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心理健康教案 面对父母唠叨
小学心理健康教案面对父母唠叨
小学心理健康教案——面对父母的唠叨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父母的唠叨是出于关爱和关心。
2. 培养学生学会倾听和理解父母的想法和需求。
3. 引导学生学会与父母沟通,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4. 培养学生调整心态,积极面对父母的唠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父母的关爱,学会与父母沟通。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调整心态,积极面对父母的唠叨。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案例和讨论问题。
2. 学生准备关于自己与父母沟通的经历和感受。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发生在学生身边的案例,引发学生对父母唠叨的思考。
2. 案例分析: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主人公面对父母唠叨的心态和做法。
3. 经验分享:邀请几名学生分享自己与父母沟通的经历和感受。
4. 沟通技巧学习:引导学生学习倾听、理解、表达的沟通技巧。
5. 情景模拟:分组进行情景模拟,让学生实践所学沟通技巧。
6.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总结本次课程的收获,并制定一个与父母沟通的计划。
五、课后作业1. 学生回家后,尝试与父母运用所学沟通技巧进行交流,记录交流过程中的感悟。
六、教学活动设计1. 活动一:情感共鸣——理解父母的唠叨目标:让学生感受到父母的唠叨是出于关爱和关心。
方法:通过观看亲子关系短视频,引导学生体会父母的辛劳和爱意。
2. 活动二:互动交流——学会有效沟通目标:培养学生学会倾听和理解父母的想法和需求。
方法:开展小组讨论,分享与父母沟通的成功经验,互相学习。
3. 活动三:情景模拟——化解亲子冲突目标:引导学生学会与父母沟通,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方法:模拟亲子冲突情境,让学生扮演角色,实践沟通技巧。
七、教学评价1. 评价方式: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2. 评价内容:学生沟通技巧的应用、情感态度的转变、与父母关系的变化。
3. 评价主体:教师、学生、家长。
八、教学反馈与调整1. 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五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育教案-如何对待父母的唠叨
五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育教案-如何对待父母的唠叨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认识到父母唠叨的原因和动机。
2. 学生能够有建设性地应对父母的唠叨。
3. 学生能够意识到尊重和理解家长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1. 训练学生的话语表达能力。
2. 培养学生的沟通技能。
教学难点:1. 如何让学生改变自己的认知和态度。
2. 如何理解和尊重父母。
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简单介绍本节课的主题:如何对待父母的唠叨,并引起学生兴趣和参与。
二、知识讲解与探究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父母会唠叨?1. 父母对孩子的关爱和担心。
2. 父母对孩子的要求和期望。
3. 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和培养。
教师借助故事或图片让学生体会父母唠叨的感受和心情。
三、知识总结教师带领学生总结课堂所学知识,让学生能够理解父母唠叨的原因和动机,并且能够在与父母沟通时有建设性地应对。
四、拓展练习1. 学生分小组探讨如何应对父母的唠叨,并分享自己的经验。
2. 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与父母的对话。
五、课堂反思教师让学生回顾本次课程所获得的收获和体会。
同时,教师也可以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和总结,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2. 讨论教学法3. 角色扮演法教学手段:1. PPT2. 课件3. 视频4. 图片教学评价:本节课的教学主要目的是通过探究父母唠叨的原因和动机,让学生理解父母,尊重父母,有建设性地应对父母的唠叨。
通过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沟通技巧和表达能力。
教学效果评估主要分为两个方面:课堂反馈和学生评价。
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和听取学生的意见,来判断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和质量。
六、深度探究:如何有效地与父母沟通在日常生活中,孩子们往往无法理解父母的意图和动机。
而父母唠叨更像是对孩子们的批评和警告,事实上父母的唠叨是因为他们对孩子的关心和疼爱,他们担心孩子们受到伤害或者无法做出正确的决定。
这种表达方式可能不是最理想的,但是家庭的亲密关系和沟通是能帮助孩子们和父母自然进入更良性的交流模式。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案如何应对父母的唠叨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案如何应对父母的唠叨引言:小学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对象之一,而在小学生的日常成长中,父母的唠叨往往是难以避免的。
尽管父母的唠叨意在关心与保护,但如果处理不当,可能给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带来负面影响。
因此,对于教师而言,如何引导小学生正确面对父母的唠叨,成为一项重要的任务。
本文将就这一问题进行探讨,并给出一份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案,以帮助教师有效地应对父母的唠叨,促进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
一、了解父母的唠叨类型了解父母的唠叨类型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应对和引导。
