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体溶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初中物理实验教案 初中物理
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实验教案
解放路学校实验教学教案课题《探究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课型实验课授课时间月日实验目标1、通过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感知发生状态变化的条件。
2、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进一步感知用图像法研究物理量变化的优点。
3、通过对比,了解有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是区别晶体和非晶体的一种方法。
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和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奥秘的情感重、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观察要注意抓住物理现象的主要特点,要注意主要方面的观察,从不同角度的观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学生要会描述看到的现象.要能通过对比找到物理规律.操作指导本节得出结论部分是学生实验,教材提供了实验的方法和步骤,这部分教学要注意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能力,一定要认真观察在熔化过程中现象,例如物质状态的变化情况、温度的变化情况等,在实验过程中注意填写表格,做好实验数据的记录,并利用数据制作表格,从表格中找出物理规律板书设计实验:探究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1.物质从______态变到液态的现象叫做熔化,非晶体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是______(选填“变化”、“不变”)的。
2.晶体类物质在熔化过程中要______热,温度______,这个温度叫做晶体的______,它的大小还与______等外界条件有关。
解放路学校实验教学教案请从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反思教学反思解放路学校实验教学教案教学过程探究海波、石蜡的熔化特点[提出问题]不同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变化规律相同吗?[猜想与假设](1)冰熔化一定的温度,烛蜡熔化一定的温度?(有/没有)(2)冰熔化时温度,烛蜡熔化时温度(升高/降低/不变)[设计实验]为了检验你的猜想与假设,你需要哪些器材?请同学们结合教材53页内容设计出合理的实验步骤,同组之间讨论一下。
学生讨论后回答所需的实验器材,教师点拨指导学生回答实验步骤:1、如图3.2-1把海波碾碎后放入试管中,在海波中插入温度计,再将试管放入装有水的烧杯中,记下这时温度计的示数,用酒精灯加热,每隔0.5min记录一下温度计的示数,同时观察海波的状态的变化,直到海波全部熔化后2min为止。
八年级物理教案之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doc
八年级物理教案之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方案一:如果学校实验仪器较多,可在实验室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事前将学生分成若干实验小组(2~3人为一组)。
把仪器按教材50页图4-7观察熔化现象的实验装置组装好。
提出问题:不同物质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熔过程中,温度的变化的规律相同吗?猜想和假设:熔化过程一定要加热,所以物质一定要吸收热量。
这时温度可能也是不断上升的。
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研究蜡和海波(硫代硫酸钠)的熔化过程。
参照如图选择需要的实验器材。
注意:实验时,严禁用酒精灯点燃另一只酒精当;用完酒精灯必须用灯冒盖灭(不能用嘴吹);万一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不要惊慌,立即用湿布铺盖。
将温度计插入试管后,待温度升至40℃左右时开始,每个大约1min记录一次温度;在海波或蜡完全熔化后再记录4~5次。
分析和论证:在图2和图3的方格纸上的纵轴表示温度,温度的数值已经标出;横轴表示时间,请你自己写上。
根据表中各个时刻的温度在方格纸上描点,然后将这些点用平滑曲线连接,便得到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根据你对实验数据的整理和分析,总结海波和蜡在熔化前、熔化中和熔化后三个阶段的温度特点。
说明:图像可以用来表示一个物理量(如温度)随另一个物理量(如时间)变化的情况,很只管。
所以各门科学都常用它。
评估:回想实验过程,有没有可能在什么地方发生错误?进行论证的根据充分吗?实验结果可靠吗?交流与合作:与同学进行交流。
你们的结果和别的小组的结果是不是相同?如果不同,怎样解释?写出实验报告。
说明:1、这个方案适合基础较好的学校和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
总结:晶体的熔化和凝固实验,在熔点(或凝固点)不断地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这个现象不容易做到。
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
《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教学设计
岚山区实验中学
杨布双
《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对固体熔化时状态的观察,感受物质由固态向液态转变的过程。
(2)通过对固体熔化时温度的测量,理解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3)通过对晶体和非晶体熔化温度曲线的对比研究,归纳晶体和非晶体熔化时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
(1)感知发生熔化和凝固的条件。
区别晶体和非晶体。
(2)经历固体熔化的实验探究过程,学习实验探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3)学习根据实验数据做出物理图象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精神。
(2)通过对实验数据的记录和熔化图像的描绘,培养学生对实验数据的处理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
探究固体熔化过程的规律。
【教学难点】
海波和蜡的熔化实验
【教学方法】
讨论式学生探究式合作与交流
【教学主要手段】
1.通过学生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验中学会观察及对数据的处理方法,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学习兴趣。
2.运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具体图像。
【实验器材】
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烧杯、试管、温度计、搅拌器、表、火柴、温水(35-60)、海波、蜡、记录画图纸。
