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小抑菌量
抑菌剂效力检查法指导原则
抑菌剂效力检查法指导原则抑菌剂效力检查法系用于测定灭菌、非灭菌制剂中抑菌剂的活性,以评价最终产品的抑菌效力,同时也可用于指导生产企业在制剂研发阶段抑菌剂的确定。
如果药物本身不具有充分的抗菌活性,那么应根据制剂特性(如水溶液制剂)添加适宜的抑菌剂,以防止制剂在正常贮藏和使用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微生物污染和繁殖,尤其是多剂量包装的制剂,避免因药物微生物污染及变质而对患者造成伤害。
在药品生产过程中,抑菌剂不能用于替代药品生产的GMP管理,不能作为非灭菌制剂降低微生物污染的唯一途径,也不能作为控制多剂量包装制剂灭菌前的生物负载的手段。
所有抑菌剂都具有一定的毒性,制剂中抑菌剂的量应为最低有效量。
同时,为保证用药安全,最终包装容器中的抑菌剂有效浓度应低于对人体有害的浓度。
要求具有抗菌活性的制剂(参见制剂通则),不管是添加的抑菌剂,还是药物本身具有抗菌活性,在药物研发阶段,均应确认其抗菌效力。
抑菌剂的抗菌效力在贮存过程中有可能因药物的成分或包装容器等因素影响而提高或降低,因此,应验证最终容器中的抑菌剂效力在效期内不因贮藏条件而降低。
本试验方法和抑菌剂抑菌效力判断标准用于包装未启开的成品制剂。
产品分类需要进行本试验的药品分为四类(见表1),以便标准的制定和执行。
表1 产品分类类别 药品1 类 注射剂、其他非肠道制剂,包括乳剂、耳用制剂、无菌鼻用制剂及眼用制剂2 类 局部给药制剂、非灭菌鼻用制剂及用于黏膜的乳剂3 类 口服制剂(非抗酸制剂)4 类 抗酸制剂培养基培养基的制备1.胰酪胨大豆肉汤培养基酪蛋白胨 17.0g 磷酸二氢钾 2.5g大豆木瓜蛋白酶消化物 3.0 g 氯化钠 5.0g葡萄糖 2.5g 水 1000ml 除葡萄糖外,取上述成分混合,微温溶解,调pH约7.0,煮沸,加入葡萄糖溶解后,摇匀,滤清,调节pH使灭菌后为7.3±0.2,分装,灭菌。
2. 胰酪胨大豆琼脂培养基除上述胰酪胨大豆肉汤培养基的处方和制法,加入14.0g琼脂,调pH使灭菌后为7.3±0.2,分装,灭菌。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习题8参考答案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习题8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最小杀菌浓度:最小杀菌浓度(minimum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MBC):杀死99.9%(降低3个数量级)的供试微生物所需的最低药物浓度。
有些药物的MBC与其MIC非常接近,如氨基糖苷类。
有些药物的MBC比MIC大,如β内酰胺类。
如果受试药物对供试微生物的MBC≧32倍的MIC,可判定该微生物对受试药物产生了耐药性。
2.最小抑菌浓度: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MIC):在特定环境下孵育24小时,可抑制某种微生物出现明显增长的最低药物浓度即最小抑菌浓度,用于定量测定体外抗菌活性。
3.获得耐药性:对原来敏感的抗生素通过遗传性的改变而获得了抗药性4.多重耐药性:同时对两种以上作用机制不同的药物产生的抗药性5.交叉耐药性:对结构类似或作用机制类似的抗生素均有抗药性6.赖药性:不仅对该药物具有抗性,而且需要该药物作为特殊的营养因素7.耐受性:该菌在最低抑菌浓度时仍受到抑制,但最低杀菌浓度提高8.免疫(immunity)是指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执行免疫防卫,维持自身生理平衡与稳定的功能。
9.免疫原性: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包括产生抗体或效应T淋巴细胞的性能。
10.免疫反应性:指与抗体或效应T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的能力。
