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林七贤小故事ppt课件
竹林七贤
![竹林七贤](https://img.taocdn.com/s3/m/c28eaa5a58fb770bf68a553b.png)
政治态度
在政治上,嵇康、阮籍、刘伶对司马氏集团均持不合作态度, 嵇康因此被杀;山涛、王戎等则是先后投靠司马氏,历任高官, 成为司马氏政权的心腹。
七人在政治态度上的分歧比较明显。嵇康﹑阮籍﹑刘伶等仕 魏而对执掌大权﹑已成取代之势的司马氏集团持不合作态度。 向秀在嵇康被害后被迫出仕。阮籍入晋曾为散骑侍郎,但不为 司马炎所重。山涛起先“隐身自晦”,但40岁后出仕,投靠司 马氏,历任尚书吏部郎﹑侍中﹑司徒等,成为司马氏政权的高 官,嵇康被害后托付子女于山涛,山涛亦不负旧友。王戎自幼 聪慧,功名心较盛,入晋后长期为侍中﹑吏部尚书﹑司徒等, 历仕晋武帝﹑晋惠帝两朝,至八王之乱,仍优游暇豫,不失其 位,但在当时年代不失为明哲保身的无奈之举。
思想哲学
七人是当时玄学的代表人物,他们的思 想倾向略有不同。嵇康、阮籍、刘伶、阮咸 始终主张老庄之学,“越名教而任自然”, 山涛、王戎则好老庄而杂以儒术,向秀则主 张名教与自然合一。
当时社会处于动荡时期,司马氏和曹氏 争夺政权的斗争异常残酷,导致民不聊生。 文士们不但无法施展才华,而且时时担忧生 命,因此崇尚老庄哲学,从虚无缥缈的神仙 境界中去寻找精神寄托,用清谈、饮酒、佯 狂等形式来排遣苦闷的心情,“竹林七贤” 成了这个时期文人的代表。
阮籍
阮籍(公元210年-263年),三国时期魏诗人。字嗣宗。陈留(今属 河南)尉氏人。竹林七贤之一,是建安七子之一阮瑀的儿子。曾 任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崇奉老庄之学,政治上则采取谨慎避 祸的态度。钟会是司马氏的心腹,曾多次探问阮籍对时事的看法, 阮籍都用酣醉的办法获免。司马昭本人也曾数次同他谈话,试探 他的政见,他总是以发言玄远、口不臧否人物来应付过去,使司 马昭不得不说"阮嗣宗至慎"。司马昭还想与阮籍联姻,籍竟大醉 60天,使事情无法进行。 阮籍是"正始之音"的代表,著有《咏怀》、《大人先生传》等, 其著作收录在《阮籍集》中。 阮籍为母亲服丧期间,在晋文王(司马昭)的宴席上喝酒吃肉。司 隶校尉何曾也在座,他对文王说:"您正在以孝治国,而阮籍却在 母丧期间出席您的宴会,喝酒吃肉,应该把他流放到偏远的地方, 以正风俗教化。"文王说:"嗣宗如此悲伤消沉,你不能分担他的 忧愁,为什么还这样说呢?况且服丧时有病,可以喝酒吃肉,这 也是符合丧礼的呀!"阮籍依旧在喝酒吃肉,神色自若。
竹林七贤 课件
![竹林七贤 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f80c19efd0a79563c1e726d.png)
所处 时代
出生 地 出生 时间 主张
三国时期
谯国铚县(今安 徽宿州西南) 公元224年
信仰
官职 地位
道家
中散大夫 竹林七贤之一
越名教而任自然、审贵贱而通物情
嵇康
嵇康 与山巨源绝交书 打铁会钟会
打铁会钟会
• 钟会对嵇康素来景仰,一度曾到敬畏的地步,当初他写完 《四本论》后很想让嵇康看一看,又缺乏勇气,只敢悄悄 地把文章塞在嵇康住处的窗户里。当时他的地位已经不低, 听说嵇康在洛阳城外打铁,决定隆重拜访。钟会的这次来 访十分排场,照《魏氏春秋》的记述,是“乘肥衣轻,宾 从如云”。钟会把拜访的排场搞得这么大,可能是出于对 嵇康的尊敬,也可能是为了向嵇康显示一点什么,但嵇康 一看却非常抵拒。这种突如其来的喧闹,严重地侵犯了他 努力营造的安适境界,他扫了一眼钟会,连招呼也不打, 便与向秀一起埋头打铁了。他抡锤,向秀拉风箱,旁若无 人。这一下可把钟会推到了尴尬的境地。出发前他向宾从 们夸过海口,现在宾从们都疑惑地把目光投向他,他只能 悻悻地注视着嵇康和向秀,看他们不紧不慢地干活。看了 很久,嵇康仍然没有交谈的意思,他向宾从扬了扬手,上 车驱马,回去了。 • 刚走了几步,嵇康问:“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 钟会:“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
王戎与孝
• 王戎在晋代是有名的孝子。武帝时为其母 守丧,虽逾越礼制,饮酒食肉,但面容憔 悴,身体虚弱,连起身都要扶拐杖。 • 王戎在母丧期间的做法,有人说,他是在 模仿阮籍。从思想上讲,王戎是主张自然 与名教统一的。那么,他不拘礼制的表现, 可理解为是崇尚自然思想的反映。而他容 貌毁悴的至孝行为,则可以理解为,在他 的内心深处是信奉儒家礼法的。
阮籍
姓氏 阮籍 别名 阮嗣宗,阮 步兵 国籍 三国时期魏 国 民族 汉族 出生 日期 逝世 日期 职业 信仰 中文名 公元263年 诗人,作家,思 想家,隐士 道家思想
04 正始文学与竹林七贤PPT课件
![04 正始文学与竹林七贤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a192f5c0975f46526d3e138.png)
2、散文成就
较诗歌更为突出。今存《养生论》《声无哀乐论》 《与山巨源绝交书》等15篇。
1、高情远趣,发语天然,有先秦诸子、两汉政论之长。 2、思想新颖,长于思辨。 3、以情驭文,无不尽之意,多性情之语。
