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策名著导读
名著阅读09《战国策》第八(教师版)
《经典常谈》名著阅读与练习09《战国策》第八【内容梗概】战国时期诸国关系紧张,战争随时可起,担负外交的策士和游说之士开始受到重用。
当时各国所重的是威势,策士所说原不外战争和诈谋;但要因人因地进言,广博的知识和微妙的机智都是不可少的。
汉代刘向在汉初著名说客蒯通整理和润饰的基础上,把这些策士的说辞编成了《战国策》。
《战国策》简称《国策》。
它记载了东周、西周及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各国之事,记事年代起于战国初年,止于秦灭六国,约有240年;分为12策,33卷,共497篇,《战国策》载录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各方面的史实,着重记录了谋臣的策略和言论。
《战国策》的缘起于战国时代,朱自清先生用通俗诙谐的语言讲述了春秋末年列国纷争的盛况。
最后形成了齐、楚、秦、燕、赵、魏、韩等“战国七雄”相互之间战乱不断硝烟弥漫的局面。
为了避免战争,国与国之间的外交手段便显得十分重要,游说之士便应运而生,也叫策士。
根据对最强大的秦国的态度不同,策士们形成了“合纵”、“连横”两个派别,代表人物便是大名鼎鼎的苏秦、张仪,都以能言善辩巧舌如簧而著称。
用编者刘向的话来讲,《战国策》就是记录了战国时代“高才秀士”们“奇策异智”的一部重要古史。
【文学地位】一、写作特色1.人物刻画生动例如苏秦的故事,生动的刻面了一个长于论辩,追逐名利的策士,逼真描绘一群势力庸俗的小人。
苏秦游说秦国失败后像乞丐样回到家中,而“妻不下织,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后来,他发奋图强,六国封相,路过家门时,“父母闻之,清宫除道,张乐设饮,郊迎三十里。
妻侧目而视…嫂蛇行匍匐。
”前后两个场面的鲜明对照,充分揭露一切以功名利禄为依归的炎凉世态,暴露了封建伦理道德的虎伪性。
而苏秦的“读书欲睡”也是为了高官厚禄,客观上揭露处干统治阶级中下层的策十的丑态。
2. 善于讽喻善于通过讽喻的小故事说明一种道理,生动幽默,耐人寻味。
例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以邹忌借其妻、妾、朋友出于不同目的,赞美其“美于徐公”,说明“兼听则明,偏听则暗”的道理,劝诫齐王不应偏信宫妇近臣的话,而应广开言路,鼓励人民进谏。
名著导读《经典常谈》试题精选(附答案)
名著《经典常谈》试题精练一、填空题L中国文字相传是黄帝的史官所造的。
2.秦始皇统一了天下,他也统一了文字;成了国书,别体渐归淘汰,识字便简易多了。
3.西汉存留的字书《》不分章而分部,前半三字一句,后半七字一句,两句一韵,一面供教授学童用,一面供民众检阅用。
收约字,是当时通俗的字书。
4.《说文解字》是一部划时代的字书。
东汉作,经典和别的字书里的字,他都搜罗在他的书里,所以有字。
5.商人钻灼甲骨,以卜吉凶,卜完了就在上面刻字纪录。
这称为,又称为卜辞,是盘庚(约公元前1300年)以后的商代文字,这大概是最古的文字了。
6.甲骨文、金文,以及《说文》里所谓“古文”,还有,现在统统算作古文字,这些大部分是文字统一以前的官书。
7.相传最占的字书是《》,是周宣王的太史籀作的。
这部书己经佚去,但《说文解字》中收了好些“籀文”,又称为“大篆”,字体和 ________________ 差不多。
8.讲五行的经典,现在有《尚书・》,讲八卦的便是《》。
9.商民族是用龟的腹甲或牛的胛骨卜吉凶。
将卜的人、卜的日子、卜的问句等用刀笔刻在甲骨上,这便是。
10.筮法可以说是一种巫术,是靠了来判断吉凶的。
11.八卦的基础便是一、二、三的数目。
整画“一”是一;断画“■」是二;三画叠而成卦是三。
这样配出八个卦,、、离、、艮、、巽、坤是这些卦的名字。
12.八卦原只是数目的巫术,后来却变成数目的哲学了。
那整画“一”是,代表天,那断画是偶数,代表.奇数是阳数,偶数是.13.《》是中国最古的记言的历史。
所谓记言,其实也是记事,不过是一种特别的方式罢了。
14.《尚书》包括、夏、、周四代,大部分是号令,就是向大众宣布的话,小部分是君臣相告的话。
平时的号令叫“",有关军事的叫“15.孟子说:“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
”后人因此称这时代为o16.战国流行游说之士,当时最有代表的两个人是:和,他们也被称为纵横家,都是鬼谷先生的弟子。
中华国学经典读本:战国策
3
第21章魏策二
4
第22章魏策三
5
第23章魏策四
第24章韩策一 第25章韩策二
第26章韩策三 第27章燕策一
第28章燕策二 第29章燕策三
第30章宋、卫策 第31章中山策
作者介绍
这是《中华国学经典读本:战国策》的读书笔记模板,暂无该书作者的介绍。
精彩摘录
这是《中华国学经典读本:战国策》的读书笔记模板,可以替换为自己的精彩内容摘录。
谢谢观看
目录分析
第1章东周策 第2章西周策
第3章秦策 第4章秦策二
1
第5章秦策三
2
第6章秦策四
3
第7章齐策一
4
第8章齐策二
5
第9章齐策三
1
第10第12章齐策六
4
第13章楚策一
5
第14章楚策二
第15章楚策三 第16章楚策四
第17章赵策一 第18章赵策二
1
第19章赵策三
2
第20章魏策一
中华国学经典读本:战国策
读书笔记模板
01 思维导图
03 读书笔记 05 作者介绍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目录分析 06 精彩摘录
思维导图
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读本
寓言
宋卫策
绘声绘色
燕策
人物
齐策
国学
战国时期
