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小管与集合管的功能
肾小管与集合管的功能
肾小管还能通过分泌作用,将代谢废物和多余的物质从血液中
排出到尿液中。
调节酸碱平衡
03
肾小管通过重吸收和分泌作用,调节尿液的酸碱平衡,以维持
体内酸碱平衡。
集合管的生理变化
调节尿量
集合管是调节尿量的关键部位,通过调节水通道蛋白 的合成和释放,控制尿液的量和排尿频率。
维持电解质平衡
集合管通过调节电解质的重吸收和分泌,维持体内电 解质平衡,如钠、钾、钙等。
肾小管与集合管的 功能
contents
目录
• 肾小管的功能 • 集合管的功能 • 肾小管与集合管的关系 • 肾小管与集合管的疾病 • 肾小管与集合管的生理变化
01
CATALOGUE
肾小管的功能
肾小管的吸收功能
吸收水、钠、钾、葡萄糖、氨基酸等物质
肾小管通过主动转运和被动转运的方式,吸收水、钠、钾、葡萄糖、氨基酸等物质,维持体内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
参与血压调节
集合管通过调节水分的重吸收和分泌,参与血压的调 节,维持体内血压稳定。
肾小管与集合管在生理变化中的相互作用
协同调节
肾小管和集合管在生理变化中相互协调 ,共同维持体内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的稳定。
VS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信息传递
肾小管和集合管之间的信息传递和相互作 用,可以调节肾脏的功能,维持体内环境 的稳定。
肾小管上皮细胞含有多种氨基酸 转运体,能够将氨基酸逆浓度梯 度转运到血液循环中。
02
CATALOGUE
集合管的功能
集合管的调节功能
浓缩与稀释
集合管能够通过改变自身管腔容积对尿液进 行浓缩和稀释,以适应机体对水分和电解质 的需要。
维持酸碱平衡
肾小管与集合管的功能
02
集合管
集合管的构造
上皮细胞
01
集合管的上皮细胞为立方形或扁平形,细胞间以连接复合体连
接,并存在有规律的细胞间空隙。
基底膜
02
集合管的基底膜较厚,主要由透明质酸和多种蛋白多糖结合构
成。
细胞间连接
03
集合管的上皮细胞间通过连接复合体连接,主要包括半桥粒、
粘着带和粘着斑。
集合管的功能
调节尿液的浓缩和稀释
分泌钾离子
集合管的上皮细胞具有调节尿液的浓缩和稀 释的功能,通过控制水的重吸收和分泌实现 。
集合管的上皮细胞还能分泌钾离子,通过调 节钾离子的分泌来维持体内的钾离子平衡。
调节血压
排泄代谢产物
集合管还具有调节血压的功能,通过集合管 上皮细胞的收缩和舒张来调节肾单位的血流 量,进而调节血压。
集合管的上皮细胞还能排泄代谢产物,如肌 酐、尿素氮等,通过尿液排出体外。
03
肾小管与集合管的关联
肾小管与集合管的解剖关系
肾小管
肾小管是肾脏内细长的管道,其结构和功能各异。根据其走 行和功能,可分为近曲小管、远曲小管和集合管。
集合管
集合管是肾小管的末端部分,与远曲小管连接,形成肾单位 的终末部分。
肾小管与集合管的生理关系
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肾小管通过重吸收作用将原尿中的水分、电解质和其他物质重新吸收回血液 中,从而形成终尿。
THANK YOU.
2023
肾小管与集合管的功能
目录
• 肾小管 • 集合管 • 肾小管与集合管的关联
01
肾小管
肾小管的构造
1 2
近曲小管
近曲小管是肾小管中最粗的一段,负责重吸收 原尿中的葡萄糖、氨基酸等物质。
第三节肾小管和集合管的转运功能
术语
1. 小管液: 进入肾小管和集合
管的肾小球滤过液(原尿)。
2. 重吸收: 小管液中的水和溶
质被肾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重新 吸收回血管的过程。
3.分 泌:肾小管和集合管上皮
细胞将本身产生的物质或血液中物
质转运到小管液中的过程。
一、肾小管和集合管的转运方式
1.重吸收的特点
的分泌和排泄功能。
(二)髓袢中的物质转运
1.重吸收特点:
在髓袢段 Na+ 、 K+ 、 Cl-
等物质继续被重吸收 ,量
约占原尿的 20%,主要部位 为升支粗段,降支细段钠 离子不能被重吸收, H2O 继续被吸收。
(二)髓袢中的物质转运
Na+:2Cl-:k+的同向转运 2. 升支粗段 Na+ : 2Cl- : k+ 的同向 转运机理: 1)Na+被钠泵转运到组织间液 2 )小管腔内 Na+ 与 K+ 、 2Cl- 顺浓 度差通过同向转运体转运到C内, 3)进入细胞内的Na+经过钠泵转运 至组织间液,2Cl-进入组织间液, K+顺浓度差返回管腔内,继续参与 Na+:2Cl-:K+转运。 4)另外一个Na+从细胞旁路扩散进 入组织间液。
2. HCO3-重吸收与H+的分泌
