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改革开放梯度发展战略共24页

合集下载

第四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战略

第四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战略

4.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现代 国民教育体系更加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基本形 成。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 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 格局基本形成,中等收入者占多数,绝对贫困 现象基本消除。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5 .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 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 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 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 树立。
第一步,21世纪第一个十年实现国民生 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 活更加宽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体制; 第二步,再经过十年的努力,到建党一 百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 更加完善; 第三步,到建国100年时,基本实现现 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 国家。
• 邓小平关于“两个飞跃”的思想,揭示了我国农村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阐明了两个飞 跃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为中国农业改革和发展指 明了方向。
1988年9月,邓小平提出两个大局的思想: “沿海地区要加快对外开放,使这个拥有两 亿人口的广大地带较快地先发展起来,从而 带动内地更好地发展,这是一个事关大局的 问题。内地要顾全这个大局。反过来,发展 到一定的时候,又要求沿海拿出更多力量来 帮助内地发展,这也是个大局。那时沿海也 要服从这个大局。这一切,如果没有中央的 权威,就办不到。”
三、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措施
(一)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关键是实 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二)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三)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四)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 农村 (五)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促进区域经 济协调发展 (六)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分析我国改革开放的梯度发展战略

分析我国改革开放的梯度发展战略

改革前后的深圳
大事记录

1、1978年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2、1979年 设立经济特区 3、1982年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确立 4、1984年 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提出 5、1986年 全民所有制企业改革启动 6、1987年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基本路线提出 7、1988年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提出
我国经济特区的逐步开发
1988年,海南省被批准为经济特区。 1990年,中央决定开放开发浦东。1992年,又进一步扩大到沿江 岳阳等五个城市。 1984年5月,中国正式决定开放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 连云港、南通、上海、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北海等 14个沿海港口城市,并在这些城市先后建立了15个经济技术开发 区。
分析我国改革开放的梯度发展战略
商务1202 10#318 罗鹏举 刘凡 马周航 任陟鑫
改革开放时中国的情况
政治背景:文化大革命刚刚结束,四人帮粉碎不久,国家政治生 活几近瘫痪,国家机器难以有效运转。幸好有邓小平出来主持局 面,国家正常的政治生活这才开始有序的展开; 经济背景:百废待兴。坚持了十年的“以政治斗争为纲”,经济 建设可以说荒废了十年,在周恩来等的坚持下,经济建设也有一 定的进展。比如说,粮食、石油、煤炭等产量连年大增。 文化背景:自闭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仍然是主要思潮,为了打破 坚冰,全国开展了关于真理问题的大讨论,对思想的扭转起了很 大的作用,并在思想上端正了面对改革开放的正确态度。Biblioteka 当时的中国改革开放的正式开始
1978年12月,党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它是我党历史上具有深 远意义的历史转折 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开 始,以邓小平为核心 的党中央逐步开辟了 一条建设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道路,1978年 12月开始了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是谁先提出来的?

改革开放是谁先提出来的?

改革开放是谁先提出来的?中国改革开放分三个梯度推进的两个战略构思是谁首先提出来?适逢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之际,中国以举办29届奥运会为重要标志,向全人类展示出大国崛起的风采。

众所周知,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是邓小平。

首先是从中国深圳、蛇口等地起动改革开放,然后推动整个中国的改革开放。

但人们是否知道,中国改革开放分三个梯度推进的战略构思是谁首先提出来呢?改革发展到今天,中国的伟大实践已充分证明这伟大的构思是正确的。

何谓中国改革开放分三个梯度推进呢?其主要意思是这样:首先,在深圳实行改革开放,然后向整个中国沿海一线的省市展开,形成改革开放的第一梯度;然后以武汉、重庆、成都等地实行进一步改革开放,在中国的中心地带全面展开,形成改革开放的第二梯度;接着,向中国其它地区全面展开改革开放,实现第三梯度,即中国的全面改革开放。

