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职业院校课程建设标准2

合集下载

高职院校课程建设标准

高职院校课程建设标准

摘要:高职的课程标准建设是高职教育改革中的热点问题。

文章从课程标准的内涵和课程标准建设的意义入手,探讨如何进行课程标准建设和建设要点。

关键词:高职院校、课程标准、课程标准建设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中明确提出:“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

”“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1)由此可见,高职的课程标准建设是高职教育改革中的关键问题,也是一个焦点问题!它是高职院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内涵建设整体水平,促进专业建设、课程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课程标准的内涵何谓标准?在汉语词典里的意思是“衡量事物的准则”,那么何谓高职教育的课程标准呢?针对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特殊性,高职课程标准可以理解为各各院校根据各专业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要求,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规定课程教学活动的目标、内容、要求及过程等的为课程教学提供指导的文件。

课程标准是高职人才培养方案的具体化,是规范课程教学的纲领性文件。

课程标准应包括以下三方面内涵:(一)内容标准内容标准里包含了课程的学习任务与学习内容。

学习任务是学习领域课程的基础。

它是在每个学习情境下,设计的要学生完成的基本工作任务。

学习内容是为完成学习任务,课程应讲授的具体知识与技能。

简单地说内容标准就是说明“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

(二)考核标准考核标准里包含了学习目标和考核评价。

学习目标简单地说就是明确学生在经过学习以后应该“知道什么”和“会做什么”,还有学生要“学到什么程度”,老师要“教到什么程度”,是指学生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所要达到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

考核评价也就是“考什么?怎么考?”,对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在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提出“质”与“量”的考核标准,并提出相应的考核方式。

(三)教学指导教学指导包括了课程设计和教学设计,根据内容标准与考核标准要求,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训条件,科学设计学习情境,实施行动导向教学法,如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等,完成课程学习目标。

高职高专之课程质量标准

高职高专之课程质量标准
1
0
0
0
4
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数(门)
1
1
0
0
5
校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数(门)
1
1
1
0
6
本课程教学改革项目
立项及获奖
省级教改项目及获奖数(个)
1
1
0
0
7
校级教改项目及获奖数(个)
1
1
1
0
8
规划教材立项(含立
体化教材
国家级规划教材立项数(部)
1
0
0
0
9
省级规划教材立项数(部)
1
1
0
0
10
校级规划教材立项数(部)
1
1
1
0
11
教学团队建设
课程团队教师
课程团队教师人数(人)
10
8
6
3
12
师德师风
教学团队教师无教学事故的时间(年)
5
3
2
1
13
课程负责人职称
课程负责人副高以上人数(人)
1
1
1
0
14
中级以上职称
中级及以上职称所占比例(%)
85
80
70
60
15
培训交流人次
任课教师参与专业技术技能和教育教学
改革培训的人次(人次)
20
15
10
10
20
16
12
6
16
本课程师生获奖数
教学团队教师本人参加或指导学生参加专业相关大赛,获国家级奖项(项)
1
0
0
0
17
任课教师本人参加或指导学生参加专业相关竞赛,获省级以上奖项(项)

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标准的建设

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标准的建设

等职业 教 育 的 特 点 , 内容 和 标 准 不 甚 统 一 , 其 差 异
课 程标 准缺 失 、 不 系统 、 不完 善造成 的。
二、 高等职 业教 育课 程标 准现状
【 收稿 日 期】 2 0 1 3 — 1 2 — 2 4 【 基金项 目】 教育部职业院校外语 类专 业教 学指 导委 员
高等职 业教 育课程标 准 的建设
袁 俊
( 四川建 筑 职业技 术学 院 ,四川 德 阳 6 1 8 0 0 0 )
【 摘 要】 近年 来我 国高等职 业教 育得到 了极 大的发展 , 其 办学质量也越 来越 受到重视 , 然而 高等职业教 育课
程和标准还存在很 多问题。借 鉴发达 国家职业教 育课程标 准的建设 经验 , 以就业为导 向、 工 学结合 、 与职 业技 能标 准对接 、 注意课程标 准的更新调整 , 建立和完善我 国高等职 业教 育的课程标 准, 全面提 升高等职 业教 育质 量。
性 很大 。 l 3 ]
研 究发 现 : ( 1 ) 我 国 高等 职 业 教 育 课 程 设 置 盲
目、 混乱 , 缺 乏 职 教 特 色 。对 不 同 生 源 采 用 同样 的
教学计 划 , “ 翻版 ” 了专 科 和本 科 的课 程 内容 , 学科 应用性 内容较 少 ; 课 程 内容 缺 少创 新 性 , 实 践 性 课 程中, 对实 际生产 的仿 真性 内容 和训 练 学 生 解 决 问 题 的 内容 太少甚 至 空 白; 课 程 内容 受 教 材 内容 的制 约, 新 技术 、 新工 艺 等新 知 识 难 以融 人 课 程 内容 ; 新 课程 开发 力 度 不 足 , 缺 乏 规 范化 。 ( 2 ) 高 职 教 育课 程 内容 不 甚 合 理 , 脱 离现 在 高职 生 的接 受 能力 。 ( 3 ) 教师 “ 一言堂” 的授 课 方 式 、 授课 受 “ 课本” 的束 缚、 课 程 现代 化 程 度 不 高 , 这 种 授 课 体 系 与 学 生 职 业 能力 训 练 的 不 相 适 应 , 和 取得 职 业 资格 脱 节。 ( 4 ) 课 程成 绩 评 定体 系 ( 学 生 的课 程 学 习成 绩 采 用 百 分制 的总评 成绩 方 式 评定 、 成绩 评 定 主 要 采用 单

