀选手存在一定的差距。

1.3摆动技术的生物学特点

以髋为轴的大腿高抬前摆,是髋腰肌和股直肌等髋部肌肉积极收缩、大腿加速向前摆动,小腿放松自然下垂,大腿动到水平面后,股后肌群爆发式收缩,大腿快速制动,随后积极下压,直到前脚掌着地,由于送髋摆腿,把髋腿的重心移前,导致人体整个重心也前靠,虽然摆腿也增大了步幅,却没有拉长着地点与总重心投影点的距离。“一般高水平运动员着地点距离总重心投影点约27-37厘米”。这与运动生物力学原理“减小着地时制动力的方法是缩小着地点与总重心垂直线的距离”是相符的,从优秀运动员下肢的外观形态结构看,大腿粗状特别是大腿的后部肌群突出,膝围、踝围较小,小腿近乎细小,再从正常人体下肢各关节肌肉生理横断面可以知道,人体天生就是髋关节肌肉生理横断面大于膝、踝。依据运动力学的施力原理,运动首先由大肌群先发力,再依次传到小肌群,大肌群力量是主要力量。故短跑项目强调以髋为轴的摆腿技术是符合运动力学原理的,如强调以髋部大肌群先发力下肢的后蹬技术则适应跳跃项目的技术动作。

1.4支撑摆动技术的生物力学认识

调整摆动下的下肢支撑过程无明显的着地缓冲、后蹬三个过程之分,下肢的整个支撑阶段可看成摆动的继续和延长。由于强调以髋为轴的摆动,整个脚就好像一个半圆动作,滚动式的前进。规范正确的摆腿技术形成了优势“扒地式”技术和屈蹬技术。根据人体在腾空运动时人体各个环节运动速度与人体重心运动的关系可知:“在下肢着地的瞬间,脚向下运动的垂直是快于人体重心向下运动的垂直速度”。同时,由于积极向前送髋、摆腿,带动整个人体向前运动,迫使支撑腿快速离地。

优秀运动员在屈蹬过程中,控制下肢肌肉已被拉长,处于离心收缩状态,如果下肢弯曲,处于离心收缩状态,那么下股再度变曲,只有以拉伤肌肉纤维为代价,同时,由于踝关节的形态结构的特点限制(小腿骨与距骨的作用)和跟腱刚度形变的大小及踝关节肌肉收缩产生肌力矩的作用,下肢高度跑动中,足跟是不可救药能接触地面的,支撑阶段的缓冲不明显,腿蹬伸的程度越大,后蹬不可能产生很大的动力。

2.摆动脚技术的训练

2.1发展“以伸髋为扒主”的摆动练习

橡皮筋后牵拉摆动腿作快速摆动练习。练习时预先将橡胶带系在踝关节处前后橡胶带长约2m为宜,双手可撑在肋木或单杠等支撑物上,身体应与地面45至60度角左右,腿蹬提起,用两腿轮换进行蹬与摆的练习,前摆时支撑腿伸直,摆动脚摆动至水平位高,小腿下垂(但注意不能抛小腿),然后快速做下压扒动作,在摆动腿牌子垂直位置时,支撑腿可作微屈膝的动作。

2.2发展“以髋为轴”的摆动练习

借助器械(如肋木、单杠)用前臂,肘支撑身体悬垂,成腾空弓步,双腿交换作前后快速摆动练习。要求髋部放松,摆动时大腿带动小腿,大腿前摆至接近水平位时积极作下扒后摆,后摆结束后,小腿积极主动向大腿折叠准备下一次的前摆,灵活性,柔韧性,从而缩短跑动中腾空的时间,达到提高运动成绩的目的。

本人在九方中学实习期间,在高考训练队中抽取5名同学做了摆动腿技术训练的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