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传热性能实验报告六根铜管

合集下载

化工原理 传热综合实验报告 数据处理

化工原理 传热综合实验报告 数据处理

化工原理 传热综合实验报告 数据处理七、实验数据处理1.蒸汽冷凝与冷空气之间总传热系数K 的测定,并比较冷空气以不同流速u 流过圆形直管时,总传热系数K 的变化。

实验时蒸汽压力:0.04MPa (表压力),查表得蒸汽温度T=109.4℃。

实验装置所用紫铜管的规格162mm mm φ⨯、 1.2l m =,求得紫铜管的外表面积200.010.060318576281.o S d l m m m ππ=⨯⨯=⨯⨯=。

根据24s sV V u A dπ==、0.012d m =,得到流速u ,见下表2: 表2 流速数据取冷空气进、出口温度的算术平均值作为冷空气的平均温度,查得冷空气在不同温度下的比热容p c 、黏度μ、热传导系数λ、密度ρ,如下表3所示:表3 查得的数据t 进/℃ t 出/℃ t 平均/℃()p c J kg ⋅⎡⎤⎣⎦℃ Pa s μ⋅ ()W m λ⋅⎡⎤⎣⎦℃ ()3kg m ρ-⋅ 22.1 77.3 49.7 10050.0000196 0.0283 1.093 24.3 80.9 52.6 1005 0.0000197 0.02851 1.0831 26.3 82.7 54.5 1005 0.0000198 0.02865 1.0765 27.8 83 55.4 1005 0.0000198 0.02872 1.0765 29.9 83.6 56.75 1005 0.0000199 0.02879 1.0699 31.8 83.7 57.75 1005 0.00002 0.02886 1.0666 33.7 83.8 58.75 1005 0.0000200 0.02893 1.0633 35.68459.81005 0.0000201 0.029 1.06根据公式()()=V s p s p Q m c t t c t t ρ=--出进出进、()()ln m T t T t t T t T t ---∆=--进出进出,求出Q序号 ()31sV m h -⋅ ()1u m s -⋅1 2.5 6.1402371072 5 12.280474213 7.5 18.420711324 10 24.560948435 12.5 30.701185536 15 36.841422647 17.5 42.98165975 82049.12189685和m t ∆,0S 已知,由0mQK S t =⋅∆,即可求出蒸汽冷凝与冷空气之间总传热系数K 。

传热实验的实验报告

传热实验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传热的基本原理和过程;2. 掌握传热系数的测定方法;3. 分析影响传热效率的因素;4. 熟悉传热实验设备的操作和数据处理方法。

二、实验原理传热是指热量在物体内部或物体之间传递的过程。

根据热量传递的方式,传热可分为三种:导热、对流和辐射。

本实验主要研究导热和对流两种传热方式。

1. 导热:热量通过物体内部的分子或原子振动、碰撞等方式传递。

根据傅里叶定律,导热速率Q与物体面积A、温差ΔT和材料导热系数K成正比,即Q = K A ΔT。

2. 对流:热量通过流体(气体或液体)的流动传递。

根据牛顿冷却定律,对流速率Q与物体表面积A、温差ΔT、流体密度ρ、流体运动速度v和流体比热容c成正比,即Q = h A ΔT,其中h为对流换热系数。

三、实验设备与材料1. 实验设备:传热实验装置(包括套管换热器、温度计、流量计、搅拌器等);2. 实验材料:水、空气、酒精、石蜡等。

四、实验步骤1. 装置调试:将传热实验装置连接好,调试好温度计、流量计等设备,确保实验顺利进行。

2. 实验数据采集:(1)选择实验材料,如水、空气、酒精等,放入套管换热器中;(2)打开加热装置,调节加热功率,使实验材料温度逐渐升高;(3)记录不同时间点的温度、流量等数据;(4)重复上述步骤,改变实验条件,如加热功率、流量等,进行多组实验。

3. 数据处理与分析:(1)计算传热系数K:根据实验数据,利用傅里叶定律和牛顿冷却定律,计算导热和对流两种传热方式的传热系数K;(2)分析影响传热效率的因素:通过改变实验条件,观察传热系数K的变化,分析影响传热效率的因素;(3)绘制实验曲线:将实验数据绘制成曲线,直观地展示传热过程。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1)通过实验,得到不同条件下导热和对流两种传热方式的传热系数K;(2)分析实验数据,得出影响传热效率的因素。

2. 分析:(1)实验结果表明,导热和对流两种传热方式的传热系数K与实验条件(如加热功率、流量等)有关;(2)加热功率的增加会提高传热系数K,但过高的加热功率可能导致实验材料过热,影响实验结果;(3)流量的增加也会提高传热系数K,但过大的流量可能导致实验材料流动不稳定,影响实验结果;(4)实验数据表明,在一定的实验条件下,导热和对流两种传热方式的传热效率较高。

传热实训报告范本

传热实训报告范本

一、摘要本次传热实训通过实际操作和理论学习的结合,使我深入了解了传热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在实训过程中,我掌握了传热的基本方法,学会了如何分析传热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并提高了实验操作技能。

通过本次实训,我对化工传热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实训目的1. 理解传热的基本原理和规律。

2. 掌握传热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3. 培养实验操作技能,提高动手能力。

4. 分析传热过程中的影响因素,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实训内容1. 传热基本理论2. 传热实验设备与仪器3. 传热实验操作4. 传热实验数据分析四、实训过程1. 传热基本理论学习在实训开始前,我认真学习了传热的基本理论,包括导热、对流和辐射三种传热方式。

通过学习,我对传热的基本原理有了初步的认识。

2. 传热实验设备与仪器认识实训过程中,我详细了解了传热实验所需的设备与仪器,如电热炉、温度计、流量计、压力计等。

这些设备在传热实验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 传热实验操作在实验老师的指导下,我按照实验步骤进行了传热实验。

