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DAS弹簧单元例题
M法的计算土弹簧-刚度
《JTG D63-2007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桩基土弹簧计算方法根据地基基础规范中给出的m法计算桩基的土弹簧:基本公式:mz ③K=ab1式中: a:各土层厚度:桩的计算宽度b1m:地基土的比例系数z:各土层中点距地面的距离计算示例:当基础在平行于外力作用方向由几个桩组成时,b1=0.9×k(d + 1) ①h1=3×(d+1)∵ d=1.2∴ h1=6.6L1=2mL1<0.6×h1=3.96M∴ k=b′+((1-b′)/0.6)×L1/h1 ②当n1=2时,b′=0.6代入②式得:k=当n1=3时,b′=0.5代入②式得:k=0.92087542当n1≥4时,b′=0.45带入②式得:k=0.912962963将k值带入①式可求得b1,对于非岩石类地基,③式中m值可在规范表P.0.2-1中查到对于岩石类地基,③式中m值可由下式求得:m=c/z其中c值可在表P.0.2-2中查得将a、b1、m、z带入③可求得K值表1 非岩石类土的比例系数m同时,《08抗震细则》,第6.3.8条文说明中规定,对于考虑地震作用的土弹簧:M 动=(2~3倍)M 静。
桥梁的地震反应分析研究中,考虑桩-土共同作用时,在力学图式中作如下处理。
假定土介质是线弹性的连续介质,等代土弹簧刚度由土介质的动力m 值计算。
“m -法”是我国公路桥梁设计中常用的桩基静力设计方法。
在此采用的动力m 值最好以实测数据为依据。
由地基比例系数的定义可表示为z zx x z m ⋅⋅=σ式中,zx σ是土体对桩的横向抗力,z 为土层的深度,z x 为桩在深度z 处的横向位移(即该处土的横向变位值)。
由此,可求出等代土弹簧的刚度为s Kz m b a x x z m b a x A x P K p zz p z zx z s s ⋅⋅⋅=⋅⋅⋅⋅===)()(σ 式中,a 为土层的厚度,p b 为该土层在垂直于计算模型所在平面的方向上的宽度,m 值见表1。
midas问题1
1.>midas civil 当中定义车道时是将动车组加载在车道上,但是实际的车辆在横向上都是有跨度的(车轮横向跨度规范当中有规定值),请问程序内部有没有考虑这种跨度的影响?您好!我想您所说的应该是移动荷载的横向布载功能吧!目前程序对移动荷载效应都是考虑沿构件长度方向的纵向布载,横向布载(考虑车辆的横向跨度问题)需要单独建立横向分析模型来进行分析。
规范中对移动荷载的分析用荷载在做整体分析时也是按纵向加载来考虑的,只在局部分析时要考虑横向布载。
在MIDAS/Civil2006中将增加自动横向布载功能。
谢谢!2.计算桥梁温度梯度引起的效应时,在温度荷载中中有温度梯度荷载和梁截面温度荷载两个选项,从现桥规来看,似乎梁截面温度荷载才是,应该选哪一个?那么另一个的意义是什么?您好!梁截面温度荷载是针对JTG04中增加的非线性温度荷载新增加的一项温度荷载的定义方法,对于可以定义线性温度也可以定义非线性温度,如果您的模型采用的是梁单元,那么建议您采用梁截面温度荷载来定义,因为这种定义方法简单明了,对于温度梯度也可以考虑温度梯度效应,但只能定义线性温度荷载,因此对于桥规中规定的非线性温度荷载采用温度梯度有点困难。
如果您的模型是板单元那么定义温度梯度建议您用温度梯度和单元温度组合作用。
谢谢!3. >您好:> 因细部分析需要,在MIDAS中我将预应力钢筋建立成实体单元,欲用降温法模拟预应力荷载。
请问这样建单元的话,在MIDAS中怎样实现这样的模拟?是“荷载--温度荷载--单元温度”吗?企盼您的回复,我急需。
十分感谢!您好!对于细部分析建立实体模型时预应力可以使用桁架单元来进行模拟,预拉力按预应力荷载〉初拉力来定义就可以了。
或者您预拉力荷载转化为等效的温度荷载对钢筋单元施加单元温度也可以。
谢谢!4. >请问,钢筋混凝土梁的配筋设计对所采用的单元截面形式有什么要求吗?为什么我使用设计菜单中的梁的设计会出现不适合的截面类型、形状、不适合的构件类型、单元类型、不适合的钢筋数据、设计截面没有设计轴。
midas问题解答
midas问题解答1.在midas中横向计算问题.在midas中横向计算时遇到下列几个问题,请教江老师.1.荷载用"用户定义的车辆荷载",DD,FD,BD均取1.3m,P1,P2为计算值,输入时为何提示最后一项的距离必须为0?2.同样在桥博中用特列荷栽作用时,计算连续盖梁中中支点的负弯距相差很大.其他位置相差不多.主要参数:两跨2X7.5m,bXh=1.4X1.2m,P1,P2取100midas结果支点活载负弯矩-264.99kn.m桥博结果支点活载负弯矩-430kn.m通过多次尝试及MIDAS公司的大力支持,现在最终的结果如下:肯定是加载精度的问题,可以通过将每个梁单元的计算的影响线点数改成6,或者,将梁单元长度改成0.1米,就能保证正好加载到这一点上。
由这个精度引起的误差应该可以接受的,如果非要消除,也是有办法的。
2.梁板模拟箱梁问题腹板用梁单元,顶底板用板单元,腹板和顶底板间用什么连接,刚性?用这个模型做顶底板验算是否合适?在《铁道标准》杂志的“铁道桥梁设计年会专辑”上有一篇文章,您可以参考一下:铁四院康小英《组合截面计算浅析》里面讨论组合截面分别用MIDAS施工阶段联合截面与梁+板来实现,最后得出结论是用梁+板的结果是会放大板的内力。
可能与您关心的问题有相似的地方。
建议您可以先按您的想法做一个,再验证一下,一定要验证!c3.midas里面讲质量转换为荷载什么意思!是否为“荷载转为质量”?在线帮助中这么写:将输入的荷载(作用于整体坐标系(-)Z方向)的垂直分量转换为质量并作为集中质量数据。
该功能主要用于计算地震分析时所需的重力荷载代表值。
直观的理解就是将已输入的荷载,转成质量数据,不必第二次输入。
一般用得比较多的是将二期恒载转成质量。
另外,这里要注意的是,自重不能在这里转换,应该在模型--结构类型中转换。
准确来讲,是算自振频率时(特征值分析)时用的,地震计算时需要各振形,所以间接需要输入质量。