父母的唠叨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关于学业的唠叨:包括学习进步、作业完成情况等;2.关于生活习惯的唠叨:包括起床、吃饭、洗漱等方面的问题;3.关于社交行为的唠叨:包括与同学的相处、言行举止等方面的问题。
二、应对父母的唠叨的策略1.倾听与表达教师应当倾听孩子诉说,并引导他们以积极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通过与小学生进行对话,教师能够了解他们的真实感受,为后续的引导提供基础。
2.传递心理健康知识教师可以通过在课堂上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帮助小学生了解到父母唠叨的原因和意义,以及正确应对的方法。
例如,教师可以告诉他们,父母的唠叨是因为父母关心他们,希望他们更好地成长,而并非针对个人。
3.培养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教师可以通过心理健康课程,帮助小学生培养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的能力。
小学生可以通过了解自己的情绪和需求,学会有效处理父母的唠叨。
例如,当父母唠叨是关于学业方面时,小学生可以自我评估学习情况,找出问题所在并提出改进方案,并通过与父母进行积极的沟通来解决问题。
4.引导良好的沟通与解决冲突能力教师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式,培养小学生的沟通与解决冲突能力。
当父母的唠叨给小学生带来困扰时,教师可以指导他们如何以积极的方式与父母进行沟通,并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
例如,小学生可以用感恩的心态对待父母的唠叨,并向父母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三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育教案-面对妈妈的唠叨体会妈妈之爱 全国通用
三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育教案-面对妈妈的唠叨体会妈妈之爱一、教学目标1.了解“唠叨”和“爱”的相互关系;2.能够正确理解和回答妈妈的“唠叨”,并持续与妈妈的沟通;3.培养学生的耐心和理解力,增强家庭和谐气氛;4.提高学生的情商和自我调节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讲述如何面对妈妈的唠叨以及感受妈妈之爱。
2.1 什么是“唠叨”?“唠叨”指的是家长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避免错误行为而反复提醒或警告。
2.2 “唠叨”和“爱”的关系“唠叨”看似是一种负面的行为,但它实际上是家长的一种爱的表现。
父母和子女之间的关系是建立在爱的基础上的。
父母的“唠叨”是希望孩子能够健康成长,无论过程中困难或烦恼,都是为了孩子好。
因此,孩子们要正确理解妈妈的“唠叨”,感受妈妈之爱。
2.3 如何正确应对妈妈的“唠叨”?1.沉着冷静:不要对妈妈发脾气或作出过激的行为,要保持冷静;2.倾听妈妈:认真听取妈妈的话,了解妈妈的期望;3.表达自己:适度地表述自己的意见和想法,保持沟通;4.改变行为:如果妈妈的唠叨是因为我们的错误行为导致的,那么就要承认错误,改变自己的行为。
2.4 加强家庭和谐家庭是个人成长的地方,家庭和谐与否对个人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在处理妈妈的“唠叨”时,要掌握正确的沟通方式,学会倾听和表达,拉近和家人的距离,加强家庭和谐。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3.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唠叨”和“爱”的相互关系;•培养学生的耐心和理解力;•提升学生的情商和自我调节能力。
3.2 教学难点•让学生正确理解和回答妈妈的“唠叨”;•培养学生的锻炼自我调节能力。
四、教学过程本节课通过互动问答、小组讨论和情境模拟等方式,让学生进行参与课堂,达到愉悦学习的目的。
4.1 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5分钟)教师引入本节课的话题,提问学生:“你们是否遇到过家长的唠叨?你们觉得家长唠叨是什么意思?”步骤二:学习“唠叨”的意思及其与“爱”之间的关系(15分钟)教师讲解“唠叨”的概念,同时引导学生认识“唠叨”与“爱”的密切关系。
三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育教案-如何应对父母的唠叨
三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育教案-如何应对父母的唠叨一、教学目标:1.理解父母唠叨的原因和目的。
2.掌握应对父母唠叨的有效方式。
3.提高自我调节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什么是父母唠叨?它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2.为什么父母会唠叨?3.如何应对父母唠叨?4.如何避免冲突和沟通不畅?三、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1)观看视频:《父母与孩子的沟通》。
(2)老师向学生说明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2.知识讲解:(1)什么是父母唠叨?它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父母唠叨是指父母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向子女反复说同样的话,使子女感到烦躁和无聊。
父母唠叨的原因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点:1)父母关心孩子,希望孩子做好事情,所以不断提醒、督促。
2)父母对孩子的要求过高,认为孩子不够优秀,所以经常唠叨、批评。
3)父母生活压力大,所以情绪不稳定,容易向孩子发泄。
(2)为什么父母会唠叨?父母唠叨是因为父母关心孩子,希望孩子能够做好事情。
然而,很多时候,父母没有正确的方式和方法来与孩子沟通,就只能通过不断地唠叨来表达自己的期望和关心。
(3)如何应对父母唠叨?应对父母唠叨,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理解父母的用心:我们要认识到父母一直是关心我们的,我们应该感恩父母的爱,理解他们的用心。
2)不要直接反驳:我们要尽量避免与父母发生冲突和争吵,因此在父母唠叨的时候,我们可以表达自己的想法,但不要直接反驳父母的话。
3)主动分享:在完成作业、打扫房间等事情时,我们可以主动分享自己的经验,让父母感受到我们在成长,自己会做事了。
