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改革开放梯度发展战略共35页
改革开放是谁先提出来的?
改革开放是谁先提出来的?中国改革开放分三个梯度推进的两个战略构思是谁首先提出来?适逢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之际,中国以举办29届奥运会为重要标志,向全人类展示出大国崛起的风采。
众所周知,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是邓小平。
首先是从中国深圳、蛇口等地起动改革开放,然后推动整个中国的改革开放。
但人们是否知道,中国改革开放分三个梯度推进的战略构思是谁首先提出来呢?改革发展到今天,中国的伟大实践已充分证明这伟大的构思是正确的。
何谓中国改革开放分三个梯度推进呢?其主要意思是这样:首先,在深圳实行改革开放,然后向整个中国沿海一线的省市展开,形成改革开放的第一梯度;然后以武汉、重庆、成都等地实行进一步改革开放,在中国的中心地带全面展开,形成改革开放的第二梯度;接着,向中国其它地区全面展开改革开放,实现第三梯度,即中国的全面改革开放。
到底这个构思首先提出者是谁?我们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和信息。
从目前我们所掌握到公开发表的资料为标准,首先以文章公开发表这战略构思的人是罗国正,此文发表在《大众与管理》的报刊上。
事关重大,为了核准此情况,我们专门走访了罗国正,并问他:“改革开放三个梯度的战略构思是你首先提出来的吗?”罗国正答:“据我所知,以公开见报、公开发表的形式提出这个构思的文章是我写的。
但这个构思不是我首先提出来的。
据我所知,这个构思是主要观点是当时(1984年)广州市青年管理现代化协会常务副会长张家琪首先提出来的,那时张家琪围绕着这构思已经写成论文,并在协会内宣读,我也非常赞同张家琪的观点,张家琪也将这个观点和我讨论过,但主要的东西还是张家琪的,后来我将这些观点写成文章,并公开发表。
”问:“为什么当时你发表这篇文章时,没有提及到张家琪的名字呢?”罗国正答:“我和张家琪是好朋友,张家琪当时非常希望将自己的名字公开出来,后来他与我及其他朋友反复商量之后,认为当时的形势,公开姓名还是有风险的。
那时,广州市还是刚刚出现万元户,极左的思想还很盛行,张家琪是想当官的人,大家担心他有风险,所以就没有提及他的名字。
改革开放初期至90年代中期我国区域发展战略转变的历史考察
针 , 调整 、 是 改革 、 顿 、 整 提高方针 的具体 体现 。 今后 。 我们 考虑
一
切经济 问题 , 必须 把根本 出发点放 在提 高经济效益 上 。 我们
要 彻底 改变 长期 以来 在 ‘ ’ 左 的思 想指 导下 的一 套老 的做 法 . 真正从我 国实 际情况 出发 。 出一条速度 比较实 在 、 走 经济效 益
区 域 经 济 发 展 战 略 是 一 个 国 家 经 济 社 会 发 展 总 体 战 略
中全 会 召 开 后 ,过 去 片 面 追 求 高 速 度 的急 躁 冒进 发 展 道 路 开
的重要组成 部分 。建 国初至改革 开放前 。 国实施 的是 以“ 我 平
衡 生 产 力 布 局 、 强 内地 建 设 、 固 国 防 目标 的 区域 经 济 加 巩 为 平 衡 发 展 战 略 。该 战 略 具 有 一 定 的 历 史 必 然 性 . 产 生 了 积 也 极 的影 响 效 应 。 随 着 国 内 外 形 势 的 变 化 和 十 一 届 三 中 全 会 但
2经 济 体 制 改 革 新 要 求 的 提 出 。 十 一 届史 背 景 下客 观 评价 了该 战 略 的影 响效
应。
一
体制 改革也 提 出了新 的要 求 。全会 指 出 .现在我 国经济管 理 “ 体制 的一个 严重缺 点是权 力过于 集中 ,应 该有领 导地大胆 下 放 。让 地方 和工农业 企业 在 国家 统一计划 的指 导下有更 多 的 经 营管理 自主权 ; 应该 着手 大力精 简各级经 济行政 机构 。 把它 们 的大部分 职权转 交 给企 业性 的专业公 司或联 合公司 :应该
三步走发展战略的主要内容
三步走发展战略的主要内容三步走发展战略是中国在改革开放初期提出的一种经济发展战略,其主要内容包括三个阶段的目标与措施。
下面将从历史背景、三步走发展战略的主要内容和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三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历史背景1978年,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逐渐摆脱了封闭和计划经济的束缚。
然而,在这个时期,中国面临着严重的贫困和落后。
为了推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同时避免过度依赖外资和国际市场,中国政府提出了三步走发展战略。
二、三步走发展战略的主要内容1. 第一步:以农业为基础,工业化为重点第一步是从农业开始实现工业化。
在这个阶段,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促进农业生产和工业化进程。
其中最重要的是土地承包制度的实行和大规模引进外资技术。
2. 第二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第二步是在第一步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工业化和现代化建设。
在这个阶段,政府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和教育事业发展,并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如城市化、国企改革等。
3. 第三步: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第三步是在前两步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全面发展。
政府将重点放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环境保护和全球合作等方面。
