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_曾美英

合集下载

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分析

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分析

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分析1. 引言1.1 研究背景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一方面承受着来自学业压力、社交压力等外部因素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受到家庭环境的影响。

家庭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社会化机构,其对个体的心理健康具有重要的影响。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关注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认为家庭环境的良好与否直接决定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在中国社会,传统的家庭观念和教育方式对大学生心理健康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家庭教育方式、家庭支持以及家庭亲子关系等因素都会影响着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研究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对于帮助大学生更好地应对心理健康问题、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可以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指导家长和学校开展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

本研究旨在探讨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为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供参考与支持。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探讨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从家庭环境、家庭教育方式、家庭亲子关系以及家庭支持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期为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提供有效的干预措施和建议。

通过对家庭因素与大学生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可以更全面地了解这一群体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和特点,有助于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高其学习生活质量,减少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率。

本研究还旨在为未来相关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促进心理健康领域的发展和进步。

通过对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深入研究,有助于建立更完善的干预措施和政策,为大学生提供更好的心理健康服务,推动社会整体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

1.3 研究意义大学生是社会的未来和希望,其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国家和社会的发展。

家庭作为大学生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社会环境之一,承担着重要的责任和作用。

研究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

家庭因素对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

家庭因素对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

家庭因素对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随着大学生的人数不断增加,心理健康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研究表明,家庭因素对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有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详细探讨家庭因素对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一、家庭环境对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影响家庭环境是一个人成长的第一课堂,家庭的各种因素都会对一个人的成长和个性方面产生影响,进而影响他/她的心理健康。

许多研究表明,对孩子的关爱、父母的婚姻关系和教育方式等,与家庭因素有关。

这些因素不仅影响着孩子的情感发展,而且会在成长过程中影响到他/她的认知、性格、行为以及处理问题的方法,进而影响到他/她的心理健康。

1.对孩子的管教方式家庭中父母的管教方式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有着很大的影响。

严厉的父母或娇惯的父母,都容易让孩子形成消极的性格,情绪难以平稳地发展。

对孩子保持良好的管教方式,可以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形成正确的行为方式,学习到如何自我约束,增强心理健康。

2.对孩子的关爱家庭因素,尤其是父母的关怀和陪伴,可以维持一个安全、稳定、归属感强烈的家庭环境,这对于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父母的温暖和关爱可以增强孩子的内心安全感和自尊心,有力地促进了其心理健康的发展。

3.父母婚姻关系父母婚姻关系的不和谐、冷漠或离异都可能对孩子的心理健康造成影响。

对于某些孩子而言,这些方面的状况可能会让他们产生强烈的恐惧感,丧失了安全感。

同时,这种恐惧感会影响他们的认知发展和行为特征,形成消极的心理状态,甚至有可能导致各种心理疾病的发生。

二、家庭教育对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影响家长作为大学新生的第一教育者,在孩子的教育和成长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正确认识到教育方式对于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

1.言传身教父母是孩子的榜样,孩子在成长期间会模仿父母的行为。

如果父母的行为方式健康积极、完美,那么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也会产生积极的行为方式和认知模型。

从孩子的角度来看,一个完美和健康的家庭环境,是心理健康的基础。

家庭因素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家庭因素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家庭因素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教育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青年选择进入大学深造。

然而,与此同时,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也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

心理健康是人们正常生活的基础,而家庭作为个体成长的最重要的环境之一,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探讨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并分析其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一、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1.1家庭环境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家庭环境是大学生最早接触的社会环境,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情感、认知和行为发展。

一个温馨、和睦、稳定的家庭环境能够滋养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使其在学术和人际交往中更容易适应和成长。

相反,如果家庭环境不稳定、紧张、冲突频发,会给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带来负面影响。

1.2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大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心理健康有着深远的影响。

研究表明,温暖、关爱且具有一定限度的监管的父母教养方式有利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而过度保护或者严厉监管的教养方式则可能导致大学生个性发展不良,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1.3家庭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家庭教育是大学生人格塑造的重要环节。

如果家庭注重培养大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以及独立思考的能力,那么大学生将更容易适应大学生活,建立正确的人际关系,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

因此,家庭教育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家庭因素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2.1家庭教育的积极导向家庭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保障,良好的家庭环境和教育方式能够为大学生提供良好的心理支持和榜样。

因此,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注重家庭教育的宣传,鼓励家长关注和积极参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家庭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正向影响。

