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父母的唠叨教案

合集下载

六年级下册心理健康教案-第二十二课 妈妈,请您听我说|北师大版

六年级下册心理健康教案-第二十二课 妈妈,请您听我说|北师大版

教学设计基本模板教学目标1、通过问卷调查,思考父母唠叨的主要原因和情感因素。

2、通过情景演绎,体验父母唠叨背后是亲子沟通的方式存在问题。

3、通过小组讨论,探讨积极与父母沟通的方法。

教材分析本课结合了心理教材《初中生心理健康自助手册》中第三章“沟通你我他”中“亲亲一家人”一课,从亲子沟通的角度出发,选择了“唠叨”这个更小的切入点来展开,运用了美国教材《健康与幸福》中的十大生活技能之“运用沟通技能”,切实有效地在课堂中探讨亲子沟通中存在的问题,学会一种沟通技巧以改善亲子关系,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学生分析青春期的学生叛逆又敏感,渴望独立又还没有完全成熟。

但很多学生都已对父母的教育感到厌烦,觉得他们“唠叨”,因此而引起的逆反情绪和行为往往造成亲子沟通的断裂。

本课在中预年级实施,中预学生刚进入青春期,亲子关系还未陷入僵化状态,但已开始有学生反应出不同程度地不满。

在此时,与他们探讨亲子沟通技术,可以更好地引导他们主动与父母进行沟通交流,理解父母唠叨背后的原因,并应对亲子矛盾的产生。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能够学会一种沟通技能,与父母建立良好的主动交流。

教学难点:学会换位思考,理解父母唠叨背后的情感因素和主要原因。

从不同角度,如自身没有做好,或者父母正面临各种压力而导致情绪起伏等方面分析,以更好地应对父母的唠叨,处理好亲子关系。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活动技术应用设计意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视频导入,引出主题。

●观看视频短片●举手示意家中父母是否唠叨●播放《小孩不笨》视频短片●导入主题:像片中两位主人公一样,深受父母唠叨的同学请举手!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课前电子书包问卷调查功能通过有趣的视频引起同学们内心对“父母的唠叨”的共鸣,激起话题和兴趣。

被爱着的,只是每个父母爱的方式不同,对我们的影响也不同。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聊一下爸妈们的唠叨二、调查问卷,认识唠叨。

●同学们用电子书包做问卷调查。

1通过做的问卷调查的不同情况,阐述自己的理由。

幼儿园小班社会优质课教案《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社会优质课教案《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社会优质课教案《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含反思一、教学目标1.了解日常生活中对家长的基本回应礼仪2.学会尊重、理解父母的意愿3.促进家长与幼儿之间的沟通与互动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让幼儿了解基本的回应礼仪2.理解并尊重父母的意愿3.学会与父母的沟通与互动三、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15分钟)教师采取互动的方式,与幼儿们进行简单的问答交流,引入今天的故事主题——父母的话必须要听。

2.讲故事(30分钟)教师向幼儿讲述一则关于小猪和妈妈的故事:小猪挨了一次妈妈的训斥,自以为挺会做事的它认为妈妈唠叨了,于是这次它选择了不回答妈妈的话并逃避责任。

结果小猪发现这样的行为并不能使它好过,在下场受到了惩罚及妈妈的教育。

教师引导幼儿们自己体会小猪的经历,让孩子们认识到,“父母的话必须要听”。

3.操作练习(25分钟)教师拿出各种生活中常见的场景问题,如吃饭、睡觉、学习等,让孩子在模拟情景下进行对话,让他们了解基本的回应礼仪。

4.情景表演(20分钟)教师将孩子分成小组,让孩子们自行设计一个家庭情景,结合今天所学到的知识,让每个孩子对所扮演的角色进行描绘,收获如何在幼儿社会中熟练地应对父母的询问和进行双方沟通。

四、课后反思这节课的教案设计采用了讲故事和操作练习相结合的方式,让孩子们了解日常生活中对家长的基本回应礼仪,使幼儿理解并尊重父母的意愿,并学会与父母的沟通与互动。

从反思中我们可以看到,孩子们在操作练习中逐渐掌握了对话的技巧,但有一些孩子在情景表演环节中表现相对较差,可能由于缺乏关键性思维导致对所扮演的角色进行描绘不够自如。

同时也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更注重孩子们活动的操作性和参与性,增强幼儿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在教习过程中促进家长与幼儿之间的沟通与互动,以此生动感化孩子们对家庭和谐处事方面认知性的深层意义,夯实其品德修养的基础。

三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育教案-如何应对父母的唠叨

三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育教案-如何应对父母的唠叨

三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育教案-如何应对父母的唠叨一、教学目标:1.理解父母唠叨的原因和目的。

2.掌握应对父母唠叨的有效方式。

3.提高自我调节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什么是父母唠叨?它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2.为什么父母会唠叨?3.如何应对父母唠叨?4.如何避免冲突和沟通不畅?三、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1)观看视频:《父母与孩子的沟通》。

(2)老师向学生说明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2.知识讲解:(1)什么是父母唠叨?它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父母唠叨是指父母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向子女反复说同样的话,使子女感到烦躁和无聊。

父母唠叨的原因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点:1)父母关心孩子,希望孩子做好事情,所以不断提醒、督促。

2)父母对孩子的要求过高,认为孩子不够优秀,所以经常唠叨、批评。

3)父母生活压力大,所以情绪不稳定,容易向孩子发泄。

(2)为什么父母会唠叨?父母唠叨是因为父母关心孩子,希望孩子能够做好事情。

然而,很多时候,父母没有正确的方式和方法来与孩子沟通,就只能通过不断地唠叨来表达自己的期望和关心。

(3)如何应对父母唠叨?应对父母唠叨,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理解父母的用心:我们要认识到父母一直是关心我们的,我们应该感恩父母的爱,理解他们的用心。

