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围性面瘫的鉴别诊断
中枢性面瘫与周围性面瘫的区别教材
周围性面瘫
通常急性起病,于数小时或1~2 天内达高峰。病初可有下颌角或 耳后疼痛。主要症状为一侧面部 表情肌瘫痪。额纹消失,不能皱 眉,眼裂闭合不全,试闭眼时, 瘫痪侧眼球向上外方转动,露出 白色巩膜,称贝耳现象。病侧鼻 唇沟变浅、口角下垂,露齿时歪 向健侧,因口轮匝肌瘫痪而鼓气 或吹口哨时漏气,因颊肌瘫痪而 食物易滞留于病侧齿颊之间。病 变在鼓索参与面神经处以上时, 可有同侧味觉丧失
周围神经系统
周围神经系统 peripheralnervoussyste m联络于中枢神经和其 它各系统器官之间,包 括与脑相连的脑神经 cranialnerves和与脊髓相 连的脊神经spinalnerves. 周围神经的主要成分是 神经纤维。
面神经麻痹是以颜面表情肌群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 征的一种常见病(面瘫)
鉴别诊断(临床表现)
中枢性面瘫
颜面上部的肌肉并不出现瘫 痪,因之闭眼、扬眉、皱眉 均正常。面额纹与对侧深度 相等,眉毛高度与睑裂大小 均与对侧无异。中枢性面神 经麻痹时,面下部肌肉出现 瘫痪,即颊肌、口开大肌、 口轮匝肌等麻痹,故患者于 静止位时该侧鼻唇沟变浅, 口角下垂,示齿动作时口角 歪向健侧。
鉴别诊断(临床表现)
面神经损伤的定位:
核上瘫—对侧睑裂以下 表情肌瘫痪
核下瘫--同侧全部 表情肌瘫痪
相同点
不 同 点
相同与不同
发病部位
周围性 都有面部表情肌瘫痪 核下(局部)
中枢性 核上(伴肢体变化)
额纹 全身症状
健侧.
患侧变浅或消失 仅局部病变
无变化 病灶对侧肢体瘫痪
思考题
此患者是 哪侧面神 经麻痹?
思考题
3、患者鼻唇沟变浅,右侧口角下垂,闭眼、皱眉动作 正常,两侧额纹正常
中枢性面瘫与周围性面瘫的区别
周围性面瘫通常由病毒感染、创伤、寒冷等因素引起。
02
病因及病理机制
中枢性面瘫病因及病理机制
病因
多为脑干病变,如脑梗死、脑出 血、脑炎等,也可由外伤所致。
病理机制
病变位于大脑皮质下的锥体束, 导致面部肌肉失去上位神经的支 配,从而发生面瘫。
周围性面瘫病因及病理机制
病因
多由病毒感染引起,如带状疱疹、膝 状神经节炎等。
中枢性面瘫与周围性面瘫的区别
汇报人: 2023-12-11
目录
• 概述 • 病因及病理机制 • 症状及表现 • 诊断与鉴别诊断 • 治疗及预后 • 预防及日常护理
01
概述
中枢性面瘫定义
病变部位
中枢性面瘫的病变部位主要在大脑皮质、皮质下白质及内 囊等区域。
症状表现
中枢性面瘫患者往往出现病灶对侧下半部表情肌的瘫痪, 伴有病侧额纹消失、鼻唇沟变浅、示齿时口角歪向健侧、 鼓腮和吹口哨时病变侧漏气等表现。
THANKS。
周围性面瘫诊断与鉴别诊断
鉴别诊断
鉴别中枢性面瘫:中枢性面瘫表现为病灶对侧下面部肌肉瘫痪,口角向 病灶对侧歪斜,但额纹不消失,仍能皱眉。
鉴别其他原因引起的面瘫:如莱姆病、糖尿病、酒精中毒、病毒感染等 引起的面瘫。
05
治疗及预后
中枢性面瘫治疗及预后
治疗
中枢性面瘫的治疗主要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如脑梗塞患者需要进行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循环等治疗 ,脑出血患者需要进行脱水、降颅压等治疗。同时可辅以针灸、理疗等康复治疗,以促进面神经功能 的恢复。
周围性面瘫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
急性起病,一侧面神经麻痹,额纹消失且不能皱眉,眼裂增大且不能闭合,鼻唇沟 变浅,口角下垂且向病灶对侧歪斜。
中枢性面瘫与周围性面瘫的区别
中枢性面瘫与周围性面瘫的区别中枢性面瘫与周围性面瘫是两种不同类型的面瘫,虽然它们都涉及面部肌肉的运动受限,但其病因、症状和治疗方法存在一些区别。
本文将详细介绍中枢性面瘫和周围性面瘫的区别。
首先,中枢性面瘫和周围性面瘫的病因不同。
中枢性面瘫是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包括大脑和脑干)的损伤或疾病导致的面部肌肉功能障碍。
常见的原因包括中风、颅脑损伤、脊髓疾病等。
而周围性面瘫是由于面部神经(七对脑神经中的第七对面神经)本身受损或受压导致的面部肌肉麻痹。
常见的原因包括病毒感染、面部肿瘤、外伤等。
其次,中枢性面瘫和周围性面瘫的症状有所不同。
中枢性面瘫患者面部麻木、下垂,并且往往伴随着半边面部的运动缺失,即面部肌肉无法做出自然的表情。
患者可能无法闭眼、皱眉或吹气。
