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利经济学》总结复习
福利经济学归纳
第一章福利经济学第一节1、福利经济学福利经济学是关于稀缺性资源使用效果的评价与判定的学咨询,是从福利的角度对经济体系的运行进行社会评估的经济学,借以判定一种经济体系的运行时增加依旧减少了福利。
2、效用指个人需求得到满足的主瞧感受,或者讲物品和效劳能够满足个人需求的程度。
⏹效用具有三个特点:主瞧性、伦理中性、相对性。
⏹分为两类:基数效用〔分析工具:边际效用分析法〕和序数效用〔分析工具:无差异曲曲折折曲曲折折折折线分析法〕。
3、社会福利是指所有社会成员个人福利的汇总和集合。
社会福利分类:1、帕累托型社会福利:要紧强调效率。
罗尔斯型社会福利:要紧强调公平。
2、经济福利:能够用货币来衡量的社会福利。
一般福利:不能用货币度量的社会福利。
第二节福利经济学的概念和特征1、旧福利经济学〔理解〕代表人物庇古,1920年庇古的?福利经济学?一书的出版是福利经济学产生的标志。
庇古也因此被称为“福利经济学之父〞。
庇古的福利经济学理论是建立在基数效用假设和人际关系能够比立的前提条件下的,其理论体系被称为旧福利经济学。
旧福利经济学:庇古认为福利是对享受或满足的心理反响,福利有社会福利和经济福利之分,社会福利中只有能够用货币衡量的局部才是经济福利●庇古依据边际效用基数论提出两个全然的福利命题:①国民收进总量愈大,社会经济福利就愈大;②国民收进分配愈是均等化,社会经济福利就愈大。
●旧福利经济学的争议:1、效用是人的主瞧感受,是不能够用基数来度量的。
2、一个人的效用和另一个人的效用是不能够进行比立的。
3、适用于所有人的基数效用的度量单位是不存在的。
4、货币的边际效用递减意味着富人的货币应该转移一些给穷人,西方经济学家对此最为忌讳。
2、新福利经济学新福利经济学建立在序数效用假讲和无差异曲曲折折曲曲折折折折线分析的根底上,以防止设计福利计量手段和效用的人际比立关系咨询题。
其要紧要点如下:1、效用是人的主瞧感受,是不能够用基数来度量的。
公共经济学——福利经济学
26
本章主要内容
31 福利经济学概述 2 市场在生产领域有效的分析 3 市场在分配领域无效的分析 34 福利经济学的政策与影响律:在一定的时期内,在其他商品的消 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 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中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 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31 福利经济学概述 2 市场在生产领域有效的分析 3 市场在分配领域无效的分析 34 福利经济学的政策与影响
2
一. 福利经济学概述
1 基本概念
福利与效用 福利经济学
2 历史沿革
旧福利经济学 新福利经济学
3
分析工具
帕累托最优 消费者剩余
3
一、福利经济学概述——基本概念
1
2
3
福利是指幸福和利 益。个人福利的总 和是社会福利。在 社会福利中,能够 直接或间接用货币 衡量的是经济福利。
29
三. 市场在分配领域无效的分析
30
三. 市场在分配领域无效的分析
31
三. 市场在分配领域无效的分析
小结:
市场竞争可以在生产领域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达 到帕累托最优状态,使财富总量最大化;但是市场竞争 对实现财富的公平分配却是无能为力的,帕累托改进在 分配领域失效,无法实现社会福利总量的最大化。因此, 应该强调政府干预,从而实现社会成员收入的公平化。
经济福利是福利经 济学的研究对象。
效用是消费者在消 费商品或服务时所 感到的满足程度。 有两种衡量方法: 基数效用和序数效 用。效用与福利在 重要方面是等同的, 但在使用上存在一 定差异。
福利经济学是从生产 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国 民收入在社会成员之 间的分配两方面,研 究社会福利最大化以 及与此有关的各种政 策问题的一门经济学 分支学科。
第九章 福利经济学
二、判断经济效率的标准
(一)帕累托标准(教材P250-252) 帕累托标准(教材 ) 意大利经济学家阿尔弗雷多 阿尔弗雷多·帕累托 意大利经济学家阿尔弗雷多 帕累托 对资源配置是否具有经济效率提出了判 断的标准。 断的标准。 帕累托假定了一个简单的模型: 帕累托假定了一个简单的模型:社 会中只有甲、乙两人, 会中只有甲、乙两人,面对的资源只有 两种可能的配置状态A和 。 两种可能的配置状态 和B。对A和B的好 和 的好 乙可能都有各自的看法。 坏,甲、乙可能都有各自的看法。
(二)福利经济学的主要特点
1、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出发点,即根据已确定 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出发点, 的社会目标,建立理论体系; 的社会目标,建立理论体系; 以边际效用论为基础,建立福利概念; 2、以边际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用论为基础,建立福利概念; 3、以社会目标和福利理论为依据,制定经济政 以社会目标和福利理论为依据, 策方案。 策方案。
(三)帕累托最优状态(教材P252) 帕累托最优状态(教材 帕累托最优状态 )
又称经济效率, 又称经济效率,指任何改变都不可 能使至少有一个人的状况变好而又不使 任何人的状况变坏的资源配置状态。 任何人的状况变坏的资源配置状态。或 说不存在帕累托改进的资源配置状态。 说不存在帕累托改进的资源配置状态。
附:旧福利经济学的两个基本命题
庇古根据边际效用基数论提出两个基本的 福利命题:国民收入总量愈大, 福利命题:国民收入总量愈大,社会经济福利 就愈大;国民收入分配愈是均等化, 就愈大;国民收入分配愈是均等化,社会经济 福利就愈大。 福利就愈大。 他认为, 他认为,经济福利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取决 于国民收入的数量和国民收入在社会成员之间 的分配情况。因此,要增加经济福利, 的分配情况。因此,要增加经济福利,在生产 方面必须增大国民收入总量, 方面必须增大国民收入总量,在分配方面必须 消除国民收入分配的不均等。 消除国民收入分配的不均等。
福利经济学复习资料
福利经济学的主要特点是: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出发点,也就是根据已确定的社会目标,建立理论体系;以边际效用基数论或边际效用序数论为基础,建立福利概念;以社会目标和福利理论为依据,制定方案。
第一章了解边沁、霍布斯、帕累托、罗尔斯.森等人的基本思想、1边沁:功利主义是福利经济学的哲学基础,提倡自由放任的经济原则,认为个人追求自己的利益最大化,整个社会要实现绝大多数人的最大福利。
边沁认为人生的目的都是为了使自己获得最大幸福,增加幸福总量。
幸福总量可以计算,伦理就是对幸福总量的计算。
边沁把资产阶级利益说成是社会的普遍利益,把资产阶级趋利避害的伦理原则说成是所有人的功利原则,把“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标榜为功利主义的最高目标。
帕累托:V.帕累托的“最优状态”概念和A.马歇尔的“剩余”概念是福利经济学的重要分析工具。
帕累托最优状态是指这样一种状态,任何改变都不可能使任何一个人的境况变好而不使别人的境况变坏。
按照这一规定,一项改变如果使每个人的福利都增进了,或者一些人福利增进而其他的人福利不减少,这种改变就有利;如果使每个人的福利都减少了,或者一些人福利增加而另一些人福利减少,这种改变就不利。
罗尔斯:原始状态下的平等优先原理。
各方将选择的原则是处在一种词典式序列(lexical order)中的两个正义原则,第一个原则是平等自由的原则,第二个原则是机会的公正平等原则和差别原则的结合。