HCO3-重吸收
HCO3-重吸收在近球小管段占
85%,每重吸收一个HCO3-就
分泌一个H+并重吸收一个Na+ ,维持了机体的酸碱平衡, 起到排酸保碱的作用。
2. HCO3-重吸收与H+的分泌
HCO3-重吸收
1 ) 小 管 液 中 的 HCO3-+ H+→ H2CO3→分解为CO2和H2O 2 ) CO2 透过细胞膜进入小管细胞 内 , 与 H2O 结 合 , 合 成 H2CO3 →HCO3-和H+
简述肾小管和集合管的主要转运功能
简述肾小管和集合管的主要转运功能
肾小管和集合管是肾滤过系统的主要结构,它们共同发挥着重要
的转运功能,从而维持正常的体内水和电解质的平衡。
肾小管是肾滤过系统的一部分,它包含了多囊泡、小叶和具有间
质细胞的倒空小管。
多囊泡位于进入肾小管的血液中,可以吸收水、
电解质和其他小分子大小物质。
这些物质会通过小叶和倒空小管的运输,经过调节小叶颗粒强度,终于进入集合管中。
集合管位于肾小管后面,它的一端连接肾小管,另一端连接肾盂( Bowman盘)。
集合管的主要功能是排空吸收的诸多物质,这些物质会被调节以保持体内电解质的正常水平。
集合管可以将体外更多的水、电解质和微量元素等物质吸收到体内,从而保持体内水和电解质平衡,也可以向体外排出多余或失控的物质。
总之,肾小管和集合管主要转运功能是维持正常的体内水和电解
质平衡。
肾小管可以将血液中的水、电解质和微量元素等物质吸收到
体内,而集合管则将体内多余或失控的物质排出体外。
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水的原理
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水的原理肾脏是人体重要的排泄器官之一,起着维持体内水平衡和排除废物的重要作用。
而肾小管和集合管是肾脏中的重要组织结构,它们在重吸收水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肾小管和集合管位于肾单位的末梢部分,是肾脏中尿液形成的关键环节。
肾小管是由近曲小管、远曲小管和集合管组成。
其中,近曲小管位于肾小体近曲小管的附近,远曲小管则位于近曲小管附近,而集合管则是多个远曲小管汇合而成。
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水的原理涉及到多种机制,其中最重要的是肾小管细胞上的两种主要转运蛋白:钠钾泵和水通道蛋白。
通过钠钾泵的作用,肾小管细胞内维持高浓度的钠离子。
钠钾泵利用细胞内的三磷酸腺苷(ATP)将细胞内的钠离子向外排出,同时将细胞内的钾离子向内排出。
这种活跃的钠钾泵维持了肾小管细胞内外的浓度差,创造了水分子通过渗透压差进入细胞的条件。
水通道蛋白也是肾小管细胞重吸收水的关键。
水通道蛋白主要有两种类型:主要水通道蛋白AQP2和次要水通道蛋白AQP3和AQP4。
AQP2主要存在于集合管中,而AQP3和AQP4则主要存在于肾小管中。
这些水通道蛋白能够形成通道,使水分子可以通过肾小管细胞的细胞膜进入细胞内。
当体内水分过少时,肾小管和集合管中的AQP2水通道蛋白会从细胞内膜上的内质网转运到细胞膜上,形成通道,增加了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能力。
而当体内水分过多时,这些水通道蛋白则会从细胞膜上转运回内质网,减少了对水的重吸收。
血液中的抗利尿激素也对肾小管和集合管中的水重吸收起到调节作用。
抗利尿激素主要包括抗利尿激素和抗利尿激素。
抗利尿激素能够促进AQP2水通道蛋白的合成和转运,增加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能力。
而抗利尿激素则能够抑制AQP2水通道蛋白的合成和转运,减少对水的重吸收。
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的原理主要涉及到钠钾泵和水通道蛋白的作用以及抗利尿激素的调节。
这些机制协同作用,使得肾小管和集合管能够有效地重吸收水分,维持体内的水平衡。
肾小管和集合管的物质转运功能
肾小球葡萄糖滤过量=GFR血浆葡萄糖浓度
肾小球葡萄糖滤过量为 125mg/min
远曲小管NaCl的重吸收机制
4. 集合管
➢ 上皮细胞顶端膜存在的上皮钠通道(ENaC),主动重吸收NaCl。阿米洛利(amiloride) 可抑制ENaC
➢ 小管液呈负电位,驱使小管液中的Cl-经细胞旁途径而被动重吸收,K+分泌入小管腔 ➢ 对水的重吸收通过主细胞顶端膜和胞质侧的囊泡中的AQP2吸收进入细胞,通过基底侧膜
➢ 上皮细胞内的谷氨酰胺在谷氨酰胺酶的作用下脱氨,生成 谷氨酸根和NH4+;谷氨酸根在谷氨酸脱氢酶作用下生成 α-酮戊二酸和NH4+ ;α-酮戊二酸又可生成2分子HCO3-
