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的班级管理
浅谈在新课改下的创新班级管理
浅谈在新课改下的创新班级管理一、认识新课改下的班级管理在新课改下,教育理念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强调学生主体地位的提升,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班级管理不再是简单的纪律管理,更应该注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学生的情感认知、学习动机和学习方法的培养。
班级管理的目标不再是为了维护纪律,而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他们全面发展的能力。
二、创新班级管理的理念在新课改下的班级管理,教师需要转变传统的管理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
在教育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倡导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发展为目标,通过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关爱每一个学生,为学生提供一个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引导学生自觉地参与学习和管理班级。
1. 倡导学生自治在新课改下的班级管理,教师需要倡导学生自治,让学生参与班级管理,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通过班干部竞选、班级自治组织、班会议事规划等形式,让学生参与班级管理决策,倡导集体主义,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
这样既能有效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又能培养学生的领导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2. 提倡合作学习新课改下的班级管理需要教师转变教学模式,注重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
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采用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之间进行合作讨论、共同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这样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而且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在新课改下的班级管理,教师需要注重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关爱学生,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教师应该注重与学生的情感交流,理解学生的需求,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
通过对学生的个性差异的尊重和理解,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爱,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尽管新课改下的班级管理带来了很多积极的变革,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新课改下初中班级自主管理问题与对策分析
新课改下初中班级自主管理问题与对策分析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初中教育的目标也得到了重新确立,教育重点向素质教育转变,注重学生的发展和个性,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初中班级的自主管理问题也逐渐受到了关注。
在实施新课改下,初中班级的自主管理面临着一些问题,为了更好地应对这些问题,需要提出一些对策。
新课改下初中班级自主管理面临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管理模式陈旧: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往往是以教师为中心的,学生的话语权和参与度较低,导致学生对班级管理的积极性不高。
2.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差:学生缺乏独立学习的能力,过分依赖老师的指导,缺乏自觉性和主动性,导致班级管理难度加大。
3. 沟通渠道不畅: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渠道不够畅通,学生对于学校事务的表达渠道不畅导致学生参与意愿不强。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应该提出相应的对策。
要建立起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班级管理模式。
在新课改下,教师要逐步放权,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意识和能力。
学生要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渐拥有班级事务管理的责任和权利,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
要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不断加强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意识,建立起自主学习的氛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提高学生对班级管理的积极性。
要畅通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渠道。
学校应该建立起一种健康的、双向畅通的沟通机制,让学生对于学校事务的表达渠道更加畅通,增加学生的参与度,提高班级管理的效率。
学校也可通过制定一些激励措施来增强学生的参与和积极性,例如设立学生自治组织、设立学生岗位并给予相应权利和责任等,增加学生的参与感和责任感。
需要强调的是,学校和班级的自主管理需要教师和学生齐心协力,共同努力。
教师要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能够在自主管理中发挥主体作用;学生也要主动参与,承担起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共同推动学校和班级的自主管理工作。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初中班级的自主管理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
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和学校应该提出相应的对策,建立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班级管理模式,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畅通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渠道,并通过一些激励措施来增强学生的参与和积极性,共同努力实现初中班级的自主管理目标。
新课改下的班级管理
新课改下的班级管理一、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学生成为班级真正的主人。
班集体是学生成长的重要园地,班主任除了要有一份爱心,更要善于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尽可能多的给学生创造参与的机会,让每一个成员都真正拥有主人翁的自豪感和责任心。
