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车轮转动的奥秘》说课稿_(1)
1.6自行车车轮转动的奥秘教案及反思
6.自行车车轮转动的奥秘【教学目标】1.能够识别自行车的结构、作用及发现简单机械原理应用;能够识别链条传动,知道链条传动的特点。
2.经历“提出问题/引导发现问题→探究活动研究→实际应用”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获得运用自主探究实验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考方法。
3.通过解决生活中常见的有关自行车的问题,了解简单机械原理与生活的广泛联系;激发学生科学探究兴趣,鼓励学生创新,同时培养学生正确合理的探究过程,为以后研究其他类型传动、学习机器的结构,奠定良好基础。
【教学重点】认识自行车结构应用简单机械的原理,发现自行车中的链条传动装置。
【教学难点】知道链条传动的特点。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
学生材料:链条传动装置模型、自行车。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联系新闻热点教师活动:PPT显示乌鲁木齐街头照片与北京街头上班照片对比(自行车)师:为什么在乌鲁木齐很少见到自行车?教师活动:PPT显示新闻自行车是一种健康环保的交通工具,Great news,乌鲁木齐将花5年时间建设自行车道。
So maybe people can ride other bike,I can ride my bike go to school and lose my fat.二、认识自行车结构中的简单机械师:But,do yo know the bike?自行车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吗?Come here,and show us.(PPT 显示自行车结构图片)学生介绍自行车组成部分:车架(frame)、车踏(pedal)、车把(handlebar)、齿轮(gear)、链条(chain)、车座(saddle),车轮(wheel)、前叉、车闸。
教师小结:How many?根据位置称为前车轮、后车轮;big gear and small gear.师:Which part is interesting?选择你们小组最感兴趣的部分,说一说它有什么作用。
自行车车轮转动的奥秘教案 1
自行车车轮转动的奥祕教案 1(苏教版)五班级科学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一)过程与方法:1.能够在比较现代自行车与过去自行车的差别中发觉自行车的传动方式。
2.能够通过观看和试验发觉一些传动装置的结构和作用。
3.能够对两种传动方式进行比较。
4.会组装链条传动和齿轮传动的方式。
(二)学问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传动装置及传动装置的作用。
2.知道链条传动和齿轮传动的结构和功能。
3.了解自行车是怎样传动的。
4.生疏玩具和常见机械的传动装置。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乐于进行有关传动的争辩活动。
2.能够留心观看所见到的机械传动方式。
二、教学準备:自行车、齿轮、链条、皮尺课时支配:1课时三、教学过程:(一)集中话题1.你们知道自行车为什么会向前进吗?2.沟通。
3.比较两种自行车的差别。
4.重点观看现代自行车。
5.让同学沟通使自行车向前进的动力**。
6.老师讲解部分结构,齿轮、链条。
(二)探究和调查1.自行车是如何利用齿轮和链条行进的,请同学画出示意图。
2.呈现、沟通示意图。
3.製作链条传动的模型。
4.呈现製作的模型。
5.讲解链条传动的概念。
6.让同学解释,链条传动需要哪些基本构件。
7.让同学说,链条传动的作用。
8.假如没有了条,两个齿轮之间可以构成简洁机械吗?9.出示齿轮传动装置。
10.讲解齿轮传动的构成和名称。
11.比较齿轮传动和链条传动的区分。
12.观看传动装置的正转和反转。
(大轮带小轮和小轮带大轮的区分)13.齿轮传动和链条传动在生活中分别适用于什么地方。
(三)回顾和解释1.争辩自行车蹬一脚踏板,后轮转几周。
2.量量自行车车轮转一圈,在地上行进多长距离。
四、教学反思。
《自行车车轮转动的奥秘》说课稿(省级获奖实验说课案例)
《自行车车轮转动的奥秘》说课稿一、使用教材《自行车车轮转动的奥秘》是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的第六课。
本课是在学生具体研究了简单机械之后,把相互关联的机械当做一个整体来看待的统整课,研究的是机械间相互合作的一种关系,即力在机械中的传递方式,其具体实物为机械中的传动装置。
传动装置是复杂机械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它能够将运动和能量由一个装置传递到同一机器的另一个装置上去,使机器的各组成部分连成整体。
