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第四课草原人家

合集下载

4.4草原人家

4.4草原人家

二、海拔最高的牧区 ——青藏牧区
青藏地区位于我国 的青藏高原,包括青 海省和西藏自治区。 这里适于耕种的土地 很少,草场广部,是 我国重要的牧区。
•在青藏牧区,到处可 见连绵起伏的草场。 这里的草场不仅面积 大,而且牧草的营养 成分含量高。得天独 厚的自然条件,使畜 牧业一直是这里的支 柱产业。
资料:
• 在辽阔的草原上,可以见到成群结队的牦牛、藏
绵羊和藏山羊。它们能适应高寒、缺氧、低气压 等特殊的高原环境。放牧牲畜的牧民,身着藏袍, 骑在马背上随着畜群缓慢移动。在河流附近,还 可以看见散落的帐篷,那就是牧民们的家。高原 上的牧民们一直延续着“靠天养畜”的传统,主 要过着自给自足的游牧生活。现在,有些牧区已 经建起了定居点,并在牧区的水利建设、围栏建 设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改进。
• 牦牛的毛厚而长,可
以卧雪御寒;体矮身 健,能爬山负重,被 称为“高原之舟”。 牦牛全身都是宝:肉 可以食用,乳可以制 作酥油,皮能加工成 皮衣、帐篷、绳索, 粪可以用作燃料。
• 藏袍穿在身上时,腰
部自然形成一个“大 囊袋”,可以装上随 身物品。天热时,只 穿左袖或干脆脱下两 只袖子束于腰间。
第四课 草原人家
一. 现代化的大牧场 二. 海拔最高的牧区 三. 草原风情
剪羊毛
河那边草原呈现白色一片,好像是白云从 天空飘临,你看那周围雪堆像冬天,这是我 们在剪羊毛 、剪羊毛。 洁白的羊毛像丝绵,锋利的剪子咔嚓响, 只要我们大家努力来劳动,幸福生活一定来 到 、来到。 绵羊你别发抖呀你别害怕,不要担心你的 旧皮袄,炎热的夏天你用不到它,秋天你又 穿上新皮袄 、新皮袄。 洁白的羊毛像丝绵,锋利的剪子咔嚓响, 只要我们大家努力来劳动,幸福生活一定来 到 、来到。
生活特色 发展牧业现代化以国家工业化为基础 “骑在羊背上的国家” “坐在矿车上的国家”

草原人家

草原人家

第四单元第四课草原人家一、教材分析本课主要讲的是澳大利亚的大农场畜牧业。

通过对澳大利亚牧业的分析,让学生了解在自然环境及自然因素的影响下,人类产生了与之适应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让学生树立因地制宜的观念。

二、知识目标1.通过学习澳大利亚的大牧场的内容,了解大草原的自然环境特色,感受草原上牧民的生活概况。

2.能够从地图、图表中读取各种有用的信息。

3.通过澳大利亚的草原风情,进一步认识到人地关系的协调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澳大利亚草原人家的特色;和谐发展人地关系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自然环境对牧业形成与发展的意义。

三、教学方法自主合作式讨论、多媒体教学模式。

四、教学过程教师:同学们,今天老师要给大家介绍一位明星,它可是曾经引起过世界轰动的真正的明星哦。

它是谁呢?有请史莱克。

(史莱克上场,画外音)史莱克自我介绍:大家好,我是史莱克,多利之后的最著名的绵羊。

作为一只绵羊,为人类奉献一身羊毛是我的天职。

但我曾逃避服役长达6年之久。

都说我是舍不得一身靓毛,实际上大家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在我的心中藏有一个梦想,我很想去澳大利亚探亲。