2)不要直接反驳:我们要尽量避免与父母发生冲突和争吵,因此在父母唠叨的时候,我们可以表达自己的想法,但不要直接反驳父母的话。

3)主动分享:在完成作业、打扫房间等事情时,我们可以主动分享自己的经验,让父母感受到我们在成长,自己会做事了。

4)耐心倾听:在父母唠叨的时候,我们要耐心倾听,尽量不要心急,听取父母的话,找到其中的有益建议。

(4)如何避免冲突和沟通不畅?1)积极沟通:我们应该积极地与父母沟通,告诉他们自己的想法,不要让不愉快的情绪积压在心里。

2)立即道歉:如果因为情绪不稳定,我们回应不当,我们应该立即道歉,让父母知道我们的表现是不尊重他们的。

3)以笑容面对:无论是在什么时候,我们都应该以一个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以微笑的态度面对唠叨。

初中与父母沟通教案

初中与父母沟通教案

初中与父母沟通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与父母沟通的重要性,提高与父母沟通的意识和能力。

2. 培养学生与父母沟通的积极态度,增进亲情关系。

3. 引导学生掌握与父母沟通的基本技巧,提高家庭生活质量。

二、教学内容:1. 与父母沟通的重要性2. 与父母沟通的障碍3. 与父母沟通的技巧4. 增进亲情关系的建议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发生在学生身边的案例,引发学生对与父母沟通的思考,导入新课。

2. 讲解与父母沟通的重要性:结合生活实例,讲解与父母沟通对于个人成长和家庭关系的重要性。

3. 分析与父母沟通的障碍:引导学生认识自己在与父母沟通中存在的问题,如抵触情绪、沟通方式不当等。

4. 教授与父母沟通的技巧:介绍倾听、表达、同理心等沟通技巧,并引导学生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这些技巧。

5. 增进亲情关系的建议:给出一些建议,如主动分享、尊重差异、共同活动等,帮助学生增进与父母的亲情关系。

6. 实践演练: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与父母沟通的场景,运用所学技巧进行实践。

7. 总结与反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与父母沟通,改善家庭关系。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与父母沟通重要性的认识程度。

2. 学生掌握与父母沟通技巧的情况。

3. 学生在与父母沟通中的实际表现。

4. 家庭关系的改善情况。

五、教学资源:1. 案例材料。

2. 沟通技巧相关资料。

3. 角色扮演道具。

六、教学建议:1.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沟通技巧。

2. 鼓励学生主动与父母沟通,积极分享自己的生活和想法。

3. 教师要以身作则,做好与学生家长的沟通工作,为学生树立榜样。

4. 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及时解决学生在与父母沟通中遇到的问题。

5. 定期进行家庭访问,了解学生家庭状况,指导学生改善与父母的沟通。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与父母沟通的重要性,掌握与父母沟通的技巧,增进亲情关系,为构建和谐家庭氛围奠定基础。

小学心理健康教案。面对父母唠叨

小学心理健康教案。面对父母唠叨

小学心理健康教案。

面对父母唠叨
父母的唠叨
1.理解父母的用心,不要抱怨,不要反感,不要厌烦,不
要无视,不要顶嘴,不要逃避。

2.合理反应,不要冷落,不要沉默,不要不理不睬,不要
嚷嚷,不要撒泼。

3.主动沟通,不要躲避,不要回避,不要拖延,不要推脱,不要矛盾,不要冲突。

4.寻求帮助,不要自己扛,不要自己受,不要自己憋,不
要自己闷,不要自己怨,不要自己叹。

设计意图:通过讲解,让学生明确应对父母唠叨的正确方法,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心态,改善亲子关系。

活动总结】
通过本次活动,学生们深刻地认识到了父母的不易和关爱,理解了父母的唠叨是出于对自己的关心和爱护,掌握了应对父母唠叨的正确方法,同时也增强了亲子关系,让学生们更加健康快乐地成长。

1.将各小组的“头脑风暴”产生的两个优秀创意贴在黑板上。

2.学生进行交流,筛选出优秀的创意,并询问创意的来源。

3.根据大家认可的方式进行简单的总结。

设计目的:为学生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让他们不断接收新信息和他人的反馈,研究如何最好地应对父母的唠叨。

五、教师总结:情感上升。

巧对父母唠叨 (导学案)2022-2023学年心理健-通用版

巧对父母唠叨 (导学案)2022-2023学年心理健-通用版

巧对父母唠叨(导学案)1. 前言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父母作为家庭教育的主要承担者,通常会对孩子有很多唠叨和指责,而这种行为却会给孩子的身心健康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因此,如何巧妙地对待父母的唠叨,成为了孩子们必须掌握的一项生存技能。

本篇文档将为大家介绍如何巧对父母唠叨,使孩子们能更好地应对家庭教育中的各种挑战。

2. 什么是父母唠叨父母唠叨是指父母对孩子进行无意义的、冗长的、频繁的反复叮嘱、教育、责备或批评的行为。

父母唠叨的特点是信息量大、语言重复、说教性强,往往给孩子造成压力和困扰,影响孩子的行为习惯和心理状态。

3. 父母唠叨的负面影响父母唠叨对孩子的身心健康会带来以下负面影响:3.1. 抑郁和焦虑经常受到父母唠叨的孩子会觉得自己无法满足父母的期望,甚至可能会产生自卑感,心理逐渐承受不了压力,导致抑郁和焦虑的情况。

3.2. 减少自主性随着父母唠叨的频率和言辞的严厉,孩子会逐渐失去主动性,变得越来越闭塞,不愿和人沟通,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和需求,缺乏自信和责任心。