本课通过演示实验,指导学生认识传动装置的种类及其功能,明白链条传动和齿轮传动的特点,从力的传递角度,阐述机器是简单的机械的组合,使学生获得对机器的一个整体认识。
活动中,主要培养学生的提出问题,观察、分析、概括、创新思维等能力,帮助学生发现有关传动的科学规律,为以后研究其他类型的传动、学习机器的结构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通过近一个单元的学习,能用实验的方法对简单机械的特点和作用进行研究,但对于复杂机械以及复杂机械中必不可少的传动装置并不了解,虽然学生在生活中都见到过各种各样的传动装置。
但学生对传动装置的的种类、特点,以及传动的作用并没有清楚的认识和了解。
三、实验创新要点了解链条传动和齿轮传动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是本课的难点。
为有效地突破这一难点,我尝试着将链条传动和齿轮传动的探究活动融合在一起,并自制了一套多功能演示器---《链条和齿轮传动装置》。
利用《链条和齿轮传动装置》,我安排了一个贯穿全课的探究活动,将链条传动和齿轮传动进行不同类型的组装、分解,对比演示,让学生在实验,观察,分析,比较中,了解链条传动和齿轮传动的特点,总结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四、实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知道什么是传动装置及传动装置的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观察、分析、比较,了解链条传动和齿轮传动的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感受科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五、实验教学内容(一)运用“链条和齿轮传动装置”,通过合作实验、比较分析、小组研讨、归纳概括,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总结出事物的规律,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自主学习意识。
苏教版科学五下《自行车车轮转动的奥秘》WORD教案
苏教版科学五下《自行车车轮转动的奥秘》WORD教案一、谈话导入,提出研究问题1、统计:全班多少同学会骑自行车?2、谈话:中国是自行车大国,每家都会拥有一辆以上的自行车。
你们了解自行车吗?3、出示图片:过去的自行车,现在的自行车4、比较:请同学们观看这两幅图片,看看有什么不同?你能说说它是如何工作的吗?(看脚踏板与车轮转动的关系,发觉自行车内的链条发挥着传递动力的作用。
)5、讲述:今天,研究的主题确实是自行车车轮转动的隐秘。
(板书课题)6、出示儿童自行车:让学生说说自行车的动力传递方式。
7、教师总结:现在的自行车车轮能转动,是因为链条将动力从踏板那儿传到了后轮上。
——链条传动。
(板书)8、出示四驱车实物,提问:你明白四驱车是如何跑起来的吗?9、让学生说说四驱车的动力传递方式。
10、教师总结:四驱车的动力传递方式:四驱车的动力不是直截了当作用在后轮上,而是从马达传递到后齿轮带动后轮,通过轴把动力传递到前轮。
——齿轮传动。
(板书)11、教师说明:这些能把动力从一个部分传递到另一个部分的装置叫做传动装置。
(板书)12、学生试着亲自动手,小组合作,组装任意一种传动装置,并说明动力是如何样传递的。
指导注意:①齿轮的齿要相互啮合。
②摇动时用手柄。
13、展现小组合作成果,并说明动力传递的方式。
二、研究链条传动的特点1、谈话:刚才,我们差不多了解了传动装置中的链条传动和齿轮传动,那么它们有什么特点呢?下面我们一起来认真地研究一下好不行?(好)2、明确要求:组装链条传动装置,并依照实验记录中的表格进行实验和记录。
师:下面利用老师给大伙儿提供的材料,以小组为单位组装一个链条传动装置,然后依照我们实验记录中的表格来进行实验,并做好记录,看看你能发觉什么。
P76,我们先一起来看实验记录表格,那个表格应该如何填?3、学生分组活动,按照表格,实验并记录,查找特点。
4、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并说说得出什么结论。
(引导学生总结链条传动的特点:传动的方向一致,大轮传动的速度比小轮慢)(板书:方向一致、大轮慢)5、举出生活中见过的链条传动的例子,并想一想链条传动有什么作用。
苏教版《自行车车轮转动的奥秘》优质教案1
第一单元 6 自行车车轮转动的奥秘[教学目标]1、能够比较现代自行车与过去自行车的差别,发现自行车有链条传动装置2、能够识别齿轮传动和链条传动,比较出齿轮与链条传动的特点3、会用瓦楞纸和塑料瓶盖组装链条传动和齿轮传动的装置4、知道什么是传动装置以及传动装置的作用5、能够利用玩具和常见机械中找出他们的传动装置[重点难点]重点:发现机械中的传动装置及其作用难点:了解齿轮传动和链条传动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课时数]一课时[课前准备]图片、传动装置模型[教学过程]《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教学实录一、谈话导入,提出问题。
