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四单元创造形象诗文有别第21课自主赏析项羽之死课时作业含解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教师用书
项羽之死本课话题——尊严朗读——课文中的名段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
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垓下歌》渲染了当时的气氛,增强了文章的抒情色彩。
从中体现了项羽的英勇顽强的斗志、拔山盖世的意气和个人英雄主义的性格,透露了他无面目见江东父老的羞愧自耻心理,对他在生存与尊严之间勇敢地选择后者的举动,作者表现出深深的赞叹与惋惜。
积累——生活中的素材一次,古龙要出新书,金庸帮他联系了一个日本出版商,三人约在一个酒馆商谈此事。
古龙提议大家喝一杯,出版商没举杯,反而十分不屑地说:“你们中国的小说家,也不过如此吧?”古龙却微笑着缓缓说道:“杯子太小,真不尽兴,换盆吧!”接着,他找来三个盆,把其中一个倒满酒,高高举起说:“来,咱们一起干了!”说完,古龙仰头就喝了起来。
出版商顿时傻了眼,连忙站起来拉住他说:“我服气了,请不要再喝了!”随后,出版商说话也不傲气了,开始认真商谈出书的事情。
古龙“大侠”以似乎最能体现男人“硬气”“骨气”的酒为载体,有礼有力地反击了对手的傲慢并维护了自己的尊严。
背诵——文学中的名言警句要人敬者,必先自敬。
——陶行知人类的全部尊严,就在于思想!——帕斯卡尔生命的尊严是普遍的绝对的准则。
生命的尊严是没有等价物的,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
——池田大作国家的尊严比安全更为重要,比命运更有价值。
——托·伍·威尔逊[知识·梳理]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垓.下(Gāi) 骓.(zhuī) 歌数阕.(què) 瞋.目(chēn) 美人和.之(hè) 骑.(jì) 麾.下(huī) 属.者(zhǔ) 绐.(dài) 自度.(duó) 田父.(fǔ) 刈.旗(yì) ·船(yǐ) 王.我(wàn ɡ) 被十余创.(chuānɡ) 第2步‖识记通假——奥妙无穷方块字(1)骑皆伏曰(“伏”通“服”,心服的意思)(2)船待(“”通“舣”,使船靠岸)第3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1)卒⎩⎨⎧然今卒.困于此(终于,到底)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士卒、士兵)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死亡,去世) (2)会⎩⎪⎨⎪⎧与其骑会.为三处(会合,会聚)与秦王会.渑池(会盟)会.天大雨,道不通(适逢,恰巧遇到)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副词, 应当,应该)(3)乃⎩⎪⎨⎪⎧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副词,就)平明,汉军乃.觉之(副词,才)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副词,只,仅仅)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副词,竟、却)家祭无忘告乃.翁(代词,你的) 第4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异含义迥(1)项王军壁.垓下(名词作动词,设营驻守) (2)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名词作动词,唱楚歌) (3)项王乃复引兵而东.(名词作动词,东行) (4)左.,乃陷大泽中(名词作动词,左走) (5)马童面.之(名词作动词,面对) (6)所击者服,未尝败北.(名词作动词,打了败仗往回跑) (7)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名词作动词,称王) (8)吾为若德.(名词作动词,给……恩德) (9)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名词作动词,西征) (10)项王则夜.起(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11)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名词作状语,向东) (12)直夜溃围南.出(名词作状语,向南) (13)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名词的使动用法,使……为王) (14)此天之亡.我(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灭亡) 第5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1)期山东..为三处 古义:山的东面。
《项羽之死》课例分析(精选多篇)
《项羽之死》课例分析(精选多篇)第一篇:《项羽之死》课例分析高二语文备课组一、教学设计:《项羽之死》是一篇文言文,但所涉及的知识点难度不大,学生可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学掌握;项羽是学生比较熟悉的一个历史人物,课文情节简单但生动,内容容易把握。
故本课的教学重点放在分析评价人物形象及“以读促写”,既培养学生阅读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又通过阅读带动写作,帮助学生掌握“如何在课文中选用事例”和“如何运用事例”的方法,提高写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培养文言文自学能力:梳理知识点、确认重点字词句;借助书下注解和工具书解决疑难问题;学会交流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共同进步。
2、把握文章内容,联系旧课文,掌握评价历史人物形象的方法。
