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的干涉

合集下载

波的干涉(高中物理教学课件)

波的干涉(高中物理教学课件)

课堂训练:
3.(多选)如图所示为两个相干波源S1、S2产生的波在同一 种均匀介质中相遇时产生的干涉图样。图中实线表示某 时刻的波峰,虚线表示波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D ) A.a、c两点的振动加强,b、d两点的振动减弱 B.e、f两点的振动介于加强点和减弱点之间 C.经适当的时间后,加强点和减弱点的位置互换 D.经半个周期后,原来位于波峰的点将位于波谷,原来 位于波谷的点将位于波峰
应用:消除噪声污染是当前环境保护的一个重要课题, 内燃机、通风机等在排放各种高速气流的过程中都会发 出噪声,如图所示的消声器可以用来削弱高速气流产生 的噪声。波长为λ的声波沿水平管道自左向右传播,在声 波到达a处时,分成上下两束波,这两束声波在b处相遇 时可削弱噪声。试说明该消声器的工作原理及要达到良 好的消声效果必须满足的条件。
A.该时刻a质点振动最弱, b.c质点振动最强,d质点 振动既不是最强也不是最弱
B.该时刻a质点振动最强, b、c、d质点振动都最弱 C.a质点的振动始终是最弱的, b、c、d质点的振动始终是最强的 D.再过T/4后的时刻a、b、c三个质点都将处于各自的平 衡位置,因此振动最弱
典型例题
例6.如图所示表示两列相干水波的叠加情况,图 中的实线表示波峰,虚线表示波谷。设两列波的 振幅均为5cm,且图示的范围内振幅不变,波速 和波长分别为1m/s和0.5m,C点是BE连线的中点,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BCD) A.C、E两点都保持静止不动 B.图示时刻A、B两点的竖 直高度差为20cm C.图示时刻C点正处于平衡 位置且向水面上运动 D.从图示的时刻起经0.25s, B点通过的路程为20cm
二.波的干涉
问题:为什么会形成稳定的干涉图样?
用两组同心圆表示从波源 发出的两列波,蓝线圆表 示波峰,黑线圆表示波谷。 蓝线圆与黑线圆间的距离 等于半个波长,蓝线与蓝 线、黑线与黑线之间的距 离等于一个波长。

波的干涉现象

波的干涉现象

波的干涉现象波的干涉是指当两个或多个波同时传播到同一空间时,它们相互叠加而产生的干涉现象。

这种干涉可以是构成性干涉,即波的振幅相互增强;也可以是破坏性干涉,即波的振幅相互抵消。

一、干涉的条件波的干涉需要满足以下两个条件:1.波源具有同样的频率;2.波源之间的相位差保持稳定。

二、干涉的类型根据干涉现象的特点,我们可以将波的干涉分为两种类型:干涉的构成和破坏性干涉。

1.构成性干涉构成性干涉是指当两个波相位相同或相差整数倍的情况下,波的振幅相互增强。

在构成性干涉中,波的振幅会出现明显的增强现象,形成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

2.破坏性干涉破坏性干涉是指当两个波相位相差半个波长或波长的奇数倍的情况下,波的振幅相互抵消。

在破坏性干涉中,波的振幅会出现减弱、相互抵消的现象,形成干涉条纹中的暗纹。

三、干涉的表现形式干涉现象可以在不同的波动现象中观察到,主要有光的干涉、声波干涉和水波干涉等。

1.光的干涉光的干涉是最为常见的干涉现象之一,它是由于光的波动性质而产生的。

当光通过两个狭缝或反射、折射等产生相干光时,它们会形成明暗相间、交替出现的干涉条纹。

2.声波干涉声波干涉是指当声波通过两个或多个波源时,由于声波的波动性质而产生的干涉现象。

声波干涉常见于干涉扬声器、乐器等声音的传播过程中,形成明暗相间、交替出现的干涉条纹。

3.水波干涉水波干涉是指当水波传播到两个或多个波源处时,由于水波的波动性质而产生的干涉现象。

水波干涉常见于双缝干涉实验、波纹池等情境中,观察到明暗相间、交替出现的干涉条纹。

四、应用领域波的干涉现象在很多领域中都有重要应用,包括光学、声学、天文学等。

1.光学干涉应用在光学领域中,干涉现象广泛应用于干涉仪、干涉测量、光的分光和激光等领域。

例如,利用干涉仪可以测量光的波长、薄膜的厚度等物理量,干涉技术也在激光技术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2.声学干涉应用干涉现象在声学领域中也有着重要应用,比如在音乐演奏中的共鸣现象、声纳技术中的干扰现象等都与声波的干涉有关。

大学物理波的干涉

大学物理波的干涉
大学物理波的干涉
contents
目录
• 波的干涉基础 • 干涉的形成 • 干涉的特性 • 干涉的应用 • 实验与观察
01
波的干涉基础
波的干涉定义
波的干涉是指两列或两列以上的波在 空间相遇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叠 加、增强或减弱的现象。
干涉是波看
THANKS
03
干涉的特性
相干性
相干性是指波源发出的波信号在相遇点处相互叠加时,能够形成稳定的干涉现象 。为了满足相干性,两个波源的频率、相位和振动方向必须相同或有一定的规则 关系。
频率相同是相干性的基本要求,因为只有频率相同的波才能产生干涉现象。相位 和振动方向相同则是为了使波信号在相遇点处能够同向叠加,形成稳定的干涉图 样。
05
实验与观察
双缝干涉实验
总结词
双缝干涉实验是研究波的干涉现象的重要实验之一,通过观察双缝干涉实验,可以深入理解波的干涉原理。
详细描述
双缝干涉实验中,单色光波通过两个相距较近的小缝隙,产生干涉现象。在屏幕上可以观察到明暗相间的干涉条 纹,这是因为光波通过双缝后形成相干波源,相互叠加产生加强和减弱的现象。通过测量干涉条纹的间距和光的 波长,可以验证光的波动理论。
波的干涉现象
相长干涉
当两列波的相位差等于0或2π的整 数倍时,它们在相遇点的振幅相加, 形成较强的干涉现象。
相消干涉
当两列波的相位差等于π的奇数倍 时,它们在相遇点的振幅相减,形 成较弱的干涉现象。
波的干涉条件
01
频率相同
参与干涉的两列波必须具有相同 的频率。
02
有恒定的相位差
两列波在相遇点必须有恒定的相 位差,这是形成干涉现象的重要 条件。
干涉在光学中的应用

