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变法——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
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
行业名称 行业数量 投资量的顺序
矿业
32家
英国
水电
19家
日本
纺织
16家
德国
食品
39家
俄国
机器造船 共计
7家 136家
资金合计 1﹒3亿元
谢谢观赏
以资本输 出为主
资本输出:帝国主义为 获取高额利润对国外的 贷款和投资。
资本输出有哪几种方式呢?
争做中国 债主
修筑铁路
开采矿山
开设工厂 银行
列强通过对资本输出,加强对中国 经济、政治控制,民族危机加深。
列强对中国资本输出产生的危害
• 借款:列强进一步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扩张 了在华的政治势力。
《中日马关条约》。
• 【学思之窗】
• 为什么说《马关条约》加深了中华民族的危机?
承认日本控制朝鲜 :
便利日本以朝鲜为跳板侵略中国。
割地: 进一步破坏中国领土主权,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赔款: 清政府被迫大借外债,列强通过附有苛刻政治条件的 借款,进一步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扩张了在华的 政治势力。
特点:数量少、资金少、规模小。
3、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艰难的原因
材料一: 甲午战后日本棉纱在华中、华北一带大量倾销, 英美德等国纱厂也在上海设立。由于外资纱厂的竞争,上 海及苏杭一带的纱厂从1898年就开始发生亏损,其他各地 纱厂到1899年也都难以支持,此后三四年里再没有添设一 家新厂。
材料二:天津武举李福明……开设一家机器面粉厂,…… 北京的官府见机器面粉厂生意兴隆,便存心勒索。……李 福明不甘心忍受压迫,到官府去讲理。结果,官府……革 去他的武举,“交邢部照例治罪”。李福明的机器面粉厂 被迫停业。
教学设计5:第1课 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
第1课甲午战后民族危机的加深★课标要求了解戊戌变法产生的社会背景。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目标:1、识记: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大量借款,争夺修筑铁路开采矿山的权利,开设工厂、银行;强租港口,划分“势力范围”,门户开放政策。
2、了解西方列强侵略方式的变化及影响,经济、政治危机之间的关系。
3、识记:统治危机出现的原因、采取的措施及结果;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原因、表现、影响、发展举步艰难的原因。
二、过程与方法:1、比较分析中国民族危机的加深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戊戌变法运动出现之间的关系。
2、对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与戊戌变法出现之间的关系进行问题探究。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中国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先进的中国人进行艰难的探索,来挽救民族危亡,从而激发学生高尚的爱国热情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甲午战争后西方列强对华侵略方式的变化及危害;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举步维艰的原因。
难点:戊戌变法产生的社会背景。
课时安排 1课时★教材教学思路本课教材主要从三个方面向学生介绍戊戌变法运动产生的社会背景:《马关条约》的签订与民族危机的加深、清政府的统治危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经历了甲午战争的惨痛失败后,先进的中国人不再相信洋务运动那一套可以使中国走向富强,开始寻求新的救国道路。
由于这一时期民族危机的加深与救亡图存、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进程紧密相连,建议在教学时适当补充一些社会背景材料或影视材料,增加学生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历程的感性了解,为深入认识这一阶段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奠定基础。
【新课导入】采用提问导入法:显示图片《时局图》,背景音乐《命运交响曲》提问:图片说明了什么问题?能起到怎样的作用?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国门,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外民族矛盾是社会最主要的矛盾。
列强接踵而来,不断加深侵略中国,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不断加深,民族危机不断严重。
当时的中国可谓是“风吹过,雨打过,铁蹄践踏过”。
戊戌变法1
¢ ú Ó ¹
1530
(截至1898年11月)
í ú ¶ ¹
 ú µ ¹
È û ± ±À Ê
¨ú ·¹
À ú Ã ¹
不仅控制铁路沿线的土地资源,还把经济势力和军事势力渗透 到那里。