专题6 物理探究实验(1)——热学中的3个探究实验(课件)-中考物理核心素养提升
继续吸热升温。
石蜡的熔化过程:吸收热量温度持续上升,在此过程中,石
蜡由硬变软变稀,最后熔化为液体。
海波和石蜡在熔化前、熔化中和熔化后三个阶段温度变化的特点
熔化前
熔化中
熔化后
海波
吸收热量,温度升高
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吸收热量,温度升高
石蜡
吸收热量,温度升高
探究实验一、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
分析与论证
(1)以方格纸上的纵轴表示温度,横轴表示时间,将表中的
数据分别在两方格纸上描点,然后再将所有的点用平滑的曲线连
起来,得到海波和石蜡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海波(石蜡)熔化时
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探究实验一、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
时间/min
0
1
【例题2】如下是“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
①图甲是某小组同学组装的实验装置,安装温度计时玻璃泡接触到
烧杯底部,此时应适当将__________(选填“A处向上”或“B处向
A处向上
下”)进行调整;
②实验前,向烧杯中倒入热水而
不是冷水,这样做是为了______;
减少从加热至沸腾的时间
①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烧杯底,需要将温度计向上调整。
可能是温度计有误差,也可能是受外界大气压的影响。
②为了既节约能源,又让水尽快沸腾,有什么比较好的措施?
提高加热前水的温度、减小水量(需要没过温度计的玻璃泡)等。
探究实验三、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提出问题
猜想和假设
物质吸收的热量可能哪些因素有关?
①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可能与水的质量有关。
人教新版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单
人教新版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单文档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删除文档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目的: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仪器:酒精灯、铁架台、铁夹、铁圈(或三脚架)、温度计、蜡、海波、大号试管两支、烧杯、石棉网、水、火柴等实验原理:实验结论:1海波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实验步骤:按课本组装器材,在试管中加入一些蜡,将温度计的上端悬挂在铁圈上,下端插入蜡中,试管放入盛水的烧杯中,烧杯放在垫有石棉网的铁圈上;点燃酒精灯,对盛有水的烧杯加热,注意温度计的示数变化,当温度上升至40℃时,每隔1 min 记录一次示数,直到固体蜡完全熔化,再继续加热几分钟;将盛蜡的试管换成盛海波的试管重复上述操作,并将实验数据填入表格中;2石蜡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升高。
实验名称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1 / 16文档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删除文档实验目的: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实验原理:光的反射规律仪器和器材:激光笔,1/4圆的玻璃片和木板各2片,铁夹平面镜一小片,记号笔,刻字用的胶面纸,木块铰链(2个),金属棒。
实验过程:闭合激光笔的开关,可以观察到入射光线。
转动金属棒改变入射角,学生通过观察、记录、分析、归纳得出:光在反射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实验结论: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放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 / 16文档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删除文档= 10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3 / 16文档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删除文档一、实验名称: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二、实验目的: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三、实验器材:铝块(或铁块)、、直尺等。
四、实验步骤:1、用直尺测出铝块1、铝块2、铝块3的体积,将数据填入表格。
2、用已经调好的天平测出铝块1、铝块2、铝块3的质量,将数据填入表格。
3、实验完毕,整理器材。
五、实验数据及处理:六、实验结论: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关系。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教案设计:3.2熔化和凝固 之 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目的】1.通过探究活动,认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并能用自己的语言将这些特点描述出来。
2.经历从“提出猜想”“进行设计”“实验验证”“归纳评价”的探究活动全过程,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实验器材】铁架台、石棉网、酒精灯、烧杯、试管、水、温度计、秒表、海波、蜡等。
【提出问题】不同物质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熔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相同吗?【猜想或假设】熔化的过程中一定要加热,所以物质一定要吸收热量。
这是温度可能也是不断上升的。
【设计实验】(1)参照图组装好实验器材。
(2)点燃酒精灯开始加热。
(3)待温度升至40℃左右,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待海波完全熔化后再记录4~5次。
(4)把海波换成蜡的碎块再做一次上述实验。
【进行实验和收集证据】把读取的实验数据记录入表格,并在坐标轴上做出图象【分析和论证】【交流与合作】(把你的探究过程及结论告诉同学和老师,或者把这个探究记录给他们看,征求他们的意见。
既要改正自己的错误与不足,又要为自己的正确观点和做法辩护。
把交流的情况简要记在这里。
)教学反思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是初中学生接触的第一个探究性实验,学生没有实验基础,所以对于实验设计、实验装置的使用、实验过程的设计、实验时的注意事项、实验数据的分析等方面教师要给予指导,让学生学习探究实验的设计和分析。
本节课注重了学生的参与,体验了实验过程,小组合作探究,分工明确,并且能根据实验数据和现象的分析得出相应的结论。
注重实验过程中学生的合作探究,实验数据的分析由浅入深,教师引导学生逐步得出结论,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和意识。
