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原制备
抗原的制备方法
抗原的制备方法 除完整的细胞可作为抗原外,各种不同的细胞内存在的各种分子量不同的物质,也都具有全抗原或半抗原的性质,某种抗原物质可能是某一类细胞所特有的,可作为这种细胞的一个标志。
由于细胞存在着许多性质不同的抗原物质,有时要从这众多的物质中提取、纯化某种抗原物质,以供科学研究之用。
一、抗原的提取 抗原的制备是一件十分细致的工作,要制备一个高纯度的抗原,需要付出艰巨的努力,制备工作涉及物理学、化学和生理学等许多领域的知识。
根据物理或化学特性建立起来的分离、纯化方法的主要原理不外乎科二个方面:①利用混合物中几个组分分配率的差别将他们分配到可用机械方法分离的两或几个物相中,如盐析、有机溶剂抽提、层析和结晶等;②把混合物置于单一物相中,通过物理力场的作用使各组分分配于不同的区域而达到分离的目的,如电泳、超速离心和超滤等。
由于组织细胞内存着许多分子结构和理化性质不同的抗原物质,其分离方法也不一样,就是同一类大分子物质,因选材不同,所使用的方法也很大差别。
因此很难有一个通用的标准方法供提取任何生物活性物质使用,所以在提取前必须针对所欲提取的物质,充分查阅文献资料,选用合适的方法。
如果要提取一个结构及性质未知的抗原物质,更需要经过各种方法的比较探索,才能找到一些工作规律和获得预期的效果。
抗原物质的制备,大概要经过如下过程:①材料的选择和预处理;②细胞的粉碎(细胞器的分离)。
③提取;④纯化;⑤浓缩或干燥,保存。
现分别简述如下。
(一)材料的选择及预处理 选择什么材料主要根据实验目的而定。
通常选含量高、工艺简便、成本低的材料。
材料选定后,通常要进行预处理,剔除结缔组织、脂肪组织等,把组织块剪碎。
若取材后不立即进行提取,则应冷冻保存,动物组织更要深低温保存。
某些容易失活的物质,一般宜采用新鲜材料。
(二)细胞的粉碎 除了提取体液、组织间液内的多肽、蛋白质、酶不需粉碎细胞外,凡要提取组织内、细胞膜上及胞内的生物活性物质,都必须把组织和细胞粉碎,使活性物质充分释放到溶液内。
抗原与免疫血清的制备(实验报告)
抗原与免疫血清的制备(实验报告)【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了解抗原的制备方法;2.了解免疫血清的制备方法;3.掌握抗原和免疫血清的试剂及设备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1.抗原的制备方法:常用抗原制备方法包括:(1)病原体抗原制备:将病原体培养后,通过离心、洗涤、冻融、超声等方法破碎病原体细胞,制备出包含病原体各种蛋白质的抗原混悬液;(2)纯化蛋白质抗原:通过分离技术从病原体中纯化特定蛋白质,如SDS-、Western blot等;(3)人工合成抗原:通过化学合成方法将特定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合成而成。
2.免疫血清的制备方法:(1)动物免疫:选择合适的免疫动物,如小鼠、兔子等,根据抗原的性质选择合适的免疫途径(常见的包括腹腔注射、皮下注射等)。
进行多次免疫后,采集免疫动物的血清;(2)离心和混合:将采集到的免疫动物血清离心沉淀,去除血细胞等杂质,使得血清达到一定的纯度;三、实验步骤1.抗原制备方法:(1)收集需要制备的病原体;对于纯化蛋白质抗原和人工合成抗原,根据实验需要获取相应的试剂。
(2)病原体抗原制备:将病原体培养至稳定的指标,通过离心收集菌体,洗涤后用适量缓冲液悬浮,并通过适当的方法破碎菌体,制备出抗原混悬液。
(3)纯化蛋白质抗原:将病原体提取蛋白质,通过SDS-等纯化方法获得目标蛋白质。
(4)人工合成抗原:根据目标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通过化学合成方法合成抗原。
(5)对制备的抗原进行定性、定量检测和保存。
2.免疫血清的制备方法:(1)动物免疫:选择合适的免疫动物,按照需要接种适量的抗原,包括免疫剂量、注射途径等。
(2)免疫动物血清的采集:根据免疫动物的免疫接种时间表,选择合适的时机采集血清。
(3)离心和混合:将采集到的血液样品通过离心分离血清,去除血细胞等杂质。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经过抗原的制备和免疫动物的免疫接种后,成功制备出抗原混悬液和免疫血清。
对抗原混悬液进行定性、定量检测,判断抗原的活性和浓度;对免疫血清进行定性、定量检测,判断抗体的活性和浓度,并检测血清中是否存在其他污染物。
抗原制备的原理
抗原制备的原理引言:抗原是指能够诱导机体产生免疫应答的物质,是免疫系统识别外来物质的关键因素之一。
在生物医学研究和临床应用中,制备高纯度的抗原对于开展免疫学研究、疫苗研发和诊断试剂的制备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抗原制备方法及其原理。
一、蛋白质抗原制备蛋白质是常见的抗原类型,其制备一般分为两种方式:天然蛋白质提取和重组蛋白质表达。
1. 天然蛋白质提取天然蛋白质是从生物体中提取的,如细胞、组织、血浆等。
提取过程中需要注意保持蛋白质的完整性和活性。
一般的提取步骤包括样品收集、细胞破碎、离心分离等。
常用的提取缓冲液包括PBS、RIPA缓冲液等,可添加蛋白酶抑制剂和磷酸酯酶抑制剂以防止蛋白质降解。
提取得到的天然蛋白质可以直接应用于免疫学研究或进行纯化。
2. 重组蛋白质表达重组蛋白质是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在表达系统中合成的蛋白质。
常用的表达系统包括大肠杆菌、酵母菌、哺乳动物细胞等。
制备重组蛋白质的关键是选择合适的表达载体和宿主细胞,并通过诱导表达、细胞破碎和纯化等步骤得到目标蛋白质。
常用的纯化方法包括亲和层析、离子交换层析、凝胶过滤层析等。
二、多肽抗原制备多肽抗原是由氨基酸组成的短链蛋白质。
多肽抗原的制备一般采用化学合成或基因工程方法。
1. 化学合成化学合成是利用合成肽技术合成多肽抗原。
合成肽的方法有固相合成和液相合成两种。
固相合成是将氨基酸逐个加到树脂上的方法,通过化学反应逐步合成多肽链。
液相合成则是在溶液中逐步合成多肽链。
化学合成的优势在于可以合成多肽序列的任意组合,但对于较长的多肽链合成较为困难。
2. 基因工程基因工程是通过合成基因序列,将其导入表达系统中合成多肽抗原。
基因工程制备多肽抗原的关键是选择合适的表达载体和宿主细胞,并通过诱导表达、细胞破碎和纯化等步骤得到目标多肽。
在基因工程中,可以通过突变、插入或删除等操作来调整多肽的序列。
三、糖类抗原制备糖类抗原是由糖基组成的多糖或糖蛋白复合物。
由于糖类结构复杂,其制备较为困难,常用的方法包括化学合成和提取纯化。
免疫组化的完整步骤及各步原理
免疫组化的完整步骤及各步原理免疫组化是一种常用的实验诊断技术,它通过检测细胞或组织中的特定蛋白质来帮助诊断疾病。
免疫组化的完整步骤包括抗原制备、抗体制备、预处理、染色和结果分析等几个环节。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每个环节的原理及操作步骤。
首先是抗原制备。
抗原是指能够与特异性抗体结合的物质,常见的抗原有蛋白质、多肽和核酸等。
在免疫组化中,我们需要选择一种合适的抗原,并将其制备成适合免疫反应的浓度和形式。
一般来说,抗原可以采用化学合成法、生物来源法或基因工程技术等方法进行制备。
接下来是抗体制备。
抗体是指能够与抗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它是免疫组化的核心成分。
在抗体制备过程中,我们需要先确定需要检测的抗原类型和数量,然后选择合适的动物或植物源材料,进行细胞融合或表达纯化等步骤,最终得到高纯度的单克隆抗体。
第三步是预处理。
在进行免疫组化之前,我们需要对样品进行一系列的预处理操作,以去除杂质和干扰物质的影响。
预处理包括样品稀释、缓冲液调整、基质效应消除等步骤。
还需要根据具体的实验设计选择合适的预处理方法和条件。
第四步是染色。
染色是免疫组化的核心步骤之一,它可以将标记有抗体的二抗与待测样本中的抗原结合,形成可视化的斑点分布。
常用的染色方法包括直接荧光法、间接荧光法、免疫印迹法等。
在染色过程中,需要注意染料的选择、浓度和作用时间等因素,以保证染色效果的质量和稳定性。
最后一步是结果分析。
免疫组化的结果分析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如阳性对照品的比较、背景值的控制、图像处理和统计分析等。
常用的结果分析方法包括图像分析软件(如ImageJ)和统计分析软件(如SPSS)。
在结果分析过程中,需要注意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避免误判和漏判的情况发生。
免疫组化是一项复杂而精细的技术,它需要综合运用多种知识和技能才能完成高质量的实验诊断任务。
希望以上的介绍能对您有所帮助!。
抗原的制备
抗原的制备方法一.细胞性免疫原的制备1. 红细胞抗原的制备取静脉血,加肝素的生理盐水,轻轻摇匀,离心2000r/min,红细胞被压积于管底,弃去上清,用生理盐水洗3次。
2. 白细胞抗原的制备抗凝血的试管中加入全血,37℃静置30-60min,自然沉降后,血液分为三层,上层为淡黄色血浆,底层为红细胞,中间有一白细胞薄层,用尖吸管吸取,移入另一试管中,加无钙镁的缓冲液,离心,洗涤制得。