3.3. 激化矛盾孩子会感到自己受到了不公正的对待,对父母产生反感,甚至采取逆反心理和行为,激化家庭矛盾,影响亲子关系。

4. 如何巧对父母唠叨面对父母的唠叨,孩子应该如何巧妙地应对呢?4.1. 预设模式不同的父母有不同的说教模式,我们可以根据父母的说教模式,预先设置好应对策略。

例如,当父母开始反复叮嘱时,我们可以把精力放在听父母说话上,同时点头表示同意,以示我们接收到了信息。

同时,我们可以选择暂时不做出回应,或者说出一些比较明确简洁的话,让父母知道我们已经明白了他们的意思,如“好的”、“我知道”等。

4.2. 深入沟通当父母对我们提出一些具体的指责或者批评时,我们可以为父母提供更多的背景和关于我们想法的详细信息,从而让他们了解我们的需求和想法。

同时,我们可以对于自己不同意的观点进行耐心、理性的解释,展现我们的独立思考和自主行为。

六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育导学案-父母的唠叨 全国通用

六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育导学案-父母的唠叨 全国通用

六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育导学案-父母的唠叨一、课程目标1.了解父母唠叨的原因和影响。

2.学会正确理解和回应父母的唠叨。

3.提升自我情绪调节能力,放松心态,减少与家庭的矛盾。

二、教学内容1.父母的唠叨是因为关心2.父母的唠叨会带来什么影响3.如何正确理解和回应父母的唠叨4.如何提升自我情绪调节能力,减少与家庭的矛盾三、教学步骤1. 父母的唠叨是因为关心1.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自己家庭中的唠叨点和原因,随机抽取几组进行汇报。

2.课堂教师进行点拨,引导学生思考父母的唠叨是出于何种目的和关心。

3.用具体案例引导学生分析父母唠叨的原因,让学生充分理解父母的唠叨是关爱的表现。

2. 父母的唠叨会带来什么影响1.分组讨论:如果一直听取父母的唠叨,会有什么样的影响?2.学生回答并进行展示汇报,课堂教师进行点评和引导,讲解过度聆听产生的负面影响:情绪上疲惫、不断被动地接受负面评价、认为自己无能或无法达到期望等等。

3.通过讲解,引导学生正确理解父母唠叨的正面意义。

3. 如何正确理解和回应父母的唠叨1.直接问清楚父母的意图2.如何用委婉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意见3.如何独立思考和自我评价4. 如何提升自我情绪调节能力,减少与家庭的矛盾1.分组演练情境判断,指导学生如何掌握情绪调节技巧并正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态度。

2.通过课堂示范,让学生学会用语言化解家庭矛盾,以及情绪调整的方法。

3.以小组为基本单位,进行家庭自我评价和改进活动,提升学生认识到自身家庭矛盾的存在,并寻找改变的方法。

四、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2.小组讨论互动法3.角色扮演法4.多媒体教学法五、教学评价1.教学记录2.学生课堂回答、讨论、表达的质量3.情景模拟成果评价4.考试成绩评价六、教学反馈本次教学活动,主要以多种方式进行教学。

从多人角度开始分析父母的唠叨,随后侧重讲解了父母的唠叨会对我们带来什么样的影响,以及如何正确理解和回应父母的唠叨,从而综合提升学生的情绪调节能力,减少与家庭的矛盾。

父母的唠叨心理教案

父母的唠叨心理教案

父母的唠叨心理教案教案标题:理解父母的唠叨心理教学目标:1.了解并理解父母唠叨的原因和心理背景。

2.培养学生对待父母唠叨的积极态度和行为。

3.提供一些实用的沟通技巧,以更好地处理与父母之间的互动。

教学内容与步骤:1.引入与诱发思考(5分钟):- 引导学生回忆他们曾经或者目前经历的父母的唠叨,并询问他们对这种现象的看法。

- 向学生提问:“你认为为什么父母会唠叨?”并让学生思考并给出回答。

2.讲解父母唠叨的原因和心理背景(10分钟):- 解释父母唠叨的原因,如关心孩子、希望孩子做得更好、担忧孩子的安全等。

- 引导学生理解父母唠叨的心理背景,如过度保护、对孩子的期望、焦虑等。

3.理解和积极对待父母唠叨(15分钟):- 引导学生认识到父母唠叨对于他们的成长和发展的积极意义。

- 讨论如何积极对待父母唠叨,例如给予合理的回应、感激父母的爱和关心等。

4.沟通技巧与实践(15分钟):- 教授一些在与父母沟通时的实用技巧,如倾听、表达感受、说出自己的需求等。

- 分角色扮演,模拟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对话场景,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沟通技巧进行实践。

5.总结与反思(5分钟):- 向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关于父母唠叨的知识和技巧。

- 引导学生反思他们今后在处理与父母之间的互动时如何运用所学内容。

扩展练习(家庭作业):- 要求学生与自己的父母进行一次深入的对话,了解他们的关注和期望,并试着通过使用所学的沟通技巧来更好地回应他们。

教学资源:- 短视频或PPT展示关于父母唠叨的原因和心理背景。

- 角色扮演的道具或日常对话场景的图片。

评估方式:- 观察学生在角色扮演中的表现和运用沟通技巧的程度。

- 与学生进行对话,检查他们对于父母唠叨背后心理的理解程度。

备注:- 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应加强与学生的互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发表观点。

- 需要向学生传达父母的爱与关心对于孩子成长的重要性,以增强学生对于父母唠叨的理解和尊重。

《牵手两代——家长课程》(五年级)教案

《牵手两代——家长课程》(五年级)教案

《牵手两代——家长课程》(五年级)教案第三讲:望子成才忌唠叨亲子沟通双声道一、教材分析:本讲内容包括两个案例故事:《小脚丫的烦心事》和《唠叨是“爱”还是“害”》。