三、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三步走发展战略为中国经济的快速崛起奠定了坚实基础。
通过实施这个战略,中国成功地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农业社会转变为一个工业化国家,并逐渐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同时,这个战略也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有益借鉴。
总之,三步走发展战略是中国经济快速崛起的重要原因之一。
它不仅为中国经济提供了坚实基础,而且也为其他国家提供了有益借鉴。
改革开放 实施方案
改革开放实施方案改革开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发展进步的关键动力。
为了更好地推进改革开放,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突破,我们制定了以下实施方案。
一、加强制度创新。
要深化改革,就必须加强制度创新,推动体制机制不断完善。
我们将加大对市场经济的改革力度,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推动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
同时,要加强法治建设,完善法律体系,保障市场经济有序运行,为改革开放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二、扩大开放。
要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主动融入全球化进程。
我们将继续扩大开放领域,放宽市场准入,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同时,要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加强与各国的经贸往来,促进共同发展。
三、加强创新驱动。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我们将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同时,要鼓励创业创新,培育新动能,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要坚持区域协调发展的基本方针,加强对欠发达地区的支持和帮扶。
我们将实施更加积极的区域政策,加大对西部地区、东北地区等欠发达地区的支持力度,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五、加强对外经济合作。
要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拓展对外经济合作领域。
我们将加强与沿线国家的经贸合作,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取得更多成果。
同时,要加强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合作,提升我国在国际经济舞台的地位和影响力。
六、深化改革开放。
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推动国有企业提质增效,增强竞争力。
我们将加强国企改革的力度,推动企业转型升级,提高国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同时,要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完善金融监管体系,防范金融风险,促进金融业健康发展。
七、加强人才培养。
要加强人才培养,推动人力资源开发和利用。
我们将加大对人才培养的投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
同时,要加强人才引进和留用工作,吸引更多国际人才来华工作,为改革开放提供智力支持。
八、保障改革开放的顺利实施。
要加强政策落实,保障改革开放政策的顺利实施。
中国的区域发展战略和区域政策
区域经济评论2021.01REGIONAL ECONOMIC REVIEW 【本刊特稿】中国的区域发展战略和区域政策刘应杰摘要:近年来,国家大力深化改革开放,加快创新发展,不断增强发展新动能。
与此同时,国家对区域发展的宏观调控成为最重要的宏观调控之一,区域政策也成为最重要的国家发展政策之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区域发展战略和区域政策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中国区域发展主要有以下五大发展战略:区域梯度发展战略、统筹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区域发展重大战略和新型城镇化战略。
此外,为贯彻落实区域发展战略,国家制定了一系列区域发展政策,具体来说主要有4项:区域发展先行先试政策、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和税收优惠政策、地区协作和对口支援政策和跨区域协同发展政策。
未来,中国实施区域发展战略和区域政策有以下4个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中央与地方财权与事权划分改革的问题,区域政策精准化、精细化的问题,区域发展政策的协调问题,区域发展中出现新的分化差距问题。
