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行为、民事责任、诉讼时效

合集下载

民法规定侵权诉讼时效几年

民法规定侵权诉讼时效几年

民法规定侵权诉讼时效几年一、民法规定侵权诉讼时效几年诉讼时效采用的通用诉讼时效为三年。

侵权责任赔偿诉讼时效期限是有相关法律的明确规定的,当事人只有在规定的期限内及时的提出诉讼申请才能保证自己的合法权益。

《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

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二、诉讼时效的起算1、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

对应当知道的理解:约定还款期限的,从期限届满之日起为应当知道之日。

附条件的从条件成就之日起。

对“知道”的另一把握:知道具体的加害人之时。

如甲被人从背后打伤,后多方打听才知道是乙所为,那从知道乙所有之日起算诉讼时效。

2、当事人约定同一债务分期履行的,诉讼时效期间自最后一期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计算。

未约定履行期限的债,自权利人提出履行要求的次日或优惠期结束的次日开始计算。

因为在此类债权债务关系中,债权人可随时要求履行。

债务人不依债权人的要求予以履行的,即构成侵权事实,债权人得以行使请求权。

如果法律或合同规定了优惠期,则债权人请求履行只引起优惠期的起算,则当优惠期结束,债务人仍不履行时,才产生请求权。

3、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对其法定代理人的请求权的诉讼时效期间,自该法定代理终止之日起计算。

4、未成年人遭受性侵害的损害赔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期间,自受害人年满十八周岁之日起计算。

法律依据:第一百八十九条【分期履行债务的诉讼时效】当事人约定同一债务分期履行的,诉讼时效期间自最后一期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计算。

第一百九十条【对法定代理人请求权的诉讼时效】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对其法定代理人的请求权的诉讼时效期间,自该法定代理终止之日起计算。

以上便是由为您介绍的关于民法规定侵权诉讼时效几年的内容。

我国民法与民事诉讼法明确规定,侵权诉讼时效为三年。

若您还有此方面的其他疑问,欢迎咨询律师,在线律师会为您提供专业解答。

起诉的时效性要求

起诉的时效性要求

起诉的时效性要求起诉的时效性要求是指民事诉讼中,起诉权利的行使必须符合规定的起诉时限。

在我国民事诉讼法中,对于诉讼时效有着明确的规定,不同类型的案件起诉时效要求也是有所不同的。

本文将从几个不同类型的案件出发,探讨起诉的时效性要求。

一、合同纠纷的起诉时效在合同纠纷中,起诉的时效性要求一般是以合同订立之日起计算的。

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第一百八十一条的规定,当事人对合同的订立、履行、变更或者终止发生争议的期间,为三年。

也就是说,在合同关系产生争议的三年内,当事人可以对其提起诉讼。

过了这个时限,将会失去诉讼权利。

但是也需要注意的是,有些特殊的合同纠纷情况,其时效性要求可能会有所不同。

比如,建设工程合同纠纷的起诉时效是自竣工之日起两年,而销售合同纠纷的起诉时效是自交付之日起两年。

二、人身损害赔偿的起诉时效对于人身损害赔偿的起诉时效要求,我国司法解释中有明确的规定。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人身损害赔偿请求权的行使时效期间为二年。

也就是说,自受害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自己权益被侵害之日起两年内,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

超过此时效期限,将无法行使赔偿权利。

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人身损害赔偿的起诉时效也存在一些特殊情况。

比如,如果因损害人为未成年或者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那么对于其请求权的行使时效期间,应当从受害人具备民事行为能力之日起计算。

三、侵权行为的起诉时效侵权行为的起诉时效要求也是有具体规定的。

根据《民法通则》第一百八十一条第二款的规定,侵权责任的诉讼时效期届满的,被侵权人的请求权将会消灭。

但是,对于部分合法代表人的请求权,诉讼时效期间为两年。

需要注意的是,在侵权行为的起诉时效要求中,有一些特殊情况也需要进行具体分析。

比如,在医疗事故侵权行为中,被害人在发现医务人员的错误行为后可以向法院起诉,但是在医疗事故中,被害人常常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发现实际损害,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适当延长起诉时效。

侵权责任承担方式有哪些

侵权责任承担方式有哪些

侵权责任承担方式有哪些事实上侵权行为是一种在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见的行为,当然这种行为是不合法的,而且还需要承担相应的侵权责任对其侵权行为作出相应的承担方式。

所以接下来由我将带来侵权责任承担方式有哪些的知识。

请大家阅读并了解我为大家带来的文章。

一、侵权责任承担方式有哪些(1)停止侵害停止侵害是指被侵权人对于侵害其合法权益的正在进行的或继续之中的侵权行为有权请求法院予以终止,它可以适用于各种侵权行为,只要这种违法行为正在进行之中或在延续的情形下;(2)排除妨碍排除妨碍是由侵权人解除因其行为引起的妨碍他人正常行使权利和实现利益的客观事实状态,这种方式主要适用于物权,特别是相邻权受到侵害的场合;(3)消除危险危险是对将来的、有造成侵权损害后果可能的事实和状态而言的,处在此种状态中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法院要求侵权人予以消除;(4)返还财产返还财产是侵权人将其非法占有的或管理的财产转移给被侵权人。

