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形象,诗文有别
创造形象_诗文有别
画题中的“踏花、归去、马蹄”都是具体的事物,容易用 图形表现,所以一般人都在这表面上下功夫。而题中的重点在 “香”字上。这“香”是一种感觉,凭嗅觉所得,而绘画是让 人从视觉上感受。如何在画面上体现出“马蹄香”来就很不容 易了。让马踏花瓣太表面、也太直接了,也难突出那“香”味。 用蝴蝶来烘托真是想法新颖。蝴蝶为什么追逐马蹄呢?不正是 体现“马蹄”的香么。这“香”不是直接画出来的,而是观画 者很自然能想到的,所感受到的。
3、把握、透析各类散文的主题和艺术形象。
学法建议:
1、做好预习 ①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将生字词标上音;②梳通段义,扫 除阅读障碍;③整体感知课文,提取每段内容要点并归 纳文章内容;④浏览课后练习,初步思考问题;⑤质疑 问难,将难点问题写出来,做到心中有数。 2、找出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及特殊文 言句式。 3、了解文学史书的相关知识,文章故事发生的历史背 景或时代特征。 4、课前课后反复诵读,重点句、段和篇章还要熟练翻 译。 5、学完整个单元后及时总结,或对比阅读,排查知识 漏洞,或铺之练习加深理解,巩固记忆。
也有的人琢磨“马蹄”应是重点,因此在画纸上突出那腾空 的马蹄,并在“马蹄”旁画着纷飞的花瓣。他想花瓣都被扬了起 来,马蹄还不会“香”么!
众多的应考者中,只有一位画得很特别。他的画卷上根本没 画花瓣。他画的是:夕阳西下之时,一位英俊少年骑在一匹骏马 上。马在奔腾着,马蹄高高扬起,一些蝴蝶紧紧地追逐着,在马 蹄的周围飞舞。
因此欣赏诗歌需要仔细品位象外之象、韵 外之致、味外之旨。
创造形象,诗文有别ppt(11份)
4.梁惠王听庖丁介绍后,说自己懂得了“养生”之道。 解牛之道和“养生”之道有什么联系?
提示:虽然庖丁所好的“道”和梁惠王所说的 “道”(实质上也是庄子所讲的“道”)所指不一样,但在后 者看来,社会如牛体,尽管矛盾复杂,斗争激烈,但总有 间隙可寻,只要像庖丁那样,“以无厚入有间”,顺应环 境,随俗沉浮,回避矛盾,就能保全性命,养护精神。
►画龙点睛
不论你在什么时候开始,重要的是开始之后就不要停止。 不论你在什么时候结束,重要的是结束之后就不要悔恨。 人若软弱就是自己最大的敌人。 人若勇敢就是自己最好的朋友。 “不可能”只存在于蠢人的字典里。 抱最大的希望,为最大的努力,做最坏的打算。 家!甜蜜的家!!天下最美好的莫过于家! 游手好闲会使人心智生锈。 每一件事都要用多方面的角度来看它。 有理想在的地方,地狱就是天堂。 有希望在的地方,痛苦也成欢乐。 所有的失败,与失去自己的失败比起来,更是微不足道。
►背景探秘 《养生主》是《庄子》内篇之三,主旨是探究养生之要, 总论为“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也。已 而为知者,殆而已矣”“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 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前者为庄 子名言,大喊两个累(殆),慨叹人生苦短,内省诸心,看穿了, 也就不必痴迷和贪得。既然不能苦生,当然就不免碰到养生的 问题。怎么养呢?庄子的妙诀却稀松平常:既不可太要强(为善 无近名),也不可太混蛋(为恶无近刑),顺乎天理自然(缘督以为 经),保身、全生、养亲(心)、尽年,全有了。
第四单元__创造形象__诗文有别 公开课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学法指导
单元目标
创造形象,诗文有别 诗歌与散文都可以创造形象,但诗 文有别。 一是与诗歌相比,散文的实用性更 强,叙述、说明乃至议论性成分比较多, 理性较强,有鲜明的意旨。散文中的形 象一般跟实际生活情景很贴近,能给我 们更为具体逼真的感受。
二是散文和诗歌创造的形象各有特点。散 文通过翔实具体的交代,所展现的形象带给我 们具体逼真的感受。而诗歌常用比兴,展现的 形象跟具体事物之间距离较大,即使直接描写, 诗歌的语言、意象也更注意提炼与升华,上下 前后之间的联系一般不像散文那样交代得那样 具体,而是有许多跳跃和省略。 三是优秀的散文常常避免枯燥的说理,而 以生动鲜明的形象吸引读者。
意喻之米, 文喻之炊而为饭, 诗喻之酿而为酒。 饭不变米形, 酒形质尽变。
创造形象,诗文有别
意喻之米,文喻之炊而为饭, 诗喻之酿而为酒。 ①诗歌常用比兴,散文注重 写实。 ②诗歌刻画形象多跳跃和省 略,散文则交代得细致真实。 ③诗歌给人更多想象空间, 散文给人更具体逼真的感受。
示例: ◆巴陵无限酒,醉杀洞庭秋。——李白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杜甫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孟浩然 ◆洞庭为沅湘等九水之委。当其涸时, 如匹练耳,及春夏间,九水发而后有湖。 ——袁中道《游岳阳楼记》
辄抱皮跳掷而毙”中,可以感知猿子对母亲 的亲近、孝敬之情;而从“以毒傅矢,伺母 间射之”“取母皮向子鞭之”中可以领会到 作者对猎人的痛恨、鄙视之意。全文很多冷 色调的词语,让人读来产生一种悲剧性的震 撼。阅读散文,我们应从“辞色”即“褒、 贬、冷、暖”四个方面细加体察,把握作者 的感情。