具体操作如下:(1)准备实验材料:电热炉、温度计、流量计、压力计、实验样品等。

(2)安装实验设备:将电热炉、温度计、流量计、压力计等设备按照实验要求进行安装。

(3)实验过程:开启电热炉,观察实验样品的传热情况,记录温度、流量、压力等数据。

(4)实验结束:关闭电热炉,整理实验设备。

4. 传热实验数据分析在实验结束后,我根据实验数据,运用传热理论进行分析。

通过分析,我了解了实验样品在不同条件下的传热性能,并总结了实验过程中的影响因素。

五、实训收获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了我的传热理论知识水平。

2. 学会了传热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步骤,提高了实验操作技能。

3. 通过实验数据分析,提高了我的问题解决能力。

4. 对化工传热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六、实训体会1. 重视理论知识学习,为实验操作提供理论支持。

传热实验报告数据处理

传热实验报告数据处理

传热实验报告数据处理
前言:
本次实验主要研究材料导热性质、传热规律等基本知识,是一次重要的实验课程。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进行了详细的记录和调研,并对数据进行了处理和分析。

实验设计:
本次实验是通过测量不同材料的传热性质来研究传热规律。

实验中使用的设备有导热酒精灯、铝棒、铜棒等。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按照要求将不同材料的导热性质分别测量,并记录数据。

数据处理:
在实验中,我们测量了不同材料的热导率,并得到以下数据:
1. 铝棒:热导率为 237 W/(m·K)
2. 铜棒:热导率为 398 W/(m·K)
3. 玻璃棒:热导率为 1.38 W/(m·K)
4. 塑料棒:热导率为 0.14 W/(m·K)
通过对以上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我们得到了以下结论:
1. 铜棒的传热性更好。

因为铜棒的热导率比铝棒高,能够更快
地将热量从一个区域传到另一个区域。

2. 玻璃棒和塑料棒的传热性质很差。

因为它们的热导率非常低,无法快速传递热量,需要较长时间才能达到热平衡。

3. 通过实验我们得知不同材料的传热性质不同。

为了将材料的
传热性能发挥到最大,我们需要对其进行合理的选择和处理。

结论: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材料的传热性质和传热规律等基本知识,并通过对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得出了结论。

我们相信,这次实验对于我们的学习和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传热实验报告

传热实验报告

传热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通过测量不同材料的传热性能,探究热传导的基本规律,加深对传热学原理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

传热是物体内部或不同物体之间由于温度差而发生的热量传递过程,其方式包括热传导、对流和辐射。

本实验主要关注热传导,即热量在固体内部的传递过程。

热传导的速率与材料的热导率、截面积和温度差有关。

热导率是材料本身的性质,不同材料具有不同的热导率。

三、实验材料和装置。

实验材料,铜棒、铝棒、铁棒。

实验装置,热传导实验装置、热导率测定仪。

四、实验步骤。

1. 将铜棒、铝棒、铁棒分别安装在热传导实验装置上,并接通电源,使其达到稳定状态。

2. 测量不同材料的初始温度,并记录下来。

3. 记录实验装置上的温度计读数,随时间的变化情况。

4.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不同材料的热传导率。

五、实验数据和结果分析。

通过实验数据的测量和计算,得出了不同材料的热传导率。

结果显示,铜棒的热传导率最高,铁棒次之,铝棒最低。

这与我们对材料热导率的认识是一致的。

铜具有较高的热导率,因此在工业和日常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

六、实验结论。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材料的热传导性能,并通过实验数据验证了热传导的基本规律。

不同材料的热传导率差异较大,这对于材料的选择和应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七、实验总结。

本次实验通过测量不同材料的热传导率,加深了我们对传热学原理的理解。

同时,实验过程中我们也学会了使用热传导实验装置和热导率测定仪,提高了实验操作能力。

八、参考文献。

[1] 王振宇. 传热学[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2] 张明. 热力学与传热学[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以上就是本次传热实验的实验报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综合传热实验报告

综合传热实验报告

综合传热实验报告传热学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通过实验熟悉热传导实验;2、实验运用载入形式的均匀热流,考察传热过程中的热传导系数的数值;3、掌握恒定温度差的传热过程,并分析热传导系数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当一块物体介质之间存在温度差的时候,它们之间会发生热传递,应用热传形式的方式研究它们之间的热传导系数。

热传导的形式有很多种,但是本实验中采用的是载入形式的均匀热流。

在此形式的热传方式中,介质之间的温度差也是恒定的,传热过程中的物体质量和热容量也被忽略,只考虑物体介质之间的热流,这样就可以简化传热过程的模型,从而得出它们之间的热传导系数。

三、实验设备实验中使用的设备主要是:加热片、铜片、温度计、加热源、电阻表等。

四、实验步骤1、将加热片和铜片装入实验装置中,并将它们的温度设置为相同的温度。

2、将加热源的电流调到一个基本值,并从电阻表中测量出来的电阻值。

3、记录下实验装置中两片间的温度差,然后增加加热源的电流,再次记录下实验装置中两片间的温度差,如此循环,直到记录下所有的温度差数据。

4、根据数据计算出两片间的热传导系数,并将计算结果与理论值进行比较,分析出热传导系数的变化过程。

五、实验数据加热电流:0.1A~3A温差(℃):0.15~3.45六、实验结果根据所得的实验数据计算,两片之间的热传导系数为:K=0.064 W/(m·K)七、实验讨论比较理论计算出来的热传导系数(K=0.066 W/(m·K)),可以看到实验得出的热传导系数与理论值有一定的差异,这可能因为实验时的不确定性所致。

八、结论根据本次实验,可以得出两片之间的热传导系数为K=0.064W/(m·K),与理论值有一定的差异,可能是实验不确定性所致,可以通过进一步的实验,对热传导系数进行准确的测定。

最新传热实验(实验报告)

最新传热实验(实验报告)

最新传热实验(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探究不同材料的热传导性能,并分析其传热机理。

实验材料:
- 铜棒、铝棒、塑料棒(尺寸相同,长度为30cm,直径为2cm)
- 热电偶温度传感器
- 恒温水浴
- 数据采集系统
- 电子天平
- 计时器
实验步骤:
1. 使用电子天平测量并记录三种材料棒的精确质量。

2. 将恒温水浴设定在一个恒定温度(如50°C)并让其稳定。

3. 将铜棒、铝棒和塑料棒的一端分别浸入恒温水浴中,确保材料棒的
浸入深度一致。

4. 使用热电偶温度传感器测量并记录材料棒露出水面部分的温度,初
始温度应保持一致。

5. 开始计时,每隔1分钟记录一次材料棒露出水面部分的温度,持续
时间设定为10分钟。

6. 重复步骤3至5,对不同材料棒进行至少三次独立实验以确保数据
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7. 数据记录完毕后,将收集到的数据输入到数据采集系统中进行分析。

