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经济学第十四章 农业现代化[精]

合集下载

农业科学指南了解农业现代化的关键知识点

农业科学指南了解农业现代化的关键知识点

农业科学指南了解农业现代化的关键知识点农业现代化是指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推动农业生产方式和农业发展水平的全面提升。

在这个过程中,了解农业现代化的关键知识点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农产品种植技术、农业装备与机械化、农业信息化和农产品加工等方面,介绍农业现代化的关键知识点,帮助读者全面了解该领域的核心内容。

一、农产品种植技术农产品种植技术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基础和核心。

从传统的耕作方式向精细化管理转变是关键一步。

首先,科学选址和土壤改良是农产品种植的基础。

了解土壤的性质,进行合理施肥,并注意土壤的保护与修复,有助于提高土壤肥力和作物产量。

其次,合理安排作物种植结构和轮作休耕,有助于提高土壤的利用率和抗病虫害能力。

同时,科学调控作物生长状况,通过合理的定植日期和遮荫控制,使作物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生长,提高产量和品质。

此外,农产品种植技术还包括科学浇水和病虫害防治。

合理的浇水量和浇水方法可以提高水分利用率,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而病虫害防治则需要根据病虫害类型选择合适的防治方法,并注意安全使用农药,保障农产品的品质和食品安全。

二、农业装备与机械化农业装备与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提高机械化率,实现农业生产的机械化、智能化和自动化,可以节约劳动力,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产品质量。

农业装备包括农机具和农业机械。

在选购农机具时,应该根据自身农业经营的规模和需求进行选择。

农业机械的使用保养也非常关键,定期检查和维护农机具,保障其正常工作,延长使用寿命。

另外,农业机械的精确操作和定位系统的使用,可以提高农机具的作业精度和效率。

农业机械智能化和自动化的发展也是未来农业现代化的趋势,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有助于农业生产的提升和发展。

三、农业信息化农业信息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推动力量。

了解农业信息化的关键知识点,可以帮助农民更好地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农业信息化主要包括农业遥感技术、农业气象技术和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等方面。

农业经济学第十四章 农业现代化[精]

农业经济学第十四章  农业现代化[精]

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 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 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 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提高农业水利化、
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 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素质、效 益和竞争力。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 村建设的若干意见》(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
2019/10/24
29
生产条件现代化
农业机械化:在农业中广泛地运用机器设备来替代 人畜力的过程。
农业电气化:广泛运用电能。 农业水利化:兴建水利工程和设施,实现旱涝保收。 大地园林化:对土地进行全面规划,实现山、水、
林、田、路的综合治理。
2019/10/24
30
农 业 机 械 化
主要田间作业机械化阶段(1910-1940):以电力驱 动的大型现代农机具代替非机械动力农机具;
全盘机械化阶段:开始于1940-50年代,完成于7080年代。
2019/10/24
21
日本模式——生物技术占主导
发展历程:
明治维新1880—1900年:学习西欧先进农业技术以提 高农业生产力;
——西奥多·W·舒尔茨
2019/10/24
3
一、传统农业的改造
农业发展阶段及其基本特征 人类农业生产的历史经历了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 即原始农业、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
2019/10/24
4
(一)原始农业
新石器时代——铁器工具出现前,历时约7000年
基本特征: 生产力水平低下,以石器、棍棒为工具; 刀耕火种、广种薄收的粗放耕作; 主要是采集经济。 突出成就:野生动植物的驯化,实现了采集

农业经济学理论的现代化进程与应用

农业经济学理论的现代化进程与应用

农业经济学理论的现代化进程与应用引言农业作为人类社会最基本的经济活动之一,长期以来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

农业经济学作为研究农业经济活动的学科,已经发展了几个世纪。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和全球化的进程,农业经济学理论也在不断演进和应用。

本文将探讨农业经济学理论的现代化进程,并分析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和价值。

农业经济学的起源与发展农业经济学作为一个学科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8世纪。

当时,人们开始意识到农业生产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并开始研究农业生产的经济学原理。

随着工业革命的推进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农业经济学逐渐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并在19世纪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20世纪以来,农业经济学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背景下,农业生产方式和农村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

为了适应这种变化,农业经济学开始引入现代经济学的思想和方法,不断拓展研究领域和深化理论体系。

农业经济学理论的现代化进程研究方法的创新现代农业经济学理论的现代化进程主要体现在研究方法的创新方面。

传统的农业经济学主要采用微观经济学的分析方法,着重研究个体农户的决策行为和农业生产的供求关系。

而现代农业经济学在传统的基础上,加入了计量经济学、实证研究和数学模型等方法,从宏观的角度研究农业经济的结构和运行规律。

理论体系的完善现代农业经济学理论的现代化进程还表现在理论体系的完善方面。

传统农业经济学理论体系主要包括农业生产理论、农业市场理论和农村经济理论等。

而现代农业经济学理论在传统理论的基础上,引入了新的概念和理论框架,如农业投入产出模型、风险决策理论和农村可持续发展理论等,丰富了农业经济学的理论体系。

实证研究的深化现代农业经济学的现代化进程还体现在实证研究的深化方面。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大数据的应用,研究者能够更准确地获取和分析农业经济数据,为农业经济学理论提供更多的实证证据。

