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功能区建设的制度保障调研与建议
主体功能区建设 实施方案
主体功能区建设实施方案一、前言。
主体功能区建设是我国城市规划和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为了实现主体功能区建设的目标,制定科学合理的实施方案至关重要。
本文将就主体功能区建设的实施方案进行详细阐述,以期为相关工作提供参考和指导。
二、总体要求。
1. 坚持科学规划。
主体功能区建设实施方案应立足于城市发展规划,充分考虑城市资源禀赋、环境承载能力、产业结构和人口分布等因素,科学确定功能区划分和发展方向。
2. 突出生态优先。
在主体功能区建设中,要优先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提高城市生态承载能力,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3. 强化产业支撑。
主体功能区应充分发挥产业集聚效应,促进产业升级和转型,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 完善基础设施。
加大对主体功能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提高城市基础设施水平,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
三、实施方案。
1. 制定规划方案。
组织开展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工作,明确主体功能区划分和发展定位,提出发展目标和路径。
2. 加强生态环境治理。
加大对主体功能区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力度,推动生态修复和重要生态功能区域保护。
3. 优化产业布局。
结合主体功能区定位,引导产业集聚,培育壮大主导产业,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4.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对主体功能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提高城市道路、供水、供电、供气等基础设施水平。
5. 推动城市公共服务均等化。
加强主体功能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高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水平,实现城市公共服务均等化。
四、保障措施。
1. 加强组织领导。
建立健全主体功能区建设领导小组,明确责任分工,强化统筹协调,推动方案落实。
2. 完善政策法规。
出台支持主体功能区建设的政策措施,为主体功能区建设提供政策保障和法律支持。
3. 加大资金投入。
加强对主体功能区建设的财政支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形成多元化投融资体系。
4. 强化监督检查。
建立健全主体功能区建设绩效评价体系,加强对实施方案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实施方案取得预期效果。
功能区 调研报告
功能区调研报告调研报告:功能区一、引言功能区是指在特定地域内,根据地质条件、生态环境、资源禀赋和经济发展等因素,划分为具有特定功能和发展重点的区域。
功能区的划分与规划是地方发展的重要基础工作,对优化资源配置、推动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调研报告旨在探讨现阶段功能区的现状与问题,为进一步优化规划和发展提供参考。
二、功能区划分概况1.现状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往往会划分出不同类型的功能区,常见的有经济发展区、生态保护区、旅游景区、居住区等。
这些功能区在各自领域内发挥着重要作用。
2.问题然而,也存在一些问题:(1)划分过于简单粗糙:在一些地方,由于缺乏对地区特点的深入了解,划分功能区的依据过于简单,不符合地方实际情况,导致一些区域资源的合理利用受限。
(2)划分标准不统一:不同地方对功能区的划分标准存在差异,缺乏统一的规范,容易造成混乱和不确定性。
三、功能区存在的问题与对策1.缺乏科学依据问题在划分功能区时,往往缺乏科学依据,只根据一些经验和直觉进行划分,容易导致划分结果与实际情况不符。
对策:建立科学评估体系,以科学的方法对区域的地质、生态、资源等进行评估,为功能区划分提供科学依据。
2.规划与实际脱节问题有些地方在规划功能区时,没有充分考虑地方实际情况,导致规划结果无法真正落地,发挥作用有限。
对策: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合作,融入实际情况,确保规划与实际相符,实现功能区规划的有效执行。
3.功能区划分标准不统一问题不同地方对功能区划分的标准存在差异,缺乏统一的规范,容易造成功能区的重叠或者缺失。
对策:建立统一的功能区划分标准,保证各地功能区划分的科学性和合理性,避免重复或者遗漏。
四、功能区发展的展望1.科技应用随着科技进步的不断推进,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对地质、生态等因素进行评估将更加精准,为功能区划分提供更科学的依据。
2.多维度发展未来功能区的发展应该朝着多维度发展方向,不仅注重经济发展,更应兼顾生态环境保护、社会发展等多方面因素,实现可持续发展。
功能区机制体制运行情况调研(终稿)【范本模板】
关于温州四大生态旅游功能区体制机制运行情况的调研报告(送审稿)根据市政府分管领导要求,为研究目前温州四大生态旅游功能区机制体制运行情况,为进一步完善功能区体制机制提供参考,市旅游局于8月中旬组织相关人员到四大功能区,以座谈会形式开展了调研。
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四大功能区的社会经济状况决定体制需求下面以表格的形式分析四大功能区的基本情况从上表可以清楚看出我市生态型旅游功能区的基本特点是涉及区域大,人口多,乡镇行政区域多。
因此为了能在区域内重点发展旅游经济,就从体制上要求建立功能区管委会,以便有效地在区域内实行资源的合理整合,推动产业的有序集聚,打造统一的旅游品牌,增强旅游经济对地方经济的带动作用。
二、功能区建立后当地旅游产业发展大大提速.(一)投资力度大大增加永嘉县2012年旅游项目32个,总投资28.5亿元,累计完成9亿元,其中政府投资6.54亿元。
2013年旅游项目85个,总投资70。
29亿元,累计完成35。
62亿元,政府投入15.6亿元。
平阳县2012年旅游项目6个,总投资29.35亿元,累计完成11.61亿元,政府投入0.5亿元。
2013年旅游项目13个,总投资98。
