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史记》与《汉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史记》与《汉书》

泗县职教中心赵贤超

内容摘要:《史记》与《汉书》并称为中国古代文史大书的双壁,它们具有极高的文学和史学价值。研究《史记》与《汉书》,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了解、认知和区别它们的成书经过、体例变化、语言特点、人物刻画和史学的思想性。这对于初学文学青年来说,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关键词:司马迁《史记》班固《汉书》特点

在中国文学史上,《史记》是纪传体通史的开山之作,而《汉书》则秉承《史记》的优长,开创了纪传体断代史史书的先河。研究《史记》与《汉书》,有助于我们认知它们的各自特点,丰富我们的文化内涵,提高我们的文化品位。本人是从如下四个方面来谈对《史记》与《汉书》的认知。

一、司马迁与《史记》

1、作者简介

司马迁(前145—前90)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字子长,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西南)人。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司马迁继任太史令。后因李陵事件入狱,受宫刑。出狱后发愤继续著书,于太始四年(前93)前后,完成《史记》这部历史巨著,历时十六年。

2、家境熏陶

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当过太史令,这在中国古代,一个孩子出生在这样的家庭是很幸运的,毕竟那时的孩子有学习条件和机会的人是很少的。据说,司马迁十岁就开始学习古文,后来又跟汉代大儒董仲舒学习《公羊春秋》,又跟古文家孔安国学习《古文尚书》。这为司马迁来后来写《史记》打下坚实的基础。

3、漫游与侍驾

由于司马迁受父亲的指点和家境文化的熏陶,所以司马迁对于知识的渴望和需求是很强烈的。因此司马迁在加冠礼之年,决然出游,进行实地考察中国的名山大川,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记录有关的历史传说。后来他官至郎中,成为汉武帝的侍卫和扈从,多次随驾出巡。其中一次西巡,曾到过巴蜀。随驾出巡更开阔了司马迁的视野,丰富了他的阅历。这些都给司马迁后来的撰写《史记》,取得了第一手资料。

4、受宫刑著史书

司马谈病逝后,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司马迁继任太史令,为了继承父亲的遗志,司马迁开始接触皇家藏书,整理选录历史典籍,为写史书作准备。继任太史令这对于司马迁来说,真是上天对他的厚爱。可令他没有想到的是,一次李陵事件,给他带来横祸。因李陵被迫投降匈奴,司马迁说了几句公道话,激怒汉武帝,被处以宫刑。悲痛欲绝的他想到了自杀,但“伏法而死”又有什么意义呢!父亲的遗愿,本人的理想怎么能实现?我要活下去,一定要把史记写完。司马迁从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到太始四年(公元前93年)基本完

成全部的写作计划,前后花了十六年心血。

二、班固与《汉书》

1、作者简介

班固(32-92),东汉著名历史学家和文学家。字孟坚,扶风安陵人,生于东汉光武帝建武八年。和帝永元元年,班固随从车骑将军窦宪出击匈奴,参预谋议。后因事入狱,永元四年死在狱中。一生主要从事历史著作《汉书》的写作,历时二十八年,死后由妹妹班昭最后完成。

2、家境熏陶

说来也是历史的巧合,班固的家境与司马迁的家境是很相似的。虽然班固的父亲班彪不是太史令但也是东汉的著名的史学家,对史籍很有研究,编写《史记·后传》数十篇。班固从小受父亲的治学思想的熏陶,年九岁,就能著文诵诗。由于父亲在京做官,从小就进入洛阳太学读书,得以博览群书,开阔了心胸。为他后来写《汉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突遭变故

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一直准备写一部贯通古今的史书,未竟事业病逝;班固的父亲班彪写《汉书》,没有完成就死去了。这也是历史的巧合。班彪临终一再嘱托班固,完成《汉书》遗愿。班固于明帝永平元年(58年)在父亲著作的基础上开始撰定《汉书》,五年后被人告发,以私改国史罪被捕入狱,得弟班超营救,明帝亲阅所写传记,不仅没有处分,反而供职兰台,敕令修史。至章帝建初七年(82年)

基本完成。一部分“志”、“表”,还是在他死后由妹班昭及马续续补完成的。

司马迁与班固的成书过程中,不同的是司马迁为了写史书,曾游历祖国名山大川,进行实地考察和澄清有关史实。跟汉武帝出巡,这也为司马迁的著书提供了很大的帮助。但班固却没有司马迁的出游的经历,而是在《史记》及其他史书和皇家资料的基础上完成《汉书》的。

三、《史记》与《汉书》的体例

1、《史记》的体例

史记全面记叙了上自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年间约三千年的历史,是我国第一部以写人物为主的纪传体通史巨著。全书分十表、八书、十二本纪、十三世家、七十列传,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多字。

“表”是各个历史时期的大事记,是全书叙事的联络和补充;“书”分别叙述天文、历法、水利、经济、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发展和现状;“本纪”记帝王之事,叙述历代最高统治者的政迹,一般采用编年的写法;“世家”主要叙述贵族侯王的历史;“列传”主要是各种不同类型、不同阶层、不同职业人物的传记,其中还记述了国外和国内少数发展的发展历史。

2、《汉书》的体例

《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起于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至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共二百三十年。专记西汉

一代的历史。他的体例基本承袭《史记》,仅改“书”为“志”,省去“世家”并入“列传”。共计十二本纪、八表、十志、七十列传,共一百篇,八十余万言。虽言汉书为断代史,列传、本纪均以西汉为断限,但八表、十志则例外,如《古今人表》将古今人物分为九等,列叙其中。

四、《史记》与《汉书》的特点

1、《史记》与《汉书》的语言特点

《史记》与《汉书》的语言风格大不相同。《史记》语言感情色彩浓烈,爱憎分明,带有明显的倾向性。如在《陈涉世家》中,陈涉说:“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些语言无不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作者那种对暴秦的批判与否定,对陈胜的赞颂与肯定非常鲜明;在《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秦王饮酒酣,曰:‘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赵王鼓瑟。秦御史前,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蔺相如前曰:‘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请奏盆缻秦王,以相娱乐。’秦王怒,不许。于是相如前进缻,因跪请秦王。秦王不肯击缻。相如曰:‘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缻。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为赵王击缻。’秦之群臣曰:‘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蔺相如亦曰:‘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这段的人物对话,描写得很精彩。作者通过语言把秦王以大欺小,高高在上,盛气凌人,外强中干的丑恶嘴脸给充分地暴露出来;同时通过语言也把蔺相如临危不惧,大智大勇,敢做敢当,巧妙周旋的正面人物形象描写得栩栩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