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父母的唠叨教案

合集下载

幼儿园小班社会优质课教案《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社会优质课教案《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社会优质课教案《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含反思一、教学目标1.了解日常生活中对家长的基本回应礼仪2.学会尊重、理解父母的意愿3.促进家长与幼儿之间的沟通与互动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让幼儿了解基本的回应礼仪2.理解并尊重父母的意愿3.学会与父母的沟通与互动三、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15分钟)教师采取互动的方式,与幼儿们进行简单的问答交流,引入今天的故事主题——父母的话必须要听。

2.讲故事(30分钟)教师向幼儿讲述一则关于小猪和妈妈的故事:小猪挨了一次妈妈的训斥,自以为挺会做事的它认为妈妈唠叨了,于是这次它选择了不回答妈妈的话并逃避责任。

结果小猪发现这样的行为并不能使它好过,在下场受到了惩罚及妈妈的教育。

教师引导幼儿们自己体会小猪的经历,让孩子们认识到,“父母的话必须要听”。

3.操作练习(25分钟)教师拿出各种生活中常见的场景问题,如吃饭、睡觉、学习等,让孩子在模拟情景下进行对话,让他们了解基本的回应礼仪。

4.情景表演(20分钟)教师将孩子分成小组,让孩子们自行设计一个家庭情景,结合今天所学到的知识,让每个孩子对所扮演的角色进行描绘,收获如何在幼儿社会中熟练地应对父母的询问和进行双方沟通。

四、课后反思这节课的教案设计采用了讲故事和操作练习相结合的方式,让孩子们了解日常生活中对家长的基本回应礼仪,使幼儿理解并尊重父母的意愿,并学会与父母的沟通与互动。

从反思中我们可以看到,孩子们在操作练习中逐渐掌握了对话的技巧,但有一些孩子在情景表演环节中表现相对较差,可能由于缺乏关键性思维导致对所扮演的角色进行描绘不够自如。

同时也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更注重孩子们活动的操作性和参与性,增强幼儿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在教习过程中促进家长与幼儿之间的沟通与互动,以此生动感化孩子们对家庭和谐处事方面认知性的深层意义,夯实其品德修养的基础。

小学心理健康教案面对父母唠叨

小学心理健康教案面对父母唠叨

小学心理健康教案——面对父母的唠叨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父母的唠叨是出于关爱和关心。

2. 培养学生学会倾听和理解父母的想法和需求。

3. 引导学生学会与父母沟通,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4. 培养学生调整心态,积极面对父母的唠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父母的关爱,学会与父母沟通。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调整心态,积极面对父母的唠叨。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案例和讨论问题。

2. 学生准备关于自己与父母沟通的经历和感受。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发生在学生身边的案例,引发学生对父母唠叨的思考。

2. 案例分析: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主人公面对父母唠叨的心态和做法。

3. 经验分享:邀请几名学生分享自己与父母沟通的经历和感受。

4. 沟通技巧学习:引导学生学习倾听、理解、表达的沟通技巧。

5. 情景模拟:分组进行情景模拟,让学生实践所学沟通技巧。

6.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总结本次课程的收获,并制定一个与父母沟通的计划。

五、课后作业1. 学生回家后,尝试与父母运用所学沟通技巧进行交流,记录交流过程中的感悟。

六、教学活动设计1. 活动一:情感共鸣——理解父母的唠叨目标:让学生感受到父母的唠叨是出于关爱和关心。

方法:通过观看亲子关系短视频,引导学生体会父母的辛劳和爱意。

2. 活动二:互动交流——学会有效沟通目标:培养学生学会倾听和理解父母的想法和需求。

方法:开展小组讨论,分享与父母沟通的成功经验,互相学习。

3. 活动三:情景模拟——化解亲子冲突目标:引导学生学会与父母沟通,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方法:模拟亲子冲突情境,让学生扮演角色,实践沟通技巧。

七、教学评价1. 评价方式: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2. 评价内容:学生沟通技巧的应用、情感态度的转变、与父母关系的变化。

3. 评价主体:教师、学生、家长。

八、教学反馈与调整1. 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巧对父母唠叨(教案)

巧对父母唠叨(教案)

巧对父母唠叨(教案)主题:巧对父母唠叨目的: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学会巧妙地回应父母的唠叨,增强学生的沟通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对象:初中生时间:1课时准备:黑板,粉笔,PPT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教师可以通过播放视频或图片等介绍各种让年轻人头疼的唠叨。

同时可以和学生们讨论“唠叨”的定义,以及常见的唠叨内容。

Step 2 分析问题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分析,例如:“为什么家长总是这么唠叨?”、“为啥我们觉得父母的唠叨那么烦人?”、“我们应该怎么应对父母的唠叨?”等等。

Step 3 学习技巧教师可以通过PPT或者案例分析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如何巧妙地回应父母的唠叨,例如:1.表达感受:当父母唠叨时,我们可以直接表达自己的感受,例如:“妈妈,我知道你是关心我,但是我已经学会独立了,希望你能够相信我。

”2.使用幽默:我们可以用幽默来化解紧张的气氛,例如:“爸爸,我知道你很担心我,不过我不是一个三岁小孩子,我可以自己保护好自己。

”3.给出理由:当我们认为父母的唠叨是不合理的,我们可以给出自己的理由,例如:“妈妈,我不想去补习班,因为我觉得我已经尽力了,再补习也没有什么效果。

”4.妥协与沟通:有时候我们不得不妥协,但是这并不代表我们要放弃自己的想法。

我们可以试着和父母进行沟通,让他们了解我们的想法和需求。

Step 4 实践演练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练习如何回应父母的唠叨,练习的内容可以是常见的父母唠叨,例如“早点睡觉”、“多吃点蔬菜”等等。

在练习过程中,教师可以给予学生建议和反馈。

Step 5 总结反思教师可以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受,同时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表现和存在的不足,并交换彼此的意见和建议。

同时,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些建议,例如“尊重和理解父母的心情”、“学会换位思考”等等。

Step 6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如何应对父母唠叨的文章。

教学总结:本课程教学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如何巧妙地回应父母的唠叨,并增强他们的沟通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五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育教案-如何对待父母的唠叨

五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育教案-如何对待父母的唠叨

五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育教案-如何对待父母的唠叨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认识到父母唠叨的原因和动机。