二.选择题1.IMVC试验最常用于鉴定下列何种细菌(B)A.化脓性球菌B.肠杆科细菌C.厌氧性细菌D.结核分枝杆菌E.霍乱弧菌2.与内毒素有关的细菌结构是AA.外膜B.核膜C.线粒体膜D.荚膜E.细胞膜3.内毒素的主要成分为EA.肽聚糖B.蛋白质C.鞭毛D.核酸E.脂多糖4.革兰阳性菌细胞壁与致病有关的化学组分是DA.N-乙酰胞壁酸B.磷壁酸C.壁磷壁酸D.膜磷壁酸E.脂肪酸5.青霉素的抗菌机理是EA.破坏肽聚糖的聚糖支架B.损害细胞膜C.干扰菌细胞的酶系统D.作用于核糖体抑制蛋白质合成E.抑制四肽侧链D-丙氨酸与甘氨酸交联桥的连结6.下列哪种细菌具有异染颗粒AA.白喉棒状杆菌B.百日咳鲍特菌C.流感嗜血杆菌D.伤寒沙门菌E.铜绿假单胞菌7.与细菌侵袭力有关的结构是BA.芽胞B.荚膜C.细胞壁D.中介体E.核糖体8.破坏热原质最有效的方法是EA.高压蒸气灭菌B.紫外线照射C.酒精D.煮沸E.高温干烤9.对人致病的细菌大多是DA.专性需氧菌B.专性厌氧菌C.微需氧菌D.兼性厌氧菌E.以上都对10.细菌代谢产物中与致病性无关的是EA.外毒素B.内毒素C.侵袭性酶D.热原质E.细菌素11.分离致病性肠杆菌科细菌最合适的培养基是CA.普通培养基B.血琼脂培养基C.选择培养基D.鉴别培养基E.厌氧培养基12.不能与红汞同时使用的化学消毒剂是DA.漂白粉B.乙醇C.新洁尔灭D.碘液E.洗必泰13.对血清培养基的灭菌,应选用CA.煮沸法B.巴氏消毒法C.间歇灭菌法D.流通蒸气灭菌法E.高压蒸气灭菌法14.常用的碘液浓度为CA.10g/L B.20g/L C.25g/L D.30g/L E.50gL15.乙醇消毒剂常用的浓度是CA.100%B.95%C.75%D.50%E.30%16.下列消毒灭菌法哪种是错误的AA.金属器械——漂白粉B.排泄物——漂白粉C.饮水——氯气D.含糖培养基——间歇灭菌法E.人或动物血清——滤过除菌17.新生儿预防淋病奈瑟菌所致的脓漏眼的消毒剂是AA.20~40g/L龙胆紫B.1g/L高锰酸钾C.20g/L红汞D.10g/L硝酸盐E.20g/L碘液18.在病原微生物的分类中,属于第一类的是DA.脊髓灰质炎病毒B. 天花病毒C.登革病毒D.新生隐球菌E.小鼠白血病病毒19. 在病原微生物的分类中,属于第二类的是BA.新疆出血热病毒B.汉坦病毒C.轮状病毒D.流感病毒E.破伤风梭菌20.属于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是AA.天花病毒B.登革病毒C.流感病毒D.志贺菌E.沙眼衣原体【参考答案】1.B 2.A3.E4.D 5.E 6.A7.B 8.E 9.D10.E 11.C12.D 13.C 14.C 15.C16.A 17.D18.B 19.B20.A三.填拱题1.口服给药制剂细菌总数≤1000个/g或≤100个/mL;霉菌和酵母总数≤100个/mL(或/g),不得检出大肠埃希菌.2.在控制菌(病原菌)的检查中口服药—不能检出沙门氏菌、大肠杆菌;外用药、眼科制剂—不能检出金葡菌、绿脓杆菌;深部用药不能检出破伤风梭菌。
抗菌药物药效学与药动学参数解读
抗菌药物药效学与药动学参数解读抗菌药物是一类能够抑制或杀灭细菌的药物。
药效学和药动学是研究抗菌药物作用和药物在体内的行为的关键领域。
药效学研究药物对细菌的杀菌能力和抑菌效果,而药动学研究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
药效学和药动学参数能够帮助我们评估抗菌药物的治疗效果和合理使用。
药效学参数包括最低抑菌浓度(MIC)、最小杀菌浓度(MBC)、抑菌比例(MIC_50/MIC_90)等。
MIC是指抑菌药物抑制细菌生长的最低浓度,常用于评估药物的抗菌效果。
MBC则是指抑菌药物杀灭细菌的最低浓度,能够评估药物的杀菌能力。
抑菌比例是指在一定的药物浓度下,对特定细菌菌株的抑菌效果的百分比。
药效学参数能够帮助我们了解药物抗菌活性的大小以及对不同细菌菌株的抑制和杀灭能力。
药动学参数包括最大药物浓度(C_max)、最低药物浓度(C_min)、药物半衰期(t_1/2)等。
C_max是指药物在给药后体内达到的最高浓度,而C_min则是指药物在给药后体内的最低浓度。
药物的C_max和C_min对于抗菌药物来说十分重要,因为这些参数与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密切相关。
药物的半衰期是指药物在体内减少一半所需的时间,能够帮助我们确定药物的给药频率和剂量。
此外,还有一些与药物抗菌活性和体内行为相关的参数,如药物的生物利用度(bioavailability)、药物的分布容积(V_d)和清除率(clearance)等。
生物利用度是指药物从给药后到进入循环系统的比例,主要反映药物的吸收过程。
药物的分布容积是指药物在体内分布的情况,能够帮助我们判断药物在细胞内和细胞外的浓度差异。
药物的清除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机体清除药物的能力,能够帮助我们确定药物的排泄速率和剂量调整。
综上所述,抗菌药物的药效学和药动学参数是评估药物治疗效果和合理使用的重要指标。