2.2家庭教育的落地实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将家庭教育的理念和方法落地实施,让家庭教育成为大学生心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校可以开展家庭教育讲座、家校互动活动,并向家长提供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材料和指导。

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对策研究摘要:作为大学生群体中的一员,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一个普遍存在且日益严重的问题。

尤其在当代社会,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不可忽视。

本文主要以文献综述的方式,对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为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提供参考。

二、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1. 家庭教育方式的影响家庭教育方式是家庭因素中最为重要的一环,根据家庭教育方式的不同,大学生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

譬如,过于溺爱的家庭容易造成大学生依赖心理,缺乏自立能力;过于严厉的家庭容易造成大学生情绪压抑等。

2. 家庭关系的影响家庭关系紧张、冲突频发对大学生来说是心理重负。

围绕父母的夫妻关系不好、亲子关系不和谐等问题,都可能对大学生心理产生不良的影响,导致他们情绪低落、自卑等负面情绪。

3. 家庭经济条件的影响家庭经济条件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家庭经济拮据会导致大学生面临诸多压力,例如生活费用的负担、就业压力的增加等。

这些压力可能导致大学生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的出现。

三、对策研究1. 加强家庭教育家庭应通过积极的教育方式,培养大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自强不息的精神,使其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适应社会的各种压力。

2. 促进家庭和谐家庭成员之间的和谐关系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鼓励亲子沟通、学会化解矛盾、增强亲情,有助于改善大学生的心理状况。

3. 提供经济支持家庭应尽量提供经济支持,减轻大学生的压力。

大学生也应该学会理性消费,避免不必要的经济压力。

4. 建立心理支持体系大学可以建立完善的心理咨询服务体系,为大学生提供心理咨询和心理疏导。

要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提高其心理健康意识,增强应对困难的能力。

四、结论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家庭成员要积极参与大学生的教育和成长,促进家庭和谐,提供经济支持,为大学生建立稳定的心理支持体系。

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是一个复杂而且综合的问题。

家庭因素主要包括家庭环境、家庭教育、家庭关系以及家庭经济状况等。

这些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是相互交织的,下面将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这些影响。

家庭环境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个温暖、和谐的家庭环境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十分有利。

这样的家庭环境能够给予大学生安全感和归属感,使他们对自己有足够的认同感和自信心。

与此相反,家庭环境不良,例如家庭暴力、冷漠、嫉妒等,会给大学生带来心理伤害和不安全感,导致心理上的不健康。

家庭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也非常重要。

家庭教育是塑造一个人价值观和世界观的重要途径,家庭教育的方式和内容会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深远的影响。

如果父母在大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注重培养其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正确的价值观和健康的行为习惯,那么大学生将更有可能具备积极的心态和抵御压力的能力。

相反,如果家庭教育缺乏正确的引导和关注,甚至是过分严苛的管教方式,会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消极的影响。

家庭关系对大学生心理健康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父母之间的关系和父母与大学生的关系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家庭关系融洽和谐的家庭,能够提供爱与支持,使大学生感受到被重视和关爱,从而增强他们的自尊心和安全感。

而家庭关系紧张、冲突不断的家庭,会使大学生陷入内心的矛盾和困惑,对他们心理健康产生负面的影响。

家庭经济状况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也有一定的影响。

一个相对富裕的家庭可以为大学生提供良好的物质条件和发展机会,减轻他们因经济问题而产生的压力。

相反,一个贫困的家庭可能无法满足大学生的基本需求,使他们陷入物质困境和不安全感中,从而对心理健康产生负面的影响。

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具有重要的影响。

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良好的家庭教育、和谐的家庭关系以及相对稳定的家庭经济状况,都有助于大学生维持健康的心理状态。

家庭应该意识到自身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并提供积极的支持、关怀和引导,以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

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分析

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分析

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分析【导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

在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中,家庭因素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影响因素。

家庭作为个体最早的社会环境,对个体的发展和成长有着深刻的影响。

有必要对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展开研究分析,以期能够更好的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本质和特点,为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1. 家庭教养方式的影响家庭教养方式是指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方式和方法,包括父母的教育态度、家庭氛围以及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方式等方面。

研究表明,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

温暖、支持和理解的家庭环境能够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而苛刻、冷漠和过分干涉的家庭环境则会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家庭教养方式应该得到重视,父母需要改善教养方式,为大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