2. 学生能够有建设性地应对父母的唠叨。

3. 学生能够意识到尊重和理解家长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1. 训练学生的话语表达能力。

2. 培养学生的沟通技能。

教学难点:1. 如何让学生改变自己的认知和态度。

2. 如何理解和尊重父母。

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简单介绍本节课的主题:如何对待父母的唠叨,并引起学生兴趣和参与。

二、知识讲解与探究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父母会唠叨?1. 父母对孩子的关爱和担心。

2. 父母对孩子的要求和期望。

3. 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和培养。

教师借助故事或图片让学生体会父母唠叨的感受和心情。

三、知识总结教师带领学生总结课堂所学知识,让学生能够理解父母唠叨的原因和动机,并且能够在与父母沟通时有建设性地应对。

四、拓展练习1. 学生分小组探讨如何应对父母的唠叨,并分享自己的经验。

2. 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与父母的对话。

五、课堂反思教师让学生回顾本次课程所获得的收获和体会。

同时,教师也可以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和总结,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2. 讨论教学法3. 角色扮演法教学手段:1. PPT2. 课件3. 视频4. 图片教学评价:本节课的教学主要目的是通过探究父母唠叨的原因和动机,让学生理解父母,尊重父母,有建设性地应对父母的唠叨。

通过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沟通技巧和表达能力。

教学效果评估主要分为两个方面:课堂反馈和学生评价。

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和听取学生的意见,来判断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和质量。

六、深度探究:如何有效地与父母沟通在日常生活中,孩子们往往无法理解父母的意图和动机。

而父母唠叨更像是对孩子们的批评和警告,事实上父母的唠叨是因为他们对孩子的关心和疼爱,他们担心孩子们受到伤害或者无法做出正确的决定。

这种表达方式可能不是最理想的,但是家庭的亲密关系和沟通是能帮助孩子们和父母自然进入更良性的交流模式。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案如何应对父母的唠叨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案如何应对父母的唠叨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案如何应对父母的唠叨引言:小学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对象之一,而在小学生的日常成长中,父母的唠叨往往是难以避免的。

尽管父母的唠叨意在关心与保护,但如果处理不当,可能给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带来负面影响。

因此,对于教师而言,如何引导小学生正确面对父母的唠叨,成为一项重要的任务。

本文将就这一问题进行探讨,并给出一份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案,以帮助教师有效地应对父母的唠叨,促进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

一、了解父母的唠叨类型了解父母的唠叨类型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应对和引导。

父母的唠叨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关于学业的唠叨:包括学习进步、作业完成情况等;2.关于生活习惯的唠叨:包括起床、吃饭、洗漱等方面的问题;3.关于社交行为的唠叨:包括与同学的相处、言行举止等方面的问题。

二、应对父母的唠叨的策略1.倾听与表达教师应当倾听孩子诉说,并引导他们以积极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通过与小学生进行对话,教师能够了解他们的真实感受,为后续的引导提供基础。

2.传递心理健康知识教师可以通过在课堂上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帮助小学生了解到父母唠叨的原因和意义,以及正确应对的方法。

例如,教师可以告诉他们,父母的唠叨是因为父母关心他们,希望他们更好地成长,而并非针对个人。

3.培养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教师可以通过心理健康课程,帮助小学生培养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的能力。

小学生可以通过了解自己的情绪和需求,学会有效处理父母的唠叨。

例如,当父母唠叨是关于学业方面时,小学生可以自我评估学习情况,找出问题所在并提出改进方案,并通过与父母进行积极的沟通来解决问题。

4.引导良好的沟通与解决冲突能力教师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式,培养小学生的沟通与解决冲突能力。

当父母的唠叨给小学生带来困扰时,教师可以指导他们如何以积极的方式与父母进行沟通,并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

例如,小学生可以用感恩的心态对待父母的唠叨,并向父母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面对父母的唠叨教案

面对父母的唠叨教案

面对父母的唠叨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体验,感受到父母养育自己的不易和培养自己的良苦用心,从父母的角度看待问题,理解父母。

2.学会应对父母唠叨的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理解父母。

2.难点:学会应对父母唠叨的方法并使用。

三、教学准备:课件、白纸、红纸四、教学过程:1.小游戏:营造氛围让我们先来玩一个游戏——雨后春笋。

一阵春雨吹过来,XXX在呼唤她的孩子们快快钻出地面呢,现在我来扮演笋妈妈,同学们就是XXX了,我会说几个笋芽儿钻出来,每个小组就几位同学站起来。

准备好了吗?(进行游戏)笋妈妈看见自己的孩子一个个钻出地面,心里是多么高兴啊!2.忆真情:铺垫情感同学们,爸爸妈妈也在盼着你们健康快乐地长大,在成长过程中,爸爸妈妈为你们做了很多很多,让我们一起来回忆他们关爱的点点滴滴。

看的时候,你们可以对着画面指指点点,也可以和伙伴交头接耳,想跟着唱也行。

播放音乐)这些画面让你想到了什么?学生畅谈。

小结:父母把我们养大多不容易呀,他们要为生活奔波,要为我们操心,可能会有许多我们想不到的麻烦、苦恼和辛酸。

3.谈唠叨:宣泄不满父母有那么多的烦心事,有时看到我们达不到他们的要求,难免会显得着急,有时就会不停地唠叨。

你有这样的经历吗?做做“快乐测试”——课本P17.你的父母还会什么时候在你耳边唠叨?父母的唠叨后,心里是一种什么感觉?读读《唠叨之歌》后心里的感受有改变吗?从中听出了什么?让我来猜一猜父母“唠叨之歌”中的弦外之音吧——“快乐测试”P234.4.想策略:头脑风暴父母对我的关心,导致唠叨,所以有时免不了我们会和父母之间产生一些摩擦,弄得他们不开心,自己也不开心,其实我们心里也不愿这样。