二.组织细胞抗原在无菌条件下,取组织,切成小块,用无菌缓冲液洗涤,再用25%胰蛋白酶水解,4℃过夜(37℃,30-60min)用吸管轻轻吹打,使成细胞悬液,用80目不锈钢过滤,离心,洗涤制得。
三.细菌细胞抗原的制备在无菌条件下,接种于平板上,取单菌落置于三角瓶中,培养,灭菌后,离心(5000r/min),洗涤。
四.原虫和多细胞寄生虫细胞性抗原的制备寄生虫一般都远较细菌或病毒为大,构造与成分复杂,它的成分与分泌物一般都是较强的抗原,寄生虫有一个复杂的生活周期,不同周期中的虫体会诱发不同的免疫反应,又能诱发细胞免疫反应,有些寄生虫的表面组成和抗原成分能够不断的变化,以抵御和逃避宿主的免疫攻击。
1.提取孢子制备抗原2.虫卵抗原的制备五.可溶性抗原制备蛋白质、糖蛋白、脂蛋白、酶类、补体、脂多糖、细菌外毒素等可溶性抗原中相当部分来源于组织细胞,成分比较复杂,通常需要将组织和细胞破碎,经一定的方法纯化才能获得所需要的抗原。
1.组织和细胞混合抗原成分的制备(1)酶处理法(2)冻融法(3)超声破碎法(4)表面活性剂处理法2.蛋白质抗原的制备①离心分离法②盐析法③分子筛效应④离子交换色谱六.半抗原免疫原的制备1.常见的半抗原种类及性质属于半抗原的物质是低分子量的化学物质。
如多糖、多肽、甾体激素、脂肪酸、类脂质、核苷酸、药物(包括抗生素)以及其他化学物品。
2.载体的种类和常见载体的性质载体有蛋白质类,多肽聚合物,大分子聚合物和某些颗粒。
常用的蛋白有BSA,HSA。
抗原制备技术
合成肽抗原序列较短、免疫性不强
一般情况下在免疫动物制备抗体时需要与载体蛋白偶联形成
复合抗原
钥孔血蓝蛋白(KLH,keyhole limpet hemocyanin) 是具有高度免疫原性的蛋白大分子,作为载体蛋白用于免疫 原的制备,交联于半抗原和其他抗原,增强它们的免疫原性。
4
佐剂的制备
佐剂(adjuvant)是指预先或与抗原一起注射于机体,
用于制备抗绵羊红细胞抗体(溶血素) (二)细菌抗原
二、可溶性抗原的制备
蛋白质(包括糖蛋白、脂蛋白、酶、补体、细菌毒
素)、多糖和核酸等均为可溶性抗原。
主要来源于组织和细胞,因此需先将组织和细胞破碎,
再用适当的方法提取纯化目的蛋白。
(一)组织和细胞可溶性抗原的粗提
1、制备组织匀浆
2、细胞的破碎
(1)超声波破碎法
(2)反复冻融法
(3)酶处理法 (4)表面活性剂处理法
(二)可溶性抗原的提纯
1、超速离心法
2、选择性沉淀法
盐析法、聚合物沉淀法、 有机溶剂沉淀法、核酸沉淀法
3、凝胶过滤法
4、离子交换层析法 5、亲和层析法
(二)纯化抗原的鉴定
1、蛋白含量测定
紫外光吸收法
蛋白含量(mg/ml)=A280×1.45-A260×0.74
能够增强机体免疫应答或改变免疫应答类型的物质。
佐剂本身氏佐剂(Frennd adjuvant)
Complete Freund adjuvant
羊毛脂
石蜡油
卡介苗(BCG)
InComplete Freund adjuvant
羊毛脂
石蜡油
使用原则:
颗粒性抗原一般情况下不需使用; 可溶性大分子量的蛋白质免疫原、人工抗原,初次免疫时 必须使用佐剂; 不连续两次使用完全福氏佐剂,以免导致动物严重反应;
抗原制备实验报告分析
一、实验背景抗原是免疫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它是激发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
在免疫学研究和临床诊断中,抗原的制备是基础且关键的一步。
本实验旨在通过制备特定的抗原,探讨抗原制备的原理、方法及其在免疫学中的应用。
二、实验目的1. 掌握抗原制备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学习抗原纯化的技术。
3. 了解抗原在免疫学研究和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牛血清白蛋白(BSA)、兔抗BSA血清、酶标仪、离心机、电泳仪、凝胶成像系统等。
2. 试剂:BSA、兔抗BSA血清、SDS-PAGE凝胶、考马斯亮蓝染色液、抗体结合缓冲液等。
四、实验方法1. 抗原制备:- 将BSA溶解于缓冲液中,制备成一定浓度的BSA溶液。
- 将BSA溶液加入适量兔抗BSA血清,混合均匀。
- 将混合液置于4℃冰箱中过夜,使抗体与抗原结合。
2. 抗原纯化:- 将结合好的抗原溶液进行离心,去除未结合的抗体和杂质。
- 收集上清液,使用SDS-PAGE进行电泳分析,检测抗原纯度。
3. 抗原应用:- 将纯化的抗原用于免疫学实验,如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等。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抗原制备:- 通过兔抗BSA血清与BSA的结合,成功制备了抗原。
2. 抗原纯化:- 通过离心去除未结合的抗体和杂质,提高了抗原的纯度。
- SDS-PAGE电泳结果显示,纯化的抗原呈单一的蛋白条带,表明抗原纯度较高。
3. 抗原应用:- 将纯化的抗原用于ELISA实验,结果显示抗体与抗原的结合良好,表明抗原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
六、实验结论1. 本实验成功制备了抗原,并对其进行了纯化。
2. 纯化的抗原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可用于免疫学研究和临床诊断。
七、实验讨论1. 抗原制备过程中,选择合适的抗原和抗体是关键。
本实验中,BSA作为抗原,兔抗BSA血清作为抗体,两者结合良好,成功制备了抗原。
2. 抗原纯化过程中,离心、凝胶过滤等技术可以有效去除未结合的抗体和杂质,提高抗原的纯度。
抗原制备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抗原的制备方法,了解不同类型抗原的制备和纯化技术;2. 熟悉常用佐剂的使用;3. 学习玻璃器材的清洁和消毒方法;4. 培养实验操作技能和实验数据处理能力。
二、实验原理抗原是指能够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
在抗原制备实验中,我们需要从生物样品中提取目标抗原,然后对其进行纯化和处理,使其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和特异性。
三、实验材料1. 生物样品:细菌、病毒、细胞、组织等;2. 试剂:细胞裂解剂、超声破碎剂、离心机、玻璃器材、消毒液、佐剂等;3. 仪器:显微镜、离心机、分光光度计、移液器、培养箱等。
四、实验步骤1. 样本处理(1)取适量生物样品,用无菌操作技术进行接种;(2)根据样品类型,选择合适的裂解方法,如细胞裂解、超声破碎等;(3)裂解后,将样品置于离心机中,以适当转速和时长进行离心,收集上清液。
2. 抗原提取(1)取上清液,加入适量的缓冲液和离心机,以适当转速和时长进行离心;(2)收集沉淀,加入适量的缓冲液,进行溶解;(3)重复离心,直至沉淀完全溶解。
3. 抗原纯化(1)根据抗原特性,选择合适的纯化方法,如亲和层析、离子交换层析、凝胶过滤等;(2)将溶解的抗原加入纯化柱,进行洗脱和收集;(3)根据需要,可进行多次纯化,以提高抗原纯度。
4. 抗原处理(1)将纯化后的抗原加入适量的佐剂,进行免疫原性增强;(2)将抗原与佐剂混合均匀,备用。
5. 实验结果观察(1)通过观察显微镜下的细胞形态,了解抗原制备过程中的细胞状态;(2)通过分光光度计检测抗原浓度,了解抗原纯化效果;(3)通过实验数据分析,评价抗原制备的成功率。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样本处理过程中,细胞形态良好,无污染现象;2. 抗原提取过程中,上清液清晰,无沉淀;3. 抗原纯化过程中,纯化效果良好,抗原浓度达到预期;4. 抗原处理过程中,抗原与佐剂混合均匀,无分层现象;5. 实验数据分析表明,抗原制备成功率较高。
六、实验总结本次实验成功制备了所需抗原,掌握了抗原的制备方法、纯化技术和佐剂的使用。
抗原制备的实验报告
抗原制备的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制备抗原,提高对特定免疫原的免疫能力,从而进一步认识抗原的制备和应用。
二、实验原理抗原是一种能够激发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的物质,通常可分为低分子量和高分子量两类。
低分子量抗原主要是指药物、激素、有机化合物等,而高分子量抗原主要是指蛋白质、多糖、核酸等。
抗原的制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确定抗原:根据实验目的和需要,选择特定的抗原进行制备。
2. 提取抗原:从生物样品中提取目标抗原,常用方法包括细胞裂解、超声破碎、离心、柱层析等。
3. 纯化抗原:使用柱层析、凝胶过滤等技术,将抗原与其他杂质分离,获得纯净的抗原。
4. 浓缩抗原:将纯净的抗原浓缩至适宜浓度,便于后续实验的使用。
三、实验步骤1. 实验准备:清洗实验器材,并将所需溶液按比例配制好。
2. 抗原提取:取适量的生物样品,如细胞液、血清等,进行裂解或超声破碎,释放抗原。