3、以读促写,通过单项训练提高议论文写作能力。
三、教辅工具:电脑四、课时安排:3课时五、授课时间:2006、2、20(第一课时),2006、2、21(第二、三课时)五、教学实施:第一课时一、导入:(电脑显示一:项羽自刎乌江的一幅画)师:画面上的人物是——生:项羽!(兴奋)师:请用一句话为画面上的人物“画像”。
生:(略。
回答中的关键词:英雄、莽夫、勇猛、有勇无谋、自负、妇人之仁等。
)师:很好!看来,项羽在大家心目中的形象相去甚远。
的确,在项羽的身上,优点和缺点都是那么的突出,可算是一个相当个性化的人物,也才使得他几千年来从不曾被人忘记,从而成为文学艺术家们宠爱的一个创作素材。
我们曾在高一时学过《鸿门宴》,大家对项羽有了比较深入客观的了解,今天,我们将学习同样选自《史记项羽本纪》的《项羽之死》,来进一步完善我们对项羽的了解,进一步学习如何分析评价一位历史人物。
《项羽之死》记述项羽一生的最后阶段,表现他无可奈何的失败和悲壮的死亡,是《项羽本纪》中最具悲剧性的一幕。
这篇文章围绕项羽这个悲剧英雄,描写了垓下之围、东城快战、乌江自刎三个场面,多角度、多层次地展现了他的性格。
二、教师朗诵全文。
作用:教师富有感情的朗诵,能更好的表现文中描写的历史场景,营造悲剧氛围,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中语文创造形象诗文有别项羽之死课时作业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四单元项羽之死一、基础巩固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垓.下(ɡāi)乌骓.马(zhuī)数阕.(è)美人和.之(hè)B.麾.下(huī) 五千骑.(qí) 田父.(fù) 斩将刈.旗(yì)C.自度.(duó) 能属.者(zhǔ) 溃.围(kuì) 瞋.目叱之(chēn)D.船(yǐ) 十余创.(chuànɡ) 披靡.(mǐ) 怜而王.我(wànɡ)解析:A.“阕”读què;B.“骑”读jì,“父”读fǔ;D.“创”chuānɡ。
答案:C2.从词类活用看,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直夜溃围南.出B.项王则夜.起C.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D.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解析:D.名词用作动词。
A、B、C为名词作状语。
答案:D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千里。
A.江东虽小,地方..B.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
..皆泣。
C.项王泣数行下,左右..见之。
D.我何面目..答案:D4.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时不利兮骓不逝.逝:奔驰B.项羽乃复引.兵而东引:率领C.然今卒.困于此卒:却D.马童面.之面:面对解析:C.卒:终于。
答案:C5.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项羽的军队驻守在垓下,士兵愈来愈少,粮食也吃没了,刘邦的军队和韩信、彭越的军队把他层层包围起来。
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自主赏析 项羽之死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①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 __就____ (3)乃② ③至 家祭东无城忘,告乃.有 乃.二翁十八_你__骑的____才__,__仅____
④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__是____ ①项王身亦被.十余创 __受__,__遭__受____ (4)被②③闻将妻军言身,被.如坚被执.冰锐霜_通___“__覆__披__盖__”___,__穿____ ④忠而被.谤 __被__,__表__被__动__
成才之路 ·语文
人教版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第四单元 创造形象 诗文有别
第四单元 自主赏析 项羽之死
1 高考导航 2 学习目标 3 课前预习
4 课堂互动 5 随堂练习 6 课后强化作业
高考导航
• ( 2015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Ⅱ )( 原文在《过小孤山大孤山》 上)
(二)实词 (1)幸①②有大美王人亦名幸.虞赦,臣常幸_.幸_从 _而_____宠__幸__
③则幸.得脱矣 ___侥__幸____
①常幸从. ___跟__随____ (2)从② ③沛 臣公从.旦其日计从.百 _听__余从__骑,__来依__见从__项王 __使__…__…__跟__随__
• (2)不能清除凶恶悖逆之人,终致朝廷落到如此地步,我只 能抱憾于黄泉之下,还能再说什么呢!( 译出大意给2分; “凶逆”“王室”“泉壤”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
• 【命题立意】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能力层级 为B级。文言文翻译应遵循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力 求字字落实,做到“信、达、雅”,同时要注意留( 官职、 姓名、年号等专有名词 )、删( 不需要翻译的虚词 )、补( 省 略的成分 )、换( 古词换今词 )、调( 倒装句的语序 )、选( 词 义的选择 )、固( 固定句式 )、意( 意译 )。
2020高中语文第四单元创造形象诗文有别项羽之死训练含解析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
第四单元 项羽之死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 .歌数阕,美人和.之 和:应和。
直夜溃围..南出 溃围:突围。
B .骑能属.者百余人 属:追随。
汉军皆披靡..披靡:溃散。