听说那里有我很多很多亲戚。

这6年里我想尽办法,可就是找不着去澳大利亚的路。

大家知道澳大利亚到底在哪儿吗?(世界地图)(澳大利亚地图)在图上落实澳大利亚的地理位置,分析它所在位置的特点:世界上唯一占据整个大陆及其边缘岛屿的国家。

澳大利亚只有2000万不到的人口,却拥有1亿7000万只羊,是世界上养羊最多的国家。

所以,这个国家被称为“骑在养背上的国家”。

(澳大利亚地图中现出“骑在养背上的国家”)可你知道吗,在200多年前,那里还没有一只羊呢。

(知识角:澳大利亚约在两亿年前,就同其他大陆分离,孤立于南半球的海洋上,长期以来,由于自然条件单一,动物演化很缓慢,至今还保存着许多古老的物种。

那里没有高级的野生哺乳动物,只有低级的有袋类动物。

原本那里没有一只羊,18世纪后期,欧洲移民第一次带去了29只绵羊。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第四单元第四课《草原人家》课堂实录及教学反思人教新课标版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第四单元第四课《草原人家》课堂实录及教学反思人教新课标版

⋯⋯⋯⋯⋯⋯⋯⋯⋯⋯⋯⋯⋯⋯⋯⋯⋯⋯⋯⋯⋯⋯⋯名校名师介绍⋯⋯⋯⋯⋯⋯⋯⋯⋯⋯⋯⋯⋯⋯⋯⋯⋯⋯⋯第四课《草原人家》讲堂实录及教课反省一、讲堂实录师:从本学期开始,我们共同学习了世界上的大洲和大洋,认识了世界上不一样地域的气候、地形、人口和民族,那么,世界上处在不一样自然环境下的人们,他们的生产和生活有什么特点呢?今日,我们就来共同认识和研究处在不一样环境下,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状况。

我们国家在哪里都有大片的草原呢?生:新疆、内蒙古、西藏、青海。

师:那么,生活在内蒙古自治区的是哪一个民族呢?生:蒙古族。

师:那么,蒙古族人民的生产和生活状况是如何的,与草原又有哪些关系呢?本节课,我们就一同来商讨一下。

第一,我们先来听一首优美的蒙古族曲子,认识一下蒙古族人民的生产和生活状况。

(播放歌曲《蒙先人》)师:好,听完这首优美的乐曲,联合着大家看到的画面,还有,自己所查找的资料,谁能给大家讲一讲蒙古族的衣食住行和娱乐生活呢?我们采纳抢答的方式,谁先说?(学生纷繁举手)好,请第一组的同学先讲一下蒙古族的衣?生:蒙古族的衣饰是蒙古袍。