而周围性面瘫患者面部麻痹,但没有面部肌肉运动缺失的问题。
患者可能无法抬眉、闭眼或挤压嘴唇。
中枢性面瘫和周围性面瘫的治疗方法也有所区别。
中枢性面瘫的治疗主要是通过康复训练和物理治疗来恢复面部肌肉的功能。
康复治疗包括肌肉锻炼、面部按摩和热敷等,以促进神经再生和肌肉恢复。
物理治疗包括使用电刺激、超声波、冷热疗法等,以刺激面部肌肉的活动。
而周围性面瘫的治疗通常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主要是通过口服激素或抗病毒药物来减轻炎症和促进神经恢复。
手术治疗主要是通过面部神经重建手术来修复面部神经的功能。
此外,中枢性面瘫和周围性面瘫对患者的影响也有所不同。
中枢性面瘫患者由于面部肌肉无法自然运动而可能导致社交障碍和心理困扰。
他们可能感到自卑、焦虑或抑郁。
周围性面瘫患者则由于面部肌肉麻痹而影响到咀嚼、吞咽和言语等功能。
这可能对他们的生活产生巨大的困扰和不便。
在预防方面,中枢性面瘫和周围性面瘫也有一些差别。
由于不同病因,预防方法也不尽相同。
对于中枢性面瘫,保持身体健康,控制血压和血糖水平,远离脑外伤是预防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和损伤的重要措施。
而对于周围性面瘫,避免病毒感染、接种疫苗、及时处理面部创伤等是预防面神经受损的重要手段。
神经外科业务学习
学习内容:周围性面瘫主讲人:学习时间:参加人员:周围性面瘫也称面神经炎(Bell麻痹),俗称歪嘴病,是茎乳孔以上面神经管内面神经的一种急性化脓性炎症,在脑神经疾患中较为多见。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面神经管是一条狭窄的骨性管道,面神经在外界因素作用下,很容易损伤,但此病的详细病因至今未明,临床上多数因头面部受凉引起,其次推测可能与局部血管病、病毒感染有关,还有人提出糖尿病、高血压患者可能较正常人口发病率高。
其病理改变为面神经水肿、脱髓鞘,严重者出现轴索变性,后者往往是不可逆的。
(二)临床表现任何年龄均可见,20~40岁最为常见,男性多于女性。
一年四季皆可发病,以夏、冬多见。
急性起病,多为单侧,长于几小时内达到高峰,部分患者发病前几天感患侧耳周疼痛不适,个别有疱疹出现(Hunt综合征),多数患者在晨起洗脸时发现两侧面部不对称,一侧面肌活动不灵,患侧眼裂变大、口角下垂、流口水,进食时感到食物滞留于患侧齿颊间隙内等。
(三)特殊检查头颅CT和MRI可排除脑干(脑桥)病变;肌电图示患侧面神经潜伏期M波幅降低或消失。
感染引起者周围血中白细胞可偏高。
(四)鉴别诊断1.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面瘫常为双侧性,绝大多数伴有其他颅神经及肢体对称性瘫痪,脑脊液检查示蛋白-细胞分离现象等。
2.脑干病变(桥脑损害):可出现周围性面瘫,但常伴有桥脑内部邻近结构损伤,表现眼球外展不能,面部感觉异常以及耳鸣、耳聋,同侧肢体共济失调和对侧肢体不同程度的瘫痪等症状。
以上多见该部肿瘤、炎症、血管病所致。
3.面神经邻近结构病变:常见中耳炎、腮腺炎、化脓性下颌淋巴结炎也可侵袭面神经。
4.外伤性面神经损伤:可有明显的头面部外伤史,以此较易鉴别。
(五)病程及预后经及时正规治疗,一般预后良好,在一到二周开始恢复,一到两个月内痊愈,约80%~90%患者可完全恢复,不留后遗症。
但半年内不能完全恢复者预后较差,可留永久后遗症,并且部分可出现面肌痉挛。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一侧或双侧面部表情肌瘫痪导致病侧不能皱眉、蹙额、闭目、露齿、鼓颊的一种疾病。
常见于茎乳孔内外急性非化脓性面神经炎,或因颅脑外伤、肿瘤压迫、手术牵拉引起的面神经主干或分支的卡压。
未经治愈的面神经麻痹结果是毁容。
在国外,该病多归头颈外科处理,国际耳鼻喉-头颈外科学会2013年颁布了《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 Bell’s Palsy》。
在国内,一直以来面神经麻痹初诊患者就诊科室混乱,多家科室都会接诊处理,但因对病情的诊断和评价认识不足,处理方法单一,尤其是对重症的周围性面瘫,由于发病初期对面神经和面神经管未能充分消炎,致使后期治疗棘手,收效低微。
为此制订适合中国国情的面神经麻痹诊断与治疗的专家共识,以适应临床需要。
1.0病因不同面神经麻痹病因不同,最常见的为面神经炎,又称Bell’ s麻痹(BP),占临床面神经麻搏的95% 以上。
面神经炎的病因不完全明确,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1.1病毒感染是重要的致病因素,尽管很少分离出病毒。
