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2-华中科技大学-22-周纯杰-构建人格塑造与专业教育融合的实践教学模式,高质量培养全面素质自动化人才
基于全人格育人理念的高职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生态课堂构建
以能力培养为主线构建电路多层次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
师指导下 ,在 自己感兴趣 的领域针对某一 或某些选 定
研 究 目标进行具有研究 、探索性质 的实验 。大作 业主
要面 向优秀学生 ,以课题 小组的形 式实施 。 目的是使
创新 能力培养 ”这条主线 ,由浅入深 、由简到繁循序
渐进地 安排 实验 内容 ,使学生通过实验课程 了解和掌 握 本 学科 中各 种实 验技 能 、方法 、 原理及 其 综合 应 用 ,提 高发 现 问题 、提 出问题 、分析 问题和解 决 问题 的能力 。 2 2多层 次实验教学模式的构成 . 将实验分成基础 性实验、综合性实验 、设计性 实
途径 。学生通过实验教学可 以巩固和 加深理解所 学知 识 ,拓宽专业知识面,提高综合运用能力,培养基 本 科研技能和创新能力 。 2 1多层次实验教学模式的内涵 . 在 电路实验教学中 ,我们注重把握课程 的规律 , 坚持 以学生 为主体 ,以能力和素质培养为主线 ,以素
12实验教学的新定位 . 确立 以学生为本,创造优 良的实验教学环境 ,坚
例 ;强调教师承担理论课程与实践教学任务 ,鼓励教 师主动将科学研究的方法与成果转化到实践教学 中。
2 电路 多层次实验教 学模 式
电路 是 电气 工程 及 自动 化专 业 的 一 门理论 性很
强 的 课程 , 是学 生 学 习后 续 课 程 的基 础 。 电路 实验 是
维的形成 与发展 ,并没 有真正发挥 出实验教学在创新 能力培养上 的作用 。进行 实验教学改革是认真贯彻落
大力提高基础实验 的质量 ,强化专业课程设计及大型 设计性实验 的训练 ,培养学生 的实际动手能力S C 新 n, J
精神 。
1 建 立先进 的实验教 学理念
1 1实验 教学改革的必然性 . 传统 的实验教学 以验证性实验为主 ,选题单一 , 且 实验指 导书对每个实验 的实验 目的、内容 、方法 、 步骤乃至记录表格一应俱全 ,不需独立思考 ,学生在 实验教学过程 中处于被 动接受地位 ,束缚 了学生创造
关于第八届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评审结果公示的公告
关于第八届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评审结果公示的公告发布时间:2017-11-13 作者(文号):来源:高教处浏览数:10352次根据《湖北省教学成果奖励办法》(湖北省人民政府令第292号)和《省教育厅关于做好第八届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励工作的通知》(鄂教高函〔2016〕34号)精神,经省政府同意,近期,第八届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评审委员会对各校推荐申报的教学成果进行评审,提出拟获奖项目、人选以及奖励等级的建议。
根据湖北省人民政府令第292号规定,现将评审结果予以公示,接受社会监督。
公示时间:2017年11月13日至2017年12月12日。
公示期间,单位或个人如有异议,请以书面形式向第八届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励委员会办公室提出,写明成果名称和异议内容。
单位提出的异议,须写明联系人的姓名、通信地址、邮政编码和电话,并加盖单位公章;个人提出的异议,须写明本人的真实姓名、工作单位、通信地址、邮政编码和电话,并有本人的亲笔签名。
不符合上述规定的异议不予受理。
反映情况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
第八届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励委员会办公室联系电话:027-********;通信地址:武汉市武昌区洪山路8号,湖北省教育厅高等教育处;邮政编码:430071。
附件:拟授予第八届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项目名单第八届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励委员会办公室2017年11月13日附件拟授予第八届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项目名单-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 38 -- 39 -- 40 -- 41 -- 42 -- 43 -- 44 -- 45 -- 46 -- 47 -- 48 -- 49 -- 50 -。
临床医学早期接触临床教学实践
临床医学早期接触临床教学实践临床医学早期接触临床的教学实践【摘要】早期接触临床是高等医学教育课程的趋势之一,也是目前我国医学教育的薄弱环节。
笔者结合临床医学五年制本科生的特点和作为医学启蒙导师的 3 年带教经历,认为在带教过程中,应将多样化的教学内容和多元化的教学方法相结合。
具体地,教学内容要将科室和医院文化、医学人文素养的培养贯穿始终,并结合本科室的常见病、多发病,以点带面,理论实际,早期培养临床思维;同时,教学形式可采取“教师学生角色互换”、PBL 及 CBL 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法、教师学生角色互换联合 PBL 教学法等,有助于低年级医学生在早期接触临床实习中更深刻地掌握临床医学根本知识,从而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和方法,并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增强职业素养和社会使命感。
【关键词】早期接触临床;医学教育;教学实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启蒙导师近年来,我国局部医学院校开始在临床医学五年制培养中实施早期接触临床的教学模式。