C .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 快:快速。
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辟易:惊吓后退。
D .籍独.不愧于心乎 独:难道。
项王自度..不得脱 自度:自己揣摩。
【解析】 C 项,快:痛快,畅快。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意思跟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D )A .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 B .江东虽小,地方..千里 C .吾知公长者..D .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 【解析】 D 项,慷慨:情绪激昂。
A 项,山东:这里指山的东面。
今天指山东省。
B 项,地方:土地方圆。
今天指处所、地域,也指与中央相对应的下面的行政区域。
C 项,长者:忠厚的人。
今天指年长的、有威望的人。
3.下列句子中的“亡”字,意义相同的两项是( BC )A .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B .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
C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D .河曲智叟亡以应。
【解析】 BC 都当“损失,失去”讲,A 使……灭亡,D 同“无”。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 )A .⎩⎪⎨⎪⎧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 B .⎩⎪⎨⎪⎧汉军至,无以..渡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 C .⎩⎪⎨⎪⎧骓不逝兮可奈何..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 D .⎩⎪⎨⎪⎧乃.令骑皆下马步行乃.自刎而死 【解析】 A .而:①表转折关系,却,②表顺承关系,不译。
B .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
C .怎么办。
D .于是,就。
5.下列句子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 )例: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A .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B .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C .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D .左,乃陷大泽中【解析】 A 项与例句句式相同,均为定语后置句。
高中语文教案学案及课时训练之创造形象诗文有别之自主赏析项羽之死
高中语文教案学案课堂训练大全Word解析版创造形象诗文有别之自主赏析项羽之死1.学习司马迁对人物的精彩描写,吸取文学营养;2.掌握重点实词、虚词。
(一)知人论世,开阔视野1.走近作者司马迁(约前145—前87?),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字子长,夏阳(现在陕西省韩城南)人。
其父司马谈是汉朝太史令(掌管起草文书、兼管国家典籍、天文、历法的官职)。
司马迁生于龙门,十岁能诵古文,二十岁外出考察,足迹遍南北。
在《史记》草创未就之时,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下狱受腐刑。
出狱后任中书令(掌管皇家机要文件),发愤著书,历尽艰辛撰成《史记》。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长达三千年的历史。
全书130篇,包括本纪12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书8篇,年表10篇,共526500字。
本纪记帝王,世家述诸侯,列传叙人臣,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
刘向等人都认为此书“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
鲁迅更评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2.了解背景项羽起兵反秦后,在巨鹿之战中消灭了秦军主力。
与之同时,刘邦乘虚从黄河以南,攻入关中,接受秦王子婴投降,并派兵据守函谷关。
项羽破关而入,与刘邦在鸿门相见。
不久,双方展开军事斗争,项羽逐渐由优势转为劣势。
本篇记叙的是项羽一生的最后阶段,由垓下被围,到乌江自刎,也是《项羽本纪》中最具悲剧性的一幕。
(二)通读文本,疏通字词1.读准字音 垓.(ɡāi)下 骓.(zhuī)马 数阕.(què) 麾.(huī)下 绐.(dài)曰 刈.(yì)旗 披靡.(mǐ) 瞋.(chēn)目(yǐ)船2.掌握通假(1)骑皆伏.曰(“伏”通“服”) (2)乌江亭长船待(“”通“舣”)3.一词多义 (一)虚词(1)故⎩⎪⎨⎪⎧①以故.汉追及之 缘故②若非吾故.人乎 旧③故.尝与过宋将军 所以 (2)若⎩⎪⎨⎪⎧①吾为若.德 你②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 如果③天涯若.比邻 动词,像④以若所为,求若.所欲 代词,这个(3)乃⎩⎪⎨⎪⎧①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 就②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才,仅③家祭无忘告乃.翁 你的④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是(4)被⎩⎪⎨⎪⎧①项王身亦被.十余创 受,遭受②闻妻言,如被.冰霜 覆盖③将军身被.