高职课程建设方案

高职课程建设方案

高职课程建设方案引言高职教育是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其课程建设的质量与成效直接关系到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

本文档旨在提出一套高职课程建设方案,以满足行业需求和学生发展需求,促进高职教育的持续改进和发展。

一、目标与原则1.1 目标重视职业能力培养,注重实践能力的提升,使学生具备适应当代社会发展需求的知识和技能,能够胜任具体岗位工作。

1.2 原则•适应性原则:课程设置应紧密联系社会需求和行业发展趋势,及时调整和更新课程内容。

•实践性原则:注重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系统性原则:建立起系统完整的课程体系,各个课程之间相互衔接、相互协调。

•全面性原则:注重学科与综合素质教育相结合,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同时也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二、课程设置2.1 通用课通用课程是高职教育的基础,包括:政治、英语、高数、大学物理等。

这些课程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的提升。

2.2 专业课专业课程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核心,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和行业需求,设置相应的专业课程。

例如,在计算机专业方向,可以设置包括数据结构、数据库、网络原理、软件工程等专业课程,以培养学生的编程能力和系统开发能力。

2.3 实践课实践课程是高职教育中非常重要的课程形式,通过实践课程能够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实践课程可以包括实验课、实训课、实习等形式,具体根据不同专业及行业需求而定。

2.4 创新创业课为适应当代社会发展需求,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可以设置创新创业课程。

通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增加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同时也为社会的创新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三、课程质量保障措施3.1 师资队伍建设建设高质量的师资队伍是保障课程质量的关键措施之一。

各学院应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同时,要建立起定期评估教师教学质量的机制,激励教师积极投入到课程建设和教学活动中。

2023年职业教育一流核心课程建设标准

2023年职业教育一流核心课程建设标准

2023年职业教育一流核心课程建设标准2023年职业教育一流核心课程建设标准1. 引言2023年的职业教育一流核心课程建设标准是我国教育领域的一项重大举措,旨在提高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和能力水平,进一步培养适应社会经济需求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两个角度对2023年职业教育一流核心课程建设标准进行全面评估,并探讨其对我国职业教育的意义和影响。

2. 核心课程建设标准的内容和要求2023年职业教育一流核心课程建设标准的主要内容包括课程设置、教学资源、教学方法、师资队伍、实践教学和质量保障等方面的要求。

这些标准旨在构建一个科学完善的课程体系,适应社会需求,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提高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和学生就业率。

3. 对核心课程建设标准的深度评估从专业设置、实践教学和学生能力培养等方面对核心课程建设标准进行深度评估。

专业设置要符合产业需求和发展趋势,实践教学要加强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能力培养要注重实际操作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这些都是职业教育一流核心课程建设标准必须重点关注的地方。

4. 对核心课程建设标准的广度评估从全国范围对核心课程建设标准进行广度评估,包括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差异与创新,以及高职、中职和技校的特色与改革。

各地区和各类型学校在实施核心课程建设标准时,需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以便更好地发挥标准的指导作用。

5. 总结与展望2023年职业教育一流核心课程建设标准的出台,标志着我国职业教育进入了一个全新阶段,职业教育将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更加注重专业与产业的对接,更加注重师资队伍的建设和教学质量的提升。

希望未来职业教育能够通过不断改进和创新,培养更多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技能人才,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6. 个人观点与理解从我个人的角度来看,2023年职业教育一流核心课程建设标准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举措。

在当前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大背景下,我国急需高素质技能人才来支撑各个行业的发展。

2023职业学校课程设置标准

2023职业学校课程设置标准

2023职业学校课程设置标准
根据2023年职业学校课程设置的标准,以下是一些关键要点和准则:
1. 课程结构与内容
- 课程设置应符合职业学校的专业特点和学生需求。

- 课程内容应包括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 课程设置要兼顾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2. 课程分类与范围
- 课程可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

必修课旨在提供学生必要的基础知识和技能,选修课则根据学生个人兴趣和发展方向进行选择。

- 课程设置应覆盖相关的行业标准和最新发展趋势,以保持与职业市场的接轨。

3. 教学方法与手段
- 课程教学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包括课堂教学、实验
实训、实实践等。

- 教师应根据学生特点和需求,灵活运用教材、案例和实际项
目等教学资源。

- 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如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提
高教学效果。

