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形复杂多样省地理优质课用(很好!!)教学设计
复杂多样地形教案

复杂多样地形教案教案标题:探索复杂多样地形教学目标:1. 了解地形的概念,认识地球表面形成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2. 掌握不同类型地形的特征和特点。
3. 能够分析不同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并提出适应和利用的措施。
教学重点:1. 掌握地形的定义及地球表面形成的原因。
2. 了解不同类型地形的特征和特点。
3. 分析地形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教学难点:1. 理解地球表面形成的各种原因。
2. 分析不同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学准备:1. 世界地图和地形图。
2. 照片或视频素材,展示各种不同地形。
3. 图表和案例,用于分析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学过程:一、导入 (5分钟)1. 利用世界地图向学生介绍不同地形类型,如山脉、平原、高原、丘陵、河流等,并简要解释其特点和形成原因。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地球表面会形成不同的地形?二、知识讲解与案例分析 (15分钟)1. 通过图片或视频素材,向学生展示具有代表性的不同地形,如喜马拉雅山脉、亚马逊雨林、撒哈拉沙漠等。
2. 介绍并解释每种地形的特点、形成原因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 配合图表和案例,引导学生分析不同地形对农业、城市建设、交通运输等方面的影响,并讨论适应和利用的措施。
三、小组合作探究 (2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地形类型进行深入研究。
2. 小组内成员合作,利用图书馆和互联网资源,收集有关该地形的更多信息,并整理成报告或PPT形式。
3. 每个小组精选一位代表,向全班进行分享和交流。
四、讨论与总结 (10分钟)1. 鼓励学生分享各自小组的研究成果,并就各种地形类型的特点、形成原因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进行讨论。
2. 引导学生总结并概括地形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适应和利用各种地形。
3. 提出开放性问题,引发学生深入思考,例如:地球上还有哪些未被探索和利用的地形?如何减少地形对人类活动的负面影响?五、课堂练习与作业布置 (5分钟)1. 让学生完成一份练习题,检验对地形与人类活动关系的理解程度。
复杂多样的地形教学设计(2021年初中思政人教版)

复杂多样的地形教学设计一、课程标准1-2-5运用各种资料,描述我国自然与人文环境的总体面貌,了解其基本特征。
二、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目标:知道五种基本地形类型及我国主要的地形单元;知道山区的含义;能对地图等信息进行分析,从中获取有用信息,培养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利用地图、制作模型等学习活动,能描述我国地势地形的基本面貌,了解我国地势地形的总体特征;通过小组制作模型,培养合作意识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尝试用不同的学习方法来获取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会一定的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本区域知识的关注,激发学生关注家乡、热爱家乡的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描述我国地形地势的总体面貌。
难点:地形剖面图、掌握各地形单元的相对位置。
五、教学过程【导入】(3分钟)2018文化过年有了新方式,观看《经典永流传》,老师也被其中的几首深深打动,今天我们一起来感受其一,听歌——杨洪基《滚滚长江东逝水》。
一首慷慨悲壮的咏史词,一曲荡气回肠的影视曲,沉醉其中,感受历史的激情,仔细阅读并聆听的过程中,大家知道歌词改编自哪首词吗?明·杨慎的词《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大江裹挟着浪花奔腾而去,去向何方呢?看词: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第九期《经典永流传》孟庭苇的《虞美人》,她以词传情,将宋词的婉约之美演绎的淋漓尽致,特别是这一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以及《望天门山》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看到这些有关江河的诗词,他们在描写上有哪一个共同点?这与什么原因有关呢?(学生回答)让我们借助一副图片来分析证明一下这位同学的观点。
【新课教学】一、“江山”多娇(一)活动一:“绘”——地势西高东低(16分钟)1、出示《中国地势概况图》问:你能否从中证明刚才同学的观点?你是如何知道的?师:问这幅图的图名是什么?追问:什么是地势?(地表高低起伏的情况,通俗的讲就是哪边高哪边低)(生:西高东低)你是怎么知道它是西高东低的?生:颜色……(说明:知道西高东低其实已经是第三步了,是通过对比得出的结论。
《地形复杂多样》教学设计