了解这些参数可以帮助临床医生和药师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并确保药物在体内的浓度能够达到有效抑菌或杀菌水平,以提高抗菌治疗的成功率。
抗菌和抑菌效果评价方法
抗菌和抑菌效果评价方法引言: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和细菌耐药性的不断增强,对抗菌和抑菌效果评价方法的研究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抗菌和抑菌效果评价方法,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一、最小抑菌浓度(MIC)最小抑菌浓度是指抑制细菌生长所需的最低药物浓度。
常用的MIC 测定方法有两种:管法和板法。
管法采用不同浓度的抗生素溶液与细菌进行反应,观察细菌生长情况以确定最小抑菌浓度。
板法则是将抗生素涂于琼脂培养基上,再将细菌接种于上面,通过观察细菌生长情况来确定最小抑菌浓度。
这两种方法都具有操作简单、结果可靠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抗菌药物的研究和临床应用。
二、抗菌圈直径法抗菌圈直径法是通过测量药物在琼脂培养基上抑制细菌生长所形成的抗菌圈直径来评价抗菌效果的方法。
该方法适用于各种抗菌药物的评价,操作简单、结果直观,广泛应用于实验室和临床。
通过测量抗菌圈直径,可以判断药物对细菌的抑制程度,进而评估其抗菌效果。
三、抑菌率法抑菌率法是通过将不同浓度的抗生素溶液与细菌进行反应,然后观察细菌生长情况,计算抑菌率来评价抑菌效果的方法。
抑菌率是指抑制细菌生长的百分比,通常使用百分比作为评价指标。
抑菌率法可以较直观地反映药物对细菌的抑制能力,但其结果受到实验条件和操作方法的影响,需要注意标准化实验条件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四、细菌存活率法细菌存活率法是通过测量抗生素处理后细菌存活的比例来评价抗菌效果的方法。
常用的方法有平板计数法和浊度法。
平板计数法是将处理后的细菌溶液均匀涂布于琼脂平板上,经过一段时间后,计算细菌的存活率。
浊度法则是通过测量细菌溶液的光学密度来评估细菌存活率。
这两种方法都可以较准确地评估抗菌效果,但需要注意操作的严谨性和结果的可靠性。
五、细菌增殖曲线法细菌增殖曲线法是通过测量细菌在不同浓度抗生素处理条件下的生长曲线来评价抗菌效果的方法。
该方法可以直观地反映药物对细菌生长的抑制程度,并且可以确定最佳抑菌浓度。
抗生素最低抑菌浓度
抗生素最低抑菌浓度(MIC)和半数抑菌浓度(MIC)测定方法几种测定抗菌药物最低抑菌浓度(MIC)方法:1.1.常量肉汤稀释法1.1.1.抗菌药物贮存液制备抗菌药物贮存液浓度不应低于1000μg/ml(如1280μg/ml)或10倍于最高测定浓度。
溶解度低的抗菌药物可稍低于上述浓度。
抗菌药物直接购自厂商或相关机构。
所需抗菌药物溶液量或粉剂量可公式进行计算。
例如:需配制100 ml浓度为1280μg/ml的抗生素贮存液,所用抗生素为粉剂,其药物的有效力为750μg/mg。
用分析天平精确称取抗生素粉剂的量为182.6 mg。
根据公式计算所需稀释剂用量为:(182.6mg×750μg/ml)/1280μg/ml=107.0ml,然后将182.6 mg抗生素粉剂溶解于107.0ml稀释剂中。
制备抗菌药物贮存液所用的溶剂和稀释剂见表5。
配制好的抗菌药物贮存液应贮存于-60℃以下环境,保存期不超过6个月。
1.1.2.药敏试验用抗菌药物浓度范围根据NCCLS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操作标准,药物浓度范围应包含耐药、中介和敏感分界点值,特殊情况例外。
1.1.3. 培养基 NCCLS推荐使用Mueller-Hinton(MH)肉汤,pH7.2~7.4。
需氧菌及兼性厌氧菌在此培养基中生长良好。
在测试葡萄球菌对苯唑西林的敏感性时,应在肉汤中加入2%(W/V)氯化钠,按制造厂家的要求配制需要量的MH肉汤。
嗜血杆菌属菌使用HTM肉汤,肺炎链球菌和其它链球菌使用含2%~5%溶解马血的MH肉汤。
1.1.4.接种物的制备有2种方法配制接种物,一是细菌生长方法,用接种环挑取形态相似待检菌落3-5个,接种于4-5ml的水解酪蛋白(MH)肉汤中,35℃孵育2-6h。
增菌后的对数生长期菌液用生理盐水或MH肉汤校正浓度至0.5麦氏比浊标准,约含1~2×108CFU/ml。
二是直接菌落悬液配制法,对某些苛养菌,如流感嗜血杆菌、淋病奈瑟菌和链球菌及甲氧西林耐药的葡萄球菌等菌株,推荐直接取培养18~24h的菌落调配成0.5麦氏比浊标准的菌悬液。