六、分析义理 很多散文,总是或直接或间接地表达 某种思想,这也是作者写作的最终意图。 有的文章表达得明白直接,有的文章付托 于景物、物象之上,表达得含蓄蕴藉。前 一种情况如《前赤壁赋》,后一种情况如 《桃花源记》。
《创造形象,诗文有别》单元教学设计与反思
《创造形象,诗文有别》单元教学设计与反思江汉油田广华中学胡倩佳《创造形象,诗文有别》是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的学习内容,欣赏散文艺术形象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
单元共有6篇文章,赏析示例《过小孤山大孤山》,自主赏析《庖丁解牛》、《项羽之死》、《阿房宫赋》,推荐作品《西门豹治邺》、《大铁椎传》。
我先让学生通读这几篇课文,在疏通文意之后,我问学生最喜欢哪一篇文章,大多数学生说喜欢《项羽之死》。
于是我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要求,把《项羽之死》作赏析示例来讲解,其他文章让学生自主赏析,并就自己喜欢的一篇来写赏析性探究性的文章,这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为了做好示例引路,我编制了《项羽之死》导学案。
教学设计是这样的:学习目标:1、欣赏与评价人物形象。
2、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描写的分析,感知人物性格特点,根据人物形象,掌握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3感知项羽的悲情英雄的形象,评价其性格与命运。
学习过程:一:温故知新。
1、项羽一生虽然短暂,却留下了许多故事、传说、成语,还有许多话题。
那么大家熟知的成语有哪些?2、我们在必修教材上学习了《鸿门宴》这篇课文,在《鸿门宴》这篇课文中,项羽性格的哪些方面已经显现?请你用一个词语来评价他。
二:速读全文,用四字短语概括文中的三个主要场景。
三:小组学习,欣赏形象。
每个小组选择一处自己最喜欢的场景讨论项羽这一人物形象。
学习任务:①复述场景主要情节,明确主要字词的意思;②结合文本原句,谈谈自己根据场景想象的项羽的形象并评价其在此景中突显的性格特点;③探讨此场景中塑造这一形象的手段方法;④选择其中一种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进行赏析,并尝试着感受项羽的心境。
四、交流探讨:项羽该不该过江东,历来意见不一。
请你试就这一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
希望你能做到言之有理,言之有据。
五、评价项羽,得出启示。
学完这篇课文后,你对项羽有没有新的认识?你从他身上可以获得哪些有益的启示呢?请你拿起笔,把你内心的真实想法写出来。
高二语文(文)《创造形象-诗文有别2》
艺术,常常“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
之意见于言外”,创造的形象蕴涵了更为深
远的意旨,或者说形象能够引发超出形象本
身的更为深远的情蕴 。
象外之象
湖南长郡卫星远程学校
韵外之致
味外之旨
制作 07 2010年下学期
散文:中国古代散文相对于诗歌来说
是一种比较舒展的艺术,句式散体化,篇
幅可长可短,表情达意不受格律的限制,
鸡声茅店月,
人迹板桥霜。
跳跃和省略湖南长郡卫星远程学校源自制作 072010年下学期
鸡声茅店月,
人迹板桥霜。
跳跃和省略
人烟寒橘柚,
秋色老梧桐。
湖南长郡卫星远程学校 制作 07 2010年下学期
鸡声茅店月,
人迹板桥霜。
楼船夜雪瓜洲渡,
铁马秋风大散关。
跳跃和省略
人烟寒橘柚,
秋色老梧桐。
湖南长郡卫星远程学校 制作 07 2010年下学期
湖南长郡卫星远程学校 制作 07 2010年下学期
赏析要点三
由于景点太多,如果仅是孤立地写出特 征,也可能会失之分散。作者注意了景点间 的联系。一是各处景物虽千姿百态,但又均 有山与江水相互生发辉映的描写,构成整体 背景,使景物在多样中见统一;二是注意各 景点地理位置上的联系,以游踪将各处景物 串联起来 。 移步换景
湖南长郡卫星远程学校 制作 07 2010年下学期
赏析要点三
由于景点太多,如果仅是孤立地写出特 征,也可能会失之分散。作者注意了景点间 的联系。一是各处景物虽千姿百态,但又均 有山与江水相互生发辉映的描写,构成整体 背景,使景物在多样中见统一;二是注意各 景点地理位置上的联系,以游踪将各处景物 串联起来 。
湖南长郡卫星远程学校
创造形象,诗文有别ppt2(11份)2
第四单元 创造形象 诗文有别
14.自主赏析 《项羽之死》——司马迁
基础预练
赏析探究
篇头寄语
血色夕阳,染写着豪杰的壮烈;滔滔乌江,滚鸣着英雄的 悲歌。“四面楚歌”中,啸出的是“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豪 壮;刀山剑丛里,绽出的是“所向披靡”的霹雳;乌江渡口 前,笑对的是“我何渡为?”的无悔;重创强敌后,做出的是 “拔刀横颈”的壮举。豪杰的壮烈,英雄的悲歌,自此震撼着 千古,令人感叹连连,扼腕不已。谁言“胜者王侯败者寇”, 他,项羽,这生时的人杰,死后的鬼雄,不但记进了太史公的 “本纪”,更烙印在人们的心里。
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 命令骑兵一起从四面向下冲,约定在山的东面,分三处集合。
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 于是项羽大声呼喊着向下直冲,汉军都溃败逃散,于是就
