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贺 李凭箜篌引 原文及赏析
李凭箜篌引赏析及感情
李凭箜篌引赏析及感情李凭箜篌引赏析及感情李凭箜篌引是唐朝诗人李贺写的作品,全诗要如何进行赏析呢?李凭箜篌(kōnghóu)引⑴作者:唐·李贺吴丝蜀桐张高秋⑵,空山凝云颓不流⑶。
江娥啼竹素女愁⑷,李凭中国弹箜篌⑸。
昆山玉碎凤凰叫⑹,芙蓉泣露香兰笑⑺。
十二门前融冷光⑻,二十三丝动紫皇⑼。
女娲炼石补天处⑽,石破天惊逗秋雨⑾。
梦入神山教神妪⑿,老鱼跳波瘦蛟舞⒀。
吴质不眠倚桂树⒁,露脚斜飞湿寒兔⒂。
【注释】1李凭:当时的梨园艺人,善弹奏箜篌。
李凭是红极一时的宫廷乐师。
大约生活于元和六年(811)至元和八年,当时,李贺在京城长安,任奉礼郎。
李凭是梨园弟子,因善弹箜篌,名噪一时。
“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身价之高,似乎远远超过盛唐时期的著名歌手李龟年。
他的精湛技艺,受到诗人们的热情赞赏。
杨巨源《听李凭弹箜篌》诗曰:“听奏繁弦玉殿清,风传曲度禁林明。
君王听乐梨园暖,翻到《云门》第几声?”“花咽娇莺玉嗽泉,名高半在玉筵前。
汉王欲助人间乐,从遣新声坠九天。
”箜篌引:乐府旧题,属《相和歌·瑟调曲》。
箜篌:古代弦乐器。
又名空侯、坎侯。
形状有多种。
据诗中“二十三丝”,可知李凭弹的是竖箜篌。
2吴丝蜀桐:吴地之丝,蜀地之桐。
此指制作箜篌的材料。
张:调好弦,准备调奏。
高秋:指弹奏时间。
这句说在深秋天气弹奏起箜篌。
3空山句:《列子·汤问》:“秦青抚节悲歌,响遏行云”。
此言山中的行云因听到李凭弹奏的箜篌声而凝定不动了。
4“江娥”:一作“湘娥”,李衎《竹谱详录》卷六:“泪竹生全湘九疑山中……《述异记》云:‘舜南巡,葬于苍梧,尧二女娥皇、女英泪下沾竹,文悉为之斑。
’一名湘妃竹。
”“素女”也是传说中的神女。
《汉书·郊祀志上》:“秦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悲,帝禁不止,故破其瑟为二十五弦”这句说乐声使江娥、素女都感动了。
5中国:即国之中央,意谓在京城。
6昆山:是产玉之地。
玉碎、凤凰叫:形容乐声清亮。
李贺 李凭箜篌引 原文及赏析
李凭箜篌引朝代:唐代作者:李贺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赏析李凭是梨园弟子,因善弹箜篌,名噪一时。
“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身价之高,似乎远远超过盛唐时期的著名歌手李龟年。
他的精湛技艺,受到人们的热情赞赏。
李贺此篇想象丰富,设色瑰丽,艺术感染力很强。
清人方扶南把它与白居易的《琵琶行》、韩愈的《听颖师弹琴》相提并论,推许为“摹写声音至文”。
诗的起句开门见山,“吴丝蜀桐”写箜篌构造精良,借以衬托演奏者技艺的高超,写物亦即写人,收到一箭双雕的功效。
“高秋”一语,除了表明时间是九月深秋,还含有“秋高气爽”的意思,与“深秋”、“暮秋”之类相比,更富含蕴。
二、三两句写乐声。
诗人故意避开无形无色、难以捉摸的主体(箜篌声),从客体(“空山凝云”之类)落笔,以实写虚,亦真亦幻,极富表现力。
优美悦耳的弦歌声一经传出,空旷山野上的浮云便颓然为之凝滞,仿佛在俯首谛听;善于鼓瑟的湘娥与素女,也被这乐声触动了愁怀,潸然泪下。
“空山”句移情于物,把云写成具有人的听觉功能和思想感情,似乎比“天若有情天亦老”(《金铜仙人辞汉歌》)更进一层。
它和下面的“江娥”句互相配合,互相补充,极力烘托箜篌声神奇美妙,具有“惊天地,泣鬼神”的魅力。
第四句“李凭中国弹箜篌”,用“赋”笔点出演奏者的名姓,并且交代了演奏的地点。
前四句,诗人故意突破按顺序交待人物、时间、地点的一般写法,另作精心安排,先写琴,写声,然后写人,时间和地点一前一后,穿插其中。
这样,突出了乐声,有着先声夺人的艺术力量。
五、六两句正面写乐声,而又各具特色。
“昆山”句是以声写声,着重表现乐声的起伏多变;“芙蓉”句则是以形写声,刻意渲染乐声的优美动听。
“昆山玉碎凤凰叫”,那箜篌,时而众弦齐鸣,嘈嘈杂杂,仿佛玉碎山崩,令人不遑分辨;时而又一弦独响,宛如凤凰鸣叫,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李凭箜篌引》原文、译文及注释
《李凭箜篌引》原文、译文及注释题记:此诗大约作于公元811年(唐宪宗元和六年)至公元813年(元和八年),当时李贺任职于长安,官奉礼郎(执掌祭祀的九品小官)。
原文:李凭箜篌引唐代-李贺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对照翻译: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在深秋的夜晚,弹奏起吴丝蜀桐制成精美的箜篌,听到美妙的乐声,天空的白云凝聚起来不再飘游。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湘娥把泪珠洒满斑竹,九天素女也牵动满腔忧愁,出现这种情况,是由于乐工李凭在京城弹奏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乐声清脆动听得就像昆仑山美玉击碎,凤凰鸣叫,时而使芙蓉在露水中饮泣,时而使香兰开怀欢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清脆的乐声,融和了长安城十二门前的清冷光气,二十三根弦丝高弹轻拨,打动了高高在上的天帝。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高亢的乐声直冲云霄,冲上女娲炼石补过的天际,好似补天的五彩石被击破,逗落了漫天绵绵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幻觉中仿佛乐工进入了神山,把技艺向女仙传授,老鱼兴奋得在波中跳跃,瘦蛟也翩翩起舞乐悠悠。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月宫中吴刚被乐声吸引,彻夜不眠在桂树下逗留,桂树下的兔子也伫立聆听,不顾露珠斜飞寒飕飕!注释:李凭:当时的梨园艺人,善弹奏箜篌。