波的干涉

波的干涉

3)
2
1
2
r2
r1
若 1=2 则
2
π
r2
r1
波程差
k k 0,1,2,
A A1 A2
振动始终加强
(2k
1)
2
k 0,1,2,
A A1 A2
振动始终减弱
其他 A1 A2 A A1 A2
例 如图所示,A、B 两点为同一介质中两相干波源。 其振幅皆为5cm,频率皆为100Hz,但当点 A 为波峰 时,点B 恰为波谷。设波速为10m/s,试写出由A、B 发出的两列波传到点P 时干涉的结果。
• 相干条件 频率相同、振动方向相同、相位相同或 相位差恒定。
• 相干波 满足相干条件的波 • 相干波源 产生相干波的波源
❖ 干涉规律
两个相 干波源:
S1
y A cos(t )
10
1
1
S2
y A cos(t )
20
2
2
S1
r1
P
P
y
A
cos(t

r 1
)
1
1
1
S2
y
A cos(t

r 2
)
r2
2
2
2
P 点处的合振动方程 y y1 y2 Acos(t )
P 点处合振动的初相
tgA1ຫໍສະໝຸດ sin(12 r1
)
A1
c os (1
2r1
)
A2
sin(2
2 r2
)
A2
c os ( 2
2r2
)
P 点处合振动的振幅
A A 2 A 2 2A A cos

波的干涉

波的干涉

小结: 1.波的叠加原理: 保持各自的运动状态传播; 位移的矢量和; 叠加无条件. 2. 波的干涉:
现象:振动加强区和减弱的区相互隔开且稳定. 条件:频率相同的波. 3.振动加强与减弱的依据是振幅.加强点的振动 总加强,减弱点的振动总减弱。
4.振动减弱的点位移不一定为零;振动加强的点 某时刻的位移可能为零.
5.一切波都能发生干涉,干涉是波特有的现象。
练习: 1.当两列水波发生干涉时,如果两列波的波 峰在P点相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D) A.质点P的振动始终是加强的. B.质点P的振幅最大. C.质点P的位移始终最大. D.质点P的位移有时为零. 2.两列波叠加发生了干涉现象,得到了稳定的干 涉图样,下列有关描述正确的是(ABC ) A.这两列波的周期一定相等. B.若两列波振幅相等,则振动最弱的地方位移 总为零. C.振动加强区和振动减弱区固定不变. D.振动加强区和振动减弱区交替变化.
若两列波在某处的位移同方向,质点的振动 加强,但不一定最强,振动最强的点的振幅等 于两列波振幅之和。
若两列波在某处的位移反方向,质点的振动 减弱,但不一定最弱,振动最弱的点的振幅等 于 1.绳波的干涉 (1) 振动加强的点是否始终处于波峰的位置? 质点的运动情况怎样? (2) 要使绳上的点振动始终是加强的即振幅 最大的条件是什么? 振动加强的点也在振动,振幅是两列波单独 传播时振幅的和. 两列波的频率相等. 2.水波的干涉 频率相同的两列波叠加,使某些区域的振动 加强,某些区域的振动减弱,而且振动加强的区 域和振动减弱的区域相互隔开.这种现象叫做 波的干涉,所形成的图样叫干涉图样。
4.关于波的干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D ) A.只有横波才能产生干涉,纵波不能产生干涉. B.只要是波都能产生稳定的干涉. C.不管是横波还是纵波,只要是能产生稳定干涉 的两列 波,频率就相等. D.波的干涉是波的叠加的特例. 5.S1 和S2 为两个相干波源,图中以S1 和S2 为圆心的同心 圆弧,分别表示同一时刻的波峰和波谷,实线为波峰, 虚线为波谷,则图中标出的a、b、c、d四个点中,振动 加强的点为 c ,振动减弱的点为 a ,经半个周期后, b d 振动加强的点为 . c d

波的干涉

波的干涉
(2)波的干涉的分析:在波的传播过程中,介质中质点的振动虽频率相同,但步调不一致,在波的传播方向上相距△x=(n=0,1,2,…)两个质点的振动步调一致,为同相点;相距(n=0,1,2,…)的两个质点的振动步调相反,为反相点。波源S1、S2产生两列波在同一介质中传播,介质中各质点同时参与两个振源引起的振动。质点的振动为这两个振动的矢量和,介质中的P点,如图离两波源距离分别是S1P、S2P,若S1、S2是同步振动,那么它们对P引起的振动的步调差别完全由距离差△s=S1P-S2P决定。当△s=(n=0,1,2,…),即距离差为波长的整数倍时,两波源在P点引起的振动的步调一致,为同相振动,叠加结果是两数值之和,即振动加强,是强点;当(n=0,1,2,…),即距离差为半波长的奇数倍时,两振源在P点引起的振动的步调相反,为反相振动,叠加结果是两数值之差,即振动减弱,是弱点;由此看来,强点与弱点只与位置有关,不随时间变化。正因为不随时间变化,才被观察到,才能形成干涉图样。
(1)当它们相遇后,会不会产生稳定的干涉现象,如果产生了,那为什么没有加强区啊??
答:会产生,有加强区。
两个波源为O1,O2。。。设有一个点为P
满足:PO1等于半波长(nλ+1/2λ),PO2等于波长(nλ+λ)
这样刚好波源处的反相位,又反了过来,形成,加强区。
通俗点说,O1的波峰到P点时,O2的波峰也刚好到P点。。形成加强
A.b处振动永远互相减弱.
B.a处永远是波峰与波峰相遇.
C.b处在这时刻是波谷与波谷相遇.
D.c处的振动永远互相减弱.
分析 b处此刻是波谷和波谷相遇,位移为负的最大值,振动也是加强.A错,C正确.
a处此刻是波峰与波峰相遇,过半周期后变成波谷与波谷相遇,始终是振动加强的点,并非永远是波峰与波峰相遇的点.B错.