78亿元,累计完成38.85亿元,政府投入0。
92亿元。
文成县2012年旅游项目17个,总投资57。
39亿元,累计完成7。
42亿元,政府投入2。
4亿元。
2013年旅游项目28个,总投资79.8亿元,累计完成12.86亿元,半年度完成4。
86亿元,政府投入3.85亿元。
泰顺县2012年旅游项目11个,总投资209.98亿元,累计完成11。
79亿元,政府投资1.08亿元。
2013年旅游项目21个,总投资284。
09亿元,累计完成29。
18亿元,政4。
52亿元。
同时,四大功能区都成立独资或合资的,隶属于功能区的旅投公司,建立了相应的融资平台。
(二)旅游人才大大集聚楠溪江风景旅游功能区管委会共有公务员编制34个,事业编制62个,共96人,班子成员10人。
主体功能区建设的政策建议
主体功能区建设的政策建议张杏梅(山西师范大学城市环境学院,山西 临汾 041004)摘 要:区域协调发展是“十一五”时期面临的重大而紧迫的任务之一。
主体功能区建设的目的就是要通过空间规划与建设,形成合理的空间开发格局,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在此,分析了我国区域协调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认为主体功能区建设是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新思路,并从八个方面提出主体功能区建设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主体功能区建设;区域协调发展;政策建议中图分类号:F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72X(2007)09-0049-03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十一五”时期面临的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之一。
这是根据我国社会经济所处的发展阶段,结合区域发展实际而作出的科学决策。
“十一五”时期区域协调发展的一个新亮点,就是具有创新性地提出了“主体功能区”的概念。
主体功能区是根据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发展潜力,按照区域分工和区域协调发展的基本原则,将区域确定为特定主体功能定位类型的一种空间单元。
《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根据资源环境承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考虑未来我国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按照主体功能定位,调整、完善区域政策和绩效评价,规范空间开发秩序,形成合理的空间开发结构。
主体功能区建设将对我国今后区域协调发展起到巨大促进的作用。
一、我国区域协调发展存在的问题11经济发展与人口分布不协调,使不同区域间人均收入差距扩大。
改革开放以来,在非均衡战略的引导下,国内外投资和产业持续向沿海地区转移,经济布局呈现出由内地向沿海集聚的态势,从而形成一些支撑全国经济增长的经济密集区。
从国际经验来看,经济集聚的地区,同样应该是就业机会多、人口高度集中的地区。
但我国经济总量大、高增长的地区,并不是人口大量集聚的地区。
如2005年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东北地区之间的地区生产总值、人均地区生产总值都有很大的差距,人口分布格局并不与经济发展相协调。
最新-主体功能区法制建设分析 精品
主体功能区法制建设分析一、主体功能区的法制意蕴长期以来,我国以行政区为单元发展经济,这种传统的按照行政区的界限发展经济因没有分工和重点,往往造成各自为政、资源浪费、重复建设的无序开发局面。
而根据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对不同区域的空间开发方向与时序、开发强度进行主体功能定位,分别按照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制定差别化的区域法律政策,则深刻体现了区域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必要内涵。
主体功能区规划体系的完善、机制的保障,有利于突破行政区划范围,引导生产要素有序流动,建立起更为合理的地域分工体系,避免地区间产业同构和低水平重复竞争;[2]有利于四类主体功能区根据各自的主体功能定位进行绩效评价,调动各地政府的积极性。
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的重中之重在于法律政策。
任何一项决策的形成,除了理念和所需的知识外,还需要足够的激励和约束,以使相关各方有强大的动力按照主体功能区的理念和规划行事,使不按主体功能区的理念和规划执行的,付出高昂的代价,从而有足够的警示作用使相关各方不去做不应当做的事。
[3]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就是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一方面要引导经济、人口向发展条件好的区域集聚,并使集聚程度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另一方面要对一些涉及全国或较大范围区域生态安全的区域进行保护,限制或禁止进行大规模高强度的工业化城镇化开发,切实从源头上改变越开发、越破坏、越贫困的弊端。
主体功能区规划应采取差别化的区域政策、统一衔接的规划体系、各有侧重的绩效评价以及精准细致的空间管理以提供一个可操作、可控制、可监管的基础平台,旨在增强区域调控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公平性。
主体功能区政策的要旨在于统筹有限的自然资源,提升生态服务的跨区溢出效益,维护国家整个生态安全、经济安全。
但是该项政策的实施,一方面减少了当地人民利用当地自然资源谋求发展的机会,使其收入受损;另一方面减少了当地政府用于公共服务的收入来源,从而加重了当地政府进行生态建设的负担。
XX市迎江区五大功能区建设状况调研报告
XX市迎江区五大功能区建设状况调研报告根据区委第二批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实施方案要求,本人在深入走访调研的基础上,对“工业园区、中心商务区、港口物流园区、东部新城区、现代农业开发区”等五大功能区建设的背景、重大意义、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以及下一步发展对策与建议作了进一步地分析和思考,形成调研报告如下。
一、提出建设“五大功能区”的背景20xx年区划调整以前,迎江区作为xx市的中心城区和老城区,囿于城区职能和资源的限制,产业结构单一,发展平台缺乏,难以支撑和推动区域经济实现跨越发展。