实验结果分析:
1. 根据收集到的温度数据,绘制三种材料棒的温度变化曲线。

2. 分析不同材料的热传导速率,即单位时间内温度变化的速率。

3. 比较铜棒、铝棒和塑料棒的热传导性能,确定哪一种材料具有最佳的热传导效率。

4. 结合材料的物理性质(如密度、比热容等)讨论影响传热效率的可能因素。

5. 根据实验结果,提出改进材料热传导性能的可能途径或应用前景。

结论: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可以得出不同材料在相同条件下的热传导性能差异,并理解影响材料传热效率的关键因素。

这些知识对于材料科学、能源管理和热工程设计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传热实验实验报告

传热实验实验报告

姓名院 专业 班 年 月 日实验内容 指导教师 一、 实验名称:传热实验二、实验目的:1.熟悉套管换热器的结构;2.测定出K 、α;整理出e R N -u 的关系式;求出m A 、.三、实验原理:本实验有套管换热器4套;列管式换热器4套;首先介绍套管换热器..套管换热器管间进饱和蒸汽;冷凝放热以加热管内的空气;实验设备如图2-2-5-11所示..传热方式为:冷凝—传导—对流 1、传热系数可用下式计算: ]/[2m k m W t A q K m⋅∆⋅=1图2-2-5-11 套管换热器示意图传热实验姓名院 专业 班 年 月 日实验内容 指导教师式中:q ——传热速率W A ——传热面积m 2 △t m —传热平均温差K错误!传热速率q 用下式计算:])[(12W t t C V q p S -=ρ 2 式中:3600/h S V V =——空气流量m 3/sV h ——空气流量m 3/hρ——空气密度kg/m 3;以下式计算:]/)[273(4645.031m kg t R p Pa ++=ρ 3Pa ——大气压mmHgRp ——空气流量计前表压mmHg t 1——空气进换热器前的温度℃Cp ——空气比热K kg J ⋅/;查表或用下式计算:]/[04.01009K kg J t C m p ⋅+= 4 t m =t 1+t 2/2——空气进出换热器温度的平均值℃ t 2——空气出口温度℃②传热平均面积A m :][2m L d A m m π= 5式中:d m =传热管平均直径mL —传热管有效长度m③传热平均温度差△t m 用逆流对数平均温差计算:T ←——T姓名院 专业 班 年 月 日实验内容 指导教师t 1——→t 2 )(),(2211t T t t T t -=∆-=∆2121ln t t t t t m ∆∆∆-∆=∆ 6 式中:T ——蒸汽温度℃2、传热膜系数给热系数及其关联式空气在圆形直管内作强制湍流时的传热膜系数可用下面准数关联式表示:nr m e P AR Nu = 7式中:N u ——努塞尔特准数R e ——雷诺准数 P r ——普兰特准数 A ——系数;经验值为0.023 m ——指数;经验值为0.8n ——指数;经验值为:流体被加热时n=0.4;流体被冷却n=0.3 为了测定传热膜系数;现对式7作进一步的分析:λαdNu =8 α——空气与管壁间的传热膜系数W/m 2·k 本实验可近似取α=K 传热系数;也可用下式计算:)(m W i t t A q -=α 9A i ——传热管内表面积m 2姓名院 专业 班 年 月 日实验内容 指导教师t W ——管壁温℃t m ——空气进、出口平均温度℃ d ——管内径mλ——空气的导热系数W/m ·k;查表或用下式计算:λ=0.0244+7.8×10-5t m 10 μρdu =Re 11u ——空气在加热管内的流速m/sμ——空气定性温度t m 下的粘度pa ·s;查表或用下式计算:μ=1.72×10-5+4.8×10-8t m 12d;ρ——意义同上.. λμP C =Pr 13C p ; μ; λ——意义同上在定性温度t m =50~70℃时普兰特准数值Pr=0.698~0.694;取平均值为0.696;那么Pr n =0.6960.4=0.865;代入式7即可得如下的实验关联式:me R A Nu '= 14式中A ’=0.865A;测定A ’、m 值后;再算出A 值;即可得到本实验的准数关联式7的形式..四、实验设备流程图:本实验套管换热器流程如图2-2-5-2a 所示;它为双套管并装换热器;其中一套的内管为光滑铜管;另一套为螺纹铜管图中只画出其中一套设备..冷空气由风机1送入;经表压计2测定表压;流量计3测定流量;阀4调节气量;温度计5测定进口温度;进套姓名院 专业 班 年 月 日实验内容指导教师管换热器6被加热;热空气出口温度由7测量..进套管间的蒸汽由温度计8测量温度;压力表9测定压强;阀10调节进汽量..冷凝水由疏水器12排除;管间的不凝气由放空管11定期排放..另外;管壁及各测温点还配有热电偶测温装置..本实验列管换热器流程如图2-2-5-2b 所示;冷空气由风机1送入;经阀2调节气量;气体流量计3测定流量并由气体加热器12将空气加热到指定温度;经温度计4测定进口温度后送入列管式换热器;冷却后的空气由温度计5测量温度;然后排出换热器;进换热器的水的流量由阀10调节;经液体流量计9测定流量及温度计6测定温度后进入换热器;冷热流体在列管的管壁上进行热量交换;经加热的水由温度计8测定温度后排出换热器..41—风机 2—表压计 3—流量计 4—空气调节阀 5—进口温度计 6—换热器主体 7—出口温度计 8—蒸汽温度计 9—蒸汽压力表 10—蒸汽调节阀姓名院专业班年月日实验内容指导教师11—不凝气放空管12—疏水器图2-2-5-2a 套管式传热实验装置流程图五、实验方法:1、向锅炉加水至指定水位;通电加热至锅炉产生蒸汽压1.5kg/cm2表左右;待用..2、关闭调节阀4;起动风机1;慢慢开启阀4至最大;观察流量压差计3的最大读数量程;确定5—6组读数及每组读数的压差值..3、开启蒸汽阀10进汽;压力表9控制在0.5kg/cm2表左右;同时打开放空阀11至有蒸汽排出时关闭..4、按拟好的压差量程;空气的流量由大至小测取读数但不能测流量为零的读数每组读数包括空气流量、表压、进出口温度和蒸汽进口温度..若用液体温度计测温度;要求读到0.1℃;若用热电偶测温;可由电位差计的读数查表而得温度..5、数据测量完毕;先关蒸汽后停风机..6、由测得的流量压差读数;根据流量曲线图查出相应的流量..姓名院 专业 班 年 月 日实验内容 指导教师六、原始数据记录表:mm8.18=φ mm d8.16= mm L 1224=mmHg P a 761=表1姓名院 专业 班 年 月 日实验内容 指导教师 七、数据处理表及图:4.0=n ; 696.0=r P ;865.0696.04.0==nrP表2姓名院 专业 班 年 月 日实验内容 指导教师表3图14.079.00228.0reu P R N =姓名院 专业 班 年 月 日实验内容 指导教师 八、计算举例:取第4组数据举例计算1.传热系数K 的计算:s m s m V V h s /00633.0/36008.223600/33=== 331/253.1/6.302732.587614645.02734645.0m kg m kg t R p P a =⎪⎪⎭⎫ ⎝⎛++⨯=⎪⎪⎭⎫⎝⎛++=ρ()C C t t t m ︒=︒+=+=60.6026.906.302/21K kg J t C m p ⋅=⨯+=+=/42.101160.6004.0100904.01009()()Wt t C V q p s 716.4816.306.9042.1011253.100633.012=-⨯⨯⨯=-=ρ2233m 069565.010*******8.168.1814159.3m m L d A m =⨯⨯⨯+⨯==--π()()C C t T t ︒=︒-=-=∆4.906.300.12111 ()()C C t T t ︒=︒-=-=∆4.306.900.12122K K t t t t t m 06.554.304.90ln 4.304.90ln2121=-=∆∆∆-∆=∆ k m W k m W t A q K mm ⋅=⋅⨯=∆⋅=22/776.125/06.55069565.0716.481同理;其他组数据计算结果如表2和表3.姓名院 专业 班 年 月 日 实验内容 指导教师2.传热膜系数给热系数及其关联式的计算:()()()22/647.114 /60.600.121069565.0716.481 m W m W t T A q t t A q m m m W i =-⨯=-=-=αKm W K m W t m⋅=⋅⨯⨯+=⨯+=--/02913.0 /60.60108.70244.0 108.70244.055λ127.6602913.0108.16647.1143=⨯⨯==-λαd N u s m s m d V u s/571.28/2108.1614159.300633.02232=⎪⎪⎭⎫ ⎝⎛⨯⨯=⎪⎪⎭⎫ ⎝⎛=-πsP s P t a a m/0000201.0 /60.60108.41072.1 108.41072.18585=⨯⨯+⨯=⨯+⨯=----μ224.299170000201.0253.1571.28108.163=⨯⨯⨯==-μρdu R e 820.1127.66log log 1010==u N476.4224.29917log log 1010==e R同理;其他组数据计算结果如表2和表3.姓名院 专业 班 年 月 日 实验内容 指导教师 作e u R N 1010log log -关系曲线图如图1.由图像可得:79.0366.4640.4728.1944.1=--=m 7.1476.479.0820.1log log 'log 101010-=⨯-=-=e u R m N A 0197.010'7.1==-A0228.0865.00197.0865.0'===A A 所以传热膜系数的通用关联式为:4.079.00228.0r e u P R N =姓名院专业班年月日实验内容指导教师九、讨论:。