4. 评估与考核
- 课程评估应分为平时评估和期末评估,旨在全面了解学生的
研究情况和能力发展。

- 评估方式可以包括课堂测试、作业报告、实际操作考核等多
种形式,以全面评估学生的综合素质。

5. 课程更新与调整
- 课程设置需要定期进行评估和更新,以跟上行业发展的步伐。

- 学校应建立课程调整机制,根据就业市场需求和学生反馈,
及时对课程进行合理调整和改进。

以上为2023年职业学校课程设置标准的一些要点,请根据具
体情况进行适当的补充和调整,以确保课程设置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高等职业学校建设标准完整版

高等职业学校建设标准完整版

高等职业学校建设标准完整版高等职业学校是指为培养技能人才而设立的具有相应办学条件、教学设施和师资力量的教育机构。

为了确保高等职业学校的质量和效果,制定一套完整的建设标准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综合考虑师资、课程设置、教学设施和学校管理等方面的要求,提出一个完整的高等职业学校建设标准。

一、师资力量高等职业学校建设标准要求学校拥有一支优秀的师资队伍。

教师应具备以下条件:1. 学历要求:拥有相关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2. 从业经验: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熟悉行业发展趋势;3. 教学能力: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能够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4. 持续发展:积极参加教师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持续提升自身教学水平。

二、课程设置高等职业学校建设标准要求课程设置合理科学,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并符合行业发展的趋势。

课程设置应包括以下要点:1. 专业课程:根据行业需求,设置具有一定学时和学分的专业课程,内容覆盖相关岗位的技能要求;2. 通识教育:开设综合素质教育课程,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等基础教育课程;3. 实训课程:加强实践环节的设置,提供实际操作和实际案例分析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4. 创新创业教育:引入创新和创业教育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精神。

三、教学设施高等职业学校建设标准要求学校拥有适宜的教学设施,以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实践条件。

教学设施要求包括:1. 教室和实验室:提供教室和实验室等授课场所,配备先进的教学设备和实验设备;2. 图书馆:建设规范的图书馆,提供丰富的纸质和电子资源,以满足学生的学习与研究需要;3. 实训基地:建设与专业对口的实训基地,提供真实的工作环境和场景,帮助学生提高实际操作能力;4. 网络设施:提供稳定的网络环境,支持在线学习和教学资源的共享与交流。

四、学校管理高等职业学校建设标准要求学校具备健全的管理体系,能够有效地组织教学和管理工作。

学校管理要求包括:1. 组织架构:建立科学合理的学校组织架构,明确各职能部门的职责和权限;2. 质量保障:制定质量保障制度,建立学生评教、课程评估和教师考核等机制,确保教学质量;3. 师生管理:加强师生管理,建立健全的教师考勤、学生管理和奖惩机制,确保学校秩序;4. 沟通协作:营造和谐的教育环境,加强师生之间、学校与企业之间的沟通与合作。

高职课程建设标准与任务解读

高职课程建设标准与任务解读

精二品、课关程键建词设解的读标:准精与品任课务程建设的标准与任务
6-2 社会评价
关键词: 动手能力强 职业技能证书获取率。 技能竞赛获奖。
任务: 来自企业、行业、政府、新闻媒体对学生评价。 技能证书获取情况综述和图文佐证材料。 技能竞赛获奖(一般市级以上)情况综述和图文佐证材料。
精品课程标准与建设任务解读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
三、精品课程节建设的基本步骤
精品课程标准与建设任务解读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
三、精品课程节建设的基本步骤
学习标准
1、国家和省精品课程均有评 比标准,例如对师资、对课程 的建设理念、对教学改革、对 工学结合等均有明确的标准。
2、学习和消化标准,领会 《标准》的导向。
精品课程标准与建设任务解读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
精二品、课关程键建词设解的读标:准精与品任课务程建设的标准与任务
特色与创新
反复提炼特色,收集佐证特色图文。 寻找区别他人的课程亮点。 在建设实践中探索并形成特色。 作出绩效评价报告。
政策支持与措施
1. 列出并收集相关政策、支持的文件。 2. 作出承诺。
精品课程标准与建设任务解读
精二品、课关程键建词设解的读标:准精与品任课务程建设的标准与任务
5-2 校外实习环境
关键词: 如何建设,统筹规划 满足实习教学需求
任务: 1. 相关实习基地建设的文件、名单和活动图文收集。 2. 学生实习现场及管理过程的图文收集。 3. 实习效果佐证资料。
精品课程标准与建设任务解读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
精品课程标准与建设任务解读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
精二品、课关程键建词设解的读标:准精与品任课务程建设的标准与任务

课程建设标准

课程建设标准

课程建设标准第一章总则第一条课程建设对于深化职业教育“三教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学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要求,结合专业建设情况,进一步推动课程建设与应用共享,建设一批能体现职业岗位要求、信息化技术应用水平高、满足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社会学习者需求的课程,特制定本课程建设标准。

第二条课程定位。

清晰描述课程的性质、作用和课程目标。

根据职业标准要求,在专业人才能力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确定本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中的地位和作用,即本课程所承担的培养任务。