弹簧单元与梁单元实例计算
弹簧单元与梁单元实例计算1.绪论有限元法也叫有限单元法(finite element method, FEM),是随着电子计算机的发展而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弹性力学问题的数值求解方法。
五十年代初,它首先应用于连续体力学领域—飞机结构静、动态特性分析中,用以求得结构的变形、应力、固有频率以及振型。
由于这种方法的有效性,有限单元法的应用已从线性问题扩展到非线性问题,分析的对象从弹性材料扩展到塑性、粘弹性、粘塑性和复合材料,从连续体扩展到非连续体。
关键词:有限元方法,数值求解,动态分析2.有限元方法2.1有限元法概述有限元法是把要分析的连续体假想地分割成有限个单元所组成的组合体,简称离散化。
这些单元仅在顶角处相互联接,称这些联接点为结点。
离散化的组合体与真实弹性体的区别在于:组合体中单元与单元之间的联接除了结点之外再无任何关联。
但是这种联接要满足变形协调条件,即不能出现裂缝,也不允许发生重叠。
显然,单元之间只能通过结点来传递内力。
通过结点来传递的内力称为结点力,作用在结点上的荷载称为结点荷载。
当连续体受到外力作用发生变形时,组成它的各个单元也将发生变形,因而各个结点要产生不同程度的位移,这种位移称为结点位移。
在有限元中,常以结点位移作为基本未知量。
并对每个单元根据分块近似的思想,假设一个简单的函数近似地表示单元内位移的分布规律,再利用力学理论中的变分原理或其他方法,建立结点力与位移之间的力学特性关系,得到一组以结点位移为未知量的代数方程,从而求解结点的位移分量。
然后利用插值函数确定单元集合体上的场函数。
显然,如果单元满足问题的收敛性要求,那么随着缩小单元的尺寸,增加求解区域内单元的数目,解的近似程度将不断改进,近似解最终将收敛于精确解。
2.2有限元法的优点1、物理概念浅显清晰,易于掌握。
有限元法不仅可以通过非常直观的物理解释来被掌握,而且可以通过数学理论严谨的分析掌握方法的本质。
2、描述简单,利于推广。
应用例题1 迈达斯 MIDAS
Z 3
2
楼바닥板하중荷载
1
1 tonf/m 1 tonf/m 1 tonf/m 3m
100k1N0 tonf
B
Y A
10 tonf 100kN
10kN/m
X
6m 全局전坐체标좌系표的계原원点점
10kN/m 2.5m
10kN/m
2.5m
2.5m
2.5m
柱截기面둥단:면H:WH22000xx220000xx88//1122
输入楼面荷载 / 20
输入节点荷载 / 21
输入均布荷载 / 22进行结构分析26 Nhomakorabea查看分析结果
27
模式 / 27
荷载组合 / 28
查看反力 / 30
查看变形与位移 / 33
查看构件内力 / 37
剪力图及弯矩图 / 38
查看构件应力及动画的处理 / 42
梁单元细部分析 / 46
例题1. 单层两跨三维框架
主菜单
在工作树中支持 拖 放 ( Drag&Drop ) 方 式 的 菜单系统。
工具条
树形菜单
模型窗口
状态条
Y
X
图 2. MIDAS/Civil的初始画面
信息窗口
3
例题
由于所使用的单位系可以自动变换而显示于画面下端(Status bar的单位变换窗
口-图2的X)和数据的输入拦中,故可以简单地操作而不致混淆。这里我们将‘m’和
2 : HN 400 × 200 × 8/13 – 梁
截面数据还可以通过 主菜单的模型>材料和 截面特性>截面来输入。
1. 在树形菜单的菜单表单选择几何形状>特性>材料
2. 点击图6的
MIDAS常见问题解答
1、施工阶段分析时需要定义构件的初始材龄,其初始材龄的定义是什么,和材龄有何联系?再请问,混凝土湿重指的是浇筑时的重量,还是与自重的差值呢?初始材龄就是该单元被激活参与工作时的材龄. 材龄则意义更广泛(初始材龄+激活后的经过时间). 湿重混凝土凝浇注时的重量.2、请问,在进行柱的设计时可以进行螺旋箍筋柱的设计吗?如果能应怎样使用:目前MIDAS程序中提供螺旋箍筋柱的验算,填写验算用截面数据即可.3、另外在线用户帮助里的部分内容和软件里面不一样。
如帮助里面的:“从主菜单中选择设计> 混凝土设计规范>柱设计...。
从主菜单中选择设计> 混凝土设计参数> 混凝土设计表> 修改柱截面数据...。
”这些在软件的“设计”菜单下面都没有这是为什么(我用的是最新下载的试用版)。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请帮我看一下我附带的模型错在那里上,进行柱的设计时为什么不能满足。
名称不同是因为联机帮助修改更新没有跟上,这部分正在做工作.4、计算时,一定需输入时间依存材料(徐变/收缩)和时间依存材料(抗压强度),程序才会考虑混凝土的收缩徐变吗?时间依存材料(抗压强度)输入时为何没有中国规范?计算收缩和徐变至少要定义一个施工阶段。
中国规范中没有明确给出强度发展函数。
5、我的意思是计算时,一定需输入时间依存材料(徐变/收缩)和时间依存材料(抗压强度),程序才会考虑混凝土的收缩徐变吗?若此项数据不填写,只定义施工阶段,程序是否计算收缩徐变及强度随时间的变化?不填写就不能计算.6、请问节点默认是固结吗,为什么在计算的时候提醒可能发生奇异?此节点为一个梁单元被划分的交点。
发生奇异的原因,请查看FAQ中的相关解答。
节点不能说默认是固结的,比如两个桁架单元的连接点。
midas常见问题与解答
答:原因是没有将结构自重转换为质量。具体操作如下:“模型>结构类型>将结构自重转换为质量”。
问:在
答:刚性楼板是在“模型>建筑物数据>层”,在“楼板刚性楼板”一栏中选择“考虑”即可,程序默认为“考虑”,即所有楼层都按刚性板考虑;如果想解除某一层楼板的刚性,可在“楼板刚性楼板”一栏中选择“不考虑”,此时该层楼板按弹性板来考虑,需要设计者在该楼层建立楼板(用板单元建立)即可。
问:在建立层数据时如何使中间层节点不形成层数据?
答:程序一般默认将根据竖向节点的坐标生成各层及名称,你可以将不真实的层 (层间节点生成的)移到左面去除,然后再形成层数据即可。
问:在定义层数据时,输入的地面标高是起什么作用的?