商量一下:面对他们的唠叨,我们最好怎么办?这就是今天咱们要探讨的主题——如何应对父母的唠叨。

大家各想各的主意,来一个头脑风暴,请一位同学快速记录在白纸上,然后在许多主意中挑选出最好的两条,用记号笔写在红色的纸上。

三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育教案-面对妈妈的唠叨体会妈妈之爱 全国通用

三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育教案-面对妈妈的唠叨体会妈妈之爱 全国通用

三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育教案-面对妈妈的唠叨体会妈妈之爱一、教学目标1.了解“唠叨”和“爱”的相互关系;2.能够正确理解和回答妈妈的“唠叨”,并持续与妈妈的沟通;3.培养学生的耐心和理解力,增强家庭和谐气氛;4.提高学生的情商和自我调节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讲述如何面对妈妈的唠叨以及感受妈妈之爱。

2.1 什么是“唠叨”?“唠叨”指的是家长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避免错误行为而反复提醒或警告。

2.2 “唠叨”和“爱”的关系“唠叨”看似是一种负面的行为,但它实际上是家长的一种爱的表现。

父母和子女之间的关系是建立在爱的基础上的。

父母的“唠叨”是希望孩子能够健康成长,无论过程中困难或烦恼,都是为了孩子好。

因此,孩子们要正确理解妈妈的“唠叨”,感受妈妈之爱。

2.3 如何正确应对妈妈的“唠叨”?1.沉着冷静:不要对妈妈发脾气或作出过激的行为,要保持冷静;2.倾听妈妈:认真听取妈妈的话,了解妈妈的期望;3.表达自己:适度地表述自己的意见和想法,保持沟通;4.改变行为:如果妈妈的唠叨是因为我们的错误行为导致的,那么就要承认错误,改变自己的行为。

2.4 加强家庭和谐家庭是个人成长的地方,家庭和谐与否对个人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在处理妈妈的“唠叨”时,要掌握正确的沟通方式,学会倾听和表达,拉近和家人的距离,加强家庭和谐。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3.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唠叨”和“爱”的相互关系;•培养学生的耐心和理解力;•提升学生的情商和自我调节能力。

3.2 教学难点•让学生正确理解和回答妈妈的“唠叨”;•培养学生的锻炼自我调节能力。

四、教学过程本节课通过互动问答、小组讨论和情境模拟等方式,让学生进行参与课堂,达到愉悦学习的目的。

4.1 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5分钟)教师引入本节课的话题,提问学生:“你们是否遇到过家长的唠叨?你们觉得家长唠叨是什么意思?”步骤二:学习“唠叨”的意思及其与“爱”之间的关系(15分钟)教师讲解“唠叨”的概念,同时引导学生认识“唠叨”与“爱”的密切关系。

三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育教案-如何应对父母的唠叨

三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育教案-如何应对父母的唠叨

三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育教案-如何应对父母的唠叨一、教学目标:1.理解父母唠叨的原因和目的。

2.掌握应对父母唠叨的有效方式。

3.提高自我调节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什么是父母唠叨?它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2.为什么父母会唠叨?3.如何应对父母唠叨?4.如何避免冲突和沟通不畅?三、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1)观看视频:《父母与孩子的沟通》。

(2)老师向学生说明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2.知识讲解:(1)什么是父母唠叨?它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父母唠叨是指父母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向子女反复说同样的话,使子女感到烦躁和无聊。

父母唠叨的原因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点:1)父母关心孩子,希望孩子做好事情,所以不断提醒、督促。

2)父母对孩子的要求过高,认为孩子不够优秀,所以经常唠叨、批评。

3)父母生活压力大,所以情绪不稳定,容易向孩子发泄。

(2)为什么父母会唠叨?父母唠叨是因为父母关心孩子,希望孩子能够做好事情。

然而,很多时候,父母没有正确的方式和方法来与孩子沟通,就只能通过不断地唠叨来表达自己的期望和关心。

(3)如何应对父母唠叨?应对父母唠叨,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理解父母的用心:我们要认识到父母一直是关心我们的,我们应该感恩父母的爱,理解他们的用心。

2)不要直接反驳:我们要尽量避免与父母发生冲突和争吵,因此在父母唠叨的时候,我们可以表达自己的想法,但不要直接反驳父母的话。

3)主动分享:在完成作业、打扫房间等事情时,我们可以主动分享自己的经验,让父母感受到我们在成长,自己会做事了。

4)耐心倾听:在父母唠叨的时候,我们要耐心倾听,尽量不要心急,听取父母的话,找到其中的有益建议。

(4)如何避免冲突和沟通不畅?1)积极沟通:我们应该积极地与父母沟通,告诉他们自己的想法,不要让不愉快的情绪积压在心里。

2)立即道歉:如果因为情绪不稳定,我们回应不当,我们应该立即道歉,让父母知道我们的表现是不尊重他们的。

3)以笑容面对:无论是在什么时候,我们都应该以一个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以微笑的态度面对唠叨。

小学心理健康教案。面对父母唠叨

小学心理健康教案。面对父母唠叨

小学心理健康教案。

面对父母唠叨
父母的唠叨
1.理解父母的用心,不要抱怨,不要反感,不要厌烦,不
要无视,不要顶嘴,不要逃避。

2.合理反应,不要冷落,不要沉默,不要不理不睬,不要
嚷嚷,不要撒泼。

3.主动沟通,不要躲避,不要回避,不要拖延,不要推脱,不要矛盾,不要冲突。

4.寻求帮助,不要自己扛,不要自己受,不要自己憋,不
要自己闷,不要自己怨,不要自己叹。

设计意图:通过讲解,让学生明确应对父母唠叨的正确方法,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心态,改善亲子关系。

活动总结】
通过本次活动,学生们深刻地认识到了父母的不易和关爱,理解了父母的唠叨是出于对自己的关心和爱护,掌握了应对父母唠叨的正确方法,同时也增强了亲子关系,让学生们更加健康快乐地成长。

1.将各小组的“头脑风暴”产生的两个优秀创意贴在黑板上。

2.学生进行交流,筛选出优秀的创意,并询问创意的来源。

3.根据大家认可的方式进行简单的总结。

设计目的:为学生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让他们不断接收新信息和他人的反馈,研究如何最好地应对父母的唠叨。

五、教师总结:情感上升。

五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育教案-如何对待父母的唠叨 全国通用

五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育教案-如何对待父母的唠叨 全国通用

五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育教案-如何对待父母的唠叨教学目标1.了解家长的爱与关心2.掌握正确的沟通方式,消除误解与矛盾3.学会对待父母的唠叨的积极心态和方法教学内容课前热身1.导入“爱的传递”游戏,鼓励学生积极表达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2.询问学生,你们是否经常遭遇父母的唠叨?如何面对?教学重点如何对待父母的唠叨?1.积极倾听,在耐心的态度下,认真聆听与理解父母对自己的关心和期望。