杨巨源《听李凭弹箜篌》诗曰:“听奏繁弦玉殿清,风传曲度禁林明。
君王听乐梨园暖,翻到《云门》第几声?”“花咽娇莺玉嗽泉,名高半在玉筵前。
汉王欲助人间乐,从遣新声坠九天。
”箜篌引:乐府旧题,属《相和歌·瑟调曲》。
箜篌:古代弦乐器。
又名空侯、坎侯。
形状有多种。
据诗中“二十三丝”,可知李凭弹的是竖箜篌。
引:一种古代诗歌体裁,篇幅较长,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有五言、七言、杂言。
《李凭箜篌引》的原文与翻译
《李凭箜篌引》的原文与翻译《李凭箜篌引》的原文与翻译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都看到过许多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是古代中国诗歌的泛称,在时间上指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中国的诗歌作品。
那么你有真正了解过古诗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李凭箜篌引》的原文与翻译,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李凭箜篌引》唐·李贺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叫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译文在深秋的夜晚,弹奏起吴丝蜀桐制成精美的箜篌。
听到美妙的乐声,天空的白云凝聚起来不再飘游。
湘娥把泪珠洒满斑竹,九天素女也牵动满腔忧愁。
出现这种情况,是由于乐工李凭在京城弹奏箜篌。
乐声清脆动听得就像昆仑山美玉击碎,凤凰鸣叫;时而使芙蓉在露水中饮泣,时而使香兰开怀欢笑。
清脆的乐声,融和了长安城十二门前的清冷光气。
二十三根弦丝高弹轻拨,打动了高高在上的天帝。
高亢的乐声直冲云霄,冲上女娲炼石补过的天际。
好似补天的五彩石被击破,逗落了漫天绵绵秋雨。
幻觉中仿佛乐工进入了神山,把技艺向女仙传授;老鱼兴奋得在波中跳跃,瘦蛟也翩翩起舞乐悠悠。
月宫中吴刚被乐声吸引,彻夜不眠在桂树下逗留。
桂树下的兔子也伫立聆听,不顾露珠斜飞寒飕飕!赏析诗鬼之名绝非虚得。
李凭是梨园弟子,因善弹箜篌,名噪一时。
“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身价之高,似乎远远超过盛唐时期的著名歌手李龟年。
他的精湛技艺,受到诗人们的热情赞赏。
李贺此篇想象丰富,设色瑰丽,艺术感染力很强。
清人方扶南把它与白居易的《琵琶行》、韩愈的'《听颖师弹琴》相提并论,推许为“摹写声音至文”。
诗的首句。
“高秋”一语,除了表明时间是九月深秋,还含有“秋高气爽”的意思,与“深秋”、“暮秋”之类相比,更富含蕴。
二、三两句写乐声。
诗人故意避开无形无色、难以捉摸的主体(箜篌声),从客体(“空山凝云”之类)落笔,以实写虚,亦真亦幻,极富表现力。
李贺《李凭箜篌引》赏析
李贺《李凭箜篌引》赏析李贺《李凭箜篌引》赏析李凭箜篌引·李贺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赏析一】此诗大约作于元和六年(811)至元和八年,当时,李贺在京城长安,任奉礼郎。
李凭是梨园弟子,因善弹箜篌,名噪一时。
“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身价之高,似乎远远超过盛唐时期的著名歌手李龟年。
他的精湛技艺,受到诗人们的热情赞赏。
李贺此篇想象丰富,设色瑰丽,艺术感染力很强。
清人方扶南把它与白居易的《琵琶行》、韩愈的《听颖师弹琴》相提并论,推许为“摹写声音至文”(见方扶南《李长吉诗集批注》卷一)。
诗的起句开门见山,“吴丝蜀桐”写箜篌构造精良,借以衬托演奏者技艺的高超,写物亦即写人,收到一箭双雕的功效。
“高秋”一语,除了表明时间是九月深秋,还含有“秋高气爽”的意思,与“深秋”、“暮秋”之类相比,更富含蕴。
二、三两句写乐声。
诗人故意避开无形无色、难以捉摸的主体(箜篌声),从客体(“空山凝云”之类)落笔,以实写虚,亦真亦幻,极富表现力。
优美悦耳的弦歌声一经传出,空旷山野上的浮云便颓然为之凝滞,仿佛在俯首谛听;善于鼓瑟的湘娥与素女,也被这乐声触动了愁怀,潸然泪下。
“空山”句移情于物,把云写成具有人的听觉功能和思想感情,似乎比“天若有情天亦老”(《金铜仙人辞汉歌》)更进一层。
它和下面的“江娥”句互相配合,互相补充,极力烘托箜篌声神奇美妙,具有“惊天地,泣鬼神”的魅力。