实证研究的深化不仅丰富了农业经济学的内容,也为实际应用提供了更科学的依据。

农业经济管理

农业经济管理

1农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是指要把农业建立在现代科学基础上,用现代工业装备农业,现代科学技术武装农业,现代经济管理方法管理农业,使传统农业转化为具有当代世界水平的现代农业的历史过程2 农业生产社会化农业生产社会化是指农业由孤立的.封闭型的自给性生产的农业,转变为分工细密.协助广泛.开放型的社会生产的农业的过程4农艺过程专业化农艺过程专业化是指农产品生产过程中各个作业环节,由原来一个生产单位独立完成,转变为若干个专门企业分别完成5农业产业化经营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户为基础,以“龙头”企业为依托。

以经济效益为中心。

以系列化服务为手段,将农业再生产过程的产前,产中,产后诸多环节联系起来。

形成一体的利益集团或利益共同体的一式种经营组织形式6集约经营集约集约是指通过采用先进的农业技术措施和技术装备,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并改善经营方法,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农业经营方式7水资源水资源通常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可以不断更新的那部分淡水量8农业技术进步农业技术进步是指在发展农业生产中,不断地利用生产效率更高,农业生态不断改善的先进科学技术代替生产效率低下,生态效益不佳的落后技术9农业适用技术农业适用技术是指那些与技术使用单位的自然,经济,社会条件相适应,能取得生产经营所预期的最佳效果的农业技术10农业技术推广农业技术推广是指各项农业适用技术,通过试验,示范,宣传。

培训等方式向农业生产转移和扩散,它是把农业科学技术这个潜在的生产力转变为现实生产力的重要手段11农业技术进步农业技术进步是指在发展农业生产中,不断地利用生产效率更高,农业生态不断改善的先进科学技术代替生产效率低下.生态效益不佳的落后技术12农业劳动生产率农业劳动生产率是指农业的劳动耗费与其创造的产品数量之间的对比关系13农产品成本农产品成本是指生产每一单位一定质量的农产品所消耗的各种生产资料和劳务等总得费用支出14农业生产经济效益分析农业生产经济效益分析是指通过一系列指标对农业生产经济效益的状况进行计算和评价,寻找提高经济效益的途径,目的是要以较小的投入获得较大的产出15农业资金农业资金是指在农业生产和流通过程中所占用的物质资料和劳动力的价值形式和货币表现,也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生产单位获取各种生产要素的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16农业生产经济效益农业生产经济效益是指农业生产活动所取得的有用成果与劳动占用或劳动消耗的对比关系17林业林业是指培育,保护和利用森林的生产部门。

农业经济学整理

农业经济学整理

名词解释:1.自然经济自然经济是建立在生产力极为低下的、以自然分工为基础的、生产仅仅是为了满足劳动者和劳动者单位生存需要的经济形式,也叫自给自足经济。

2、市场农业市场农业是指在市场经济制度中的农业,即由市场对农业经济活动进行调节和对农业资源进行配置的农业。

3、剪刀差剪刀差是指在工农产品交换中,工业品的价格高于其价值,农产品的价格低于其价值,二者的差额呈剪刀状的变化趋势。

4、农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就是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程,是现代集约化农业和高度商品化农业相统一的发展过程。

包括协调发展的工农业关系、经济体制和组织管理的现代化,以及人的现代化。

5、农业产业结构、农村产业结构农业产业结构,强调的是产业结构中的行业构成,主要指种植业、林业、牧业和渔业。

农村产业结构,强调的是产业在农村这个地域的分布,是个区域性的概念,一般包括三大产业。

6、农业生产社会化农业社会化是指农业由孤立的、封闭的生产方式,转变为分工细密、协作广泛、开放型的生产方式的过程。

7、价格需求弹性、价格供给弹性价格(农产品)需求弹性,是指某种农产品的需求量对其价格变动反应的灵敏度,即指农产品需求量变动率对其价格变动率的比率,其大小用需求弹性系数来表示。

价格(农产品)供给弹性,是指某种农产品的供给量对其价格变动反应的灵敏度,即指农产品供给量变动率对其价格变动率的比率,其大小用供给弹性系数来表示。

8、中性农业技术中性农业技术是指劳动力节约型技术和资源节约型技术密切结合,取长补短,综合运用的技术。

9、农业集约经营、农业粗放经营●粗放经营:在较低的技术水平下,在单位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少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实行广种薄收,主要靠扩大土地面积来增加总产的一种农业经营方式。

●集约经营与粗放经营相反,它是通过采用先进的农业技术措施和装备,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并改善经营方法,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增加总产量的农业经营方式。

10、农产品需求价格弹性农产品需求价格弹性,是指某种农产品需求量对其价格变化反应的灵敏程度,即指农产品需求量变动的百分率对其价格变动百分率的比率。

农业经济学整理

农业经济学整理

农业经济学整理1.自然经济自然经济是建立在生产力极为低下的、以自然分工为基础的、生产仅仅是为了满足劳动者和劳动者单位生存需要的经济形式,也叫自给自足经济。

2、市场农业市场农业是指在市场经济制度中的农业,即由市场对农业经济活动进行调剂和对农业资源进行配置的农业。

3、剪刀差剪刀差是指在工农产品交换中,工业品的价格高于其价值,农产品的价格低于其价值,二者的差额呈剪刀状的变化趋势。

4、农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确实是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程,是现代集约化农业和高度商品化农业相统一的进展过程。