最低抑菌浓度测定方法
2.1.8 抗(抑)菌试验2.1.8.1 目的测定抗(抑)菌产品对细菌和真菌的抗(抑)菌作用。
常使用的方法有抑菌环试验、最小抑制浓度测定试验、滞留抑菌效果测定试验、洗衣粉抗菌效果测定试验、振荡烧瓶试验、浸渍试验与奎因试验,可视情况选用。
2.1.8.2 抑菌环试验2.1.8.2.1 原理利用抑菌剂不断溶解经琼脂扩散形成不同浓度梯度,以显示其抑菌作用。
试验通过抑菌环大小以判断其是否具有抑菌能力。
本试验适用于抑菌剂与溶出性抗(抑)菌产品的鉴定。
2.1.8.2.2 试验器材(1)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 6538)、大肠杆菌(8099)、白色念珠菌(A TCC 10231) 菌悬液(见2.1.1.2)及根据抑菌剂特定用途所用的其他菌悬液。
(2)抑菌剂载体(5 mm 直径园形新华一号定性滤纸片,经压力蒸汽灭菌处理后,置120℃烤干2h,保存备用)。
(3)活菌培养计数所需器材(见2.1.1.3)。
(4)微量移液器(5μl~50μl,可调式)。
(5)游标卡尺。
(6)营养琼脂培养基、胰蛋白胨大豆琼脂培养基与沙堡琼脂培养基2.1.8.2.3 操作程序(1)抑菌片的制备:对液体抑菌剂,取无菌并干燥的滤纸片。
每片滴加实际使用浓度抑菌剂溶液20μl,然后将滤纸片平放于清洁的无菌平皿内,开盖置温箱(37℃) 中烤干,或置室温下自然干燥后备用。
溶出性抗(抑)菌产品,可直接制成直径为5mm,厚不超过4mm圆片(块),每4 片(块) 一组。
(2)阴性对照样片的制备:取无菌干燥滤纸片,每片滴加无菌蒸馏水20μl,干燥后备用。
溶出性抗(抑)菌产品的阴性对照样本,应取同种材质不含抑菌成份的样品,制成与试验组大小相同的样片(块)。
(3)试验菌的接种:用无菌棉拭子蘸取浓度为5×105cfu/ml~5×106cfu/ml 试验菌悬液,在营养琼脂培养基平板表面均匀涂抹3次。
每涂抹1次,平板应转动60°,最后将棉拭子绕平板边缘涂抹一周。
抗菌性能的测定
• 采用微量加样器向各试管均加入制备好的 菌悬液0.2 μL, 摇匀后放入孵箱中37 °C 培 养24 h. 取出观察细菌生长情况. • 3.最小杀菌浓度(MBC)测定: • 从样品浓度高于MIC值(包括MIC浓度)的试管 中各吸取100 μL分别滴到灭菌的琼脂平板上, 涂布均匀, 在孵箱中37 °C培养24 h. 肉眼观 察实验结果。
• 4.实验结果: • (1).在对照管中细菌呈混浊状生长; 然后观察 含有不同浓度Ag纳米颗粒的各试管中溶液 的混浊度, 溶液开始出现澄清的最低浓度确 定为样品的MIC值. • (2).菌落数小于5 个或无菌落生长的最低样 品浓度确定为MBC值.
• (3). 实验表明PVP 修饰Ag 纳米颗粒最小抑菌浓度分 别只有3.9 和7.8 μg·mL-1, 与商品抗菌剂的值(约800 μg·mL-1)相比均要低得多,这表明PVP 修饰Ag纳米颗 粒在很低浓度下就表现出抑菌性能. • (4).最低杀菌浓度也比文献报道的水溶性Ag 纳米颗 粒的MBC值(120 μg·mL-1)小,表明其杀菌性能较好. • (5). S.aureus 和E. coli 分属于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 阴性菌, 所制备的PVP 修饰Ag 纳米颗粒对它们均有 较好的抑菌和杀菌性能, 这说明样品具有一定的广 谱抗菌性.
• (6).随着纳米银浓度降低,抑菌作用逐渐降 低。但是在最大的稀释度下,其抑菌率都 能达到90%以上。(如图)
பைடு நூலகம்
• (7).另有实验表明,PVP修饰的Ag纳米颗粒 对于牛奶、馒头、西瓜等食物在适当的时 间内均有较好的抗菌性能。
抗菌性能的测定
• 通过检测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 评价所制备PVP 修饰Ag 纳米颗粒的抗菌性能。 • 1.制备菌悬液: • 取4 °C 保存的菌种(菌株大肠杆菌(E. coli)、金黄色 aureus) 葡萄球菌(S. aureus))接种于牛肉膏蛋白胨培养 • 基, 放入37 °C孵箱中培养18 h; 然后取该增菌培养 • 物, 再接种于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中, 仍置于37 °C • 孵箱中培养6 h, 即制成含有一定菌落浓度的培养 • 物. 将一定量培养物加到无菌试管中, 用无菌生理盐 • 水调配成含菌量约为107 colony-forming units (cfu)/ • mL的菌悬液, 菌落计数采用显微镜直接计数法.
