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让信息飞起来 教案
沪科版2020年物理九年级下册第19章《第2节 让信息“飞”起来》教案
![沪科版2020年物理九年级下册第19章《第2节 让信息“飞”起来》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58033df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33.png)
教案:沪科版2020年物理九年级下册第19章《第2节让信息“飞”起来》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19章的第2节,内容涉及信息传递的原理、电磁波的应用以及信息传播的速度等。
具体内容包括:1. 信息传递的基本原理;2. 电磁波的产生和传播;3. 电磁波在通信技术中的应用;4. 信息传播的速度及计算。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信息传递的基本原理,理解电磁波的产生和传播过程;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通过对电磁波应用的学习,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信息传递的基本原理,电磁波的产生和传播过程,信息传播的速度计算。
难点:电磁波在通信技术中的应用,信息传播速度的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实验器材(电磁波发生器、接收器等)。
学具:课本、笔记本、实验报告册。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手机通信的实验现象,让学生思考信息是如何在空中传播的?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让信息“飞”起来。
2. 知识讲解:(1)信息传递的基本原理:讲解信息传递的原理,介绍电磁波在信息传递中的作用。
(2)电磁波的产生和传播:讲解电磁波的产生过程,演示实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电磁波的传播过程。
(3)电磁波在通信技术中的应用:介绍电磁波在通信技术中的应用实例,如手机、电视、无线电等。
(4)信息传播的速度及计算:讲解信息传播的速度,让学生掌握计算信息传播速度的方法。
3. 例题讲解:举例讲解电磁波传播速度的计算方法,让学生通过实例掌握计算公式及应用。
4. 随堂练习:布置随堂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计算一些实际问题的信息传播速度。
5.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包括:信息传递原理、电磁波产生与传播、电磁波应用、信息传播速度计算。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信息传递的基本原理。
(2)描述电磁波的产生和传播过程。
(3)举例说明电磁波在通信技术中的应用。
沪科版物理初三第19章第二节让信息“飞”起来教案
![沪科版物理初三第19章第二节让信息“飞”起来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adddc1a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69.png)
沪科版物理初三第19章第二节让信息“飞”起来教案第二节让信息“飞”起来【教学任务分析】【教学环节安排】智能应用料,各小组来介绍一下你们所了解的电磁波.小结:实验中,导线与电池接触、断开的瞬时使电流迅速变化,如此,不断变化的电场和磁场交替显现就形成了电磁波.电磁波被收音机接收到就显现了如此的声音.尽管我们看不见摸不到它,但它确实在帮我们传递着信息.问题2:太阳光是电磁波吗?电磁波的波长、频率相同吗?电磁波包括哪些种类呢?小结:太阳光是电磁波,电磁波包括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γ射线.波长最长的是无线电波中的长波,波长最短的是γ射线.问题3:你明白电磁波有哪些应用吗?小结:电磁波的用途专门广泛:大夫用γ射线作脑手术;用X射线判定病人是否骨折;我们生活中的电视机、空调器等设备的遥控器差不多上红外遥控;微波在通信领域大显身手;至于无线电波在收音机、电视机、以及飞机和舰船上的雷达都少不了它.问题4:处理例1和变式练习1例1:【解析】.微波炉、移动、电视机差不多上用电磁波工作的;电冰箱不是用电磁波工作的,它是利用液体的汽化吸热和液化放热原理来搬运热量的.变式练习1:卫星通信是利用电磁波传递信息的.知识点2:波的特点问题1:波有哪些特点?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电磁波的传播也需要介质吗?小结:所有的波都具有波速、波长和频率.电磁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问题2:什么是波速、波长、频率?各用什么符号表示?小结:内容见课本概念部分.问题3:处理例2和变式练习2例2:【解析】波长是指两相邻波峰或波谷之间的距离,由图可知,该电磁学生观看实验,并表述所听到的声音,说明产生了电磁波.教师提出问题,学生阅读课本P130图18---13,找出答案.训练学生对信息的收集与整理能力.教师提出问题,学生阅读课本P130最后两段,找出电磁波的应用,教师展现X光片、遥控器等.师生一起看教材P131图18—15,感受我们就生活在电磁波的海洋里.学生阅读教材P132“用于通信的电磁波的要紧范畴及用途”.引导学生说明选项正确或错误的缘故,加深对知识的明白得引导学生进行小结教师出示问题,学生阅读课本P131页内容.师生互动交流,明确差不多概念.教师出示问题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师生共同总结,并形成结论教师出示问题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引导学生进行正确地分析,并形成结论教师提出问题,学生看教材归纳出结论.教师强调:真空中的电磁波的波速不变,即波长与频率的乘积是一定值.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提出猜想及依据(宇航员在太空中通过电磁波来交流的).。
沪科版九年级全册物理教案:19.2让信息“飞”起来
![沪科版九年级全册物理教案:19.2让信息“飞”起来](https://img.taocdn.com/s3/m/29379a7b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91.png)