其中,第一个原则优先于第二个原则,而第二个原则中的机会公正平等原则又优先于差别原则。
这两个原则的要义是平等地分配各种基本权利和义务,同时尽量平等地分配社会合作所产生的利益和负担,坚持各种职务和地位平等地向所有人开放,只允许那种能给最少受惠者带来补偿利益的不平等分配,任何人或团体除非以一种有利于公平的最少受惠者的方式谋利,否则就不能获得一种比他人更好的生活。
所谓即意味着正义原则是在一种公平的原初状态中被一致同意的,或者说,意正义味着社会合作条件是在公平的条件下一致同意的,所达到的是一公平的契约,所产生的也将是一公平的结果。
福利经济学资料
7612福利经济学复习资料一、单项选择1.1920年,英国经济学家【C 】出版了代表作《福利经济学》,标志着就福利经济学的诞生。
A.边沁B.詹姆斯·穆勒C.庇古D.帕累托2.采用劳方或劳资双方交费,以职工名义存入储备金局,职工退休或其他情况需用时,连本带息发给职工。
这种社会保障属于【 C 】A.传统型B.福利型C.储备金型D.国家型3.被称为“福利经济学之父”的学者是【 C 】A.边沁B.詹姆斯·穆勒C.庇古D.帕累托4企业年金是【B 】A.基本养老保险B.企业补充养老保险C.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D.失业保险金5.20世纪【B 】开始,西方福利经济学向实用主义和基数效用理论回归成为研究的主流。
A.60年代B.70年代C.80年代D.90年代6.消费者剩余的概念最初是由法国工程师【A 】提出的。
A.杜皮特B.马歇尔C.罗宾斯D.帕累托7.对失业率统计调查方法多种多样。
根据失业保险的覆盖和发放情况来了解失业情况属于【C】A.工时统计B.劳动力抽样调查C.社会保险统计D.就业机构统计8【A 】提出“看不见的手”的原理来解释资本主义的资源配置。
A.亚当·斯密B.马歇尔C.罗宾斯D.帕累托9.【A 】年马歇尔首次引入外部经济这一术语来分析福利经济状况。
A.1890 B.1900 C.1909 D.191910.经济学家坎南第一个创立了著名的理论是【D 】。
A.补偿理论B.社会福利函数C.最优理论D.适度人口论11.1890年马歇尔在其【D 】一书中首次引入外部经济这一术语来分析福利经济状况。
A.国富论B.福利经济学C.宏观经济学D.经济学原理12.福利经济学所追求的基本社会目标是【 B 】A.公平B.效率C.物质生活需求的满足D.精神生活需要的满足13.卫生服务对他人造成了影响,但这没有从货币或市场交易中反映出来,提供者所获得的经济利益与提供该项服务所带来的总经济利益是不相同的。
福利经济学归纳
福利经济学归纳福利经济学是一种研究社会福利的经济学分支,它旨在通过经济学的方法来管理社会资源以提高社会福利。
福利经济学跨越许多领域,如卫生保健、教育、社会保障和公共政策等。
本文将对福利经济学的核心思想、应用领域、政策实现和争论进行归纳。
一、福利经济学的核心思想福利经济学的核心思想是社会福利最大化,即通过调节资源配置以促进整个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福利经济学认为,社会福利包括个人和群体的经济、社会和生活方面的福利,如收入、教育、安全和健康等。
福利经济学中经常提到的工具是福利函数和效用函数。
福利函数是一个用于衡量社会福利的函数,它将个人的福利聚合在一起以产生总的社会福利。
效用函数定义了一个函数,可以衡量一个个人或社会行动产生的效用。
福利经济学在衡量福利和效用时考虑了市场和成本效益分析,以优化资源分配和社会福利最大化。
二、福利经济学的应用领域福利经济学可以应用于各种社会福利领域,如卫生保健、教育和社会福利等。
1. 卫生保健福利经济学在卫生保健领域的一个主要应用是卫生保健资源的分配和利用。
由于卫生保健资源有限,福利经济学可以帮助卫生保健决策者制定最优化的资源分配策略。
另一方面,福利经济学通过保险、支付政策和医疗费用控制制定,可以使得医疗资源的分配更加公平和高效。
2. 教育福利经济学在教育领域的一个主要应用是教育资源的分配和利用。
由于教育资源也是有限的,福利经济学可以帮助决策者制定最优化的资源分配策略。
另一方面,福利经济学通过制定受教育者的激励机制、资助教育和解决教育不平等等政策,可以实现更加公平和高效的教育资源分配。
3. 社会福利福利经济学在社会福利领域的一个主要应用是社会福利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福利经济学可以帮助政策制定者确定福利计划的目标、价值和效果,并提供制定福利决策所需的经济分析和评估。
三、福利经济学的政策实现福利经济学的政策实现需要考虑一系列的经济学原则和工具,如效用最大化、成本效益分析和市场干预等。
00286福利经济学--社会福利思想复习大纲 自学考试
第一章导论社会福利概述第一节社会福利的涵义和特征二、考核目标1.识记:(1)社会福利的概念;(2)社会福利的特征概念:狭义-指由国家出资或给予税收优惠照顾而兴办的、以低费或免费形式向一部分需要特殊照顾的社会成员提供物质帮助或服务的制度。
广义-指由政府举办和出资的一切旨在改善改善人民物质和文化、卫生、教育等生活的社会措施。
(面向全体国民的、旨在提高其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一项社会政策)特征:a保障对象的全民性;b保障内容的福利性;c权利与义务的不对等性;d保障待遇的公平性和高层次性。
2.理解:社会福利与社会保障,社会福利体系社会保障是以立法形式确定的、由国家举办并承担责任、以国民收入再分配方式为全体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提供安全保障的社会行为及其机制、制度的总称。
社会福利体系:a职工集体福利;b特殊社会福利;c社区社会福利服务;第二节世界社会福利发展的简要历程及其启示二、考核目标(一)世界社会福利的简要发展历程--理解:世界社会福利的五个发展阶段a剩余型社会福利:b制度型社会福利;c福利国家;d福利国家危机;e福利多元化和发展型社会福利。
(二)发展社会福利问题的核心问题:在整个社会福利的发展进程中,到底是相信市场、还是依靠政府一直是关注经济和社会福利问题的经济学家、政治学家、社会学家、法学家等共同争议的核心问题。
识记:核心是如何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重新思考政府和公司的社会福利责任,哪些是政府的职能,什么又属于个人及家庭的义务:哪些工作交由市场和第三部门办理更有效益?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社会不同部门各司其职,协调合作,既满足人的基本福利需要,又不使政府背上沉重的福利包袱,从而走出一条符合实际的病重社会价值观的福利发展道路。
(三个途径向全体社会成员提供社会福利服务:专业化的社会福利;职业化的职业福利;社区化的社会福利服务)(三)世界社会福利发展对中国的启示**理解:三点启示:a社会福利的推进要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b社会福利发展到今天,已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c社会福利的责任主体不完全是国家、政府或单位(责任主体多元化;资金来源多渠道;服务体系多层次)。
福利经济学期末
第五讲收入分配的公平与效率5.1公平与效率的内涵一、公平的含义★★1、公平的含义一般有三个层次: 一是法律公平。
也就是说,法律同样地对待处于同样地位的人,而不会按照与行动无关的一些特征对谁实行歧视。
二是机会公平或过程公平,是指在经济制度中人们获得机遇的公平,是为取得最终地位而必须经历的过程给予所有人同样的机会。
三是收入公平或结果公平。
结果公平是指收入或商品的公平分配,也就是指最终商品或收入的平等分配,即向所有人提供等量的报酬。
2、三种主要的公平观:(1)功利主义公平观,认为公平就是使社会所有成员的总效用最大化。
(2)市场主导公平观,认为竞争性市场进程的结果是公平的,因为它奖励那些最有能力的人.(哈耶克)(3)所谓能力主义公平,实际上就是以满足人的需要作为公平的基础。
(阿玛蒂亚·森)二、效率的含义1、熊彼特认为效率强调资本积累、技术进步等因素。