抑菌试验
抑菌试验:用于测定抗菌药物体外抑制细菌生长效力的试验称为抑菌试验。
通过抑菌实验,可以测定一个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用以评价该药物的抑菌性能,这是抗菌药物的最基本的药效学数据。
主要方法有进行定性测定的扩散法(如抑菌斑试验)和进行定量测定的稀释法(如最低抑菌浓度实验)。
1.常量肉汤稀释法抗菌药物贮存液制备1.1.1.抗菌药物贮存液制备抗菌药物贮存液浓度不应低于1000μg/ml(如1280μg/ml)或10倍于最高测定浓度。
溶解度低的抗菌药物可稍低于上述浓度。
抗菌药物直接购自厂商或相关机构。
所需抗菌药物溶液量或粉剂量可公式进行计算。
例如:需配制100 ml浓度为1280μg/ml的抗生素贮存液,所用抗生素为粉剂,其药物的有效力为750μg/mg。
用分析天平精确称取抗生素粉剂的量为182.6 mg。
根据公式计算所需稀释剂用量为:(182.6 mg×750μg/ml)/1280μg/ml=107.0ml,然后将182.6 mg 抗生素粉剂溶解于107.0ml稀释剂中。
制备抗菌药物贮存液所用的溶剂和稀释剂见表5。
配制好的抗菌药物贮存液应贮存于-60℃以下环境,保存期不超过6个月。
药敏试验用抗菌药物浓度范围1.1.2.药敏试验用抗菌药物浓度范围根据NCCLS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操作标准,药物浓度范围应包含耐药、中介和敏感分界点值,特殊情况例外。
培养基1.1.3. 培养基NCCLS推荐使用Mueller-Hinton(MH)肉汤,pH7.2~7.4。
需氧菌及兼性厌氧菌在此培养基中生长良好。
在测试葡萄球菌对苯唑西林的敏感性时,应在肉汤中加入2%(W/V)氯化钠,按制造厂家的要求配制需要量的MH肉汤。
嗜血杆菌属菌使用HTM肉汤,肺炎链球菌和其它链球菌使用含2%~5%溶解马血的MH肉汤。
接种物的制备1.1.4.接种物的制备有2种方法配制接种物,一是细菌生长方法,用接种环挑取形态相似待检菌落3-5个,接种于4-5ml的水解酪蛋白(MH)肉汤中,35℃孵育2-6h。
抑菌圈实验的步骤和原理
抑菌圈实验的步骤和原理
抑菌圈实验是指通过测量细菌生长的最小抑菌浓度(MIC)来衡量细菌对供试菌的抑制作用的一种方法。
抑菌圈实验分为平板法和管碟法两种。
平板法:将试验菌(通常是大肠杆菌)接种到含有细菌的营养琼脂培养基中,使菌体繁殖生长形成菌落群,再将菌落群中不同的细菌接种到含有抑菌圈(直径约5 mm)的平板上,培养一定时间后,测量抑菌圈直径。
一般把抑菌圈直径大于5 mm作为阳性。
将此结果与其他菌种进行比较,即可鉴别出试验菌。
管碟法:把试验菌(通常是金黄色葡萄球菌)接种到含有抑菌圈的营养琼脂培养基中,在无菌条件下,使菌体繁殖生长形成菌落群,再将此结果与其他菌种进行比较即可鉴别出试验菌。
抑菌圈实验的步骤如下:
1.灭菌
将经灭菌处理过的试验菌接种到含有营养琼脂培养基的管碟板上。
用接种环套在管碟板外,先把管碟板放入37℃培养箱内培养一天(约24小时)后取出,将管碟板放回灭菌箱内灭菌,再把管碟板放回菌液培养箱中培养。
—— 1 —1 —。
微生物抗药性耐药性
微生物对抗微生物药的敏感性和耐药性微生物对抗微生物药的敏感性和耐药性【抗微生物敏感性】细菌为常见的重要病原微生物,各种病原菌对不同的抗菌药物有不同的敏感性。
测定敏感性的方法称为药物敏感试验,即在体外通过被检测药液的稀释(试管法、微量法、平板法)或扩散(纸片法),测定抗菌药物对病原微生物有无抑制或杀灭作用。
在试管法中以抑制细菌生长为评定标准时可用最低抑菌浓度( Minimal Inhibitorv Concentra-tion,MIC)表示,在一批实验中能抑制50%或90%受试菌所需MIC,分别称为MICso 和MIC90。
以杀灭细菌,使活菌总数减少99%或99 .9%以上为评定标准时,称为最低杀菌浓度(Minimal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MBC)。
其单位均为/ig/mL或mg/L。
通常根据抗菌药物对某一细菌的MIC.结合该药的常用剂量所能达到的血药浓度划定细菌对各种抗菌药物敏感或耐药的界限。
其标准是当一种细菌引起的感染用某种药物的常用量治疗有效,即常规用药时达到的平均血药浓度超过MIC5倍以上者为高度敏感;当细菌引起的感染仅在应用高剂量药物时才有效,即常规用药时达到的平均血浓度相当于或略高于MIC为中度敏感;低于MIC或细菌能产生灭活抗菌药物的酶时均判定该菌对该药为耐药。