一般而言,有权请求返还财产的是财产的所有人;同时该财产必须还存在,如果不复存在,只得赔偿损失或承担其他责任;如果侵权人将该财产转让给第三人的,还要看第三人在受让财产时是否符合善意取得的条件,如果符合,为第三人利益及整个交易安全考虑,也不得请求返还财产;(5)恢复原状恢复原状主要适用于财产损害的场合,它是请求侵权人恢复到物原来的状态。

请求恢复原状需具有两个条件:一是可能性,即被损害的物有恢复到原状的可能;二是必要性,即该物有恢复到原状的必要;(6)赔偿损失赔偿损失是最常见的侵权责任承担方式,它不仅可能适用于侵害财产权益的场合,也可以适用于侵害人身权益的情形,损失的范围不仅包括积极损失还包括消极损失,赔偿损失一般以实际损害为限;(7)赔礼道歉赔礼道歉是侵权人以口头或书面的形式向被侵权人承认错误、表示歉意,它主要适用于侵害人身权益的情形;(8)消除影响、恢复名誉消除影响是指侵权人在不良影响所及的范围内消除对被侵权人的不利后果;恢复名誉是指侵权人在其造成损害所及的范围内恢复被侵权人的名誉于其未曾受损的状态。

公共基础知识 民事责任

公共基础知识 民事责任

一、概述:
民事责任是指民事主体违反民事法律规定,应当承担的法律后果。

违反民事法律规定的行为分为违约行为和侵权行为。

违约责任和侵权责任是民事责任的两种基本形式。

民事责任的承担方式包括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返还财产、恢复原状、修理、重作、更换、继续履行、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等。

如果有不可抗力或者正当防卫的事由,相应的民事责任可以被免除。

二、违约责任:
违约责任是指当事人违反合同义务的行为所需承担的法律后果,包括违约行为和违约责任两个方面。

违约行为可以包括不履行合同义务、履行合同义务不符、迟延履行、瑕疵履行等。

违约责任的承担方式包括实际履行、采取补救措施、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等。

在合同条款中,违约金是一种常见的补偿方式,它是一方当事人违约的情况下应当向另一方支付的金钱,它可以和定金共同存在于合同条款中。

三、侵权责任:
侵权责任是指民事主体因实施侵权行为所需承担的法律后果。

侵权行为的基本构成要件包括加害行为、损害事实、因果关系及行为人主观上的过错。

在侵权责任中,归责原则主要有过错责任原则、无过错责任原则和公平责任原则等。

不同类型的侵权行为和责任,依据其特点和情形,采取不同的表示方式。

四、诉讼时效:
诉讼时效是指权利人在法定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即丧失请求人民法院强制义务人履行义务的权利。

诉讼时效期间根据不同情况可以有不同的时间限制。

诉讼时效期间可以被中断或中止,如权利人向义务人提出履行请求、权利人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等。

在发生这些法定事由的情况下,诉讼时效期间的计算可以暂时中断或中止。

一般侵权行为法律规定(3篇)

一般侵权行为法律规定(3篇)

第1篇引言侵权行为是指民事主体违反民事义务,侵害他人合法权益,依法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行为。

在我国,侵权行为法律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得到了明确和详细的阐述。

本文将围绕一般侵权行为的规定,从侵权行为的概念、构成要件、法律责任等方面进行详细解读。

一、侵权行为的概念侵权行为,是指民事主体违反民事义务,侵害他人合法权益,依法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行为。

侵权行为是民事责任的主要承担方式之一,其核心在于对他人合法权益的侵害。

二、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违法行为:侵权行为必须具有违法性,即违反了法律规定。

这里的法律规定既包括法律法规,也包括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

2. 损害事实:侵权行为必须造成损害事实,即对他人合法权益造成了实际的损害。

损害事实可以是财产损害,也可以是人身损害。

3. 因果关系:侵权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必须存在因果关系,即侵权行为是损害事实发生的原因。

4. 主观过错:侵权行为人必须具有主观过错,即侵权行为人明知或者应当知道自己的行为可能造成损害,但仍然故意或者过失地实施了侵权行为。

三、一般侵权行为的法律规定1. 侵权责任的一般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六十五条规定,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根据法律规定推定行为人有过错,其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2. 无过错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七十五条规定,在以下情况下,行为人即使没有过错,也应当承担侵权责任:(1)因产品质量不合格造成他人损害的,生产者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2)因环境污染、生态破坏造成他人损害的,侵权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3)因高度危险作业造成他人损害的,经营者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4)因饲养的动物造成他人损害的,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5)因建筑物、构筑物或者其他设施及其搁置物、悬挂物发生脱落、坠落造成他人损害的,所有人、管理人或者使用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侵权责任法》常考知识点

《侵权责任法》常考知识点

《侵权责任法》常考知识点侵权责任法是中国法律体系中的一项重要法律,旨在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维护社会秩序和公正。

以下是侵权责任法中常考的知识点:一、侵权的概念和特征:《侵权责任法》对侵权的概念进行了明确规定:侵权是指违反法律规定,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包括侵犯人身权益、财产权益和非财产权益等。