华中科技大学自 xx 年起,对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修改,增加了“早期接触临床的教育”第一阶段内容,即在临床医学五年制医学生第 2、3 学年根底医学课程学习阶段,每 1~2 周安排 1 个单元时间跟导师开展医疗见习,并按要求完成学生日志[1]。
xx~20XX 学年,我们作为启蒙导师负责并完成了多名临床医学五年制学生早期接触临床的实习带教工作。
由于启蒙导师制度在五年制医学生培养中设立不久,教学内容和形式尚没有统一标准[2]。
现将我们在带教实践中的经验与思考如下,希望对今后临床医学五年制学生的早期接触临床带教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1 早期接触临床实习的目的和特点医学是一门实践学科,非常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强调建立早期根底课程和后期临床课程之间的桥梁,而早期接触临床是医学生认识早期根底课程和后期临床实践之间的好方法[3]。
与毕业实习不同,此阶段进行的临床启蒙实习,是在医学生学习了?医学导论?课程之后开设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医学生早期接触临床,是课外实践活动的必修内容[1]。
002-华中科技大学-01-熊蕊-打造学科交叉融合的育人平台,建设一流的创新教育工程
第八届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申请简表推荐学校(盖章):华中科技大学成果科类:工学申报等次:一等奖一、成果主要创新点(400字以内)1.理念领先国内首创“大工科”模式的多学科交叉融合创新教育体系,在不打破本科教育专业培养目标和能力要求的情况下,将创新教育纳入本科人才培养计划,在教学中实现“活的学科交叉”。
学科交叉理论和模式,和“创新、创客、创业”三层体系,具有前瞻性。
2.机制创新以启明学院为载体联合校内各工程学科和相关学科专业,开展协同(联合在培养计划内实施学科交叉创新教育),与分工(启明学院负责学科交叉平台建设,专业院系负责专业教育)。
保障“大工科”模式可复制。
3.充分关注人、能力、视野的教学改革工程以能力导向进行工程专业学科交叉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四年不间断地实施基于问题、关注问题、解决问题的课程教学设计,从学生进校即开始培养大工程观和多学科视野、协同能力,同时使教师在创新教育中成长。
4.面向未来的校企合作新模式实施关注和解决企业问题的多学科联合实习实践模式,多学科学生实践团队结合企业实际工程问题,开展项目研发。
二、成果主要内容概述(1000字以内)针对本科教育中,跨学科视野和多学科联合协同创新实践缺乏、创新教育存在“教学在课内、创新在课外”的现象、“创新人才培养计划”做加法导致学分数膨胀、创新活动评估体系存在功利因素等问题,按照现代高等教育发展规律与一流大学教育特质,以启明学院为载体,联合各工科专业院系,在培养计划内开展学科交叉创新教育试点,以“大工科”联合体协同创新模式,建设多学科交叉的创新教育工程,和“创新、创客、创业”三层体系;创新机制,跨学科跨院系建设教学团队、建设学科交叉课程和其他教学环节,让学生在本科阶段就接受到多个大师、多个学科领域背景的教育,并在协同中贡献自己的思想,因而一个学生可获得多个学科的资源和思想,及至使教学团队不同学科背景的教师与学生一起获得学科交叉成果,在本科教育阶段实现了跨学科领域“活的交叉”。
002-华中科技大学-18-樊自田-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引领型人才育成体系的创建与实践
第八届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申请简表推荐学校(盖章):华中科技大学成果科类:工学申报等次:一等奖一、成果主要创新点(400字以内)1)创建结构完善(原理、工艺、装备)、内容新颖(3D打印、模拟仿真)、特色鲜明(模具技术、精密成形)的专业课程体系,主编出版系列专业教材36种,引领了本专业课程及教材的发展方向。
获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门、国家教学团队1个、省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门。
2)提出并实施“校-企”双导师指导、小组式实习实践模式,构建以“成形工艺-模具设计-原型制造-检测控制”为主线的综合创新实验教学体系,建成三个国家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和一个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通过国际工程专业认证(华盛顿协议),本专业近年“中国大学本科教育专业排名”第一,引领了我国该专业人才培养的发展方向。
3)创建学生自主科创、参与科研、参加竞赛的机制,将3D打印、成形模拟等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建立学生自主科创的基地(3D打印、精密成形、模具设计等),创立或主办多种全国大学生竞赛。
近5年本专业学生获全国竞赛一等奖25项,二、三等奖70余项。
二、成果主要内容概述(1000字以内)国家竞争首先是人才竞争,中国要从大国变为强国,关键是培养引领型人才。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简称材控)专业涉及铸、锻、焊等行业人才培养(我国设该专业的高校210余所),支撑的行业年产值均居世界第一,但创新能力严重不足,以往人才培养体系无法满足行业转型升级需求。
为此提出材控专业引领型人才育成思想,即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前瞻思维、创新实践和竞争协作等综合素质人才。
但面临育人理念落后、课程体系散乱、教材内容陈旧、实验实践薄弱等问题,在多个国家及省部项目支持下,通过十余年探索实践,创建了全新的引领型人才育成体系,取得如下成果。
1)以学科前沿、技术发展为指引,创建结构完善、内容新颖、特色鲜明的专业课程体系,主编出版36种教材。