波的干涉

波的干涉
2、波的叠加原理 在几列波重叠的区域里,介质的质点同时参与这几 列波所产生的振动,质点振动的位移等于这几列波单 独传播时引起的位移的矢量和.
两列频率相同的波相遇时,在它们重叠的区域会发生 什么现象呢?
现象:两列频率相同的水波相遇后,在它们重叠的区 域里出现了一条条从两个波源中间伸展出来的相对平 静的区域和激烈振动的区域,这两种区域在水面上的 位置是固定的,而且相互隔开。
如图所示,沿x轴正方向传播的一列横波在某时刻的 波形图为一正弦曲线,其波速为200m/s,下列说法 中正确的是( A C D ) A.从图示时刻开始,经过0.01s质点a通过的路程 为0.4m B.从图示时刻开始,质点b比质点a先到平衡位置 C.若此波遇到另一列波并产生稳定的干涉条纹, 则另一列波的频率为50Hz y/cm D.若该波传播中遇到宽 20 a x/m 约3m的障碍物能发生 0 1 2 3 4 5 6 b 明显的衍射现象 -20
S1 S2
C. 由于两列波的波长不同,因此P点的振动不遵从波 的叠加原理 D. P点的振动仍遵从波的叠加原理,但并非始终加强
3、如图5所示,S1、S2是两个相干波源,它们振动 同步且振幅相同。实线和虚线分别表示在某一时刻它 们所发出的波的波峰和波谷。关于图中所标的a、b、 BC c、d四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A.该时刻a质点振动最弱,b、c质点振动最强,d质 点振动既不是最强也不是最弱 B.该时刻a质点振动最弱,b、c、d质点振动都最强 C. a质点的振动始终是最弱的, b、c、d质点的振动 始终是最强的 D.再过T/4后的时刻a、b、c三个质点都将处于各自 的平衡位置,因此振动最弱
v A. 8L
v C. 2L
v B. 4L
v D. L
二、波的衍射现象

波的干涉实验

波的干涉实验

波的干涉实验波的干涉实验是一种用于研究波的性质和行为的实验方法。

通过观察和测量波的干涉现象,人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波的传播规律和波之间的相互作用方式。

本文将介绍波的干涉实验的原理、实验装置以及实验结果的分析和应用。

一、实验原理波的干涉是指两个或多个波相互叠加形成全新的波形。

当波的干涉达到一定条件时,波的干涉效应将产生明显的增强或衰减结果。

这种干涉效应是由波的振幅、频率和相位之间的相互影响所导致的。

在波的干涉实验中,通常使用的是光波或声波。

当两束光波或声波相遇时,它们将按照一定的规律叠加在一起,形成干涉图样。

常见的波的干涉实验包括双缝干涉、薄膜干涉和干涉仪等。

二、实验装置1. 双缝干涉实验装置双缝干涉实验是最简单的干涉实验之一。

实验装置包括一个波源、一个屏幕和一个双缝板。

波源可以是光源或声源,双缝板上有两个狭缝,屏幕则用于接收干涉图样。

2. 干涉仪干涉仪是一种复杂的干涉实验装置,常用于研究光的干涉现象。

干涉仪包括分束器、反射镜、游标等组成。

分束器用于将光波分成两束,分别通过不同的光程后再汇集到一起形成干涉。

三、实验结果分析通过观察干涉图样,我们可以得到一些有用的信息。

例如,双缝干涉实验的干涉图样是一组交替明暗条纹,这些条纹的间距与波长和双缝间距有关。

而干涉仪的干涉图样可以给出光波的相位差和光程差等数据。

干涉图样的分析可以得出波的干涉现象与波的性质之间的关系。

例如,通过双缝干涉实验可以确定光的波动性质、波长以及光的传播速度等参数。

而通过干涉仪的实验可以研究光的相干性和光波的干涉效应,进一步理解光的波粒二象性等现象。

四、实验应用波的干涉实验在科学研究和技术应用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例如,在光学领域,利用干涉的原理,人们可以制造出具有特定波长的光波,应用于激光技术、干涉测量和光学显微镜等领域。

此外,声波的干涉实验也被广泛应用于音响系统、声呐技术和超声波成像等领域。

通过声波的干涉现象,人们可以实现信号的放大和降噪,提高声音的清晰度和质量。

波干涉高考知识点

波干涉高考知识点

波干涉高考知识点波干涉是物理学中重要的概念之一,也是高考物理考试中常出现的知识点。

本文将对波干涉的基本原理、干涉条件、干涉效应以及应用进行详细介绍,帮助考生更好地掌握该知识点。

一、波的基本概念在介绍波的干涉之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波的基本概念。

波是指能够传递能量的物理现象,具有振幅、波长、频率等基本特征。

二、波的干涉原理波的干涉是指两个或多个波在同一空间内相遇时产生的现象。

干涉现象可分为构成干涉的两个或多个波的叠加效果所产生的干涉条纹。

三、波的干涉条件要实现波的干涉,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

首先,波源必须是相干的,即两个波的相位差要保持一致。

其次,波的频率和波长要相同。

最后,波的振幅也会影响干涉效果。

四、波的干涉效应波的干涉效应可以分为两种主要情况:构造干涉和破坏性干涉。

构造干涉是指两个波叠加形成增强效果的干涉现象,而破坏性干涉则是指两个波叠加形成减弱效果的干涉现象。

五、波的干涉应用波的干涉在现实生活和科学研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光学领域,波的干涉被应用于干涉仪、光栅等实验和仪器中。

在声学领域,波的干涉也可以用于声音的降噪和音响设备的设计。

六、波的干涉实验为了更好地理解波的干涉原理和效应,学生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

例如,可以利用两根水波浪线管,观察当两个波浪线相遇时所产生的干涉图案。

这样的实验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波的干涉现象。

七、总结波的干涉是物理学中的重要概念,也是高考物理考试中的常见知识点。

通过掌握波的基本概念、干涉原理、干涉条件、干涉效应和应用,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波的干涉知识。

在备考高考物理时,可以通过练习题和实验来加深对波的干涉的理解。

本文对波的干涉进行了简要介绍,并提出了相关的应用和实验。

希望这些内容能够帮助考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波的干涉知识点,取得优异的成绩。

祝愿各位考生取得理想的成绩!。

波的干涉

波的干涉

二 波的干涉
(一) 波的干涉 频率相同的两列波叠加,使某些区域 的振动始终加强,某些区域的振动始终减弱, 并且振动加强和振动减弱的区域互相间隔这 种现象叫做波的干涉,形成的图样叫做干涉 图样。
(二)干涉图样的特点: 1、两列频率相同的波叠加,振动加强点始终加 强,振动减弱点始终减弱。 2、振动加强点和振动减弱点是间隔出现的。 3、振动加强点是指振幅较大的点,不是位移始 终最大。 4、干涉图样中,不只有振动加强的质点和振 动减弱的质点。
2