答:在“模型>建筑物数据>控制数据”中输入相应的地面标高时,程序自动计算风荷载时,程序将自动判别地面标高以下的楼层不考虑风荷载作用,注意此功能不是用来定义地下室的。
4,CAD建模有重复的线条时导入的模型有重复的单元,导入后我们利用F12键删除重复单元;
5,最后利用节点合并功能把CAD中作图中有偏差的点合并;
6,在CAD中作图的每一个图层,导入Midas后会作为一个结构组,这样会很方便我们修改模型,所以我们在CAD里建模时就应该往有利用我们修改模型设定图层;
7,导入到Midas中,线条默认为梁单元,面默认为板单元,如果为其他单元类型,要对单元类型进行编辑。
问:板单元形状规则,但是无法改成剪力墙单元?
答:是板单元的坐标轴问题,x轴不在X-Y平面内,无法转换,可以新建一个板单元,然后统一坐标轴,再进行转换。
问:建楼板时,对板单元进行了分割,怎样才能快速分割和板相连的梁单元?
midas进行桩土模拟
一般来说承台位置桩基的模拟有以下几种方法。
1.不模拟桩时:A.将承台上桩位置视为固定(一般用于扩大基础、沉井基础、锚定等)方法:一般支撑全部固结B.将承台上桩位置视为弹性支承(最普遍的做法)方法:墩底作用六个方向的弹簧等代群桩的作用,这六个弹簧刚度是竖向刚度、顺桥向刚度、横桥向刚度的抗推刚度、绕竖轴的抗扭刚度和绕两个水平轴的抗弯刚度,它们的计算方法与静力法相同,只是考虑到瞬间荷载作用下的抗力比持续荷载作用的大,一般取2.模拟桩时A.端承桩,不考虑桩土共同作用,将桩下端固结。
方法:在桩底全部固结b.端承桩,考虑土对桩的侧向约束,将桩下端固结,桩身隔一段间距布置侧向约束仅受压弹性支承。
c.摩擦桩,考虑土对桩的侧向和竖向约束,桩身隔一段间距布置两个方向的仅受压弹性支承。
方法:用三维梁单元模拟实际的桩基础,用土弹簧单元模拟桩周围土抗力的影响,地震波从桩端或者土弹簧输入。
土弹簧模拟:选择模型>边界条件>面弹性支撑,支撑类型选择节点弹性支撑,单元类型选择梁单元,然后在下面输入三个方向土的基床系数即可,或者三个方向取同样的刚度也可以,基床系数在地质勘探报告或土力学书上查。
单独模拟桩基是可行的,有相关书籍介绍,可把桩基上部视为铰接、抗固、弹性支承等几种方式。
问题:1.要求加上桩土共同作用。
在midas中,用梁单元建桩,然后用弹性支撑模拟桩土共同作用(水平方向),用的是m法。
竖向就在桩端固结了(是嵌岩桩)。
承台用板单元建,将群桩桩顶与承台共同作用(共同节点)。
再往上就是桥墩,用梁单元。
“对桩土联合更加重要的应该是桩底竖向摩阻”。
桩底向摩阻是如何考虑的?是用单元吗?做水平方向的时候用m法,由m值可以方便的得到弹簧的劲度系数。
而竖向用什么参数来模拟弹簧的劲度系数?2.用空间杆系核平面杆系的结果相差应该还是比较大的吧。
3.群桩,我想用如下方法来做:把群桩的等效面积和等效刚度算出(其中等效刚度和面积确定时采用等效宽度b1)不知道行不行。
midas桥梁抗震分析与设计例题
桥梁抗震分析与设计北京迈达斯技术有限公司2007年8月前言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统一铁路工程抗震设计标准,满足铁路工程抗震设防的性能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发布了新的《铁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自2006年12月1日起实施。
新规范规定了按“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和“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进行抗震设计的要求,明确了铁路构筑物应达到的抗震性能标准、设防目标及分析方法,增加了钢筋混凝土桥墩进行延性设计的要求及计算方法。
从1999年开始,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也在积极制定新的《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城市桥梁抗震设计规范》。
从以上规范的征求意见稿中可以看出,新规范中桥梁抗震安全设置标准采用多级设防的思想,增加了延性设计和减隔震设计的相应规定,对于结构的计算模型、计算方法、以及计算结果的使用有更加具体的规定。
随着新规范的推出,工程师急迫需要具备桥梁抗震分析与设计的能力。
Midas/Civil具备强大的桥梁抗震分析功能,包括振型分析、反应谱分析、时程分析、静力弹塑性分析以及动力弹塑性分析,可以很好地辅助工程师进行桥梁抗震设计。
目录一桥梁抗震分析与设计注意事项 (1)1. 动力分析模型刚度的模拟 (1)2. 动力分析模型质量的模拟 (1)3. 动力分析模型阻尼的模拟 (1)4. 动力分析模型边界的模拟 (2)5.特征值分析方法 (2)6.反应谱的概念 (3)7.反应谱荷载工况的定义 (4)8.反应谱分析振型组合的方法 (4)9.选取地震加速度时程曲线 (5)10.时程分析的计算方法 (5)二桥梁抗震分析与设计例题 (7)1. 概要 (7)2. 输入质量 (8)3. 输入反应谱数据 (10)4. 特征值分析 (12)5. 查看振型分析与反应谱分析结果 (13)6. 输入时程分析数据 (18)7. 查看时程分析结果 (20)8. 抗震设计 (22)一 桥梁抗震分析与设计注意事项1.动力分析模型刚度的模拟建立桥梁动力分析模型时,结构类型需要采用3D ,主梁、桥墩、支座(边界连接)都需要模拟出来。
midas 曲面弹簧 单元宽度 长度
MIDAS曲面弹簧的单元宽度与长度研究1.概述曲面弹簧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机械零件,在工业生产中被广泛应用。
曲面弹簧的性能直接影响到整个机械系统的工作效果和稳定性。
在曲面弹簧的设计和制造过程中,单元宽度和长度是两个至关重要的参数,它们直接影响着曲面弹簧的弹性特性和受力性能。
本文将对MIDAS曲面弹簧的单元宽度和长度进行研究,探讨其对曲面弹簧性能的影响。
2.曲面弹簧的单元宽度单元宽度是指曲面弹簧中相邻两个卷曲圈的宽度。
单元宽度的大小直接影响着曲面弹簧的刚度和承载能力。
一般来说,单元宽度越宽,曲面弹簧的刚度越大,承载能力也越强。