膝状神经节综合征(Ramsay Hunt Syndrome) 则是带状疱疹病毒感染,使膝状神经节及面神经发生炎症,临床所见患侧耳后疼痛短期或持续存在,绝大多数是病毒感染所致。
大量的临床研宄表明多数BP患者的血清、体液、脑脊液和神经组织活检可检出高水平的HSV- 1或HSV- 2抗体及病毒DNA,提示BP与HSV感染相关。
莱姆病、麻风、脑干炎、吉兰一巴雷综合症的某些类型也会引起面神经炎。
1.2自身免疫力异常免疫力异常易使面神经易于发生炎性改变。
对于那些反复发生面神经炎的患者,是内在因素主导的一种类型。
但是这种免疫力改变目前尚无实验室体液和细胞免疫指标支持。
临床可见一侧周围性面瘫未愈,另一侧又发生周围性面瘫的病例,虽非人人可见,但可能是免疫力异常导致的特异性病变。
1. 3肿瘤面神经瘤引起面神经麻痹是主因。
2022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诊治(全文)
2022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诊治(全文)周围性面瘫是指发生在面神经核及核以下部位损伤导致的面神经麻痹,致同侧面神经所支配的上、下面部表情肌瘫痪。
临床表现为睑裂增宽、鼻唇沟及额纹变浅或消失、口角歪斜、鼓腮漏气等,支配味觉及泪腺分泌的纤维受损时,可伴舌前2/3味觉障碍、泪液分泌障碍。
成人周围性面瘫发病率约每年17/100000-35/100000。
周围性面瘫病因众多,以急性起病多见,特发性面瘫最多,其次为亨特综合征(RHS)。
在未处理的情况下,绝大部分患者面神经功能可有好转,但预后仍主要取决于具体病因、治疗方案及时机。
目前对周围性面瘫的处理仍存在争议,本文依据近年来的研究进展对急性起病的周围性面瘫的接诊、处理进行阐述。
1、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接诊后,首先需鉴别患者是否为周围性面瘫。
由于前额肌肉受双侧运动皮质束支配,中枢性面瘫前额通常不受累,可通过嘱皱额、观察额纹是否变浅或消失来进行判断。
当脑桥病变损伤面神经核时,患者表现为周围性面瘫。
本型常伴临近颅神经麻痹,需与核下型周围性面瘫相鉴别。
确诊为周围性面瘫后,应采用House-Brackmann量表、Sunnybrook面部分级系统等进一步评估患者的面神经功能,判断面瘫严重程度,以指导制定治疗方案及随访、疗效评价。
2、周围性面瘫病因鉴别周围性面瘫常见疾病鉴别见表2。
肿瘤引起的周围性面瘫常有其他伴发症状,如听神经瘤引起的周围性面瘫表现为面瘫伴听力丧失、耳鸣、不稳定步态等。
部分表现为贝尔麻痹的患者为莱姆病所致,病史询问应侧重于莱姆病高危因素,如流行病学区域、流行高峰季节、游走性红斑、双侧面瘫、前驱发热史;面瘫也可能是莱姆病的首发表现。
近期有学者报道了仅表现为单侧孤立性周围性面瘫的中央前回梗死,故应对周围性面瘫患者的脑血管事件进行鉴别。
另外,Avellis综合征伴脑桥受损、梅罗综合征也可表现为周围性面瘫,需加以鉴别。
3、相关检查通常根据病史及体格检查可诊断贝尔麻痹,无需实验室检查。
周围性面瘫和中枢性面瘫的区别14385
思考题二
2、患者右侧额纹消失,右侧眼睑不能闭合, 右侧鼻唇沟变浅,露齿时口角偏向左侧,可 能是: A.左侧中枢性面瘫 B.右侧中枢性面瘫 C.左侧周围性面瘫 D.右侧周围性面瘫 E.双侧周围性面瘫
爱是什么? 一个精灵坐在碧绿的枝叶间沉思。 风儿若有若无。 一只鸟儿飞过来,停在枝上,望着远处将要成熟的稻田。 精灵取出一束黄澄澄的稻谷问道:“你爱这稻谷吗?” “爱。” “为什么?” “它驱赶我的饥饿。” 鸟儿啄完稻谷,轻轻梳理着光润的羽毛。 “现在你爱这稻谷吗?”精灵又取出一束黄澄澄的稻谷。 鸟儿抬头望着远处的一湾泉水回答:“现在我爱那一湾泉水,我有点渴了。” 精灵摘下一片树叶,里面盛了一汪泉水。 鸟儿喝完泉水,准备振翅飞去。 “请再回答我一个问题,”精灵伸出指尖,鸟儿停在上面。 “你要去做什么更重要的事吗?我这里又稻谷也有泉水。” “我要去那片开着风信子的山谷,去看那朵风信子。” “为什么?它能驱赶你的饥饿?” “不能。” “它能滋润你的干渴?” “不能。”爱是什么? 一个精灵坐在碧绿的枝叶间沉思。 风儿若有若无。 一只鸟儿飞过来,停在枝上,望着远处将要成熟的稻田。 精灵取出一束黄澄澄的稻谷问道:“你爱这稻谷吗?” “爱。” “为什么?” “它驱赶我的饥饿。” 鸟儿啄完稻谷,轻轻梳理着光润的羽毛。 “现在你爱这稻谷吗?”精灵又取出一束黄澄澄的稻谷。 鸟儿抬头望着远处的一湾泉水回答:“现在我爱那一湾泉水,我有点渴了。” 精灵摘下一片树叶,里面盛了一汪泉水。 鸟儿喝完泉水,准备振翅飞去。 “请再回答我一个问题,”精灵伸出指尖,鸟儿停在上面。 “你要去做什么更重要的事吗?我这里又稻谷也有泉水。” “我要去那片开着风信子的山谷,去看那朵风信子。” “为什么?它能驱赶你的饥饿?” “不能。” “它能滋润你的干渴?” “不能。”