2、卡尔多提出的补偿标准指出,一种经济变化使受益者得到的利益补偿受损者的失去利益而有所剩余,是有效率的。
3、希克斯补偿标准提出的效率概念是:当经济变化的受损者不能促使受益者反对这种变化时,也意味着社会福利的改进。
4、1966年美国经济学家哈维·莱宾斯坦提出了技术效率或X 效率的概念,它是指企业内由于职工的努力使现有资源能生产更多产量所引起的效率,这种效率与资源配置的改善无关,而是取决于企业全体职工的努力和协调程度。
5、帕累托效率(或有效配置)是指这样一种社会资源的配置状态:无论怎样对一种资源进行重新配置,都不可能使一个人收入增加而不使另一个人的收入减少。
5.2公平与效率的替代关系学说一、公平与效率的相互关系西方学者认为,效率和公平这两个目标是相互促进的。
例如,加强对低收入劳动者的教育和培训,既可以提高这些劳动者的生产效率,又可以改善整个社会的收入分配。
然而,在很多情况下,二者是相互矛盾的。
为了提高效率,有时必须忍受更大程度的不平等;另一方面,为了增进公平,有时又必须牺牲更多的效率。
福利经济学复习资料
福利经济学复习资料福利经济学复习资料一、单项选择题1.福利经济学是关于稀缺性资源使用效果的评价及判断的学问,是从______的角度对______的运行进行社会评估的经济学。
()A.福利经济体系B.经济学福利体系C.福利收入分配体系D.经济学收入分配体系2. 庇古被西方学者推崇为“______”。
( )A.福利经济学之父B.社会保障之父C.干预主义之父D.自由放任之父3.帕累托提出了社会资源配置的价值判断标准,被称之为“帕累托最优”,这个标准是建立在______理论基础之上。
()A.基数效用B.序数效用C.社会福利函数D.人际效用4.罗尔斯改进指的是____()A.有利于福利水平较高者但不利于福利水平较低者的社会变革政策;B.有利于福利水平较低者但不利于福利水平较高者的社会变革政策;C.对福利水平较高者和福利水平较低者均有利的社会变革政策;D.有利于福利水平较低者且不影响福利水平较高者的社会变革政策。
5.生产和交换的联合帕累托最优组合点轨迹称为____()A.生产可能性曲线B.效用可能性曲线C.联合无差异曲线D.总效用可能性曲线6.当假冒伪劣产品屡禁不止,消费者分不清楚正牌和假冒产品的区别时,就会停购此类产品,其原因是由于买卖双方信息____()A.不对称B.对称C.充分D.完全充分7.卡尔多补偿标准是指,如果受益者能够完全补偿受损者之后还有剩余,则整体社会福利有所改善。
这个补偿是____()A.实际补偿B. 虚拟补偿C.潜在补偿D. 混合补偿8.消费者剩余的概念最早是由____提出和定义的?()A.庇古B. 李特尔C.杜皮特D. 马歇尔9.埃奇沃思框图中帕累托最优点可能是____()A.效用曲线相切的点B.MRS相等的点C.一个人在不使别人变差自己不能变好的点D.上述说法都对10.拥挤型的公共物品____()A.消费上具有非竞争性B.消费上具有竞争性C.不能由市场定价D.不能由私人部门提供11.伯格森和萨缪尔逊认为,只有当______值最大时才算臻于福利极大化。
《福利经济学》总结复习
《福利经济学》总结复习第一章概述1.福利经济学得概念:福利经济学就是关于稀缺资源使用效果得评价与判断得学科,就是从福利得角度对经济体系得运行进行社会评估得经济学分支。
2.关于效用:效用就是指消费者从消费某种物品中所得到得心理满足,就是商品或劳务满足人们欲望得能力。
可分为基数效用与序数效用。
3.基数效用就是认为效用可以用确切得数量衡量。
4.旧福利经济学得基础,也就是讨论收入再分配得合理性得基础;序数效用论认为效用可以分出强弱程度,列出顺序,进行比较.序数效用就是新福利经济学得基础性概念.5.福利可分为个人福利与社会福利、一般福利与经济福利.6.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实证分析:就是指经济体系如何运行、客观上“就是什么样得”运行机制等得分析。
实证经济分析,描述经济中得事实、情况与关系。
●规范分析:就是指提出政策建议、涉及“应该如何”等命题得分析,包含价值判断。
规范经济分析,涉及伦理与价值判断。
●当经济学得研究把因果分析与价值判断结合在一起时,这种经济学就叫作规范经济学。
福利经济学属于规范经济学。
7.福利经济学得场所与发展●1920年,《福利经济学》问世;旧福利经济学(基数测量、效用可比)得代表人物庇古被称为“福利经济学之父”。
●帕累托、卡尔多、阿罗等人(序数效用、补偿原则、不可能定理))就是新福利经济学得代表人物。
●罗尔斯、森、黄有光等进一步发展福利经济学。
8.福利经济学得主要研究内容:资源如何合理配置、收入状况如何及其对社会福利得影响;从总体效率或总体福利出发,其目标就是提出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得政策方案或改革措施。
具体包括资源配置效率研究、收入分配理论研究、社会福利度量与影响研究、社会/公共选择理论研究及政策与方案研究。
第二章帕累托原理与资源配置效率1.帕累托原理:帕累托改进与帕累托最优。
帕累托最优就是指指资源分配达到得一种状态,在不使任何人境况变坏得情况下,不可能再使某些人得处境变好。
(反过来说,……)。
福利经济学期末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1、福利经济学(P2):力图有系统地阐述一些命题,依据这些命题,我们可以判断某一经济状况下的社会福利高于还是低于另一经济状况下的社会福利。
2、社会福利(P3):是指所有社会成员个人福利的汇总或集合。
3、效用(P2):是指个人需求得到满足的主观感受,或者说物品和服务能够满足个人需求的程度。
4、实证分析:关于经济体系如何运行,回答“是什么“的问题。
5、规范分析:提出政策建议,回答“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6、帕累托改进(P14):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即一项社会变革使得一部分人的社会福利增加的同时,并不减少其他社会成员的福利。
7、帕累托最优(P15):是指资源配置达到这样一种社会经济状态,即不论实行何种社会经济政策变动,在使一部分人的福利水平上升的同时,必然使另一部分人的福利水平下降。
8、卡尔多补偿标准(P39):如果受益者能完全补偿受损者之后还有剩余,则整体社会福利有所改善。
9、潜在帕累托改进(P39):是指对于经济政策改革前的状态A和政策改革后的状态B,不存在所有社会成员都一致地偏好B,但相对于原始状态A,均一致地偏好对状态B的一个重新分配,那么我们称B 潜在帕累托优于A。
10、希克斯补偿标准(P41):如果受损者不能通过收入重组来补偿受益者以阻止改革发生,那么该项改革就是可取的。
11、西托夫斯基补偿标准(P41):对某项社会政策变革既进行卡尔多补偿标准检验(正向检验标准),又进行希克斯补偿标准检验(反向检验标准),又称为双重检验标准。
12、李特尔补偿标准(P42):(1)是否满足卡尔多补偿标准;(2)是否满足希克斯补偿标准;(3)收入分配是否更合理。
如果(1)和(2)中满足一条标准,同时(3)也能满足,则该项社会改革是可取的;如果均不能满足,则该改革不可取。
13、消费者剩余(P52):是为了不失去该商品消费者宁愿支付的金额和他实际支付的金额之差。
14、补偿变差(P54):当价格发生变动之后,若保持消费者在价格变动之前的效用水平时所需要给予消费者或从消费者手里取走的货币量:当价格上升时,要保持消费者的效用不变,就需要给其补贴;反之,当价格下降时,就需要取走消费者多余的货币收入。
二章福利经济学一定理和二定理复习课程
2020/5/12
封进 财政学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
Figure 3.3
任意一点, point g in
Figure 3.3. 给出两人的初始分配情况, 及初始效用情况
2020/5/12
封进 财政学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
纯交换经济
考虑如下问题:是否可能在两人之间重新分 配苹果和无花果,使得Adam的境况变好, 而 Eve的境况不会变差?