第四句“李凭中国弹箜篌”,用“赋”笔点出演奏者的名姓,并且交代了演奏的地点。
前四句,诗人故意突破按顺序交待人物、时间、地点的一般写法,另作精心安排,先写琴,写声,然后写人,时间和地点一前一后,穿插其中。
这样,突出了乐声,有着先声夺人的艺术力量。
李贺李凭箜篌引原文及赏析
李凭箜篌引朝代:唐代作者:李贺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赏析李凭是梨园弟子,因善弹箜篌,名噪一时。
“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身价之高,似乎远远超过盛唐时期的著名歌手李龟年。
他的精湛技艺,受到人们的热情赞赏。
李贺此篇想象丰富,设色瑰丽,艺术感染力很强。
清人方扶南把它与白居易的《琵琶行》、韩愈的《听颖师弹琴》相提并论,推许为“摹写声音至文”。
诗的起句开门见山,“吴丝蜀桐”写箜篌构造精良,借以衬托演奏者技艺的高超,写物亦即写人,收到一箭双雕的功效。
“高秋”一语,除了表明时间是九月深秋,还含有“秋高气爽”的意思,与“深秋”、“暮秋”之类相比,更富含蕴。
二、三两句写乐声。
诗人故意避开无形无色、难以捉摸的主体(箜篌声),从客体(“空山凝云”之类)落笔,以实写虚,亦真亦幻,极富表现力。
优美悦耳的弦歌声一经传出,空旷山野上的浮云便颓然为之凝滞,仿佛在俯首谛听;善于鼓瑟的湘娥与素女,也被这乐声触动了愁怀,潸然泪下。
“空山”句移情于物,把云写成具有人的听觉功能和思想感情,似乎比“天若有情天亦老”(《金铜仙人辞汉歌》)更进一层。
它和下面的“江娥”句互相配合,互相补充,极力烘托箜篌声神奇美妙,具有“惊天地,泣鬼神”的魅力。
第四句“李凭中国弹箜篌”,用“赋”笔点出演奏者的名姓,并且交代了演奏的地点。
前四句,诗人故意突破按顺序交待人物、时间、地点的一般写法,另作精心安排,先写琴,写声,然后写人,时间和地点一前一后,穿插其中。
这样,突出了乐声,有着先声夺人的艺术力量。
五、六两句正面写乐声,而又各具特色。
“昆山”句是以声写声,着重表现乐声的起伏多变;“芙蓉”句则是以形写声,刻意渲染乐声的优美动听。
“昆山玉碎凤凰叫”,那箜篌,时而众弦齐鸣,嘈嘈杂杂,仿佛玉碎山崩,令人不遑分辨;时而又一弦独响,宛如凤凰鸣叫,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李贺《李凭箜篌引》古诗赏析
李贺《李凭箜篌引》古诗赏析李凭箜篌引朝代:唐代作者:李贺原文: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译文在深秋的夜晚,弹奏起吴丝蜀桐制成精美的箜篌。
听到美妙的乐声,天空的白云凝聚起来不再飘游。
湘娥把泪珠洒满斑竹,九天素女也牵动满腔忧愁。
出现这种情况,是由于乐工李凭在京城弹奏箜篌。
乐声清脆动听得就像昆仑山美玉击碎,凤凰鸣叫;时而使芙蓉在露水中饮泣,时而使香兰开怀欢笑。
清脆的乐声,融和了长安城十二门前的清冷光气。
二十三根弦丝高弹轻拨,打动了高高在上的天帝。
高亢的乐声直冲云霄,冲上女娲炼石补过的天际。
好似补天的五彩石被击破,逗落了漫天绵绵秋雨。
幻觉中仿佛乐工进入了神山,把技艺向女仙传授;老鱼兴奋得在波中跳跃,瘦蛟也翩翩起舞乐悠悠。
月宫中吴刚被乐声吸引,彻夜不眠在桂树下逗留。
桂树下的兔子也伫立聆听,不顾露珠斜飞寒飕飕!注释李凭:当时的梨园艺人,善弹奏箜篌。
杨巨源《听李凭弹箜篌》诗曰:“听奏繁弦玉殿清,风传曲度禁林明。
君王听乐梨园暖,翻到《云门》第几声?”“花咽娇莺玉嗽泉,名高半在玉筵前。
汉王欲助人间乐,从遣新声坠九天。
”箜篌引:乐府旧题,属《相和歌·瑟调曲》。
箜篌:古代弦乐器。
又名空侯、坎侯。
形状有多种。
据诗中“二十三丝”,可知李凭弹的是竖箜篌。
引:一种古代诗歌体裁,篇幅较长,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有五言、七言、杂言。
吴丝蜀桐:吴地之丝,蜀地之桐。
此指制作箜篌的材料。
张:调好弦,准备调奏。
高秋:指弹奏时间。
这句说在深秋天气弹奏起箜篌。
空白:一作“空山”。
《列子·汤问》:“秦青抚节悲歌,响遏行云”。
此句言山中的行云因听到李凭弹奏的箜篌声而凝定不动了。
江娥:一作“湘娥”。
李衎《竹谱详录》卷六:“泪竹生全湘九疑山中……《述异记》云:‘舜南巡,葬于苍梧,尧二女娥皇、女英泪下沾竹,文悉为之斑。
《李凭箜篌引》原文及翻译
《李凭箜篌引》唐.李贺一、本篇原文: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二、文章翻译:在深秋时节,采用吴地的丝线与蜀地的桐木精心制作的箜篌被高高张设起来。
空寂的山谷里,云层仿佛被箜篌的乐音吸引,凝结不动,失去了流动的态势。
传说中的江娥(湘妃)因悲伤而在竹林中啼哭,素女也为之哀愁不已,这一切皆因乐师李凭在中国弹奏起了那神奇的箜篌。
乐声犹如昆山宝玉破碎时发出的清脆鸣响,又如凤凰振翅高鸣;它又如清晨芙蓉花瓣上的露珠悄然滑落,带出哀婉之感,又似香兰盛开时那欢快的微笑。
这悠扬的旋律传至京城十二座城门,甚至融化了人们心中的冷漠之情,连天宫中二十三根箜篌丝的震动也惊动了天帝。
乐声似乎引领人们回到了女娲炼五色石以补天裂的神话时代,那石破天惊的瞬间似乎与秋雨交织在一起,让人感受到一种穿越时空的力量。
在梦境中,这音乐还引领人们进入神圣的山峦,教化了山中的女神,使得老鱼跃出波浪起舞,瘦弱的蛟龙也随乐声翩翩起舞。
月夜中,吴刚(吴质)无法入眠,倚靠在桂花树旁,任由露珠从枝头斜斜飞落,打湿了寒冷中静伏的兔子。