2. 家庭关系的影响家庭关系是指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互动,包括夫妻关系、父母子女关系等。

研究表明,家庭关系的和睦与否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

家庭关系和睦的大学生更容易拥有良好的心理健康,而家庭关系紧张、冲突频繁的大学生更容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

家庭关系的和睦十分重要,父母需要加强夫妻关系的维护和子女之间的沟通,为大学生创造一个和谐的家庭环境。

3. 家庭经济状况的影响家庭经济状况是指家庭的经济条件和家庭成员的收入水平。

研究表明,家庭经济状况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

家庭经济条件较好的大学生通常心理健康状况较好,而家庭经济困难的大学生则更容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

需要关注家庭经济情况,为家庭经济困难的大学生提供帮助和支持,以减轻其心理压力。

1. 家庭因素影响大学生自我认知和情绪调节能力,从而影响心理健康。

家庭教养方式、家庭关系、家庭经济状况等因素会影响大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和情绪调节能力,进而影响其心理健康状况。

【结语】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家庭教养方式、家庭关系、家庭经济状况和家庭文化背景等都会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分析

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分析

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分析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大学生已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直接影响着国家和社会的发展。

在大学生群体中,心理健康问题却逐渐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研究发现,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对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进行研究分析。

一、家庭氛围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家庭氛围是指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关系和家庭中所传递的情感氛围。

家庭氛围的和谐与否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在一个和谐的家庭氛围中,家庭成员之间会互相支持,关爱,尊重对方的个人喜好和选择,有利于大学生形成健康的人际关系,增强自我认同感和自我价值感,这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是非常有利的。

而在一个冷漠、压抑或者矛盾重重的家庭氛围中,会给大学生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容易导致情绪低落、自卑、自责等负面情绪,甚至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家庭氛围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具有重要的影响。

二、家庭教养方式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家庭教养方式是指家长在子女成长过程中所采取的教育方式和方法。

研究发现,家长过分溺爱、过分严厉、过度保护等不良教养方式会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过分溺爱的家长容易造成大学生性格软弱、自尊心薄弱、缺乏独立自主的能力,对挫折容忍度低,这种大学生容易出现抑郁、自卑、焦虑等心理问题。

过分严厉的家长容易使大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性格孤僻,情绪不稳定,出现压抑、愤怒等情绪问题。

过度保护的家长会使大学生缺乏独立自主的能力,对外界世界缺乏适应能力,出现社交障碍、自卑等心理问题。

家庭教养方式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重要的影响。

三、家庭经济状况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家庭经济状况是指家庭的收入水平和物质条件。

家庭经济状况良好的大学生通常能够享受到更好的教育资源和生活条件,他们的学业和生活都比较稳定,从而对心理健康产生良好的影响。

而家庭经济状况不好的大学生则可能面临学业和生活的各种压力,他们可能需要辛苦打工来帮补家用,或者因为经济原因而不能获得更好的教育资源,这都可能会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分析

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分析

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分析一、家庭教育方式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家庭教育方式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

过严或过松的教育方式都会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过严的教育方式可能导致大学生产生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甚至出现逆反心理;而过松的教育方式则可能导致大学生缺乏自律性和责任感,从而影响其心理健康。

家长应该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注重方式方法,采取民主、宽容、理性的教育方式,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亲子关系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键因素之一。

一个和睦、融洽的亲子关系有助于大学生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增强应对压力的能力;而冷漠、疏离的亲子关系则可能导致大学生产生孤独、抑郁等负面情绪。

家长应该注重亲子沟通,多关心、关注孩子的成长,建立亲子间的信任和理解,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良好发展。

家庭功能是家庭对成员满足其生理、心理和社会需求的能力的一种综合体现,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有着深远的影响。

家庭功能较好的家庭有助于大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增强心理适应能力,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而家庭功能较差的家庭则可能导致大学生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产生负面情绪。

家庭应该注重家庭成员间的情感交流和信任建立,提高家庭功能,从而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良好发展。

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家长应该注重家庭教育方式的选择,合理处理亲子关系,提高家庭功能,从而为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改善提供有力支持。

学校和社会也应该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和帮助,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心理健康服务和支持,共同推动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不断完善。