根据需要,可能需要添加蛋白酶抑制剂、麦芽糖等保护剂。
3. 离心分离:将裂解后的样品进行离心,分离固体残渣和上清液。
上清液中含有目标抗原。
4. 柱层析:将上清液加入已经平衡好的层析柱中,根据抗原的特性选择合适的层析介质,如离子交换层析树脂、亲和层析树脂等。
通过洗脱方法,将抗原与其他成分分离。
5. 浓缩:将洗脱后的抗原溶液经过浓缩处理,以获得适用于后续实验的浓缩抗原。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经过实验制备得到的抗原,经过SDS-PAGE电泳分析可见,目标蛋白条带的浓度较高,且无明显的杂带。
通过浓缩抗原,使其浓度达到1000μg/ml,便于后续实验的使用。
五、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地制备了目标抗原,并获得了一定浓度的纯净抗原。
本实验中使用的方法可以适用于其他抗原的制备,同时也了解了抗原的重要性及应用。
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对实验器材的清洗和消毒,以避免杂质的污染对抗原制备的影响。
六、参考文献[1] 李晓杰,杨立波,陈薇薇,等. 抗原制备及其在抗体制备与检测中的应用进展[J]. 生物技术通讯,2017,28(6): 900-905.。
抗原的制备的原理
抗原的制备的原理
抗原的制备基于以下原理:
1. 选择合适的生物样品:抗原可以来自细胞、组织或生物体等样品。
选择适当的样品是制备抗原的第一步。
2. 提取目标分子:根据需要,从样品中提取目标分子,例如蛋白质、糖类或核酸等。
提取方法通常基于特定的生化特性,例如蛋白质可通过破碎细胞壁、溶解样品或离心沉淀等步骤提取。
3. 纯化目标分子:利用化学或生物学方法对提取的目标分子进行纯化,以消除其他杂质。
这些方法可以通过差速离心、凝胶电泳、层析等技术来实现。
4. 可选的修饰步骤:有时需要修饰目标分子以改善其在制备抗原过程中的稳定性或识别性。
例如,可以对蛋白质进行戊糖化、His标签标记或荧光修饰等。
5. 质量控制:制备的抗原应通过质量控制步骤来确保其纯度和活性。
常用的方法包括质谱分析、SDS-PAGE凝胶电泳、免疫印迹等。
总之,抗原的制备主要包括样品选择、目标分子提取和纯化、可选的修饰步骤以及质量控制等步骤,以获得高质量的抗原用于后续的实验研究。
抗原的制备
抗原的制备除完整的细胞可作为抗原外,各种不同的细胞内存在的各种分子量不同的物质,也都具有全抗原或半抗原的性质,某种抗原物质可能是某一类细胞所特有的,可作为这种细胞的一个标志。
由于细胞存在着许多性质不同的抗原物质,有时要从这众多的物质中提取、纯化某种抗原物质,以供科学研究之用。
一、抗原的提取抗原的制备是一件十分细致的工作,要制备一个高纯度的抗原,需要付出艰巨的努力,制备工作涉及物理学、化学和生理学等许多领域的知识。
根据物理或化学特性建立起来的分离、纯化方法的主要原理不外乎科二个方面:①利用混合物中几个组分分配率的差别将他们分配到可用机械方法分离的两或几个物相中,如盐析、有机溶剂抽提、层析和结晶等;②把混合物置于单一物相中,通过物理力场的作用使各组分分配于不同的区域而达到分离的目的,如电泳、超速离心和超滤等。
由于组织细胞内存着许多分子结构和理化性质不同的抗原物质,其分离方法也不一样,就是同一类大分子物质,因选材不同,所使用的方法也很大差别。
因此很难有一个通用的标准方法供提取任何生物活性物质使用,所以在提取前必须针对所欲提取的物质,充分查阅文献资料,选用合适的方法。
如果要提取一个结构及性质未知的抗原物质,更需要经过各种方法的比较探索,才能找到一些工作规律和获得预期的效果。
抗原物质的制备,大概要经过如下过程:①材料的选择和预处理;②细胞的粉碎(细胞器的分离)。
③提取;④纯化;⑤浓缩或干燥,保存。
现分别简述如下。
(一)材料的选择及预处理选择什么材料主要根据实验目的而定。
通常选含量高、工艺简便、成本低的材料。
材料选定后,通常要进行预处理,剔除结缔组织、脂肪组织等,把组织块剪碎。
若取材后不立即进行提取,则应冷冻保存,动物组织更要深低温保存。
某些容易失活的物质,一般宜采用新鲜材料。
(二)细胞的粉碎除了提取体液、组织间液内的多肽、蛋白质、酶不需粉碎细胞外,凡要提取组织内、细胞膜上及胞内的生物活性物质,都必须把组织和细胞粉碎,使活性物质充分释放到溶液内。
抗原的制备方法
抗原的制备方法抗原的制备方法有很多种,下面列举了其中的50种,并对其中一些方法进行详细描述。
1. 细胞抗原的制备:通过细胞培养、离心、酶解等方法获得细胞抗原。
2. 细菌抗原的制备:通过培养、离心、酶解等方法获得细菌抗原。
3. 病毒抗原的制备:通过感染细胞、裂解、纯化等方法获得病毒抗原。
4. 真菌抗原的制备:通过培养、离心、酶解等方法获得真菌抗原。
5. 动物抗原的制备:通过组织切片、裂解、纯化等方法获得动物抗原。
6. 植物抗原的制备:通过组织切片、裂解、纯化等方法获得植物抗原。
7. 天然抗原的提取:从天然产物如血清、组织中提取抗原。
8. 重组蛋白抗原的制备:通过表达载体、细胞培养、裂解、纯化等方法获得重组蛋白抗原。
9. 合成肽抗原的制备:通过化学合成方法合成肽抗原。
10. 核苷酸抗原的制备:通过合成核苷酸序列或从基因组中提取核苷酸获得抗原。
11. 脂多糖抗原的制备:通过提取细菌外膜、酶解、纯化等方法获得脂多糖抗原。
12. 糖蛋白抗原的制备:通过表达载体、细胞培养、裂解、纯化等方法获得糖蛋白抗原。
13. 灭活抗原的制备:通过化学处理、辐射等方法使活性抗原失活。
14. 改性抗原的制备:通过化学修饰、结构改变等方法获得改性抗原。
15. 冻干抗原的制备:通过冻干法将抗原冻结干燥得到制备。
16. 超声波处理抗原的制备:利用超声波对细胞或组织进行处理得到抗原。
17. 低温冷冻抗原的制备:通过低温冻存和冷冻保存得到抗原。
18. 酸碱处理抗原的制备:通过酸碱处理使抗原发生结构改变得到制备。
19. 超滤抗原的制备:通过超滤膜对抗原进行分离得到制备。
20. 溶菌素处理抗原的制备:通过溶菌素对细胞壁进行处理使抗原释放。
21. 质粒抗原的制备:通过质粒转化、大规模培养、纯化等方法获得质粒抗原。
22. 染色体抗原的制备:通过染色体提取、裂解、纯化等方法获得染色体抗原。
23. 大肠杆菌表达抗原的制备:通过大肠杆菌表达载体、大规模发酵、纯化等方法获得抗原。
抗原的制备 实验报告
实验一抗原的制备一、实验目的与要求1、掌握不同类型抗原制备、纯化方法;2、了解常用佐剂;3、掌握玻璃器材如培养皿、试管、锥形瓶等的包扎、高压灭菌方法。
二、实验内容猪链球菌7型全菌抗原制备猪链球菌7型荚膜多糖抗原制备三、实验步骤1、实验器材的准备。
将实验所需的锥形瓶、培养皿等玻璃器材洗净并高压灭菌;配制100mL营养肉汤培养基并高压灭菌。
2、纯化7型猪链球菌。
取冻存的7型猪链球菌纯菌,在超净工作台中将吸附该菌的小瓷珠放在培养基(已加入10mL葡萄糖、5mL小牛血清)上滚上一周,37℃培养24h;24h后,在超净工作台中挑菌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确认为猪链球菌后划线接种于新的培养基中,37℃培养20h。
3、灭活及加佐剂。
挑取单菌落超净工作台下接种于200mL液体培养基,37℃培养14h,涂片后革兰氏染色镜检,确认为猪链球菌后,逐滴加入0.4mL福尔马林37℃灭活6h,一边加一边振荡;取一部分接种于液体培养基37℃培养24h,观察有无浑浊,确认无菌后加入50mL铝胶佐剂,混匀备用,即为猪链球菌全菌抗原,4℃保存。
4.,荚膜多糖抗原(诊断抗原)的制备:7型猪链球菌1ml菌液至离心管中,离心7000r/min 5min,弃去上清液,保留沉淀,加入50ul生理盐水,重悬菌渣,沸水煮10min后,即为诊断抗原。
四、实验结果及分析第一次和第二次革兰氏染色镜检结果均为蓝紫色短链状球菌,也有许多单个球菌,这与王欢[1]等人的研究结果相符,即猪链球菌为革兰氏阳性球菌,以成对或单个者为多,偶见3个~5个短链。
又因为我们取的是冻存的7型纯种,所以可以认为7型猪链球菌复苏成功。
加入0.2%福尔马林灭菌后再次培养无浑浊出现说明猪链球菌已完全失活。
参考文献[1]王欢,邓治邦.猪链球菌病及其疫苗研究进展[J].动物医学进展,2009,30(1):84-88.。
抗原与免疫血清的制备(实验报告)
抗原与免疫血清的制备(实验报告)实验目的:1.了解抗原和免疫血清的概念;2.掌握抗原和免疫血清的制备方法;3.理解抗原-抗体反应的原理。
实验原理:抗原是指能够诱导机体产生免疫应答的分子,包括细胞表面的蛋白质、多肽、糖蛋白等。
免疫血清是经过动物或人体免疫后,含有特异性抗体的血清。
抗原的制备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细胞提取法:将需要制备抗原的细胞进行离心、洗涤和破碎,得到细胞提取物作为抗原。
2.蛋白质纯化法:从原料中提取蛋白质,并通过离心、过滤等方法去除其他组分,得到纯化的蛋白质作为抗原。
3.基因工程法:通过基因重组等技术,表达和纯化所需要的蛋白质作为抗原。
免疫血清的制备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动物免疫法:将抗原注射到动物体内,触发免疫反应,收集动物的血液,离心得到免疫血清。
2.人工合成法:在体外利用细胞培养技术或化学合成的方法,产生抗体。
实验步骤:1.抗原的制备:a)细胞提取法:收集细胞,进行离心、洗涤和破碎,提取细胞提取物。