《地形复杂多样》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的第一节,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过了地形的一些知识,学习本课知识就容易多了。
这节内容,体现了地形作为自然资源基础的重要地位,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为后面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此之前已学了世界地理中一些关于地形的有关知识,并且掌握了了解一个区域的基本方法,那么在学习本节内容时,充分调到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参与各种活动中来,学习的自主学习意识、分析能力都会有所提高。
三、教学目标和重难点(一)、知识与技能1.在地形图上熟悉我国不同走向的山脉2.通过地形图总结我国地形多种多样的特点3.分析不同地形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二)、过程与方法使用读图和资料分析的方法获取地理知识(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树立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基本地理观念重点:主要山脉、高原、平原、盆地的名称及分布不同地形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难点:不同地形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四、教学手段与方法关注全体学生,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锻炼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在教学中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读(看)——议——讲结合法、图表分析法、读图讨论法以及启发式教学,力求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五、教学内容1、工具:多媒体课件2、课时安排:一课时3、教学结构:复习提问——导入讲授新课——课堂练习——巩固新课——布置作业六、教学过程附板书设计:第一节地势和地形二、地形复杂多样1、我国五种基本地形齐全,地形复杂多样2、山脉构成地形“骨架”:东西走向:天山——阴山、昆仑山——秦岭、南岭南北走向:横断山脉、六盘山东北——西南走向: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长白山——武夷山、台湾山脉西北——东南走向:阿尔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3、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的特点及分布教学反思:本课的教学设计,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充分运用已有知识和能力,恰到积极思考,明确学习目标,围绕重点、难点展开。
2.1中国的地形--地形复杂多样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

2.1中国的地形--地形复杂多样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名称:中国的地形--地形复杂多样2.教学年级和班级: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3.授课时间:第1周,第1课时4.教学时数:45分钟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我国地形的基本类型及其分布特点,了解地形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例如,通过分析我国地形分布图,使学生能够识别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等不同地形类型,并能够描述其特点。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和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分析地形的能力。
例如,通过使用地形图,让学生学会如何测量不同地形的面积、高度等信息,以及如何利用地形图进行地形分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对我国地形的认识和了解,培养对地理环境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例如,通过讨论不同地形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使学生意识到保护地形的重要性,并能够积极参与到地形保护的行动中来。
4.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地理综合分析能力。
例如,通过分析我国地形对气候、水文、植被等环境因素的影响,使学生能够将地形与其他地理要素联系起来,形成系统的地理思维。
5.创新能力: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培养创新思维。
例如,在讨论地形保护措施时,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方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1.地形类型的识别与描述:学生需要能够识别和描述我国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等不同地形类型,以及它们在我国的分布特点。
2.地形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学生需要了解地形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如地形对农业、交通、城市规划等方面的影响。
3.地形图的解读与应用:学生需要学会如何解读地形图,以及如何应用地形图进行地形分析。
4.地形保护的重要性:学生需要了解地形保护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采取措施保护地形。
难点:1.地形类型的识别与描述:地形类型的识别与描述需要学生有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地理知识,对于一些学生来说可能比较困难。
《中国的自然环境-地形复杂多样》初中地理课教案

课程名称:中国的自然环境-地形复杂多样年级:初中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了解中国地形的多样性,包括山地、高原、平原、盆地等不同地貌类型。
掌握中国地形对气候、水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提高学生的地理观察和分析能力。
教学准备:地图、图片或图片幻灯片,用于展示中国地形多样性。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地图和图片。
课堂教具和学习材料。
教学步骤: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图片或地图,引导学生思考:中国的地形是如何多样化的?有哪些不同的地貌类型?中国的地形多样性(20分钟):使用地图和图片展示中国不同地貌类型的分布情况,如山地、高原、平原、盆地等。
解释每种地貌类型的特点,例如山地通常位于西部,高原地势较平坦,平原地势适合农业发展,盆地地势低洼等。
讨论不同地貌类型对气候、水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影响,如山地地形可能导致气温较低,高原地形对水资源的供给具有重要作用。
地形与气候的关系(1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不同地貌类型对气候的影响,例如山地地形可能导致多雨,高原地形可能导致气温较低等。
讨论中国不同地貌类型地区的气候特点,以及气候对植被和生态系统的影响。
交互讨论(10分钟):组织学生参与交互讨论,让他们分享自己对地形与气候关系的理解和观点。
总结(5分钟):总结课程要点,强调地形对气候、水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影响,并鼓励学生多观察和思考地形与环境的关系。
作业:要求学生选择一个中国的地貌类型,研究该地区的地形特点,并描述地形对当地气候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评估:评估可以基于学生对课程要点的理解、参与讨论的贡献以及作业的完成情况来进行。
复杂多样的地形教学设计.