“叔夜隽侠,故兴高而采烈。” ——《文心雕龙·体性》
15
提问与解答环节
Questions And Answers
A、《幽愤诗》:狱中作,自述平生遭遇,对无辜受冤表示极大愤慨。 B、《赠秀才入军》:共十八章,情调洒脱,语言自然天成。
赠秀才入军 良马既闲,丽服有晖。左揽繁弱,右接忘归。 风驰电逝,蹑景追飞。凌厉中原,顾盼生姿。
息徒兰圃,秣马华山。流磻平皋,垂纶长川。 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 嘉彼钓叟,得鱼忘筌。郢人逝矣,谁与尽言。
2、讽喻史事,写曹魏集团荒淫失政,有亡国之祸。
《咏怀诗》 (三十一)节选 驾言发魏都,南向望吹台。箫管有遗音,梁王安在哉。 战士食糟糠,贤者处
《咏怀诗》 (三十九)节选 壮士何慷慨,志欲威八荒。驱车远行役,受命念自忘。 良弓挟乌号,明甲有精光。临难不顾生,身死魂飞扬。
12
二、思想性格
一方面,对儒学抱有真诚信仰。另一方面,受 老庄影响,希望实现精神上的逍遥自由。但刚峻 激烈的个性使他难以明哲保身,无法压抑对现实 的愤慨之情。
人生态度: “非汤武而薄周孔,越名教而任自然”。
13
三、文学成就
1、诗歌成就
总体特色——“嵇志清峻”:清高傲然、言简意丰,意境高远。 现存53首 ,以四言成就最高,是继曹操后四言诗的成功之作。以表现追求自 然、高蹈独立、厌弃功名富贵的人生观为主要内容。
才多艺,尤善鼓琴(嵇琴阮啸)。曾任中散大夫。 世称嵇中散。后被司马氏陷害。
竹林七贤.
![竹林七贤.](https://img.taocdn.com/s3/m/0c83477852d380eb63946d56.png)
魏晋名士
• 中国魏晋时代七位名士(嵇康、 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 戎及阮咸)的合称,成名年代 比“建安七子”晚一些。七人 的政治思想和生活态度不同于 建安七子,他们大都“非汤武 而薄周孔,越名教而任自 然”“弃经典而尚老庄,蔑礼 法而崇放达”,生活上不拘礼
七人也是当时玄学的代表人物,虽然他们的思想倾向略有不同。 嵇康﹑阮籍﹑刘伶﹑阮咸始终主张老庄之学﹐“越名教而任自 然”,山涛﹑王戎则好老庄而杂以儒术﹐向秀则主张名教与自 然合一。他们在生活上不拘礼法,清静无为,聚众在竹林喝酒, 纵歌。作品揭露和讽刺司马朝廷的虚伪。
嵇 七贤”之一,世称嵇
中散。相貌非凡,善
康 于音律,创作有《长
清》《短清》《长侧》 《短侧》,合称“嵇 氏四弄”,与东汉的 “蔡氏五弄”合称 “九弄”。本姓奚, 祖籍会稽(今浙江绍 兴),其先人因避仇 迁家谯郡铚县(今安
• 在人生哲学上,他 的主张是:非汤武而 薄周礼,越名教而任 自然。个性凌厉傲岸, 旷逸不羁。有趣的是, 嵇康临刑前,对儿女 最放心的安排是,叫 他们投靠山涛(山巨 源)。而在嵇康死后, 山涛一直悉心照料并 抚养着他的儿女。演 绎出一段“君子和而 不同”的佳话。
• 〖示例〗
•
【竹林宴】李白《流夜郎至江夏》诗:“恭陪竹林
宴,留醉与陶公。”又《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三首》之
一:“今日竹林宴,我家贤侍郎。”
•
【竹林欢】萧统《咏山涛王戎诗二首》之一:“山
公弘识量,早厕竹林欢。”
•
Hale Waihona Puke 【竹林游】萧钧《晚景游泛怀友》诗:“一辞金谷
苑,空想竹林游。”储光羲《仲夏饯魏四河北觐叔》诗:
阮籍
• 阮籍字嗣宗,汉献帝 建安十五年(公元210 年),生于陈留尉氏, 就是河南开封边上尉 氏县,卒于魏元帝景 元四年(公元263年)。 阮籍的一生差不多刚 好是曹魏一朝代的始 末。
竹林七贤小故事
![竹林七贤小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c6c1839051e79b89680226c5.png)
司马懿掌握曹魏政权后,立即请他入幕为从事中 郎,他慑于司马氏的势力,只好低头就范。凡是 司马府上有宴会,他是每请必到,到便喝酒,有 时真的醉了,有时伴装酒醉,以此来掩饰自己。 有一年,他听说缺一名步兵校尉,又听说步兵营 里多美酒,营人善酿佳酒,于是请求去那里当校 尉。当了校尉后,就整天泡在酒中,纵情豪饮, 一点也不问世事。后人因之称他为阮步兵。
嵇康身长七尺八寸,美词气,有风仪,而 土木形骸,不自藻饰,人以为龙章凤姿, 天质自然。
嵇康
恬静寡欲,含垢匿瑕,宽简有大量。学不 师受,博览无不该通,长好《老》《庄》。
嵇康
与魏宗室婚,拜中散大夫。 “康以魏长乐亭主婿迁郎中,拜中散大夫” 中散大夫,《后汉书》载属光禄勋,六百 石,没有固定人数 。
山涛
同阮籍一样,走进竹林之前,山涛也经历过官场,做过河南从事。 结识了嵇康和阮籍之后,山涛深感荣幸。 他曾经对妻子韩氏赞叹道:“此生只有他俩可以做朋友。” 《世说新语》记载,之后,山涛的妻子对山涛说,他们的才智远远超 过你,你只能以度量和他们交朋友。山涛赶紧回答说,他们也认为我 以度量见胜。 然而,走进竹林中的山涛,对《老》《庄》并没有真正的兴趣,仅仅 是口头谈谈而已。 《晋书》本传记载,山涛为布衣时家中贫寒,妻子常有怨言。山涛说: “且忍饥寒,我后当做三公,不知汝堪做公夫人否?”可见,山涛对 做官早有盘算。 山涛还和司马氏有着亲戚关系。 当司马氏集团与曹魏集团争夺政权时,他摸不准形势,不知道谁胜谁 负,因此逃离了官场,走进了竹林。 但是,对钟情于仕途的山涛来说,这只是权宜之计。
