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立校 素质立身
学术立身 文化立校 山东省荣成市第一中学
学术立身文化立校山东省荣成市第一中学
佚名
【期刊名称】《新校园》
【年(卷),期】2024()5
【摘要】山东省荣成市第一中学创建于1952年9月,2017年9月搬迁至新校区,校园占地261亩,建筑面积11.3万平方米。
学校秉持“学术立身,文化立校”的办学理念,以“发奋图强,兴学育才,把握现实,赢得未来”为校训,形成“文明守纪,学做真人;励志博学,求知创新”的校风和“勤奋刻苦,以学为乐;主动进取,以实为本”的学风以及“诚实勤勉,虚怀远志,教做人之理;扎实严谨,探索图新,明治学之道”的教风,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总页数】1页(PF0002-F000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
【相关文献】
1.文化立校素质立身打造成功教育——记黑龙江省双城市兆麟中学党总支书记、校长徐绍林
2.实施文化立校滋养幸福人生——山东省宁阳县乡饮中心学校“和美教育”的探索实践
3.百年一中文化立校——哈尔滨市第一中学剪影
4.质量立校科研强校文化润校——山东省荣成市实验中学
5.打造东坡文化彰显校园特色——南开大学附属中学儋州市第一中学文化立校侧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奋进中的唐山市经贸学校
河 北 省唐 山市经 贸学校 始建 于
19 6 4
年 是一 ,
所 集 中专 、 大专 、
本科 (联 合办学 ) 为一 体 的 国办 省级 重 点 中专学 校 。 学校 有学生
18 0 0 人 、 教 职 工 15 2 人 , 其 中高 、 巾级 专业 技 术 人 员 9 9 人 。
学校秉承开 拓创新之 精神 , 诫信务 实之 作风 , 坚持 “ 文化立 校 、
严
、助学
度 大 力
”
—
பைடு நூலகம்
—
“ 六 大 特 色 ” 为 学 校 赢 得 了较 高 的 社 会 知 名 度 、
诚信度 和 美誉度 。
自办
的汽车驾校
开 、
办
的 国家职 业
技能鉴定所
人
、
才交 流 中心 人 事 代理 部 等 , 为 学 校 的可 持 续 发 展 和 学 生 的立 业 成 才
提供了有力保障。
正 在 建设 巾的新 校 区 , 坐 落在唐 山市高新技 术开 发 区 高校 区 ,
占地 面 积
16
万 平方米 , 建筑 面积
75 .
万平方米 , 建筑风格独特 、功
能多元 、 没施 完 备 。 新校 的建成将 为学 校 的发 展 提 供 了一 流 的办学
条件和 高起 点 的平 台。
( 图文 供 稿 :刘连 权 )
维普资讯
主 教 学楼 淬生餐斤 学生公 寓
素质立 身 、技 能立 业 ” 的办学 指 导 思 想 , “ 以 就业 为导 向 、 服 务 为宗
旨 、能 力为本位” 。 办学 四十多年来为社会培养 了大批 栋梁之材 , 积
淀 了较 为丰厚 的文化底 蕴 和 办学实力 。
文化立校文化立校是增强垣中文化底蕴的必由之路
文化立校是增强垣中文化底蕴的必由之路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发展的“灵魂”,它包含了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等多方面的内容。
当前,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改革,倡导丰富学生校园文化生活的大背景下,积极挖掘学校的发展特色,创造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已成为了学校的共识。
为此我校提出“塑造山水文化,打造文化名校”的战略部署,将以“文化”为核心,以“特色”为载体,以“发展”为目标,全面实施“文化立校”工程。
一、指导思想以“塑造山水文化“的理念为导向,积极构建浓厚的校园文化积淀和特色鲜明的学校理念文化;努力创设以美化、绿化、净化、亮化、知识化为载体的、赏心悦目的校园环境文化建设,全面提升学校文化品位;逐步完善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人文化的学校制度文化建设;在整体合理规划的前提下,积极营造书香、高雅、活泼的生活和学习氛围,让师生和谐生活,健康快乐成长;创出以“山水之魂”教育为重点的校本特色文化,努力打造品牌化校园,力争做到让社会认可,家长放心,学生满意,为推动我县的教育事业,培养健康合格的优秀人才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总体目标1、通过山水文化建设,把全体师生紧紧凝聚在学校核心精神周围,形成一种较强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从而塑造垣曲中学优秀的学校形象、老师形象、学生形象,激发和激励每一名垣中人树立“山高水长”的磐石意志和执著精神。
2、通过环境文化建设,营造一个具有浓厚文化气息和丰富文化内涵的校园环境,使师生置身于其中就可陶冶情操、美化心灵、激发灵感、启迪智慧。
3、通过制度文化建设,对学校的全体师生形成一种约束功能,让每一名成员都知道应该做什么、怎样做、不该怎样做,让遵守制度成为每一名师生员工的自觉行为。
三、学校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一)以打造“山水文化”的理念为重点,创设有特色的学校文化。
“办学归根到底是办文化,学校要办文化,归根到底要有思想;教育要呈现文化精华,归根到底要有自己的特色。
”我校就是要努力打造以“山水文化”为特色的的新校园。
文化立校育“大国良师”
文化立校育“大国良师”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升,文化立校育“大国良师”已经成为了当下中国教育的重要课题。
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征程中,培养一批批高水平的优秀教师,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已成为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任务。
一、文化立校文化立校即是学校建设文化。
学校教育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是实现国家文化目标的重要阵地。
在文化立校的过程中,学校需要秉承国家文化政策,进行优秀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创新,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培育民族精神,保护文化多样性,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传播,增强学生的文化自觉,促进学校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文化立校的过程中,学校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加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和审美情感,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和文化自觉。
只有在文化立校的基础上,学校才能培养出更多的“大国良师”。
二、育“大国良师”“大国良师”是指具有高水平专业素养、崇高的职业操守、卓越的教学能力和师德的一流教师团队。