斩汉一将。是时,赤泉侯为骑将, 斩杀了汉军一员大将。这时赤泉侯杨喜担任骑兵将领,
追项王,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 负责追击项羽,项羽瞪眼对他大喝,赤泉侯杨喜连人带马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 于是项羽跨上战马,部下壮士八百多人骑马跟随,当夜
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 从南面突出重围,纵马奔逃。天亮的时候,汉军才察觉,就命令
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 骑兵将领灌婴率领五千骑兵追击项羽。项羽渡过淮河,能跟
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项王至阴陵,迷失道, 上项羽的骑兵只有一百多人了。项羽走到阴陵时,迷路了,
hái
|dài
|chēnɡ
|jiè |huì |fù
2.选字形
赅垓
博 心
刈挹
除 水
乌毋化宁为缺
有 滥
聚集
沙成塔 思广益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创造形象诗文有别(整理精校版)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创造形象诗文有别(整理精校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创造形象诗文有别必修教案0310 10:56::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创造形象诗文有别一、单元整体分析(一)单元内容在教材中的定位分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全书体例 :诗歌之部:第一单元: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第二单元: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第三单元:因声求气吟咏诗韵散文之部:第四单元:创造形象诗文有别第五单元:散而不乱气脉中贯第六单元:文无定格贵在鲜活从全书编排可以看出,本册教材诗歌部分旨在引导学生掌握几种基本的诗歌鉴赏的方法,而散文部分旨在引导学生掌握古代散文的几个基本特点。
三个单元分别从“创造形象、诗文有别”“散而不乱、气脉中贯”“文无定格,贵在鲜活”三方面入手,有助于初学者掌握运用。
“创造形象,诗文有别”处在诗歌之部与散文之部的衔接点上,还肩负着从诗歌学习向散文学习的过渡和区分诗歌、散文特点的重任。
1.了解单元内容在教材中的定位,有助于从宏观上找到一个相对稳定的标准来衡量这几篇文章,从而认识他们的教学价值,找到最佳教学切入点。
“创造形象,诗文有别”,顾名思义,这单元的学习目标是比较体味诗歌与散文在“形象”创设上的不同。
所以,“艺术形象”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
既要注意引导学生把握不同类型散文作品中艺术形象的特性,又要引导学生了解塑造艺术形象的多样化手段,还要关注形象创设方面散文与诗歌的区别。
在中国文学艺术中,“形象”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是否具有形象性是评价作品艺术性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
中国古代的诗歌散文都很重视形象,但是二者的形象性又有差别。
中国古代诗歌是一种高度凝练的艺术,诗歌形象非常发达,象外之象、味外之旨需要仔细品味。
中国古代散文相对于诗歌来说是一种比较舒展的艺术,句式散体化,篇幅可长可短,表情达意不受格律的限制,可以兴之所至,自由挥洒,因而散文中的“意”表达得更为明白显豁。
而不同的散文类别,艺术形象又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山水游记类散文的形象主要表现为具有独特风貌韵味的山水风物,人物传记类散文的形象主要表现为生动传神的人物形象,说理类散文的形象主要表现为主观准确的事实论据,叙事类散文的形象主要表现为细致生动的事件,抒情类散文的形象主要表现为真挚感人的情感。
第4单元《创造形象,诗文有别》参赛课件(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烽火矶:嵌岩窦穴,怪奇万状,色泽莹润。 峭 石:杰然特起;丹藤翠蔓,罗络其上, 如宝装屏风。 小孤山:碧峰巉然孤起,上干云霄。 澎浪矶:虽无风,亦浪涌。 大孤山:四际渺弥皆大江,望之如浮水面。 寥寥数笔即描绘出各景物鲜明独特的形象。
赏析要点二
在写景的过程中,作者善于改变 观察角度和观察点来进行描绘,将一 幅幅立体可感的图画展现在读者面前。 定景换点
移步换景
文章屡次写江流和船行,即在分散的 景点中贯以线索。写澎浪矶和小孤山“二 山东西相望”,写大孤山时又与小孤山作 比,更见出其间联系,从而串珠成链,由 各景点共同组成一幅长江山水图。
对比阅读
李思训画《长江绝岛图》
苏 轼
山苍苍,水茫茫,大孤小孤江中央。 崖崩路绝猿鸟去,惟有乔木搀天长。 客舟何处来?棹歌中流声抑扬。 沙平风软望不到,孤山久与船低昂。 峨峨两烟鬟,晓镜开新妆。 舟中估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
如何形象表情?——怎样描写愁?