包括和谐进展的工农业关系、经济体制和组织治理的现代化,以及人的现代化。

5、农业产业结构、农村产业结构农业产业结构,强调的是产业结构中的行业构成,要紧指种植业、林业、牧业和渔业。

农村产业结构,强调的是产业在农村那个地域的分布,是个区域性的概念,一样包括三大产业。

6、农业生产社会化农业社会化是指农业由孤立的、封闭的生产方式,转变为分工细密、协作广泛、开放型的生产方式的过程。

7、价格需求弹性、价格供给弹性价格〔农产品〕需求弹性,是指某种农产品的需求量对其价格变动反应的灵敏度,即指农产品需求量变动率对其价格变动率的比率,其大小用需求弹性系数来表示。

价格〔农产品〕供给弹性,是指某种农产品的供给量对其价格变动反应的灵敏度,即指农产品供给量变动率对其价格变动率的比率,其大小用供给弹性系数来表示。

8、中性农业技术中性农业技术是指劳动力节约型技术和资源节约型技术紧密结合,取长补短,综合运用的技术。

9、农业集约经营、农业粗放经营●粗放经营:在较低的技术水平下,在单位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少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实行广种薄收,要紧靠扩大土地面积来增加总产的一种农业经营方式。

●集约经营与粗放经营相反,它是通过采纳先进的农业技术措施和装备,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并改善经营方法,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增加总产量的农业经营方式。

10、农产品需求价格弹性农产品需求价格弹性,是指某种农产品需求量对其价格变化反应的灵敏程度,即指农产品需求量变动的百分率对其价格变动百分率的比率。

考研农综四农业经济学第十四章背诵要点

考研农综四农业经济学第十四章背诵要点

第十四章第一节(了解)农业保护政策的含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所谓农业保护政策是指在国民经济运行过程中,政府为确保农业发挥基础作用,使农业的发展与国民经济其他产业的发展相适应,以便实现整个国民经济持续、协调、快速发展而采取的一系列保护与支持农业的政策措施的总和。

(背)从市场失灵的角度阐述实施农业保护政策的必要性:1农业的外部性所谓外部性,是指某种经济活动能使人得到附带的利益,或使他人受到损害,而受益人和受害人无需付出相应的报酬或无法得到赔偿的现象2农业的公共产品性所谓公共产品,是指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产品,所谓非排他性,是指即使某一经济主体没有支付相应的费用,也无法排除他对这一类产品的消费之外,所谓非竞争性,是指它具有的不会因某一主体的消费而减少其他主体对这一产品的消费量3农业的弱质性在与其他行业的竞争中,农业处于相对不利的地位,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和非农产业的用地不断增加,地价不断上涨,土地用于非农产业的报酬远远高于农业,这使得农地流失不断增加,由于农业的比较利益低下使得农业中的资金和较高素质的劳动力流向非农产业,造成农业的资金短缺和高素质劳动力的缺乏,农业发展后劲不足4农业的不稳定性由于农业的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交织在一起,使得农业受自然条件影响很大,而自然条件是无偿的,因此农业生产也相对不稳定其次,由于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或不景气,对农业造成冲击,再次,由于土地等自然条件的限制和动植物本身生物学特性的制约,使得农产品的短期供给弹性比较小,而由于人们对农产品的需求刚性价格对供给量的反应却非常敏感第二节(背)传统农业保护政策所造成的问题:1农业保护政策作用的相互抵消和贸易摩擦加剧虽然农业保护政策是一国范围内的事,但贸易的依存是不同国家的政策相互关联,因而造成政策上的相互依赖性,任何一个国家农业保护政策费用的变化,都受其它国家所采取隔离措施和公共政策的影响2农业保护政策的效率损失严重农业保护政策的实施是为了追求公平,这必然会带来效率的损失农业保护政策的实施不仅给农产品的消费者,纳税人造成重大损失,而且由于资源的错误配置还给国民经济造成的局部损失3农业产品贸易流向的扭曲、国际市场价格的疲软与被动。

农业经济学名词解释1

农业经济学名词解释1

农业经济学名词解释一、二元经济发展中国家二元经济结构主要表现为:在一个落后的农业部门和相对现代化的工业部门两者同时并存。

具体表现为(1)农业生产落后,农世普遍贫困、健康不良、住房短缺。

(2)农村劳动力严重过剩,大量劳动力处于隐性失业状况,而在一些农村也存在“空巢”现象,壮年劳动力不足;(3)由于农村教育设施落后,许多农村居民文化素质较低,只能从事一些简单的体力劳动,劳动生产率低;(4)在生产工具上表现为农村的农业手工劳动和城市的机械化工厂生产并存;(5)在政治上,农村居民不能和城市居民享有同等的待遇。

