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型视角下《查泰莱夫人情人》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型视角下的《查泰莱夫人的情人》分析
摘要中外学者对劳伦斯及其作品的评论不胜其数,《查泰莱夫人的情人》就是评论的焦点之一。
本文将《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与《圣经》相联系,以弗莱的原型批评理论为依据,采用分析与对比的方法,分别从人物、场景、象征与联想以及结构这四个方面对这部小说作较为深入的探讨,旨在更好地在理解小说基础上探讨劳伦斯对基督教道德观和工业文明的批判以及重构人类和谐幸福生活的理想。
关键词:《查泰莱夫人的情人》原型批评《圣经》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d·h·劳伦斯是英国文学乃至世界文学中最有影响、最有争议的作家之一。
他的许多作品自出版以来一直是文学界评论和争执的焦点。
“本世纪50年代以来,劳伦斯成为西方评论界一大热门,越来越多的人对劳伦斯其人其作进行了多方面多角度的研究,有关他的专著与评论文章浩如烟海。
”中外学者对劳伦斯作品的评论不胜其数,《查泰莱夫人的情人》就是评论的焦点之一。
这些评论多是从社会角度、精神分析、生态自然和女性主义着手,主要针对作品中的性描写、灵与肉的结合、人与自然的统一、男人与女人的关系等方面进行批评和分析。
当然,国内也有从原型批评理论角度进行该小说分析的研究,其重点基本放在了对人物的原型分析上,分析层次和主旨还有待深入和深化。
鉴于此,本文试以加拿大学者诺斯洛
普·弗莱的原型批评理论为依据再度审视这部经典之作,旨在更好地理解小说的主旨,并由此探索劳伦斯的宗教观。
二理论概述
作为20世纪五六十年代流行于西方的一个重要批评流派,原型批评曾一度与马克思主义批评和精神分析批评在西方文论界起过“三足鼎立”的作用。
加拿大文学理论家、文化批评家诺斯洛普·弗莱在《批评的解剖》中确立了神话—原型批评方法,他把对《圣经》的象征解说运用于文学理论和文学实践,从人类学的角度对文学文本进行了阐述和评价。
原型批评有其独到之处,也有其局限性。
然而,“近年来国内外文学批评界有人试图从其他角度对原型批评进行重新解读、阐释和重构,研究它与文化研究及其他当代批评理论的关系,尤其是其整体性文化批评倾向及其对当前颇为盛行的文化批评的启蒙影响等问题,这说明弗莱及其原型批评理论对于今天的文学研究仍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三小说的“圣经”原型分析
基督教在西方国家早已成为社会文化的一部分,对于广大的基督教徒来说,《圣经》是他们必不可少的宗教读本。
《圣经》是一本记载中东及西方历史发展的文学巨著,西方许多作家将其视为思想源泉,并因此创造了众多不朽的文学作品。
幼年的劳伦斯是在浓烈的宗教氛围之中成长的,他在晚年回忆道:“我是靠《圣经》长大的,似乎在骨髓里都有《圣经》的成分……因为家里让我上主日学校、上教堂,参加各种宗教组织,我总能听到有人诵读《圣经》。
”劳伦
斯作为“许多从事写作的人中最信奉宗教者之一”,他的“圣经”情结在其多部作品中表现出来。
原型的表现形式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种类型:原型人物、原型场景以及原型象征与联想。
本文将分别从人物、场景和象征与联想三个方面对这部小说作较为深入的探讨,鉴于结构在一部小说中的重要作用,本文也对这部小说在结构层面进行分析。
1 原型人物分析
劳伦斯善于借用《圣经》中一些著名人物,运用“移位”的手法将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内心的矛盾表达得栩栩如生,淋漓尽致,梅乐斯和康妮均能在《圣经》中找到各自的原型。
(1)亚当:梅乐斯的原型
劳伦斯笔下的梅乐斯远离工业化文明和人性的贪婪,是一个纯粹“自然”的人,他独自生活在勒格贝庄园的小树林里,这个人与自然完美和谐的场景再现了上帝创造夏娃之前亚当在伊甸园的生活。
同时,梅乐斯与康妮的关系与亚当和夏娃的关系颇为相似。
《圣经》中,上帝为亚当创造了夏娃,作为配偶帮助他;小说中,梅乐斯和康尼虽不是夫妻,却有着夫妻间拥有的关系——性。
此外,如同亚当被赶出伊甸园一样,梅乐斯也被克利弗解雇,被迫离开了他的“伊甸园”。
