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第十药物制剂的稳定性PPT课件
合集下载
药物制剂的稳定性 PPT课件

第十二章 药物制剂的稳定性 第三节 制剂中药物化学降解的途径
一、水解 2.酰胺类药物的水解
(2)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 结构中存在不稳 定的β—内酰胺四元环,在H+或OH-影响下,很易 裂环失效。因四元环张力大,β—内酰胺环与抗 菌活性有很大的直接关系。 以氨苄西林为例:中性和酸性中水解为α-氨 苄青霉酰胺酸,碱性下酰胺键断裂。 最稳定pH为5.8 pH 6.6, t1/2=39天 故本品只宜制成固体剂型、粉末安瓶制剂。
二、氧化 氧化分解常是自动氧化,即在大气中氧的影响 下进行的缓慢氧化过程。金属离子起催化作用,药 物氧化后,不仅效价损失,而且可能产生颜色或沉 淀。即使被氧化的量极少,有些药物色泽变深或产 生不良气味。 1.酚类药物 如肾上腺素、左旋多巴、吗啡、去水吗啡、水 杨酸钠等,均具酚羟基。 肾上腺素 肾上腺素红 棕红聚合物或黑色素
第十二章 药物制剂的稳定性第三节 制剂中药物化学降解的途径 一、水解 2.酰胺类药物的水解(2)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
以头孢唑啉钠为例 在酸与碱中都易水解 失效,由于分子中同样含有β—内酰胺环。 水溶液在 pH 4-7 较稳定 pH4.6 缓冲液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t0.9约为90h 生理盐水、 5%GS:室温5天仍符合要求, pH略有上升。 庆大霉素、Vc,对本品无显著影响。 (3)巴比妥类 也是酰胺类药物,在碱中易水 解,内酰胺环开环,有些酰胺类药,如利多卡因, 由于邻近酰胺基处有较大的基团,空间效应的影 响,不易水解。
第十二章 药物制剂的稳定性 第三节 制剂中药物化学降解的途径 一、水解
3.其他药物的水解
H+ 脱氨水解 阿糖胞苷(抗白血病) OH - 嘧啶环破裂,水解加速
pH 6.9最稳定,水溶液经稳定性预测,t0.9约为 11个月左右,常制成粉针剂。另处VB1、地西泮、碘 苷其降解主要是水解作用。
第五章药物制剂的稳定性(ppt)

O C OH OC
OC
H C OH
HO C H
CH2O H
COOH COOH O COOH H C OH HO C H CH2O H
5.其他类药物
磺
芳胺类
胺
嘧
吡唑酮类
啶 钠
氨
基
安
比
乃
林
近
噻嗪类
盐 酸
冬眠灵
氯
丙
2
3O
三. 其他反应
• 1.异构化(光学异构、几何异构)
氨苄青霉素在酸、碱性溶液中,水解产物为氨苄青霉酰胺酸。
➢头孢菌素类药物 -内酰胺环
头孢唑啉钠
➢头孢菌素类药物 -内酰胺环
头孢唑啉钠
二. 氧化
药物的氧化过程与化学结构有关 酚类、烯醇类、芳胺类、吡唑酮类、噻嗪类药 物等易被氧化 药物氧化后,不仅效价损失,而且可能产生颜 色或沉淀,严重影响药品的质量,甚至成为废 品。
– 光学异构 (optical isomerization): 可分为外消旋化作用(racemization)和 差向异构(epimerization)
– 左旋肾上腺素水溶液在pH 4左右产生 外消旋化作用,外消旋以后,只有50% 的活性。应选择适宜的pH。
• 左旋莨菪碱也可能外消旋化。
制剂中药物的化学降解途径
1.酚类药物
2.烯醇类
O C
HO C
O
O
HO C
HC
H
HO C H
C H 2O H
维生素C( 抗坏血酸)
O C
OC O
OC
HC
HO C H
CH2OH
去氢抗坏血酸
维生素C的氧化
O C
OC
药物制剂的稳定性ppt课件

伪一级反应:反应级数可能为二级,甚 至三级,但由于处理较繁琐,因此忽略 某些因素,仅按一级反应进行处理。
