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呼吸系统重点笔记知识点总结期末复习资料
医学 内科学重点总结---呼吸系统
【内科学重点总结】呼吸系统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支气管炎chronic bronchitis:咳嗽、咳痰、喘息,慢性反复发作,冬天寒冷时加重,回暖时缓解。
病因有吸烟、职业粉尘、化学物质、大气污染、感染。
急性发作期有散在干湿啰音于背部和肺底。
临床分三期:急性发作期(一周内出现脓性痰,或伴炎症表现,或咳痰喘症状之一加剧)慢性迁延期(咳痰喘症状迁延不愈一个月以上)临床缓解期(症状基本消失两个月以上)。
诊断依据咳、痰、喘、症状,每年三个月,持续两年以上,排除其他疾患,或有明确客观检查依据(X线,肺功能)。
鉴别“爱惜阔小姐”(肺癌、矽肺、支气管扩张、支气管哮喘、肺结核)。
急性发作期治疗控制感染、祛痰镇咳、解痉平喘。
阻塞性肺气肿obstructive emphysema:吸烟、感染、大气污染有害因素,气道弹性减退,气道壁破坏。
呼吸困难(逐渐加重),桶状胸,呼吸运动减弱,叩诊过清音,肺下界肝浊音界下移,心音遥远。
X线垂位心,ECG肢体导联低电压,肺功检查功能残气量FRV、残气量RV、肺总量TLC均升高,RV/TLC>40%。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气道阻塞,慢性炎症性反应,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后FEV1<80%预计值,FEV1/FVC<70%)。
标志性症状是逐渐加重的呼吸困难。
听诊呼气延长。
COPD诊断标准:①中年发病,长期吸烟史,慢性咳嗽咳痰缓慢进展②肺气肿征③活动时气促,呼吸困难④不完全可逆性气流受限:支舒药后FEV1/FVC<70%, FEV1<80%预计值⑤排除其他疾病所致COPD分级:FEV1>80%预计值,FEV1/FVC<70%为轻度COPD,FEV1>50%中度,FEV1>30%重度,FEV1<30%或呼衰极重度。
分期稳定期(治疗:戒烟、支气管舒张药:抗胆碱或β2受体激动剂+激素或茶碱类、祛痰药、长期家庭氧疗LTOT),急性加重期exacerbation(感染引发,并发呼衰和右心衰,应另外给予低流量氧疗和抗生素)。
呼吸内科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呼吸内科学知识点归纳总结呼吸内科学知识点归纳总结呼吸内科学是研究呼吸系统疾病的一个专科学科,主要关注呼吸系统的结构、功能和疾病的诊断、治疗与预防等方面。
本文将对呼吸内科学的相关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学习该学科。
一、呼吸系统的结构与功能1. 呼吸系统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组织等器官,它们共同组成了呼吸道。
呼吸道的结构和功能是呼吸过程中空气流动的基础。
2. 呼吸系统的主要功能是气体交换。
它通过氧气的吸入和二氧化碳的排出,实现了人体对氧气的摄取和新陈代谢产物的排出。
二、呼吸系统疾病的分类与临床表现呼吸系统疾病根据发病部位和病理变化的不同,可分为上呼吸道疾病、下呼吸道疾病和肺部疾病等三大类。
1. 上呼吸道疾病主要包括鼻炎、鼻窦炎、咽炎、扁桃体炎等。
其临床表现主要是咳嗽、打喷嚏、流涕、喉咙痛等症状。
2. 下呼吸道疾病主要包括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
其临床表现主要是咳嗽、气促、胸闷等症状。
3. 肺部疾病主要包括肺炎、肺结核、肺气肿等。
其临床表现主要是发热、咳嗽、胸痛、咳痰等症状。
三、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方法1. 临床诊断:通过病史采集、体格检查、相关的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手段,医生可以判断出患者是否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确定病情的严重程度和病因。
2. 辅助检查:辅助检查包括 x 光检查、肺功能检查、支气管镜检查、痰细菌培养等,它们能够提供更直接的信息,帮助医生做出更准确的诊断。
3. 药物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抗生素、抗炎药物、支气管舒张剂等。
药物的使用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以避免不良反应和药物滥用。
4. 物理治疗:物理治疗包括氧疗、呼吸康复、肺部按摩等,它们能够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帮助患者更好地恢复。
5. 外科治疗:外科治疗主要针对一些需要手术干预的呼吸系统疾病,如肺癌、食管裂孔疝等。
手术治疗通常需要在严密监护下进行。
四、呼吸系统疾病的预防与保健1. 注重个人卫生: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避免接触呼吸道传染源等,能够有效预防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
内科学 呼吸系统疾病 复习总结 考试重点
第一章、呼吸系统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症状:①慢性咳嗽②咳痰③胸闷、气短或呼吸困难体征:肺气肿征(桶状胸)诊断标准:FEV1/FVC<70%及FEV1<80%预计值(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临床表现(一)肺心功能代偿期(缓解期)1、原发病的表现2、右心室肥大的表现(二)肺心功能失代偿期(急性发作期)1、呼衰:肺心病多合并Ⅱ型呼衰①低氧血症②高碳酸血症2、心衰:右心衰。
体征:肝肿大、颈静脉怒张、肝颈回流征、下肢浮肿肺心病诊断:呼吸系统原发病+肺动脉高压、右心室肥大或右心衰竭表现支气管哮喘特征:气道高反应性和可逆性气流阻塞临床表现及体征典型症状:反复发作性的呼气性呼吸困难。