他们不仅能够胜任教育教学工作,还能够在学生心中树立崇高的师范形象,成为学生努力学习、努力进取的楷模。
要培养“大国良师”,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加强师德建设师德是教育的灵魂。
要培养“大国良师”,首先需要加强教师的师德建设,树立良好的师德风尚,做到清正廉洁、慈爱激励、严守纪律、诚实守信。
只有教师本身具备了良好的师德风尚,才能在教育教学中起到示范作用,影响和感染学生。
2.提升专业素养教育教学是一门艺术,而教师则是教育艺术家。
要培养“大国良师”,需要不断提升教师的教学技能,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
教师要不断自我学习,不断探索教学方法,不断更新教学理念,使自己成为学生信赖、家长放心、社会尊敬的一线教师。
3.注重教师队伍建设要培养“大国良师”,需要注重教师队伍建设。
应该构建完善的教师激励机制,为教师提供良好的学习、成长和发展环境,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鼓励教师敢为人先、勇于创新,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不断追求卓越。
从五方面入手 以文化立校
从五方面入手以文化立校作者:谢建伟刘福艳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15年第12期文化立校是提升学校的办学质量、促进学校内涵发展的主渠道。
学校是培养人、发展人的场所,文化就是学校的空气,对身在其中的人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能够形成强大的凝聚力,极大地促进学校的内涵发展。
对于文化立校,可以从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课程文化、行为文化五个方面人手,逐步凝聚、弥散、历练、伸展,直至形成全校师生的文化自觉。
一、内化于心,凝聚“天人合一”的精神文化精神文化是学校群体共同的心理和行为中体现出来的理念、价值体系、心理特征及精神价值传统,是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慢慢积淀起来的。
它构成了学校文化的内核,决定着学校的校风、学风和教风,制约着学校文化系统的取向和性质,需要精心的培育、长期的积淀,并与时俱进。
我校经常发动学生、教师、校长讲身边历久弥新的教育故事。
这样的“草根故事”源于真实的生活,是师生思想价值观的体现。
在此基础上提炼其共性的东西,就更接近思想的深处,也更容易被认可、维护和发扬,这是学校精神文化的主要来源。
融人适合的社会文化因素和校长的思想价值观,整合、提升、凝聚,最后回到广大师生中去,这样的精神文化才会有鲜活的生命力。
每年的开学典礼上,学校总会从发展历程中撷取几个故事,提起几位先贤,推崇“幸福由努力和负责中来”的校训,与师生们温习共享。
学校以“大爱”为核心价值观,将精神文化的核心确定为“大爱育人,责任于行”,凝聚了“自主、活泼、乐学、进取”的校风,以及“幸福快乐教育”这一核心办学理念。
二、固化于外,弥散“虚实结合”的物质文化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和载体,其建设状况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着校园文化的质量和整体水平。
物质文化的建设既包括校园内可见可触的客观存在物,如各种建筑物、文体活动设施等教育教学硬件设施,还包括可观可赏的环境布局。
内涵丰富的物质文化,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师生员工的素质和创造能力,同时对身在其中的学生起到环境育人的作用。
校园文化 持身中正
校园文化持身中正校园文化是指在校园中形成的一种独特的文化氛围和价值观念,它是学生在校园中学习、生活和交往的基础。
持身中正是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它要求学生在思想认识、行为规范和品德修养方面都要保持中正之心,做到廉洁自律、诚实守信、尊重他人、遵守规则等。
持身中正强调学生要有正确的思想认识。
在校园中,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追求。
他们应该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能力。
同时,他们要有正确的道德观念,要懂得尊重他人,关心他人,乐于助人,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校园中获得全面的发展。
持身中正要求学生要遵守校园规章制度,遵循校园纪律。
校园规章制度是校园管理的重要保障,它规定了学生在校园中的行为规范和义务。
学生要遵守校园纪律,不得违反校园规定,不得参与违法活动,不得损害他人利益。
只有遵守校园规章制度,学生才能在有序的校园环境中学习和成长。
持身中正还要求学生要具备良好的品德修养。
品德修养是人格的体现,也是人与人交往的基础。
学生要具备诚实守信的品质,不撒谎、不作弊,要对自己的承诺负责。
他们要有良好的道德品质,懂得尊重他人,关心他人,乐于助人。
同时,学生还要具备自律的品质,要自觉约束自己的言行,不追求虚荣,不沉迷于游戏和娱乐活动,要有自制力,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保持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持身中正还要求学生要具备对社会有责任感的品质。
学生要关心社会大众,关注社会问题,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
他们要懂得爱护环境,节约资源,保护自然,推动可持续发展。
同时,他们要具备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为社会进步做出贡献。
持身中正是校园文化中的重要内容,它要求学生在思想认识、行为规范和品德修养方面都要保持中正之心。
只有学生能够持身中正,才能在校园中形成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成长。
同时,学校和家庭也应共同努力,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和培养条件,共同培养学生持身中正的品质。
文化立校 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
一
“ 胶 奥之南有 海 , 依挽 大小珠 山 , 怀涌万 顷碧
澜; 左 引 凤凰 于飞 , 右 呼 琅琊 龙 蟠 ; 再 有 水 灵 仙
木 含情 达 意 ,彰显 出学校 文 化 强大 的育人 功
作 者 简介 : 王 明 昌, 山 东省青 岛 市黄 岛 区珠 山小 学校 长 , E - ma i l : wmc h 2 2 6 6 @1 2 6 . c o n( r 山 东青 岛, 2 6 6 4 9 9 )
身影 , 更有家乡名人对学校 的寄语 和期 望 。总之 ,
一
小学” , 就源 自学 校地 处珠 山( 大珠 山 和小珠 山 , “ 双珠嵌 云” 是 古胶州八 景之一 ) 脚 下 。针对 这一
地 域特征 , 我们决 定 以“ 山” 为切人 口建设 学校文
化, 名 日“ 仰 山文化” 。 子 日: “ 智者乐水 , 仁者乐 山; 智者动 , 仁者静 ; 智
基 础 教 育 参 考 ・ 2 0 1 5 / 0 1 静
岛, 恰 如龙 凤嬉 戏之 珠 , 矗海摩 天 , 堪 当绝 色 !”