面神经炎(周围性面瘫)
面神经炎(周围性面瘫)定义:面瘫,也叫面神经麻痹、面神经炎、贝尔氏麻痹、亨特综合症,面部肌肉瘫痪。
是以面部表情肌群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常见病,一般症状是口眼歪斜。
它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不受年龄和性别限制。
患者面部往往连最基本的抬眉、闭眼、鼓腮、努嘴等动作都无法完成。
是由各种原因导致的面神经受损而引起的病症,多发生于单侧。
主要表现是面部运动功能障碍,如:口角流涎、口眼歪斜、面部表情怪异、僵硬等。
病因:根据病变部位不同,一般分为两种:中枢性面瘫:面神经核以上至大脑皮层中枢间的病损所引起的面肌瘫痪为核上性面瘫,或称中枢性面瘫。
常见中风、脑梗死、脑出血、脑膜炎、脑血管病、颅内肿瘤、脑外伤等的病人。
其特点是: 1、病损对侧眼眶以下的面肌瘫痪; 2、常伴有面瘫同侧的肢体偏瘫; 3、无味觉和涎液分泌障碍。
周围性面瘫:面神经核及面神经病损所引起的面瘫称周围性面瘫。
其特点是: 1、病变同侧所有的面肌均瘫痪; 2、如有肢体瘫痪,常为面瘫对侧的肢体受累,例如,脑干病变而引起的交叉性瘫痪; 3、可有病侧舌前2/3的味觉减退及涎液分泌障碍。
周围性面瘫的常见病因为:①感染性病变,多由潜伏在面神经感觉神经节病毒被激活引起;②耳源性疾病,如中耳炎;③自身免疫反应;④肿瘤;⑤神经源性;⑥创伤性;⑦中毒,如酒精中毒,长期接触有毒物;⑧代谢障碍,如糖尿病、维生素缺乏;⑨血管机能不全;⑩先天性面神经核发育不全。
临床表现:面瘫的临床表现十分特殊:多数病人往往于清晨洗脸、漱口时突然发现一侧面颊动作不灵、嘴巴歪斜。
病侧面部表情肌完全瘫痪者,前额皱纹消失、眼裂扩大、鼻唇沟平坦、口角下垂,露齿时口角向健侧偏歪。
病侧不能做皱额、蹙眉、闭目、鼓气和噘嘴等动作。
鼓腮和吹口哨时,因患侧口唇不能闭合而漏气。
进食时,食物残渣常滞留于病侧的齿颊间隙内,并常有口水自该侧淌下。
由于泪点随下睑内翻,使泪液不能按正常引流而外溢。
并发症面瘫面瘫恢复后或恢复过程中出现的面部症状,主要有:1、面肌纤维性痉挛:变性的神经再生重新支配肌肉后,患侧表情肌常有不同程度的挛缩,表现为患侧眼裂缩小,鼻唇沟过深。
周围性面瘫的定位诊断
颊支—— 口轮匝肌
下支 下颌缘支—— 下唇方肌、三角肌、颊肌
颈支—— 颈阔肌
整理课件
15
病理
面神经水肿,髓鞘或轴突有不 同程度变性,以茎乳孔和面神经管 内的部分为重。
整理课件
16
引起周围性面瘫的常见疾病
4 ⑴ 自脑桥下部的面神经运动核到内耳门之间的各种 颅内疾病,如听神经瘤、原发性胆脂瘤、骨折等;
4 症状:即Hunt综合征,膝状神经节损害,还有耳带状 疱疹,有时患者甚至头皮、口咽黏膜也有疱疹,常伴 有位听神经损害,出现眩晕、神经性耳聋。
整理课件
36
即Rumsay-Hunt综合症,
还有外耳道带状疱疹,
有的患者甚至头皮、口
咽黏膜也有疱疹,可有
溢泪,常同时伴有第8对
颅神经损害,出现眩晕
整理课件 、耳聋。
茎乳孔
11
内耳道段
整理课件
12
面神经管段
4 膝状节、岩大神 经(迷路段)
4 镫骨肌神经 (鼓室段)
4 鼓索(乳突段)
整理课件
13
整理课件
颅外段
面神经主干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茎乳孔--面神经分叉,长约 2cm。乳突前缘中点深侧约 2cm--腮腺
入腮腺前分支
耳后神经、二腹肌支、茎突 舌骨肌支
腮腺内分支
2主干:上支、下支 5分支:颞支、颧支、颊支、 下颌支、颈支
4 临床分型:I型:耳部带状疱疹 II型:耳部带状疱疹合并面瘫 III型:耳部带状疱疹合并面瘫及内耳功能障碍。可累及舌咽、迷 走神经导致咽痛、耳痛、心动过缓、暂时性高血压等症。
4 特点: 1 幼年多有水痘病史
2 严重耳痛
3 耳道、耳廓或口咽部疱疹
围性面瘫和中枢性面瘫的区别
03
C
B
A
中枢性面瘫?
OR
周围性面瘫?
诊断
中枢性 周围性
上、下面部表情肌瘫痪。患侧额纹消失,不能皱眉,眼裂闭合不全,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示齿时口角歪向健侧。
周围性面瘫
脑干外?1.)颅内? )颅外?) 中枢性面瘫 颜面上部的肌肉并不出现瘫痪,故闭眼、蹙额、皱眉均正常。静止位时患侧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示齿时口角歪向健侧。 (多伴有舌肌瘫痪,同侧肢体瘫痪等 。)
( 脑干内?