侵权应满足下列几个特征:主体是侵权人,客体是权益,行为是侵权行为,损害是侵权结果。

二、侵权行为的形式和主体:侵权行为有多种形式,如行为人非法侵入他人领地、非法使用他人财物、传播虚假信息等。

侵权行为的主体包括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但侵权责任需依法承担。

三、侵权行为的构成和举证:构成侵权行为需要满足三个条件: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行为人的行为违反了法律规定、损害结果与行为人的过错有因果关系。

侵权行为的主体需要充分证明侵权事实,并提供相关证据来支持自己的主张。

四、侵权责任的种类和承担方式:侵权责任分为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

民事责任需要侵权人承担赔偿、恢复损失或者消除危险等责任。

行政责任包括行政处罚和行政赔偿等。

侵权责任的承担方式可以是连带责任、主体责任和过错责任等。

五、侵权赔偿的范围和标准:侵权行为造成的损失需要由侵权人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侵权赔偿的范围包括实际损失、合理支出和利益损失等。

侵权赔偿的标准主要有实际损失、合理支出、利益损失、精神损害赔偿等多种形式。

六、侵权行为的责任免除和减轻:在一些特殊情况下,侵权人可以主张责任免除或责任减轻的理由。

例如,侵权人能够证明自己在侵权行为发生时没有过错,或者能够证明损害结果与自己的行为无因果关系。

七、侵权的公法性和私法性:侵权责任涉及到公共利益和个体权益两个方面,既具有一定的公法性,也具有明显的私法性。

公法性表现在侵权行为涉及到国家权力机关的行政处罚等。

私法性表现在侵权责任主要通过民事诉讼来解决。

八、不同类型侵权责任的特点:九、侵权责任的诉讼时效:侵权行为引发的诉讼时效受到法律的限制,需要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提起诉讼。

民事案件法律问题分析(3篇)

民事案件法律问题分析(3篇)

第1篇一、引言民事案件是指公民、法人之间因财产关系、人身关系、知识产权关系等产生的纠纷,通过诉讼或其他法律途径解决的法律问题。

民事案件涉及的法律问题繁多,本文将从民事案件的法律问题出发,对相关法律问题进行分析。

二、民事案件的法律问题1. 主体资格问题主体资格是指民事法律关系主体参加民事法律关系,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能力。

在民事案件中,主体资格问题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自然人主体资格。

自然人主体资格的认定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的规定,包括年龄、精神状态、民事行为能力等。

(2)法人主体资格。

法人主体资格的认定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伙企业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包括法人设立、经营范围、法定代表人等。

(3)其他组织主体资格。

其他组织主体资格的认定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包括合同的主体、担保的主体等。

2. 法律关系问题民事法律关系是指民事主体之间因民事法律事实而产生的权利义务关系。

在民事案件中,法律关系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合同关系。

合同关系是民事法律关系中最常见的一种,包括合同的成立、生效、履行、变更、解除、终止等。

(2)侵权关系。

侵权关系是指民事主体因侵害他人合法权益而产生的权利义务关系,包括侵权行为的认定、赔偿责任的承担等。

(3)物权关系。

物权关系是指民事主体对物的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等权利义务关系,包括所有权、用益物权、担保物权等。

3. 证据问题证据是证明案件事实的材料,是民事诉讼中的重要环节。

在民事案件中,证据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证据的种类。

证据种类包括书证、物证、视听资料、证人证言、当事人陈述、鉴定意见、勘验笔录等。

(2)证据的收集和保全。

证据的收集和保全是确保证据真实、完整、有效的关键环节。

(3)证据的证明力。

证据的证明力是指证据对案件事实的证明作用,包括证据的真实性、合法性、关联性等。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政治教案(部编版浙江专用):侵权责任与权利界限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政治教案(部编版浙江专用):侵权责任与权利界限

课时4侵权责任与权利界限核心考点一权利保障于法有据1.侵权行为的法律责任(1)承担方式: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返还财产,恢复原状,赔偿损失,赔礼道歉,消除影响、恢复名誉。

法律规定惩罚性赔偿的,依照其规定。

这些侵权责任承担方式,可以单独适用,也可以合并适用。

(2)诉讼时效: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当民事权利受到侵害时,权利人应当及时提出相关请求。

归纳提升诉讼时效期间的起算日期①诉讼时效的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

②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20年(20年为除斥期间,不能中止、中断)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

③有特殊情况(权利人由于客观的障碍在法定诉讼时效期间不能行使请求权)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④诉讼时效期间因不可抗力或其他障碍中止的,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继续计算。

⑤诉讼时效因起诉、一方提出请求或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的,从中断时起,诉讼时效重新计算。

2.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损害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受到了损害过错行为人主观上存在过错(故意或者过失)。

行为人是故意还是过失,往往并不影响其承担民事责任,但过错程度对于衡量其责任大小具有法律意义因果该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一个人只能对自己的行为所造成的损害后果负责,法律通常要求受害人确定损害结果发生的真实原因提醒侵权责任不同于违约责任。

违约责任是违反民事合同的责任,侵权责任是行为人因其行为致使他人人身、财产权益受到损害而承担的民事责任。

3.过错推定与无过错侵权责任内涵举例过错推定责任依照法律规定推定行为人有过错,其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不能证明清白就是你的错。