综合传热演示实验报告

综合传热演示实验报告

综合传热演示实验报告引言传热是热力学中的重要概念之一,涉及到热量的传递、储存和转换。

传热可以通过传导、对流和辐射等方式进行。

为了更好地理解传热过程,我们进行了一次综合传热演示实验。

实验目的1. 通过实验观察和测量传热过程中的温度变化;2. 掌握传热的基本规律;3. 理解传热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实验原理传热是热量从高温区域向低温区域传递的过程。

热可以通过传导、辐射和对流进行传递。

本次实验主要涉及到传导和对流两种方式。

传导传导是通过物质的直接接触和相互振动来传递热量的过程。

一个物体的温度分布不均时,高温区域的分子以较大的速度振动,从而传递给低温区域的分子,使得整个物体的温度逐渐均匀。

对流对流是通过流体的运动来传递热量的过程。

当一个物体加热时,周围的空气被加热并膨胀,密度变小,从而产生浮力迫使周围的冷空气下沉,形成对流。

对流传热是高温区域的气流与低温区域的物体直接接触,通过传导进行热量交换。

实验材料和设备- 烧杯- 温度计- 热水- 冷水- 烤盘- 塑料管- 流体介质(例如植物油等)实验步骤1. 在烧杯中加入适量的热水;2. 在另一个烧杯中加入适量的冷水;3. 将温度计放入热水中,记录初始温度;4. 同时将温度计放入冷水中,记录初始温度;5. 将烤盘加热,并将烤盘上放置烧杯,将热水加热至一定温度;6. 在加热的同时,将烧杯里的冷水倒入塑料管中,并通过塑料管将其喷射到热水中;7. 观察热水的温度变化,并记录每隔一段时间的温度;8. 分别观察传热情况和过程。

实验结果实验过程中,我们观察到了热水的温度逐渐增加,而冷水的温度逐渐降低。

在冷水喷射到热水中的过程中,热水的温度上升速度明显加快。

这是因为冷水的加入增加了热水的表面积,从而增强了对流传热过程。

实验分析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热量在传递过程中,会从高温区域向低温区域传递。

这是一个自然趋势,也就是热的互相扩散的结果;2. 传热过程中,温度差越大,传热速率越快,而温度差越小,传热速率越慢;3. 对流传热比传导传热更加迅速,因为对流传热涉及到流体的运动,能够加速热量的传递。

实验六列管换热器实验

实验六列管换热器实验

实验六气-气列管换热实验一、实验目的1.测定列管式换热器的总传热系数。

2.考察流体流速对总传热系数的影响。

3.比较并流流动传热和逆流流动传热的特点。

二、基本原理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大量情况下,冷、热流体系通过固体壁面(传热元件)进行热量交换,称为间壁式换热。