希望通过各方共同的努力,能够为大学生营造更为健康、和谐的成长环境,促进他们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 本课题为全国教育科学/ 十一五0 规划国家级课题5大学生的学业情绪及相关因素研究6 ( 批准号: BBA 070015, 项目负责人: 天津 师范大学 马惠霞) 子课题5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6成果( 子课题负责人: 曾美英) 。
XX 通讯作者: 曾美英, 女。E-mail: zmy2628@ yahoo1 com1 cn
F值
111 6* * 201 62* *
01 67 131 66* * 251 17* * 131 61* * 81 27* *
01 65 201 64* *
11 48 151 81* *
p值
01 000 01 000 01 511 01 000 01 000 01 000 01 000 01 524 01 000 01 228 01 000
调查实施前对主试进行统一培训; 正式施测时 以班级为单位按统一指导语进行, 由主试向学生说 明调查的研究目的, 并要求受试学生如实认真回答。 问卷和量表当场收回。
3 结果
研究所 得 的数 据 采用 SPSS1310 进 行统 计 分 析。家庭因素的各个维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或 t 检验进行考察。其中方差 分析之后的两两比较, 当方差齐性检验不被拒绝时 采 用 L SD 检 验, 方 差 齐 性 检 验 被 拒 绝 时 采 用 T amhane 检验。 311 父母婚姻状况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父或母去世
( n = 130) 1341 88 ? 341 58 29145 ? 191 00
1136 ? 01 42 1174 ? 01 52 1160 ? 01 51 1153 ? 01 47 1144 ? 01 44 1141 ? 01 56 1139 ? 01 49 1157 ? 01 52 1147 ? 01 44
F值
61 69* * 71 17* * 31 25* 81 88* * 151 43* * 61 92* * 51 98* *
21 12 81 07* * 41 00* 81 29* *
p值
01 001 01 001 01 039 01 000 01 000 01 001 01 003 01 120 01 000 01 018 01 000
F值
31 96* 11 02 61 02* * 21 91 01 92 41 49* 11 87 31 92* 01 38 21 18 51 21* *
p值
01 019 01 359 01 002 01 055 01 398 01 011 01 155 01 020 01 684 01 113 01 006
行取样。共回收问 卷 6518 份, 实得有效问卷 6165 份, 问卷有 效率为 94158% 。其中样本的基 本构成 情况是: 男生 2755 人, 女生 3409 人, 缺失性别数据 1 人; 文科 1949 人, 理科 3317 人, 艺术 878 人, 缺失专 业类别数据 21 人; 本科生 3721 人, 高职生 2444 人。 被试年龄在 19 至 22 岁之间。
心理科学 Psychological Science 2008, 31( 3) : 597- 601
5 97
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X
曾美英XX 1 晏 宁2 于红军1 卢丹蕾3
( 1北京联合大学师范学 院 , 北京, 100011) ( 2 北京联合大学自动化学院 , 北京, 100101) ( 3 北京联合大学机电学院 , 北京, 100020)
( p < 0101) ; 2 个孩子家庭的大学生在总分、阳性项
表 3 父亲文化程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因子名称
总分 阳性项目数 躯体化 强迫症状 人际关系敏感 抑郁 焦虑 敌对 恐怖 偏执 精神病性
初中或以下
( n = 1279) 1351 7 ? 371 6 291 55 ? 181 35 11 31 ? 01 41 11 79 ? 01 56 11 69 ? 01 56 11 54 ? 01 54 11 45 ? 01 49 11 45 ? 01 54 11 40 ? 01 46 11 53 ? 01 52 11 46 ? 01 45
摘 要 本研究以问卷调查的方式试图对父母婚姻状况、家庭子女数、父母 的文化及工作单 位等家庭因素 对大学生 心理健康 状况的影 响进行 量化的研究。通过对北京某大学 6165 份有效数据的分析, 结果表明家庭的多种因素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了显著的影响。 关键词: 家庭因素 大学生 心理健康
1 引言
212 调查工具 本研究采用症状 自评量表( 简 称 SCL - 90 问
卷) [ 6] 和自编的家庭调查项目作为调查工具。症状 自评量表共有 90 个项目, 每个项目按从无到严重 5 个等级评分, 得分越高, 症状越严重。该量表反映 9 个因子, 分别为: 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 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和精神病性。量表的内 部一致性系数为 0198。 213 调查程序
方差分析结果见表 3。可以看出, 除敌对外, 在 同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存在显著差异。进一步的