阮咸好酒
阮咸喝酒,常常进入一种忘我状态,兴致来了,有酒就喝,一不管酒的 质量如何,二不管是谁的酒,三不管身处何种境地。一次,他与族人 聚饮,大家嫌用小杯子喝不过瘾,改用一个大盆子代替,正喝得酣畅 淋漓时,忽然跑进来一群猪。只见一群猪拱着鼻子与大家争饮,众人 连忙轰赶这群猪。一群大猪被赶走了,这些人却惊呆了:只见留下的 一头小猪,正和阮咸头挨着头,一块儿扎在盆子里喝酒呢!竟不分彼 此了! 众人都笑了,赶紧对阮咸说:快把猪赶跑!它正与你痛饮呢!阮咸却 说:“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那意思是说:天地造化万 物,原无贵贱之分,为啥就不能让猪喝点酒呢?来来来!共饮,共饮! 他热情地邀请小猪,又痛痛快快地喝起来。 阮咸的这种做法,不但无视封建礼教,也超越了人性的弱点。170 0多年前的西晋初期,封建礼教每天都在“吃人”,他这样做,绝不 是犯傻或者精神上出了问题,他这是在故意蔑视、反抗封建礼教。
文学常识竹林七贤人物介绍PPT
![文学常识竹林七贤人物介绍PPT](https://img.taocdn.com/s3/m/2a776742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27.png)
太康四年(283年),山涛去 世,终年七十九岁。司马炎下 诏以太牢礼仪祭祀,赐谥号 “康”。
山涛早年丧亲,家中贫困。少 年时即有器量,卓尔不群。喜 好《庄子》《老子》
咸熙二年十二月丙寅(266年2月 8日),司马炎受禅即位,建立西 晋,任命山涛为守(代理)大鸿 胪,护送曹奂返回邺城。
太康三年(282年),武 帝下诏,升授山涛为司徒, 位列三公。
竹林七贤 之向秀
刘伶
• 字伯伦,西晋沛国(治今安徽濉溪县西北 )人 • 魏晋时期名士,“竹林七贤”之一。 • 他身高六尺,容貌很丑陋,放纵情志,常以身处宇宙调和万物为意。 • 刘伶嗜酒不羁,被称为“醉侯”,好老庄之学,追求自由逍遥、无为而治。 • 刘伶现今存世的作品只有《酒德颂》和《北芒客舍》。 • 《酒德颂》对“礼法”表示蔑视,宣扬老庄思想和纵酒放诞生活。
阮籍
• 字嗣宗,陈留尉氏(今河南省开封市)人 • 三国时期魏国诗人、竹林七贤之一。 • 崇奉老庄之学,政治上则采取谨慎避祸的态度。 • 阮籍勤学而成才,天赋秉异,八岁就能写文章,终日弹琴长啸。 • 阮籍在习文的同时还兼习武,其《咏怀诗》写到:“少年学击剑,妙技过曲城”。 • 阮籍在政治上有济世之志,曾登广武城,观楚、汉古战场,慨叹:“时无英雄,使
王戎 • 字濬冲。琅玡郡临沂县(今山东省临沂市白沙埠镇诸葛村)人。 • 三国至西晋时期名士、官员,“竹林七贤”之一,曹魏凉州刺史王浑的儿子。 • 他是七贤中年龄最小、最庸俗的一位。 • 王戎出身琅玡王氏。自少神采秀美,长于清谈,以精辟的品评与识鉴而著 称。 • 主要成就参与灭吴战争,吴亡后“绥慰新附,宣扬威惠”,使荆土悦服
竹林七贤之山涛
山涛就像未经琢磨的玉和未经冶炼的金一样。人们往往都欣赏玉和金光彩夺目的外表,而对未经琢磨的玉和未经冶炼的金,却不知道 它们内在的高贵质地。
魏晋风骨“竹林七贤”之嵇康 PPT课件
![魏晋风骨“竹林七贤”之嵇康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ac6887bcf84b9d529ea7a0b.png)
魏晋风度
“竹林七贤” 之 不拘礼法
阮籍
阮籍,字嗣宗,他的父亲阮瑀是「建安 七子」之一,为曹操丞相府幕僚,阮籍 三岁丧父,由寡母抚育成人,家境不富, 但学习努力,兴趣颇广,博览群书,多 才多艺。他攻读儒家经典,也爱读老庄, 并且学习击刺武艺,能长啸,善弹琴, 还喜欢喝酒。 阮籍放诞言行主要表现于孝道及男女礼 节这两个范围。
他和与之神交的阮籍、 山涛、向秀、刘伶、阮 咸、王戎交往过密,
几个人放旷不羁,常于 竹林纵酒酣歌,世称
“竹林七贤”
不久,司马氏集团摧毁曹氏集团,独揽朝 政。嵇康坚决不顺从司马氏集团。为了免 遭迫害,便采取了玩世不恭的态度,轻蔑 礼法,纵酒玩乐,放浪形骸。 与好友向秀,在树下,赤膊打铁。 他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放纵自己 。他披头 散发,“头面常一月十五日不沐不浴,不 大闷痒。”他酗酒如命,经常烂醉数日不 醒,他吟诵着前人的诗文至涕泪交零,他 甚至脱却衣物于山野间裸行 嵇康饮酒有度,但是服药却达到了痴迷的 程度。(饮酒有度、采药服散)
昔日的竹林挚友,如今已位极人臣的山涛写信来邀其 出山为仕,他再也无法忍耐,愤然挥毫写下了正气凛 然,名垂青史的《与山巨源绝交书》,在信中极力贬 损自己,并毫不客气地痛骂山涛,这恐怕是魏晋一时 最为耿介忠直且体现了魏晋风骨内核的文章,其价值 远比上百篇犬儒生产出的华骈美赋大得多。
其实,山涛为人亦是刚直不阿,王戎赞他“如璞玉浑 金,人皆钦其宝,莫知名其器”,在朝为吏部尚书时, 举荐的人“殆周遍百官,举无失才”,他一方面不愿 见到他怀才放旷,终老山林,一方面顾念旧情,担心 嵇康终遭司马氏毒手,这才向朝廷大力举荐。可他太 不了解嵇康,他没注意到他的好友天性中的不安分因 子,他更不知道,他的一番好意竟然间接害死了嵇康。
魏晋风骨 “竹林七贤” 之
高中语文复习课件-竹林七贤