b)蛋白质纯化法:从原料中提取蛋白质,通过离心、过滤等方法去除其他组分,得到纯化的蛋白质。
c)基因工程法:将所需基因插入表达载体中,转染细胞,培养并收集表达抗原的细胞。
2.免疫血清的制备:a)动物免疫法:将抗原注射到动物体内,触发免疫反应,定期采集动物血液,离心得到免疫血清。
b)人工合成法:利用细胞培养技术或化学合成的方法产生抗体。
3.检测抗原-抗体反应:将制备好的抗原和免疫血清进行反应,观察是否发生凝集、光滑、沉淀等反应,判断是否存在抗原-抗体反应。
实验结果:根据抗原与免疫血清的制备结果,预计可以得到纯化的抗原和含有特异性抗体的免疫血清。
通过抗原-抗体反应的检测,可以观察到凝集、光滑、沉淀等反应,从而证明了抗原与免疫血清的制备是成功的。
实验结论:抗原与免疫血清的制备是免疫学研究中非常重要的步骤。
通过本实验,我们成功制备了抗原和免疫血清,并验证了它们之间的特异性反应。
这为后续的免疫学实验提供了基础,并有助于深入理解抗原-抗体反应的原理和免疫机制。
抗原的制备方法
抗原的制备方法
抗原是指能够诱导机体产生免疫应答并能与免疫应答产物(抗体或效应细胞)特异性结合,发生免疫效应的物质。
抗原的制备方法有很多种,下面介绍其中几种常见的方法:
1. 天然抗原的制备:天然抗原是指从自然界中获得的抗原,如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等。
这些抗原可以通过培养、分离、纯化等方法获得。
2. 人工抗原的制备:人工抗原是指通过人工合成或修饰得到的抗原,如蛋白质、多糖、核酸等。
这些抗原可以通过化学合成、基因工程等方法获得。
3. 基因重组抗原的制备:基因重组抗原是指通过基因重组技术将抗原基因导入宿主细胞中表达得到的抗原。
这种方法可以获得大量的抗原,并且可以对其进行修饰和改造。
4. 合成肽抗原的制备:合成肽抗原是指通过化学合成方法合成的抗原肽段。
这种方法可以获得特定的抗原肽段,并且可以对其进行修饰和改造。
4.2 抗原制备
第四章 单克隆抗体第二节 抗原制备在其中的免疫学原理中,用抗原去刺激免疫系统,就能诱导机体B细胞增殖并产生抗体。
那么,抗原是什么呢?如何制备呢?抗原就是一类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使之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免疫应答产物(即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在体内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所以,抗原有两个特性,一是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的能力,叫免疫原性。
另一个是指能够与其所诱生的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特异性结合的能力 ,叫反应原性。
因此,完全抗原就是指那些同时具有免疫原性和反应原性的物质。
而半抗原指那些只具有反应原性而无免疫原性的物质。
半抗原通过与载体偶联可以制成完全抗原。
这是一个半抗原偶联载体制备完全抗原的例子(图1)。
1,3-二硝基苯是一个半抗原,将它直接免疫小鼠,由于它没有免疫原性所以小鼠不产生抗体。
但是将它偶联到蛋白载体后再免疫小鼠时,小鼠就会产生同时针对二硝基苯和载体蛋白的抗体,这就是因为,半抗原二硝基苯与载体偶联后变成了完全抗原了。
图1 一个半抗原偶联载体制备还有一个跟抗原相关的概念叫表位,表位就是指存在于抗原表面的,决定抗原特异性的具有特殊性结构的化学基团,也称抗原决定簇。
表位有分构象表位和线性表位,构象表位是指由蛋白质肽链不连续的氨基酸残基在空间上靠近而形成的表位,线性表位则是指由一段连续的肽链氨基酸残基构成的表位。
蛋白质变性后构象表位消失,而线性表位继续存在。
图2 构象表位和线性表位下面我们介绍一下完全抗原的主要种类,常见的完全抗原有细菌、病毒和蛋白质等。
图3中所展示的就是两种细菌,大肠杆菌和链球菌,都是完全抗原。
图3 细菌完全抗原病毒也是完全抗原(图4),比如我们所熟知流感病毒、以及我们不熟知的埃博拉病毒等都是完全抗原。
图4 病毒完全抗原大部分蛋白质都是完全抗原(图5),蛋白质如果分子太小则需要通过与载体偶联,或自身偶联形成多聚体才能成为完全抗原。
图5 蛋白质完全抗原如果我们要制备完全抗原的单抗要注意些什么呢?首先是免疫抗原的选择,我们要选择那些纯度高,浓度适当,最好具有天然构象的完全抗原作为免疫抗原。
细菌抗原制备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细菌抗原的提取方法。
2. 熟悉抗原纯化技术。
3. 了解抗原的鉴定方法。
二、实验原理细菌抗原是指细菌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等部分所含有的、能诱导机体产生免疫应答的物质。
细菌抗原的制备是免疫学、微生物学等领域的基础实验之一。
三、实验材料1. 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
2. 试剂:生理盐水、磷酸盐缓冲液、氯化钠、硫酸铵、聚乙二醇、SDS、蛋白酶K 等。
3. 仪器:高速离心机、超净工作台、分光光度计、电泳仪、凝胶成像系统等。
四、实验方法1. 细菌培养:将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分别接种于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中,37℃培养18-24小时。
2. 细菌裂解:取适量培养好的细菌,用生理盐水洗涤两次,去除培养基中的杂质。
然后加入适量磷酸盐缓冲液,超声破碎细菌细胞。
3. 离心分离:将超声破碎后的细菌悬液在4℃、10000 r/min条件下离心10分钟,收集上清液。
4. 蛋白酶K处理:在上清液中加入适量蛋白酶K,37℃水浴处理1小时,以去除蛋白质杂质。
5. 离心分离:重复步骤3,收集上清液。
6. 盐析:在上清液中加入硫酸铵,使蛋白质沉淀,4℃静置过夜。
7. 离心分离:收集沉淀,用磷酸盐缓冲液洗涤沉淀,去除杂质。
8. 聚乙二醇纯化:在沉淀中加入适量聚乙二醇,室温下搅拌,使抗原纯化。
9. 离心分离:重复步骤3,收集上清液。
10. 电泳鉴定:取适量纯化后的抗原,进行SDS-PAGE电泳,观察抗原条带。
五、实验结果1. 通过SDS-PAGE电泳,观察到的细菌抗原条带与预期相符。
2. 电泳结果显示,纯化后的抗原纯度较高。
六、实验讨论1. 细菌抗原的制备过程中,超声破碎、离心分离、蛋白酶K处理等步骤对提高抗原纯度至关重要。
2. 在抗原纯化过程中,聚乙二醇的使用有助于提高抗原的纯度。
3. 本实验制备的细菌抗原可用于后续的免疫学实验,如制备抗体、检测抗体效价等。
七、实验总结本实验成功制备了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细菌抗原,并通过SDS-PAGE电泳对纯化后的抗原进行了鉴定。
pca抗原制备
pca抗原制备PCA抗原制备是一种常用的实验技术,用于制备抗原并进行免疫学研究。
本文将从制备流程、实验步骤和应用领域等方面介绍PCA抗原制备的相关知识。
一、制备流程PCA抗原制备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步骤:细胞培养、蛋白提取、蛋白纯化和抗原检测。
1. 细胞培养:选择合适的细胞系进行培养,使其快速增殖并表达目标蛋白。
2. 蛋白提取:将培养的细胞收集,并通过细胞破碎等方法提取目标蛋白。
3. 蛋白纯化:利用离心、层析、电泳等技术对蛋白进行纯化,去除杂质。
4. 抗原检测:通过Western blot、ELISA等方法检测蛋白的纯度和活性。
二、实验步骤1. 细胞培养:选择适宜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使细胞正常生长并表达目标蛋白。
2. 蛋白提取:将培养的细胞收集,使用细胞裂解缓冲液破碎细胞膜,并离心去除细胞碎片。
3. 蛋白纯化:通过离心、层析等技术去除杂质,获得目标蛋白的纯化物。
4. 抗原检测:使用Western blot或ELISA等方法检测蛋白的纯度和活性。
三、应用领域PCA抗原制备在免疫学研究中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1. 免疫组化:制备PCA抗原用于免疫组化染色,用于检测细胞或组织中特定蛋白的表达和定位。
2. 免疫诊断:制备PCA抗原用于免疫诊断试剂盒,用于检测疾病标志物或病原体的抗体。
3. 免疫疫苗:制备PCA抗原用于疫苗研发,用于诱导免疫系统产生特定抗体,以提高机体对疾病的免疫力。
4. 免疫疗法:制备PCA抗原用于免疫疗法研究,例如CAR-T细胞治疗,通过转导CAR基因并制备特定抗原的CAR-T细胞,用于治疗肿瘤等疾病。
PCA抗原制备是一项重要的实验技术,可应用于免疫学研究的多个领域。