随着社会的发展,今天的孩子已经远非以往可以相比的。
由于网络的介入使得他们能够接触到更多的知识,进而出现了“早熟”的现象。
这种现象对班级管理是非常有利的,知识的丰富可以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辨析能力。
这样我们就可以引导学生参与到班级管理当中来。
而民主、和谐、自由的环境也为学生的健康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为形成学生的心理自由提供了基础,而这些正是学生创造性和自主性得以发挥的前提。
所以在班级管理中,我们要逐渐地淡化班主任的权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班级管理当中来。
1.灵活多样,调动学生开展班级活动的积极性。
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是因人而异的,他们的兴趣爱好各不相同,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种灵活多样的集体活动,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找到适合自己心理品性的活动方式,从而激发他们的活动兴趣,使他们各方面的个性心理特性得到强化和发展,达到寓教于乐、促进心理素质良好发展的目的。
2.放权让位,培养学生班级活动的自主性。
班级管理过程中,应让学生自己讨论、计划、安排班级活动,从内容的确定、形式的选择,到具体的活动实施以及结果评价,都由学生自己来进行。
结合班级特点,安排有班级特色的活动。
这个时候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有班干部组织班级全体成员共同讨论研究并组织实施,这个时候的班主任应该是一个合作者和指导者,更重要的是一个积极的合作者,使学生真正体会到他们是班级的主人。
例如:在班级里我选出了八个有能力的人来做为行政组长,再从学生中选出总班长充当我的角色,而我再把学校的任务,合理的分配给他们,使我逐渐的退出历史的舞台,这八个组即是学习小组又是行政小组1.学习方面,我会在课堂上让同学们自主的互相讨论,以促进学习的高效性,我认为“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模式不仅可以使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更有效地进行语言交际;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进而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班主任论文:新课改下的班级管理
班主任论文:新课改下的班级管理一、班级管理理念的转变传统的班级管理往往强调服从和纪律,而新课改则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个性发展。
因此,班主任需要转变管理理念,从传统的“管教式”管理向“引导式”管理转变,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
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应该注重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
二、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性班级文化是班级管理的灵魂,是班级凝聚力和向心力的重要来源。
在新课改背景下,班主任需要更加注重班级文化的建设。
班级文化应该包括班级精神、班级口号、班级规范等方面,能够体现班级的特色和风格。
班主任应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班级文化建设,让每个学生都能够成为班级文化的建设者和传承者。
三、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关注新课改强调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也需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和兴趣爱好,班主任应该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可以组织一些个性化的活动,如文艺比赛、体育竞赛等,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才华和特长,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归属感。
四、家校合作的重要性班级管理不仅仅是班主任的职责,也需要家长的积极参与和支持。
班主任需要与家长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及时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情况,共同解决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班主任可以通过家长会、家访等方式,与家长共同探讨学生的成长问题,形成家校合作的良好氛围。
五、班级管理中的心理辅导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学生的心理问题日益突出。
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需要注重学生的心理辅导,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心理困扰。
班主任可以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个别心理辅导等方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心理观念,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和抗压能力。
六、班级管理的创新与探索在新课改背景下,班主任需要不断进行班级管理的创新与探索。
班级管理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班主任可以通过引入新的管理理念、采用新的管理方法等方式,提高班级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班级管理策略转变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班级管理策略转变新课改背景下,小学班级管理策略需要进行转变。
传统的班级管理注重纪律和秩序,强调学生的听从和服从,但这种管理策略往往剥夺了学生的主体性,限制了他们的创造力和思维发展。
新课改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的班级管理方式,在教育教学中提出了一些新的理念和方法。
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班级管理策略转变主要包括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理顺师生关系、重视情感教育和建立良好的班级文化等方面。
在新课改背景下,班级管理的重点应该从对学生的约束转向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传统的班级管理注重纪律和秩序,强调学生的听从和服从。
而新课改要求学生具备主动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班级管理策略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给予学生更多的学习自主权,在实践中探索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在新课改背景下,班级管理需要理顺师生关系。
传统的班级管理注重师生权威关系,强调师生的等级关系。
而新课改强调师生平等、民主和互动的教育关系。