典型体征:呼气时间延长、广泛哮鸣音、寂静胸诊断喘息的反复发作性、哮鸣音的弥漫性、气道阻塞的可逆性(三性)不典型者可用下列三种方法之一:1、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2、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3、呼气峰值日内波动率≥20%治疗:阶梯式的治疗方案缓解药物:β2 受体激动剂、茶碱、抗胆碱类药物控制药物: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白三烯受体拮抗剂、H1受体拮抗剂重度及危重哮喘治疗1、氧疗与辅助通氧2、解痉平喘3、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4、抗生素5、糖皮质激素慢性呼吸衰竭诊断1. 有导致呼吸衰竭的疾病或诱因2. 有低氧血症或伴高碳酸血症的临床表现3. 血气分析:PaO2<60mmHg,伴或不伴PaCO2>50mmHg,并排除心内解剖分流或原发性心排血量降低时,呼衰诊断即可成立血气分析:PaO2 <60mmHg、PaCO2正常→Ⅰ型呼吸衰竭PaO2 <60mmHg、PaCO2 >50mmH →Ⅱ型呼吸衰竭PH >7.45时→失代偿性碱中毒PH <7.35时→失代偿性酸中毒BE(剩余碱)↑→代谢性碱中毒;BE↓→代谢性酸中毒肺炎链球菌肺炎症状1、前驱症状:上呼吸道症状2、发热:39-40摄氏度,稽留热3、咳嗽、咳痰:咯铁锈色痰4、胸痛5、呼吸困难、气促紫绀体征肺实变征——患侧呼吸运动减弱、触觉语颤增强、叩诊浊音或实音、呼吸音减弱消失,消散期可有湿罗音实验室检查WBC↑。
内科呼吸知识点总结
内科呼吸知识点总结一、呼吸系统解剖和生理学知识1. 呼吸系统解剖结构:呼吸系统由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部组成。
鼻腔和咽喉是空气进入体内的通道,气管分支为左右支气管,支气管再分支为小支气管,最后到达肺泡。
肺泡是气体交换的地方,肺部还有支撑组织、血管和淋巴系统。
2. 呼吸系统生理学:呼吸系统的功能包括气体交换、氧气供应和二氧化碳排出。
气体交换发生在肺泡和毛细血管间,氧气被吸收到血液中,二氧化碳从血液中释放到肺泡并排出体外。
二、呼吸系统疾病的常见病因和临床表现1. 呼吸道感染:呼吸道感染通常由病毒、细菌或真菌引起,临床表现包括咳嗽、流涕、喉咙痛、发热等症状。
病毒性感染多见于流感、冠状病毒感染等;细菌性感染则常见于细菌性肺炎和支气管炎。
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COPD主要由吸烟引起,临床表现包括进行性呼吸困难、咳嗽、咳痰等。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包括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两类疾病。
3. 哮喘:哮喘是一种慢性气道炎症,临床表现为频发的气喘发作,伴有咳嗽、咳痰和胸闷。
常见的哮喘诱因包括空气污染、过敏原、呼吸道感染等。
4. 肺部感染:肺部感染可由细菌、病毒、真菌引起,症状包括发热、咳嗽、胸痛、呼吸急促等。
常见的肺部感染包括细菌性肺炎、肺结核等。
5. 肺栓塞:肺栓塞是肺动脉或其分支被血栓阻塞,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胸痛、咳嗽、咯血等。
三、内科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方法1. 体格检查:内科医师会仔细观察患者的呼吸情况、听诊肺部呼吸音、观察咳嗽和咳痰情况等,以帮助诊断呼吸系统疾病。
2. 影像学检查:包括X光检查、CT扫描、MRI等,可以帮助确定肺部结构和病变情况。
3. 肺功能检查:包括肺活量、通气量、气道阻力等指标检查,可帮助评估肺部功能状况。
4. 实验室检查:包括血气分析、痰培养、血液检查等,可以帮助确定病原体和炎症情况。
四、内科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方法1. 药物治疗:包括抗生素、抗病毒药物、雾化吸入治疗、支气管扩张剂、皮质类固醇等药物的使用,根据具体病因和临床症状进行治疗。
内科学复习笔记 呼吸系统疾病篇
呼吸系统疾病肺炎临床表现:症状: 呼吸道症状咳嗽、咳痰、痰血、发热、胸痛、等等。
体征: 早期无体征、肺实变有肺实变体征、湿罗音、并发胸水有胸水体征重症肺炎标准(美国)主要标准:①需要有创机械通气;②感染性休克需要血管收缩剂治疗。
次要标准:①呼吸频率≥30次/分;②氧合指数(PaO2/FiO2)≤250; ③多肺叶浸润;④意识障碍定向障碍;⑤氮质血症;⑥白细胞减少;⑦血小板减少;⑧低体温;⑨低血压。
符合1项主要标准或3项次要标准可诊断重症肺炎。
治疗抗感染是最主要环节。
经验性治疗:1、CAP:青壮年无基础疾病的CAP:青霉素﹑第一代头孢菌素和喹诺酮类。
大环内酯类不单独使用2、老年人或有基础疾病或需要住院的CAP:第二、三代头孢菌素﹑β-内酰胺类/ β -内酰胺酶抑制剂和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3、HAP: 第二、三代头孢菌素﹑β -内酰胺类/ β -内酰胺酶抑制剂和喹诺酮类,或碳青霉烯类4、重症肺炎:广谱抗生素,足量,联合。
CAP :β -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或氟喹诺酮类;HAP:氟喹诺酮类或氨基糖苷类+抗假单胞菌β-内酰胺类(氨曲南),广谱青霉素/ β -内酰胺酶抑制剂或碳青霉烯类,必要时+万古霉素、替考拉宁或利奈唑胺。
肺炎临床稳定标准1、T ≤37.8 OC2、心率≤ 100次∕分3、呼吸频率≤ 24次∕分4、血压:收缩压≥90mmHg5、呼吸室内空气动脉血氧饱和度≥90%;或PaO2 ≥ 60mmHg6、能够口服进食7、精神状态正常治疗评估48-72 小时进行评估;有效表现,体温下降、症状改善、白细胞下降,而X线胸片病灶吸收较迟。
;72小时无效原因(1)未能覆盖致病菌或耐药菌(2)特殊病原体(3)并发症(4)误诊(5)药物热一、肺炎链球菌肺炎临床表现—症状一般病史:常为健康者,男性多见,多有淋雨、疲劳、醉酒、病毒感染史,等。
好发春冬季节。
中毒症状:起病急,高热、寒战,体温达39-40度,可呈稽留热,周身关节酸痛不适。
呼吸系统疾病-知识点总结笔记