师:把课前准备的自行车推到讲台前。
师:课件播放大街上的自行车来来往往的画面。
同学们,自行车是简单、方便、环保的交通工具,很多人都喜欢使用它,但在我们常常使用的自行车其实是简单机械的巧妙组合,大家想不想研究一下我们自行车上的这些机械?师课件显示课题:《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学生: 学生既好奇又新鲜(学生通过实际观察自行车的部件,从而认识到具体的简单机械的使用和各自的作用。
此外实物图片和多媒体视频的使用,能使学生的认识具体化和直观化。
)二、探索知识,形成概念。
(一)探索自行车上的链条和齿轮。
1、认识链条和齿轮的作用。
师:自行车是依靠人的力量前进的,人脚蹬的力是怎样传到车轮上去的?请先观察讲台前的自行车再回答。
生:(通过观察和交流)是通过前后两个齿轮和链条传递的。
师:是的,接着一边播放人蹬自行车的特写视频一边解说,链条与两个齿轮啮合,起到传递动力而使自行车运动的作用。
2、探索两个齿轮大小对轮子转动快慢的作用。
师:请同学们观察老师的这辆自行车,它前后齿轮一样大吗?生: (不一样大。
)师:同学们知道为什么要设计两个齿轮不一样大吗?生: (为了省力。
)师:是的,那它是怎么省力的?请同学们一起来看演示,大家一起通过数后齿轮转动的圈数来感受它的省力原理吧!师请两位同学上台演示:把自行车弄到一个较高的台上,用色粉笔分别在前后两个齿轮上做个记号,然后拨动自行车的脚蹬使前齿轮刚好转动一圈,其中一名学生数出后齿轮被带动转了多少圈。
自行车车轮转动的奥秘-苏教2001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自行车车轮转动的奥秘-苏教2001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一、背景自行车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交通工具之一,很多人都是从小学会骑自行车的,虽然骑车看起来很简单,但是自行车是如何实现行驶的呢?其中的奥秘是什么呢?本文将通过介绍车轮的结构、浅析自行车车轮转动的原理,来探究这个问题。
二、车轮的结构车轮是由轮辋、轮缘、轮圈、轮胎和轴承等部分组成的。
轮辋是车轮的骨架部分,是连接轮缘和轮圈的一根梁,起到支撑和传输力量的作用;轮缘是轮辋外缘的一圈,它的主要作用是保证车轮结构的稳固性;轮圈与轮缘之间是由一些钢丝依照特定的方式编织成的,它的作用是为了承受车轮的负荷,从而保证车轮的强度和刚度;轮胎则是车轮的接地部分,它的主要作用是缓冲车辆对地面产生的震动,提供摩擦力,从而控制车辆行驶的方向和速度。
三、自行车车轮转动的原理了解了车轮的结构,我们来探讨下自行车车轮转动的原理。
自行车的车轮是通过“踏板-链条-飞轮”系统实现的。
飞轮是车轮内部一个比较大的齿轮,它通过一根金属链条与后轮相连接,并且与踏板相连。
当我们踩踏板时,齿轮转动,通过链条传递力量至飞轮,飞轮再通过轴承转动车轮,从而实现车轮的运动。
同时,车轮的旋转也会带动车体前进。
四、学生思考通过上述介绍,我们可以得出自行车车轮转动的奥秘在于如下两点:•自行车的车轮与车体通过金属链条相连,在转动时,踏板产生动力,通过飞轮与车轮相连的链条将动力传递到车轮上,从而带动车轮转动;•车轮的旋转可以带动车体前进。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下列问题:•如果删除了链条,自行车会怎样?•如果将自行车轮胎交换成一对木棍,会有什么影响?通过这些问题的探讨,能够加深学生对自行车车轮转动原理的理解,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五、总结通过本文的介绍,我们了解了自行车的车轮结构及其转动原理。
在学习中,我们可以通过科学探究的方式,让学生充分参与其中,探究自行车车轮的奥秘,不断提高他们的科学兴趣与创新能力。
教材分析_小学科学_自行车轮转动的奥秘(说课试讲).doc
教材分析《自行车车轮转动的奥秘》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六课的内容。
这节课在学生了解了杠杆、滑轮、轮轴、斜面等几种典型的简单机械的结构和特点的基础上,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自行车车轮的转动和实验使他们认识到:运动或能量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从一个装置传递到同一机器结构的另一个装置上。
是本单元第2-5 课具体研究简单机械之后,把相互关联的机械当做一个整体来看待的统整课。
通过学习,学生在原有认知水平和日常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认识几种常见传动装置的特点与作用,了解常见物体是如何来传递运动和能量的,发现有关传动的科学规律,激发他们科学探究的浓厚兴趣,为他们探究机器的内部结构和传动特点奠定良好的基础。
本课分三部分:1、通过观察自行车等传动装置,了解传动装置是如何传动的。