同时确定本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前修课程和后续课程之间的逻辑关系。

第三条课程目标。

有明确的建设计划,注重以学生为中心建立教与学新型关系,注重学生批判思维、沟通合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复杂问题解决能力的培育,促进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高度融合,契合整体提升学生职业能力、人文素质和职业素养的培养目标要求,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服务于学习型社会建设。

根据课程要求,形成课程标准,包括课程定位与学习目标、课程内容设计、教学方法、教学条件、课程教学团队、教材建设、教学资源建设及信息化应用情况、成绩考核等内容。

第二章课程建设内容第四条课程内容。

坚持立德树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挖掘思想政治元素,能够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化为课程内容,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结合课程特点有机融入劳动教育内容。

校企共同开发课程内容,根据课程对所对应的岗位工作过程的分析,按照科技发展水平、胜任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和职业技能等级标准,设计课程结构和选取内容,并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及时反映相关领域产业升级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以及职业教育最新发展成果和教改教研成果。

第五条教学设计。

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体现现代教育思想,注重“三教改革”。

依据生产服务的真实业务流程,设计教学空间和课程模块,教、学、做结合,理论与实践一体化,实训、实习等教学环节设计合理。

高等职业学校课程设置规定

高等职业学校课程设置规定

高等职业学校课程设置规定高等职业学校是我国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点教育机构,其课程设置规定对于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素质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从增强学生实践能力、提高专业素质、拓宽知识面、培养创新意识、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增加实习机会、推动行业发展、注重职业道德培养、发展课外拓展项目、强化综合素质教育、定向培养人才和适应社会需求等十二个方面展开回答。

增强学生实践能力。

高等职业学校的课程设置应注重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例如,组织学生参与实践课程,如实验课、实训课和实习等,使他们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操作中,并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专业素质。

课程设置规定还应注重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

这包括加强对专业课程的教学,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知识;引入新的技术和理论成果,使学生能够跟上行业发展的脚步,并具备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拓宽知识面。

高等职业学校的课程设置应该考虑到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除了专业课程外,还应设置一定数量的通识教育课程,如语言文化、经济管理和社会科学等。

这样可以增加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培养创新意识。

课程设置规定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可以开设一些创新课程,如创新思维培训、科研实践等,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他们成为具有创新精神的技术人才。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高等职业学校的课程设置应该注重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可以组织学生参与项目实践、社会调研等,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能够更好地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增加实习机会。

为了提高学生的实际技能和就业竞争力,课程设置规定应增加实习机会。

学生可以通过实习锻炼,进一步熟悉所学专业知识的应用,并积累实践经验。

同时,高等职业学校应积极与企业合作,提供更多实习机会,增加学生的实践机会。

推动行业发展。

高等职业学校的课程设置还应与行业发展紧密结合。

学校可以根据行业需求,调整课程设置,增加与行业紧密相关的专业课程和技能培训。

《高等职业学校建设标准》教育部

《高等职业学校建设标准》教育部

高等职业学校建设标准(征求意见稿)(二)北京2012。

10前言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11年建设标准编制项目计划的通知》(建标[2011]184号)的要求、原建设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印发的《工程项目建设标准编制程序规定》及《工程项目建设标准编写规定》(建标[2007]144号),由我部负责编制《高等职业学校建设标准》,委托学校建设标准国家研究中心成立编制组,具体承担编制工作.编制组对全国高等职业学校校舍现状作了书面调查,对部分省市高等职业学校作了实地调查,并对教育部信息中心提供的相关资料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

在此基础上完成了《高等职业学校建设标准》征求意见稿,现征求各有关部门和专家的意见。

本标准共分六章,包括总则、建设规模与项目构成、学校布局与选址、校园规划、校舍建筑面积指标、校舍主要建筑标准。

请将意见反馈到编制组联系人:竺士杰电话:021-******** 传真:53071325 手机:138********邮箱:maxdaxiong@gmail。

com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2年10月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建设规模与项目构成 (2)第三章学校布局与选址 (3)第四章校园规划 (4)第五章校舍建筑面积指标 (5)第六章校舍主要建筑标准 (11)附录一高等职业学校九项校舍建筑面积指标 (13)附录二留学生及外籍教师生活用房建筑面积指标 (15)附录三培训部用房建筑面积指标 (16)附录四术语 (17)附录五本标准用词和用语说明 (18)附件高等职业学校建设标准条文说明 (19)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需要。

促进和适应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高高等职业学校规划建设的科学化、标准化和现代化水平,为高等职业学校创造良好的办学条件和育人环境,特制订本建设标准.第二条高等职业教育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双重性。

高等职业院校课程建设规范标准2

高等职业院校课程建设规范标准2

高等职业院校课程建设标准本标准制定的依据:1.《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教高[2004]1号)2.《教育部等七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04]12号)3.《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教高[2006]14号)4.《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5.《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教高[2008]5号)一、课程建设标准制定的目的及意义课程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

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和《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教高[2006]14号)文件精神,创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升教学质量,在专业建设的基础上,加大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力度,建设一批能体现职业岗位需求、促进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优质核心课程。