班级管理策略应该通过改变教师的教学方法,建立平等和互动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心和支持,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动力。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听取学生的意见,让学生参与到班级管理中,培养他们的民主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在新课改背景下,班级管理需要重视情感教育。
传统的班级管理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忽视了学生的情感需求。
而新课改注重全面发展,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情感发展。
班级管理策略应该注重学生的情感教育,关心学生的情感需求,建立师生之间的信任和亲近关系,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教师要倾听学生的心声,关心学生的内心世界,通过班级活动和班会等方式,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在新课改背景下,班级管理需要建立良好的班级文化。
传统的班级管理忽视了班级的整体建设,缺乏班级凝聚力和归属感。
而新课改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和团队精神,班级管理策略应该注重建立良好的班级文化,让学生有归属感和荣誉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协作精神。
浅谈在新课改下的创新班级管理
浅谈在新课改下的创新班级管理在新课改实施的背景下,班级管理也需要进行创新。
传统的班级管理方式往往以纪律为主要目标,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和个性发展。
新课改要求班级管理从处罚型转向激励型,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创新能力。
下面我将从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建立合作型学习氛围和提供多样化评价方式三个方面谈谈在新课改下的创新班级管理。
新课改要求培养学生的主体性。
传统的班级管理方式强调纪律和井然有序,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力往往被忽视。
而在新课改下,班级管理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主发展的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给学生更多的自主选择权,如选题、学习方式等,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并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的方法,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主管理能力。
建立合作型学习氛围是创新班级管理的重要内容。
在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下,教师通常以知识传授者和学生的监督者的角色,学生之间往往缺乏有效的交流和合作。
而新课改提倡学生的合作学习和集体智慧的培养,班级管理也需要转向合作型。
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小组活动、项目学习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互助学习,鼓励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分享,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想象力。
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社交能力。
提供多样化评价方式也是创新班级管理的重要内容。
在传统的班级管理方式下,评价往往以考试成绩为主要标准,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差异。
而新课改强调个性化教育和全面素质评价,班级管理也需要提供多样化的评价方式。
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交流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来评价他们的学习情况和个性发展情况,给予学生全面的评价和指导。
教师还可以采用学生自评和互评的方式,让学生参与到评价过程中来,培养他们的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能力。
浅谈在新课改下的创新班级管理
浅谈在新课改下的创新班级管理在新课改的今天,教育界对于创新教育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作为教育管理者和班级管理者,如何在新课改下进行创新班级管理,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本文将从学生管理、教师管理、课程管理和家校合作等方面,探讨在新课改下的创新班级管理。
一、学生管理在新课改下,学生管理对于班级管理至关重要。
传统的学生管理往往注重纪律性,但现在的学生更注重自主学习和全面发展。
我们需要在学生管理上进行创新,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
可以通过设置学习小组,组织学习讨论和合作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可以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的心态和自信心。
二、教师管理在新课改下,教师管理也需要进行创新。
传统的教师管理往往是根据教学成绩和课堂表现来评价教师的教学水平。
但现在越来越多的教育理念认为,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新能力培养,因此我们需要在教师管理上进行创新,注重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育教学能力的提升。
可以通过举办教学研讨会、教学观摩和课堂教学交流等形式,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学习,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三、课程管理在新课改下,课程管理也需要进行创新。
传统的课程设置往往是围绕知识点展开,但现在越来越多的教育理念认为,课程应该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培养,因此我们需要在课程管理上进行创新,注重课程的多元化和个性化。
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设置选修课程,或者开展跨学科的综合实践课程,拓宽学生的学科视野和综合能力。
四、家校合作在新课改下,家校合作也需要进行创新。
传统的家校合作往往是家长参与学校活动或者关注学生成绩,但现在越来越多的家长希望了解孩子的学习状态和发展情况,因此我们需要在家校合作上进行创新,注重家校沟通和合作。
可以通过家长会、家访和家校活动等形式,促进家校之间的沟通和合作,让家长更加了解学校的教育教学情况,也让学校更加了解学生的家庭环境和成长背景,以便更好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
如何搞好新课改背景下的班级管理工作
如何搞好新课改背景下的班级管理工作班级,是学校教育管理的基层单位,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摇篮。
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建设者和领导者,对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做好班主任工作是做好学校工作的关键,一所好的学校必定有一支强有力的班主任队伍,而班级管理是班主任的主要工作。
班主任要了解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学生也要了解班主任,彼此信任,相互尊重,为班级各项工作的开展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