封进 财政学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
福利经济学的分析框架
需要系统的框架分析评价各种政府活动 的效果
Welfare economics福利经济学:分析 政策和经济活动对福利的影响
区分哪些由私人市场运作,哪些需要政府的干 预
政府干预的福利效果
借助于基本的微观经济学工具,特别是 无差异曲线
2020/5/12
Mathematically, the slopes of Adam’s and Eve’s indifference curves are equal.
无差异曲线的斜率表明两个 人愿意交换物品的比率,称 为边际替代率marginal rate of substitution (MRS).
2020/5/12
封进 财政学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
纯交换经济
帕累托效率要求:
MRSaAfdam MRSaEfve
MRSaf = Pa/Pf MRSaf = Pa/Pf
2020/5/12
封进 财政学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
通过价格调整达到均衡
相对价格变化
商品1的相对价格将上涨,在新 的预算线上,消费者选择可以 达到均衡状况。
预算线的斜率:-p1/p2
图上的x为消费者在预算约束 下的选择
此时,商品1需求大于供给, 商品2供给大于需求
宏观经济学知识点—福利经济学
福利经济学是研究社会经济福利的一种经济学理论体系。
它是由英国经济学家霍布斯和庇古于20世纪20年代创立的。
其研究内容主要有:社会经济运行的目标,或称检验社会经济行为好坏的标准;社会实现经济运行目标所需要的生产、交换、分配的一般最适度的条件及其政策建议等。
庇古的福利经济学被称作旧福利经济学,庇古以后的福利经济学则被称为新福利经济学,代表人物有意大利的帕累托、美国的勒纳、霍特林、萨缪尔森以及英国的卡尔多等。
庇古把福利经济学的对象规定为对增进世界或一个国家经济福利的研究。
他认为福利是对享受或满足的心理反应,福利有社会福利和经济福利之分,福利中只有能够用货币衡量的部分才是经济福利。
他根据效用基数论提出两个基本的福利命题:1)国民收入总量愈大,社会经济福利就越大;2)国民收入分配愈是均等化,社会经济福利就愈大。
因此,要增加经济福利,在生产方面必须增加国民收入总量,在分配方面必须消除国民收入分配的不均等。
而要增加社会产量就必须实现社会资源的最优配置,自由竞争可以实现这一目标。
庇古提出收入分配均等化,就是国家通过累进所得税政策把向富人征得的税款用于福利设施,让低收入者受用,通过这一途径实现“把富人的一部分钱转移给穷人”的“收入均等化”,就可以实现社会福利极大化。
帕累托最优状态概念和马歇尔的“消费者剩余”概念是福利经济学重要的分析工具。
边沁的功利主义原则是福利经济学的哲学基础。
边沁认为人生的目的都是为了使自己获得最大幸福,增加幸福总量。
幸福总量可以计算,伦理就是对幸福的计算。
他把“最大多人的最大幸福”标榜为功利主义的最高目标。
福利经济学的基本定律:第一定律:在经济主体的偏好被良好的定义的条件下,带有再分配的价格均衡都是帕累托最优的。
而作为其中的特例,任意的市场竞争均衡都是帕累托最优的。
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告诉我们:不管初始资源配置怎样,分散化的竞争市场可以通过个人自利的交易行为达到瓦尔拉斯均衡,而这个均衡一定是帕累托有效地配置。
福利经济学期末终极复习
福利经济学期末终极复习——“学霸带你秒杀期末”系列第二季第1期一、名词解释1.福利:个人生活的幸福满意程度;也指幸福美满的生活..2.社会福利:所有社会成员个人福利的汇总或集合..3. 福利经济学:一门以研究社会经济发展与社会福利改善的关系为宗旨的理论和应用经济科学;其研究范围十分广泛;涉及到经济学、社会学、伦理学以及政治学等学科..4.帕累托改进PI:这样一种状态;即一项社会变革使得一部分人的社会福利增加的同时;并不减少其他社会成员的福利..5.帕累托最优PO:资源配置达到这样一种社会经济状态;即不论实行何种社会经济政策变动;在使一部分人的福利水平上升的同时;必然使得另一部分人的福利水平下降..6. 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完全竞争市场的一般均衡状态就是帕累托最优状态..7. 福利经济学第二定理:从任何一个初始资源配置状态出发;通过市场竞争机制形成的均衡必然可以实现帕累托最优状态..8. 卡尔多补偿标准:如果受益者能完全补偿受损者之后还有剩余;则整体社会福利就有所改善..9. 希克斯补偿标准:如果受损者不能通过收入重组来补偿受益者以阻止改革发生;那么该项改革就是可取的..10.李特尔补偿标准:如果某项改革同时满足卡尔多补偿标准以及希克斯补偿标准;并且使收入分配更合理的话;那么该项社会改革就是可取的.. 11.补偿变差CV:当价格发生变动之后;若保持消费者在价格变动之前的效用水平时所需要给予消费者或从消费者手里取走的货币量..12.补偿剩余CS:当价格变动之后;如果保持消费者在价格变动之前的效用水平;并且限制消费者在新的价格下购买没有补偿效应时所愿意购买的数量;在这种情况下应从消费者提取或给予的货币量..13.等同变差EV:在现行价格下;要使消费者达到价格变动之后的效用水平;所必须给予或取走的货币量..14.等同剩余ES:在现行价格基础上;如果限定消费者购买价格变动之前的购买量;要达到价格变动之后的效用水平所需要给予或取走的货币量.. 15. 市场失灵:由于内在功能性缺陷和外部条件缺陷引起的;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的某些领域运作不灵;即只靠市场达不到资源最优配置..16. 垄断性失灵:由于垄断引起的市场失灵..17. 道德风险:市场交易中的一方无法观察到另一方所控制和采取行动时所发生的知情方故意不采取谨慎行为的情形..18. 逆向选择:市场交易中一方无法观察到另一方的重要外生特征时所发生的劣质品驱逐优质品的情形;也就是事前的信息不对称..19. 科斯定理:无论初始产权如何界定;只要交易费用足够小;效率结果相同;市场就可解决外部性问题..20. 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不能靠市场交易实现有效配置的产品..21. 非竞争性:物品一旦提供出来;任何消费者对公共物品的消费都不影响其他消费者的利益;也不影响整个社会的利益..22. 非排他性:物品一旦被提供出来;不可能将拒绝为它支付费用的个人或厂商排除在公共物品的受益范围之外..23. 平等:居民能够不受任何自身条件以外条件的限制;在符合社会约定规则的前提下;对经济资源平均或接近平均占有、使用并获得收益..24. 效率:产出与投入之间的比例关系;即指资源配置合理和充分利用所带来的社会资源的投入产出比率高;即以最小的投入或成本获取最大的产出..25. 基尼系数:一个社会实际收入分配比例偏离总体平均分配的总体平均分配状况的百分比;可用来准确全面地概括反映一个社会的总体收入分配状况..26. 阿罗不可能定理:试图找出一套规则或程序;来从一定社会状况下的个人选择顺序中推导出符合某些理性条件的社会选择顺序;一般是办不到的..27. 恩格尔系数:食品消费支出占总收入的比率..28. 