例2.如图所示,两列简谐波均沿x 轴传播,传播速度的大小相 等,其中一 列沿x方向传播(图中实线所示),一列沿 负x方向传播(图中虚线所示),这两列波 的频率相同,振动方向均沿y轴,则图中 x=1、2、3、4、5、6、7、8各点中振幅 最大的是x=4、8 的点,振幅最小的是 x= 2、6 的点。
2、叠加原理
2、叠加原理
在相遇区域内任一点的振动,为各列波 单独存在时在该点所引起的振动位移的矢量 和.
当波峰与波峰、波谷与波谷相遇时振动加强。
当波峰与波谷相遇时振动减弱。 加强:两列波引起的振动方向始终相同。
减弱:两列波引起的振动方向始终相反。
实验的抽象描述
两个波源传过来的
波都要引起介质质 点振动,为什么有 的点的振幅很大, 而另一些点的振幅 却几乎为零呢?
到两波源的路程差(波程差)△s满足:
s n ——减弱
s (2n 1)

2
——加强
a2
b2
b3
a4 a3 a1 b4
b1
S1
S2
若两波源振动情况完全相同
到两波源的路程差(波程差)△s满足:
s n
s (2n 1)

波的干涉

波的干涉

4、波的干涉条件 、 频率相同、振动方向相同、振幅相差不大。 频率相同、振动方向相同、振幅相差不大。
五、干涉图样的特点 波干涉中所形成的图样叫干涉图样。 波干涉中所形成的图样叫干涉图样。 加强区和减弱区的位置固定不变。 加强区和减弱区的位置固定不变。 加强区始终加强,减弱区始终减弱。 加强区始终加强,减弱区始终减弱。 加强区和减弱区不随时间变化) (加强区和减弱区不随时间变化)。 加强区与减弱区相互间隔。 加强区与减弱区相互间隔。 相互间隔
3、干涉现象解释 、 某一时刻某一点是波峰与波谷相遇, 某一时刻某一点是波峰与波谷相遇, 半个周期后一定是波谷与波峰相遇: 半个周期后一定是波谷与波峰相遇: 这一点的振动始终是相互削弱的, 这一点的振动始终是相互削弱的, 振动始终是相互削弱的 质点振动振幅等于两列波振幅之差, 质点振动振幅等于两列波振幅之差, 振动振幅等于两列波振幅之差 水面是平静的。 若A1=A2,则A合=0,水面是平静的。
质点的位移等于这几列波单独传播 质点的位移等于这几列波单独传播 位移 时引起的位移的矢量和 时引起的位移的矢量和
代表重叠的区域里, 代表重叠的区域里, 介质的质点的位置。 介质的质点的位置。
P?
质点的位移等于这几列波 质点的位移等于这几列波 位移 单独传播时引起的位移的矢量和 单独传播时引起的位移的矢量和
P
加强区和减弱区的条件: 六 、 加强区和减弱区的条件 :
S1
如图, 如图,若PS1-PS2=△X,则: △ , △X= nλ 时,P为振动加强区; 为振动加强区; 为振动加强区
λ
S2
△X=(2n+1) 时,P为振动减弱区。n=0,1,2… ( ) 为振动减弱区。 为振动减弱区 2
七、两个难点的理解 加强区指该区域内质点的振幅最大, 加强区指该区域内质点的振幅最大, 减弱区指该区域内质点的振幅最小。 减弱区指该区域内质点的振幅最小。 不论哪个区,质点都在平衡位置附近做振动。 不论哪个区,质点都在平衡位置附近做振动。 因此某一时刻, 因此某一时刻,加强区内质点的位移可能 小于减弱区内质点的位移。 小于减弱区内质点的位移。 若两列波振幅相等, 若两列波振幅相等,则减弱区中质点的振幅为零

波的干涉现象知识点总结

波的干涉现象知识点总结

波的干涉现象知识点总结波的干涉是波动现象中的一种重要现象,指两个或多个波在相遇或重叠时,互相影响并产生新的波形的现象。

干涉现象广泛应用于光学、声学等领域,对于理解波动性质和波传播的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波的干涉现象的基本概念、干涉的条件以及常见的干涉实验进行总结。

1. 波的干涉现象的基本概念波的干涉指的是两个或多个波在相遇或重叠时,互相叠加形成新的波形的现象。

干涉现象是波动性质的重要表现,它证明了波既是粒子也是波动的。

2. 干涉的条件干涉现象发生的条件是:(1) 波源相干:两个或多个波源必须具有相同的频率。

相干的波源可以是单一的波源经过分光装置分成两束相干光,也可以是来自不同波源但频率相同的波。

(2) 波源间的相位差:两个波源间的相位差必须满足一定条件,才能形成明场或暗场的干涉条纹。

3. 双缝干涉实验双缝干涉实验是经典的干涉实验之一,用于观察光的干涉现象。

实验装置包括一块带有两个狭缝的屏幕和一个接收屏幕。

通过狭缝射出的波经过叠加后,在接收屏幕上形成干涉条纹。

这些干涉条纹表明了波的波动性质和叠加原理。

4. 杨氏双缝干涉实验杨氏双缝干涉实验是一种观察光的干涉现象的经典实验,由杨振宁提出。

实验装置包括一块带有两个狭缝的屏幕和一个透光屏。

通过狭缝射出的光经过透光屏后,在屏幕上形成干涉条纹。

该实验可用来测量光的波长和狭缝的间距。

5. 单缝干涉实验单缝干涉实验是一种观察波的干涉现象的实验,与双缝干涉实验类似,但只有一个狭缝。

通过单缝射出的波经过衍射和干涉后,在接收屏幕上形成干涉条纹。

单缝干涉实验可以通过测量干涉条纹的间距来计算波长。

6. 光的干涉与衍射干涉与衍射是波动现象的两个重要表现。

干涉是指波的叠加形成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衍射是指波通过狭缝或障碍物后扩散和弯曲。