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本课程建设工作标准用以指导课程改革与建设工作。

二、课程建设的内容课程建设的内容主要包括:课程设置、课程内容和教学组织、课程资源开发、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课程考核评价体系、实践教学规划与建设、教学团队建设、课程特色与创新等。

(一)课程设置课程设置包括课程定位以及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思路。

1.课程定位结合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清晰地描述出课程的性质、作用和课程目标。

具体工作有:(1)在专业人才能力分析的基础上,确定本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中的地位与作用,即本课程所承担的能力培养任务,包括知识目标、专业能力目标、方法能力目标和社会能力目标。

在描述时应表达“会用……知识做……事情”的具体要求。

通常采用的动词有:操作类:操作、采集、配置、标定、使用、挑选等;程序类:排序、连接、制造、调整、准备、安装等;理会类:理会、阅读、摘录、寻找等;解决问题类:计划、设计、排除、估算、计算、选择、布置等;管理组织类:组织、管理、指导、协调、监控等。

高等职业学院课程标准制订及管理办法

高等职业学院课程标准制订及管理办法

课程标准制订及管理办法课程标准是一门课程从产生到设计和实施的标准化规定,是按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教学指导文件,也是配置教学资源、组织教学、进行教学评价和教学管理的主要依据。

为加强课程建设,保证人才培养质量,规范课程标准的制订、修订和管理工作,特制定本办法。

一、课程标准制订的基本原则1.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国家的法律法规,课程设计要遵循“设计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指导思想,服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整体优化的要求。

课程目标是职业能力开发和素质培养。

制订课程标准的总依据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确定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

课程标准的内容要体现高等职业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类型的特质,彰显职业价值取向、职业特征,满足社会岗位需要以及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2.公共课教学要紧密围绕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既要满足专业课教学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需要,又要体现高职教育的高等教育属性以及学生综合素质培养要求。

鼓励公共课按专业大类或专业编写课程标准。

公共课可将教学内容模块化包装组合,以适应不同专业需求,部分教学内容可设计为任务驱动或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

对于条件不成熟的公共课,可仍以教学大纲的形式作为过渡性课程教学指导文件。

3.专业课(含专业实践课)教学要加强针对性、实践性、实用性:针对职业岗位(群)的实际需要选择实用的教学内容,使学生通过有针对性的专业学习过程,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掌握实际工作的过程和方法,主动自我构建个人的经验和知识体系,发展职业能力。

部分主干专业课程应建设成基于工作过程或项目化的核心课程。

4.专业核心课程应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的选取和组织遵循职业性原则,从职业工作(或项目)出发来选择课程内容并安排教学顺序,实施以真实工作任务(或项目)为载体的教学方法,融“教、学、做”为一体,建立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的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突出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

职业技术学院课程建设标准

职业技术学院课程建设标准
课程教学目标符合培养学生发展能力的要求
课程教学目标与学生发展能力的要求是否契合
课程教学目标与学生发展能力的要求是否契合
课程教学目标与学生发展能力的要求是否契合
课程教学目标与学生发展能力的要求是否契合
教学团队
专业课程负责人
是否双师




是否有行业工作经历


是否副高及以上职称(或博士
以上学位)


课程团队
主讲教师在课程团队中的人数(个)
4
3
2
1
课程教学团队中专任教师的双师比例
≥93%
≥90%
≥85%
≥85%
课程教学团队中专任教师中副高职称以上占比
≥50%
≥30%
≥20%
≥20%
课程教学团队中兼职教师占比
≤30%
≤30%
≤40%
≤40%
课程教学团队中硕士学位以
上教师占比
≥50%
≥50%
≥40%
≥30%
在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中获得奖项,以及专项课程竞赛中获奖
国家级
省级
校级
校级
课程设计
教学内容
课程教学标准是否规范




专业课程教学内容是否与真
实工位岗位有效对接




课程内容是否将学科(专业)最新发展成果和教研成果引 入教学




实践课程内容是否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方法
课程建设标准指标
一级目标
二级目标
诊断指标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标准建设的研究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标准建设的研究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标准建设的研究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指标。

高等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的自身发展都对其提出了迫切需要和严格要求。

在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中,课程标准的建设刻不容缓。

标签: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标准1.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标准发展现状(1)国外高等职业课程标准发展现状。

一些发达国家课程标准的建设已经比较成熟,如英国的职业教育课程标准中的课程模块包括核心模块和选修模块,以能力为中心,一方面与职业标准相关联,另一方面提供满足职业标准所要求的潜在知识以及工作所需的实践技能。

德国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正在优先将职业工作的过程特性作为围绕在学习领域课程的中心。

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标准的设置要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兼顾职业性和高等性,并逐步完善。

(2)国内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标准现状。

我国国家层面的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标准迄今有两个文件:2004 年教育部高教司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试行)》,从宏观上规定了高职高专的专业划分、名称、所属职业技术门类;2012 年11 月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编写出版了《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试行)》,对于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和规格、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教学条件提出了明确要求,以期能对高等职业教育教学基本建设和专业建设、提高教学质量、规范专业设置起到规范作用。