沪科版九年级全册物理教案:19.2让信息“飞”起来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我始终相信,教育应该以孩子的兴趣和需求为导向,让他们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成长。
这次我设计的课程是《让信息“飞”起来》,旨在通过有趣的活动,让孩子们了解和体验信息传递的奇妙过程。
一、设计意图:在当今社会,信息传递已经变得非常迅速和方便,孩子们也需要了解这一点。
因此,我采用了情境教学法,设计了一个有趣的活动,让孩子们在实际操作中体验信息传递的过程,培养他们的信息素养。
二、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了解信息传递的基本概念。
2. 培养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激发孩子们对信息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信息传递的基本概念和过程。
难点:如何让孩子们理解和体验信息传递的实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脑、投影仪、智能手机等。
2. 学具:每个孩子准备一部智能手机,安装好相关应用程序。
五、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有趣的短视频,让孩子们了解信息传递的迅速和方便。
2. 讲解:简单讲解信息传递的基本概念和过程,让孩子们理解信息的发送和接收。
3. 实践:孩子们分组进行实践活动,使用智能手机和相关应用程序,进行信息的发送和接收。
4. 分享: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分享他们的实践活动成果和体验。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让孩子们理解和体验信息传递的过程。
难点:如何让孩子们通过实践活动,真正理解信息传递的实质。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认真反思了这次活动的效果,认为孩子们在实践中对信息传递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但同时,我也意识到,有些孩子对智能手机的使用还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这方面的引导。
对于拓展延伸,我计划让孩子们回家后,与家人一起进行一次信息传递的实践活动,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
总的来说,我相信这次《让信息“飞”起来》的活动,让孩子们对信息传递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激发了他们对信息科学的兴趣。
2017年秋九年级物理教案(沪科版)第十九章第二节让信息“飞”起来
![2017年秋九年级物理教案(沪科版)第十九章第二节让信息“飞”起来](https://img.taocdn.com/s3/m/46cee01a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012746d.png)
2017年秋九年级物理教案(沪科版)第十九章第二节让信息“飞”起来教案:让信息“飞”起来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信息的传输过程,从而理解信息传输的原理。
活动的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电磁波在信息传输中的作用,以及掌握一定的电磁波应用知识。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电磁波的产生和传播原理。
2. 使学生掌握电磁波在信息传输中的应用。
3. 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电磁波的产生、传播及其在信息传输中的应用。
难点:电磁波传播速度的计算及电磁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特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实验器材(包括电磁波发生器、接收器、导线等)。
学具:笔记本、实验报告册。
五、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手机通信,引导学生思考电磁波在信息传输中的作用。
2. 理论讲解:介绍电磁波的产生、传播原理及其在信息传输中的应用。
3. 实践操作: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电磁波发生器和接收器,观察电磁波的传播过程。
4. 讨论交流:让学生分享实验心得,讨论电磁波传播速度的计算及电磁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特性。
六、活动重难点活动重点:电磁波的产生、传播及其在信息传输中的应用。
活动难点:电磁波传播速度的计算及电磁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特性。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了电磁波的产生和传播原理,以及掌握了电磁波在信息传输中的应用。
但在实验操作环节,部分学生对实验设备的操作不够熟练,需要在课后加强练习。
拓展延伸:让学生调查日常生活中电磁波的应用,如手机、电视、无线网络等,了解电磁波对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探究精神。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本次教案设计中,有几个关键细节是我需要重点关注的。
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这是让学生深刻理解电磁波的关键。
学生对实验设备的操作熟练度,这是保证实验顺利进行的基础。
九年级《让信息飞起来》优秀教学案例
![九年级《让信息飞起来》优秀教学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0b5965b7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cf.png)
(五)作业小结
为了巩固所学知识,我设计了以下作业:
1.结合所学,为家人或朋友写一封电子邮件,介绍电子邮件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2.设计一份网络安全宣传海报,提高身边人的网络安全意识。
3.完成一份信息检索和评估报告,总结自己的检索方法和经验。
九年级《让信息飞起来》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在当今信息化社会,网络与通信技术的发展让信息传播变得空前迅速和便捷。针对九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结合信息技术课程的核心要求,本教学案例旨在通过《让信息飞起来》这一主题,引领学生深入探索信息的传递与交流。课程围绕电子邮件、社交媒体等现代通信工具的使用,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加强网络安全意识,使他们在实践中掌握信息传递的技巧,理解信息社会的运行规律。通过项目式学习,学生不仅学会运用技术工具,还能感悟到信息在促进人际交流、文化传播中的重要作用,为成为新时代的信息传播者打下坚实基础。
-分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提高问题解决效果。
-组织实践操作,让学生在合作中掌握信息传递技能,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注重个体差异,引导学生在合作中发挥自己的优势,实现共同进步。
(四)反思与评价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总结学习收获,提高自我认知。同时,采用多元化评价方法,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长变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4.跨学科整合,实现知识融合与创新
案例注重跨学科知识的整合,引导学生将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知识相结合,实现知识的融合与创新。在这种教学方式下,学生能够拓展思维,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5.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促进全面发展
19.2让信息“飞”起来-(教学教案)初中九年级下册物理同步教学(沪科版)
![19.2让信息“飞”起来-(教学教案)初中九年级下册物理同步教学(沪科版)](https://img.taocdn.com/s3/m/3310224e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db.png)
19.2 让信息“飞”起来(教学教案)初中九年级下册物理同步教学(沪科版)我的口吻写教案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模式,通过引导学生思考信息传递的原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电磁波的传播原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验操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电磁波的传播原理,掌握电磁波在信息传递中的应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电磁波的传播原理,电磁波在信息传递中的应用。
难点:电磁波的产生和传播过程,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实验器材(如电磁波发生器、接收器等)。
学具:笔记本,实验记录表。
五、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手机、电视等常见的信息传输设备,引发学生对信息传递的兴趣,提问:“你们知道这些设备是如何传递信息的吗?”2. 讲解:介绍电磁波的产生和传播原理,解释电磁波在信息传递中的应用。
3. 实验:分组进行实验,学生亲自操作电磁波发生器和接收器,观察电磁波的传播过程。
4. 记录与分析: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分析电磁波的传播特点和规律。
5. 练习:学生进行随堂练习,运用所学知识解答问题。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电磁波的传播原理,电磁波在信息传递中的应用。
难点:电磁波的产生和传播过程,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问题驱动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思考信息传递的原理,通过实验和观察,学生掌握了电磁波的传播原理和应用。
在实验环节,学生积极参与,操作规范,对电磁波的传播过程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但在数据分析方面,部分学生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在课后加强练习和辅导。
拓展延伸:1. 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电磁波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通信、医疗等。
2. 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或企业代表,进行专题讲座或实地考察,加深学生对电磁波应用的了解。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教案:第十九章第二节让信息飞起来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教案:第十九章第二节让信息飞起来](https://img.taocdn.com/s3/m/7d014d49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856d500.png)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教案:第十九章第二节让信息飞起来教案:让信息飞起来我是一名幼儿园教师,我设计了这节名为“让信息飞起来”的活动。