6
药物的稳定性
有效期
药物含量下降10%所需要的时间, 十分之一衰期,用t0.9表示。
半衰期
药物含量下降50%所需要的时间, 用t0.5表示。
7
零级反应 dC k C0 k dt
差向异构(epimerization)
四环素酸性条件,4-差向四环素
26
2、聚合(Polymeriztion) 如青霉素→裂开物;青霉素→青霉素的聚合物
→ 过敏反应。
3、脱羧 如对氨基水杨酸钠→间氨基酚。 4、脱水 5、与其他药物或辅料的作用
27
27
制剂中药物的化学降解途径
水解 酯类、酰胺类、苷类 氧化 酚类、烯醇类、芳胺类、
含碳碳双键药物
其他 异构化反应、聚合、脱羧
脱水
28
三、影响因素及稳定化方法
pH值 溶剂 离子 辅料
药物制剂的稳定性
处
环
方 因
影响因素
境 影
素
响
包装材料影响
温度 光线 空气 湿度
29
(一)处方因素对药物制剂稳定性的 影响及解决方法
制备任何一种制剂,由于处方的组成对制剂 稳定性影响很大,因此首先进行处方设计。
啶
钠
吡唑酮类
安 乃 近
23
噻嗪类
盐 酸 氯 丙 嗪
盐 酸 异 丙 嗪
24
维生素A
25
(三)其他反应
1.异构化(光学异构、几何异构)
光学异构 (optical isomerization) 外消旋化(racemization)
6
药物的稳定性
有效期
药物含量下降10%所需要的时间, 十分之一衰期,用t0.9表示。
半衰期
药物含量下降50%所需要的时间, 用t0.5表示。
7
零级反应 dC k C0 k dt
差向异构(epimerization)
四环素酸性条件,4-差向四环素
26
2、聚合(Polymeriztion) 如青霉素→裂开物;青霉素→青霉素的聚合物
→ 过敏反应。
3、脱羧 如对氨基水杨酸钠→间氨基酚。 4、脱水 5、与其他药物或辅料的作用
27
27
制剂中药物的化学降解途径
水解 酯类、酰胺类、苷类 氧化 酚类、烯醇类、芳胺类、
含碳碳双键药物
其他 异构化反应、聚合、脱羧
脱水
28
三、影响因素及稳定化方法
pH值 溶剂 离子 辅料
药物制剂的稳定性
处
环
方 因
影响因素
境 影
素
响
包装材料影响
温度 光线 空气 湿度
29
(一)处方因素对药物制剂稳定性的 影响及解决方法
制备任何一种制剂,由于处方的组成对制剂 稳定性影响很大,因此首先进行处方设计。
啶
钠
吡唑酮类
安 乃 近
23
噻嗪类
盐 酸 氯 丙 嗪
盐 酸 异 丙 嗪
24
维生素A
25
(三)其他反应
1.异构化(光学异构、几何异构)
光学异构 (optical isomerization) 外消旋化(racemization)
药物制剂的稳定性-精品医学课件

考察环境因素(如湿度、温度、光线、包装 材料等)和处方因素(如辅料、pH值、离子 强度等)对药物稳定性的影响,筛选出最佳 处方,为临床提供安全、稳定、有效的药物 制剂。
第二节 药物稳定性的化学动力学基础
一、反应级数 研究药物降解的速率,首先遇到的问题是浓
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反应级数是用来阐明反应物浓度与反应速
率之间的关系。 反应级数有零级、一级、伪一级及二级反
应;此外还有分数级反应。 在药物制剂的各类降解反应中,尽管有些药
物的降解反应机制十分复杂,但多数药物及 其制剂可按零级、一级、伪一级反应处理。
降解速度与浓度的关系:
- dC/dt=kCn
dC/dt为降解速度;k—反应速度常
数;C—反应物的浓度;n—反应级 数; n=0为零级反应; n=1为一级 反应; n=2为二级反应,以此类推。
某些药物的pH-速度图呈S型,如乙酰水 杨酸水解pH-速度图,盐酸普鲁卡因pH速 度图有一部分呈S型。这是因为pH不同, 普鲁卡因以不同的形式(即质子型和游 离碱型)存在。
37C普鲁卡因pH-速度图
pHm的确定:
pHm值是溶液型制剂的处方设计中首先要解 决的问题。