然而,单元宽度过大也会使得曲面弹簧的变形能力变差,容易出现局部应力集中现象。
确定合适的单元宽度是曲面弹簧设计中的关键问题。
3.曲面弹簧的长度曲面弹簧的长度指的是整个弹簧的长度,包括了全部的卷曲圈数。
长度是决定曲面弹簧弹性特性的重要参数之一。
长度越长,曲面弹簧的变形能力越大,弹性范围也越宽。
然而,长度过长会导致曲面弹簧容易产生疲劳破坏,并且制造成本较高。
确定合适的长度对于曲面弹簧的设计和制造至关重要。
4.MIDAS曲面弹簧的单元宽度与长度研究MIDAS曲面弹簧作为曲面弹簧的一种典型代表,其单元宽度与长度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通过对MIDAS曲面弹簧的单元宽度和长度进行研究,可以为曲面弹簧的设计和制造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5.结论通过对MIDAS曲面弹簧的单元宽度和长度进行研究,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单元宽度和长度是决定曲面弹簧性能的重要参数,需要在设计和制造中给予充分重视;- 合适的单元宽度和长度可以有效地提高曲面弹簧的性能,并且延长其使用寿命;- 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深入探讨单元宽度和长度对曲面弹簧动态特性的影响,为曲面弹簧的优化设计提供更多的理论支持。
经过对MIDAS 曲面弹簧的单元宽度和长度研究,我们对曲面弹簧参数设计和制造提出了一些重要的见解。
然而,随着现代工业技术的不断发展,对曲面弹簧性能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因此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单元宽度和长度对曲面弹簧性能的影响。
(完整版)Midas计算实例
中南大学2010年1月1。
概要 (1)2. 设置操作环境 (2)3. 定义材料和截面 (3)4. 建立结构模型 (7)5。
非预应力钢筋输入 (10)6。
输入荷载 (30)7. 定义施工阶段 (42)8。
输入移动荷载数据 (48)9. 运行结构分析 (52)10. 查看分析结果 (52)1. 概要本桥为80+2*112+2*81+41六跨混凝土预应力连续梁桥。
图1。
分析模型桥梁概况及一般截面桥梁形式:六跨混凝土悬臂梁桥梁长度:L = 80+112+112+80+80+41m施工方法:悬臂施工T构部分,满堂支架施工边跨现浇段,边跨合龙时,中跨体系转换为简支单悬臂结构,拆除施工支架,然后施工中跨挂梁,挂梁与中跨主梁铰接,施工桥面铺装,并考虑1000天收缩徐变.预应力布置形式:T构部分配置顶板预应力,边跨配置底板预应力梁桥分析与设计的一般步骤1. 定义材料和截面2. 建立结构模型3. 输入非预应力钢筋4. 输入荷载①.恒荷载②.钢束特性和形状③.钢束预应力荷载5. 定义施工阶段6. 输入移动荷载数据①.选择移动荷载规范②.定义车道③.定义车辆④.移动荷载工况7. 运行结构分析8. 查看分析结果使用的材料❑混凝土主梁采用JTG04(RC)规范的C50混凝土,桥墩采用JTG04(RC)规范的C40混凝土❑钢材采用JTG04(S)规范,在数据库中选Strand1860荷载❑恒荷载自重,在程序中按自重输入,由程序自动计算❑预应力钢束(φ15.2 mm×31)截面面积: Au = 4340 mm2孔道直径: 130 mm钢筋松弛系数(开),选择JTG04和0.3(低松弛)超张拉(开)预应力钢筋抗拉强度标准值(fpk):1860N/mm^2预应力钢筋与管道壁的摩擦系数:0.25管道每米局部偏差对摩擦的影响系数:1。
5e—006(1/mm)锚具变形、钢筋回缩和接缝压缩值:开始点:6mm结束点:6mm张拉力:抗拉强度标准值的75%,张拉控制应力1395MPa❑徐变和收缩条件水泥种类系数(Bsc): 5 (5代表普通硅酸盐水泥)28天龄期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即标号强度(fcu,f):50N/mm^2t5天长期荷载作用时混凝土的材龄:=ot3天混凝土与大气接触时的材龄:=s相对湿度: %RH=70构件理论厚度:程序计算适用规范:中国规范(JTG D62-2004)徐变系数:程序计算混凝土收缩变形率: 程序计算2。
midas有限元分析例题
Step00概述¾线性静态分析-单位: N, mm Hanger概述-各向同性弹性材料¾边界条件和载荷条件-集中应力-边界条件(空约束)¾确认结果-整体位移, von-Mises 应力-提取结果Step00分析概述分析概述¾模型¾边界条件(约束)¾载荷条件(集中应力)集中应力(建立刚性连接后赋予在节点上)Step011操作步骤1.[ ] 点击(新建)2. 选择[3D]3. 选择[N-mm-kg-sec-J]单位系4. 点击[确认]5. 在窗口右击鼠标选择在窗右击鼠标选择隐藏全部导航2354Step形状>> CAD文件>> 导入021.选择模型:Hanger.x_t 操作步骤2. 点击[打开]12Step网格>> 控制>> 指定尺寸031.点击[ ](右侧面)2. 选择对象:选择“40个线”操作步骤3. 网格大小:输入“2.5”4. 点击[确认]1234Step网格>> 生成>> 3D 041. 选择对象:选择“1个”2. 网格大小:输入“3”操作步骤3. 网格组: 输入“Hanger”4. 点击[确认]12341.创建>> 点击各向同性2. 输入材料操作步骤编号2名称Steel 弹性模量2e5 (N/mm²)026623. 点击[确认]4. 点击[关闭]泊松比0.26612431.创建>> 点击3D2. 选择[实体]操作步骤3. 输入特性号1名称Hanger4. 点击[确认]5. 点击[关闭]材料2:Steel1213345Step静态/热分析>> 边界条件>> 约束071.输入约束条件操作步骤名称Support 2.对象类型节点选择目标选择432个(参照图)条件铰接2.点击[确认]11使用[圆形]选择法的话可以很容易的选择对象固定约束: 约束X,Y,Z方向的平移以及回11转自由度铰接: 只约束X,Y,Z方向的平移自由度2Step网格>> 单元>> 创建081.