坚执锐 通“披”,穿④忠而被.谤 被,表被动(二)实词(1)幸⎩⎪⎨⎪⎧①有美人名虞,常幸.从 宠幸②大王亦幸.赦臣 幸而③则幸.得脱矣 侥幸(2)从⎩⎪⎨⎪⎧①常幸从. 跟随②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使……跟随③臣从.其计 听从,依从④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 介词,从(3)骑⎩⎪⎨⎪⎧①骏马名骓,常骑.之 动词,骑马②乃有二十八骑.名词,一人一马为一骑 (4)属⎩⎪⎨⎪⎧①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随从②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归往,向往③则恐国人之属.耳目于我也 专注④属.予作文以记之 通“嘱”,嘱咐,托付⑤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类,等辈⑥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归属 4.词类活用(1)项王军壁.垓下(名词活用作动词,设营驻守) (2)项王则夜.起(名词作状语,在夜间) (3)直夜溃围南.出(名词作状语,往南) (4)项王乃复引兵而东.(名词活用作动词,向东走) (5)此天之亡.我(使动用法,使……灭亡) (6)亦足王.也(名词活用作动词,称王) (7)渡江而西.(名词活用作动词,向西征战) (8)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使动用法,使……为王) 5.特殊句式(1)此项王也。
人教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习题:第四单元 创造形象、诗文有别+项羽之死+Word含答案.doc
第四单元 自主赏析 项羽之死一、课内双基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D )A .垓.(hái)下 骓.(zhuī)马 数阕.(què) B .和.(hé)之 麾.(huī)下 绐.(dài)之 C .骑能属.(shǔ) 刈.(yì)旗 瞋.(chēn)目 D .(yǐ)船 披靡.(mǐ) 被创.(chuānɡ) 【解析】 A 垓:g āi ;B 和:hè;C 属:zhǔ。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 .赤泉侯指汉将杨喜,他因破项羽有功,后被封赤泉侯。
B .江东,秦汉时指长江下游地区。
C .项羽,名籍,字羽。
项羽自称为“籍”,是谦称。
D .亭长是秦汉时乡官,骑司马是骑兵将领官名。
【解析】 B 项,对“江东”的解释不正确,这一词语在课内曾多次出现,所以本题难度不大。
长江在芜湖到南京一段,为自西南向东北流向,秦汉以后习惯称自此以下长江南岸地区为江东。
3.下列句子中的“乃”字,意义相同的两项是导学号 65994257( BC )A .项王乃.大惊曰 B .平明,汉军乃.觉之 C .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D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解析】 BC 都当“才”讲,A 于是,D 竟。
4.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与例句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导学号 65994258( C ) 例:以故汉追及.之。
A .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B .及.抛江过其下。
C .望尘莫及.。
D .始见庐山及.大孤。
【解析】 都当“赶上”讲。
5.下列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导学号 65994259( A )A .⎩⎪⎨⎪⎧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 B .⎩⎪⎨⎪⎧以故.汉追及之若非吾故.人乎 C .⎩⎪⎨⎪⎧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D .⎩⎪⎨⎪⎧期.山东为三处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解析】 都当“跟随”讲。
高中语文课文《项羽之死》教案及原文赏析
高中语文课文《项羽之死》教案及原文赏析高中语文课文《项羽之死》教案及原文赏析不管是武功盖世,铁骨柔情的项羽,还是犹豫不决,自矜功伐的项羽,他都是那个霸气侧漏的西楚霸王。
就像司马迁说的那样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推荐关于高中语文课文《项羽之死》教案及原文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项羽之死》的原文阅读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
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
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
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
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
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
左,乃陷大泽中。
以故汉追及之。
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汉骑追者数千人。
项王自度不得脱。
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
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
汉军围之数重。
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