到1899年,美国先后夺取了山西平定、盂县煤矿的开 采权和四川麻哈金矿的开采权;英国先后夺取了四川全省 和山西盂县、平定、泽州、潞安以及河南怀庆附近地区的 矿产开采权,还夺取了热河朝阳煤矿的开采权;俄国除了 夺得中东铁路及其支路沿线的矿产开采权外,还攫取了新 疆全省金矿的开采权;法国先后取得了四川灌县、犍为、 威远、綦江、合州、巴县煤矿的开采权和四川金矿的开采 权;德国先后取得了山东胶济铁路两旁和沂水、沂州、诸 城、潍县、烟台等地矿产的开采权。 ——选自《中国近代史》,中华书局1983年版
掠夺中国资源,使中国重工业无从发展
(投资在10万元以上的)
行业名称 矿业 水电 纺织
行业数量 32家 19家 16家
投资量的顺序 英国 日本 德国
食品 机器造船
共计
39家 7家
136家
俄国 资金合计 1﹒3亿元
பைடு நூலகம்
一方面强占中国市场,打击中国民族工业; 另一方面又冲击自然经济,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俄国1861 年改革
日本明治维 新1868年起
美国南北战争 1861-65年
德国统一与 宪法 1871年 法国共和制的确 立(1875年) 中国戊戌变法 1898年
世界之潮流: 变革旧制度
中国之困窘:
封建专制 经济落后 思想禁锢
发展资本主义
思考:从表格你可以得出什么重要的历史信息?
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发展
最新-2021历史选修1 第九单元第1课 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 课件27张 精品
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
第1课 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
情境导入
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
《时局全图》是辅仁文社的创办人之一谢缵泰创作的,是中 国近代时事漫画的杰作。画的背景是一幅中国地图,而熊、 犬、蛙、鹰等动物代表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的版图上各据 一方,淫威乱舞,恣肆逞威,贪得无厌地瓜分中国,令人触 目惊心。左上方题有一诗:“沉沉酣睡我中华,哪知爱国即 爱家。国民知醒宜今醒,莫待土分裂似瓜。”
[探究问题] (1)谢缵泰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创作出这幅漫画的?结合史 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帝国主义侵华方式的变化。 (2)概括甲午战争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状况。出现这种 状况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1)背景: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 狂潮,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变化:经济上,由商品输出 进入以资本输出为主的阶段;政治上,分而治之,掀起瓜分 中国的狂潮。 (2)状况: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原因: 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中国的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客 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爱国工商人士发出“实业 救国”的呼声与主张;清政府调整工商政策,允许民间设厂。
4.影响 (1)新兴民族资产阶级迫切要求实行__政__治__变__革_。 (2)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掀起了一场拯救民族危亡的 _维__新__变__法__运动。 [思维启迪3]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对中国社会产生 了哪些重要影响? 提示:(1)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在__1_9_世__纪__末___作为新的 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作抵押 (3)由外国人控制海关征收
史料二 正在中国发生着的重大事件,美国并不是一个漠不 关心的旁观者……我的目的,是要用一切适当的,合乎美国 传统的手段来促进美国在该地区的巨大利益。——1898年12 月美国麦金莱国会咨文 [探究问题] (1)依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政府大借外债的危害。 (2)“正在中国发生着的重大事件”是指什么?美国为促进自 身在该地区的巨大利益提出了怎样的对华政策? 提示:(1)西方列强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扩大了在华的政 治势力。 (2)事件:帝国主义国家在华掀起瓜分狂潮,强占租借地,划 分“势力范围”。政策:“门户开放”政策。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课件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课件
俄国夺得中东铁路及其支路沿线的矿产开 采权外,还攫取了新疆全省金矿的开采权;
法国取得了四川煤矿的开采权和四川金矿 的开采权;
危从害发—:展德—掠国选夺自取《中得中国了国山矿近东产代各史资地》源,矿,中产使华的书中开局国采19权重83。年工版业。无
列强在中国争得的铁路投资权 第2课 维新运动的兴起