鉴别一(临床表现)
鉴别二(定位)
面神经核
01
核上瘫
—面神经核以上至大脑皮层
02
核下瘫
—面神经核及以下
中枢性面瘫
01
颈内动脉系统闭塞,尤以大脑中动脉主干及 分支闭塞更为多见,也可因血管瘤或高血压性 血管病变所致颅内出血以及颅内肿瘤所致。
周围性面瘫
03
面神经缺血水肿,格林-巴利综合征 , 后颅窝肿瘤,脑桥内的血管病等,急慢性 中耳炎、乳突炎、腮腺炎或肿瘤可侵犯面神经 。
鉴别三(病因)
小 结
是否口角歪斜
是否鼻唇沟变浅
能否皱额、闭目
能否鼓腮
能否吹口哨
周围性面瘫与中枢性面瘫鉴别的依据为:
思考题一
01
左侧中枢性面瘫
02
右侧中枢性面瘫
03
左侧周围性面瘫
04
右侧周围性面瘫
05
双侧周围性面瘫
患者右侧额纹消失,右侧眼睑不能闭合,右侧鼻唇沟变浅,露齿时口角偏向左侧,可能是: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
上节回顾
病 因
1
临 床 表 现
2
诊断及鉴别诊断
3
治 疗及预 后
周围性面瘫与中枢性面瘫鉴别诊断
周围性⾯瘫与中枢性⾯瘫鉴别诊断
随着天⽓变冷,门诊出现了⼀群愁眉苦脸的患者,细看他们的⾯部很明显歪斜,这究竟是肿么了?
今天早晨,门诊接诊⼀位52岁⼥患者患者头戴帽⼦,⼝罩,墨镜,真真是全副武装来到我的桌前,当时的我正在低头在写前⼀个患者的病例,她急匆匆进来,还没有等我开⼝,患者就急急切切说:“医⽣,我的脸歪了”,我忙劝慰着“您不⽤着急,我来看⼀下。
”患者描述10⼩时前⽆明显诱因出现突发性⾯部感觉⿇⽊伴⼝⾓外斜,味觉减退,右侧⼝⾓流涎,眼睑闭合不全。
经过⼀番诊治该患者确诊为“周围性⾯神经⿇痹”(称周围性⾯瘫)。
⾯瘫是啥?有啥表现?
周围性⾯瘫是⾯部神经丧失功能的⼀种运动神经病,⼀般是单侧发⽣,极少数是双侧。
如出现半边上下肢瘫痪,则考虑中枢性⾯瘫,这是另外⼀个病。
图⽚来源:医学美图,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周围性面瘫与中枢性面瘫
1定义:周围性面瘫又称面神经炎或Bel麻痹,为面神经管内的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导致的周围性面肌瘫痪。
一般症状是口眼歪斜、讲话漏风、流涎、前额皱纹消失和鼻唇沟变浅,无法完成闭眼、抬眉、鼓嘴等动作,部分患者起病前2 d有患侧后、耳内和面部轻度疼痛。
它是一种多发病、常见病,不受年龄限制,绝大多数为-侧,且右侧多见。
大多数患者常于清晨漱口、洗脸时,突然发现一侧口角歪斜、面颊动作不灵。
周围性面瘫中医学称之为“口眼喝斜”"口僻”吊斜风”等。
1.1分类(1)西医诊断标准根据《神经病学》面神经麻痹(面神经炎)的诊断标准。
病变在面神经核或核以下称周围神经。
临床表现为同侧面肌瘫痪,即患侧额纹变浅或消失,不能皱眉,眼裂变大,眼脸闭合无力,肋闭眼时眼珠向.上外方转动,显露白色巩膜,称为贝尔(bel)征,患者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并歪向健侧,鼓腮漏气,不能吹口哨,食物易残留于颊部与齿龈之间。
膝状神经节损害表现为周围性面神经麻痹,舌前2/3味觉障碍及泪腺、唾液腺分泌障碍,可伴有听觉过敏,聒部剧疼痛,鼓膜和外耳道疱疹,称亨特综合征(Hunt Syndrome) ,见于膝状神经节带状疱疹病毒感染。
面神经管内损害表现为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伴有舌前2/3味觉障碍及唾液腺分泌障碍,为面神经管内鼓索神经受累;如伴有听觉过敏则病变多在锁骨肌神经以上。
(2) 中医诊断标准根据《针灸治疗学》的诊断标准: -侧面部板滞、麻木、不能蹙额、皱眉、露齿、鼓颊等动作,口角向健侧歪斜,漱口漏水,进餐时食物常常停滞于病侧齿颊之间,病侧额纹、鼻唇沟消失,眼睑闭合不全,迎风流泪。
少数患者初起有耳后、耳下及面部疼痛。
严重时还可出现患侧舌前2/3味觉减退或消失,听觉过敏等症状。
1.2医病因病机西医学认为此病与受寒、病毒感染(如带状疱疹、单纯疱疹等)和自主神经功能不稳定等有关,导致面部神经及血管痉挛,局部缺血水肿,压迫面神经,神经营养缺乏而发病。