针对专业合并以来课程体系散乱、教材内容陈旧等问题,重构了体系完善(原理、工艺、装备)、内容新颖(3D打印、模拟仿真)、特色鲜明(模具技术、精密成形)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构建公共选修课程体系的研究与现状分析——以华中科技大学为例
3 教 学方 式 的 多样 性 、
选修课程体 系分为人文社会科学 、 自然科 学 、 综合三大类 , 涉及 文化与 哲学 、 语言与 文学 、 历史 、 法学 、 理 、 管 艺术及其 他 、 科学 科学 、 术制造与电子技术及应用 、 新技 管理科学 与经济 、 医学等 方面的课程 。其 中人文社会科学 中的语 言 、 理 、 管 艺术及其他 、 自然科学类课程定为一般课程 , 的人 文社会科学和 综合类 其余 课程定 为核心课程 。00 2 1 年学校开设 36 59 8 门、4 个课堂的公共 选修课 , 561 有 78 人次参加了选修 。 20 年前公共 选修课采取 学生根 据选课指 南和课表到 课 04
落后 , 与现 实社会 发展及需要 相脱节 的课程 , 要求重 新调整 教
科学教 育和人文教育 的融 合是教育 发展 的大趋势 , 是适 应
社会发展 的需 要 。现在的社会 更需要综合性 人才 , 这就要求 文 科学生 应当有必要的 自然科学 知识 , 理工科学 生则应有必 备的 人文社会科 学知识 。对每个学 生来说 , 学 、 术 、 科 技 文学 、 历史 、 哲学 、 法律 、 等等都应该在他的视野 内。 艺术
实 际操作能 力。
行计算机 网上选课 , 方便 了学 生选课 、 极大 成绩登录 、 课堂管 理 等。由于招生规 模不断扩大 , 参加公共选修课 学 习人数增长 很 快, , 因此 为了补充新知识 , 宽学 生视野 , 拓 激发学 习兴 趣 , 足 满 学生学习的需要 , 我校每年都不断开 出—批新的公共选修课程 。 现 在我校 已逐步形成 了一 支稳定 的担任 公共选修 课教 学 任 务的教师 队伍 , 中不乏一 批知名教授和学 者。选修课程 采 其
002-华中科技大学-27-姜胜林-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共同体构建及其在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中的实践
第八届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申请简表推荐学校(盖章):华中科技大学成果科类:工学申报等次:一等奖1、组建了基于课程内容的跨研究方向、年龄结构合理、科研能力强(特别是青年教师)的理论课教学团队,教师科研特长与课程内容无缝对接;组建了集中优势教学和科研资源的专业实践课指导教师队伍,解决了实践教学资源短缺的问题,实现了优质教学和科研资源用于创新性实践教学;2、构建了“上课学生-学生助教-教师团队”理论课学习共同体,学生参与教学团队的集体备课及教学研讨;“学生团队-责任教授-项目导师”组成的研究性学习共同体中实行双导师制,责任教授参和项目导师分别参与不同实践环节,实现教师对实践环节的全程指导3、课后学习交流平台将“混合式课堂”进行了拓展,学生自主管理、创建特色栏目、分享学习资源和心得,增加了学生老师间的交流、互动、融合、提高;4、学生互评引入到形成性考核的全过程,解决了基于团队形式的实践教学对团队个体实践过程评价的盲区问题;5、提出“创新能力培养链”的方案,将大创项目、大学生各类竞赛、专业实习、毕业设计等后续环节的学习联系起来,形成创新能力提升的学习链,提升创新效率和效益。
二、成果主要内容概述(1000字以内)成果按照增加课堂吸引力-调动学习兴趣-发挥主动性-提升创新能力的思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教师的引导作用,突出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实践”,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三位一体”学习共同体,在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共同体构建、学生参与教学、学习交流平台建设、双导师设置、学生互评的形成性考核机制等方面进行了实践。
1、针对专业理论课的学习,构建了“上课学生-学生助教-教师团队”三位一体的学习共同体。
首先,以教学团队建设为抓手,由专业研究方向交叉、年龄结构合理、教学经验丰富和科研能力强的教师组成互助式教学团队,集体备课打磨每节课的教学内容,以科研带动教学,做到理论与实践、内容与前沿相结合,学生追求与教师魅力相结合。
工程实践创新项目(EPIP)国际教育联盟:发展路径、效应与展望
工程实践创新项目(EPIP)国际教育联盟:发展路径、效应与展望作者:耿洁黎志东张磊来源:《职业教育研究》2021年第11期摘要:工程实践创新项目(EPIP)教学模式是为解决“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这一世界教育共性问题提供的教学整体方案,即“五观、四元、三谛、两核、一宗”构建的中国特色职业教育教学话语体系。
由“具有中国特色的EPIP教学模式话语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怎么用”引出EPIP国际教育联盟的建立,联盟探索出一条理念共识、模式共享的发展路径,产生了联盟效应。
联盟在鲁班工坊建设、国际专业标准、国赛装备开发、国际师资培训、教学资源建设等方面成效显著,未来将以EPIP为抓手,持续筑牢鲁班工坊质量和水平,支撑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标杆建设,深化多层级、多专业、多维度的实践应用,促进各成员国实践应用的成果转化,探索各领域人才培养创新路径。
关键词:工程实践创新项目(EPIP);国际教育联盟;职业教育;路径逻辑;鲁班工坊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21)11-0011-07在教育国际化时代,由中、美、泰等8国20余所院校37名知名专家学者发起的工程实践创新项目(EPIP)国际教育联盟成立5年来,形成了以年会为中心的国际研究与交流平台,与多国教育行政部门、院校和行业企业共同推动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创新成果——工程实践创新项目(EPIP)的研究、实践、推广和发展,在鲁班工坊建设、国际专业标准和师资培训、国赛装备开发、教学资源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吸引和聚集了越来越多的中外院校应用EPIP 教学模式,探索出了一条理念共识、模式共享的发展路径,产生了联盟效应。