本次实验的主要特点是:1、将传统的两个大组分别加热海波和石蜡改为一次同时加热海波和石蜡,让学生在同一装置中进行对比观察分析,能更有效的提高课堂效率和实验现象的区别对比。
2、对实验装置进行改进,自制器材,改进试管夹,能同时固定两个试管。
3、对搅拌器进行改进,使能更好的搅拌,使加热过程中物体受热均匀。
初中物理《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教案
初中物理《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物质的相变过程及相变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2.通过实验方法感知物质熔化时温度随着时间的变化规律;
3.探究熔化点与物质的种类、形态、结构等因素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认识熔化点的概念和温度变化规律;
2.掌握通过实验方法探究熔化点与物质的种类、形态、结构等因素的关系的技能。
三、教学准备:
1.实验用品:烧杯、水槽、杯盖、雪花片、温度计、坩埚及铜屑或高锰酸钾等物质;
2.PPT或黑板、粉笔、镜子等教具。
四、教学步骤:
1.引入新知
通过展示几种物质的相图图像(如水、铁、铜等),让学生了
解物质的相变过程及相变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2.实验展示
将铜屑或高锰酸钾加热至熔化点,记录熔化点的温度变化过程,分析得出熔化点与物质的种类、形态、结构等因素的关系。
3.实验设计
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探究某一物质的熔化点的温度变化规律,以及熔化点的影响因素。
4.实验操作
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并记录实验数据及过程,最终得出结论。
五、教学评价:
1.通过实验操作,学生掌握了物质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并
理解了熔化点与物质的种类、形态、结构等因素的关系;
2.学生对实验通过自主设计、操作、记录等方式,培养了实验
探究的能力和科学研究的思维模式;
3.教师对学生的实验设计、操作、结果分析及结论探讨等进行
评价和反馈,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八年级物理上册《固体融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固体融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理解熔点、熔化、凝固等基本概念。
2.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如冰雪融化、蜡烛燃烧等。
3.学会使用温度计、计时器等实验器材,进行固体熔化实验,并正确记录实验数据。
4.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实验现象总结固体熔化时的温度变化规律。
3.深度思考:
-请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固体融化过程中温度变化规律的科普文章,字数不限,要求条理清晰、论述充分,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学生可以从不同物质的熔点差异、固体融化对生活的影响等方面展开论述。
4.团队合作:
-分组进行课后讨论,每组选择一个与固体融化相关的主题,进行资料搜集和整理,制作成PPT或展板,下节课向全班同学展示。
-实验探究:指导学生进行固体熔化实验,注意温度的准确测量和实验数据的记录,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现象分析: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固体融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促使学生将实验结果与理论相结合。
-总结规律:通过实验结果和数据分析,总结固体融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3.教学评价:
-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检测学生对固体融化时温度变化规律的理解程度。
-结合现代教育技术,如多媒体、网络资源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课堂开始时,我将以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冰雪融化引入本节课的主题。通过展示冰雪融化过程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观察并思考以下问题:“在冰雪融化过程中,温度是如何变化的?”“为什么冰雪融化后变成水,而水结冰后又变成冰雪?”这些问题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他们进入固体融化时温度变化规律的学习。
2012部编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探究固体融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教案及教学反思
2012部编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探究固体融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案设计1.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固体物质的融化过程和温度变化规律,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实验操作能力。
2. 教学重点•探究固体融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控制实验条件并观察实验现象。
3. 教学难点如何规范操作温度计及记录实验数据,理解固体物质的融化过程及相关温度变化规律。
4. 教学内容及时间分配时间安排教学内容10 分钟引入及预习:引导学生思考固体融化时温度如何变化10 分钟实验讲解:介绍实验步骤及操作温度计的方法30 分钟实验操作:学生根据讲解操作并记录实验数据15 分钟实验结果分析:让学生用图表展现数据并总结规律10 分钟总结及小结:巩固学生对实验结果及温度变化规律的认识5. 教学资源及准备实验器材:蜡烛、玻璃棒、温度计,计量器具、手套、过滤纸6. 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法:通过实验让学生探究固体融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二、教学反思本课程采取了探究式教学法,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从而更好地理解固体物质的融化过程及温度变化规律。
学生对该实验很感兴趣,积极参与课程,互帮互助,营造了良好的实验氛围。
而在教学过程中,我也有所反思和认识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 教学步骤过于紧凑实验时间稍微有些紧张,学生们面临一些时间的压力,导致有的同学在记录实验数据时略有疏漏。
下次教学应更加合理安排时间分配,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记录实验数据。
2. 信息传递有待提高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发现学生有些对实验操作有疑问,需要进行补充说明。
因此,下次在进行实验讲解时,应更清晰明确地传达给学生每一步的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