➢ NH4+通过上皮细胞顶端膜Na + -H +交换体进入小管液 (由NH4+代替H + );NH3是脂溶性分子,可以。单纯扩散 的方式进入小管腔,也可通过基底侧膜进入细胞间液;而 HCO3-与Na +则一同跨基底侧膜进入组织间液
(1)近端小管的前半段 Na+与葡萄糖、氨基酸同向转运 Na +-H+ 逆向转运
主动重吸收
➢ Na +的重吸收方式──以主动重吸收为主
➢ 水的重吸收方式──被动重吸收,水通道蛋白1(aquaporin 1,
AQP1)直接参与
➢ Na +和水的重吸收使细胞间隙内静水压升高,促使Na +和水
进入相邻毛细血管,并有回漏至小管腔现象
髓袢升支粗段对Na+和Cl-的重吸收机制示意图 ④ K+ 返回小管内造成小管液呈正电位,使小管液中Na+ 、K+和Ca2+ 等正离子经细胞旁途径被动重吸收
肾小管和集合管的物质转运功能
肾小管和集合管的物质转运功能肾小管和集合管的物质转运功能包括重吸收和分泌。
原尿进入肾小管后称为小管液。
小管液流经肾小管和集合管后,同原尿相比,质和量均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这是由于肾小管和集合管具有重吸收和分泌作用所致。
一、肾小管与集合管的转运方式肾小管和集合管的物质转运方式包括被动转运和主动转运。
二、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功能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具有选择性。
原尿中的葡萄糖、氨基酸全部被重吸收,水和电解质(Na+、K+、Cl -等)被大部分重吸收,尿素被小部分重吸收,肌酐则完全不被重吸收。
此外,不同部位肾小管对物质重吸收的能力及机制不同,其中近端小管重吸收物质的种类多、数量大,是物质重吸收的主要部位。
(一)Na+、Cl -和水的重吸收在近球小管重吸收的NaCI,占滤液总量的65%^ 70%在近球小管,Nh的重吸收量等于主动重吸收量减去回漏量。
在髓袢中,重吸收的NaCI 约占滤液中总量的20%。
升支粗段对NaCI 的重吸收是通过钠泵和管腔膜上转运体的活动,将Na、Cl-、K协同转运,一起转入细胞内,其比例为Na+:2CI-:+。
K远曲小管和集合管主动重吸收的NaCl 约占滤液中总量的12%。
由此可见,肾小管各段和集合管对Na+的重吸收,在维持细胞外液Na+平衡和渗透压中有重要作用。
而且,随着Na+的主动重吸收,促进了葡萄糖和氨基酸的继发性主动重吸收,间接促进了HCO、CI-的被动重吸收(在髓袢升支粗段,CI-属继发性主动重吸收),同时还促进了Na+-H+交换和Na+-K+交换的过程。
因此,Na+的重吸收在肾小管和集合管对其它物质的重吸收及分泌功能中具有重要地位。
(二)HCO的重吸收HCO的重吸收与小管上皮细胞管腔膜上Na+-H+交换有密切关系。
(三)^的重吸收近端正小管K+的重吸收是一个主动转运过程。
(四)葡萄糖的重吸收肾小球滤过液中的葡萄糖浓度和血中的相等,但终尿中几乎不含葡萄糖,说明葡萄糖全部被重吸收回血。
肾小管和集合管各段重吸收和分泌的特点
肾小管和集合管各段重吸收和分泌的特点嘿,大家好!今天我们要聊聊肾脏里的两个重要“居民”:肾小管和集合管。
别急着打瞌睡,这个话题其实超级有趣,我们用点儿轻松的方式,把它说清楚。
肾脏里那些神秘的过程,听上去复杂,但其实就像一个精密的工厂,在不停地处理“原料”,给我们身体提供必需的“产品”。
好啦,废话不多说,咱们直奔主题吧!1. 肾小管的重吸收与分泌首先,肾小管就像是一座高效的加工厂,它主要负责的是重吸收和分泌。
我们先聊聊重吸收。
肾小管的重吸收功能就像是厨房里的清洗工,尽量把还可以再用的“原材料”从尿液中“捞出来”。
举个简单的例子,咱们的身体需要大量的水分,肾小管就像是个精细的筛子,把大部分水分重新送回血液里。
就像你去饭店点了好多菜,结果吃不完,老板会把剩下的打包给你带走一样。
别看这过程简单,实际上它可是极其重要的。
因为如果没有重吸收,我们身体里很多必要的营养素和水分就会被浪费掉,咱们就得喝水又吃药,真的不划算呀!再说说分泌。
这就有点像工厂的废料处理了。
肾小管不仅仅要回收有用的“物资”,还要把一些不需要的“垃圾”排除出去。
比如一些毒素和代谢产物,肾小管会把这些“顽固分子”从血液中“请”到尿液里,再让它们“离开”咱们的身体。
就像是你家里清理出来的一些旧东西,不能再用的就得赶紧扔掉,免得占地方,对吧?2. 集合管的作用接下来,我们要看看集合管。
它的工作有点像个终点站,所有的小管子到这里都会汇聚在一起。
集合管不仅负责最后的尿液浓缩,还要进一步调节水和盐的平衡。
想象一下,集合管就像一个超级负责的清理工,不仅要最后确认所有的“产品”是否合格,还要确保水分和盐分的比例刚刚好。
就像调味品的量一样,既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得正好适合口味。