呼吸系统疾病-知识点总结笔记(一)生理1.肺通气肺泡与外界环境间的气体交换●肺通气的动力●原动力:呼吸肌的节律性收缩●直接动力:肺泡气与外界大气之间的压力差●胸内压=-肺回缩压●肺通气的阻力●弹性阻力(静态阻力70%)●肺的弹性阻力(主要)●肺本身的弹性回缩力:弹力纤维,胶原纤维●肺泡液-气表面张力(最主要)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肺泡Ⅱ型上皮细胞→二棕榈酰卵磷酯●胸廓的弹性阻力●非弹性阻力●气道阻力(主要)支哮长期最有效治疗:糖皮质激素●惯性阻力●黏滞阻力●肺通气的功能评价●肺容积和肺容量●肺通气量与肺泡通气量●肺通气量:每分钟吸入或呼出的气体总量●肺泡通气量:每分钟吸入肺泡的新鲜空气量/肺内更新气体量肺泡通气量=(潮气量-无效腔气量)×呼吸频率通气血流比值=肺泡通气量/心输出量2.肺换气肺泡与肺CAP血液间的气体交换●气体的扩散单纯扩散●分压差:是气体扩散的动力和决定气体扩散方向的因素Co2的扩散系数是氧气的20倍●呼吸气体的人体不同部位气体的分压●影响肺换气的因素●呼吸膜的厚度(反比)●呼吸膜面积(正比)●通气血流比值●正常:0.84●过大:通气过度或血流相对不足→Ⅰ型呼衰●过低:通气不足或血流相对过多→支哮→动静脉短路→Ⅱ型呼衰3.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氧气:氧合血红蛋白●二氧化碳:碳酸氢盐(主要)和氨基甲酰血红蛋白●发绀不一定缺氧(高原性红细胞增多症)缺氧不一定发绀(严重贫血、一氧化碳中毒)●氧解离曲线“S”右移↑左移↓●上段>60mmHg(>90%)●影响因素:PH、温度、2,3-DPG、二氧化碳分压4.化学感受性呼吸反射神经调节●中枢化学感受器刺激:脑脊液,局部细胞外液中的氢离子●外周化学感受器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氢离子↑●颈动脉体:主要调节呼吸●主动脉体:主要调节循环升压反射(二)肺炎1.细菌性肺炎●大叶性肺炎(肺炎链球菌肺炎)●致病菌:肺炎球菌●病理变化:肺泡腔内的纤维素性炎●充血水肿期●红色肝样变期●灰色肝样变期●溶解消散期●临床表现:青壮年(30-40岁)+受凉淋雨后+寒战高热+铁锈色痰+口角鼻周单纯性疱疹+胸片示肺实变影、支气管充气征+听诊闻及支气管呼吸音●并发症●肺肉质变(机化性肺炎):中性粒细胞渗出过少●肺脓肿和脓胸:金葡菌感染●感染性休克●治疗:首选青霉素,不单独使用大环内酯类●小叶性肺炎(支气管肺炎)●致病菌:化脓性细菌●病理变化:以细支气管为中心的肺组织化脓性炎症●肺炎克雷伯杆菌肺炎●临床表现:老年人+寒战高热+砖红色胶冻样痰+胸片示蜂窝状脓肿、叶间隙下坠●治疗:首选氨基糖苷类●金葡菌肺炎:婴幼儿/糖尿病老年人+寒战高热+痰中带血丝/脓痰带血+圆形透亮影,液气囊腔空洞半合成青霉素(万古霉素)/头孢菌素2.非典型病原体肺炎首选大环内酯●军团菌肺炎●致病菌:嗜肺军团杆菌●病理变化:急性纤维素性化脓性炎●临床表现:青壮年(30岁)+外出旅居史+高热(39-40℃)呼吸道症状+斑片状阴影+低钠血症●支原体:青少年(16岁)+外出旅居史+低热(37.3-38℃)咳嗽(阵发性剧烈干咳)痰少,可伴有咽痛,头痛+胸片斑片状阴影+β内酰胺类无效●衣原体3.病毒性肺炎●病毒性肺炎●致病菌:流感病毒●病理:间质性肺炎,可见病毒包涵体,炎细胞浸润●临床表现:发热+阵发性剧烈咳嗽,痰少+SaO2早期下降+磨玻璃影(三)肺脓肿1.吸入性(最常见):口咽鼻(厌氧菌)●好发部位:右肺●临床表现:寒战高热咳嗽咳大量脓臭痰(分三层)慢性病人可有杵状指,胸片大片浓密炎性阴影,其中可有圆形透亮区及气液平面●治疗:首选青霉素2.血源性:皮肤疖痈(金葡菌)●临床表现:转移性脓肿●治疗:万古霉素/头孢3.继发性(四)慢性支气管炎1.临床表现:反复发作的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且症状每年至少持续3个月,连续2年以上2.病理●黏液-纤毛排送系统受损纤毛柱状上皮变性、坏死,再生的上皮杯状细胞增多,并发生鳞状上皮化生●黏膜下腺体增生肥大和浆液性上皮发生黏液腺化生●管壁充血水肿、炎性细胞浸润●管壁平滑肌断裂、萎缩●细支气管炎和细支气管周围炎(五)支气管哮喘1.是一种由呼吸道过敏引起的以支气管可逆性发作性痉挛为特征的慢性阻塞性炎性疾病。
内科呼吸系统知识点(一)2024
内科呼吸系统知识点(一)引言概述:呼吸系统是人体的一个重要系统,包括鼻腔、喉部、气管、支气管和肺。
它负责呼吸作用,将氧气吸入体内供给各个组织和器官,同时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呼吸系统的正常功能对维持人体的正常代谢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内科呼吸系统的知识点,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管理呼吸系统疾病。
正文:一、呼吸系统的解剖结构1. 鼻腔:鼻腔是呼吸系统的入口,具有过滤空气、调节空气温度和湿度的功能。
2. 喉部:喉部是连接鼻腔和气管的部位,包括会厌、声带等重要结构。
3. 气管和支气管:气管和支气管是呼吸系统的主要输气通道,将空气输送至肺部。
4. 肺:肺是呼吸系统的核心器官,负责气体交换并供给氧气给血液。
5. 胸膜:胸膜是覆盖在肺和胸腔内壁上的薄膜,起到保护肺部的作用。
二、呼吸系统的生理功能1. 气体交换:肺泡与毛细血管之间进行气体交换,将氧气吸入血液,同时将二氧化碳排出。
2. 过滤空气:通过鼻腔中的细毛和黏膜层过滤空气中的灰尘和有害物质。
3. 保持酸碱平衡:呼吸系统通过调节二氧化碳的排出来维持体内酸碱平衡。
4. 声音产生:喉部的声带在空气通过时振动产生声音。
5. 保护肺部:胸腔内的胸膜层和表面张力帮助保护肺部不受受到外界的撞击和感染。
三、呼吸系统疾病的分类1. 上呼吸道感染:包括咽炎、喉炎、鼻窦炎等,常见于寒冷季节,可引起咳嗽、喉咙痛等症状。
2. 支气管炎:主要包括急性支气管炎和慢性支气管炎,常见于冬春季节,症状包括咳嗽、咳痰等。
3. 肺炎:肺炎是肺部感染引起的疾病,常见症状包括发热、咳嗽、气促等。
4.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包括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主要由吸烟、空气污染等引起,症状包括气促、咳嗽等。
5. 肺癌:肺癌是一种恶性肿瘤,主要由吸烟、家族遗传等因素引起,常见症状包括咳嗽、咳血、胸痛等。