计算公式: pHm=1/2pKw-1/2lgkOH-/kH+ 实验测定方法:保持处方中其他成分不变,
相反,若药物离子与进攻离子的电荷 相反,如专属碱对带正电荷的药物的 催化。则采取介电常数低的溶剂,就 不能达到稳定药物制剂的目的。
溶剂对稳定性的影响比较复杂。
(四)离子强度的影响
在制剂处方中,往往加入电解质调节等渗,或 加入盐(如一些抗氧剂)防止氧化,加入缓冲 剂调节pH。因而存在离子强度对降解速度的影 响,这种影响可用下式说明:
第二节 药物稳定性的化学动力学基础
一、反应级数 研究药物降解的速率,首先遇到的问题是浓
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反应级数是用来阐明反应物浓度与反应速
率之间的关系。 反应级数有零级、一级、伪一级及二级反
应;此外还有分数级反应。 在药物制剂的各类降解反应中,尽管有些药
物的降解反应机制十分复杂,但多数药物及 其制剂可按零级、一级、伪一级反应处理。
降解速度与浓度的关系:
- dC/dt=kCn
dC/dt为降解速度;k—反应速度常
数;C—反应物的浓度;n—反应级 数; n=0为零级反应; n=1为一级 反应; n=2为二级反应,以此类推。
某些药物的pH-速度图呈S型,如乙酰水 杨酸水解pH-速度图,盐酸普鲁卡因pH速 度图有一部分呈S型。这是因为pH不同, 普鲁卡因以不同的形式(即质子型和游 离碱型)存在。
37C普鲁卡因pH-速度图
pHm的确定:
pHm值是溶液型制剂的处方设计中首先要解 决的问题。
计算公式: pHm=1/2pKw-1/2lgkOH-/kH+ 实验测定方法:保持处方中其他成分不变,
相反,若药物离子与进攻离子的电荷 相反,如专属碱对带正电荷的药物的 催化。则采取介电常数低的溶剂,就 不能达到稳定药物制剂的目的。
溶剂对稳定性的影响比较复杂。
(四)离子强度的影响
在制剂处方中,往往加入电解质调节等渗,或 加入盐(如一些抗氧剂)防止氧化,加入缓冲 剂调节pH。因而存在离子强度对降解速度的影 响,这种影响可用下式说明:
《药物制剂的稳定性》PPT课件

半衰期(t1/2):
0.693
t1
2
k
十分之一衰期即有效期(t0.9):
t 0.9
0.1054 k
二级反应——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的乘积成正比。
伪一级反应——一种反应物的浓度大大超过另一种反应物,或保持其中一种反应物浓 度恒定不变的情况下,反应表现出一级反应的特征。如酯的水解,在酸或碱的催化下, 可用伪一级反应处理。
水解后 溶液的p H值?
• 含有酯键药物的水溶液,在H+或OH-或广义酸
碱的催化下,水解反应加速。
• 盐酸普鲁卡因——对氨基苯甲酸与二乙胺基乙 醇——无明显的麻醉作用。
(二)酰胺类药物的水解 • 酰胺类药物水解以后生成酸与胺。 • 氯霉素在水中发生酰胺水解——氨基物与二氯乙酸 • 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巴比妥类。
基,极易氧化,氧化过程较为复杂。
Ho OH
CH
CH2OH O
OH 氧化 -2 H
O 2H
O OH
CH
CH2OH O
O 水解
H OH O
COOH OC OC H C OH
HO C H
维生素C
去氢抗坏血酸
COOH
COOH
+
H C OH
HO C H
COOH
CH2OH
CH2OH
2,3—二酮古罗糖酸
草酸+ L-丁糖酸
反应级数:反应物浓度vs反应速率。 包括:零级、一级、伪一级及二级、分数级反应;
多数药物及其制剂可按零级、一级、伪一级反应 处理。
药物的降解速度与浓度的关系: dC kCn dt
零级反应:
dC dt
k0
C=C0-k0t
药物制剂的稳定性PPT课件

2019/8/25
12
二、制剂中药物的化学降解途径
氧化反应
烯醇类药物
如维生素C
2019/8/25
13