日本轮船可沿内河驶入以上各口 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1895-1913年一些国家在华开办的企业 危害:直接利用中国廉价原料和劳动力,占领中国市场,严重阻碍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商品输出是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品到外国市场倾销,获取利润。
⑤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三、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第1课 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
1895年《马关条约》的签订
表现: 贷款 修路开矿 办厂 办银行 《马关条约》的内容和影响
①承认日本控制朝鲜 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②先进知识分子为挽救民族危机,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 识记《马关条约》的签订与民族危机加深的史实。
②割辽东半岛、台湾和澎湖列岛给日本 ⑶清政府甲午战后放宽了民间设厂的限制
危害:列强长期控制中国海关,进一步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扩张了在华的政治势力; ④开放重庆、沙市、苏州、杭州为商埠
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 识记《马关条约》的签订与民族危机加深的史实。
资本输出是指帝国主义为获取高额利润对国外的贷款和投资。 危害:列强长期控制中国海关,进一步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扩张了在华的政治势力;
民族资本 主义初步
发展
民族资产 阶级登上 历史舞台
④ 扩大在华政治势力
1、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变相对清政府贷
戊戌变法的背景
时间 1863—1894 1895—1898 企业数 119 274 资金额(万元) 680 1432
(1)商办厂矿数量增加 (2)投资总额迅速增长 (3)轻工业发展最为显著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 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在19世纪末作为新的政治力量 登上了历史舞台
• 民族资产阶级要求实行政治变革,改善社会环境,为发 展资本主义开辟道路 • 为挽救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了一 场拯救民族危亡的维新变法运动。
2、形成: 康、梁著书立说
代表人物: 康有为、梁启超
主要方式: 著书立说
思想特点:奠定了维新变法的理论基 础, 但没有摆脱封建纲常,带有浓郁的封建 色彩。
戊戌变法
2、梁启超的维新思想 兴民权与新民思想 抨击封建专制制度,宣传兴民权 设议院、 兴民权、 ①抨击封建专制制度,宣传兴民权、设议院、变法图存的 思想(民权是核心,设议院则是兴民权的方式)。 思想(民权是核心,设议院则是兴民权的方式)。 提出“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 提出“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 变亦变, 也……变亦变,不变亦变。” ——《变法通议》 变亦变 不变亦变。 《变法通议》
4、维新时期的遗产——变法的历史意义 、维新时期的遗产 变法的历史意义
1、性质: 性质: 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具有进步意义。 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具有进步意义。 2、政治: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具有爱国性。 政治: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具有爱国性。 思想: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3、思想: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具有 启蒙性。 启蒙性。 经济: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4、经济: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文化:有利于西方科技传播, 5、文化:有利于西方科技传播,推动近代文化 (传媒)和教育事业(新式学堂)发展 传媒) 教育事业(新式学堂) 习俗:抛弃陈规陋俗,提倡文明生活方式, 6、习俗:抛弃陈规陋俗,提倡文明生活方式, 引领时代新风
评价: 评价: 类别
政治 方面 经济 方面 文教 方面 军事 方面
作用
减少阻力,反映资 减少阻力, 产阶级的软弱
局限性
没有涉及设议院、 没有涉及设议院、开 设议院 有利于资产阶级参政 国会、定宪法等实行 国会、定宪法等实行 精简机构, 精简机构,提高效率 君主立宪等政治主张 君主立宪等政治主张
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 有利于增加财政收入 有利于西学的传播 有利于培养维新人才 有利于加强军队战斗 力,抵抗外来侵略
四
维新变法运动的高潮 维新变法运动的高潮 -- 百日维新
7 戊戌变法
康有为的失误有哪些? 戊戌变法的失败是否都可以归因于康有为的失误?