李煜: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贺铸: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 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李清照:还恐双溪蚱蜢舟, 载不动,许多愁。
如何形象说理?
题西林壁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插秧偈
布袋和尚
手把青秧插满田 低头便见水中天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身心清净方为道
退步原来是向前
运用:以形象的事物表现抽象的事物
如何画“风”? 如何画“香”?
踏花归来马蹄香
(二)诗文有别
诗歌:中国古代诗歌是一种高度凝练的
艺术,常常“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 不尽之意见于言外”,创造的形象蕴涵 了更为深远的意旨,或者说形象能够引 发超出形象本身的更为深远的情蕴 。 因此欣赏诗歌需要仔细品位象外之象、 韵外之致、味外之旨。
第四单元 创造形象 诗文有别汇总
学法指导
单元目标
创造形象,诗文有别
诗歌与散文都可以创造形象,但诗文有别。
一是与诗歌相比,散文的实用性更强,叙述、说明乃
至议论性成分比较多,理性较强,有鲜明的意旨。散文中 的形象一般跟实际生活情景很贴近,能给我们更为具体逼 真的感受。
二是散文和诗歌创造的形象各有特点。散文通过翔实具
体的交代,所展现的形象带给我们具体逼真的感受。而诗歌 常用比兴,展现的形象跟具体事物之间距离较大,即使直接 描写,诗歌的语言、意象也更注意提炼与升华,上下前后之 间的联系一般不像散文那样交代得那样具体,而是有许多跳
跃和省略。
三是优秀的散文常常避免枯燥的说理,而以生动鲜明的 形象吸引读者。
阅读散文应注意: 一、分析人物
翁亭周围的山水风景,再借太守、宾客、滁人等的游赏之乐
及宴饮之乐,表现了“与民同乐”的思想。 四、分析物象 有些散文,托物言志,作者着意描写某一物象的某一特 点,借此表达思想观点,文中的物象特点与作者的思想主旨 具有一致性。如:宋濂《猿说》:
武平产猿,猿毛若金丝,闪闪可观。猿子犹奇,性可
驯,然不离母。母黠,不可致。猎人以毒傅矢,伺母间射
六、分析义理
很多散文,总是或直接或间接地表达某种思想,这也
是作者写作的最终意图。有的文章表达得明白直接,有的
文章付托于景物、物象之上,表达得含蓄蕴藉。前一种情
况如《前赤壁赋》,后一种情况如《桃花源记》。
1.掌握文言基础知识: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
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
2.培养赏析散文语言的能力,明确诗歌和散文的 区别。 3.把握散文中艺术形象的特征,了解塑造人物形 象的手段。
看出作者对猿的喜爱,从“母度不能生,洒乳于林,饮子。洒
创造形象_诗文有别定稿
诗文有别
意喻之米,文喻之炊而为饭, 诗喻之酿而为酒。 ——清 吴乔
诗写意,文写实
散文较之诗歌更为具体逼真,与实际 生活更贴近,在语言表达上要规范一些。
散文:一个人平平常常走在路上 小说:一个人忽然被推到水里 诗歌:一个人给大地弹到月亮里
★不同散文类别中的艺术形象有不同的 表现形式:
①山水游记类散文——具有独特风貌韵味的 山水风物 ②人物传记类散文——生动传神的人物形象 ③说理类散文——直观准确的事实论据 ④叙事类散文——细致生动的事件 ⑤历史类散文——重要的历史事件
陆游与绍兴沈园
陆游出生
陆母生陆游时,梦见秦观,秦观,字少游,于是 陆母给儿子取名陆游,字务观。 陆游出生的那一年,金兵进攻汴梁(开封)。徽 宗慌忙让位,让太子赵恒做了皇帝,是为宋钦宗, 改元靖康。不久汴梁被攻破,徽钦二宗都成了金人 俘虏。这是不是陆游命中注定,他的一生将以抗金 为己任?