通过合理的实验步骤和方法,可以制备出高纯度、高活性的PCA抗原,为相关研究提供有力支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Biological Sciences 2 (2): 88-93, 2007ISSN 1557-4989© 2007 Science PublicationsCorresponding Author: Wang Jinyi, Center of Micro Total Analysis and Nanotechnology, College of Science, NorthwestA&F University, Yangling, Shaanxi 712100, P. R. China. Fax: 0086 29 8708252088Recent Advances in the Synthesis of Artificial Antigen and Its Application in the Detectionof Pesticide Residue1,2Tong Dewen, 1,2Hesheng Yang and 1, 2,3Wang Jinyi1Center of Micro Total Analysis and Nanotechnology, Northwest A & F University, Yangling, Shaanxi 712100, P. R. China2College of Anim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orthwest A & F University, Yangling, Shaanxi 712100, P. R. China3College of Science, Northwest A & F University, Yangling, Shaanxi 712100, P. R. ChinaAbstract: Recent advances in the research of artificial antigen have shown that artificial antigens canbe valuable approach for the treatment of some diseases as well as the detection of pesticide residues.By directly/indirectly coupling hapten to an appropriated carrier (macromolecule), artificial antigencan induce animals to produce hapten-specific antibody. Based on this principle, various vaccines havebeen developed. More impotently, new analytical method, immunological analysis has also beenestablished. Comparing the conventional technologies, such as chromatographic methods, thispromising method offers an alternative with high specificity, sensitivity, simplicity and suitability forthe analysis of a large number of samples in a short period of time. In this review, we describe therecent advances in the synthesis of artificial antigen and its application in the detection of pesticideresidues.Key words: artificial antigen, synthesis, pesticide residue, analysis INTRODUCTIONBeing a novel and promising analytical technique,immunoassay with high specificity, sensitivity,simplicity and suitability for the analysis of a largenumber of samples in a short period of time, hasexhibited potential usage in the detection of pesticideresidues [1,2]. Conventional methods employed todetect/analyze the pesticide residue arechromatographic techniques such as gaschromatography (GC) and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 which, however, are timeconsuming and require sophisticated equipment onlyavailable in well-equipped laboratories[3, 4]. In addition, the conventional methods usually require a lot ofcomplex pre-treatment of samples. Immunoassay,however, can in situ detect nano-gram scale targetedhaptens [5].The critical component of an immunoassay is theproduction of antibodies presenting maximumspecificity and sensitivity for the targeted hapten. In immunology, haptens do not allow themselves toinduce an immune response because of their lowmolecular weight ( ≤ 1000 Da). They have to becovalently linked to appropriated carriers, such as protein, to form an artificial immunogenic conjugate to indirectly induce B cell to proliferate, differentiate and produce hapten-specific antibodies [6].The design, structure-modification of haptens, thelength of coupling spacers[7] and the selection ofoptimized carriers are very important factors in the preparation of hapten-carrier immunoconjugates, whichwill directly affect the production of high-qualityhapten-specific antibodies[8-10]. If haptens containactive groups such as –COOH, -NH2, -OH, et al., theycan directly react with the carrier proteins to form the desired artificial antigens. Or, structural modification, to introduce active groups at appropriate positions intheir structures, is required. The carrier proteins [8] such as bovine serum albumin (BSA), ovalbumin (OVA),keyhole limpet hemocyanin (KLH) and human serumalbumin (HSA), also, are main component. Differentcarrier proteins can induce different immune response. Generally, to optimize specificity of immune response, several haptens and several carrier proteins have to be tested. The spacer can be either grafted directly on the target analyte or on a hapten analog. Otherwise a total synthesis of the hapten is necessary. Herein, detailed descriptions on the synthesis of artificial antigen and its application in the detection of pesticide residues are