— —
识性 的有 机结合 , 意蕴着 学校办 学就是要 以发展
我们 学 校地 处 青 岛西 海岸 , 之所 以叫 “ 珠山
的眼光谋 划未 来 , 以本校 优势 彰显 特 色 , 在 奋进 中挑 战 自我 , 在慧智 中勇攀高峰 ; 拥 山致远廊 : 既 有 师生们 自己的优秀作 品展示 , 也有珠 山骄子 的
学校文 化体 系建设 , 特别 是学校 文化 的核 心——
精神文化 的建设 。
二、 寻找切入关 口, 文化 立 校 求 突破
教师学习文化立校心得体会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文化立校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
作为一名教师,我有幸参加了关于文化立校的学习活动,通过这次学习,我对文化立校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以下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文化立校是提升学校整体素质的重要途径。
学校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文化的传承者。
通过文化立校,学校可以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培养他们的文化素养和民族精神。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作为学校文化的传播者,肩负着重要的责任。
我们要深入学习传统文化,将其融入到教育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
其次,文化立校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传统文化强调“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这与我国教育部门提出的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目标不谋而合。
在文化立校的背景下,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还要关注他们的道德品质、身心健康和审美情趣。
我们要善于挖掘传统文化中的教育资源,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再次,文化立校有助于教师自身的成长。
学习传统文化,不仅可以提升我们的文化素养,还可以丰富我们的教育教学手段。
在传统文化中,有许多宝贵的教育思想和方法,如儒家思想中的“有教无类”、“因材施教”,道家思想中的“无为而治”等,这些都是我们教育教学的宝贵财富。
通过学习传统文化,我们可以将这些思想和方法融入到实际教学中,提高教学效果。
此外,文化立校有助于构建和谐校园。
传统文化强调“仁、义、礼、智、信”五常,这些价值观对于构建和谐校园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要以身作则,践行这些价值观,用自己的言行影响学生,营造一个尊师重道、团结友爱、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
在学习文化立校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以下几点:1. 教师要树立文化自信。
我们要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的精髓,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2. 教师要不断创新,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相结合。
我们要善于发现传统文化中的教育资源,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以文化人人文化成——就吴江中学办学理念与实践对话校长顾伟峰
20世纪末,吴江中学就明确了“人文立校”的办学特色之路,并对“人文立校”的内涵和特征作了进一步的明确和界定:立独厚底蕴,择儒学精髓,扬人文精神,以人文因素培养师生人文素养,滋润学校人文管理,形成学校人文文化,促进学校和谐发展。
不久前,本报记者就吴江中学以“人文立校”为核心的办学理念与实践的若干问题与校长顾伟峰进行了对话。
记者:办学理念是一所学校的教育哲学,也是校长对教育本质的理解和个性化表达,你们学校为什么要提出“人文立校,素质立身”的办学理念?在办学实践中是如何将这个理念落到实处的?顾伟峰:吴江中学是一所具有百年历史的人文积淀丰厚的学校,因而“人文思想”是一代代江中人传承下来的“公共财富”,我们在与时俱进地为其注入新质的同时,将其规定为我们学校建设和发展的智慧根基。
“素质立身”是对整体江中人而言,它的价值指向是教师、学生的全人的发展。
“立”,是一个具象而动态的成就标志,它既是实现事业的完美与生命的完善的具有审美理想的目标,也是力求抵达最高境界的精神手段。
在实践中,我们将“人文立校,素质立身”的办学理念置于“教育即文化,文化即教育”的教育哲学的理论框架内,选择了“以文化人”的实施策略。
一是物质情境上的人文渗透。
我们将人文的理念符号化,让表现的、几何化的、情理相融的学校物质情境成为隐含价值取向与审美意向的“物态文化”。
二是校本课程建设上的人文渗透。
我们认为,校本课程不是那种预设的、规范性的和特定的知识载体,它是一种具有“人文化成”的动态的、生长性的课程文化。
因而,我们将校本课程的开发置于人文的视野中,突出校本课程对于人性建构的功能。
三是课延活动上的人文渗透。
我们十分重视活动过程的实效性,让学生在交往活动中,坦露真情,感悟人生,培养健康的情操。
记者:现代学校建设非常强调制度管理,也就是所谓的“法治”。
但我们在贵校采访,感受到的更多的是人文化的管理,特别是在关心教师关爱学生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也形成了一定的学校管理特色。
文化立校育“大国良师”
文化立校育“大国良师”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学校是文化传承和创新的重要阵地,要发挥学校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推进全社会文明形态的整合和创新。
”文化立校的关键是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而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的主体,其素质和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要培养“大国良师”,就必须要注重文化立校,让学校成为文化的传播者和传承者,为教师的成长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
文化立校育“大国良师”,首先要在思想上树立正确的文化观。
要认识到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是维系社会和谐稳定的纽带。
教师要以文化自信为基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和传承意识。
只有教师对文化有深刻的理解和认同,才能够在教学中将文化渗透到教学内容和教育活动之中,从而引领学生们走向文化的殿堂。
要在实践中不断提升文化素养。