陆游一手持剑,一手执笔
陆游名句
《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书愤》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书愤》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病起书怀》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临安春雨初霁》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算子· 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示儿》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小孤山简介
小孤山,又名髻山,在今安徽宿松 东长江中。 小孤山虽属弹丸之地,名 声却很大。被称为山水诗鼻祖的谢灵 运,有一首有名的《登江中孤屿》, 据说就是为小孤山而作。至于苏东坡 的“大孤小孤江中央”,更是脍炙人 口的名句。陆游说:“凡江中孤山, 如金山、焦山、落星之类,皆名天下。 然峭拔秀丽,皆不可与小孤比” (《游小孤山记》)。小孤山被诗人 们所青眯,最初有谢灵运,既而有顾 况、卢仝、王安石、王十朋、陆游、 王守仁、袁枚……连明朝皇帝朱元璋、 朱厚焙也来附庸风雅。画家们则纷纷 将小孤山入画,唐代李思训的《长江 绝岛图》,画的就是小孤山与鄱阳湖 上的大孤山。 “海门石柱”、“长江 绝独”、“江上第一景”均为世人对 小孤山之赞誉。此山高八十六米,围 仅一里许,因形如古代妇女头上发髻, 旧称髻山。舟在江中行,船身移动, 山貌渐变。乡人云:“南望一枝笔, 西看似悬钟,东看太师椅,北望啸天 龙。”南宋爱国诗人陆游赞曰:“姿 态万变,信造化之尤物也。”
选4.1创造形象诗文有别
6、第三段引用李白的诗句是为了说明什 么?
彭蠡口江面的宽阔,四望无际。
7、第三段写景是写哪一路段的景致? 重点落在哪里?
彭蠡口到湓浦口的沿途所见。重点写 大孤山的景色。
8、那么大孤山的景色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四际渺弥皆大江,望之如浮水面,江水清浊分明。
9、作者是怎样表现大孤山这一特点? 先用西梁山类比,使人通过西梁山能想象 到大孤山的形状,然后与小孤山相对比,从而 突出各自的特色。
苏诗简洁地写了山色水貌、江阔山小, 山势险峻、江水汹涌。轻盈点染,凌空飘飏, 给人一种空朦迷离的感觉,并将传说 以浪漫之笔写得煞有其事,启发我们展开 想像的翅膀。 陆文则脚踏实地,从不同角度、多 个侧面,作了细致真实的描写,使我们 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二者差异明显,却无高下优劣之分。
小结
诗歌展现的形象和具体事物间的距离比较大, 多有跳跃和省略,能让我们想象飞得更高。 散文交待具体,描写细致真实,给人具体逼 真的感受,与实际生活更贴近,能让人身临 其境。在语言表达上要规范一些。
③在写景的过程中,作者善于改变观察 角度和观察点来进行描绘,将一幅幅立 体可感的长江山水图展现在读者面前。 如写烽火矶时,有舟中的远望;有抛江 过其下的近观,又有一石“杰然特起” 的特定镜头。写小孤山亦有“自数十里 望之”的远望;“愈近愈秀”的近观; “冬晴夏雨”不同季节的变化;特别是 对小孤山的描写,观察角度和观察点的 灵活多变,充分地展现了山水景物的千 姿百态。
大孤山: 在鄱pó阳湖上,其状如鞋,俗称鞋山。民 间传说此名为玉女大姑在云中落下的绣鞋变化 而成,因而又名大姑山。
理清作者行舟的线索 :
过烽火矶→过彭浪矶、小孤山→晚 泊沙夹 →遂行泛彭蠡口→始见庐山及大 孤山→晚抵江州,泊湓浦
创造形象,诗文有别ppt(11份) 人教课标版3
►启迪智慧
1.杜牧写这篇赋,既然是为了总结秦王朝灭亡的历史教训, 借以讽谏时弊,为何开头要从六国覆灭下笔?
