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外科常见疾病分级诊疗指南 缺血性脑血管病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血管内介入诊疗指南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血管内介入诊疗指南一、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血管内介入治疗适应证和禁忌证适应证1.年龄18岁以上。
2.大血管闭塞重症患者尽早实施血管内介入治疗。
建议动脉溶栓:前循环闭塞发病时间在6h以内,后循环大血管闭塞发病时间在24h内;机械取栓:前循环闭塞发病时间在8h以内,后循环大血管闭塞发病时间在24h内。
3.CT排除颅内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
4.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影像学检查证实为大血管闭塞。
5.患者或法定代理人签署知情同意书。
禁忌证1.若进行动脉溶栓,参考静脉溶栓禁忌证标准。
2.活动性出血或已知有出血倾向者。
4.血小板计数低于100×XXX。
5.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或严重糖尿病患者。
6.近2周内进行过大型外科手术。
7.近3周内有胃肠或泌尿系统出血。
8.血糖22.2mmol/L。
9.药物无法控制的严重高血压。
10.预期二、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血管内介入医治动脉溶栓及静脉-动脉序贯溶栓推荐意见:(1)动脉溶栓越早,效果越好,应尽早实施医治(I级推荐,B级证据);(2)动脉溶栓有益于经严格选择的患者,适用于发病6h内的大脑中动脉供血区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I级推荐,B级证据);(3)发病24h内、后循环大血管闭塞的重症脑卒中患者,经过严格评价可行动脉溶栓(Ⅲ级推荐,C 级证据);(4)静脉-动脉序贯溶栓医治是一种可供选择的办法(Ⅱ级推荐,B级证据);(5)动脉溶栓请求在有条件的医院举行(I级推荐,C级证据)。
机械取栓、碎栓推荐意见:(1)对于发病6h内影像学明确为前循环大血管闭塞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可采用血管内介入医治结合静脉溶栓(I级推荐,B级证据);(2)对于静脉溶栓医治失利的大动脉闭塞脑卒中患者,可采取血管内介入医治,包孕补救性动脉溶栓(Ⅱ级推荐,B级证据);(3)有静脉溶栓忌讳证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可选择血管内介入医治或动脉溶栓(Ⅱ级推荐,C级证据);(4)在严格筛选的根蒂根基上,可零丁使用取栓器或与药物溶栓联用以实现闭塞血管再通(Ⅱ级推荐,B级证据);(5)支架样取栓器明显优于Merci取栓器(I级推荐,A 级证据)。
神经外科临床诊疗指南及操作规范
神经外科临床诊疗指南及操作规范神经外科是医学的重要分支之一,主要负责对神经系统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
为了确保神经外科的临床诊疗工作得到规范化和标准化,制定相应的指南和操作规范是必不可少的。
神经外科临床诊疗指南和操作规范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首先,神经外科临床诊疗指南应该明确各种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标准和诊断流程。
例如,对于脑肿瘤的诊断,指南应该明确各种诊断方法的优劣以及适应症和禁忌症。
对于其他神经系统疾病如脊髓损伤、脑血管疾病等,也应该有相应的诊断标准和流程。
其次,操作规范是指神经外科手术和其他操作性治疗的规范。
神经外科手术是一种高风险的操作,操作规范的制定可以降低手术风险,提高手术成功率。
操作规范应该包括手术准备、手术操作细节、手术后处理等内容。
例如,在颅脑手术中,规范的操作流程可以包括头皮切口的位置和长度、颅骨的开颅方式、手术器械的选择和使用等。
此外,神经外科临床诊疗指南和操作规范还应该包括对术前和术后护理的规范。
术前护理主要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
术后护理主要包括监护病情、控制疼痛、预防感染等。
同时还应该包括对术后并发症的处理和预防的指导。
此外,指南和规范还应该根据最新的研究成果和临床实践进行定期修订和更新。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医学的进步,新的诊断技术和治疗方法不断涌现,这需要指南和规范及时更新以确保临床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总之,神经外科临床诊疗指南和操作规范对于提高神经外科的诊断和治疗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它们可以确保临床工作得到规范化和标准化,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手术的安全性,优化病人的治疗效果。