纸片法操作较简单,适用于生长较快的需氧菌和兼性厌氧菌的药敏测定。
细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度以纸片周围抑菌圈直径大小为标准,其直径与药物对细菌的MIC成反比,抑菌圈越大,说明细菌对该抗菌药物愈敏感,一般的判定标准为:抑菌圈直径> 20mm 为极度敏感,15.1 - 20mm为高度敏感。
10 - 15mm为中度敏感,<lOmm为耐药。
抗菌药物一般按常用量在血液和组织中的药物浓度所具备的杀菌或抑菌性能,分为杀菌剂和抑菌剂两类。
前者MBC约等于其MIC,包括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氨基糖苷类、多黏菌素类等;后者的MBC远大于其MIC,包括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磺胺类等。
抗菌药物最小抑菌浓度的测定
抗菌药物最小抑菌浓度的测定一、概念: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MIC):在特定环境下孵冇24 小时,可抑制某种微生物出现明显增长的最低药物浓度即最小抑菌浓度,用于泄量测立体外抗菌活性。
二、实验目的:通过采用常量稀释法,检测几种抗菌药物对--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MIC), 对临床诊断用药有指导作用。
MH液体培养基无菌试管分光光度计0.5麦氏标准比浊管MH琼脂微量加样器蒸饰水吸头接种环0.1 mol磷酸缓冲液(PH6.0)无菌生理盐水无菌平板无菌滤膜0.22无菌针筒抗菌药物金黄色匍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四、检验方法:液体稀释法、琼脂稀释法、E试验(Etcst)液体稀释法操作步骤:抗菌药物原液配置0000000000000MH液体试管中抗菌药物梯度稀释观察结果1..抗菌药物原液制备抗菌药物贮存液浓度不应低于1000ug/ml(如1280ug/ml)或10倍于最高测左浓度。
溶解度低的抗菌药物可稍低于上述浓度。
所需抗菌药物溶液量或粉剂量可公式进行计算。
例如:需配制100 ml浓度为1280ug/ml的抗生素贮存液,所用抗生素为粉剂,其药物的有效力为750ixg/mgo用分析天平精确称取抗生素粉剂的量为182.6 mg.根据公式讣算所需稀释剂用量为:(182.6 mgX75O u g/ml)/1280 ug/ml= 107.0ml,然后将182.6 mg抗生素粉剂溶解于107.0ml稀释剂中。
制备抗菌药物贮存液所用的溶剂和稀释剂见表1。
配制好的抗菌药物贮存液应贮存于-20°C环境,并注意抗菌药物的保存期限。
表1稀释法中常用的抗菌药物容积稀释法2.药敏试验用抗菌药物浓度范带|根据NCCLS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操作标准,药物浓度范国应包含耐药、中介和敏感分界点值,特殊情况例外。
3.培养基NCCLS推荐使用Mueller-Hinton (MH)肉汤,pH7.2~7.4。
最低抑菌浓度测定方法
2.1.8 抗(抑)菌试验2.1.8.1 目的测定抗(抑)菌产品对细菌和真菌的抗(抑)菌作用。
常使用的方法有抑菌环试验、最小抑制浓度测定试验、滞留抑菌效果测定试验、洗衣粉抗菌效果测定试验、振荡烧瓶试验、浸渍试验与奎因试验,可视情况选用。
2.1.8.2 抑菌环试验2.1.8.2.1 原理利用抑菌剂不断溶解经琼脂扩散形成不同浓度梯度,以显示其抑菌作用。
试验通过抑菌环大小以判断其是否具有抑菌能力。
本试验适用于抑菌剂与溶出性抗(抑)菌产品的鉴定。
2.1.8.2.2 试验器材(1)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 6538)、大肠杆菌(8099)、白色念珠菌(A TCC 10231) 菌悬液(见2.1.1.2)及根据抑菌剂特定用途所用的其他菌悬液。
(2)抑菌剂载体(5 mm 直径园形新华一号定性滤纸片,经压力蒸汽灭菌处理后,置120℃烤干2h,保存备用)。
(3)活菌培养计数所需器材(见2.1.1.3)。
(4)微量移液器(5μl~50μl,可调式)。
(5)游标卡尺。