2、通过实验认识链条传动和齿轮传动的结构和功能(即各自特点)。
3、指导学生认识自行车上的链条传动,体现了“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思想。
新课程理念带给我们的转变很多,我觉得其中重要的是对课程内容的理解把握上。
过去我们是,教材就是课程,教材是什么我们教什么,师生的眼睛都盯着教材,教著以外的不教也不考。
而今不同了,课程概念要强化,课程的范围很广,只要是有助于学习的都应当属于课程,如教材、教材以外的各种媒体承载的知识与技术、师长、同学等学生周围的人力环境、学校环境文化、家庭文化、社会文化等学生周围的物质文化环境,等等,都是课程。
教材仅仅是落实课程标准的一个参考。
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形势下,教师要完成课程标准的有效落实,需要考虑的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浓度要多得多,需要老师进行分析选择。
而我的说课,太过于教教材,教材上有什么就教什么,至于教材以外的知识与技术发展的形势关注不够,对于学生在原来的知识和技术基础上探索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关注不够,对于所教学的知识与技术的实用性关注不够。
苏教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1.6自行车车轮转动的奥秘教案
自行车车轮转动的奥秘教案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能够在比拟现代自行车与过去自行车的差异中发现自行车的传动方式。
2、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发现一些传动装置的结构和作用。
3、能够对两种传动方式进行比拟。
4、会组装链条传动和齿轮传动的装置。
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传动装置及传动装置的作用。
2、知道链条传动和齿轮传动的结构和功能。
3、了解自行车是怎样传动的。
4、认识玩具和常见机械的传动装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乐于进行有关传动的研究活动。
2、能够留心观察所见到的机械传动方式。
学情分析虽然传动装置在生活中应用的比拟广泛,但是学生真正接触的并不多,即使接触到了,也很少有仔细地观察与深入地思考。
因此可以说学生对于传动装置是比拟陌生的,更没有思考过在其中所包含的能量与动力的传递。
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在设计时,尽量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出发,例如自行车脚踏板与后轮之间的局部。
通过引导学生对熟悉现象的分析和研究,使学生认识到:平日接触的简单玩具中其实蕴藏着很多科学的奥秘,从而使认知提升一个新的高度。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发现机械中的传动装置及其作用。
教学难点:了解齿轮传动和链条传动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导入新课一、导入新课1、统计:全班多少同学会骑自行车?2、谈话:中国是自行车大国,每家几乎都会拥有一辆以上的自行车。
你们了解自行车吗?3、出示图片:生介绍自行车开展史。
〔 PPT〕4、出示图片:过去的自行车,现在的自行车〔PPT〕5、比拟:请同学们观察这两幅图片,看看有什么不同?你能说说它是怎么工作的吗?〔看脚踏板与车轮转动的关系,发现自行车上的链条发挥着传递动力的作用。
〕生:古代的自行车主要靠车轮前进,而现代的自行车借助了齿轮和链条才使车轮前进的。
6、讲述:今天,研究的主题就是自行车车轮转动的奥秘。
〔板书课题〕活动2【讲授】讲解链条传动和齿轮传动二、讲解链条传动和齿轮传动1、出示儿童自行车:让学生说说自行车的动力传递方式是怎样的?老师让大家在课前观察了自行车车轮的转动,并画了图,现在学习小组的同学根据自己画的图讨论一下自行车车轮是怎样转动的。
5-2-1-6《自行车车轮转动奥秘》
1.总结本课教学:让学生谈收获和感受。
2.课外研究:关于自行车你还想研究什么问题?
学生组装齿轮传动装置进行实验。
汇报齿轮传动装置由两个或多个齿轮组成。齿轮传动可以传递力,能改变齿轮转动的方向、能改变齿轮传动的快慢。无论一个齿轮朝哪个方向转动,与它相邻的齿轮一定是向相反的方向转动的。
板
书
设
计
6自行车车轮转动的奥秘
6.能够留心观察所见到的机械传动方式。
教学
重难点
重点:发现机械中的传动装置及其作用。
难点:了解齿轮传动和链条传动的异同。
教学
方法
实践、探究
教 学
准 备
简单机械实验盒
课时
1-1
教
学
过
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随笔
一、导入
1.我们班有多少同学会骑自行车?