4)耐心倾听:在父母唠叨的时候,我们要耐心倾听,尽量不要心急,听取父母的话,找到其中的有益建议。
(4)如何避免冲突和沟通不畅?1)积极沟通:我们应该积极地与父母沟通,告诉他们自己的想法,不要让不愉快的情绪积压在心里。
2)立即道歉:如果因为情绪不稳定,我们回应不当,我们应该立即道歉,让父母知道我们的表现是不尊重他们的。
3)以笑容面对:无论是在什么时候,我们都应该以一个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以微笑的态度面对唠叨。
小学心理健康教案。面对父母唠叨
小学心理健康教案。
面对父母唠叨
父母的唠叨
1.理解父母的用心,不要抱怨,不要反感,不要厌烦,不
要无视,不要顶嘴,不要逃避。
2.合理反应,不要冷落,不要沉默,不要不理不睬,不要
嚷嚷,不要撒泼。
3.主动沟通,不要躲避,不要回避,不要拖延,不要推脱,不要矛盾,不要冲突。
4.寻求帮助,不要自己扛,不要自己受,不要自己憋,不
要自己闷,不要自己怨,不要自己叹。
设计意图:通过讲解,让学生明确应对父母唠叨的正确方法,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心态,改善亲子关系。
活动总结】
通过本次活动,学生们深刻地认识到了父母的不易和关爱,理解了父母的唠叨是出于对自己的关心和爱护,掌握了应对父母唠叨的正确方法,同时也增强了亲子关系,让学生们更加健康快乐地成长。
1.将各小组的“头脑风暴”产生的两个优秀创意贴在黑板上。
2.学生进行交流,筛选出优秀的创意,并询问创意的来源。
3.根据大家认可的方式进行简单的总结。
设计目的:为学生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让他们不断接收新信息和他人的反馈,研究如何最好地应对父母的唠叨。
五、教师总结:情感上升。
小学心理健康教案面对父母唠叨
小学心理健康教案——面对父母的唠叨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父母的唠叨是出于关心和爱护。
2. 学会理解和尊重父母,与父母进行有效沟通。
3. 培养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学会调整自己的情绪。
二、教学重点1. 理解父母的关爱。
2. 学会与父母沟通。
三、教学难点1. 如何理解父母的唠叨。
2. 如何与父母进行有效沟通。
四、教学方法1. 情景模拟2. 小组讨论3. 角色扮演4. 分享交流五、教学准备1. 教学PPT2. 情景剧剧本3. 角色扮演道具4. 分享交流话题教案内容: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与学生互动,了解他们对父母唠叨的感受。
2. 引入本课主题:理解父母的唠叨,学会与父母沟通。
二、情景模拟(1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表演一个关于父母唠叨的情景剧。
2. 表演后,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讨论。
三、小组讨论(10分钟)1. 教师提出讨论话题:父母的唠叨是出于什么原因?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3. 各小组派代表进行分享。
四、角色扮演(10分钟)1. 学生分成角色,模拟与父母沟通的场景。
2. 教师引导学生注意沟通技巧,如倾听、表达自己的感受等。
3. 表演后,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五、分享交流(5分钟)1. 教师提出分享话题:如何应对父母的唠叨?2. 学生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方法。
3. 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六、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2. 强调理解父母的重要性,以及与父母沟通的技巧。
七、课后作业1. 学生回家后,尝试用本课学到的沟通技巧与父母交流。
2. 记录交流过程中的感受和收获。
八、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沟通技巧,以及如何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改进。
九、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课后反馈,评价学生对父母唠叨的理解和与父母沟通的能力。
十、拓展活动组织一次亲子活动,让学生和家长共同参与,增进彼此的理解和感情。
三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育教案-面对妈妈的唠叨体会妈妈之爱
三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育教案-面对妈妈的唠叨体会妈妈之爱教案名称:面对妈妈的唠叨体会妈妈之爱适用年级:三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 通过探讨“妈妈的唠叨体现的是对我们的爱”这一话题,帮助学生理解家长对孩子的关心和呵护是出于爱,是一种宝贵的情感资源。
2. 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让他们懂得“爱心相连,感恩相传”的道理,学会关心爱护家人。
3. 引导学生积极应对妈妈的唠叨,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我调节的技能,培养孩子们健康、积极的心态。
教学内容:1. 课前导入: 展示一段家暴视频,并引导学生讨论2. 讲授“妈妈的唠叨体现的是对我们的爱”的观点3. 具体介绍妈妈的义务,包括喂养、照顾、教育、爱护等方面。
4. 探析妈妈唠叨的原因,帮助学生理解和缓解妈妈的压力。
5. 对不当的回应方法进行误区辨析,对正确的应对方法进行相关提示。
6. 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理解爱心和感恩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1. 视角的转变:学会从妈妈的角度去思考,理解她的心情和用意。
2. 相互的依赖感:培养意识到家人间感情的关键性质。
教学难点:1. 学会妥善处理与家人之间的矛盾。
2. 理解和掌握爱的真正含义。
课堂反馈:1. 讨论问题:展现学生对家庭依存关系的理解2. 综合任务:引导学生用感恩的态度来应对妈妈的唠叨3. 案例分析:分析和总结家庭内部互动情境,让学生体验到不同状态下的感受。
4. 课堂评价:口头交流、个人联系笔记。
家庭作业:1. 感性体会:写出一段感想,表达对家人关爱的感激之情。
2. 关注家人:去观察一下父母、爷爷奶奶或者其他长辈在照顾自己时付出的辛苦,记录下来并向家人表达感激。
教学流程:1. 课堂导入老师用一段家暴视频来引起学生的关注,展现家庭和睦的重要性。