集合管会根据身体的需要来调节尿液的浓度。
例如,当你喝了大量水分,集合管会把尿液搞得更稀;而如果你缺水,它会把尿液弄得更浓缩。
这样可以确保你的体液平衡得当,不会因为喝水少或者多而出现问题。
肾小管和集合管物质的转运功能
钙痉挛
02
03
心血管疾病
钙离子是骨骼和牙齿的主要成分, 钙离子转运功能障碍可能导致骨 质疏松、骨折等骨骼病变。
钙离子对肌肉收缩具有调节作用, 钙离子转运功能障碍可能导致肌 肉痉挛。
钙离子对心血管功能具有重要影 响,钙离子转运功能障碍可能增 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物质转运的调节机制
调节离子平衡
肾小管和集合管通过主动转运和 被动转运调节离子平衡,维持机 体内环境的稳定。
调节酸碱平衡
肾小管和集合管通过分泌H+和重 吸收HCO3-等调节酸碱平衡,维 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
调节水盐平衡
肾小管和集合管通过重吸收水、 分泌K+和Na+等调节水盐平衡, 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
氯离子的转运
主动转运
氯离子在肾小管上皮细胞中主要通过氯泵进行主动转运,将氯离子从管腔内排入组织间 液,进而排出体外。
重吸收与分泌
氯离子在肾小管上皮细胞中的重吸收和分泌过程对于维持体内酸碱平衡和渗透压稳定具 有重要作用。
水的转运
被动转运
水分子在肾小管上皮细胞中主要通过渗 透作用进行被动转运,由高渗区向低渗 区流动。
肾小管和集合管物质的转运功 能
目
CONTENCT
录
• 肾小管和集合管的结构与功能概述 • 物质转运过程 • 物质转运的种类与作用 • 物质转运功能障碍的影响 • 物质转运功能的临床意义
01
肾小管和集合管的结构与功能概述
肾小管的结构与功能
肾小管的结构
肾小管由单层上皮细胞构成,具有吸收和分泌功能,分为近曲小 管、髓袢降支和远曲小管三部分。
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钠离子的运输方式
肾脏是人体重要的排泄器官,起着调节体内水盐平衡和维持血压稳定的重要作用。
在肾脏的尿液形成过程中,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钠离子的运输方式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本文将分析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钠离子的运输方式及其生理意义。
一、肾小管集合管的结构和功能肾脏是由肾单位组成的,而肾单位又由肾小球和肾小管组成。
肾小管又可分为近曲小管、远曲小管和集合管。
在这些肾小管中,集合管是负责重吸收钠离子和水分的主要部位。
1. 集合管的结构集合管是由多个肾单位的远曲小管汇集而成,主要分为皮质集合管和髓质集合管两部分。
2. 集合管的功能集合管在肾脏中扮演着调节水盐平衡的重要角色。
它对体内的水分和电解质进行再次调节,确保体内水盐平衡的稳定。
二、肾小管集合管的重吸收机制在肾小管集合管中,重吸收钠离子是一个重要的生理过程,它影响着体内水盐平衡的稳定。
肾小管集合管的重吸收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钠离子的主动运输在集合管的上皮细胞中,钠离子通过钠钾泵的作用,利用ATP能源,进行主动运输。
这一过程主要发生在集合管的上皮细胞的基底侧。
2. 滤过渗透压的影响集合管在重吸收钠离子的过程中,滤过渗透压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
滤过渗透压的改变会影响集合管中钠离子的重吸收情况。
3.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调节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对集合管的钠离子重吸收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醛固酮通过作用于集合管上皮细胞,促进钠离子的重吸收。
三、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钠离子的生理意义肾小管集合管对钠离子的重吸收在体内水盐平衡调节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的正常功能对维持体内水盐平衡和血压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1. 维持体内水盐平衡肾小管集合管对钠离子的重吸收能够保持体内水盐平衡,确保细胞内外环境的稳定。