后来梅乐斯在乡下的一个农场找了份工作,就像《创世纪》里,亚当受上帝惩罚必终身劳苦才能从地里得到吃的。
(2)夏娃:康妮的原型
夏娃作为康妮的原型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第一,与伊甸园里的
夏娃一样,康妮拥有温柔的女性特质,康妮的温柔吸引了梅乐斯,最终触发了两人的感情。
第二,叶舒宪在《解读上帝的流言:77则〈圣经〉比喻》一书中指出,智慧之果事实上比喻了人类对除食物以外还包括性的渴求。
小说中,禁果是以梅乐斯的裸体和他与康妮之间性爱形式存在的。
正如夏娃偷食禁果后获得“智慧”一样,康妮也从她与梅乐斯之间全身心投入的性爱中领悟了生命的真谛。
第三,《圣经》中夏娃被蛇引诱吃下禁果,而在小说中康妮的丈夫克利弗扮演了蛇的角色,他的冷漠和畸形的求子欲望间接诱使康妮走向梅乐斯。
(3)人物的原型移位,批判基督教道德观
同《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一样,劳伦斯许多其他作品中的人物也有各自的“圣经”原型,劳伦斯的“圣经”情结可见一斑。
然而,仔细研读作品后不难发现,劳伦斯并非简单机械地把《圣经》中人物照搬到他的每部小说中,而是巧妙构思,进行了人物的原型移位。
《圣经》中亚当对上帝言听计从,缺乏主见;小说中的梅乐斯却不是一个随波逐流的人,他认识到战争的残酷,金钱对人们的腐蚀,甘愿回到家乡做一个守林人。
除此之外,梅乐斯具备了亚当身上没有的勇于承担责任的精神。
亚当在上帝责问时将偷吃禁果的责任推给了夏娃,而梅乐斯在克利弗查问时保护了康妮。
可见,劳伦斯笔下的梅乐斯比亚当更像一个真正的男人。
夏娃作为康妮的原型固然与康妮有众多相似之处,但两者的区别也非常明显:首先,康妮接受过艺术和政治的熏陶,是一个有独立思想的女性,而夏娃在吃下
禁果前则毫无智慧;其次,夏娃因偷食禁果受到上帝惩罚,遭受怀胎和生育的痛苦,而康妮尽管要和梅乐斯度过一段分离期,但这是一种甜蜜的等待,因为她有重逢的希望。
很明显,劳伦斯在亚当和夏娃的原型基础上对男女主人公的形象作了相应的提升处理。
基督教道德伦理观视肉体为罪孽,把欲望看成万恶之源,认为人只有克制了自己的欲望,追求灵性生活才能达到幸福的彼岸。
虽从小深受基督教影响,但接触了尼采的生命哲学之后,劳伦斯认为基督教道德植根于仇恨,压抑了人的本性和直觉,遏制了生命的活力,成了基督教新教道德的激烈批判者。
劳伦斯用康妮与梅乐斯那种不符合基督教教义的爱展现人性回归与救赎这一主题,足见劳伦斯与基督教道德观的决裂。
2 原型场景分析
小说中存在着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一个是象征现实的处于煤区的勒格贝庄园,另一个则是象征人间伊甸园——勒格贝庄园中以梅乐斯居住的小木屋为中心那片远离尘嚣、自成一体的森林。
这片森林中没有机械,没有文明,没有金钱利益的关系,有的只是健康的肉体,灵动的心灵,和谐的爱情,这也是劳伦斯心目中人类生活的理想之境,是真正意义上的人性回归。
在众多作品中,劳伦斯都运用了伊甸园的意象,创造出一个个男人与女人高度和谐、人与自然高度和谐的乐园。
3 原型象征与联想分析
性与裸体的描写是本书的一个特色,然而从本质上看,《查泰莱
夫人的情人》是一部主题严肃、寓意深刻的文学佳作。
《圣经》中裸体是与原始、纯洁、无罪等紧密联系的;在《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中,梅乐斯赤裸上身在小树林中洗澡以及康妮与梅乐斯裸身雨中狂欢这两段,劳伦斯用他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回归自然的人的本性之美。
劳伦斯崇尚人的纯洁的裸体,崇尚人的原始本性,这一点在他多部作品中得到了印证。
4 原型结构分析
结构在文学作品中的作用举足轻重,《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中包含了两种原型结构:一是四季发展的原型时间顺序,另一个是u型原型叙事结构。
(1)原型时间顺序
弗莱从前人的理论中,尤其从生命和自然界的循环运动中得到启发,认为文学的演变也是一种类似的循环。
他在《批评的解剖》中归纳出四种叙述模式——春、夏、秋、冬的叙述模式。
这四种叙述模式分别与喜剧、传奇、悲剧和讽刺相对应,同时也契合了主人公的诞生、成长、兴盛、衰亡等变化。
小说中康妮与梅乐斯的感情经历了末路、失去传统、复活、胜利的历程。