在新课改下班主任如何做好班级管理工作呢?一、练好“内功”,树立教师良好形象1.全面了解学生。
班主任要善于洞察学生,把握学生心理特点,体会他们的内心要求。
在短时间内记住所有学生名字,了解班风、学风,了解全班优缺点所在,了解家长文化层次,研究学生的能力、性格、爱好等个性特征。
这样就无形树立了学生积极向上、努力学习的信心。
2.努力树立威信。
教师天职是“传道、授业、解惑”,首先,班主任必须不断用新知识武装自己。
其次,要提高师德修养,做学生的楷模。
班主任是班务工作的中间者和执行者,一言一行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再次,必须具备多种能力。
如观察、分析和判断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个别谈话和谈心能力,家访能力,发现、培养和使用人才的能力,总结工作的能力,等等。
3.对待学生公平民主。
严师出高徒,不管对品学兼优的还是问题学生,都要一视同仁,做到不偏不爱,同时要宽严有度,因材施教。
对品学兼优的学生,要不断提出新要求,激发潜能,偶尔犯错误,敢于大胆批评;对问题学生,教育要以表扬和鼓励为主,即使犯了错误,也要讲究语言的艺术,避免他们产生“破罐子破摔”的心理。
二、严格要求,树立良好班风班风,即一个班级的风气,是由班级成员共同营造的一种集体氛围,反映了班级成员的整体精神风貌与个性特点,体现出班级的内在品格与外部形象,引领着班级未来发展的方向,对于班级建设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1.重视对学生的养成教育。
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建设好班风的前提。
浅谈在新课改下的创新班级管理
浅谈在新课改下的创新班级管理新课改的实施对班级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已经难以适应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
在新课改下的创新班级管理需要将学生放在中心位置,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素质培养。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浅谈在新课改下的创新班级管理。
要建立积极的班级文化。
班级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重要环境,建立积极的班级文化是创新班级管理的基础。
教师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集体活动和班级会议营造出积极向上、团结友爱的班级氛围,让学生感受到班级的温暖和归属感。
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个性化关怀和教育,通过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自己发展的机会和资源。
教师还要与学生家长保持密切的联系,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形成家校合作的良好氛围。
要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和参与管理。
新课改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和管理。
在班级管理中,教师可以尝试开展承担责任、分工合作的集体活动,让学生发挥自己的专长和优势,培养自主学习和合作精神。
教师可以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管理权力,让学生参与班级规章制度的制定和执行,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
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参与班级会议和班级活动的组织,提供平台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才能和成果。
要注重班级精神文化的培养。
班级精神文化是班级管理的灵魂,是学生成长的重要支撑。
教师要通过一系列的激励措施和活动,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集体荣誉感,让学生明确班级的目标和方向。
教师可以组织精神文化活动,如班级口号、班训、班歌的创作,让学生参与传承和发扬班级的精神文化。
教师还要注重班级的协作与合作,鼓励学生之间互帮互助、共同进步,促进班级形成团结和融洽的关系。
在新课改下的创新班级管理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建立积极的班级文化,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全面素质培养;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参与管理,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合作精神;教师还要注重班级精神文化的培养,传承和发扬班级的精神文化,促进班级形成团结和融洽的关系。
浅谈在新课改下的创新班级管理
浅谈在新课改下的创新班级管理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程改革已经在我国的教育系统中全面推开。
新课程改革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在这种背景下,班级管理也需要进行创新,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新课程改革下的创新班级管理,首先要注重班级文化的建设。
以往的班级管理主要强调纪律管理和秩序维护,但这种管理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新的班级管理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
班级文化的建设要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为目标,鼓励学生勇于尝试、敢于创新,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团队合作的精神。
新课程改革下的创新班级管理要注重教师的角色转变。
传统的班级管理中,教师是班级的“管理者”,负责管理和组织学生的学习和行为。
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师的角色应该更多地转变为“引导者”或“合作者”。
教师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需求和个性,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兴趣爱好,给予个性化的教育指导。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力,鼓励学生做独立思考和自主实践。
新课程改革下的创新班级管理要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
新的班级管理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鼓励学生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
教师可以利用座谈会、班会等形式,给学生提供表达意见和参与决策的机会,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话语权和决策权。
通过这种参与性的班级管理,可以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和责任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新课程改革下的创新班级管理要注重综合评价的方式。