影响:(1)农村落后于城市阻碍了城市工业的发展,农村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这些都是城市工业发展必需的要素,农村的落后使这些资源得不到充分合理的利用,这不利于城市工业规模的扩大;(2)农村的相对落后使得农村的人口出生率远高于城市,人口增长很快,大量的新增人口使农村居民的生活处于较低的水平,人口素质也很难提高,农村人口长期保持剩余状态,这阻碍了农村自身的发展;(3)农业较低素质的人口即使流入城市,也不能适应城市现代工业生产的需要而从事工业生产,在城市中他们的生活水平仍然很低;(4)农村和城市不协调发展也给发展中国家的政治增加了不稳定因素,导致政局和社会动荡。

中国城乡二元经济的形成,是历史发展和传统经济体制形成的结果。

(1)在鸦片战争后,开展了洋务运动,在一些地区现代工业得到初步发展,初步出现二元化结构。

(2)新中国建国之初,中央做出了优先发展工业尤其是重工业的方针,实行了计划经济体制,在管理上采用了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对农产品实行统购统销制度,我国工业建设是在农业资金支持下进行的,通过工农产品的“剪刀差”和农业税等形式获取资金。

(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解放了我国农业的生产力,使农业有了明显的发展。

乡镇企业的发展使农村农业化和农村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但由于人口众多,农村剩余劳动力隐性失业问题严重。

农业现代化论述

农业现代化论述

有关“农业现代化”的论述有关“农业现代化”的论述如下:农业现代化是指由传统农业转变为现代农业,把农业建立在现代科学的基础上,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工业来装备农业,用现代经济科学来管理农业,创造一个高产、优质、低耗的农业生产体系和一个合理利用资源、又保护环境的、有较高转化效率的农业生态系统。

它是一个牵涉面很广,综合性很强的技术改造和经济发展的历史过程。

既是一个历史性概念,也是一个世界性概念。

农业现代化的目标是建立发达的农业、建设富庶的农村和创造良好的环境。

在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中,农业日益用现代工业、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经济管理方法武装起来,使农业生产力的由落后的传统农业日益转化为当代世界先进水平的农业。

实现了这个转化过程的农业就叫做农业现代化的农业。

它是一个历史的范畴,是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的产物。

农业现代化的主要表现是农业生产物质条件的现代化。

具体来说,它包括:农田水利现代化,以提高抗旱、防洪、排涝的能力;农业机械化,以实现从耕地、播种、施肥、除草到收获等全过程机械化;电气化,以提供足够的动力和能源;化肥、农药的激素化,即实现无毒或低毒的生物防治等。

同时,农业现代化的另一重要方面是农业生产技术科学化。

这包括:普遍推广优良品种,大量使用化肥、农药提高地力,采用先进的农业技术如配方施肥、节水灌溉、合理密植、杂交育种、生物防治等。

此外,农业现代化还包括农业生产社会化。

这表现为各部门之间、各种生产之间加强协作与联合,以及完善和发展农村集体经济。

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也伴随着农业生产组织与管理科学化的过程,实现集体领导,加强经济核算,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使农业生产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

最后,农业现代化还是一个不断调整和完善农村产业结构的过程。

通过合理规划农村各业的生产布局,促进农村产业结构合理化,使之适应国民经济整体的要求。

总的来说,农业现代化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历史过程,它涉及到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以及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相适应的各个方面。

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农业经济

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农业经济

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农业经济农业现代化是实现农业经济发展的必经之路。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农业现代化已成为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下面将就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农业经济进行一些探讨。

农业现代化的实现需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

市场经济机制能够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农业效率。

农业现代化不仅需要政府的支持和指导,更需要市场的参与和决定。

只有让市场起决定性作用,才能实现农业的现代化。

农业现代化离不开现代农业技术和设施的支持。

现代科技的应用可以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使农产品更具竞争力。

发展农业必须加大科技投入,推广农业技术,引进现代设施,提升农业生产水平。

农业现代化还需要探索适合本土农业的现代经营模式。

不同地区的农业资源、条件不尽相同,制定符合本地特点的农业经营模式对于实现农业现代化至关重要。

只有因地制宜,才能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农业现代化需要加强农业科研力量建设。

科研机构是支撑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力量,只有加大对农业科研的支持和投入,不断提高科研人员的水平和科研成果的转化能力,才能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

农业现代化还需要重视农业人才培养。

农业现代化已经不再是简单的种地、养殖,而是需要具备一定专业知识和管理技能的人才。

加强对农业人才的培养,培养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助力农业现代化的实现。

农业现代化需要致力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是农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只有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提升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才能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目标。

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促进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农业现代化还需要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下功夫。

农业现代化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只有注重生态保护,实行可持续发展,才能使农业持续稳定发展。

农业现代化需要充分发挥农业合作社的作用。

农业合作社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织形式,只有加强农业合作社的建设和发展,发挥其在资源整合、生产协作、技术培训等方面的作用,才能助推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农业现代化离不开对市场需求的准确定位。

《农业现代化》Word文档_

《农业现代化》Word文档_

••••••••••••••当前位置:›《农业现代化》Word文档《农业现代化》Word文档第三专题农业现代化实现农业现代化是我国农业发展的目标,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基本方向。

只有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农业现代化指标体系,科学地衡量我国农业现代化的程度,才能清楚地把握我国农业现代化的进程,才能合理地借鉴发达国家的农业现代化模式的经验与教训,才能制定切合实际的有效的农业现代化发展战略,进而实现农业现代化。