如动物园的动物致人损害的责任、林木折断致人损害的责任等无过错侵权责任法律规定无过错侵权责任的,则行为人只要损害了他人的民事权益,不论其有无过错,均应当承担侵权责任无论如何全都怪你。

民法典288条

民法典288条

民法典第288条解读引言民法典是一部法律规范公民之间民事关系的基本法典。

第288条是其中的一条重要条款,对于构成侵权行为的情况进行了明确规定。

本文将对该条款进行全面、详细、完整及深入的探讨。

288条的具体内容根据民法典第288条的规定,侵权行为是指违反法律规定,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

侵权行为给受害人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想要认定某个行为构成侵权行为,必须满足以下要件:无权行使首先,侵权行为必须是无权行使的行为。

也就是说,行为人在行使自己的权利时超出了权利所允许的范围。

违反法律规定其次,侵权行为必须违反法律规定。

侵权行为必须违反法律中对于公民之间民事关系的合法权益所做出的明确规定。

损害他人合法权益最后,侵权行为必须损害他人的合法权益。

只有当侵权行为对他人造成了实际损失时,才能认定为侵权行为。

侵权行为的法律后果侵权行为给他人造成损失的,行为人应当依法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这意味着行为人需要赔偿受害人因侵权行为所遭受的实际损失,包括财产损失和精神损害等方面的损失。

损害赔偿责任的承担主体民法典第288条没有明确规定损害赔偿责任的承担主体。

根据一般的民事责任规则,损害赔偿责任应当由实施侵权行为的行为人承担。

赔偿责任的计算方法损害赔偿责任的计算方法多种多样,具体根据不同的情况而定。

法院在审理案件时,会根据具体情况对损害赔偿金额进行全面、公正、合理的评估。

保护侵权受害人的权益民法典旨在保护受害人的合法权益,减轻受害人的损失。

为此,法律规定了一系列保护措施。

执行补救措施在民法典中,对于侵权行为的受害人,在向法院申请损害赔偿时,还可以申请执行补救措施。

执行补救措施可以确保受害人在实际操作中获得更好的保护。

动产及不动产的保全对于因侵权行为受到损失的受害人,民法典规定可以申请冻结行为人的财产,以确保损害赔偿的实现。

申请冻结行为人的财产,可以将受害人的权益最大化。

诉讼时效民法典第288条规定,对于因侵权行为受到损失的受害人,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在哪些情况下民事诉讼时效为两年

在哪些情况下民事诉讼时效为两年

民事诉讼时效是指从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受到侵害之日起计算,超过规定的时间则无法通过法律途径主张自己的权益。

一般情况下,我国的民事诉讼时效为三年,但在一些特定的情况下,民事诉讼时效为两年。

下面将分别介绍几种情况下民事诉讼时效为两年的具体情况:第一,根据我国民法总则第一百九十二条的规定,建筑物(包括房屋、桥梁、道路等)倒塌、倾斜、有裂缝或其他严重安全隐患等情况,被侵权人知道或应当知道之日起两年内,可以向法院主张侵权责任。

这个规定主要是为了保护民众的人身财产安全,防止建筑物出现安全事故导致的损失。

如果建筑物存在安全隐患而导致人身伤害或财产损失,权利人可以在发生事故之日起两年内提起诉讼要求侵权方赔偿。

第二,根据我国《合同法》第五十一条的规定,对于因为合同履行中一方的过错造成的人身伤害或者财产损失,受损害方可以在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益受到侵害之日起两年内请求履行,也可以在同一时效期内请求损害赔偿。

这个规定主要是为了保护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确保合同的有效履行。

如果在合同履行过程中,一方出现过错导致对方受到损失,受损害方可以在发现侵权行为之日起两年内提起诉讼要求对方履行合同或赔偿损失。

第三,根据我国《侵权责任法》第五十五条的规定,因侵权行为造成他人人身伤害或者财产损害的,受害人可以在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益受到侵害之日起两年内主张权益。

这个规定主要是为了保护个人及财产安全,确保受到侵权行为的个人能够及时维护自己的权益。

如果受害人因他人的侵权行为造成了人身伤害或财产损失,受害人可以在发生侵权行为之日起两年内提起诉讼要求对方承担侵权责任。

综上所述,在建筑物安全、合同履行、侵权行为等方面,我国法律规定了民事诉讼时效为两年的特殊情况,这些规定主要是为了保障公民的人身财产安全,确保公民的合法权益能够得到及时保护和维护。