投票悖论:如果存在着至少三个可由社会成员以任何方式自由排序的备选方案;就可能出现循环的选择结果..二、简答题1.什么是福利如何理解福利和效用的不一致①福利是指个人生活的幸福满意程度;也指幸福美满的生活..②效用通常是与福利等价的;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却不可相互替代..这是由于:I.一个人的偏好并不是由他自己的福利决定的;往往会受到其他人福利状况的影响;如攀比现象;II.利他主义风范往往使得个人偏好背离个人的福利;如助人为乐者;III. 无知或不完善的估计也会导致偏好和福利的背离;如固守不利的传统习惯和习俗;IV.个人可能有不理智的选择;如抽烟和酗酒..2.旧福利经济学和新福利经济学各自有哪些理论观点①旧福利经济学的理论观点:I.旧福利经济学建立在基数效用假设和人际效用可以比较的前提下;II.个人福利可以用效用来表示;整个社会的福利应该是所有个人效用的简单加总;III.社会总福利的大小不仅取决于国民收入的总量大小;而且受国民收入分配结构的影响;IV.提出社会资源配置的效率原则是;边际私人收益和边际社会收益;边际私人成本和边际社会成本的合理利用..②新福利经济学的理论观点:I.新福利经济学建立在序数效用假说和无差异曲线分析的基础上;II.使用序数效用;避免福利计量和效用的人际比较;III.普遍使用帕累托原则及有关的边际条件分析经济状态的福利性质;IV.为突破帕累托原则的局限性;新福利经济学又分成“补偿原则派”和“社会福利函数”3.什么是帕累托最优状态;帕累托最优与帕累托改进有何区别①帕累托最优状态是指资源配置达到这样一种社会经济状态;即不论实行何种社会经济政策变动;在使一部分人的福利水平上升的同时;必然使得另一部分人的福利水平下降..②帕累托改进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即一项社会变革使得一部分人的社会福利增加的同时;并不减少其他社会成员的福利..③帕累托最优只是一种理想状态;即帕累托最优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它可以作为帕累托改进努力的方向..而帕累托改进是现实的;它不可能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4.MRS=2;MRT=1;如果MRS=1;MRT=2如何调整才能保证整个社会福利最大化①因为MRS=2;MRT=1;所以MRS<>MRT;故帕累托联合最优条件得不到满足..②由于MRT=1;所以生产者对A、B产品来说;边际成本相同;而MRS=2;表示A与B产品的边际效用替代率为2;即增加一单位A的消费可产生相当于增加2单位B的消费所产生的效用;因此消费者会选择增加A的消费;这样就会使得MRS下降;一直到MRS=1为止..当然;还可以通过调整生产组合;改变MRT的大小以等于边际效用替代率..5.实现帕累托最优的三个边际条件有哪些①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条件:MRS1=MRS2MRS=MUA/MUB②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RTS1=RTS2RTS=MPA/MPB;边际产品③联合的帕累托最优条件:MRS=MRTMRT=MCA/MCB6.卡尔多标准和帕累托改进标准有什么区别①卡尔多标准是指一项社会变革使受益者能完全补偿受损者之后还有剩余;则整体社会福利就有所改善..②帕累托改进标准是指一项社会变革使得一部分人的社会福利增加的同时;并不减少其他社会成员的福利;那么这项社会变革是可取的..③卡尔多标准是一种潜在帕累托改进标准;它对改革受损者作出了一种虚拟的补偿;而这种虚拟的补偿一旦成为实际的补偿;那么这一改革就成为了一种帕累托改进..7.用图形比较补偿变差CV和补偿剩余CS..①补偿变差CV是指当价格发生变动之后;若保持消费者在价格变动之前的效用水平时所需要给予消费者或从消费者手里取走的货币量..如图1;若Y 代表货币;假如X的价格下降;应从消费者提取大小为YOY1的货币量..②补偿剩余CS是指当价格变动之后;如果保持消费者在价格变动之前的效用水平;并且限制消费者在新的价格下购买没有补偿效应时所愿意购买的数量;在这种情况下应从消费者提取或给予的货币量..如图2;若Y代表货币;假如X的价格下降;应从消费者提取大小为BC的货币量..③一般而言;当价格变动时;CV>CS..8.用图形比较等同变差EV和等同剩余ES..①等同变差EV是指在现行价格下;要使消费者达到价格变动之后的效用水平;所必须给予或取走的货币量..如图3;若Y代表货币;假如X的价格下降;应给予消费者Y2Y0的货币量..②等同剩余ES是指在现行价格基础上;如果限定消费者购买价格变动之前的购买量;要达到价格变动之后的效用水平所需要给予或取走的货币量..如图4;若Y代表货币;假如X的价格下降;应给予消费者DA的货币量..③一般而言;当价格变动时;ES>EV..9.阐述市场失灵的含义和表现..①市场失灵是指由于内在功能性缺陷和外部条件缺陷引起的;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的某些领域运作不灵;即只靠市场达不到资源最优配置..②市场失灵的表现包括:I.公共物品失灵:公共物品效用的不可分割性、消费的非竞争性、受益的非排他性使得公共物品不能在市场上自发而有效地生产出来;II.垄断性失灵:垄断者为了实现私人收益最大化;往往要控制产量;太高价格;以攫取超额利润;这会使市场均衡作用失灵;损害消费者利益;降低资源配置的效率水平;III.社会公平分配的失灵:市场机制作用下的收入分配遵循的是要素分配原则;单纯依靠市场机制的自发作用不可能完全实现公正的收入分配;IV.外部性失灵:当某些市场主体的活动给社会或其他主体带来经济影响受益或遭受损失时;通过市场机制的自发作用来调节将难以达到有些配置资源的目的;V.信息的不完全性失灵:信息的不完全性会破坏市场机制运行“优胜劣汰”的作用;以至于出现“优汰劣胜”的资源配置;因此市场解决不了信息不充分的问题;VI.宏观经济周期性失灵:当市场总供求发生以超额供给或超额需求时;市场解决不了社会总供求的均衡问题..10.垄断的福利影响及其应对措施有哪些①垄断尽管往往会带来规模经济;降低产品成本;促进科学研究和采用新技术从而有助于生产力发展;但同时垄断必然存在低效率;不能实现帕累托最优..同时;垄断行业中的技术停滞、寻租等现象;又会造成更大的社会成本..资源不能得到充分利用;社会福利要受损失..②垄断会带来资源配置的非效率哈伯格三角形、资源运用的非效率技术停滞、“寻租”成本塔洛克四边形;也是超额利润..③政府应当区分垄断的成因和后果;对垄断采取不同的态度和措施:I.对正当经营手段形成的垄断给予支持和保护;不横加干预;以免影响企业的正常经营;II.对于不正当经营手段形成的垄断要通过立法的形式予以严格制止;III.对于经济技术原因形成的垄断采取或政府经营;或企业自营、政府监管;或允许准入;形成潜在竞争;IV.对于因特殊原因政府干预形成的垄断;要注意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11.外部性的福利影响和应对措施有哪些①外部经济和外部不经济都会使自由竞争条件下的资源配置偏离帕累托最优:前者会使得私人的实际生产量远低于按社会利益最大化原则确定的最佳数量;后者则会使得私人的实际产量远高于按社会利益最大化原则确定的最佳数量..