因此,各医疗机构和临床医生都应该密切关注指南和规范的制定和更新,并严格按照其要求进行临床操作。
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
(4)推荐结合发病时间、病变血管部位、病情严重程度综合评估后决定 患者是否接受血管内机械取栓治疗(I级推荐,A级证据)。
(5)对发病后不同时间窗内的患者[发病后6h内可以完成股动脉穿刺者( I级推荐,A级证据)、距最后正常时间6-16h(I级推荐,A级证据)) 及距最后正常时间16-24h者(II级推荐,B级证据)],经严格临床及影 像学评估后,可进行血管内机械取栓治疗(参见《中国急性缺血性卒 中早期血管内介入诊疗治疗2018》)。
二、现场处理及运送
急救处理
处理气道、呼吸和循环问问题 心脏监护 建立静脉通道 吸氧
评估有无低血糖
二、现场处理及运送
应避免
非低血糖患者输含糖液体 过度降低血压 大量静脉输液
应获取
症状开始时间;近期患病史; 既往病史;近期用药史
应尽快
充分应用现代医疗质量管理工具:
推荐意见
对突然出现上述症状疑似脑卒中的患者,应进行简 要评估和急救处理并尽快送往就近有条件的医院 (Ⅰ级推荐,C级证据)
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量表 (NIHSS)
斯堪地那维亚脑卒中量表 (SSS)
评估病情严重 程度
脑病变与血管病变检查
脑病变检查
血管病变检查
•平扫CT:首选 •多模式CT:指导溶栓参考 •标准MRI:(T1加权、T2加权 及质子相)识别急性小梗死 及后循环缺血优于CT。 •多模式MRI:包括弥散加权 成像(DWl)、灌注加权成像 (PWl)、水抑制成像(FLAIR) 和梯度回波(GRE)等。 •不推荐6小时内运用灌注检 查来选择机械取栓患者。
• 2. —般体格检查与神经系统检查。 • 3. 用卒中量表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常用量表有:(1)美国国立卫生
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是目前国际上最常用量表。(2)中国脑卒 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1995)。(3)斯堪的纳维亚 卒中量表(SSS)。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急性脑梗死)是最常见的卒中类型,占我国脑卒中的69.6%-70.8%。
急性期的时间划分尚不统一,一般指发病后2周内,轻型1周内,重型1个月内。
我国住院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病后1个月内病死率约为2.3%-3.2%,3个月时病死率9%-9.6%,致死/残疾率为34.5%-37.1%,1年病死率14.4%-15.4%,致死/残疾率33.4%-33.8%。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处理包括早期诊治、早期预防再发(二级预防)和早期康复。
2015年4月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发布了《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下简称《指南》),《指南》总结了截至2014年7月以前的研究进展和临床共识,对指导和规范我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起到了重要作用。
自《指南》发布以后,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治方法有了新的较大进展,国内外指南也随之进行更新或编写。
2015年5月,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血管介入协作组发布了《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血管内介入诊疗指南》;2015年9月美国心脏/卒中学会发布了《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诊治指南更新》;2018年1月,美国心脏/卒中学会发布了《2018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处理指南》。
基于此背景,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组织编写组,结合国内外相关领域进展,对《指南》进行更新,以期体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最新诊治规范,指导临床医师工作。
修订原则与方法1. 在循证医学原则指导下,参考世界卒中组织指南制定方法,根据2014版《指南》使用经验和新研究证据,结合国情和可操作性进行更新修订。
推荐强度和证据等级标准参考了国际指南和常用标准(表1)。
2. 对每项治疗措施或临床问题,先进行当前研究证据的查询(文献检索至2018年6月)、归纳和分析评价,然后根据证据等级结合专家共识给出推荐意见。