如图1所示,间壁式传热过程由热流体对固体壁面的对流传热,固体壁面的热传导和固体壁面对冷流体的对流传热所组成。

达到传热稳定时,有(1)式中:Q-传热量,J / s;m1-热流体的质量流率,kg / s;cp1-热流体的比热,J / (kg ?℃);T1-热流体的进口温度,℃;T2-热流体的出口温度,℃;m2-冷流体的质量流率,kg / s;cp2-冷流体的比热,J / (kg ?℃);t1-冷流体的进口温度,℃;t2-冷流体的出口温度,℃;K-以传热面积A为基准的总给热系数,W / (m2 ?℃);-冷热流体的对数平均温差,℃;可由式2计算,(2)列管换热器的换热面积可由式3算得,(3)其中,d为列管直径(因本实验为冷热气体强制对流换热,故各列管本身的导热忽略,所以d取列管内径),L为列管长度,n为列管根数,以上参数取决于列管的设计,详见下文附表。

由此可得换热器的总给热系数,(4)在本实验装置中,为了尽可能提高换热效率,采用热流体走管内、冷流体走管间形式,但是热流体热量仍会有部分损失,所以Q应以冷流体实际获得的热能测算,即(5)则冷流体质量流量m2已经转换为密度和体积等可测算的量,其中为冷流体的进口体积流量,所以也应取冷流体的进口密度,即需冷流体的进口温度(而非定性温度)查表确定。

除查表外,对于在0~100℃之间,空气的各物性与温度的关系有如下拟合公式。

(1)空气的密度与温度的关系式:(2)空气的比热与温度的关系式:60℃以下=J / (kg ?℃),70℃以上=J / (kg ?℃)。

三、实验装置与流程1-风机2(冷流体管路,该风机为抽风机);2-孔板流量计连接差压变送器;3-冷流体进口温度t1;4-并流传热形式进口闸阀f1;5-热流体进口温度T1;6-逆流出口温度t2;7-逆流传热形式出口闸阀f4;8-并流形式出口闸阀f2;9-并流出口温度t2’;10-热流体出口温度T2 ;11-逆流传热形式进口闸阀f3;12-玻璃转子流量计;13-风机1(热流体管路);14-风机旁路阀 名称 符号 单位 备注 冷流体进口温度 t1 ℃热流体走管内,冷流体走管间。

传热综合实验报告

传热综合实验报告

传热综合实验报告传热综合实验报告引言:传热是物质内部或不同物质之间热能传递的过程。

在工程领域中,传热的研究对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改善工艺流程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探究传热的基本原理和实际应用。

实验目的:1. 了解传热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掌握传热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3. 分析传热实验结果,探讨传热机制。

实验步骤:1. 实验前准备:准备实验所需材料和仪器设备,包括热导率测量仪、传热模型等;2. 实验一:热导率测量。

通过热导率测量仪测量不同材料的热导率,包括金属、塑料等;3. 实验二:传热模型实验。

选择一个传热模型,如平板散热器,将其加热并记录温度变化;4. 实验三:传热管实验。

将传热管加热并测量不同位置的温度,分析传热过程。

实验结果与分析:1. 热导率测量结果表明,不同材料的热导率存在较大差异。

金属材料的热导率较高,而塑料等非金属材料的热导率较低。

这与金属的晶体结构和电子传导机制有关;2. 传热模型实验结果显示,随着加热时间的增加,模型表面的温度逐渐升高,表明传热过程中热能从高温区传递到低温区;3. 传热管实验结果表明,在传热管的两端,温度差异较大,而在中间位置,温度差异较小。

这说明传热管的传热效果在两端较好,而在中间位置传热效果较差。

实验讨论:1. 通过热导率测量实验,我们了解了不同材料的热导率特性。

这对于材料选择和工程设计中的热传导问题具有指导意义;2. 传热模型实验结果表明,传热是一个由高温区向低温区传递热能的过程。

这与热力学第二定律相符合;3. 传热管实验结果提示我们,在传热过程中,传热效果会受到材料、管道长度等因素的影响。

因此,在实际工程应用中,需要考虑传热效果的优化。

结论:通过本次传热综合实验,我们对传热的基本原理和实际应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热导率测量结果表明不同材料的热导率存在差异,传热模型实验结果显示了传热的基本过程,传热管实验结果提示了传热效果受到多种因素影响。

传热综合实验报告

传热综合实验报告

传热综合实验报告传热综合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传热综合实验是为了让学生掌握传热基本原理和方法,以及学习各种传热方式的特点和应用。

通过实验,学生可以了解传热的基本规律、掌握传热过程中的数据处理方法,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工程问题。

二、实验原理1. 传热基本概念传热是物质内部能量的转移,是由于温度差而引起的。

它包括三种方式:导热、对流和辐射。

导热是指物质内部分子之间的能量转移;对流是指物质内部或外部流体中,因温度差而引起的能量转移;辐射则是指物体表面发射出来的电磁波辐射。

2. 热导率测量在实验中,我们使用了稳态法测量铜棒、铝棒和不锈钢棒的导热系数。

稳态法测量时,在杆上选取两个距离L处,分别测量两点温度差ΔT1和ΔT2,并利用公式计算出杆上的导热系数λ。

在实验中,我们使用了水冷却装置对不锈钢棒进行对流传热实验。

通过测量水的进口温度、出口温度、水流量和杆表面温度,计算出对流传热系数h。

4. 辐射传热测量在实验中,我们使用了黑体辐射器和红外线探测仪对不同材料的辐射传热进行了测量。

通过调节黑体辐射器的温度和测量红外线探测仪的输出电压,计算出各种材料的辐射传热系数ε。

三、实验步骤1. 稳态法测量导热系数(1)将铜棒、铝棒和不锈钢棒依次放入加热器中加热。

(2)当杆上温度稳定后,在距离L处分别用两个温度计测量两点温度差ΔT1和ΔT2。

(3)根据公式λ=(P/kA)×L/ΔT求出导热系数λ。

2. 对流传热测量(1)将不锈钢棒插入水冷却装置中。

(2)调节水流量和水温,使其保持稳定状态。

(3)测量水的进口温度、出口温度、水流量和杆表面温度。

(4)根据公式h=q/(T1-T2)×A×(1-ε)求出对流传热系数h。

(1)将黑体辐射器加热至一定温度,并测量其输出电压。

(2)将不同材料的样品放置于黑体辐射器前方,并用红外线探测仪测量其输出电压。

(3)根据公式ε=V/V0×(T/T0)^4求出各种材料的辐射传热系数ε。

传热分析实验报告总结

传热分析实验报告总结

传热分析实验报告总结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传热实验对不同材料的传热性能进行比较,了解传热过程中的热平衡原理和传热方式。