提示:作者讽谏时弊,以秦王朝灭亡为借鉴,写秦朝覆灭, 又以六国衰亡为铺垫。六国何以会灭?作者认为是不爱民的结 果。秦如能吸取教训,“复爱六国之人”,那就不致迅速灭亡。 然而“蜀山兀,阿房出”,秦王朝又走上了六国灭亡的老路。 开头12个字,既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上引出阿房宫的修建,又起 到了统领全篇、暗示主题的作用。
! 必须全然地活在此时此刻,其余的都是妄念。二十四、每个人都会幻想各种美好的未来,但并不是每个人都会为之付诸行动,这大概就是你与这些人的不同 一、身为一个人,水倒七分满,话留三分软。不清楚我的路子,就别打听我的底线。二、喜欢一个人并不是回复他所有的动态,而
是研究下面的可疑评论。三、车子有油、手机有电、卡里有钱!这就是安全感!指望别人都是扯淡!再牛的副驾驶,都不如自己紧握方向盘。四、道不同不相为谋,你讨厌我,我也未必喜欢你,何必咄咄逼人费了口舌也讨人嫌,你闲得慌但是我没空陪你。
第四单元
阿房宫赋
创造形象 诗文有别
赏析 示例
►作家名片
杜牧(803-852),字牧之,唐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大和二年(828)中进士,授弘馆校书郎,后在地方军府任幕僚 多年。唐武宗会昌二年(842)以后,相继出任黄州、睦州等地 刺史。晚年居住在长安城南的樊川,后世因此称他为“杜樊 川”。杜牧工诗、赋、辞,以诗歌创作成就最大,在晚唐诗 坛独树一帜,和同时代的李商隐并称“小李杜”。著有《樊 川文集》。
3.关于秦王朝灭亡的议论,本文与《过秦论》有哪 些相似之处?它们的立论角度又有什么不同?
提示:关于秦朝灭亡的议论,本文与《过秦论》相 似的地方在于都肯定了秦朝的强大,都强调秦朝灭亡是 毁于自身,都说明了秦朝灭亡的迅速,都指出了秦朝灭 亡的原因是不施行“仁政”。它们的立论角度又有所不 同:
高三1B选修《创造形象诗文有别》单元教学设计
高三1B选修《创造形象诗文有别》单元教学设计单元目标:1.欣赏散文艺术形象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
2.培养学生品味古代散文语言的能力。
3.通过诵读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感。
4.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
课时安排:5课时。
单元教学设想:1.围绕单元目标,理解“创造形象,诗文有别”的方法,学习赏析示例,比较鉴赏《过小孤山大孤山》与苏轼《李思训画长江绝岛图》在描绘山水形象上的异同。
1课时。
2.以“创造形象,诗文有别”的方法,赏析哲理类散文《庖丁解牛》,感受阐述“养生”道理的形象生动。
赏析史论类散文《阿房宫赋》。
(本篇在必修教材中已学,故略讲,作为课外探究作业)2课时。
3.以“创造形象,诗文有别”的方法,比较赏析人物传记类散文《项羽之死》和《大铁锤传》《西门豹治邺》中艺术形象的特点和表现手段。
总结本单元古代散文形象的鉴赏方法。
2课时。
赏析示例:《过小孤山大孤山》教学目标:1.通过诵读,比较此文与苏轼《李思训画长江绝岛图》在描绘山水形象上的异同。
2.学习描写山川景物形象的散文的一般欣赏方法。
3.掌握重要实词、虚词及句式。
教学过程:1. 导入集体回顾熟知的陆游诗句,以唤醒学生有关陆游的知识积累,从其杰出的才情和炽热的爱国精神两方面进行回顾了解。
多媒体展示大孤山、小孤山的风景图片,同时出示有关题咏大孤山小孤山的诗句,朗读并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景物形象之美。
学生自由朗读,了解大意,圈出作者游踪,罗列所写景点,并划出描写的景物形象特征的句子。
学生齐读;再带着问题自由读。
问题:文中哪一处景点的景物形象我们读来感觉最生动而饱满?作者是怎样展现这一形象的?①尝试用短语概括“小孤山”景物形象特征。
如:峭拔秀丽、造化之尤等均可。
②讨论:作者是怎样描写这一景物形象的。
A.从移步换景的角度鉴赏(从“过澎浪矶、小孤山,二山相望”——“自数十里外望之”——“庙在山之西麓”——“舟过矶”——“复以小艇游庙中”,突出不同角度的不同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客人骑马飞驰而下,吹了几声觱篥。一会儿,二十多个骑马 的强盗从四面拥集过来,徒步行走背着弓箭跟在后面的有一百多 人。一个强盗提着刀纵马冲向客人,客人大喊着挥舞起铁椎,强 盗应声坠落马下,马头也被砸得碎裂。那伙强盗向前包围上来, 客人奋力挥舞铁椎左右猛击,强盗们连人带马栽倒在地,三十多 人被杀死。宋将军屏住呼吸观看这场恶战,吓得两腿发抖,几乎 从堡垒上掉下来。忽然听到客人大声呼喊道:“我走啦!”尘灰 滚滚,朝着东方飞奔而去。之后就再也没有回来。
4.下列各项是对文章的分析阐述,正确的一项是( ) A、方山子出身贫寒,自幼苦读,意欲以此驰骋当世,但不得意, 晚年隐逸光州、黄州一带,自得其乐。 B、传主少年、壮年时血气方刚,意气风发,一身侠气;晚年时 安贫乐道,心境恬淡。作者有意识选择这两种具有对比性的行为 表现来丰富其形象。 C、尾段作者以疑问的口吻问方山子能否见到那些“阳狂垢污” 的“异人”,从“岂山中之人哉!”这句话中可以看出,答案是 否定的。 D、作者写方山子,实际上是悲“不遇”。但他方以诗文遭祸, 不便直言,于是在文中隐约其辞。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方 山子传》是苏轼在黄州的心态的一种形象的折射。 5.请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⑴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⑵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 ⑶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