设计意图是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让幼儿了解和体验信息的传递过程,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信息传递的基本概念,知道信息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传递。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培养幼儿对科技的好奇心和创新精神。
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了解信息传递的基本概念,知道信息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传递。
难点: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脑、投影仪、音响设备、无线话筒。
2. 学具:纸张、彩笔、剪刀、胶水、绳子。
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互动游戏,让幼儿了解信息传递的概念。
我会问他们:“你们知道信息是如何传递的吗?”然后我会通过无线话筒传递一些信息,让幼儿猜测。
2. 讲解:我会使用电脑和投影仪,向幼儿介绍信息传递的不同方式,如口头传递、书面传递、电子传递等。
我会通过具体的例子,让他们理解这些概念。
3. 实践:我会让幼儿分成小组,每组需要设计一个信息传递的游戏。
他们可以使用纸张、彩笔、剪刀、胶水和绳子,来制作他们所需的工具。
例如,他们可以用纸张写下信息,然后用剪刀剪成小片,用绳子串起来,通过某种方式传递给其他小组。
4. 展示:每个小组会展示他们的信息传递游戏,并解释他们是如何设计的,以及信息是如何传递的。
其他小组可以进行观察和评价。
活动重难点:重点:让幼儿了解信息传递的不同方式。
难点: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这节课,我发现幼儿们对信息传递非常感兴趣,他们在实践过程中积极动脑、动手,展示了出色的团队协作能力。
同时,我也发现有些幼儿在信息传递的理解上还存在一些困难,需要在课后进行个别辅导。
拓展延伸:可以让幼儿们回家后,与家人一起设计一个信息传递的游戏,这样可以让他们对信息传递有更深入的了解和体验。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第19章教案:第2节让信息“飞”起来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第19章教案:第2节让信息“飞”起来](https://img.taocdn.com/s3/m/7196fd72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b9.png)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第19章教案:第2节让信息“飞”起来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法,通过实践情景引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从而理解信息传输的原理,掌握相关的物理知识。
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信息的传输方式,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目标:1. 了解信息传输的基本原理;2. 掌握电磁波在信息传输中的应用;3. 能够分析实际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信息传输的基本原理,电磁波在信息传输中的应用。
难点:对信息传输过程中各种因素的理解,实际问题解决方案的提出。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电脑、投影仪、移动电源、电缆线、电磁波演示仪。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学习资料。
五、活动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一部手机,提问学生:“你们知道手机是如何传递信息的吗?”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2. 讲解信息传输的基本原理:通过电脑和投影仪,向学生展示信息传输的示意图,讲解信息从发送端到接收端的传输过程。
3. 电磁波在信息传输中的应用:介绍电磁波的性质,以及其在手机、电视、无线网络等领域的应用。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在实际生活中遇到的信息传输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5. 分享与交流:每个小组选取一名代表,向全班同学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其他同学可以进行评价和补充。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信息传输的基本原理,电磁波在信息传输中的应用。
难点:对信息传输过程中各种因素的理解,实际问题解决方案的提出。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通过本次活动,学生是否掌握了信息传输的基本原理,是否能够理解电磁波在信息传输中的应用,以及是否能够提出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
对于未掌握的学生,需要进行个别辅导,帮助他们理解知识点。
拓展延伸: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一个简单的信息传输系统,例如:利用电磁波传输信号的装置。
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本次活动中,我认为有几个重要的细节需要重点关注。
《第二节 让信息“飞”起来》教学设计(安徽省市级优课)
![《第二节 让信息“飞”起来》教学设计(安徽省市级优课)](https://img.taocdn.com/s3/m/21e0b29d336c1eb91b375d77.png)
19.2 让信息“飞”起来知识目标:知道电磁波。
了解电磁波的应用及其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知道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知道波速、波长和频率之间的关系。