3. 推荐意见尽可能依据最可靠的证据(如A级证据),缺乏高等级证据时则参考当前可得到的最好证据,并充分讨论达成共识。
脑血管病分级诊疗技术方案
附件6县域脑血管病分级诊疗技术方案脑血管病是一组因脑血管病变引起地脑功能障碍,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与高致残率地特点,目前是我国居民最主要地死亡原因与成人致残原因之一,给社会,患者及其家庭带来沉重负担。
本方案以脑血管病预防与控制为重点,围绕疾病防治地全周期,推动各县域医疗机构落实自身功能定位,改善患者地生存质量,降低疾病负担,进一步满足县域患者卫生健康服务需求。
本方案中脑血管病包括缺血性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自发性脑内出血,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与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
本方案适用于病情稳定,生命体征平稳地脑血管病患者。
一,县域不同医疗机构功能定位(一)村卫生室。
开展脑血管病识别培训与健康教育,关注脑血管病高危人群,并针对情况开出健康处方(包括运动,戒烟,改变生活方式,控制血压,血糖及血脂等)。
对于脑血管病恢复期居家康复地患者,承担二级预防地职责,定期随访,控制导致复发地危险因素。
对疑似脑血管病急性发作或复发患者,初步评估后立即送往有救治条件地县级医院。
有条件地村卫生室开展中医药健康教育与中医药早期干预工作。
(二)乡镇卫生院。
开展脑卒中识别与科学转运培训,脑血管病二级预防以及脑血管病患者筛查与管理等工作。
指导培训村医开展健康教育。
接收由县级医院转诊地脑血管病康复期患者,主要为诊断明确,病情稳定地恢复期患者提供治疗,康复,护理服务,具有居家康复治疗条件地脑血管病患者可出院进行居家康复治疗。
熟悉县级医院地基本情况,专家特长,常用检查项目及价格,凡是接诊到疑似脑血管病急性发作或复发患者,初步评估后立即参照卒中急救地图转往具备救治条件地县级医院,避免患者盲目选择同时减少医疗开支。
负责中医诊断治疗,随访评估与村级医疗机构中医药健康教育培训。
(三)县级医院。
开展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有条件地医院也可以开展其它脑卒中适宜技术。
有中医药服务能力地医院应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制定规范化地中西医治疗方案。
接收上级医院转诊地脑血管病恢复期患者,术后恢复期患者及危重症稳定期患者。
神经外科临床诊疗指南及操作规范
神经外科临床诊疗指南及操作规范1. 引言神经外科是一门专业致力于治疗与神经系统相关的疾病的学科。
神经外科临床诊疗的指南和操作规范对于优质医疗服务的提供至关重要。
本文档旨在提供神经外科领域的临床诊疗指南和操作规范,帮助医生和医疗机构提高医疗质量,确保患者得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2. 临床诊疗指南2.1 病史采集在接诊患者时,医生应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包括症状的持续时间、发作频率、加重与减轻的因素等。
同时,还应了解患者的个人史、家族史和过往治疗情况。
病史采集的全面性有助于确定患者的疾病类型和严重程度,为后续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指导。
2.2 体格检查体格检查是神经外科临床诊断的重要环节。
医生应根据患者的症状和病史,有针对性地进行体格检查。
常用的检查包括神经系统检查、感觉检查、肌力检查等。
通过体格检查,医生可以初步判断患者的病变部位和病变类型,为进一步的检查和诊断提供线索。
2.3 辅助检查辅助检查在神经外科临床诊疗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常用的辅助检查包括神经影像学检查(如CT、MRI等)、脑电图、脑脊液检查等。
不同的疾病需要不同的辅助检查手段,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辅助检查方法,并对检查结果进行解读。
2.4 诊断根据病史、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的结果,医生可以做出初步的临床诊断。
诊断应准确、全面,并尽可能排除其他疾病。
对于复杂的疾病,还可以组织多学科会诊,汇集专家的意见,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2.5 治疗治疗是神经外科临床诊疗的核心环节。
治疗方法应根据病情和病变类型而定。
常见的治疗手段包括手术治疗、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
在手术治疗中,医生应严格遵守操作规范,确保手术安全和疗效。
3. 操作规范3.1 手术操作规范在神经外科手术中,医生应遵守严格的操作规范,确保手术的安全和有效。
手术前,医生应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充分评估,管理员麻醉药物,准备必要的手术器械和设备。