一、农业现代化的基本内涵及其特点农业现代化是指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的过程和手段。

在这个过程中,农业日益用现代工业、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经济管理方法武装起来,使农业生产力的由落后的传统农业日益转化为当代世界先进水平的农业。

实现了这个转化过程的农业就叫做农业现代化的农业。

农业现代化是一种过程,同时,农业现代化又是一种手段。

结合我国农业发展的实际状况,对农业现代化内涵及特点的认识,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1.动态性农业现代化是一个相对性比较强的概念,其内涵随着技术、经济和社会的进步而变化,即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内涵,从这个意义上讲,农业现代化只有阶段性目标,而没有终极目标,即在不同时期应当选择不同的阶段目标和在不同的国民经济水平层面上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特征。

根据发达国家现代农业的历史进程,一般可将农业现代化分五个阶段:即准备阶段、起步阶段、初步实现阶段、基本阶段及发达阶段。

一个国家、地区要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必须分析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特别是农业发展现状,只有这样才能做出符合实际而又便于操作的决策。

2.区域性西方发达国家现代农业的成功经验非常丰富,但它们有自身的历史背景、经济发展水平以及生态资源条件。

我们借鉴发达国家现代农业经验时,需要对其实现的条件进行分析。

因为,农业生产具有很强的区域性特点,不同国家的区域性特点不同,即使同一个国家不同区域,同一区域的不同地区,农业生产的条件都存在很大的差异。

因此,农业现代化内涵具有区域性特点。

农业现代化的内涵与条件

农业现代化的内涵与条件

农业现代化的内涵与条件农业现代化是指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着眼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结合的综合效益的提高,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农业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

要完成这一历史转变过程,必须创造和改善一系列社会经济及技术条件:1.商品经济必须有一定程度的发展。

现代经济所需的各种社会经济条件,必须通过商品经济的发展而逐步形成。

只有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才能全面打破封闭式的自然经济,彻底摧毁小生产的经营方式,使农业朝着专业化和社会化的方向发展;只有商品经济的发展,才能不断扩大市场,市场的扩大是社会化大生产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只有商品经济的发展,才能打破墨守成规的习惯势力,推动农村科学文化的普及和提高。

2.工业要有一定程度的发展。

工业和农业是不可分割的两个部门,二者之间存在着辩证关系,工业是在农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农业的发展又离不开工业的主导作用。

农业现代化所需要的机器、化肥、农药及其他现代生产要素,无一不依靠工业;农业现代化所需要的各种科学技术人才,几乎大都是在大工业成就的基础上进行培养的;农业现代化的资金,从长远来看,大部分将来源于工业积累;农业剩余劳动力,将主要依靠工业部门来吸收。

3.教育水平要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在大规模的“物力投资”的同时,必须重视“智力投资”,这是世界各国农业现代化的经验。

因为现代的生产资料必须与现代的劳动力相结合,只有“物”而没有“人”是不可能现代化的。

农业现代化所需要的人才包括:精干的农业科学家和教育家,庞大的农业科学工作者、农业管理专家和农业推广专家队伍,以及受过专业教育的广大农业劳动者。

这就要求智力投资必须是多层次的,高等农业教育、中等农业教育和职业培训应按比例的协调发展。

4.人口增长必须有一定的控制。

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的程度上离不开人口的增加,但超过了一定的限度,人口就变成了农业现代化的一种负担或限制因素。

这在发展中国家明显地表现了出来。

人口过多,造成了资源超负荷,从而引起农业对资源的掠夺式经营,以致造成生态平衡的破坏;人口过多,必然抵消了农业的增产部分或者农业的资金积累,没有资金积累,实现农业现代化是不可能的;人口过多,经济很难搞上去,导致平均主义泛滥,劳动者积极性受到挫伤,人民生活难以改善,较低的人口生产成本又会刺激人口的进一步的扩大再生产,形成恶性循环;人口过多,需要更多的教育投资以及医疗卫生条件,如果这些条件不能满足,必然是人口素质下降。

第十四章农业现代化(1)

第十四章农业现代化(1)

第十四章农业现代化(1)
从社会含义看:
➢ 是指农业社会化的过程,由封闭的、自给自足 的小农经济转变为高度商品化、社会化的经济, 并由此带动农村社会结构、农村文化结构、农 民知识结构和价值观念的改变。
从生态含义看:
➢ 是人类在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保持 和维护生态平衡,使得人类能与自然和谐相处。
2020/11/28
第十四章农业现代化(1)
二、农业现代化的内涵、特征与主要内容
(一)农业现代化的内涵
农业现代化是指把农业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的基 础上,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农业,用现代工业装 备农业,用现代管理方法和手段组织、管理农业, 把落后的传统农业逐步改造成为具有世界先进水 平的、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农业的过程。
➢ 建设一个富裕文明的新农村:建设繁荣、富庶、 文明的现代农村——社会效益
2020/11/28
第十四章农业现代化(1)
3、近期目标
n 2010年全面实现小康,2050年基本实现农 业现代化
n 农业现代化分三步走 第一步:准备阶段(1980-1990) 第二步:起步阶段(1990-2000) 第三步: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阶段(2000-
技术体系和自然环境的关系,实现经济效益、技 术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之间的优化,实现 可持续发展。
2020/11/28
第十四章农业现代化(1)
2、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最终目标
➢ 建立一个发达的有市场竞争力的农业:建立高产、 优质、低耗的农业生产系统——经济效益
➢ 建设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建立合理、高效、稳 定的农业生态系统——生态效益
(三)现代农业
资本主义产业革命——20世纪初,尤其是二战以后。
n 基本特征: n 农业机械为生产工具; n 以石油、电力为动力; n 物质循环和能源转化为开放式 n 技术体系建立在科学技术的基础上,用于指导