![高中语文复习课件-竹林七贤](https://img.taocdn.com/s3/m/9134be7f83d049649a66581a.png)
曾也在座,他对文王说:“您正在以孝治国,而阮籍却在母丧期间出席您的 宴会,喝酒吃肉,应该把他流放到偏远的地方,以正风俗教化。”文王说: “嗣宗如此悲伤消沉,你不能分担他的忧愁,为什么还这样说呢?况且服丧 时有病,可以喝酒吃肉,这也是符合丧礼的呀!”阮籍依旧在喝酒吃肉,神 色自若。[25]
• 正始时期 • 当时明帝曹叡已亡,由曹爽、司马懿夹辅曹芳,二人明争暗斗,政局
十分险恶。正始三年(242)左右,当时任太尉之职的蒋济听说阮籍 “俊而淑悦,为志高”,于是询问椽属王默,王默予以确认。之后, 蒋济准备证辟阮籍做自己的椽属。阮籍听到消息,就写了一封《奏 记》,亲自送到洛阳城外的都亭,请吏卒转呈蒋济。《奏记》中说自 己才疏学浅,出生卑微,难堪重任。婉言表示谢绝。蒋济原先担心阮 籍不会应辟,后来得知他已到都亭,误以为他已应命,其《奏记》中 所说的不过是口头上的客套话,所以很是高兴,于是派人去迎他,不 想阮籍已经回去了。蒋济非常生气,迁怒于王默。王默很是害怕,只 好写信劝说阮籍。阮籍的乡党亲属也都来劝喻,他不好再推托,勉强 就任,但是不久即告病辞归。这是阮籍一生中的第一次出仕,这次出 仕显然带有某种被迫的性质。[2-3] • 正始八年(247)前后,阮籍与王戎的父亲同时任尚书郎。阮籍病免 尚书郎之后不久,又受曹爽的征辟,招为参军,阮籍婉言拒绝之。这 是阮籍第二次出仕。(注:关于阮籍是否担任曹爽的参军,史书上有 不同的记载,《晋书·阮籍传》的记载为:“及曹爽辅政,召为参军。 籍因以疾辞,屏于田里。”即阮籍没有做曹爽的参军。但《三国 志·魏书·王粲传》注引《魏氏春秋》写到“后为尚书郎,曹爽参军。” 这里参照《晋书》上面的记载。) • 正始十年(249),曹爽被司马懿所杀,司马氏独专朝政。司马氏杀 戮异己,被株连者很多。阮籍本来在政治上倾向于曹魏皇室,对司马 氏集团心怀不满,但同时又感到世事已不可为,于是他采取不涉是非、 明哲保身的态度,或者闭门读书,或者登山临水,或者酣醉不醒,或 者缄口不言。
竹林七贤
![竹林七贤](https://img.taocdn.com/s3/m/514358f2fab069dc50220130.png)
竹林七贤中国三国魏七位名士的合称,成名年代较“建安七子”晚一些。
包括: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
七人常集在当时的山阳县(今河南辉县西北一带)竹林之下,肆意酣畅,故世谓竹林七贤。
七人是当时玄学的代表人物,虽然他们的思想倾向略有不同。
嵇康﹑阮籍﹑刘伶﹑阮咸始终主张老庄之学﹐“越名教而任自然”,山涛﹑王戎则好老庄而杂以儒术﹐向秀则主张名教与自然合一。
他们在生活上不拘礼法,清静无为,聚众在竹林喝酒,纵歌。
作品揭露和讽刺司马朝廷的虚伪。
在政治态度上的分歧比较明显。
嵇康﹑阮籍﹑刘伶等仕魏而对执掌大权﹑已成取代之势的司马氏集团持不合作态度。
向秀在嵇康被害後被迫出仕。
阮咸入晋曾为散骑侍郎﹐但不为司马炎所重。
山涛起先“隐身自晦”﹐但40岁後出仕﹐投靠司马师﹐歷任尚书吏部郎﹑侍中﹑司徒等﹐成为司马氏政权的高官。
王戎为人鄙吝﹐功名心最盛﹐入晋後长期为侍中﹑吏部尚书﹑司徒等﹐歷仕晋武帝﹑晋惠帝两朝﹐至八王乱起﹐仍优游暇豫﹐不失其位。
竹林七贤的不合作态度为司马朝廷所不容,最后分崩离析:阮籍、刘伶、嵇康对司马朝廷不合作,嵇康被杀害。
王戎、山涛则投靠司马朝廷,竹林七贤最后各散西东。
一、嵇康(224—263)三国时谯国铚县(今安徽宿州西南)人,字叔夜。
虽家世儒学,但学不师授,唯好老、庄之说。
与魏宗室婚,官至中散大夫,故又称嵇中散。
崇尚自然、养生之道,著有《养生论》,倡「越名教而任自然」。
与王戎、刘伶、向秀、山涛、阮咸、阮籍等人交游甚密,被称为「竹林七贤」。
后因与山涛志趣不同,山涛将去官,举以自代,遂作书与涛绝交;又因与钟会有隙,被谮於大将军司马昭,年四十遭杀害。
嵇康善鼓琴,以弹《广陵散》著名。
有《嵇中散集》,以鲁迅辑校《嵇康集》为精善。
《广陵散》和嵇康的故事《广陵散》,又名《广陵止息》。
是古代一首大型琴曲,它至少在汉代已经出现。
其内容向来说法不一,但一般的看法是将它与《聂政刺韩王》琴曲联系起来。
《聂政刺韩王》主要是描写战国时代铸剑工匠之子聂政为报杀父之仇,刺死韩王,然后自杀的悲壮故事。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5王戎不取道旁李课件(共30张PPT)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5王戎不取道旁李课件(共30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ddcb85c0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8e.png)
四读明白道理
王戎是一个怎样的人?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 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 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
善于视察,勤于思考
谢谢您的观看
融资人
