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长啸养生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的长啸养生经

我患慢性气管炎已好几年了。每年冬春时节,一不小心就会引起气管炎发作,咳嗽痰多,甚至影响睡眠。

一天清晨,我来到公园散步,在一树木葱郁的僻静处,看见一老人在引颈长啸,其声发自肺腑,悠长清亮,。好奇心驱使我上前问个明白,老人说他这是在健身。仰天长啸也能健身?老人看我心存疑惑,笑着说:“长啸可以调气、生气、运气、养气,持之以恒,可增气力,强脏腑,对气虚体弱的年迈之人、慢性气管炎患者特别适宜。”一听到能对慢性气管炎有帮助,我非常高兴,缠着老人做我的师傅。

自此,我每天清晨准时来到公园,与这位老人一起练半个多小时的长啸。长啸不是吹口哨,也不是大喊大叫,而是放开喉咙,像戏曲演员吊嗓子似的高喊“啊一咿——呜一”。长啸时要仰面朝天,双臂上举,人放松,尽量拖长尾声,以利吐净浊气。一个人人睡后呼吸微弱,第二天清晨如不做深呼吸,则肺泡的浊气吐不出来,吸纳的新鲜空气必然减少,而仰天长啸则利于吐故纳新。长啸还有调节、振奋情绪的功能。我曾一度因对某些事看不惯而愤愤不平,情绪很是低落,经过放声长啸,不良情绪得到了很好的释放,从而使头脑清醒,心平气和,消除了心理障碍。坚持长啸数年,不但我的慢性气暂炎得到了,较好的控制,而且心脏功能也加强了。

其实长啸早在魏晋时代就被当做健身活动而十分盛行。历史上的杰出人物诸葛亮、陶渊明、苏东坡、岳飞、嵇康等,都喜欢长啸这一活动。现代医学也证实,长啸是一种有节奏地进行体内按摩的活动,属音乐疗法的一种,它能扩大肺活量,增加肺通气量,使喉、胸、腹协调运动,调节人的情绪。一项调查统计表明:京剧表演艺术家、歌唱家长寿的概率较高,与他们能坚持运气锻炼和气的养护有关。

按摩脚趾缓解颈椎病症状/陈世高

我患颈椎病10多年了,常常头昏、头痛、走路不稳。有次,我从一张报纸的健康栏目上,看到一则用按摩的方法可治颈椎病的文章。

其具体办法是:坐在床边,两脚平踏在小凳子上,用两手大拇指和食指,将两脚的大拇指尖向上捏着,一上一下,20下为一个回合。然后,两手的大拇指和食指横握两脚的大拇指,向左向右各转100下,再用左右手的食指和中指用力按摩涌泉穴,左手按右脚,右手按左脚,各按100下。最后用左手握着左侧脚脖子,向左向右旋转各30下,对右脚也用同样的办法,向左向右旋转各30下。早上晚上各做一次。

现在,我一直坚持做脚趾按摩,头昏、头痛的症状明显减轻了。

常吃山药调治胃炎/叶子

我因为饮食不规律,步人中年之后患上了胃病,时常上腹部疼痛不适,有时还吐酸水。

我有位从医多年的老朋友对我讲:根据你说的情况看,你首先要调整好自己的情绪,保持乐观的生活态度,另外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饮食,平时少吃和不吃辛辣食物,戒烟戒酒,多吃些养胃的食品。她说山药具有补脾养胃、补肺益肾的功效,可用于治疗脾虚久泻、慢性肠炎、肺虚咳喘、慢性胃炎等。

听了朋友的话之后,我便开始经常去市场买山药,回到家里换着花样吃。蒸着吃、煮粥吃、炒着吃、做汤吃……几年来,我的慢性胃炎好多了。

古代的长啸与养生字号

2013年02月01日12:16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在线作者:范子烨

纠错|收藏我要推荐将本文转发至:转发到和讯微博转发到新浪微博转发到搜狐微博转发到

腾讯微博转发到QQ空间转发到人人网转发到豆瓣网转发到手机网【核心提示】长啸是吐气纳息的一种发音形式,通音律的文人名士乐于揣摩其中的奥妙。因此,啸常与琴相伴畅行于中古士林,为名士假以表达情绪、排解忧思。