3. 需要适当加强实验安全知识实验过程中,有的同学因为没有注意到实验安全知识,如火源的离远,操作不够仔细等,测量温度时手部烫伤,或是出现了其他小事故。
因此,下次我将更注重安全知识教育,加强学生对实验安全知识的认识,切实保障学生的安全。
初中物理固体熔化教案
初中物理固体熔化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物质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
2. 理解熔化和凝固的概念。
3. 掌握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4. 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
教学重点:1. 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
2. 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教学难点:1. 正确得出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
2. 运用图像表示物理量变化的方法。
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杯、水、温度计、海波、蜡、酒精灯。
2.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物质存在哪些状态?它们之间可以转化吗?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物质存在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
它们之间可以通过吸热或放热发生转化。
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讲解熔化和凝固的概念: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
2. 讲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晶体有固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
3. 讲解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在熔化过程中,晶体的温度保持不变,非晶体的温度逐渐升高。
三、实验演示(15分钟)1. 演示海波和蜡的熔化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和记录温度变化。
2. 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实验结果,得出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
四、巩固知识(5分钟)1. 让学生回答问题:晶体和非晶体有什么区别?固体熔化时温度如何变化?2. 教师总结并强调重点知识。
五、课堂练习(10分钟)1. 让学生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教师批改并给予讲解。
六、课堂小结(5分钟)1.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 教师补充和强调重点知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讲解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了物质的三种状态、熔化和凝固的概念,以及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在实验环节,学生积极参与,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通过讨论分析得出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
在课堂练习环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但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温度计,避免实验误差。
初中物理融化凝固教案
初中物理融化凝固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熔化和凝固的定义,掌握熔化曲线的物理意义以及晶体与非晶体的概念。
2. 通过亲身参与探究实验,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高设计实验、思辨、交流的能力。
3. 在开展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会合作、主动交流沟通,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1. 熔化和凝固的概念,晶体与非晶体的概念。
2. 完整进行探究实验的方案设计。
教学难点:1. 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2. 探究实验的方案设计。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提问学生:“下雪不冷化雪冷”,为什么?引发学生思考,导入新课《熔化和凝固》。
2.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生活中物质的三种形态(固态、液态、气态),并提问物质的三种形态间的关系。
二、新课讲授1. 物态变化教师提问学生:物质可不可以在固、液、气三种形态中相互转换?从水可以转化为水蒸气、冰,引出物态变化的概念。
2. 熔化与凝固教师设置疑问:水变为冰,冰变为水这两个过程分别是什么?教师讲解熔化与凝固的概念,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例如:蜡烛熔化为烛液。
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例如:熔浆凝固成火山岩。
3. 探究实验: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教师提出问题:不同物质融化时,温度变化规律是否相同?引导学生进行猜想与假设,认为所有物体融化时温度都是不断升高。
教师展示实验仪器和材料,引导学生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三、课堂实践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2. 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
四、课堂总结1.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总结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
2. 教师强调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以及熔化和凝固的物理意义。
五、课后作业1. 学生绘制熔化和凝固曲线,加深对熔化过程的理解。
2. 学生撰写实验报告,提高实验分析和总结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新课、新课讲授、课堂实践、课堂总结和课后作业等环节,使学生掌握了熔化和凝固的概念,了解了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
初中物理《熔化和凝固》教案设计
《熔化和凝固》教案设计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中学学科:物理2,课时: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