(6)营养琼脂培养基、胰蛋白胨大豆琼脂培养基与沙堡琼脂培养基2.1.8.2.3 操作程序(1)抑菌片的制备:对液体抑菌剂,取无菌并干燥的滤纸片。
每片滴加实际使用浓度抑菌剂溶液20μl,然后将滤纸片平放于清洁的无菌平皿内,开盖置温箱(37℃) 中烤干,或置室温下自然干燥后备用。
溶出性抗(抑)菌产品,可直接制成直径为5mm,厚不超过4mm圆片(块),每4 片(块) 一组。
(2)阴性对照样片的制备:取无菌干燥滤纸片,每片滴加无菌蒸馏水20μl,干燥后备用。
溶出性抗(抑)菌产品的阴性对照样本,应取同种材质不含抑菌成份的样品,制成与试验组大小相同的样片(块)。
(3)试验菌的接种:用无菌棉拭子蘸取浓度为5×105cfu/ml~5×106cfu/ml 试验菌悬液,在营养琼脂培养基平板表面均匀涂抹3次。
每涂抹1次,平板应转动60°,最后将棉拭子绕平板边缘涂抹一周。
琼脂稀释法测定抗菌药物最低抑菌浓度(MIC)
琼脂稀释法测定抗菌药物最低抑菌浓度(MIC)琼脂稀释法是将不同剂量的抗菌药物,加入融化并冷至50C左右的定量MH琼脂中,制成含不同递减浓度抗菌药物的平板,接种受试菌,孵育后观察细菌生长情况,以抑制细菌生长的琼脂平板所含最低药物浓度为MIC。
本法优点是可在一个平板上同时作多株菌MIC测定,结果可靠,易发现污染菌;缺点是制备含药琼脂平板费时费力。
1.培养基制备使用MH琼脂,按商品说明书进行配制,pH7.2~7.4。
淋病奈瑟菌使用GC琼脂基础加1% 添加剂;其它链球菌使用含5% (V/V )绵羊血的MH琼脂(当试验磺胺药时,使用溶解的马血)。
琼脂稀释法测定抗菌药物最低抑菌浓度(MIC)|琼脂稀释法2.含药琼脂平板制备根据实验设计,将已倍比稀释的不同浓度的抗菌药物分别加入已加热溶解,并在45~50C水浴中平衡的MH琼脂中,充分混匀倾倒灭菌平皿,琼脂厚度3~4mm。
通常按1 : 9比例配制药物琼脂平板,根据需要来选择药物浓度范围。
配制好的含药琼脂平板应装入密封塑料袋中,置2~8C冰箱可贮存5天。
3.接种物制备与接种制备浓度相当于0.5麦氏标准比浊管的菌悬液,再1 : 10稀释,以多点接种器吸取制备好菌液(约1〜2 u 1)接种于琼脂平板表面,每点菌数约为104CFU,形成直径为5〜8mm的菌斑。
接种好后置35°C孵育16〜20h (甲氧西林耐药葡萄球苗、万古霉素耐药肠球菌孵育时间应满24h), 观察结果。
奈瑟菌属、链球菌属细菌置5%二氧化碳、幽门螺杆菌置微需氧环境中孵育。
4.结果判断将平板置于暗色、无反光物体表面上判断试验终点,以抑制细菌生长的最低药物浓度为MICo 在含甲氧节胺曙呢或磺胺琼脂平板上可见轻微细菌生长,与生长对照比较抑制80%以上细菌生长的最低药物浓度作为终点浓度。
如果出现有2个以上菌落生长于含药浓度高终点水平的琼脂平板上,或低浓度药物琼脂平板上不长而高浓度药物琼脂平板上生长现象,则应检查培养物纯度或重复试验。
杀菌抑菌基本知识
三、抑菌率试验
5、计算公式 A_B
X= A
X 100%
式中: X——抑菌率,% A——对照样片平均菌落数 B——被试样片平均菌落数
6、评价标准 抑菌率≥50%-90%,产品有抑菌作用。 抑菌率≥90%,产品有较强抑菌作用。
数为1×104~1×109cfu/片。
2、制备染菌样片 取上述菌悬液,分别在每个被试样片和对
照样片上滴加100μl,作用20min。
三、抑菌率试验
3、操作步骤 分别将样片投入含5ml PBS 的试管内,充分混匀,作 适当稀释,取其中2-3个稀释度,,分别吸取0.5ml, 只要两个平皿中,用40-50℃的营养琼脂培养基(细菌) 或沙氏琼脂培养基(酵母菌)15ml作倾注,转动平皿, 使其充分混匀,琼脂凝固后翻转平板,倒置培养。
四、杀菌性能与抑菌性能的不同点
1、含义不同
杀菌
抑菌
消毒剂对微生物的 杀灭能力。
消毒剂抑制或妨碍细 菌生长繁殖及活性的 能力。
四、杀菌性能与抑菌性能的不同点
2、作用时间不同
杀菌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抑菌
2min
20min
杀菌的作用时间可为2min、 5min、10min、20min,相同条 件下,作用时间越短,杀菌率 越低,所以选择最短的作用时 间来检测杀菌性能更具有代表
培养时间:18~24小时
五、抗(抑)菌试验
3)评价
菌落生长被完全抑制的最低抗(抑)菌液浓度为该样品对受 试菌的MIC。单一菌落生长可忽略不计。
二、杀菌率试验
1、制备试验菌悬液 浓度为:用100μl滴于对照片上,回收菌落
微量稀释法测定最低抑菌浓度流程