不要随意轻视父母的话语,更不能无视他们的苦心经营。

2.试着站在父母的角度看问题,理解他们的立场和角度。

父母善意的批评和叮嘱都是基于对子女的关注和爱,我们应该尊重他们的决策和选择。

3.有针对性的改进,根据实际情况改变自己的行为,让父母看得到自己的成长和进步,以提升自己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教学难点如何做到积极对待父母的唠叨?1.引导学生找出父母唠叨的原因并了解他们的立场和角度。

2.从实际出发,督促学生及时改善自身表现。

3.加强孝道宣传,提升学生对家长的尊重和理解。

1.情境教学法,通过学生自身经历举例来引导学生去认真思考和解决问题。

2.多媒体互动教学,通过播放视频短片,让学生了解如何和父母沟通、爱的传递。

引发学生思考且增强了解与实践的互动性。

3.采用PPT讲解法,突出重点,使学生更加易于理解。

教学过程1.热身:老师简单介绍“爱的传递”游戏,要求学生和父母写一张纸条,表达对方对自己的爱意,然后将他们家长的纸条贴到墙上,学生们去找自己的父母的爱意,然后将自己的纸条放到墙上。

让学生在找到父母的爱意后,口诵对自己的感激之情。

2.引出话题:询问学生们是否经常和家长出现矛盾,收集学生们的问题和想法,并让学生们先行思考如何解决矛盾。

3.整合问题:把学生的问题和想法分类、整理,教师提醒学生们要有自己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让学生认识到,处理家长的唠叨问题从自己做起,不论谁的过错,都要退一步海阔天空。

4.分组讨论:视课堂人数,适当分组。

巧对父母唠叨 (导学案)2022-2023学年心理健-通用版

巧对父母唠叨 (导学案)2022-2023学年心理健-通用版

巧对父母唠叨(导学案)1. 前言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父母作为家庭教育的主要承担者,通常会对孩子有很多唠叨和指责,而这种行为却会给孩子的身心健康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因此,如何巧妙地对待父母的唠叨,成为了孩子们必须掌握的一项生存技能。

本篇文档将为大家介绍如何巧对父母唠叨,使孩子们能更好地应对家庭教育中的各种挑战。

2. 什么是父母唠叨父母唠叨是指父母对孩子进行无意义的、冗长的、频繁的反复叮嘱、教育、责备或批评的行为。

父母唠叨的特点是信息量大、语言重复、说教性强,往往给孩子造成压力和困扰,影响孩子的行为习惯和心理状态。

3. 父母唠叨的负面影响父母唠叨对孩子的身心健康会带来以下负面影响:3.1. 抑郁和焦虑经常受到父母唠叨的孩子会觉得自己无法满足父母的期望,甚至可能会产生自卑感,心理逐渐承受不了压力,导致抑郁和焦虑的情况。

3.2. 减少自主性随着父母唠叨的频率和言辞的严厉,孩子会逐渐失去主动性,变得越来越闭塞,不愿和人沟通,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和需求,缺乏自信和责任心。

3.3. 激化矛盾孩子会感到自己受到了不公正的对待,对父母产生反感,甚至采取逆反心理和行为,激化家庭矛盾,影响亲子关系。

4. 如何巧对父母唠叨面对父母的唠叨,孩子应该如何巧妙地应对呢?4.1. 预设模式不同的父母有不同的说教模式,我们可以根据父母的说教模式,预先设置好应对策略。

例如,当父母开始反复叮嘱时,我们可以把精力放在听父母说话上,同时点头表示同意,以示我们接收到了信息。

同时,我们可以选择暂时不做出回应,或者说出一些比较明确简洁的话,让父母知道我们已经明白了他们的意思,如“好的”、“我知道”等。

4.2. 深入沟通当父母对我们提出一些具体的指责或者批评时,我们可以为父母提供更多的背景和关于我们想法的详细信息,从而让他们了解我们的需求和想法。

同时,我们可以对于自己不同意的观点进行耐心、理性的解释,展现我们的独立思考和自主行为。

六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育导学案-父母的唠叨 全国通用

六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育导学案-父母的唠叨 全国通用

六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育导学案-父母的唠叨一、课程目标1.了解父母唠叨的原因和影响。

2.学会正确理解和回应父母的唠叨。

3.提升自我情绪调节能力,放松心态,减少与家庭的矛盾。

二、教学内容1.父母的唠叨是因为关心2.父母的唠叨会带来什么影响3.如何正确理解和回应父母的唠叨4.如何提升自我情绪调节能力,减少与家庭的矛盾三、教学步骤1. 父母的唠叨是因为关心1.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自己家庭中的唠叨点和原因,随机抽取几组进行汇报。

2.课堂教师进行点拨,引导学生思考父母的唠叨是出于何种目的和关心。

3.用具体案例引导学生分析父母唠叨的原因,让学生充分理解父母的唠叨是关爱的表现。

2. 父母的唠叨会带来什么影响1.分组讨论:如果一直听取父母的唠叨,会有什么样的影响?2.学生回答并进行展示汇报,课堂教师进行点评和引导,讲解过度聆听产生的负面影响:情绪上疲惫、不断被动地接受负面评价、认为自己无能或无法达到期望等等。

3.通过讲解,引导学生正确理解父母唠叨的正面意义。

3. 如何正确理解和回应父母的唠叨1.直接问清楚父母的意图2.如何用委婉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意见3.如何独立思考和自我评价4. 如何提升自我情绪调节能力,减少与家庭的矛盾1.分组演练情境判断,指导学生如何掌握情绪调节技巧并正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态度。

2.通过课堂示范,让学生学会用语言化解家庭矛盾,以及情绪调整的方法。

3.以小组为基本单位,进行家庭自我评价和改进活动,提升学生认识到自身家庭矛盾的存在,并寻找改变的方法。

四、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2.小组讨论互动法3.角色扮演法4.多媒体教学法五、教学评价1.教学记录2.学生课堂回答、讨论、表达的质量3.情景模拟成果评价4.考试成绩评价六、教学反馈本次教学活动,主要以多种方式进行教学。