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
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
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与其骑会为三处。
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
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
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
乌江亭长檥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
愿大王急渡。
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
高中语文人教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材用书散文之部第四单元项羽之死Word含答案
篇目二项羽之死说作者(一)简介:司马迁(约前 145或前135-?),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
父司马谈任汉朝太史令,是一位具有多方面修养的学者,对司马迁后来所从事的事业有十分明显的影响。
司马迁的童年是在家乡黄河边上的龙门山下度过的。
十岁诵古文,随父至长安,受学于经学大师董仲舒、孔安国等。
年二十,漫游大江南北,其后侍从武帝巡游长城内外,足迹几乎遍全国,这些考察见闻为写《史记》做了良好准备。
二十几岁任郎中,三十六岁父谈死,三十八岁继任太史令,广泛阅读皇家藏书和档案,四十二岁主持改订历法,修“太初历”,同年开始写《史记》。
五年后,因替战败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触怒武帝,下狱,出狱后任中书令,继续完成所著史籍。
人称其书为《太史公书》,后称《史记》。
(二)作品:《史记》。
(三)评价: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寻背景公元前202年,项羽和刘邦原来约定以鸿沟(在今河南荥阳贾鲁河)东西边作为界限,互不侵犯。
后来刘邦听从张良和陈平的规劝,觉得应该趁项羽衰弱的时候消灭他,就又和韩信、彭越、刘贾会合兵力追击正在向东开往彭城(即今江苏徐州)的项羽部队。
终于布置了几层兵力,把项羽紧紧围在垓下(在今安徽灵璧县东南)。
这时,项羽手下的兵士已经很少,粮食又没有了。
夜里听见四面围住他的军队都唱起楚地的民歌,不禁非常吃惊地说:“刘邦已经到了楚地了吗?为什么他的部队里面楚人这么多呢?”说着,心里已丧失了斗志,便从床上爬起来,在营帐里面喝酒,自己写了一首诗,诗曰:“力量能搬动大山啊气势超压当世,时势对我不利啊骏马不能奔驰。
骏马不能奔驰啊如何是好,虞姬虞姬啊我怎样安排你!”并和他最宠爱的妃子虞姬一同唱歌。
唱完,直掉眼泪,在一旁的人也非常难过。
虞姬自刎于项羽的面前,项羽英雄末路,带了仅剩的兵卒至乌江,最终自刎于江边。
链常识纪传体——史书的一种形式,是以本纪、列传人物为纲,时间为纬,反映历史事件的一种史书编纂体例。
纪传体史书的突出特点是以大量人物传记为中心内容。
高中语文课文《项羽之死》教案及原文赏析
高中语文课文《项羽之死》教案及原文赏析高中语文课文《项羽之死》教案及原文赏析不管是武功盖世,铁骨柔情的项羽,还是犹豫不决,自矜功伐的项羽,他都是那个霸气侧漏的西楚霸王。
就像司马迁说的那样--"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
"以下是本文库为大家整理推荐关于高中语文课文《项羽之死》教案及原文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项羽之死》的原文阅读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
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
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
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
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
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
左,乃陷大泽中。
以故汉追及之。
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汉骑追者数千人。
项王自度不得脱。
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
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
汉军围之数重。
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
"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
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
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与其骑会为三处。
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
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
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
乌江亭长檥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
愿大王急渡。
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散文欣赏》练习:第4单元+项羽之死+Word版含解析
