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教学计划,七年级历史与社会教学计划

合集下载

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教学计划【精选】七年级历史与社会教学计划

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教学计划【精选】七年级历史与社会教学计划

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教学计划【精选】七年级历史与社会教学计划九月是一个丰收的季节,也是又一个新的开始,工作计划栏目为大家整理了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教学计划,一起来看看吧!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教学计划【一】一、指导思想:以新课标为指导,落实推进课程改革,形成先进的课程结构和综合的教学理念,提高语言能力、教学能力;在历史与其他学科之间建立对话的能力,努力提升教学的境界;实施综合性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二、教学目标1、完成七年级上册所学内容;2、提高教学质量,期末测试综合评价力争进入全县乡镇中学中等行列。

三、具体思路1、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常规管理,重视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对“学困生”既要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习的自觉性,更要对他们进行学法指导。

2、强化理想前途教育、学习目的性教育和形势教育,学生学得好,以确保考试取得圆满成功。

3、强化质量意识,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课堂上做到精讲多练,课后认真做好培优补差工作。

4、加强对薄弱学生的检查和督促工作。

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5、复习阶段,要认真制定复习计划,精心组织复习,以书为本,讲清概念,提示规律,指点迷津,提高学生的审题、解题的能力及速度。

6、引资料、学经验。

经常向老教师学习,经常听课。

7、认真组织测试,强化综合训练,抓住学科的薄弱环节,及时补救。

四、教学任务和要求七年级历史教学,要求学生学习和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即了解历史的基本线索,了解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观点,以及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

历史教学,要指导学生初步学会按时间顺序观察历史发展和变化,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想象,联想和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认识活动,对有关的历史问题进行简要评述,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

五、教学设想1、历史教学要充分体现时代精神,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教学计划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教学计划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教学计划坚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教学工作方向,贯彻基础教育改革的思想精神,认真学习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以及史学研究的有关理论,优化课堂的教育理念,提高教学实效。

以下是为您的“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教学计划”,供您参考!进一步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思想精神,结合中学历史与社会教学实践,促进历史教学工作发展,深化基础教育教学改革。

坚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教学工作方向,贯彻基础教育改革的思想精神,认真学习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以及史学研究的有关理论,优化课堂的教育理念,提高教学实效。

以课程教材改革为契机,以义务教育新课程实验、初中新教材教学为重点,切实落实义务教育新课程教学过程方法探索、新课程教法研究、历史学科教学质量提高,促进教学成效。

学习与掌握先进的教学手段与方法,全面提高自身素质,进一步提高历史教学工作的实效性与可持续性,提高历史教学质量。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教材内容,主要以地理知识为主。

从对社区的了解,到对地图的认识,再到对大洲、大洋的分布和主要国家的了解,然后是对时间自然环境的初步把握,最后是中国国家地理的展示,从中国在世界的位置——中国国土的组成——邻国——地形类型——平原——山地——高原——盆地——河流——以及村落的发展。

重点:第二、三、四单元难点:比例尺的计算和运用;地理事物之间的联系;分析和归纳地理事物的特点。

第一单元:生活在社区里预备课1课时第一课我的家在哪里2课时第二课多种多样的社区2课时探究课从地图上获取信息1课时第二单元人类共同生活的世界第一课大洲和大洋2课时第二课自然和环境2课时第三课世界大家庭2课时探究课从地球仪上看世界1课时第三单元:中华各族人民的家园第一课国土与人民3课时第二课山川秀美3课时第三课一方水土养一方人3课时探究课游历华夏1课时第四单元:各具特色的区域生活第一课家住平原2课时第二课以山为邻2课时第三课傍水而居2课时第四课草原人家2课时第五课干旱的宝地2课时第六课文明的中心——城市2课时探究课来自家乡的报告1课时认识生活的区域,感受生活的历史,一幅人类社会的全景画卷展现在我们面前。

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教学计划

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教学计划

2024-2025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册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与要求本学期的历史教学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了解基本的历史事件与人物,掌握基础的历史知识。

通过历史学习,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历史使命感。

要求学生能够识记基本的历史知识点,理解历史事件的背最和意义并能简单分析历史现象。

二、新旧教材对比变化本学期历史教学内容将按照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材的章节顺序进行。

内容涵盖史前时期,夏商西周的更迭、春秋战国的纷争、秦汉大一统的建立与崩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孕育统一与民族交融等重要历史时期和事件。

通过教材目录可知,教科书依然是按照时间顺序组织内容,这与历史教学中强调时间线索的重要性相符合。

教科书涵盖了从史前时期到南北朝时期的广泛主题,这与课程标准中对不同历史时期和重要事件的要求相一致。

通过不同单元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中国历史的发展脉络,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多个方面,这与课程标准中培养历史思维和理解的目标相符。

通过活动课和学史方法,教科书鼓励学生从考古发现中获取信息、掌握历史纪年法和阅读历史地图,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符合课程标准中对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要求。

教科书通过介绍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形成,以及不同时期的社会变革和文化发展,有助于学生建立起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这与课程标准中强调的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的目标相吻合。