四、呼吸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1. 咳嗽:咳嗽是许多呼吸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可以是干咳或咳痰。
2. 咳痰:咳痰是体内积聚痰液的表现,痰液的性状和颜色可以对疾病进行初步判断。
呼吸系统生理学重点内容
呼吸系统生理学重点内容
1. 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 呼吸系统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组织等部分。
- 其主要功能是吸入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并参与维持酸碱平衡。
2. 呼吸过程
- 呼吸过程主要分为呼吸道通气、肺泡通气和肺毛细血管气体
交换三个阶段。
- 呼吸道通气是指空气从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进入肺部。
- 肺泡通气是指氧气从肺泡进入肺毛细血管,而二氧化碳则相反。
- 肺毛细血管气体交换是指氧气从肺毛细血管进入血液,而二
氧化碳则相反。
3. 呼吸控制
- 呼吸的调节主要由呼吸中枢和感受器控制。
- 呼吸中枢位于延髓和脊髓,受到血液氧气、二氧化碳浓度以
及酸碱平衡的反馈调节。
- 感受器包括呼吸感受器和化学感受器,能感知和调节呼吸的频率和深度。
4. 呼吸肌肉
- 呼吸肌肉主要包括膈肌和肋间肌。
- 膈肌是主要的呼吸肌肉,通过膨胀和收缩来控制呼吸。
- 肋间肌则帮助扩张和收缩胸腔,增加肺的容积。
5. 呼吸与运动
- 呼吸与运动息息相关。
- 运动时,呼吸加快、加深,以满足肌肉对氧气的需求,并排出产生的二氧化碳。
6. 呼吸系统的生理变化
- 呼吸系统在正常情况下会出现生理变化,例如婴儿和年老者的呼吸频率较快,肺功能也有所不同。
以上是呼吸系统生理学的一些重点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内科呼吸系统总结期末
内科呼吸系统总结期末呼吸是人体生存所必需的生理功能之一,也是人体与外界环境交换气体和维持机体内气体平衡的重要机制。
内科呼吸系统是指由上呼吸道、下呼吸道、肺组织和膈肌所组成的系统,负责呼吸运动的调节和实现氧气的吸入,二氧化碳的排出。
下面将从解剖、生理、病理等方面对内科呼吸系统进行总结。
一、解剖学1.上呼吸道:上呼吸道主要包括鼻腔、咽腔以及喉部。
鼻腔是气体进入呼吸道的第一站,其内部有大量的毛细血管和黏膜,能够加湿并过滤空气。
咽腔是连接鼻腔和喉部的通道,是食物和空气交汇的地方。
喉部有会厌、声带等重要结构,可通过会厌的活动调节声带张力以及呼吸通道的开闭。
2.下呼吸道:下呼吸道包括气管、支气管和肺组织。
气管是连接喉部和支气管的管道,其内腔光滑,有多层柱状上皮和纤毛,具有保护和排毒作用。
支气管是气管分支而来,依次分为主支气管、右、左肺支气管,最后分为细支气管。
支气管具有平滑肌的活动,能够调节气流和分泌物的排出。
肺组织是呼吸系统的重要部分,由肺泡、支气管和肺血管组成,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
3.膈肌:膈肌是呼吸系统的重要肌肉之一,位于胸腔和腹腔之间。
膈肌收缩能够使胸腔容积增大,压力降低,从而使肺组织膨胀并吸入空气。
膈肌舒张则使胸腔容积减小,压力增高,辅助肺组织排出废气。
二、生理学1.呼吸机制:呼吸机制主要由呼吸中枢、呼吸肌和呼吸调节中枢三部分组成。
呼吸中枢位于脑干和延髓部位,通过对呼吸肌的兴奋或抑制调控呼吸频率和深度。
呼吸肌包括膈肌和肋间肌,受神经冲动控制,收缩使肺组织膨胀,舒张则使肺组织缩小。
呼吸调节中枢主要由化学感受器和机械感受器组成,通过感受动脉血氧饱和度、二氧化碳含量以及肺容积等信息,调节呼吸节律和深度。
2.气体交换:气体交换是呼吸系统的核心功能,发生在肺泡和肺血管之间。
氧气从肺泡通过肺血管壁进入血液,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氧合血红蛋白,被输送到机体所有组织。
同时,二氧化碳由组织代谢产生并溶解在血液中,通过肺泡和肺血管壁进入肺泡腔,最后排出体外。
呼吸内科总结知识点
呼吸内科总结知识点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1.疾病概述COPD是一种以进行性气流受限为特征的慢性炎症性肺部疾病,主要包括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
主要症状包括咳嗽、咳痰、活动时气促、胸闷等。
常见的危险因素包括吸烟、空气污染、职业性粉尘暴露等。
2.诊断要点(1)症状:咳嗽、咳痰、活动时气促、胸闷。
(2)体征:肺部听诊可闻及干罗音、哮鸣音,呼吸肌使用增强等。
(3)肺功能检测:特征性的气流受限,包括气道阻力(FEV1/FVC比值<70%)和气流受限(FEV1<80%预计值)。
(4)影像学检查:支气管扩张、肺气肿、肺功能减低等。
3.治疗原则(1)戒烟:吸烟是COPD的主要危险因素,戒烟对预防疾病进展至关重要。
(2)药物治疗:包括短效或长效支气管舒张剂、激素、抗生素治疗。
(3)氧疗:对于重度气流受限的COPD患者,氧疗能够改善生存率。
(4)康复治疗:包括呼吸锻炼、营养支持、疫苗接种等。
4.并发症及预后(1)急性加重:包括急性支气管炎、呼吸衰竭等。
(2)肺动脉高压:慢性低氧血症使得肺动脉收缩,导致肺动脉高压。
(3)呼吸衰竭:COPD是导致慢性呼吸衰竭的常见原因。
(4)预后:患者生活质量较差,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
二、支气管哮喘1.疾病概述支气管哮喘是一种以气道慢性炎症和可逆性气道狭窄为特征的慢性气道疾病。
主要症状包括喘息、气促、咳嗽、胸闷等。
常见危险因素包括过敏原、空气污染、病毒感染等。
2.诊断要点(1)症状:喘息、气促、咳嗽、胸闷等。
(2)体征:肺部听诊可见喘鸣音、干罗音、呼吸肌使用增强等。
(3)肺功能检测:可有气道阻力增加、气道炎症等。
(4)支气管激发试验:可见气道高反应性。
3.治疗原则(1)避免诱因:尽量避免过敏原、空气污染物等。
(2)药物治疗:包括短效或长效β2受体激动剂、激素、抗过敏药等。
(3)免疫治疗:对于对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可以考虑免疫治疗。
内科主治医师考试复习重点:呼吸系统