传统的班级管理中,评价主要依靠考试成绩和纪律表现,忽视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而在新课程改革下,班级管理的评价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可以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问卷调查、学习档案、个人作品展示等,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表现。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更好地发现学生的优点和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和引导。
浅谈新课改下的班级管理
浅谈新课改下的班级管理简介新课改在我国教育领域中已经实施了20余年,而在班级管理方面,新课改也提出了一些新的思路和方法。
本文将从班级管理的目标、班级管理的方法、班级管理的评价这三个方面,来谈谈新课改下的班级管理。
班级管理的目标新课改下的班级管理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使其能够适应社会的需要。
具体的说,需要关注以下几点:1. 发扬人文精神在课堂上,老师要讲授知识,但更要注重人文精神的发扬。
老师应该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让每个学生都能有发言的机会。
同时,要注重感性教育,启发学生的情感和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审美品位。
2. 促进学生的主动性在新课改下的班级管理中,老师应该主张“以学为本”,鼓励学生在学习中发挥主动性。
老师应该尊重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学科和选修课,让学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特长。
此外,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外积极参加各种活动,锻炼领导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新课改下的班级管理中,老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要让学生领悟到在学习中,思考和创新的重要性。
老师可以通过课程设计和课程内容的更新,鼓励学生思维的开阔和创造力的发挥。
班级管理的方法在新课改对班级管理的方法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要为班级建立一个“彼此尊重、互相协作、和谐共处”的环境。
下面我将从三个方面来探讨班级管理的方法。
1. 班会制度班会是新课改下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班会的目的是为了促进班级的团结,增强学生的集体意识,解决班级中出现的问题。
在班会中,学生会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老师会给出意见和建议。
班会要有章可循,有责任人管理,确保班级管理的有序进行。
2. 家长会制度在新课改下的班级管理中,家长也要参与进来。
在学期最开始,要组织家长会,让家长了解班级的管理和教育目标,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孩子。
同时,也要通过家长会收集家长的反馈,根据家长的意见来改进班级的管理。
3. 成长记录卡成长记录卡是新课改下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浅谈新课程改革下的班级管理
浅谈新课程改革下的班级管理新课改对班主任工作提出了新要求,班主任如何进行班级管理呢,我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谈一些粗浅的做法和体会:一、更新理念,转变角色新课改要求,班主任由“管家”转变为“领路人”、“组织者”、“参与者”、“合作者”。
班主任是班级的一员,既是学生的老师又是朋友,和学生一样参与班级事务,有事和学生商量。
以抓好学风建设为例,班主任要以身作则,以优良的教风影响班风,以精湛的教学艺术影响学风,以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影响学生上进,让学生有各自的追求目标和榜样,形成积极向上、共同发展的学习共同体。
二、坚持“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在新课改中,我们要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努力让学生感到是“我要学”而不是“要我学”。
现在学生思想活跃,个性张扬,对任何事物或现象都有自己的看法或见解,有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情感和不同的兴趣、爱好。
所以班主任在进行教育的过程中,除了共性问题需要在全班教育外,对个性问题或个案可针对性地采用不同方法进行个别教育,如个别对话,小组交流、辩论等。
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尊重信任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
要特别注意学生的个性差异,坚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个别问题个别处理。
要相信每个学生都是好样的,每个学生都能成才。
三、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学生健全人格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成功的一半,“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因此在注重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同时,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健全的人格。
坚持教育与管理、自律与他律相结合的原则,以教育为先导、以制度为保证、以检查督促为抓手,以行为训练为基础、引导他们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自我做起,逐步提高学生的文明水平。
比如:农村学生不善于交流和表达,有的在公共场所里高声喧哗,乱扔垃圾,不爱护公共环境;有的在家不帮助父母做家务,不尊重老师和同学等;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的习惯就是班主任工作中最重要的任务之一。
浅谈在新课改下的创新班级管理
浅谈在新课改下的创新班级管理
新课改下的创新班级管理是指在实施新课改教育模式的背景下,以创新为核心,采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和管理方式,对班级进行全面管理的一种方法。
下面将从教师角度、学生角度和家长角度三个方面进行浅谈。
教师角度来讲,新课改下的创新班级管理要求教师具备教育教学创新能力。
教师要创新教学方法,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如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项目实践等,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让学生在学习中能够进行创新性的思考、实践和表达,为未来的社会发展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教师还应注重个性化教育,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根据学生的差异性给予个性化的教育,为每个学生提供更好的发展机会。
家长角度来讲,创新班级管理能够提高家长的参与度和满意度。
创新班级管理注重与家长的沟通与合作,建立起良好的家校关系。
教师可以通过家长会、家访等方式与家长进行交流,了解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和需求,及时解决家长关心的问题。
创新班级管理还提倡家长的参与和支持,家长可以积极参与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与教师合作,为孩子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增强家长对学校和教育的信心,提高对学校和教育的满意度。