光的干涉与衍射现象既有共性又有差异,共同揭示了光的波动性质。

7. 其他形式的干涉除了双缝、单缝干涉实验外,还有其他形式的干涉现象,如薄膜干涉、牛顿环干涉等。

波的干涉ppt课件

波的干涉ppt课件
②当Δr=(2k+1)· λ/ 2 时为减弱点(k=0,1,2…)。
若两波源振动步调相反,则上述结论相反。
②现象判断法
若某点总是波峰与波峰(或波谷与波谷)相遇,该点为加强点;若某点
总是波峰与波谷相遇,则为减弱点。
若某点是平衡位置和平衡位置相遇,则让两列波再传播T/4,看该点是
波峰和波峰(波谷与波谷)相遇,还是波峰和波谷相遇,从而判断该点是
误的是( AC )
A、e、f两点的振动介于加强和减弱之间
B、a、c两点的振动加强,b、d两点的振动减弱
C、经适当的时间后,加强点和减弱点的位置互换
D、经半个周期后,原来位于波峰的点将位于波谷,原来位于波谷的点
将位于波峰
总结提升
波的干涉
波的叠加
原理
波的干涉
现象
定义
产生条件
判断方法
课堂检测
【练习1】(多选)波源甲、乙分别在一根水平放
传播的两列波(图3.4-1甲)。
观察两列波的传播情况。
图3.4-1波的叠加
可以发现,两列波在彼此相遇并穿过后,波的形状何相遇前一样,
传播的情形也和相遇前一样(图3.4-1戊)。
波的独立传播:即各自的波长、频率等保持不变。
新知讲解
一、波的叠加
两列周期相同的波相遇时,
在它们重叠的区域里会发
生什么现象?
的区域相互隔开的现象叫做波的干涉。
产生干涉的条件:两列波的频率必须相同。
声波也能发生干涉。
一切波都能发生干涉和衍射现象。
干涉和衍射是波特有的现象。
图3.4-3波的干涉的示意图
判断振动加强和减弱的常用方法
①条件判断法
振动频率相同、振动步调完全相同的两波源的波叠加时,设某点到两

波的干涉与衍射

波的干涉与衍射

波的干涉与衍射波的干涉和衍射是光学中重要的现象,它们揭示了波动性的本质和波动效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本文将介绍波的干涉和衍射的原理、实验以及它们在光学领域的应用。

一、波的干涉波的干涉是指两个或多个波相遇后互相叠加而产生的干涉条纹和互相强化或削弱的现象。

干涉现象可以从光的波动性和波动理论中解释。

1. 干涉原理干涉现象的产生基于以下两个原理:(1)叠加原理:波动现象中,当两个或多个波同时存在于同一空间时,它们会相互叠加。

如果两个波峰或两个波谷相遇,它们会相互增强,产生增强干涉;而如果波峰和波谷相遇,则会相互抵消,产生减弱干涉。

(2)相位差:波动现象中,波峰或波谷之间的距离差被称为相位差。

当两个波的相位差为整数倍的波长时,它们会互相增强;当相位差为半波长的奇数倍时,它们会互相抵消。

2. 干涉实验干涉现象常常通过双缝干涉实验来观察和研究。

双缝干涉实验中,一束波经过两个狭缝后产生两个次波源,这两个次波源再次发出波便在空间中相互干涉。

观察干涉条纹可以了解到波的波动性和波行为。

另外,干涉现象还可以通过利用光的反射、折射、透射等特性进行实验,比如牛顿环、杨氏双缝干涉等实验。

二、波的衍射波的衍射是指波通过障碍物的缝隙或者波前遇到不连续介质时产生扩散和弯曲现象。

衍射实验可以从波的波动性和波速调制性进行解释。

1. 衍射原理衍射现象的产生基于以下原理:(1)赫兹原理:波动现象中,当波遇到障碍物的缝隙或波前遇到不连续介质时,波将沿着缝隙或不连续介质的形状进行弯曲和扩散。

(2)点光源原理:波动现象中,当波源是点光源时,波将在障碍物周围以球面波的形式扩散。

2. 衍射实验衍射现象可以通过单缝衍射实验、双缝衍射实验、光栅衍射实验等来观察和研究。

在这些实验中,波经过障碍物的缝隙后扩散和弯曲,产生明暗交替的衍射条纹。

三、波的干涉与衍射的应用波的干涉与衍射在光学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1. 干涉应用(1)干涉光谱仪:利用干涉的原理,可以设计出干涉光谱仪,用于分析光的频谱成分。

高中物理关于波的干涉

高中物理关于波的干涉

课堂练习
关于波的干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CDF
A.两列波相遇时,可以相互穿过继续传播,只在 重叠区域发生叠加 B.两列波叠加区域的任何介质质点的实际位移 是两列波单独引起位移的矢量和 C.两列波相遇时,一列波对另一列的影响叫干涉 D.干涉是特殊条件下叠加现象,两个频率相同的 波源振动产生的波可能发生干涉象 E.两列波发生稳定的干涉现象时,某一位置某时 刻是振动加强区,一个周期后变为振动减弱区 F.干涉是波所特的的现象,不是波就不会发生干 涉
波的干涉
一、波的干涉
由此可知:
这两列波相遇后, 在振动着的水面上, 出现了一条条从两个 波源中间伸展出来的 相对平静的区域和激 烈振动的区域,这两 种区域在水面上的位 置是固定的,而且相 互隔开
二、波的干涉
频率相同的两列波叠加,使某些区域的振 动加强,某些区域的振动减弱,而且振动加强 和振动减弱的区域相互隔开的现象叫做波的 干涉
波峰与波峰相遇, 振动加强
波谷与波谷相遇, 振动加强
波峰与波谷相遇, 振动减弱
四、振动加强点和减弱点满足的条件
若两个波源的振动频率和振动步调相同 〔1加强点与两个波源的距离差:
△r=r2-r1=〔2kλ/2
〔k=0,±1,±2,±3…… 〔2减弱点与两个波源的距离差:
△r=r2-r1=<2k+1>λ/2
如果在某一时刻,在水面上的某一点是两列 波的波峰和波谷相遇,经过半个周期,就变成波 谷和波峰相遇,在这一点,两列波引起的振动始 终是减弱的,质点振动的振幅等于两列波的振幅 之差,如果两列波的振幅相同,质点振动的振幅 就等于零,水面保持平静
S1
S2
三、干涉的解释
把相应的振动最激烈的质点连起来,为振动 加强区;相应的振动最不激烈或静止的质点连起 来,为振动减弱区.振动加强区和振动减弱区是 相互隔开的