手术中,医生应遵循操作步骤,注意手术操作技巧和卫生要求。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疗指南2018解读
一、脑卒中急诊救治体系 二、院前处理 三、卒中单元 四、急诊室处理 五、急性期的诊断与治疗
1.评估和诊断 2.一般处理 3.特异性治疗 4.急性期并发症及其他情况的预防与处理 5.早期康复 6.医患沟通 7.二级预防
推荐强度与证据等级标准(包括治疗和诊断)
推荐强度(分为四级,I级最强,IV级最弱) I级:基于A级证据或专家高度一致的共识 II级:基于B级证据和专家共识 III级:基于C级证据和专家共识 IV级:基于D级证据和专家共识
治疗措施的证据等级(分为四级,A级最高,D级最低) A级:基于多个随机对照试验的荟萃分析或系统评价;多个随机对照试验 或1个样本量足够的随机对照试验(高质量) B级:基于至少1个较高质量1的随机对照试验 C级:基于未随机分组但设计良好的对照试验,或设计良好的队列研究或 病例对照研究 D级: 基于无同期对照的系列病例分析或专家意见
2.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断标准:①急性起病;②局灶神经功能缺损 (一侧面部或肢体无力或麻木,语言障碍等),少数为全面神经功 能缺损;③影像学出现责任病灶或症状/体征持续24h以上;④排除 非血管性病因;⑤脑CT/MRI排除脑出血。
(一)评估和诊断
⑸ 病因分型
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病因/发病机制分型有助于判断预后、 指导治疗和选择二级预防措施。当前国际广泛使用急性卒中 Org10172治疗试验(TOAST)病因/发病机制分型,将缺血性脑卒中 分为:大动脉粥样硬化型、心源性栓塞型、小动脉闭塞型、其他明 确病因型和不明原因型等五型 例:脑梗死
现场处理及运送
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40篇指南共识一览
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40篇指南共识一览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40篇指南共识是神经外科领域的一项重要成果,它由全国范围内的神经外科专家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实践共同编写而成。
这些指南涵盖了神经外科领域的各个疾病和治疗方案,对于指导临床实践和提高诊疗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这些指南共识进行一览,以期为广大医务人员和病患提供参考。
1. 颅脑外伤诊疗指南颅脑外伤是神经外科领域的常见病、多发病,对于其及时、准确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本指南从颅脑外伤的基本知识、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急性期处理、手术治疗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系统的介绍,为医务人员提供了一套科学、规范的诊疗指南。
2. 颅内动脉瘤诊疗指南颅内动脉瘤是一种危重疾病,具有较高的致残和致命性。
本指南从颅内动脉瘤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手术治疗、介入治疗等方面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介绍,为医务人员提供了权威、可靠的诊疗建议。
3. 脑动脉瘤诊疗指南脑动脉瘤是一种常见的血管畸形,具有一定的致残和致命性。
本指南从脑动脉瘤的分类、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手术治疗等方面进行了详细介绍,为医务人员提供了规范、系统的诊疗指南。
4. 颅内动静脉畸形诊疗指南颅内动静脉畸形是一种少见但危重的疾病,对于其及时、有效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本指南从颅内动静脉畸形的分类、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手术治疗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介绍,为医务人员提供了一套科学、规范的诊疗指南。
5. 脑积水诊疗指南脑积水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外科疾病,具有一定的致残和致命性。
本指南从脑积水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手术治疗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系统的介绍,为医务人员提供了权威、可靠的诊疗建议。