接着,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家庭和睦,我们该如何看待家人关怀照顾的感情价值?2. 讲解妈妈的义务,以及妈妈的唠叨老师通过具体的例子来阐释妈妈身为家庭的一员所承载的义务,比如照顾孩子的饮食、生活、教育、情感等方面。
五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育教案-如何对待父母的唠叨 全国通用
五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育教案-如何对待父母的唠叨教学目标1.了解家长的爱与关心2.掌握正确的沟通方式,消除误解与矛盾3.学会对待父母的唠叨的积极心态和方法教学内容课前热身1.导入“爱的传递”游戏,鼓励学生积极表达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2.询问学生,你们是否经常遭遇父母的唠叨?如何面对?教学重点如何对待父母的唠叨?1.积极倾听,在耐心的态度下,认真聆听与理解父母对自己的关心和期望。
不要随意轻视父母的话语,更不能无视他们的苦心经营。
2.试着站在父母的角度看问题,理解他们的立场和角度。
父母善意的批评和叮嘱都是基于对子女的关注和爱,我们应该尊重他们的决策和选择。
3.有针对性的改进,根据实际情况改变自己的行为,让父母看得到自己的成长和进步,以提升自己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教学难点如何做到积极对待父母的唠叨?1.引导学生找出父母唠叨的原因并了解他们的立场和角度。
2.从实际出发,督促学生及时改善自身表现。
3.加强孝道宣传,提升学生对家长的尊重和理解。
1.情境教学法,通过学生自身经历举例来引导学生去认真思考和解决问题。
2.多媒体互动教学,通过播放视频短片,让学生了解如何和父母沟通、爱的传递。
引发学生思考且增强了解与实践的互动性。
3.采用PPT讲解法,突出重点,使学生更加易于理解。
教学过程1.热身:老师简单介绍“爱的传递”游戏,要求学生和父母写一张纸条,表达对方对自己的爱意,然后将他们家长的纸条贴到墙上,学生们去找自己的父母的爱意,然后将自己的纸条放到墙上。
让学生在找到父母的爱意后,口诵对自己的感激之情。
2.引出话题:询问学生们是否经常和家长出现矛盾,收集学生们的问题和想法,并让学生们先行思考如何解决矛盾。
3.整合问题:把学生的问题和想法分类、整理,教师提醒学生们要有自己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让学生认识到,处理家长的唠叨问题从自己做起,不论谁的过错,都要退一步海阔天空。
4.分组讨论:视课堂人数,适当分组。
三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育教案-面对妈妈的唠叨体会妈妈之爱全国通用
三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育教案:面对妈妈的唠叨体会妈妈之爱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妈妈唠叨背后的关心和爱。
2. 培养学生积极面对家庭沟通的态度,学会有效沟通。
3. 增进学生对家庭关系的认识,促进家庭和谐。
教学内容1. 唠叨的定义与家庭角色理解。
2. 沟通技巧与情感表达。
3. 家庭关系的重要性与维护。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使学生认识到妈妈唠叨是爱的表现,学会理解与沟通。
难点:引导学生从心理上接受并感激妈妈的关心,发展积极的沟通技巧。
教具与学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情境模拟卡片学生手册与练习本教学过程第一阶段:导入与讨论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孩子对妈妈唠叨的常见反应,引导学生思考唠叨的原因。
讨论唠叨是否都是无理的,让学生分享自己在家的经历。
第二阶段:情境模拟与角色扮演分发情境模拟卡片,让学生分组扮演家庭成员,模拟家庭沟通场景。
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沟通方式,观察和讨论哪种方式更有效。
第三阶段:情感表达与沟通技巧学习讲解情感表达的重要性,示范有效的沟通技巧。
学生通过练习本上的练习,加深对沟通技巧的理解。
学生分享今天的收获,讨论如何在家中应用所学。
板书设计面对妈妈的唠叨体会妈妈之爱副理解与沟通的艺术重点内容:唠叨的原因、有效沟通的技巧、家庭关系的重要性作业设计学生绘制一幅表达对妈妈感激的画作。
写一篇日记,描述一次成功沟通的经历。
课后反思学生是否理解唠叨背后的爱意?学生是否掌握了有效的沟通技巧?教学方法是否有效,是否需要调整?情境模拟与角色扮演的详细补充情境模拟与角色扮演是心理教学中非常有效的互动式教学方法。
在这一环节中,学生通过扮演不同角色,模拟真实生活场景,体验不同的沟通方式及其后果,从而深刻理解沟通的重要性。
1. 情境设计:教师应准备多种情境卡片,涵盖不同的家庭场景,如做家务、做作业、吃饭时等。
每种情境都应包含妈妈的唠叨和孩子的反应,确保情境的多样性和真实性。
2. 分组扮演: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每组可以选择一个情境进行模拟。
六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育导学案-父母的唠叨 全国通用
六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育导学案-父母的唠叨一、课程目标1.了解父母唠叨的原因和影响。
2.学会正确理解和回应父母的唠叨。
3.提升自我情绪调节能力,放松心态,减少与家庭的矛盾。
二、教学内容1.父母的唠叨是因为关心2.父母的唠叨会带来什么影响3.如何正确理解和回应父母的唠叨4.如何提升自我情绪调节能力,减少与家庭的矛盾三、教学步骤1. 父母的唠叨是因为关心1.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自己家庭中的唠叨点和原因,随机抽取几组进行汇报。
2.课堂教师进行点拨,引导学生思考父母的唠叨是出于何种目的和关心。
3.用具体案例引导学生分析父母唠叨的原因,让学生充分理解父母的唠叨是关爱的表现。
2. 父母的唠叨会带来什么影响1.分组讨论:如果一直听取父母的唠叨,会有什么样的影响?2.学生回答并进行展示汇报,课堂教师进行点评和引导,讲解过度聆听产生的负面影响:情绪上疲惫、不断被动地接受负面评价、认为自己无能或无法达到期望等等。
3.通过讲解,引导学生正确理解父母唠叨的正面意义。
3. 如何正确理解和回应父母的唠叨1.直接问清楚父母的意图2.如何用委婉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意见3.如何独立思考和自我评价4. 如何提升自我情绪调节能力,减少与家庭的矛盾1.分组演练情境判断,指导学生如何掌握情绪调节技巧并正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态度。
2.通过课堂示范,让学生学会用语言化解家庭矛盾,以及情绪调整的方法。
3.以小组为基本单位,进行家庭自我评价和改进活动,提升学生认识到自身家庭矛盾的存在,并寻找改变的方法。