波的干涉公式

波的干涉公式

波的干涉公式波的干涉公式是物理学中基本的定性描述波片干涉现象的数学表达式,也称为叠加原理。

它定义了各个波片在每一点上的相位关系与幅度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求取波前的分布情况。

波的干涉公式描述的是当多个独立的无相位差的平面波在同一个位置叠加时,波前的分布情况。

它的形式为:E(x,y)=E1(x,y)+E2(x,y)+...+En(x,y)其中E(x,y)表示叠加后的电磁场;E1(x,y)、E2(x,y)、……、En(x,y)表示叠加前的单个电磁场。

该公式描述的是当多个独立的无相位差的平面波在同一位置叠加时,每个叠加前的平面波都可以分解成一系列正弦波,即:E1(x,y)=A1sin(k1x-ω1t+φ1)+B1cos(k1x-ω1t+φ1) E2(x,y)=A2sin(k2x-ω2t+φ2)+B2cos(k2x-ω2t+φ2)…En(x,y)=Ansin(knx-ωnt+φn)+Bncos(knx-ωnt+φn)其中A1、B1、Φ1等系数代表每个平面波的幅度和相位,k1、ω1等系数则代表每个平面波的波数和角频率,而x和t则分别表示空间位置和时间。

根据叠加原理,当多个平面波叠加在同一位置时,叠加后的电磁场E(x,y)就是每个叠加前的电磁场E1(x,y),E2(x,y),……,En(x,y)的简单线性叠加:E(x,y)=E1(x,y)+E2(x,y)+...+En(x,y)根据上述叠加原理,将每个叠加前的电磁场用正弦函数表示,就可以得到波的干涉公式:E(x,y)=A1sin(k1x-ω1t+φ1)+B1cos(k1x-ω1t+φ1)+A2sin(k2x-ω2t+φ2)+B2cos(k2x-ω2t+φ2)+…+Ansin(knx-ωnt+φn)+Bncos(knx-ωnt+φn)该公式可以用来描述由多个独立的平面波叠加而产生的电磁场分布情况,它可以用来表示叠加前的各个波的幅度和相位,也可以用来求取叠加后的波前的分布情况。

波的干涉原理产生的条件

波的干涉原理产生的条件

波的干涉是指两个或多个波同时存在于同一空间,并产生叠加效应的现象。

波的干涉原理是基于波的叠加原理,它要求在特定条件下,波能够相遇、叠加并产生明显的干涉效应。

以下是波的干涉原理产生的条件:
1.相干波源:干涉需要使用相干波源,也就是说,参与干涉的波源要有稳定的相位关系。

相干性指的是两个或多个波的波峰和波谷之间的相位关系保持不变。

2.单一频率:干涉条件通常要求参与干涉的波源是单一频率的波。

这是因为不同频率的波相遇时,其相位关系会随时间而变化,难以形成稳定的干涉图样。

3.波的同源性:干涉通常需要波源是同源的,即它们的波长、振幅和频率等特征相近。

这样,它们在相遇时才能够形成明显的干涉条纹。

4.波的方向一致:干涉条件要求参与干涉的波在相遇时具有相近的传播方向。

这确保了波源之间的相位关系保持一致。

5.干涉区域:干涉现象通常在特定的区域内发生,这个区域被称为干涉区域。

在这个区域内,波的叠加效应会形成交替的亮暗条纹。

这些条件是波的干涉产生的基本前提。

例如,光的干涉可以通过用具有相干光源的光束照射双缝或干涉仪器而实现。

当这些条件得到满足时,干涉现象就会明显可见,形成干涉条纹或其他干涉图样。

波的干涉现象及影响因素研究

波的干涉现象及影响因素研究

波的干涉现象及影响因素研究引言:波动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物理现象,例如光和声波都是以波动形式传播的。

而波的干涉现象则是其中一种令人着迷的现象,它不仅令我们直观地感受到波动的特性,同时也为我们深入研究波动行为提供了重要的实验依据。

本文将探讨波的干涉现象及其影响因素。

一、波的干涉现象波的干涉现象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波源发出的波相遇时的互相作用。

干涉现象在光学和声学领域广泛应用,它以其独特的现象和理论模型吸引了许多科学家的关注。

1. 直射性干涉直射性干涉是指由单一波源发出的波在传播过程中相遇,形成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

在光学实验中,这种干涉现象常用于研究光的波动性质和干涉仪的工作原理。

例如杨氏双缝干涉实验就是通过单一光源经过双缝后的正反射,从而观察到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

2. 反射性干涉反射性干涉是指当波从一个介质反射到另一个介质时,反射波与入射波相遇而形成的干涉现象。

在声学实验中,反射性干涉被广泛研究。

例如当声波从一个墙壁上反射到另一个墙壁上时,会产生反射性干涉,形成峰值和谷值。

二、影响波干涉的因素波的干涉现象虽然看似简单,但其背后存在许多复杂的影响因素,下面将探讨一些重要的因素。

1. 波长和频率波长和频率是决定波动性质的基本参数。

在干涉现象中,波的波长和频率会直接影响到干涉条纹的间距和强度。

通常情况下,波长越短,干涉条纹间距越小,干涉强度越强。

2. 波源的相位差波源的相位差是影响干涉现象的关键因素之一。

相位差是指两个波源在某一时刻的相位差异,它决定了干涉条纹的形态和强度。

当波源的相位差为零时,干涉条纹最明亮;而当相位差为半波长时,干涉条纹最暗。

3. 干涉环境干涉环境包括波的传播介质以及周围的物体和结构等。

这些因素会影响波的传播速度和方向,从而改变干涉现象。

例如,当波经过一个水池或经过复杂的光学系统时,会受到波的折射和散射,导致干涉效果产生变化。

结论:波的干涉现象是一种令人着迷的自然现象,通过研究其影响因素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波动特性。