新课改下的创新班级管理是一项重要的教育改革措施,对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师要具备创新能力,学生要保持学习动力和创新潜能,家长要积极参与和支持。
只有通过全方位的管理和合作,才能真正实现创新班级管理的目标。
浅谈在新课改下的创新班级管理
浅谈在新课改下的创新班级管理新课改下的班级管理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传统的班级管理往往是教师为主导,学生被动接受,而新课改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求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和思考。
在班级管理中,教师应该将更多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任务和学习方法,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
新课改下的班级管理应该注重个性化教育。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特点和学习方式,在班级管理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采取个性化的教育方式和管理手段。
对于喜欢自主学习的学生,可以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和学习空间;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可以提供更多的辅导和指导。
通过个性化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力,实现全面发展。
新课改下的班级管理应注重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在传统的班级管理中,教师往往是权威的代表,学生要求服从。
而在新课改下,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与学生建立平等、互信、互敬的师生关系。
只有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有效地进行班级管理,教师才能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和管理。
新课改下的班级管理应注重创新教学方法。
在传统的班级管理中,教师往往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比如讲授和记忆。
而在新课改下,教师应该采用更加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比如问题导入和合作学习。
通过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新课改下的班级管理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个性化教育、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创新教学方法。
只有通过这些创新,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现教育的目标。
班级管理者应不断探索、创新,提高班级管理水平,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发展空间。
班主任论文:新课改下的班级管理
班主任论文:新课改下的班级管理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作为班主任,我们也要与时俱进,积极适应新的教育环境,提高班级管理水平,为学生创造更好的成长环境。
首先,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
在新课改下,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体,教师成为了引导者和促进者。
因此,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也要转变观念,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班级氛围。
其次,要制定科学的班级管理制度。
班级管理制度是班级管理的基石,它能够规范学生的行为,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班主任应该根据班级实际情况和学生特点,制定符合实际的班级管理制度,同时要注重制度的执行和监督,确保制度的有效性。
再次,要加强师生沟通与交流。
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核心,学生是班级的主体。
因此,班主任应该注重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了解学生的需求和想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班级管理,增强学生的归属感和责任感。
最后,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在新课改下,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成为了重要的教育目标之一。
班主任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制定个人目标和计划、加强自我约束和反思等方式,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自我管理习惯。
总的来说,在新课改的背景下,班主任需要以学生为本,制定科学的班级管理制度,加强师生沟通与交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
能力,不断提高班级管理水平。
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新的教育环境,为学生创造更好的成长环境。
浅谈在新课改下的创新班级管理
浅谈在新课改下的创新班级管理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班级管理也需要与时俱进,创新管理模式即成为了班级管理的重要课题。
在新课改下的创新班级管理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关注学生自主学习在传统的班级管理中,教师往往是主导者,学生则是被动接受者。
而在新课改下,我们要关注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实现班级管理的创新。
为了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师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如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组织学习小组讨论、设立学习任务等,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形成合作学习的意识,增强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师还可以通过定期的学习反思活动,帮助学生总结学习经验,提高学习效果。
二、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管理模式在新课改下的创新班级管理中,学生的发展需求应成为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往往是以教师为中心,注重课堂纪律和学习成绩的管理。
而在新课程改革中,班级管理要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为了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管理,教师可以采取一些策略,如定期开展学生参与的班级会议,让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决策与执行过程,增强学生的主动性和责任心。