2.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3.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
4.理解气态、液态和固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形态。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晶体与非晶体的熔化、凝固过程培养观察能力。
2.通过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感知发生状态变化的条件。
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3.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认识图象、利用图象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产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的情感。
2.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善于实践和勇于克服困难的良好意志和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观察晶体与非晶体的熔化、凝固过程培养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分析概括,总结出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并用图象表示出来。
三、教材分析本节教材是初中物理第一册第四章第三节内容,安排在“温度和温度计之后”来学习,这一章内容的主要特点之一就是与生活实际联系密切,几乎每节教材都是从生活实际开始,引入新课,学习了知识之后又应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熔化与凝固》这一节是学学自然知识的延续,也是初三热学和高中热力学知识的基础, 无论从大刚不是从物理知识的扩展角度来说,本章和本节教材都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本节教材所采用的“实验----分析----比较----总结”的方法,为学生今后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四、教学方法观察法、实验演示法、分析法、讨论法五、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引入新课师:我们在小学学习过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但是物质的状态不是一成不变的。
动画展示:铁矿石在高炉中熔化为铁水,从高炉中倒出的铁水凝固成铁板;低温度实验室在低温状态下制得液态氧、氮和固态氧氮;不同季节、气候下的水的状态变化。
初中物理固体熔化图像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固体熔化的特点,掌握固体熔化过程中温度变化的基本规律。
2. 培养学生利用图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物理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固体熔化的概念及其特点2. 固体熔化过程中温度变化规律3. 图像分析方法及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固体熔化过程中温度变化规律,图像分析方法及应用。
2. 难点:固体熔化过程中温度变化规律的数学表达及图像分析。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固体熔化过程中的温度变化规律。
2. 利用实验数据,让学生学会绘制温度-时间图像,培养学生的图像分析能力。
3. 结合实际生活中的现象,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固体熔化现象,如冰淇淋融化、冰雪融化等,引导学生关注固体熔化现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探究固体熔化特点(1)提问:固体熔化过程中,温度是如何变化的?(2)学生讨论,分享观点。
(3)教师总结:固体熔化过程中,温度逐渐升高,但在达到熔点后,温度保持不变,直至全部熔化。
3. 分析固体熔化图像(1)展示实验数据,引导学生学会绘制温度-时间图像。
(2)分析图像,引导学生掌握固体熔化过程中温度变化规律。
4. 实际应用(1)提问:在生活中,你还能想到哪些固体熔化的现象?(2)学生分享,教师点评。
(3)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这些现象。
5. 总结与反思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固体熔化的特点及其温度变化规律,通过图像分析方法,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固体熔化过程。
希望大家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六、课后作业1. 绘制一个固体熔化过程的温度-时间图像。
2. 结合生活实际,运用所学知识解释一个固体熔化的现象。
3. 总结固体熔化过程中温度变化规律,并撰写一篇短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固体熔化的特点及其温度变化规律,培养图像分析能力,提高实践能力。
实验初中物理熔化教案
初中物理实验教案:熔化现象的观察与探究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熔化的概念,知道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称为熔化。
2. 让学生掌握熔化过程中吸热的特点。
3.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熔化的概念及特点2. 熔化实验的操作与观察3. 熔化过程中吸热的证明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常见的熔化现象,如冰淇淋融化、冰雪融化等,引导学生思考熔化的概念及特点。
2. 新课讲解:详细讲解熔化的概念,让学生明白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称为熔化,并强调熔化过程中吸热的特点。
3. 实验操作:指导学生进行熔化实验,观察物质在熔化过程中的变化,如温度变化、形态变化等。
4. 实验观察与记录: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物质熔化过程中的吸热现象,并记录实验数据。
5. 数据分析: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验证熔化过程中吸热的特点。
6. 总结与拓展:让学生总结熔化现象的特点,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熔化现象。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利用实验操作,让学生直观地观察熔化现象,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3. 运用数据分析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资源1. 实验器材:熔化实验仪器、酒精灯、铁架台、石棉网、温度计、实验物质(如海波、蜡、水等)。
2. 教学课件:熔化现象的图片、视频等。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准确地描述熔化的概念及特点。