农业农村现代化知识点总结

农业农村现代化知识点总结

农业农村现代化知识点总结一、农业现代化的概念和特点1. 农业现代化的概念农业现代化是指在现代科学技术和管理方法的指导下,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减少生产成本、保护环境和促进农民增加收入为目标,通过改革和创新,推动农业生产方式、生产结构、生产关系和农村经济社会制度的变革,实现农业生产的现代化。

2. 农业现代化的特点(1)生产方式的现代化。

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装备,推广科学种植、养殖、管理等现代化生产方式。

(2)生产结构的多样化。

发展多种经营、多产业联合等多元化生产结构。

(3)生产关系的市场化。

建立农产品市场体系,增强农产品市场化流通和竞争能力。

(4)农村经济社会制度的民主化。

推进土地承包权、农村土地经营权、财产权的流转和规范化。

二、农业现代化的发展阶段和路径1. 发展阶段(1)初级阶段。

主要依靠农业机械化和化肥农药的应用,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

(2)中级阶段。

主要依靠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实现农业生产的多元化和附加值的提高。

(3)高级阶段。

主要依靠农业科技创新和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实现农业生产方式的彻底变革和农产品的国际化。

2. 发展路径(1)技术路径。

以推广高效农业技术和先进生产装备为主,提高农业生产率和产品质量。

(2)产业路径。

以发展农业产业化为主,建立农产品加工业和农产品流通体系,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3)生态路径。

以生态农业为主,实现生态经济和可持续发展。

三、农村现代化的内涵和指标1. 农村现代化的内涵(1)经济现代化。

实现农村经济多元化、市场化和产业化发展。

(2)社会现代化。

实现农村社会制度的民主化、法制化和社会管理的现代化。

(3)生态现代化。

实现农村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和资源的合理利用。

(4)文化现代化。

实现农村文化资源的保护和传承、农民素质的提高。

2. 农村现代化的指标(1)农村经济的现代化指标。

包括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农村产业发展水平、农村经济结构和农民收入水平等指标。

(2)农村社会的现代化指标。

推进农业现代化

推进农业现代化

推进农业现代化推进农业现代化,是我国农业发展的战略目标。

农业现代化是指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品质,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竞争力,使农业全面进入现代化阶段。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农业现代化已经成为中国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如何推进农业现代化。

要加大科技创新力度。

现代农业离不开现代科技的支持,科技的进步对农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要加大农业科研投入,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水平。

发展现代农业装备和机械化技术,推动农业自动化、智能化发展,提高农业生产的精细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生产效率和品质。

要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农业现代化建设需要良好的基础设施支撑,包括水利设施、灌溉设施、道路交通等。

特别是在农业水利方面,要加大对农田水利工程的投入,推进水利设施建设,提高农田灌溉设施的完善性和智能化水平,解决农业用水难题。

要完善农业生产体系。

要推进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发展多种经营、多种经营、多业态经营,推进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和现代化。

发展特色农业、休闲农业、生态农业等新型农业经营模式,提高农业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要加强农民培训和技术服务。

农业现代化需要有一支高素质的农业人才队伍。

要加强对农民的职业培训和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和生产技能,激发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创造力。

加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为农民提供更多的技术支持和服务,帮助农民改造生产方式,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品质。

要加强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农业现代化离不开土地的集约利用,要通过土地制度改革,合理调整土地资源的配置,推进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保障农业生产的持续发展。

要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和政策支持。

农业现代化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要加大对农业的财政投入,优化农业生产资金使用结构,鼓励金融机构增加对农业的信贷支持。

要完善农业政策,为农业发展提供更多的政策支持和保障。

建立健全农业支持保护体系,推动农业现代化持续、稳定、可持续发展。

农业现代化与农村经济发展

农业现代化与农村经济发展

农业现代化与农村经济发展农业现代化是指农业生产过程中采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过程。

农村经济发展是指农村地区的经济活动和整体经济水平不断提高,农民收入逐渐增加,农村社会事业不断改善的过程。

农业现代化与农村经济发展密切相关,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首先,农业现代化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体现在多个方面。

一方面,农业现代化以科技为支撑,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增加了粮食和其他农副产品的产量。

这不仅有助于解决农村地区粮食和生活必需品的供给问题,还能增加农民收入,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增长。

另一方面,农业现代化带来的技术更新和产业结构调整,为农村地区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动力,促进了乡村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此外,农业现代化还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提供了条件,推动了现代农业生产方式和管理模式的普及和应用。