关键词:区域发展战略;区域政策;改革开放;区域协调发展中图分类号:F06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5766(2021)01-0010-04收稿日期:2020-11-09作者简介:刘应杰,男,国务院研究室专题调研组组长,中国创新战略与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北京100017)。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坚持实施区域发展重大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健全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完善新型城镇化战略,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布局和支撑体系。
”第一次归纳总结了中国区域发展的几大战略,并进一步提出了中国未来区域发展的目标任务。
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地域辽阔、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大国来说,区域发展战略是最重要的国家战略之一,国家对区域发展的宏观调控是最重要的宏观调控之一,区域政策也是最重要的国家发展政策之一。
从“梯度推进”到“点区辐射”——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变迁
里木 盆 地 、 准 葛 尔 盆地 、 四川 盆地 等 地 区 , 海 拔 一 般 为 1 0 0 0 -2 0 0 0米 , 惟 四川盆 地 海 拔 较低 , 在 5 O 0米 以下 。第 三级 最 低 阶梯 为 大 兴安 岭—— 太行 山——
开放 之后 , 在 邓 小 平 同 志 的倡 导 下 , 我 国 又 迅 速 确 立 了由东 到西 的“ 梯度 推进 ” 的 非 均 衡 发 展 战 略 。 经 过 二 十多 年 的 发展 , 中 国的东 、 西 部 差距 不 断 拉 大 , 出
仑 山脉 、 祁 连 山脉 , 东 与横 断 山 脉 同第 二 阶 梯相 连 , 地势 从 海 拔 4 0 0 0米 以 上 急 剧 下 降 到 海 拔 1 0 O 0 — 2 0 0 0米 的下一 级高 原 、 盆地 。第二 级 阶梯 介 于 青 藏
J u 1 .2 0 1 3
, 一 /
第l 5卷 第 4期
V o 1 . 1 5 N o . 4 ( U 1
从“ 梯 度推进" 到“ 点 区辐 射 "
论 我 国改革 开放 以来 区域 经 济发 展 战略 的 变迁
周兴茂 , 肖 英
( 重庆邮 电大学 思想政治教研部 , 重庆 4 0 0 0 6 5 )
2 0 1 3年 7月
东 南大 学 学报 ( 哲 学社 会 科 学版 )
J o u r n a l o f S o u t h e a s t Un i v e r s i t y( P h i l o s o p h y a n d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中国改革开放发展路径
中国改革开放发展路径中国改革开放的发展路径可以被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 计划经济时期(1949年-1978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实行了计划经济制度,以农村集体经济和国有企业为主体,政府对经济资源的配置和分配具有较大的干预。
这一时期,中国实行了一系列的经济改革,包括土地改革、农村合作化等,但经济发展仍然相对缓慢。
2. 改革开放初期(1978年-1992年):1978年,中国启动了改革开放政策,推出了一系列的经济改革措施。
这一时期,中国开放了市场,扩大了对外贸易,吸引了外资,建立了经济特区等。
同时,中国也进行了国有企业改革和农村改革,实行了一定程度的市场化经济体制和产权制度改革。
3. 经济建设新时期(1992年-2002年):这一时期,中国进一步深化了改革开放,特别是在经济体制改革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进一步放宽了对外开放的步伐。
同时,中国也加强了对国有企业和金融体制的改革,推动了市场化经济体制的建立。
4. 新时期(2002年至今):中国继续推动改革开放,加大了市场化改革力度。
中国加快了农村和农业的改革,推动了城镇化进程。
同时,中国也面临了一系列的挑战,包括环境污染、收入分配不平等等。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中国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并实施一系列的政策措施。
总之,中国的改革开放发展路径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从农村集体经济和国有企业为主导向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转变,从对外封闭向全方位对外开放的转变。
这一路径的核心在于逐步放松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推动市场化和国际化,以实现经济持续增长和社会进步。
自2002年以来,中国的改革开放发展路径在以下几个方面有一系列重要的变化和创新:1. 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中国在这一时期加快了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推动了新型工业化进程。
特别是在高科技、装备制造、节能环保、新能源等领域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
同时,中国也加大了城镇化建设力度,推动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促进城乡区域发展的均衡。
我国区域发展战略区域发展战略PPT完美版课件
均衡
非均衡
1
2
我国区域发展战略经历了从非均衡到均衡再到非均衡的演变。
要形成区域协调发展,就要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贫困地区的发展。
PANDUAN