这种效应源于EPIP教学模式为解决“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这一世界教育共性问题提供的教学整体方案,即“五观、四元、三谛、两核、一宗”,构建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教学话语体系。
本文通过回顾分析联盟发展路径,探讨EPIP教学模式的联盟效应及发展趋势。
基于OBE理念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模式分析
基于OBE理念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模式分析目录一、内容概要 (2)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2)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3)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5)二、OBE理念概述 (6)2.1 OBE理念的定义与核心思想 (7)2.2 OBE理念在教育领域的应用 (9)2.3 OBE理念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契合点 (10)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现状分析 (11)3.1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现状调查 (12)3.2 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13)3.3 课程实施中的困境 (15)四、基于OBE理念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模式构建 (16)4.1 教学模式构建的原则 (17)4.2 教学模式构建的理论基础 (19)4.3 教学模式的实施步骤 (20)4.4 教学模式的应用案例分析 (21)五、基于OBE理念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效果评估 (22)5.1 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 (24)5.2 评估方法的选择 (25)5.3 评估结果的分析与反馈 (26)5.4 教学模式的持续改进策略 (27)六、结论与展望 (29)6.1 研究结论总结 (30)6.2 研究不足与局限 (31)6.3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32)一、内容概要本文档旨在分析基于OBE理念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模式,以期为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本文将对OBE(ObjectiveBased Education)理念进行简要介绍,明确其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应用价值。
通过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梳理,总结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模式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结合OBE理念,提出一种适合我国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模式设计框架,包括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体系等方面的具体建议。
通过案例分析验证所提出的教学模式的有效性,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逐渐受到广泛关注。
华中科技大学公共选修课课表(供大一新生借鉴)
2.晚上上课开始时间为7:00,周六、周日上课开始时间上午8:30,下午2:30。
3.本学期的公共选修课从第3周星期日(3月10日)开始上课,凡安排在星期天上的公选课,请按照校历注意周次,切勿误课。
4. 第13周为期中考试周,故公共选修课第13周一律不排课。
5. 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都注明了课程类别为“核心”或“一般”字样,08级(五年制)、09级、10级、11级、12级学生选课时请注意。
2.晚上上课开始时间为7:00,周六、周日上课开始时间上午8:30,下午2:30。
3.本学期的公共选修课从第3周星期日(3月10日)开始上课,凡安排在星期天上的公选课,请按照校历注意周次,切勿误课。
4. 第13周为期中考试周,故公共选修课第13周一律不排课。
5. 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都注明了课程类别为“核心”或“一般”字样,08级(五年制)、09级、10级、11级、12级学生选课时请注意。
2.晚上上课开始时间为7:00,周六、周日上课开始时间上午8:30,下午2:30。
3.本学期的公共选修课从第3周星期日(3月10日)开始上课,凡安排在星期天上的公选课,请按照校历注意周次,切勿误课。
4. 第13周为期中考试周,故公共选修课第13周一律不排课。
5. 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都注明了课程类别为“核心”或“一般”字样,08级(五年制)、09级、10级、11级、12级学生选课时请注意。