总分、阳性项目数和其它各因子上, 父亲文化程度不 两两比较结果表明, 父亲是初中或以下文化的大学
曾美英等: 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
5 99
生在总分、阳性项目数和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 显著高 于父 亲是 大 学或 以上 文化 的大 学 生 ( p < 焦虑、恐怖、和精神病性因子上的得分非常显著高于 0101) ; 而在躯体化、敌对和偏执因子上, 父亲是大学 父亲是高中或中技文 化的大学生( p < 0101) , 在偏 或以上文化的大学生却显著高于父亲是高中或中技 执因子上的得分也显 著高( p < 0105) ; 父亲是初中 文化的大学生( p < 0105) 。其它差异不显著。 或以下文化的大学生在总分、阳性项目数和强迫、人 314 母亲文化程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际关系敏感、抑郁、恐怖和精神病性因子上得分非常
为了更全面深入地探讨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 健康的影响, 在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 我们尝试对 父母婚姻状况、家庭子女数、父母的文化、父母的工 作单位等多种家庭因素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影响 进行量化的考察和描述, 期望研究的结果能为大学 生心理健康的干预提供一定的依据。
2 方法
211 调查对象 采用整群抽样法, 在北京市某大学大学生中进
大学或以上
( n= 1949) 1321 31 ? 381 05 27168 ? 181 84
1133 ? 01 43 1172 ? 01 56 1159 ? 01 54 1148 ? 01 52 1142 ? 01 49 1147 ? 01 58 1134 ? 01 42 1153 ? 01 55 1141 ? 01 45
得分非常显著高于 1 个孩子家庭的大学生( p < 0101) , 在焦虑因子上 的得分也显著高( p < 0105) ; 在精神病性上, 3 个孩子家庭的 大学生显著高于 2 个孩子家 庭的 大学 生( p < 0105) 。其 它差 异不 显 著。
因子上的得分非常显著高于 1 个孩子家庭的大学生 313 父亲文化程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2个 ( n = 1299) 1351 13 ? 351 48 301 00 ? 181 32 11 31 ? 01 38 11 78 ? 01 55 11 69 ? 01 54 11 53 ? 01 52 11 44 ? 01 44 11 43 ? 01 49 11 41 ? 01 46 11 52 ? 01 51 11 45 ? 01 42
家庭是塑造人格的基本环境。不少研究表明家 庭中的各种构成因素会影响个体的人格表现和个体 的心理健康[ 1- 5] 。然而受研究具体对象、内容和方 法不同的制约, 各种相关研究的具体结论也有很大 区别。如 M illikan[ 2] 等人用爱 森克人格 问卷, 发现 家庭的作用和大学生的抑郁有显著的关系, 但和焦 虑的关系并不显著; 李 荣等人[ 3] 采用 16PF 人格测 验, 发现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之间人格表现有差 异, 但各有所长; 付海荣[ 4] 以 SCL - 90 为工具, 发现 除父母职业外, 其他家庭环境因素( 如生源地、是否 独生等) 与 SCL - 90 各因子均有选择性相关, 且有 显著性; 张成玉[ 5] 参照 SCL - 90 编制心理问题自评 量表, 发现父母间的感情对高职生的心理健康有显 著影响, 而是否独生子女并没有显著影响, 等等。
59 8
心理科学
表 1 父母婚姻状况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因子名称
总分 阳性项目数 躯体化 强迫症状 人际关系敏感 抑郁 焦虑 敌对 恐怖 偏执 精神病性
正常
( n = 5628) 1321 06 ? 361 84 271 73 ? 181 80
11 30 ? 01 39 11 73 ? 01 55 11 61 ? 01 55 11 48 ? 01 52 11 41 ? 01 47 11 44 ? 01 54 11 35 ? 01 43 11 51 ? 01 53 11 41 ? 01 43
312 家庭中孩子数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方差分析结果见表 2。可以看出, 在总分、阳性
项目数、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恐怖和精 神病性上, 不同孩子数家庭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存在显著差异。进一步的两两比较 结果表明, 3 个 孩子家庭的大学生在总分、阳性项目数和上述六个
目数、强迫、人际关系 = 407) 1371 24 ? 421 9 281 73 ? 181 51
11 37 ? 01 50 11 80 ? 01 61 11 65 ? 01 58 11 56 ? 01 61 11 46 ? 01 52 11 52 ? 01 63 11 35 ? 01 45 11 55 ? 01 58 11 48 ? 01 5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