判断
二、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
1.提出:2013年,国家提出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2.范围:包括 、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 、贵州、云南等省市, 占全国的21%,人口和 总量均超过全国的40%。3.在我国总体发展格局中的地位(1)是我国具有全球影响力的 经济带。(2)是我国东、中、西互动合作的协调发展带。(3)是我国沿海、沿江、沿边全面推进的对内对外开放带。(4)是我国 建设的先行示范带。
内部环境
自身实力
以黄金水道长江为轴,覆盖11个省市,人口众多、经济总量高
综合实力强大;战略支撑全国的发展
内部环境
空间组成
横贯我国东、中、西三大经济带,依托有黄金水道之称的长江航道
可以形成长江上中下游地区优势互补、协作互动的格局,有利于发挥东部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中、西部地区承接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实现整体发展
土地面积
上海
四川
经济
内河
生态文明
1
2
长江经济带的发展没有限制性因素。
长江经济带的核心城市为上海、南京、杭州。
PANDUAN
判断
3
长江经济带应发挥长江上中下游地区的比较优势,扬长补短,协调发展。
三、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
1.发展背景: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同属华北要地,地缘相接、人缘相亲,地域 、文化 ,历史渊源深厚、交往半径相宜。2.规划:三地推行“一张图”规划、“一盘棋”建设、“一体化”发展,建立行政管理 机制、生态环保 机制、产业和科技创新协同机制。3.发展战略:重点是疏解北京 功能,控制北京人口规模,着力推进京津冀 ,构建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
42 我国区域发展战略 课件-2021-2022学年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2
第二节 我国区域发展战略“渝新欧”国际铁路联运大通道,就是指重庆利用新亚欧大陆桥这条国际铁路通道,从重庆出发,经西安、兰州、乌鲁木齐,向西过北疆铁路,到达边境口岸阿拉山口,进入哈萨克斯坦,再经俄罗斯、白俄罗斯、波兰,至德国杜伊斯堡,由沿途六个国家铁路、海关部门共同协调建立的铁路运输通道。
重庆出发的货物,通过“渝新欧”铁路线运输,沿途通关监管互认,信息共享,运输全程只需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
我国宏观发展格局我国改革开放的时空发展战略示意我国区域发展战略变化四大地区国家根据全国各地的自然条件、经济基础、发展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把全国划分为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四大地区,旨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西北的温带大陆性气候,西南的亚热带、热带季风区和青藏高原高寒气候区。
分布不均衡;东部多西部少。
东部地区 工业化、城市化和教育科技水平较高,开放程度高,经济发达。
(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矿产资源不足,人地关系日趋紧张,洪涝、环境污染等问题严重。
优势:劣势:中部地区 雨热同期;能源、有色金属、水能丰富。
人口众多,开发较早。
水土流失严重。
人地矛盾突出。
劣势:基础设施落后;生态环境脆弱;人才、技术、资金匮乏。
西部地区东北地区 优势:平原面积广阔,人均产出粮食多;工农业基础雄厚.劣势:四大地区协调发展•东部面临新一轮的开放发展,需要构筑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创新高地,引领新型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率先建设高水平的现代经济体系。
•我国西部幅员辽阔,资源丰富,需要加大开放开发力度,加强内外通道和交通枢纽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培育优势产业、新型产业和特色产业,更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力度。
•中部崛起对于加强东中西互动、协调南北方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需要培育优势产业集群,把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发展壮大,构建产业创新、现代服务、综合交通和现代物流体系。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关键在于体制机制创新,推动政府和国企改革,大力繁荣民营经济,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增强发展活力、内生动力和整体竞争力。
改革开放后的变化
改革开放总设计 师——邓小平
邓小平说:“任何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都
要学习别的民族,别的国家的长处,学习人 家的先进科学技术。”于是他率先提出要在 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并为中国的改革开放事 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被誉为中国社会 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的总设计师!