面神经为较为狭窄的骨性管道,受到风寒侵袭时,导致其痉挛、炎症,从而导致面神经麻痹、面神经炎等[1]。
周围性面瘫的鉴别诊断
周围性面瘫的鉴别诊断文章来源:北京二院周围性面瘫是人们生活中常见的一种面部神经疾病,这种疾病困扰着广大患者朋友,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是我们都不愿看到的疾病。
随着人们对神经科疾病的重视,周围性面瘫受到了大家的关注,但是在鉴别周围性面瘫上大家还不是很了解。
那么,对于周围性面瘫我们该怎么样去鉴别呢?下面由相关专家为大家讲讲周围性面瘫的鉴别诊断吧。
李晓荣专家介绍说:有45%的周围性面瘫患者有被误治的经历,对于面神经疾病的一种疾病而言,很多患者对于疾病并不是很了解,所以在医院接受治疗的时候很盲目的选择治疗方法,这样给患者的身心带来了极大的伤害。
所以,周围性面瘫的治疗要与其他面神经疾病相鉴别。
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
与其他原因引起的周围性面瘫相鉴别:(一)桥脑损害:桥脑面神经核及其纤维损害可出现周围性面瘫,但常伴有桥脑内部邻近结构,见于该部肿瘤、炎症、血管病变等。
(二)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可有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但常为双侧性,绝大多数伴有其他颅神经及肢体对称性现象。
(三)面神经管邻近的结构病变:见于中耳炎、乳突炎、中耳乳突部手术及颅底骨折等,可有相应的病史及临床症状。
(四)茎乳孔以外的病变:见于腮腺炎、腮腺肿瘤、颌颈部及腮腺区手术等。
除仅有周围性面瘫外,尚有相应疾病的病史及临床表现。
(五)小脑桥脑角损害:同时损害三叉神经、位听神经、同侧小脑及延髓,故除周围性面瘫外,还可有同侧面部痛觉障碍等症状,称“小脑桥脑角综合征”,多见于该部肿瘤、炎症等。
同时,要鉴别周围性面瘫的还可以通过认识周围性面瘫的症状。
常见的周围性面瘫的症状主要有:颈阔肌征:不管是中枢性周围性面瘫患者还是周围性面瘫患者头用力的前屈,你就会发现,周围性面瘫的症状的一侧颈阔肌不收缩,而有一侧的的颈阔肌是收缩的。
眼球征:周围性面瘫患者的两个眼球往往不在同一个水平线上,周围性面瘫麻痹的那一侧会比另外健康的一侧较高,而且瞳孔也会在健侧的水平线上方。
周围性面瘫和中枢性面瘫的区别
周围性面瘫和中枢性面瘫的区别周围性面瘫和中枢性面瘫都是指面部肌肉的运动功能受损导致的面部瘫痪症状,但它们的病因和表现有一些明显的差异。
下面将对这两种面瘫进行详细解析。
1. 定义和病因周围性面瘫是由于面神经损伤引起的面部肌肉运动障碍,通常是由于颅面骨折、炎症性病变、病毒感染、中耳手术或其他手术等因素引起。
周围性面瘫通常是单侧的,表现为整个半边面部的肌肉运动受损。
中枢性面瘫是由于面神经核或其传出路径损伤引起的面部肌肉运动障碍。
中枢性面瘫通常是双侧的,瘫痪程度可以各不相同。
中枢性面瘫的常见病因包括中风、神经系统炎症性疾病、肿瘤、脑损伤等。
2. 症状和表现周围性面瘫的主要特点是病变发生在面神经本身或其周围的组织,通常表现为瘫痪面部相应一侧的肌肉。
病人在笑容、眨眼、闭眼、吹气和吮吸等面部表情和动作方面会出现明显的障碍。
病人可能出现眼睑无法紧闭、口角下垂、额部起纹少等症状。
中枢性面瘫的特点是病变发生在中枢神经系统,如脑干、皮质和神经传导路径等。
病人表情和动作受限于整个一侧的脑功能受损,但通常不会完全瘫痪。
病人可能出现口角下垂、闭合眼睛困难、面部表情不自然、舌肌偏斜等症状。
3. 治疗方法周围性面瘫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康复训练。
药物治疗可以采用激素、抗病毒药等药物来缓解症状和促进神经恢复。
物理治疗可以包括热敷、按摩和肌肉放松等手段来减轻面部肌肉紧张和促进血液循环。
康复训练可以通过面部肌肉运动训练、面部表情训练等技术来加强面部肌肉的功能恢复。