2. 调节血压通过重吸收钠离子,肾小管集合管可以调节体内血容量,影响血压的变化,对于血压稳定具有重要的生理意义。
四、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钠离子的调节机制肾小管集合管对钠离子的重吸收受到多种调节机制的影响,其中包括激素、神经调节和局部调节等多种方式。
肾小管与集合管的功能
《肾小管与集合管的功能 》
目录
• 肾小管的功能 • 集合管的功能 • 肾小管和集合管在调节体内的水盐平衡中的作用 • 肾小管和集合管功能障碍对机体的影响 • 肾小管和集合管的病理生理意义
01
肾小管的功能
近端肾小管的功能
重吸收功能
近端肾小管可以重吸收大部分 的葡萄糖、氨基酸和盐,以维
持体内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肾小管和集合管的病变还可导致 矿物质代谢紊乱,引发骨质疏松
、高钙血症等病症。
肾小管和集合管在药物或毒物中毒中的作用
01
02
03
肾小管和集合管是药物或毒物中毒的 主要受害者之一,可导致肾功能受损 。
某些药物或毒物可直接损害肾小管和 集合管,引起肾毒性反应,如庆大霉 素、汞等。
在药物或毒物中毒时,肾小管和集合 管的病变可导致尿量减少、水肿、高 血压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肾功能衰 竭。
01
02
03
钾是维持体内正常生理功能的重要离 子之一。肾小管和集合管对钾的重吸 收也起到了重要的调节作用。
钾的重吸收主要受到醛固酮的影响。 醛固酮可以促进钠的重吸收,从而间 接影响钾的重吸收。
肾小管和集合管对钾的重吸收主要发 生在近端小管、髓袢降支细段和升支 细段以及远曲小管。这些部位通过跨 膜转运体和通道蛋白来实现钾的重吸 收。
调节功能
远端肾小管通过调节尿液的成分来维持体内酸碱 平衡和电解质平衡。
髓袢降支粗段的功能
运输功能
髓袢降支粗段可以运输水和盐,以维持体内水和电解质平衡。
调节功能
髓袢降支粗段通过调节尿液的渗透压和电解质浓度来维持体内水平衡。
02
集合管的功能
集合管的节段功能
浓缩功能
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
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
肾小管和集合管是肾脏的两个重要部分,它们在调节身体内的水平衡和维持内环境的稳定性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肾小管和集合管主要负责对肾小球滤过的原尿进行处理,并对其进行重吸收。
水的重吸收是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原尿在肾小管的近曲小管段开始进入水的重吸收。
这一阶段主要发生在近曲小管和髓袢部位。
近曲小管细胞具有丰富的微绒毛状边缘,增大了其表面积以增强水和溶质的重吸收。
这些细胞上有大量的钠离子和水分子通道,使得溶质和水能够通过主动转运和渗透调节的方式从原尿中被重吸收回血液。
接下来,原尿进入肾小管的远曲小管段。
在这一段,钠和水的重吸收进一步增强。
细胞表面上的纤毛状突起使细胞间距得以扩大,增强了水分子的渗透进入细胞内的能力。
钠和水的重吸收也通过各种转运蛋白(如Na+/K+ ATP酶)的参与来进行。
经过肾小管的处理后,剩余的原尿进入集合管。
在集合管中,细胞上的AQP2(进水蛋白2)通道在抗利尿激素的刺激下被激活,促进水的进入,并进一步增强了对水的重吸收。
通过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肾脏能够及时调节体内的水平衡。
肾小管和集合管中的重吸收机制还可以被多种因素如抗利尿激素、压力和体液渗透压等调节,以便适应不同的环境和生理需求。
第三节肾小管与集合管的转运功能
第三节肾小管与集合管的转运功能人两肾每天生成的肾小球滤过液达180L,而终尿仅为1.5L。
这表明滤过液中约99%的水被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只有约1%被排出体外。
不仅如此,滤过液中的葡萄糖已全部被肾小管重吸收回血;钠、尿素告示不同程度地重吸收;肌酐、尿酸和K+等还被肾小管分泌入管腔中。
一、肾小管与集合管的转运方式肾小管和集合管的转运包括重吸收和分泌。
重吸收是指物质从肾小管液中转运至血液中,而分泌是指上皮细胞本身产生的物质或血液中的物质转运至肾小管腔内。
肾不球滤过液进入肾小管后称为小管液。
物质通过细胞的转运包括被动转运和主动转运。
被动转运是指溶质顺电化学梯度通过肾小管上皮细胞的过程。
水的渗透夺之差是水的转运动力。
水从渗透压低一侧通过细胞膜进入渗透压高一侧。
主动转运是指溶质逆电化学梯度通过肾小管上皮细胞的过程。