其次,农村经济发展也对农业现代化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乡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高,消费能力增强,对高品质、绿色、有机农产品的需求也在不断上升。

这就要求农业生产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推动了农业向绿色、优质、特色化方向发展。

同时,农村经济发展也为农产品的加工、流通、销售等环节提出了更高要求,促进了农业产业链条的延伸和完善。

此外,农村经济发展还为推动乡村土地流转、规模经营提供了条件,有利于提升种植、养殖等生产方式,增强了乡村经济和整体实力。

综上所述,农业现代化与农村经济发展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通过推动农业现代化,可以提高农产品供给质量和数量,增加乡村居民收入,促进了乡村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而农村经济发展也为农业现代化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动力,推动了小农户规模化、专业化种植养殖业态转型升级。

因此,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必将有力地促进乡村经济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同时,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关键阶段,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

农业与农村发展2024年的农业现代化

农业与农村发展2024年的农业现代化
单击添加章节标题
PART 2
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历程
农业现代化的定义
农业现代化是指由传统农业向现 代农业转变的过程,包括生产技 术、生产方式、生产组织等方面 的变革。
农业现代化的主要内容包括:农 业机械化、农业信息化、农业智 能化、农业生态化等。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农业现代化的目标是提高农业生 产效率,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 村生态环境,促进农村社会经济 发展。
加强科技创新
推广智能农业 技术,提高农
业生产效率
加强农业科研 投入,推动农
业科技创新
培养农业科技 人才,提高农
业科技水平
加强农业科技 成果转化,推 动农业现代化
发展
推进产业融合
加强农业与工业、 服务业的融合,实 现产业链的延伸和 拓展
推动农业与旅游业、 文化产业的融合, 促进农村经济的多 元化发展
YOUR LOGO
农业与农村发展2024 年的农业现代化
XX,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汇报人:XX
时间:20XX-XX-XX
目录
01 添加标题
02
03
04
05
农业现代化 农业现代化 农业现代化 农业现代化 的发展历程 的主要内容 的实施路径 的未来展望
PART 1
农业管理现代化
信息化管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 智能化管理:采用智能化设备和技术,实现农业生产的自动化和智能化 标准化管理:制定和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规程,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安全性 精细化管理:注重细节,追求卓越,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竞争力
PART 4
农业现代化的实施路径

农业现代化与农村经济发展

农业现代化与农村经济发展

农业现代化与农村经济发展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村经济发展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目标。

农业现代化是指通过科技进步、产业升级和管理创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农产品质量和农民生活水平的过程。

农村经济发展则是指农村地区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农民收入的提高,以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一、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性农业现代化对于国家经济发展和农村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农业现代化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加农产品供给,满足人民对食品的需求。

其次,农业现代化可以推动农业产业升级,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此外,农业现代化还可以改善农民生活水平,提高农民收入,减少农村贫困现象,促进农村社会稳定。

因此,农业现代化是实现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

二、农业现代化的路径选择农业现代化的路径选择需要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

一方面,农业现代化需要依靠科技进步,推动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

农业科技的发展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减少农业生产成本,改善农产品质量和安全。

另一方面,农业现代化还需要通过农业产业化和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此外,农业现代化还需要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生产的基础条件。

三、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为了推动农村经济发展,需要采取一系列重要举措。

首先,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道路、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农村生产和生活的条件。

其次,要加强农业产业化发展,推动农产品加工和农业产业链的延伸,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此外,还需要加强农村金融服务,提供贷款和信用支持,促进农民创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另外,要加强农村人才培养和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的专业素质和创新能力。

四、农业现代化与农村经济发展的挑战与对策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着一些挑战,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

首先,农业现代化需要解决农村土地流转和农民收入分配的问题。

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土地流转和农民合作组织,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农业现代化与农村经济发展

农业现代化与农村经济发展

农业现代化与农村经济发展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而农村经济的发展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

农业现代化对于农村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在本文中,将探讨农业现代化与农村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其对农村经济的影响。

一、农业现代化的定义及特点农业现代化是指农业生产方式、农业生产关系、农业科技和农业市场等方面的现代化。

它包括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升农民收入水平等方面的内容。

农业现代化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农业现代化依赖于科技进步。

科技的进步对于农业现代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能够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改进农作物品种,提高抗灾能力,以及保障农产品的安全和质量。

其次,农业现代化需求市场的支撑。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农产品的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

农业现代化需要与市场需求不断对接,通过产销衔接的方式,把农产品推向市场。

再次,农业现代化要强调可持续发展。

农业现代化不能仅仅追求短期效益,还应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资源的合理利用。

只有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才能为农村经济的长期发展奠定基础。

二、农业现代化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1. 促进农业生产效率提升农业现代化采用先进的农业技术和设备,能够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

通过推广高产优质的作物品种和节水灌溉技术,农民的产出能力得到提升,劳动力的利用效率也得到了改善。

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不仅能够满足国内的粮食需求,还能够增加农产品的出口,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2. 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现代化引导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的需求变化,传统的粮食生产已经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农业现代化推动着农业产业向多元化、高附加值产品转型。