选择[其它]2. 选择[刚体]操作步骤3. 选择类型–刚体4. 选择主节点–单独节点中心5.依存节点: “216个”(参照图)16. 网格组: 输入“Rigid Link”7. 点击[确认]234567Step 静态/热分析>> 静载荷>> 力091.输入力操作步骤名称Hole Force 对象类型节点选择目标选择1个(参照图)大小[Z轴]-1000 (N)2.点击[确认]11112Step 分析与结果>> 分析工况>> 一般101.名称: 输入“Bending”分析类型: 选择[线性静态分析]操作步骤2. 点击[确认]12Step 分析与结果>> 分析>> 运行111. 点击[确认]2.另存为:操作步骤输入“Hanger”3. 点击[保存(S)]123Step分析与结果工作目录树>> Bending : 线性静态分析>> 总位移121. 双击[总位移]2. 点击分析与结果>> 一般>> 变形操作步骤>> 变形+未变形(特征线)21Step 分析与结果工作目录树>> Bending : 线性静态分析>> von-Mises 应力131. 双击[实体单元von-Mises 应力]2. 点击分析与结果>> 高级>> 查看结果操作步骤23. 点击[最大], [最小]按钮4. 点击[关闭]134。
midas-弹簧分析
单选 ( 节点 : 12 ) 选择 > 添加 节点弹性支承(局部方向) > SDz ( 10000 ) ↵
图 7.9 输入弹性支承条件
115
MIDAS/CIVIL 基本操作
输入荷载 定义荷载工况
为输入荷载定义荷载工况。 荷载/ 静力荷载工况 名称 ( 荷载1 ) ; 类型>用户定义的荷载 ↵
荷载传达到右侧构件。 模型 3 : 支座的刚度和弹性连接刚度同时增大时,可以得出与两端固定
且内部铰接的模型 4相同的结果。
结果 / 反力 / 反力/弯矩 单元号(关)
荷载工况/荷载组合 > ST: 荷载1 反力 > FZ 显示类型>数值 (开)
数值 小数点以下位数 (2) ; 指数型(关) ; 适用于选
复制模型 1来建立模型 2~4。同时复制输入在模型 1的节点荷载和边界条件。
模型 / 单元 / 移动和复制 单元 全选
形式 > 复制; 移动和复制 > 等间距 dx, dy, dz ( 0, 0, -2 ) ; 复制次数
复制节点属性 (开) ; 复制单元属性 (开) ↵
(3)
模型 1 模型 2 模型 3 模型 4
截面惯性矩(Iyy) : 8.333 x 10-6 m2
¾ 荷载
节点集中荷载: 10.0 tonf
¾ 弹簧系数
k1 (tonf·m/radian)
100,000 10
100,000
k2 (tonf/m)
1 10,000 10,000
k3 (tonf/m)
10,000 10,000 10,000
midascivil模拟桩土总结
midascivil模拟桩土总结1. 不模拟桩时:a. 将承台上桩位置视为固定(一般用于扩大基础、沉井基础、锚定等)。
方法:一般支撑全部固结b. 将承台上桩位置视为弹性支承(最普遍的做法)方法:墩底作用六个方向的弹簧等代群桩的作用,这六个弹簧刚度是竖向刚度、顺桥向刚度、横桥向刚度的抗推刚度、绕竖轴的抗扭刚度和绕两个水平轴的抗弯刚度,它们的计算方法与静力法相同,只是考虑到在瞬间荷载作用下的抗力比持续荷载作用的大,一般取m动=2~3m静2. 模拟桩时a. 端承桩,不考虑桩土共同作用,将桩下端固结。
方法:在桩底全部固结b. 端承桩,考虑土对桩的侧向约束,将桩下端固结,桩身隔一段间距布置侧向约束仅受压弹性支承。
c. 摩擦桩,考虑土对桩的侧向和竖向约束,桩身隔一段间距布置两个方向的仅受压弹性支承。
方法:用三维梁单元模拟实际的桩基础,用土弹簧单元模拟桩周围土抗力的影响,地震波从桩端或者土弹簧输入。
土弹簧模拟:选择模型〉边界条件〉面弹性支撑,支撑类型选择节点弹性支撑,单元类型选择梁单元,然后在下面输入三个方向土的基床系数即可,或者三个方向取同样的刚度也可以,基床系数在地质勘探报告或土力学书上查。
单独模拟桩基是可行的,有相关书籍介绍,可把桩基上部视为铰接、抗固、弹性支承等几种方式。
1、要求加上桩土共同作用。
在midas 中,用梁单元建桩,然后用弹性支撑模拟桩土共同作用(水平方向),用的是 m 法。
竖向就在桩端固结了(是嵌岩桩)。
承台用板元建,将群桩桩顶与承台共同作用(共用节点)。
再往上就是桥墩,用梁单元。
“对桩土联合更加重要的应该是桩底竖向摩阻”。
桩底竖向摩阻是如何考虑的?是用弹簧单元吗?做水平方向的时候用m 法,由m 值可以方便的得到弹簧的劲度系数。
而竖向用什么参数来模拟弹簧的劲度系数?2、用空间杆系核平面杆系的结果相差应该还是比较大的吧。
3、群桩,我想用如下方法来做:把群桩的等效面积和等效刚度算出(其中等效刚度和面积确定时采用等效宽度 b1)不知道行不行。
midas建桩模(非常典型)
名称:单桩桩身内力及轴向承载力计算基本资料:(交通出版社《混凝土简支梁(板)桥》)D=1.2m,E=2.6e7KPa 。
L=22.8m,m=5000Kn/m4,20号混凝土桩顶内力N0=1483.68KN,H0=47.01KN,M0=300.04KNm步骤:1,理论计算:计算宽度b=1.98。
按高度1m射一个横向弹簧。
H=1m弹簧系数计算:对任意一层土:地基系数C=m*h 这里h为当前土到地表的距离。
C上和C下为当前土层上下表面地基系数弹簧系数=b*(C上+C下)/2*hi,hi为当前土层厚度。
模型按每0.5m一个单元,弹簧则每1m一个。
计算后的弹簧系数:(弹簧系数计算表在后面)2、桩身内力:22.8m,每0.5m一个单元,总共46个单元,47个节点。
先在excel中计算坐标。
结构类型:x-z平面材料:20号混凝土截面:D=1.2圆形截面。
首先建立材料和截面由于是普通混凝土结构,所以要折减0.67建立模型:46个单元,注意旋转90度这个建立单元的方法实际上比较麻烦,这里只是演示下方法然后全选—》查询-》节点详细表格把excel中计算的节点坐标copy进去底部节点z方向位移约束选择所有偶数号的节点。
加节点弹性支撑全选—》查询-》节点详细表格节点弹性支撑,然后把excel里的弹簧系数copy进去,注意单位要正确加荷载加自重注意应放在不同的工况中计算!桩身弯矩图:最大弯矩发生在z=3m左右,my=357。