到底这个构思首先提出者是谁?我们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和信息。

从目前我们所掌握到公开发表的资料为标准,首先以文章公开发表这战略构思的人是罗国正,此文发表在《大众与管理》的报刊上。

事关重大,为了核准此情况,我们专门走访了罗国正,并问他:“改革开放三个梯度的战略构思是你首先提出来的吗?”罗国正答:“据我所知,以公开见报、公开发表的形式提出这个构思的文章是我写的。

但这个构思不是我首先提出来的。

据我所知,这个构思是主要观点是当时(1984年)广州市青年管理现代化协会常务副会长张家琪首先提出来的,那时张家琪围绕着这构思已经写成论文,并在协会内宣读,我也非常赞同张家琪的观点,张家琪也将这个观点和我讨论过,但主要的东西还是张家琪的,后来我将这些观点写成文章,并公开发表。

”问:“为什么当时你发表这篇文章时,没有提及到张家琪的名字呢?”罗国正答:“我和张家琪是好朋友,张家琪当时非常希望将自己的名字公开出来,后来他与我及其他朋友反复商量之后,认为当时的形势,公开姓名还是有风险的。

那时,广州市还是刚刚出现万元户,极左的思想还很盛行,张家琪是想当官的人,大家担心他有风险,所以就没有提及他的名字。

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国城镇化进程和城市发展的历史回顾和展望_陈锋

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国城镇化进程和城市发展的历史回顾和展望_陈锋

10回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镇化进程,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①1978年~1984年。

该阶段的城镇化以农村改革产生的“推力”为主要动力;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代表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有力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繁荣发展;乡镇企业成为推动城镇化发展的重要力量。

到1984年,全国乡镇企业实现产值1 245.4亿元,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16.3%,吸收非农产业的就业人数达5 208万人,占全国非农产业就业比重的30.1%;在城乡二元分割体制下,农民自发建设小城镇的积极性空前高涨,诞生了一大批以浙江龙港镇等为代表的明星小城镇。

②1984年~1992年。

该时期的城镇化以城市改革产生的“拉力”为主要动力;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标志着国家将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转向了城市;对国有企业全面推行“拨改贷”,深化企业“承包制”,实施“利改税”,推动了以轻工业为代表的城市工业的全面发展;城市工业的恢复性增长,推动诞生了以福建晋江、湖北沙市、广东顺德等为代表的一大批明星城市,有力地带动了我国城镇化的发展;城市的发展带动了第三产业的迅猛发展。

1985年~1992年,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由24.5%提高到了34.3%,第三产业实现就业人数由8 359万人增加至1.3亿人,所占就业比重由16.8%上升到19.8%;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和深入。

继1980年首批4个经济特区后,1984年开放了14个沿海港口城市,1985年将长三角、珠三角、厦漳泉划为经济开放区,1988年将海南全省批准为经济特区,1990年又开发了浦东新区。

沿海开发开放区域的不断扩大,在促进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的同时,还推动了资本密集型和高科技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大量各种层次的就业岗位;在带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同时,还推动了大批城市和小城镇的发展。

③1992年~2003年。

这一时期的城镇化以市场化改革和体制转轨为主要动力;房地产与土地制度的有机结合,成为这一时期城市建设的主要动力;全国普遍设立了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国城镇化进程和城市发展的历史回顾和展望□ 陈 锋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书记)居环境质量得到提高。

三步走战略PPT课件

三步走战略PPT课件

10. 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把邓小平的“三 步走”发展战略构想确定下来。
第一步:从1981年到 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 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 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第二步:从 1991年到20 世纪末,使 国民生产总 值再增长一 倍,人民生 活达到小康 水平

第三步:到21世纪中

叶,人均国民生产总 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 水平,人民生活比较
这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已基本实现
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根据国际
和国内情况及经济发展规律,我国决策 部门预测:到2001年,中国国内生产总 值达到95933亿美元,居世界第6位,人 口控制在12亿,人均产值800至1000美 元,居世界100位以内,人民生活达到 小康水平。原定的2000年国民生产总值 比1980年翻一番的任务也于1995年提前 完成。
年,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
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新“三步走”发展战略