区划调整以后,迎江区的人口规模、地域面积和辖区资源随之发生了显著变化,形成了以城带乡的城郊结合型新城区,市委、市政府对迎江区在促进宜城板块率先崛起中的地位和作用提出了新的要求。
区委、区政府主动适应形势变化,立足区情,自我加压,及时确立了“率先建设成全省经济强区、率先构建成和谐新区”的阶段性奋斗目标,着力实施“工业强区、商贸富区、城乡统筹、外向带动、可持续发展”等五大发展战略,从而推动了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区划调整实现平稳过渡,顺利完成了市委、市政府确定的“三年翻番”计划。
在日趋激烈的区域发展竞争格局中,巩固迎江在宜城板块领先位次,必须加速追赶跨越、率先崛起,区委、区政府认识到这必须要有更加明确的发展战略重点,必须打造更加具体的发展平台,切实增强经济发展的后劲和动力。
20xx年下半年,区委、区政府在认真调研,科学分析和集体决策的基础上,果断地提出了“工业园区、中心商务区、港口物流园区、东部新城区、现代农业开发区”等五大功能区的建设任务,抓主抓重,集中力量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这是对“五大发展战略”的进一步延续和深化,是实施统筹全局、重点突破领导策略的具体体现。
经过一年多来的实践,这一战略决策已经成为全区上下的强烈共识,加快推动“五大功能区”建设已经成为当前各级各部门的自觉行动。
二、建设“五大功能区”的重要意义(一)建设“五大功能区”,有利于建立坚实地发展平台。
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的政策建议
使用 等 日常支 出 , 缩 出 国团组 。要 加 强行 政 事 压
业单 位 国有 资产 管 理 , 格 控 制 公 车 购 置 , 停 严 暂
事权相 匹配 的财 政 体 制 。 由于 各 类 公 共 服务 具 有 不 同 的性 质 和特 点 , 级政 府 承担 的事权 责 任 各 也应有 所 区 别 。如 社 会 保 障 和 生 态 环 境 等公 共
审批 党政 机 关 办 公 楼建 设 项 目。要 强 化 预 算 控
锯所研宪考 08 考20 年第5 期( 4 总第28 期) 12
;
服务 , 由于涉 及 面 广 且 具 有 更 大 的外 部 性 , 要 主
问题完全 统 筹起来 。 1 持正 确 的构 建 原 则 。一 是 谁 利 用谁 补 .坚 偿、 谁受 益或 谁损 害谁 付 费 的最 基本 原 则 。二 是 有 利 于保 护 地 区 与 受 益 地 区 共 同发 展 的 原 则 。 三是统 筹 兼 顾 的 原 则 。既 要 考 虑 东 、 、 部 或 中 西 上、 、 中 下游 的关 系 , 又应 考虑 近 期 与长 期或 当代
地 价 2 % 的 土 地 。 开设 空地 税 , 目的是 促 进 0 其 土地 , 尤其 是 耕 地 的 合 理 利 用 , 是 解 决 开 发 区 这 大量 土地 闲置 问题 的有 效措 施 , 以避 免 土地 资 可 源 的 闲置浪 费 , 高 土地 的利用 效率 。 提
( 徐摘 自《 方 财政 研究 ) 0 8年 第 6期《 地 ) 0 2 财 政收入结构的 国际 比较及借鉴》 )
行 中如 有超 收 , 按 法 律 、 规 和财 政 体 制 规 定 除 法 增加 的有 关 支 出 , 以及 用 于支持 抗 灾救 灾 和灾 后
报告总结-关于对我市重点项目建设情况的调研和建议精品
报告总结-关于对我市重点项目建设情况的调研和建议精品报告总结本文是对我市重点项目建设情况进行调研和提出建议的一份报告。
通过调研,我们对当前我市的重点项目建设情况有了全面的了解,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首先,我们对我市重点项目建设的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调研。
调研内容包括各个重点项目的进展情况、投资情况、工作团队组成及工作计划等方面。
通过调研,我们了解到我市的重点项目建设在近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比如资金不足、施工进度滞后等。
基于对重点项目建设情况的了解,我们提出了一些建议。
首先,要充分利用政府的财政资金,优化重点项目建设的资金安排。
这包括增加财政拨款、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等。
其次,要加强对工作团队的监督和管理,确保项目按计划进行。
这可以通过建立健全的工作机制和考核制度来实现。
同时,要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和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的各种问题和困难。
最后,要注重项目建设的监督和评估工作,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确保项目取得预期效果。
此外,我们还提出了一些关于重点项目建设的具体建议。
比如,在资金不足的情况下,可以引入民间资本进行投资或采用PPP模式进行合作。
在施工进度滞后的情况下,可以采取加班加点、延长工作时间等措施来加快施工进度。
在项目建设管理方面,可以加强项目管理人员的培训和业务能力提升,提高项目管理水平。
总之,通过对我市重点项目建设情况的调研和分析,我们了解到了目前的问题和挑战,并提出了一系列的建议和措施。
希望本报告可以为我市的重点项目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推动项目建设取得更好的成效。
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进一步提升浙江省区域协调发展水平的思路和举措建议
进主体功能区建设,是党 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 战略部署。
本文以浙江省为例, 通过分析当前浙江在区域经济 发展布局中取得的成效和存在 的问题,提出在“十四五”及未 来更长时期,要进一步发挥主体 功能区战略的发展引领和基础 支撑作用,促进空间均衡发展, 提升区域协调发展水平,实现空 间治理现代化。
在具体举措上, 提出要优化完善主体功能区定 位,并配套建立差异化的财政、 土地、产业、户籍和考核制度, 加快形成主体功能定位清晰、国 土空间高效利用、人与自然和谐 相处的全省协调发展格局。
一、当前浙江区域经济的主要特征改革开放以来,针对不同 阶段的需求和特征,浙江省顺时 应势、因地制宜地提出不同时 期的生产力布局,从“两片四 区”“三区三带”到“一体两翼” 不断深化。
当前,大湾区、大都 市区、大通道、大花园建设正成 为浙江区域发展的总体战略,区 域经济发展也呈现了一些值得 关注的特征现象。
(_)区域发展差距仍在加 大,沿海地区发展“极”化显著1.全省经济发展和资源要 素集聚水平北高南低、东高西低的趋势仍在扩大。