但因其刚出版不久,其指导作用和实施效果尚有待观察。

2.我国高等职业课程标准建设出现的问题(1)高职教育课程设置盲目、混乱。

首先,课程设置存在一定的盲目性,缺乏职教特色。

很多院校对不同生源实行同样的教学计划,甚至还“模仿”普通高校本科的课程内容。

学科的系统性较强和应用性内容较少的缺陷,造成学生所学的知识与学生职业能力要求的不相适应。

(2)忽略学生的职业能力素质的培养。

许多高职院校授课方式与学生职业能力训练不适应,现有授课体系与职业资格要求脱节严重;另外,职业岗位“应知”“应会”的内容在授课中受到“课本”的束缚,教师无法讲授。

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标准与教材建设探索

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标准与教材建设探索

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标准与教材建设探索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课程标准和教材建设对于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标准和教材建设两个方面进行探索。

一、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标准建设课程标准是教育教学的基本规范,是课程编制、教学实施和评价的依据。

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标准建设应遵循以下原则:1.对接产业:课程内容要与产业发展需求紧密对接,注重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以适应产业发展的需要。

2.突出实用:课程设置要突出实用性,以培养学生的技术技能为主,理论知识为辅,使学生在毕业后能迅速适应工作岗位。

3.模块化设计:课程体系要采用模块化设计,便于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职业规划选择课程,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持续更新:课程标准应具有一定的灵活性,能够及时反映产业技术的最新发展动态,以保证教学质量。

二、高等职业教育的教材建设教材是传递课程标准的重要载体,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基础资源。

高等职业教育教材建设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内容实用:教材内容要紧密结合产业发展需求,注重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满足学生就业的需要。

2.编写团队:教材编写团队要具有行业背景和教学经验,能够将行业前沿技术和教育教学相结合。

3.案例丰富:教材要包含大量实际案例,便于学生理解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形式多样:教材形式要多样化,可以采用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媒体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更新及时:教材要定期更新,以适应产业技术的快速发展,保证教学质量。

三、总结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标准和教材建设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关键环节。

只有建设好课程标准和教材,才能确保高等职业教育质量,满足社会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

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应不断探索和完善课程标准和教材建设,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四、课程标准建设的实践探索在课程标准建设过程中,我们应关注以下几个实践方向:1.开展行业企业调研:了解行业企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分析产业发展趋势,为课程标准制定提供依据。

高等职业院校课程建设标准

高等职业院校课程建设标准

高等职业院校课程建设标准本标准制定的依据:1.《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教高[2004]1号)2.《教育部等七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04]12号)3.《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教高[2006]14号)4.《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5.《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教高[2008]5号)一、课程建设标准制定的目的及意义课程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

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和《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教高[2006]14号)文件精神,创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升教学质量,在专业建设的基础上,加大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力度,建设一批能体现职业岗位需求、促进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优质核心课程。

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本课程建设工作标准用以指导课程改革与建设工作。

二、课程建设的内容课程建设的内容主要包括:课程设置、课程内容和教学组织、课程资源开发、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课程考核评价体系、实践教学规划与建设、教学团队建设、课程特色与创新等。

(一)课程设置课程设置包括课程定位以及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思路。

1.课程定位结合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清晰地描述出课程的性质、作用和课程目标。

具体工作有:(1)在专业人才能力分析的基础上,确定本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中的地位与作用,即本课程所承担的能力培养任务,包括知识目标、专业能力目标、方法能力目标和社会能力目标。

在描述时应表达“会用……知识做……事情”的具体要求。

通常采用的动词有:操作类:操作、采集、配置、标定、使用、挑选等;程序类:排序、连接、制造、调整、准备、安装等;理会类:理会、阅读、摘录、寻找等;解决问题类:计划、设计、排除、估算、计算、选择、布置等;管理组织类:组织、管理、指导、协调、监控等。

高等职业学校建设标准(版)

高等职业学校建设标准(版)

高等职业学校建设标准(版)高等职业学校建设标准(版)高等职业学校是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教育机构,对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力资源培养起着重要作用。

为了保证高等职业学校的质量和规范化发展,建设标准被提出并不断完善。

本文将围绕高等职业学校建设标准展开阐述。

一、高等职业学校的定位和目标高等职业学校旨在培养适应现代产业发展需求的高技能人才,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职业学校应当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职业素养。

二、办学条件和硬件设施高等职业学校建设需要一定的办学条件和硬件设施,包括校舍建筑、教学设备、实验室、图书馆等。

校舍建筑应符合教学和学生生活的需要,具备良好的教室、实训场所和宿舍。

教学设备和实验室应当齐全,并定期进行维护和更新,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教学要求。

图书馆应具备丰富的纸质和电子资源,为师生提供便利的借阅和查询服务。

三、师资队伍建设高等职业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

学校应拥有一支专业素质过硬、经验丰富的教师团队。

教师应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较高的教学水平,能够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学校应鼓励教师进行进修和学术研究,提升教学能力和教育教学水平。