当时座上有个饭量很大的客人,容貌很丑陋,右腋 下夹着个大铁椎,有四五十斤重,吃饭以及拱手行礼时, 一刻也不放下(离开)它。大铁椎柄上的铁链折迭围绕 着,象锁上的链子,把它拉开有一丈多长。他很少跟人 们交谈,说话像湖北一带的口音。问他家乡在哪,姓甚 名何,都不作回答。
后来一同睡觉,到半夜,客人说:“我走了。”说 完,人就不见了。陈子灿见窗和门都关着,就吃惊地问 高信之。高信之说:“客人刚来时,不戴帽子,不穿袜 子,用蓝手巾包着头,脚上缠着白布,除了大铁椎外, 什么东西都没有带,而腰带中裹着很多银子。我和宋将 军都不敢问他。”陈子灿一觉醒来,客人却已打着呼噜
小说:一个人忽然被推到水里
诗歌:一个人给大地弹到月亮里
★不同散文类别中的艺术形象有不同的 表现形式:
①山水游记类散文——具有独特风貌韵味的 山水风物
②人物传记类散文——生动传神的人物形象 ③说理类散文——直观准确的事实论据 ④叙事类散文——细致生动的事件 ⑤抒情类散文——真挚感人的情感
苏轼
方山子,是光州、黄州一带的隐士。年轻时,仰慕汉代游侠朱家、郭解 的为人,乡里的游侠之士都尊奉他。年岁稍长,就改变志趣,发奋读书,想 以此来驰名当代,但是一直没有交上好运。到了晚年才隐居在光州、黄州一 带名叫岐亭的地方。住茅屋,吃素食,不与社会各界来往。放弃坐车骑马, 毁坏书生衣帽,徒步来往于山里,没有人认识他。人们见他戴的帽子上面方 方的且又很高,就说:“这不就是古代乐师戴的方山冠遗留下来的样子吗?” 因此就称他为“方山子”。
赏析示例
过小孤山大孤山
陆游
赏析要点
1、本文是一篇山水游记,富含趣味, 为避免行文单调重复,作者用精彩变化的笔 墨,抓住了各处景物的特征进行描绘。
2、在写景的过程中,作者善于改变观 察角度和观察点来进行描绘,将一幅幅立体 可感的图画展现在读者面前。
3、由于景点太多,如果仅是孤立地写 出特征,也可能会失之分散。作者注意了景 点间的联系。
形象:兴象玲珑,如羚羊挂角,无 迹可求; 语言:跳跃和省略
鸡声茅店月,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人迹板桥霜。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楼船夜雪瓜洲渡, 铁马秋风大散关。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形象:具体逼真,与实际生活更贴近。 语言:规范一些。 散文:一个人平平常常走在路上
述“传主少年、壮年时血气方刚,意气风发,一身侠气”错误, 因为他壮年时“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C句理解有误, 方山子自己就是一个“异人”,当然会同类相求。)
5、⑴(他的家里)四壁萧条,然而他的妻子、儿女和奴仆都 显出怡然自乐的样子。(注意“而”和“妻子”的对译)
⑵因而他就在马上与我谈论起用兵之道及古今成败之事,自认 为是一代豪杰。(注意“因”和“马上”的对译)
1、D(“驰骋”在文句中是放开手脚干一番事业的意思) 2、A (A“而”:都是连词,表递进。 B“然”:形容词词尾, 的样子。\代词,这样。 C“于”:介词,在。\ 介词,比 .D “其” 代词,他的。\副词,大概,表推测。) 3、C (①③是描述他的“侠”) 4、D(A句陈述“方山子出身贫寒,自幼苦读”错误;B句陈
有一天,客人向宋将军告辞说:“我当初听到你的大名时,
把你当作英雄豪杰,但你们都不值得委以重任,我走了。”宋将 军竭力挽留他,他就说:“我曾屡次打杀拦路抢劫的强盗,夺取 他们的财物,因此他们很恨我。我若久留此地,灾祸将会牵连到 你。今晚半夜,强盗们正约我到某处决斗。”宋将军高兴地说: “我骑着马带着弓箭来助战。”客人说:“不行,强盗本领强且 人又多,我想要保护你,就不能使我杀个痛快。”宋将军向来自 以为了不起,并且也很想看看客人想干什么,就竭力请求客人同 往。客人没办法,就带他一起走。将要到达决斗的地方,客人送 宋将军登上一座荒废无人的堡垒,说:“你只观看,千万不要出 声,(以免)让强盗们发觉你。”
散文:中国古代散文相对于诗歌来说是一种比较舒展
的艺术,句式散体化,篇幅可长可短,表情达意不受
格律的限制,可以兴之所至,自由挥洒。因而散文 中的“意”表达得更为明白显豁。
▪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贺知章《咏柳》
▪ 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的都是树 ,而杨柳最多。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 ;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 月光留下的。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 团烟雾;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 出。 ——朱自清《荷塘月色》
方山子出身于世代功勋之家,例应有官做,假如他能进身官场,到现在 已得高官荣名了。他原有家在洛阳,园林宅舍雄伟富丽,可与公侯之家相比。 在河北地方还有田地,每年可得上千匹的丝帛收入,这些也足以使生活富裕 安乐了。然而他都抛开了,偏要来到穷僻的山沟里,这难道不是因为他独有 会心之处才会如此的吗?