presented.Am. J. Agri. & Bio. Sci., 2 (2): 88-93, 200789Design and structure modification of hapten: Thedesired haptens should be that hapten-carrier conjugatescan induce specific immune response and produce highquality hapten-specific antibodies. While haptens being designed / selected, the final chemical structure and stereochemistry should be identical or similar with the original haptens[8]. If haptens contain active groupssuch as –COOH, -NH2, they can be directly coupledwith the carrier proteins. Otherwise, derives of the haptens should be prepared to introduce reactive groupsinto the structure. In addition, the haptens themselves should possess complicated chemical structures[9,10]. Generally, most of these desired haptens arecharacterized by the following aspects[11]: (1) aminogroup or carboxyl group or both; (2) aromaticcompounds. As reported previously[11], the possibilityto produce hapten-specific antibody by the artificial antigen is 1/3, if the hapten composed of aromatic compounds or contain aromatic rings. Or, thepossibility is 1/11; (3) high branch; (4) heteroatomrings, since they are all highly immune activity groups. Sometime the metabolic intermediates can also be usedas desired haptens which can induce bodies to producethe original hapten-specific antibodies.The other one very important factor is the length ofthe spacer. If it is too long, the haptens can overlapalong the spacer and change their stereo-structures. If itis too short, the carrier protein can cover the hapten and can not produce specific antibody. In addition, thespacer should be non-polar, or, they can change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electric density of the hapten. Selection of carrier proteins for the synthesis ofartificial antigen: The use of carrier protein is not onlyto simply increase the molecular weight of the haptencarrier conjugate; they can also affect the quality andquantity of immune responses. In the immunologicmemory of secondary immune response they play animportant role. In other words, secondary response and recalling response are also determined by the carrier proteins[10].Proteins used as carriers for the preparation ofartificial antigen, usually, are bovine serum albumin (BSA), ovalbumin (OVA), keyhole limpet hemocyanin(KLH), and human serum albumin (HSA). Amongthese proteins, BSA is the popular one because of itsphysical and chemical stability, not expensive, easily available, more lysine residues and more amino groups.In addition, BSA can also present excellent solubilityunder various pH value and ionic strength. It can reactwith the targeted haptens in organic solvents such aspyridine and N, N-dimethylformamide (DMF), and theimmune conjugate can well dissolve in the reactionmixture after reaction is done.Generally, the carrier should be heterogenous withthe experimental animals, since it is easier to inducestrong immune response and to produce high-titer andhapten-specific antibody. More heterogeneity canproduce higher quality antibody. Inspiringly, recentresearch results exhibited that: (1) homologous proteincarrier could also induce immune response and producehapten-specific antibody[6]; (2) polypeptide such aspoly-L-lysine could also be employed as carrier.Comparing with the conventional protein carrier, poly-L-lysine possesses higher amino density and thecoupling reactions carried out more easily. Due to itssimply straight chain structure, its immunogenicity isalso low[12,13].Methods for the coupling of haptens to carrierproteins: Binding the desired haptens to the carriers isthe critical step in the synthesis of artificial antigen. If the haptens possess active groups such as –COOH, -OH, and -NH2, as described above, they can directlyreact with the carrier protein. Or, structuralmodifications are required[14].Based on the chemical and stereo-structure ofhaptens, various synthetic approaches were employed:(1) Carboxyl-contained haptens, such asfluoroquinolones, polyethers, cephalosporins andpeptides, can be coupled with the carrier proteins usingN-hydroxysuccinimide active ester/carbon-diimine and Woodward reagent