戊戌变法的意义和教训
意义: 1.是资产阶级性质的自上而下的 改良运动,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 2.提出的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 本主义的主张,符合历史发展 趋势,具有爱国和进步意义。 教训: 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半 封建社会的中国行不通。
参加强学会的不但有康有为、梁启超 这样的青年知识精英人物,而且还有袁世 凯、聂士成这样的新军将领,身任军机大 臣或地方督抚要职的高层官僚如翁同龢、 孙家鼐、张之洞 等也都成为强学会的会员 和赞助人。
——萧功秦著:《危机中的变革》
儒家的理想社会
康有为 设想的理想社会
• 中央和地方政府由民选产生;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 公,……故人不独亲其亲, • 成人由政府分配工作; 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 • 建立学校,注重对妇女的教育, 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 为婴儿设立托儿所; 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 病有医院,老有养老院; 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 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 对发明者、发现者和那些在教育、 医院、养老院等的建立中贡献非 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 凡的人给予特殊奖励; 为己。……是谓大同。” • 根据工作收入,有公共宿舍和餐 ——《礼记·礼运》 厅供所有阶层的人享受……
戊戌变法 时期学会、 学堂、报馆 分布示意图
•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 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 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梁启超《变法通议》
材料一: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 之本。……洋机器于耕织、刷印、陶埴(zhí ) 诸器皆能制造,有裨民生日用,原不专为军火 而设。
——《中国近代史》
慈禧早年曾支持过洋务运动··甲午战争的 ·· ·· 失败给她以巨大的刺激和精神震撼。当光绪皇帝 把自己“不愿为亡国之君”而决意变法的想法转 告给太后时,她表示,“苟可以致富强者,儿自 为之,吾不内制也。”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六课戊戌变法笔记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六课戊戌变法笔记
以下是八年级上册历史第六课戊戌变法的笔记,供您参考:
1.背景: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加深,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宣传维新思想。
2.时间:1898年6月到9月
3.内容:政治上,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经济上,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思想文化上,开办新式学堂,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等。
4.影响: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
5.结果:由于触及顽固派的根本利益,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废除法令,最终失败。
6.失败原因:一是脱离群众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支持;二是没有发动广大人民群众;三是封建顽固势力强大。
7.教训: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以上是关于八年级上册历史第六课戊戌变法的笔记总结,供您参考。
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概述(PPT57张)
70% 30%
新因素: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原因:帝国主义的侵略使中国的自然经济 的进一步瓦解、“实业救国”的倡导、清政府 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现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有什么特点? 材料一:1895年,华商在上海创办了六家 丝厂,资本总额120万元,而同一时期,法国商 人在上海开办的宝昌丝厂一家,就有资本110万 元,接近上海六家华商丝厂的总和。
理解
1.了解西方列强侵略方式的变化及影响。 2.经济、政治危机之间的关系。 3.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与戊戌变法出现之 间的关系。
运 用 比较分析中国民族危机的加深与民族资本主
义初步发展、戊戌变法运动出现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1.问题探究
2.比较分析
3.情景再现 比较分析 问题探究
情感态度价值观
义列强向中国进行早期资本输出,掠夺中国廉
价劳动力,随着列强在华侵略的加剧,不可避 免的中国无产阶级也应运而生。
课堂练习
1.19世纪末,帝国主义对中国经济侵略 的基本方式是( A)
A.资本输出和大量倾消工业品
B.开设银行和迫使清政府借款
C.控制中国的海关和其他税收
D.投资修筑和经营中国的铁路