主动转运需要消耗能量,根据主动转运过程中能量来源的不同,分为原发性主动转运和继发性主动转运。
原发性主动转运(简称为主动转运)所需要消耗的能量由ATP水解直接提供。
例如Na+和K+的主动转运是靠细胞膜上的Na+泵水解ATP直接提供能量的。
继发性主动转运所需的能量不是直接来自Na+泵。
而是来自其他溶质顺电化学梯度转运时释放的。
例如一些物质的继发性主动转运的动力直接来自Na+顺电化学梯度转运时释放的能量。
释放的之些能量归根到底也是来自Na+泵。
由于上皮细胞基侧膜上存在Na+,将细胞内的Na+泵至细胞外,造成细胞内的Na+浓度明显低于细胞外,细胞外K+被泵回细胞内,造成细胞内K+浓度明显高于细胞外,并维持细胞内的负电位。
这样,小管液中的Na+便顺电化学梯度通过管腔膜进入细胞,并释放能量提供其他物质的转运。
许多物质的转运都与Na+的主动转运相耦联,例如小管液中的葡萄糖、氨基酸、有机酸和CI-等物质的重吸收都与Na+同向转运(cotransport)有关。
同向转运是指两种物质与细胞膜上的同向转运体(cotransporter,symporter)特殊蛋白质结合,以相同方向通过细胞膜的转运;又如肾小管细胞分泌H+是与Na+的逆向转运相耦联。
生理学:第三节 肾小管和集合管的物质转运功能
2
3
转运的方式
被动转运:扩散,渗透,易化扩散,溶剂拖曳
主动转运
(1) 原发性~ :
质子泵、Na+-K+泵和钙泵
(2) 继发性~ :
Na+- 葡萄糖(氨基酸)同向转运,K+Na+-2Cl-同向转运;Na+-H+和Na+-K+逆 向转运
7
(一) Na+、Cl- 和 水的重吸收
1. 近端小管:70%,2/3经跨细胞途径,1/3细胞旁途径
Na+- H+ 交换体 前半段
Na+-glucose(amino acid) 同向转运体
跨细胞~:
后半段
细胞旁~:Biblioteka Na+- H+交换体
Cl-- HCO3- 逆向转运体 Na+(顺电势差)
Cl-(顺浓度差)
步骤:① K+ 通过Na+- K+- ATPase进入细胞 ② 细胞内K+ 扩散进入小管液(顺浓度差)
(2) 闰细胞可重吸收K+ 机制不清,可能通过H+-K+-ATPase
32
主细胞分泌钾离子示意图
-
33
3、影响K+分泌的因素
刺激钾分泌:细胞外液钾浓度升高,醛固酮 分泌增加和小管液流量增高
抑制钾分泌: H+浓度升高(酸中毒),细胞外 液钾浓度降低,小管液流量降低
4.远曲小管后段和集合管: 8~17%,受血管升压
素的调节
19
水重吸收途径和动力
20
(二)HCO3- 重吸收
肾小管与集合管的功能
肾小管和集合管都能对尿液进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行酸碱平衡调节。
结构上的区别
肾小管是肾单位的组成部分,包括近曲小管、远曲小管和集合管。
集合管是肾实质的一部分,集合管相互连接成集合管系统。
肾小管和集合管的细胞结构有所不同,如近曲小管细胞有刷状缘,集合管细胞无 刷状缘。
调节上的差异
肾小管的调节主要受神经和体液因素的影响,如抗利尿激 素、血管紧张素Ⅱ等。
调节异常
肾小管和集合管的调节功能出 现异常,影响肾脏的生理功能
。
激素调节异常
机体激素调节紊乱可影响肾脏的 生理功能,导致肾脏疾病。
水电解质调节异常
水、电解质调节紊乱可导致肾脏疾 病,如肾结石、肾盂肾炎等。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神经递质可调节集合管上皮细胞膜上的水通道蛋白和离子通道,调节水盐平 衡。
激素调节
激素如抗利尿激素、甲状旁腺素等可调节集合管上皮细胞膜上的水通道蛋白 和离子通道,调节水盐平衡。
04
肾小管与集合管的联系与区 别
功能上的联系
肾小管和集合管都与尿液的浓 缩和稀释有关。
肾小管和集合管都能分泌和重 吸收物质,参与维持体液平衡
肾小管与集合管的功能
xx年xx月xx日
目录
• 肾小管概述 • 肾小管的功能 • 集合管的功能 • 肾小管与集合管的联系与区别 • 肾小管与集合管的病理变化
01
肾小管概述
肾小管的解剖结构
肾小管是肾单位的 组成部分,包括近 曲小管、髓袢和远 曲小管。
髓袢沿肾小管走行 ,起到重吸收和分 泌的作用。
近曲小管和远曲小 管位于肾小囊附近 ,构成肾单位的滤 过部分。
分泌钾离子
肾小管还能分泌钾离子,以调节体内钾的平衡。
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功能
集合管疾病
集合管癌
集合管癌是一种罕见的肾脏恶性肿瘤,起源于集合管上皮细胞。集合管癌的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环境等 因素有关。
集合管扩张
集合管扩张是指集合管内径的异常扩大,可导致肾脏积水、感染等并发症。常见病因包括先天性发育异常、泌尿 系统梗阻等。
100%
分泌钾离子