2019年东北部沿海八个市G D P 达到 54743.31亿元,占全省比例 为87.80%,西南部金衢丽地区G D P 为7610.03亿元,占全省比例为12.20%,占比差距从 2013年的73.33个百分点扩大 到75.6个百分点。
(见图1)2.东部沿海地区集聚资源 要素的趋势日益明显。
尤其是杭 州湾地区集聚了全省7 6 %的国 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75%的 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75%的上市企业、77%的民营 500强企业、62%的全国百强 县(2019年排名)、100%的 国家重点实验室、93%的高新 技术持色小镇,以及大部分的高34 | 2021年第4期智库建设表1杭州湾地区集聚资源情况地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个)上市公司数量(家)民营500强数量(家)全国百强县(个)国家重点实验室(个)高新技术特色小镇(个)杭州湾16633073131214全省21844095211215校、新型科研机构等。
主体功能区的实施方案
主体功能区的实施方案为了更好地推动主体功能区建设,提高城市发展质量,我们制定了以下实施方案:一、规划设计。
主体功能区规划设计是主体功能区建设的基础,必须科学合理、符合城市发展规律。
在规划设计阶段,我们将充分考虑城市发展的长远性和可持续性,结合城市实际情况,确定主体功能区的定位、功能布局和空间形态,确保规划设计符合城市整体发展规划。
二、土地利用。
主体功能区的土地利用是主体功能区建设的重要环节,必须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实现土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我们将通过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确保主体功能区内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推动主体功能区建设。
三、基础设施建设。
须建设完善的基础设施,提高主体功能区的综合服务水平。
我们将加大对主体功能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完善主体功能区的道路交通、水利排水、供电供水、通讯网络等基础设施,提高主体功能区的综合服务水平。
四、产业发展。
主体功能区的产业发展是主体功能区建设的核心内容,必须通过产业发展,提高主体功能区的经济实力和产业竞争力。
我们将通过引进优质产业项目,培育壮大主体功能区的产业集群,推动主体功能区产业的升级和转型,提高主体功能区的产业发展水平。
五、生态环境。
主体功能区的生态环境是主体功能区建设的重要保障,必须保护好主体功能区的生态环境,实现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我们将加强主体功能区的生态环境保护,推动主体功能区的生态建设,实现主体功能区的绿色发展。
六、社会管理。
立健全的社会管理体系,提高主体功能区的社会治理水平。
我们将加强主体功能区的社会管理,完善主体功能区的社会管理体系,提高主体功能区的社会治理水平。
七、政策支持。
主体功能区的政策支持是主体功能区建设的重要保障,必须制定出台有利于主体功能区建设的政策措施,提高主体功能区的发展动力。
我们将加大对主体功能区的政策支持力度,出台有利于主体功能区建设的政策措施,提高主体功能区的发展动力。
总结。
通过以上实施方案的落实,我们将推动主体功能区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提高主体功能区的发展质量和水平,为城市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主体功能区建设政策研究的思路与重点
主体功能区建设政策研究的思路与重点【摘要】国家、省市的主体功能区区划方案分别将于2007年底、2008年底出台。
划分四类主体功能区之后,制定实施建设主体功能区的区域政策,成为构建以主体功能区为基础的区域开发格局的重要保障。
加强对主体功能区建设政策的研究,是理论工作者面临的新任务。
本文对主体功能区建设政策的研究思路和研究过程中需要加以特别注意的几个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主体功能区区域政策需求区域政策供给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增强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大举措。
按照《关于开展全国主体功能区划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6]85号)的要求,国家、省市的主体功能区区划方案分别将于2007年底、2008年底出台。
四类主体功能区划分之后,制定实施建设主体功能区的区域政策,成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增强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关键。
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主体功能区布局基本形成”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围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主体功能区建设,完善公共财政体系”是“深化财税、金融等体制改革,完善宏观调控体系”的重要内容。
据此,主体功能区建设将引发我国经济社会利益格局的重大调整,加强对主体功能区建设政策的研究,是学术界当前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
一、主体功能区建设政策研究的基础和前提经济社会发展空间失衡的现状,是主体功能区建设的起点。
在不同历史时期,我们对区域协调发展的内涵有着不同的认识,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政策目标、政策重点及政策手段都存在较大的差异。
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目前的这种空间失衡状况,与过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政策设计有着密切的联系。
因此,研究建设主体功能区的区域政策,首先需要对我国制定实施区域政策的历史进行认真总结。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方面进行了许多大胆的探索。
“六五”计划沿用对国土空间的沿海、内陆二分区划,力求通过沿海率先发展、地区协作和国土开发整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主体功能区建设面临的问题及调整思路