内科主治医师考试复习重点:呼吸系统1、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及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本病在临床上最常见,尤其是急诊科,但是由于它很简单,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内容,所以上课时一般不会讲,考试也一般不考,所以不要花太多时间和精力!2、慢性阻塞性肺病和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本节乃是绝对的重点,考试经常会出病例分析!一般的病例都是病史很长,由慢性支气管炎逐步发展成肺气肿、肺心病、心衰、呼吸衰竭、肺性脑病,而且还会合并一些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所以要求有较强的综合分析的能力才能答满分。
连接本节知识的主线是其病理变化,所以掌握了本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对于理解、记忆本节内容有很大帮助!下面归纳一下本节重点内容:(1)慢性支气管炎的分期和诊断标准,以及与支气管哮喘的鉴别诊断;(2)肺功能检查对于阻塞性肺气肿诊断的意义;(3)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动脉高压的产生机制(相对重点);(4)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失代偿期并发症;(5)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辅助检查以及急性加重期的并发症(其中治疗相当重要)。
3、肺栓塞:一般上课不会讲述,考试也不会考,有兴趣的可以看一下。
4、支气管哮喘:一般不出大题,重点看一下鉴别诊断和治疗原则(知道药物有哪些类)。
另外,哮喘持续状态的治疗原则也要熟悉,有时候会考简答题。
5、支气管扩张:一般不会考,可以看一下其临床表现还有X线特点。
6、呼吸衰竭:多数情况都是结合病例考,但是要掌握两种呼吸衰竭的判断标准、简单的血气分析(病理生理学都讲过,不记得可以复习一下)、氧疗方法以及治疗原则!另外,注意一下“肺性脑病”的.名词解释。
7、肺炎:掌握“社区获得性肺炎”和“医院获得性肺炎”的概念,还有一些常见肺炎的典型症状、X线征象和首选的抗生素(书上应该有一个总结表格)。
肺炎球菌肺炎的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比较重要,但一般不会出大题!8、肺脓肿:不是重点,熟悉一下临床表现、X线特点和治疗原则就可以了!9、肺结核病:比较重要。
要掌握其临床类型病原学检查、结核菌素试验的结果判定(尤其要知道阴性结果的意义)、并发症和化疗的原则(对于一线药物要掌握其不良反应)。
内科学笔记--呼吸系统
内科学笔记第一章呼吸系统疾病§1 慢性支气管炎和阻塞性肺气肿一、慢性支气管炎(chronicbronchitis)慢性支气管炎是指气管、支气管粘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
以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及反复发作的慢性过程为特征。
病程进展缓慢,常并发阻塞性肺气肿,甚至肺动脉高压、肺源性心脏病,以老年人为多发。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1.大气中的刺激性烟雾、有害气体如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氯气、臭氧等对支气管粘膜造成损伤,纤毛清除功能下降,分泌增加,为细菌入侵创造条件。
2.吸烟兴奋副交感神经,使支气管痉挛,能使支气管上皮纤毛运动受抑制;支气管杯状上皮细胞增生,粘膜分泌增多,使气管净化能力减弱;支气管粘膜充血、水肿、粘液积聚,肺泡中吞噬细胞功能减弱;吸烟还可使鳞状上皮化生,粘膜腺体增生肥大3.感染是慢支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
病因多为病毒和细菌,鼻病毒,粘液病毒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为多见。
4.过敏反应可使支气管收缩或痉挛、组织损害和炎症反应,继而发生慢支。
5.机体内在因素1)如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副交感神经功能亢进,气道反应性比正常人高;2)老年人由于呼吸道防御功能下降,喉头反射减弱,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减弱;3)维生素C、维生素A的缺乏,使支气管粘膜上皮修复受影响,溶菌活力受影响;4)遗传也可能是慢支易患的因素。
(二)病理生理早期大气道功能正常但小气道功能已发生异常。
随着病情加重,气道狭窄,阻力增加,通气功能可有不同程度异常。
缓解期大多恢复正常。
疾病发展,气道阻力增加成为不可逆性气道阻塞。
(三)临床表现1.症状多缓慢起病,病程较长,反复急性发作而加重冬天寒冷时加重,气候转暖可缓解。
主要症状有慢性咳嗽、咳痰、喘息。
2.体征早期可无任何异常体征。
急性发作期可有散在的干湿啰音、多在背部及肺底部,咳嗽后可减少或消失。
啰音多少和部位均不一定。
喘息型者可听到哮鸣音及呼气延长,而且不易完全消失。
并发肺气肿时有肺气肿体征。
复习总结:呼吸系统笔记
一、慢性支气管炎一、临床表现:症状:1.咳嗽:晨间较重,白天较轻,睡前有阵咳或排痰2.咳痰:清晨排痰较多,白色粘液或奖掖泡沫性3.喘息或气促体征:急性发作期可有散在的干湿罗音,在背部及肺底部;喘息型者可听到哮鸣音及呼气延长分型:单纯型、喘息型分期:a.急性发作期:一周内出现脓性或黏液脓性痰,痰量明显增加,或伴有发热等炎症表现或咳、痰、喘等任何一项加剧b.慢性迁延期:迁延一个月以上c.临床缓解期:症状基本消失,保持两个月以上者二、实验室检查:1.X线:纹理增粗、紊乱、呈网状或条索状、斑点状阴影,下肺野较明显2.呼吸功能:有小气道阻赛时:最大呼气流量-容量曲线在50%与25%肺容量时,流量明显降低气道狭窄或有阻赛时:第一秒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的比值减少,最大通气量减少三、诊断:咳嗽咳痰或伴喘息,每年发病持续3个月,连续两年或以上,排除其它心、肺疾患时,可作出诊断。