zhū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
jìnɡ
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 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
查字典
zhū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
jìnɡ
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 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
查字典
小学四年级语文
王戎不取道旁李
融资人
看图猜故事
守株待兔
司马光砸缸
精卫填海
人物介绍
王戎:魏晋名士、官员, 竹林七贤之一。从小聪慧过 人,被称为“小神童”,以 远见卓识闻名于世。
一读音准句通
读
1
3
2
二读节奏音韵
三读理解文意
4
四读明白道理
一读音准句通
请同学们借助拼音读课文,注意读准 字音、读通句子。
古跑
“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儿童急走追黄蝶”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
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
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 而:却
“人问之” 问了什么内容?
指李子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 指王戎为 何不动 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 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谁在做什么” “谁在什么地方做什么”
人名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 游。看道边李树 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 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 之,信然。
竹林七贤小故事精编版课件
![竹林七贤小故事精编版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f9c0b6a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43a5653.png)
——李白
阮籍——拒仕
大约在正始三年、公元242年前后,久闻阮籍大名 的太尉蒋济,准备让他做自己的下属。
阮籍听到消息后,写了一篇《奏记》,称自己是“ 负薪疲病,足力不强”,婉言谢绝。后来,在乡亲 和亲属的劝告下勉强就任。但是,不久他还是辞 职了。
正始八年,阮籍又做了朝廷的尚书郎。但“少时, 又以病免。”
公元220年,曹操在洛阳病逝。 同年十月,曹操的儿子曹丕强迫汉献帝以“禅让”的名义退位,自己登
基称帝。 226年,当了七年皇帝的曹丕病故。 临终前,曹丕委托司马懿和曹魏宗室、大将军曹真等人共同辅佐他的
儿子、魏明帝曹睿。 239年,曹睿去世,八岁的曹芳继承皇位,改元正始。由司马懿和
曹真的儿子曹爽共同辅佐。 作为三朝元老,谋略和声望都远在大将军曹爽之上的司马懿,用装病
山涛与孝
虽然,山涛曾经一度步入百家岩的竹林中,和嵇 康、阮籍等人谈玄论道,但他真正信奉的是儒家 思想。孝,在他身上表现得尤为突出。据说,得 到母亲生病的消息,山涛立即告假回家。看见面 容憔悴、病重卧床的母亲,山涛失声痛哭。责怪 自己没有尽到孝子的责任。山涛整天守护在母亲 身边,喂汤喂药。连给母亲做的饭,他都要亲口 尝一尝,看看香与不香。《晋书》本传记载:母 亲去世之后,山涛虽“年逾耳顺”,但“仍居丧过礼, 负土成坟,手植松柏。”山涛还准备在坟墓旁边结 庐而居,为母亲守墓。这与阮籍、王戎居丧期间 的行为形成鲜明对比。
刘伶——不羁
他作为“竹林七贤”之一,却是一个道家哲学 理论的忠实的实践者,也是魏晋名士中任 性放达、不拘礼法的典型。 他对于自己的行为也无拘无束,对世俗礼 法更是嗤之以鼻。《世说新语·任诞》记载: “刘伶恒纵酒放达,或脱衣裸形在屋中,人 见讥之。伶曰:‘我以天地为栋宇,屋室为 裈衣,诸君何为入我裈中’。
正始文学—竹林七贤 中国文学课件 大学语文
![正始文学—竹林七贤 中国文学课件 大学语文](https://img.taocdn.com/s3/m/14adcaa4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d4.png)
《史记·高祖本纪》:“汉与 楚相距荥荥数岁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七贤
曹氏
阮籍
司马氏
“容貌瑰杰,志气宏放,傲然独得,任 性不羁,而喜怒不形于色”、“不拘礼教, 然发言玄远,口不臧否人物。”