按照这个战略部署,我们从上世纪末进入小康社会后,
将分2010年、2020年、2050年三个阶段,逐步达到现代化
的目标。第一步是2010年前,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
翻一番,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形来自比较完善的社会应该看到,中国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不全面的小康。
1991年,国家统计局等12个部门的研究人员,按照小康社会的内涵,确定了 16个基本监测指标和小康临界值:
(1)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500元(按1980年的价格和汇率计算,相当于900美 元);
(2)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2400元;
(3)农民人均纯收入1200元;
“三步走”发展战略的提出
4. 1979年10月4日,邓小平第一次提出要修改原 先的现代化的具体目标,实行中国式的现代化。

中国的区域发展战略和区域政策

中国的区域发展战略和区域政策

区域经济评论2021.01REGIONAL ECONOMIC REVIEW 【本刊特稿】中国的区域发展战略和区域政策刘应杰摘要:近年来,国家大力深化改革开放,加快创新发展,不断增强发展新动能。

与此同时,国家对区域发展的宏观调控成为最重要的宏观调控之一,区域政策也成为最重要的国家发展政策之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区域发展战略和区域政策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中国区域发展主要有以下五大发展战略:区域梯度发展战略、统筹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区域发展重大战略和新型城镇化战略。

此外,为贯彻落实区域发展战略,国家制定了一系列区域发展政策,具体来说主要有4项:区域发展先行先试政策、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和税收优惠政策、地区协作和对口支援政策和跨区域协同发展政策。

未来,中国实施区域发展战略和区域政策有以下4个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中央与地方财权与事权划分改革的问题,区域政策精准化、精细化的问题,区域发展政策的协调问题,区域发展中出现新的分化差距问题。

关键词:区域发展战略;区域政策;改革开放;区域协调发展中图分类号:F06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5766(2021)01-0010-04收稿日期:2020-11-09作者简介:刘应杰,男,国务院研究室专题调研组组长,中国创新战略与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北京100017)。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坚持实施区域发展重大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健全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完善新型城镇化战略,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布局和支撑体系。

”第一次归纳总结了中国区域发展的几大战略,并进一步提出了中国未来区域发展的目标任务。

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地域辽阔、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大国来说,区域发展战略是最重要的国家战略之一,国家对区域发展的宏观调控是最重要的宏观调控之一,区域政策也是最重要的国家发展政策之一。

从“梯度推进”到“点区辐射”——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变迁

从“梯度推进”到“点区辐射”——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变迁
进” 的 非 均 衡 发 展 战 略 进 行 调 整 。 调 整 的 主 要 方 向
里木 盆 地 、 准 葛 尔 盆地 、 四川 盆地 等 地 区 , 海 拔 一 般 为 1 0 0 0 -2 0 0 0米 , 惟 四川盆 地 海 拔 较低 , 在 5 O 0米 以下 。第 三级 最 低 阶梯 为 大 兴安 岭—— 太行 山——
开放 之后 , 在 邓 小 平 同 志 的倡 导 下 , 我 国 又 迅 速 确 立 了由东 到西 的“ 梯度 推进 ” 的 非 均 衡 发 展 战 略 。 经 过 二 十多 年 的 发展 , 中 国的东 、 西 部 差距 不 断 拉 大 , 出
仑 山脉 、 祁 连 山脉 , 东 与横 断 山 脉 同第 二 阶 梯相 连 , 地势 从 海 拔 4 0 0 0米 以 上 急 剧 下 降 到 海 拔 1 0 O 0 — 2 0 0 0米 的下一 级高 原 、 盆地 。第二 级 阶梯 介 于 青 藏
J u 1 .2 0 1 3
, 一 /
第l 5卷 第 4期
V o 1 . 1 5 N o . 4 ( U 1
从“ 梯 度推进" 到“ 点 区辐 射 "
论 我 国改革 开放 以来 区域 经 济发 展 战略 的 变迁
周兴茂 , 肖 英
( 重庆邮 电大学 思想政治教研部 , 重庆 4 0 0 0 6 5 )
2 0 1 3年 7月
东 南大 学 学报 ( 哲 学社 会 科 学版 )
J o u r n a l o f S o u t h e a s t Un i v e r s i t y( P h i l o s o p h y a n d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发展战略.ppt