2.晚上上课开始时间为7:00,周六、周日上课开始时间上午8:30,下午2:30。
3.本学期的公共选修课从第3周星期日(3月10日)开始上课,凡安排在星期天上的公选课,请按照校历注意周次,切勿误课。
4. 第13周为期中考试周,故公共选修课第13周一律不排课。
5. 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都注明了课程类别为“核心”或“一般”字样,08级(五年制)、09级、10级、11级、12级学生选课时请注意。
2.晚上上课开始时间为7:00,周六、周日上课开始时间上午8:30,下午2:30。
高等教育普及化时代本科生成长的理论阐释——魏德曼本科生社会化模型评析
现代大学教育 2023年第6期学术争鸣基金项目:中国高等教育学会2022年度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课题“我国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关键问题研究”,项目编号:2022ZD03。
收稿日期:2023-06-21作者简介:蒋凯(1973—),男,湖南岳阳人,教育学博士,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高等教育理论与政策、比较高等教育、教育基本理论研究;北京,100871。
赵菁菁(1999—),女,湖南邵阳人,北京大学教育学院高等教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从事比较高等教育、高等教育国际化研究;北京,100871。
王涛利(1996—),女,重庆綦江人,教育学博士,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讲师,从事高等教育管理与政策、比较高等教育研究;武汉,430074。
Email:2101213105@stu pku edu cn。
高等教育普及化时代本科生成长的理论阐释———魏德曼本科生社会化模型评析蒋 凯 赵菁菁 王涛利摘 要:随着大学生发展议题及相关研究的不断深入,魏德曼在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综合社会学与心理学视角的基础上构建了本科生社会化模型。
具有不同背景和特征的本科生在进入高校后,与院校内部的结构和规范性环境以及院校外部的父母和同龄人等群体进行互动,并且在规范性压力的作用下逐渐习得院校的学术规范和社交规则,调整融入程度,进而明确其在职业、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等方面的选择和倾向。
本科生社会化模型是研究大学生发展的经典理论之一,它从多元综合角度揭示本科生如何与院校互动以实现社会化的作用机制,推动了院校结构与校外因素影响本科生成长的相关研究,对高等教育普及化时代的人才培养提供了重要借鉴和启示。
关键词:本科生社会化;本科教育;大学生发展;人际互动;约翰·魏德曼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610(2023)06-0022-11 2019年,中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51 6%,正式进入普及化时代。
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教学研究项目公示名单
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教学研究项目公示名单
序号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申报单位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光学与电子信息学院 光学与电子信息学院 光学与电子信息学院 光学与电子信息学院 电子信息与通信学院 电子信息与通信学院 电子信息与通信学院 电子信息与通信学院 自动化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软件学院 软件学院 网络与计算中心 网络与计算中心 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 水电与数字化工程学院 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 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 公共管理学院 外国语学院 外国语学院 外国语学院 外国语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 哲学系 历史研究所 法学院 法学院
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教学研究项目公示名单
序号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申报单位
第一临床学院 第一临床学院 第一临床学院 第一临床学院 第一临床学院 第二临床学院 第二临床学院 第二临床学院 第二临床学院 第二临床学院 第二临床学院 第二临床学院 第二临床学院 第二临床学院 第二临床学院 第二临床学院 第二临床学院 第二临床学院 第二临床学院 第二临床学院 第二临床学院 第二临床学院 第二临床学院 第二临床学院 第二临床学院 基础医学院 基础医学院 基础医学院 基础医学院 基础医学院 基础医学院
项目名称