2.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变相对清政府贷款, 是为了( ) D ① 攫取高额回扣利息 ②长期把持海关 ③进一步控制中国经济命脉 ④ 扩大在华势力 A.①② B .②③ C .①②③ D.①②③④
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狂潮天津北京胶州湾旅顺大连广西广东云南是法国的势力范围俄国把长城以北和新疆作为势力范围英国把长江流域以及云南广东部分地区划为自己的势力范围1898年英国租借地新界并将福建作为中国的领土和主权受到进一步破坏中国的领土和主权受到进一步破坏中华民族面临严重的危机
历史戊戌变法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
2023历史戊戌变法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CATALOGUE目录•背景介绍•戊戌变法•甲午战争•民族危机的加深•历史意义与启示01背景介绍1时代背景23甲午战争后,中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形势。
西方列强的侵略和渗透,使中国的民族危机更加深刻。
国内各种矛盾和问题的积累,加剧了社会不稳定因素。
清朝政府的腐败和无能,使国家更加混乱。
国内政治派系林立,互相争斗,难以形成有效的改革力量。
民族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处于无权地位,难以推动国家进步。
政治环境社会经济状况社会贫富悬殊,阶级矛盾尖锐。
农村地区经济萧条,民生艰难。
中国经济受到西方列强的控制和掠夺,处于落后状态。
02戊戌变法戊戌变法的背景甲午战争后,中国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国家前途堪忧。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民族力量弱小。
清朝政府腐败无能,社会矛盾加剧。
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加剧,民族危机日益加深。
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推行君主立宪制,加强中央集权,提高政府效率。
改革政治体制鼓励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改革经济体制推广现代教育,提高国民素质。
改革教育体制制定宪法,加强法律制度建设,保障人民权利。
改革法律体制戊戌变法推动了中国现代化进程,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同时,变法也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和民主意识,为后来的革命斗争奠定了基础。
积极影响戊戌变法遭到保守派的反对和镇压,最终失败。
变法的短期性质和缺乏广泛的社会支持是其失败的主要原因。
此外,变法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缺陷,如过于依赖外国势力、缺乏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策略等。
消极影响戊戌变法的影响03甲午战争03朝鲜半岛的动荡甲午战争前,朝鲜半岛因内部矛盾和外部势力干涉而陷入动荡,这为日本发动侵略提供了机会。
甲午战争的背景01国家间的力量对比失衡19世纪末,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相较于西方国家已处于落后地位,而日本则通过明治维新迅速崛起。
02列强对中国的争夺当时,西方列强在中国领土和利益上存在巨大争夺,尤其是英国、法国、俄国和日本等国家。
高中历史戊戌变法
1、《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割地: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 赔款:白银二亿两 开放口岸:沙市、重庆、苏州、杭州 开设工厂:产品运销内地免收内地税
2、跟以前的不平等条约相比,
内容上最大的不同在哪里?
开设工厂
3、对中国有什么危害?
使中国进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加深
面临问题: 民族企业受到外来资本主义势力的排 挤、受到本国封建势力的压迫,发展 艰难。
戊戌变法的 背景:
1.政治因素: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 清政府的黑暗腐朽统治
2.经济基础: 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3.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成为新的政治力量
4.思想基础: 资产阶级早期维新思想的产生
特点: 资金少、规模小、数量少、技术力量薄弱
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现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面临哪些问题?
材料一 洋商见我工商竞用新法,深中其忌,百计阻抑 ,勒价停市。上年江浙、湖北等省,缫丝、纺织各厂, 无不亏折,有歇业者,有抵押与洋商者。
材料二:天津武举李福明……开设一家机器面粉厂, ……北京的官府见机器面粉厂生意兴隆,便存心勒索。 ……李福明不甘心忍受压迫,到官府去讲理。结果,官 府……革去他的武举,“交邢部照例治罪”。李福明的 机器面粉厂被迫停业。
甲午中日 商办 战争后 官督商办、官办
厂矿数
53 19 63 18
资本额 (千元) 4707 16208
12465 5345
占总资本额 的百分比
22.4% 77.6%
70% 30%
新因素:
原因: 帝国主义的侵略使中国的自然经济的进一步 瓦解;“实业救国”的倡导;清政府放宽对 民间设厂的限制。
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现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有什么特点?