四、课程设置和实践教学高等职业学校的课程设置应符合行业发展需求和学生培养目标。

学校应根据就业市场需求和行业变化,灵活调整课程设置,确保培养出具备实际操作技能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实践教学是高等职业学校教学的重要环节,学校应充分利用实训场所和企业合作基地,提供真实的实践环境和机会,让学生通过实践经验增强职业能力。

五、质量保障和评估体系高等职业学校建设还需要健全的质量保障和评估体系。

学校应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估机制,定期对教学过程和效果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

同时,高等职业学校还应接受相关教育主管部门的监督和评估,提高学校教育质量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等职业院校课程建设标准本标准制定的依据:1.《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教高[2004]1号)2.《教育部等七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04]12号)3.《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教高[2006]14号)4.《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5.《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教高[2008]5号)一、课程建设标准制定的目的及意义课程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

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和《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教高[2006]14号)文件精神,创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升教学质量,在专业建设的基础上,加大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力度,建设一批能体现职业岗位需求、促进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优质核心课程。

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本课程建设工作标准用以指导课程改革与建设工作。

二、课程建设的内容课程建设的内容主要包括:课程设置、课程内容和教学组织、课程资源开发、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课程考核评价体系、实践教学规划与建设、教学团队建设、课程特色与创新等。

(一)课程设置课程设置包括课程定位以及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思路。

1.课程定位结合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清晰地描述出课程的性质、作用和课程目标。

具体工作有:(1)在专业人才能力分析的基础上,确定本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中的地位与作用,即本课程所承担的能力培养任务,包括知识目标、专业能力目标、方法能力目标和社会能力目标。

在描述时应表达“会用……知识做……事情”的具体要求。

通常采用的动词有:操作类:操作、采集、配置、标定、使用、挑选等;程序类:排序、连接、制造、调整、准备、安装等;理会类:理会、阅读、摘录、寻找等;解决问题类:计划、设计、排除、估算、计算、选择、布置等;管理组织类:组织、管理、指导、协调、监控等。

(2)确定本课程在课程体系中地位和作用,明确前修课程和后续课程之间的逻辑关系。

2.课程设计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进行课程设计,与行业企业合作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和设计,按照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教学做一体化的原则,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

具体工作有:(1)描述课程整体设计依据、指导思想;(2)描述课程设计具体思路,包括设计方法、原则及开发过程。

(二)教学内容1.课程内容根据行业企业发展需要和职业岗位所需要的知识、能力、态度要求,参照职业资格标准,结合前、后续课程,以必须、够用为度,紧紧围绕完成工作任务需要,统筹考虑课程内容(学习领域),使教学内容和工作过程相一致,并能体现学生职业道德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的需要,同时将职业资格证书教育有机融入到课程内容中。

具体工作有:(1)通过对课程所对应的职业工作过程的分析,结合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分析,进行课程内容的选取和细化,形成分析报告。

(2)形成课程(学习领域)描述:名称、目标、内容、教学方法、开设学年、基准学时、学生需要能力、教师所需专业能力。

2.教学组织与安排课程内容的组织要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以典型工作任务为依据进行整合、序化教学内容,合理设计学习情境,体现教、学、做结合,理论与实践一体化。

教学组织安排除了考虑课内教学,还应充分利用学生课外时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习惯。

具体工作有:(1)专业教师与行业专家共同参与,以实际工作岗位的工作任务为依据,序化课程内容,进行学习情境的开发。

(2)对每个学习情境进行具体描述:名称、建议学时、能力描述、学习目标、主要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场所、考核评价方式、学生基础、教师需要能力以及实施要求。

(3)形成和编制课程标准,课程标准的基本内容包括:课程定位、课程任务、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建议、评价建议、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建议、教学参考书及选用原则、授课计划与学时分配等。

(三)课程资源开发1.教材建设进行教材建设规划,与行业企业专家共同开发工学结合具有高职特色的教材体系,大量引用企业实际工作案例,突出实用性和先进性。

规范教材选用机制,确保高质量教材进入课堂。

具体工作有:(1)确定教材编写人员(包括企业人员),提出教材编写规划与进度。

(2)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研究编排教材内容,体现课程特色。

(3)选用高职规划教材,应认真调查研究,提出选用依据。

2.其它资源建设其它符合课程设计要求的课程资源建设。

具体工作有:(1)编写其他文本资源,如:教师教学指导书、学生学习指导书、学习情境与任务引导文、试题库、电子教案等;(2)制作课程教学所需图片素材,如:实物照片、实训环境、资源图片、成果展示等;(3)制作音频和视频素材,如:项目详细操作过程、关键步骤的操作过程、关键工艺、技术讲座等;(4)制作动画素材,如:关键步骤的演示动画等;(5)制作教学课件,包括所有教学任务的教学课件;(6)制作教学录像,如:所有教学任务的教学录像、关键教学过程分步教学录像等;(7)制作演示录像,如:所有教学任务的演示录像,关键操作步骤等;(8)编写案例库,包括每个学习子领域的易、中、难不同层次的案例库;(9)建立技术支持库,包括学生的设计报告、行业标准、技术手册、行业最新技术文章等。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的实施是核心和关键,教师的教学设计应采用以职业活动为导向、素质为基础、能力为中心、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模式的选择,进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创新,强调培养目标、专业教学与工作岗位三者的高度一致性,有针对性地采用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等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体现以学生就业为导向,突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