能力目标: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分析能力、归纳论证能力和表述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电磁波的存在,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波速、波长和频率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电磁波的应用,波速一定时,频率与波长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比较法、实验法、讨论法、推理法。
教学用具:干电池、导线、收音机、PPT课件。
教学过程情景导入:小明的爸爸在外地工作,过几天小明就要中考体育、理化加试了,小明喊话通知爸爸赶回来可以吗?引入手机的使用手机之间靠什么传播信息?引入电磁波引入卫星也靠电磁波传播信息问:什么是电磁波?一、定义:电磁波是在空间中传播的做周期性变化的电磁场。
复习:前面我们学习了奥斯特实验,恒定的电流周围存在着磁场,那么变化的电流周围存在着什么?下面请看实验:验证电磁波的存在:演示实验二、结论:当导体中的电流迅速发生变化或通以高频率的交变电流时,导体就会向周围空间发射电磁波。
电磁波是一个很大的大家族,请同学们看课本图19—10我们把所有的电磁波在一起叫电磁波谱请同学们说说电磁波谱有哪些?电磁波是一种横波请看动画三、波的特征:波从O点传到O'点的所用的时间叫一个周期(T);1、频率:波源在一秒内振动的次数叫频率(ν),频率的单位赫兹(Hz),还有(kHz)和(MHz)等;2、波长:相邻两波峰(或波谷)之间的距离(λ),在国际单位制中波长的单位是米m;3、波速:波的传播速度(c);三者之间的关系: c=λν在真空中电磁波的波速是一定的,所以电磁波的波长和频率成反比关系。
频率越低波长越长;反之频率越高波长越短。
四、电磁波的传播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那电磁波的传播需要介质吗?2、为什么有时候手机的信号不好呢?会在什么地方遇到?为什么?结论:电磁波可以在介质中传播,也可以在真空中传播,不需要介质。
沪科版九年级全一册第十九章第二节 让信息“飞”起来(32张)教案
![沪科版九年级全一册第十九章第二节 让信息“飞”起来(32张)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d93a497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b1.png)
第二节让信息“飞”起来课程标准要求:2.3.7 知道波长、频率和波速。
2.4.6知道电磁波。
知道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了解电磁波的应用及其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例5 举例说明电磁波的存在。
知道光是电磁波。
例6 了解广播电台的发射频率和波长。
例7 知道光缆通信和卫星通信都是电磁波的应用。
学习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感受电磁波,知道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可以进行最简单的计算。
2. 通过观察电磁波谱,知道光是电磁波。
记住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3.通过查阅资料和交流讨论,了解波在信息传播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知道光是电磁波。
记住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2.难点:通过电磁波的应用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渗透。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干电池3节、导线3根、收音机1台、铁制盆2个、收音机,钢锉一个、声波采集器和传感器各一个、DIS系统软件。
学生课前通过预习和网络查找相关资料,初步了解电磁波的应用。
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1.引入新课活动一:播放来自外太空的神秘声音正是电磁波的存在让信息“飞”起来了。
学生聆听、质疑。
在学生感受震撼之余,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引出电磁波。
2.新课教学活动1:波的特征波的特征(1)提出问题,小组展示预习成果。
(2)借助DIS实验系统,通过声传感器采集音叉振动的波形图,更加形象的展示波峰、波谷和波长。
波长与频率互成反比关系。
频率越高,传递的信息量越大。
小组代表展示预习成果,主要介绍波速和频率。
给学生表达的机会,鼓励学生自学预习,自学是终身学习的好习惯,应从现在开始给学生自学的空间。
借用声波图直观地展示波形图,使学生更容易(3)播放伽马射线暴的视频,感受电磁波具有巨大能量。
介绍伽马射线在医学上的应用——作为伽马刀杀死癌细胞。
(4)拓展X射线发现者——伦琴。
(5)联系生活实际,介绍相关紫外线、红外线、微波等相关应用。
播放微波炉加热鸡蛋造成很大伤害的视频,提醒学生使用微波炉时的注意事项。
让信息“飞”起来+精品教案
![让信息“飞”起来+精品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f8b2867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9c.png)
【板书】
(3)频率为波周期性变化的次数与时间之比,用字母ν表示。
频率越高,每秒振动的次数越多。
【ppt13】
教师讲解:波速、波长与频率的关系为:c=λ ν。
在真空中,电磁波的波速一定,所以电磁波的波长和频率互成反比关系。频率越低,波长越长;反之,频率越高,波长越短。
【板书】
c:波速
λ:波速
ν:频率
从水波入手,让学生理解什么是波峰、波谷和波长。
了解什么是频率。
了解波速、波长与频率的关系。
简单了解用于通信的电磁波频率、波长及用途。
板书设一个大家族,γ射线、X射线、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微波和无线电波等都是电磁波。
二、波的特征
1.电磁波是一种波,它可以在真空中传播,电磁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教师出示教材图19-12。
【ppt8】
提出问题:我们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那么,电磁波的传播需要介质吗?