1979年1月1日,邓小平的头像被赫然印在 《时代》周刊封面上。标题写着:《邓小 平,中国新时代的形象》。 右图为 小平被评为《时代》周刊1978年 的“年度风云人物”
崛起的上海浦东新区
一.中国目前对外开放格局 现在,中国的对外开放已从沿海向 内地发展,形成经济特区——沿海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这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 对外开放格局。
深圳特区
二.中国的五个经济特区 深圳市(327.5平方公里) 珠海市(121平方公里) 厦门市(131平方公里) 汕头市(2064平方公里) 海南岛(33920平方公里)
我国改革开放的正式开始
1978年12月,党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它是我党历史上
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
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逐步开辟 了一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1978年12月中国开始 走上改革开放的道路。
我国改革开放的梯度发展战略
1979年,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广东、福建在对外经济活动 中实行“特殊政策、灵活措施”,并决定在深圳、珠海、厦 门、汕头试办经济特区,福建省和广东省成为全国最早实行 对外开放的省份之一。1988年4月13日在第七届全国人民代 表大会上通过关于建立海南省经济特区的决议,建立了海南 经济特区。 1984年4月,党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又进一步开放大连、秦皇 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上海、宁波、温州、 福州、广州、湛江、北海这14个港口城市。逐步兴办起经济
我国的八个发展战略
我国的八个发展战略
1.打造创新驱动型经济:促进技术创新、推动产业升级,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
2. 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动中西部地区和东部地区的协同发展。
3. 推进国际化发展战略:加快对外开放,促进国际贸易和投资合作,推动我国在全球经济中发挥更大作用。
4. 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战略: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协同发展。
5. 实施人民生活品质提升战略: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6. 推进文化强国建设战略:加强文化事业发展,提高文化软实力,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7. 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战略: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村生产力和生活水平,实现城乡融合发展。
8. 推动全面深化改革战略:以改革为动力,推进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的全面深化改革,激发社会创新力和动力。
- 1 -。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历史演变与经验总结
收稿日期:2008-12-05作者简介:白小明(1970-),女,河南武陟人,管理学博士,中共河南省委党校经济管理教研部副教授。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历史演变与经验总结白小明(中共河南省委党校经济管理教研部,河南郑州450002)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经历了非均衡发展战略———协调发展战略———统筹发展战略三个阶段的演变。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演变,既体现了作为发展战略必须具有的继承、发展与创新的关系,反映了党和政府对区域经济发展内在规律认识的逐步加深,也从一个特定的角度反映了我国人民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过程。
关键词:区域经济发展战略非均衡发展协调发展统筹发展中图分类号:F1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701(2009)01-0074-04 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区域经济发展差距较大的国家。
改革开放30年来,区域经济发展问题一直是党和政府长期关注和着力解决的一个重要现实问题。
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党和政府在准确把握世界发展形势和我国具体国情的基础上,提出了各有侧重、各具特色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为逐步消除区域之间的发展差距,实现全国的共同富裕,建设和谐社会,保持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发挥了重大作用。
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演变历程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总体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党和政府历来重视区域经济发展问题,改革开放以来,先后制定和实施了非均衡发展战略———协调发展战略———统筹发展战略。
这些战略的选择有其客观的必然性,对我国经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同时也反映了党和国家领导人高瞻远瞩、统揽全局和驾驭经济发展规律的日趋成熟与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思想的日益完善。
1.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战略(1979年至20世纪90年代初)。
改革开放前,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的区域产业结构、产业布局和产业规划等基本上遵从重工业发展和国防安全的需要,重点发展内地,区域经济发展具有比较明显的均衡特征。
改革开放35年的成就
改革开放35年的成就改革开放35年:方向和道路完全正确人民日报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抉择,开启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新时期。
35年来,面对国内外环境的复杂变化和重大风险挑战,党中央、国务院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砥砺勇气,攻坚克难,锐意推进改革,坚持不懈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焕发蓬勃生机和活力,我国经济发展和各项社会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一、经济发展大跨越,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实现了由弱到强的历史性巨变改革开放以来的35年,是我国国民经济蓬勃发展、经济总量连上新台阶的35年,是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由弱变强的35年,也是成功实现从低收入国家向上中等收入国家跨越的35年。
经济保持快速增长,年均经济增速高达9.8%。
1979—2018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8%,同期世界经济年均增速只有 2.8%。