发展战略.ppt
⑵到21世纪中叶建国100年时,基本实现现代 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小康概念的提出
“小康”是仅次于“ 大同”的一种社会 模式,用以描述 衣食丰足、安居
乐业的社会状态。
《礼记·礼运》
“所谓小康社 会,就是虽 不富裕,但 日子好过。”
邓小平
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 面发展。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经济目标 政治目标 文化目标 社会目标 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
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 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城镇人口的比重较大幅度提高,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和 地区差别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
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社会就业比较充分,家庭财产 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经济目标 政治目标 文化目标 社会目标
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 备,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 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
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形成比较
步走 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到建党一百年,使国民经济更快发展,各 项制度更加完善
到建国一百年,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 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返回
1、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500元(900美元);小康
2、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2400元;

3、农民人均纯收入1200元; 4、城镇住房人均使用面积12平方米;
发展战略
☭毛泽东:“四个现代化” ☭邓小平:“发展才是硬道理”的科学论断;

我国区域发展战略区域发展战略PPT完美版课件

我国区域发展战略区域发展战略PPT完美版课件
多 大 不平衡
均衡
非均衡
1
2
我国区域发展战略经历了从非均衡到均衡再到非均衡的演变。
要形成区域协调发展,就要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贫困地区的发展。
PANDUAN
判断
二、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
1.提出:2013年,国家提出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2.范围:包括 、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 、贵州、云南等省市, 占全国的21%,人口和 总量均超过全国的40%。3.在我国总体发展格局中的地位(1)是我国具有全球影响力的 经济带。(2)是我国东、中、西互动合作的协调发展带。(3)是我国沿海、沿江、沿边全面推进的对内对外开放带。(4)是我国 建设的先行示范带。
内部环境
自身实力
以黄金水道长江为轴,覆盖11个省市,人口众多、经济总量高
综合实力强大;战略支撑全国的发展
内部环境
空间组成
横贯我国东、中、西三大经济带,依托有黄金水道之称的长江航道
可以形成长江上中下游地区优势互补、协作互动的格局,有利于发挥东部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中、西部地区承接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实现整体发展
土地面积
上海
四川
经济
内河
生态文明
1
2
长江经济带的发展没有限制性因素。
长江经济带的核心城市为上海、南京、杭州。
PANDUAN
判断
3
长江经济带应发挥长江上中下游地区的比较优势,扬长补短,协调发展。
三、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
1.发展背景: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同属华北要地,地缘相接、人缘相亲,地域 、文化 ,历史渊源深厚、交往半径相宜。2.规划:三地推行“一张图”规划、“一盘棋”建设、“一体化”发展,建立行政管理 机制、生态环保 机制、产业和科技创新协同机制。3.发展战略:重点是疏解北京 功能,控制北京人口规模,着力推进京津冀 ,构建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

最新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阶段

最新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阶段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阶段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阶段之探讨【摘要】新中国以来,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经历了四个战略阶段:以工业化为主导,平衡发展与重点发展相结合的阶段;以改革开放为主导,开放发展与倾斜发展相结合的阶段;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主导,协调发展与合作发展相结合的阶段;以全方位对外开放为基础,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主导,统筹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相结合的阶段。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有力地贯彻落实和丰富补充了国家经济发展战略。