②消除或控制外部效应的措施有:I.规定产权:科斯定理认为;只要产权明确;交易成本足够小;市场会自动解决外部性问题;II.进行行政管制或行政指导;III.对企业的外部不经济行为进行征税;对企业的外部经济行为予以补贴;IV.拍卖污染许可证..12.政府解决市场失灵问题的举措有哪些①对于公共物品失灵;政府单独提供纯粹的公共物品并和市场一起提供准公共物品;同时参与优效品的供应;②对于垄断性失灵;政府区分垄断的成因和后果;对不同的垄断采取不同的措施;比如对于不正当经营手段形成的垄断通过立法的形式予以严格制止;③对于外部性失灵;政府通过规定产权;行政管制或行政指导;征税或补贴、拍卖污染许可证等手段尽可能地消除外部性的影响;④对于社会公平分配失灵;政府采取税收政策和支出政策来进行对收入进行再分配;⑤对于宏观经济周期性失灵;政府利用财政、货币政策以及法律手段;特别是采取“相机抉择”的宏观调节政策;减少经济波动的幅度;同时通过制定发展战略、发展计划和产业政策;优化产业结构;保持宏观经济稳定与经济总量平衡..13.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有何区别;公共物品如何导致市场失灵①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的区别在于:I.公共物品用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而私人物品用于满足个人需要;II.公共物品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而私人物品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III.公共物品不能靠市场实现有效配置;而私人物品可以靠市场实现有效配置..②在市场提供公共物品时;消费者会隐藏自己的真实偏好;希望别的消费者出去购买以便自己免费消费;因此;当被问及对某种公共物品的主观评价时;他们都会少说甚至都说自己的主观评价为零..而在市场机制下;一单位公共物品的生产成本应该由这些共同消费者按其主观评价来共同负担..既然每个人都认为这一公共产品分文不值时;生产厂商当然不会生产供应..于是;市场调节不能使公共物品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14.判断公共物品的步骤是怎样的①分析该物品在消费中是否具有非竞争性;如果不具有非竞争性;则这种物品肯定不属于公共物品的范畴;如果具有非竞争性则转入第二步;②对公共物品的进一步识别要看该种物品的消费是否具有排他性;如果不能排他;则该产品可能是公共物品或者需要限制使用的公共所有的资源;③如果一种物品没有非竞争性;又没有非排他性;则必为纯粹的私人物品;如果一种物品既具有非竞争性;又具有非排他性;那么它一定是公共物品;如果一种物品在技术上具有排他性而实现排他的成本比较低的话;则该物品属于“拥挤性的公共物品”..15.请对私人部门生产公共物品所造成的福利损失作出分析..①如图5;提供公共物品的私人部门通常具有垄断地位;因此;私人部门寻求垄断利润;将导致过桥收费由T提高到P;过桥人数减少到QP;社会福利净损失为ABF;远大于政府收费提供公共物品所造成的社会福利净损失..②此外;由于私人部门得到垄断利润;将会产生“寻租”行为;这种行为会进一步使得社会福利集中于某些政府官员手中;更加不利于社会福利的增加..16.列举效率优先论、平等优先论和两者兼顾论的代表人物和主要观点..①效率优先论I.代表人物:自由主义经济学家弗里德曼和哈耶克;II.理论观点:收入分配不平等是经济普遍繁荣的发动机;收入差距扩大能促进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实现平等的必要条件..因而强调把市场竞争放在首位..②平等优先论I.代表人物:庇古、罗尔斯、勒那II.理论观点:收入分配的不公平会导致机会和权力的不公平;同时会导致人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下降从而降低工作效率..因而强调把国家干预下的收入均等化放在首位;缩小市场的调节作用..③两者兼顾论I.代表人物:萨缪尔森、凯恩斯、布坎南、阿瑟.奥肯II.理论观点:公平与效率的关系需要两者兼顾..即使公平与效率发生冲突;也应该达成妥协..如果平等要以牺牲效率为代价;或者效率要以牺牲平等为代价;要求其中任何一种牺牲要以得到另一种的更多补偿为前提..17.如何理解平等与效率之间的关系..①市场根据经济效率向生产要素的供给者提供报酬;要促进经济增长;就必须使报酬有差别;使收入有差距..这样;要做到收入均等化;就难以保持社会高效率..②所以;效率和平等具有对立性;即要做到平等实现收入均等化就要牺牲效率;反之;要提高效率;就要扩大收入差距;难以实现平等..③但效率和平等同时又具有一致性;即效率是平等的物质前提;而平等则是效率的保证..④因此;我们需要正确地处理效率与平等的关系;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18.收入再分配的政策有哪些①税收政策I.采取累进的个人所得税制度;对高收入者按高税率征税;II.对财产的转移征收税收遗产税和赠予税;III.对奢侈性商品和劳务征收较高的消费税..②社会福利政策I.建立健全各种形式的、各社会成员统一的社会保障和社会保险;包括失业救济金制度、养老保险制度、医疗保险制度、对有未成年子女家庭的补助以及最低社会保障制度;II.向贫困者提供就业机会与职业培训;III.资助教育事业;包括设立奖学金和无息贷款;帮助学校改善教学条件;资助学校的科研等;IV.建立健全各种劳动者立法;包括最低工资法和最高工时法;以及环境保护法、食品和医疗卫生法等..19.反映生活福利水平的指标有哪些①人均国内生产总值②实际人均收入分配水平③医疗事业发展水平和医护人员数量④交通运输业发展状况⑤环境卫生状况⑥各种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发展状况⑦婴儿死亡率⑧人口的受教育程度⑨文化用品的需求状况20.经济福利水平状况应从哪些方面进行分析①经济福利一般指人们由收入状况决定消费所得到的利益..对它的分析可以从生活福利水平和消费水平两个方面入手..②生活福利水平涵盖的范围较为广泛;其中包括收入水平、生活环境及条件、文化教育及卫生医疗水平、各种社会保障制度等带给人们的不同利益..③消费水平则只是从狭义的个人消费状况分析经济福利水平;具体可以由消费支出状况、饮食结构、住房状况以及家庭耐用消费品的数量和种类方面进行分析..。
第十章 一般均衡论和福利经济学总结
X
34
生产和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条件
MRS
XY
= MRT XY
浙林经管学院
邵来安
35
(减少Y增加X产量,可使消费者总效用提高) 2. MRTXY > MRSXY (减少X增加Y产量,可使消费者总效用提高)
1. MRTXY < MRSXY
MRTXY < MRCSXY ΔY/ΔX 1/2 ΔY/ΔX 1/1
浙林经管学院 邵来安 13
二、福利经济学的性质与特点
福利经济学[Welfare Economics] 作为一种规范经济学,它是在一定的社会价值
判断体系下,研究市场经济体系的资源配置与福利的
关系,以及与此有关的各种政策问题。