家 赵策
秦策
经典
魏策
第章
韩策
楚策
中山策
内容摘要
刘向编著的《战国策》是汉人刘向根据战国时期纵横家著作编辑而成的一部独特的国别史著作,它实际上是 当时纵横家游说之辞的汇编,主要记载战国时期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斗争。该书文辞优美,语言生动,富于雄辩 与运筹的机智,描写人物绘声绘色,常用寓言阐述道理,在我国古典文学史上亦占有重要地位。
战国策(全二册)
读书笔记
鲍本是《战国策》很经典的一版,对着中华书局的《战国策》结合看的。
(一)国别体史书; (二)记录战国时期,策士游说活动,同时反映社会民情; (三)部分为文学故事, 不可靠。
可以用几句话来概括《战国策》,在齐,秦,楚,魏,赵,韩,燕这七个国家里,纵横家们以及那些将相, 都在拉拢彼此,分化对方,想要维持一个比较均衡实力范围。
战国策卷二十三 战国策卷二十四
0 1
战国策卷二 十五
0 2
战国策卷二 十六自此卷 复有钱本。
0 3
战国策卷二 十七
0 4
战国策卷二 十八
0 6
战国策卷三 十
0 5
战国策卷二 十九
战国策卷三十一 战国策卷三十二
战国策卷三十三 附录
作者介绍
这是《战国策(全二册)》的读书笔记模板,暂无该书作者的介绍。
战国交错纵横,可谓多事之秋,则脱颖而出者众。
人物塑造 (一)对战国时各阶层人物、尤其“士”都有描写。 (三)以波澜起伏的情节,个性化的言行,传神 的形态和细节来描写人物。 ②引类譬喻,借动植物或习见事物为喻,循序渐进地辩说。
刘向校书曰:春秋末期,田氏代齐,三家分晋,道德大废,上下失序,捐礼让而贵争战,弃仁义而用谲诈。 两百余年间,上无天子,下无方伯,力功争强,胜者为右,兵革不休,诈伪并起。《战国策》以子书而论,即为 纵横家录其事矣!以史而论,其以国别为序,间取重要事件,叙事策论,然非纯以事实为据,多有演绎创造、小 说家言。
精彩摘录
这是《战国策(全二册)》的读书笔记模板,可以替换为自己的精彩内容摘录。
谢谢观看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战国策(全二册)
读书笔记模板
01 思维导图
03 读书笔记 05 作者介绍
怎样读经典之《战国策》
怎样读经典之《战国策》《战国策》,又称《国策》,是先秦时期一部重要的经典著作。
中国历史上的“春秋”之称,是从当时鲁国编年史《春秋》一书而得名的。
“战国”一词,虽然在战国时代已有,但只是用来指称当时的七大强国。
不过汉人也有称战国的,如刘向。
又因为《战国策》经过西汉刘向的整理命名之后,“战国”作为继春秋之后一个时代的名称,遂为后代学者所共认。
《战国策》在未经整理校定之前,有《国策》《国事》《短长》《事语》《长书》》《修书》等名称。
整理校定之前,《战国策》卷帙颇为混乱,文字错讹甚多。
西汉刘向就中秘所藏之书,以国分别,以时相次,去其重复,校成定本,分东周、西周、秦、楚、齐、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国,合为三十三篇,定名为《战国策》。
《战国策》是一部史书,但却不是一部信史。
它虽是分国记事,但不像《左传》那样按照编年的次序记载历史,与其说它是一部国别史,毋宁说它是一部记录战国时代纵横家游说各国的活动和说辞及其权谋智变斗争故事的汇编。
不过,尽管《战国策》非信史,这部奇书却为我们描绘出战国时代纵横捭阖的时代风貌与瑰丽恣肆的人文精神。
与《左传》以儒家思想为主导完全不同的是,《战国策》展现了纵横策士全新的、“独创的”纵横策士的思想,洋溢着鲜明的时代气息。
《战国策》里首先高唱着的是重士贵士的思想,在《齐策四》的《齐宣王见颜斶章》里,颜斶公开亮出了“士贵耳,王者不贵”的口号,对于传统的“王者贵而士人贱”的观念给予极大的冲击。
同样的,策士王斗要见齐宣王,竟要齐宣王亲自来迎接。
(《齐策四》)“趋势”还是“趋士”,成为检验士人与君王态度的标准。
贵士、重士的思想观念,不但是策士阶层本身的存在与追求,也为一些思想敏锐的国君所接受。
秦昭王见范睢,又是“屏左右”,又是“虚无人”,一而再地“跪而请”,礼节隆重,态度恳切,完全丧失了君王至高无上的尊严和威风(《秦策三》)。
至于燕昭王,则筑黄金台大规模地求士了。
作者刻意突出士的重要作用,宣扬贵士重士的思想,体现了战国时期对知识和士人的尊重。
考生必读-名著考点之《战国策》
考生必读-名著考点之《战国策》《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
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策略,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
西汉末刘向编定为三十三篇,分为12策,33卷,共497篇。
书名亦为刘向所拟定。
《战国策》是战国时期各国史官记载的策士们游说诸侯国的言论资料。
全册145 书记载了战国时期谋臣策士相互辩论时所提出的政治主张和斗争策略以及相互倾轧的阴谋诡计。
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上起三家分晋,下至楚汉之争二百多年中,各诸侯国之间和各国内部各阶级、阶层之间尖锐复杂的矛盾斗争,统治集团的争权夺利、相互倾轧、昏庸腐朽,以及兼并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和灾难。
这些都为研究战国史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是先秦历史散文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著作之一。
社会影响《战国策》的文学成就也非常突出,在中国文学史上,它标志着中国古代散文发展的一个新时期,文学性非常突出,尤其在人物形象地刻画,语言文字的运用,寓言故事等方面具有非常鲜明的艺术特色。