播放视频。
【ppt9】
教师总结:电磁波是一种波,它可以在真空中传播,电磁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教师介绍:在物理学中,常用波速、波长和频率来描述波的特征。其中,波速是波传播的速度。电磁波的传播速度等于光速,因为光是一种电磁波。真空中电磁波的波速大约为c=3.0×108m/s,空气中的波速接近于真空中的波速。
2.在物理学中,常用波速、波长和频率来描述波的特征。
(1)波传播的快慢用波速描述。
(2)波长是相邻两个波峰(或波谷)间的距离,用字母λ表示。在国际单位制中,波长的单位是米(m)。
(3)频率为波周期性变化的次数与时间之比,用字母ν表示。
频率越高,每秒振动的次数越多。
3.波速、波长与频率的关系为:c=λ ν。
最新沪科版物理九年级第19章第2节《让信息“飞”起来》教案
![最新沪科版物理九年级第19章第2节《让信息“飞”起来》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72133f1d5bbfd0a7856731f.png)
最新沪科版物理九年级第19章第2节《让信息“飞”起来》教案“飞”起来》教案“飞”起来【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电磁波的产生和传播2.知道光速是电磁波以及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3.知道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过程与方法通过演示了解电磁波的产生,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提高学生应用科学文化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概括总结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电磁波的学习,激发学生敢于向科学挑战、热爱科学、掌握科学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电磁波产生、传播、应用教学难点:使学生切切实实体验到电磁波的存在【导学过程】【创设情景,引入新课】打开收音机能收到各个电台的广播节目,但是收音机与广播电台并没有连着线;两部手机之间互相通话,但两台手机之间并没有连着电话线,那么收音机、手机工作过程是通过什么传递声音等信息的?【自主预习案】1、电磁波的产生:迅速变化的能够产生电磁波。
2、电磁波的传播介质(选填需要或不需要),它在真空中传播。
(选填能够或不能够)速度是3、波长、波速和频率之间的关系: ,其中是不变的。
其中f的单位是 ,λ的单位是 ,c的单位是。
【课堂探究案】一、电磁波的产生活动1:打开一台收音机,旋至没有电台的位置;取一节干电池,从电池正负极分别引出一根导线,拿到收音机附近。
把两根导线时断时续地接触。
现象:在收音机里能听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理:在导线与电池组成的电路时通时断的过程,产生了迅速__________的电流,__________的电流在周围空间产生了变化的____________,变化的___________又激发变化的电场……这样就在空间产生电磁波,向四周传播出去。
收音机天线接收到这些____________,并把它转换成声音,就是我们听到的二、电磁波的传播活动2:声音要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介质传播,声音__________在真空中传播。
九年级物理下册教案 2. 第二节 让信息“飞”起来
![九年级物理下册教案 2. 第二节 让信息“飞”起来](https://img.taocdn.com/s3/m/2b5b401b9b6648d7c0c7460f.png)
第二节让信息“飞”起来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电磁波在信息传递中的作用。
2.知道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可以进行简单的计算。
3.知道光是电磁波,记住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教学重点:1.知道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可以进行简单的计算。
2.知道光是电磁波,记住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教学难点:知道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可以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具准备收音机、电源、开关、导线、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飞机上的飞行员与地面指挥员的对话不用电线;我们每天听收音机或看电视,也没有电线直接通向电台或电视台。