书中查表计算z=2.26 my=359.75 弹簧系数计算表:3、轴向承载力计算:理论计算:关键是摩阻力的模拟U:周长3.93mT:桩侧摩阻力=40kPahi:土层厚度=1mPr:桩尖土极限承载力=312kN假设极限位移0.006m桩尖土弹簧系数:k=Pr/0.006=52000每米土层桩侧摩阻力:P=U/2*1*40=78.6桩侧土弹簧系数:k=P/0.006=13100但是现在要用塑性杆模拟,杆件截面A=0.1m2 L=0.1所以弹性模量E=k=13100 塑性屈服应力=P/A=786kN/m2截面则用数值定义为A=0.1即可材料:4 开始建立模型:选择所有偶数号的节点: 节点复制选取新建节点,单元扩展:然后约束所有杆件的j节点选取新建节点桩尖弹簧设定:选取桩尖节点,先删除此处的z方向约束.然后加节点弹簧最后不要忘了把弹簧单元和相应的桩单元刚性连接这是节点编号的规律在excel中:把选中的数据copy到notepad,然后打开mct命令窗口,输入:*rigidlink 然后copy按运行5、设定非线性分析选项zz为自重工况,默认只有一个工况,这个目的是建立初始迭代状态,不是必须的。
Civil670Upgrade-list迈达斯例题
升级内容z分析和设计新公路规范的移动荷载内容(移动荷载、按基频计算冲击系数)新公路规范(JTG D62-2004)的预应力构件的验算(抗弯、抗剪、抗扭、抗裂、裂缝宽度)改善了预应力混凝土(PSC)箱型截面的有效剪切面积和抗扭刚度的计算方法可确定三维悬索桥的初始平衡状态纤维模型(Fiber model)的动力弹塑性分析功能板单元增加考虑了Drilling DOF,提高了分析精度非线性温度梯度引起的自应力计算改善了弹性屈曲分析的分析速度(Multi-frontal solver)z前后处理新公路规范的材料数据库按任意方向查看板单元或实体单元的应力等值线输出当前施工阶段内的分析结果(非累加的,位移、内力、应力等)查看索单元的详细信息和分析结果的功能北京迈达斯技术有限公司MIDAS/Civil Ver. 6.7.0 升级内容1. 建模 (前处理)(1) 新公路规范(JTG D62-2004)的内容A. 增加了新规范的材料(混凝土、普通钢筋、预应力钢筋)B. 增加了新规范的徐变和收缩的计算方法C. 增加了新规范的预应力钢束松弛损失的计算方法(2) 按定义的节点质量施加荷载的功能(节点体力功能)(3) 改善了树形菜单功能A.使用图标按钮在树形菜单的工作表单和菜单表单之间切换B.增加Pushover分析的相关信息C.增加施工阶段联合截面的分析信息(4) 增加了截面(带肋箱型截面、带肋管型截面,外矩型内八角型的箱型截面)2. 分析(1) 新公路规范的移动荷载A. JTG D60-2004规定的按基频计算冲击系数的方法B. 将轻轨的最多车辆编组数由4辆增加到15辆(用于地铁)C. 高速铁路(CH-LL)的荷载默认值修改为京沪高铁的暂行规定值D. 修改了JTG B01-2003 CH-CD的移动荷载E. 增加了用户定义的特种挂车荷载(2)PSC相关功能A. 改善了PSC截面的有效剪切面积和抗扭刚度的计算方法B. 增加了JTG D62-2004规定的收缩、徐变和钢束松弛引起的预应力损失计算C. PSC桥梁建模助手中增加适合中国习惯的钢束形状圆弧形式输入法D. PSC截面中可输入钢筋数据(纵筋、腹板竖筋、抗扭横向箍筋、抗扭纵筋)E. 可输出各施工阶段的单元特性值F. 输出最后一个施工阶段的截面特性G. 按施工阶段和钢束组输出预应力损失量H. 考虑钢束锚固区域的无应力场效应I. 增加了不对称的PSC截面J. 定义钢束组的功能K. 可输出钢束的长度和重量L. 可输出PSC截面的主应力和剪切应力(3)可计算三维悬索桥模型的初始平衡状态A. 增加了自锚式悬索桥建模助手B. 考虑几何非线性的细部分析功能(4) 改善了弹性屈曲分析的分析速度(5) 增加了非线性温度引起的温度自应力的计算(6) 将成桥状态的构件内力作为初始内力来进行斜拉桥或悬索桥的逆施工阶段分析(7) 将桁架单元的“初拉力”反映为“体外力”的功能(8) 强化了动力弹塑性分析功能A.增加了动力分析中使用的非线性弹簧(General link)B.提高了动力弹塑性分析速度C.可定义剪切方向塑性铰D.修改了单元的属性仍可保留先前定义的塑性铰的信息E.提供计算是否收敛的信息F.分析过程中即使未收敛仍可查看分析结果(9) 动力弹塑性分析的纤维模型(Fiber model)A.定义混凝土和钢筋的模型B.纤维模型的截面分割功能C.与纤维模型分析相关的分析结果查看功能(10) 板单元增加了Drilling DOF,提高了分析精度(11) 改善了反应谱分析功能A.按不同阻尼比输入不同的反应谱来进行分析的功能B.考虑结构各模态的阻尼对反应谱进行自动修正(12) 定义刚性连接时,将各从属节点的反力合并到主节点输出一个反力值(13) 改善了施工阶段水化热分析功能A.可按施工阶段输入管冷的时间B.可按表格输入热源函数C.可单独指定新激活构件的初始温度D.可包含自重和一些一般静力荷载进行分析E.施工阶段分析时可使用等效材龄(14) 改善了施工阶段分析功能A. 施工阶段分析中可加入非线性弹簧(General Link)B.可复制时间依存性材料特性3. 结果 (后处理)(1) 按任意方向查看板单元或实体单元的应力等值线(2) 输出当前施工阶段的分析结果(位移、内力、应力等)(3) 可查看悬索单元的详细信息和分析结果(4) 改善了动力分析结果的输出功能(时程分析结果)A.增加了线性/非线性时程分析的专用后处理功能B.改善了动画功能C.使用直接积分法也提供使用性能评价的图形D.将时程图形的数据按Excel数据输出(5) 输出线性/非线性弹簧(General Link)的分析结果表格(6) 显示等值线时可以选择关闭等值线来提高打印时的清晰度(7) 优化了大模型的结果输出时间(8) 修改了水化热分析结果中裂缝指数的输出方法4. 设计(1) PSC截面的验算功能A.按JTG D62-2004的规定,加入了PSC截面的验算功能(抗弯、抗剪、抗扭、主应力验算、裂缝宽度验算)B.对任意截面形式的PSC构件都可进行设计(2)自动生成JTG D60-2004规定的各种荷载组合5. 其它(1) 以鼠标的当前所处位置为基准利用滚轮进/缩放的视图功能(2) 可利用[Shift] + 选择来实现解除选择(3) 输出模型数据时可输出剪切弹性模量(4) 利用Excel数据和表格来建模的便利功能。
应用例题2 迈达斯 MIDAS