【关键词】区域经济发展四个战略阶段过程与特征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的历代领导集体以当时的历史背景和中国国情为基础,根据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目标、发展机遇,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进行了长期探索和科学创新,一方面,遵循“均衡——非均衡——新的均衡”的全球性的经济发展规律;另一方面,探索出“平衡发展——开放发展——协调发展——统筹发展”的中国特色的区域经济发展道路。

本文是笔者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四个战略阶段做的分析与概括,求教于同仁探讨。

一第一个战略阶段:平衡发展与重点发展相结合的阶段建国初期,我国经济在历史上形成了一种不合理的状况,整个国家处于农业经济发展阶段,没有完整的工业体系。

而国家的经济比重70% 在沿海,30% 在内地;沿海地区的工业基础相对充实,内地广大地区工业基础非常薄弱。

如何进一步发挥沿海工业基地的作用,如何加快内地工业基地与基础设施的建设,如何把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提高捍卫国家安全和独立自主的能力,成为新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课题。

毛泽东高度重视新中国经济基础的建设,高度重视国家工业化的发展,高度重视新中国的经济布局。

1956年4月,在《论十大关系》中,毛泽东进行了系统的思考与论述,其一,提出了“平衡工业发展的布局”这个战略思想;其二,为了平衡工业发展的布局,内地工业必须大力发展;其三,使工业布局趋于平衡,并且有利于备战;其四,沿海地区的工业基地必须充分利用,以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其五,沿海也可以建立一些新的厂矿,有些也可以是大型的;其六,沿海工业的发展,可以使我们更有力量来发展和支持内地工业。

《改革开放》课件

《改革开放》课件

人民生活水平低下
物资匮乏
改革开放前,由于计划经济体制的限 制,物资供应紧张,许多生活必需品 短缺,导致人民生活水平低下。
收入水平低
贫困人口多
贫困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较高, 许多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
由于经济发展缓慢,人民收入水平普 遍较低,难以满足基本生活需求。
国际地位不高
外交孤立
改革开放前,中国在国际 上的孤立状态较为明显, 与其他国家的外交关系紧 张。
国际地位显著提升
总结词
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中国的国际地位也得到了显著 提升。
详细描述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 和建设,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以国际法 为基础的国际秩序、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基础 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维护和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 积极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 衡、共赢的方向发展。同时,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 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维护世界和平、稳定、发 展的关键力量。
保护和治理,推动绿色发展。
生态保护
为应对资源环境压力,需要加强 生态保护和修复,推动生态文明 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产业结构调整
为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需 要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产 业布局,发展新兴产业和高新
技术产业。
创新驱动发展
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推 动创新驱动发展,提高自主创 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05 改革开放的成就和影响
经济持续高速增长
总结词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实现了持续高 速增长,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VS
详细描述
自1978年以来,中国实行了改革开放政 策,逐步放开经济,加强与国际市场的交 流与合作。在此背景下,中国经济持续高 速增长,国内生产总值(GDP)从1978 年的3679亿元增长到2022年的121万亿 元(约合18万亿美元),稳居世界第二 ,占全球经济的比重预计将达到18%左右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381元增 长到2022年的85698元(约合1.3万美元 ),稳居世界主要经济体前列。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历史演变与经验总结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历史演变与经验总结

收稿日期:2008-12-05作者简介:白小明(1970-),女,河南武陟人,管理学博士,中共河南省委党校经济管理教研部副教授。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历史演变与经验总结白小明(中共河南省委党校经济管理教研部,河南郑州450002)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经历了非均衡发展战略———协调发展战略———统筹发展战略三个阶段的演变。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演变,既体现了作为发展战略必须具有的继承、发展与创新的关系,反映了党和政府对区域经济发展内在规律认识的逐步加深,也从一个特定的角度反映了我国人民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过程。

关键词:区域经济发展战略非均衡发展协调发展统筹发展中图分类号:F1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701(2009)01-0074-04 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区域经济发展差距较大的国家。