2.你知道过去的自行车和现在的自行车有什么不同吗?
3.今天,我们研究的主题就是车轮。(板书课题)
课题
自行车车轮转动的奥秘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
目标
1.能够比较现代自行车与过去自行车的差别,发现自行车有链条传动装置。
2.能够识别齿轮传动和链条传动பைடு நூலகம்比较出齿轮传动与链条传动的特点。
3.会利用瓦楞纸和塑料瓶盖组装链条传动和齿轮传动的装置。
4.知道什么是传动装置及传动装置的作用。
5.能够在玩具和常见的机械中找出它们的传动装置。
②提问:链条传动有什么特点?
③讲述:链传动可以最大限度传递力,也可以远距离传递力,但工作动力不能太大,因为受到链条的承受能力的限制。
举手报数。
看图寻找自行车不同点
理解概念,认识传动装置
自行车车轮转动的奥秘
自行车车轮转动的奥秘基本信息姓名电子邮件所教学科科学学校名称学校地址邮政编码联系电话是否同意本教案用于乐高教育教学活动是√否设计概览教学主题自行车车轮转动的奥秘涉及学科(领域)科学授课年级五年级下册前需技能(学生在开始此单元前必须掌握的知识或技能)认识乐高积木构建模型,了解自行车车轮入门知识!课程概述(概括地描述使用乐高教具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的架构,约500字)1.课程标准:义务教育阶段参照2011年版课程标准2.知识点: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自行车车轮的转动和实验使他们认识到:运动或能量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从一个装置传递到同一机器结构的另一个装置上3.学习活动:观察学习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知道什么是传动装置及传动装置的作用,知道链条传动和齿轮传动的结构和功能,了解自行车是怎样传动的并认识玩具和常见机械的传动装置。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能通过实验的比较、探究及整理实验记录等材料,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情感目标:愿意与同学合作、交流、探究传动的活动并能够留心观察所见到的机械传动方式。
关键词自行车车轮教学或学习过程Connect联系(联系学科内容和现实世界引入活动任务)活动时长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工具与资源10分钟一、简单提问上节课的内容是否忘记,简单回顾,描述上次的思考结果。
简单概述,让学生回答。
多媒体Construct建构(指导学生进行搭建作品、程序设计)活动时长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工具与资源10分钟简述车轮运动对于转动的重要性。
首先提出问题:我们所了解的自行车,都是有哪几个部分组成的?试探性转动:开展活动,转自行车车,看谁跑得远。
自行车Contemplate 反思(引导学生评价、反思和展示实践活动的成果)活动时长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工具与资源10分钟首先用电脑演示、放大机械表内部的传动装置,观察:这种传动装置的结构跟链条传动装置什么不同?观察传动装置的运动状况,了解此种传动方式叫“齿轮传动”。
【苏教版】五年级下科学《第一单元神奇的机械----6.自行车车轮转动的奥秘》优质课教学设计
【苏教版】五年级下科学《第一单元神奇的机械—-6.自行车车轮转动的奥秘》优质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五年级下科学《第一单元神奇的机械》中的《6.自行车车轮转动的奥秘》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自行车车轮转动的现象,理解轮轴的原理,以及轮轴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认识轮轴,了解轮轴的特点和作用,并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轮轴的转动原理。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机械有所了解。
他们在学习本课之前,可能已经学习过一些关于力的知识,如摩擦力、重力等。
但是,对于轮轴的原理和轮轴在生活中的应用,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的实例和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观察、思考和探究。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轮轴的定义、特点和作用。
2.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自行车车轮转动的现象,理解轮轴的原理。
3.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探究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轮轴的定义、特点和作用。
2.自行车车轮转动的现象和轮轴的原理。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通过观察自行车车轮转动的现象,了解轮轴的特点和作用。
2.实验法: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自行车车轮转动的现象,理解轮轴的原理。