复杂多样的地形教学设计.《复杂多样的地形》教学设计一、课程标准2—4 运用各种资料,描述我国自然与人文环境的总体特征。
课标解读:运用多种地图、各类图片以及视频资源,形象描述我国的地形特征和地势特点。
2—5通过典型实例,比较我国不同地区在各自的自然环境条件下,人们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等方面的特点,以及人地关系方面的主要问题。
课标解读:通过各种地形特征下,人们社会生活和生产的特点,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强调经济社会发展要因地制宜。
二、教材分析第三单元第二课山川秀美分别从地形、气候、河流三方面介绍了我国自然环境的总体特征。
本课时复杂多样的地形是学生认识我国自然环境的开始。
主要介绍我国地形的总体特征及地形地势对自然资源的形成和利用,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经济活动以及历史文化有着很大的影响。
阐述了我国的三大地形特征——地形多样复杂、山区面积广大和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
重点是介绍我国山区面积广大和西高东低的地势对经济发展、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如何体现人的存在,如何协调人地关系,则是本课的主旨。
同时,本课内容也为第三课的学习作了知识上的铺垫,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三、学情分析学生刚升入中学不久,通过近一个月地理知识的学习,特别是学习了第二单元第二课的地形多样后,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
把学生对地形多样的认识运用到中国的地形复杂多样和地势特点等方面,并深入探究中国地形地势的特点会对人们的生产生活以及经济活动产生怎样的影响。
学习内容逐渐深入,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要发挥穿针引线的作用。
但由于,繁多的地理名词定位和较高的分析能力要求,学生可能对知识缺乏感性认识而降低学习兴趣,故教师宜设置“趣”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四、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目标:知道五种基本地形类型及我国主要的地形单元;知道山区的含义;学会分析地势对河流流向、地形对人口分布的影响;能对地图等信息进行分析,从中获取有用信息,培养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利用地图等资料的学习活动,概括出我国自然环境的总体特征;通过比较探究、合作学习等深层次的自主学习,分析地形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密切关系,探讨人类利用自然的得与失。
复杂多样的地形公开课课件教案教学设计

1
2
7
14
11
4
3
12
8
13
9
10 16
6
15
5
四大高原
3
2
1
4
高原:海拔一般在1000米以上,地表起伏不大, 但边缘处比较陡峭。
三大平原
3
2
1 平原:海拔一般在200米以下,地势起伏、坡度较缓
三大丘陵
1 2
3
丘陵:相对高度在100米以下,地势起伏、坡度较缓。
山
杂
26%
山地
区
多
样
10%
丘陵
33%
广
大
12%
19%
平原
盆地
不同的地形对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一般地说: • 地势较低较平的平原、盆地
——种植业较为发达 • 山区
——林业比较发达 • 高原
——畜牧业较为发达 • 沿河湖、海边地区
——水产业比较发达
想一想,为什么我们的江河总是往 东流?
• 苏轼《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 。”
山脉
五 平原 种 高原 地 形 丘陵
盆地
山地呈长条状延伸,海拔 一般在500米以上。
海拔一般在200米以下, 宽广低平。
海拔一般在1000米以上, 地表起伏不大, 但边缘出比较陡峭。
相对高度100米以下, 地势起伏和缓。
四周被群山环绕。
地形类型 山地 丘陵 高原 平原 盆地
五类地形比较表
• 李煜《虞美人》: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 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 杨慎《临江月》:“滚滚长江东逝水,。 浪花淘尽英雄 。”
地形复杂多样的教案