还可以鼓励学生参与各种社团活动和实践项目,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构建多元评价体系在新课改下的创新班级管理中,评价不再仅仅以考试成绩为唯一标准,更要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
多元评价体系可以从多个维度对学生进行评价,包括学科知识的掌握程度、学习态度与方法、社会实践和创新能力等。
为了构建多元评价体系,教师可以采用各种评价方法,如课堂讨论、小组合作、实验报告、作品展示等。
也要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互评,提高学生的评价能力和对自己学习情况的认识。
四、建立和谐的班级氛围在新课程改革下,班级管理的目标不仅仅是学生的学业水平,更要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人格发展。
新课改形式下的班级管理
新课改形式下的班级管理新的课程改革为高中教育工作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在新的教育体制背景下,我们应该怎么样进行班级管理,又怎么样进行教育教学工作,这已经被提上了日常的行程之中,本文笔者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对高中班主任应如何做好班级管理工作进行了简单的阐述。
标签:高中班主任新课改班级管理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起着重要的管理引导作用,如何使自己管理的班级处于理想运行之中,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提升修养,更新观念言传不如身教,教师自身的素养就是影响学生成长的关键,而在和学生的接触中,班主任和学生相处的时间最长、影响最深。
班主任老师是班级的管理者,是学生学习的榜样。
班主任老师要规范,自己的行为规范,给学生做好榜样。
新课改背景下,班主任首要的就是转变观念、更新理念,做到与时俱进。
并运用到班级管理当中。
同时要了解学生最关心的人和事,以及在学生中最“流行”的想法和做法,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
学校选用班主任,应该把教师的自身修养放在第一位,从外型到内心,我们都应该给学生做一个榜样,作为班主任要时刻注意自身的品格、学识、涵养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特别要注意一些小事、细节,学生时刻在背后议论着你。
所以,班主任工作者要有儒雅的举止和浩然之气,让自己的神韵、风采使学生折服;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这样才能做到真正的教书育人。
二、建构以人为本的管理方式在我国应试教学下班主任一直以控制者的角色出现在学生面前,不可否认,这种控制者的角色让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有效地达到了对学生的一致性要求,但与此同时班主任的这种控制者角色也抹杀了学生的多样化发展。
我国新课程改革对于班主任班级管理方面同样提出了新的教育要求,要求班主任由班级的控制者转变成班级的共同参与者。
学生是班级管理的客体,也是管理的主体。
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应该体现由管到导,再到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
即当学生能开始自己认识自己、教育自己、改进自己的时候就可以说是某种意义上的成功了。
浅谈在新课改下的创新班级管理
浅谈在新课改下的创新班级管理随着新课改的推进,班级管理也开始朝着创新的方向发展。
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已经远不能适应时代的需求,教师在班级管理中也需要不断创新探索,以更好地引导学生的学习。
一、建立全员参与的班级管理模式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通常是由班主任单独负责,而其他教师、家长和学生则被动接受管理。
但这种模式已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需求。
新课改下,班级管理需要建立一种全员参与的模式,即由教师、学生和家长共同参与班级管理。
这样才能使班级管理真正成为全面的、有效的。
在这种班级管理模式下,教师需要发挥引导、激励作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班级管理,并与家长密切合作,共同打造一个良好的班级氛围。
二、强调班级文化建设班级文化是班级的灵魂,是班级管理的核心。
提升班级文化建设能有效地改善班级内部关系,增强学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班主任需要重视班级文化建设,在班级管理中注重班级文化的宣传和植根。
让每位学生都参与班级文化建设,不断丰富班级文化元素,提升班级内部凝聚力和向心力,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班级的温暖和包容。
三、采用多元化教育方式采用多元化教育方式是新课改下班级管理的一大特点。
教师们需要不断寻找新的教育方式和方法,让学生在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能够享受更多的学习乐趣。
例如采用团队协作的方式,让学生在互相合作中学习,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合作精神。
此外,教师也可以尝试借助多媒体工具、网络资源等,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开展多元化的课堂活动。
四、关注学生的情感和心理变化新课改下的班级管理还要着重关注学生的情感和心理变化。
在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下,班主任只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行为纪律,忽略了学生的心理变化。
在新课改的班级管理中,班主任需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情感状态,辅导学生解决情感问题,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心理健康水平。
五、建立数字化班级管理系统建立数字化班级管理系统是新课改下班级管理的必然趋势。
数字化班级管理系统可以将班级管理工作电子化、信息化,提高班级管理效率和精度,使班级管理更加规范化和科学化。
新课程标准下的班级管理
新课程标准下的班级管理新课改背景下如何做好班级管理班级是学生基本的教学单位,也是构成学校日常管理的基层组织。
而班主任是学生班集体的领导者和组织者,既是联系各科教师及学生之间的纽带,同时也是沟通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的桥梁,更是在新课改背景下实施素质教育和德育的关键人物。
在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班主任如何发挥其引导和管理的作用,建设和谐班级,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就显得尤为重要。
作为一名多年工作在高中教学一线的普通班主任,在此也结合自身工作经验,谈谈几点做好高中班主任工作的心得和体会。
1.树立自身良好形象班主任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面对成长和渴求知识的青年学生,高中班主任必须具备较高的素质,把自己丰富的知识、高尚的道德情操,通过自己的言行展现给学生,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声誉和威望,使班主任真正成为知识的传播者与教学中的引领者。
如果班主任言不雅、行不正, 就会失去威信, 给班级管理带来不良影响。
因此,作为高中班主任,自身必须教学水平高、道德素质硬、管理理念新,堂上能讲课,课下能交心,既要勇于奉献,又要有责任心,这样的班主任才会博得学生的喜爱和认可。