当然,具体案件中的时效问题应根据具体情况和相关法律规定进行判断。

《民法通则》知识点精讲

《民法通则》知识点精讲

□中国政法大学隋彭生教授
第六部分民事责任
第一节 民事责任及侵权行为概述
一、主要考点提示
(一)侵权行为的一般成立要件
出题角度:对是否构成侵权行为的判断。
(二)共同侵权行为
出题角度:直接结合、间接结合、共同危险的判断及其责任承担的不同。
在法律有规定的情况下,可以采取推定的方法确定行为人的过错,即只要加害人不举证其无过错,则推定其有过错,如《民法通则》第126条规定:“建筑物或者其他设施以及建筑物上的搁置物、悬挂物发生倒塌、脱落、坠落造成他人损害的,它的所有人或者管理人应当承担民事责任,但能够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除外”。
2.无过错责任原则
第二节 特殊侵权行为
一பைடு நூலகம்主要考点提示
(一)污染环境致人损害的侵权责任
出题角度:无过错责任、不可抗力是否必然免责。
(二)建筑物致人损害的侵权责任
出题角度:道路、桥梁、隧道等构筑物致人损害,设计人、施工人承担连带责任的条件。
(三)动物管理人的无过错责任
(1)无论监护人是否有过错,都应承担责任,故监护人是无过错责任。
(2)监护人尽了监护责任,只是减轻事由,不是免责事由。
(3)如果被监护人有财产,则监护人不承担责任或者承担补充责任。“民通意见”第161条第1款特别强调了一种情形:“侵权行为发生时行为人不满十八周岁,在诉讼时已满十八周岁,并有经济能力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行为人没有经济能力的,应当由原监护人承担民事责任”。
2.直接结合行为
“人身损害赔偿解释”第3条第1款中规定:“虽无共同故意、共同过失,但其侵害行为直接结合发生同一损害后果的,构成共同侵权,应当依照民法通则第130条的规定承担连带责任”。

法律知识民事案例术语(3篇)

法律知识民事案例术语(3篇)

第1篇一、民事法律关系1. 合同法律关系:指合同当事人之间因合同而产生的权利义务关系。

2. 侵权法律关系:指侵权行为人因侵权行为而与他人产生的权利义务关系。

3. 无因管理法律关系:指管理人因管理他人事务而与他人产生的权利义务关系。

4. 物权法律关系:指权利人对物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等权利义务关系。

5. 人身权法律关系:指人身权利主体之间因人身权利而产生的权利义务关系。

二、民事法律行为1. 合同行为:指当事人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而达成的协议。

2. 侵权行为:指行为人违反法定义务,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

3. 无因管理行为:指管理人为他人利益而管理他人事务的行为。

4. 代理行为:指代理人以被代理人的名义,为被代理人利益而实施的行为。

5. 事实行为:指行为人无需意思表示即可产生民事法律后果的行为。

三、民事权利义务1. 民事权利:指民事主体依法享有的权利,包括人身权利、财产权利等。

2. 民事义务:指民事主体依法承担的义务,包括合同义务、侵权责任等。

3. 物权:指权利人对物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等权利。

4. 人身权:指权利人对自己身体、姓名、肖像、名誉、荣誉等权利的保护。

5. 义务主体:指依法承担民事义务的民事主体。

四、民事责任1. 侵权责任:指侵权行为人因侵权行为而承担的民事责任。

2. 违约责任:指合同当事人因违约行为而承担的民事责任。

3. 无因管理责任:指管理人在管理他人事务中因过错而承担的民事责任。

4. 物权责任:指权利人因行使物权而承担的民事责任。

5. 人身权责任:指侵犯他人人身权而承担的民事责任。

五、民事诉讼程序1. 诉讼请求:指原告在诉讼中要求法院保护的民事权益。

2. 诉讼时效:指民事权利受到侵害后,权利人向法院提起诉讼的有效期限。

3. 证据:指证明民事案件事实的材料。

4. 举证责任:指当事人对自己主张的事实负有提供证据的责任。

5. 诉讼保全:指在诉讼过程中,为防止民事案件中的财产或权利受到损害,法院依法采取的保全措施。

常用法律名词解释

常用法律名词解释

常用法律名词解释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听到一些法律名词,但对它们的真正含义可能并不十分清楚。

本文将为您解释一些常用的法律名词,帮助您更好地理解法律知识。

一、法人法人不是指具体的某个人,而是指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

比如说,一家公司就是一个法人。

法人能够以自己的名义从事各种民事活动,如签订合同、参与诉讼等。

二、自然人与法人相对,自然人就是有生命的、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的个人。

我们每个人都是自然人。

三、物权物权是指权利人依法对特定的物享有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权利,包括所有权、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

所有权就是对物的完全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用益物权呢,比如说土地承包经营权、建设用地使用权,是对他人之物在一定范围内使用和收益的权利。

担保物权常见的有抵押权、质权和留置权,主要是为了保障债权的实现。

四、债权债权是指在债的关系中,一方请求另一方为一定行为或者不为一定行为的权利。

比如您借给别人钱,您就对对方享有债权,对方有还钱的义务。

五、合同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我们日常的买卖、租赁、服务等很多行为都可能涉及到合同。

一份有效的合同要具备双方当事人的合意、合法的目的、明确的条款等要素。

六、侵权责任侵权责任指行为人因其侵权行为而依法应当承担的民事责任。

比如有人故意损坏了您的财物,或者侵犯了您的名誉权,就需要承担侵权责任。

七、违约责任违约责任是指合同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时应当承担的责任。

比如您和别人签订了买卖合同,对方没有按时交货,就构成了违约责任。

八、知识产权知识产权包括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等。

著作权保护的是作者对其创作的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享有的权利。

专利权保护的是发明创造。

商标权则保护的是商标所有者的专用权。

九、诉讼时效诉讼时效是指权利人在法定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即丧失请求人民法院依法保护其民事权利的法律制度。