要培养学校师生文明素质和道德情操,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牢记育人使命,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提升文化素养,才能够更好地为学生树立起榜样,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最终形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要在行动中落实文化传承。
学校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明活动,组织学生参与社会文化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综合能力。
只有在行动中不断落实文化传承,才能够真正地实现文化教育的目标,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刻领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形成热爱祖国和民族的情感,为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文化立校育“大国良师”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
政府应当加大对文化立校的扶持力度,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鼓励学校和教师创新发展,推动文化教育的深入开展。
社会各界应当积极参与学校文化建设,为学校和教师提供良好的教学资源,共同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
而家长则应当积极关注孩子的文化教育,培养孩子对文化的兴趣和热爱,促进学生文化素养的全面提升。
在文化立校育“大国良师”的道路上,我们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形成一股强大的文化力量。
文化立校育“大国良师”
文化立校育“大国良师”在中国古代,儒家文化对于“教育为本”有着深远的影响,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而“大国良师”,正是这种儒家文化理念在当下教育实践中的体现。
在当前社会发展中,文化教育被赋予更为重要的使命,而学校作为文化传承和培养人才的摇篮,更需要不断加强文化立校,培育“大国良师”。
文化立校是指学校在教育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塑造学生优秀品格的教育理念。
学校要以文化建设为核心,把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立校的重要途径,注重文化内涵的融合,提倡以文化引领学校教育教学发展。
大国良师是指具有传统文化底蕴和良好职业素养的优秀教师,他们不仅在专业上有扎实的知识储备,更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言行影响学生,成为学生心目中的楷模和榜样。
在当前教育改革实践中,文化立校育“大国良师”已成为教育工作者共同的追求目标。
在文化立校育“大国良师”的过程中,学校作为主要的教育载体和培养人才的机构,应该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和环境,积极培育学生的文化自信和家国情怀。
学校可以通过开设文化课程、举办传统文化活动、组织学生学习先贤遗训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和热爱中国传统文化,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学校也应该重视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品行和道德情操,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升。
学校也应该在师资队伍建设中,注重培养和引进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优秀教师,通过各种方式丰富教师的文化生活,提高教师的文化修养和职业素养,培养一支能够辅导学生成长的“大国良师”。
对于学校而言,文化立校育“大国良师”至关重要,而对于教师来说,更是需要注重自身的文化修养和职业素养。
优秀的大国良师应该具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应当不断提升自身的文化修养和专业素养,以此来影响和教育学生成长。
教师应该通过深入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了解国家的发展历程,增强文化自信,才能够传授给学生更具有渗透力和感染力的文化教育。
教师还应当具备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技术,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使自己成为学生仰慕和尊敬的榜样。
专题 人文立校 素质立身
人文立校素质立身——走进南京市上元中学一直以来,我们都在讲求素质教育,学校作为育人的场所,应该以培养健全的“人”为目的,以“素质”滋润人格与培养生命智慧,只有这样,学校才能成为生命成长的沃土。
上元中学通过实践证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对促进学校的内涵发展,提升学校教育品质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多年来,上元中学利用校本资源精心构建具有人文价值的校本文化,打造了独特的、价值意向上的文化“场域”,并以其培养学生的人生智慧,呵护和滋养学生的情感和精神。
校长采访:学校为什么要全面施展素质教育?(从教育理念以及对学生成长的价值意义方面阐述)上元中学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而“2+2”才艺拓展活动的实施,不仅促进了学校才艺活动的广泛开展,更加满足了学生多元发展繁荣需求,培养了学有所长的学生。
校长采访:学校是如何开展“2+2”才艺拓展活动的,从活动设计指导到才艺拓展训练,是如何设计一系列的培养方案的?是的,上元中学正是懂得整合校内外教育、教学的各种资源,精心设计才艺训练项目,才能够建立全面科学的中学生才艺训练体系,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打好基础,上元中学是体育传统学校,在历届的各级各类比赛乃至全国青少年体育竞赛中均获得过好的成绩。
她更用艺术彰显自己的教育着特色,建立了多个艺术社团,让学生们能够根据自己的爱好,发挥自己的特长,做到德智体全面发展。
校长采访:学校是如何开展艺术教育的,又取得了哪些成就?(从各类艺术社团的开展以及参加比赛获取的成就来阐述)在上元中学,你可以参加合唱社团一展你的歌喉,也可以参加舞蹈社团训练你的形体,还可以参加书法社团,练的一手好书法,在学会写字的同时学会做人,总之,上元中学的艺术社团是多姿多彩的,而在上元学习生活的学生也更是幸福快乐的。
学生采访3名合唱团学生代表一名:谈谈自己参加合唱团的学习和收获舞蹈社学生代表一名:谈谈自己参加舞蹈社团的学习和收获书法社学生代表一名:谈谈自己参加书法社团的学习和收获看着学生们一张张真挚的笑脸和对学校无尽的爱,我们可以看的出,多年来,上元中学经过不断的区划调整,秉承“人文立校,素质立身”的理念,把“素质”作为学校教育的宗旨,力争让高尚的品行、乐观的心态、健康的体魄、良好的习惯、积极的兴趣、美好的个性成为每一位上元人的根本,力求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为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打好了坚实的基础。
2020年教育发展共同体工作计划范文