小学高年级的孩子,对妈妈的唠叨到底是什么反应呢?如何在生活中避免唠叨,作为家长该如何做才能让孩子得到合理的教育呢?教材给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二、教学目的:1、通过本讲主要是让家长了解孩子遇到问题时该如何应对。

2、让孩子体谅母亲的艰辛,理解母亲,密切亲子关系。

三:教学重点:让家长、老师正确面对孩子的问题。

四、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讨论交流法对比法五、教学过程:一、首先交流案例故事《小脚丫的烦心事》,小脚丫考试成绩不太好,面对第一位妈妈不停地唠叨,小脚丫烦死了。

另外一位妈妈却是正确引导,分析孩子错题的原因,帮其分析找到解决的办法。

引导家长讨论交流两个案例故事中反应的是什么问题?然后教师给让分析到底该做哪种家长,让家长选择:1、第一位妈妈的唠叨让小脚丫心烦意乱,没有心思改正了。

2、第二位妈妈帮孩子找毛病,找到为题梭子。

3、如何让孩子自我反思,自我改正。

家长选择后,引导家长和自己平日对待这些问题的做法比较,看看文中的母亲有哪些教育方法值得欣赏?通过交流,达成共识。

第一个故事中的母亲面对孩子考试成绩的低分,就是唠叨不停,其实孩子自己认为只是一次小测验,没有必要小题大做,再者妈妈的唠叨让让小脚丫心烦,没有心思该了。

第二个故事中的母亲,面对孩子成绩不理想,帮助孩子分析问题所在,孩子却庆幸自己有个好母亲,理解自己,想改掉自己的坏毛病,妈妈虽然认为自己的话没管用,实际上孩子已经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而且决定改正。

所以正确的引导很重要,自我反思、自我改正,才是办法,这样才能共同进步和成长。

话不多说但是说到孩子的心坎上,与孩子平等地双向交流,抓住契机,采用合理方式解决问题,提升孩子自我管理能力。

二、引导家长快速默读看看问题所在:唠叨的表现有哪些:1.事无巨细,一一叮嘱2.过度关注,频频催促3.不经思考,信口开河4.权威压制,重复命令5.自作主张,硬性灌输为啥孩子不爱听“唠叨”?影响因素一:“我长大了”影响因素二:“我以为能做好”什么原因导致父母如此爱“唠叨”影响因素一:“衣钵传承,习惯使然”影响因素二:“期待”过高,求全责备影响因素三:转移压力,以求心安三、(一)如何让孩子正确应对1.理解父母,主动沟通2.行动起来,应对“唠叨”(二)家长该如何应对1宜合理表达,忌情绪宣泄2. 宜耐心倾听,忌各说各话3.宜适度提醒,忌事事叮嘱4.宜民主尊重,忌权威控制(三)教师应对之策1.作文育人,增进侵权2.征集话语,家校沟通四、幸福之旅停止唠叨三部曲五、作业1、家长该如何教育孩子?2、什么原因导致父母爱“唠叨”?第四讲:言行伤人六月寒与人为善三冬暖一、教材分析:本讲的案例小脚丫的AB剧是《回击同学挨批评》和《动手就是欺负人》。

与父母沟通_大学心理教案

与父母沟通_大学心理教案

教案名称:与父母沟通技巧课时:1课时年级:大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与父母沟通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与父母有效沟通的技巧。

3. 提高学生处理与父母矛盾的能力。

教学内容:1. 与父母沟通的重要性2. 与父母沟通的技巧3. 处理与父母矛盾的方法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谈论与父母沟通的经历,让学生意识到与父母沟通的重要性。

二、讲解与父母沟通的重要性(10分钟)1. 解释为什么与父母沟通重要。

2. 举例说明与父母沟通的好处。

三、教授与父母沟通的技巧(15分钟)1. 倾听:倾听父母的意见,不打断他们的发言。

2. 表达: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3. 理解:试图理解父母的角度和感受。

4. 尊重:尊重父母的意见和决定。

5. 坚持:在沟通中保持坚定,但也要灵活。

四、讲解处理与父母矛盾的方法(10分钟)1. 冷静下来:在情绪激动时,不要急于解决问题。

2. 沟通:用适当的方式和技巧与父母沟通。

3. 妥协:在必要时,愿意妥协和让步。

4. 寻求专业帮助:如果矛盾无法解决,可以寻求心理咨询师或其他专业人士的帮助。

五、小组讨论(10分钟)1. 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与父母沟通的实例。

2. 每个小组分享自己的讨论结果。

六、总结与反馈(5分钟)1. 总结与父母沟通的重要性和技巧。

2. 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3. 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以改进教学。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理解程度。

2. 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以评估教学效果。

备注: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了解与父母沟通的重要性,并教授他们与父母有效沟通的技巧和处理矛盾的方法。

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更好地与父母沟通,建立良好的家庭关系。

学会与父母沟通教学设计(通用8篇)

学会与父母沟通教学设计(通用8篇)

学会与父母沟通教学设计学会与父母沟通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正确认识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和教育,理解父母、尊重父母,积极主动地与父母沟通。

2、能力:学会克服自己的逆反心理,提高与父母沟通的能力。

3、了解影响与父母沟通的原因,掌握与父母沟通的方法技巧教学准备1、学生准备:收集整理自己与父母交往中成功的做法或遇到的问题,准备在课堂上与同学们交流。

2、教师准备:(1)了解学生在与父母交往中面临的实际问题和希望,以便提高教学的针对性。

(2)学习有关“逆反心理”、亲子关系的理论知识,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

(3)收集有关中学生与父母交往的典型事例,充实教学资源。

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师:有人说,“世上有中结难以解开,它叫心结;世上有扇门难以敞开,它叫心扉;世上有条沟难以逾越,它叫代沟。

”不知道同学们是否体会到,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与父母之间的关系却不再像小孩子那样亲密无间。