2. 学生能熟练地操作熔化实验,并观察到熔化过程中的吸热现象。
3.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熔化现象。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生活实例引入熔化现象,让学生了解熔化的概念及特点。
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直观地观察熔化过程,并验证熔化过程中吸热的特点。
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初中物理融化现象教案
初中物理《熔化现象》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熔化的概念,知道熔化是一种物态变化,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
2. 理解熔化的特点,掌握熔化过程中吸热的特点。
3. 能够观察和分析生活中的熔化现象,提高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4. 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熔化的概念、特点以及生活中的熔化现象。
2. 难点:熔化过程中吸热的特点以及实验探究。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熔化的本质。
2. 利用实验观察法,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熔化现象。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a. 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如冬季冰雪融化,引出熔化现象。
b. 提问:什么是熔化?熔化过程中会发生什么变化?2. 新课讲授a. 讲解熔化的概念,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
b. 阐述熔化的特点,熔化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c. 分析生活中的熔化现象,如冰淇淋融化、蜡烛熔化等。
3. 实验探究a.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物质的熔化过程。
b. 引导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包括物质名称、熔点、熔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等。
c. 学生总结实验结果,讨论不同物质的熔化特点。
4. 知识巩固a. 学生进行课后练习,巩固熔化的概念和特点。
b. 教师选取学生的练习进行点评,解答学生的疑问。
5. 课堂小结a. 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熔化的概念、特点和生活中的熔化现象。
b. 教师强调熔化过程中吸热的重要性,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问题驱动法、实验观察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掌握了熔化的概念和特点,能够观察和分析生活中的熔化现象。
在实验探究环节,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培养了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但在课堂小结环节,可以更加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熔化现象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教案
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教学目标:1. 了解固体熔化的概念,知道熔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
2. 能够运用实验方法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并分析影响固体熔化速度的因素。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教学难点:实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教学准备:实验室用具、固体熔化实验材料、温度计、计时器等。
教学过程:第一章:固体熔化的概念1.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固体熔化,熔化过程中会发生什么变化。
1.2 讲解:介绍固体熔化的定义,解释熔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
1.3 互动: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第二章:实验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2.1 设计实验:引导学生讨论如何设计实验来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
2.2 进行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记录实验数据。
2.3 观察与记录:学生观察实验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记录数据。
第三章:分析实验数据3.1 数据处理:学生整理实验数据,绘制温度-时间图。
3.2 分析与讨论:学生分析温度-时间图,探讨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第四章:影响固体熔化速度的因素4.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影响固体熔化速度的因素。
4.2 讲解:介绍影响固体熔化速度的因素,如温度、压力等。
4.3 互动: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5.2 反思:学生反思实验过程中的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准确描述固体熔化的概念。
2. 学生能够设计实验并观察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
3. 学生能够分析实验数据,得出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教学反思:第六章:固体熔化实验的注意事项6.1 导入:引导学生了解固体熔化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6.2 讲解:讲解实验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如实验器材的清洁、温度计的准确度等。
6.3 互动: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7.3 互动: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第八章:固体熔化实验的拓展应用8.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固体熔化实验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资面试初中物理《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教案