改革开放30年来,区域经济发展问题一直是党和政府长期关注和着力解决的一个重要现实问题。

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党和政府在准确把握世界发展形势和我国具体国情的基础上,提出了各有侧重、各具特色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为逐步消除区域之间的发展差距,实现全国的共同富裕,建设和谐社会,保持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发挥了重大作用。

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演变历程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总体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党和政府历来重视区域经济发展问题,改革开放以来,先后制定和实施了非均衡发展战略———协调发展战略———统筹发展战略。

这些战略的选择有其客观的必然性,对我国经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同时也反映了党和国家领导人高瞻远瞩、统揽全局和驾驭经济发展规律的日趋成熟与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思想的日益完善。

1.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战略(1979年至20世纪90年代初)。

改革开放前,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的区域产业结构、产业布局和产业规划等基本上遵从重工业发展和国防安全的需要,重点发展内地,区域经济发展具有比较明显的均衡特征。

2024年新的改革开放方针

2024年新的改革开放方针

06
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 设,实现可持续发展
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能源结构调整
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减少对化石 能源的依赖,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产业转型升级
鼓励企业采用低碳技术和清洁生产 方式,促进传统产业向绿色、低碳 、循环方向转型升级。
倡导绿色生活
推广绿色出行、绿色建筑、绿色消 费等理念,引导公众形成绿色低碳 的生活方式。
健全医疗保险制度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善医 疗保险制度,降低医疗费用负担 ,提高医疗保障水平。
加强失业保险制度
完善失业保险制度,扩大失业保 险覆盖范围,提高失业保险金标 准,保障失业人员基本生活。
促进社会福利事业发展
完善社会救助体系
建立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对低收入家庭、残疾人、孤儿等特殊困难群体给予基本生活保 障。
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加强城乡基础设 施建设,提高城乡公共服务水平。
促进产业融合发展
鼓励城市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向 农村流动,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 发展。
区域协调发展的内涵与意义
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通过区域协调发展,可以实现不同地区之间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 ,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01
传承精华,守正创 新
加强中医药传承保护和开发利用 ,推动中医药与现代医学融合发 展。
02
提升中医药服务能 力
加强中医药特色优势和服务能力 建设,提高中医药在疾病防治和 康复中的作用。
03
推动中医药产业高 质量发展
加强中药材质量监管和中药饮片 炮制规范,促进中药产业转型升 级和可持续发展。
发展直接融资市场
推动股票、债券等直接融资市场的发展,提高直接融资比重,降 低企业融资成本。

三步走”的台阶式发展战略 ppt课件

三步走”的台阶式发展战略 ppt课件

三步走”的台阶式发展战略
由于现代科学技 术的日新月异,生产 设备的更新,生产工 艺的变革,都非常迅 速。许多产品,往往 不要几年的时间就有 新一代的产品来代替。
实现人类的希望离 不开科学,第三世界 摆脱贫困离不开科学, 维护世界和平也离不 开科学。
我们国家,国力的强弱,经济发展后劲 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 决于知识分子的数量和质量。
第三 发展教育要在普及的基础上有发展重点。 “高等院校,特别是重点高等院校,应当是 科研的一个重要方面军”。
第四 振兴教育,教师是关键。 “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
格 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 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
“一定要在党内造成一种空气:尊重
尊 重
知识,尊重人才。”“在人才问题上,
正确处理国民经济的重大比例关系。
“在经济比例失调的条件下,下决心进行必要的 正确的调整,是我们的经济走向正常的、稳定的 发展的前题” 。来自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和根本。
“农村不稳定,整个政治局势就不稳定,农民没 有摆脱贫困,就是我国没有摆脱贫困”。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三步走”的台阶式发展战略
经济工作要按经济规律办事,不能弄虚作假, 不能空喊口号,要有一套科学的办法。