蒙古袍身长宽大,高领长袖,在骑马放牧时能护膝御寒,夜晚能当被盖;长长的袖筒冬季可护手持缰,夏季可防蚊虫叮咬;宽宽的腰带在骑马时可保持腰板的挺直和稳固。

蒙古袍的用料有季节之分;夏袍是棉丝质的单夹袍,冬袍是粗布、毛料面的羊皮袍。

颜色有男子喜爱的棕色、深蓝色,女子喜爱的橘红、浅绿和粉红,老年人则喜爱青色和灰色。

蒙古族妇女的帽饰和金饰多镶珠宝和银饰,显得雍容华贵。

蒙古族衣饰在北方民族中极有代表性,充分显示出蒙先人热忱豪迈的性格和一个发达民族的文化风范。

师:好,这名同学讲得很详尽,大家听懂了没有?生:回答:听懂了。

师:那么,谁还有对于蒙古族服饰的问题呢?能够向这名同学进行咨询?生:蒙古族的服饰为何那么厚呢?生:因为草原上风很大,衣着厚的衣服能够抵抗严寒。

师:大家还有问题吗?生:没有。

- 1 -⋯⋯⋯⋯⋯⋯⋯⋯⋯⋯⋯⋯⋯⋯⋯⋯⋯⋯⋯⋯⋯⋯⋯名校名师介绍⋯⋯⋯⋯⋯⋯⋯⋯⋯⋯⋯⋯⋯⋯⋯⋯⋯⋯⋯师:那好,请为这名同学鼓掌,他讲的特别好。

第四单元 第4课 草原人家-《草原风情》教学案例

第四单元 第4课 草原人家-《草原风情》教学案例

《草原风情》教学案例一、教材分析本节课主要围绕内蒙古大草原牧区文化生活展开。

教材直接阐述了草原牧民鲜明的文化生活特点,嗜食肉奶、穿蒙古袍、住蒙古包和“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方式,以及那达慕大会等,让学生从图文之间感受草原风情,尽情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教材呈现形式不仅可使学生们仿佛亲临其境,更有利于他们观察发现问题、自主分析;对教师来说,课文内容环环相扣,知识拓展余地大,有利于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灵活安排教学。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内蒙古自治区、蒙古族及内蒙古草原的生产、生活,初步学会从地理环境、生活、生产、风土人情等方面分析内蒙古大草原的特点,体会牧民如何利用不同的自然条件安排生产生活,感受多姿多彩的牧区生活。

2、过程与方法:收集、分析资料,根据从地图和相关的资料中获取有用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培养学生用全面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草原文化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认识到人地和谐发展的重要性,并感受牧民对草原的热爱之情,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饱满情怀。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在自主探究过程当中,认识内蒙古草原的传统文化生活(衣、食、住、行、娱乐活动、生活方式等)2、教学难点:草原自然条件对牧民的生产生活的影响四、教学方法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本节课的设计主要通过学生模拟旅游的探究活动,结合小组讨论,去发现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带着自身的感觉体验、认识、参与教学过程,既突出了重点,又使学生团队协作意识和能力得到培养和发展;教学过程中,通过音乐、诗歌、图片与感性材料,综合获取信息,提升情感教育,把讲述法、问答法、讨论法、比较法与各种活动形式结合起来,达到教学的最佳效果。

五、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布置并指导学生课后分组收集有关内蒙古草原的民俗风情,指导如何当好一个小导游。

2、学生准备:分组收集内蒙古草原的民俗风情各个方面,并把他们制作成小课件,编成小活动,为如何当好一个小导游作准备。

最新《草原人家》第四课 草原人家

最新《草原人家》第四课 草原人家

大洋洲的花园 澳大利亚的首都——
堪培拉
怎么会有这 么多羊呢?
图3-57和图3-58说明:有一种叫美利奴的绵羊, 毛又软又长.国际上许多上等的毛质服装都是用 美利奴羊的毛制成的.澳大利亚羊毛每年大量出 口,为国家赚取大量外汇(量多质优)
羊皮坐垫
澳大利亚发展畜牧业最突出 的特点是机械化
✓原因:澳大利亚是一个地广人 稀的国家,农场规模很大,一般 可以达到几千公顷;人口少,劳 动力短缺;是个发达国家,拥有 现代化工业
进 入 夏 天 ,少 不了一 个热字 当头, 电扇空 调陆续 登场, 每逢此 时,总 会想起 那 一 把 蒲 扇 。蒲扇 ,是记 忆中的 农村, 夏季经 常用的 一件物 品。 记 忆 中 的故 乡 , 每 逢 进 入夏天 ,集市 上最常 见的便 是蒲扇 、凉席 ,不论 男女老 少,个 个手持 一 把 , 忽 闪 忽闪个 不停, 嘴里叨 叨着“ 怎么这 么热” ,于是 三五成 群,聚 在大树 下 , 或 站 着 ,或随 即坐在 石头上 ,手持 那把扇 子,边 唠嗑边 乘凉。 孩子们 却在周 围 跑 跑 跳 跳 ,热得 满头大 汗,不 时听到 “强子 ,别跑 了,快 来我给 你扇扇 ”。孩 子 们 才 不 听 这一套 ,跑个 没完, 直到累 气喘吁 吁,这 才一跑 一踮地 围过了 ,这时 母 亲总是 ,好似 生气的 样子, 边扇边 训,“ 你看热 的,跑 什么? ”此时 这把蒲 扇, 是 那 么 凉 快 ,那么 的温馨 幸福, 有母亲 的味道 ! 蒲 扇 是 中 国传 统工艺 品,在 我 国 已 有 三 千年多 年的历 史。取 材于棕 榈树, 制作简 单,方 便携带 ,且蒲 扇的表 面 光 滑 , 因 而,古 人常会 在上面 作画。 古有棕 扇、葵 扇、蒲 扇、蕉 扇诸名 ,实即 今 日 的 蒲 扇 ,江浙 称之为 芭蕉扇 。六七 十年代 ,人们 最常用 的就是 这种, 似圆非 圆 , 轻 巧 又 便宜的 蒲扇。 蒲 扇 流 传 至今, 我的记 忆中, 它跨越 了半个 世纪, 也 走 过 了 我 们的半 个人生 的轨迹 ,携带 着特有 的念想 ,一年 年,一 天天, 流向长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 第四单元 第四课《草原人家》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 第四单元 第四课《草原人家》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第四单元第四课草原人家课程标准2-5通过典型实例,较我国不同地区在各自的自然条件下,人们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等方面的特点,以及人地关系方面的主要问题。