3.讨论法: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实验结果,加深对轮轴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自行车一辆,轮轴模型一个。
2.实验材料:轮轴、滑轮、绳子等。
3.教学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一辆自行车,引导学生观察自行车的车轮,并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自行车车轮是如何转动的吗?它为什么会转动呢?”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轮轴的图片和实例,向学生介绍轮轴的定义、特点和作用。
同时,教师演示轮轴的转动原理,让学生初步了解轮轴。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自行车车轮转动的现象。
苏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自行车车轮转动的奥秘》优秀说课稿及反思
《自行车车轮转动的奥秘》说课稿及反思说课稿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课是苏教版科学五下《神奇的机械》单元第六课,前面四课分别研究了四种简单机械,本课是研究机械间相互合作的一种关系,即力在机械中的传递方式,其具体实物为机械中的传动装置。
传动装置是复杂机械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它能够将运动和能量由一个装置传递到同一机器的另一个装置上去,使机器的各组成部分连成整体。
本课是把相互关联的机械当做一个整体的统整课。
本课从发现自行车的传动装置引入,说明什么是传动装置,导入对机械传动及传动方式的研究,让学生通过了解分析传动装置,发现有关传动的科学规律,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为以后研究其他类型的传动、学习机器的结构奠定良好的基础。
2)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能够在比较现代自行车与过去自行车的差别中发现自行车的传动方式。
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发现一些传动装置的结构和作用。
能够对两种传动方式进行比较。
会组装链条传动和齿轮传动的方式。
知识与技能:知道什么是传动装置及传动装置的作用。
知道链条传动和齿轮传动的结构和功能。
了解自行车是怎样传动的。
认识玩具和常见机械的传动装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乐于进行有关传动的研究活动。
能够留心观察所见到的机械传动方式。
3)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发现机械中的传动装置及其作用难点:了解齿轮传动和链条传动的相同点和不同点2、说教学法:“自行车车轮转动的奥秘”属于探究性实验,从教学进程来分析,对于五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来说,可以采用的教法:讲解法等,学法:探究法、观察法、实验法、小组合作法等。
让学生经历一个提出问题或引发发现问题、简单介绍知识、指导开展相关探究活动的研究过程。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他们对周围的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应该是他们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
而我们教师是科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亲密的伙伴,对学生在科学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应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并以自己的教学行为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行车车轮转动的奥秘》一、教材分析《自行车车轮转动的奥秘》是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六课的容。
这节课在学生了解了杠杆、滑轮、轮轴、斜面等几种典型的简单机械的结构和特点的基础上,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自行车车轮的转动和实验使他们认识到:运动或能量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从一个装置传递到同一机器结构的另一个装置上。
是本单元第2-5课具体研究简单机械之后,把相互关联的机械当做一个整体来看待的统整课。
通过学习,学生在原有认知水平和日常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认识几种常见传动装置的特点与作用,了解常见物体是如何来传递运动和能量的,发现有关传动的科学规律,激发他们科学探究的浓厚兴趣,为他们探究机器的部结构和传动特点奠定良好的基础。
本课分三部分:1、通过观察自行车等传动装置,了解传动装置是如何传动的。
2、通过实验认识链条传动和齿轮传动的结构和功能(即各自特点)。
3、指导学生认识自行车上的链条传动,体现了“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思想。