四、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2.小组讨论互动法3.角色扮演法4.多媒体教学法五、教学评价1.教学记录2.学生课堂回答、讨论、表达的质量3.情景模拟成果评价4.考试成绩评价六、教学反馈本次教学活动,主要以多种方式进行教学。
从多人角度开始分析父母的唠叨,随后侧重讲解了父母的唠叨会对我们带来什么样的影响,以及如何正确理解和回应父母的唠叨,从而综合提升学生的情绪调节能力,减少与家庭的矛盾。
三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育教案-如何应对父母的唠叨全国通用
三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育教案如何应对父母的唠叨全国通用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父母的唠叨是出于关心和爱护,学会正确对待和应对父母的唠叨。
2.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提高他们与父母沟通的能力。
3. 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自我认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教学内容:1. 父母唠叨的原因和意义:讲解父母唠叨的背景和目的,让学生明白父母的关心和爱护。
2. 正确对待父母的唠叨:教育学生如何正确对待父母的唠叨,不产生逆反心理,学会换位思考。
3. 提高沟通能力:教授学生如何与父母进行有效沟通,表达自己的想法和需求,同时尊重父母的意见和决定。
4. 建立正确的自我认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自我认知,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不过度依赖父母的评价。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父母的唠叨是出于关心和爱护,学会正确对待和应对父母的唠叨,提高沟通能力。
2.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真正理解和接受父母的唠叨,不产生逆反心理,同时提高他们的沟通能力和自信心。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用于播放相关视频和展示PPT。
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播放相关视频或讲述真实案例,引起学生对父母唠叨的共鸣,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父母唠叨的原因和意义,让学生明白父母的关心和爱护,并教育他们如何正确对待和应对父母的唠叨。
3. 演练:通过角色扮演或小组讨论,让学生模拟与父母沟通的场景,提高他们的沟通能力。
板书设计:1. 如何应对父母的唠叨2. 副理解父母的关心和爱护,提高沟通能力3. 内容:父母唠叨的原因和意义正确对待父母的唠叨提高沟通能力建立正确的自我认知作业设计:1. 学生思考并记录下自己父母唠叨的情景,分析自己当时的情绪和反应,并思考如何更好地应对。
2. 学生与父母进行一次关于唠叨的对话,尝试运用所学知识,提高沟通能力,并将对话内容记录下来。
课后反思:1. 教师应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如是否讲解得清晰易懂,是否给予学生足够的参与机会等,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改进。
小学心理健康教案 面对父母唠叨
小学心理健康教案面对父母唠叨山家湾子小学张志强【活动构思】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自我意识迅速发展,独立意识越来越强,有一种强烈追求自主的欲望。
当强烈的独立意识与父母充满关爱的唠叨发生冲撞时,学生往往以自己的逆反行为来表示自己长大了,有时心里明知父母的唠叨是为了自己好,也会反感,觉得父母麻烦多事,甚至和父母产生摩擦,破坏亲子关系。
理解,是改善亲子关系的第一步。
通过本次辅导活动,让学生感受父母养育自己的不易,理解父母、体谅父母,正确看待父母的唠叨,共同探讨积极应对唠叨的好办法,从而改善亲子关系,是本次辅导的主要目的。
【活动目标】1.学生在体验中感受到父母养育自己的不易和培养自己的良苦用心,能从父母的角度看待问题,从而理解父母。
2.学会应对父母唠叨的方法。
【活动对象】小学五年级【活动过程】一、营造氛围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排去紧张情绪,创设一种开放、安全、温暖的氛围。
二、忆真情:铺垫情感同学们,爸爸妈妈也在盼着你们健康快乐地长大,在成长过程中,爸爸妈妈为你们做了很多很多,让我们一起来回忆他们关爱的点点滴滴。
谈一些父母平时的唠叨事。
学生畅谈。
小结:爸爸妈妈把我们养大多不容易呀,他们要为生活奔波,要为我们操心,可能会有许多我们想不到的麻烦、苦恼和辛酸。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回忆起生活中一幕幕感人的细节,重温那份感动,感知父母的不易,为以下环节作铺垫。
三、谈唠叨:宣泄不满爸爸妈妈有那么多的烦心事,有时看到我们达不到他们的要求,难免会显得着急,有时就会不停地唠叨。
你有这样的经历吗?他们还会什么时候在你耳边唠叨?你们听了爸爸妈妈的唠叨后,心里是一种什么感觉?设计意图:让孩子敞开心扉,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
四、想策略:头脑风暴所以有时就免不了会和爸爸妈妈之间产生一些摩擦,弄得他们不开心,自己也不开心,其实我们心里也不愿这样。
商量一下:面对他们的唠叨,我们最好怎么办?这就是今天咱们要探讨的主题——《如何应对父母的唠叨》——大家各想各的主意,来一个头脑风暴,请一位同学快速记录在白纸上,然后在许多主意中挑选出最好的两条,用记号笔写在红色的纸上。
六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育教案-父母的唠叨
六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育教案-父母的唠叨教学目标:1.了解父母唠叨的原因和背后的意图。
2.学会如何应对父母的唠叨,减小唠叨在自己身心健康上的影响。
3.学会如何沟通和表达自己的想法,有效改善与父母的关系。
教学重点:1.了解父母唠叨的背景和原因。
2.掌握应对父母唠叨的技巧和方法。
教学难点:1.如何改变与父母的沟通状态,建立良好的关系。
教学准备:1.教师课堂演示。
2.学生的研讨、讨论和小组活动。
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通过简单提问的方式调动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的注意力。
2.教师通过提问:你们是否有遭遇过父母唠叨的情况?你们是如何应对的?得到学生的回答。