关 键 词 :主 体 功 能 区 ; 问题 ; 整 思路 调
中图分类号 :F 2 . 10 4
文献标识 码 :A
文章编号 :10 — 3 3 2 0 )6 0 2 —5 0 3 2 6 (0 8 0 -0 9 0
为了“ 健全 区域 协调互动 机制 , 形成合 理的 区域发 展格局” ,国家十一 五规划提 出 : 根据 资源环境 承载 能 力、 现有开发密度 和发展潜 力 , 统筹考虑 未来我 国人 口 分布、 经济布局 、 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 , 国土空 间划 将 分为优化开发 、 点开发 、 重 限制 开发和禁 止开发 四类 主
第2 7卷
20 0 8年
REAL RES EARCH AND DEVEL0PM ENT
V0 _ 7 No. l2 6 De . 2 8 c 00
主 体 功 能 区建 设 面 临 的 问题 及 调 整 思 路
方 忠权
( 广州大学 旅游学 院, 广州 5 0 0 ) 10 6 摘要 :主体功 能区建设是推进我 国区域协调 发展 的重 大战略举措 , 要从 构想走 向 实际操 作却 面 临一 系列 问 但
题: 一是 自身需要 完善和发展 , 划分标准、 在 划分层 次、 划分 的基 本单 元等方 面需要进 一 步探 讨 ; 二是 面 临行政 区利
益的 冲突: 三是面临与各种空 间规划或 区划 的衔接和协调 ; 四是在 实施 保 障方面 , 面临差 别化 区域政 策的制 定、 实施
主体 的明确和 生态补偿机制 的完善 等 问题 。 因此 , 主体功 能区需要 从 以下 5个方 面进 行建设 : 选择 合理 的行政 区 ① 单元 ; ②逐 步推进 主体功能 区规划的编制 ; 平衡 主体功能 区与行政 区的 关 系; 建立主体 功能 区规 划的核 心地位 ; ③ ④
新疆特克斯县实施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的思考与建议
and accom plishing a well—of society sim uhaneously with the country by the year 2020.
ment.The path for such construction is to,f irstly,clearly identify the current status of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within the county's territory,refine the ecological system and ecological function areas,clarify the ecological functions and development orientation and form ulate a scientific construction plan;secondly,strictly adhere to the principles of legal compliance,consistent planning and prioritized protection;thirdly,promote awa reness and dr ive forward the sci— entific developm ent of the under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akings of various counties within Tekes territory in an all—。round manner;and fourth· ly.establish scientif ic system and mechanism for eva luation and review.The goal is to explore an approach to the ef_
对我县主体功能区划工作的研究
对我县主体功能区划工作的研究第一篇:对我县主体功能区划工作的研究主体功能区划是指依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考虑生态功能和经济社会发展方向,将区域划分为不同的具有特定主体功能定位类型的空间单元。
编制主体功能区规划是一项事关我县今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全新工作,也是面临的一个全新课题。
课题组试从xx的实际情况出发,就我县的主体功能区划工作作点粗浅研究。
一、充分认识主体功能区划工作的意义与作用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城乡、区域协调互动发展机制和主体功能区布局基本形成。
”报告中多次提到主体功能区内容。
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中也提出:“编制全国主体功能区划规划,明确主体功能区的范围、功能定位、发展方向和区域政策”。
主体功能区划是基础性的空间布局规划,是规范开发行为的约束性规划,是区域政策性很强的规划。
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是统筹区域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是关系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可持续发展的长远大计。
县级主体功能区划主要任务是研究明确各类具体功能区块,并结合上级政府制定的区域配套政策,研究制定本级配套措施.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考虑未来人口分布和经济布局等因素,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是贯彻落实“十一五”规划的一个重要任务。
编制好xx的主体功能区规划,对于我县全面贯彻实施科学发展观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二、正确把握主体功能区规划与其它空间布局规划之间的关系主体功能区规划与其它以特定领域为对象编制的空间布局规划之间的相互关系既有相同之点,也有不同的一面。
而不同的一面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规划的地位不同。
客观地看,生态环境功能区划是编制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基础。
主体功能区规划是各项总体规划的龙头,是编制其它总体规划的依据。
县域总体规划、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必须服从和服务于主体功能区规划的要求。
新阶段关于“五大功能区”建设状况的调研报告