第四单元 自主赏析 项羽之死一、课内双基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D )A .垓.(hái)下 骓.(zhuī)马 数阕.(què) B .和.(hé)之 麾.(huī)下 绐.(dài)之 C .骑能属.(shǔ) 刈.(yì)旗 瞋.(chēn)目 D .(yǐ)船 披靡.(mǐ) 被创.(chuānɡ) 【解析】 A 垓:g āi ;B 和:hè;C 属:zhǔ。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 .赤泉侯指汉将杨喜,他因破项羽有功,后被封赤泉侯。
B .江东,秦汉时指长江下游地区。
C .项羽,名籍,字羽。
项羽自称为“籍”,是谦称。
D .亭长是秦汉时乡官,骑司马是骑兵将领官名。
【解析】 B 项,对“江东”的解释不正确,这一词语在课内曾多次出现,所以本题难度不大。
长江在芜湖到南京一段,为自西南向东北流向,秦汉以后习惯称自此以下长江南岸地区为江东。
3.下列句子中的“乃”字,意义相同的两项是导学号 65994257( BC )A .项王乃.大惊曰 B .平明,汉军乃.觉之 C .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D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解析】 BC 都当“才”讲,A 于是,D 竟。
4.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与例句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导学号 65994258( C ) 例:以故汉追及.之。
A .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B .及.抛江过其下。
C .望尘莫及.。
D .始见庐山及.大孤。
【解析】 都当“赶上”讲。
5.下列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导学号 65994259( A )A .⎩⎪⎨⎪⎧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 B .⎩⎪⎨⎪⎧以故.汉追及之若非吾故.人乎 C .⎩⎪⎨⎪⎧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D .⎩⎪⎨⎪⎧期.山东为三处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解析】 都当“跟随”讲。
高中语文 第4单元 创造形象 诗文有别 自主赏析 项羽之死习题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自主赏析 项羽之死 一、基础巩固1.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时不利兮骓不逝.逝:奔驰 B .项王乃复引.兵而东 引:率领 C .然今卒.困于此 卒:却 D .马童面.之 面:面对 【解析】 卒:最终。
【答案】 C2.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项王乃.大惊曰平明,汉军乃.觉之 B.⎩⎪⎨⎪⎧ 以.故汉追及之乃分其骑以.为四队 C.⎩⎪⎨⎪⎧ 汉军围之.数重乃分军为三,复围之. D.⎩⎪⎨⎪⎧ 吾为.公取彼一将天之亡我,我何渡为.【解析】 C .均为代词,代指项王军队。
A.副词,于是,就/副词,才;B.介词,因为/介词,把;D.介词,替/与“何”连用,表反问。
【答案】 C3.从词类活用看,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 .直夜溃围南.出 B .项王则夜.起 C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 D .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解析】 D 项方位名词用作动词。
A 、B 、C 均为名词作状语。
【答案】 D4.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江东虽小,地方..千里 B .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 C .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 D .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解析】 “败北”古今都是战败、失败的意思。
A 项,“地方”古义是土地方圆;今义多指某一区域。
B 项,“山东”古义是崤山以东地区,或一般山的东面;今义指山东省。
C 项,“左右”古义是身边的侍从、护卫;今义①方位词,左和右两方面。
②支配,操纵。
③身边跟随的人。
【答案】 D5.下列句子中与其他三项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A .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B .骑能属者百余人耳C .汉骑追者数千人D .所当者破【解析】 D 项为被动句,其他三项均为定语后置句。
【答案】 D6.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项羽在刘邦及诸侯的军营外面唱起楚歌,同时上演了一出“霸王别姬”的悲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主赏析项羽之死一、基础知识1.下列句子中,对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B) A.期.山东为三处期:约定。
B.非战之罪.也罪:罪恶.C.与其骑会.为三处会:会合。
D.项王身亦被.十余创被:遭受。
解析:B项,罪:错误。
2.下列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D)A.不忍杀之.,以赐公此天之.亡我B.平明,汉军乃.觉之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C.项王则.夜起,饮帐中南江则.极清澈,合处如引绳D.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解析:D项,均为介词,用。