2020年教育发展共同体工作计划范文一、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宽城区“xx”教育事业发展规划》为导向,以天津小学、浙江小学、二实验小学、奋进小学、兰家小学、蔡家小学组建的xx片学区为基地,扎实有效地开展各项工作。
以德育工作为首要,以校本培训为保障,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以课堂教学为载体,以特色教育为手段,以建设和谐的xx片文化教育为目标,进一步提升各学校办学质量。
二、xx片理念文化立校、素质立身、共享共赢、和谐发展。
三、总体目标促进教育均衡,发挥xx片教育优势互补。
加强学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本着“新、实、活”的工作原则,开展各项活动,引领带动xx片优秀资源共享,相互学习,努力提升xx片教师专业素养、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素质、实现大学区共同提高,和谐发展。
四、具体措施本学期重点工作具体从以下几方面落实(一)同步落实常规管理,资源共享。
1、统一规划xx片各校集体备课时间,(定于每周五下午)xx片每月安排一次统一备课。
力求以多种形式,不同主题,使区域内学科教师的业务水平在相互切磋中共同提高。
2、每学期第一个月、第三个月统一月考,期中、期末两次统一质量监测、统一做质量分析,研究提升区域内教学质量对策。
3、以科研为载体,提升常规课堂质量。
共同深入研究新形势下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下的课堂教学。
(二)、分层开展联动活动,共同提升。
1、召开“宽城区xx片教育发展共同体理事会成立大会”仪式。
明确各校的职责,结成对子,形成大校带小校、强校带弱校、城校带农校的管理模式。
2、组建xx片“名师讲师团”联动活动选拔本片各校各学科优秀的师资力量,经过考核,聘为“名师讲师团”成员,并颁发证书。
名师讲师团将定期或不定期走进大学区的各个兄弟学校送优质课或专题讲座,与片内的学校进行教研互动、反思、研讨,这样既发挥了名师的引领、辐射作用,又为各校教师之间搭建了互相学习、交流的平台。
3、教学校长、主任进课堂联动活动为加强校际之间的沟通与互动,形成xx片教育发展共同体开放式的教研合作体。
文化立校 素质立身
文化立校素质立身文化立校素质立身——辽宁省抚顺李石寨朝鲜族中心小学教改纪实本报记者李建平在辽宁省抚顺市的西北部,坐落着一个小小的李石寨村,这里有一所朝鲜族小学,占地不足一万平方米,学生只有300多人。
然而她是远近闻名的省模范学校,她的校长金竹花多次在国际会议上大讲办学之道,国家、省、市领导及国际友人多次到学校参观。
令人信服的是,她的出名,不在于楼高,不在于地大,而在于学校先进的办学理念。
为学生全面发展搭建平台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金竹花校长反复思考,农村教育要着眼于学生未来的生存和发展,为当地的经济文化发展服务,必须以文化立校,素质立身,农村教育才具有生命力。
要使孩子们的个性充分发展,就要把握住儿童发展的关键时期,创设有利于发展的环境,让孩子们的成长空间更大一些。
为此,学校着眼于学生素质、着眼于民族特色、着眼于未来社会的需要,除上好国家规定的必修课外,不等不靠硬是自己创造条件,自己培养教师,在学前班及1-6年级面向全体学生,开设了电脑课、英语课、围棋课、舞蹈课、图书阅览课、生活技能课、科技活动课及学做朝鲜族各种风味咸菜的劳动课。
这些课程,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起到了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一现代教育理念转化成可操作的教育实践,也使校园的生活变得五彩缤纷。
学校要求全校学生每个人都要会三种语言(朝鲜语、汉语、英语),每个学生都要会下围棋,会使用计算机,会跳朝鲜族舞蹈,会做朝鲜族咸菜。
按照朝鲜族的生活习惯,学校还要求男女学生剪短发、进教室换拖鞋,培养学生彬彬有礼,注重仪表。
这里虽然是一所农村小学,但却有一个非常标准的美术教室,浓郁的创造氛围,宽松的学习环境,使这里成为孩子们最喜欢来的地方。
为了培养学生的绘画兴趣,学校为学生免费提供纸、笔、颜料,而且,美术教室面向全体学生开放,学生随时可以进去画上几笔。
美术课上,国画、手工、色彩、素描、粘贴、卡通画……凡是美术领域涉及到的内容学生全都可以学到。
文化立校育“大国良师”
文化立校育“大国良师”随着国家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教育事业也逐渐成为国家事业的核心之一,教育水平的提高和人才培养的推进也成为国家的重点任务。
然而,如今面对着社会快速变化和人才竞争日益激烈的国际环境,我们发现,单纯强调知识传授和应试教育的教育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社会需求。
为此,建设以文化立校的育人理念,培养“大国良师”,实现教育的改革和进步迫在眉睫。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精神底蕴。
文化立校,是指教育要以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为基础,把文化元素融入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来,打造培养有中国特色和中国精神的优秀人才的长期机制。
这样的育人理念,不仅寓意着把文化作为教育的先导和灵魂,更是育人中心回归的体现,是实现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途径。
如何实现文化立校,首先需要建立以尊重学生差异化发展、协同育人、全面发展为本的教育体系。
教育体系的重构需要对具体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机制进行革新创新。
在实现这个过程中,就需要建立和营造一个文化氛围。
由校园文化、学科文化和课程文化所形成的教育文化,是实现文化立校的有力支撑。
学校要通过创造良好的校园文化,从中让学生感受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和大美;课程文化同样也要注重文化的渗透和教学内容的优化,帮助学生贯穿整个学习过程,建立起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知识与情感相统一的文化内涵;而学科文化则体现在对学科知识探究及其实践活动中,不仅重视学科理论内涵,更注重学生训练思维、培养才干。
其次,建设文化立校要注重教育教学的有效性,亟需推进现代化的教育技术和教学手段的创新。
在这个方面,教师机身有处,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方法的改进至关重要。
针对现代技术的发展,我们需要加强PBL、MOOC、远程教育等新型教学手段的研究和探讨,结合中华文化的现代价值,并进行深化的教育改革。
同时,聘请高水平的学者指导,构建战略性创新联盟,帮助学校与产业对接,将校园作为文化创意产业的主要发源地,不断拓展教育教学的前沿思想和领域,提高教育人才的全球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文化立校提升教育品质
文化立校提升教育品质作者:苏秋云王利如来源:《中国教师》2019年第11期建校于1963年的北京市三里屯一中(以下简称“三里屯一中”),北靠东直门,南临工人体育场,位于三里屯这个使馆聚集、商业繁华的黄金地带。
置身于繁华与喧闹之中,独守着一份属于自己的宁静优雅与真挚朴素,在历史传承发展当中积蓄力量,在教育改革发展大潮中脱颖而出。
一、学校文化:成就“最具幸福感学校”“爱家、爱校、爱国,求真、求善、求美”,这是三里屯一中的校训,也是三里屯一中学校文化的生发点。