地形复杂多样的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运用中国地形图和景观图,说出我国主要山脉和重要地形区的空间分布和特点,总结出我国地形复杂多样的特点。
2、分析不同地形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树立因地制宜的观念。
二、能力目标:1、初步培养阅读地形示意图的能力。
2.学会看地形图,并能在地形图上找到我国的主要地形,提高读图、识图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了解有关我国地形、地势的特点,初步感知祖国的基本情况,激发对祖国母亲的热爱。
教学重点:1、中国的地形特点,五种地形齐全。
2、学会看我国地形图,并能在地图上找到我国的主要地形。
教学难点:会读中国地形图教学准备:中国地形图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在七年级的地理学习中,我们知道了地球表面各种各样的形态总称地形,常见的地形类型有平原、丘陵、山地、高原和平地。
那么同学们,你知道中国有哪些地形吗?它们是如何分布的?带着这些问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们伟大祖国地形的分布,下面请同学们欣赏一组图片。
多媒体屏幕展示。
学生活动、教师小结:我国地形具有复杂多样的特点。
教师讲述:唐代诗人杜甫的《望岳》中描绘泰山“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苏东坡笔下的庐山“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大诗人李白《蜀道难》中“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说山峰连着山峰,离天还不到一尺远,松树都倒挂在悬崖峭壁上。
多媒体屏幕展示:我国主要山脉示意图。
教师讲述: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有许多高大面绵长的山脉,像是一条条卧伏的巨龙,纵横交错在中华大地上,把祖国江山装扮得雄伟壮丽,多姿多彩。
如图所示,众多山脉中我们就学习主要的几条山脉。
多媒体屏幕展示:简化的山脉示意图。
教师讲述:接下来我们逐一认识这些山脉。
我国山脉如同勾勒出的线条一样,它是有一定走向的。
请同学们根据大屏幕所示的山脉走向图,简单判断一下,我国的山脉主要有哪些走向?学生回答:东西走向,东北—西南走向,西北—东南走向,南北走向多媒体屏幕展示:我国山脉的主要走向(文字表述)。
《地形复杂多样》教案设计

《地形复杂多样》教案设计地势和地形地形复杂多样一、教学设计的理念此教学设计主要是以新的课程理念为指导,发动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并在学生动手和动脑的实践中培养学生读图获取知识的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并通过本节课的设计,使学生更加热爱我们的祖国,同时渗透环境教育,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1、通过分层设色地形图的挂图和多媒体展示的地表景观图片让学生在缤纷的色彩和多姿多彩的图片中,通过自己的读图、析图、合作讨论,走进中国的山脉、高原等地形区,了解地形,了解中国,并通过知识间的相互联系,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2、在教学中,结合课堂活动,让学生在动手的同时动脑,并在观察、描绘、连接的过程中感知知识的循序渐进和相互联系,并通过自己的实践认知过程,体会成功的喜悦,相信我能学会,逐渐形成科学的学习态度,且以此为契机,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3、通过阅读材料,初步认识地形与人类的关系,感知生活中的地理以及地理学科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并能把自己学到的知识适当的应用于自己的生活中,能简单解释生活中与地理相关的一些现象。
4、重视对学生的综合评价,尤其是在适时、适度的评价中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使其能主动获取知识,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心境下学习。
二、教学内容的加工与处理根据新的课改理念及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在这节课,我把课堂知识与学生活动有机结合,并注意了学生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在有一定知识准备的前提下,自觉主动的感知和理解知识。
我首先让学生通过教材24页的四幅景观图及相关图片,引导学生回忆认识五种基本地形的特点,而后及时把其应用到下面的学习中;接下来是让学生结合活动先从理论上认识山脉走向,而后通过观察、寻找、讨论等方式确认我国主要山脉的走向,并通过竞赛抢答、填充空白图等方式确认我国主要山脉的走向,在此基础上又将山脉连接,再确定连接后山脉网格中的地形区,并认知山脉就像人体中的骨骼一样,构成了地形的骨架;最后了解地形区的特点及教材中的阅读材料,并通过对地形区的简单介绍和材料的了解,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环境保护和人地关系的教育、使学生通过合作讨论的方式,认识知识,并初步形成自己的环境观、价值观。
八年级地理教案地形复杂多样

八年级地理教案地形复杂多样教学目标:1.了解地球上的不同地形类型,包括丘陵、平原、山地和高原。
2.掌握地形类型的形成原因和特征。
3.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地形的能力。
教学重点:1.不同地形类型的形成原因和特征。
2.学生对地形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教学难点:1.理解地形复杂多样的原因。
2.辨别和描述不同地形类型。
教学准备:1.教材《地理》第三章相关内容。
2.图片和地图资料。
3.实物模型或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知识用图片或地图资料展示地球上不同地形类型的分布情况,引发学生对地形复杂多样的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Step 2:观察和讨论让学生观察不同地形类型的图片或地图资料,引导他们描述所观察到的地形特征。
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观察结果,并进行讨论。
Step 3:探究地形的形成原因通过展示实物模型或使用视频资料,向学生介绍不同地形类型的形成原因。
以丘陵为例,让学生观察实物模型或视频资料,探究丘陵地形的形成过程和原因。
同时,引导学生对其他地形类型进行相似的探究。
Step 4:总结和归纳根据学生的观察和探究结果,学生归纳总结各个地形类型的特征和形成原因。
教师根据学生的归纳总结,进行点评和讲解,确保学生对地形类型的特征和形成原因有清晰的理解。
Step 5:拓展应用让学生在教室或校园周边观察和描述不同地形类型的实例。
他们可以利用地图资料,标记出周围的丘陵、平原、山地和高原等地形,同时描述其特征和形成原因。
Step 6:小结导入通过问答或小组讨论的形式,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小结,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Step 7:课堂练习与巩固为学生提供一些地形类型的练习题目,让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答问题,巩固对地形类型的理解。
Step 8:课堂反思学生和教师一起回顾今天的学习过程,评价自己的学习效果,提出可能的改进和进一步学习的建议。
Step 9:课后拓展布置课后作业,鼓励学生进一步拓展地理知识,例如查找并介绍世界上著名的地形特征。
第一节《复杂多样的地形》教学设计