A项,代词,代乌骓马/用于主谓之间,不译.B项,副词,才/副词,就;C项,副词,于是/连词,表转折关系。
3.下列加点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D)A.期山东..为三处B.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C.江东虽小,地方..千里D.汉军皆披靡..解析:A项,古义:山的东面;今义:山东省。
B项,古义:神情激昂;今义:大方的。
C项,古义:土地方圆;今义:某一区域;空间的一部分;部位。
D项,形容溃散.4.从词类活用看,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D)A.直夜溃围南.出B.项王则夜.起C.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D.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解析:D项方位名词用作动词。
A、B、C三项均为名词作状语。
5.下列句子中与其他三项句式不同的一项是(D)A.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B.骑能属者百余人耳C.汉骑追者数千人D.所当者破解析:D项为被动句,其他三项均为定语后置句。
6.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现象的一句是(D)A.乌江亭长船待B.骑皆伏曰:“如大王言”C.张良出,要项伯D.项王身亦被十余创解析:A项,,通“舣",使船靠岸;B项,伏,通“服”,心服;C项,要,通“邀",邀请。
二、阅读理解(一)课内阅读阅读文本,完成题目。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
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
左,乃陷大泽中。
以故汉追及之。
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汉骑追者数千人。
项王自度不得脱。
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
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汉军围之数重。
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
”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
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与其骑会为三处。
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
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
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
乌江亭长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
”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
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
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
"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
”乃自刎而死。
7.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D)A.问一田父,田父绐.曰绐:欺骗。
B.期.山东为三处期:约。
C.项王身亦被.十余创被:受。
D.吾为若德.德:感激。
解析:D项,德:好处。
这里指人情。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C) A.是何.楚人之多也大王来何.操B.吾为.公取彼一将为.有源头活水来C.汉军不知项王所.在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D.若.非吾故人乎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解析:C项,所:用在动词前构成“所"字结构,使整个结构具有名词性。
A项,何:副词,为什么/代词,什么。
B项,为:介词,给、替/连词,因为.D项,若:代词,你/动词,像。
9.下面六句话分为四组,全都表现项羽“勇猛无畏"的一组是(B)①直夜溃围南出,驰走②项王瞋目而叱之③汉军不知项王所在④复斩汉一都尉⑤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⑥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A.①③⑤ B.②④⑥C.①③④ D.②⑤⑥解析:①交代突围,③写汉军,⑤写其损失。
10.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B)A.项王率领部下壮士八百多人,趁夜突破重围,因受到农夫的欺骗,陷入大泽中。
项王自己估计不能逃脱,认为这是上天要自己灭亡,绝不是作战的过错。
这深刻地揭示了项羽性格中的弱点。
B.项羽面对重重包围的汉军,不愿自己的手下再遭受损失,于是独自一人冲向汉军,“斩将”“刈旗”,充分表现出了他的仁爱之心和英勇无畏。
C.项羽面对重重包围的汉军,把骑兵分成四队,面朝四个方向,自己又亲自杀掉了一名汉将和一名都尉,以此证明了自己“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的论断。
D.项羽是有机会逃生的,乌江亭长正停船靠岸等在乌江。
但他想到自己和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西征,如今没有一个人回去,愧见江东父老,于是赠马给亭长,宁死不辱。