微量稀释法测定最低抑菌浓度流程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微量稀释法测定最低抑菌浓度流程1. 概述微量稀释法是一种常用于确定抗菌药物对细菌最低抑菌浓度的方法。
最小杀菌浓度名词解释
最小杀菌浓度名词解释
最小杀菌浓度(minimum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MBC),指杀死99.9%(降低3个数量级)的供试微生物所需的最低药物浓度。
有些药物的MBC与其MIC非常接近,如氨基糖苷类。
有些药物的MBC比MIC大,如β内酰胺类。
如果受试药物对供试微生物的MBC ≧32倍的MIC,可判定该微生物对受试药物产生了耐药性。
医学上是是指药物浓度高于mic的时间(time> mic)。
mic:最小抑菌浓度,表示抗生素的抗菌活性,指可以抑制菌生长的最低的抗菌的浓度。
mic越低该药物相对应的病原菌作用越强。
mic是指在体外培养细菌18至24小时后能抑制培养基内病原菌生长的最低药物浓度,是测量抗菌药物的抗菌活性大小的一个指标。
能够抑制培养基内细菌生长的最低浓度为最小抑菌浓度。
以杀灭细菌为评定标准,使活菌总数减少99%或99.5%以上,称为最小杀菌浓度。
最小抑菌浓度mic为最小抑制病原微生物繁殖的药物浓度,用于衡量抗感染药包括抗生素、抗菌药、化学合成药抵抗病原微生物的能力。
完全抑制细菌生长的最高稀释管1毫升所含的药量,即被测细菌对该药的敏感度。
因药物和细菌的种类不同,需具体规定药物的稀释范围使用培养基的种类、加菌量,培养条件和判定结果的时间。
抗感染药在体内或体外的浓度要达到或超过mic,才能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抑菌圈法测量抑菌活性
1.无菌条件下取保存于-80℃的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链球菌、李氏杆菌、猪丹毒、植物乳酸菌、戊糖乳酸杆菌菌种划线于固体琼脂平板上,37℃培养,挑取单个菌落,连续传代2次,保存备用。
2.取活化后的不同菌种接种于相应的培养基中,其中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接种于LB培养基中,37℃摇床培养至对数生长期。
链球菌、李氏杆菌、猪丹毒、巴斯杆菌接种于LB培养基中(加入5%的血清),37℃摇床培养至对数生长期。
植物乳酸菌和戊糖乳杆菌接种于MRS培养基中,37℃静置培养至对数生长期。
3.取对数生长期的各种细菌10 μL加入到1mL相应的培养基中混匀,涂于琼脂平板,待菌液稍干后,在每个平板中放入2个牛津杯,其中一个牛津杯中加入200 μL复性超滤浓缩的1 mg/mL重组蛋白,另一个牛津杯中加入最后一次透析液作为对照,每种菌做三个重复。
4.将琼脂平板放入37℃温箱中培养,细菌长满平板后用镊子小心的取出牛津杯,测量清晰地抑菌圈直径。
2.2.9.2 最小抑菌浓度测定(MIC)
1.菌悬液制备:取2.2.8.1中活化的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链球菌、李氏杆菌10uL接种于相应的5mL培养基中,37℃摇床培养至对数生长期。
2.平板活菌计数:用生理盐水将培养至对数生长期的各种细菌做10倍比稀释,混匀后选择10-5、10-6、10-7、10-8、10-9、10-10六个稀释度接种平板,每个稀释度做三个重复,每板接种100uL,并将之在平板上涂布均匀,37℃培养16 h,选择菌落数在30至300的稀释度,计算其菌落数的平均值,并按其稀释倍数计算出培养液中的活菌数量。
3.乳铁蛋白溶液的制备:将2.2.7.2方法中复性的蛋白进行超滤浓缩,并用2.2.7.3方法进行蛋白浓度的测定,使其终浓度达到4mg/mL。
4.乳铁蛋白对各种细菌的MIC值:取灭菌的干净离心管25支,分成五组,每组5个,编号1~5,将五种细菌培养至对数生长期,再将其稀释至105/mL,每个离心管中加入0.5 mL。
再向每组的第一个离心管中加入0.5 mL浓度为4mg/mL的猪乳铁蛋白制备液,混匀后取0.5 mL加入到第二个离心管中,同样的方法一直稀释到第五个离心管中,1~5管中重组蛋白的浓度分别2.0、1.0、0.5、0.25、0.125 mg/mL,37℃作用18 h,观察结果,以无细菌生长的最低浓度为MIC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