《波的干涉》课件

《波的干涉》课件
详细描述
干涉现象的产生基于波动叠加原理,当两个同频率、同方向、同振幅的波相遇时,它们的波动会相互加强(叠加 ),形成更大的振幅;而当它们的相位相反时,波动会相互抵消(相消),振幅为零。这个原理可以用来解释干 涉现象的产生和表现。
02 波的干涉条件
同频率
同频率是波的干涉的必要条件之一。只有当两个波源的频率 相同时,它们才能产生干涉现象。这是因为干涉是两个波在 空间中相互叠加的结果,而频率相同的波才能保证在任何时 刻都有对应的波峰和波谷进行叠加。
05 波的干涉的应用
测量长度和角度
测量长度
利用波的干涉原理,可以精确测量物体 的长度。通过将波源和接收器分别置于 被测物体两端,利用干涉条纹的变化计 算物体长度。
VS
测量角度
利用波的干涉,可以测量两个平面之间的 夹角。通过调整波源和接收器的位置,使 得干涉条纹移动特定数量的周期,从而计 算出角度大小。
测量光波长和频率
测量光波长
利用光的干涉现象,可以精确测量光的波长 。通过调整干涉仪的参数,使得光在特定路 径上产生干涉,根据干涉条纹的位置确定光 波长。
测量光频率
光的干涉现象还可以用于测量光的频率。通 过比较不同波长的光的干涉条纹,可以推导 出光的频率。
测量声音的频率和强度
要点一
测量声音频率
利用声波的干涉现象,可以测量声音的频率。通过在特定 空间内产生声波干涉,根据干涉条纹的变化规律,可以推 算出声音的频率。
光的干涉
总结词
光的干涉是光学领域中非常重要的现象,通过光的干涉实验,可以验证光的波动性质, 并深入理解光的干涉原理。
详细描述
当两束或多束相干光波相遇时,它们会相互叠加,形成一种新的光波现象。在实验中, 通常使用分束器将一束激光分成两束相干光波,然后让它们经过不同的路径后相遇。在 相遇处,光波会相互叠加,形成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通过调整实验条件,可以观察到

波的干涉规律

波的干涉规律

波的干涉规律波的干涉规律是物理学中的重要概念,它描述了两个或多个波相遇时所产生的干涉现象。

干涉是指波的叠加效应,当两个波相遇时,它们会以某种方式叠加在一起形成新的波形。

这种叠加可以是增强波的振幅,也可以是减小或完全抵消。

波的干涉规律可以用来解释很多现象,如光的彩色条纹、声音的共鸣现象等。

波的干涉规律可以分为两种类型:相干干涉和不相干干涉。

相干干涉是指两个波源发出的波具有固定的相位关系,它们的波峰和波谷能够完全或部分重叠。

这种干涉通常是通过使用干涉仪来实现的,如杨氏双缝干涉实验。

在这种实验中,通过一个屏幕上的两个狭缝,光波通过后形成干涉图样。

当两个波的相位差为整数倍的波长时,它们会相互增强,形成明亮的干涉条纹。

当相位差为半整数倍的波长时,它们会相互抵消,形成暗的干涉条纹。

不相干干涉是指两个波源发出的波没有固定的相位关系,它们的波峰和波谷不能完全重叠。

这种干涉通常是通过使用反射、折射等方式来实现的。

例如,当一束光线从一个薄膜上反射或折射时,它会发生干涉现象。

这种干涉可以解释薄膜上出现的彩色条纹,如油膜的彩虹现象。

当光线从薄膜上反射或折射时,不同波长的光会以不同的相位差相互干涉,形成不同颜色的条纹。

波的干涉规律还可以用来解释声音的共鸣现象。

共鸣是指当一个物体受到外界振动频率与其固有频率相近的作用时,会发生共振现象。

例如,当一个弦上的波受到另一个弦上的波的干涉作用时,会产生共振现象,使得弦的振幅增大。

这种共振现象可以用来制造乐器,如吉他、钢琴等。

除了上述的例子,波的干涉规律还可以应用于许多其他领域。

在光学领域,干涉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激光干涉仪、干涉显微镜、干涉滤光片等。

在无线通信领域,干涉技术被用于天线阵列中,以提高通信质量和容量。

在水波领域,干涉技术被用于测量水波的波速和频率。

在声波领域,干涉技术被用于声纳测距、音乐演奏等。

波的干涉规律是物理学中的基本原理之一,它描述了波的叠加现象。

通过理解和应用波的干涉规律,我们可以解释和预测许多波的行为和现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r2 r1
2k
(2k 1)
2
相长 相消
k 0, 1, 2,
2k A A1 A2
2
1
2
相长
I I1 I2 2 I1 I2 (2k 1) A | A1 A2 | 相消
相 间 排 列
I I1 I2 2 I1 I2
(2) A1 A2 I1 I2
k 0, 1, 2,
Acos2vt
反射波在P点振动 反p Acos(2vt )
半波 损失
反射波函数:
p 入p 反p 0
Ψ反
A c os2v t
3
/4 u
x
A c os2v t
x u
2
3) 入射波、反射波干涉静止条件:
Ψ入
Acos[2
(t
x) u
2
]