人民版高二历史选修1_课文注释: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
课文注释: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1898年的戊戌变法是由资产阶级维新派领导的一次学习西方建立资本主义制度的改革运动:同时,也是一场影响深运的思想启蒙运动。
从根本上说,戊戌变法是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加深的直接产物。
从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开始,西方列强就已经开始侵夺中国的领土,中英《南京条约》割让香港给英国,开创了西方列强割占中国领土的恶劣先例,1860年英国又通过《中英北京条约》割占了中国的九龙司。
大约同时沙皇俄国则通过《中俄瑷珲条约》《中俄北京条约》和《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割占了中国东北、西北地区14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19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中国周边邻国陆续被西方列强侵略或占领,列强虎视眈眈,又将贪婪的目光转向了中国的边疆地区,中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边疆危机,1894年爆发的中日甲午战争正是边疆危机的延续和恶化。
当时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已经由自由竞争阶段进入了垄断占主导地位的帝国主义阶段。
在这个阶段,垄断代替了自由竞争,垄断组织和金融资本的统治已经确定,资本的输出成为这一阶段的新的特征。
西方列强除了继续向海外寻找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外,也开始寻找资本输出场所,这不可避免地引发了列强争夺殖民地和瓜分世界的新的更大规模的斗争。
在这场斗争中亚洲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日本在明治维新后,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迅速强大了起来,并制定了征服朝鲜、中国乃至世界的狂妄计划。
日本称霸东亚的企图与俄国的远东利益发生冲突,日、俄在远东地区的争夺变得越来越激烈。
(日俄矛盾的尖锐鲜明地反映在三国干涉还辽这个问题上)日本经过长期周密的准备,于1894年7月蓄意挑起了中日战争,战火很快从朝鲜蔓延到中国境内,次年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
甲午战争使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暴露无遗,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大大下降,是中国近代历史进程中的一个重大转折点。
《马关条约》给中国社会带来空前的危机。
清政府被迫承认日本对朝鲜的控制,使日本称霸东亚的初步计划得以实现。
戊戌变法
第九单元戊戌变法第一课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戊戌变法兴起的历史背景)导学案【学习目标】:戊戌变法的历史背景。
【学习重点】:1.甲午战争后西方列强对华侵略方式的变化。
2.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举步维艰的原因。
【学习难点】:戊戌变法的社会背景。
【学习方法】:1.问题探究法。
2.讲授法。
【课时安排】:三课时。
【知识梳理】:见“导学案”。
【知识导学】:一.戊戌变法的含义:(一)广义:指19世纪末,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为救亡图存和发展资本主义,领导的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二)狭义:指1898年,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企图通过一个无实权的光绪帝进行的自上而下的政治改革运动。
二.戊戌变法的历史背景:(一)社会基础:民族危机的加深。
A民族危机加深的原因(1)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以后,日本的侵略势力开始进入中国。
(2)欧美帝国主义列强也趁机扩大对中国的政治侵略与经济掠夺。
B《马关条约》时间:1895年4月,李鸿章与伊藤博文在日本马关签订。
内容:(1)割地:割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2)赔款: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
(3)开放口岸: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日本轮船可沿内河驶入以上各口。
(4)开设工厂: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产品运销内地免收内地税。
影响:(1)割地: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引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2)赔款:巨额赔款迫使清政府举借外债,便利了列强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同时也促使日本向帝国主义过渡。
(3)开放口岸:新开放的通商口岸使外国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内地。
(4)开设工厂: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产品运销内地免收内地税,其他列强“利益均沾”,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C.甲午战争后西方列强对华侵略方式的变化1经济上: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由商品输出进入以资本输出为主的阶段。
2政治上:瓜分中国。
D民族危机加深的表现1表现:列强以资本输出为主,瓜分中国。
戊戌变法
戊戌变法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变法的背景)一、世界背景政治: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确立并完善了资本主义民主制度①日本的侵略势力开始进入中国;②欧美帝国主义列强也趁机扩大对中国的政治侵略与经济掠夺.2、西方列强侵华方式的变化①以商品输出为主→以资本输出为主争做中国债主修筑铁路开采矿山开设工厂、银行总的来说,列强对中国输出资本加强了对中国经济、政治控制,民族危机加深。
②直接割地→划分势力范围和强占租借地破坏中国主权,使中国半殖民化加深三、清政府的统治危机(1)清政府要偿还外债本息;(2)各地的自然灾害严重,增加经费兴修水利和赈灾。
2、清政府采取的措施:增收:增加旧税征收额度;加强鸦片税的征收;增加商税;扩大纳官。
节支:降低官员薪俸;裁减军队,节省军费开支。