可能许多同学都在思考:是什么原因造成了我们与父母的隔阂?又怎样来搭建心灵沟通的桥梁呢?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一起来探讨怎样与父母沟通。

(多媒体提供课题:学会与父母沟通)环节二:透视亲子矛盾师:我们来看下列生活场景第一幅:一名中学生正给自己的日记本加上一把锁第二幅:饭桌上父母询问孩子的在校情况,孩子冷淡的回答说,“什么也没发生”第三幅:一位母亲在偷听女儿的电话第四幅:一名中学生把父母买来的衣服仍在地上说:“真土气,我不穿”师:漫画中的场景在你的身边发生过吗?你觉得这些事情反映出了什么问题?生:这些事情反映了子女与父母在交往中发生了冲突。

师:结合上述漫画反映的问题,下面大家分组讨论一下,是什么原因影响了我们与父母之间的沟通呢?(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在课堂内巡视,了解学生的主要观点并参与学生讨论)师:同学们的发言很精彩,下面我来总结一下:影响我们与父母沟通的原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我们的年龄特点。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的心理发生了变化,自尊心增强、成人感增强、觉得自己是个大人了不希望父母过多的约束自己,渴望有自己独立的空间。

心理健康课—用爱的语言与父母对话教案

心理健康课—用爱的语言与父母对话教案

用爱的语言与父母对话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澄清自己与父母的关系,并思考父母与自己关系不如意的因素。

2.通过我说你做、角色扮演、情景表演等活动帮助学生了解PAC模式,学会应用非暴力沟通等与父母沟通的有效沟通方式。

3.培养学生与父母在日常生活中与父母良好沟通的能力,促进孩子与父母关系的和谐发展。

二、教学重难点1.通过我说你做、角色扮演、情景表演等活动帮助学生与父母沟通的正确方式。

2.了解并应用PAC模式、非暴力沟通等有效沟通方式,培养学生与父母进行良好沟通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角色扮演法、活动法四、教学对象初一年级五、教学用具PPT、学案、正方形纸张、彩笔六、教学过程【导入阶段】亲子关系瓶(7min)1.同学们呢,你们和父母相处的日子里肯定有快乐的时光,也可能有不那么愉快的日子,那么请你回忆一下你和你父母最近相处的时光,你们相处得怎样呢?下面每个瓶子都代表着你和你家人相处的快乐,请你根据你和你父母相处的实际情况给瓶子用一支颜色的笔涂色,给大家一分钟的时间(涂色的瓶子越多,代表你们之间的快乐时光越多)2.你还剩几个空瓶子呢?如果空瓶子代表不如意,请把你和你父母相处得不如意的地方写在瓶子里。

设计意图:将感受外化,澄清自己与父母之间的关系。

过渡语:刚刚我们通过同学们的分享和展示,我们发现大部分同学与父母之间的关系或多或少有些问题,那这些问题是怎么产生的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小游戏。

【转换阶段】活动:你说我做(5min)1.活动规则:请每位同学拿出一张正方形的纸,按我的要求进行操作。

期间不可以发问,不许和其他同学交流。

2.指导语:拿出一张正方形的纸,现在把纸对折,对折,再对折,把右上角撕下来,旋转180度,把左上角也撕下来,把纸打开。

师:看看大家撕出的图形是一样的吗?为什么呢?总结:当我们不与父母进行双向沟通交流的话,我们与父母之间的误会就会越来越深,关系自然也会开始出现问题。

设计意图:引出有效沟通过渡语:但是我们只要和父母双向沟通,一定会沟通顺畅吗?有同学会说,我有主动与父母进行沟通,但是还是会有问题,甚至会越演越烈。

小学心理健康教案面对父母唠叨

小学心理健康教案面对父母唠叨

小学心理健康教案——面对父母的唠叨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父母唠叨的原因,认识到父母的关爱。

2. 培养学生学会倾听和理解父母的唠叨,提高沟通能力。

3. 引导学生学会调整心态,积极面对父母的唠叨,提高心理素质。

教学重点:1. 理解父母唠叨的原因,认识到父母的关爱。

2. 学会倾听和理解父母的唠叨,提高沟通能力。

教学难点:1. 调整心态,积极面对父母的唠叨。

教学准备:1. PPT课件2. 教学视频或案例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在生活中是否遇到过父母的唠叨,感受是什么。

2. 分享一个关于父母唠叨的幽默故事,引发学生对父母唠叨的思考。

二、父母唠叨的原因(10分钟)1. 利用PPT展示父母唠叨的原因,如关心、担心、期望等。

2. 引导学生讨论父母唠叨的原因,分享自己的观点。

三、理解父母的关爱(10分钟)1. 利用PPT展示父母的爱,让学生认识到父母的唠叨其实是关爱的一种表现。

2. 观看一个关于父母关爱的视频,引导学生感受父母的爱。

四、学会倾听和理解(10分钟)1. 利用PPT展示倾听和理解父母的方法,如保持耐心、尊重、积极回应等。

2. 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模拟倾听和理解父母的过程,提高沟通能力。

五、调整心态,积极面对(10分钟)1. 利用PPT展示调整心态的方法,如深呼吸、换位思考、保持乐观等。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讨论、分享、视频观看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到父母唠叨的原因,认识到父母的关爱。

学生学会了倾听和理解父母的方法,提高了沟通能力。

通过调整心态,学生能够更积极地面对父母的唠叨,提高了心理素质。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情感波动,适时给予心理支持。

六、案例分析:父母的唠叨(15分钟)1. 教师展示一个关于父母唠叨的案例,让学生分组讨论。

2. 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分析案例中主人公如何应对父母的唠叨。

3. 教师总结案例中的经验教训,引导学生学会正确面对父母的唠叨。

七、互动游戏:沟通大挑战(15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互动游戏,模拟家庭沟通场景。