集合管的上皮细胞也能够分泌钾 离子,参与调节血压和心脏功能 。
80%
分泌氨
在肾脏的排泄过程中,氨由肾小 管上皮细胞分泌进入尿液,有助 于维持酸碱平衡。
排泄功能
排泄代谢废物
集合管是肾脏排泄代谢废物的 主要通道之一,通过尿液将废 物排出体外。
排泄多余电解质
集合管能够排泄多余的电解质 ,如钠、钾等,维持体内电解 质平衡。
不同物质的重吸收率不同,如葡萄糖、氨基酸等几乎 全部重吸收,而水和电解质则部分重吸收。
分泌功能
肾小管上皮细胞通过胞吐作用将自身合成的物质或血液中的物质 分泌到小管液中,如分泌氢离子、钾离子、氨等。
分泌过程对于维持机体酸碱平衡、电解质平衡以及清除代谢废物 等具有重要意义。
浓缩和稀释功能
肾小管通过重吸收水分的多少 来调节尿液的浓缩和稀释程度 ,从而影响尿量和尿比重。
THANK YOU
感谢聆听
在浓缩过程中,肾小管上皮细 胞对水分的重吸收增加,尿液 被浓缩,尿量减少;在稀释过 程中,肾小管上皮细胞对水分 的重吸收减少,尿液被稀释, 尿量增加。
肾小管的浓缩和稀释功能对于 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具有重 要意义。
02
集合管的功能
分泌功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吸收(reabsorption):物质从肾小管液 (原尿)中转运至血液中的过程。 重吸收的质和量上, 近端小管居首位。 分泌(secretion):上皮细胞将本身产生 的或血液中的物质转运至肾小管腔内的 过程。
一、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机能
(一)重吸收方式 1. 被动重吸收(渗透、扩散) 2. 主动重吸收(离子泵、吞饮) (二) Na+、Cl-和水的重吸收 1.近端小管 重吸收的量大、种类多,等渗重 吸收。 ①近端小管前半段:
近端小管重吸收HCO3-细胞机制
2.髓袢的重吸收: 主要是升支粗段。机制同近端小管。
3.远端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 远端小管和集合管闰细胞可主动分泌 H+。分泌入小管液中的H+可与HCO3-、 HPO42-、NH3结合, 降低小管液[H+]。 小管液pH降低时,H+分 泌减少。
(四)K+重吸收: 65~70%在近端小管,25~ 30%在髓袢重吸收,且比例固定。 (五)葡萄糖重吸收:100%在近端小管由 Na+-葡萄糖转运体继发动重吸收。 肾糖阈:尿中开始出现糖的血糖最低值。 180mg/dl (滤过量=225mg/dl) 吸收极限量:滤过量=375mg/dl(男) 300mg/dl(女) (六)氨基酸重吸收:机制同glucose。 (七)其他物质:HPO4 2–、SO4 2 –与Na+同-重吸收与H-的分泌
1.近端小管的重吸收 ①80%HCO3-的重吸收以CO2形式进行的, 故HCO3-重吸收率明显大于Cl-的重吸 收率。 过程:Na+-H+交换的H+进入小管液+滤液 中的NaHCO3分解为Na+和HCO3→H2CO3→H2O +CO2进入细胞 ②H-的分泌:Na+-H+交换→H+进入小管液 (碳酸酐酶抑制剂乙酰唑胺可抑制H+的分泌)
髓袢升枝粗段继发性主动重吸收Na+、K+和Cl-示意图
3.远端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 + A.重吸收12%的Na 、Cl ,不同量的 水,分泌不同量的K+和H-; B.对Na+、Cl-和水的重吸收量根据体内 水盐平衡状况调节; C.水重吸收受ADH调节; D.Na+、K+的转运受醛固酮调节;
①远曲小管始段: A.该段小管对水不通透,仍能主动重吸 NaCl,使小管液渗透压继续降低。 B.小管管腔膜Na+-Cl-通过同向转运体 转运入胞,再由Na+泵泵入细胞间隙。 (噻嗪类利尿剂抑制此处Na+-Cl-转运) ②远曲小管后段和集合管: 主细胞:重吸收Na+ 和水。 Na+通过管腔膜Na+通道顺电化学梯 度入胞,再由Na+泵泵入细胞间液。
主细胞基侧膜(即管腔膜)的Na+泵功能: 维持内低的Na+浓度,并成为小管液中 Na+经顶端膜通道进入细胞的动力; 氨基吡咪(阿米洛利,amiloride)抑 制顶端膜Na+通道 造成小管液的负电位: —使小管中Cl-经细胞旁路重吸收; —K+分泌入小管腔的动力; 闰细胞:与泌H+有关。 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取决于上皮细胞顶 端膜含水孔蛋白(aquaporin,AQP-2)的 多寡,而其受ADH调控。
在集合管: 该管膜对NH3高度通透,对NH4+通透性 低,故细胞内生成的NH3扩散入小管液, 与分泌的H+ 结合 NH4+随尿排出。每排 出1个NH4+,回收1个HCO3-。 NH3分泌与H+分泌的关系: 如果H+分泌受抑制, NH4+的排出也少。 慢性酸中毒时,刺激肾小管谷氨酰胺代谢, 增加NH4+、NH3排泄和HCO3- 生成。 排酸保碱