要特别强调一下,必须打破常规去
识 ,
发现、选拔和培养杰出的人才。……

也只有有了杰出的人才,才能带动我

们整个中华民族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
人 才

“所谓‘亚洲太平洋世纪’,没有中国的发展 是形不成的”。 “下个世纪中国是很有希望的”。 机遇之五:新技术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现在世界的发展,特别是高科技领域的发展 一日千里,中国不能安于落后,必须一开始 就参与这个领域的发展。” 机遇之六:良好的国内政治经济形势。

三步走发展战略“三步走”的发展战略1

三步走发展战略“三步走”的发展战略1

三步走发展战略“三步走”的发展战略1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规定的根本任务和奋斗目标。

邓小平总结历史,立足现实,面向未来,高瞻远瞩,为我们党和国家设计了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和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整套发展战略。

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目标、步骤和重点1.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目标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战略步骤(1)“小康”目标的提出与“两步走”的设想1964年12月,全国人大三届一次会议上,周恩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发展国民经济的两步设想:第一步,用15年时间,即到1980年,建成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二步到20世纪末,将中国建设成为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

由于十年“文化大革命”的干扰,这个两步走的四个现代化进程被迫中断。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把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后,邓小平经过深思熟虑,在1979年3月提出到20世纪末我们的目标是实现“中国式的现代化”。

同年12月,他把这样的现代化水平称为“小康”。

到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党中央制定了分两步走,到20世纪末达到小康水平的奋斗目标和战略部署:第一步,前十年,即到1990年,工农业总产值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后十年,即到2000年,在新的基础上使全国工农业总产值再翻一番,人民物质生活达到小康。

前十年打基础,后十年高速发展。

(2)“三步走”的发展战略1987年4月,邓小平在会见西班牙客人时全面阐述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根据邓小平的构想,在党的文件中将“三步走”发展战略正式表达出来: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温饱问题。

这个任务已经基本解决(1987年)。

第二步,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均达到800美元),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1995年基本实现)。

第五章区域经济发展梯度理论

第五章区域经济发展梯度理论
17
第十七页,共31页
• 第一,由于加工工业技术进步,原料利用率提高。
• 第二,新技术进行来料加工后,可以使许多损重原料接近于纯原料。 • 第三,消费区可以就地从回收利用废旧物资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原料供应。 • 第四,目前在机电工业中,产品轻型化、小型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 第五,随着运输技术的改进,交通运输条件的变化,运费率普遍下降。
12
第十二页,共31页
这是因为,这些地区受到资金、技术的限制,除了发展这一类型的 企业以外,很难有其他选择。结果,为争夺市场而进行的斗争异常 激烈。在竞争中,发达地区、最发达地区往往并不处于优势地位。 因为它们的技术优势、聚集经济优势对这些业已转变成简单劳动密 集型的衰退部门来说,已经没有多大意义。而工资高、地租高、原 材料价格高、税高却成为它们致命的弱点。自此,一些发展中国家、 落后地区完全可以凭借地租低、工资低、原料价格低、税轻等方面 的优势,在这些领域中打败发达地区的竞争对手。有鉴于此,发达 地区特别愿意向落后地区转移有关技术,出让设备,扶植它们向这 方面发展。这种种原因又促使处在成熟阶段及衰退阶段的工业部门, 向处在经济发展最低梯度的地区转移。
10
第十页,共31页
这种有序转移所以有必要与可能是因为:
• (l)转移之所以必要,首先是因为随着技 术的转让,同种工厂增多,竞争也将加剧。
• (2)梯度转移是一般性规律。
11
第十一页,共31页
3.处在成熟阶段与衰退阶段的工业部门的布局
• 这一阶段在布局上称为普及阶段或标准化阶段。这时,经过 长期生产产品已由成熟阶段进入衰退阶段,生产已经完全标 准化,技术比较容易掌握。它们的生产由技术密集型逐步转 变成简单劳动密集型,产品完全不可能享受垄断价格。而且 它们在市场上的需求已接近饱和,增长极为缓慢。但在一些 落后地区生产这种产品的厂家还在增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 中,这些产品的生产会逐步向第三、第四梯度区域转移和扩 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