建立虚设梁 / 25
输入车辆移动荷载和静力荷载
28
设定荷载条件 / 28
输入静力荷载 / 29
输入车辆移动荷载 / 31
进行结构分析
38
查看分析结果
38
荷载组合 / 38
确认变形 / 40
查看影响线结果 / 41
剪力图与弯矩图 / 46
2
例题2. 单跨拱桥
概要
本例题主要介绍如何对有车辆荷载作用的单跨拱桥进行建模、结构分析及结果校 核。
1. 在材料和截面特性点击 材料 (参考图5)
2. 点击
键
3. 在一般的材料号输入栏确认‘1’(参考图6)
4. 在类型选择栏确认‘钢材’
5. 在钢材的规范选择栏选择‘GB(S)’
6. 在数据库选择栏选择‘Grade3’
7. 点击
键
8. 用同样的方法参考上表输入虚设梁的材料
9. 点击
键
8
单跨拱桥
X
图7. 截面数据的输入
调整吊杆腹板轴的方向 使其与桥轴的垂直方向一 致。(参考图10, On-line Manual的“Civil的功能>模 型>修改单元参数” )
1. 在单元工具条点击 扩展单元 (图9的X)
2. 点击 节点编号 (Toggle on)
3. 点击 用窗口选择,选择为建立吊杆要进行投影延长的节点2~10
4. 在扩展类型 选择栏确认‘节点→线单元’
键
21. 在状态条点击单位选择键( )将‘mm’改为‘m’
10
使用节点和单元进行建模
建立拱肋
利用建立拱助手功能建立拱肋。(参考图8)
在输入&□ □ 表单的类 型选择栏可以对拱的形式 (投影等间距抛物线、等间 距抛物线、投影等间距椭 圆、等间距椭圆)作选择。 这里考虑吊杆的等间距排 列,选择‘Parabola1’ 形 式以使拱肋上的节点投影 到连接两端的直线上时为 等间距。(参考图8)
Midas静力弹塑性分析
■ 简介Pushover 分析是考虑构件的材料非线性特点,分析构件进入弹塑性状态直至到达极限状态时结构响应的方法。
Pushover 分析是最近在地震研究及耐震设计中经常采用的基于性能的耐震设计(Performance-Based Seismic Design, PBSD)方法中最具代表性的分析方法。
所谓基于性能的耐震设计就是由用户及设计人员设定结构的目标性能(target performance),并使结构设计能满足该目标性能的方法。
Pushover 分析前要经过一般设计方法先进行耐震设计使结构满足小震不坏、中震可修的规范要求,然后再通过pushover 分析评价结构在大震作用下是否能满足预先设定的目标性能。
计算等效地震静力荷载一般采用如图所示的方法。
该方法是通过反应修正系数(R)将设计荷载降低并使结构能承受该荷载的方法。
在这里使用反应修正系数的原因是为了考虑结构进入弹塑性阶段时吸收地震能量的能力,即考虑结构具有的延性使结构超过弹性极限后还可以承受较大的塑性变形,所以设计时的地震作用就可以比对应的弹性结构折减很多,设计将会更经济。
目前我国的抗震规范中的反应谱分析方法中的小震影响系数曲线就是反应了这种设计思想。
这样的设计方法可以说是基于荷载的设计(force-based design)方法。
一般来说结构刚度越大采用的修正系数R 越大,一般在1~10之间。
但是这种基于荷载与抗力的比较进行的设计无法预测结构实际的地震响应,也无法从各构件的抗力推测出整体结构的耐震能力,设计人员在设计完成后对结构的耐震性能的把握也是模糊的。
基于性能的耐震设计中可由开发商或设计人员预先设定目标性能,即在预想的地震作用下事先设定结构的破坏程度或者耗能能力,并使结构设计满足该性能目标。
结构的耗能能力与结构的变形能力相关,所以要预测到结构的变形发展情况。
所以基于性能的耐震设计经常通过评价结构的变形来实现,所以也可称为基于位移的设计(displacement-based design)。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弹性支承的详细
说明参考用户手册的 “弹性边界条件”部 分
用节点弹性支承输入梁的弹性支承条件。 弹性支承条件与约束节点自由度的一般支承不同,输入各个自由度弹性支撑刚度,根据刚度允许变 形,弹性支撑的内力以反力输出。
模型 / 边界条件 / 节点弹性支承 单选 ( 节点 : 1 )
结果 / 位移 / 位移形状 荷载工况/荷载组合 > ST: 荷载1 成分 > DXZ ; 显示类型 >变形前 (开)
模型 1 模型 2 模型 3
模型 4
图 7.19 节点荷载产生的变形图
查看弯矩
查看各个情况下梁的弯矩。 随着弹性支座的刚度的增加,梁的力学性反应就越接近于一端固定的构件的情况。在电算构造分析 中弹性支撑条件(point spring support)及弹性连接条件(Elastic Link)应用于直接调节支点和单 元的刚度的情况,应用于只用节点、单元难以建立的模型,且为了反应支点的刚度、偏心而使用。
图 7.10 定义荷载工况
输入节点荷载
在节点6输入集中荷载10 tonf。 荷载/ 节点荷载 单选 ( 节点 : 6 ) 荷载工况名称 > 荷载1 ; 选择 > 添加 节点荷载 > FZ ( -10 )
图 7.11 输入节点荷载
复制单元
复制模型 1来建立模型 2~4。同时复制输入在模型 1的节点荷载和边界条件。
结果 / 内力 / 梁单元内力图 荷载工况/荷载组合 > ST: 荷载1 ; 内力 > My 显示选择 > 精确解; 线涂色 显示类型 > 等值线 (开) 数值 小数点以下位数 ( 1 ) ; 指数型(关) ; 最大和最小值 > 绝对最大值 显示范围(%) ( 20 ) ; 适用于选择确认时 (开)
7. 弹簧分析
概述
在本例题比较和验算结构的支承条件和弹簧刚度不同时产生的结构的反力、位移和内力。
弹簧连接
内部铰连接
图 7.1 分析模型
材料
钢材
: Grade3
弹性模量(E) : 2.1 x 106 kgf/cm2
截面
截面面积(Area) : 1.0 x 10-2 m2
截面惯性矩(Iyy) : 8.333 x 10-6 m2
模型 1
模型 2 模型 3
模型 4
图 7.20 集中荷载产生的弯矩图
习题
1.比较不同边界条件下两种梁的反力、沉降和内力。(材料和截面与例题相同)
2. 在弹性连接类型中,利用只受拉弹性连接和只受压弹性连接,比较受温度荷载作用的以下3种情 况的反应。 (材料和截面与例题相同)
模型
1 2 3
弹簧刚度(tonf·m/radian)