2-6通过典型实例,比较世界一些地区和国家在各自的自然条件下,人们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等方面的主要特点。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学习澳大利亚的大牧场和中国内蒙古大草原两个内容,了解大草原的自然环境特色,感受草原上牧民生活的概况。

能够从地图、图表及教师提供的材料中获取有用的信息,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不同地区牧民生活的特点。

2.过程和方法:通过比较的方法分析不同区域的人们在生产、生活方面的特色,把握自然环境与人类生产、生活之间的因果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材对澳大利亚大牧场的经营特点和内蒙古游牧文化的描述,了解草原文化与自然环境的和谐之美,感受牧民对草原的热爱之情,进一步认识到人地关系的协调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草原人家的特色:和谐发展人地关系的重要性。

学习难点:自然环境对牧业形成与发展的意义。

教学方法:在教师引导下的自主合作式讨论法;用比较的方法,识别不同的自然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看图分析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设计:补充知识音课对乐讲诗歌添趣堂比导授小运课新结用观看MTV课讨论探究教学过程:课前播放:《美丽的草原》MTV营造教学气氛设问导入:你们刚才看到的是什么自然环境?导入第四课《草原人家》(—)现代化的大牧场1.骑在羊背上的国家:1羊多2澳大利亚发展养羊业的优越条件设问讨论:1澳大利亚的位置有什么特点?2这种特点对澳大利亚的气候有什么影响?3澳大利亚的畜牧业的分布又有什么特点?由此得出什么结论?2."澳大利亚的牧业分布:集中在中部和西部的草原上特点:1规模很大2定居生活3机械化程度非常高,效率高(最突出的特点)(二)草原风情导入:草原是哺育牧民生长的摇篮,是牧民们的天堂。

从古至今生活在草原上的牧民创作了大量的歌曲,用以表达他们对自己家园的热爱。

第四单元第四课草原人家

第四单元第四课草原人家

第四单元第四课草原人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澳大利亚的自然环境特点,从澳大利亚气候、地形等自然环境探究牧业的兴旺发展的原因。

2、了解澳大利亚牧场现代化的特点极其背景。

3、了解从地图、图表中获取有用的信息描述一个地区的自然环境的基本特征。

4、了解人们在各自的自然环境条件下的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方面的特点。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从草原生活角度入手,体会牧民们如何利用不同的自然条件安排生产生活、感受多姿多彩的牧区生活。

2.通过对澳大利亚大牧场的经营特点的认识,了解草原文化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感受牧民对草原的热爱之情、认识人地关系的协调对发展的主要性。

教学重点:澳大利亚牧场的自然环境与牧业及牧场的经营特点。

教学难点:使学生理解不同草原的自然条件生成不同的草原生产、生活及文化特色,确立和谐的人地观。

教学学法:探究性学习、讨论式学习。

情境形式:分组合作,小组讨论,模拟记者招待会。

课程资源:网络资源,课本、图片、学生。

教学准备:1、教师:查阅有关资料,组织课堂,把课桌椅摆放成记者招待会的形式。

2.学生:收集相关资料,准备记者招待会。

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请学生上台展示澳大利亚草原风光图,请同学们在欣赏优美图片的同时,猜一猜:这是哪个国家的风光?生:一般能猜出是澳大利亚。