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能够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3. 提升农民收入水平农业现代化能够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通过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和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农民的经济收入得到了提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10/Fra bibliotek410
现代农业是发达的科学农业,它既包涵有 高水平的综合生产能力,诸如有现代科技、 现代装备、集约化、可持续发展等特征; 又包涵有现代制度,诸如有现代管理、专 业化、社会化、商品化等特征;更重要的 特征是农业在国民经济中成为具有较强竞 争能力的现代产业。
2019/10/24
1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 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
2019/10/24
2
一个象其祖辈那样耕作的人,无论土地多么肥 沃或他如何辛勤劳动,也无法生产出许多食物。 一个得到并精通运用有关土壤、植物和机械的 科学知识的农民,即使在贫瘠的土地上,也能 生产出丰富的食物。
是指具有不断提高的农业劳动生产率、不断提 高的土地生产率、高度的社会化分工以及具有 掌握现代科学知识和经营管理方式的农业劳动 者。
从制度含义看:
是指具有较为发达的市场经济制度、较为完善 的政府干预农业的制度和运行良好的农业服务 体系。
2019/10/24
19
从社会含义看:
是指农业社会化的过程,由封闭的、自给自足 的小农经济转变为高度商品化、社会化的经济, 并由此带动农村社会结构、农村文化结构、农 民知识结构和价值观念的改变。
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 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 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 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提高农业水利化、
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 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素质、效 益和竞争力。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 村建设的若干意见》(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
从生态含义看:
是人类在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保持 和维护生态平衡,使得人类能与自然和谐相处。
向种植业、狩猎向畜牧业的转化。
2019/10/24
5
总体来看,传统农业的基本特征:
技术停滞 粗放式耕作与劳动密集型精耕细作相结合,劳动
生产率极其低下 封闭的、自我循环和发展,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2019/10/24
8
(三)现代农业
资本主义产业革命——20世纪初,尤其是二战以后。
基本特征: 农业机械为生产工具; 以石油、电力为动力; 物质循环和能源转化为开放式 技术体系建立在科学技术的基础上,用于指导
第十四章 农业现代化
本章学习要点
一、传统农业的改造 二、农业现代化的内涵、特征与主要内容 三、农业现代化的目标、理论与发展战略
2019/10/24
1
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 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村工作的必然要求。推进现 代农业建设,顺应我国经济发展的客观趋势,符合 当今世界农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促进农民增加收 入的基本途径,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举 措,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产业基础。
展的农业
2019/10/24
14
传统农业的改造
市场经济制度的构建 • 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迅速提高 • 人们对高品质农产品的需求逐步增加 • 收入的增加引起了对市场服务的增加 有效的农业微观经济组织制度的建立 农业技术进步水平的提高 农民人力资本投资的加强
2019/10/24
15
二、农业现代化的内涵、特征与主要内容
——西奥多·W·舒尔茨
2019/10/24
3
一、传统农业的改造
农业发展阶段及其基本特征 人类农业生产的历史经历了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 即原始农业、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
2019/10/24
4
(一)原始农业
新石器时代——铁器工具出现前,历时约7000年
基本特征: 生产力水平低下,以石器、棍棒为工具; 刀耕火种、广种薄收的粗放耕作; 主要是采集经济。 突出成就:野生动植物的驯化,实现了采集
农业生产和实践
2019/10/24
9
20世纪50-60年代:机械化、电气化、水利化、化肥 化
1979年以后: 科学化、集约化、社会化、商品化 现代科技、现代装备、现代管理、现代农民 生态农业或可持续农业
现代农业是一个相对概念,主要应以当时发达 国家既有现代化成果为参照,不同时期也应该 有不同的内涵。
2019/10/24
12
现代农业的成效
土地生产率大幅度提高 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商品率较高 农民生活水平提高,基本上消灭了
城乡差别
2019/10/24
13
农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内容不同 原始农业是凭人类的本能向大自然乞讨的
农业 传统农业是凭人类的感性经验向大自然索
取的农业 现代农业是科学技术使自然和人类和谐发
2019/10/24
17
农业现代化是一个包含多层含义的概念:
从技术含义看: 是指在农业领域广泛采用现代科学技术,
包括生物、化学、物理、气象、地理等多 学科研究成果的应用和现代工业提供的技 术装备,使落后的、传统的以体力劳动为 主的农业转变为知识密集的农业。
2019/10/24
18
从经济含义看:
(一)农业现代化的内涵
农业现代化是指把农业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的基 础上,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农业,用现代工业装 备农业,用现代管理方法和手段组织、管理农业, 把落后的传统农业逐步改造成为具有世界先进水 平的、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农业的过程。
2019/10/24
16
农业现代化是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程,它不 仅仅是一个现代生产要素引入或技术进步的过程,同时 还是一个要素优化配置的过程和制度创新的过程。或者 说,农业现代化变迁不只表现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 高,更重要是通过工农关系和城乡关系的调整,使农业 成为一个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使农民成为一个 享有平等的经济和社会地位的利益集团。具体而言,它 不仅包括生产技术(生产条件、生产手段)的现代化,而 且包括作为资源配置基础的农地经营制度、农产品价格 形成制度、农产品营销制度、农业劳动力资源配置制度、 农业金融制度及社区共同体职能和政府管理农业职能等 一系列基本制度的现代化,这些制度从传统型向现代型 的转变是农业现代化变迁的关键所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