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与人的发展概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与人的发展)个体身心发展是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的变化过程,特别是指个体的身心特点向积极的方面变化的过程。人的身心发展的特殊性包括:人的身心发展是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实现的(个体的人只有参与社会实践,才能生存与发展);人的身心发展具有能动性(人还认识和改造自己的能力,人具有自我意识,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人,具有规划自己的未来和为未来的发展创造条件的能力)。关于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有三种代表性的观点,包括内发论(遗传决定论)、外铄论(环境决定论)、多因素相互作用论(共同作用论)。内发论: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孟子是我国古代内发论的主要代表。柏拉图是古代西方内发论的主要代表。奥地利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美国当地生物社会学家威尔逊把“基因复制”看作是决定人的一切行为的本质力量,而美国心理学家格赛尔则强调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的决定作用。外铄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来的力量,诸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习的要求等。我国古代的性恶论的代表人物荀子和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就持这样的观点,英国哲学家洛克提出“白板说”,认为人的心灵犹如一张白纸,它本身没有内容,可以任意涂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发展是个体的外在因素和外部环境在个体活动中相互作用的结果。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有遗传、环境、教育(学校教育)、个体主观能动性。遗传:是指人们从父母先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特
点。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可能性。(没有这个前提或者缺陷,个体的身心发展水平就会受到不可弥补的影响,某种发展可能永远不会实现。)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发展过程。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环境: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多种可能(环境是人的发展的外部条件,为个体的发展提供多种可能,如机遇、条件、对象,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蓬生麻中不扶自直”“孟母三迁”);人对环境的反应是能动的(环境是人的发展的外部条件,但是个体受环境的影响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积极能动的实践过程,环境对人的发展的影响要通过个体的主观努力和社会实践活动才能实现)。教育: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因为: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相对而言教育效果较好(学校教育是经过专门训练的教师进行的);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和协调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学校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和协调各种因素,排除一些不良因素的影响,给人以更多的正面教育,让学生处于最佳的发展环境中,使年青一代健康地成长。学校教育主导作用的实现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体现有:学校教育对于个体发展做出社会性规范;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个体主观能动性:是指人的主观意识和活动对应客观世界的积极作用,包括能动地认识客观世界和改造客观世界,并统一于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
中。个体在与环境相互作用中表现出来的个体主观能动性,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内在动力,也是促进个体发展的从潜在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个体主观能动性三个层次构成,第一层次是人作为生命体进行的生理活动,第二层次是个体的心理活动,最高层次是社会实践活动。人的自觉能动性的最高的表现是创造性。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身体的发展从上到下、从中间到四肢、从骨骼到肌肉,心理的发展从机械的记忆到意义的记忆、从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个体身心发展在不同年龄阶段表现出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在教育工作中搞“一刀切”“一锅煮”的做法违反了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规律。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是指学生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与现有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异,如果学生的发展水平处于“最近发展区”,那么这正是最能敏感地接受教育的时候。人们在教育实践中概括的“跳一跳,摘个桃”的经验,值得借鉴。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发展变化是不平衡的;二是不同方面发展的不平衡性,有的方面在较早的年龄阶段就已经达到较高的水平,有的则要到较晚的年龄阶段才能达到成熟的水平。心理学家因此推出了“发展关键期”的概念。所谓“发展关键期”是指身体或心理的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宜形成的时期。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是指机体的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阙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其次,互补性也存在于心理机能和生理机能之间。培养
自信和努力的品质是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首先表现为男女性别的差异,其次表现在身心的构成方面。根据个体发展的个别差异性规律,教育必须因材施教,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和积极因素,有的放矢地选择适宜、有效的教育途径和方法手段,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大的发展。教育对人类地位的提升作用体现在:发现人的价值、发掘人的潜能、发挥人的力量、发展人的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