学会与父母沟通教案

学会与父母沟通教案

《学会与父母沟通》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父母为抚养自己付出的辛劳,主动与父母沟通,以实际行动孝敬父母和长辈。

2、能力:学会解决与父母之间的误会和矛盾,提高与父母平等沟通的能力.3、知识:正确认识“逆反"心理,了解影响与父母沟通的原因,掌握与父母沟通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时是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让爱驻我家》中的第一课第二节,也是对上节课《家,温馨的港湾》的进一步延伸和深化,是在上一课时激发学生情感,体会家庭温馨和父母养育之恩后,进一步指导学生掌握与父母进行沟通的技巧和方法。

主要分两个层次,一是“访谈:影响与父母沟通的原因”,二是“搭建心灵沟通的桥梁”,前一个层次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后一层次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对沟通难的问题,讲清道理很容易,但现实生活中让学生真正做到却有一定的难度。

因为刚进入青春期的学生,随着身体逐渐发育成熟,成人感增强,已开始产生了逆反心理;另外,有些学生因为父母经常外出打工,与父母缺少思想与情感上的交流,甚至对父母产生排斥心理,这也严重影响着子女与父母的沟通。

再加上初中学生阅历浅、处理问题的经验少,也给相互沟通带来一定的困难.教学设计思路本节课主要让学生在探究感悟中体会与父母沟通存在困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主观的原因,也有客观的原田。

引导学生理解父母,尊重父母,主动与父母交流沟通,化解沟通障碍,建立起融洽、和谐的家庭关系。

教学主要围绕“观察思考案例—-探究沟通困难原因——寻找与父母沟通方法——实现思想彻底转化”四个方面展开.具体通过“情景导入,自主感悟--师生互动,合作探究-—回归生活,拓展升华-—成果交流,积累收获"四环节实施课堂教学。

1.关于“观察思考案例”的教学,通过展示河北省唐山市玉田县杨家板乡周郑家庄一名16岁孩子因逆反心理杀死亲生父亲的视频,创设情境,让学生深观察,冷思考:造成家庭悲剧的原因,从而引发对这个年龄阶段的中学生心理变化方面的密切注意,导入课题“学会与父母沟通”。

面对父母的唠叨教案

面对父母的唠叨教案

面对父母的唠叨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体验,感受到父母养育自己的不易和培养自己的良苦用心,从父母的角度看待问题,理解父母。

2.学会应对父母唠叨的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理解父母。

2.难点:学会应对父母唠叨的方法并使用。

三、教学准备:课件、白纸、红纸四、教学过程:1.小游戏:营造氛围让我们先来玩一个游戏——雨后春笋。

一阵春雨吹过来,XXX在呼唤她的孩子们快快钻出地面呢,现在我来扮演笋妈妈,同学们就是XXX了,我会说几个笋芽儿钻出来,每个小组就几位同学站起来。

准备好了吗?(进行游戏)笋妈妈看见自己的孩子一个个钻出地面,心里是多么高兴啊!2.忆真情:铺垫情感同学们,爸爸妈妈也在盼着你们健康快乐地长大,在成长过程中,爸爸妈妈为你们做了很多很多,让我们一起来回忆他们关爱的点点滴滴。

看的时候,你们可以对着画面指指点点,也可以和伙伴交头接耳,想跟着唱也行。

播放音乐)这些画面让你想到了什么?学生畅谈。

小结:父母把我们养大多不容易呀,他们要为生活奔波,要为我们操心,可能会有许多我们想不到的麻烦、苦恼和辛酸。

3.谈唠叨:宣泄不满父母有那么多的烦心事,有时看到我们达不到他们的要求,难免会显得着急,有时就会不停地唠叨。

你有这样的经历吗?做做“快乐测试”——课本P17.你的父母还会什么时候在你耳边唠叨?父母的唠叨后,心里是一种什么感觉?读读《唠叨之歌》后心里的感受有改变吗?从中听出了什么?让我来猜一猜父母“唠叨之歌”中的弦外之音吧——“快乐测试”P234.4.想策略:头脑风暴父母对我的关心,导致唠叨,所以有时免不了我们会和父母之间产生一些摩擦,弄得他们不开心,自己也不开心,其实我们心里也不愿这样。

商量一下:面对他们的唠叨,我们最好怎么办?这就是今天咱们要探讨的主题——如何应对父母的唠叨。

大家各想各的主意,来一个头脑风暴,请一位同学快速记录在白纸上,然后在许多主意中挑选出最好的两条,用记号笔写在红色的纸上。

小学心理健康巧对父母唠叨教案

小学心理健康巧对父母唠叨教案

小学心理健康巧对父母唠叨教案教案:小学生心理健康巧对父母唠叨【教案简介】本教案旨在帮助小学生提升自身心理健康能力,学会巧妙与父母沟通并减少对父母的唠叨。

通过培养他们的情绪管理技巧和有效沟通能力,使其在与父母相处时更加融洽。

【教案内容】1. 情绪管理技巧的培养1.1 呼吸法在遇到令自己不满意的事情时,学生可以通过呼吸法来调整自己的情绪。

教导学生在遇到困扰时,先深呼吸几次,用肚子呼吸,让自己放松下来,然后再冷静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1.2 感恩日记鼓励学生每天写下自己当天所遇到的值得感恩的事情,帮助他们培养积极乐观的心态,并树立快乐生活的意识。

1.3 运动放松引导学生通过运动来释放内心的压力,如散步、户外活动等。

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心理调节能力,让他们在情绪低落时找到适合自己的消遣活动。