人身损害赔偿的诉讼时效有什么规定

人身损害赔偿的诉讼时效有什么规定

⼈⾝损害赔偿的诉讼时效有什么规定⼈⾝损害赔偿的诉讼时效有什么规定,⼈⾝损害的范围怎样定义,⼈⾝损害诉讼时效的相关法律,下⾯店铺⼩编就为⼤家带来诉讼时效相关⽅⾯内容。

⼀、⼈⾝损害赔偿的诉讼时效有什么规定1、⼈⾝损害的范围⼈⾝损害赔偿,是指民事主体的⽣命权、健康权、⾝体权受到不法侵害、造成致伤、致残、致死的后果以及其他损害,要求侵权⼈以财产赔偿等⽅法进⾏救济和保护的侵权法律制度。

按照我国《民法通则》的规定,⼈⾝损害赔偿法律制度抽保护的⼈格权,就是⽣命健康权。

⽽⽣命健康权不是⼀个具体的⼈格权,⽽包括⼏个⼈格权。

这⼀理论在我国法律理论界曾有过激烈的争论,对于⽣命健康权的完整理解,应当是包括⽣命权、健康权和⾝体权这样三个⼈格权。

⽣命权的客体是⾃然⼈的⽣命。

⽣命权是以⾃然⼈的⽣命安全利益为内容的⼈格权,它以⾃然⼈的⽣命安全为客体,以维护⼈的⽣命活动延续为基本内容,其保护对象,就是⼈的⽣命活动能⼒。

以⾃然⼈的⽣命丧失为标准,侵权⾏为作⽤于⼈体,使⼈的⽣命活动能⼒丧失,就是侵害⽣命权。

民法对侵害⽣命权的确认标准是客观标准,是以⽣命丧失的客观结果论,只要造成⾃然⼈死亡的,就是民法上的侵害⽣命权的侵权⾏为。

健康权是指⾃然⼈以其机体⽣理机能正常运作和功能完善发挥,以其维持⼈体⽣命活动的利益为内容的⼈格权。

侵权⾏为作⽤于⼈体,使⼈的机理的正常运作和功能完善发挥受到在此破坏,使受害⼈的⼈体⽣理机能、发育、体质等综合发展状况在原有的⽔平上下降,不能保持原有的⽔平。

造成这种结果,就构成侵害健康权。

造成⼈⾝损害的结果有三种形式:造成⼈⾝损害,经过治疗愈合;经过治疗留下了残疾;造成了其他疾患。

⾝体权,在法律上,专指⾃然⼈的⾝体,即⾃然⼈⽣理组织的整体即⼈的躯体,包括:1、主体部分,即头-、躯⼲、肢体的总体构成;2、附属部分,即⽑发、指(趾)甲等附属于⾝体的其他⼈体组织的整体。

侵害⾝体权,就是侵害⾝体组成部分的完整性,包括⾝体组成部分的实质性完整和形式上完整。

宪法分论名词解释

宪法分论名词解释

宪法分论名词解释1.民法:是调整平行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2.民事法律关系:指由民法调整形成的具有民事权利义务内容的财产关系的人身关系。

3.公民:指基于自然状态出生而具有一国国籍的人。

4.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是指法律赋予公民享受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资格。

5.公民的民事行为能力:指公民能够以自己的行为参与民事法律关系,取得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能力。

6.监护:指法律规定的公民或单位对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合法权益的监管和保护的一种制度。

7.宣告失踪:指《通则》规定的,公民下落不明满2 年的,利害关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宣告他为失踪人。

8.宣告死亡:指《通则》规定的,1、公民下落不明满4 年的;2、因意外事故下落不明,从事帮发生之日起满2 年。

9.个体工商户:指依法核准登记,从事工商业个体经营的公民,包括城镇居民和农村村民。

10.农村承包经营户:指按照承包合同规定依法从事商品生产经营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

10.个人合伙:是指两个以上公民按照协议,各处提供资金、实物、技术等,合伙经营、共同劳动的一种组织形式。

11.法人:指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社会组织。

12.法人的权利能力:指法人享有参与民事活动,取得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能力或资格。

13.法人的行为能力:指法人能够以自己的行为进行民事活动,取得权利并承担义务的能力或资格。

14.企业法人:指以生产经营为其活动内容,实行独立经济核算,自负盈亏,向国家纳税的单位。

15.非企业法人:指不直接从事生产和经营活动的法人,是指以国家管理和非经营性的社会活动为其内容的法人。

16.民事法律行为:是指公民或法人以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为目的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合法民事行为。

18.民事法律行为的形式:是指行为人内在的意思表现于外部的一种形式。

侵权损害法律规定(3篇)

侵权损害法律规定(3篇)

第1篇一、引言侵权损害法律规定是指在法律框架下,对于侵犯他人合法权益所造成的损害,规定相应的法律责任和赔偿标准的一系列法律法规。

侵权损害法律规定旨在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本文将从侵权损害的法律概念、侵权行为类型、侵权责任承担、赔偿标准等方面对侵权损害法律规定进行详细阐述。