新阶段关于“五大功能区”建设状况的调研报告根据区委第二批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实施方案要求,本人在深入走访调研的基础上,对“工业园区、中心商务区、港口物流园区、东部新城区、现代农业开发区”等五大功能区建设的背景、重大意义、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以及下一步发展对策与建议作了进一步地分析和思考,形成调研报告如下。
一、提出建设“五大功能区”的背景区划调整以前,迎江区作为××市的中心城区和老城区,囿于城区职能和资源的限制,产业结构单一,发展平台缺乏,难以支撑和推动区域经济实现跨越发展。
区划调整以后,迎江区的人口规模、地域面积和辖区资源随之发生了显著变化,形成了以城带乡的城郊结合型新城区,市委、市政府对迎江区在促进宜城板块率先崛起中的地位和作用提出了新的要求。
区委、区政府主动适应形势变化,立足区情,自我加压,及时确立了“率先建设成全省经济强区、率先构建成和谐新区”的阶段性奋斗目标,着力实施“工业强区、商贸富区、城乡统筹、外向带动、可持续发展”等五大发展战略,从而推动了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区划调整实现平稳过渡,顺利完成了市委、市政府确定的“三年翻番”计划。
在日趋激烈的区域发展竞争格局中,巩固迎江在宜城板块领先位次,必须加速追赶跨越、率先崛起,区委、区政府认识到这必须要有更加明确的发展战略重点,必须打造更加具体的发展平台,切实增强经济发展的后劲和动力。
下半年,区委、区政府在认真调研,科学分析和集体决策的基础上,果断地提出了“工业园区、中心商务区、港口物流园区、东部新城区、现代农业开发区”等五大功能区的建设任务,抓主抓重,集中力量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这是对“五大发展战略”的进一步延续和深化,是实施统筹全局、重点突破领导策略的具体体现。
经过一年多来的实践,这一战略决策已经成为全区上下的强烈共识,加快推动“五大功能区”建设已经成为当前各级各部门的自觉行动。
二、建设“五大功能区”的重要意义(一)建设“五大功能区”,有利于建立坚实地发展平台。
功能镇区建设调研报告
功能镇区建设调研报告功能镇区建设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功能镇区建设是当前城镇化发展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本次调研旨在了解我市功能镇区的建设情况,进一步研究其优势和不足,提出改进建议。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问卷调查主要面向功能镇区相关部门和居民群体,实地走访重点观察了功能镇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设施完善情况以及居民生活状况等。
三、调研结果及分析1. 功能镇区的建设情况根据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我市的功能镇区建设整体较好,基础设施建设相对完善,包括道路、供水、供电、通讯等基础设施。
同时,也有一些功能镇区在产业结构调整和环境治理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2. 功能镇区的优势从调研结果来看,我市的功能镇区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1)土地资源丰富:功能镇区在土地资源方面具有一定优势,适合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工业等产业,为功能镇区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2)产业潜力大:部分功能镇区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的产业基地,产业园区内企业众多,为当地带来了较多的就业机会和经济收入。
(3)交通便利:部分功能镇区位于交通枢纽,交通便利,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3. 功能镇区的不足尽管功能镇区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调研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1)公共服务设施有待完善:部分功能镇区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还不够完善,包括教育、医疗、文化等方面,居民生活需求得不到全面满足。
(2)环境治理亟待加强:一些功能镇区在环境治理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水污染、垃圾处理等,影响了居民的生活质量。
(3)产业结构仍需调整:部分功能镇区的产业结构过于单一,经济发展存在一定的不稳定性和风险性,需要进一步推进产业结构调整。
四、改进措施针对功能镇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以下改进措施:(1)加大公共服务设施投入,提高教育、医疗和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水平,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2)加强环境治理工作,加大对水污染、垃圾处理等方面的整治力度,改善居民生活环境。
主体功能区规划实施中若干问题的探讨
主体功能区规划实施中若干问题的探讨来源:人民论坛学术前沿(总第337期)【摘要】主体功能区规划在实施中面临着国家规划与地方规划、当前目标与长远目标衔接困难,财政体制跟进不到位等诸多挑战。
我们应当妥善处理主体功能区规划的时空衔接,在上下级区域的衔接上借鉴国际经验,并适时调整主体功能区规划;要对开发区、城市新区进行核查整顿,同时改革财税体制,以保障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顺利实施。
【关键词】主体功能区优化开发区重点开发区在2011年全国两会上通过的“十二五”规划中,主体功能区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
按照最终方案,主体功能区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与禁止开发四类,并赋予城市化地区、农产品主产区及生态功能区三类具体内容。
现就主体功能区实施中的有关问题进行讨论。
主体功能区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及新认识主体功能区思想是在国家“十一五”规划中提出来的,当时的基本想法是: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按照主体功能定位调整完善区域政策和绩效评价,规范空间开发秩序,形成合理的空间开发结构。