教资面试初中物理《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两种固体的熔化规律,知道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
2.在实验探究中学习拟定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与实验方案,有初步的信息处理能力。
3.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规律。
【难点】探究实验的设计。
三、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复习导入:提问同学自然界物质的三态是哪三种状态?接着提问学生,物体在一定条件下会从固体状态转换到液体状态,这个过程叫做熔化,转化过程中,温度有什么特点?借此引入新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模块1】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提出问题(直接提问):固体熔化时候温度的变化规律是什么?探究实验:1.猜想与假设有些学生根据常识,猜测出固体熔化时温度一直升高,一部分学生根据0℃的定义,猜想固体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
2.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教师给出实验器材:海波和石蜡、温度计、酒精灯、铁架台、烧杯、试管、玻璃棒、石棉网、秒表。
向学生介绍"水浴法",以及本实验为什么用水浴法来加热。
引导学生讨论设计出实验方案,验证自己的猜想,由学生分享自己的方案,师生共同得出以下方案:(1)组装仪器。
(2)点燃酒精灯开始加热。
(3)待温度升到40℃,每隔1min记录一次实验数据,完全熔化后,再记录4-5次。
(4)把海波换成蜡的碎块,再进行一次实验。
3.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学生按照教师的指导组装仪器,教师强调酒精灯的使用注意事项,学生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数据。
4.分析与论证教师指导学生将表格中的数据形成图像,并组织各组汇报结果。
总结:海波熔化时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
石蜡熔化时吸收热量,温度不断升高。
【模块2】晶体与非晶体提出问题(直接提问):根据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固体分几类?如何命名?讲师讲解:分为两类,分别为晶体和非晶体。
(1)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尽管不断吸热,但温度却保持不变,有固定的熔化温度。
初中物理固体变化教案
初中物理固体变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状态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2. 通过对固体熔化过程的观察和实验,让学生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物质的三态及其相互转化2. 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3. 固体熔化实验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物质的三态及其相互转化,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2. 教学难点: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规律,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a. 复习导入:提问同学自然界物质的三态是哪三种状态?b. 提问学生,物体在一定条件下会从固体状态转换到液体状态,这个过程叫做熔化,转化过程中,温度有什么特点?c. 引入新课《固体变化》。
2. 新课讲授a. 物质的三态及其相互转化1. 讲解固态、液态和气态的特点及相互转化的条件。
2. 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的实例,加深对三态转化的理解。
b. 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1. 讲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定义及特点。
2.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发现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3. 实验环节a. 布置实验: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
b. 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c. 学生动手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数据。
d.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 数据分析与讨论a. 学生分享实验数据,讨论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
b. 引导学生发现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的温度变化特点。
c. 总结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规律。
5. 课堂小结a.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巩固知识点。
b. 强调实验操作注意事项,培养学生的实验安全意识。
6. 作业布置布置一道关于物质三态转化的思考题,让学生课后思考和复习。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讨论,让学生了解了物质的三态及其相互转化,掌握了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在实验环节,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和记录实验数据,培养了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但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操作,避免烫伤等意外事故的发生。
初中物理配套实验 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课件)
06 巩固提高
【例题】小明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器材探究海波融化时的变化规 律, 请你根据图中信息完成下列问题:
(1)该实验中先把海波放入试管再放 在烧杯中加热的原因是_受__热__均__匀__;
(2)由图可知海波的熔点是__4_8__℃, 当加热至第 3 min 时, 海波处于_固__液__共__存 状态 (选填“固态”、“液态” 或“固液 共存”);
海波(石蜡)融化时 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04 进行实验
时间时/间mi/nmin 0 0 11 2 33 4 4 5 5 6 6 7 78 89 9
海波海温波度温/度℃/℃ 4040 4422 455 4488 4848 4848 48 4851 5516 566 56