3、结果: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更加激化,统治危机进一步加剧。
四、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1)甲午战后,中国的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2)一些爱国工商人士发出“实业救国”的呼声。
(3)清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的限制。
2、表现和特点表现:商办企业增多,投资总额增长,出现一些颇具规模的厂矿企业(如:上海裕晋纱厂、苏州苏纶纱厂),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进入一个新的时期。
特点:数量少、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
3、发展艰难的原因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排挤;受到本国封建势力的压迫。
4、影响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民族资产阶级要求实行政治变革,为发展资本主义开辟道路。
资产阶级掀起了一场拯救民族危亡的维新变法运动。
——提供阶级、经济基础五、民族资产阶级壮大,登上历史舞台六、资产阶级早期维新思想的形成条件: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代表人物:王韬、薛福成、郑观应等主张:1、振兴工商业,发展资本主义,同外国人“商战”2、学习西方先进制度;设立议院,实行君主立宪。
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利益和要求作用:为资产阶级维新运动做了理论上的准备局限: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也没有付诸实践小结:戊戌变法的背景社会原因:帝国主义瓜分中国,民族危机严重经济基础: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发展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并登上政治舞台思想基础:早期维新思想和康梁维新思想的传播组织基础:强学会、保国会成立重要条件:光绪帝支持;康有为、梁启超个人努力。
课件2:第1课 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
一、《马关条约》的签订与民族危机的加深
1.历史背景 (1)《马关条约》签订以后,日本侵略势力开始进入 中国。 (2)欧美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由商品输出进入了以 资本输出为主的阶段。
2.主要表现 (1)加剧资本输出 ①强迫贷款:俄、法、英、德等国迫使清政府借款, 进一步控制了中国的__经__济__命__脉___,扩张了在华的政 治势力。
3.经济基础: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是其 产生的经济基础。 4.阶级基础:随着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为维新 变法运动的兴起提供了阶级基础。
一、学思之窗(教材P124) 根据上述内容,想一想,为什么说《马关条约》加深 了中华民族的危机? 提示:(1)清政府承认日本控制朝鲜,使日本把朝鲜 变成入侵中国的桥头堡。 (2)条约规定了巨额战争赔款,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3)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要求学习西方资本主义的 社会政治制度,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挽救空前严 重的民族危机,从此掀起了拯救民族危亡的维新变 法运动。
谢谢观看!
(2)瓜分中国领土 ①列强在中国强占_租__借__地__和划分“势力范围”,掀起 瓜分中国的狂潮。 ②美国提出“_门__户__开__放__”政策,分享其他列强的在华 侵略权益。
特别提醒:甲午战争后,西方列强由自由资本主义阶 段进入到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方式 也从商品输出为主转变为资本输出为主,其主要方式 有开设工厂,兴办银行,政治贷款,开矿修路等。甲 午战争后《马关条约》规定日本可以在通商口岸开设 工厂就是一个经典的实例。
2.政治危机:阶级矛盾和_社__会__矛盾更加激化,统治危 机进一步加剧。 特别提醒:政治统治腐败、偿付战争赔款和自然灾害 频繁,是清政府财政危机空前严重的三大原因,其中, 偿付战争赔款是最为主要和直接的因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戊戌变法
第一课 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
工业文明的崛起对落后国家的冲击
(埃及、日本、中国)
社会经济:封建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思想文化:西学东渐
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三个阶段
1840年(鸦片战争后)
器物(科技) 19世纪末 (甲午中日战争后) 制度(经政) 20世纪初 (五四新文化运动) 学西方— 资本主义
2、措施:节支增收 (1)节支:降低官员薪俸;裁减军队,节 省军费开支 (2)增收:增加旧税征收额度;加强鸦片 税的征收;增加商税;扩大纳官 3、结果: 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更加激化,统 治危机进一步加剧。
三、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一)、原因
从19世纪60、70年代到20世纪来自期,民 族资本主义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各阶段 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获 得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1、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原因?
1)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中国社会的 自然经济进一步遭到破坏,客观上为民族 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2)清政府为了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 放宽了对民间设厂 的限制,中国出现了一 个兴办工业的浪潮。 3)一些爱国工商人士提出“实业救国” 的主张
甲午战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 民族危机加深。 划分势力范围,分而治之 2、有人为此题诗:沈沈酣睡我中华,哪知爱国即爱家。 国人知醒宜今醒,莫待土分裂似瓜。 这首诗反映了作者什么愿望?