中枢性面瘫的治疗方法较为复杂,需要考虑病因、病情和病人的个体差异。
一般来说,中枢性面瘫的治疗主要包括病因治疗、康复训练和针灸推拿。
病因治疗可以包括手术、药物和物理治疗等方法。
康复训练主要是通过针灸、推拿、理疗等手段来提高面部肌肉的运动功能。
针灸推拿可以刺激穴位和经络来促进神经的再生和恢复。
总之,周围性面瘫和中枢性面瘫是两种不同类型的面部肌肉瘫痪疾病,它们的病因和表现有明显的差异。
面瘫的鉴别诊断
面瘫就是面部瘫痪,它是由支配面部肌肉的面神经受到损伤而引起的,所以临床上叫作面神经麻痹,面瘫是一种比较复杂的面部疾病,发病原因大多由面部受凉、物理性损伤或病毒入侵所致,面瘫的鉴别诊断可以从它的症状着手。
面瘫的症状主要分为两大类:
一、周围性面瘫:
1、全部颜面肌肉瘫痪,眼脸不能充分闭合。
2、闭嘴时,颊肌极为松驰,故口角下垂。
3、抬眉受限,额纹变浅或消失,眉毛较键侧低,脸裂变大,内眼角不尖,眼泪有时外溢。
4、说话时,发唇音不清楚。
乳儿发生面神经麻痹时,吸吮受限。
、
5、双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时,面部无表情,双侧额纹消失,双眼不能闭严,贝尔氏征阳性。
双侧鼻唇沟变浅,口唇不能闭严,口角漏水,进食时,腮内存留食物,言语略含混不清。
[A].相关资料.『患面瘫后怎么办?』
二、中枢性面瘫:
1、中枢性面神经麻痹于颜面上部的肌肉并不出现瘫痪,因之闭眼、扬眉、皱眉均正常。
面额纹与对侧深度相等,眉毛高度与脸裂大小均与对侧无异。
2、中枢性面神经麻痹时,面下部肌肉出现瘫痪,即颊肌、口开大肌、口轮匝肌等麻痹,故患者于静止位时该侧鼻唇沟变浅,口解下垂,示齿动作时口角歪向键侧。
3、中枢性面神经麻痹时,颜面不对称并不明显。
面瘫定位鉴别诊断方法:根据面瘫合并味觉减退、听觉过敏、泪液减少、耳部疱疹及目眩等表现,将面神经损害部位分为:仅有面瘫而无上述表现者为面神经鼓索以下段(简称A段),面瘫伴味觉减退者为面神经鼓索与镫骨肌神经之间段(B段),伴听觉过敏者为镫骨肌神经与岩浅大神经之间段(C段),伴泪液减少或耳部疱疹或眩晕为岩浅大神经及以上段(D段)。
面神经麻痹鉴别诊断,可从这两种分类中辨别
面神经麻痹鉴别诊断,可从这两种分
类中辨别
关于《面神经麻痹鉴别诊断,可从这两种分类中辨别》,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直以来,诊断面神经麻痹的方式,在临床医学上就最受病人的关心。
因而,接下去本就将实际的辨别方法详细介绍给大伙儿。
1.中枢性面瘫
系另一侧皮层-脑桥束损伤引发,因上组面肌末累及,故仅主要表现为变病对侧下组面肌的瘫痪,并常伴随该侧的偏瘫。
2.周围性面瘫
(1)Guillain-Barré综合症(中枢神经型):可出現周围性面瘫,但变病常为两侧,大部分伴随别的中枢神经危害。
脑组织可有蛋白质(提高)体细胞(一切正常或轻微高)分离现象。
(2)脑桥变病:因三叉神经健身运动核坐落于脑桥,其化学纤维绕开展神经核。
故脑桥病损除周围性面瘫外,常伴随脑桥內部相邻构造的危害,好似侧外直肌麻痹、脸部感觉障碍和另一侧身体瘫痪等。
(3)丘脑脑桥角危害:多另外危害同方向第Ⅴ和Ⅷ对中枢神经及其
丘脑和延髓。
故除周围性面瘫外,还会有同侧边部感觉障碍、耳鸣、耳聋、眩晕、眼球震颤、身体共济失调及另一侧身体瘫痪等主要表现。
(4)面神经管畸形相邻位置的变病:如中耳炎、乳突炎、耳内乳突部手术治疗及颅骨骨折等,除周围性面瘫外,可有别的相对的临床症状和病历。
(5)茎乳孔之外的变病:因三叉神经出茎乳孔后越过颌下腺操纵脸部情绪肌,故腮腺炎症、肿瘤、颌颈部及颌下腺区手术治疗均可造成周围性面瘫。
但除面瘫外,经常出现相对病症的病历及异型性临床症状,无听觉过敏及味蕾阻碍等。
中枢性面瘫与周围性面瘫区别
鉴别诊断(临床表现)
面神经损伤的定位:
核上瘫—对侧睑裂以下 表情肌瘫痪
核下瘫--同侧全部 表情肌瘫痪
相同点
不 同 点
发病部位 额纹 全身症状
相同与不同
周围性 都有面部表情肌瘫痪 核下(局部) 患侧变浅或消失 仅局部病变
中枢性
核上(伴肢体变化) 无变化 病灶对侧肢体瘫痪
健侧.
思考题
此患者是 哪侧面神 经麻痹?