石蜡石温蜡度温/度℃/℃ 40 42 44 45 47 50 52 55 58 61
(3)根据图像可知,其融化的时间段为2min~4min,则融化过程 经历了2min,要延长融化的时间,可以增加海波的质量,使其需要吸 取更多的热量。
③当温度到达60℃时,盖灭酒精灯,停止加热。
04 进行实验
(4)收集证据
①海波融化实验的数据
时间/min
0123456789
海波温度/℃
状态
②石蜡融化实验的数据
时间/min
0123456789
石蜡温度/℃
状态
04 进行实验
(5)分析论证
①画出温度—时间图像 以方格纸上的纵轴表示温度,横轴表 示时间,将表中的数据分别在两方格纸 上描点,然后再将所有的点用平滑的曲 线连起来,得到海波和石蜡温度随时间 变化的图像。
_。
外焰
③用酒精灯加热时要用________(填“内焰”或“外 焰”)加热。
《实验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教案23
《实验: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教案第1页授课学科课题章(单元)总课时1、知识和技能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了解熔化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了解熔化曲线曲线的物理含义2、过程和方法物理授课教师授课班级年班授课时间课型年月日实验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8本课题课时2本节课是第 2课时教学通过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感知发生状态变化的条件;了解有没有固定的温度目标是区别晶体和非晶体的一种方法;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了解图象是一种比较直观的表示物理量变化的方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产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的情感。
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归纳出晶体与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的本质区别,进一步总结出不同物教学质熔化的规律。
根据图象叙述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的特点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启发讨论、实验探究方法教学实验操作手段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晶体:有固定的熔化温度.例如:海波、冰、水晶、金属固体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例如:蜂蜡、松香、沥青、玻璃板书设计晶体熔化的条件温度达到熔点继续吸热第 2页教师教学活动设计一、情景设置:(视频资料)自然界中冰的熔化:北方的冬天银装素裹.来年早春季学生活动学生观看学生思考估时节,冰雪融化,万物复苏,象水变成冰这样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象冰变成水那样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举出生活中那些熔化的例子。
二、新课教学:【提出问题】:那么固体在什么情况下熔化成液体?液体在什么情况下凝固成固体?有什么温度条件么?是吸热还是放热?举例学生讨论、交流猜想学生观察学生根据实验器材讨论实验设计教学过程实验目的:我们来探究熔化和凝固的规律.并利用它们去为日常生活和生产服务.【根据猜想,设计实验过程】提供粉末状的海波和蜂蜡这两种固体物质.我们要使它们熔化并研究其过程,根据你们刚才的猜想内容你们应该需要一个什么样的实验装置?介绍实验器材:铁架台、试管、大烧杯、酒精灯、海波、蜂蜡、水、水银温度计、石棉网、火柴.实验装置为书(P10图1-15).观察实验装置图,要求学生思考以下几个问题:1.在做海波熔化实验时,为什么不用酒精灯直接对试管加热,而要把试管放在有水的烧杯中,再用酒精灯对烧杯加热呢?烧杯中的水量多少恰当?2.温度计液泡在什么位置合适?为什么?怎样能做到将温度计液泡放入合适位置?3.要记录什么数据?怎样记录数据?4.实验的操作步骤是什么?5.怎样保证实验过程中安全操作?学生观察【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1)按照书上(图1-15)组装实验仪器.第3页教师教学活动设计(2)用酒精灯对烧杯缓慢加热,观察海波和蜂蜡的变化情况.固加热体时间/0min 蜂温度蜡/℃状态海温度波/℃状态学生活动学生实验操作估时0.51 1.52 2.53 3.544.5作图讨论分析师生讨论总结笔记学生总结固固(3)根据数据绘制熔化图像温度/℃温度/℃教学过程时间/min 0时间/min海波蜂蜡【根据图象分析与论证】蜂蜡在熔化时,需要不断地吸热,温度不断上升,它是逐渐变得越来越软,直至完全变为液化.固体和液体之间无明显的界限.而海波完全是固态时吸热温度不断上升,一旦开始熔化,虽继续加热但温度却保持不变,直到它完全变成液态,温度才继续上升.同样是固体,为什么蜂蜡与海波却这样不同呢?原来,固体分为两种:晶体、非晶体.晶体有固定的熔化温度,而非晶体没有.晶体:有固定的熔化温度.例如:海波、冰、水晶、金属固体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例如:蜂蜡、松香、沥青、玻璃简介晶体的内部结构,形状,在生活、生产中的重要作用及我国的科研成果.第4页教师教学活动设计作业:完成《目标》本节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固体溶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提出问题】
有很多物质在熔化时是先变软后再慢慢变成可流动的液体的,如蜡、橡胶、沥青等;而有些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没有变软、变稀的过程,而是直接变成液态,如冰、海波、铁、锡等,那么:
1、不同物质在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是否相同?
2、不同物质熔化时的熔点是否一样?
3、物质由液态变化为固态时,温度变化规律是否相同?
【猜想或假设】
1、不同物质在熔化时虽然状态变化过程有些不同,但要加热温度都会上升。
2、不同物质熔点不同。
3、物质凝固时,温度变化有无规律可循,取决于物质的种类。
【设计实验】
1、把一定量的海波和蜡分别放入试管中后,放在火焰上加热,然后用温度计测量它们的温度变化,每隔一分钟记录一次温度。
2、把海波已熔化的试管放入冷水中冷却,再每隔一分钟记录一次温度。
所需器材:酒精灯、试管两支、烧杯、水、温度计、铁架台、石棉网、火柴、海波、蜡、钟表
【进行实验】
1、研究海波的熔化温度,每隔一分钟记录一次温度,把结果记录在下列表
格中。
2、如图5-2、图5-3所示,用方格纸上的纵轴表示温度,温度的数值已经
标出;横轴表示时间,请写出。
根据表中各个时刻的温度在方格纸上描点,然后将这些点用平滑曲线连接起来,便得到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根据你对实验数据的整理和分析,总结海波和蜡在熔化前、熔化中和熔化后三个阶段的温度特点。
3、研究液态的海波和蜡在凝固时的温度变化,每隔一分钟记录一次温度,并把相应的数据记录在下表中:
【分析和论证】
1、分析实验1中的数据,得出结论是:
2、分析实验2中的图像,比较得出结论是:
3、分析实验3中的数据发现:
时间/min
20
30 40 50 图5-3记录蜡熔化时温度变化的方格纸
图5-2记录海波熔化时温度变化的方格纸
时间/min
20
30 40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