《战国策》的思想内容比较复杂,主体上体现了纵横家的思想倾向,同时也反映出了战国时期思想活跃,文化多元的历史特点。
《战国策》的政治观比较进步,最突出的是体现了重视人才的政治思想。
《战国策》一书对司马迁的《史记》的纪传体的形成,具有很大影响。
《战国策》历来为研究者称赞其文学价值,但是对它的思想却是众说纷纭。
这是由于该书与后世的儒初中课本选自的篇目一.《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我国著名国别体史书《战国策·齐策一》讲述战国时期齐国谋士邹忌劝说君主纳谏,使之广开言路,改良政治。
该文是《战国策》中的经典名篇。
课文通过邹忌以自身经历对齐王进行类比从而得出直言不易的道理,讽劝齐王纳谏除弊的故事,从而说明国君必须广泛采纳各方面的批评建议,兴利除弊,才可以兴国的道理。
这个故事明确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一个人在受蒙蔽的情况下,是不可能正确认识自己和客观事物的。
作为领导,更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防止被一些表面现象所迷惑;不要偏听偏信,要广泛听取他人的批评意见,对于奉承话要保持警惕,及时发现和改正自己的缺点错误,不犯或少犯错误。
名著导读答案
名著导读一、《西游记》(一)《西游记》是吴承恩所著,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优秀的神魔小说,也是一部规模宏伟、结构完整、用幻想形式来反映社会矛盾的精品巨著。
小说以整整七回的“大闹天宫”故事开始,把孙悟空的形象提到全书首要的地位。
第八至十二回写如来说法,观音访僧,魏征斩龙,唐僧出世等故事,交待取经的缘起。
从十三回到全书结束,讲述了五百年后,观音向孙悟空道出自救的方法:他须随唐僧到西方取经,作其徒弟,修成正果之日便得救。
孙悟空遂紧随师父上路,途中屡遇妖魔鬼怪,二人与猪八戒、沙僧等合力对付,展开一段艰辛的西天取经之旅。
(二)孙悟空,补天奇石孕育而生。
刚出生时,他带领群猴进入花果山后成为众猴之王,群猴称之为美猴王。
后来拜菩提祖师为师学艺,法号悟空。
学会七十二变、腾云驾雾;使用的兵器从东海龙宫抢得,能大能小,随心变化,小到绣花针塞入耳朵,大到顶天立地,上伸可到三十三重天,下伸可以至十八层地狱;一个筋斗能翻十万八千里;一双火眼金睛,能看穿妖魔鬼怪伪装的伎俩。
孙悟空第一次到天界时所封官职——弼马温。
后来因为感觉受骗反下天庭,回到花果山中,自封齐天大圣,迫使天庭承认该封号。
后大闹天宫,搅乱王母娘娘的蟠桃盛会,偷吃太上老君的万年金丹,打败十万天兵天将,又自不量力地与如来佛斗法,被压在五行山下500 年。
经观音菩萨点化,后被唐僧救出,法号行者,保护唐僧西天取经,还被观世音菩萨赐有三根神奇的毫毛在脖子后面,可化万物,一路上保护唐僧降妖伏魔,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最后取回真经修成正果,被封为斗战胜佛。
(三)猪八戒,原是天庭玉皇大帝手下的天蓬元帅,主管天河。
因醉酒调戏嫦娥被玉皇大帝逐出天界,到人间投胎,却又错投猪胎,嘴脸与猪相似。
它咬杀母猪,打死群彘(zhì),又招赘到福陵山云栈洞的卵二姐家,想不到一年卵二姐却死了,只留下一个洞府给他。
至此栖身于此,自称“猪刚鬣”。
观音菩萨赐法号悟能,唐僧西去取经路过高老庄,猪八戒被孙悟空收服,被唐僧收为二徒弟后,为让其继续戒五荤三厌,唐僧给他起了个别名叫“八戒”。
第三单元名著导读《经典常谈》同步练习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经典常谈》2023-2023学年名著真题练习1.名著阅读。
【江苏省江阴市2023期中】(1)阅读《经典常谈》后,同学们对于传统文化经典有了许多新的认识,以下为同学们对传统文化经典的论述,请找出其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A.关于礼,汉代学者所传习的三种经是《仪礼》《礼古经》和《周礼》。
《礼古经》已亡佚,《仪礼》和《周礼》相传都是周公作的。
B.朱熹最早将《大学》《中庸》《论语》《春秋》编在一起,后来这四部经典被称为“四书”。
C.刘向编定的《战国策》是一部重要的古史,我们所谓的战国时代,便是《战国策》记录的这一段时期。
D.《史记》开创了“纪传体”的形式;《汉书》“断代述史”的创新深深影响了后世正史的写作。
(2)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诗的源头是歌谣。
上古时候,没有文字,只有唱的歌谣,没有写的诗。
一个人高兴的时候或悲哀的时候,常愿意将自己的心情诉说出来。
日常的言语不够劲儿,便用歌唱;一唱三叹的叫别人回肠荡气。
唱叹再不够的话,便手也舞起来了,脚也蹈起来了,反正要将劲儿使到了家。
碰到节日,大家聚在一起酬神作乐,唱歌的机会更多。
或一唱众和,或彼此竞胜。
传说葛天氏的乐八章,三个人唱,拿着牛尾,踏着脚,似乎就是描写这种光景的。
歌谣越唱越多,虽没有书,却存在人的记忆里。
有了现成的歌儿,就可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随时拣一支合式的唱唱,也足可消愁解闷。
(1)以上文段出自____ 著《经典常谈》的第四章——《》第四。
(2)材料中,原始歌谣有哪些主要用途?2.名著阅读。
【福建省福州市九校联考2023期中】(1)《经典常谈》是朱自清先生为中学生撰写的一部介绍我国_________的著作,概述了_________、_________和历代诗文的情况。
(2)阅读《经典常谈》选段,回答相关问题。
晋范宁作《穀梁传序》说,“左氏艳而富,其失也巫”;“艳”是文章美,“富”是材料多,“巫”是多叙鬼神,预言祸福。