从多人角度开始分析父母的唠叨,随后侧重讲解了父母的唠叨会对我们带来什么样的影响,以及如何正确理解和回应父母的唠叨,从而综合提升学生的情绪调节能力,减少与家庭的矛盾。

父母的唠叨心理教案

父母的唠叨心理教案

父母的唠叨心理教案教案标题:理解父母的唠叨心理教学目标:1.了解并理解父母唠叨的原因和心理背景。

2.培养学生对待父母唠叨的积极态度和行为。

3.提供一些实用的沟通技巧,以更好地处理与父母之间的互动。

教学内容与步骤:1.引入与诱发思考(5分钟):- 引导学生回忆他们曾经或者目前经历的父母的唠叨,并询问他们对这种现象的看法。

- 向学生提问:“你认为为什么父母会唠叨?”并让学生思考并给出回答。

2.讲解父母唠叨的原因和心理背景(10分钟):- 解释父母唠叨的原因,如关心孩子、希望孩子做得更好、担忧孩子的安全等。

- 引导学生理解父母唠叨的心理背景,如过度保护、对孩子的期望、焦虑等。

3.理解和积极对待父母唠叨(15分钟):- 引导学生认识到父母唠叨对于他们的成长和发展的积极意义。

- 讨论如何积极对待父母唠叨,例如给予合理的回应、感激父母的爱和关心等。

4.沟通技巧与实践(15分钟):- 教授一些在与父母沟通时的实用技巧,如倾听、表达感受、说出自己的需求等。

- 分角色扮演,模拟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对话场景,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沟通技巧进行实践。

5.总结与反思(5分钟):- 向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关于父母唠叨的知识和技巧。

- 引导学生反思他们今后在处理与父母之间的互动时如何运用所学内容。

扩展练习(家庭作业):- 要求学生与自己的父母进行一次深入的对话,了解他们的关注和期望,并试着通过使用所学的沟通技巧来更好地回应他们。

教学资源:- 短视频或PPT展示关于父母唠叨的原因和心理背景。

- 角色扮演的道具或日常对话场景的图片。

评估方式:- 观察学生在角色扮演中的表现和运用沟通技巧的程度。

- 与学生进行对话,检查他们对于父母唠叨背后心理的理解程度。

备注:- 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应加强与学生的互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发表观点。

- 需要向学生传达父母的爱与关心对于孩子成长的重要性,以增强学生对于父母唠叨的理解和尊重。

《牵手两代——家长课程》(五年级)教案

《牵手两代——家长课程》(五年级)教案

《牵手两代——家长课程》(五年级)教案第三讲:望子成才忌唠叨亲子沟通双声道一、教材分析:本讲内容包括两个案例故事:《小脚丫的烦心事》和《唠叨是“爱”还是“害”》。

小学高年级的孩子,对妈妈的唠叨到底是什么反应呢?如何在生活中避免唠叨,作为家长该如何做才能让孩子得到合理的教育呢?教材给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二、教学目的:1、通过本讲主要是让家长了解孩子遇到问题时该如何应对。

2、让孩子体谅母亲的艰辛,理解母亲,密切亲子关系。

三:教学重点:让家长、老师正确面对孩子的问题。

四、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讨论交流法对比法五、教学过程:一、首先交流案例故事《小脚丫的烦心事》,小脚丫考试成绩不太好,面对第一位妈妈不停地唠叨,小脚丫烦死了。

另外一位妈妈却是正确引导,分析孩子错题的原因,帮其分析找到解决的办法。

引导家长讨论交流两个案例故事中反应的是什么问题?然后教师给让分析到底该做哪种家长,让家长选择:1、第一位妈妈的唠叨让小脚丫心烦意乱,没有心思改正了。

2、第二位妈妈帮孩子找毛病,找到为题梭子。

3、如何让孩子自我反思,自我改正。

家长选择后,引导家长和自己平日对待这些问题的做法比较,看看文中的母亲有哪些教育方法值得欣赏?通过交流,达成共识。

第一个故事中的母亲面对孩子考试成绩的低分,就是唠叨不停,其实孩子自己认为只是一次小测验,没有必要小题大做,再者妈妈的唠叨让让小脚丫心烦,没有心思该了。

第二个故事中的母亲,面对孩子成绩不理想,帮助孩子分析问题所在,孩子却庆幸自己有个好母亲,理解自己,想改掉自己的坏毛病,妈妈虽然认为自己的话没管用,实际上孩子已经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而且决定改正。

所以正确的引导很重要,自我反思、自我改正,才是办法,这样才能共同进步和成长。

话不多说但是说到孩子的心坎上,与孩子平等地双向交流,抓住契机,采用合理方式解决问题,提升孩子自我管理能力。

二、引导家长快速默读看看问题所在:唠叨的表现有哪些:1.事无巨细,一一叮嘱2.过度关注,频频催促3.不经思考,信口开河4.权威压制,重复命令5.自作主张,硬性灌输为啥孩子不爱听“唠叨”?影响因素一:“我长大了”影响因素二:“我以为能做好”什么原因导致父母如此爱“唠叨”影响因素一:“衣钵传承,习惯使然”影响因素二:“期待”过高,求全责备影响因素三:转移压力,以求心安三、(一)如何让孩子正确应对1.理解父母,主动沟通2.行动起来,应对“唠叨”(二)家长该如何应对1宜合理表达,忌情绪宣泄2. 宜耐心倾听,忌各说各话3.宜适度提醒,忌事事叮嘱4.宜民主尊重,忌权威控制(三)教师应对之策1.作文育人,增进侵权2.征集话语,家校沟通四、幸福之旅停止唠叨三部曲五、作业1、家长该如何教育孩子?2、什么原因导致父母爱“唠叨”?第四讲:言行伤人六月寒与人为善三冬暖一、教材分析:本讲的案例小脚丫的AB剧是《回击同学挨批评》和《动手就是欺负人》。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案爱的唠叨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案爱的唠叨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案爱的唠叨爱的唠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案引言:在小学阶段的孩子们身上,心理健康的培养至关重要。

心理健康教育不仅关乎孩子们的学习成绩,更涉及到他们的成长和终身幸福。

因此,本教案旨在通过“爱的唠叨”这一活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积极心态,培养健康的情感表达方式,并培养他们的自尊心与自信心。