师:猜得不错,是澳大利亚的美丽风光。

前面我们已经漫游过平原、山地,拜访过水上人家。

今天我们要到大草原去,探访草原人家。

首先我们到澳大利亚现代化的大牧场,去感受一下那儿的草原生活。

[板书]现代化的大牧场。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一)智力冲浪带引导学生看书本图4-23“澳大利亚牧业的分布”图。

四人小组讨论:1. 澳大利亚的位置有什么特点?这种特点对澳大利亚的气候有什么影响?2 澳大利亚的降水有什么特点?其畜牧业的分布又有什么特点?3. 澳大利亚的养羊业主要分布在什么地区?4.澳大利亚的牧业分布与其降水量线之间呈什么关系?为什么会是这样?学生讨论后交流,教师总结。

第四单元 第四课 草原人家 教案

第四单元 第四课 草原人家 教案

第四单元第四课草原人家教案
以下是为您推荐的第四单元第四课草原人家教案,希望本篇文章对您学习有所帮助。

第四单元第四课草原人家教案
课程标准
2-5 通过典型实例,较我国不同地区在各自的自然条件下,人们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等方面的特点,以及人地关系方面的主要问题。

2-6 通过典型实例,比较世界一些地区和国家在各自的自然条件下,人们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等方面的主要特点。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通过学习澳大利亚的大牧场和中国内蒙古大草原两个内容,了解大草原的自然环境特色,感受草原上牧民生活的概况。

能够从地图、图表及教师提供的材料中获取有用的信息,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不同地区牧民生活的特点。

第四课草原人家

第四课草原人家

第四课草原人家第一框逐水草而居教学目标:1、通过非洲热带草原上马赛人的“逐水草而居”,初步学会分析大草原的自然环境特点2、从草原生活角度入手,体会牧民们如何利用不同的自然条件安排生产生活,感受多姿多彩的牧民生活3、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有用信息,运用各种资料,描述一个地区自然环境的基本特征4、了解草原生产、生活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感受牧民对草原的热爱之情,认识人地协调发展的重要性教学重点:非洲热带草原的自然环境特征以及牧民们的生产生活特点教学难点:非洲热带草原的自然环境与人们生产生活的关系应用教具:PPT教学流程:导入:师:播放《美丽的草原我的家》音乐。

你去过内蒙古大草原吗?你知道世界上还有那些著名的大草原吗?生……PPT展示“多彩的非洲草原”图片集师:刚才我们看到那么多精彩的图片,你知道是哪里的吗?生……师:既然我们知道了这是关于非洲草原的风情后,来看一下关于非洲动物的一些图片吧PPT展示“动物大迁徙”师:大家在这些图片中看到了什么?生……师:角马和斑马都是非洲热带草原上的草食动物,我们在这些图片中看到它们在迁徙中要渡过的一条河流,叫做马拉河,在每年发生的野生动物大迁徙中,渡过的马拉河暴涨的激流和鳄鱼的阻击是最艰难的一幕,被称之为天国之渡。

那么为什么野生动物明知道有危险,还要渡河,为什么还要迁徙?生……师:很好,这些动物之所以要迁徙时因为他们的生存需要水和草,假如它们生活的环境中没有水,没有草,就不得不开始迁徙,那我们思考一下为什么他们生活的环境没有水和草?生……师:这主要与非洲的自然环境有关,那让我们先来了解下非洲大草原的自然环境。