驾言发魏都,南向望吹台, 箫管有遗音,梁王安在哉? 战士食糟糠,贤者处蒿莱。 歌舞曲未终,秦兵已复来。 夹林非我有,朱宫生尘埃。 军败华阳下,身竟为土灰。
咏怀诗(其十七)
独坐空堂上,谁可与亲者。 出门临永路,不见行车马。 登高望九州,悠悠分旷野。 孤鸟西北飞,离兽东南下。 日暮思亲友。晤言用自写。
——《晋书·阮籍传》
“时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 辄恸哭而返。”
——《三国志·魏志·王粲传》
“其源出于《小雅》。无雕虫之功(巧), 而《咏怀》之作,可以陶性灵,发幽思。言 在耳目之内,情寄八荒之表。洋洋乎会于 《风》《雅》,使人忘其鄙近,自致远大, 颇多感慨之词。厥旨渊放,归趣难求。颜延 年注,怯言其志”
咏怀诗(其一)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咏怀诗(其三)
嘉树下成蹊,东园桃与李; 秋风吹飞藿,零落从此始。 繁华有憔悴,堂上生荆杞。 驱马舍之去,去上西山趾。 一身不自保,何况恋妻子? 凝霜被野草,岁暮亦云已。
咏怀诗(其三十一)
“言理吐论,一时所莫 能参”
——沈约《七贤论》
康尝采药游山泽,会其得意,忽焉忘反。时有 樵苏者遇之,咸谓为神。至汲郡山中见孙登,康遂 从之游。登沈默自守,无所言说。康临去,登曰: “君性烈而才隽,其能免乎!”康又遇王烈,共入 山,烈尝得石髓如饴,即自服半,余半与康,皆凝 而为石。又于石室中见一卷素书,遽呼康往取,辄 不复见。烈乃叹曰:“叔夜志趣非常而辄不遇,命 也!”其神心所感,每遇幽逸如此。
王戎不取道旁李ppt课件
![王戎不取道旁李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cef65bc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c5.png)
李树长在路边,如果好吃的话,早该被人摘 光。没人摘的话,说明一定是苦的,不好吃。
结合全文思考并回答问题:
3.王戎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善于观察,善于思考,有主见。
4.《王戎不取道旁李》带给了你什么启示? 我们要仔细观察,善于思考,凡事多动
人文主题:历史传说故事
语文要素:了解故事情节, 简要复述课文。
习作要求:写一件事,能 写出自己的感受。
司马光砸缸
语文 四年级 上册
人名
道路两旁
李
子,
25 王戎不取道旁李
一 种
水
王戎不去摘道旁树上的李子 果。
王戎 魏晋时期名士,竹林七贤之一, 自幼聪颖,神彩秀美。据说能直视太 阳而不目眩。王戎六七岁时,在宣武 场看表演,当时猛兽在栅槛中咆哮, 众人都被吓跑,只有王戎站立不动, 神色自如。魏明帝曹叡在阁上看见后, 称赞王戎是奇童。
/
/
/
/
/
/
zhé
/
/
学认字
róng zhū jìng wéi
戎诸竞唯 装 位走 一
学写字
比 一 比
(戎装) (戎马)
意思(:品争尝着)。
(诸位) 意思:(终竞了争;)表示出乎(唯一)
组词(:尝竞试争)、竞选、(竞诸多) 意料。(竞赛)
(唯恐)
相开放。
组词:竟然。
互动课堂
王戎七岁,尝② 与诸小儿游。
你们喜欢连环画吗?相信你一定能看连环画背文言文
结构梳理
王戎不取道旁李
诸小儿:竞走取之
王戎:不动
阮籍和竹林七贤PPT课件
![阮籍和竹林七贤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30b40fe55270722192ef7fd.png)
阮籍诗的贡献
1.开辟黑暗压迫中状物抒怀之路 其风格悲愤哀怨、隐晦曲折,“文多隐蔽,
百代以下,难以情测。”(李善《文选注》) 生在易代之际,高压之下,常恐遭祸,故抒其
怨愤,不能不欲露故藏,欲言又止,常常借助比兴、 象征的手法来表达感情、寄托怀抱
第29页/共30页
感谢您的观看!
第30页/共30页
嵇康临刑前,三千名太学生联名上书,求司马昭赦 免嵇康,并让其到太学讲学,但并未获准。在刑场上,嵇 康顾视日影,从容弹奏《广陵散》,曲罢叹道“广陵散于 今绝矣”,随后赴死,时年三十九。其子嵇绍,后为晋朝 之侍中,八王之乱中为保护晋惠帝而殉难。
第14页/共30页
第15页/共30页
第16页/共30页
阮籍
嵇康崇尚老庄,他赞美古代隐
者达士的事迹,向往出世的生活,不
愿做官。大将军司马昭欲礼聘他为幕
府属官,他跑到河东郡躲避征辟。司
隶校尉钟会盛礼前去拜访,遭到他的
冷遇。同为竹林七贤的山涛曾推荐他
做官,他作《与山巨源绝交书》,坚
决拒绝为官。
第13页/共30页
嵇康与《广陵散》
吕安之妻貌美,被吕安的兄长吕巽迷奸,吕安愤恨之 下欲状告吕巽。嵇康与吕巽、吕安兄弟均有交往,故劝吕 安不要揭发家丑,以全门第清誉。但吕巽害怕报复,遂先 发制人,反诬告吕安不孝,吕安遂被官府收捕。嵇康义愤, 遂出面为为吕安作证,触怒大将军司马昭。此时,与嵇康 素有恩怨的钟会,趁机劝说司马昭,将吕安、嵇康都处死。
第24页/共30页
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 (一个人)在庭院里徘徊了良久似乎看到了什么 却什么也没有看见,原来,不过是我一个人淡淡 的伤感罢了。
• 笔触从客体的自然回复到主观的自我。 • 心里有无限感慨,却又无处诉说,永远得不到慰
《王戎不取道旁李》.PPT公开课