福利经济学的主要特点: 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出发点,即根据已确定 的社会目标,建立理论体系;以边际效用论为 基础,建立福利概念;以社会目标和福利理论 为依据,制定经济政策方案。
否实现了帕累托最优。
西方经济学对此的基本结论是:任何竞争均衡都是帕累
托最优状态,同时,任意帕累托最优状态也都可由一套竞 争价格来实现。
浙林经管学院
邵来安
38
一、实现经济的帕累托最优所要求 的条件
(1)、交换的最优条件 (2)、生产的最优条件
MRS
A XY
=
MRS
B XY
MRTS
C LK
= MRTSLK
浙林经管学院
邵来安
21
一、交换的帕累托最优
1.埃奇渥斯盒形图 (Edegeworth-box diagram) 假设条件:社会生产状况既定、收入分配既定 2.交换的一般均衡(交换的帕累托最优) MRSAXY= MRSBXY
福利经济学复习
2013年福利经济学自考复习提要王桂胜《福利经济学》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第一章1、效用可以分为两类:一类就是基数效用;就是指可以用基数,即实数来度量得效用概念;另一类就是序数效用:就是指不能用基数度量而只能排序得效用概念。
2、福利(welfare):就是指个人生活得幸福满意程度,也指幸福美满得生活。
效用通常就是与福利等价得,但就是在某些情况下,却不可相互替代。
3、社会福利(socialwelfare):就是指所有社会成员个人福利得汇总或集合。
4、福利经济学中得研究对象主要就是经济福利。
5、福利经济学既具有规范性(normative),又具有实证性(positive)。
研究内容具有双重性特征。
6、主要研究内容包括:资源配置效率、收入分配、社会福利度量及影响、公共选择等。
第二章1、帕累托原理包括两个部分,一就是帕累托改进,属于动态社会资源配置判断标准;二就是帕累托最优原理,属于静态社会资源配置标准2、帕累托改进(PI)就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即一项社会变革使得一部分人得社会福利增加得同时,并不减少其她社会成员得福利。
3、帕累托最优(PO)就是指资源配置达到这样一种社会经济状态,即不论实行何种社会经济政策变动,在使一部分人得福利水平上升得同时,必然使另一部分人得福利水平下降。
4、帕累托最优状态在实践中得应用主要表现在生产、交换等领域。
5、纯交换领域下得帕累托最优条件为:6、生产领域边际要素技术替代率。
7、帕累托最优得综合条件可以表述如下:MRSAB=MRTAB8、完全竞争市场存在两种均衡,一种就是单个产品或市场得均衡,称为局部均衡;另一种就是一般均衡,指所有产品或所有市场同时达到得均衡。
9、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就是指完全竞争市场得一般均衡状态就就是帕累托最优状态。
10、福利经济学第二定理就是指从任一个初始资源配置状态出发,通过市场竞争机制形成得均衡必然可以实现帕累托最优状态。
11、帕累托最优就是社会福利得标准,反映了社会资源配置得效率状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利经济学》总结复习第一章概述1.福利经济学的概念:福利经济学是关于稀缺资源使用效果的评价与判断的学科,是从福利的角度对经济体系的运行进行社会评估的经济学分支。
2.关于效用:效用是指消费者从消费某种物品中所得到的心理满足,是商品或劳务满足人们欲望的能力。
可分为基数效用和序数效用。
3.基数效用是认为效用可以用确切的数量衡量。
4.旧福利经济学的基础,也是讨论收入再分配的合理性的基础;序数效用论认为效用可以分出强弱程度,列出顺序,进行比较。
序数效用是新福利经济学的基础性概念。
5.福利可分为个人福利和社会福利、一般福利与经济福利。
6.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实证分析:是指经济体系如何运行、客观上“是什么样的”运行机制等的分析。
实证经济分析,描述经济中的事实、情况和关系。
●规范分析:是指提出政策建议、涉及“应该如何”等命题的分析,包含价值判断。
规范经济分析,涉及伦理和价值判断。
●当经济学的研究把因果分析与价值判断结合在一起时,这种经济学就叫作规范经济学。
福利经济学属于规范经济学。
7.福利经济学的场所与发展●1920年,《福利经济学》问世;旧福利经济学(基数测量、效用可比)的代表人物庇古被称为“福利经济学之父”。
●帕累托、卡尔多、阿罗等人(序数效用、补偿原则、不可能定理))是新福利经济学的代表人物。
●罗尔斯、森、黄有光等进一步发展福利经济学。
8.福利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内容:资源如何合理配置、收入状况如何及其对社会福利的影响;从总体效率或总体福利出发,其目标是提出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的政策方案或改革措施。
具体包括资源配置效率研究、收入分配理论研究、社会福利度量和影响研究、社会/公共选择理论研究及政策与方案研究。
第二章帕累托原理和资源配置效率1.帕累托原理:帕累托改进和帕累托最优。
帕累托最优是指指资源分配达到的一种状态,在不使任何人境况变坏的情况下,不可能再使某些人的处境变好。
(反过来说,……)。
帕累托改进的目标是帕累托最优。
2.帕累托最优实现的条件:●交换的最优条件:任何两种产品X、Y的边际替代率对所有的消费者都相等,即:MRS XY A=MRS XY B●生产的最优条件:任何两种要素L、K的边际技术替代率对所有的生产者都相等,即:RTS LK C=RTS LK D●生产和交换(综合)的最优条件:任何两种产品的边际转换率等于这两种产品的边际替代率,即:MRT XY =MRS XY3.要理解的几个概念:无差异曲线、边际替代率、等产量曲线、边际技术替代率、生产可能性曲线、边际转换率、埃奇沃斯框(盒形)图。
4.复习教材相关例题与习题。
5.完全竞争市场、局部均衡、一般均衡。
6.福利经济学基本定理●第一定理:完全竞争市场的一般均衡状况就是帕累托最优状态。
●第二定理:从任一个初始资源配置状态出发,通过市场竞争机制形成的均衡必然可以实现帕累托最优状态。
7.产权:个人或组织对财产等资源的排他性占有和使用及其他相关权利,包括财产的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处置权等。
8.科斯定理(科斯第一定理):如果交易费用为零,不管产权初始如何安排,当事人之间的谈判都会导致那些资源配置效率最大化的安排,即市场机制会自动达到帕雷托最优。
9.科斯第二定理的基本含义是:在交易费用大于零的市场里,产权的初始界定影响最终资源配置。
即:不同的产权界定,会带来不同效率的资源配置。
10.次优原理:当现实经济状况不能完全满足帕累托最优条件是,需根据来现实条件确定资源最佳(次优)配置,不需要求去满足其他其他最优条件。
11.三种经济型态的区别:●最优(第一优)型经济:满足帕累托最优条件;●次优型经济:部分满足帕累托最优条件,同时信息和行政成本可忽略;●第三优型经济:部分满足帕累托最优条件,同时信息和行政成本不可忽略。
(最接近现实)12.在第三优经济型态中:●信息贫乏,采用最优行动准则;●信息不足,采用第三优行动准则(根据信息对最优准则进行适当修正);●信息丰富,采用次优行动准则。