一、非洲热带草原的自然环境PPT展示“非洲热带草原在世界的位置”、“非洲气候类型图”师:我们先从图中来归纳一下非洲草原的具体的地理位置以及它的一个气候类型,有哪位同学踊跃参加?生……师:我们可以这样归纳:草原位于非洲热带雨林的两侧和马达加斯加岛的西侧,而针对气候的话,非洲大草原的气候类型分布很有特点,赤道穿过的地方主要分布的是热带雨林气候,两边是热带草原,再两边是……再两边是……所以,整个非洲大陆来说,它是以赤道为中心轴呈南北对称。

第四单元 各具特色的区域生活--草原人家

第四单元 各具特色的区域生活--草原人家

第四单元 各具特色的区域生活第四课 草原人家第二课时 草原风情一、教学总体设计教学目标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草原文化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认识到人地和谐发展的重要性,并感受牧民对草原的热爱之情,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饱满情怀。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草原人家的特色;教学难点——内蒙古的气候对牧民生活、牧草和畜群的影响。

教学准备有关内蒙古特色的图片以及影像资料。

二、教学过程(新课导入)课前,先播放《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引:大家听出这首歌唱的是哪里吗?学生回答师:没错,是草原。

这首歌唱的就是中国五大草原之首——内蒙古大草原。

转:大家去过内蒙古大草原吗?今天,就让我们去看看内蒙古大草原上的风土人情。

板书:草原风情(新课授程)一、总体介绍师:首先,先让我们来看一下它的地理位置展示图片问:它主要在哪个省级行政区?为什么会在内蒙古形成如此之景观?学生回答总结:位置——中国西北地区地形——内蒙古高原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季风的影响板书:自然环境(位置、气候、地形)介绍:在内蒙古大草原中又按不同的地方分为六大草原:主要为呼伦贝尔草原、锡林郭勒草原、科尔沁草原、乌来察布草原、阿尔善草原和鄂尔多斯草原。

不同的草原又有其不同的特色。

大家想不想走进其中,看看里面具体的情况?了解一下更多的草原知识? 思考:从影片中我们可以发现大草原上的生产方式主要是什么?播放《走进内蒙古》回答:放牧、畜牧业为主。

思考: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生产方式?总结:这都有赖于内蒙古的自然环境。

板书:自然环境生产方式二、一日游活动师:我想现在很多同学都已经迫不及待地想去内蒙古游玩了。

假如我们真的有一天的时间可以去的话,同学们可要事先好好地设计一下一日游的活动方案。

老师这里先给大家提示一下活动中可能涉及的内容。

有参观草原民居、感受蒙古服饰、骑马放牧、品民族食品、体验民风民俗(那达慕大会)。

同时,也有一些活动规则,由组长安排在5分钟时间内不仅要确定旅游路线,最后还要展示一下旅游成果,你会看到感受到些什么?可以参考书本第84、85页,也可以利用一下你们所找的资料。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 第四单元第四课《草原人家》同步练习 人教新课标版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 第四单元第四课《草原人家》同步练习 人教新课标版

第四课草原人家同步练习1.从居住地来看,澳大利亚的牧民是____定居_____的,而我国蒙古的牧民是__游牧(或不定居)_______的。

2. 因为拥有的羊只数量占世界总数的六分之一,羊毛年产量居世界第一位,所以人们形象地称______澳大利亚_____是个“骑在羊背上的国家”。

3.有“骑在羊背上的国家”之称的是(C)A、法国B、意大利C、澳大利亚D、中国4.“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描述的是下列哪一地区的景色(A)A、内蒙古草原B、青藏高原C、南方草坡D、天山草原5.探索活动A)(1)我国有新疆、青海、内蒙古、西藏四大牧区,发展草原旅游业的前途十分广阔,请说出至少两项我国草原旅游业中比较有特色的旅游项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设计一份内蒙古草原一日游程安排计划:早上:8:00乘车到内蒙古自然大草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下午:5:00驱车离开内蒙古大草原到牧民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考察后就如何保护草原提出自己的合理化建议答案:1.骑马、滑草射箭搭蒙古包等2.上午:骑马漫游草原下午:访牧户,品尝奶茶,吃羊肉、祭敖包等3.①合理放牧②退耕还草,科技种草③依法保护草场资源等B)内蒙古草原的文化与草原、牧业生产是分不开的。