1.教学方法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教学过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组合创新,如:案例式教学、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情景式教学、仿真摸拟、角色扮演等多种恰当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促进学生学习主动性,提高自主学习效果,促进学生能力发展。

具体工作有:(1)对课程的内容、类型、特点作出分析;(2)针对课程的不同内容,结合学生特点,设计恰当的教学方法,并将其固化成为指导性教学文件,体现在课程标准和学习情境中。

2.教学手段为增强直观教学和提高教学效果,应恰当、充分地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开展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应合理、适时、有效地设计多媒体教学等现代技术教育手段,提高教学效率。

具体工作有:(1)组织教师进行多媒体教学、虚拟现实等现代教育技术的研讨;(2)开发和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软件;(3)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提出建立虚拟企业、虚拟社会、虚拟车间、虚拟项目等仿真教学环境的规划及建设要求,作为技改项目积极提交学校予以建设,缩短课堂与现实的距离,优化课程的教学手段。

3.网络资源建设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重视优质教学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的利用,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建立教学资源丰富、功能比较齐全、运行良好、有效共享的课程网站,为学生自主学习搭建平台。

具体工作有:(1)建设和优化课程网站;(2)按照要求完成课程资源的整理以及上传工作;(3)建立网上交流机制,利用学校网络教学平台进行师生网上交流与沟通。

(五)课程考核评价体系考核评价注重考察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做到三个结合:过程考核和期末考核相结合,注重过程考核;理论考核和实践考核相结合,坚持应知加应会的考核方式;校内评价和校外评价相结合,校外评价主要是企业评价,由企业人员根据企业的岗位考核标准对学生进行考核,以实际操作为主。

1.课程考核评价模式积极开展考核模式的改革,考核重点由原来的知识记忆向知识运用转变,由单纯理论考核向理实一体考核转变。

(1)分析课程特点和教学内容,确定考评的基本思路;(2)提出具体的考评内容组成和模式,包括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

2.课程考核评价标准建立“职业胜任”的课程考核评价标准。

具体工作有:(1)设计课程考核方案。

考核方案包括评价内容、评价方式、评价主体、考核内容描述及评分标准等;(2)完成课程考核试题库或项目库。

(六)课程实践教学规划与建设1.实践教学方案系统考虑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工作中的作用,根据培养目标和规格要求,“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设计和更新教学实训项目,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设计融工作过程于学习过程中的职业情境,项目设计顺序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职业素质教育和职业能力培养。

具体工作有:(1)选择、设计一个或几个贯穿整个课程的大型综合实训项目,作为训练学生职业岗位技能的主要载体,项目内容设计依据岗位职业活动的典型的工作过程。

综合项目的选择要点是:实用性、典型性、综合性、覆盖性、可行性、挑战性。

综合项目设计应来自企业的实际项目,需要充分调研,高度归纳;(2)设计若干单项实训项目,用于训练学生的单项能力,是综合项目的子项目,单项能力支撑综合能力,有前瞻性;(3)形成每个实训项目的教学设计方案,包括实训项目名称、时间、实训教学过程、实训内容、地点、教学条件要求、教师、媒体工具等。

2.实践教学条件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能够对课程教学模式提供相应的支持和保障。

校内实训基地由行业企业与学校共同参与设计、建设,能满足课程生产性实训或仿真实训的需要。

校外实习环境与校内实训基地统筹规划,布点合理,功能明确,为课程的实践教学提供真实的职业环境,满足学生了解行业企业实际、体验行业企业文化的需要。

具体工作有:(1)根据实践教学内容设置,针对具体的实训项目,阐述校内实训室的配备要求,结合学校现有条件提出建设建议;(2)按照校外实践教学的内容设计,提出校外实习的布点建议,共同细化确定实习实施方案。

(七)课程建设组织1.课程负责人应选择师德好、学术水平高、教学能力强、与企业联系紧密的教师担任课程负责人,保证课程建设的质量。

具体工作有:(1)系部根据工作业绩、系部评价以及学校评价遴选、确定课程负责人;(2)注重课程负责人的培训与交流,有具体的计划与措施,并逐步落实实施,推动课程建设水平的不断提高。

2.师资结构课程建设小组要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同时,双师素质教师、来自行业企业的兼职教师必须有一定的比例,为课程建设打下良好的基础。

具体工作有:(1)按照要求组建课程建设小组,建立课程教师信息库;(2)说明课程所聘兼职教师数量,明确兼职教师的课程教学任务;(3)丰富教师企业工作经历,提高实践能力,制定专任教师每年下厂顶岗锻炼计划,对教师的下厂情况进行认真记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