2. 有效沟通技巧的培养2.1 倾听能力教导学生学会倾听父母的话语,理解他们的观点和想法。

并鼓励他们在父母说话时,不要插嘴打断,而是用眼神和肢体语言来展示自己的关注和理解。

2.2 表达感受鼓励学生学会用适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而不是唠叨。

教导学生使用"我"的表达方式,例如“我感到...”、“我希望...”,让父母更容易理解他们的需求。

2.3 信任建立引导学生认识到信任的重要性,并与他们分享建立信任的方法,如诚实、守承诺、尊重父母等。

这样可以增进父母与孩子之间的联系,减少不必要的唠叨。

【教案实施】1.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一些与情绪管理和有效沟通相关的图片、视频、故事等教具,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相关概念。

2. 引入活动教师以活泼有趣的故事或短视频为引子,向学生介绍情绪管理的重要性和有效沟通的技巧,并与学生一同讨论。

3. 情绪管理技巧的培养3.1 老师向学生示范呼吸法,并要求学生跟随练习。

3.2 学生分小组,观看相关视频,讨论在不同情境下如何运用呼吸法进行情绪管理。

3.3 学生完成一份个人愿望与感恩日记,鼓励他们每天坚持写下一件感恩的事情。

妈妈唠叨的表情和语言教案

妈妈唠叨的表情和语言教案

妈妈唠叨的表情和语言教案一、活动设计背景十一、二岁的孩子已具有很强的自理能力,做事开始有了自己的主见,开始想摆脱父母的左右。

而生活中,这些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所处的家庭有很多是四个长辈守着一个孩子,长辈们喜欢过度关心孩子,以自己的生活经验教训孩子。

同样的容重复多了,就变成了唠叨。

孩子不爱听,发脾气,因而影响两代人的关系,甚至给孩子造成一些心理问题。

因此,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父母的唠叨是很重要,是学生健康成长不可忽视的条件。

二、活动目标1、了解父母在什么情况下唠叨,明白父母的唠叨是关心,爱护孩子的一种特殊表达方式。

2、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父母的唠叨,共同探讨对待唠叨的好办法。

三、活动准备1、邀请本班家长委员会的几位妈妈参加2.50信封和信纸3、若干白色和红色卡纸四、活动过程(一)听歌曲,引话题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欣赏歌曲吗?今天,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支歌曲,下面我们一起来听听看。

(播放《妈妈之歌》视频) 师:同学们,听了这支歌,你有什么想说的吗?(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师:同学们,据一份儿童的心理问卷分析显示: 90%以上的孩子认为妈妈太唠叨,也惹来不少孩子的厌烦。

同学们,你的妈妈爱唠叨吗?她们唠叨时,你是怎样处理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讨论这个话题。

(板书课题)(二)说唠叨,谈体会师:同学们,你能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和观察,说一说你的爸爸妈妈经常在什么情况下唠叨吗?他们经常喜欢说些什么?爸爸妈妈唠叨时,你的心情是怎样的?谁愿意告诉老师?(学生畅谈) 师结:从刚才同学们的讲述中,老师也体会到了大家的心情。

我们父母都希望子女有出息,他们把自己所有未圆的梦,未完成的事业都深深寄托在了我们身上。

在父母的眼中,孩子再大也仍旧是孩子,我们就像父母心中的风筝,永远让他们牵挂。

引起的唠叨的原因有哪些呢?下面请同学们小组讨论一下,组长做好记录。

师:在今天班会即将接近尾声时,老师请大家来观看视频。

唠叨的妈妈绘本教案大班

唠叨的妈妈绘本教案大班

唠叨的妈妈绘本教案大班教案标题:唠叨的妈妈绘本教案(大班)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唠叨的妈妈》这本绘本,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理解能力。

2. 帮助学生了解家庭中的角色和责任,并学会尊重和感激家人的付出。

3. 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让他们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和讨论绘本中的情节和主题。

教学准备:1. 绘本《唠叨的妈妈》2. 幻灯片或大屏幕3. 图片或图片卡片,展示不同家庭成员的角色和责任4. 黑板、彩色粉笔或白板、马克笔5. 学生绘本活动页(包括绘画和填空题)教学过程:引入:1. 引导学生回忆和分享他们的家庭成员,询问他们的父母在家中扮演的角色和负责的任务。

2. 出示图片或图片卡片,让学生描述不同家庭成员的角色和责任。

阅读与理解:1. 向学生展示绘本《唠叨的妈妈》的封面,并鼓励他们猜测故事的主题和内容。

2. 逐页阅读绘本,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问他们对故事情节和角色的理解和感受。

3. 阅读完毕后,进行简要的故事复述,确保学生对故事的基本情节有所理解。

讨论与分享:1. 引导学生讨论绘本中的主题和故事中的角色。

2. 提问学生关于绘本中的问题,例如:“为什么妈妈会唠叨?”、“你觉得妈妈的唠叨有什么好处?”、“我们应该如何对待家人的唠叨?”等等。

3.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家庭经历和感受,让他们理解家人的付出和关心。

绘本活动:1. 分发学生绘本活动页,让学生根据绘本中的情节和主题,进行绘画或填空题。

2. 鼓励学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他们的绘画作品或填空答案,分享给同学。

总结:1. 回顾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强调家庭中的角色和责任,并学会尊重和感激家人的付出。

2. 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对家人的唠叨表现出理解和耐心,并学会用适当的方式沟通。

拓展活动:1. 邀请学生回家后与家人分享今天学到的内容,并和家人讨论家庭中的角色和责任。

2. 学生可以创作一段小短剧,展示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和沟通。

评估方法:1. 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对绘本理解的表现。

五年级心理健康教育课时10巧对父母的唠叨教案

五年级心理健康教育课时10巧对父母的唠叨教案

巧对父母的唠叨教学对象小学五年级学生教学目标1.学习正确看待父母的唠叨,意识到唠叨是所有父母普遍的行为。

2.尝试站在父母的角度看问题,理解父母的唠叨是出于爱。

3.学习应对唠叨的方法,并能结合实际应用。

教学重点尝试站在父母的角度看问题,理解父母的唠叨是出于爱。

教学难点学习应对唠叨的方法,并能结合实际应用。

教学过程导入阶段——说说我的爸妈1.课前准备时,播放歌曲《爸爸妈妈》2.说说自己的爸爸妈妈教师引导:你们听过刚才的歌曲吗?这首歌的名字叫《爸爸妈妈》,我们今天就要来聊聊和爸爸妈妈有关的话题。