HO C C OH
OH
-2H
HC CH C O
+2 H
O
CH2OH
抗坏血酸
OC CO
OH HC CH C O
H2O
O
CH2OH
去氢抗坏血酸
COOH OC OC H C OH HO C H
CH2OH
第四章 药物制剂的 稳定性及实验方法
2019/8/25
1
第四章 药物制剂的稳定性
学习目标
掌握影响药物制剂降解的因素及稳定化方法 理解药物稳定性试验方法 了解制剂中化学降解的途径
2019/8/25
2
第四章 药物制剂的稳定性
概述 制剂中药物的化学降解途径 影响药物制剂降解的因素及稳定化方法 药物稳定性试验方法
pH较低时主要是H+催化,pH较高时主要是OH-催 化,pH中等时为H+与OH-共同催化或与pH无关。
2019/8/25
21
pH
硫酸阿托品水溶液最稳定pH为3.7,硫酸阿托品注 射液的pH 《中国药典》1995年版规定3.5~5.5,实际 生产控制在4.0~4.5。
本品t0.9与pH关系: (20℃)
2019/8/25
36
四、 药物稳定性试验方法 药物稳定性试验的基本要求 稳定性试验方法
2019/8/25
37
药物稳定性试验的基本要求
稳定性试验包括 用于进 行影稳响定因性素实试验验的:原用料一药批供原试料品药及进药行物制剂 供试品。 加速试验:用三批供试品进行 供试品 的长质期量试标验准:用三批供试品进行 所用供试品的包装 采用的药物分析与有关物质的检查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个分子结合在一起形成的复杂分子。
药剂学
14
三、其它反应
(三)脱羧 对氨基水杨酸钠在光、热、水分存在的条件
下很易脱羧,生成间氨基酚,后者还可进一步 氧化变色。 普鲁卡因水解产物对氨基苯甲酸,也可慢慢 脱羧生成苯胺,苯胺在光线影响下氧化生成有 色物质,这就是盐酸普鲁卡因注射液变黄的原 因。 碳酸氢钠注射液热压灭菌时产生二氧化碳, 故溶液及安瓿空间均应通以二氧化碳。
外观色泽、含量、pH值、澄明度、有关物质。
性状、含量、软化、融变时限、有关物质。
性状、含量、均匀性、粒度、有关物质,如乳膏还
应检查有分层现象。
性状、含量、均匀性、粒度、有关物质。
药剂学
16
滴眼剂 如为澄清液,应考察:
性状、澄明度、含量、pH值、有关物质、
丸剂
如为混悬液,不检查澄明度、检查再悬浮性、 颗粒细度。
药剂学
15
剂型 原料药 片剂 Leabharlann 囊注射液 栓剂 软膏 眼膏
稳定性重点考察项目
性状、熔点、含量、有色物质、吸湿性以及根据品 种性质选定的考察项目。 性状、如为包衣片应同时考察片芯、含量、有关物 质、崩解时限或溶出度。 性状、内容物色泽、含量、有关物质、崩解时限或 溶出度、水分,软胶囊需要检查内容物有无沉淀。
现在药物制剂已基本上实现机械化大生产, 若产品因不稳定而变质,则在经济上可造成巨 大损失。因此,药物制剂稳定性是制剂研究、 开发与生产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药剂学
3
药物降解公式:
dC dt
= KCn
K:反应速度常数 C:反应物浓度
n:反应级数
t:反应时间
n可以等于0,1,2……称为零级、一级、二 级……反应
酰胺类(包括内酰胺) 氯霉素、青霉素类、头抱菌素类
(不稳定的内酰胺环 )
药剂学
10
(二)氧化反应
酚类(肾上腺素、左旋多巴等药物) 烯醇类(维生素C) 芳胺类(如磺胺嘧啶钠) 吡唑酮类(如氨基比林、安乃近) 噻嗪类(如盐酸氯丙嗪、盐酸异丙嗪)
光、氧、金属离子的影响
药剂学
11
(二) 氧化反应
pH值
药物制剂的稳定性
温度
溶剂 离子 辅料
处
环
方 影响因素 境
因
影
素
响
包装材料影响
光线 空气 湿度
药剂学
19
第二节 影响稳定性的因素
pH值
许多酯类、酰胺类药物常受H+或OH-催化水
解
这种催化作用也叫专属酸碱催化
(specific acid-base catalysis)或特殊