这是句公平话。
注《左传》的,汉代就不少,但那些许多已散失;现存的只有晋杜预注,算是最古了。
名著导读《经典常谈》第7—13章精讲精练课件
一标准,文体为之大变,宋代称为“散文”。
明代以八股文取士,此后八 股文盛行。清末,梁启超先 生的“新文体”可算登峰造 极。后胡适之先生提倡白话 文,经过五四运动,白话文 畅行。
特 点: ①文辞妙绝。读来如闻其 语,如见其人。 ②历史价值高。所记上接 春秋时代,下至楚汉兴起 为止。战国的名称是刘向 在这部书的序里定出的。
《史记》《汉书》 第九
司马迁早年漫游各地,了解风俗, 采集传闻。他以“究天人之际,通 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 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 记》,汉人称为《太史公书》。
《史记》 司马迁 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体 例:十二本纪,记帝 王政绩。十表,以分年略记世代为主。八书,记典章制度的沿革。 三十世家,记侯国世代存亡。七十列传,类记各方面人物。《汉书》 班固 我国第一部断代体通史特 点:①文字弘丽精整,多用排偶,句 子较长。
②作者删润旧文,“述而不作”。《史记》《汉书》的异同:《史 记》“文直而事核”,《汉书》“文赡而事详” 同:组织宏大,描 写曲达。
《辞赋》 第十一
屈原是我国历史里永被纪念的一个人。 《楚辞》中《离骚》和《九章》的各 篇都是屈原放逐时所作。 东汉后班固作《两都赋》,张衡仿作 《二京赋》,晋左思作《三都赋》。
辞:句读由短而长、由齐而畸,屈原诸作奠定了这种体制,模 拟的日渐变多,汉武帝时最盛。汉时称这种体制为“辞”,又 称为“楚辞”。刘向将这些东西编辑起来,成为《楚辞》一书。 赋:荀子的《贼篇》最早称“赋”,这种赋日渐发展,屈原诸 作也便被称为“赋”。《汉书》《艺文志》《诗赋略》分赋为 四类。
乐府
《孔雀东南飞》 《木兰诗》 《秦妇吟》
乐府三绝 《孔雀东南飞》
《木兰诗》 《秦妇吟》
李白用来抒写自己的生活, 杜甫用来抒写那个大时代,诗 的领域扩大了,价值也增高了。 给诗开辟了新世界。
战国策(中国古代史学名著、国别体史书)详细资料大全
战国策(中国古代史学名著、国别体史书)详细资料大全《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学著作,又称《国策》。
书中记载了西周、东周及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各国之事。
记事年代起于战国初年,止于秦灭六国,约有240年的历史。
《战国策》分为12策,33卷,共497篇,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游说之士的政治主张和言行策略,也可说是游说之士的实战演习手册。
该书亦展示了东周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
《战国策》一书的思想倾向,因其与儒家正统思想相悖,受到历代学者的贬斥。
《战国策》曾被斥之为“邪说”、“离经叛道之书”。
“《战国策》基本上自成一家。
其道德哲学观多取道家,社会政治观接近法家,独与儒家牴牾不合,因而为后世学者所诟病。
”作者并非一人,成书并非一时,书中文章作者大多不知是谁。
西汉刘向编定为三十三篇,书名亦为刘向所拟定。
宋时已有缺失,由曾巩作了订补。
有东汉高诱注,今残缺。
宋鲍彪改变原书次序,作新注。
吴师道作《战国策校注》,近代人金正炜有《战国策补释》,今人缪文远有《战国策新校注》。
基本介绍•作品名称:战国策•外文名称:Intrigues of the Warring States•作品别名:《国策》、《国事》、《短长》、《事语》、《长书》、《修书》等•创作年代:战国时期•作品出处:不详•文学体裁:散文•作者:为多人所作(所含资料,主要出于战国时代)•类别:国别体•考订整理:刘向等人•重大意义:是研究战国时代最基本的史料内容,作者,版本,名篇,作品目录,注释名录,写作特色,历史评价,编者简介,其它相关,人物,成语,典故,目录,图书体例,参考书目,战国策派,内容《战国策》是汇编而成的历史著作,作者不明,非一时一人之作。
其中所包含的资料,主要出于战国时代,包括策士的著作和史臣的记载,汇集成书当在秦统一以后。
原来的书名不确定,西汉刘向考订整理后,定名为《战国策》。
根据战国时期的史料编订,反映了战国时期各国的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动情况和社会面貌。
初三上期末名著导读《水浒传》《战国策》复习
※典型情节——《智取生辰纲》。
※性格特征示例——足智多谋、沉着冷静、足智多谋、神机妙算
▲林冲(绰号:豹子头):使用兵器——铁禅杖
※典型情节——《误闯白虎堂》、《风雪山神庙》、《火烧草料场》、《雪夜上梁山》、《怒杀王伦》。
※性格特征示例——武艺高强、勇而有谋,但为人安分守己、循规蹈矩、被逼上梁山。
11、“自幼曾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恰如猛虎卧丘……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这是(宋江)在浔阳楼写的反诗。
12、“《水浒》这部书,好就好在投降。做反面教材,使人民都知道投降派。”这是毛泽东(人名)对《水浒传》的评价。
13、某剧院前贴出一张海报,上写“豹子头刊金印后,野猪林伏洒家前”。据此,可猜测这场戏与《水浒》中(鲁达)(林冲)两位英雄有关。
17、梁山一百单八将中第一个出场的是谁?他的绰号是什么?,被逼上梁山的“逼”字在谁身上体现的最明显?描写了众多英雄好汉的形象,其中一开始逆来顺受,后来怒而反抗的人物是谁?