第一节《复杂多样的地形》教学设计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1、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总结出我国地势特征及各级阶梯的主要特征,并记住阶梯分界线的名称。
2、理解山脉的走向,熟悉不同走向的山脉。
3、通过阅读图表,总结出我国山区面积广大的地形特征。
过程与方法:1、组织学生讨论地势特征对中国其它自然地理要素以及我国人民的生活生产所产生的影响,使学生初步掌握评价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
2、通过读地形图总结工作我国的地形特点,分析不同地形对人们生活、生产的影响。
3、讨论山区开发利用的有利和不利条件,了解山区常见的自然灾害及这些灾害的形成原因和治理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国自然环境的好奇心和学习地理的兴趣。
2、初步树立因地制宜,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基本地理概念。
学习重点:地形的特点学习难点:我国地势特点及这种地势特点对我国气候、河流的影响。
学习方法:引导——合作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看图片,从地球之巅的青藏高原到天府之国的四川盆地、鱼米之乡土观念的长江中下游平原,三山五岳,各显丰姿,古人云“一江春水向东去”“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都是为什么呢?就让复杂多样的地形这一节引领我们畅游祖国的名山胜川。
出示预习提纲,学生自主预习:西高东低的地势1、图3.1完成下列要求①我国地势可分为几级阶梯?青藏高原、四川盆地、华北平原分别位于哪一级阶梯?②从青藏高原向东向北我国的地势是怎样变化的?读地形剖面图,说一说我国地势的特点。
2、地势对河流和交通的影响①根据我国地势的特点,说一说河流的流向。
你怎样理解“大江东去”?②我国的许多大江大河向东流去,对我国的交通有什么影响?③我国地势呈阶梯状分布,河流在阶梯交界处,落差很大,这种落差有什么利用价值?3、阅读P22完成下列各题①我国地势一、二级阶梯的分界线是什么?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是什么?②柴达木盆地、黄土高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分别位于我国地势的哪一级阶梯?③素有“世界屋脊”之称的地形区是什么?多种多样的地形4、找出我国的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云贵高原、黄土高原,并完成23页学习行动1。
地形复杂多样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地势和地形第二课时“地形复杂多样”教学设计【设计思想】本教学设计以“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改变地理学习的方式”“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等为指导思想,以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为主要教学形式,通过探究、合作学习培养学生读图获取知识的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初步掌握评价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树立因地制宜、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基本地理理念。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中国的自然环境这一章的第一节,体现了地形作为自然环境基础的重要地位。
中国的地形特征对于中国的气候、河流以及中国的经济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另一方面,学生在学习世界地理的过程中已经初步掌握了了解一个区域的基本方法。
这一课时内容是从地形种类方面来研究中国地形特征的。
符合学生由形象到抽象的认知规律。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举例说明我国地形的种类并能在地图上指出各种地形的分布。
通过地形图总结我国地形多种多样的特点。
2.理解山脉走向的概念,并在地形图上指出我国不同走向的山脉,理解山脉在我国地形分布中所起到的“骨架”作用。
举例说明不同地形和人们生产生活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1.增强通过地图提取有用地理信息,并对信息加工提取的能力。
2.通过学生的合作讨论和共同探究,使学生逐步形成交流和合作的学习习惯,并充分认识这种方式的优点,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主动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让学生认识地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发展学生善于合作学习、勇于发现和创新的精神。
2.初步掌握评价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树立因地制宜、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基本地理理念。
【教学重点】1.指导学生如何从各种地理图像中分析总结我国地形的基本特征。
2.指导学生讨论我国的地形特征对其它地理环境要素的影响和人类如何去适应、利用、改造地理环境。
【教学难点】我国的地形特征对其它地理环境要素的影响和人类如何去适应、利用、改造地理环境。
复杂多样的地形教学设计

