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经济发展论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岛大学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实践教学论文

论文或调研报告名称德州市的区域经济发展一体化

作者姓名

年级、专业______

家乡所在地_____________

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

2012年9月

一、基本情况

二、论文正文

德州北依北京、天津,南靠济南,东连胶东半岛沿海开放城市,西接山西能源基地;交通便利地理位置很重要,可是经济发展相对于山东省其他城市发展缓慢,经济发展水平低。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成为大趋势,经济要素在全球流动,跨国公司在全球调动资源。区域经济一体化也成为了我国区域经济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我国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在90年代取得了重大的进展,相继提出了建立长江三角洲经济区、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环渤海湾经济区,发展到现在已颇具影响,并正在酝酿着新一轮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浪潮。就德州区域经济意义一体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

一、德州市经济发展现状

当前,德州经济的发展面临众多机遇和挑战,近几年全市围绕建设“城郊型农业、商贸型城市和能源、化工、纺织基地”的目标,大力实施工贸和开放带动战略,放手发展民营经济,工业和商贸流通突飞猛进,两大“天字号”工程强势推进,民营经济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十大支柱产业销售收入、利税和利润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超过80%。农业和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业产业化进一步提高,“围绕新能源和生物技术两大低碳产业”的一批大项目、大企业的迅速成长,促进了德州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华北物流城的建设又将给德州经济发展提供契机。

德州经济分析:德州区位优越,交通便利,资源丰富,能源充足;工业门类齐全、商贸流通活跃、公用事业齐全完备。德州市大力推进以太阳能为主的新能源产业发展,通过加快产业结构向高端化、高质化、高新化演进,新能源产业拉动效应日益凸显。

在经济总量上虽然增量较大,但从总体上看,产业发展仍不成熟,存在很多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农业人口多、比重大,“三农”问题集中突出,作为山东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面临着发展基础条件薄弱、地方种粮积极性不高和地方政府财政负担过重、负债过大的问题。

(二)工业化进程滞后,非国有经济发展水平面偏低,农村劳动力转移量偏少。(三)第三产业发展水平偏低,旅游资源丰富,但开发力度不够,经济效益低,受制于第一、二产业的发展水平,地区产业结构不合理甚至失衡。

二、实现经济一体化的条件

实行区域经济一体化,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地区,能够实施统一的经济政策和措施,消除商品、要素、金融等的人为分割和限制,同时以分工为基础提高经济效率,获得更大经济效果,有实现经济一体化的优势。

1、地理位置毗邻德州北依京津,南靠济南,西接石家庄,东连渤海湾,处在渤海湾经济圈之内,是华东、华北两大经济区的连接带,有着“南北借力、东西逢源”的地缘优势。自古就有“九达天衢,神京门户”之称。在德州所有县(市)中,齐河距德州最远,却与济南近在咫尺。济南都市圈的规划出台后,齐河着力打造德州“南融”的“桥头堡”,济南“北跨”的后花园。地处省界边际的德州,属典型的临边城市,处于多个经济节点间。

2、交通便利京沪、德石、济邯和京沪高速铁路、德烟铁路在此交汇,京福、济聊、青银高速公路穿境而过,5条国道、14条省道纵横交错,形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是国家公路运输枢纽城市。交通的畅达,省会城市圈的推出,尤其是天津滨海新区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相继上升为国家战略,为德州提供了难得的发展契机。利用与周边经济高地的落差,加快融入国家和省的经济发展战略布局,在合作中谋求发展,提升自己。

3、经济同型德州农产品(食品)加工、装备制造、纺织服装、化学工业、新能源(节

能环保)、新材料、生物技术、现代物流(现代商务)、文化旅游能源、食品、造纸、机械、建材、家俱、电子、制药等支柱产业在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的位置,这与济南、北京、天津、河北极为相近。

三、德州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总体思路与对策

德州有实行区域内部化管理的优势,即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推行外部经济内部化管理,以区域分工为基础,打开封锁的局面,实现区域内部的协调发展。

1、利用德州地缘优势,加强区域合作与河北、天津、北京地区地理位置毗邻、民俗相近、经济同型的共同特点,加强与他们的合作,形成“南融北接,东进西联”的区域经济格局。德州应主动接受辐射,甘当配角。甘当配角,不是甘于落后,用好落差,意在互利共赢,北上与京津、央企结对,南下与济南各市区牵手,东进青岛寻找突破口。我市各级应积极深入实施“南融北接、东进西联”战略,积极抢抓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两大区域列为国家战略的重大机遇,在融入全省“一蓝一黄”战略中,抢得了先机,高起点编制完成融入黄三角发展规划和专项规划。

2、利用德州的交通便利优势,做好德州物流业这一品牌?交通运输发展优化了招商引资的“硬环境”,为企业原材料引进和产成品外出提供了运输服务,促进了高新技术、外向型经济、高产高效农业、商业、旅游业等各类产业的兴起。应把我市的区位交通优势加速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为经济社会跨越发展插上翅膀,扬起风帆。大力发展现代交通物流,德州有实行区域内部化管理的优势,通过“华北物流城建设”构想,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推行外部经济内部化管理,以区域分工为基础,打开封锁的局面,实现区域内部的协调发展。

另外,德州市在发展低碳经济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在德州市争得“中国太阳城”命名,并进行商标注册之后,德州的“中国太阳城”战略全面展开。太阳能资源既绿色环保又是可再生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对环境没有任何污染,低碳环保。

一、德州市低碳经济发展的条件

(一)具有发展低碳经济的自然条件上风。德州市光照资源丰富,日照时数长,光照强度大。全市年均匀日照时数2660小时,日照率为61%,太阳总辐射量为124.8千卡/平方厘米,均处全国、全省的较高值区,发展与推广应用光热光电产品具有较大上风。德州市是全国粮棉重点区。全年农作物秸秆产量常年保持在800万吨以上、玉米芯废渣资源年产60万吨并逐年上升,且大部分未实现高效产业化利用,为发展生物质能及低碳型生物产业提供了丰富的原料资源。德州市地热资源丰富,各县市区均有地下温泉存在,仅德州市区内已探明地热流体资源量为2190万立方米/年,可以开采100年,为综合开发利用地热能提供良好基础。

(二)具有发展低碳经济的产业上风。德州市在低碳产业、低碳技术、节能减排、循环经济等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成绩,新能源产业已形成一定的承载基础、具备了一定的产业上风。太阳能产业形成了较为完备的产业链,培植了皇明团体等着名企业,荣获“中国太阳城”、“中国太阳谷”、“国家可再生能源应用示范城市”等称号,获得2010年第四届世界太阳城大会承办权,处于国际领先地位。风电装备制造业发展迅速,生物质能源开发利用势头良好,地源热泵产业及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迅速。成长起来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拥有一系列国际先进水平的技术,拥有新能源领域发展国家火把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3家,承担国家火把计划项目10项,“863”、“十一五”科技支撑等国家科技计划22项,被科技部批准为“国家火把计划德州新能源产业基地”。产业节能、建筑节能、交通节能、市政节能和农业节能方面取得很大进展,在全省处于先进水平。

(三)具有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上风。经过多年努力,德州市已经初步形成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