我听说光州、黄州一带有很多奇人逸士,常常假装疯颠、衣衫破旧,但 是无法见到他们。方山子或许能遇见他们吧。
练习 1.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闾里之侠皆宗之
宗:推崇
B.稍壮,折节读书 C.方山子傥见之欤
折节:改变志节、行为 傥:或许
D.欲以此驰骋当世 驰骋:纵马奔跑 2.下列每组句子中变色的字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见其所著帽,方耸而高\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余既耸然异之\他植者则不然 C.晚乃遁于光、黄间\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⑶(他)都放弃不要了,偏要来到穷僻的山沟里,这难道不是
因为他独有会心之处才会如此的吗?(注意“穷”的对译和反 问语气的翻译)
清 魏禧
大铁椎,不知是什么地方人。北平陈子灿到河南去 看望他的哥哥,在宋将军家里遇见了大铁椎。宋是怀庆 青华镇人,擅长搏击,七省爱好技击的人都来向他学习 武艺,人们因他长得雄伟健壮,所以叫他宋将军。宋将 军的徒弟高信之,也是怀庆人,力气大,擅长射箭,比 陈子灿大七岁,小时候同学,因此陈子灿曾经与他一同 访问过宋将军。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如何画“香”? “踏花归来马蹄香”
诗文有别
诗歌:中国古代诗歌是一种高度凝练的艺术,常常
“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创造 的形象蕴涵了更为深远的意旨,或者说形象能够引发超 出形象本身的更为深远的情蕴 。
欣赏诗歌需要仔细品位象外之象、韵外 之致、味外之旨。
创造形象 诗文有别
文学形象:文学作品中呈现的具体感 性的,具有艺术概括性的,体现着 作家的审美理想的,有着审美价值 的自然的和人生的图画。
不同艺术体裁创造艺术形象的方
式有所不同,其中的艺术形象的特 征也不相同。
中国艺术重视“形象”的塑造
▪ 是否具有形象性,是评价作品艺术性高低的一 个重要标志。
▪ 借形象的景或物或事来抒发抽象的情,解说抽 象的理。 李煜: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D.呼余宿其家\其皆出于此乎 3.清代王文儒评此文说:“隐字侠字节乃一篇之主脑。”请选出 下面四组中全都是具体描述方山子“隐”的生活、思想和行为的 一组( )
①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②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
③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④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
⑤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 ⑥晚乃遁于光、黄间 A.①②④⑤ B. ①③④⑤ C. ②④⑤⑥ D. ②③④⑥
我因贬官居住在黄州,有一次经过岐亭时,正巧碰见了他。我说:“啊 哟,这是我的老朋友陈慥陈季常呀,怎么会住在这里的呢?”方山子也惊讶 地问我到这里来的原因。我把原因告诉了他,他低头不语,继而仰天大笑, 请我住到他家去。他的家里四壁萧条,然而他的妻儿奴仆都显出怡然自乐的 样子。
我对此感到十分惊异,就回想起方山子年轻的时候,曾是个嗜酒弄剑, 挥金如土的游侠之士。十九年前,我在岐下,见到方山子带着两名骑马随从, 身藏两箭,在西山游猎。只见前方一鹊飞起,他便叫随从追赶射鹊,未能射 中。方山子拉紧缰绳,独自跃马向前,一箭射中飞鹊。他就在马上与我谈论 起用兵之道及古今成败之事,自认为是一代豪杰。至今又过了多少日子了, 但是一股英气勃勃的神色,依然在眉宇间显现,这怎么会是一位蛰居山中的 人呢?
贺铸: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 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李清照:还恐双溪蚱蜢舟, 载不动,许多愁。
题西林壁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插秧偈jì 布袋和尚 手把青秧插满田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低头便见水中天 身心清净方为道 退步原来是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