教科书中提到的科技与文化内容,可与科学、艺术等其他学科的课程标准有所交叉,促进了跨学科学习。

第一单元:描述的是教科书中关于中国史前时期的内容。

这个单元包括三课,分别聚焦于不同的主题:第1课远古时期的人类活动:介绍中国史前时期的人类活动、北京人、山顶洞人,包括早期的人类如何生活、他们使用的工具、居住的地点以及他们的社会结构等。

增加了郧县人、蓝田人的描述:增加了读图活动第2课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这一课探讨农业的起源与定居生活、稻作农业的繁荣、仰韶文化与大汶口文化,以及它如何影响了史前社会的结构和生活方式。

2024年中学初一历史与社会教学计划

2024年中学初一历史与社会教学计划

2024年中学初一历史与社会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历史与社会科学,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社会意识和文化意识,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 提高学生的历史与社会科学素养,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在历史和社会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3.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理解并尊重多样化的文化差异。

二、教学内容:1. 中国古代史概述(21世纪的世界,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发展,中国古代史的主要时期)。

2. 世界古代文明与世界史概述(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文明,世界战争与世界和平)。

3. 基本的历史工具(历史时间与年代,历史地图与地理知识,历史的研究方法)。

4. 中国古代历史文化(夏商周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的发展,中国古代的科技与文化)。

5. 世界古代文明与文化遗产(古埃及文明的政治、经济、文化,古希腊与古罗马的政治、经济、文化,世界古代文明的发展与贡献)。

6. 基本的社会学概念与社会科学方法(社会与社会问题,社会学的研究方法与价值)。

三、教学方法:1. 课堂讲授:教师讲解相关知识点,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提问,帮助学生理解历史与社会科学的重要原理和概念。

2. 群体合作学习:安排小组活动和项目研究,让学生通过合作讨论和实践,深入理解历史与社会知识,培养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案例分析:引入具体的历史事件和社会问题,让学生通过案例分析掌握相关知识,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解决方案。

4. 观察与实践: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和社会实践,锻炼他们的观察力和实践能力,提高他们对现实社会问题的了解和反思能力。

四、教学评估:1. 日常表现评估:根据学生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参与度等进行定期评估。

2. 小组合作评估:根据小组合作活动的成果和学生在小组中的贡献,进行评估。

3. 项目评估:根据学生的项目研究成果和报告,进行评估。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历史与社会科学》(初中版)。

七年级第一学期历史与社会教学计划

七年级第一学期历史与社会教学计划

七年级第一学期历史与社会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通过本学期的教学,让学生初步学会社会生活、运用社会信息的方法和技能,尝试从不同角度、综合多种知识探究社会问题,具备收集整理资料、分析历史材料,培养社会调查和合作交往等方面的能力,提高自主学习和综合探究的能力。

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会选择和利用必要的工具、技术和方法,识别、获取和整理相关社会信息,使用地球仪、地图等工具,知道它们的主要特点和功能;恰当地运用表示地理方位和位置的术语;尝试从不同种类的地图和图表中获取所需要的社会信息;知道表示历史时段的常用词汇或习惯用法,并学会使用它们;知道第一手资料和第二手资料的不同。

观察、发现和理解不同区域的自然与人文特征:结合实例,说明区域是社会发展的空间,知道现实社会中有各种不同的区域;参与调查活动,了解本地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生活的主要特点及显著变化,了解本地与其他地区在人员、物资和信息等方面的联系;运用各种资料,描述我国自然与人文环境的总体特征;通过典型实例,比较我国不同地区在各自的自然环境条件下,人们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等方面的特点,以及人地关系方面的主要问题;运用各种资料,描述世界自然与人文环境的总体特征;通过典型实例,比较世界一些地区和国家在各自的自然环境条件下,人们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等方面的主要特点。

二、教材分析教材中“从社区看我家” 的开头以杜鹃和王朋画的两幅平面图设置情境,既生动又幽默,容易使学生进入最佳求知状态;教材中综合探究的情境材料、模拟旅行的活动,让学生身着不同民族的服饰介绍各民族的风俗民情,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在一种宽松、民主、合作的氛围中学习。

教材第一单元安排学习地图的三要素,第二单元安排学习地球知识,这些都为后几章的区域学习做好了铺垫。

在学科知识内部,减少了抽象的学科术语,增强了人文性,并将历史、人文地理及其他社会学科的相关知识进行整合,突破了专业学科的界限。

章节的标题,语言精练、形象生动;文中的插图(简图、示意图、照片、专题图等)色彩鲜艳,情趣横生,给学生以赏心悦目之感。

第一学期七年级历史与社会教学计划

第一学期七年级历史与社会教学计划

1.2.3.1.2.2 3培养社会调查和合作交往等方面的能力,提高自主学习和综合探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关注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志向,以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2、关爱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感受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智慧和人文魅力,关心国家和现代社会的发展,形成崇尚科学的态度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以及终身学习的愿望。

3、树立全球意识和合作学习的意识,热心社会公益活动,增强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学会从图表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初步学会分析某个区域的主要地形、气候和河流等特点,了解世界不同区域各具特色的自然人文环境,比较不同区域之间的特征差异,在合作学习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难点:培养从图表中获取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学会用比较的方法分析不同区域的人们在生产、生活方面的特色。

五、教学措施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积极性,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树立为学生的终身服务的教学思想;2. 采用互动式教学,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活跃课堂,激发学生主动学习;3. 扎实基础、突出重点,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坚强的学习意志;4. 充分运用新课程理念,加强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注重教学的过程和方法,知识和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维目标的有效落实。