二、知识讲解1.一些家长唠叨的原因:(1)父母关心孩子长大成人,希望孩子能够养成良好的习惯和品质。
(2)父母担心孩子受到欺负或不良影响。
(3)父母期望孩子能够学习好、成绩优秀等。
(4)父母可能会把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意见施加在孩子身上。
2.如何应对父母唠叨:(1)倾听:倾听父母的话,并对其进行理解。
(2)商量:与父母商量,尊重父母的意见。
(3)坦诚:坦诚地向父母表明自己的想法,理性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4)沟通:和父母保持良好沟通,正确地了解父母对自己的期望和愿望。
(5)感激:感激父母的关心和照顾。
三、活动体验1.小组分组讨论:每个小组讨论一个具体案例,探讨如何应对父母唠叨和改善与父母关系。
2.小组汇报:小组代表分享讨论的结果和建议。
四、教师总结1.我们应该了解父母唠叨的原因和意图,理性对待父母的关怀和观点。
2.我们应该正确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与父母保持良好沟通。
3.通过学习,我们要学会应对父母唠叨的方式和方法,真正接受并感激父母的关爱。
五、作业:1.每个学生思考一下自己与家长沟通的方式,对照课堂所学内容,自己总结如何改善与家长的沟通方法。
2.每个学生写一篇关于如何处理家长唠叨的经验分享。
六、作业解析1.作业一:每个学生思考一下自己与家长沟通的方式,对照课堂所学内容,自己总结如何改善与家长的沟通方法。
四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设计-爱的唠叨 全国通用
四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设计-爱的唠叨全国通用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父母的唠叨是出于对他们的关心和爱。
2. 培养学生积极面对父母的批评和指导,学会从中吸取教训。
3. 提高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
4. 培养学生与父母沟通的技巧,增进亲子关系。
教学内容1. 父母的爱与唠叨:介绍父母对子女的关心和爱,以及唠叨背后的动机。
2. 积极面对批评与指导: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父母的批评和指导,从中吸取教训,促进自身成长。
3. 情绪管理:教授学生如何识别和表达自己的情绪,以及如何有效应对生活中的挑战。
4. 沟通技巧:培养学生与父母沟通的技巧,包括倾听、表达、同理心等。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 理解父母的关心和爱。
2. 正确对待父母的批评和指导。
3. 学会情绪管理和沟通技巧。
教学难点1. 让学生真正理解父母的唠叨背后的爱。
2. 培养学生积极的情绪管理能力和沟通技巧。
教具与学具准备1. 多媒体设备:用于播放教学视频和展示PPT。
2. 教学卡片:用于辅助教学,展示关键词和概念。
3. 情绪管理卡片:用于学生识别和表达自己的情绪。
4. 角色扮演道具:用于模拟亲子沟通场景。
教学过程第一阶段:导入与讨论1. 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段关于父母唠叨的视频,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对父母唠叨的感受和理解。
3. 教师总结讨论结果,引导学生认识到父母的唠叨是出于关心和爱。
第二阶段:理论学习与案例分析1. 利用PPT展示关于积极面对批评与指导的理论知识,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父母的批评和指导。
2.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情绪管理的重要性和方法。
3. 教授学生沟通技巧,包括倾听、表达、同理心等。
第三阶段:实践与应用1. 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亲子沟通场景,培养学生的沟通技巧。
2. 通过小组活动,让学生互相分享情绪管理的经验和心得。
3. 教师总结活动成果,强调父母的关心和爱,以及正确对待父母批评和指导的重要性。
小学心理健康巧对父母唠叨教案
小学心理健康巧对父母唠叨教案教案:小学生心理健康巧对父母唠叨【教案简介】本教案旨在帮助小学生提升自身心理健康能力,学会巧妙与父母沟通并减少对父母的唠叨。
通过培养他们的情绪管理技巧和有效沟通能力,使其在与父母相处时更加融洽。
【教案内容】1. 情绪管理技巧的培养1.1 呼吸法在遇到令自己不满意的事情时,学生可以通过呼吸法来调整自己的情绪。
教导学生在遇到困扰时,先深呼吸几次,用肚子呼吸,让自己放松下来,然后再冷静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1.2 感恩日记鼓励学生每天写下自己当天所遇到的值得感恩的事情,帮助他们培养积极乐观的心态,并树立快乐生活的意识。
1.3 运动放松引导学生通过运动来释放内心的压力,如散步、户外活动等。
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心理调节能力,让他们在情绪低落时找到适合自己的消遣活动。
2. 有效沟通技巧的培养2.1 倾听能力教导学生学会倾听父母的话语,理解他们的观点和想法。
并鼓励他们在父母说话时,不要插嘴打断,而是用眼神和肢体语言来展示自己的关注和理解。
2.2 表达感受鼓励学生学会用适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而不是唠叨。
教导学生使用"我"的表达方式,例如“我感到...”、“我希望...”,让父母更容易理解他们的需求。
2.3 信任建立引导学生认识到信任的重要性,并与他们分享建立信任的方法,如诚实、守承诺、尊重父母等。
这样可以增进父母与孩子之间的联系,减少不必要的唠叨。
【教案实施】1.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一些与情绪管理和有效沟通相关的图片、视频、故事等教具,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相关概念。
2. 引入活动教师以活泼有趣的故事或短视频为引子,向学生介绍情绪管理的重要性和有效沟通的技巧,并与学生一同讨论。
3. 情绪管理技巧的培养3.1 老师向学生示范呼吸法,并要求学生跟随练习。
3.2 学生分小组,观看相关视频,讨论在不同情境下如何运用呼吸法进行情绪管理。
3.3 学生完成一份个人愿望与感恩日记,鼓励他们每天坚持写下一件感恩的事情。
巧对父母唠叨 (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心理健-通用版
巧对父母唠叨(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心理健康-通用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父母的唠叨是出于关心和爱,学会尊重和接纳父母的表达方式。