整个世界仿佛都被李凭的箜篌演奏所打动,沉浸在那神奇而动人心魄的音乐氛围之中。
三、文章解析:这首诗为唐代诗人李贺的《李凭箜篌引》,通过对乐师李凭弹奏箜篌情景的生动描绘,展现了音乐艺术的神奇魅力及其引发的强烈情感共鸣与超凡想象,体现出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艺术表现力。
以下是对此诗的深入解析:1. 乐器与演奏者:“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诗篇开头即点明了乐器的独特性——用吴地丝线与蜀地桐木制成的箜篌,既表明其材质珍贵,又暗示其音色优美。
选择在高秋之际弹奏,更增添了乐曲的庄重与神秘感。
空山云凝的景象,暗示乐音具有摄人心魄的力量,足以令自然为之驻足。
李贺《李凭箜篌引》译文及赏析
李贺《李凭箜篌引》译文及赏析李贺《李凭箜篌引》译文及赏析“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的诗意:高亢的乐声直冲云霄,冲上女娲炼石补过的天际。
好似补天的五彩石被击破,逗落了漫天绵绵秋雨。
出自唐代诗人李贺《李凭箜篌引》李凭箜篌引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参考译文在深秋的夜晚,弹奏起吴丝蜀桐制成精美的箜篌。
听到美妙的乐声,天空的白云凝聚起来不再飘游。
湘娥把泪珠洒满斑竹,九天素女也牵动满腔忧愁。
出现这种情况,是由于乐工李凭在京城弹奏箜篌。
乐声清脆动听得就像昆仑山美玉击碎,凤凰鸣叫;时而使芙蓉在露水中饮泣,时而使香兰开怀欢笑。
清脆的乐声,融和了长安城十二门前的清冷光气。
二十三根弦丝高弹轻拨,打动了高高在上的天帝。
高亢的乐声直冲云霄,冲上女娲炼石补过的天际。
好似补天的五彩石被击破,逗落了漫天绵绵秋雨。
幻觉中仿佛乐工进入了神山,把技艺向女仙传授;老鱼兴奋得在波中跳跃,瘦蛟也翩翩起舞乐悠悠。
月宫中吴刚被乐声吸引,彻夜不眠在桂树下逗留。
桂树下的兔子也伫立聆听,不顾露珠斜飞寒飕飕!译文二吴丝蜀桐制作的精美箜篌,在深秋里弹奏,灵彻的琴声,使空中的云彩凝垂不流。
湘娥感动泪洒斑竹,素女聆听满怀哀愁。
这是乐师李凭,在京城演奏箜篌。
乐声时而像昆山玉碎,时而像凤凰悠鸣,时而使荷花泫露而泣,时而使香兰含笑开口。
长安城十二门前,消融了寒秋的冷光,二十三弦的清响惊动了九霄之上的紫皇。
乐声冲上女娲炼石补天的地方,惊得五色石破,引来秋雨啾啾。
梦幻中进入神山教神妪弹奏,乐声使老鱼跃波倾听,瘦蛟翻江跳舞。
月宫里吴刚彻夜不眠倚着桂树,寒露斜飞,打湿了凝神静听的玉兔。
赏析:《李凭箜篌引》是唐代诗人李贺的作品。
此诗运用一连串出人意表的比喻,传神地再现了乐工李凭创造的诗意浓郁的音乐境界,生动地记录下李凭弹奏箜篌的高超技艺,也表现了作者对乐曲有深刻理解,具备丰富的艺术想象力。
《李凭箜篌引》李贺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李凭箜篌引》李贺唐诗注释翻译赏析箜篌是中国古代传统弹弦乐器,又称拨弦乐器。
演奏时,将琴置于桌上,左右手各执一拨弹奏。
箜篌的历史悠久,在古代,箜篌常被用于宫廷雅乐、民间音乐和宗教音乐等领域。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这两句诗描绘了箜篌的制作材料和演奏环境。
“吴丝蜀桐”,说明箜篌的制作材料十分精美,“张高秋”则点明了演奏的时间,“空山凝云颓不流”,则进一步烘托出了演奏环境的清幽。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这两句诗描述了乐声的感染力。
“江娥啼竹素女愁”,通过描写湘江女神和素女听到箜篌声后的反应,表现出了乐声的美妙动人,“李凭中国弹箜篌”,则点出了演奏者的名字,为下文描写箜篌的演奏技艺埋下了伏笔。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这两句诗是对箜篌演奏技艺的正面描写。
“昆山玉碎凤凰叫”,形容乐声清脆,犹如昆山玉碎,凤凰鸣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则形容乐声优美,犹如芙蓉泣露,香兰欢笑。
这两句诗通过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生动地描绘了箜篌的演奏效果。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这两句诗描写了箜篌声的宏大。
“十二门前融冷光”,形容长安城十二道城门的寒气在箜篌声中消散,“二十三丝动紫皇”,则形容箜篌的弦音打动了天上的皇帝。
这两句诗通过对长安城和皇帝的描写,进一步烘托出了箜篌声的宏大。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这两句诗描写了箜篌声的震撼。
“女娲炼石补天处”,引用了女娲补天的神话故事,形容箜篌声的宏大,犹如女娲炼石补天,“石破天惊逗秋雨”,则形容箜篌声的震撼,犹如石破天惊,逗引秋雨洒落。
这两句诗通过对神话故事的引用和对自然景象的描写,生动地描绘了箜篌声的震撼。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这两句诗描写了箜篌声的奇幻。
“梦入神山教神妪”,形容李凭的箜篌声能够进入神山,传授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则形容箜篌声的奇幻,犹如老鱼跳波,瘦蛟起舞。