5. 注重学科间知识的融合与渗透。

在把握教材时,教师应从总体上突破原有学科之间的界限,使学生能在多学科的背景下掌握教学内容。

在宏观上,应保持合理的综合结构,在微观上,更要注重各人文学科知识间的合理渗透、相互融合和必要联系。

6. 着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倡导真正立足于学生发展的新的学习方式,即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在教学内容上能够切入并丰富学生经验系统的教学;通过那些能够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深层次的体验的教学。

通过那些给学生足够自主的空间、足够活动的机会的教学,真正做到“以参与求体验,以创新求发展”的教学,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七年级上历史与社会教 学 工 作 计 划

七年级上历史与社会教 学 工 作 计 划
1、 [思想品德课程的性质]: 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
指导,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和学生思想实际,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 的心理的道德品质,养成遵纪守法和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增强爱 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信念,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 观和价值观。 2、 教材分析:
本书分为四个单元,共12课。在每个单元中,首先进入眼帘的 是该单元的导语,它使我们明确该单元的学习目标;每课课题下面 的是主题词,其以洗练的语言提炼了该课的主要内容;接下去是课 文,是我们学习的主要内容,它由“探究园”、“心灵导航”、“实践与 评价”和“阅读与感悟”四个板块构成,每个板块都有它的特定的功 能。“探究园”通过参与和探究,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更深刻 地感知、体验和领略教学内容,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 观。“心灵导航”对课程标准规定的知识内容作了较为系统的阐述和
侧面、多样化的 个别教育,协调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四、教学进度具体安排表
周 次
起讫日期
教学内容
预 备 8.27~9.2 周
学生注册
1 9.3~9.9
历史与社会第一单元:人在社会中生活
2 9.10~9.16
历史与社~9.23
思想品德第一单元 走进中学
课时 备注
象和事例;在具体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这个主体,想方设法让他 们活起来、动起来。 6、结合课文要求,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而采取形式多样的 教学方法。除了常规方法外,还可运用其直观感知的教学方法,充 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于教学中。 7、在教学中必须将群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结合起来,教学中坚持“因材 施教”,针对不同生活经历、性格气质、兴趣爱好的学生,进行多
5
9 10.29~11.4 10 11.5~11.11 11 11.12~11.18 12 11.19~11.25 13 11.26~12.2

七上历史与社会教学计划5篇

七上历史与社会教学计划5篇

七上历史与社会教学计划5篇七上历史与社会教学计划篇1新学期又开始了,为使今后的工作能更顺利的开展,特制定此工作计划,请领导多多批评指导。

一、教材分析高一上学期学习历史必修Ⅰ“政治文明历程”,着重反映人类社会政治领域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内容。

政治活动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与社会经济、文化活动密切相关,相互作用。

了解中外历重要政治制度、重大政治事件及重要人物,探讨其在人类历史进程中的作用及其影响,汲取必要的历史经验教训。

二、学生现状分析今年任教高一六、七、八、九四个的历史教学工作。

通过初步接触和了解发现学生历史学科基础相当薄弱,缺乏学习兴趣,基本的学习方法和习惯都没有养成,而且对历史学科一惯当作“副科”,非常重视。

三、本学期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学习,了解人类历重要政治制度、政治事件及其代表人物等基本史实,正确认识历阶级、阶级关系和阶级斗争,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2.过程与方法:学习搜集历有关政治活动方面的资料,并能进行初步的归纳与分析;学会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待不同政治制度的产生、发展及其历史影响,理解政治变革是社会历史发展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并能对其进行科学的评价与解释;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人类社会一个漫长而艰难的历史过程,树立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而奋斗的人生理想。

四、工作措施1.强化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质,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水平就是要将课标要求的基础知识记忆牢固,理解准确。

要注意研究在复习中怎样把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和专题问题、热点问题联系起来;要研究怎样整合教材,怎样加强三个必修模块内容之间的嫁接与联系,怎样整合选修模块与必修模块之间的联系;要研究采取哪些方式方法才能让学生把主干历史知识扎扎实实地掌握起来,达到记忆牢固,理解准确,运用灵活。

2.加强对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学习能力的培养针对前面分析的学生在知识迁移能力、提取有效信息能力、思维能力、审题能力等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要采取得力措施:(1)研究怎样实施问题意识教学,即怎样在复习教学中渗透问题意识,将教材中陈述性的史实,转换成问题性的素材,把说史变成问史和疑史,鼓励学生寻找史实之间的因果转化关系,把历史的知识序列变成史实的问题序列。

七年级上历史与社会教学计划

七年级上历史与社会教学计划

2015年第一学期七年级历史与社会教学计划文海中学部郭莹莹一、内容目标:根据课程标准,本学期为主题一:生活的时空,涉及三个专题:1-1共有的家园,共有的岁月,认识人类生活的“时空”;1-2生活在不同区域里,了解自己生活的“区域” ;1-4相关信息的获取、表、进度安排:本学期每周每班2课时,教学周共20周。