史进,九纹龙,林冲,林冲
18、“黑熊一身粗肉,铁牛似遍体顽皮,交加一字赤黄眉,双眼赤丝乱系。怒发浑如铁刷,刷狰狞好似狻猊。天蓬恶煞下云梯”。这写的是小说哪位好汉?他的性格特点是什么?
呼保义宋江仗义疏财,济弱扶贫,精神练达,但有浓重的正统观念和忠君思想
21、“身躯凛凛,相貌堂堂。一双眼光射寒星,两弯眉浑如刷漆。胸脯横阔,有万夫难敌之威风;语话轩昂,吐千丈凌云之志气。心雄胆大,似撼天狮子下云端;骨健筋强,如摇地貔貅临座上。如同天上降魔主,真是人间太岁神。”这段话描写的是谁?他的主要性格特点是什么?
黑旋风李逵粗鲁耿直、纯朴鲁莽
19、“生得面圆身大,鼻直口方,腮边一部貉绒须。身长八尺,腰阔十围。手持一柄禅杖,腰系一把戒刀”这一肖像描写写的是谁?他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第八课《战国策》
三、异体字 弔一吊 莞—管 籥-鑰 劎一劍 采-埰 古今字 正—政 通假字 釐—僖 愍-闵 上—尚 邪—耶 赴—讣 而—尔 辨-辩 倍—背 涂一途 晏-安
四、重点字词句 魏安釐王:名圉音语,前276—243年在位。 釐音僖。都自安邑迁大梁。 客将军辛垣衍:辛垣,复姓。称客 ,则衍他 国人仕魏也,衍 ,毕公高之后。 齐闵王:《史记》 作「愍」 ,齐策作「闵」 。 以齐故 :齐不称 ,秦亦失之。 齐闵王已益弱:时襄王在位,或谓:今之齐, 视闵王已益弱 。史记作‚今齐愍王已益弱‛
投 其 钥 :‚钥‛, 关下 牡 也 。投 者 ,下 其牡 。 倍殡柩:倍 ,通 背 。 索隐云 ,主人不在殡 东 ,将背其殡棺 ,立西阶上 , 北面哭 ,是 倍也 。天子乃于阼阶上,南面吊之也 。 生则不得事养 : 索隐云 ,谓时君弱臣强 ,邹 、鲁君生时 ,臣不得尽事养 ,死 不得行赙襚 之 礼。然齐欲行天子礼于邹 、 鲁,其臣皆不 果纳之 ,是犹秉礼而 有大体也 。
饭含 :古代殡殓时的一种仪式,以珠玉贝 饭实死者之口 。 秦无已而帝 :无 已 ,必欲为之而不止也 。 不敢复言帝秦 :尊秦为帝 。 以千金为鲁连寿 :赠金帛、敬酒都可叫 寿。
见之于将军: 姚本 钱、刘作「请为绍交之于将军」 。 高 士:品行高尚而不做官的人。曷为:介宾结构, 曷,大体相当何,用作状语,表反问或问原因, 胜已泄之矣 :泄,言已白之。 鲍焦 :周之介士 ,见《庄子》 。《韩 诗 外 传》云 ,周时隐者 ,无子胤,不臣 天子,不友诸侯。不满 当时政治,抱木饿死。 无从容而死者:从容,和缓,指胸襟宽大,反之,则 心地狭小。 众人不知 ,则为一身 :不知者,以其抱木死,为无 以自养,不知其非世,不满当时政治。
三、注释 最早有东汉高诱为之作注,后来此注渐残缺。北宋, 曾巩校刊补编恢复原有规模,南宋时,姚宏、鲍彪二 人分别为此书作注,元代吴师道在鲍注基础上,作成 《战国策校注》,清黄丕烈作《战国策扎记》。 1973年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发现了写战国时期辩士 言论的帛书,未标书名,经过整理,凡27章,11000 多字,定名为《战国纵横家书》。其中,第27章所 记之事在公元前345年,在本书中为最早年代。第25 章为秦王政十二年(公元前235年)事,第26章为秦王 政二十二年 (公元前225年)事,是本书中年代最晚的 。此书的编集当在秦统一前后,而这部汉初帛书抄本 可能写于高祖后期或惠帝之时,上距此书编集时间只 有20年左右。关于这书的编集者,有人认为,可能 是秦的零陵守信。
【名篇名著导读讲义】15
《战国策》(李健锋)在中国古代文化典籍之中,《战国策》占有非常独特的地位。
它是战国时代的一部国别史料汇编,游说之士的言论大全,同时也是一部历史散文总集。
通过《战国策》,我们可以窥见中国思想文化失落或隐蔽了的另一种形态、又一种风貌。
《战国策》产生的时代背景“战国”这个名称,在战国时代已经有了。
《战国策》卷六《秦策四》顿弱谓“山东战国有六”。
卷二十《赵策三》赵奢谓“今取古之万国者分以为战国七”。
可见战国一词起于当代。
不过,只是用来指当时连年战争的强国的。
司马迁《史记》多用此名,至刘向整理《战国策》,“战国”正式成为对一个历史阶段的命名。
战国——这确乎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一个非常阶段。
正如著名史学家张荫麟在《中国史纲》中指出的:“春秋时代的历史,大体上好比安流的平川,上面的舟楫默运潜移,远看仿佛静止;战国时代的历史,都好比奔流的湍濑,顺流的舟楫,扬帆飞驶,顷刻之间,已过了峰岭千重。
” 战国是中国历史上生产力大发展和政治经济、社会大变革的时期。
春秋末到战国初,铁工具开始在生产中广泛使用,耕种面积不断扩大,施肥和人工灌溉也有了发展,李冰开都江偃,郑国修郑国渠,农产量比过去有了明显的提高。
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和铁器用于手工业,大大推动了手工业的发展,商业繁荣,出现了像洛阳、大梁、临淄、邯郸等商业城市。
生产技术的进步、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的开发,使社会的物质财富增长,从而社会关系的调整、政治权力的重新分配、经济制度的变革,成为历史发展的内在要求。
三家分晋之后,魏、赵、韩三国先后实行变法,在战国初期成为强国。
稍晚时候,楚悼王用吴起,秦孝公以卫鞅,实行变法,先后成为强国。
燕昭王奋发图强,实行改革,也使燕成为强国。
这样,就出现了秦、魏、赵、韩、齐、楚、燕七大诸侯国称雄的局势。
这些强国,对内实行专制集权,对外扩张势力,经济力量、政治力量愈益强大,军事力量雄厚。
它们之间的战争,较之春秋时期更加激烈、频繁,规模更加庞大。
各国都拥有雄厚的武装力量,三晋、齐、燕,各有带甲之士数十万人,秦、楚两国“各有奋击百万”。