这两句诗通过对神话故事和自然景象的描写,生动地描绘了箜篌声的奇幻。
李贺的诗词《李凭箜篌引》赏析
【导语】《李凭箜篌引》是唐代诗⼈李贺的作品。
全诗语⾔峭丽,构思新奇,独辟蹊径,对乐曲本⾝,仅⽤两句略加描摹,⽽将⼤量笔墨⽤来渲染乐曲惊天地、泣⿁神的动⼈效果,⼤量的联想、想象和神话传说,使作品充满浪漫主义⽓息。
关于这⾸诗的赏析就和⼀起来了解下,欢迎阅读! 《李凭箜篌引》 唐•李贺 吴丝蜀桐张⾼秋,空⼭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素⼥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碎凤凰叫,芙蓉泣露⾹兰笑。
⼗⼆门前融冷光,⼆⼗三丝动紫皇。
⼥娲炼⽯补天处,⽯破天惊逗秋⾬。
梦⼊神⼭教神妪,⽼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赏析】 这⾸诗较为传神地再现了乐⼯李凭弹奏箜篌的⾼超技艺,也表现了作者丰富奇诡的想象⼒,被推许为“摹写声⾳⾄⽂”。
李凭是唐宪宗时期红极⼀时的宫廷乐师,因善弹箜篌,名噪⼀时,其⾝价之⾼,似乎远远超过盛唐时期的歌⼿李龟年。
如此乐师,他的技艺⾃当不同凡响,箜篌⼀响,致“空⼭凝云颓不流”,甚⾄连善于⿎瑟的湘娥素⼥都被这乐声感染,以⾄潸然泪下。
可见,这箜篌声神奇美妙,具有“惊天地,泣⿁神”的魅⼒。
声⾳到底多么美妙,作者形容为“昆⼭⽟碎凤凰叫,芙蓉泣露⾹兰笑”,那箜篌声,时⽽众弦齐鸣,嘈嘈杂杂,仿佛⽟碎⼭崩;时⽽⼜⼀弦独响,宛如凤凰鸣叫,声振林⽊,响遏⾏云。
上句是以声写声,着重表现乐声的起伏多变;下句则是以形写声,刻意渲染乐声的优美动听。
芙蓉泣露,⾹兰含笑,都是极美的事物,诗⼈⽤分别⽤以摹写琴声的悲抑及欢快,具有形神兼备之妙。
全诗以神奇瑰丽、浪漫⼤胆的想象,把诗⼈对箜篌声的抽象感觉、感情与思想,描写成具体可感的物象,构成⼀个令⼈悦⽬赏⼼的艺术境界,曲折⽽⼜明朗地表达了作者对乐曲的感受和评价。
扩展阅读:李贺的简介 李贺于唐德宗贞元六年(公元790年),出⽣于福昌县昌⾕(今洛阳宜阳县三乡)⼀个破落贵族之家,远祖是唐⾼祖李渊的叔⽗李亮(⼤郑王),属于唐宗室的远⽀,武则天执政时⼤量杀戮⾼祖⼦孙,到李贺⽗亲李晋肃时,早已世远名微,家道中落,隐沦昌⾕。
李贺《李凭箜篌引》全诗注释翻译与赏析
李贺《李凭箜篌引》全诗注释翻译与赏析李凭箜篌引李贺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注释:⑴李凭:当时的梨园艺人,善弹奏箜篌。
杨巨源《听李凭弹箜篌》诗曰:“听奏繁弦玉殿清,风传曲度禁林明。
君王听乐梨园暖,翻到《云门》第几声?”“花咽娇莺玉嗽泉,名高半在玉筵前。
汉王欲助人间乐,从遣新声坠九天。
”箜篌引:乐府旧题,属《相和歌·瑟调曲》。
箜篌:古代弦乐器。
又名空侯、坎侯。
形状有多种。
据诗中“二十三丝”,可知李凭弹的是竖箜篌。
引:一种古代诗歌体裁,篇幅较长,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有五言、七言、杂言。
⑵吴丝蜀桐:吴地之丝,蜀地之桐。
此指制作箜篌的材料。
张:调好弦,准备调奏。
高秋:指弹奏时间。
这句说在深秋天气弹奏起箜篌。
⑶空白:一作“空山”。
《列子·汤问》:“秦青抚节悲歌,响遏行云”。
此句言山中的行云因听到李凭弹奏的箜篌声而凝定不动了。
⑷江娥:一作“湘娥”。
李衎《竹谱详录》卷六:“泪竹生全湘九疑山中……《述异记》云:‘舜南巡,葬于苍梧,尧二女娥皇、女英泪下沾竹,文悉为之斑。
’一名湘妃竹。
”素女:传说中的神女。
《汉书·郊祀志上》:“秦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悲,帝禁不止,故破其瑟为二十五弦。
”这句说乐声使江娥、素女都感动了。
⑸中国:即国之中央,意谓在京城。
⑹昆山玉碎凤凰叫:昆仑玉碎,形容乐音清脆。
昆山,即昆仑山。
凤凰叫,形容乐音和缓。
⑺芙蓉泣露、香兰笑:形容乐声时而低回,时而轻快。
⑻十二门:长安城东西南北每一面各三门,共十二门,故言。
这句是说清冷的乐声使人觉得长安城沉浸在寒光之中。
⑼二十三丝:《通典》卷一百四十四:“竖箜篌,胡乐也,汉灵帝好之,体曲而长,二十三弦。
竖抱于怀中,用两手齐奏,俗谓之擘箜篌。
箜篌余音绕梁三日李贺《李凭箜篌引》及赏析
【导语】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家居福昌昌⾕,后世称李昌⾕,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
有“诗⿁”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诗⼈。
著有《昌⾕集》。
下⾯是为⼤家带来的李贺《李凭箜篌引》及赏析,欢迎⼤家阅读。
李凭箜篌引唐代:李贺吴丝蜀桐张⾼秋,空⼭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素⼥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碎凤凰叫,芙蓉泣露⾹兰笑。
⼗⼆门前融冷光,⼆⼗三丝动紫皇。
⼥娲炼⽯补天处,⽯破天惊逗秋⾬。
梦⼊神⼭教神妪,⽼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译⽂ 在深秋的夜晚,弹奏起吴丝蜀桐制成精美的箜篌。