二、侵权损害的法律概念侵权损害,是指行为人因故意或者过失,侵犯了他人的合法权益,造成他人人身、财产或者其他利益损害的行为。

侵权损害的法律概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侵权行为:指行为人违反法律规定,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

2. 损害事实:指侵权行为所造成的他人人身、财产或者其他利益的损害。

3. 侵权责任:指侵权行为人对侵权损害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4. 赔偿:指侵权行为人对侵权损害所应给予的民事赔偿。

三、侵权行为类型侵权行为类型繁多,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侵犯人身权:包括生命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等。

2. 侵犯财产权:包括所有权、用益物权、担保物权、知识产权等。

3. 侵犯知识产权:包括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商业秘密等。

4. 侵犯合同权:包括违反合同约定、欺诈、胁迫等。

5. 侵犯人格权:包括隐私权、荣誉权、名誉权等。

四、侵权责任承担侵权责任承担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式:1. 民事责任:侵权行为人对侵权损害所应承担的民事赔偿责任,包括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消除影响、恢复名誉等。

2. 刑事责任:侵权行为人因侵权行为构成犯罪的,应当承担刑事责任。

3. 行政责任:侵权行为人违反行政法规,应当承担行政责任。

4. 民事责任与刑事责任、行政责任的竞合:侵权行为人同时违反刑法、行政法规,应当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行政责任,并在民事责任的基础上进行赔偿。

五、赔偿标准赔偿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损失赔偿:侵权行为人应当赔偿因侵权行为所造成的实际损失,包括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

2. 精神损害赔偿:侵权行为人对他人造成精神损害的,应当给予精神损害赔偿。

民事法律行为生效的后果(3篇)

民事法律行为生效的后果(3篇)

第1篇一、引言民事法律行为是民事主体为了实现一定的民事法律效果而实施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行为。

在我国,民事法律行为生效是指民事法律行为符合法定条件后,对当事人产生法律约束力的状态。

民事法律行为生效后,会产生一系列的法律后果,本文将围绕民事法律行为生效的后果展开论述。

二、民事法律行为生效的后果1. 产生债权债务关系民事法律行为生效后,当事人之间产生债权债务关系。

债权是指债权人依法享有的请求债务人履行债务的权利,债务是指债务人依法应当履行的义务。

在债权债务关系中,债权人有权请求债务人按照约定的内容履行债务,债务人则负有履行债务的义务。

2. 形成物权关系民事法律行为生效后,当事人之间可能产生物权关系。

物权是指权利人依法对物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在物权关系中,权利人可以行使对物的直接支配权,如所有权、用益物权、担保物权等。

3. 产生知识产权关系民事法律行为生效后,当事人之间可能产生知识产权关系。

知识产权是指依法赋予智力成果的创造者、传播者和其他相关主体在特定期间内对智力成果享有专有权利的法律制度。

在知识产权关系中,权利人享有对智力成果的独占权、复制权、发行权、出租权、展览权等。

4. 形成合同关系民事法律行为生效后,当事人之间可能形成合同关系。

合同是指当事人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合同生效后,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履行各自的义务,享有相应的权利。

5. 产生侵权责任关系民事法律行为生效后,当事人之间可能产生侵权责任关系。

侵权责任是指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合法权益,应当承担的民事责任。

在侵权责任关系中,受害人有权要求侵权人承担赔偿责任。

6. 产生不当得利关系民事法律行为生效后,当事人之间可能产生不当得利关系。

不当得利是指没有法律根据,取得不当利益而使他人受到损失的行为。

在不当得利关系中,不当得利人应当将不当利益返还给受害人。

7. 产生无因管理关系民事法律行为生效后,当事人之间可能产生无因管理关系。

考研民法学名词解释汇总(五)

考研民法学名词解释汇总(五)

2010年考研民法学名词解释汇总(五)
61.协议补充履行原则:即合同生效后,当事人就质量、价款或者报酬、履行地点等内容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可以协议补充;不能达成补充协议的,按照合同有关条款或者交易习惯
62.合同变更:指当事人约定的合同的内容发生变化和更改,即权利和义务变化的民事法律行为。

63.合同转让:指合同当事人将自己的权利转让给第三人的民事法律行为。

64.合同终止:指合同约定的权利和义务的消失。

65.民事责任:指民事法律关系主体违反民事义务,侵犯他人合法权益,依照民法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66.过错责任:是指以行为人在实施行为时主观上的过错(故意或者过失)为承担责任的基本条件而认定的一种责任。

67.严格责任(无过错责任):指基于行为人的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有因果关系的一种责任。

68.公平责任(绝对责任):指受害人遭受的重大损害如得不到赔偿而显失公平的情况下认定的一种责任。

69.违反合同:指合同当事人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行为。

70.违反合同法律责任:继续全面履行,偿付违约金,赔偿损失。

71.侵权行为的民事责任:指行为人因自己的过错,实施非法侵犯他人的权益的行为,对受害人承担的民事责任。

72.侵权行为:侵犯财产所有权的行为;侵害公民生命健康权的行为;侵犯公民人身权的行为;侵害知识产权的行为;
73.民事诉讼时效:指权利人经过法定期限不行使自己的权利,依法律规定其胜诉权便归于消灭的制度。