PBL教学模式在社会工作专业中的应用研究 大数据模拟在《金融风险管理与控制》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实验教学的《财务管理》教学创新研究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教”与“学”的互动机制研究:以《市场营销学》为 例 管理类专业运筹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管理学专业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生物物理学设计型实验的虚实融合教学模式探索 以学生为中心的《分子生物学》课程讨论式教学研究与实践 《生物化学》多样化教学方法和考核体系的探索 普通生物学(下)“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研究 基于微课的实验班数学习题课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践 随机数学课程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实践 理工科高等数学教学团队建设机制研究与实践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多维教学方法在分析化学课程中的应用实践 《高分子化学》-以培养创新能力为目标的课程体系建设与研究 湖北省普通高校户外运动课程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的研究 健康体适能视角下的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模式 教师教学发展促进机制的研究与实践 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的音乐课程改革研究实践 综合性大学校医院临床实习基地建设 医学影像慕课(MOOC)平台的建立及应用 “e-儿科”微信公众号平台建立与研究 基于自主学习的医学临床技能模拟教学分级培养模式的研究 新形势下临床医学毕业生质量评价体系构建及应用 MFS/TAB评估体系在外科临床带教中的应用研究 巴林特小组训练在实习护生人文关怀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 叙事医学教育在医学生职业素养培养中的应用 医学生沟通能力的多元主体评价研究 构建主义理论运用于泌尿系统疾病临床实习教学的实践研究 以外科基本素养培训为导向的整形外科教学实践 PDCA循环理论应用于儿科临床实习教学的研究 以强化临床思维为核心的康复医学课程结构调整研究
002-华中科技大学-04-丁汉-研究型大学机械专业拔尖创新教育体系构建与实践
第八届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申请简表推荐学校(盖章):华中科技大学成果类别:工学申报等次:一等成果名称:研究型大学机械专业拔尖创新教育体系构建与实践完成单位:华中科技大学成果主要完成人:姓名专业技术职称所在单位近三年年均教学工作量在该成果中承担的工作丁汉 教授/院士 华中科技大学 20学时 总体规划、顶层设计、师资队伍与平台建设何岭松 教授/国家名师 华中科技大学 139学时 课程改革、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中心建设尹周平 教授 华中科技大学 62学时 创新教育资源建设、创新活动指导吴昌林 教授/国家名师 华中科技大学 112学时 创新教育理念与体系建设、课程改革 吴波 教授 华中科技大学 64学时 创新教育体系构建与实施陶波 教授 华中科技大学 68学时 FOCUS团队责任导师、创新活动指导丁雨葵 讲师 华中科技大学 思政岗 推广《本科卓越实践计划》、制订规范 凌玲 讲师 华中科技大学 432学时 课程改革与能力达成评价方法设计 徐江 副教授 华中科技大学 118学时 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中心建设张俐 副教授 华中科技大学 432学时 组织和指导学生团队开展《本科卓越实践计划》一、成果主要创新点(400字以内)(1)针对研究型大学如何在做好面上专业人才培养的基础上,针对有潜能的学生制订特殊的培养方案和培养手段,使其向国家和社会所需要的学科或行业领军人才方向发展,提出了以培养研究性思维能力和发明创造能力为特征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目标,制订并实施了以综合创新能力为导向,科学与工程素质并重,贯穿本科全过程,并体现课内外交叉融合的拔尖创新教育体系。
(2)针对研究型大学的高水平科研教学资源对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所起作用不够凸显的问题,提出并实施了“组建高水平创新教育教师团队、建设和开放一流教学科研平台、开发业界同步的教学手段并形成前沿的教学研究内容、营造活跃的学习研究氛围”等四项措施,夯实了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基础。
自动化专业程序设计类课程创新型教学模式探索
自动化专业程序设计类课程创新型教学模式探索周凯波;邹育桃;何顶新;周纯杰;彭刚【期刊名称】《实验室研究与探索》【年(卷),期】2018(037)001【摘要】以“中国制造2025”对自动化类专业人才需求为背景,结合自动化专业的特点,研究并实践了一种培养自动化专业“程序设计”创新型人才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在确立“加强基础理论教学,突出实践教学,注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的教学理念基础上,提出按照“基于基础的学习和教学—基于应用的学习和教学—基于磨炼的学习和教学—基于创新的学习和教学”这样一个逐级递进、金字塔式的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教学模式展开程序设计语言的教学.该教学模式从传授知识转为培养能力,考核更侧重对实际能力的测试;既打好学习基础,又通过大量的应用实践和复杂工程实践来磨炼学生;注重学生思维方式和设计方法的培养和引导,进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总页数】4页(P170-172,180)【作者】周凯波;邹育桃;何顶新;周纯杰;彭刚【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自动化学院,武汉430074;华中科技大学自动化学院,武汉430074;华中科技大学自动化学院,武汉430074;华中科技大学自动化学院,武汉430074;华中科技大学自动化学院,武汉43007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P29;G642.0【相关文献】1.非计算机专业程序设计类课程基线教学模式探索 [J], 文万志;陈建平;鞠小林;陈翔2.给排水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索 [J], 赵倩3.基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设计专业双创教学模式探索 [J], 黄文静;刘笛笛4.基于企业家精神培育的服装专业创新型人才教学模式探索 [J], 傅海洪;葛彦;唐虹;周辉;吴琴5.基于企业家精神培育的服装专业创新型人才教学模式探索 [J], 傅海洪;葛彦;唐虹;周辉;吴琴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华中科技大学:实验教学与创新人才培养