实验内容本实验使用了四种不同的材料,即铝、铜、铁和黄铜,制作了大小相等的试样。

将试样分别置于恒温水浴中,通过传热过程中试样和水浴之间的温度差变化来分析材料的传热性能。

实验过程中,我们通过控制水浴的温度来保持一个稳定的传热条件,并使用温度计测量试样和水浴的温度。

记录下不同时间点的温度数据,并计算温度差。

实验数据通过实验测量和计算,我们得到了以下数据:材料初始温度()终止温度()时间(s)温度差()-铝40 30 0 10铜40 29 60 11铁40 28 120 12黄铜40 25 180 15分析与讨论根据实验数据,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温度差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加。

这表明传热过程是一个逐渐达到热平衡的过程,并且传热速率随时间变化。

2. 不同材料的传热速率不同。

从数据可以看出,铝板的传热速率最慢,黄铜板的传热速率最快。

这是因为不同材料的导热性能不同,导热性能好的材料传热速率较快。

3. 黄铜的传热性能较好。

从数据可以看出,黄铜板的温度差最大,传热速率最快。

这是因为黄铜具有较高的导热系数,导热性能优于其他材料。

4. 实验结果与理论相吻合。

根据热平衡原理和传热方式,我们可以预测到不同材料的传热性能。

实验数据与预测基本一致,说明实验结果与理论相符合。

5. 实验中可能存在一些误差。

由于实验条件的限制,我们无法完全排除外界因素对传热过程的影响,可能存在一些误差。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传热分析实验,我们得到了一些关于不同材料传热性能的有价值的数据和结论。

实验过程中我们也意识到了实验中可能存在的误差,并且明白了进一步改进实验条件的重要性。

此外,通过实验的观察与分析,我们对传热过程的热平衡原理和传热方式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总的来说,本次传热分析实验对于我们理解和应用传热学理论具有重要意义,为我们今后的研究和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传热综合实验——竖管对流传热系数的测定实验

传热综合实验——竖管对流传热系数的测定实验

课程名称:指导老师:成绩:__________________实验名称:传热综合实验——竖管对流传热系数的测定同组学生姓名:一、实验目的和内容1、掌握空气在普通和强化传热管内的对流传热系数的测定方法,了解影响传热系数的因素和强化传热的途径。

2、把测得的数据整理成n=Nu形势的准数方程,并与教材中相应公式进行比较。

BRe3、了解温度、加热功率、空气流量的自动控制原理和使用方法。

二、实验装置与流程示意图本实验装置流程如图1由蒸汽发生器、孔板流量变送器、变频器、套管换热器及温度传感器、智能显示仪表等构成。

图1 竖管对流传热系数测定实验装置流程图表1 竖管对流传热系数测定实验装置流程图符号说明表气进行换热交换,冷凝水经排出阀排入盛水装置。

空气由风机提供,流量通过变频器改变风机转速达到自动控制,空气经孔板流量计进入套管换热器内管,热交换后从风机出口排出。

注意:本实验中,普通和强化实验通过管路上的切换阀门进行切换。

三、基本原理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大量情况下,采用间壁式换热方式进行换热。

所谓间壁式换热,就是冷、热两种流体之间有一固体壁面,两流体分别在固体壁面的两侧流动,两流体不直接接触,通过固体壁面(传热元件)进行热量交换。

本装置主要研究汽—气综合换热,包括普通管和加强管。

其中,水蒸汽和空气通过紫铜管间接换热,空气走紫铜管内,水蒸汽走紫铜管外,采用逆流换热。

所谓加强管,是在紫铜管内加了弹簧,增大了绝对粗糙度,进而增大了空气流动的湍流程度,使换热效果更明显。

1、 空气在传热管内对流传热系数的测定如图2所示,间壁式传热过程由热流体对固体壁面的对流传热,固体壁面的热传导和固体壁面对冷流体的对流传热所组成。

Tt图1间壁式传热过程示意图图2 间壁式传热过程示意图间壁式传热元件,在传热过程达到稳态后,有()()()()111222211122(1)p p W W M Mm Q m c T T m c t t A T T A t t KA t αα=-=-=-=-=∆⋅⋅⋅⋅⋅⋅热流体与固体壁面的对数平均温差可由(2)式计算:()()()11221122(2)ln W W W m W W T T T T T T T T T T ----=--固体壁面与冷流体的对数平均温差可由(3)式计算:()()())3(ln22112211 t t tt t t t t t t W W W W m W -----=-热、冷流体间的对数平均温差可由(4)式计算:)4(ln )()(12211221 t T t T t T t T t m -----=∆冷流体(空气)的质量流量可由(5)式计算:)5('02 ρV m =注意:空气在无纸记录仪上显示的体积流量,与空气流过孔板时的密度有关,考虑到实际过程中,空气的进口温度不是定值,为了处理上的方便,无纸记录仪上显示的体积流量是将孔板处的空气密度ρ0当作1kg/m 3时的读数,因此,如果空气实际密度不等于该值,则空气的实际体积流量应按下式进行校正:)6('0ρVV =当内管材料导热性能很好,即λ值很大,且管壁厚度较薄时,可认为同一截面处换热管二侧壁温近似相等,即T W2≈ t W1,T W1≈ t W2,在传热过程达到稳定后,由式(1)可得:)7()()(1221222 m W p t t A t t c m -=-α即:22212()(8)()p W mm c t t A t t α-=-一般情况下,直接测量固体壁面温度,尤其是管内壁温度,实验技术难度较大,因此,工程上也常采用通过测量相对较易测定的冷热流体温度来间接推算流体与固体壁面间的对流传热系数。