专题07:名著导读(知识串讲)-2022-2023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期末考点大串讲(部编版)
专题07 名著阅读《经典常谈》(朱自清)一、作家介绍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后改名自清。
生于江苏东海县,原籍浙江绍兴,因世代居住于扬州,自称扬州人。
著名的散文家、诗人、教育家,杰出的民主战士。
朱自清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曾留学英国,专攻语言学和英国文学。
作为散文家的朱自清先生,他是中国现代散文领域里成就很高的作家,散文风格素朴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练、文笔秀丽著称,代表作有《荷塘月色》《背影》《春》《匆匆》等。
作为教育家的朱自清先生,他还是现代中国一位出色的语文教育家。
朱自清1920年从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后先后在杭州第一师范、扬州第八中学、吴淞中国公学、台州六师、温州第四中学、宁波四中等校任教,后又任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教授、系主任,昆明西南联大中文系主任。
丰富的教学经验,也让朱自清在语文教育方面形成了自己的思想体系。
除了叶圣陶合著的《国文教学》《精读指导举隅》《略读指导举隅》《标准与尺度》和《语文拾零》等教育论著,他还把语文教育的远大目标确定在了解本国固有的灿烂文化,加强民族意识并以此提高学生欣赏文学的水平。
这种观念就促使他完成了《经典常谈》的创作。
二、作品简介《经典常谈》正文计有“《说文解字》第一”、“《周易》第二”、“《尚书》第三”、“《诗经》第四”、“三《礼》第五”、“《春秋》三传第六”、“‘四书’第七”、“《战国策》第八”、“《史记》《汉书》第九”、“诸子第十”、“辞赋第十一”、“诗第十二”与“文第十三”等十三篇,平均每篇数干言。
朱自清以高度洗练而娴熟的笔法对于十三类经典进行了准确又不失生动的介绍,使得全书兼备学术性与文学感。
三、章节梗概1.《〈说文解字〉第一》秦以前:战国末期,由于文字统一的需要,进而出现了仓颉造字的传说。
秦以后:始皇时,文字统一为小篆,又形成隶书;汉末时,隶书由椭圆变为扁方,称作“汉隶”;魏晋之际,隶书变为“正书”;晋至唐朝,又称为“隶书”,称“汉隶”为“八分书”;晋代正书简化形成“行书”,晋代也称为“楷书”,宋代又改称为“真书”。
8《经典常谈》(《 战国策》第八 ) 知识梳理及能力训练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第三单元名著导读
《战国策》第八(学生版)【知识梳理】《战国策》又叫《国策》,是西汉末期的刘向所编订的国别体史书,主要记录了从战国初期到秦朝建立这240年多年间,东、西周和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等诸侯国的史实。
全书共12策,33卷,近500篇,囊括了皇室和各个诸侯国的政治、外交和军事等方面的内容,其中又以策士们的言论和策略为重点。
春秋末年,皇室衰微,各大诸侯国展开了激烈的角逐,最终形成了七雄争霸的局面。
“七雄”包括秦、楚、燕、韩、魏、赵、齐。
这七大诸侯国之间为了尽可能地避免战争,同时提升国力,都非常重视外交,于是许多优秀的“外交官”应运而生了,这些人被称为策士或游说之士。
到了战国末期,秦国成为了最强大的诸侯国,对另外六个诸侯国形成了压倒性的威胁,因此这六大诸侯国在对待秦国的态度上分成了“合纵”与“连横”两种派别:“合纵”就是六国联合起来对付秦国;“连横”六国分别和秦国结盟,以求暂时的安稳。
“合纵”派的代表人物是苏秦,“连横”就是派的代表人物是张仪。
这些策士个个能言善辩,巧舌如簧,以至于战国末期各国的“纵横”策略瞬息万变,演绎了一幕幕引人入胜的历史画面。
因此《战国策》其实就是一部展现战国时期策士们斗智斗勇、献计献策的精彩史书。
缘起于战国时代,朱自清先生用通俗诙谐的语言讲述了春秋末年列国纷争的盛况。
最后形成了齐、楚、秦、燕、赵、魏、韩等“战国七雄”相互之间战乱不断硝烟弥漫的局面。
为了避免战争,国与国之间的外交手段便显得十分重要,游说之士便应运而生,也叫策士。
根据对最强大的秦国的态度不同,策士们形成了“合纵”、“连横”两个派别,代表人物便是大名鼎鼎的苏秦、张仪,都以能言善辩巧舌如簧而著称。
用编者刘向的话来讲,《战国策》就是记录了战国时代“高才秀士”们“奇策异智”的一部重要古史。
一、填空题1.战国七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经典常谈战国策的导读语
经典常谈战国策的导读语战国策,大家可能都听说过吧?这可是中国古代智慧的结晶,几千年过去了,它依然能给我们带来不少启发。
你要说它是什么呢?说白了,就是那时候那些聪明的谋士、国君们的“决策指南”吧。
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一种“智慧大合集”,里面满是战略、计谋,甚至还有一些看似“旁门左道”的操作。
你说,这不就像现在我们看一些商业秘籍或者领导力书籍吗?不过呢,战国策它的背景可不是那么简单。
想当年,七国争霸、风云变幻,简直是“江湖险恶”,每天都得拼智力、拼勇气,拼的是谁能在风口浪尖上站稳脚跟。
你想,战争和政治这两样东西从古至今就没有停过。
战国时期的那点事儿,简直像是为现代职场里的“斗智斗勇”提供了无数个素材。
比如说,看看苏秦、张仪两位大人物,简直就是“智商碾压”现场。
你要知道,那个时候的外交、联盟,不比咱们今天说的什么“贸易协定”或者“跨国合作”。
人家那是直接下手,找机会,耍点手段,搞些“连环计”。
有时候说起这些事,感觉自己也能从中学点“花招”了。