听到美妙的乐声,天空的⽩云凝聚起来不再飘游。
湘娥把泪珠洒满斑⽵,九天素⼥也牵动满腔忧愁。
出现这种情况,是由于乐⼯李凭在京城弹奏箜篌。
乐声清脆动听得就像昆仑⼭美⽟击碎,凤凰鸣叫;时⽽使芙蓉在露⽔中饮泣,时⽽使⾹兰开怀欢笑。
清脆的乐声,融和了长安城⼗⼆门前的清冷光⽓。
⼆⼗三根弦丝⾼弹轻拨,打动了⾼⾼在上的天帝。
⾼亢的乐声直冲云霄,冲上⼥娲炼⽯补过的天际。
好似补天的五彩⽯被击破,逗落了漫天绵绵秋⾬。
幻觉中仿佛乐⼯进⼊了神⼭,把技艺向⼥仙传授;⽼鱼兴奋得在波中跳跃,瘦蛟也翩翩起舞乐悠悠。
⽉宫中吴刚被乐声吸引,彻夜不眠在桂树下逗留。
桂树下的兔⼦也伫⽴聆听,不顾露珠斜飞寒飕飕!注释 李凭:当时的梨园艺⼈,善弹奏箜篌。
杨巨源《听李凭弹箜篌》诗⽈:“听奏繁弦⽟殿清,风传曲度禁林明。
君王听乐梨园暖,翻到《云门》第⼏声?”“花咽娇莺⽟嗽泉,名⾼半在⽟筵前。
汉王欲助⼈间乐,从遣新声坠九天。
”箜篌引:乐府旧题,属《相和歌•瑟调曲》。
箜篌:古代弦乐器。
⼜名空侯、坎侯。
形状有多种。
据诗中“⼆⼗三丝”,可知李凭弹的是竖箜篌。
引:⼀种古代诗歌体裁,篇幅较长,⾳节、格律⼀般⽐较⾃由,形式有五⾔、七⾔、杂⾔。
吴丝蜀桐:吴地之丝,蜀地之桐。
《李凭箜篌引》全诗鉴赏
《李凭箜篌引》全诗鉴赏第一篇:《李凭箜篌引》全诗鉴赏李凭箜篌引唐·李贺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叫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诗人简介】诗鬼之名绝非虚得。
李凭是梨园弟子,因善弹箜篌,名噪一时。
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身价之高,似乎远远超过盛唐时期的著名歌手李龟年。
他的精湛技艺,受到诗人们的热情赞赏。
李贺此篇想象丰富,设色瑰丽,艺术感染力很强。
清人方扶南把它与白居易的《琵琶行》、韩愈的《听颖师弹琴》相提并论,推许为摹写声音至文。
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
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
有《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等名篇。
著有《昌谷集》。
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
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一个代表者。
他所写的诗大多是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对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人民所受的残酷剥削都有所反映。
留下了黑云压城城欲摧,雄鸡一声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千古佳句。
李贺的诗作想象极为丰富,经常应用神话传说来托古寓今,所以后人常称他为鬼才,诗鬼,创作的诗文为鬼仙之辞。
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
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
李贺长期的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27岁英年早逝。
【注释】⑴李凭:当时的梨园艺人,善弹奏箜篌。
杨巨源《听李凭弹箜篌》诗曰:听奏繁弦玉殿清,风传曲度禁林明。
君王听乐梨园暖,翻到《云门》第几声?花咽娇莺玉嗽泉,名高半在玉筵前。
汉王欲助人间乐,从遣新声坠九天。
古诗李凭箜篌引翻译赏析
古诗李凭箜篌引翻译赏析《李凭箜篌引》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贺。
其古诗词全文如下: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前言】《李凭箜篌引》是唐代诗人李贺的作品。
此诗运用一连串出人意表的比喻,传神地再现了乐工李凭创造的诗意浓郁的音乐境界,生动地记录下李凭弹奏箜篌的高超技艺,也表现了作者对乐曲有深刻理解,具备丰富的艺术想象力。
全诗语言峭丽,构思新奇,独辟蹊径,对乐曲本身,仅用两句略加描摹,而将大量笔墨用来渲染乐曲惊天地、泣鬼神的动人效果,大量的联想、想象和神话传说,使作品充满浪漫主义气息。
【注释】⑴李凭:当时的梨园艺人,善弹奏箜篌。
杨巨源《听李凭弹箜篌》诗曰:“听奏繁弦玉殿清,风传曲度禁林明。
君王听乐梨园暖,翻到《云门》第几声?”“花咽娇莺玉嗽泉,名高半在玉筵前。
汉王欲助人间乐,从遣新声坠九天。
”箜篌引:乐府旧题,属《相和歌·瑟调曲》。
箜篌:古代弦乐器。
又名空侯、坎侯。
形状有多种。
据诗中“二十三丝”,可知李凭弹的是竖箜篌。
引:一种古代诗歌体裁,篇幅较长,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有五言、七言、杂言。
⑵吴丝蜀桐:吴地之丝,蜀地之桐。
此指制作箜篌的材料。
张:调好弦,准备调奏。
高秋:指弹奏时间。
这句说在深秋天气弹奏起箜篌。
⑶空白:一作“空山”。