每年发病中蛔个月,而有明确的客观检查依据亦可诊断。
二、阻塞性肺气肿一、临床表现:症状:在咳嗽、咳痰的基础上出现逐渐加重的呼吸困难体征:捅状胸,呼吸运动减弱,触觉语颤减弱或消失:叩诊呈过清音,心浊音界缩小或不易叩出,肺下界和肝浊音界下移;听诊心音遥远,呼吸音普遍减弱,呼气延长;二、实验室检查:1.X线:胸廓扩张,肋间隙增宽,肋骨平行,活动减弱,膈降低且变平,两肺野的透亮度增加2.呼吸功能检查:FEV1/FVC%<60% ,最大通气量低于预计值的80%,残气量占肺总量的百分比增加三、并发症:1.自发性气胸2.肺部急性感染3.慢性肺心病四、诊断:1.气肿型:隐袭起病,病程漫长,常发生过度通气,呈喘息外貌2.支气管炎型:易反复发生呼吸道感染导致呼吸衰竭和右心衰竭3.混合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一、病因:1.支气管、肺疾病2.胸廓运动障碍性疾病3.肺血管疾病二、发病机理:1.肺动脉高压的形成:(1)肺血管阻力增加的功能性因素:缺氧、高碳酸血症、呼吸性酸中毒使肺血管收缩、痉挛(2)解剖学因素:肺小动脉血管炎甚至完全闭塞,肺泡内压增高,压迫肺泡毛细血管,毛细血管网毁损,肺血管收缩与肺血管的重构。
人体呼吸系统科学笔记摘抄(3篇)
第1篇一、引言人体呼吸系统是人体的重要生命系统之一,主要负责气体的交换,即吸入氧气,排出二氧化碳。
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关键。
本笔记将对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功能、生理过程以及常见疾病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二、呼吸系统的组成1. 呼吸道呼吸道是气体进出人体的通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
呼吸道具有清洁、湿润、温暖和过滤气体的作用。
(1)鼻腔:鼻腔是呼吸道的起始部分,内衬黏膜,具有加湿、加温和过滤空气的作用。
(2)咽:咽是连接口腔和鼻腔的管道,也是食物和空气的共同通道。
(3)喉:喉是呼吸道的上端,内衬黏膜,具有保护作用。
(4)气管:气管是连接喉和支气管的管道,具有输送气体的作用。
(5)支气管:支气管是气管的分支,将气体输送到肺部。
2. 肺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位于胸腔内,分为左肺和右肺。
肺由肺泡、肺泡管、细支气管和肺血管等组成。
(1)肺泡:肺泡是肺的基本单位,具有气体交换功能。
(2)肺泡管:肺泡管是连接肺泡和细支气管的管道。
(3)细支气管:细支气管是肺泡管的分支,将气体输送到肺泡。
(4)肺血管:肺血管负责将氧气输送到全身,同时将二氧化碳带回肺部。
三、呼吸系统的功能1. 气体交换呼吸系统的主要功能是进行气体交换,即吸入氧气,排出二氧化碳。
通过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活动。
2. 气体调节呼吸系统通过调节呼吸频率和深度,调节体内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维持酸碱平衡。
3. 声音产生喉部是呼吸系统的组成部分,具有产生声音的功能。
4. 保护作用呼吸道具有清洁、湿润、温暖和过滤空气的作用,保护人体免受有害物质的侵害。
四、呼吸生理过程1. 吸气过程吸气时,膈肌和肋间肌收缩,胸腔容积增大,肺内压降低,气体进入肺部。
2. 呼气过程呼气时,膈肌和肋间肌松弛,胸腔容积减小,肺内压升高,气体排出体外。
3. 气体交换气体交换主要发生在肺泡和血液之间,通过扩散作用实现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
呼吸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呼吸学知识点归纳总结一、呼吸系统结构与功能1. 呼吸系统的结构呼吸系统主要包括鼻腔、喉咙、气管、支气管、肺部以及呼吸肌。
人体通过这些器官完成呼吸的过程,将气体转运到体内,同时将废气排出体外。
2. 呼吸系统的功能呼吸系统的主要功能是进行气体交换,将氧气吸入体内,同时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此外,呼吸系统还可以调节体温、维持酸碱平衡等功能。
3. 气体交换的过程气体交换是指在肺泡和毛细血管之间进行的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过程。
当呼吸时,氧气由鼻腔、喉咙、气管、支气管进入肺部,然后通过肺泡和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氧气进入血液,二氧化碳则从血液中排出,并随着呼气排出体外。
二、呼吸系统的调节机制1. 呼吸的调节呼吸的调节是由中枢神经系统和自主神经系统共同完成的。
呼吸中枢位于延髓和脑干的呼吸中枢,受到化学感受器、肺部感受器以及周围感觉器的调节,调控肺部的通气频率和深度。
2. 气体交换的调节气体交换受到多种因素的调节,包括血氧浓度、血二氧化碳浓度、酸碱平衡以及神经激素等。
当血液中氧气浓度下降或二氧化碳浓度升高时,化学感受器将向呼吸中枢发送信号,调节呼吸频率和深度,以维持血气的平衡。
三、呼吸系统相关疾病与疾病预防1. 呼吸系统感染疾病呼吸系统感染疾病包括感冒、流感、肺炎等,这些疾病的传播主要通过空气传播,因此预防措施主要是加强个人卫生,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与患者密切接触等。
2.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包括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等,这些疾病多由吸烟、空气污染、遗传等因素引起。
预防措施主要是戒烟、避免吸入有害气体、加强锻炼等。
3. 肺部肿瘤肺部肿瘤包括肺癌、肺内肿瘤等,主要由吸烟、空气污染、遗传等因素引起。
预防措施主要是戒烟、定期体检、加强锻炼等。
四、呼吸系统相关的生理学和临床问题1. 一氧化碳中毒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臭的有害气体,进入人体后会与血红蛋白结合,导致氧气无法正常输送至组织细胞,引起组织缺氧。