试举出衣、食、住、行等方面的一两个例子,画出它们与草原、牧业之间的联系图。

例如:食:奶茶——牛奶或羊奶——饲养牛羊——草原牧业生产住:衣:行:答案:住:蒙古包——便于拆装——“逐水草而居”——适宜草原放养牛羊——发展牧业衣:蒙古袍——便于添加衣服抵御严寒——适宜草原气候——发展牧业行:骏马等——便于驰骋驱赶牛羊群——适宜草原放牧——发展牧业。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上《草原人家》课件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上《草原人家》课件

逐水 草而 居
人工

你还知道世界上哪些国家的畜牧业非 常著名,能列举几个吗?
南美洲:阿根廷 大洋州:新西兰 亚 洲:蒙古
第四单元 第四课
草原人家
澳大利亚 首都:堪培拉 内蒙古 省会:呼和浩特(青色之城)
领土组成:澳大利亚大陆、塔斯马尼亚岛、珊瑚岛 地广人稀:面积768万km2, 人口仅1600万。 居民组成:英国移民后裔、土著人
东中西三大地形区: 东部:大分水岭
澳大利亚
中部:大自流盆地 西部:广阔低矮的高原
特有的动植物:袋鼠、鸭嘴兽、鸸鹋、桉树
人口分布与环境:东南沿海气候温润、经济发达
、人口密集、城市集中
发达的经济:农牧业:以出口小麦、羊毛为主
工矿业:煤、铁生产出口占重要地位
三大城市:堪培拉、悉尼、墨尔本
美利奴羊
澳大利亚最大城市:悉尼
国土辽阔
牧场多由 一家一户 经营
牧场规模 大
需要的劳 动力

现代化的 畜牧业
机械化程度
非常高
基础: 国家工业化
食:奶茶——牛奶或羊奶——
饲养牛羊——草原牧业生产 住:
衣: 我国四大牧场:
青海牧区、新疆牧区、 西藏牧区、内蒙古牧区
位 地 气 品 居住 牧场 机械 方式 特色 化程
置形候种