①从理论上说,主体功能区规划的想法很好,创新性很强,有望彻底解决空间规划、国土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等方面的矛盾和冲突。
但其在实践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限制开发区”不是限制发展,而是“发展要有限度”。
开发的强度有限制、开发的功能有限度。
因此,“限制开发区”应该正名为“适度开发区”或“有限开发区”。
正因为“限制开发区”名字的不恰当,使主体功能区区划很难做下去,原本计划在“十一五”期间推进实施的主体功能区规划,因为中西部大部分省份的抵制不得不推迟到“十二五”期间来实施,险些搁浅。
二是以县域为基本单元太大。
除藏区以外,其他各县市,每个县市都应该有一定范围的重点开发区和优化开发区,至少县城、重点乡镇居民点要建设好、利用好,不可能把一般的县都作为限制开发区。
也不可能把一个县都整体地搬迁走,一个县的发展也不可能完全依赖于外界的支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振京冯冰郭冠南主体功能区建设的制度保障我国“十一五”规划纲要首次明确提出,“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考虑未来我国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并要求按照主体功能定位调整和完善区域政策及绩效评价,规范空间开发秩序,形成合理的空间开发结构。
主体功能区的划分是我国区域发展战略方面的新安排,将成为我国今后空间布局和区域发展的指导方针。
因此,围绕主体功能区建设的制度保障问题将成为我国“十一五”及今后一段时期的热点和重点。
主体功能区建设的实践探索我国主体功能区的建设尚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主体功能区的实践也还在探索之中。
目前,部分省市初步形成一些制度和政策安排,取得了一定成效,对主体功能区建设的具体实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首先,主体功能区的划分原则和标准在省级层面得到初步实践。
江苏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将人口的分布、流动和人居的适宜性作为划分主体功能区的最主要因素;坚持城乡统筹、区域统筹发展的原则,突破行政区界限,突出主体功能的要求,进行通盘考虑和综合性评价。
同时,通过对试点地区的试点,归纳、提炼、集成一套规范的划分主体功能区的方法和技术规范。
浙江省根据实际情况开展标准和指标的研究,研究的重点放在资源禀赋、环境容量、现有开发密度、人口集聚趋势、未来发展潜力和经济社会发展方向等方面,认真进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经济社会发展方向和发展潜力的分析评价,真正体现把区域空间开发建立在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前提的合理开发之上。
其次,省级主体功能区划分在规划层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江苏省按照不同空间尺度划分主体功能区。
一是以县为空间单元形成省域主体功能区。
从2003年开始就着手进行研究,重点从经济开发价值、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分布三个方面进行考虑。
经济开发价值包含水土资源开发成本、经济社会资源优势度、开发效益等因素,资源环境承载力包含资源保障程度、生态敏感性、环境容量、历史文化名城等因素,人口分布包含人口流动、人居适宜性等因素。
二是以乡镇为空间单元形成市域主体功能区。
在苏州、徐州市域主体功能区划分时,主要是把指标因素分成两类,即经济社会发展潜力类和生态环境约束类。
经济类主要包括人均GDP、产业结构、投资回报率、经济集聚辐射力、交通可达性等指标,生态类主要包括水源地、山地、湿地、水面、洪涝灾害、地震灾害、农耕地、自然保护区和历史文化遗迹等指标,然后将两类指标进行调研与建议2007年第5期《宏观经济管理》矩阵分类,形成主体功能区。
三是以网格为空间单元形成县域主体功能区。
选用资源环境支撑(包括自然资源丰度、景观生态质量、水环境承载力)作为不变因素,选用区位优势(包括城镇影响度、交通可达性)作为基本稳定因素,选用发展基础(包括经济发展水平、公用设施水平)作为可变因素,构成三维指标体系,用来确定空间功能区。
另外,对县域空间开发的产业、财税、土地、人口、考核等方面的政策进行了探索。
浙江省则在“十一五”规划中明确了区域主体功能区划。
根据资源禀赋、环境容量、生态状况、人口数量和开发程度,合理划分四类主体功能区,逐步形成功能定位清晰、发展导向明确、开发秩序规范、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区域开发格局。
优化开发区域主要包括环杭州湾和温台地区高速公路沿线城镇密集区,以及金衢丽地区开发强度较高的城区。
主要任务是优化城镇与产业空间布局,提高整体开发效益。
提升中心城市服务和创新功能,着力打造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严格限制低水平盲目开发和空间扩张;加快卫星城镇培育,吸纳中心城区产业和人口的合理转移;构建城市(镇)间生态廊道和绿色开敞空间,形成布局合理、功能互补、产业优化、设施先进、环境优美的城市群。
重点开发区域主要包括国家级和省级开发区(园区)、城市新兴工业功能区块,环杭州湾和温台沿海地区港口物流和临港工业发展区,金衢丽地区具有开发前景的低丘缓坡和河谷盆地。
主要任务是实现高起点的规划与建设,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承接国际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转移,发展前景广阔的新兴产业,加快人口的有效集聚,力争形成若干新的产业高地和城市新区。
限制开发区域主要包括森林覆盖地区、江河水系源头地区、重要湿地生态系统等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和生态功能保护区。
主要任务是强化生态环境保护与整治,着力引导人口和产业向重点开发区域和优化开发区域转移,精心选择少数条件较好的陆域和海岛进行点状式集约开发,发展特色优势产业。
禁止开发区域主要是指依法设立的自然保护区和具有特殊保护价值的地区。
主要任务是依据法律法规实行强制性保护,严禁不符合规定的开发活动。
云南省“十一五”规划中按照滇中、滇西、滇东、滇南四大片区“一优(优化开发)三重(重点开发)”的总体格局将全省划分为4类主体功能区,滇中地区的昆明、曲靖、玉溪、楚雄四个城市及其相关地区为优化开发区。