复杂多样的地形教学设计哎呀,今天咱们聊聊“复杂多样的地形教学设计”这个话题,听起来挺高大上的,不过咱们就用最简单明了的方式来聊。
首先,咱们得明白,地形就像一幅生动的画卷,山川河流、丘陵平原,全都有自己的故事。
想象一下,假如你在课堂上,眼前是一幅地图,山脉高耸入云,河流蜿蜒曲折,嘿,真是让人心动不已!那么,怎样把这些复杂的地形变得更好理解,更有趣呢?这就需要一点教学设计的灵巧了。
首先,我们可以用一些生动的案例来引导学生。
例如,提到山地,就可以聊聊登山的乐趣,讲述一个个登山者的故事,哎,谁不想听听那些在高山上挑战自我的冒险呢?而丘陵呢?那就可以说说在丘陵上骑自行车的畅快,微风拂面,真是别提多惬意了!通过这些故事,学生不仅能理解地形的特点,还能感受到与自然亲密接触的乐趣。
这样一来,课堂上就不仅仅是枯燥的知识传授,而是充满了生机的交流。
再来,咱们可以结合多媒体,像是视频、图片,这些可都是现代教学的好帮手哦!比如,放一段壮观的自然风光的视频,展示五岳的雄伟,或者南方水乡的秀美,那种画面绝对能把学生们吸引住。
你想啊,坐在教室里,屏幕上一幅幅美丽的地形图像映入眼帘,学生们的注意力瞬间就集中到你身上了,嘿,这可真是一个好办法!不过,可不能光靠视频,得引导学生讨论,让他们说说自己对这些地形的看法,甚至可以让他们分享自己去过的地方,嘿,这样一来,课堂气氛就热闹起来了。
然后呢,咱们还可以用游戏的方式来让学生体验地形的多样性。
比如,可以设计一个“地形大冒险”的活动,分成小组,每组负责一个地形,像山地、沙漠、森林,之后进行角色扮演,展示这个地形的特点和生物。
这种互动的方式可真是有趣,让学生们在玩中学,学中玩,记得牢!而且,通过小组合作,学生们的团队意识也会得到提升,真是一举两得呢。
当然,咱们在教学的时候,也不能忽视了课堂的氛围。
轻松幽默的教学风格往往能让学生们更加投入。
比如,你可以开个玩笑说:“同学们,今天我们不聊数学,也不谈语文,咱们来聊聊地形,毕竟‘山不转路转’,总得找条出路不是吗?”这样的小幽默总能让课堂变得轻松愉快。
地形复杂多样教案

地形复杂多样教案教案标题:地形复杂多样教学目标:1. 了解地形的概念,并能够描述地球上不同地形特征的形成原因。
2. 掌握地形复杂多样的特点,并能够识别和描述不同地形类型。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通过实地考察和实验,加深对地形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重点:1. 地形的概念和形成原因。
2. 不同地形类型的特点和识别方法。
教学难点:1. 地形复杂多样的特点。
2. 学生对地形的观察和分析能力的培养。
教学准备:1. 地形模型或图片。
2. 实地考察的安排和准备。
3. 实验材料和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地形的概念,让学生思考地形与地球表面的关系。
2. 展示地形模型或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不同地形特征。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通过讲解地形的形成原因,介绍地壳构造和地质作用对地形的影响。
2. 详细介绍不同地形类型的特点,如山地、平原、高原、丘陵等,并通过图片或实例展示。
三、实地考察(30分钟)1. 安排实地考察活动,选择一个附近地形复杂多样的地区。
2. 学生分组进行实地考察,观察并记录不同地形特征。
3. 回到教室后,学生展示自己的观察结果,并进行讨论和总结。
四、实验探究(30分钟)1. 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模拟地形形成的过程。
2. 学生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并记录实验结果。
3. 分析实验结果,讨论地形形成的原理。
五、小结与拓展(10分钟)1. 对学生进行地形知识的小结和回顾。
2. 引导学生思考地形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如城市建设、农业发展等。
3. 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地形相关的知识,并提供相关阅读资料或网站链接。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根据实地考察和实验结果,撰写一份关于地形复杂多样的报告或小结。
2. 提醒学生按时提交作业,并预告下节课的内容。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地形的概念和形成原因,掌握地形复杂多样的特点,并能够识别和描述不同地形类型。
实地考察和实验活动的设计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并加深对地形的认识和理解。
地形复杂多样省地理优质课教学课件(很好!!)ppt