下面老师要先请同学向你同组的小伙伴介绍一下你的爸爸妈妈。

(课件出示:我有一个xxxx的妈妈我有一个xxxx的爸爸)3.指名分享4.引入主题:大家的介绍真的很有意思,不过有没有人会这样介绍呢(板书:唠叨)?有多少同学觉得你的父母很唠叨呢?看来这个烦恼我们还真得聊一聊,今天我们的主题就是——巧对父母的唠叨(板书)。

刚才大家介绍了自己的爸妈,下面我们来看看别人的爸妈有多唠叨。

展开阶段——我来感受唠叨1.观看视频——《中国式父母唠叨》2.分享感受教师提问:对于视频中女儿和母亲的对话,你有什么想法和感受?3.指名分享4.过渡:很多同学的妈妈是不是都和视频里的妈妈很像?是啊,天下没有一个不唠叨的妈妈,长辈的“婆婆嘴”从小陪伴着我们。

你们爱听父母的唠叨吗?老师像你们这么大的时候也很讨厌我妈妈的唠叨,甚至到了她一开口说话我就烦的程度。

不爱听唠叨,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我们并不了解父母唠叨的原因,下面就来帮父母找找唠叨的原因吧。

深入阶段——寻找唠叨原因1.2.3.教师提问:结合刚才找到的原因,想一想,唠叨背后是什么?4.学生回答,教师相机总结:是啊,唠叨的背后是爱。

只有对我们放心不下,担心我们生活得不够好;对我们有所期待,希望我们能做的更好的人才会不嫌烦地唠叨我们呀!除了我们的爸爸妈妈,还有谁会这样爱我们呢?下次被唠叨的时候,记得提醒自己这是爱的唠叨,也许就不会这么排斥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面对父母的唠叨(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生在体验中感受到父母养育自己的不易和培养自己的良苦用心,能从父母的角度看待问题,从而理解父母。

2.学会应对父母唠叨的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理解父母。

2.难点:学会应对父母唠叨的方法并使用。

三、教学准备:课件、白纸、红纸
四、教学过程:
1..小游戏:营造氛围
雨后春笋
让我们先来做个游戏——雨后春笋。

一阵春雨吹过来,笋妈妈在呼唤她的孩子们快快钻出地面呢,现在我来做笋妈妈,同学们就是笋芽儿了,我说几个笋芽儿钻出来,每个小组就几位同学站起来。

准备好了吗?(游戏)笋妈妈看见自己的孩子一个个钻出地面,心里是多么高兴啊!
2.忆真情:铺垫情感
同学们,爸爸妈妈也在盼着你们健康快乐地长大,在成长过程中,爸爸妈妈为你们做了很多很多,让我们一起来回忆他们关爱的点点滴滴。

看的时候,你们可以对着画面指指点点,也可以和伙伴交头接耳,想跟着唱也行。

(点击课件配上音乐)
这些似曾相识的画面让你想到了什么呢?
学生畅谈。

小结:爸爸妈妈把我们养大多不容易呀,他们要为生活奔波,要为我们操心,可能会有许多我们想不到的麻烦、苦恼和辛酸。

3.谈唠叨:宣泄不满
爸爸妈妈有那么多的烦心事,有时看到我们达不到他们的要求,难免会显得着急,有时就会不停地唠叨。

你有这样的经历吗?做做“快乐测试”——课本P17。

你的爸爸妈妈还会什么时候在你耳边唠叨?爸爸妈妈的唠叨后,心里是一种什么感觉?读读《唠叨之歌》后心里的感受有改变吗?从中听出了什么?
让我来猜一猜爸爸妈妈“唠叨之歌”中的弦外之音吧——“快乐测试”P23
4.想策略:头脑风暴
爸爸妈妈对我的关心,导致唠叨,所以有时免不了我们会和爸爸妈妈之间产生一些摩擦,弄得他们不开心,自己也不开心,其实我们心里也不愿这样。

商量一下:面对他
们的唠叨,我们最好怎么办?这就是今天咱们要探讨的主题——如何应对父母的唠叨——大家各想各的主意,来一个头脑风暴,请一位同学快速记录在白纸上,然后在许多主意中挑选出最好的两条,用记号笔写在红色的纸上。

5.说方法:积极应对
(1)把各小组“头脑风暴”碰撞出来的两个好点子都贴在黑板上。

(2)学生交流,勾出好的点子,问:这是谁的创意?
(3)根据大家认同的方法进行简单的归纳。

6.师小结:情感升华
阅读《唠叨伴我成长》
播放《爸妈谢谢你》的伴奏歌曲。

师结语:同学们,我还听过这样一个故事呢,有一位教授已经60多岁了。

门外寒风凛冽,教授要出门去作报告。

他那80多岁的母亲,年迈多病,在病床上,发出断断续续的、低沉的声音:“儿啊,多穿点衣服吧……”
在父母的眼中,孩子再大也仍旧是孩子,我们就像父母心中的风筝,永远让他们牵挂。

很多人长大以后对父母曾令人心烦的唠叨又有了这样的感受:
唠叨是浓浓的关爱;
唠叨是温暖的呵护;
唠叨是母爱的重叠;
唠叨是亲情的附加。

我们在生活中有时听不进父母的唠叨,有自己的想法,这很正常,说明我们在成长。

如果父母的唠叨让你感到心烦了,受不了,记得用上今天学到的好方法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