弹性连接数据 连接类型> 一般类型 ; SDx ( 10000 ) ; 2 点 ( 18, 19 )
弹性连接数据 连接类型> 一般类型 ; SDx ( 10000 ) ; 2 点 ( 30, 31 ) 节点号(关)
只受拉弹性连接和
只受压弹性连接在 分析过程中通过反 复的分析中得到收 敛值,详细事项参照 用户手册“非线性边 界分析”部分
模型 1 模型 2 模型 3 模型 4
图 7.15 修改弹簧支点条件
参考在线帮助的
“弹性连接” 部分
在模型 1, 2, 3 左右梁的相邻部分输入弹性连接条件。弹性连接刚度以单元局部坐标系为基准输 入。
模型 / 边界条件 / 弹性连接 选择 > 添加/替换 弹性连接数据 连接类型> 一般类型 ; SDx ( 1 ) ; 2 点 ( 6, 7 )
捕捉单元 (开),
自动对齐 (开)
模型 / 节点 / 建立节点 坐标 ( x, y, z ) ( 0, 0, 0 )
图 7.5 建立节点
用扩展单元功能建立模型 1的左侧的梁单元。 模型 / 单元 / 扩展单元 全选 扩展类型> 节点 线单元 单元属性 > 单元 类型> 梁单元 材料 > 1:Grade3 ; 截面 > 1:截面 ; Beta 角 ( 0 ) 一般类型> 移动和复制 ; 移动和复制 > 等间距 dx, dy, dz ( 1, 0, 0 ) ; 复制次数 ( 5 )
荷载条件 1
荷载条件 2
张拉
压缩
T1
T2
T1
T2
1000
-
-5˚
+5˚
+5˚
-5˚
-
1000
-5˚
+5˚
+5˚
-5˚
1000
1000
-5˚
+5˚
+5˚
-5˚
弹性连接刚度以及温度荷载条件
模型 / 材料和截面特性 / 截面 数值 截面号 ( 1 ) ; 名称 ( 截面) 截面特性值 > 面积 ( 0.01 ) ; Iyy ( 8.333e-6 )
图 7.3 定义材料
图 7.4 定义截面
建立节点和截面
为建立模型 1的梁单元,先输入节点。
正面,
捕捉点 (关),
捕捉轴线 (关)
捕捉节点 (开),
荷载 节点集中荷载: 10.0 tonf
弹簧系数
区分 模型 1 模型 2 模型 3
k1 (tonf·m/radian) 100,000 10 100,000
k2 (tonf/m) 1
10,000 10,000
k3 (tonf/m) 10,000 10,000 10,000
设定基本环境
打开新文件以 ‘Support.mgb’为名保存。定义单位体系为 ‘m’和‘tonf’。
模型 / 单元 / 移动和复制 单元 全选
形式 > 复制; 移动和复制 > 等间距 dx, dy, dz ( 0, 0, -2 ) ; 复制次数
复制节点属性 (开) ; 复制单元属性 (开)
(3)
模型 1 模型 2 模型 3 模型 4
图 7.12 复制单元
把模型 4的右侧部分节点向Z轴方向移动0.1 m与左侧部分连接起来。用合并节点功能删除重复节点。 模型 / 节点 / 移动和复制 节点 窗口选择 ( 节点 : 43, 44, 45, 46, 47, 48 ) 形式 >移动; 移动和复制 > 等间距 dx, dy, dz ( 0, 0, 0.1 ) 模型 / 节点 / 合并节点 合并 > 全部 ; 合并范围 ( 0.001 ) ; 删除合并的节点 (开)
模型 1
图 7.13 修改模型 4
变更边界条件
修改边界条件
把模型 4两端的边界条件修改为固定端条件。 模型 / 边界条件 / 一般支承 单选 ( 节点 : 37, 48 ) 选择 > 替换 ; 支承条件类型> Dx , Dz , Ry (开)
图 7.14 修改边界条件
修改模型 2弹性支承点的弹性支承刚度值,删除模型 4的弹性支承条件。 模型 / 边界条件 / 节点弹性支承 单选 ( 节点 : 37, 48 ) 选择 > 删除 单选 (节点 : 13) 选择 > 替换 ; 节点弹性支承 (局部方向) > SRy ( 10 )
模型 1 模型 2 模型 3 模型 4
图 7.16 输入弹性连接单元
在模型 4的中间输入内部铰接。 模型 / 边界条件 / 释放梁端约束 单元号(开) 单选 ( 单元 : 35 ) 选择 > 添加/替换 选择类型释放比率> j-节点 > My (开)
模型 1 模型 2
模型 3 模型 4
图 7.17 输入内部铰接
运行结构分析运行结构Fra bibliotek析。 分析 / 运行分析
查看分析结果
查看反力
完成结构分析后,首先查看反力。 模型 1 : 因弹性连接刚度较小,所以加载在左右连接点(节点6)的荷载由左侧构件承担。 模型 2 : 因左侧构件支座抗旋转刚度较小,连接点的刚度较大,所以集中荷载传达到右侧构件。 模型 3 : 支座的刚度和弹性连接刚度同时增大时,可以得出与两端固定且内部铰接的模型 4相同的
选择 > 添加 节点弹性支承(局部方向) > SRy ( 100000 )
单选 ( 节点 : 12 ) 选择 > 添加 节点弹性支承(局部方向) > SDz ( 10000 )
图 7.9 输入弹性支承条件
输入荷载
定义荷载工况
为输入荷载定义荷载工况。 荷载/ 静力荷载工况 名称 ( 荷载1 ) ; 类型>用户定义的荷载
结果。 结果 / 反力 / 反力/弯矩
单元号(关) 荷载工况/荷载组合 > ST: 荷载1 反力 > FZ 显示类型>数值 (开)
数值 小数点以下位数 (2) ; 指数型(关) ; 适用于选择确认时(开)
模型 1
模型 2
模型 3
模型 4
图 7.18 节点荷载产生的反力
查看变形图
查看变形图。 在模型 1左侧构件的沉降不影响右侧构件,而在模型 2发生几乎相同的沉降。
文件 / 文件 /
新文件 保存 ( Support )
工具/ 单位体系 长度> m ; 力 > tonf
图 7.2 设定单位体系
设定结构类型为X-Z平面。 模型 / 结构类型 结构类型> X-Z 平面
定义材料以及截面
选择材料为钢材Grade3(GB(S))。
模型 / 材料和截面特性 / 材料 类型> 钢材 规范>GB(S) ; 数据库 > Grade3
图 7.6 建立梁单元
复制模型 1的左侧梁单元来建立右侧梁单元。 模型 / 单元 / 移动和复制 单元 全选 形式>复制; 移动和复制>等间距 dx, dy, dz ( 5, 0, -0.1 ) ; 复制次数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