内科学复习笔记 呼吸系统疾病篇
呼吸系统疾病肺炎临床表现:症状: 呼吸道症状咳嗽、咳痰、痰血、发热、胸痛、等等。
体征: 早期无体征、肺实变有肺实变体征、湿罗音、并发胸水有胸水体征重症肺炎标准(美国)主要标准:①需要有创机械通气;②感染性休克需要血管收缩剂治疗。
次要标准:①呼吸频率≥30次/分;②氧合指数(PaO2/FiO2)≤250; ③多肺叶浸润;④意识障碍定向障碍;⑤氮质血症;⑥白细胞减少;⑦血小板减少;⑧低体温;⑨低血压。
符合1项主要标准或3项次要标准可诊断重症肺炎。
治疗抗感染是最主要环节。
经验性治疗:1、CAP:青壮年无基础疾病的CAP:青霉素﹑第一代头孢菌素和喹诺酮类。
大环内酯类不单独使用2、老年人或有基础疾病或需要住院的CAP:第二、三代头孢菌素﹑β-内酰胺类/ β -内酰胺酶抑制剂和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3、HAP: 第二、三代头孢菌素﹑β -内酰胺类/ β -内酰胺酶抑制剂和喹诺酮类,或碳青霉烯类4、重症肺炎:广谱抗生素,足量,联合。
CAP :β -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或氟喹诺酮类;HAP:氟喹诺酮类或氨基糖苷类+抗假单胞菌β-内酰胺类(氨曲南),广谱青霉素/ β -内酰胺酶抑制剂或碳青霉烯类,必要时+万古霉素、替考拉宁或利奈唑胺。
肺炎临床稳定标准1、T ≤37.8 OC2、心率≤ 100次∕分3、呼吸频率≤ 24次∕分4、血压:收缩压≥90mmHg5、呼吸室内空气动脉血氧饱和度≥90%;或PaO2 ≥ 60mmHg6、能够口服进食7、精神状态正常治疗评估48-72 小时进行评估;有效表现,体温下降、症状改善、白细胞下降,而X线胸片病灶吸收较迟。
;72小时无效原因(1)未能覆盖致病菌或耐药菌(2)特殊病原体(3)并发症(4)误诊(5)药物热一、肺炎链球菌肺炎临床表现—症状一般病史:常为健康者,男性多见,多有淋雨、疲劳、醉酒、病毒感染史,等。
好发春冬季节。
中毒症状:起病急,高热、寒战,体温达39-40度,可呈稽留热,周身关节酸痛不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肺部感染性疾病(一)肺炎1.肺炎:是指终末气道、肺泡和肺间质等在内的肺实质炎症。
可由多种因素引起,其中感染所致的肺炎最多见。
2.病因(了解)感染因素:细菌、病毒、真菌、支原体、立克次体、衣原体、原虫理化因素:误吸、毒物、放射性肺炎免疫及变态反应因素:过敏性肺炎、结缔组织疾病3.发病机制:正常气管隆凸以下呼吸道保持无菌。
肺炎的发生取决于:病原体、宿主因素。
4.分类①解剖分类:大叶性肺炎:肺实质炎症,通常不累及支气管。
(了解)小叶性肺炎:细支气管、终末细支气管及肺泡炎症间质性肺炎:以肺间质炎症为主的肺炎,包括支气管壁、支气管周围的间质组织和肺泡壁。
②病因分类(了解)P18③患病环境分类:社区获得性肺炎(CAP);医院获得性肺炎(HAP)亦称医院内肺炎NP5.社区获得性肺炎(CAP)(重点)①定义:是指在医院外罹患的感染性肺实质炎症,包括具有明确潜伏期的病原体感染而在入院后平均潜伏期内发病的肺炎。
(平均潜伏期:不明病因者,应按<48小时。
)②临床诊断依据:⑴新近出现的咳嗽、咳痰或原有呼吸道疾病加重,并出现脓性痰;伴或不伴胸痛。
⑵发热。
⑶肺实变体征和(或)闻及湿性罗音。
⑷WBC>10×109/L或<4×109/L,伴或不伴核左移。
⑸胸部X线检查显示片状、斑片状浸润阴影或间质性改变,伴或不伴胸腔积液。
以上1-4项中任何一项加第五项。
需除外:TB、肿瘤、非感染性ILD、肺水肿、肺栓塞、PIE、肺血管炎等③CAP重要致病细菌:三姐妹(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卡他莫拉菌)三兄弟(支原体、衣原体、军团菌)④确定病原体●痰:镜检筛选合格标本:(细胞数:每低倍视野鳞状上皮细胞<10个,白细胞>25个。
)痰定量培养分离的致病菌或条件致病菌浓度>=107cfu/ml,可认为是肺炎的致病菌。
(受上呼吸道定殖菌干扰,仅供参考—推断诊断;结核分枝杆菌、军团菌、卡氏肺孢子菌及部分病毒可确诊。
)●经纤维支气管镜或人工气道吸引:细菌浓度>=105cfu/ml,可认为是感染病原菌。
●防污染毛刷:细菌浓度>=103cfu/ml,可认为是感染病原菌。
●支气管肺泡灌洗:细菌浓度>=104cfu/ml,可认为是感染病原菌。
●经皮细针抽吸●血和胸腔积液培养●血清学检查——非典型病原体的主要诊断方法血清特异性抗体检测——主要方法:双份血清抗体滴度呈4倍或以上增高主要为回顾性诊断⑤鉴别诊断A.肺结核: 有结核中毒症状,病程长,痰结核菌可(+)B.肺癌:阻塞性肺炎及肺炎型肺癌,年龄大,吸烟,肺不张,肺门淋巴结肿大痰瘤细胞可(+)C.肺栓塞: 有静脉血栓危险因素,胸痛、咯血明显,肺动脉造影及通气/灌注扫描确诊D.急性肺脓肿: 早期临床表现与肺炎相似E.非感染性肺部浸润:如肺间质纤维化、肺水肿等⑥2007年IDSA/ ATS关于重症肺炎的标准(隔几年就会考)主要标准1、需要有创机械通气2、感染性休克须使用血管升压类药物次要指标1、呼吸频率≥30/min2、PaO2/FIO2≤2503、多肺叶浸润4. 意识模糊/定向障碍5、氮质血症(BUN≥20mg/dL)6、白细胞减少(WBC<4×109/L)7、血小板减少(血小板计数<10.0 ×109/L)8、低体温(T<36℃)9、低血压,须进行积极的液体复苏符合1个主要标准或3个次要标准以上者即可诊断。
⑦治疗:抗感染治疗(熟悉)●起始的抗生素治疗不应迟于8h(最好在4h内)●经验性治疗●抗病原体治疗●初始治疗后48-72小时评价:有效治疗反应首先表现在:体温下降、呼吸道症状有改善。
凡症状改善明显,可维持原有治疗,不考虑痰培养结果。
●症状显著改善后,可考虑序贯治疗不同人群CAP患者初始经验性抗感染治疗的建议(见PPT)⑧出院标准(了解)经有效治疗病情明显好转,同时满足以下6条标准可出院:体温正常超过24小时平静时心率≤100次/分平静时呼吸≤ 24次/分收缩压≥90mmHg不吸氧情况下,动脉血氧饱和度正常。
可以接受口服药物治疗,无精神障碍等症状。
6.医院获得性肺炎(HAP)(重点)①名解:HAP是指患者入院时不存在、也不处于潜伏期,而于入院48h后在医院(包括老年护理院、康复院)内发生的肺炎。
②临床诊断依据:●X线胸片示肺部出现新的或进展性浸润病灶●同时具备以下两项或以上表现:⑴发热,体温≥38℃或较基础体温升高1℃。