56年来,三里屯一中以“三爱三求”的校训,将内涵发展、文化建设、特色创树作为提升办学能力与水平的根本途径,确立了“当朝阳名师,育一流人才,重科学管理,创品牌学校”办学目标,坚持“把小事做成精品,把细节做到极致,把服务做出价值”的管理理念,引导师生“自我教育,自治管理,自主发展”,规范办学行为,着力减负增效,全力构建“胸怀家校国,弘扬真善美”的学校文化建设体系,形成了“立足自主,不断创新”的办学特色。
从1963年建校,到2003年获评首批区级示范校,再到2008年一校三址、十二年一贯制办学,三里屯一中不仅传承了建校以来扎实、坚韧、稳重的学校文化,更是主动探索适应时代变化、适应学生发展的教育改革新路,获得了学生、家长、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与肯定。
学校加强文化建设,创建人文校园,通过建设人文环境、加强人文教育、实施人文管理、注重人文关怀等一系列举措,重视人、尊重人、关心人、激励人、发展人,形成了具有人文特色的学校文化。
也正是在这样的学校文化熏陶下,三里屯一中的教师秉承着“崇尚完美、选择优秀”的教师文化,“不用扬鞭自奋蹄”,在高考前夕干部和教师们自发留下来陪伴学生,是他们对学校文化的认同和传承,更是人文情怀和责任意识使然。
在这种文化的浸润中,教师们平等地对待学生、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和成就学生,努力践行着“胸怀家校国,弘扬真善美”和“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学校文化,实现了“创建育人文化,实施文化育人”,三里屯一中成为一所充满幸福感的学校。
办 学 指 导 思 想
办学指导思想一、办学理念:崇真尚本,追求进步。
真,就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遵循办学规律和教育规律,实事求是,求真务实,教人求真,学做真人。
本,就是以民族为本,弘扬中华民族文化和传统美德、培育民族精神与爱国情操;以人为本,力求学生的个性发展,全面发展,和谐发展。
为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为高校输送优秀学子,力争把我校办成全市先进,全省知名的十二年一贯制学校。
追求进步,就是强调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就是追求个人的进步和学校的发展的相统一。
个人进步包括学生的身心健康的成长、知识能力和道德素养的不断提高;教师的师德加强、专业发展和职业素养的不断提高。
学校进步既指学校软硬件建设的现代化、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也指学校群体价值观的普遍认同和加强,学校文化品位和形象的日益提升。
学校观:学校是师生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共同体,是师生幸福成长和共同发展的精神家园,是培育我国未来社会必需的人才和劳动者的专门基地。
教师观:教师是学校不断发展和提升的最重要的资源,是学校文化建设的创造性主体,是引导、促进和帮助学生全面发展、并获得自主发展的教育专业工作者。
学生观:学生是具有独特差异的和不断成长的的生命个体,是在教育者的引领下进行自我学习和自我塑造的发展性主体,是学校文化的创造者和未来社会的建设者。
质量观:教育质量是实施素质教育、科学办学的效益体现,高质量既指办学规模的良性发展、教育教学水平的快速提升,也指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以及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优质、持续的发展。
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不以牺牲师生道德品质和身心健康为代价,而是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评价观:评价是理性认识的途径,是促进发展的基础。
发展性评价应该以自我反思为主,进行多元、动态和科学的测评,评价指标应该包括德智体美的综合能力指数、情意状态的现时幸福指数、关注潜在差异的未来发展指数。
发展观:发展就是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发展就是追求人、自然和社会的和谐发展,尊重身心成长规律和教育规律的科学发展,注重德智体美的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强调师生和学校相统一的共同持续发展。
文化立校素质立身打造成功教育——记黑龙江省双城市兆麟中学党总支书记、校长徐绍林
升学率 、 网 络游 戏 、 抽烟酗酒 、 色情暴力 、
抢 劫 自杀 等 等 .侵 蚀 着 还 十 分 缺 少 免 疫
份教育 工作者满 意的答卷 ?带着重托 和责
任 ,带 着 希 望 和 信 赖 ,在 麟 园 这 片 热 土
上, 他怀着对教育的赤诚和热爱 . 整 整 九 年 , 努 力着 , 执著 着 , 用 满 腔 热 情 诠 释 着
绍林 , 与 他共 同 探 讨 教 育 话 题 , 探 秘 他 管
理学校的先进经验。 把 握 学校 方 向 . 在 探 索 中 超越 自我
解 决 一 个 目标 定 位 问题 ,满 足 这 样 几 个 客观条件 : 一 是 学 校 是 什 么 样 的基 础 。 二 是 社 会 对 学 校 发 展 提 出的 要 求 .三 是 生 源 的质 量 和 教 师 的 质 量 .最 后 还 要 考 虑
・封 面 人 物 ・
文化立校 素质 立身 打造成功教育
记 黑 龙 江 省 双 城 市 兆麟 中学 党 总支 书记 、 校 长 徐 绍 林
本 刊记者 王意 芬
学校办得好不好 , 关键在校长 。 一 个 校长, 他对教育的认识 , 他的治校方略 , 他 独 特 的管 理 方 式 等 等 。直 接 影 响 到 一 所 学 校 的教 学 质量 和 校 风 、 文化建设 , 也 直 重 点 中学 。 2 0 0 4年 6月 .徐 绍林 接 过 了校 长 的 育理想 , 要具有哲学思考 , 能 够 成 为 学 校 的思 想 领 导 , 同时 , 还 要 能 够 把 握 时代 的 脉 搏 又 不 随波 逐 流 。徐 绍 林 对 教 育 本 质 的思 考 , 对时代特征 的洞悉 , 使 他 能 够 对
如今 , 由于 经 济 的快 速 发 展 , 一 些 社
文化立校育“大国良师”
文化立校育“大国良师”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的深入,对教育的需求也变得越来越大。
教师作为教育事业的中坚力量,承担着传承和创新的重要任务。
在当前的国家战略中,建设大国教育和培养更多的“大国良师”已成为重要议题。
在这种背景下,文化立校、育“大国良师”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路径之一。
文化立校是指学校必须以民族文化为根基,以立德树人为宗旨。
在文化立校的体系下,学校通过课程设置、文化传承等方式注重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而“大国良师”,则是指具有专业素养、师德高尚、思想政治素养过硬,具有国际化视野和创新意识的优秀教师。
这样的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更要有丰富的人文修养和创新意识,能够引导学生在全球化视野下进行学习和思考,培养国际化的人才。
如何通过文化立校来培养“大国良师”?学校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注重对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
在具体操作中,学校要注重对学生进行良好的思想道德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国际视野。