2. 培养学生良好的沟通能力,学会用恰当的方式回应父母的唠叨。
3.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家庭观念,增进亲子关系,营造和谐家庭氛围。
二、教学内容1. 父母唠叨的原因和意义2. 理解和接纳父母的唠叨3. 如何巧妙回应父母的唠叨4. 家庭关系和亲子沟通的重要性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会尊重和接纳父母的唠叨,用恰当的方式回应父母的关心。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和接纳父母的唠叨,树立正确的家庭观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教学视频、课堂活动道具等。
2. 学具:笔记本、笔、教材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一些关于父母唠叨的图片和视频,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 父母唠叨的原因和意义:讲解父母唠叨的原因,让学生明白父母的关心和爱。
3. 理解和接纳父母的唠叨:引导学生从父母的角度思考问题,理解和接纳父母的表达方式。
4. 如何巧妙回应父母的唠叨: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学会用恰当的方式回应父母的唠叨。
5. 家庭关系和亲子沟通的重要性:强调家庭关系和亲子沟通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
6. 课堂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活动,巩固所学知识。
7. 总结:对本次课程进行总结,强调尊重和接纳父母的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1. 巧对父母唠叨2. 目录: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课后反思七、作业设计1. 让学生结合自身经历,写一篇关于父母唠叨的感悟文章。
2. 设计一份亲子沟通计划,与父母共同实施。
八、课后反思1. 教师总结本次课程的优点和不足,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借鉴。
2. 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教学效果,不断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
3. 持续关注学生在家庭关系和亲子沟通方面的表现,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小学心理健康教案面对父母唠叨
小学心理健康教案——面对父母的唠叨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父母唠叨的原因,认识到父母的关爱。
2. 培养学生学会倾听和理解父母的唠叨,提高沟通能力。
3. 引导学生学会调整心态,积极面对父母的唠叨,提高心理素质。
教学重点:1. 理解父母唠叨的原因,认识到父母的关爱。
2. 学会倾听和理解父母的唠叨,提高沟通能力。
教学难点:1. 调整心态,积极面对父母的唠叨。
教学准备:1. PPT课件2. 教学视频或案例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在生活中是否遇到过父母的唠叨,感受是什么。
2. 分享一个关于父母唠叨的幽默故事,引发学生对父母唠叨的思考。
二、父母唠叨的原因(10分钟)1. 利用PPT展示父母唠叨的原因,如关心、担心、期望等。
2. 引导学生讨论父母唠叨的原因,分享自己的观点。
三、理解父母的关爱(10分钟)1. 利用PPT展示父母的爱,让学生认识到父母的唠叨其实是关爱的一种表现。
2. 观看一个关于父母关爱的视频,引导学生感受父母的爱。
四、学会倾听和理解(10分钟)1. 利用PPT展示倾听和理解父母的方法,如保持耐心、尊重、积极回应等。
2. 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模拟倾听和理解父母的过程,提高沟通能力。
五、调整心态,积极面对(10分钟)1. 利用PPT展示调整心态的方法,如深呼吸、换位思考、保持乐观等。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讨论、分享、视频观看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到父母唠叨的原因,认识到父母的关爱。
学生学会了倾听和理解父母的方法,提高了沟通能力。
通过调整心态,学生能够更积极地面对父母的唠叨,提高了心理素质。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情感波动,适时给予心理支持。
六、案例分析:父母的唠叨(15分钟)1. 教师展示一个关于父母唠叨的案例,让学生分组讨论。
2. 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分析案例中主人公如何应对父母的唠叨。
3. 教师总结案例中的经验教训,引导学生学会正确面对父母的唠叨。
七、互动游戏:沟通大挑战(15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互动游戏,模拟家庭沟通场景。
五年级心理健康教育课时10巧对父母的唠叨教案
巧对父母的唠叨教学对象小学五年级学生教学目标1.学习正确看待父母的唠叨,意识到唠叨是所有父母普遍的行为。
2.尝试站在父母的角度看问题,理解父母的唠叨是出于爱。
3.学习应对唠叨的方法,并能结合实际应用。
教学重点尝试站在父母的角度看问题,理解父母的唠叨是出于爱。
教学难点学习应对唠叨的方法,并能结合实际应用。
教学过程导入阶段——说说我的爸妈1.课前准备时,播放歌曲《爸爸妈妈》2.说说自己的爸爸妈妈教师引导:你们听过刚才的歌曲吗?这首歌的名字叫《爸爸妈妈》,我们今天就要来聊聊和爸爸妈妈有关的话题。
下面老师要先请同学向你同组的小伙伴介绍一下你的爸爸妈妈。
(课件出示:我有一个xxxx的妈妈我有一个xxxx的爸爸)3.指名分享4.引入主题:大家的介绍真的很有意思,不过有没有人会这样介绍呢(板书:唠叨)?有多少同学觉得你的父母很唠叨呢?看来这个烦恼我们还真得聊一聊,今天我们的主题就是——巧对父母的唠叨(板书)。
刚才大家介绍了自己的爸妈,下面我们来看看别人的爸妈有多唠叨。
展开阶段——我来感受唠叨1.观看视频——《中国式父母唠叨》2.分享感受教师提问:对于视频中女儿和母亲的对话,你有什么想法和感受?3.指名分享4.过渡:很多同学的妈妈是不是都和视频里的妈妈很像?是啊,天下没有一个不唠叨的妈妈,长辈的“婆婆嘴”从小陪伴着我们。
你们爱听父母的唠叨吗?老师像你们这么大的时候也很讨厌我妈妈的唠叨,甚至到了她一开口说话我就烦的程度。
不爱听唠叨,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我们并不了解父母唠叨的原因,下面就来帮父母找找唠叨的原因吧。