13.请阅读教材第33页关于对商品X征税的分析;第三章补偿原理及其应用1.补偿原理:如果进行某项政策变革,使一部分人受益、一部分人受损,假设受益者可以补偿受损者的损失并且有剩余,那么这项政策变革就是可取的。
这种判断社会改革政策是否有效的方法就称补偿原理。
2.补偿原理中的补偿一般是虚拟补偿,补偿原理包括卡尔多补偿、希克斯补偿和西托夫斯基补偿等。
3.卡尔多补偿标准:一项社会政策变革后,如果受益者能完全补偿受损者之后还有剩余,在社会整体福利有所改善。
4.希克斯认为,如果受损者不能够有利可图地贿赂受益者来反对变革,那么该变革将会带来社会改进,是可取的。
人们称希克斯的补偿原则为“长期自然的补偿原则”。
5.卡尔多标准指由旧状态向新状态的变化,能增加社会福利,是正向检验。
希克斯标准指由新状态向旧状态的变化不能增加社会福利,是逆向检验。
二者实际没什么不同,所以后人称为“卡尔多-希克斯标准”。
6.西托夫斯基补偿标准的内容:只有当由旧状态向新状态的变化能够增加社会福利,而由新状态向旧状态的变化不能增加社会福利时,这种由旧状态向新状态的变化,才真正地增加了社会福利。
7.试述卡—希—西标准的含义,并进行评价。
8.李特尔标准的含义:●一项社会改革要看:(1)是否满足卡尔多补偿标准;(2))是否满足希克斯补偿标准;(3)是否收入分配是否更合理。
●如果(1)和(2)中满足一条,同时(3)也能满足,则该项社会改革是可取的;如果均不能满足,则该改革不可取。
9.国民收入检验标准是指:若当前存在一个均衡市场(X,P),若通过一项社会政策改革后会变动到X’,X’潜在帕累托优于X,那么以现行价格度量的国民收入在状态X’比在状态X时更多,则此项改革则是可取得的。
10.试分析补偿原理在商品税和所得税取舍之间的应用。
第四章经济剩余分析1.消费者剩余的概念?2.生产者剩余的概念?3.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剩余与经济剩余的关系4.影响消费者剩余的主要因素5.垄断对社会福利的影响(用图分析)第五章市场失灵的福利效应1.市场失灵的含义:由于内在功能性缺陷和外部条件缺陷引起的,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的某些领域运作不灵,即只靠市场达不到资源最优配置。
2.市场失灵的表现:……3.市场失灵的福利效果:4.几个概念:X-非效率;寻租;逆向选择;道德风险;外部效应5.如何理解垄断带来的资源配置非效率和寻租(用图示说明,哈伯格三角、塔洛克四边形)第六章公共物品与社会福利1.公共物品的概念:应由公共部门负责提供的、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产品或服务。
2.公共物品的特征:非排他性;非竞争性;以及不可分割性。
3.公共物品的分类:●同时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纯粹的)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和竞争性的公共资源(公共池塘资源);●具有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准公共物品(俱乐部产品)4.运用成本—收益法进行公共物品生产决策分析时须注意:(1)社会资源在私人经济与公共经济的相互竞争中保持有效配置;(2)保证社会资源在公共物品的生产决策项目之间和内部能够有效均衡的使用;(3)收益须考虑直接的经济效益和外部效益;成本须考虑直接消耗和不利影响;(4)资金的时间价值;(5)影子价格;等5.庇古均衡:对于每个人而言,当公共物品消费的边际效益等于税收(庇古税)的边际负效益时,就达到了公共物品的最优供给。
6.林达尔均衡:如果每个人都按其所获得的公共物品的边际效益的大小来捐献相应资金费用,则公共物品的供给就可以达到最佳或高效率的配置。
7.影子价格:为了消除价格扭曲对投资项目决策的影响,合理度量资源、货物与服务的经济价值而测定的价格。
第七章收入分配的平等与效率1.收入平等包括收入机会平等(最基本)、收入结果上的平等、收入实现(过程)上的平等。
2.洛伦兹曲线、基尼系数的含义与收入分配平等程度的判断。
3.奥肯的“漏桶理论”:平等和经济效率之间的冲突是不可避免的。
多一分平等就少一分效率,多一分效率就少一分平等;强调收入分配平等的政策会形成一个漏桶,漏出代表效率的损失。
4.从静态的角度看,西方经济学界对此大体有三种观点:效率优先;公平优先;公平与效率兼顾;5.理解初次分配和收入再分配的含义6.十八大: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和公平,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第八章社会选择理论1.阿罗不可能定理:试图找出一套规则(或程序),来从一定的社会状态的个人选择顺序中,推导出符合某些理性条件的社会选择顺序,一般是办不到的。
(或者说:不可能存在一种能够把个人对各种备选方案的偏好次序转化为社会偏好次序,并且准确表达社会全体成员的各种各样的个人偏好的社会选择机制。
)2.避免阿罗投票悖论的途径措施:偏好结构的调整——从双峰偏好到单峰偏好;掌控投票程序或确定议程;策略行为与选票交易;利用偏好程度不同的选择;中位投票人理论(含义);用脚投票(含义)。
3.公共选择理论的内涵:……4.利益集团的概念:从经济学的角度理解,利益集团被定义为具有同样嗜好的个人群体。
第九章人口发展与应用福利经济学1.经济福利一般指人们收入状况决定消费得到的利益。
经济福利水平涵盖范围广泛,包括收入水平、社会环境及条件、文化教育及医疗卫生水平、各种社会保障等等人们带来的利益的状况,主要与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程度有关。
2.消费水平是从狭义的个人消费状况及有此带来的经济福利水平。
消费水平是反映经济福利状况的首选指标,其分析与评价指标包括:(1)消费支出状况;(2)饮食结构;(3)住房状况;(4)家庭耐用消费品的数量及种类。
3.生活福利指标主要有:(1)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或人均国民生产总值;(2)实际人均收入分配水平;(3)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水平和医护人员数量;(4)交通运输业及社会公用设施发展状况;(5)环境状况;(6)各种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发展状况;(7)婴儿死亡率与人均寿命;(8)人口的受教育程度;(9)文化用品的供需状况4.从人口出生率、投资率和教育水平等因素角度分析其对经济福利水平的影响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复习方式:按章节顺序、知识点布局、知识应用逻辑,也可模拟按名词、填空、选择、简答、分析、论述等复习)大型思考题:1.公共物品供给市场失灵的表现、危害、成因及对策2.结合收入分配领域的公平与效率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