2.注重培养学生骨干,打造得力班干部队伍班干部是高中班主任工作的得力助手,因此,班主任在日常管理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干部,善于发掘具有组织协调能力、热心为班级服务、集体荣誉心强和有吃苦耐劳精神的学生,组建合理的班干部队伍。
同时,也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班干部竞选活动。
在岗位设置上,要明确班干部职责与分工,各司其职, 各尽其责, 引导建立团结协作的班级工作氛围。
在班级活动开展上,班主任既要大胆放手让班干部开展活动,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还要在平时加强指导,不断提升班干部的思想觉悟和工作水平,这样才能真正建设好一支团结协作的班干部队伍,班级管理工作做起来才会得心应手。
3.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目标定位由于受教育实践中客观存在的“应试教育”倾向的影响,无论是社会、家庭,抑或是学校、教师,往往忽视了学生能力和心理素质的培养,片面地以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主要或唯一标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新课改下的班级管理
我校是省级二类示范性高中,也是贵州省新课改的示范性学校。
在新课改形势下,探索有效的班级管理模式,是我们每一个班主任的职责,如何使班级管理有条不紊、高效运转呢?我作了如下尝试:让学生成为班级的主人。
一、人人参与制定班规。
教师不要全权包干,让所有学生积极参与班级规章制度的制定,形成之后,再讨论、修改、补充,最后通过实行。
这样的班规是学生集体愿意和意志的体现,也是他们主人翁意识的体现。
著名教育家斯宾塞说过这样一句话:记住你的管教目的应该是养成一个能够自治的人,而不是一个要让人来管理的人。
陶行知在《学生自治问题之研究》中也具体谈到自治四点好处:“第一,学生自治可以为修身伦理的实验。
第二,学生自治能适应学生之需要。
第三,学生自治能辅助风纪之进步。
第四,学生自治能促进学生经验发展。
”因此我在刚接手新班级时,结合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以法治班的做法。
具体操作如下:首先,明确班规的意义。
先向学生讲述班规与《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不一样,它具有可操作性、互制性、灵活性。
其次,全体学生参与,让每个人都成为“立法者”,主要通过学生周记《假如我是班主任》的基础上,征集“金点子”,然后确定班规,使学生觉得这不是老师在管自己,而是自己对自己约束,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实效性。
再者,强调班
规面前人人平等,充分发挥班规的作用。
这样既体现了学生的民主参与,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实现起来效果还不错,班主任轻松了,班级中从没有违反学校规校纪的行为。
二、建立健全班级机构,坚持自我管理
许多人说班级都说班级难于管理,细究其原因,是让学生被动地接受管理,使其缺乏主人翁意识。
若能让所有学生都能体验到作为班级的主人的责任,都能意识到自己是集体中不可缺少的一员,情形就大不一样了。
要想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就必须让学生全体参与,建立全方位多层面的集体自我管理机构,体现管理的主体性。
1.组建责任心强的常务班委
让学生主动参与班集体管理,老师不必事事躬亲,建立一支责任心强、素质高、工作胆大的班干部队伍是必不可少的。
因为他们是班集体的核心,是凝聚班集体的纽带,有了一支强有力的干部队伍,班级管理就成功了一半。
具体做法如下:采取学生民主选举班委会,班委会民主选举班长的做法。
然后,由班长组织班委会,制定班干部工作的责任目标和职权范围,向全班公布,由全班同学讨论通过。
班干部在开展工作中,由全班同学负责监督和评价,班上的一切日常管理,全部有班干部负责。
而此时,班主任是不插手的,只作为班干部的坚强后盾。
2.实行值周班长“轮流执政”制度
一个健康向上的班级需要一个相对稳定的班干部组织,可这个组织不能是静止不变的,这样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应为每个学生提供当干部的锻炼机会。
值周班长是经民主推选产生的临时班长,每十位同学一组自由结合,组成一届临时班委,负责本周班级的日常事务。
其中一位同学总负责,任值周班长,其余九位学生分工负责。
这种形式为每一个人提供了参与班级自我管理的机会和条件,锻炼了每位同学的能力,增强了学生的自我约束力和主人翁意识。
3.灵活多样的自治小组
班级除常务班委,还有“轮流执政”的值周班长小组,形成了一个有层次的管理网络。
而要建设能让每个学生都能发挥主体作用的班级自我管理机构,就必须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组织和建立多样化的自主自治小组,如学习督导组、纪律监察组、卫生监督组、重大集会指挥组等小组。
这些小组吸收了全体学生参加,每个小组各不相同,每位学生有自由选择的权利,从而使全班同学人人有责任、个个担担子。
既是管理者、参与者又是被管理者、合作者,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管、人人有人管、人人能管人”。
管理与被管理的相结合,提高了每一个学生对班级管理的参与度,使他们能在集体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感受到自己的利益和责任,也大大激发了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意识。
他们不仅能管别人而且能自觉地管理自己。
这些以学生为主体的自我管理的手段,增强了学生的使命
感、责任感和信任感,提高了班级的工作效率。
三、开展各项有益活动、实现自我发展
有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集体若没有丰富的集体活动,就必然死气沉沉,缺乏活力,这将有碍于班集体的健康发展”。
要想让班集体充满生机活力,最重要的是组织学生开展各项有益的活动,况且中学生有强烈的表现欲,他们希望通过自身的表现来展示能力和才华,获得认可与成功,如何引导使他们向健康的方向发展,是班级工作的重点。
可结合重大节日、纪念日和国内外大事,班级相应开展演讲赛、辩论赛、文体活动、社会实践等各种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健康活动,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成为班级工作的参与者、主持者和实施者。
比如“感恩节”,举行“感恩主题”的作文竞赛、“清明节”举行“接过先烈的旗帜”的扫墓活动、“十一”国庆节举行“我爱你,祖国”诗歌朗诵会等等,在这些活动中,班主任扮演着导演、倡导者和指导者的角色,彻底抛弃保姆式管理的做法,充分相信学生、尊重学生、依靠学生,大胆地放手让学生去实践。
四、发挥示范教育的作用,探索自我评价
常务班委和值周班长成员是班级的骨干分子,他们是在服务的基础上实行管理的。
他们的示范服务是一种无声的管理、无形的激励,正是这种无声无形的管理和激励使一种积极、健康、向上的有声有形的班风蔚然形成。
在这种风气中班级管理工作通过一种示范
激励的途径使学生将自己与他人之间、自己与制度之间、自己与自己之间进行比较、对照,从而引导学生自我评价、自我修正、自我管理、自我教育。
长期以来,班主任给人的普遍印象是起早摸黑、事必躬亲、苦口婆心、终日琐事缠事、疲惫不堪,究其原因是忽视了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主体意识,把原本属于他们自己的事代劳了,剥夺了学生经历磨练的机会。
如何摆脱这局面,班主任应改变观念,转换自己的角色,淡化“管理者”意识,一定要敢于让学生去摸索的意识,让更多的学生在集体中承担责任。
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集体意识和班级凝聚力,而且可以学生获得班级管理主人的积极体验,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并从管理者的角色中学会管理他人,学会自我管理。
我认为,管理的最高境界是不管理。
即班主任不过多的干预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让他们自己去学习管理,学会管理,能够自我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