Acos[2v(t
x) u
2
]
u入
O
3
4
疏密
P
x

1
2
(r2
r1 )]
arc tg
A1 A1
sin(1
2r1
)
c os (1
2r1
)
A2
s in( 2
2
r2
A2
c os ( 2
2r2
) )
一 在同一条直线上、同频率的简谐振动的合成
1. 同频率 x1 A1 cos(t 1) x2 A2 cos(t 2 )
O
A22
x2
A
1 A1
相距 2
例:合成波: 1
求波腹和波节的位置
2
2A1
cos
2x
cost
解: 由Amax 2A1
| cos 2x | 1
2x k
得波腹位置: x k (k 0,1,2, )
2
由 A 0 min
得波节位置:
cos 2x 0
2x (2k 1)
2
x (2k 1) (k 0,1,2, )
2
r2 r1
2
2
4
干涉相消,合成波
A 0, I 0
即 S1 外侧不动
u
p
S1
u
S2
p
2)对S2外侧P点
20
10
2
r2 r1
2
2
4
0
干涉相长、合成波
A 2A1, I 4I0
即S 外侧各点振动最强。 2
思考:
S , S 之间如何?
1
2
两相干波,振幅相同,沿同一直线向相反方向传播
讨论:
合振动最强(干涉相长) 合振动最弱(干涉相消)
的位置?
3. 干涉相长和相消的条件
2
1
2
特例:
2k A A1 A2
相长
I I1 I2 2 I1 I2
相 间
(2k 1) A | A1 A2 |
相消
排 列
I I1 I2 2 I1 I2
k 0, 1, 2,
(1) 1 2
1
2
12
由I A2 , P点合振动强度:
I I1 I2 2 I1I2 cos
由 2 1 恒定
干涉项
取决于两波传至相遇点的波程差: r2 r1
对空间确定点
有确定值, I 有确定值 o1
对空间不同点
彼此不同, I 彼此不等 o2
r1
p
r2
能量在空间稳定的非均匀分布 — 干涉现象
r2 r1相同的点,振动强度相同,其集合为双曲面
各质点达平衡位置,形变为零, Ep 0, E Ek ,
集中于波腹附近 (速率最大 )
(5) 驻波系统的固有频率:
L n n
2
n
2L n
u nu
vn n 2L
(n 1, 2, 3, ) 所有可能的振动方式:简正模式
基频 谐频
总之: “驻”波
外形象波: 具有空间、时间周期性; 波形、能量不向前传播、无滞后效应
驻波的特点:没有振动状态或相位的传播,而是介质中各质 点作稳定的振动或段与段之间的相位突变,与行波完全不同。
驻波的能量:在驻波中,波腹附近的动能与波节附近的势能 之间不断进行着互相转换和转移,却没有能量的定向传播。
(2) 振幅最强 A 2A1位置: 波腹
振动相消 A=0 位置: 波节
两相邻波腹(或波节)
2
1
4vx
u
4x
(2k
1)
得 x (2k 1)
4
又 x 3
4
即所求波节位置:
k 1,0,1,2,
x 3 , , , 3 , 5 ,
4444 4
u入
O
3
4
疏密
P
x
解:1) t = 0 时 原点处
0 0, v0 0,
u入
O
3
4
疏密
P
x
原点初相
0
2
0
A c os (2 t
)
2
Ψ入
Acos[2
(t
x) u
2
]
Ψ入
Acos[2
(t
x) u
2
]
u入
O
3
4
疏密
P
x
2) 入射波在反射点P引起的振动
Ψ 入p
A c os2v t
3 /
u
4
2
鼓面:二维驻波; 微波振荡器, 激光器谐振腔 量子力学:一维无限深势阱波函数为驻波…...
2.教材 P.509 15-8
已知: 平面简谐行波 A、 、u 沿 +x 传播
t = 0 时 原点处 0 0, v0 0, P为反射点
求: 1) 入射波函数; 2) 反射波函数; 3) x 轴上干涉静止点(驻波波节)位置。
又不是振动最弱点.
(4) 在波的干涉现象中,波动相长各点或波动
相消各点的集合的形状为双曲面族
2. 教材P.509 15-3
已知:
u
p
S1
u
S2
p
S1、S2为相干波源,相距 4,I1 I2 I0,
10
20
2
求: S1、S2连线上,S1外侧,S2外侧合成波强度
解: 1)对S1外侧P点
20
10
3、半波损失(half-wave loss)
波在两种不同介质界面上的反射
自由端反射 全波反射
波密 波疏界面反射
特征阻抗:z u大 z u小
反射波与入射波 在反射点同相
波腹
半波反射
固定端反射
反射波与入射波
波疏 波密界面反射 在反射点反相
波节 相位突变
半波损失
4、驻波应用举例: 弦乐发声:一维驻波;
第十五章 波的干涉、衍射和偏振
主要内容: 两条原理
波的叠加原理 惠更斯-菲涅耳原理
应用于光波
干涉
三种现象 衍射
偏振
第十五章 波的干涉、衍射和偏振
结构框图
波的叠加原理 惠更斯-菲涅耳原理
光的横波性
光的干涉 光的衍射 光的偏振
*傅立叶光学 简介
学时:14
§15.1 波的叠加原理 干涉
1. 波传播的独立性与叠加原理 波传播的独立性:
每列波传播时,不会因与其它波相遇而改变自己原 有的特性(传播方向、振动方向、频率、波长等)。
波的叠加原理:
当几列波在传播过程中相遇时,相遇区域每一点的振 动等于各列波单独传播时在该点引起的振动的矢量和。
条件: 波源:线性振动 介质中各质点均线性振动 波:线性波
•波的强度过大 叠加原理不成立。
实质: 振动的叠加 比较: 粒子相遇: 碰撞,各自运动状态改变。
x1 x
A A1 A2
合振动仍为该直线上同 一频率的谐振动 x
x x1 x2
Acos(t )
A A12 A22 2 A1A2 cos(2 1)
arctg A1 sin1 A2 sin2 A1 cos1 A2 cos2

2
1
2
(r2os
波相遇: 相遇区域合成,然后保持各自 特征继续传播。
2. 波的干涉 最简单、最重要的波动叠加情况
二、波的干涉——波叠加中最简单、重要的特例
两个振动方向相同、频率相同、位相差恒定的波源 称相干波源,它们发出的波叫相干波。
相干波叠加后,空间形成稳定的合振动加强、减弱
的分布
这种现象称波的干涉。
2、干涉现象
4
(3)相邻波节之间各点同相 同一波节两侧的点反相
稳定的分段振动
(4)能流密度
I
1 2
A12
2u
(
1 2
A12
2u)
0
Ek、Ep在波腹、波节 附近周期性转移, 不向前传播能量
t 0, T : 2
各质点最大位移v 0, Ek 0, E Ep集中于波节附近(形变最大)
t T , 3T : 44
三、驻波(standing wave)
驻波是由振幅相同,传播方向相反的两列相干波 叠加而成,合成的波形不随时间变化,它是一种特 殊的干涉现象。
1、驻波的形成 条件 : 相干波, 振幅相等, 在同一直线上反向传播。
u
u
适当选择计时起点和原点,使原点处 0
1
2
右行波:
Ψ1
A1
cost
2
x
左行波:
Ψ
2
A2
cost
2
x
合成波:
1 2
2
A1
c
os
2x
cost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