除去32节教学课时外,还包括1节始业教育课、5节拓展课和2节复习课。

5节拓展课详见拓节教学课具体课时安排如下:展课程方案。

三、评价方式:七年级历史与社会学生日常学习评价量化表评价说明:评价方式分四类:1. 课堂表现:包括个人个性化评价和小组捆绑式评价。

个人个性化评价关注课堂回答问题、专注度、课堂参与等课堂表现;小组捆绑评价关注课堂中小组合作、小组探究等内容。

课堂表现中老师表扬一次获1个赞,回答问题一次获1个赞,被批评一次取消2个赞。

小组评价根据情况给予集体加分或取消。

2. 作业评价:根据每次作业完成情况,被表扬一次获2个赞,按时完成作业获1个赞;被批评一次取消4个赞,作业不交取消5个赞。

3. 拓展性课程评价:主要涉及拓展性课程学习评价,从自我评价、组内评价、老师评价三个层面,根据活动参与情况、表达是否顺畅有新意、交流合作情况,按照自我评价20%、组内评价40%、教师评价40%的比例,给予1-10分的评分等级。

4. 纸笔测试:主要涉及期中、期末考试学期评价分日常学习评价和纸笔测试成绩两部分。

其中1、2、3类为日常学习评价,按照日常学习评价、期中考试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分别占比40%、30%、30%,期末整体折算。

80分以上为优秀、60-80分为良好,60分以下视情况给予合格或不合格。

初一上册历史与社会教学计划初一历史与社会教学计划

初一上册历史与社会教学计划初一历史与社会教学计划

初一上册历史与社会教学计划【精选】|初一历史与社会教学计划初一上册历史与社会教学计划【一】一、教学知识目标及能理培养目标:1、要求学生了解中华文明的起源,祖国境内远古居民时代到魏晋南北朝各民族融合及文化的这段历史。

2、理清这段时期的历史脉络,掌握重要的历史时期的有关知识。

3、培养学生学会用运所学的历史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思考和处理问题。

二、教学内容:本学期中国历史教学内容共分为四个单元,叙述从中华文明的起源祖国境内远古居民时代到魏晋南北朝各民族融合及文化的历史,共需32课,每课教学1课时,复习课需要2课时。

三、背景分析依据:本学期将根据学校工作精神,以全面贯彻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指导,在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下,以课改内容为样板,以考试改革为突破口,加强常规教学的研究力度,切实深化七年级历史教学改革,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七年级中国历史上册,在全面贯彻历史课程标准规定的知识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以及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目标的前提下,突出了以下几点:一.减轻学生负担,降低难度;二.增强趣味性和生动性;三.转变传统的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学生情况分析:学生整体情况分析:学生从小学升入七年级,表现为:好奇、好动、上进心强、学习的积极性高;但是不会听讲和自学、不会做笔记、个别学生不交作业、课堂吵闹、学习习惯差。

10个班每个班级人数在70人左右,各个班级在班风、学风上存在着差异,许多学生不重视历史课的学习。

虽然绝大部分学生上课时能围绕着老师思路转,但仍有学生回答问题跑调。

由于学习态度不端正,习惯又较差,认识又不足,故要达到100%的合格率目标较难,整体看来不愿读书及低智力者大有人在。

所以从起始年级就要抓课堂常规管理、学习习惯的培养,严格管理和规范学生的行为,在教学中必须加大力度备好课,做好每一个课件,及时巩固消化,力求每一节课都能有实际成效。

五、教学任务和奋斗目标:1.深化对《历史教学大纲》及现行教材的理解,提高教学质量。

七年级第一学期历史与社会教学计划

七年级第一学期历史与社会教学计划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七班级第一学期历史与社会教学方案第一节课:导入与文明的起源目标:了解人类文明的起源和进展,并了解古代文明的特点。

教学内容:1. 文明的概念和意义。

2. 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古中国四大文明古国的概况。

3. 文明的特点:城市、农业、手工业、商业、制度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呈现各个古文明的标志性建筑,引发同学的爱好。

2. 了解文明的概念和意义,并与同学一起探讨。

3. 分小组介绍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古中国四大文明古国的概况,并呈现相关图片。

4. 谈论文明的特点,引发同学思考。

5. 小结:总结文明的起源和古代文明的特点。

评价方式:小组报告和课堂争辩。

其次节课:古代文明的沟通与融合目标:了解古代文明之间的沟通与融合,并把握一些古代交通运输工具的特点。

教学内容:1. 古代文明之间的沟通方式:陆上交通和海上交通。

2. 古代交通运输工具的进展和特点。

3. 文明融合的影响与意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呈现古代交通运输工具的进展,引发同学的爱好。

2. 介绍古代文明之间的沟通方式,并与同学一起探讨沟通对文明进展的影响。

第1页/共3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3. 分组争辩不同古代交通运输工具的特点,并呈现相关图片。

4. 谈论文明融合的影响与意义,引发同学思考。

5. 小结:总结古代文明的沟通与融合对世界文明的贡献。

评价方式:小组争辩和写作练习。

第三节课:希腊与罗马古代文明目标:了解希腊与罗马古代文明的特点,并了解古希腊与古罗马的政治制度。

教学内容:1. 希腊古代文明的特点:城邦制、奥运会、古希腊艺术等。

2. 罗马古代文明的特点:城市建设、道路交通、法律制度等。

3. 古希腊与古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和罗马共和国。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呈现古希腊与古罗马的艺术品和建筑,引发同学的爱好。