深入阶段——寻找唠叨原因1.2.3.教师提问:结合刚才找到的原因,想一想,唠叨背后是什么?4.学生回答,教师相机总结:是啊,唠叨的背后是爱。
只有对我们放心不下,担心我们生活得不够好;对我们有所期待,希望我们能做的更好的人才会不嫌烦地唠叨我们呀!除了我们的爸爸妈妈,还有谁会这样爱我们呢?下次被唠叨的时候,记得提醒自己这是爱的唠叨,也许就不会这么排斥了。
三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设计-面对妈妈的唠叨体会妈妈之爱 全国通用
三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设计-面对妈妈的唠叨体会妈妈之爱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家长的爱是无私的,妈妈唠叨是为了孩子好,并且学会感恩。
2.增强学生辨别家庭中爱和暴力的能力。
3.增强学生处理家庭纷争的能力,避免偏激、过激的语言行为。
4.增加学生自信,提高抗挫折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是关于在家庭生活中面对妈妈唠叨的情况,让学生感受妈妈之爱。
通过以下教学内容进行课堂教学。
1. 观看视频观看一段视频,内容为一个女孩背着书包跑进家门,妈妈开始唠叨且语气较重,女孩一脸生气和不满,但妈妈最后一句话让女孩哭了:“一定要好好学习,不要让我和你爸爸失望,你是我们最大的希望。
”教师可以让学生看完这段视频后,对视频的故事情节进行简单的小组讨论。
学生可以谈论哭了的原因,以及这段视频想要表达的故事背景。
2. 分析介绍情绪这个概念,让学生感受到情绪的翻转,有时候不幸的事情会发生在我们身上,但是我们要变得强大起来。
通过观看情绪翻转动画,引导学生思考人在情绪低谷的时候应该寻求哪些方式来调整情绪,以达到积极的心态。
3. 角色扮演安排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
每个小组的学生围绕着妈妈唠叨这个主题,设计一个场景,每个小组选出1-2人表演。
学生可以扮演家长、孩子等不同的角色,通过模拟家庭环境中的问题,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自己的情感和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作用。
同时,这种形式也可以让学生从参与中学习,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类似的挑战。
4. 情绪稳定教师引导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有效的情绪调节,然后再回到家庭中提高妈妈的低谷情绪。
通过深呼吸、放松动作等方法,来达到良好的情绪状态,从而更好地面对生活中的压力和挑战。
三、教学方法1. 探究式教学法通过开放性的问题来引发学生的思考,从而促进其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
学生可以自由探讨自己的主观感受,让学生在体验中得到心理健康的锻炼。
2. 合作学习法本节课程采取分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交流和合作,这样会促进学生的自我意识和社交技能的提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心理健康教案面对父母唠叨
山家湾子小学张志强
【活动构思】
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自我意识迅速发展,独立意识越来越强,有一种强烈追求自主的欲望。
当强烈的独立意识与父母充满关爱的唠叨发生冲撞时,学生往往以自己的逆反行为来表示自己长大了,有时心里明知父母的唠叨是为了自己好,也会反感,觉得父母麻烦多事,甚至和父母产生摩擦,破坏亲子关系。
理解,是改善亲子关系的第一步。
通过本次辅导活动,让学生感受父母养育自己的不易,理解父母、体谅父母,正确看待父母的唠叨,共同探讨积极应对唠叨的好办法,从而改善亲子关系,是本次辅导的主要目的。
【活动目标】
1.学生在体验中感受到父母养育自己的不易和培养自己的良苦用心,能从父母的角度看待问题,从而理解父母。
2.学会应对父母唠叨的方法。
【活动对象】小学五年级
【活动过程】
一、营造氛围
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排去紧张情绪,创设一种开放、安全、温暖的氛围。
二、忆真情:铺垫情感
同学们,爸爸妈妈也在盼着你们健康快乐地长大,在成长过程中,爸爸妈妈为你们做了很多很多,让我们一起来回忆他们关爱的点点滴滴。
谈一些父母平时的唠叨事。
学生畅谈。
小结:爸爸妈妈把我们养大多不容易呀,他们要为生活奔波,要为我们操心,可能会有许多我们想不到的麻烦、苦恼和辛酸。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回忆起生活中一幕幕感人的细节,重温那份感动,感知父母的不易,为以下环节作铺垫。
三、谈唠叨:宣泄不满
爸爸妈妈有那么多的烦心事,有时看到我们达不到他们的要求,难免会显得着急,有时就会不停地唠叨。
你有这样的经历吗?
他们还会什么时候在你耳边唠叨?你们听了爸爸妈妈的唠叨后,心里是一种什么感觉?
设计意图:让孩子敞开心扉,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
四、想策略:头脑风暴
所以有时就免不了会和爸爸妈妈之间产生一些摩擦,弄得他们不开心,自己也不开心,其实我们心里也不愿这样。
商量一下:面对他们的唠叨,我们最好怎么办?这就是今天咱们要探讨的主题——《如何应对父母的唠叨》
——大家各想各的主意,来一个头脑风暴,请一位同学快速记录在白纸上,然后在许多主意中挑选出最好的两条,用记号笔写在红色的纸上。
设计意图:通过生生互动,在思维的碰撞中,搜求多种应对父母唠叨的方法,在交流、筛选的过程中获得积极应对唠叨的方法,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
五、说方法:积极应对
1.把各小组“头脑风暴”碰撞出来的两个好点子都贴在黑板上。
2.学生交流,勾出好的点子,问:这是谁的创意?
3.根据大家认同的方法进行简单的归纳。
设计意图:给学生一个交流的空间,学生不断接受到新的信息和他人的反馈,学习应对父母唠叨的最佳方法。
五、师小结:情感升华
师结语:同学们,我还听过这样一个故事呢,有一位教授已经60多岁
了。
门外寒风凛冽,教授要出门去作报告。
他那80多岁的母亲,年迈多病,在病床上,发出断断续续的、低沉的声音:“儿啊,多穿点衣服吧……”
在父母的眼中,孩子再大也仍旧是孩子,我们就像父母心中的风筝,永远让他们牵挂。
很多人长大以后对父母曾令人心烦的唠叨又有了这样的感受:
唠叨是浓浓的关爱;
唠叨是温暖的呵护;
唠叨是母爱的重叠;
唠叨是亲情的附加。
我们在生活中有时听不进父母的唠叨,有自己的想法,这很正常,说明我们在成长。
如果父母的唠叨让你感到心烦了,受不了,记得用上今天学到的好方法呦!
设计意图:在孩子们都比较熟悉的歌曲中结束本课,借助音乐的感染力触动学生的心灵,在爱的氛围中达到情感的共鸣与升华,让学生意犹未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