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毒理学课件第三章 毒性作用及其评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relationship)
• LD50:指供试动物经 口一次或在24h内多 次染毒,能引起半 数试验动物死亡的 剂量,单位为mg/kg 体重。
3.1 急性毒性试验(acute toxicity test)
剂量-反应关系(Dose-response relationship)
半致死剂量(LD50)与毒性分级
• 生命大部分时间或终身接触
3.3 亚慢性、慢性毒性作用
毒效应:免疫抑制、酶 活抑制、脂质过氧化、 生物大分子的结合反 应(靶分子、生物学 标志)、肿瘤(靶组 织、靶器官)的形成 等。
毒效应-剂量关系:
最低有害作用水(LOAEL)
• 名词解释: 剂量-反应关系 急性毒性作用 慢性毒性作用 毒效
应 靶器官 生物学标志 LD50 NOAEL LOAEL
(2)短期癌症生物分析
上述慢性动物致癌实验人力物力与时间都耗费较大,因此短 期癌症生物分析试验就有独到之处。美国等国家已将两种 转基因模型Tg.AC小鼠模型和P53小鼠模型用作该类实验。
剂量-反应关系(Doseresponse relationship)
在一定的剂量范围内,同一 种物质的毒效应随着剂量 的增加,显示出相应的规 律性变化,称为毒性物质 的剂量–—效应关系。
3.1 急性毒性试验(acute toxicity test)
• 剂量-反应关系
• (Dose-response
3.4 致突变、致癌、致畸
细菌回复突变试验(Ames试验)
鼠伤寒沙门氏菌(His+)
正向突变 回复突变
鼠伤寒沙门氏菌(His-)
代谢活化系统 受试物
3.4 致突变、致癌、致畸
细菌回复突变试验(Ames试验)
3.4 致突变、致癌、致畸
细菌回复突变试验(Ames试验)
检测系统中还包括大鼠的肝微粒体酶(S9)体外代 谢活化系统(产生细胞色素P450),使受试物在 体外受到与活体内似的氧化活化作用,故可测出 间接诱变原。
• 菌株: 我国新药审批办法规定使用TA97、TA98、 TA100、TA102四种菌株,经检定符合要求,-80度 或液氮冻存备用。
3.4 致突变、致癌、致畸
• P156-158 外源化学物的致癌作用
• 多个基因:前癌基因、肿瘤抑制基因、程序性死 亡有关的基因、肿瘤易感基因等。
• 多因素:基因、器官来源、组织类型、多种环境 致癌物、致癌因子或条件可协同作用、个体的不 同遗传背景
• 多阶段:
3.4 致突变、致癌、致畸
• P156-158 外源化学物的致癌作用
3.4 致突变、致癌、致畸
P159 化学致癌活性实验
(1)慢性动物试验
通常以饲养实验动物来完成,需要每个性别的动物50-100个, 培养时间通常大鼠为2年,小鼠为1.5年,实验结束后要对 所有的组织器官进行病理学检查。
3.4 致突变、致癌、致畸
DNA加合物的形成:如黄曲霉毒素B1
3.4 致突变、致癌、致畸
DNA加合物的形成:黄曲霉毒素B1
3.4 致突变、致癌、致畸
DNA加合物的形成:如苯并芘
3.4 致突变、致癌、致畸
DNA加合物的形成:如苯并芘
3.4 致突变、致癌、致畸
DNA加合物的形成
共同点: 形成氧化物再攻击DNA。
第三章 毒性作用及其评价
3.1 急性毒性试验(acute toxicity test)
• 剂量-反应关系
• (Dose-response
relationship)
• 剂量: 剂量是指化学毒物的摄 入量(mg)。
• 反应: 动物的死亡数或者炎症 等外观形态改变(靶器官、靶 组织等)
3.1 急性毒性试验(acute toxicity test)
3.2 蓄积毒性作用
有的化学物质进入机体后虽然贮存在体内的数量极 微,甚至不能检出,但会引起机体的功能或形态 结构发生一定程度的改变,如果是一种不可逆的 变化,或在机体修复过程完成前该化学物又第二 次进入机体并再次造成损害,则这种功能或形态 变化也可逐渐积累,即功能蓄积,是一种慢性中 毒现象。
3.3 亚慢性、慢性毒性作用
P141:以DNA为靶的损伤机理 P142:DNA-蛋白质交联物形成
3.4 致突变、致癌、致畸
P144:突变的后果
作用于体细胞:
体细胞突变的后果:肿瘤、畸形、动脉粥样硬化、糖尿 病、衰老等,但最受重视的是肿瘤。
作用于生殖细胞:
①对机体没有影响,②导致对健康无影响的正常人体生 化组成的遗传变异;③导致遗传易感性的改变;④导 致遗传性疾病;⑤致死性突变,造成配子死亡、死胎 及自发流产等。
3.2 蓄积毒性作用 大多数外来化学物质进入机体后,经过复杂的生物
转化和生物转运过程,最后将从体内消除。
如果一种外来化学物质反复多次进入机体而且其前 次进入剂量尚未完全消除,则这一化学物在体内 的总量将不断增加并贮留,这种现象称为化学物 的蓄积作用(生物半减期:体内消除一半所需时 间)。
贮存库:骨骼组织、脂肪组织等。
3.4 致突变、致癌、致畸
P145细菌回复突变试验(Ames试验)
Ames实验法是利用组氨酸缺陷的鼠伤寒沙门氏菌的 突变株(His-)为测试指示菌,观察其在受试物 作用下回复突变为野生型的一种测试方法。
组氨酸缺陷型的鼠伤寒沙门氏菌在缺乏组氨酸的培 养基上不能生长。但在加有致突变原的培养基上 培养,则可使突变型产生回复突变成为野生型, 即恢复合成组氨酸的能力,于是就能在缺乏组氨 酸的培养基上生长为菌落,通过计数菌落出现的 数目就可以估算受试物诱变性的强弱。
3.4 “三致”作用:致突变、致癌、致畸
生物分子
DNA的自我复制:保持遗传信息; RNA的转录与翻译:遗传信息的表达。
毒物可以与DNA、RNA反应或者修饰DNA、RNA 后果是:
后代遗传信息改变或者细胞生长和分化改变
3.4 致突变、致癌、致畸
P139
基因突变:碱基置换、移码、大段损伤 染色体畸变: 染色体数目异常
亚慢性毒性作用是指试验动物连续多日接触较大剂 量的外来化学物所wk.baidu.com现的中毒效应。
上限小于急性毒性LD50 30天-90天实验 通常连续接触外来化学物3个月,其毒性效应往往与
再延长接触时间所表现的毒性效应基本相同,而 不必再延长期限。
• 慢性毒性作用是指以低剂量外来化学物长期给予 试验动物接触,其对试验动物产生的慢性毒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