活动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竞争压力的增加,小学生的心理问题日益突出。

许多学生在成长中面临着自卑、焦虑、孤独等问题,这对他们的健康成长产生了负面影响。

因此,进行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是学校教育的一部分。

活动目标:1. 帮助学生正确理解“爱的唠叨”的概念和作用。

2. 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态度和行为习惯。

3. 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表达方式,增强沟通能力。

4. 培养学生的自尊心与自信心。

5. 倡导家校合作,共同关注学生心理健康。

活动步骤:第一步:引入活动教师将“爱的唠叨”活动的主题进行简要介绍,解释活动的目的和意义。

教师可以提问学生,询问他们是否有过被父母唠叨的经历,以此激发他们的兴趣。

同时,教师也可以分享自己小时候被父母唠叨的故事,并说明这对自己的成长有何影响。

第二步:讨论“爱的唠叨”教师组织学生就“爱的唠叨”展开讨论,引导学生一起思考以下问题:1. 父母唠叨对我们的成长有何影响?2. 如何正确对待父母的唠叨?3. 为什么父母会唠叨我们?4. 我们有哪些情感表达方式?通过讨论,学生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爱的唠叨”的概念,以及正确对待和理解它的重要性。

第三步:学生作品分享鼓励学生在班级中分享自己的心情日记、自我介绍、情感表达作品等。

这样的分享有助于学生们互相了解,增强彼此之间的沟通和理解。

同时,通过与同学们的分享,学生们也能够学习到更多的情感表达方式,拓宽自己的思维。

第四步:角色扮演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分成小组进行表演。

每个小组的学生可以扮演不同的角色,例如父母、老师、朋友等。

通过角色扮演,学生们可以切身感受不同角色的感受和需求,进一步理解如何正确表达自己的情感以及如何理解和关心他人的情感。

三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育教案-如何应对父母的唠叨全国通用

三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育教案-如何应对父母的唠叨全国通用

三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育教案如何应对父母的唠叨全国通用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父母的唠叨是出于关心和爱护,学会正确对待和应对父母的唠叨。

2.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提高他们与父母沟通的能力。

3. 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自我认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教学内容:1. 父母唠叨的原因和意义:讲解父母唠叨的背景和目的,让学生明白父母的关心和爱护。

2. 正确对待父母的唠叨:教育学生如何正确对待父母的唠叨,不产生逆反心理,学会换位思考。

3. 提高沟通能力:教授学生如何与父母进行有效沟通,表达自己的想法和需求,同时尊重父母的意见和决定。

4. 建立正确的自我认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自我认知,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不过度依赖父母的评价。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父母的唠叨是出于关心和爱护,学会正确对待和应对父母的唠叨,提高沟通能力。

2.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真正理解和接受父母的唠叨,不产生逆反心理,同时提高他们的沟通能力和自信心。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用于播放相关视频和展示PPT。

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播放相关视频或讲述真实案例,引起学生对父母唠叨的共鸣,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父母唠叨的原因和意义,让学生明白父母的关心和爱护,并教育他们如何正确对待和应对父母的唠叨。

3. 演练:通过角色扮演或小组讨论,让学生模拟与父母沟通的场景,提高他们的沟通能力。

板书设计:1. 如何应对父母的唠叨2. 副理解父母的关心和爱护,提高沟通能力3. 内容:父母唠叨的原因和意义正确对待父母的唠叨提高沟通能力建立正确的自我认知作业设计:1. 学生思考并记录下自己父母唠叨的情景,分析自己当时的情绪和反应,并思考如何更好地应对。

2. 学生与父母进行一次关于唠叨的对话,尝试运用所学知识,提高沟通能力,并将对话内容记录下来。

课后反思:1. 教师应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如是否讲解得清晰易懂,是否给予学生足够的参与机会等,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改进。

小学心理健康巧对父母唠叨教案

小学心理健康巧对父母唠叨教案

小学心理健康巧对父母唠叨教案教案:小学生心理健康巧对父母唠叨【教案简介】本教案旨在帮助小学生提升自身心理健康能力,学会巧妙与父母沟通并减少对父母的唠叨。

通过培养他们的情绪管理技巧和有效沟通能力,使其在与父母相处时更加融洽。

【教案内容】1. 情绪管理技巧的培养1.1 呼吸法在遇到令自己不满意的事情时,学生可以通过呼吸法来调整自己的情绪。

教导学生在遇到困扰时,先深呼吸几次,用肚子呼吸,让自己放松下来,然后再冷静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1.2 感恩日记鼓励学生每天写下自己当天所遇到的值得感恩的事情,帮助他们培养积极乐观的心态,并树立快乐生活的意识。

1.3 运动放松引导学生通过运动来释放内心的压力,如散步、户外活动等。

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心理调节能力,让他们在情绪低落时找到适合自己的消遣活动。

2. 有效沟通技巧的培养2.1 倾听能力教导学生学会倾听父母的话语,理解他们的观点和想法。

并鼓励他们在父母说话时,不要插嘴打断,而是用眼神和肢体语言来展示自己的关注和理解。

2.2 表达感受鼓励学生学会用适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而不是唠叨。

教导学生使用"我"的表达方式,例如“我感到...”、“我希望...”,让父母更容易理解他们的需求。

2.3 信任建立引导学生认识到信任的重要性,并与他们分享建立信任的方法,如诚实、守承诺、尊重父母等。

这样可以增进父母与孩子之间的联系,减少不必要的唠叨。

【教案实施】1.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一些与情绪管理和有效沟通相关的图片、视频、故事等教具,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相关概念。

2. 引入活动教师以活泼有趣的故事或短视频为引子,向学生介绍情绪管理的重要性和有效沟通的技巧,并与学生一同讨论。

3. 情绪管理技巧的培养3.1 老师向学生示范呼吸法,并要求学生跟随练习。

3.2 学生分小组,观看相关视频,讨论在不同情境下如何运用呼吸法进行情绪管理。

3.3 学生完成一份个人愿望与感恩日记,鼓励他们每天坚持写下一件感恩的事情。

小学心理健康教案面对父母唠叨

小学心理健康教案面对父母唠叨

小学心理健康教案——面对父母的唠叨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父母唠叨的原因,认识到父母的关爱。