74.诉讼时效的开始:是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计算。

关于侵权案件的法律论文(3篇)

关于侵权案件的法律论文(3篇)

第1篇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侵权案件的数量逐年上升,侵权法律问题日益凸显。

本文从侵权案件的定义、构成要件、法律适用等方面进行探讨,旨在为侵权案件的处理提供理论依据。

一、引言侵权行为是指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侵权案件是指因侵权行为引发的诉讼案件。

在我国,侵权法律体系不断完善,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探讨。

本文将从侵权案件的定义、构成要件、法律适用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期为侵权案件的处理提供理论支持。

二、侵权案件的定义及构成要件1. 侵权案件的定义侵权案件是指因侵权行为引发的诉讼案件,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民事侵权案件、行政侵权案件、刑事侵权案件。

民事侵权案件是指因侵权行为导致的民事纠纷,如合同纠纷、侵权责任纠纷等;行政侵权案件是指行政机关在行使职权过程中侵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如行政强制措施、行政处罚等;刑事侵权案件是指侵犯国家、社会、集体或他人合法权益,构成犯罪的侵权行为。

2. 侵权案件的构成要件(1)违法行为:侵权行为是侵权案件的核心要素,指行为人违反法律规定,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

(2)损害事实:损害事实是指侵权行为给他人造成的实际损失,包括财产损失、人身伤害、精神损害等。

(3)因果关系:因果关系是指侵权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存在必然的联系,即侵权行为是导致损害事实发生的直接原因。

(4)主观过错:主观过错是指侵权行为人在实施侵权行为时具有故意或过失的心理状态。

三、侵权案件的法律适用1. 民事侵权案件的法律适用民事侵权案件的法律适用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侵权责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是我国处理民事侵权案件的基本法律依据,明确了侵权行为的认定、损害赔偿标准等内容。

(2)合同法:合同法是处理合同纠纷的重要法律依据,对于合同履行过程中的侵权行为,可以依据合同法的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3)其他法律法规:根据案件具体情况,还可以适用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如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环境保护法等。

诉讼时效的例子

诉讼时效的例子

诉讼时效的例子诉讼时效是指在特定的法定期限内,当事人可以通过诉讼程序寻求法律保护和解决争议的权利。

以下是关于诉讼时效的十个例子:1. 民事诉讼时效: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一般民事案件的诉讼时效为三年。

例如,如果您在购买商品后发现质量问题,应在三年内向法院提起质量赔偿诉讼,否则将无法得到法律保护。

2. 刑事诉讼时效: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一般刑事案件的诉讼时效为二十年。

例如,如果某人犯下了重大犯罪,警方应在二十年内将其绳之以法,否则将无法追究刑事责任。

3. 债权诉讼时效:根据我国《合同法》,债权人向债务人主张权利的诉讼时效为三年。

例如,如果您借给某人一笔钱,但对方拒不归还,您应在三年内向法院提起债权诉讼,超过时效将无法追偿。

4. 债务诉讼时效:根据我国《债权法》,债务人主张债务履行的诉讼时效为二年。

例如,如果您欠某人一笔钱,但对方在二年内未向法院提起诉讼,您将不再承担还款责任。

5. 劳动争议诉讼时效:根据我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劳动争议的诉讼时效为一年。

例如,如果您与雇主发生劳动争议,应在一年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起仲裁申请,超过时效将无法维护自己的权益。

6. 不动产登记诉讼时效:根据我国《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对不动产登记的异议,应在六个月内向法院提起诉讼。

例如,如果您对一处不动产的登记有异议,应在六个月内向法院提起诉讼,否则将无法改变登记结果。

7. 侵权责任诉讼时效:根据我国《侵权责任法》,侵权行为的诉讼时效为二年。

例如,如果您受到他人的侵权行为,应在二年内向法院提起侵权责任诉讼,超过时效将无法获得赔偿。

8. 知识产权诉讼时效:根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知识产权法》,知识产权纠纷的诉讼时效为三年。

例如,如果您的商标被他人侵权,应在三年内向法院提起知识产权诉讼,超过时效将无法保护自己的权益。

9. 行政诉讼时效:根据我国《行政诉讼法》,一般行政案件的诉讼时效为六个月。

例如,如果您对政府的行政行为有异议,应在六个月内向行政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超过时效将无法撤销该行政行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诉讼时效
1、时效与诉讼时效 、 2、一般时效与特殊时效(医疗事故责 、一般时效与特殊时效( 任的诉讼时效) 任的诉讼时效) 3、时效的状态:中止、中断和延长 、时效的状态:中止、侵权行为 民事责 Nhomakorabea 诉讼时效
侵 权 行为
1、一般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 有损害事实 行为具有违法性 行为人有过错 违法行为和损害事实之间存 在因果关系
2、一般侵权行为与特殊侵权行为 不同: 二者区别在于构成要件不同:承 担责任是否以过错为要件 3、熟悉几类特殊的侵权行为
民事责任
1、侵害的权益不同,责任不同。 、侵害的权益不同,责任不同。 2、合同责任:归责原则 、合同责任:归责原则——无过错 无过错 责任方式——实际履行、赔偿损 实际履行、 责任方式 实际履行 失、支付违约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