6. 颅内感染诊疗指南颅内感染是一种严重的神经外科疾病,对于其及时、有效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本指南从颅内感染的病原学、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抗感染治疗等方面进行了详细介绍,为医务人员提供了规范、系统的诊疗指南。
神经外科常见疾病分级诊疗指南 颅内肿瘤
神经外科常见疾病分级诊疗指南
颅内肿瘤
一、疾病相关情况
原发或继发于颅内的肿瘤统称颅内肿瘤,习称脑瘤。
原发性颅内肿瘤来源于颅内各种组织成分如脑膜、脑组织、脑神经、脑血管、垂体腺、胚胎残余组织等。
继发性颅内肿瘤则由身体其他部位如肺、乳腺、子宫、消化道、肝脏等恶性肿瘤转移至脑部,或由临近器官的恶性肿瘤由颅底侵入颅内。
二.分级诊疗指南
(一)门诊分级诊疗指南
1.三级医疗机构下转标准:
三级医疗机构确诊的颅内肿瘤患者,经治疗生命体征稳定,颅内高压缓解,可转二级医疗机构门诊随访。
2.二级及以下医疗机构上转标准:
有或没有颅内压增高,如头痛、恶心呕吐、视神经乳头水肿与视力障碍、精神症状、癫痫;和/或神经系统定位症状与体征的患者,经二级医院辅助检查如腰椎穿刺、脑电图、颅骨平片、脑血管造影、CT、MRI等辅助检查提示颅内肿瘤者。
(二)住院分级诊疗指南
1.三级医疗机构下转标准:
三级医疗机构确诊的颅内肿瘤患者,经治疗生命体征及病情相对稳定,可转二级医疗机构住院继续康复治疗。
临床诊疗指南·神经外科分册
临床诊疗指南·神经外科分册临床诊疗指南神经外科分册城固县第二人民医院二0一八年五月前言随着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和其他高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推动了临床医疗事业日新月异的向前发展。
但由于人类疾病纷繁复杂,病人的病情千变万化,探求疾病预防、诊断、治疗、转归、康复的规律,是广大医务人员任重道远的责任。
因此,医务人员必须具备全面的医学理论知识、熟练的医疗技术操作能力、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和良好的医德、不断更新知识和技术,提高临床诊断治疗水平,才能适应现代临床医疗技术发展的需要。
为规范我院临床各科室医务人员的执业行为,不断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根据卫计委《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2版)》的要求,参照各级卫生行政部门、专业学术团体制定的《诊疗指南》与《操作规范》。
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相关专业主要病种的《临床诊疗指南》及各项诊疗操作的《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希望相关专业科室的的医务人员在临床实践中认真学习、领会及应用,为人民群众提高更高质量的临床医疗服务。
由于时间仓促,《临床诊疗指南》及《临床技术操作规范》仍存在不尽完善之处,但相信随着医院的持续发展,本书将进一步充实和完善。
城固县第二人民医院2018年5月第四章脊髓疾病 (79)第一节椎管内肿瘤 (79)第二节脊髓空洞症 (82)第三节脊髓损伤 (83)第五章脑卒中 (90)第一节总论 (90)第二节高血压性脑出血 (91)第三节脑梗塞 (94)第六章先天畸形 (96)第一节脑积水 (96)第七章颅内感染 (98)第一节脑脓肿 (98)第二节硬膜下脓肿和积脓 (99)第三节颅骨骨髓炎 (100)第四节脑包虫病 (101)第五节脑囊虫病 (102)第八章颅内、椎管内血管性疾病 (105)第一节颈动脉-海绵窦瘘 (105)第二节颅内动脉瘤 (106)第三节烟雾病(Moyamoya disease) (109)第四节蛛网膜下腔出血 (110)第五节椎管内动静脉畸形 (112)第六节髓内动静脉畸形 (113)第七节硬脊膜下髓周动静脉瘘 (114)第八节硬脊膜动静脉瘘 (114)第九节椎旁动静脉畸形 (115)第十节脑动脉畸形 (116)第十一节颅内硬脑膜动静脉畸形 (119)第九章功能神经外科 (121)第一节癫痫手术治疗 (121)第二节手术治疗帕金森病 (124)第三节神经血管压迫综合征的手术治疗 (128)第四节交感神经切除术 (132)第三篇技术篇 (138)第一章介入神经外科学 (138)一、概述 (138)二、常用材料 (138)三、常见疾病的血管内治疗要点 (138)第二章神经内镜技术 (140)一、概述 (140)二、神经内镜系统的组成 (141)三、神经内镜的应用 (141)第三章显微镜技术 (143)一、概述 (143)二、基本理论和技术 (143)第四章立体定向技术 (146)第一节立体定向基础 (146)第二节现代立体定向仪 (148)第三节立体定向手术基本方法 (153)第五章颅脑伽玛刀放射治疗 (154)一、伽玛刀概念、原理 (154)二、伽玛刀结构 (155)三、治疗程序 (156)四、伽玛刀临床应用 (156)五、伽玛刀治疗颅内恶性肿瘤 (159)第一篇症状篇第一章癫痫一、定义由多种病因引起的慢性脑部疾病,以脑部神经元过度放电所致的、突然、反复和短暂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常。
各级医疗机构医院分级诊疗18个常见病分级诊疗流程(2019年版)