华中科技大学:实验教学与创新人才培养
赵维武
【期刊名称】《中国教育网络》
【年(卷),期】2015(0)2
【摘要】实验教学是高等学校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理论教学不是主从关系而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是两个相对独立、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教学体系;实验教学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理论教学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实验教学基地也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发现优秀人才的最佳场所,特别是实验教学过程中不仅可以培养学生"求是创新"的科学学风,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协调能力、环境意识等基本素质。
【总页数】2页(P61-62)
【作者】赵维武
【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网络与计算中心开放实验室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形神兼备建设国内一流实验教学中心——专访华中科技大学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主任李和教授
2.双导师制项目驱动教学模式与创新人才培养--基于华中科技大学Dian团队模式的启示
3.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与人文素质教育——以华中科技大学启明学院创新实验班为例
4.华中科技大学基础医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教学改革的实体,创新人才培养的基地
5.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研究性实验教学改革——以《畜牧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人文素质培养与专业课教学相结合的实践与体会
人文素质培养与专业课教学相结合的实践与体会
周乐山;何国平
【期刊名称】《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年(卷),期】2009(19)24
【摘要】目的探讨合适的<健康评估>实践教学模式,促进人文素质的培养.方法将护理本科生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每个护生在教师指导下与2张病床上的患者进行沟通,对症状和体征进行动态观察.课程结束后对护生进行人文素质考核和护理评估技能考核,在实习环节对护生对进行实习中期考核.结果实验组人文素质和护理评估考核成绩优于对照组,实验组实习中期考核成绩优于上一年级.结论人文素质培养与专业课教学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有助于加强学生对人文精神的理解和培养.
【总页数】2页(P3839-3840)
【作者】周乐山;何国平
【作者单位】中南大学护理学院,湖南,长沙,410008;中南大学护理学院,湖南,长沙,41000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7
【相关文献】
1.浅谈装潢艺术设计专业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意义 [J], 王楠;年艳秋
2.基于任务驱动与项目教学相结合的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实践 [J], 饶静;
3.基于任务驱动与项目教学相结合的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实践 [J], 饶静
4.传媒专业课堂教学与专业竞赛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探究 [J], 孙喜杰
5.勤工助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农中对口生专业课教学改革的实践 [J], 易本驰;陈斌;陈国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届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申请简表
(1)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基于能力导向,将人格塑造与专业教育融合、课内与课外融合、理论与实践融合,人格塑造、能力培养与知识传播三位一体的高质量全面素质自动化类专业人才实践教学模式。
在此基础上对自动化类专业整个本科学习阶段进行人格塑造与专业教育融合的实践教学全流程规划;(2)提出了课堂教学与工程应用项目深度融合、竞赛与能力训练相结合的项目教学法,在多门核心课程中采用了大强度高水平大作业、课程设计以及赛课结合的模式历炼学生;搭建了自动化类专业多层次、多模式的创新实践平台,构建了校企协同的实践育人体系;这些模式和方法在自动化、测控、物流自动化等专业实施并取得显著效果。