一个知耻重义的末路英雄形象跃然纸上.解析:B项中“不愿自己的手下再遭受损失”“表现出了他的仁爱之心”错。
11.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
译文:我带兵起义至今已经八年,亲自打了七十多场仗,我所抵挡的敌人都被打垮,我所攻击的敌人无不降服,从来没有失败过,于是称霸据有天下。
(2)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
译文:项王驱马冲了上去,又斩了一名汉军都尉,杀死百八十人,又聚拢骑兵,仅仅损失了两个人。
(3)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译文:我听说汉王用千金、封邑万户悬赏我的脑袋,我送给你个人情吧。
(二)课外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馀人多厌之者及项梁渡淮,信杖剑从之,居戏下,无所知名。
项梁败,又属项羽,羽以为郎中。
数以策干项羽,羽不用.汉王之入蜀,信亡楚归汉,未得知名,为连敖。
坐法当斩,其辈十三人皆已斩,次至信,信乃仰视,适见滕公,与语,大说之。
言于上,上拜以为治粟都尉..,上未之奇也.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
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
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
”上大怒,如失左右手.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上曰:“若所追者谁?”何曰:“韩信也。
”上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
”何曰:“诸将易得耳。
至如信者,国士无双。
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
顾王策安所决耳。
"王曰:“吾亦欲东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何曰:“王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终亡耳。
”王曰:“吾为公以为将。
”何曰:“虽为将,信必不留。
"王曰:“以为大将。
"何曰:“幸甚。
”于是王欲召信拜之。
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
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
”王许之.诸将皆喜,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
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
汉二年,出关,收魏、河南,韩、殷王皆降。
合齐、赵共击楚。
四月,至彭城,汉兵败散而还。
信复收兵与汉王会荥阳,复击破楚京、索之间,以故楚兵卒不能西.其八月,以信为左丞相..,击魏。
魏王盛兵蒲坂,塞临晋,信乃益为疑兵,陈船欲渡临晋,而伏兵从夏阳以木罂缻渡军,袭安邑。
魏王豹惊,引兵迎信。
信遂虏豹,定魏为河东郡。
信与张耳以兵数万,欲东下井陉击赵。
信所出奇兵二千骑,人持一赤旗,则驰入赵壁,皆拔赵旗,立汉赤帜二千。
赵军归壁,壁皆汉赤帜,而大惊,以为汉皆已得赵王将矣,兵遂乱,遁走,赵将虽斩之,不能禁也。
于是汉兵夹击,大破虏赵军,斩成安君泜水上,禽赵王歇.汉四年,立信为齐王,征其兵击楚。
汉王之困固陵,用张良计,召齐王信,遂将兵会垓下,破项羽。
(节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有删改)1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D)A.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馀人多厌之者/B.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馀/人多厌之者/C.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馀人多厌之者/D.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馀/人多厌之者/解析:“不得”与“不能"表明韩信处境艰难的两种情况,不能单独成句,据此可排除B、C两项;“厌”是动词,是陈述对象“人"发出的动作,“人”前应断开,据此排除A项。
1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D)A.都尉:官名.战国始置,职位次于将军的武官.秦汉时代是重要的中高级武官。
后历朝历代亦设此职,职掌权属各异.B.斋戒:是一种宗教活动形式,主要用于祭祀、行大礼等严肃庄重的场合,以示虔诚庄敬.C.坛:中国古代用于祭祀天、地、社稷或者举行会盟、拜帅、誓师、封禅的台型建筑。
最初为林中空地的天然土丘,后为用土筑成的土堆,再后演变为砖石包砌的高台建筑。
D.丞相:也称宰相,是中国古代最高行政长官的通称.丞相始设于战国,后来各朝沿袭设置。
时设一位丞相,时设左、右两位丞相。
基本上左丞相的权力大于右丞相。
解析:有些朝代如北宋、明、清是左丞相的权力大于右丞相,但大部分朝代,尤其是秦汉以右为贵,右丞相的权力基本上大于左丞相。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A.韩信出身贫寒,又没什么好品行,不能被推举做官,而且他又不善经营,常在别人家里混饭吃,人们都很讨厌他.B.韩信投靠项梁和项羽时,都不受重用.转投汉王刘邦后,虽有滕公进言,但仍不被重用.后来在丞相萧何的反复举荐下终被拜为上将。
C.韩信英勇善战,有卓越的军事才能,他指挥多场战役,又与项羽决战垓下,辅助刘邦灭掉楚霸王,取得了政权。
D.韩信初为一介平民,后被封上将,汉四年,又被立为齐王,在垓下打败了项羽。
解析:“反复举荐"错.15.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数以策干项羽,羽不用.译文:他屡次向项羽献策,以求重用,但项羽没有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