更有意思的是,《战国策》里那些个“妙计”几乎可以说是“经典必修课”。
你看那个所谓的“远交近攻”策略,几乎能用在任何时代,不管是对付敌人,还是和身边的同事打交道。
这个说白了就是,你跟远处的人做朋友,和近处的人打交道时小心点。
简单不?你就想,那个时代的外交高手要在乱世中游走、在多个国家之间周旋,脑袋里装的都是心机、算计。
这不禁让人想,古人真不是咱们这些上班族可以轻松比拟的。
要说《战国策》里的内容吧,那真是丰富多彩,简直可以开个“超级大杂烩”。
你翻开看看,什么“纸上谈兵”式的故事有,什么“空城计”式的巧妙计谋也有,甚至还有不少令人捧腹的搞笑小故事。
很多人一提到《战国策》,就觉得它特别“高大上”,说的是一些复杂的政治经济问题,但其实它里边也有不少轻松、诙谐的部分,能让你笑出声来的时候,也在潜移默化中让你思考,学点什么“新招数”。
比如,有个故事说齐国有个叫孟尝君的家伙,他是个了不起的人物,不光有头脑,还特别懂得如何用人。
《战国策 超越国界与阶级的计谋全书》读书笔记思维导图PPT模板下载
06
养士的原 则——宽 容
05
不求而求
附录 《战国策》选读
01
秦兴师临 周而求九 鼎
02
卫鞅亡魏 入秦
03
孟尝君将 入秦
04
苏秦始将 连横06赵太后新 源自事05张仪说秦 王
01
魏惠王死
02
齐助楚攻 秦
03
张仪之楚 贫
04
楚襄王为 太子之时
06
杨照
05
楚绝齐齐 举兵伐楚
感谢观看
读
书
笔
记
底
3
史实不是重点
4
赌上性命
5 阶级不再是壁
垒
第四章 机锋百变
01
进谏不须 硬碰硬
02
古圣先贤 都是好理 由
03
名家与纵 横家的联 系
04
昏君可以 名利诱之
06
无法抗拒 的诱惑
05
凸显谋士 的角色
第五章 全新的效忠模式
01
权力的平 衡游戏
02
考验君王 的智慧
03
网罗奇人 异士
04
拉抬行情 的艺术
第三章 怎样游说才有 效
目录
05 第四章 机锋百变
07 附录 《战国策》选读
06
第五章 全新的效忠模 式
一群没有绝对是非观念的人,竟然成为那个时代的明星和英雄!《战国策》是一部来历不明的书。书中记录 的是发生在战国时期的事,然而此书流传的版本,顶多只能溯至西汉。形式上,《战国策》是战国中纷纭事件的 片段记录;内容精神上,《战国策》选择记录的,不见得是对这个国、那个国有重大变化意义的事件,而是纵横 策士对各国政治、军事的游说、影响。《战国策》的主角,不是国与国君,不是历史变化发展,而是纵横策士。 《战国策》的重点,在于保留当时有名的纵横家的言谈、行为,凸显在那个时代,这些人曾经如此有势力、如此 重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战国策》名著阅读
题解:西汉末年刘向按照国别编订了《战国策》,不是一人所作,刘只是校订者和编订者。
因所记录的多是战国时纵横家为其所辅之国的政治主张和外交策略,因此刘向命名为《战国策》,又称《国策》、
编者:西汉末刘向编定为三十三篇,分为12策,书名亦为刘向所拟定。
内容: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策略,展示了这些人的精神风貌和思想才干,另外也记录了一些义勇志士的人生风采,反映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
地位及影响:是一部国别体史书,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是我国古代记载战国时期政治斗争的一部最完整的历史著作,也是一部非常好的历史散文。
在中国文学史上,它标志着中国古代散文发展的一个新时期。
其文学成就突出,尤其在人物形象的刻画,语言文字的运用,寓言故事等方面具有非常鲜明的艺术特色。
该书文辞优美,语言生动,富于雄辩与运筹的机智,描写人物绘声绘色,常用寓言阐述道理,著名的寓言就有"画蛇添足""亡羊补牢""狡兔三窟""狐假虎威""南辕北辙"等。
初中课本选自的篇目
一《邹忌讽齐王纳谏》
选自我国著名国别体史书《战国策·齐策一》讲述战国时期齐国谋士邹忌劝说君主纳谏,使之广开言路,改良政治。
该文是《战国策》中的经典名篇。
课文通过邹忌以自身经历对齐王进行类比从而得出直言不易的道理,讽劝齐王纳谏除弊的故事,从而说明国君必须广泛采纳各方面的批评建议,兴利除弊,才可以兴国的道理。
这个故事明确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一个人在受蒙蔽的情况下,是不可能正确认识自己和客观事物的。
作为领导,更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防止被一些表面现象所迷惑;不要偏听偏信,要广泛听取他人的批评意见,对于奉承话要保持警惕,及时发现和改正自己的缺点错误,不犯或少犯错误。
二《唐雎不辱使命》
选自《战国策·魏策四》,标题为后人所加,又名《唐雎为安陵君劫秦王》。
唐雎,也作唐且。
不辱使命,不辜负出使的任务。
辱,辱没,辜负。
唐雎是一个有胆有识的谋臣。
在这场面对面的交锋中,他不为秦王的谎言所动,也不为他的威胁所屈,始终处于主动的地位。
当秦王以“轻寡人”相责难时,他立即坚决予以驳斥:“否,非若是也。
”不仅如此,为了掌握斗争的主动权,他有意激怒秦王,以“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进一步揭穿秦王的骗局,表达维护国土的强硬立场。
当秦王恼羞成怒,以“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相威胁时,他毫不惊慌,而是以非凡的机锋转问秦王是否听说过“布衣之怒”,再就秦王的答话点出“士之怒”这个要害,然后慷慨陈辞,历数专诸、聂政、要离三个刺客,以“怀怒未发,休祲于天”歌颂他们的壮举,在气势上完全压倒了对方。