各级医疗机构医院分级诊疗常见病分级诊疗流程(18个)目录一、脑梗死 (2)二、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 (3)三、糖尿病 (4)四、高血压 (9)五、癫痫 (10)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12)七、冠心病 (14)八、泌尿系结石 (15)九、支气管炎 (17)十、腰椎间盘突出症 (24)十一、慢性肾病,肾功能不全(成人) (25)十二、肝和肝内胆管肿瘤 (40)十三、子宫平滑肌瘤 (41)十四、消化性溃疡 (42)十五、乳腺疾病 (43)十六、肠梗阻 (44)十七、甲状腺癌 (45)十八、地中海贫血 (48)一、脑梗死TIA/脑梗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ischemicattack,TIA)为局部性缺血造成的短暂性脑或视网膜神经功能缺陷,临床表现为缺血部位的相应症状和体征,每次发作持续时间为数分钟至1小时;可反复发作;无任何急性梗死的证据发现。
脑梗死TIA 不是良性疾病,它预示患者处于发生脑梗死的高度危险中,应予积极处理,以减少发生脑梗死的机率。
脑梗死是指脑部供血中断,又无充分侧支循环代偿供血时导致的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而产生的神经系统症候群,不包括全脑性缺血和缺氧性坏死,如窒息和心跳、呼吸暂停引起的全脑病损。
根据上述定义,按照如下分级诊疗指南实施救治:一级医院疑诊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应优先就近转卒中急救地图中的卒中定点救治医院。
二级医院1.脑血管病初步诊断;2.二级预防治疗方案的调整;3.定期随访及评估的患者;4.急性期TIA/脑梗死患者;5.应进行血管评估,应尽量查明病因及发病机制;6.符合以下条件患者,转诊至三级医院:(1)不能进行血管评估,病因及发病机制诊断不明的患者;(2)无条件进行溶栓或血管内治疗;(3)有严重合并症,当地医院无法良好控制,病情许可时。
三级医院1.脑血管病初步诊断;2.二级预防治疗方案的调整;3.定期随访及评估的患者;4.急性期TIA/脑梗死(初发与复发)患者;5.未进行血管评估,病因及发病机制不明的患者;6.需要进行血管介入检查或治疗患者;7.门诊治疗出现严重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8.原有疾病基础上再次加重,需重新评估的患者;9.符合以下条件患者,可转下级医院:(1)已明确病因及发病机制诊断,病情稳定的患者;(2)生命体征稳定,无严重合并症的患者;(3)有合并症,甚至需要长期高级生命支持患者,但生命体征相对稳定,下级医院具有生命支持条件,需要长期康复的患者。
医脉通 中国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诊疗指导规范
/
/
国家卫生计生委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 脑卒中防治系列规指导范编审委员会
主任委员:王陇德
委 员:按笔划顺序
于生元 马长生 王文志 王永炎 王伊龙 王拥军 王茂斌 王金环 牛小媛 毛 颖 冯晓源 母义明 吉训明 华 扬 刘 鸣 刘建民 刘新峰 许予明 孙立忠 孙宁玲 纪立农 杜怡峰 李 玲 李天晓 李秀华 李坤成 李坤成 杨 莘 杨 弋 杨文英 励建安 佟小光 余 波 宋 彬 张 运 张 素 张 通 张 澍 张允岭 张世明 张苏明 张伯礼 张建宁 张鸿祺 张微微 陈 方 陈 忠 陈生弟 武 剑 苑 纯 范一木 罗柏宁 金征宇 周良辅 周定标 单春雷 赵 冬 赵 钢 赵继宗 胡大一 胡盛寿 姜卫剑 贾建平 徐 克 徐如祥 凌 锋 高 颖 高润霖 高培毅 高培毅 郭晓蕙 黄 燕 黄东锋 崔丽英 彭 斌 葛均波 董 强 韩雅玲 程敬亮 焦力群 曾进胜 游 潮 谢 鹏 蒲传强 蔡定芳 缪中荣 樊东升 霍 勇
5. 血糖管理: (1)血糖超过10mmol/L时可给予胰岛素治疗。应加强血糖监 测,血糖值可控制在7.7mmol/L至10 mmol/L。 (2)血糖低于3.3mmol/L时,可给予10%〜20%葡萄糖口服或 注射治疗,目标是达到正常血糖。 6. 营养支持: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ttp:///
10 /
2.可疑蛛网膜下腔出血 3.近1周内有在不易压迫止血部位的动脉穿刺 4.既往有颅内出血 5.颅内肿瘤,动静脉畸形,动脉瘤 6.近期有颅内或椎管内手术 7.血压升高:收缩压≥180 mmHg,或舒张压≥100 mmHg 8.活动性内出血 9.急性出血倾向,包括血小板计数低于100×109/L或其他情况 10.48 小时内接受过肝素治疗(APTT 超出正常范围上限) 11.已口服抗凝剂者INR>1.7或PT>15秒 12.目前正在使用凝血酶抑制剂或X a因子抑制剂,各种敏感的 实验室检查异常(如A P T T,I N R,血小板计数、E C T;T T或恰 当的Xa 因子活性测定等) 13.血糖<2.7 mmol/L 14.CT提示多脑叶梗死(低密度影>1/3大脑半球范围) 相对禁忌证 下列情况需谨慎考虑和权衡溶栓的风险与获益(即虽然存在一项 或多项相对禁忌证,但并非绝对不能溶栓): 1.轻型卒中或症状快速改善的卒中 2.妊娠 3.痫性发作后出现的神经功能损害症状 4.