protocol.Scheme 1. Woodward Reagent Protocol[15](2) Amino-contained haptens, such assulfanilamides, aminoglycosides, β-lactams,acheomycins, benzenimidazoles, benzenethylamines, fluoroquinolones, can employ glutaraldehyde,diisocyanate, halonitrobenzene, thiophosgenation,diimine ester, and diazotization protocol.NOCH3OH- H C:CON CH3 R-COOHHNOOO RHCH3Melacule RearrangmentOO RHONH2-ProteinHONHOCH3 R NHO+ ProteinAm. J. Agri. & Bio. Sci., 2 (2): 88-93, 200790Scheme 2. Diisocyanate Protocol[16](3) Hydroxyl-contained haptens, such as chloramphenicols, aminoglycosides, macrolides, avermectins, steroid hormones, andbenzenethylamines, can be directly connected tothe carrier proteins through succinic anhydride or azobenzoic acid protocol.Scheme 3. Succinic Anhydride Protocol[16](4) Carbonyl-contained haptens (ketone or aldehyde), such as streptomycins, acheomycins, macrolides, fluoroquinolones, steroid hormones, usually use aminoox- acetic acid protocol.Scheme 4. Amino-ox-acetic Acid Protocol[16](5)Mercapto-contained haptens can employhomogeneous or heterogeneous difunction reagents to synthesize the immunoconjugates.Scheme 5. Succinic Anhydride Protocol[17]Purification of artificial antigens: Before immunizinganimals using the artificial hapten-protein conjugate to get the desired antibody, purification is necessary since the unreacted hapten molecules, salts and otherimpurity will affect the quality of antibody and the research results. Usually, dialysis and chromatography will be employed. Comparing the two techniques,dialysis will take long time (usually 2 days or more). However, it can obtain well purified antigen and the process is simple which suitable for various laboratories. Xu C L et al[18] used dialysis to purify their artificial antigens in PBS (pH7.4, 2 d, 4_); Liu Y etal[19] replaced the dialyzed solution with DI water and physiological saline, also get desired antigens; Chromatography such as ion-exchange gel chromatography, gel chromatography needsophisticated equipments and the process iscomplicated. Anyway, how to select the bestpurification technique and the specific process is depended on the substrates. For examples, Yang Y et al[20] employed ion-exchanged gel chromatography and LiL D et al[21] used Sephadex G-75 chromatography topurify their artificial antigen, respectively.Identification of artificial antigen: Prior to furtherstudy using artificial antigen, identification is veryimportant. It composes of two aspects [17, 18, 22-25]: thedesired haptens have been successfully connected onthe carriers; Determination of the binding ratio ofdesired haptens to carriers. The popular techniquesemployed to identification of artificial antigen are asfollowings:(1) UV spectrometry: UV spectrometry is the commonand very useful analytical technique. According to theUV spectral differences of the immune conjugate,hapten and the carrier protein, the binding ratio can beobtained based on the known analytical equations[15].Binding Ratio = (εconjugate -εcarrier) /εhapten .(2) Isotope-labeling: The hapten was labeled with an appropriate isotope when the artificial antigen was synthesized. After the reaction was done, dialysis was employed to remove the un-reacted hapten. Then to determine the difference of radiation intensity between the dialysis sample and un-dialysis sample. The binding ratio can be obtained.(3) Others: Sometimes, the determining method depends on the samples, e. g. phosphorus method employed in the analysis of phosphorus-contained pesticide.APPLICATIONS OF ARTIFICIAL ANTIGENS IN THE DETECTION OF PESTICIDE RESIDUES Immunoassay technique was first employed to determine pesticide residue by Hammock andR-NH2NH2-ProteinpH 9.5+ pH 7.5NCOCH3OCNHNCH3OCNHNORHNCH3NHHN O RNHProteinOR O H2N O OHO+ N O OHORC H2N Protein N O NHORC ProteinR SHOOOONOO SO Na+ + Protein NHOOOONHR SProteinN C N (CH)H CNCHCHR-COOH + O NHHNCHN CHCHNH-ProteinR NHOProteinNOOHO + NOO+ OORNOOHO +Am. J. Agri. & Bio. Sci., 2 (2): 88-93, 200791Mumma[26]. Comparing the conventional approach,such as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m (HPLC), gas chromatography (GC), mass