待到最后说出“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并且“挺剑而起”时,秦王就只剩下“长跪而谢之”一条退路了。
这一场斗争,表现了唐雎的凛然正气和不畏强暴的布衣精神。
文章用人物对话生动地塑造了唐雎的形象,表现了唐雎维护国土的严正立场和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布衣精神,从而揭示了弱国安陵能够在外交上战胜强秦的原因。
唐雎这种凛然不可侵犯的独立人格和自强精神,在历史长河中一直熠熠生辉。
《战国策》中涉及到的成语
一尘不染大庭广众两败俱伤南辕北辙亡羊补牢羽毛未丰引锥剌股门庭若市返璞归真狡兔三窟狐假虎威惊弓之鸟安步当车不遗余力不翼而飞侧目而视高枕无忧汗马功劳画蛇添足挥
汗成雨三人成虎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战国策》各区一模二模题汇编
1)《战国策》是(朝代)刘向根据战国史料整理编辑的一部体史书,记载了东周、西周及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诸国之事。
《战国策》长于说事,善于铺陈人物语言,其中《邹忌讽齐王纳谏》生动地记叙了邹忌借自己与(人名)比美来讽谏齐王除弊兴利的故事。
2011年西城一模
2)《》是西汉末年刘向编写的一部国别体史书,主要记录了谋臣策士们的言行。
其中,《》一文,讲述了主人公以的小事设喻,委婉进谏,使齐国强大的故事。
2011 丰台一模
3)我们学习了国别体史书《战国策》中的《邹忌讽齐王纳谏》和《唐雎不辱使命》,领略了邹忌善于进谏、唐雎勇于抗争的风采;我们还学习了家的经典著作之一《孟子》中的《》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懂得了人应该舍生取义和的道理。
2011昌平一模
4)《战国策》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史学名著,它是一部史书。
其中《唐雎不辱使命》记叙的是强国与弱国之间的一场外交斗争情况。
强大的秦国企图用" "的骗局获取弱小的安陵的国土,唐雎在与秦王的交锋中毫不示弱,以" "反击秦王的"天子之怒",战胜秦国。
2011顺义一模
5)课文《》选自《战国策》,这是我国古代一部史书。
由汉代刘向整理而成。
该书文辞优美,语言生动,富于雄辩与运筹的机智,描写人物绘声绘色,常用寓言阐述道理,著名的寓言就有"画蛇添足""亡羊补牢"" "等。
2011通州二模
6)《战国策》简称《国策》,属国别体史书,是汉代根据历史文献整理编辑而成。
全书分西周、东周等策。
主要记录了战国时期谋臣策士们的言行,不仅有史料价值,而且有文学价值。
《邹忌讽齐王纳谏》生动地描述了邹忌的故事,刻画了邹忌这个血肉丰满、呼之欲出的历史人物形象。
2011怀柔一模
7)《战国策》是一部史书,主要记录了战国时期谋臣策士们的言行,由汉代根据战国史编校整理成书。
《战国策》善于通过描写人物的语言刻画人物形象,这一特点在《邹忌讽齐王纳谏》中表现
为的描写。
2011房山一模
8)《战国策》是(朝代)刘向根据战国史料整理编辑而成的一部体史书,记载了东周、西周及秦、齐国、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诸国之事。
《战国策》长于说事,善于铺陈人物语言,其中《邹忌讽齐王纳谏》生动地记叙了邹忌拿自己与(人物)比美来讽谏齐王除弊兴利的故事。
2012密云一模
9)《战国策》是一部史书,由西汉时期编订。
它记载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动,记录了各国谋臣的策略和言论。
《邹忌讽齐王纳谏》就是其中的一篇,讲述的是战国时期齐国谋士邹忌巧妙地用自己与的故事,去讽喻指出齐威王受蒙蔽更严重,劝说其纳谏,使之广开言路,改良政治。
2012平谷一模
10)《战国策》是西汉末编定的一部国别体史书。
《战国策》阐述道理时善于运用讽喻的手法,例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从的事例中感悟出的道理,讽喻齐王接受自己的建议,鼓励臣民进谏。
2012大兴二模
11)《战国策》是一部体史书。
主要记录了战国时期谋臣策士们的言行,不仅有史料价值,而且有文学价值。
汉代在原《国策》等书基础上整理改编而成。
《邹忌讽齐王纳谏》是其中的一篇。
这篇文章主要写邹忌以自己受蔽的事为例,用的方法规劝齐王,齐王接受邹忌的意见,广开言路,使齐国大治。
2012门头沟一模
12)《论语》是儒家的经典,它与《孟子》《大学》《中庸》和《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为“”。
北宋政治家赵普曾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此书在中国古代社会所发挥的巨大作用。
《战国策》是一部体史书,主要记载战国时期谋臣策士的政治主张和策略。
其中《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就记述了邹忌的政治主张:国君要、兴利除弊,才可以兴国。
2013大兴二模
13)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历史学名著。
它是一部体史书(《国语》是第一部),又称《国策》。
由西汉刘向所整理编写。
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言行策略,也可说是纵横家的实战演习手册。
其中邹忌巧妙劝谏齐王纳谏使齐国强大,唐雎维护了国家尊严,都表现了这一内容。
2013顺义二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