2. 介绍希腊古代文明的特点,并呈现相关图片。

3. 介绍罗马古代文明的特点,并呈现相关图片。

2023年七年级上历史与社会教学计划

2023年七年级上历史与社会教学计划

2023年七年级上历史与社会教学计划【教学目标】1.了解历史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内容。

2.了解中国古代朝代的演变过程。

3.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基本特点和重要事件。

4.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历史观念。

5.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内容】1.第一单元:认识历史1.1 历史的定义和意义1.2 历史源的分类和使用2.第二单元:中国古代朝代的演变2.1 朝代的概念和演变过程2.2 学习汉、唐、宋等重要朝代的历史3.第三单元:中国古代社会的基本特点3.1 中国古代社会的基本结构3.2 了解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和区别4.第四单元:中国古代重要事件4.1 学习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事件4.2 学习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战争和重大事件【教学策略】1.项目化教学:通过小组合作、实地考察等方式,让学生亲身参与历史的研究和探究活动,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实践能力。

2.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向学生展示历史资料、影视片段等,使得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历史。

3.问题导向教学: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探索欲望,培养其批判性思维和应用能力。

【评价方法】1.课堂互动评价:通过课堂讨论、问题解答等方式,了解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2.作业评价:布置针对性的作业,对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运用和思考能力进行评估。

3.项目评价:针对项目实践活动,对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实践能力进行评价。

【教学安排】第一周:1.开学典礼2.介绍历史与社会教学计划的内容和目标3.第一单元:认识历史3.1 历史的定义和意义3.2 历史源的分类和使用4.小组讨论:举例说明历史源的分类和使用方法第二周:1.第二单元:中国古代朝代的演变2.1 朝代的概念和演变过程2.2 学习汉、唐、宋等重要朝代的历史2.利用多媒体资料,向学生展示汉、唐、宋等朝代的历史3.小组合作:制作朝代演变时间轴第三周:1.第三单元:中国古代社会的基本特点3.1 中国古代社会的基本结构3.2 了解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和区别2.小组讨论: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和区别第四周:1.第四单元:中国古代重要事件4.1 学习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事件4.2 学习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战争和重大事件2.学习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事件:丝绸之路、科举制度等3.小组讨论:中国古代的主要战争和重大事件第五周:1.课堂复习:历史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内容2.设计历史知识竞赛,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3.学期总结和展望下学期的历史与社会教学计划注:以上仅为历史与社会教学计划的大致框架和内容,具体教学活动和教学细节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七年级上历史与社会教学计划.doc

七年级上历史与社会教学计划.doc

七年级上历史与社会教学计划教学计划是课程设置的整体规划,它规定不同课程类型相互结构的方式,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七年级上历史与社会教学计划”,欢迎阅读。

七年级上历史与社会教学计划一、学情分析本学期,我教七1、6两个班,七(1)班有学生x人,七(6)班有学生x人,大部分学生因为从小学刚刚步入中学,学习习惯不好,学习方法还未掌握,不能较好地完成学习任务,本学期要多加学法指导、习惯养成,因材施教。

二、指导思想:进一步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思想精神,结合中学历史与社会教学实践,促进历史教学工作发展,深化基础教育教学改革。

三、工作思路:坚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教学工作方向,贯彻基础教育改革的思想精神,认真学习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以及史学研究的有关理论,优化课堂的教育理念,提高教学实效。

以课程教材改革为契机,以义务教育新课程实验、初中新教材教学为重点,切实落实义务教育新课程教学过程方法探索、新课程教法研究、历史学科教学质量提高,促进教学成效。

学习与掌握先进的教学手段与方法,全面提高自身素质,进一步提高历史教学工作的实效性与可持续性,提高历史教学质量。

四、教材分析: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教材内容,主要以地理知识为主。

从对社区的了解,到对地图的认识,再到对大洲、大洋的分布和主要国家的了解,然后是对时间自然环境的初步把握,最后是中国国家地理的展示,从中国在世界的位置——中国国土的组成——邻国——地形类型——平原——山地——高原——盆地——河流——以及村落的发展。

五、教材重难点:重点:第二、三、四单元难点:比例尺的计算和运用;地理事物之间的联系;分析和归纳地理事物的特点。

七年级上数学教学工作计划【教学工作计划】一、学生情况分析本期自己担任七年级数学,该班共有学生46人。

七年级学生往往延用小学的学习方法,死记硬背,这样既没读懂弄透,又使其自学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得不到很好的训练,要重视对学生的读法指导。

七年级上《历史与社会》教学计划

七年级上《历史与社会》教学计划

七年级上《历史与社会》教学计划湖镇初中姜筱一、指导思想:以新教改的基本思路为指导;以《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为依据;根据学部总体教学计划,结合本年级教学需要,创新课堂教学方法,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前提,以学生终生发展为教育目标,落实学科教学任务,特拟定教学计划。

二、学情分析:本学期任教三个班级的历史与社会,共有学生120名,都是从小学升上初中的新生。

从年龄结构方面看,学生的年龄偏小,认知水平与小学生差别不大,在适应新的初中生活方面还要有一定的磨合期;从知识结构方面来看,知识结构比较单一,思维方式和接受能力还比较低,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方式还比较简单;从学生的个体差异来看,也有不少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和知识基础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激发他们的兴趣,提高他们学习的能力,也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特别对于起始年级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三、教材分析:主要特点是:1、教材内容的综合性较强,知识面较广,着重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总结能力的训练。