spectrogram (MS),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NMR),immunoassay is a novel and promising analytical technique with high specificity, sensitivity, simplicity and suitability for the analysis of a large number ofsamples in a short period of time, and can in situ detectnano-gram scale targeted compounds[27].Also, based on antibody technology, a lot ofimmunoassay approaches have been developed, such asfluorescence immunoassay (FIA), radio immunoassay(RIA), enzyme immunoassay (EIA). According to theapplications, fluorescence immunoassay can be dividedinto two major kinds: (1) fluorescent antibodytechnique in which antibodies was labeled withfluorescent substances; (2) time-resolved fluorescence immunoassay (TRFIA) and fluorescence polarizationimmunoassay (FHA), which were used to detect traceliquid substance. Hu X Q et al[28] employed radioimmunoassay to analysis the carbofuran residue andfind that this method has high sensitivity and low crossreaction.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 was also widely used in these fields [29-32].Antonio A [30] utilized this technology to analysiscarbamate pesticide: carbofuran, in which monoclonalantibodies (MAbs) from BSA-hapten immunoconjugateimmunized mice, was employed. The detection limitcan obtain ng/mL. Based on this technology, manyimmune kits, such as benhexachlor, clofenotane,sumithion, alkron, methylamine, etc., have also beendeveloped and commercial available. The sensitivitycan reach ppm-scale. In same instances, it can reachppb-scale[27]. Table 1 summarized the currentapplications of this technique.Table 1: Monoclonal Antibodies Applied in Pesticide Residue immunoassayPesticides Determination methods Samples Low limit Refs.Diflubenzuron ElA Environment 0.05ug/dm-3 [33]Propoxur ELISA 0.32ug/kg [34]Atrazine RIA Water [35]Carbaryl Immune Sensor Water and syrup 0.029 μg l−1 [36]Carbofuran Homogeneous immunoassay water _0.1 ug/L [37]Permetrin ELISA Environment 10ng/ml [38]Endosulfan and Endosulfan Sulfate ELISA Wheat/Tea 0.4ug/L, 2mg/kg [39,40]Ethyl parathion ELISA Water and soil 30ng/L [41]Polychlorobiphel ELISA Soil 265ng/kg [42]DDT Immunosensor Environment 20 ng L−1 [43]chlorpyrifos Immunosensor Environment 50 ng L−1 [43]carbaryl Immunosensor Environment 0.9μg L−1 [43]Chlorpyrifos ELISA food 0.32ng/ml [44]pyrethroid EMIT sample 2-5 ng ml−1 [45]CONCLUSIONImmunoassay is a novel and promising analytical technique with high specificity, sensitivity, simplicity and suitability for the analysis of a large number of samples in a short period of time. Many challenges remain, however, in the development of universal platforms for the analysis of various pesticideresidues[46,47]. With new technique such as microfluidics and integrated Microfluidics[48,49] emerge, immunoassaywill take on new look in the future. Anyway, significant efforts from various disciplines also need to be devoted to this field[50,51].ACKNOWLEDGMENTSThis paper was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No. 30371067), FokYing Tung Education Foundation, China (No. 91033), Foundation for Excellent Talents in Northwest A & F University (No. 11241) and Startup Fund for Excellent Talents in Northwest A & F University (No.01140410).REFERENCES1. Wang, S.J., C.L. Yang, Y.F. Shang, L.P. Ma, H.W.Sun and Y.J. Zhang, 2005. Application andprospect of immunoassay in the detection ofpesticide residue. Shandong Agricultural Sciences,4: 72-75.2. Anna, Y.K., H.P. Jung, A.E. Sergei, J.P. Seon, J.K. Sung, B.S. Won, S.L. Hye, T.L. Yong and H.C.Duck, 2004. Comparative study of threeimmunoassays based on monoclonal antibodies for detection of the pesticide parathion-methyl in real samples. Analytica Chimica Acta, 511: 323-331.3. Cao, Y.S., Y.T. Lu, S.Y. Long, J.B. Hong and G.Q. Sheng, 2005. Development of an ELISA for thedetection of bromoxynil in water. 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 31: 33-42.4. Han, L.J., C.F. Qing, W.M. Li, S.R. Jiang and X.R. Wang, 2005. Determination of chlorpyrifos in soilby ELISA. Journal of Henan Agricultural Scien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