澳大
利亚 牧场
南半 球
平原
热带 草原
优良
定居
机械 化

内蒙 北半 古草 球 原
高原
温带 大陆ຫໍສະໝຸດ 普通

草原人家ppt课件

草原人家ppt课件
第四课 草原人家
澳大利亚 位于 南 (南、北)半球 位于 东 (东、西)半球,位于
大 洋洲,是世界上唯一占据整个 大陆 及其边缘 岛屿的国家。首都 堪培拉
最大的城市是 悉尼 澳大利亚位于 热 温 带(热、温、寒)
一、现代化的大牧场
地势平坦,开阔。
气候干热,草原面积广。
降水从北、东、南三面 呈半环状向内陆递减。
行:马—骑马—骑马放牧—草原牧业生产。
文化:那达慕盛会,歌舞。
澳大利亚牧业与内蒙古草原牧业比较
澳大利 亚牧业
内蒙古 草原牧 业
气候
热带、亚 热带气候
草原
热带、亚 热带草原
温带季风、 温带草原
温带大陆性
生产 民居 民歌
机械化程 定居生活 《剪羊毛》 度高
人力为主 游牧生活 《敕勒歌》 (蒙古包)
探究:
• 有机态:主要存在于有机质和微生物中的养分, 经过转化以后,才能被吸收。
第一节、土壤氮素
一、土壤氮素的形态和含量 (一)形态
1、有机态 2、无机态
有机态氮
• 是土壤氮素的主要形态,约占土壤全氮 量的95%以上;
• 按溶解度和水解的难易程度有可以分为 三种:
(1)水溶性有机态N:〈5%,易水解称为 速效N;
所谓土壤养分,就是指这些主要靠土壤 提供的植物必需营养元素。
土壤养分的存在形态
• 水溶态:溶解于土壤溶液中的养分,有效性很 高,很容易被作物吸收。
• 交换态:被吸附于土壤胶体上的养分离子,有 效性高。
• 缓效态:存在于某些矿物中,如固定于矿物中 的K,有效性较低。
• 难溶态:存在于土壤矿物中的养分,难溶解, 难被利用,基本无效。
(2)氨化作用:氨基酸进一步分解成为 NH3的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澳大利亚现代化牧场小结:
国土辽阔 大规模 现代化的畜牧业 机械化
的牧场
家庭牧场 劳动力 少
现代化的工业
草原风情
——来自内蒙古大草原的气息
蒙古人歌词
洁白的阵风炊烟升起, 我出生在牧人家里,
辽阔的草原
躯一样爱惜,
哺育我的家乡水, 母亲的乳汁一样甘甜。
这就是蒙古人,
活动规则:
1.选择活动栏目,推出组长安排 本组活动。 2.针对本组栏目进行约6分钟的 探究旅游
3.在规定时间内展示本组旅游成果
(允许有不同形式)
返回
返回
返回
蒙古族的服饰
返回
饮食文化
主 食
牛羊肉和奶制品
粮食、蔬菜 奶茶、奶酒 奶皮子、奶酪、 奶豆腐、手抓羊肉
返回
副 饮
食 品
特色小吃
返回
操持下,一头美利奴羊很快被剪得溜光兮 兮,再邀请几位年轻团友上台,嘻嘻哈哈 共演“羊毛秀”,让大家在开怀之中感受 了“剪羊毛”特色技艺。过去,剪羊毛是 用手工,快手一天能剪200多只,如今用了 电剪,如虎添翼,高手一天能剪400只,平 均两、三分钟剪一只,这高超的技艺,也 算澳大利亚牧场独特时尚吧。
热爱故乡的人。 这就是蒙古人,
热爱故乡的人。
呼伦贝尔草原
锡林郭勒草原 科尔沁草原 阿拉善草原 乌来察布草原
鄂尔多斯草原
敕勒歌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内蒙古一日游活动设计
■ 参观草原民居 ■ 骑马放牧 品民族食品 ■ 感受蒙古服饰 ■ 体验民风民俗(那达慕)
想一想 1、在草原的人们从事什么劳 动?
2、各地的草原人们的生活方 式是不是一样的?
第四课 草原人家
*现代化的大牧场
*草原风情
1.领土位置
就南北半球而言,澳大利亚位于哪一半球?
澳大利亚的位置对 气候有什么影响? 它的气候适宜大规 模种粮食吗?
澳大利亚草原面积辽阔
1、牧场主的牧场规模有多大?
2、牧场主家能提供多少劳动力? 劳动力都干什么活?是亲自割草 吗?是手工剪羊毛吗? 3、他们的家是固定的还是移动的? 与我国的草原会相同吗?
美利奴绵羊
“骑在羊背上的国家”
1、羊比人多
2、羊毛量大质优
澳大利亚牧场游记:
享受牧场“天堂”
我们背海而行,深入到内陆腹地的“绿 海”之中。一望无际的草原,一道道白色围 栏,悠然吃草的牛羊,星星点点的红色房舍, 好似一幅天然油画。而我们访问的葡萄酒庄 园和“天堂牧场”,就坐落在绿色深处。 参观天堂牧场,乐趣是亲身体验了澳大利亚 牧场生活:坐马车,挤牛奶,吃自烤面包, 看剪羊毛,观马上牛仔表演等,特别是剪羊 毛的一位壮汉,极具幽默才能,在他轻松
那达慕大会
富有民族特色的草原文化
衣: 蒙古袍
牛羊肉、奶制品(主) 食: 多样化
住:蒙古包
骑马、勒勒车 行: 那达慕大会 民风民俗:
定居 现代交通工具
自然条件与生产生活方式关系示意图
自然条件
生活方式
生产方式
民风民俗
祝同学们 学习愉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