• 1.能够运用中国地形图概括我国地形复杂多样 的特点。
• 2.阅读中国地形图掌握主要地形区和地形区分 界线。
• 3.概括记忆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 三大丘陵的特征。
• 4.学会分析山区开发利用的有利条件,不利条 件,并结合生活实例分析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课堂探究一 复杂多样 美丽中国
B. 云贵高原 D. 内蒙古高原
3. “桥上桥”的下桥被泥沙掩埋 的主要原因是( )
A. 地壳下沉 C. 过度放牧
B. 围湖造田 D. 水土流失
12ຫໍສະໝຸດ 3456
7 天山
9
10
11 秦岭
8 13
昆仑山
12
14
课堂探究二 凤凰涅槃 腾飞中国
课堂探究二 凤凰涅槃 腾飞中国
01 读各种地形类型占全国面积的比重图,回答: (1)哪一种地形类型所占比重最大?分布? 比重 (33%≈1/3)
央视《地理·中国》报道,著名的“桥上桥”位于黄河中游的支流上,下桥 建于公元1667 年,上桥建于公元 1832 年,上世纪 70 年代,当地居民在 河中挖砂将下桥挖出,使“桥上桥”雄姿展现于世。下图示意黄河“桥上 桥”,根据资料完成2~3题。
2. “桥上桥”最可能位于( )
A. 华北平原 C. 黄土高原
平原盆地连连看
三面环山,黑土肥沃。
矿产资源丰富,号称“聚宝盆”
又称“紫色盆地”,物产丰富, 农耕发达
燕山以南,淮河以北,太行山以 东,东临渤海、黄海,又称黄淮 海平原
地势低平,湖泊众多,水田连 片,有“鱼米之乡”之称
华北平原 四川盆地 东北平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 柴达木盆地
你很努力
1.“黑土地”和“黄土地”分别代表的是( ) A.东北平原、华北平原 B.华北平原、黄土高原 C.成都平原、江淮平原 D.东北平原、内蒙古高原
中国的地形教学设计省地理优质课 (很好!!)

《中国的地形--地形复杂多样》教学设计课题中国的地形--地形复杂多样课型新授课课时 1 学校授课人电话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够运用中国地形图概括我国地形复杂多样的特点。
2.阅读中国地形图掌握主要地形区和地形区分界线。
3.概括记忆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的特征。
4.学会分析山区开发利用的有利条件,不利条件,并结合生活实例分析对生活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1.学会分析中国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对发展经济的影响。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分析不同地形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初步树立因地制宜的观念。
2.通过对我国壮丽山河的学习,激发学生的自豪感,进一步建立学生建设美丽强国的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难点重点:运用地形图总结我国地形分布的特点和主要地形区的分界线。
难点:培养学生地理记忆和地理分析能力。
教学方法读图法、分组活动法、拼图教学法学习方法读图分析、讨论探究、问题驱动教学准备地图册、多媒体辅助“电子地球仪”、“中国地形区分布图”、课本插图、有关图表。
教学过程[来源:学.科.网]设计意图一、新课导入教师:上课,同学们好,请坐。
(播放音乐我和我的祖国,教师选取一小段,带领学生共同唱歌曲我和我的祖国。
)同学们,今年是建国70周年,从无到有,从弱到强,我们伟大的祖国走过了风风雨雨的70年,今天呢,我就带领大家一起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共同探寻中国的地形。
为了鼓励同学们投入到建设美丽富强祖国的行列中,今天我给大家准备了一通过建国70周年激发学生兴趣,为学习地形特点些奖励卡,希望同学们积极回答问题,获得卡片最多的同学就是今天大赢家。
首先请同学们大声朗读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板书:中国的地形二、教学过程。
知识探究一:复杂多样美丽中国(读图提问)请同学们读“中国地形图”,我们从分层设色地形图中可以看到,我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大地上,分布着平原、丘陵、高原、盆地,以及我们上节课学过的山地,可以看出,五种地形在我国都有分布,因此我们总结出我国地形的第二个特征。
省地理优质课教学课件(很好!!)讲课——地形复杂多样