近2周内有大型外科手术或严重外伤 5.近3周内有胃肠或泌尿系统出血 6.近3个月内有心肌梗死史 注:r t PA :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表3同;I N R:国际标准 化比率;APT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ECT:蛇静脉酶凝结时 间;TT:凝血酶时间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血管内介入诊疗指南2018完整版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血管内介入诊疗指南2018完整版2015年发表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5项随机对照试验,包括血管内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荷兰多中心随机临床试验(MR CLEAN)、血管内机械取栓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试验(SWIFT PRIME)、延长急性神经功能缺损至动脉内溶栓时间的临床试验(EXTEND-IA)、前循环近端闭塞小病灶性卒中的血管内治疗并强调最短化CT至再通时间临床试验(ESCAPE)、西班牙8h内支架取栓与内科治疗随机对照研究试验(REVASCAT),均证明对于合理筛选的大血管闭塞性卒中患者,以支架样取栓装置为主的血管内治疗可带来显著的临床获益。
在此基础上,美国心脏协会和美国卒中协会(AHA/ASA)对《2013急性缺血性卒中早期管理指南》中的血管内治疗更新了推荐意见;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血管介入协作组也于2015年发布了《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血管内介入诊疗指南》,对血管内治疗进行了系统规范,有力地推动了我国脑血管病治疗的发展和普及。
自指南发布以来,又有一系列新的临床研究出现,在延长治疗时间窗、丰富血管内治疗手段等方面提供了更多的循证医学证据。
基于这些研究结果,结合《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血管内介入治疗流程与规范专家共识》《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管内治疗术后监护与管理中国专家共识》以及AHA/ASA《2018急性缺血性卒中早期管理指南》,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组织国内本领域专家,采取循证医学的方法,对2015年《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血管内介入诊疗指南》进行更新,旨在对缺血性脑卒中早期血管内治疗的病例选择、治疗方式、围手术期管理进行规范,为临床医生在血管内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提供参考依据。
一、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血管内介入治疗适应证和禁忌证(一)适应证1. 年龄在18岁以上。
2. 大血管闭塞卒中患者应尽早实施血管内介入治疗。
前循环闭塞发病6h以内,推荐血管介入治疗;前循环闭塞发病在6-24h,经过严格的影像学筛选,推荐血管介入治疗;后循环大血管闭塞发病在24h以内,可行血管介入治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神经外科常见疾病分级诊疗指南
缺血性脑血管病
一、疾病相关情况
由于各种原因导致颅内外血管狭窄、闭塞造成急性或慢性、一过性或者进展性脑组织缺血、缺氧损害的一系列疾病,其中需要外科手术或血管内介入治疗者。
二.分级诊疗指南
(一)门诊分级诊疗指南
1.三级医疗机构下转标准:
三级医疗机构确诊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经治疗生命体征稳定,颅内高压缓解,可于二级医疗机构门诊随访。
2.二级及以下医疗机构上转标准:
有或没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脑栓塞、脑梗死等症状或体征,经二级医院辅助检查如TCD、CT、MRI、CTA、MRA、DSA等辅助检查提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患者。
(二)住院分级诊疗指南
1.三级医疗机构下转标准:
三级医疗机构确诊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经治疗生命体征及病情相对稳定,可于二级医疗机构住院继续康复治疗。
2.二级及以下医疗机构上转标准:
经二级医疗机构确诊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可以有或没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脑栓塞、脑梗死等症状或体征。