《列子·汤问》:“秦青抚节悲歌,响遏行云”。
此句言山中的行云因听到李凭弹奏的箜篌声而凝定不动了。
⑷江娥:一作“湘娥”。
李衎《竹谱详录》卷六:“泪竹生全湘九疑山中……《述异记》云:‘舜南巡,葬于苍梧,尧二女娥皇、女英泪下沾竹,文悉为之斑。
’一名湘妃竹。
”素女:传说中的神女。
《汉书·郊祀志上》:“秦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帝禁不止,故破其瑟为二十五弦。
”这句说乐声使江娥、素女都感动了。
李贺的诗《李凭箜篌引》赏析
李贺的诗《李凭箜篌引》赏析李贺的诗《李凭箜篌引》赏析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都收藏过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古诗吧,古诗是古代诗歌的泛称。
还在苦苦寻找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李贺的诗《李凭箜篌引》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李凭箜篌引》唐·李贺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译文在深秋的夜晚,弹奏起吴丝蜀桐制成精美的箜篌。
听到美妙的乐声,天空的白云凝聚起来不再飘游。
湘娥把泪珠洒满斑竹,九天素女也牵动满腔忧愁。
出现这种情况,是由于乐工李凭在京城弹奏箜篌。
乐声清脆动听得就像昆仑山美玉击碎,凤凰鸣叫;时而使芙蓉在露水中饮泣,时而使香兰开怀欢笑。
清脆的乐声,融和了长安城十二门前的清冷光气。
二十三根弦丝高弹轻拨,打动了高高在上的天帝。
高亢的乐声直冲云霄,冲上女娲炼石补过的天际。
好似补天的五彩石被击破,逗落了漫天绵绵秋雨。
幻觉中仿佛乐工进入了神山,把技艺向女仙传授;老鱼兴奋得在波中跳跃,瘦蛟也翩翩起舞乐悠悠。
月宫中吴刚被乐声吸引,彻夜不眠在桂树下逗留。
桂树下的兔子也伫立聆听,不顾露珠斜飞寒飕飕!注释(1)李凭:当时的梨园艺人,善弹奏箜篌。
杨巨源《听李凭弹箜篌》诗曰:“听奏繁弦玉殿清,风传曲度禁林明。
君王听乐梨园暖,翻到《云门》第几声?”“花咽娇莺玉嗽泉,名高半在玉筵前。
汉王欲助人间乐,从遣新声坠九天。
”箜篌引:乐府旧题,属《相和歌·瑟调曲》。
箜篌:古代弦乐器。
又名空侯、坎侯。
形状有多种。
据诗中“二十三丝”,可知李凭弹的是竖箜篌。
引:一种古代诗歌体裁,篇幅较长,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有五言、七言、杂言。
(2)吴丝蜀桐:吴地之丝,蜀地之桐。
此指制作箜篌的材料。
张:调好弦,准备调奏。
李凭箜篌引原文及翻译注释赏析可打印
李凭箜篌引原文及翻译注释赏析李凭箜篌引原文及翻译注释赏析可打印《李凭箜篌引》是唐代诗人李贺的诗作。
那么关于这首诗我们应该怎么赏析呢?一起来看看吧。
以下是小编准备的一些李凭箜篌引原文及翻译注释赏析,仅供参考。
李凭箜篌引原文李贺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李凭箜篌引注释:⑴李凭:当时的梨园艺人,善弹奏箜篌。
杨巨源《听李凭弹箜篌》诗曰:“听奏繁弦玉殿清,风传曲度禁林明。
君王听乐梨园暖,翻到《云门》第几声?”“花咽娇莺玉嗽泉,名高半在玉筵前。
汉王欲助人间乐,从遣新声坠九天。
”箜篌引:乐府旧题,属《相和歌·瑟调曲》。
箜篌:古代弦乐器。
又名空侯、坎侯。
形状有多种。
据诗中“二十三丝”,可知李凭弹的是竖箜篌。
引:一种古代诗歌体裁,篇幅较长,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有五言、七言、杂言。
⑵吴丝蜀桐:吴地之丝,蜀地之桐。
此指制作箜篌的材料。
张:调好弦,准备调奏。
高秋:指弹奏时间。
这句说在深秋天气弹奏起箜篌。
⑶空白:一作“空山”。
《列子·汤问》:“秦青抚节悲歌,响遏行云”。
此句言山中的行云因听到李凭弹奏的箜篌声而凝定不动了。
⑷江娥:一作“湘娥”。
李衎《竹谱详录》卷六:“泪竹生全湘九疑山中……《述异记》云:‘舜南巡,葬于苍梧,尧二女娥皇、女英泪下沾竹,文悉为之斑。
’一名湘妃竹。
”素女:传说中的神女。
《汉书·郊祀志上》:“秦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悲,帝禁不止,故破其瑟为二十五弦。
”这句说乐声使江娥、素女都感动了。
⑸中国:即国之中央,意谓在京城。
⑹昆山玉碎凤凰叫:昆仑玉碎,形容乐音清脆。
昆山,即昆仑山。
凤凰叫,形容乐音和缓。
⑺芙蓉泣露、香兰笑:形容乐声时而低回,时而轻快。
⑻十二门:长安城东西南北每一面各三门,共十二门,故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凭箜篌引之公保含烟创作
朝代:唐代作者:李贺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赏析
李凭是梨园门生,因善弹箜篌,名噪一时.“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身价之高,似乎远远超越盛唐时期的著名歌手李龟年.他的精湛技艺,受到人们的热情赞赏.李贺此篇想象丰厚,设色绮丽,艺术感染力很强.清人方扶南把它与白居易的《琵琶行》、韩愈的《听颖师抚琴》相提并论,推许为“摹写声音至文”.