热综合实验报告总结

热综合实验报告总结

热综合实验报告总结1. 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综合运用温度测量、传热现象和热传导的理论知识,对一个热平衡系统进行实验观测和数据分析,以探究传热过程中的温度变化规律。

2. 实验装置和方法2.1 实验装置实验装置包括一个加热模块和一个测温模块。

加热模块由一根长直的金属杆组成,金属杆上均匀分布着若干个热敏电阻,在实验过程中通过电源供给加热。

测温模块由若干个温度传感器组成,用于测量金属杆上不同位置的温度。

2.2 实验方法1. 启动实验装置,等待加热模块和测温模块达到稳定状态;2. 记录不同位置温度传感器的实时温度数据;3. 每隔一定时间间隔,记录一次温度数据,直到实验结束;4. 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得出传热过程中的温度变化规律。

3. 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数据记录和分析,在实验过程中观测到以下结果:1. 随着加热时间的增加,加热模块中心的温度逐渐升高,周围温度也会受到一定程度的传导而升高;2. 温度升高的速率随着时间的增加逐渐减小,趋于稳定;3. 在金属杆不同位置测量的温度存在一定的差异,呈现出温度分布的不均匀性。

4. 结果分析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得出以下分析结论:1. 传热过程中,加热模块中心的温度升高速率随着时间的增加逐渐减小,这是因为加热模块与周围环境之间存在温度差,热量会通过传导逐渐向周围环境传递,使得加热速率逐渐减小;2. 金属杆不同位置的温度差异和温度分布的不均匀性,是由于金属杆的导热性质导致的。

金属杆导热性较好,热量能够迅速传导到杆的一端,导致该端温度升高较快,而在距离加热端较远的位置,温度升高较为缓慢。

5.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深入了解了传热过程中的温度变化规律,并且学会了如何利用实验装置进行温度数据的采集和记录。

实验过程中,我注意到实际数据与理论模型之间可能存在的差异,这需要进一步的实验和理论分析来解释。

此外,在实验中我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例如如何准确测量温度、如何控制实验装置的稳定性等。

与传热有关的实验报告

与传热有关的实验报告

与传热有关的实验报告实验名称:传热实验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探究不同材料的传热特性,了解导热系数的概念。

实验器材及材料:1. 两个相同形状的铝制热导杆2. 两个相同形状的铜制热导杆3. 三个相同形状的玻璃热导杆4. 热导计5. 温度计6. 实验台7. 热水实验步骤:1. 将两个相同形状的铝制热导杆固定在实验台上,实验台的两端分别连接热水源和热导计。

2. 将热导计和温度计浸入盛有热水的容器中,待读数稳定后记录热导计的示数和热水的温度。

3. 启动热水源,保持恒定的热水流量和温度,并记录热水的温度和热导计的示数。

4. 观察热导计示数和温度的变化情况,并记录数据。

5. 重复上述步骤1-4,分别对铜制热导杆和玻璃热导杆进行实验。

实验数据记录:实验材料时间 (s) 温度差 (℃) 热导计示数 (mW) 热导系数(k)铝制热导杆 0 20 0 060 15 20 0.33120 10 18 0.3180 5 16 0.27240 0 15 0.25铜制热导杆 0 20 0 060 15 10 0.17120 10 12 0.2180 5 14 0.23240 0 15 0.25玻璃热导杆 0 20 0 060 15 2 0.03120 10 4 0.07180 5 6 0.1240 0 7 0.12实验结果分析:根据实验数据,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铝的导热性能较好,热导系数较高,导热速率较快。

2. 铜的导热性能也较好,热导系数略低于铝。

3. 玻璃的导热性能较差,热导系数明显低于铝和铜。

实验结论:不同材料的传热特性不同,导热系数是衡量材料导热性能的重要指标,导热系数越高,材料的导热性能越好,传热速率越快。

在传热过程中,材料的选择对于实际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传热综合实验实验报告

传热综合实验实验报告

传热综合实验一、实验目的:1、 掌握传热系数K 、传热膜系数α1的测定方法,加深对其概念和影响因素的理解;2、 掌握用最小二乘法确定关联式me AR Nu =中常熟A 、指数m 的值;3、 通过对普通套管换热器和强化套管换热器的比较,了解工程上强化传热的措施;4、 掌握孔板流量计的原理;5、 掌握测温热电偶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一)无量纲准则数对流传热准数关联式是无量纲准则数之间的方程,主要是有关Nu 、Re 、Pr 等数据组的关系。

雷诺准数μρdu =Re努赛尔特准数λαdNu =普兰特准数λμP C =Pr式中:d ——换热器内管内劲,m ;α——空气传热膜系数,W ·m -2·℃; ρ——空气密度,kg ·m -3;λ——空气的传热系数,W ·m -1·℃;p C ——空气定压比热,J ·kg -1·℃;μ——空气的动力粘度,Pa ·S 。

实验中用改变空气的流量来改变准数Re 之值。

根据定性温度计算对应的Pr 准数值。

同时由牛顿冷却定律,求出不同流速下的传热膜系数α值,进而算得Nu 准数值。

(二)对流传热准数关联式对于流体在圆形直管中作强制湍流时的对流传热系数的准数关联式可以表示成:nm C Nu Pr Re =系数C 、指数m 和n 则需由实验加以确定。

通过实验测得不同流速下孔板流量计的压差,空气的进、出口温度和换热器的壁温,根据所测的数据,经过差物性数据和计算,可求出不同流量下的Nu 和Re ,然后用线性回归方法(最小二乘法)确定关联式me AR Nu =中常数A 、m 的值。

(三)线性回归用图解法对多变量方程进行关联时,要对不同变量Re 和vPr 分别回归。

为了便于掌握这类方程的关联方法,可去n=0.4。

这样就简化成单变量方程。

两边取对数,得到直线方程Re lg lg Prlg4.0m C Nu+= 在双对数坐标系中作图,找出直线斜率,即为方程的指数m 。

传热实验实验报告

传热实验实验报告

传热实验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通过传热实验,探究不同材料的传热特性,了解传热规律,并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掌握传热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二、实验原理。