2、培养学生素养,注意知识的有机整合,大胆处理和创新教材,具有直观性和趣味性。

四、预期目标:1、所有学生对本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成为学生最喜欢的课程之一;2、课堂创新,高效,让每个学生学有所得;3、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4、力争使本学科成为优质学科,学生成绩优秀,不出现低分现象,培养高分层。

五、实施措施:1、掌握课改理念,指导课堂教学,落实课改精神,创新课堂教学,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2、适时调整教学方式,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变被动听课为主动学习,以提高学习效率;3、以学案教学为主,本期学案力争超过教案的三分之一,少讲多读,精讲多练;4、加强教学研究,进行内容整合,减轻学生负担;5、辅差帮困坚持不懈,确保无人掉队。

6、自觉做好教学各项常规工作,按质按量完成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单元测验等常规教学任务,尤其认真实施课堂目标教学法。

7、切实抓好学科培优工作,通过会议、辅导、谈心等方法努力提高优生率,把学科成绩跃上新台阶。

2024年初一历史上册教学计划范文(3篇)

2024年初一历史上册教学计划范文(3篇)

2024年初一历史上册教学计划范文一、指导思想本学期将根据学校的工作精神,以学校教学计划为指导,落实推进课程改革,形成先进的课程结构和综合的教学理念,提高语言能力、教学能力;在历史与其他学科之间建立对话的能力,努力提升教学的境界;实施综合性学习,提高学生的识记、理解和综合分析能力。

加强常规教学的研究力度,切实深化七年级历史教学,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二、教学任务及要求历史教学,要指导学生初步学会按时间顺序观察历史发展和变化,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想象,联想和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认识活动,对有关的历史问题进行简要评述,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

三、学生情况分析1.学生知识能力基础方面:初一学生活跃开朗热情,上课积极发言。

经过小学六年的学习,七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学习技能诸如:阅读简单材料,从图片、表格中获取历史信息,归纳整理等;但是由于学生的学习习惯不是很好,惰性较强,所以历史成绩也不是很理想。

____个别差异: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高,但是不会听讲和自学、不会做笔记、个别学生不交作业、课堂吵闹、回答问题天马行空。

3.疑难困惑:老师的最大难题是课堂常规管理、学习习惯的培养,学生行为的管理和规范,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学生的最大难题是知识点庞杂,对历史事件、人物的评价,对当今社会的一些问题的正确理解和分析。

四、教材分析《中国历史》第一册,主要包括四个单元的内容:即中华文明的起源、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统一国家的建立、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阐述了从我国的远古居民到魏晋南北朝,各个时期的兴衰过程及其经济、文化的改革和发展五、教材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夏、商、周的更替及青铜文明;秦的统一和灭亡;大一统的汉朝;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魏晋的建立;不同时期的文化科技成就。

教学难点:主要是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能力训练,教会学生灵活运用知识。

【最新】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教学计划

【最新】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教学计划

【最新】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教学计划____学年第一学期历史与社会七上教学计划备课组长:金小刚一、指导思想以历史与社会新课程理念为基石,以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整体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和思想情感教育,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倡导教师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1.学生教育背景差异大,有着良好教育背景的学生,他们的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发展,而有的学生学习自觉性相对较差,缺乏端正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时时加以引导和督促。

2.七年级的学生初次接触历史与社会这门新的学科,在活动探究能力、识图能力、语言表述及综合分析、归纳、总结能力等方面都相对比较欠缺。

3.该年龄段的学生个性鲜明,思维活跃,情感丰富,乐于参与课堂,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在历史与社会学科方面的学习发展潜能较大。

同时基于丰富多元的教材内容,通过教师有效地教学设计和引导,学生应该会有比较大的学习兴趣,可以较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学科素质和人文素养。

当然由于受到年龄与知识的限制,这些孩子的社会分辨能力正在形成之中,他们对社会的认知程度度以及社会经验极其有限,因而对社会方面的教学将是最大的挑战。

三、教材分析:本主题以学生感受、观察和思考社会生活的经验为起点,在描述现实社会生活的过程中,指导学生学习本课程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理解一些在社会生活中常用的、核心的概念。

按照“以时间为经,以空间为纬”的思路,综合历史、地理和其他人文社会学科领域的知识,逐步将学生的视野从个人生活的狭小范围扩展到人类生活的广阔世界,将个人的生存、发展和精神追求融入社会发展的历程,激发学生关注人类命运、探究社会发展奥秘的愿望。

本册内容总共分为四个单元,依次分别为:人在社会中生活、人类共同生活的世界各具特色的区域生活和文明的中心——城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教学计划,七年级历史与社会教学计划坚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教学工作方向,贯彻基础教育改革的思想精神,认真学习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以及史学研究的有关理论,优化课堂的教育理念,提高教学实效。

以下是店铺为您整理的“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教学计划”,供您参考!【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教学计划一】一、指导思想:进一步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思想精神,结合中学历史与社会教学实践,促进历史教学工作发展,深化基础教育教学改革。

二、工作思路:坚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教学工作方向,贯彻基础教育改革的思想精神,认真学习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以及史学研究的有关理论,优化课堂的教育理念,提高教学实效。