学校要注重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的培养,通过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社团等方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自信和全球化的视野意识。
学校要注重对教师队伍的培养和引进,努力打造一支有信仰的教师队伍。
学校要注重对教师进行专业素质和师德的培养,鼓励教师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和研究能力,引导教师注重对学生的个性化教育,关爱学生,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学校要加强对教师的国际化交流,引进更多的国际化的教学理念和现代教学技术,帮助教师拓宽国际化的视野和提升国际化的能力。
学校要加强学校文化建设,形成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
学校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校园文化的教育,引导学生在校园文化中培养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
学校要注重师生之间的深入交流和合作,形成浓厚的师生情感,促进学校的内在发展。
文化立校育“大国良师”是一项系统的工程,需要学校、教师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学校要以民族文化和立德树人为根基,注重学生成长环境和自主发展的机会,注重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全球化视野的培养,形成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打造一批具有国际化素质的人才。
文化立校育“大国良师”
文化立校育“大国良师”一、引言教育是国家兴盛的根本。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教育兴,国家兴;教育强,国家强。
”教育的发展不仅需要优质的教材、设施、环境,更需要优秀的师资力量。
而文化立校、育“大国良师”正是一个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举措。
本文将从文化立校和培育“大国良师”两个方面来阐述相关内容。
二、文化立校所谓“文化立校”,即学校应该以文化为核心,将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培育学生的文化自信作为重要使命。
文化立校的目的是通过文化教育,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认识水平和综合素质。
1.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凝聚而成的文化特质,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深远的影响。
中华传统文化包括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佛家思想、中医、中画、中味、中曲等等。
学校可以通过举办传统文化节、开设传统文化课程、组织传统技艺培训等方式,让学生在校园里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2. 强化国学教育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学教育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
学校可以开设国学课程,让学生学习经典著作,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精神内涵。
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更可以培养学生的国家观念和民族情感,增强他们的文化认同感和文化自信心。
3.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文化立校的目的不仅是传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学校可以通过各种教育活动和课程设计,引导学生尊师重教、明德慎行,强化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育“大国良师”所谓“大国良师”,即是培养一批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为国家的教育事业做出贡献。
育“大国良师”的关键在于为教师提供良好的专业发展环境和支持。
1. 建设学习型组织学校应该营造学习型组织的氛围,为教师提供良好的专业发展环境。
学习型组织的特点是有利于知识共享、鼓励团队合作、激励个体学习、支持教师成长。
学校可以组织各种学术研讨会、教学展示交流、教育教学研究等活动,让教师在这些活动中不断学习、不断进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化立校素质立身导读:本文文化立校素质立身,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辽宁省抚顺李石寨朝鲜族中心小学教改纪实本报记者李建平在辽宁省抚顺市的西北部,坐落着一个小小的李石寨村,这里有一所朝鲜族小学,占地不足一万平方米,学生只有300多人。
然而她是远近闻名的省模范学校,她的校长金竹花多次在国际会议上大讲办学之道,国家、省、市领导及国际友人多次到学校参观。
令人信服的是,她的出名,不在于楼高,不在于地大,而在于学校先进的办学理念。
为学生全面发展搭建平台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金竹花校长反复思考,农村教育要着眼于学生未来的生存和发展,为当地的经济文化发展服务,必须以文化立校,素质立身,农村教育才具有生命力。
要使孩子们的个性充分发展,就要把握住儿童发展的关键时期,创设有利于发展的环境,让孩子们的成长空间更大一些。
为此,学校着眼于学生素质、着眼于民族特色、着眼于未来社会的需要,除上好国家规定的必修课外,不等不靠硬是自己创造条件,自己培养教师,在学前班及1-6年级面向全体学生,开设了电脑课、英语课、围棋课、舞蹈课、图书阅览课、生活技能课、科技活动课及学做朝鲜族各种风味咸菜的劳动课。
这些课程,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起到了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一现代教育理念转化成可操作的教育实践,也使校园的生活变得五彩缤纷。
学校要求全校学生每个人都要会三种语言(朝鲜语、汉语、英语),每个学生都要会下围棋,会使用计算机,会跳朝鲜族舞蹈,会做朝鲜族咸菜。
按照朝鲜族的生活习惯,学校还要求男女学生剪短发、进教室换拖鞋,培养学生彬彬有礼,注重仪表。
这里虽然是一所农村小学,但却有一个非常标准的美术教室,浓郁的创造氛围,宽松的学习环境,使这里成为孩子们最喜欢来的地方。
为了培养学生的绘画兴趣,学校为学生免费提供纸、笔、颜料,而且,美术教室面向全体学生开放,学生随时可以进去画上几笔。
美术课上,国画、手工、色彩、素描、粘贴、卡通画……凡是美术领域涉及到的内容学生全都可以学到。
就是在这样的氛围里,先后有8名同学11幅作品获得全国大奖,金一松老师获得特等园丁奖。
为了对孩子进行围棋启蒙教育,全校390名学生无一例外,人人学围棋,人人下围棋,每周2节课。