我国高速增长期持续的时间和增长速度都超过了经济起飞时期的日本和亚洲“四小龙”,创造了人类经济发展史上的新奇迹。
经济总量连上新台阶,综合国力大幅提升。
国内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3645亿元迅速跃升至2018年的518942亿元。
其中,从1978年上升到1986年的1万亿元用了8年时间,上升到1991年的2万亿元用了5年时间,此后10年平均每年上升近1万亿元,2001年超过10万亿元大关,2002—2018年平均每年上升2万亿元,2018年超过20万亿元,之后每两年上升10万亿元,2018年已达到52万亿元。
经济总量居世界位次稳步提升,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断提高。
1978年,我国经济总量仅位居世界第十位;2018年超过德国,居世界第三位;2018年超过日本,居世界第二位,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经济总量占世界的份额由1978年的1.8%提高到2018年的11.5%。
2018年下半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国成为带动世界经济复苏的重要引擎,2018—2018年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超过20%。
简述三步走发展战略
简述三步走发展战略三步走发展战略是指“整体国家实力跃升、基本现代化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的发展目标,是中国在改革开放以来提出的发展战略。
该战略的核心是以科技创新为驱动,推动经济迈向中高端水平,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下面将从三个方面详细阐述三步走发展战略。
第一步:整体国家实力跃升整体国家实力跃升是指在经济、军事、科技、文化等多个领域全面提升国家的综合实力。
在这一步骤中,中国需要通过持续的经济增长来积累实力,并加强军事力量的建设,提高国家的安全保障能力。
同时,还需要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推动科技发展,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此外,还需要加强文化建设,提升中国的文化软实力,增强国家凝聚力和影响力。
第二步:基本现代化建成基本现代化建成是指在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基本实现现代化。
在这一步骤中,中国需要建设现代化的经济体系,实现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推动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
同时,还需要加强社会建设,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福利待遇,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此外,还需要加强文化建设,推动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提高人民的文化素质和文化自信。
第三步:全面小康社会基本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基本实现是指在经济、社会、生态等各个方面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
在这一步骤中,中国需要继续推动经济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数。
同时,还需要加强社会建设,推动社会公平正义,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
此外,还需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建设美丽中国。
三步走发展战略是中国在改革开放以来提出的发展战略,其核心是以科技创新为驱动,推动经济迈向中高端水平,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通过整体国家实力跃升、基本现代化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的发展步骤,中国将实现国家的综合实力提升,现代化建设和小康社会的目标。
这一发展战略是中国在新时代的发展方向,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中国的区域发展战略与政策选择
中国的区域发展战略与政策选择中国是一个拥有广阔土地和丰富资源的国家,在经济发展中,不同地区的发展水平和速度也存在较大差异。
中国政府为了促进各地区的协调发展,制定了一系列的区域发展战略和政策。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分析这些战略和政策的实施情况以及其效果,探讨中国在区域发展上的取得的成果和未来的规划。
一、区域发展战略中国的第一个区域发展战略是“西部大开发”。
该战略从1999年开始实施,旨在推动中国西部地区的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并改善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
该战略的实施涵盖了十多个省份和自治区,其中包括了云南、贵州、西藏、新疆等较为贫困的地区。
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过程中,中国政府通过加大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科技创新和加强人力资源培养等措施,使得西部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如今,西部地区已经成为了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推动了整个国家的发展进程。
其次,中国政府还实施了“中部崛起”战略。
该战略是在2004年提出的,旨在加快中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推动中国内地的平衡发展。
中部地区包括了河南、湖南、湖北、江西等省份。
在实施“中部崛起”战略的过程中,中国政府通过加大企业投资力度、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现代服务业等手段,快速推动中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
现在,中部地区已经成为了中国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支撑区域,对于推动中国内地的平衡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区域发展战略是“东北振兴”战略。
该战略的实施计划从2003年开始,旨在推动中国东北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解决东北地区的困难和矛盾。
在实施“东北振兴”战略的过程中,中国政府采用了一系列的措施,包括加大基础设施投资、通过发展海洋经济和现代服务业来推动区域经济增长等。
目前,东北地区已经加快了创新驱动发展的步伐,扭转了经济下滑的趋势。
二、区域发展政策除了实施一系列区域发展战略外,中国政府还给予了一些区域发展政策的支持。
这些政策主要是针对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差别化的财税政策、金融政策和人才政策等,以推动各地区的协调发展。
三步走”的台阶式发展战略 ppt课件
三步走”的台阶式发展战略
由于现代科学技 术的日新月异,生产 设备的更新,生产工 艺的变革,都非常迅 速。许多产品,往往 不要几年的时间就有 新一代的产品来代替。
实现人类的希望离 不开科学,第三世界 摆脱贫困离不开科学, 维护世界和平也离不 开科学。
我们国家,国力的强弱,经济发展后劲 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 决于知识分子的数量和质量。
第三 发展教育要在普及的基础上有发展重点。 “高等院校,特别是重点高等院校,应当是 科研的一个重要方面军”。
第四 振兴教育,教师是关键。 “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