2. 培养学生学会倾听和理解父母的唠叨,提高沟通能力。

3. 引导学生学会调整心态,积极面对父母的唠叨,提高心理素质。

教学重点:1. 理解父母唠叨的原因,认识到父母的关爱。

2. 学会倾听和理解父母的唠叨,提高沟通能力。

教学难点:1. 调整心态,积极面对父母的唠叨。

教学准备:1. PPT课件2. 教学视频或案例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在生活中是否遇到过父母的唠叨,感受是什么。

2. 分享一个关于父母唠叨的幽默故事,引发学生对父母唠叨的思考。

二、父母唠叨的原因(10分钟)1. 利用PPT展示父母唠叨的原因,如关心、担心、期望等。

2. 引导学生讨论父母唠叨的原因,分享自己的观点。

三、理解父母的关爱(10分钟)1. 利用PPT展示父母的爱,让学生认识到父母的唠叨其实是关爱的一种表现。

2. 观看一个关于父母关爱的视频,引导学生感受父母的爱。

四、学会倾听和理解(10分钟)1. 利用PPT展示倾听和理解父母的方法,如保持耐心、尊重、积极回应等。

2. 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模拟倾听和理解父母的过程,提高沟通能力。

五、调整心态,积极面对(10分钟)1. 利用PPT展示调整心态的方法,如深呼吸、换位思考、保持乐观等。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讨论、分享、视频观看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到父母唠叨的原因,认识到父母的关爱。

学生学会了倾听和理解父母的方法,提高了沟通能力。

通过调整心态,学生能够更积极地面对父母的唠叨,提高了心理素质。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情感波动,适时给予心理支持。

六、案例分析:父母的唠叨(15分钟)1. 教师展示一个关于父母唠叨的案例,让学生分组讨论。

2. 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分析案例中主人公如何应对父母的唠叨。

3. 教师总结案例中的经验教训,引导学生学会正确面对父母的唠叨。

七、互动游戏:沟通大挑战(15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互动游戏,模拟家庭沟通场景。

五年级心理健康教育课时10巧对父母的唠叨教案

五年级心理健康教育课时10巧对父母的唠叨教案

巧对父母的唠叨教学对象小学五年级学生教学目标1.学习正确看待父母的唠叨,意识到唠叨是所有父母普遍的行为。

2.尝试站在父母的角度看问题,理解父母的唠叨是出于爱。

3.学习应对唠叨的方法,并能结合实际应用。

教学重点尝试站在父母的角度看问题,理解父母的唠叨是出于爱。

教学难点学习应对唠叨的方法,并能结合实际应用。

教学过程导入阶段——说说我的爸妈1.课前准备时,播放歌曲《爸爸妈妈》2.说说自己的爸爸妈妈教师引导:你们听过刚才的歌曲吗?这首歌的名字叫《爸爸妈妈》,我们今天就要来聊聊和爸爸妈妈有关的话题。

下面老师要先请同学向你同组的小伙伴介绍一下你的爸爸妈妈。

(课件出示:我有一个xxxx的妈妈我有一个xxxx的爸爸)3.指名分享4.引入主题:大家的介绍真的很有意思,不过有没有人会这样介绍呢(板书:唠叨)?有多少同学觉得你的父母很唠叨呢?看来这个烦恼我们还真得聊一聊,今天我们的主题就是——巧对父母的唠叨(板书)。

刚才大家介绍了自己的爸妈,下面我们来看看别人的爸妈有多唠叨。

展开阶段——我来感受唠叨1.观看视频——《中国式父母唠叨》2.分享感受教师提问:对于视频中女儿和母亲的对话,你有什么想法和感受?3.指名分享4.过渡:很多同学的妈妈是不是都和视频里的妈妈很像?是啊,天下没有一个不唠叨的妈妈,长辈的“婆婆嘴”从小陪伴着我们。

你们爱听父母的唠叨吗?老师像你们这么大的时候也很讨厌我妈妈的唠叨,甚至到了她一开口说话我就烦的程度。

不爱听唠叨,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我们并不了解父母唠叨的原因,下面就来帮父母找找唠叨的原因吧。

深入阶段——寻找唠叨原因1.2.3.教师提问:结合刚才找到的原因,想一想,唠叨背后是什么?4.学生回答,教师相机总结:是啊,唠叨的背后是爱。

只有对我们放心不下,担心我们生活得不够好;对我们有所期待,希望我们能做的更好的人才会不嫌烦地唠叨我们呀!除了我们的爸爸妈妈,还有谁会这样爱我们呢?下次被唠叨的时候,记得提醒自己这是爱的唠叨,也许就不会这么排斥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面对父母的唠叨
【活动理念】
学生由小学进入中学,身体、心理将发生重大变化。

他们自主意识增强,改变了昔日对父母的依赖,开始有了更多自己的看法。

表现如:不再对父母的话百依百顺,不再依附在父母身边,更多的怀疑世界,更多的开始人生思想、行动的冒险(青春的冲动爆发,成熟的理智还需很长时间才能到来)。

而与此同时,学生的父母(家长)由于孩子学习等方面的追求,对孩子的要求日益增多,希望使孩子们快速养成习惯,代沟逐渐产生,细心的呵护变成多次的重复唠叨;善意的提醒换来孩子的反抗……我们希望通过班会课,让孩子了解父母唠叨的原因,理解他们,进而能够坦然的面对唠叨,承受唠叨,以合理的方式化解父母的唠叨。

【活动时间】
授课时间:1课时
【活动目标】
1.回想唠叨、体味唠叨、了解唠叨的原因。

2.换位思考,体会父母唠叨的出发点是什么。

3.分析唠叨的背后感情。

4.交流面对唠叨的正确方法。

5.理解父母,改善自己;做不让父母操心、唠叨的好少年。

【教学重点】
1.分析唠叨背后的情感因素。

2.找到面对唠叨的方法。

3.正确面对家长的唠叨。

【教学难点】
找到面对唠叨的方法
【活动准备】
1.音乐《相信自己》、《致爱丽丝》、《致爱丽丝》重复音乐制作
2. 生活小品
3. 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一、团体热身阶段
1.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聊聊天,话题就是“父母的唠叨”。