脉
参照课本P24图2-8,在网格 中填写主要的地形区
准噶尔盆地
柴达木盆地
山东丘陵
高原、平原、 盆地、丘陵镶 嵌其中
研学在路上——兵分四队A、B、C、D线 (小组合作 限时5分钟)
要求: 1.从泰安出发,观察沿途依次经过了哪几个 主要地形区? 2.把对应的地形区照片和地形区特色名词贴 在相应的地形区中。 3.分工并为上台研学成果展示(对路线依次 经过的地形区和特色做一下讲解)做好准备。 (每组选一名代表)
一起去研学
前期准备——熟悉我国主要地形区的分布
自主学习
要求:
1.在学案图1中将走向一致的山脉首尾相 连,形成一个网格。
2.参照课本P24图2-8,在网格中填写主要 的地形区。
在学案图1中将走向一致的山脉首尾 相连,形成一个网格。
天山山脉
阴山山脉
纵横分布的山脉 成为中国地形的 骨架
秦岭
横
断 山
南岭
A.山高谷深,冰川广布 B.峰岭众多,山路崎岖 C.土质疏松,沟壑纵横 D.地面平坦,一望无际
A 就在眼前,却要绕道行驶,主要是因为这里( )
A.千沟万壑 B.河流密布 C.一望无际 D.雪山连绵
A 4.(成都中考)下列地形区被称为“天府之国”的( )
A.成都平原 B.东北平原 C.华北平原 D.珠江三角洲
5.“云南十八怪”中有这样的说法:“火车没有汽车 快,袖珍小马好能耐”,这反映了
B 当地的地形特点是( )
A B
C D
研学报告——展示研学成果
要求: 1.小组代表上台发言 2.带着本组完成的研学卡纸(展示)。 3.声音洪亮,站姿标准,指图讲解。
线路A
A B C
D
《复杂多样的地形》教学设计

《复杂多样的地形》教学设计描述中国自然和人文环境的总体面貌,了解其基本特征。
自然环境特征,包括地势地形、土壤植被、主要气候类型、主要河流(长江、黄河)等;人文环境特征,包括人口数量与分布、乡村与城市、少数民族分布、交通运输状况等。
我国是一个山川秀美、物产丰富、人文荟萃的国度。
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学会描述我国地形和地势的特点,能够分析山区发展经济的优势与劣势。
(二)过程与方法:运用多种形式的地图,培养观察、阅读和运用地图的能力,并通过从地图获得有用信息的能力,为指导现实生活,分析、理解现实生活中的地理现象打好基础。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感受祖国大好河山的过程中,培养对祖国的自豪感和热爱之情。
同时能够对自己家乡的自然环境有一个更全面的认识。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我国的主要山脉和丘陵、高原、盆地、平原的位置,我国地势特点及三级阶梯的分界线。
2.难点:我国主要地形区的特点及其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三、教学策略1.直观教学法:通过运用地图、展示图片等方式,为学生呈现出直观、形象的地理课堂。
2.启发教学法:通过对学生提出启发式的问题,引起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以得出结论,掌握相应的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问──讨论式教学法: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共同讨论,相互补充,解决问题,体现“集体思维过程”的教学。
4.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各种类型的教学地图四、教学过程六、教学反思1.成功之处根据课标要求,历史与社会是以历史和地理为基础,整合相关人文社会科学内容的一门综合性课程。
本课充分体现了历史与社会这门文科综合课程的特点,突显出人文精神与地理的综合视野。
注意加强地理教学内容的纵向联系和横向拓展,融合渗透了地理、历史这两个不同学科领域之间的知识,以培养学生从多角度、运用多学科知识综合分析社会问题的能力。
2.败笔之处因为个人能力和课堂时间限制,对于“学中教”的运用还不够熟练,不能充分做到由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学生的探究欲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形复杂多样》教学设计
,引导学生自主得出结论。
第三步:试扮演、熟演练——指图辨认山脉及其两侧的地形区,
中国的地形特征: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感受我国在平衡山区和其他地区发展过程中所做的努力。
然后
广大的优势
提出趋利避
课堂小结独立完成:完善小结内容,对应填出主要地形的名称、山区的优势和劣势各一条。
的教学目标。
做最后的情感
升华。
系
必做:识记重要地形区的名称、位置和特征
选做:制作一份“我的十一出行计划”,设计包括目的地、游览的景点、往返的路线及交通方式。
每一种地形都在因地制宜的发挥着作用,而你们是祖国的希望,也都将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在祖国七十华诞来临之际,重燃爱国之情,老师愿你们脚下有力量,心中有理想,始终在前进的大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