本区域开发密度较高,是省内发展基础最牢、发展水平最高、继续开发前景最好的区域,但区内缺水问题突出,交通运输网络效率需要进一步提高,四个城市分工协作的格局有待进一步完善。
其功能是成为带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龙头和云南省参与“9+2”、“10+1”区域协作、竞争的主体。
发展导向是改善基础设施条件,改变大量占用土地、大量消耗资源、大量排放污染的经济增长模式,化解资源环境瓶颈制约,大力提高产业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提高参与区域竞争的层次和能力。
重点开发区指滇西、滇东、滇南三个片区中资源环境承载力较强、集聚经济和人口条件较好、承载支柱产业发展和对内对外开放的区域。
其主体功能是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成为支撑经济发展和人口集聚的重要载体,以及云南省面向“9+2”和东南亚、南亚开放的传承点。
重点开发区的发展导向,是加强基础设施和支柱产业建设,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承接优化开发区的产业转移和限制开发区、禁止开发区的人口转移。
限制开发区指优化开发区和重点开发区内生态环境脆弱、聚集经济和人口条件不够好的地区,主要是天然林保护地区、退耕还林生态林地区、重要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地区、重要水源地、自然灾害频发地区等。
这类地区分布于全省各地,要实行保护优先、适度开发、点状发展的方针,把开发活动集中于当地可以承载的特色产业,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引导人口自愿平稳有序地转移到重点开发区和优化开发区。
禁止开发区是指依法设立的国家级、省级自然保护区和世界自然遗产核心区。
这类区域散布于全省,要依据法律法规规定实行强制性保护,严禁不符合功能定位的各类开发活动。
四川“十一五”规划将全省划分为四类主体功能区:综合开发区域,主要指成都平原地区;重点开发区域,包括攀西地区、川南地区、盆地丘陵地区;适度开发区域,指川东北盆周山区、川西北高原地区;禁止开发区域,主要指依法设立的资源、湿地、动物、文物、地质等保护区以及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等。
成都平原地区将按照“城乡一体、率先跨越”的思路,更大规模地聚集经济和人口,使2007年第5期《宏观经济管理》之成为本省参与全国区域竞争的龙头和主体。
重点开发区域将围绕优势资源和现有产业基地,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成为本省经济和人口比较集中的区域。
适度开发区域重点围绕资源环境的保护,因地制宜地发展本地资源环境可承载的特色产业,努力扩大劳务输出,引导人口向省内综合开发区、重点开发区或省外转移。
而禁止开发区则将依法实施强制性保护,严禁不符合保护区功能定位的开发建设活动。
第三,省级层面在主体功能区划管理机制方面进行了初步探索。
浙江省逐步建立以主体功能区划为基础的差别化区域开发政策,探索重要资源环境的统筹配置机制,完善相应的生态补偿机制。
特别是在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浙江的重要生态功能区包括江河源头、饮用水源涵养地区、自然保护区、森林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区等,基本上发源于本省境内,自然生态系统相对独立,实行省直接对市、县(市)转移支付的财政体制实施生态补偿,理论上、实践上都比较可行。
基于这样的条件,浙江省加大了生态补偿的力度:一是省级财政对生态补偿的支持力度逐年加大。
近几年,省级财政用于生态补偿转移支付的资金逐年增加,去年增长了10.1%,今年预计同比增长19.8%,用于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的专项资金也大幅度增长,去年这方面资金累计达11.05亿元,增长29.2%,今年预计达20.07亿元,同比增长81.6%。
二是省级各部门多渠道整合资源、推进生态补偿的工作格局已经基本形成。
以生态公益林建设为重点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以水资源费和城镇污水处理费征收使用以及河道整治、水土保持为重点的水环境质量补偿,以下山移民工程为载体的生态脱贫,以及土地整理、标准农田建设、矿山自然生态保护治理、地质灾害防治等工作都取得了阶段性的明显成效。
三是全省各地也积极探索区域性或流域性的生态补偿方式。
杭州、宁波、温州等地已经制定或正在制定相关的政策意见。
一些市县对饮用水源地和库区乡镇以生态补偿的名义实施专项财政补助,一些地区多渠道筹措资金设立水源保护专项资金。
与此同时,各地还积极探索异地开发、水资源使用权交易、排污权交易等多种形式的生态补偿方式。
四是进一步强化了生态补偿的科技支撑。
有关部门编制了《浙江省生态功能区划》,开展了绿色国民经济核算试点,进行了经济增长的环境代价分析,为开展生态补偿提供规划依据和理论支撑,全面加快了环境质量自动监控系统的建设,以及时、准确掌握全省环境质量变化状况,为实施生态补偿提供依据。
主体功能区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制度性问题目前,各地普遍反映主体功能区的推进工作中最大的障碍和困难就是制度保障力度不够,一些现行制度不利于主体功能区的开展。
主要包括以下一些问题:首先,当前政绩考核体制的转变不够,不利于主体功能区尤其是优化开发区、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的功能实现。
在以GDP增长为主要政绩考核指标的情况下,各地方政府必然最关心经济的增长速度,会尽最大可能扩大重点开发区的比例,即使划分出优化开发区、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也很难以积极的态度促进其功能实现。
其次,现行财政体制存在不合理的地方。
目前,我国实行的是中央与地方财政分灶的体制,在地方财权被上收的同时,地方的事权却有逐渐扩大的趋势。
为了解决地方事务,地方政府必须想尽办法增加地方财政收入,而限制开发区、禁止开发区带来的财政收入相当有限,优化开发区的产业升级又需要先行投资,而且投资期较长,期间地方财政收入难免受到影响,从而影响到地方政府开展优化开发区、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功能区建设工作的积极性。
第三,规划指导空间布局的刚性不足,各种规划之间存在矛盾。
我国目前有多种规划,土地规划有《土地法》、城市规划有《城市规划法》,这两类规划指导土地利用、空间开发都有法律作为依据,而且都有执法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