![《王戎不取道旁李》.PPT公开课](https://img.taocdn.com/s3/m/65fea2acad02de80d5d840b5.png)
王戎:三国至西晋时期名士、官员,“竹林七贤”之一。 会认3个生字,会写4个字。
道旁李⑥子信树上然结:满李的子确,别如的此孩子。都争相去摘,七岁的王戎为什么不去呢?快读读这个故事,相信你一定会深受启发。
道有梨,众争取啖之,衡独危坐树下自若。 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吃个梨解解渴,许衡说“: 不是自己种的梨树,随意摘取是不对的。
25 王戎不取道旁李
课文导入
王戎:三国至西晋时期名士、官员,“竹林七贤”之 一。道旁李:道路旁边李子树上的李子。道旁李子树上结 满李子,别的孩子都争相去摘,七岁的王戎为什么不去呢 ?快读读这个故事,相信你一定会深受启发。
学习目标
1. 会认3个生字,会写4个字。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 结合注释读懂课文,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4. 学习王戎善于思考和分析的品质。
南朝宋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曾任荆州刺史。
知识链接
世说新语 魏晋南北朝时期“笔记小说”的代表作,是我国最 早的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由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 一批文人编写,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 事,较多地反映了当时士族的生活方式和精神面貌。课 文选自《世说新语》中的《雅量》。
字词学习
南朝宋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曾任荆州刺史。
作者简介 徐文写刘州学了义南),笔庆人喜记(朝,纳小4宋0曾文说文3~任士集学4荆,《家44州组世,)刺织说彭史 一 新城。批语(他文》今爱人。江好编苏 由。会阅由。译由。看王有道(刘结”刘①道刘有南人 结课我”戎王 刘或王我结(曰南认读南文南/戎人有他义合义王旁义人朝问合文发装戎义问戎发合道那:朝 3方 朝 : 朝 : 问 梨 们 庆 注 庆 戎 李 庆 问 宋 之注 选 现 :庆 之 ① 现 注边人“个诸梨宋法宋许宋三他,)(释(:子(他文, 释自,三 (,/,释李七)生位无临—临衡临国为众看4,4“树4为学答 读《文国 4曰文读树岁摘竹字0000主—川川曾川至什争见用上什家曰 懂世言至 :言懂3333,/来林,~~~~竞多—,王王在王西么取路自结么,: 课说文西 文课“尝一七非会4444赛文子吾刘刘一刘晋不啖边己满不彭文新中晋 中文“4444②尝贤树 其写4444言折心义义个义时吃之有的李吃城,语有时 有,))))唯/,”在 有4文与枝独之庆庆大庆期个,株话子个(用》多期 多用个一的道 而的诸③无一组组热组名梨衡李讲,梨今自中处名处自字确边 取特小,主,织织天织士解独树讲别解江己的省士 省己。如/之点儿诸而乎自一一里一、解危,这的解苏的《略、 略的此,与游儿多?幼批批路批官渴坐结个孩渴徐话雅,官 ,话。不阅。/子聪文文过文员,树了故子,州讲量我员 我讲”竞可读,慧人人河人,许下很事都许)讲》们, 们讲走也策此。编编阳编衡自多。争衡人这。需需这““④竹竹。略/写写,写说若李相说,个要要个取必林林,,口,。子去曾故根根故““之苦七七:: 不不主主渴主,摘任事据据事,李贤贤是是要要得要枝,荆。上上。唯。””之之自自记记很记条七州下下⑤一一己己载载。载都岁刺文文/戎。。种种汉汉汉被的史的的不的的末末末压王。意意动梨梨至至至弯戎思思。树树东东东了为补补,,晋晋晋,什全全随随士士士那么省省意意大大大些不略略摘摘夫夫夫小去的的取取的的的朋呢句句是是言言言友?子子不不谈谈谈都快成成对对、、、争读分分的的逸逸逸着读,,。。事事事跑这如如,,,过个本本较较较去故文文多多多摘事的的地地地,,““答答反反反只相曰曰映 映 映 有 信””““了了了王你取取当当当戎一之之时时时没定””就就士士士有会省省族族族动深略略的的的。受了了生生生启主主活活活发语语方方方。。。式式式和和和精精精神神神面面面貌貌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醉六十日
阮有一女,容貌秀丽,司马昭想纳为儿媳, 几次托媒人登门求婚.阮对此进退维谷,左 右为难.若答应,有损自己的声誉,还落得 个攀附权贵的坏名声;若不答应,得罪了司 马昭,会有生命之忧.于是天天沉醉于酒中, 等提亲的人来,已见他烂醉如泥,不省人 事了.这样一连六十多天,他都宿酒未醒。 司马昭奈何不得,联姻之事,只得作罢。
嵇康身长七尺八寸,美词气,有风仪,而 土木形骸,不自藻饰,人以为龙章凤姿, 天质自然。
嵇康
恬静寡欲,含垢匿瑕,宽简有大量。学不 师受,博览无不该通,长好《老》《庄》。
嵇康
与魏宗室婚,拜中散大夫。 “康以魏长乐亭主婿迁郎中,拜中散大夫” 中散大夫,《后汉书》载属光禄勋,六百 石,没有固定人数 。
嵇康