二、学情分析经过了两年多科学课的学习,学生对科学研究有较大的兴趣,初步学会了一些科学探究的方法。
通过近一个单元的学习,能用实验的方法对简单机械的特点和作用进行研究,但我发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对记录仍然不太重视,不善于收集证据。
因此,在这节课的学习当中,我一方面让学生继续体验科学探究的完整过程,另一方面,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实验研究,加深记录证据对科学解释的意义,从而开始重视实验的记录三、基于以上原因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知道什么是传动装置及传动装置的作用,知道链条传动和齿轮传动的结构和功能,了解自行车是怎样传动的并认识玩具和常见机械的传动装置。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能通过实验的比较、探究及整理实验记录等材料,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情感目标:愿意与同学合作、交流、探究传动的活动并能够留心观察所见到的机械传动方式。
四、而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指导学生发现机械中的传动装置及其作用。
难点是了解齿轮传动和链条传动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五、教学准备1.演示材料:打开后盖的座钟、三球演示仪、自行车、音乐盒、几种不同的传动装置的电教课件。
2.分组实验器材:齿轮传动组件、链条传动组件(工具箱配备)、橡皮筋、链条轮等。
3.学生准备:带一些会运动的玩具如玩具赛车、跳蛙、回力汽车等。
六、教法学法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以学生的经验为起点,重视学生的实践操作,采用自主探究教学法,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和富于启发性、激励性的教学语言,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与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小组研讨、自主设计、合作实验、归纳概括,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较好地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自主学习意识。
七、教学过程下面我将从播放录像、激趣导入;分组实验、探究新知;学以致用、迁移拓展三个方面说说我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一)播放录像激趣导入(6分钟)1.该环节我主要通过把学生最爱看的动画片作为教学的引子,以动态的画面引入“动力的传递”这一主题,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够及时地“聚焦”研究主题。
首先播放动画片《木偶奇遇记》的片断,容为通过一系列精巧的设计,动力被多种物体不断传递的画面。
2.提问:第一个运动的物体和最后一个物体之间隔得很远,而且根本没有任何接触,可为什么仍然能够引起最后一个物体的运动呢?讨论交流。
3.这时我揭示课题:这些可以把动力传到另一个地方的装置叫做“传动装置”。
从而进入对传动的探究。
4.提问:你还在哪些物体上见到过传动装置?你能描述一下这种装置的结构吗?教师适时出示并操作某些有代表性的物体(四驱车、钟表等),展示物体的传动装置和传动方式。
丰富的表象和直观的模型是学生认识传动递装置和了解动力传递方式的基础,借助于实物或者电教手段呈现多种传动装置可以让学生直接感受到传动装置在动力传递中发挥的巨大作用和在现代生活中的广泛运用。
(二)分组实验探究新知(25分)我继续提出问题:这些传动装置是怎么样传递动力的?常见的动力传递方式有哪些呢?引出本节课的重点容:探究几种传动装置的结构和功能,这里要安排两次实验。
1.实验一:探究链条传动的特点。
(10分钟)我先出示一个链条传动装置,操作演示。
学生观察:这个传动装置是由哪些部件组成的?认识链条传动装置的结构:一根链条、两个大小不同的轮子。
然后我再操作链条传动装置,学生观察轮子的运动状态。
让学生交流讨论:当大轮运动时,小轮是何种状态?大轮和小轮的运动方向是怎么样的?大轮和小轮转动的快慢一样吗?动力是依靠什么传递到小轮上的?讲解:我们把这种传动方式叫做“链条传动”。
链条将运动和能量从一个轮子传到另一个轮子上,带动了轮子的转动,也决定着轮子运动的方向。
这一环节较多地发挥了教师在研究活动中“扶”的功能。
在研究活动的起始阶段,“扶”的目的就是为了后面活动中“放”得更有效、更彻底。
学生进行分组操作实践,并做好相应记录。
最后得出结论:链条传动装置一般是由一根链条和它所连接的两个轮子或滑轮组成的。
通过链条,一个轮子的转动被传到另一个轮子上。
链条传动可以传递力,能改变轮子转动的快慢。
2.实验二:探究齿轮传动的特点。
(10分钟)首先用电脑演示、放大机械表部的传动装置,观察:这种传动装置的结构跟链条传动装置有什么不同?观察传动装置的运动状况,了解此种传动方式叫“齿轮传动”。
各组学生利用工具箱提供的材料做一个齿轮传动装置,研究它的传动特点并填写实验记录,并汇报实验现象,交流实验收获。
然后讨论:在齿轮传动装置中,相邻的两个齿轮转动方向有什么特点?齿轮传动中,齿轮转动的快慢与什么有关?最后进行小结:齿轮传动装置由两个或多个齿轮组成。
齿轮传动可以传递力,能改变齿轮转动的方向、能改变齿轮传动的快慢。
无论一个齿轮朝哪个方向转动,与它相邻的齿轮一定是向相反的方向转动的。
要使两个相邻的齿轮朝同一个方向运动,必须在两者之间再加入一个齿轮。