传热是物体内部或不同物体之间由于温度差而进行的热量传递过程。

传热方式包括传导、对流和辐射三种方式。

传导是指热量通过物质内部的分子热运动传递,对流是指热量通过流体的流动传递,而辐射是指热量通过电磁波传递。

本实验主要通过传导和对流的方式进行传热实验。

三、实验材料和仪器。

1. 实验材料,铝块、铜块、木块。

2. 实验仪器,温度计、热水槽、计时器。

四、实验步骤。

1. 将铝块、铜块和木块分别置于相同温度的热水中,浸泡一段时间使其温度均匀。

2. 将热水槽中的热水倒掉,用干净的水重新加热至相同温度。

3. 将温度计插入铝块、铜块和木块中,记录下它们的初始温度。

4. 将铝块、铜块和木块分别放入热水中,启动计时器计时。

5. 每隔一段时间记录一次铝块、铜块和木块的温度,并绘制温度-时间曲线。

五、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

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出铝块、铜块和木块的温度-时间曲线,通过曲线的斜率和趋势分析不同材料的传热速率和传热规律。

六、实验结果与结论。

通过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得出不同材料的传热速率和传热规律。

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结论,铜块的传热速率最快,传热规律最符合理论预期;铝块次之;木块传热速率最慢,传热规律不如铜块和铝块明显。

七、实验总结。

通过本次传热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不同材料的传热特性和传热规律,掌握了传热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同时,也加深了对传热原理的理解,为今后的实验和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八、实验感想。

本次实验让我对传热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通过实际操作和数据处理,加深了对传热原理和规律的理解。

同时,也意识到实验中的仪器使用和数据处理的重要性,这对我今后的实验操作和科研工作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以上就是本次传热实验的实验报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传热综合实验

传热综合实验

传热综合实验实验五传热综合实验一、实验目的1.通过对空气水蒸气简单套管换热器的实验研究,掌握对流传热系数i的测定方法,加深对其概念和影响因素的理解。

并应用线性回归分析方法,确定关联式Nu=ARemPr0.4中常数A、m的值。

2.通过对管程内部插有螺旋线圈的空气水蒸气强化套管换热器的实验研究,测定其准数关联式Nu=BRem中常数B、m的值和强化比Nu/Nu0,了解强化传热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式。

二、实验内容1.测定5~6个不同流速下普通套管换热器的对流传热系数i,对i的实验数据进行线性回归,求关联式Nu=ARemPr0.4中常数A、m的值。

2.测定5~6个不同流速下强化套管换热器的对流传热系数i,对i的实验数据进行线性回归,求关联式Nu=BRem中常数B、m的值。

3.同一流量下,按实验1所得准数关联式求得Nu0,计算传热强化比Nu/Nu0。

三、实验原理(一)普通套管换热器传热系数及其准数关联式的测定1.对流传热系数i的测定对流传热系数i可以根据牛顿冷却定律,用实验来测定。

因为i o,所以:(W/m2℃)式中:i管内流体对流传热系数,W/(m2·℃);Qi换热器传热速率,W;Si管内换热面积,m2;mit对数平均温差,℃。

对数平均温差由下式确定:式中:ti1,ti2冷流体的入口、出口温度,℃;Tw壁面平均温度,℃;因为换热器内管为紫铜管,其导热系数很大,且管壁很薄,故认为内壁温度、外壁温度和壁面平均温度近似相等,用Tw来表示,管外为蒸汽冷凝,因此,将壁面平均温度近似视为蒸汽的温度,且保持不变。

传热面积(内):iiiLdS式中:di传热管内径,m;Li传热管测量段的实际长度,m。

)()(ln)()(2121iwiwiwiwmitTtTtTtTt imiiiiSt QK/由热量衡算式:其中质量流量由下式求得:式中:Vi冷流体在套管内的平均体积流量,m3/h;cpi冷流体的定压比热,kJ/(kg℃);i冷流体的密度,kg/m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合传热性能实验报告六根铜管
一、实验目的
1、掌握传热系数K的测定方法:
2、了解传热系数的影响因素。

二、实验原理
综合传热性能试验是将干饱和蒸汽通过一组实验铜管,管子在空气中散热而使蒸汽冷凝为水,由于铜管的外表状态及空气流动情况的不同,管子的凝水量办不同,通过单位时间凝水量的多少,可以观察和分析影响传热的诸多因素,并且可以计算出每根管子的总传热系数K值。

三、实验装置
1、镰铬管
2、涂黑管
3、铜光管
4、翅片管
5、锯末保温管
6、玻璃丝保温管7-12、冷凝水排放阀13、风机14、蒸汽发生器15、电源开关16、触摸屏1
7、蒸汽压力表1
8、排气阀19-24、蒸汽进入阀。

四、实验步臻
1、开启电源开关,打开电热蒸汽发生器上的供汽阀(上部),然后从发生器底部的给水阀门(兼排污),往蒸汽发生器的锅炉加水,当水面达到水位计的三分之二高处时,关闭给水阀门。

2、点击触摸屏“开始加热”下方的“启动”进行加热。

综合传热实验装置打开
3、打开配气管上所有阀门(或按实验需要打开其中几个阀门)和玻璃蓄水器下面的放水阀。

然后,打开供汽阀缓慢向测试管内送汽,(送汽压力略高于实验压力),预热整个实验系统,并将系统内的空气排净。

4、待蓄水器下部放水阀向外排出蒸汽一段时间后关闭全部放水阀门及排气阀预热完毕。

此时,要调节配气管底部放水阀门使其微微冒汽,以排除在胶管内和配气管中的凝水。

调节送汽压力,即可开始实验。

为防止玻璃蓄水器破坏,建议实验压力为0.02Mpa,最大不超过0.05Mpa,如果压力过大可以开启阀门18调节。

5、做自然对流实验时,将蓄水器下部的全部水阀关闭,开启实验管的蒸汽进入阀,注视蓄水器内的水位变化,待水位上升至“0”刻度水位时开始计时(如实验多根管子,只要在开始计时,记下每根蓄水器水位读数即可),实验正式开始。

凝结水水位达到一定高度时,记下供汽时间、管道温度和凝结水量。

6、如要进行强迫对流实验,放掉积存在蓄水器及管路中的水,开动风机对被试管进行强迫通风(风机可移动)。

实验方法同5.
7、实验完毕时,停止加热,打开所有的放水阀、排气阀,水排净后再将所有阀门关闭,并切断电源和水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