可见,这些都不是用电线来传播电信号的,我们称作“无线电通信”。
那么,无线电通信是怎样传输信号的呢?信息是怎样“飞”起来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的简单知识。
二、新课教学探究点一电磁波及其应用学生自学课本电磁波的内容。
1.提出问题:生活中,你知道有哪些电磁波?(建议在图库里找此图)结论:r射线、X射线、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微波和无线电波都是电磁波。
2.你知道电磁波有哪些应用吗?应用:医生用r射线做脑手术;用X光片判断是否骨折;电视机、空调等设备的遥控器都是红外遥控。
探究点二波的类型1.所有的波都具有波速、波长和频率,电磁波也一样。
什么是电磁波的波速、波长和频率呢?学生自学课本,进行总结。
波速(c):波传播的快慢叫波速。
电磁波传播的速度等于光速,即c=3×108m/s。
波长():相邻两个波峰(或波谷)间的距离(如图所示)。
波长的单位是米(m)。
频率():单位时间内振动的次数。
频率的单位有赫(Hz)、千赫(kHz)、兆赫(MHz)。
换算关系:1 kHz=103 Hz;1 MHz= 103kHz= 106Hz。
探究点三波长、波速与频率的关系波速=波长×频率;数学表达式:。
说明:电磁波的波速一定(在同种介质中),所以电磁波的波长和频率成反比。
在真空中,电磁波的波速一定,所以电磁波的波长和频率成反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课时安排:一课时
四、教学准备:两个手机、收音机、电源、开关、锉、导线等
五、教学设计:
引言:飞机上的飞行员与地面指挥员的对话不用电线;我们每天听收音机或
看电视,也没有电线直接通向电台或电视台。可见,这些都不是用电线来 传
播电信号的,我们称作“无线电通信”。那么,无线电通信是怎样 传输信号的
呢?信息是怎样飞起来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的简单知识。
光的频
外线、可 与 ,
率范围
见光、红 教 师
四、课堂
外线、微 要 调
练习
波、无线 动 学
五、课堂
电波等。 生 的
小结
讨论、交 积 极
1. 引 流、回答 性 ,
导学生观看课本图 18-11 得出可见光的频率范 学生观看 让 学
围。
图,讨论、 生 积
交流、回 极 讨
2. 引导学生计算可见光的波长范围。
答
Hale Waihona Puke 论、3.介绍:在真空中电磁波的波速一定,所以电磁 学 生 观 交
波带的频率与波长成反比关系。波长越长,频 看图,回 流、
率越低;反之,波长越长,频率越高。
答
课外作业:上网或查阅有关资料了解电磁波的 可见光的
应用和污染
频率范围
为 0.4 -
0.7μm
学生计算
学生听讲
六、板书设计
让信息飞 起来
(一)电磁波谱:电磁波包括γ射线、x 射线、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微
波和光线电波等,描述波的特征量有波长、波速和频率。
(二)波的特征
1、波速(c)
波传播的快慢叫波速,电磁波传播的速度等于光速,即 c=3×108m/s.
2、波长(λ)
相邻两个波峰或波谷间的距离,如图:
单位:m
3、频率(υ )
单位时间内振动的次数。
单位:Hz、kHz、MHz[来源:学*科*网]
换算关系:1kHz=103Hz
1 MHz=103kHz=106Hz
4、波长、 波速与频率的关系
数学表达式:c=λυ。
说明:电磁波的波速一定(在同种介质中),电磁波的频率与波长成反比
关系。
教学反思:
第二节 让信息飞起来
一、课标要求
1.知道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可以进行简单的计算。
2.知道光是电磁波。记住电磁 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3.了解波在信息传播中的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1.知道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了解波在信息传播中的作用。
2.知道光是电磁波。知道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难点: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
教 学 内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容
一、电磁 1.提出问题:生活中你知道哪些电磁波?
学生回答 本 堂
波谱
2.你知道电磁波有哪些应用吗?
熟悉的电 课 要
二、波的 1.所有的波都具有波速、波长和频率,电磁波也 磁波,如: 求 学
特征
一样,什么是电磁波的波速、 波长和频率呢? γ射线、X 生 积
三、可见 2.介绍频率的单位,推导出:波速=波长×频率 射线、紫 极 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