格 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 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
“一定要在党内造成一种空气:尊重
尊 重
知识,尊重人才。”“在人才问题上,
正确处理国民经济的重大比例关系。
“在经济比例失调的条件下,下决心进行必要的 正确的调整,是我们的经济走向正常的、稳定的 发展的前题” 。来自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和根本。
“农村不稳定,整个政治局势就不稳定,农民没 有摆脱贫困,就是我国没有摆脱贫困”。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三步走”的台阶式发展战略
经济工作要按经济规律办事,不能弄虚作假, 不能空喊口号,要有一套科学的办法。
知
要特别强调一下,必须打破常规去
识 ,
发现、选拔和培养杰出的人才。……
尊
也只有有了杰出的人才,才能带动我
重
们整个中华民族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
人 才
。
“所谓‘亚洲太平洋世纪’,没有中国的发展 是形不成的”。 “下个世纪中国是很有希望的”。 机遇之五:新技术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现在世界的发展,特别是高科技领域的发展 一日千里,中国不能安于落后,必须一开始 就参与这个领域的发展。” 机遇之六:良好的国内政治经济形势。
改革开放三步走战略
改革开放三步走战略
以1980年为基数,从1981年到1990年十年为
第一步,国内生产总值(以下简称GDP)翻一番,解决全国人民的温饱问题。
第二步1991年到2000年十年使GDP再翻一番,全国人民
第三步从2001年到21世纪中叶,中国人均GDP达到世界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水平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改革开放现在处在第三步
中国政府的经济建设目标十分明确,这就是1987年提出的中国经济
建设分三步走战略三步走的总体战略部署:第一步目标,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全国人民的温饱问题,这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已基本实现;第二步目标,到二十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这也已在1995年提前完成;第三步目标,到二十一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过上比较富裕的生活。
实现"三步走"战略目标,必须抓住牵动全局的关键问题,实施五大战略举措:大力发展海河经济、海洋经济、优势产业、区县经济、中小企业和个体私营经济。
实现"三步走"战略目标的两条基本途径: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
改革要突出一个"活"字,激发全社会创造财富的活力;开放要突出一个"争"字,争项目、争资金、争技术、争人才、争市场。
实现"三步走"战略目标的一个根本保证:提高领导现代化建设的能力和水平。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中,关键的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
这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必经的承上启下的发展阶段,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关键阶段。
简述中国改革开放的发展阶段
简述中国改革开放的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第一阶段是1979年至1982年,提出“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此理论源起于十一届三中全会。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历史的伟大转折,具有重大和深远的意义,这次大会确定了调整、改革、开放的路线和方针政策,揭开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
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践是从农村开始的,农村改革突破传统观念的思想束缚,改变阻碍中国农业生产力发展的传统体制,全面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牧渔各业兴旺发达,气象焕然一新。
第二阶段市场经济取向的改革的确立第二阶段从1983年到上世纪末,确立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这一基本制度的确定,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第三阶段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化,围绕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提出了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和创新举措。
这些战略思想和创新举措体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就是: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现代市场体系;扩大就业,促进再就业;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战略
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十七大) 在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 标的基础上对我国发展提出新的更 高要求。
4.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十八大) 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民主:更加扩大完善 文化:显著增强提高 人民:生活全面提高 生态:得到重大发展
第二步:到2020年(建党100年)
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 第三步;到2050年(建国100年)
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
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一 小康概念的提出
二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
(一)小康概念的提出 1.古代先哲的认识
小康,最早源出《诗经》:“民亦劳止,汔 可小康”。而作为一种社会模式,小康最早在西 汉《礼记·礼运》中得到系统阐述,成为仅次于 “大同”的理想社会模式。反映了古人对宽裕、 殷实、稳定、安宁的社会生活的一种憧憬和期盼。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战略
本讲主要内容
一、“三步走”发展战略 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一、“三步走”发展战略
(一)“两步走”发展战略
到20世纪末,实现四个现代化
(1954年) 农业、工业、国防
和交通运输业
(1964年) 农业、工业、国防
和大一次会议周恩来第一次宣布“两步 走”发展战略并把它作为在20世纪内奋斗的目标。 1975年四届人大一次会议重申这一目标
第一步,建立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 国民经济体系,使我国工业大体接近世界先进水平 (1980年);
第二步,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 现代化,使我国工业走在世界前列(20世纪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