唤起中华民族觉醒,挽救民族危亡
二、清政府的统治危机
1、统治危机出现的原因 (1)政治: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 的狂潮 (2)经济:清政府的财政危机严重 清政府要偿还外债本息;各地 的自然灾害严重,增加经费兴修水 利和赈灾等。
三、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甲午战争前、后中国的近代企业表
厂矿数 资本额(千元)占总资本额百分比 前 后 前 后 前 后 53 63 4704 12465 22.4 70 18 81 16208 5345 20912 17810 77.6 100 30 100
商
办
官督商办、 19 官办
合计
72
请回答:1、依据图表,概述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主 义发展概况。 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允设厂——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
工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
一、甲午战争后中国民族危机加深
想一想: 1、为什么说《马关条约》加深了民族的危机?
割地
使中国失去大量土地;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列强通过贷款进一步加强了对 中国的控制。 使列强深入中国内地,掠夺中国资源和侵销商品。
甲午战 败赔款
清政府放宽对 民间设厂的限制
小结:戊戌变法的 背景
1.政治因素: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 清政府的黑暗腐朽统治 2.经济基础: 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历史 3.阶级基础: 根源 民族资产阶级成为新的政治力量 4.思想基础: 资产阶级早期维新思想的产生
列强资本输出的主要形式
政治 西方列强进一步控制了中国的经 借款 济命脉,扩张了在华的政治势力 修路 控制铁路沿线的土地和资源 开矿 设厂 直接利用中国廉价的原料和劳动 力,将商品倾销到中国内地 开设 通过资本输出的方式获取更大的利益 银行
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势力范围
北京
俄国 德国 英国 日本 法国
阅读《时局图》,回答: 1、创作的历史背景?反映的列强侵华在政治上 采取的方式?
2、阅读课文,结合所学知识概括: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近代社会发展的特点。
发展艰难: 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双重压迫 先天不足: 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 后天畸形: 地区分布不合理;部门结构不合理;未
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
3、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有哪些影响?
促使民族资产阶级开始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 上历史舞台,成为维新变法运动阶级基础。
思想文化
1949年(新中国成立)
学苏俄— 社会主义
一、甲午战争后中国民族危机加深
想一想: 1、为什么说《马关条约》加深了民族的危机?
《马关条约》主要内容:
割三地——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
澎湖列岛给日本
赔二亿——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 开四口——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
商埠,日本轮船可沿内河驶入以上各口
赔款
通商
开设 工厂
使列强直接掠夺中国的原料和劳动力; 沉重打击了中国的民族工商业。
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阅读课文概述: 1、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主要反映在哪 些方面?(或甲午战争后西方列强侵华方式发 生了怎样变化?) 设银行、贷款、开
1)经济方面:
矿、设厂、修铁路
西方列强通过资本输出,进一步控制了中国的经 济命脉,严重阻碍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2)政治方面: A、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来瓜分中国。 中国面临从半殖民地沦为殖民地的严重危机。 B、美国提出的“门户开放”政策,在一定程度 上建立了列强共同宰割中国的同盟。
——戊戌变法历史根源
甲午战败
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社会背景) 为民族 资本主 义发展 提供了 客观的 条件
列强 资本 输出 掀起 瓜分 狂潮
封建 自然 经济 进一 步的 瓦解
19世纪末民族资本 主义有了初步发展 (经济基础) 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 史舞台(阶级基础) 维新思想的传播 (思想基础)
戊 戌 变 法
1、19世纪60、70年代产生:外商企业刺激和洋务运动 诱导;封建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2、19世纪末初步发展:甲务中日战争以后,列强纷纷向 中国输出资本,进一步破坏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客观 上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提供条件。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 厂的限制。 3、一战期间进一步发展(短暂春天):欧洲列强忙于战 争,暂时放松对中国经济侵略;辛亥革命的鼓舞;反帝 爱国运动的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