现)
鉴别诊断(临床表
中枢性面瘫
颜面上部的肌肉并不出现瘫 痪,因之闭眼、扬眉、皱眉 均正常。面额纹与对侧深度 相等,眉毛高度与睑裂大小 均与对侧无异。中枢性面神 经麻痹时,面下部肌肉出现 瘫痪,即颊肌、口开大肌、 口轮匝肌等麻痹,故患者于 静止位时该侧鼻唇沟变浅, 口角下垂,示齿动作时口角 歪向健侧。
鉴别诊断(病因)
中枢性面瘫
颈内动脉系统闭塞,尤以大 脑中动脉主干及分支闭塞更 为多见,也可因血管瘤或高 血压性血管病变所致颅内出 血以及颅内肿瘤所致。
周围性面瘫
骨质内的面神经管刚能容纳 面神经,各种原因如受寒着 凉、病毒感染和自主神经不 稳定致神经营养血管收缩缺 血,而毛细血管扩张,面神 经水肿,面神经受到压迫
中枢性面瘫和周围性面 瘫的区别
内二科
中枢神经系统VS周围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是神经系统的 主要部分。包括位于椎管内的脊 髓和位于颅腔内的脑,是反射活 动的中心部位。其位置常在动物 体的中轴,由明显的脑神经节、 神经索或脑和脊髓以及它们之间 的连接成分组成。在中枢神经系 统内大量神经细胞聚集在一起, 有机地构成网络或回路。中枢神 经系统是接受全身各处的传入信 息,经它整合加工后成为协调的 运动性传出,或者储存在中枢神 经系统内成为学习、记忆的神经 基础。人类的意识、心理、思维 活动也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
周围性面瘫-小课
重视透刺
其他疗法:灸法、电针、闪罐、挑针、皮肤针、穴位注射 贴药、TDP、激光疗法
中药
牵正散:全蝎 僵蚕 白附子 风寒 — 荆防败毒散 风热 — 银翘散 湿热 — 龙胆泻肝汤 肝郁 — 柴胡疏肝散
后期要重视患者痰、瘀、虚的情况
中药针剂:活血祛瘀类
西医治疗
7.鼓嘴漏气、不能吹 口哨
鉴别诊断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与中枢性面瘫相鉴别 2. 格林—巴利综合征 3.耳源性面神经麻痹 4. 颅后窝的肿瘤或脑膜炎 5. 脑干病变
定位诊断及预后判断
⑤膝状N节与脑桥之间: 症状 ② +听力减退、耳鸣、眩晕、共济失调
④膝状N节:(亨特氏征) 症状 ② +听力减退+外耳道带状疱疹
③累及镫骨肌神经: 症状 ② +听力过敏
激素:地塞米松,强的松 维生素:B1,B12 抗病毒:阿昔洛韦 营养神经:胞二磷胆碱 脱水剂:甘露醇 改善神经血液循环:地巴唑
周围性面瘫的诊断治疗
针灸科 孙健
病史及主诉
症状
体征
1.口眼歪斜 2.面部板滞不适 3.耳后乳突疼痛 4.食物停留、刷牙
漏水、说话漏风
5.不能闭眼、流泪 6.口干 7.耳鸣、耳聋 8.外耳道疼痛
1.额纹变浅或消失
2.眼睑闭合不全
3.皱眉不能
4.患侧鼻唇沟变浅
5.口角歪向健侧
6.人中沟、颌唇沟歪 向健侧
②累及鼓索神经: 症状 ①+舌前2/3味觉↓+唾液分泌障碍
①颈乳突孔以外:(贝尔氏面瘫) 面N支配的表情肌运动性瘫痪
情况①②在2-4周内大多数可望恢复 情况③④⑤则延长至3-6个月, 遗留部分症状 部分患者则恢复不明显,并发面肌痉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周围性面瘫的鉴别诊断
文章来源:北京二院
周围性面瘫是人们生活中常见的一种面部神经疾病,这种疾病困扰着广大患者朋友,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是我们都不愿看到的疾病。
随着人们对神经科疾病的重视,周围性面瘫受到了大家的关注,但是在鉴别周围性面瘫上大家还不是很了解。
那么,对于周围性面瘫我们该怎么样去鉴别呢?下面由相关专家为大家讲讲周围性面瘫的鉴别诊断吧。
李晓荣专家介绍说:有45%的周围性面瘫患者有被误治的经历,对于面神经疾病的一种疾病而言,很多患者对于疾病并不是很了解,所以在医院接受治疗的时候很盲目的选择治疗方法,这样给患者的身心带来了极大的伤害。
所以,周围性面瘫的治疗要与其他面神经疾病相鉴别。
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
与其他原因引起的周围性面瘫相鉴别:
(一)桥脑损害:桥脑面神经核及其纤维损害可出现周围性面瘫,但常伴有桥脑内部邻近结构,见于该部肿瘤、炎症、血管病变等。
(二)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可有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但常为双侧性,绝大多数伴有其他颅神经及肢体对称性现象。
(三)面神经管邻近的结构病变:见于中耳炎、乳突炎、中耳乳突部手术及颅底骨折等,可有相应的病史及临床症状。
(四)茎乳孔以外的病变:见于腮腺炎、腮腺肿瘤、颌颈部及腮腺区手术等。
除仅有周围性面瘫外,尚有相应疾病的病史及临床表现。
(五)小脑桥脑角损害:同时损害三叉神经、位听神经、同侧小脑及延髓,故除周围性面瘫外,还可有同侧面部痛觉障碍等症状,称“小脑桥脑角综合征”,多见于该部肿瘤、炎症等。
同时,要鉴别周围性面瘫的还可以通过认识周围性面瘫的症状。
常见的周围性面瘫的症状主要有:
颈阔肌征:不管是中枢性周围性面瘫患者还是周围性面瘫患者头用力的前屈,你就会发现,周围性面瘫的症状的一侧颈阔肌不收缩,而有一侧的的颈阔肌是收缩的。
眼球征:周围性面瘫患者的两个眼球往往不在同一个水平线上,周围性面瘫麻痹的那一侧会比另外健康的一侧较高,而且瞳孔也会在健侧的水平线上方。
这是常见的周围性面瘫的症状。
唾液分泌障碍:周围性面瘫的症状还有唾液分泌障碍,但是这个症状不容易被人忽视,周围性面瘫的任何一个症状都不能忽视,这有判断周围性面瘫的有利根据。
以上就是对周围性面瘫的鉴别诊断的相关介绍,希望更好的帮助你鉴别和防范于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