酸碱催化,此类药物的水解速度,主要由
药剂学
7
三、化学降解主要途径
(一)水解反应 酯类,酰胺类
(二)氧化反应(自由基) 酚类,烯醇类
(三)其它 异构化,聚合,脱羧
药剂学
8
(一)水解反应
易水解药物:酯类、酰胺类
酯类(包括内酯) 盐酸普鲁卡因、乙酰水杨酸 酯类水解产生酸性物质, 灭菌后pH下降,有水解
药剂学
9
(一)水解反应
英国药典:90%丙二醇+10%水溶解。
药剂学
22
第二节 影响稳定性的因素
离子及离子强度
离子对药物稳定性的影响与药物性质有关:
如:盐酸小檗碱注射剂(浓缩液)
若用生理盐水稀释,则: 盐酸小檗碱+Na+→小檗碱↓+NaCl 此时,采用葡萄糖注射液来稀释较为妥当。
计量吸 气雾剂
膜剂
容器严密性、含量、有关物质、每揿动一次的释 放剂量,有效部位药物沉积量。
性状、含量、溶化时限、有关物质。
颗粒剂 性状、含量、粒度、有关物质、溶化性。
透 皮 贴 性状、含量、有关物质、释放度。 片
搽 剂 性状、含量、有关物质。
药剂学
18
第二节 影响药物制剂稳定性的 因素和稳定化方法
药剂学
13
三、其它反应
(一)异构化
异构化一般分光学异构化(optical isomerization) 和 几 何 异 构 (geometric isomerization) 二 种 。 通 常 药 物 异 构 化 后,生理活性降低甚至没有活性
(二)聚合
聚合(polymerization)是两个或多
(一)酚类药物
这类药物分子中具有酚羟基,如肾上腺素、左旋
多巴、吗啡、去水吗啡、水杨酸钠等。 左旋多巴
氧化后形成有色物质,最后产物为黑色素。左旋多巴
用于治疗震颤麻痹症,拟定处方时应采取防止氧化的
措施。肾上腺素的氧化与左旋多巴类似,先生成肾上
腺素红,最后变成棕红色聚合物或黑色素。
(二)烯醇类药物
维生素C是这类药物的代表,分子中含有烯醇基, 极易氧化,氧化过程较为复杂。在有氧条件下,先氧 化成去氢抗坏血酸,然后经水解为2、3二酮古罗糖酸, 此化合物进一步氧化为草酸与L-丁糖酸。
性状、含量、色泽、有关物质,溶散时限。
糖浆剂 性状、含量、澄清度、相对密度、有关物质、 PH值
口 服 溶 性状 、含量、色泽、澄清度、有关物质。 液剂 乳 剂 性状、含量、分层速度、有关物质。
混悬剂
性状、含量、再悬性、颗粒细度、有关物质。
药剂学
17
酊 剂 性状、含量、有关物质、含醇量。
散 剂 性状、含量、粒度、外观均匀度、有关物质。
pH决定。
溶液剂受pH值的影响>半固体、固体制剂。
药剂学
20
第二节 影响稳定性的因素
药剂学
21
第二节 影响稳定性的因素
溶 剂
溶剂对制剂稳定性的影响复杂,无普通规律。 大多数情况由于溶剂分子与药物分子发生作用,能使
降解反应中的活化能、频率因子改变,从而在不同溶 剂中降解速度发生了变化。
如:苯巴比妥钠水溶液易发生水解,生成降解产物 的沉淀而失去疗效,故不宜制成水溶液注射剂。
药剂学
12
(二) 氧化反应
(三)其它类药物 芳胺类如磺胺嘧啶钠。吡唑酮类如氨基比
林、安乃近。噻嗪类如盐酸氯丙嗪、盐酸异丙 嗪等。这些药物都易氧化,其中有些药物氧化 过程极为复杂,常生成有色物质。含有碳-碳 双键的药物如维生素A或D的氧化,是典型的游 离基链式反应。易氧化药物要特别注意光、氧、 金属离子对他们的影响,以保证产品质量。
第十药物制剂的稳定性
第一节 概述
一、意义 药物制剂的稳定性是考察药物制剂在制备
和贮存期间可能发生的 质量变化和影响因素, 增加药物制剂稳定性的各种措施, 预测药物制剂有效期的方法等。
药物制剂要求:安全、有效、稳定。
药剂学
2
第一节 概述
药物制剂的基本要求应该是安全、有效、稳 定。稳定系指药物在体外的稳定性。药物若分 解变质,不仅可使疗效降低,有些药物甚至产 生毒副作用,故药物制剂稳定性对保证制剂安 全有效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