把“啸”理解为“吹口哨”是自汉代郑玄以来对“啸”的传统解释,然而,更多的史料表明,啸是一种独特的发声方式,并不像吹口哨那么简单,而且它还具有锻炼心肺、调节气息、宣泄情绪等养生功效,广泛流行于古代的道家、士林之中。

道家的声乐形态养生术

道家修炼,所用之术无不以延年益寿和长生不老为目的。

唐代奇书《啸旨》是我国唯一一部总结长啸艺术的专书,该书的写作背景和啸史的某些经典个案在唐代封演《封氏闻见记》卷五“长啸”条略有记载,据此可知,《啸旨》的作者为唐代宗时代大理寺评事孙广,同时,封氏对啸史发展的关键环节和关键人物,从《诗经》到颜延之《五君咏》,从魏晋之际的“太行仙人孙公”孙登和阮籍到西晋的成公绥、天宝末年峨眉山的陈道士都一一加以指点。封氏向我们传达了一个重要的历史文化信息,即长啸与道教的养生之术有密切关系。书中提及的孙广所谓“其事出道书”足以表明古代编制的道教神话人物传授啸术的谱系确有道教文化的历史渊源。《后汉书》卷八十一《独行列传》载:“向栩字甫兴,河内朝歌人,向长之后也。少为书生,性卓诡不伦,恒读《老子》,状如学道。……不好语言而喜长啸。”可见,“长啸”与“学道”是相辅相成的。

关于长啸的养生功能,台湾学者李丰楙曾进行过深入而全面的研究。他认为,啸本身为道士传统的练气法门,传习不绝。啸法是在练气的基础上与声乐相结合的一种道法,既可以单独吐纳气息,作纯气功的鼓荡音声之法,也可配合各种乐器,成为与有词的歌略有异趣的发声法。他还认为,练气士所修习的啸法,基本上属于“精神的内功修为”,需要隐居练气,因而典型的道士都具有高隐的性格。由于啸之为“气功”,非常人所能为,因而道士行啸,常有游戏、表演的倾向,常能产生使听闻者惊诧的效果。

南朝梁陶弘景《真诰》卷三《运题象第三》载:“鸣弦玄霄颠,吟啸运八气。奚不酣灵液,眄目娱九裔。有无得玄运,二待亦相盖。”“鸣弦”指弹琴,正与“吟啸”相匹配,这正是唐代诗人王维《竹里馆》诗所说的“弹琴复长啸”,而“吟啸运八气”已经明确点明了长啸和运气的密切关联,表明长啸正是一种“气功”修为。但是,何以长啸能够成为一种“内功修为”?何以长啸能够成为一种有助于养生的“气功”?如果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搞清楚什么是长啸以及长啸的音理机制。

孙广《啸旨》讲述的十种啸法,重点强调的也是舌位,如第一种啸法“外激”:“以舌约其上齿之里,大开两唇而激其气,令其出,谓之外激也。”就用舌而言,在纷纭复杂的人类歌唱艺术中,呼麦和长啸具有唯一的对等性关系。呼麦以人体器官为乐器,而气息是其根本,一口气的长短、拖腔以及多声部音乐能否交织形成,均依赖于气息的强弱,正确的呼吸和充足的气量以及富有节制和控制的气息,才能保证有震撼力和穿透力的音质、音色和宏大的声响。晋王嘉《拾遗记》卷五载“太始二年,西方有因霄之国,人皆善啸”,发啸时“人舌尖处倒向喉内”。太始为汉武帝年号,太始二年即公元前95年;所谓“因霄之国”,当为“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