以课程教材改革为契机,以义务教育新课程实验、初中新教材教学为重点,切实落实义务教育新课程教学过程方法探索、新课程教法研究、历史学科教学质量提高,促进教学成效。

学习与掌握先进的教学手段与方法,全面提高自身素质,进一步提高历史教学工作的实效性与可持续性,提高历史教学质量。

三、教材分析: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教材内容,主要以地理知识为主。

从对社区的了解,到对地图的认识,再到对大洲、大洋的分布和主要国家的了解,然后是对时间自然环境的初步把握,最后是中国国家地理的展示,从中国在世界的位置——中国国土的组成——邻国——地形类型——平原——山地——高原——盆地——河流——以及村落的发展。

四、教材重难点:重点:第二、三、四单元难点:比例尺的计算和运用;地理事物之间的联系;分析和归纳地理事物的特点。

五、教学进度和课时安排:第一单元:生活在社区里预备课 1课时第一课我的家在哪里 2课时第二课多种多样的社区 2课时探究课从地图上获取信息 1课时第二单元人类共同生活的世界第一课大洲和大洋 2课时第二课自然和环境 2课时第三课世界大家庭 2课时探究课从地球仪上看世界 1课时第三单元:中华各族人民的家园第一课国土与人民 3课时第二课山川秀美 3课时第三课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3课时探究课游历华夏 1课时第四单元:各具特色的区域生活第一课家住平原 2课时第二课以山为邻 2课时第三课傍水而居 2课时第四课草原人家 2课时第五课干旱的宝地 2课时第六课文明的中心——城市 2课时探究课来自家乡的报告 1课时【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教学计划二】教材分析第五单元走进社会认识生活的区域,感受生活的历史,一幅人类社会的全景画卷展现在我们面前。

在社会中,每个人都要认识自我,而要认识自我,又离不开社会。

从认识周围的社会关系,到理解每个人的社会角色,我们在社会中不断成长。

社会生活蕴含着丰富的道理。

我们在社会中的成长过程,就是一个读书明理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共享文明的生活,共创美好的明天。

呵护人类共有的家园,享有人类共创的文明,都要遵守社会的规则。

规则是历史的财富,是文明生活的保障,是社会有序运行的基础。

在日常生活中,谁能摆脱规则而我行我素?小到我们身边的生活,有各种各样的规章、守则、公约;大到国家和社会生活的治理,有人人必须遵守的法律和制度。

生活越丰富,规则越多样,社会越发展,法律和制度就越完善。

在现代社会,漠视规则,就会漠视生活;理解规则,才能理解生活;要过好生活,就应该用好规则。

规则和制度是历史的财富,是社会的经纬,是文明生活的保障。

理解规则的意义,才会自觉遵守规则;理解规则的价值,就会产生完善规则的需要。

了解规则,遵守规则,完善规则,在社会中体会规则的好处,是本单元的主题。

教学目标1.从社会生活中,体会人与社会密不可分的关系。

2.在日常生活和社会交往中,能够理解、尊重他人,平等、诚实待人。

3.体会社会舞台上的各种不同角色,努力扮演好学生角色,初步树立社会责任感。

4.感受大众传媒对个人和社会生活的影响,在具体实践活动中,提高辩证思维的能力。

5.具备收集整理资料、进行社会调查的能力;能对所收集的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并撰写社会调查报告。

6.亲身感受我们身边的生活有各种各样的规章、守则、公约。

7.体验国家和社会生活的治理,自觉遵守法律和制度。

8.理解规则和制度是文明生活的保障。

要过好生活,就应该重视规则,用好规则,不断完善规则、法律和制度。

9.形成自觉遵守各项规则的意识,做守法的好公民。

10.增强社会责任感,做有责任心的社会主人。

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

社会角色不同,人们表现出来的思想和行为也有所不同。

在社会中生活,人们建立起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相互之间特别需要理解与沟通、尊重与平等、友谊与诚信,只有这样才能融洽和谐地相处。

这是本单元的重点内容。

第六单元走向富足的文明生活生活离不开规则,在身边的经济生活中,我们会对此有更深的感受,比如生活消费的规则、创业投资的规则、家庭理财的规则等。

在社会的舞台上,人们无论充当什么角色,总会面临这样的选择:儿童是用零花钱看电影,还是买图书?职员用工资去消遣,还是存入银行或购买国债?店主用盈利扩大铺面,还是买进新的货物?政府用税款修建更多的公路,还是铺设更多的铁路?……为了满足多方面的需求和愿望,人人都要进行选择。

走进经济生活,必须学会选择;走向富足的生活,应当学会选择文明,选择诚信,选择未来。

在社会的舞台上,人们无论充当什么角色,无论收入水平怎样,总要在经济生活中面临多方面的选择,以满足最重要的需求和愿望。

走进经济,面对选择,学会选择,逐步树立现代经济意识,是本单元的中心议题。

教学目标1.结合日常的生活体验,初步了解消费和市场的重要作用,分析影响消费的多种因素。

2.初步学会合理的购物方式,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

3.通过分析不同的案例,明确善于把握机会才能在创业投资中获得成功,懂得在投资活动中要注意规避风险。

4.体会信用对个人创业成功及社会健康发展的意义。

5.学会根据自己家庭的收入,选择不同的投资方式,合理地安排支出。

6.理解国家的收入与支出对社会生活的作用,初步树立自觉纳税的意识。

第七单元精神生活的追求人类不仅不断创造出大量的物质财富,也创造出丰富多彩的精神财富。

正是人类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使文明不间断地传承下来,并在不断地改变着社会的面貌,推动着社会的前进。