这段感情始于悲剧,以传奇结束,呈现出由秋季经历冬季、春季,向夏季运行的态势。
康妮与梅乐斯感情历程的第一阶段对应了神话原型的秋天。
丈夫的冷漠让康妮对现实生活失去希望,而梅乐斯也因婚姻的失败而消极孤僻,此时两人的感情都是悲剧时期。
后来剧作家麦克利斯出现
了,康妮抛却传统道德的束缚和他走到了一起,然而他的自私粉碎了康妮的梦。
这次讽刺式的感情经历对应了神话原型的冬天,然而这次经历却让康妮以叛逆的姿态迎接命运挑战。
在生机盎然的春天,康妮也迎来了感情和精神上的“春天”。
梅乐斯的出现从精神上复活了康妮,与大自然的复苏一样,康妮彻底走向对世俗道德的反叛,呈现出蓬勃的生命力。
同样,康妮复活了梅乐斯,使他走出自暴自弃的消极状态,逐步关心时政。
康妮与梅乐斯的感情历程在第四阶段达到了成熟的“夏季”,两人犹如快乐的精灵在雨中奔跑、嬉戏,没有了衣服的界定,横亘在两人之间的等级障碍也就不复存在。
他们用鲜花装点彼此,犹如回归原始的亚当和夏娃。
男女主人公的情感历程以秋天为起点,契合了四季循环发展的顺序,其背后则是劳伦斯通过调整神话原型模式的叙事策略构建人性回归与救
赎的主旨。
(2) u型原型叙事结构
u型叙事结构是弗莱受《士师记》的启发而提出的理论。
“《士师记》记叙了以色列反复背叛与回归的神话情节……给了我们一个大体上是u型的叙事结构:背叛之后是落入灾难与奴役,随后是悔悟,然后通过解放又上升到差不多相当于上一次开始下降时的高度。
”弗莱指出,《约伯记》是《圣经》中惟一的主人公出于自愿获得救赎的故事,《约伯记》记载的正是一个u型结构的故事。
“约伯和亚当一样,堕入一个苦难的离乡背井的世界,经过忏悔,恢复了他原来的状态。
”小说中男女主人公的经历都契合了这样的u型叙事结
构。
康妮从小健康、有活力,受到了优良但不古板的教养,然而战争摧毁了丈夫克里夫的身体,也改变了他的性情。
康妮由最初的快乐陷入痛苦之中,直到她的生命里出现了梅乐斯,情况才有所改变。
康妮认识梅乐斯时,梅乐斯也处在u型的低谷:消极避世,过着隐居的生活。
梅乐斯拯救了康妮,将她从空洞的精神中拯救出来,将她从伦理的残酷拘囿中解脱出来,赋予她完整的生命。
同时,康妮也拯救了梅乐斯,使他重新振作,摒弃消极避世的想法。
康妮和梅乐斯通过彼此救赎双双上升到了最初的高度。
四结语
劳伦斯关注的是男女关系和谐、文明和人性的返璞归真,这些是劳伦斯企图在其创作的“圣经”里向现代人传布的新宗教和新道德。
在《查泰莱夫人的情人》里,劳伦斯重建伊甸园,重塑亚当和夏娃,重构人类和谐幸福生活的理想。
“圣经”原型在劳伦斯小说中得到应用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一方面,对小说进行多层面原型分析有助于加深对小说的理解;另一方面,更多的目光有待于投向“圣经”原型与劳伦斯宗教观的研究上。
参考文献:
[1] 张涛:《劳伦斯研究在中国——90年代劳伦斯研究综述》,《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1期。
[2] 周发祥:《西方文论与中国文学》,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3] 朱立元:《当代西方文艺理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年版。
[4] 冯季庆:《劳伦斯评传》,上海文艺出版社,1995年版。
[5] 穆尔,张健译:《血肉之躯——劳伦斯传》,湖南文艺出版社,1993年版。
[6] griffith,k.writing essays about literature:a guide and style sheet [m].new york: harcourt brace college publishers,1986:118.
[7] 弗莱,郝振益等译:《伟大的代码》,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作者简介:卢炜,女,1987—,江苏扬州人,江苏大学外国语学院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2009级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汉对比与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