⑵外周血WBC>10×109/L或 <4.0×109/L。
⑶脓性呼吸道分泌物,培养出呼吸道病原菌.●注意与肺不张、心力衰竭和肺水肿、基础疾病肺侵犯、肺栓塞、ARDS等鉴别。
(二)细菌性肺炎1.病因和发病机制:肺炎链球菌:为G(+)球菌,上呼吸道寄生;肺炎球菌的致病力是由于有高分子多糖体荚膜对组织的侵袭作用;不产生细菌毒素,不直接对肺组织造成破坏。
2.病理改变(不引起肺泡结构损坏):充血期(12-24h)、红色肝变期+灰色肝变期(影像学改变)、消散期(闻及湿罗音)3.症状:起病急骤,高热寒战,体温达39~40℃,脉率快,全身酸痛;干咳、铁锈色(考点)、也可为粘液性或脓性痰;胸痛,可放射致肩部、腹部,咳嗽或深呼吸加重。
4.体征:急性病容,口角或鼻周可有单纯性疱疹;呼吸困难,鼻翼扇动,低氧血症,紫绀;病变广泛者有各种实变体征,可有中小湿罗音;严重者可有休克、DIC或ARDS。
5.病程:在发病的5~10天,体温可自行下降;使用有效的抗生素可使体温在1~3天内恢复正常,1周罗音消失。
6.并发症:感染性休克、胸膜炎、脓胸7.实验室检查:⑴外周血检查:WBC增高,中性粒细胞增高和核左移;年老体弱或病情严重者WBC 可降低,但仍有中性粒细胞增高和核左移。
⑵血细菌培养可阳性。
⑶痰涂片可示大量白细胞、革兰染色阳性双球菌。
⑷痰培养8.X线检查:早期---纹理模糊;实变:叶或段分布密度均匀的致密影,其中可见支气管充气征;3周左右完全消散;机化:边缘不整,密度不均,有向外延伸的条索。
9.诊断:症状+体征+X线检查+确诊:病原学10.治疗●抗菌药物治疗:⑴诊断后立即给予抗菌治疗。
⑵首选青霉素(Penicillin)(考点)。
⑶对青霉素过敏、耐青霉素或多重耐药菌株者可选用新喹诺酮类(如左氧氟沙星、吉米沙星、莫西沙星)、头孢噻肟、头孢曲松等(考点)。
⑷疗程:视具体情况而定,一般7-14天,或在退热后三天停药或由静脉用药改口服。
●对症及支持治疗:休息;饮食:水电平衡、营养;降温;指征体温超过38.5℃,物理或药物降温;镇咳:严重时用;化痰;止痛;低氧:吸氧。
●并发症的处理:胸膜炎—水多—胸穿脓胸—引流、局部用药心包炎—抽液,可局部用药葡萄球菌肺炎1.病因和发病机制:致病物质主要为毒素和酶2.感染方式:呼吸道吸入、血行感染3.临床表现:起病急骤;寒战、高热、胸痛;脓性痰,量多,可有血痰;严重者早期出现循环衰竭4.实验室及其他检查:⑴血常规:WBC↑↑,核左移,中毒颗粒。
⑵X线检查:特点:变化多端。
早期片状阴影,后期形成多个气囊泡,可伴空洞、液平。
5.治疗:早期清除并引流原发病灶;敏感抗生素6.耐药菌的治疗MRSA- 万古霉素是治疗的首选(考点)- 利奈唑胺-适应症:MRSA肺炎(三)肺炎支原体肺炎(主要见于儿童和青年人人群密集的地方)1.病因:肺炎支原体(能在无细胞培养基上生长的最小微生物之一;无细胞壁;培养时间长。
)2.临床特点:●通常起病缓慢。
●发病初有乏力、咽痛、发热、肌痛、头痛、食欲减退等。
●咳嗽多为阵发性刺激性呛咳,痰少,持续时间较长。
●发热可持续2—3周。
3.实验室及其他检查●X线上肺部病变表现多样化。
●血常规以中性粒细胞增高为主。
●血清中支原体抗体的测定:发病1周后血清抗体就可出现。
●直接检测标本中肺炎支原体抗原。
4.治疗:首选药物: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也可选用氟喹诺酮类抗生素(考点)第四章支气管扩张症(一般无大题,可能会出小病例等小题)1.概述:多见于儿童和青年。
大多继发于急、慢性呼吸道感染和支气管阻塞后(儿童或青少年时期的麻疹、百日咳后的支气管肺炎),反复发生支气管炎症、致使支气管结构破坏,引起支气管异常和持久性扩张。
2.病因和发病机制:支气管扩张的主要病因是肺组织感染和支气管阻塞。
病原菌:多为铜绿假单孢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要记住)、流感嗜血杆菌、肺炎克雷伯杆菌、卡他莫拉菌等3.病理支扩的形态:柱状扩张、囊状扩张、不规则扩张4.临床表现●慢性咳嗽、大量脓痰⑴与体位有关⑵感染加重时痰量增多(其严重程度可用痰量估计:轻度,<10ml/d;中度,10-150ml/d;重度,>150ml/d。
)⑶厌氧菌感染痰有臭味⑷收集痰液有分层现象(上层为泡沫,下悬脓性成分,中层为混浊黏液,下层为坏死组织沉淀物。
)●反复咯血干性支气管扩张(考点):以反复咯血为唯一症状,病变部位多在引流良好的上叶支气管。
●反复肺部感染●慢性感染中毒症状5.体征:⑴早期或干性支气管扩张:可无异常体征⑵病情加重或继发感染时:可闻及下胸部、背部局限性,固定而持久的湿罗音(考点)⑶杵状指6.影像学检查⑴X线检查:典型者为肺纹理粗乱,呈卷发样改变或不规则蜂窝状透亮阴影。
⑵CT检查:尤其高分辨率薄层扫描已基本取代支气管造影7.诊断:反复咯脓痰、咯血的病史+体征+HRCT8.鉴别诊断:慢性支气管炎、肺脓肿、肺结核、先天性肺囊肿、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9.治疗:●治疗基础疾病●控制感染:急性感染期主要治疗措施●改变气流受限:支气管扩张剂(雾化吸入)●清除气道分泌物,保持支气管引流通畅:稀释痰液、促进排痰;体位引流(头低脚高位);纤支镜吸痰●外科治疗:适应症(反复呼吸道急性感染或大量咯血;病变范围局限;全身状况良好,心肺功能无严重障碍;药物治疗不易控制。
)10.咯血的处理:禁用镇静药⑴安静休息⑵慎用镇咳药⑶保持呼吸道通畅⑷药物止血:安络血、止血敏、止血芳酸;垂体后叶素(恶性高血压、严重心肺障碍、孕妇禁用)⑸支气管动脉造影并栓塞止血第五章肺结核1.病因(了解)结核菌:属于放线菌目,分支杆菌科,分支杆菌属;分人、牛、非洲、鼠四型,人型为人类的主要致病菌;多形性,典型者形态细长、弯曲;生长缓慢,培养时间为2-8周;染色具有抗酸性,故称抗酸杆菌;对外界抵抗力较强,将痰吐在纸上直接焚烧为最简易的灭菌方法;菌体结构复杂,主要是类脂质、蛋白质和多糖类。
2.发病机制(了解)结核菌感染的宿主反应及其生物学过程⑴起始期(Ⅰ期):入侵的结核菌被肺泡巨噬细胞吞噬。
⑵T细胞反应期(Ⅱ期):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和迟发性过敏反应的形成。
免疫与变态反应常常同时存在。
⑶共生期(Ⅲ期)⑷细胞外增殖和传播期(考点)科赫(Koch)现象:机体对结核分枝杆菌再感染(局部反应剧烈,无全身播散)和初感染(引流淋巴结肿大,全身播散)所表现出不同反应的现象称为科赫(Koch)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