常修养性服食之事,弹琴咏诗,自足于怀。 以为神仙禀之自然,非积学所得,至于导 养得理,则安期、彭祖之伦可及,乃著 《养生论》。 又以为君子无私。 所与神交者惟陈留阮籍、河内山涛,豫其 流者河内向秀、沛国刘伶、籍兄子咸、琅 邪王戎,遂为竹林之游,世所谓“竹林七 贤”也。
竹林七贤——阮籍
司马懿掌握曹魏政权后,立即请他入幕为从事中 郎,他慑于司马氏的势力,只好低头就范。凡是 司马府上有宴会,他是每请必到,到便喝酒,有 时真的醉了,有时伴装酒醉,以此来掩饰自己。 有一年,他听说缺一名步兵校尉,又听说步兵营 里多美酒,营人善酿佳酒,于是请求去那里当校 尉。当了校尉后,就整天泡在酒中,纵情豪饮, 一点也不问世事。后人因之称他为阮步兵。
竹林七贤小故事
竹林七贤
竹林七贤”,指的是魏晋时代的嵇康、阮 籍、山涛、向秀、刘伶、阮咸和王戎七位 名士。由于他们曾经在竹林中聚会,因此, 得了这么个雅号。 东晋之后,“竹林七贤”的名称开始流传 开来。 随着时光的推移,他们逐渐演化成为中国 文化的一个符号,和士人精神理想的象征。
竹林七贤——历史背景
阮籍 (210年~263年),中国三国时期曹 魏末年诗人。字嗣宗。陈留尉氏(河南开 封)人。阮瑀之子。曾任步兵校尉,世称 阮步兵。思想上崇奉老庄;政治上采取谦 退冲虚、谨慎避祸的态度 。 “博览群籍,尤好老庄,嗜酒能啸,善弹 琴,当其得意,忽忘形骸。”
青白眼
玄远籍虽不拘礼教,然发言玄远,口不臧否人物。 性至孝,母终,正与人围棋,对者求止,籍留与 决赌。既而饮酒二斗,举声一号,吐血数升。及 将葬,食一蒸肫,饮二斗酒,然后临诀,直言穷 矣,举声一号,因又吐血数升,毁瘠骨立,殆致 灭性。裴楷往吊之,籍散发箕踞,醉而直视,楷 吊唁毕便去。或问楷:“凡吊者,主哭,客乃为 礼。籍既不哭,君何为哭?”楷曰:“阮籍既方 外之士,故不崇礼典。我俗中之士,故以轨仪自 居。”时人叹为两得。籍又能为青白眼,见礼俗 之士,以白眼对之。及嵇喜来吊,籍作白眼,喜 不怿而退。喜弟康闻之,乃赍酒挟琴造焉,籍大 悦,乃见青眼。
——李白
阮籍——拒仕
大约在正始三年、公元242年前后,久闻阮籍大 名的太尉蒋济,准备让他做自己的下属。 阮籍听到消息后,写了一篇《奏记》,称自己是 “负薪疲病,足力不强”,婉言谢绝。后来,在 乡亲和亲属的劝告下勉强就任。但是,不久他还 是辞职了。 正始八年,阮籍又做了朝廷的尚书郎。但“少时, 又以病免。” 可是,没过多久,阮籍又接到大将军曹爽的征辟。 《晋书》本传说:“籍因以疾辞,屏于田里。” 这个举动,为他以后被司马氏看中,埋下了伏笔。
“一日复一夕,一夕复一朝。颜色改平常, 精神自损消。胸中怀汤火,变化故相招。 万事无穷极,知谋苦不饶。但恐须臾间, 魂气随风飘。终身履薄冰,谁知我心焦。" ---------《咏怀诗》阮籍
嵇康
嵇康,字叔夜,谯国铚人也。其先姓奚, 会稽上虞人,以避怨,徙焉。铚有嵇山, 家于其侧,因而命氏。
阮籍与孝
阮籍嗜酒成性,性格放诞,蔑视礼法.例如, 有一年其母新丧,他照常与晋文王吃肉喝 酒,旁边在座的司隶何曾,实在看不过去, 就说:大王是以孝治天下,而阮籍重孝在 身,还与大王吃肉喝酒,这是有伤教化的。 阮听了,只顾自己吃喝,神色自若。
阮籍为太守, 乘驴上东平。 判竹十余日, 一朝化风清。
阮籍与礼教
有一次嫂子要回娘家,他大大方方地与她告别, 说了好些话,完全不理叔嫂不能对话的礼教。 隔壁酒坊里的小媳妇长得很漂亮,阮籍经常去喝 酒,喝醉了就在人家脚边睡着了,他不避嫌,小 媳妇的丈夫也不怀疑。 一位兵家女孩,极有才华又非常美丽,不幸还没 有出嫁就死了。阮籍根本不认识这家的任何人, 也不认识这个女孩,听到消息后却莽撞赶去吊唁, 在灵堂里大哭一场,把满心的哀悼倾诉完了才离 开。
以令诸侯”,取得了政治上的优 势。经过二十余年时间的征战,逐步统一了中国北方地区,为曹魏政 权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公元220年,曹操在洛阳病逝。 同年十月,曹操的儿子曹丕强迫汉献帝以“禅让”的名义退位,自己 登基称帝。 226年,当了七年皇帝的曹丕病故。 临终前,曹丕委托司马懿和曹魏宗室、大将军曹真等人共同辅佐他的 儿子、魏明帝曹睿。 239年,曹睿去世,八岁的曹芳继承皇位,改元正始。由司马懿和 曹真的儿子曹爽共同辅佐。 作为三朝元老,谋略和声望都远在大将军曹爽之上的司马懿,用装病 来麻痹对方。而暗中却等待时机,准备给予对手以致命的打击。
钟会对嵇康素来景仰,一度曾到敬畏的地步,例如当初他写完《四本 论》后很想让嵇康看一看,又缺乏勇气,只敢悄悄地把文章塞在嵇康 住处的窗户里。现在他的地位已经不低,听说嵇康在洛阳城外打铁, 决定隆重拜访。钟会的这次来访十分排场,照《魏氏春秋》的记述, 是“乘肥衣轻,宾从如云”。钟会把拜访的排场搞得这么大,可能是 出于对嵇康的尊敬,也可能是为了向嵇康显示一点什么,但嵇康一看 却非常抵拒。这种突如其来的喧闹,严重地侵犯了他努力营造的安适 境界,他扫了一眼钟会,连招呼也不打,便与向秀一起埋头打铁了。 他抡锤,向秀拉风箱,旁若无人。这一下可把钟会推到了尴尬的境地。 出发前他向宾从们夸过海口,现在宾从们都疑惑地把目光投向他,他 只能悻悻地注视着嵇康和向秀,看他们不紧不慢地干活。看了很久, 嵇康仍然没有交谈的意思,他向宾从扬了扬手,上车驱马,回去了。 刚走了几步,嵇康问:“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 钟会:“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