细胞外液K+升高,可: ①刺激Na+泵,加速K+通过基侧膜 进入细胞的过程,有利于K+从管 腔膜分泌入小管液; ②提高管腔膜对K+的通透性,有利 于K+的分泌; ③刺激醛固酮分泌,促进K+的分泌
第四节 尿液的浓缩和稀释
一、尿浓缩和稀释机制——逆流学说 (countercurrent theory) (一)逆流系统 逆流倍增
三、直小血管维持髓质渗透压梯度的 作用
①降枝渗透压低于髓质:NaCl、尿素进 入降枝,水进入髓质。 ②升枝渗透压高于髓质:NaCl、尿素进 入髓质,水进入升枝。 意义:使髓质中的溶质不被血流带走, 多余水被带走, 从而维持髓质 渗透压梯度。
C.升枝粗段:主动重吸收NaCl。 机制:粗段上皮细胞基侧膜Na+泵造成细 胞内低Na+,Na+:K+:2Cl-同向转运体 继发主动转运;另有1个Na+顺电位差 经细胞旁路重吸收;该段对水通透性 低,水留在小管液中,由于NaCl被重 吸收,造成水、盐重吸收分离,形成 髓质高渗。 呋喃苯胺酸(呋塞米,furosemide)可抑 制Na+:K+:2Cl-同向转运。
二、肾小管和集合管的 分泌功能
分泌 (secretion): 上皮细胞将本 身产生的物质或血液中的 物质转运到肾小管腔内的 过程。
(一)H+的分泌和H+-Na+交换,
小管细胞中:
CO2 + H2O 碳酸酐酶 H2CO3 →HCO3- + H+
分泌
部位及机制:
①近端小管:分泌80%的H+,H+-Na+逆向交换
A. Na+-H-交换体,逆向转运。 B. Na+与GS、AA、Cl-等同向转运。 基侧膜Na+泵将Na+泵入细胞间隙, GS、AA、Cl-易化扩散入间隙。 均为继发主动重吸收。 C. 水重吸收:上述物质被重吸收入 细胞间隙→间隙渗透压↑→水通 过紧密连接、上皮细胞入间隙→ 间隙静水压↑→水重吸收入血。 Na+、水重吸收多于Cl- ,HCO3-重吸收 优于 Cl-, Cl-留在小管液中,浓度高。
②远曲小管和集合管的闰细胞:
H+泵泌H+ 入小管液, H+与HPO4 2-和NH3 结合排出 ; 胞内HCO3-与Na+一起入血。
(二)NH3的分泌 部位:近端小管、髓袢升支粗段、远曲小 管和集合管 在近端小管: ①谷氨酰胺 谷氨酰胺酶 谷氨酸根+NH4; ②谷氨酸根 谷氨酸脱氢酶 α-酮戊二酸+NH4; 2分子HCO3NH4+通过Na+-H+交换体逆向转运入 小管液;NH3单纯扩散到小管液或细胞间液; HCO3-与Na+一同跨过基底侧膜进入 组织液。 因此,1分子谷氨酸代谢,生成2个NH4+ 进入小管液,回收2个HCO3-。排酸保碱
(三) K+的分泌 部位:远曲小管、集合管的主细胞。 摄多排多,摄少排少,不摄也排。 动力: ①Na+ 重吸收造成小管液的负电位; ②远曲小管后段和集合管的主细胞内 [K+]高于胞外[K+]; ③基侧膜 Na+泵活动进一步提高了胞 内[K+],均使K+扩散入管腔。 刺激K+分泌因素:①细胞外液K+升高; ②醛固酮分泌增加; ③小管液流量增加。
B.细胞旁路途径: 进入小管液的Cl-比细胞间隙 中高20%~ 40%,Cl-经紧密连接 顺浓度梯度入细胞间隙而被重吸 收;由于Cl-重吸收后,管内呈正 电位,驱使小管液内Na+顺电位差 经紧密连接而被重吸收。
2.髓袢对物质的重吸收
重吸收20%的Na+、Cl- 、K+;15%水 A.降支细段:对Na+、Cl-的通透性极低, 对水通透,在组织液高渗作用下水被 重吸收,小管液渗透压逐渐升高。 B.升支细段:对水不通透,对Na+、Cl通透,NaCl扩散入间隙,故小管液流 经升支细段时,渗透压逐渐下降。
逆流系统模式图
逆流交换作用示意图
(二)肾髓质的渗
透压梯度现象
(osmotic gradient)
1. 肾皮质→外髓→内髓,渗透压逐渐 升高 2. 肾髓质渗透压梯度与尿浓缩、稀释
的关系:
①髓质高渗对小管液中水有抽吸力
②远曲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对水
的通透性受ADH调节
二、髓质渗透压梯度形成机制
1.外髓渗透压梯度:髓袢升枝粗段主动重 吸收NaCl形成的;(主要动力) 2.内髓渗透压梯度:内髓部集合管扩散出 的尿素和髓袢升枝细段扩散出的NaCl共 同形成的; 3.尿素的再循环促成了整个髓质渗透压梯 度的建立。
②近端小管后半段 A.跨上皮细胞途径: 有Na+-H+和Cl--HCO3-的逆向交换 体,其转运结果,Na+、Cl-进入细胞 内,H+、HCO3- (HCO3-以CO2方式可 重新进入细胞)进入小管液;进入细胞 内的Na+由Na+泵泵入细胞间隙、Cl由基侧膜K+-Cl-同向转运体转运至细 胞间隙,再吸收入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