首先让我们轻轻松松热热身,一起做个游戏。

(缓解压力,游戏生情、入境)我们把同学分成六人一组,每个组象征一个家庭。

我们每个家庭里的孩子都是一颗颗出土的春苗,总有一天被培养成参天的大树,成为家庭、国家的栋梁。

我将喊出每个组破土而出的春苗数量,请所在组站起相应数量的春苗。

开始。

(每组都做一次;有的组会多人或少人,教师多鼓励,说说家长们看到自己的春苗没能破土的焦虑和多出土的意外欣喜,在欢乐中感受自己在家庭中的重要性,体会父母的心情。


老师总结:同学们,我们就是那颗寄托全家希望的春苗,在家人的呵护下茁壮成长。

没有一个家长希望他成为默默地小草,都希望他旺盛挺拔壮硕擎天。

可是,这成长的路并不平坦,风雨雷电、风霜雨雪,少不了父母们的生生叮咛。

一遍又一遍,你的耳朵是否一直接受,难免就觉得成了唠叨。

二、团体转换阶段
师:让我们继续轻松之旅,不如听会音乐吧。

播放音乐(相信自己),学生谈感受。

(目的:音乐本身内容不是重点,重点是引学生谈感受,为下面谈感受铺垫----自然)
播放音乐《致爱丽丝》,学生谈感受。

------美妙、享受等等。

播放音乐《致爱丽丝》5秒钟音乐的重复播放,学生谈感受。

-----无聊烦。

师:相同的音乐为什么在前面是美妙,后面是无聊?(目的:让学生体会,重复的背后,那一段音乐本身是美的。

进而引出“我们父母的唠叨又何尝不是如此,那一句唠叨是对我们的爱与关心,重复的多了就是唠叨,但是仔细回想,又如何让掩盖的了那份爱呢?”)
设计意图:
1.让学生放松,自然地进入情境,形成整体的氛围;心理活动不能强行将学生拉
入课堂。

2.自然了解父母的唠叨“爱”的本质,道理不宜讲,也不易讲,体悟很重要。

三、团体工作阶段
1 轻松唠嗑---父母的唠叨
同学自由交流几个问题(找找唠叨的共性):
父母常唠叨哪些内容:
父母较为经典的唠叨是:
父母在唠叨方面的共性是
(目的:引起共鸣,达成共情,进一步进入情境)
2 有话大家谈
交流后说给大家。

(学生踊跃发言)
我们曾这样面对父母的唠叨,欣赏同学的情景剧表演:
放学后
甲放学进家门,妈妈在厨房忙碌着,迎上前来,妈妈喊:“小宝,回来啦!”
甲嘟囔:又叫小宝,我都13岁了!真烦!
妈妈:宝贝,这个星期在学校怎么样,作业多不多?
甲:我就知道你三句话里肯定得有问我学习的
妈妈:我就不能问你学习?你这一个星期都在学校里,我当然得问你学习啦!
甲:我都学了一个星期了,您就不能让我喘口气啊!
妈妈:喘口吧,喘好了赶紧写作业去。

甲:我是不是你儿子(闺女、孩子)?你怎么总是一见面就问我作业?我俩到底谁是你亲闺女啊?妈妈(一脸真诚地):妈妈送你去上学,一个星期都看不见你,现在看见你了,这不是关心你啊!甲:那你可以问别的啊,干嘛一见面就问作业?
妈妈:好好好,我不问了。

你等一下,洗洗手,先垫补点,饭马上就好了。

片刻围坐在餐桌:
妈妈:多吃点,你最爱吃的可乐鸡翅(或其他美食)
甲:(不耐烦)又是可乐鸡翅!说一个爱吃,也不能每次回来都吃啊!
妈妈(无视甲的嘟嘟囔囔,兴高采烈地说):我跟你说,隔壁李阿姨家的女儿从美国给她寄了一个Iphone 4S。

(无限神往地)我要是有她那么好的一个女儿就好了!那孩子,上学的时候特别省心,放学回家就写作业,从来不用李阿姨催……(妈妈转眼看甲,甲正目不转睛地盯着电视)哎,跟你说话呢,别看电视了,赶紧吃饭,吃完了就赶紧写作业去!
甲(欲言又止……)
(完)
3 分享自己的感受
表演后,同学交流自己是如何面对唠叨的,交流后向大家敞开心扉,分享自己的经历。

(释放,然后方能解开心结)
教师回顾,小时候曾经这样面对父母的唠叨。

(教师以散文抒情的方式回顾从出生到长大的唠叨,感染学生;教师展望当父母风烛残年,我们身在他乡,将多麽的想念他们,听听他们的唠叨)
4、探讨:父母为什唠叨,交流展示。

小结:1.关爱,助我们成长2.怕我们受到伤害3.希望学习好 4.有成就希望我们有好习惯……
(了解父母唠叨背后的情感----爱)
5、我们如何对待父母的唠叨,交流展示。

小结:1.倾听,接受2.正视,改正3.理解,沟通4.成长,进步……
(在理解父母唠叨的基础上,达成本节课主要目标------正确对待父母的唠叨)四、团体结束阶段----唱给妈妈的歌
那年还没长大
常常让你牵挂
是我不好你担心了吧懵懂很不听话
也曾顶嘴吵架
我的脾气你没办法你一个人沉默撑著家任岁月在你额头刻划你说爱是唯一的解答那皱纹是代价
斑白的发是惩罚
妈妈辛苦为家
你别再让泪流下
我会照顾这个家
亲爱的妈妈
休息你辛苦了
没想过天会塌
总要你等一下
有谁多晚都等我回家
伤了你的气话
无意说的谎话
你都微笑说算了吧
你一个人沉默撑著家
任岁月在你额头刻划
你说爱是唯一的解答
【课后反思】
时间短短的40分钟,我不敢说教会了学生面对唠叨的方法,但是我觉得达到了一个目的-----就是引起学生的思考,体会了唠叨背后的情感。

若一味的说教,本节课本身就成了唠叨,唠叨的课堂怎能教学生走出唠叨?所以,潜移默化,活动影响,自由谈论成了上课的主要形式。

也许一节课不能让学生有改变,但是我们至少为他的心里种下了一棵思考的种子,引起他们的关注,这粒种子发芽生根了,孩子们也就成长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