诗的起句开门见山,“吴丝蜀桐”写箜篌结构精良,借以烘托演奏者技艺的高明,写物亦即写人,收到一箭双雕的成效.“高秋”一语,除了标明时间是九月深秋,还含有“秋高气爽”的意思,与“深秋”、“暮秋”之类相比,更富含蕴.二、三两句写乐声.诗人成心避开无形无色、难以捉摸的主体(箜篌声),从客体(“空山凝云”之
类)落笔,以实写虚,亦真亦幻,极富表现力.
优美悦耳的弦歌声一经传出,空旷山野上的浮云便颓然为之凝滞,似乎在昂首倾听;善于鼓瑟的湘娥与素女,也被这乐声震动了愁怀,潸然泪下.“空山”句移情于物,把云写成具有人的听觉功用和思想感情,似乎比“天若有情天亦老”(《金铜仙人辞汉歌》)更进一层.它和下面的“江娥”句相互配合,相互弥补,竭力烘托箜篌声神奇美妙,具有“惊天地,泣鬼神”的魅力.第四句“李凭中国弹箜篌”,用“赋”笔点出演奏者的名姓,而且交代了演奏的所在.前四句,诗人成心突破按顺序交待人物、时间、所在的一般写法,另作精心安插,先写琴,写声,然后写人,时间和所在一前一后,交叉其中.这样,突出了乐声,有着先声夺人的艺术力气.
五、六两句正面写乐声,而又各具特色.“昆山”句是以声写声,着重表现乐声的起伏多变;“芙蓉”句则是以形写声,刻意渲染乐声的优美入耳.“昆山玉碎凤凰叫”,那箜篌,时而众弦齐鸣,嘈喧闹杂,似乎玉碎山崩,令人不遑分辨;时而又一弦独响,宛如凤凰鸣叫,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芙蓉泣露香兰笑”,构思奇特.带露的芙蓉(即荷花)是屡见不鲜的,盛开的兰花也确实给人以张口欲笑的印象.它们都是美的化身.诗人用“芙蓉泣露”摹写琴声的悲抑,而以“香兰笑”显示琴声的欢快,不只可以耳闻,
而且可以目睹.这种表现办法,真有形神兼备之妙.
从第七句起到篇终,都是写音响效果.先写近处,长安十二道城门前的冷气寒光,全被箜篌声所消融.其实,冷气寒光是无法消融的,因为李凭箜篌弹得特别好,人们陶醉在他那美妙的弦歌声中,以致连深秋时节的风寒露冷也觉得不到了.虽然用语浪漫夸年夜,表达的却是一种真情实感.“紫皇”是双关语,兼指天帝和事先的皇帝.诗人不用“君王”而用“紫皇”,不单是遣词造句上追求新奇,而且是一种巧妙的过渡手法,承先启后,比拟自然地把诗歌的意境由人寰扩展到仙府.以下六句,诗人凭借想象的同党,飞向天庭,飞上神山,把读者带进更为辽阔深广、神奇绮丽的境界.“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乐声传到天上,正在补天的女娲听得入了迷,居然忘记了自己的职守,后果石破天惊,秋雨倾泻.这种想象是何等年夜胆超奇,出其不意,而又感人肺腑.一个“逗”字,把音乐的强年夜魅力和上述奇瑰的现象紧紧联络起来了.而且,石破天惊、秋雨霶霈的现象,也可视作音乐形象的示现.
第五联,诗人又从天庭描写到神山.那美妙绝伦的乐声传入神山,教令神妪也为之打动不已;乐声感物至深,致使“老鱼跳波瘦蛟舞”.诗人用“老”和“瘦”这两个似平枯槁的字眼修饰鱼龙,却有着完全相反的艺术效果,使音乐形象更加饱满.老鱼和瘦蛟原本羸弱乏力,行动困难,居
然陪伴着音乐的旋律腾跃起舞,这种出奇不虞的形象描写,使那无形美妙的箜篌声浮雕般地出现在读者的眼前了.
以上八句以形写声,摄取的多是运动着的物象,它们联翩而至,新奇绮丽,令人目不暇接.结末两句改用静物,作进一步烘托:成天伐桂、劳累不胜的吴刚倚着桂树,久久地立在那儿,竟忘了睡眠;玉兔蹲伏一旁,任凭深夜的露水不时在洒落在身上,把毛衣浸湿,也不愿离去.这些饱含思想感情的优美形象,深深印在读者心中,就像皎洁的月亮投影于水,显得幽深渺远,逗人情思,发人联想.
诗的最年夜特点是想象奇特,形象鲜明,充溢浪漫主义色彩.诗人致力于把自己关于箜篌声的抽象觉得、感情与思想借助联想转化成详细的物象,使之可见可感.诗歌没有对李凭的技艺作直接的评判,也没有直接描述诗人的自我感受,有的只是关于乐声及其效果的摹绘.然而纵观全篇,又无处不寄予着诗人的情思,曲折而又明朗地表达了他对乐曲的感受和评价.这就使外在的物象和内在的情思融为一体,构成可以悦目赏心的艺术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