文明的社会是奋发向上、不断进取的社会。

通过体育运动,人们不仅可以具有健康的心态、强壮的体魄,而且可以培养昂扬的斗志、顽强的毅力、公平竞争的态度和团结友爱的精神。

文明的社会也是提倡真、善、美的社会。

人类创造出大量歌颂美好、抨击丑恶的文学艺术作品,不仅真实地反映了社会现实,也在引导着社会向更为理想的目标前进。

文明的社会更是充满理想和探索精神的社会。

正是人们不畏艰险、始终如一地探索自然、自我和社会发展的奥秘,人类才从昨天走到今天,又从现在走向未来。

教学目标1.理解教育和文明生活的关系,形成渴求知识,树立健康文明生活的良好意识。

2. 感受体育和文明生活的关系以及体育对个人成长的意义,培养坚强的毅力、公平竞争的态度和团队精神。

3.理解艺术和文明生活的关系,学会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鉴赏美,形成歌颂真善美、抨击假恶丑的审美追求。

4.理解理想和文明生活的关系,了解理想推动人类不断进步的事例,树立崇高理想。

5. 理解人们在思想感情行为方面的差异,懂得与人分享文明成果,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

人类不仅不断创造出大量的物质财富,也在创造着丰富多彩的精神财富。

文明而健康的精神生活是人们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理解人类精神生活的内容,懂得并学会选择健康、文明的精神生活方式,理解艺术带给我们的美感,培养发现美、欣赏美的精神追求,提升精神生活的层次,提高生命的质量,是本单元的教学核心。

第八单元社会生活的变迁我们身边的一求,多有自己的故事,它想我们诉说历史的变化。

大到社会,小到家庭,都有着从过去走到现在的轨迹。

我们了解过去,是为了更好的认识现实。

学会利用各种资料,掌握认识历史的方法,我们对社会的观察就会更真切,认识就会更深刻。

生活在时间的长河中,身边的一切都可以让我们感受到历史的变化。

评价和利用文献资料、实物资料、口述资料,可以知道人们生活的历史怎样被发现、记载、传承至今的,并由此实记、在先人类社会发展的主要脉络。

通过学习,让学生懂得:了解过去的事情,是为了更好的把握今天的生活,开创未来的明天。

教学目标:1 从身边生活的变化、人类社会的变化等多个角度,感受任何事物都在不断变化之中。

2 知道记载历史变化的工具和手段。

3 了解学习历史的意义。

4 尝试通过各种方法,多种渠道收集和分析历史资料。

学生情况分析:通过一个学期的历史与社会的学习,学生逐步掌握了学习方法,培养了一定的学习习惯。

1、学生对社会课的认识和理解有了拓展。

2、能大胆尝试和探究问题,开放性的问题有自己的见解。

3、课堂上有用于带头的好学生,课堂教学开展还行。

工作思路:坚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教学工作方向,贯彻基础教育改革的思想精神,认真学习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以及史学研究的有关理论,优化课堂的教育理念,提高教学实效。

以课程教材改革为契机,以义务教育新课程实验、初中新教材教学为重点,切实落实义务教育新课程教学过程方法探索、新课程教法研究、历史学科教学质量提高,促进教学成效。

学习与掌握先进的教学手段与方法,全面提高自身素质,进一步提高历史教学工作的实效性与可持续性,提高历史教学质量。

教学措施:在新课程实施中,要实现新课的目标,采用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方法。

(一)角式扮演式教学:即培养学生对有关的教学内容通过在课下查找资料,编写活动脚本,分配角色演练,而后在课堂上担纲角色来认识、体验社会生活的模式。

教学过程是:课前教师调查了解学生初始状态和求知的兴趣点制定学习目标和活动内容做好准备活动(包括由学生编写活动脚本、分配角色、自制简单道具、配乐) 课堂活动(包括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归纳社会问题,深化对社会的认识)。

(二)讨论式教学模式:即经过预先的设计和组织,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让学生就某一重要问题各抒己见,通过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多边交流,互相启发,探讨寻究,获取真知,全面提高教学素质的教学模式。

讨论的组织形式可以以班级为单位,也可以分成小组进行,或者二者相结合。

讨论模式的教学组织结构包括拟定题目,课前准备,课堂讨论,小结评价四个程序。

《历史与社会》教学内容中有许多问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而且很有讨论的价值。

在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适当开展讨论,不仅能锻炼每个学生的能力,每个学生的才华都得以展示,而且可以充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三)辩论式教学模式:即全体学生始终围绕同一辩题,自主选择观点,形成正反两方,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在课堂上运用一定的事实来说明本方对某一事物的见解,揭露对方的矛盾之处,力求驳倒其论点,以求得到正确的认识。

辩论式教学与一般辩论形式有所不同,它是课堂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有明确的教学目标,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学生要用事实说明观点,完成知识意义建构;教师的指导作用与课后总结是不容忽视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