(3)多方位营造以能力培养为导向的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实践环境和条件,建立了一流的自动化学院实验中心及高水平的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将学生的发展空间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从校内延伸到校外、从创新实践发展到创业实践,在国际、国家级学科竞赛及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中取得丰硕成果。
二、成果主要内容概述
针对自动化类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忽视“软能力”(人格塑造与精神磨砺)的培养问题,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基于能力导向的人格塑造与专业教育融合的实践教学模式。
根据大学生成长规律,将人格塑造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方面,将人格塑造(职业道德、团队意识、关注社会和意志品质等软能力)与专业教育(硬能力培养和知识传播)融合融入大学期间的整个本科实践教学环节之中,下图是我校自动化类专业人格塑造与专业教育融合的实践教学环节的全流程规划。
参照华盛顿协议学生能力评价标准需求,与国际大公司组建先进的联合实验室、建立一流的拔尖创新人才基地、与企业建立产学研实验室、学院自筹经费建设创新实验室、采用“赛课结合”、基于老师的最新科研成果建立实践平台等方式,构建以能力培养为导向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多层次多模式实践环境。
在学院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改革小组领导下,对主要核心课程进行了改革,以程序设计、电路电子技术、计算机网络、自控原理、控制系统为若干条主线,将所有课程分成不同的功能块课程,将方向性的知识进行串联,将理论学习和实验或实践进行整合,以大作业或高强度课程设计(或综合设计)作为考核的主要指标,通过高水平高强度的大作业和课程设计磨砺学生,将课外学习与创新实践纳入课程学习的范畴。
同步进行了课程组的重构,采取多种鼓励政策,将优秀教师引导到教学第一线。
实验室实行全天候开放即每周7*15小时的值班制度,利用信息化的智能手段对教师的实验指导在形式上和过程上都做到了从定性到定量的综合集成管理,将学工组的辅导员及班主任引入指导团队,加强思想疏通和引导。
在C语言程序设计、嵌入式系统、物流系统以及运动控制等核心课程中引入C语言程序大赛、瑞萨杯智能车大赛、“安吉杯”物流设计大赛以及“西门子杯”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等赛课结合的大赛,开拓学生视野,增强团队合作意识,促进创新性人才的培养,及时跟踪信息技术的发展,激励学生不断超越自己。
以“制物、修心、育人”为宗旨的我院一流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历炼学生,在取得丰硕的比赛大奖同时,课内学习成绩不降反升,通过大强度、高质量、长时间的科技创新活动(如智能车大赛,创新项目,创新创业大赛)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的坚持精神、精益求精的认真精神、敢于担当的团队精神、不断尝试的创新精神及关注社会关注他人的人文情怀,取得了人格完善和实践能力的双丰收。
科教融合,让学生进入高水平教师的创新实践链,培养创新能力;利用国内外高水平实践平台,拓展学生国际视野;多种形式的贯穿专业教育的社会实践活动,以及实际项目驱动的创新实践活动和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实践,让学生体会科研项目来源于实际,服务于社会,也让学生更关注社会。
根据人格塑造与专业教育融合的需求,对学生的评价由传统的以知识掌握为主向全面素质达成为主转变,为此,我们结合自动化类专业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的特点,研究并建立了面向不同类型实践课程的学生综合能力达成评价方法,并在我院自动化类专业组织实施。
从2009年开始比较系统地将人格塑造与专业教育融合的实践教学模式应用于我院自动化、测控以及物流三个专业,每年300人左右,这期间得到7项省级教改项目和十余项校级教改项目的支持,基于人格塑造与专业教育融合的实践教学模式和取得教学成果获得国内外同行的广泛认同。
三、成果应用推广情况
(1)基于人格塑造与专业教育融合、课内与课外融合、理论与实践融合的自动化类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理念和教学成果获得国内外同行的广泛认同。
国务院、全国政协、科技部、教育部等各级领导刘延东、王敏钦、陈宝生等莅临学院和控制创新基地指导工作,在全国产生较好反响。
(2)本科生在科技创新和创业实践中屡获佳绩,每年40余人次在国际国家级大赛中获奖,100余人次在省级以上比赛中获奖。
近年来20余人获发明专利,孵化科技型创新企业10余家,均获天使投资。
(3)我院校优良学风班总数一直处于我校工科院系前三,本科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和青睐,一次性本科就业率超过95%;毕业生中55%以上继续攻读研究生。
(4)我院毕业学生中,15%以上学生出国深造,部分优秀学生到国外著名大学如麻省理工、斯坦福大学、卡内基梅隆、加州大学、佐治亚理工、伊利诺伊香槟分校、帝国理工等高校深造。
(5)新增省精品课程2门(自动控制原理,C语言程序设计),已完成自动控制原理MOOC课程建设,建立了自动控制原理的网上在线课程学习平台,自动化专业被湖北省列入高等学校第一批本科品牌专业。
(6)发表教学研究论文10篇,出版教材7本(套),已在中南大学、中国矿业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武汉工程大学等兄弟院校得到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