齿轮的旋转速度取决于两个齿轮的大小,还与两个齿轮齿数的比值有关,比如一个16齿的齿轮会使一个8齿的齿轮的转速增加一倍。
“小结”环节是将学生零碎的认识整理、归纳的过程,有利于学生对新发现、新收获的意义建构,使新知识条理化、系统化。
要让学生充分发表见解,我适当的做一下总结(板书)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出来结论的比我的“标准”答案还要标准,而且学生获得的结论是多方面的,克服了结论的惟一性。
这样设计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只是充当组织者和评委的角色。
3.请学生比较链条传动和齿轮传动各有什么优点和缺点?齿轮传动有传递力、改变运动速度和改变运动方向的作用,缺点是必须近距离才能传递动力;链传动既可以远距离传递动力,又不容易损失动力,但要求连接轮子的链条有足够的承受能力。
(5分钟)(三)学以致用 迁移拓展 (9分钟)学生通过实验了解了链条、齿轮两种传动装置的结构和功能,接着我启发学生举例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用了这样的传动装置。
各组学生分别观察自己小组带来的玩具,找一找玩具的哪个部分是起传动作用的,说一捉它们分别属于哪一种传动方式。
我再出示自行车实物,研究自行车蹬一脚踏板,后轮转几周,并量量自行车车轮转一圈,在地上行进多长距离。
最后拓展迁移结合录像介绍液压传动、连杆传动等传动装置。
利用电教手段展示这些传动装置传递动力的过程与画面,并利用箭头等辅助手段帮助学生分析转动的方向,了解这些传动装置的工作方式。
八、板书设计这是我的板书设计,简单、抓住重点容。
自行车车轮转动的奥秘 传动装置{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肯定有很多不足之处,请各位领导、老师们多指教,。
链条传动 齿轮传动 ……说课反思通过这次活动,我对课后说课有了更深的认识。
说课不是宣讲教案,不是浓缩课堂教学过程。
说课的核心在于说理,在于说清“为什么这样教”。
因为没有在理论指导下的教学实践,只知道做什么,不了解为什么这样做,永远是经验型的教学,只能是高耗低效的。
说课的容应该是我们对教学大纲(课程标准)、教材、学生及教育教学理论等认识的结晶,也是我们的教育观念及教学机智的集中体现,它显示了我们在知识、智能等方面的水平。
一、说课的感觉说课整体要流畅,不要像作报告一样,“一、二、三”之后还有“1、2、3”,各个环节之间的过渡要尽量自然,比如,说完教材和学生情况以后,要说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的处理,“根据我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以及对本节容的要求,我把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为……”,“根据我班学生的学习情况,我对这节课重难点是这样处理的”。
二、突出重点,有层次感说课要有层次感,不要面面俱到,不要将说课说得太细。
我们是说课而不是上课,与其按部就班、照本宣科的去读自己的教案,我们不如多谈谈学生探究学习中碰到的困难和我们的教学策略,谈谈教学中出现的一些意外状况以及自己当时的处理方式。
当然,这里所说的层次针对某一教学环节来说也是如此。
比如,在重难点处理上,我设计了哪些问题,如果第一套方案不行,第二套方案又怎样安排。
三、说课要有激情说课要自信,要富有激情和个性。
既然是说课,说的成分很重要。
从说课技能上看,说课主要靠口头语言来表达,这使它具有演讲特点。
所以我们不妨就把它当作一次演讲。
我们最好能说的神采飞扬,激情澎湃,能感染听众。
四、教学理论与实践说课不同于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重在按照备课准备的教学容组织学生进行有序的实践探索落实,从而锻炼学生的思维、想像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重教学行为的有效落实,重怎样教、教的结果怎样。
而说课重在说明课堂教学容分析、教法分析、过程分析、理念分析,重教学行为背后的理论分析,重在为什么教这些容和为什么这样教。
我自身说课时,重过程和实践太多,重理论分析不够。
五、课程与教材新课程理念带给我们的转变很多,我觉得其中重要的是对课程容的理解把握上。
过去我们是,教材就是课程,教材是什么我们教什么,师生的眼睛都盯着教材,教著以外的不教也不考。
而今不同了,课程概念要强化,课程的围很广,只要是有助于学习的都应当属于课程,如教材、教材以外的各种媒体承载的知识与技术、师长、同学等学生周围的人力环境、学校环境文化、家庭文化、社会文化等学生周围的物质文化环境,等等,都是课程。
教材仅仅是落实课程标准的一个参考。
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形势下,教师要完成课程标准的有效落实,需要考虑的教学容的广度和浓度要多得多,需要老师进行分析选择。
而我的说课,太过于教教材,教材上有什么就教什么,至于教材以外的知识与技术发展的形势关注不够,对于学生在原来的知识和技术基础上探索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关注不够,对于所教学的知识与技术的实用性关注不够。
总之,我认为好的说课应该让人感觉到我们有较新的教育观念,能很好地理解教材、了解学生,准确地把握重点难点,并有效地进行处理;能合理地灵活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采用的教学方法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学科教学特点;应该逻辑性强,条理清晰,层次分明,语言准确、形象、生动,富有启发性和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