除了全校普及之外,还成立了课外兴趣小组,有3名学生达到国家业余一段,达到国家业余一级至九级的学生已经有30多名,这在朝鲜族学校中是惟一的。
围棋纵横19路,其变化无穷,正是这无穷尽的变化,给了孩子们新鲜的感觉,深深地吸引着他们的注意力,一些上课坐不住的孩子,下围棋一坐就是两三个小时,一动也不动。
为了给孩子们创造学习围棋的氛围,学校决定把家长请到学校学围棋,有的孩子的爷爷奶奶也来学。
这样,孩子们不仅在学校下,回到家里也下,村头、路边常见他们切磋棋艺的身影。
一个四年级的男孩,平时不爱学习,常常往游戏厅跑,可当他爱上了围棋以后,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再也不上游戏厅了,不仅棋下得好,学习也跟上了。
围棋课的开设,使学校的文明礼仪蔚然成风,孩子们在下棋的过程中,锻炼了判断能力、应变能力、创造能力,同时变得守规矩、懂礼貌,有毅力、有恒心,善于思考,做事负责。
而且,他们懂得相互尊重,懂得如何协调和配合,如何处理局部和全局的关系,学会勇敢地面对挫折和失败。
不仅如此,还带动了乡村的文化建设。
过去,许多家长闲下来就打麻将,现在,李石寨村几乎家家有围棋,人人下围棋。
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在教学楼大厅里,金校长指着一个硕大的地球仪告诉记者:“大厅里摆放这个地球仪,为的是让孩子们每天一进来就能看见。
我们要通过各种教育活动,培养孩子的国际视野,让他们从小立下志向‘未来地球村的一号公民将从这里出发’,让李石寨的学生走向世界,让世界认识李石寨的学生。
” 为了拓展农村孩子的视野,学校动员家长和村民委员会,充分利用当地的教育资源,他们把校园的围墙变成“智能墙”,请美术教师画上世界地图、中国地图、辽宁省地图和抚顺市地图,画上身穿56个民族服装的娃娃,从幼儿园到小学低年级全部学认。
不仅如此,还让孩子们认识196个国家的国旗,认识各种国际组织符号,如“非洲统一组织”、“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联合国”、“红十字会”、“欧洲共同体”、“美洲国家联盟”、“阿拉伯国家联盟”等,这座智能墙,为孩子们打开了一扇认识世界的窗口。
七八岁的农村娃娃,能快速地认出196个国家的国旗,几十种国际组织符号,56个民族的名称和特征,并能用汉语、朝鲜族语解说。
不仅如此,还让学生认识38种交通标志、公共标志,比如“注意安全”、“当心触电”、“隧道”、“禁止停车”、“限制速度”、“男女厕所”、“急救110、119、120”、“自行车存放处”、“废物箱”、“走失儿童认领”、“禁止烟火”、“停车场”、“紧急出口”等,以此培养学生的生活技能。
让民族文化传统代代相传朝鲜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为了继承这个优良的传统,学校开设了舞蹈课,每周一节课,六年从未间断。
全校学生无一例外,人人都学,不仅学生学,教师学,家长也学。
朝鲜族舞蹈柔和优美,在各民族舞蹈中具有独特的魅力,然而动作难度大,训练过程十分艰苦。
由于学校资金紧张,不能做到一人一鼓,学生就拿筷子敲,在自己的腿上敲。
到小学毕业时,每个学生都掌握了长鼓舞、扇子舞、顶罐舞等15种朝鲜族舞蹈。
一批学生毕业了,又一批学生成长起来,许多学生都达到了专业水平。
舞蹈课的开设,使激昂优美的长鼓在校园中响起来,在小小的李石寨村响起来。
学生从乡村走向城市、走向北京,走向国际艺术的舞台,舞出一道道绚丽的彩虹。
在大连国际服装节、喜庆香港回归祖国大型联欢晚会、全国少数民族少儿艺术节上,当师生们跳起优美的长鼓舞,那悦耳的鼓声,感人的场面,令七八十岁的朝鲜族老人流下了热泪,他们由衷地感叹:“我们的民族文化还活着。
”2000年8月学校舞蹈队赴日参加了五大洲70多个国家参加的“2000年世界民族艺术节”,共演出3场,场场搏得大会喝彩,日本各新闻媒介纷纷报道,予以高度评价。
1998年,全国首次中小学文艺汇演,历时一年多,全国近一亿学生参加,近千名学生进京参加调演,在这场规模宏大的汇演中,李石寨朝鲜族小学的学生《花儿笑,我也笑》获大会特设的惟一的特等奖。
原国家教委柳斌副主任给予高度评价,他说:“通过创新出现了一批新人、新作,产生了一些新的表演形式,如参加调演的朝鲜族舞蹈《我们多么幸福》,就运用朝鲜族舞的好几个‘绝活’,来表现今天朝鲜族儿童少年的生活。
” 自古以来,朝鲜族就非常重视咸菜的腌制,他们的生活几乎每天都离不开咸菜。
由于朝鲜族咸菜的独特风味,也深受各民族的喜爱。
为了使这一传统工艺代代相传,学校开设了这门特殊的劳动课,开辟了专门的劳动教室,购置了设备,请来朝鲜族大娘做指导。
从一年级起就学拌萝卜条,拌桔梗,随着年级的增高,学的种类也越来越多。
六年下来,学生基本会做十几种咸菜,掌握十几种刀功,还会煎土豆饼,做紫菜饭卷,几乎掌握了朝鲜族风味的全部做法,许多同学都被誉为当地的“小小美食家”。
孩子们不仅在劳动课上做,回到家里也做,学校每年组织春游、秋游,孩子们带的饭菜都是自己做的。
在朝鲜族风情节上,学生把自己做的咸菜包装好,配上有趣的广告词,亮开嗓子叫卖起来。
没想到,他们的咸菜最受欢迎,连省里的领导也来购买。
来自美国、日本的朋友一边品尝,一边夸奖,他们不敢相信,这些精美的朝鲜料理,竟出自十来岁的娃娃之手。
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不仅课外学习在变,课堂教学也发生了变化,这意味着素质教育正在以坚定的步伐走进学校课堂。
科技活动课的开设,在学生面前打开了一扇知识宝库的大门。
学生被这门全新的课程深深吸引,“针为什么会浮在水上”?“漏筛中的水为什么不会流出来”?“纸人为什么会跳舞”?“肥皂为什么会吃鸡蛋”?等等,学生感到非常奇特。
科技活动课一反过去传统的手工课、劳技课的模仿式操作,采用探究式的活动方法。
不是从给予科学概念入手,而是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自己做实验,自己观察实验现象,自己得出实验结论。
实验大都来自学生生活,实验材料、用具、药品等廉价易得。
比如,怎样制作冰糖,只要一个玻璃杯、几勺糖、一条线绳、一块纸板、半杯水即可。
而且,实验设计十分精巧,用材和操作也很安全,不时令人感到妙不可言,一个深奥的科学道理可能仅需一个可口可乐罐、两枚铁钉的操作就能说明。
不仅实验多、简单、安全、易操作,而且浅显易懂、表达清晰,每个实验都留给了学生创造的空间和无限的遐想。
活动课上,同学们观察实验,研究讨论,思考问题,发表见解,所有的同学都在动,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
比如,“运动会不会影响人的心跳”?“脉搏和运动”、“我跳动的心脏和搏动的血管”实验,学生有的做深蹲、有的高抬腿跳、有的跳台阶,然后根据记录,最后得出结论来。
生物课本上说,叶片制造淀粉,并可运输到其他器官。
教师就让学生在活动课上探究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中真的有淀粉吗?秋天,橘子皮长霉,教师就让学生研究橘子皮上的霉菌在其他植物上能生长吗?同学们对这些题目很感兴趣。
每当上课时,课桌上摆满大大小小、五颜六色的塑料袋、小盒子、小瓶子等,里面有萝卜、土豆、馒头、米饭、香蕉,每一双眼睛都闪烁着光芒,每张小脸都显现出按捺不住的兴奋。
一切结论都在实验之后,平时不爱讲话的同学也敢于大胆发言,他们并不怕讲的与课本上说的不一致而受到同学们的嘲笑。
学生创造思维的火花在生动活泼、充满乐趣的实验中一次次被点燃,不仅提高了动手能力,而且直接体验到进行科学探索的无穷乐趣,即使是最简单的发现也会令学生激动不已。
一次次实验好比一座座通往科学圣殿的大门,吸引着学生的好奇心,去探索、去思考、去寻求答案,而这一颗颗好奇的心与一副副好奇的头脑正是创新的重要基础。
更可贵的是,科学实验培养了学生追求真理、实事求是的品质,他们遇事学着用自己的手做,用自己的眼看,用自己的脑想,根据自己的观察思考得出结论,并且敢于向已有的结论挑战。
《中国教育报》2004年2月10日第8版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